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小变化法-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

最小变化法-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

最小变化法-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
最小变化法-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

——0811011045 胡典

实验目的

1、通过测量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感受性

2、掌握测量感受性应如何控制实验环境方面的因素

3、学习如何运用渐增法和渐减法呈现刺激,平衡实验中可能出生现的期望误差、

空间误差、顺序误差和练习效应

实验方法

一、被试

全班同学,4人一组,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

二、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计算机和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程序。

2、实验材料:通过计算机呈现不同明度的方块。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条件控制

1、为了避免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的次数各半;为了避免顺序误差,刺激呈现采用↓↑↑↓和↑↓↓↑刺激系列,整个实验过程再用多重ABBA法。

2、所有实验用计算机的显示器亮度调至最大亮度(保持实验仪器控制水平一致)。

3、具体实验程序如下

(1)用鼠标双击实验程序图标,进入实验状态。

(2)正式实验:屏幕上出现如下指导语,主试指导被试仔细阅读如下指导语:具体参见程序中的说明。

(3)结果记录:当被试回答‘深’‘浅’和‘相等’时,计算机分别记录渐增

系列和渐减系列的DL

下和DL

结果分析

统计方法:实验数据包括4名男被试数据和7名女被试数据,通过SPSS18.0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等.

1、每个被试的DL值。

除32号被试上下限均值一致外,其余十名被试的上下限均值均呈现一定差异,由此导致DL值几乎不同,但是有三名被试出现相同的绝对差别阈限值。被试上限均值最高分为199、最低分为183,下限均值最高分为190、最低分为173。最大DL值为12、最小的DL值为-3。

2、不同人口学资料被试间DL值的比较

表2.1:不同性别被试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

内容

男女

T P MEAN SD MEAN SD

DL值 3.75 3.304 4.00 6.191 2.770 0.130 实验总耗时456.25 68.849 520.14 189.301 1.273 0.288

男生的测验耗时均值低于女生,但二者也未出现显著差异,女生的两项分数波动均大于男生。

注: *为p< 0.05,* *为p< 0.01,以下同)

由表2.2相关分析显示可知,实验总耗时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3、各被试期望或习惯误差的检验。

表3:各被试递增系列分数与递减系列分数的配对样本T检验

内容

递增系列递减系列

T P MEAN SD MEAN SD

15 195.000 7.234 182.750 4.573 4.610* 0.019

21 196.250 1.500 183.188 3.944 9.748* 0.002

31 198.750 5.123 174.750 6.185 4.849* 0.017

32 189.250 15.945 188.750 11.0264 0.167 0.878

35 191.000 7.594 187.375 7.617 3.086 0.054

36 195.750 5.852 183.750 8.057 3.591* 0.037

37 196.500 18.111 173.188 16.9379 2.657 0.077

43 193.313 1.344 188.438 7.451 1.464 0.239

44 183.000 2.082 187.938 6.740 -1.200 0.316

45 189.750 7.089 187.500 5.477 2.029 0.135

46 183.000 1.732 189.938 4.033 -3.975* 0.028

由表3可知,15号、21号、31号、36号以及46号被试的递增系列分数与递减系列分数出现了显著差异。其中21号、31号和36号被试的递增系列分数显著高于递减系列,15号、46号被试的递减系列分数显著高于递增系列分数。

4、各被试练习或疲劳效应的检验

表4:各被试前半段分数(前四组实验分数)与后半段分数的配对样本T检验

内容

前半段分数后半段分数

T P MEAN SD MEAN SD

15 188.250 9.708 189.500 8.832 -0.219 0.841 21 189.000 7.550 190.438 8.555 -0.605 0.588

31 184.750 14.773 188.750 14.8183 -2.530 0.085

32 190.000 12.396 188.000 14.821 0.147 0.892

35 186.688 7.022 186.188 5.963 0.098 0.928

36 190.250 10.145 189.250 9.570 0.163 0.881

37 187.188 20.080 182.500 23.650 0.284 0.795

43 190.938 6.346 190.813 5.735 0.024 0.983

44 187.438 6.905 183.500 2.828 0.937 0.418

45 189.500 8.907 187.750 1.500 0.432 0.695

46 184.500 3.162 188.438 5.569 -2.409 0.095 由表4可知,各被试的前半段分数与后半段分数均未出现显著差异。

讨论

比较各被试上下限均值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可知,递增系列的最高分和

最低分分别高于递减系列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说明本实验中,在进行递增系列测试时,一般被试偏向于在高于标准刺激的时候认为所给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而呈现递减系列时,被试倾向于在低于标准刺激时认为所给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由各被试的绝对差别阈限值可知,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差别阈限有的时候会出现相等的情况,此时人与人之间对刺激的差别感受性可能相似;有的被试绝对差别阈限出现0值,甚至是负值,排除实验误差的解释,可能是由于其本身的感受刺激能力较一般人而言较强。当然,不排除本实验的环境条件、操作不规范、心理状态等各因素的影响,导致DL值的测量出现偏差。

一般日常经验认为女性的明度感受比男性敏感,但本实验通过对男女被试的数据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并未出现显著差异。观察数据检验结果,推断可能是男女被试的实验数据不平衡,且女被试的分数分布波动较大。笔者假想实验结果DL值与被试的年龄以及实验所用时间应该存在一定关系,但是通过对不同被试的年龄、实验总耗时与DL值的相关分析显示,除年龄与实验耗时外,都未出现显著相关。无法解释年龄与实验耗时相关的显著性,但如果置信效度设置为0.99就不会出现显著相关,因此该显著相关不可靠。对于所设想的并未成立,猜测是由于被试的年龄差异不大,另外,本实验未规定时限,故实验结果与时间并未呈现显著相关。

通过对各被试递增系列分数以及递减系列分数的配对T检验结果可知,该实验出现了期望误差以及习惯误差。其中,21号、31号和36号被试的递增系列分数显著高于递减系列,说明其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期望误差,而15号、46号被试的递减系列分数显著高于递增系列分数,说明其出现了习惯误差。当然,其他被试并未显示出有误差出现。

令人惊奇的是该实验未显示出被试出现练习效应或是疲劳效应。通过对各被试前半段实验分数与后半段实验分数的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没有一个被试的结果出现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被试对实验的热情与好奇,所以未出现疲劳感,而实验呈现的刺激仅八组系列,可能相对被试能接受的范围较短,所以未出现练习效应。

结论

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容易出现期望效应和习惯效应,但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不太明显。性别不同,并不会造成明度的差别阈限的显著不同。

实验心理学实验:明度差别阈限

实验名称:极限法测定明度差别阈限 一.问题 明度差别阈限存在性别差异吗?两次实验的明度初始值会对差别阈限造成影响吗? 二.假设 H0:明度差别阈限不存在性别差异,且两次实验的明度初始值不会对差别阈限造成影响。 H1:明度差别阈限存在性别差异,且两次实验的明度初始值会对差别阈限造成影响。 三.预期 明度差别阈限不存在性别差异,且两次实验的明度初始值会对差别阈限造成影响。 四.方法 1.被试: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学生33人(年龄在18~22岁之间),总计男:8人,女:25人。 2.变量 2.1自变量:比较刺激的强度,性别。 2.2因变量:测出的上限和下限。 2.3控制变量:实验环境、个体差异、刺激的颜色、环境背景亮度等等。 3.实验设计:单因素组间设计 4.实验任务和流程 (1)双击桌面“心仪EP2009心理实验系统”,弹出登录窗口.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2)双击“电脑实验”,出现心理实验台主界面。 (3)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极限法测定明度差别阈限”,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4)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指导语为:下面屏幕将并排呈现两个灰色方块,但明度有所不同。一个是标准刺激,另一个是比较刺激。标准刺激有时在左,有时在右。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进行对比。当你感觉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亮,就按“+”号键,按若干次后如你感觉两者相等就按“=”号键,再按若干次“=”号键直到你感觉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暗,就按“-”号键,则一次实验结束。同理,如果开始觉得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暗,就按“-”号键,接着是“=”号键和“+”号键。顺序正好与前面相反,而方法相同。实验要做很多次。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5)主试:先设置练习的参数设置,并向被试念指导语,要求他进行练习,询问被试是否明白实验流程及操作。若被试回答明白,设置实验参数,要求被试进行正式实验。 组别参数设置(练习)参数设置(正式) A组 明度初始值:200 实验次数:8次明度初始值:200 实验次数:24次 B组 明度初始值:50 实验次数:8次明度初始值:50 实验次数:24次 (6)被试完成实验后查看数据并保存。 (7)主试和被试互换身份,重复步骤(5)和(6)。 五.结果 1.单个被试的数据分析 表1-递增系列数据记录 上限下限绝对差别阈限 214.5 200.5 7 208.5 203.5 2.5 206.5 194.5 6 210.5 197.5 6.5 197.5 186.5 5.5 194.5 186.5 4 206.5 199.5 3.5 202.5 194.5 4

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目的: 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 步骤: 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 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 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觉到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 (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试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 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两点”则记“+”。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的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4.主试在刺激前约1.5秒发出“预备”口令,两点阈测量计接触皮肤时间保持 2秒,每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5.被试仅做两种报告,“两点”和“一点”,“一点”包含分不清是“两点”还是 “一点”的情况,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6.每两系列测完后,休息2分钟(可以做另一被试)。 结果: 计算个人手心触压觉两点阈的绝对阈限,并求出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序号个人平均值绝对阈限 1 2 2 2 3.8 3 3.83 3 2 2 4 2. 5 2.5 5 4 4 6 3 3 7 2.67 2.67 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2.92 讨论: 有人说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差别阈限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差别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强度差叫作差别阈限又称为最小可觉差。用最小变化法可用公式表示:DL=(Lu—Ll)/2,即最大阈值减去最小阈值的一半。而绝对感觉阈限是指能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在实验中两点阈值主要说明的是一点到两点感觉变化,是测试被试在感觉到一点与感觉到两点距离变化量。因而说在试验中,采用最小变化法求的出的两点感觉阈值主要是说明被试感到点刺激存在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所以,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绝对感觉阈限,不是差别阈限。 参考文献: 1.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实验数据 以最小变化发测 两点阈的记录

错觉的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书 实验一 错觉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人体测量学的基本知识,证实最典型的缪勒-莱伊尔(muller--lyer) 视错觉现象的存在和研究错觉量大小。 2、实验器材: 错觉实验仪 3、成员:某某 4、实验内容: (1)仪器有三种不同箭羽线夹角的线段,实验时选择一种做实验,其余的二种用挡板挡 住。 (2)仪器直立于桌面,被试位于一米以远,平视仪器的测试面。主试移动仪器上方的拨 杆,即调整线段中间箭羽线的活动板,使被试感觉到中间箭羽线左右两端的线段长度相等为 至。可以验证箭头线与箭尾线的长度错觉现象,并读出错觉量值。 5、实验数据: 6、实验小结: 本实验中,通过对错觉实验的实施,我们测试了小组成员的长度错觉,差值数据普遍在 3mm左右,我们了解到了人体错觉的基本测量方法。 实验二 大小常性测量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用比对法验证视觉大小常性现象;(2)学习测定大小常性的方法;(3)讨论距 离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4)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2、实验用具: ep510大小常性测定仪两台。 3、小组成员: 某某 4、实验内容: (1)选择长度为2m以上的场地,让被测者站在距离实验仪器1.5m位置。(2)测试员 调节手边大小常性测量仪,改变两个测量仪三角形大小,使其不同,注意应有时从大到小调, 有时从小到大调,采用abba的序列。指导语如下:“请你注意正前方屏幕上三角形的大小, 并照此大小指挥测试员调节手边的测量器,直到你主观感知到一样大小为止。”报告记录员记 下你调节后图形的数值。 (3)记录员将读得的数据记入大小常性记录表。实验中,记录员不得将测量数据告知被 试。 5、实验数据:(单位:mm) (1)根据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实际差别计算大小常性系数。 kb=(r―s)/(a―-s)或 kt=(lgr―lgs)/(lga―lgs)式中,a:标准三角形 高;r:被试匹配的三角形高; s:完全没有常性时三角形应有的高 s= d /(a* d) (式中d:被试与标准刺激的距离,d:被试与比较刺激的距离) (2)我的测量数据(差值,单位:mm) 6、实验小结: 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标准刺激下还是在标准距离下,人对物体的大小直觉恒常性系 数都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结果说明:物体远近会导致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变化,而在人的知觉中仍然能较正确地 反映不同物体的实际大小。

两点阈实验报告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m 区队:三区队学号:0911003028 日期:2011.10.13 合作者:g、t、y、x、j、l 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摘要: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是指每呈现一个刺激就要求被试回答 “有”或“无”,即感觉到或感觉不到,然后按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的次数来计算阈 限值,因此又叫做次数法(the method of frequency)或正误法(the 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恒定刺激法既可以用于测量 绝对阈限,又可以用于测量差别阈限。两点阈便是我们可以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的感觉绝对阈 限之一。两点阈是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点时,被试刚刚能分出其为两点时的最小距离。它是 肤觉定位的一种方式,也是皮肤空间的绝对阈限。身体各部分的两点阈是不同的,活动较多 的部分两点阈较低,如大学生手指尖的两点阈为1-3毫米,手心的两点阈则为8-12毫米。 恒定刺激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有三种: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本实验采 用直线内插法,计算公式X=x1+(x2-x1)*(y-y1)/y2-y1。本实验目的: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阀的 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阀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阀的影响。 关键词:两点阈恒定刺激法正误法次数法 1 前言 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身体的部位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两点阈是指能两个刺 激点同时作用于皮肤时,皮肤能感觉到两个刺激点的最小距离,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 刺激的分辨能力。用恒定刺激发测量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心理学中 最准确、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是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一般为5~7个)恒定的刺激, 通过被试对每个刺激觉察到的次数来确定阈限。恒定刺激法最符合阈限“50%觉察概率”的 操作定义。实验中最大刺激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被被试感觉到的强度(被感觉的的可能性

两点阈实验报告

2007----2008第一学期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 引言 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自感觉阈限的测量开始。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限,包括两方面: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其中,绝对阈限(Reiz Limen,简称R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而两点阈(two-points limen)是指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其规律是,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不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本实验用两点阈从一个侧面表示触觉绝对阈限,其目的是: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两点阈的测定方法之一:最小变化法;掌握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的使用;学会对整理实验数据。 2、方法 2.1 被试 XXXXX在校大学生1名,女性,21岁,身体健康。 2.2 仪器和材料 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记录纸。 2.3、实验程序: (1)在正式实验前,主试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以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两点阈测量计两脚能够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 (2)要求被试在实验位置就坐,支起挡板,确定被试不能看到刺激点。主试向被试陈述指导语,要求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情况下根据感觉报告“两点”或“一点”,分不清可以猜测(仅两种报告结果)。在被试的非实验区试测几次后,进入正式实验。 (3)主试按事先拟定好的刺激序列呈现刺激,实验总的刺激变化范围为2~50mm,每次变化的距离为固定数值2mm。为控制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应数量一致,20个系列中应包含10个递增系列和10个递减系列;为平衡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按照ABBA法安排,交替进行;为防止被试形成预测,每一系列起始位置随机变化。主试将两点阈测量器两脚垂直的、轻轻的、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每次变化2mm。当被试报告“两点”时则记录“+”,报告“一点”则记录“-”。在做渐增序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在做渐减序列时,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停止,再进行下一系列测试。主试每次刺激前发出“注意”

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

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116 教育心理蒋苏蓉31号 摘要:通过使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以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心理 的两名同学为被试,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观察记录被试对对刺激做出的“一点”或“两点”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被试的感觉阈限有差别。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感觉阈限 1 前言 最小变化法(The method of minimal change)是费希纳(G.T.Fechner,1860)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差别的变化值。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采取ABBA法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2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在渐增和渐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减增”的平衡模式进行。 2 方法 2.1 被试 两名在校女大学生,均为20岁。教育学(心理教育)专业。 2.2材料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规、记录纸 2.3步骤 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试验台被试座位,将左手伸入操作台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规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两点”则记“+”。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

平均差误法测差别阈限

感觉阈限的测量报告一 弓欣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1401班,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本实验是通过平均差误法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被试采用心理1401班48名同学,平均年龄20岁。全部同学按学号分为单双号组。实验由电脑呈现两条直线,被试需根据个人感觉判断线段的长短并进行调整,使线段在其感觉上长度相同,20次实验之后记录差别阈限,单号组的标准刺激为200mm,双号组为300mm。随后收集全部同学实验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单号组的平均差别阈限为5.83,双号组为7.29。实验结果验证了韦伯定律,差别阈限随标准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 1.前言 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为了对实验心理学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并培养学生在心理实验方面的能力和做实验主试的意识,本实验用平均差误法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是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试验方法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复制、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在自我感觉上相同。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其差别阈限。 2.方法 2.1 被试 选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1401班48名同学为被试,平均年龄20岁,男7人,女41人。并按照学号单双分为单号组与双号组。 2.2 仪器与材料 仪器采用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包括计算机),和与其配套的1号反应盒。实验材料为电脑呈现的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单号组被试的标准刺激(线

段)长度为200mm,双号组为300mm,其余参数设置相同。 2.3 实验过程 被试将1号反应盒安装好后进入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的实验。进入试验后,屏幕将并排呈现两条线段,分别标注着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被试需按反应盒上的“+”“-”按钮来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在自我感觉上有相同长度。由于被试在试验中可能产生练习效应,所以实验采用ABBA的方法,使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的位置左右发生变化。首先,每位被试进行10次练习,防止因不熟练操作与视觉不适应而导致的误差。练习之后,每位被试均进行20次试验,实验过程被试需集中注意于屏幕中的线段。实验结束后,记录每位被试的差别阈限数值。 3.结果 统计全部差别阈限,得出单号组(200mm)的平均数≈5.83,双号组(300mm)的平均数≈7.29。并将其除以标准刺激量,单号组k=0.02915,双号组k=0.0243。 4.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了韦伯定律,差别阈限随着标准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除以标准刺激所得常数k不变。 本次试验所得常数k基本一致,但未完全相同,原因可能在于被试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验中其他不可控的因素。 参考文献: 郭秀艳,杨治良.(2015).感觉阈限的测量.实验心理学,231-240.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1

《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 夏松(2009105020417)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4班 1 引言 维耶罗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量规对人体各个部分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体触觉感受性随运动能力的增高而增高的现象,被称为是维耶罗特定律。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两点阈因练习而减小,因疲劳而增大。 1.1 实验逻辑 当两点同时刺激时,只有达到一定的距离(两点阈),被试才有可能分辨出来。而随着这两点距离的缩小,被试越来越觉得此两点而不是一点。实验记录在不同距离下的刺激被试回答两点或一点的次数,求得感觉两点的百分数。 1.2 实验假设 假设所呈现的刺激,即两点距离为自变量,被试的反应为因变量。确定自变量的范围,在自变量的范围内记录被试的反应(一点还是两点)。 1.3 实验预期 用两个刺激物同时刺激皮肤,当刺激间的的间距足够大时,我们可以清晰分辨此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此为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只能感觉到一点。 2 方法 2.1 被试 被试2人(互为主试、被试) 2.2 实验材料 两点阈量规:由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组成,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 此外还有遮眼罩和记录纸。 2.3 实验设计 采用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呈现两个刺激之间的距离,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在被试手背或手臂上划好区域B通过预测得出两点阈的范围,再确定五个水平。然后施测,每个水平随机施测八次,记录被试反应(+为两点-为一点) 2.4 实验程序 主试选定被试的B区,只测量手臂的两点阈 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能超过2秒钟,现在自己手上练几次后,再在被试的非实验区练习几次。 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以根据初步测验后确定,大致在11-19mm的范围

实验 最小变化法

实验最小变化法 目的要求: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肤觉两点阈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等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教学重点: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学习使用极限法(最小变化法);了解练习效应与疲劳效应。 教学难点:学习使用极限法(最小变化法);了解练习与疲劳等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学生实验为主,教师辅以指导 教学内容与步骤: 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肤觉两点阈是人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肤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身体的暴露部分,如手指和头面两点阈小,身体的掩盖部分,如肩、背、大腿、小腿部分两点阈大。练习与疲劳因素可以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用两点阈从一个侧面表示触觉绝对阈限。 2.测定手背等部位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极限法(最小变化法) 3.了解练习与疲劳等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二、仪器与材料: 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EPT713型迷宫。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事先拟定好实验顺序,制作实验结果记录表。刺激两点距离从0~15mm,渐减系列和渐加系列的每次起点不同,增减序列按ABBA法排列,共做20个序列。(实验时间如果完不成,可适当减少实验序列。) 2.主试选定被试的右手手背、前臂背面、背部为测量区,分别为A、B、C区。测量前,做好标记,刺激在标记区内进行。 3.在实验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报告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也需报告(仅两种报告结果)。”被试报告“两点”则记录“+”,报告“一点”则记录“-”。 4.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右手绕过迷宫挡板,手心向下平放(主试调节挡板角度,以使被试看不见刺激点),然后据刺激报告。 5.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两脚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对被试试测几次。正式实验前,主试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按事先拟好的刺激序列,顺序呈现刺激,每步变化1 mm。在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在做渐减系列时,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停止,再进行下一系列测试。主试每次刺激前发出“注意”口令,测量计与皮肤接触不要超过2秒,两刺激间隔不得少于5秒,做4个序列休息2分钟。 6.进一步选定被试的前臂背面、背部为测量区,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四、结果处理 1.计算个人手背及其它部位触压觉绝对阈限,求出各部位两点阈的平均值。 2.检验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肤觉两点阈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检验本实验中是否存在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五、讨论 1.练习和疲劳对肤觉两点阈的变化有何影响? 2.两点阈与触觉部位、神经分布密度是否有关、试分析之。 3.实验时每次起点为何不能一样?

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 姓名 (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上海,201418) 摘要本实验中包含两个分实验,运用最小变化法分别对男生,女生的明度的差别阈限进行测定。本实验中,使用电脑显示明度的办法,同时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两种不同明度的色块,被试通过比较标准刺激与变异刺激之间的差别,作出判断,以此来测量差别阈限。在试验中,采用ABBA的方法,结果显示,有效控制了期望与练习误差。在明度的性别差异方面,实验结果显示,明度的差别阈限无明显性别差异。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差别阈限 ABBA法标准刺激变异刺激 1导言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是一种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该法通过交替呈现递减或递增的刺激序列——每个序列均由若干个强度不同而强度间隔相等且较小的刺激构成——来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位置。[1]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候需要两类刺激,一个是固定不变的,叫做标准刺激,一个是可变的,叫做变异刺激。被试比较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的差异,做出大于,小于,等于反应,直到两个转折点都出现为止。在测定差别阈限的时候,被试要从变异刺激中找出一个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刺激。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变异刺激时按递增还是递减变化,都有两个转折点。递增系列中是从感觉到变异刺激稍弱到感觉到两者相等(从—到=),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强(从=到+);递减系列中是从感觉到变异刺激稍强到感觉到两者相等(从+到=),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弱(从=到—)。 每个系列的差别阈限上限(T+)和下限(T-)按以下规则定位,在递减系列中,第一次从+到非+的改变,这两点的中值为差别阈限的上限;从最后一次非—到—的改变,两点间的中值为下限。在递增系列中,第一次从—到非—的改变和从最后一次非+到+的改变,分别是上限和下限。上下限把比较刺激分为了三个部分,上部和下部都分别有+和—反应占优势,而中部不占优势,这个中部称为不肯定间距(IU)。不肯定间距的中点称为主观相等点(PSE),理论上PSE=标准刺激,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中间存在常误(CE)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为差别阈限(DL)的最好估计量,DL=IU\2或者:上差别阈限=(T+)--标准刺激,下差别阈限=标准刺激-(T-)DL=(T-)-(T+)。[2]

皮肤觉两点阈实验报告..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苏川婷区队:2013级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1311002054 日期:2015年11月10日指导老师:罗勇 合作者:李俊良,韩超慧,陈相纬,陈磊,杨特,叶磊,张雅丽,张游,章倩 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摘要】目的:(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觉两点阈的差 别;(3)探究练习与疲劳因素对皮肤觉两点阈的影响。方法:用两点域量规对本组全体同学 进行皮肤觉两点域实验;用恒定刺激法得到实验数据结果,用直线内插法求出绝对阈限。结 果:左手臂阈限均值比左手背高9.86mm,但P值<0.05,所以左手臂与左手背差异性显著; 各测量区域中,男生的阈限值均比女生高,但P值>0.05,所以男女性别差异性不显著。结论: (1)人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值不同,左手臂阈限值较高;(2)不同人同一测试区域的皮 肤觉阈限值不同;(3)身体裸露部分的阈限小于掩盖的部分,不同部位皮肤觉差异性显著; (4)同一测量区域皮肤觉阈限值在性别上差异性不显著;(5)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被试 的皮肤觉两点阈值会减小;(6)皮肤觉两点阈的值会因被试疲劳而增大; 【关键词】皮肤觉两点阈恒定刺激法感觉阈限 1引言 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 距离称为两点阈。皮肤觉两点阈是人的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皮肤 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一般说来,身体的暴露部位,如手指和头面两点阈小,身体的掩盖 部位,如肩背、大小腿等部位两点阈大。练习与疲劳因素可以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具体做法如下。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7个,并且它们在测定阈限的整 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选定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随机安排, 不让被试知道,每种刺激呈现不能连续超过3次;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粗 略的预测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选定以预测值为中点间距为1-5mm的五个恒定刺激 值。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 90%-95%,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

两点阈实验报告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倪萌学号:1111001029 区队:11级应用心理学一区队 合作者:吴华玉张天舒黄小霞敖波郭龙李孟徽孙良伟黄亚楠(一组) 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9日日期:2013年11月2日 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摘要】目的:为了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以及讨论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方法:将第一小组9名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其中对6名同学三男三女用两点阈量规和遮光眼罩进行恒定刺激法的实验操作;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制作了在不同三个域下报告两点频率的分布表以及频率分布的曲线图,并计算出阈限值。结论:人身上不同部位的皮肤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练习与疲劳效应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关键字】: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 1 引言 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身体的部分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肤觉能够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冷觉、温觉,就不能够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而皮肤的不同部位,两点阈也不相同。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前者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后者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它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是不变的。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它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数量较少,而且不需调整刺激强度。所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不容易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2)刺激呈现顺序随机,被试不知道,这样就不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但是也同时存在着缺点,当用

最小测量法测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科目:实验心理学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心理学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 年级 2009级班级辅修班实验时间2011-10-26 实验名称: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 摘要:本实验为心理物理学实验,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使用明度为192的标准刺激,用最小变化法测量一被试的明度差别阈限,并考察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效应、疲劳效应以及空间位置效应。结果表明,该被试的明度绝对差别阈限为4.375,并存在着习惯误差和空间位置效应,而不存在期望误差和练习效应、疲劳效应。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差别阈限,明度,心理物理学 1 前言: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G.T.Fechner(1801-1887)。作为一位哲学家,他始终关心心理与物理的关系问题,千方百计的企图在物理刺激与感觉之间发现某种定量的关系。他通过对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长期研究,发展出了测量感觉的基本方法。1860年,他发表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为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给心理物理学下的定义是: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它的范围包括感觉、知觉、感情、行为、注意等等。一百多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心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与心理量(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1] Fechner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提出, 心理物理学包括外部的心理物理学和内部的心理物理学。他认为: 人的感觉过程涉及外部物理世界的物理刺激,内部物理世界的脑活动过程,以及内部心理世界的感觉体验。外部物理世界

对人的感官有各种外部物理刺激, 它们引起人的内部物理世界的活动, 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并且产生内部心理世界的感觉体验。他认为,外部的心理物理学研究外部物理刺激强度和感觉体验强度之间的关系, 而内部的心理物理学则研究内部物理世界即脑活动过程强度和感觉体验强度之间的关系。外部物理刺激的强度可用物理量I来表示。外部物理刺激引起的脑活动过程(脑区激活)的强度可用生理量A表示。感觉体验的强度,即外部物理刺激通过脑活动过程产生的感觉体验的强度可用心理量S表示。因此, 外部的心理物理学着重讨论外部物理刺激的物理量I和由外部物理刺激产生的感觉体验的心理量S之间的关系; 内部的心理物理学着重讨论脑活动过程的生理量A和由内部物理过程产生的感觉体验的心理量之S间的关系。[2] 在心理物理学中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和恒定刺激法。其中,最小变化法是最早被用来研究感觉阈限的方法。人们曾使用过最小变化法来测量音高的感觉阈限,视觉长度的差别阈限等。最小变化法是把有感觉和无感觉的转折点作为阈限,因此,它曾被认为很好的表达了感觉阈限的概念:在阈限以下人们一无所知。但是,阈下知觉的存在表明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而且由于在用最小变化法实验时,被试可能会产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使实验结果不可靠,因而,最小变化法已被淘汰,现在人们使用阶梯法来进行感觉测量。[3] 作为教学实验,本试验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心理物理学的理解,同时掌握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本实验使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明度差别阈限,一共进行8个系列,预期被试可能会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同时也可能出现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以及空间位置效应。 2 方法: 2.1 被试: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女生一名,21岁,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右利手,以前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恒定刺激法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 *** 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使用JGW—B实验操作台重量测量仪,选取一名大一男 被试,以100克为标准刺激,以88g到112g之间间隔为四的7个重量作为比较刺激,要求被试做轻重相等的三类反应,对重量的差别阈限进行了单盲测量。通过实验所得该被试的重量的差别感觉阈限为2.2g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三类反应直线内插法时间误差 1.引言: 差别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1],在操作上的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1846年他发表了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明了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强度是一个常数,常以k=△I/I这个等式来表示(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常数)。后来费希纳(G. T. Fechner)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之为韦伯定律。但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由韦伯定律推导出费希纳定律P=K㏒I。[1] 恒定刺激法(The Method of Constant Stimuli)或(固定刺激法)是由费希纳(G. T. Fechner, 1860) 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是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其他一些心理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恒定刺激法是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觉察到每个刺激的次数来确定阈限。[2] 在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刺激和若干个比较刺激。确定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强度范围,并在该范围内选取5-7 个强度的刺激,其中一个作为标准刺激(一般为中等强度的刺激),其余作为比较刺激。被试按照比较的原则,对呈现的刺激进行比较。如果是三类反应,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刺激比标准刺激的强度“高”“相等”或“低”。主试根据被试的反应记录“+”“= ”或“—”。如果是两类判断,则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刺激比标准刺激强度“高”或“低”。 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其特点是:(1)只采用少数固定刺激,根据被试做有无和大小的判断反应的频数来确定阈限;(2)刺激是按事前定好的随机顺序呈现,一般每个刺激呈现50到200次;(3)阈限值用直线内插法求得,完全符合阈限操作定义[2]。具体作法如下:(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2)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3)呈现刺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即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4)此法

极限法测定明度差别阈限

极限法测定明度差别阈限 传统心理物理法中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极限法(limit method)又称最小变化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极限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极限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也可用于测定差别阈限。 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或绝对差别阈限时,首先要确定刺激强度的最小变化值。一般最小变化值越小,越精确,测得的结果越可靠。在测量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一个是标准刺激,一个是比较(变异)刺激。标准刺激的值始终不变,只有比较刺激的值会变化。 影响明度差别感受性的因素主要有: (1)刺激的波长或颜色变化, (2)环境背景亮度的影响, (3)被试的身心因素,如疲劳、心理状态等。 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应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控制,排除上述各种误差。常用的方法有ABBA或BAAB 法,拉丁方设计等。 一、目的 学习掌握用极限法测量明度差别阈限的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材料:屏幕呈现不同明度的两个灰色方块。 三、方法 1.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 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双击“电脑实验”,打开 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极限法测定明度差别阈限”,右边呈现实验说明。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 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指导语是: 下面屏幕将并排呈现两个灰色方块,但明度有所不同。一个是标准刺激, 另一个是比较刺激。标准刺激有时在左,有时在右。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进行对比。当你感觉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亮,就按“+”号键, 按若干次后如你感觉两者相等就按“=”号键,再按若干次“=”号键,直到你感觉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暗,就按“-”号键,则一次实验结束。同理, 如果开始觉得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暗,就按“-”号键,接着是“=”号键和“+”号键。顺序正好与前面相反,而方法相同。实验要做很多次。 当你明白了操作要求后,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实验报告 名称: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 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 学号: 姓名: 年级: 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

实验名称: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 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使用EP512重量鉴别仪,选用三名被试,定100g为标准刺 激,对重量的差别阈限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测量。本实验还发现,重量的差别阈限和被试的判断风格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重量鉴别重量的差别阈限空间误差 引言 1、恒定刺激法(或称固定刺激法,method of constant stimmulus)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由费希纳提出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需要两类刺激:一个标准刺激和几个变异刺激。测定时,用随机的顺序让被试分别将每个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进行比较。比较的方式可以是同时呈现两个刺激同时比较:也可以是先后呈现两个刺激继时比较。此次实验我们选择了同时呈现两个刺激的方法。不过在进行同时比较时,因为两个刺激在空间的位置上的差异会出现空间误差,因此为了消除这种空间误差,我们选择将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交叉放置,即标准刺激(比较刺激)在两只手上出现的次数相等。 2、用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时,我们用了两点判断法,即要求被试做两种反应:第二个刺激比第一个刺激重还是轻。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轻为差别阈限的下限,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重为差别阈限的上限。标准刺激和下限的距离为下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和上限的距离为上差别阈限。上下差别阈限不一定相等,二者的平均值才是绝对差别阈限。为了便于比较在标准刺激不同的情况下的差别阈限,往往需要求出其相对值,即韦伯率。 相对差别阈限值=绝对差别阈限|标准刺激。上下限和差别阈限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和直线内插法计算,或是通过作图法求出。 上差别阈限(DLu)=上限(Lu)-标准刺激(St) 下差别阈限(DLl)=标准刺激(St)-下限(Ll) 绝对差别阈限=(上差别阈限+下差别阈限)÷2=(上限-下限)÷2 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标准刺激 主观相等点(PSE)=(上限+下限)÷2 常误(CE)=主观相等点-标准刺激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4-8章)

第四章 传统心理物理学 、概念 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操作定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期望误 差、习惯 误差、练习误差、疲劳误差、空间误差、时间误差、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差别阈限法、 数量估计法、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幂定律 、选择 1.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阈限的实验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 显著时, 可以断定被试存在( )。 A. 练习误差 B. 习惯误差 C. 期望误差 D. 疲劳误差 2. 与阈限的操作定义不符的阈限测量方法是( )。 A 极限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恒定刺激法 D 以上都不是 3. 在平均差误法中,测量分布的标准差大,说明被试的辨别能力( A. 好 B. 中等 C.差 D.等于零 4. 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应用三类反应会导致 A 期望误差 B 习惯误差 5. 智力量表与温度量表一样, A 名称量表 B 顺序量表 6. 数量估计法是制作( A 名称量表 B 顺序量表 7. 宋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 A. 对偶比较法 B. 数量估计法 三、填空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其代表作为 ( )。 )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 4. 极限法实验后半部分测得的阈限值小于前半部分且差别显著,表明存在( )误差 5. 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时,用于估计阈限值的常用简便方法是( 6. 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应用两类反应测得的阈限称为( 7. 相对而言,比较能够引起被试兴趣,减少枯燥感的阈限测定法是( 的方法是 ( )。 8. 恒定刺激法实验中,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 ),刺激的最小强度要 小到它被感觉概率的有( )。 9. 量表的属性包括差别、( )、( )和( )。 制作等比量表的方法有分段法和( )。 C 猜测误差 D 时间误 属于( )。 C 等距量表 D 等比量 表 )的方法之一。 C 等距量表 D 等比量 表 )。 )误差。 1. 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 2. 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是 ( )。 )差别阈限。 );而实验效率 10. 制作顺序量表的方法有( )和( );制作等距量表的方法有感觉等距法和( ); C. 差别阈限法 D. 等级排列

以最小变化法测定肤觉两点阈限

以最小变化法测定肤觉两点阈限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结果表明手心的绝对阈限虽然确定但是还是会受其他周围许多因素的影 响。 关键词: 绝对感觉阈限、触压觉两点阈、最小变化法、 引言: 最小变化法是费希纳提出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 阈限,指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 差别的变化值。 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最小差异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序列探索法。其特点是刺激按“渐增”和“渐渐”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每一个序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能够确定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瞬间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通常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刺激强度的变化应保持相等。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为了排除这两种误差,在递增和递减序列的实验顺序上,按“增减减增”

的平衡模式进行。 实验目的: 1、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2、学习计算绝对阈限。 实验仪器与材料: JGB—B 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 实验操作程序: 被试:名应用心理系学生,男,20岁 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ABBA)。测定的两点距离从3-12毫米, 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递增系列的 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察觉不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即选择;递 减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可以察觉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 即选择。各系列从起点开始,按递增或递减方向,一次呈现给被试。 2、被试坐在心理试验台被试位置,将被试手伸入套袖是测试口,手 背向上平房在测试板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垂 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 同时落在被试的手背上,并且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 等。若被试能明确感觉倒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 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的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 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纸上记“-”,“两点”则记作“+”。要求 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或“两点”这两种报告,做渐增系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