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反杜林论》旧序及三个版本的序言比较研究

《反杜林论》旧序及三个版本的序言比较研究

《反杜林论》旧序及三个版本的序言比较研究
《反杜林论》旧序及三个版本的序言比较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6), 751-755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7683615.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7683615.html,/10.12677/ass.2018.7611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ld Preface of

Anti-Duhring on Dialectics and the Three

Versions of Preface to Anti-Duhring

Jingang Li

Research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May 23rd, 2018; accepted: Jun. 4th, 2018; published: Jun. 11th, 2018

Abstract

The Old Preface of Anti-Duhring. On Dialectics (hereinafter it is called the Old Preface) and three versions of Anti-Duhring are not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but coherent and unified. The Old Pre-face was included in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 due to its length; the content in the preface of the first edition of Anti-Duhring was rewritten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and to meet the needs of labors movement. Both of them indicate the changes and causes of the content of Anti-Durling. These three editions of the preface are th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direct successors of the Old Preface.

Keywords

The Old Preface of Anti-Duhring,Preface, Comparison

《反杜林论》旧序及三个版本的序言比较研究

李金刚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

收稿日期:2018年5月23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4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11日

摘要

《<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以下简称旧序)和《反杜林论》三版序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连贯的和统一的。旧序由于篇幅较长被纳入《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第一版序言比旧序内容更凝练;

李金刚

《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和第三版序言是适应当时时代特征和工人运动的需要而重新写的序言,指明了《反杜林论》内容的变化情况及原因。三版序言是旧序的继承和发展,和旧序是一脉相承的。

关键词

《反杜林论》旧序,序言,比较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7683615.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旧序写于1878年5月或6月初[1]P341,本来是为《反杜林论》写的序言,因为篇幅较长,里面有很多有关《自然辩证法》的内容,被收录在《自然辩证法》里面。《反杜林论》第一版序言写于1878年6月11日([2]p. 6)。其内容上与旧序的前四段大体相似,但作了少许增补和修改,内容更加精炼。《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完成于1885年9月23日([2] p. 13),目的是为了说明出版后得到广泛传播的情况、再次出版的原因、修订和增补的部分内容,同时介绍了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所导致的自然观的斗争情况,并阐述了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第三版序言很短,完成于1894年5月23日([2] p. 14)。重点说明了《反杜林论》第三版增补第二编第十章《〈批判史〉论述》的原因。

2. 《<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与《反杜林论》第一版序言比较

2.1. 旧序前四段和第一版序言的内容比较

《反杜林论》第一版出版时,没有使用旧序作为《反杜林论》的序言,而是重新写了一篇较简短的序言,第一版序言虽然和旧序前四段内容相似,但是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即便是相似的内容其表述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旧序第二段谈到“我根本不想以另一种体系来同杜林先生的体系相对立,不过也希望读者不要因为所考察的材料的极其多样化而忽略我所提出的各种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1]pp.

39~40)第一版序言中表述为“尽管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以另一种体系同杜林先生的‘体系’相对立,可是希望读者不要忽略我所提出的各种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2], p. 4)

在第一版序言的第二段中讲到了写作《反杜林论》的三个原因:第一,维护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的团结和统一;第二,教育和挽救那些受杜林蒙蔽者;第三,揭露党内杜林派的一系列宗派活动。这是旧序中没有的。

旧序的第一至三段和第一版序言的三至五段所讲内容大体一致,只是表述有些不同而已。讲述了恩格斯以广泛而详尽的论战的方式写作《反杜林论》的三个原因:第一,由批判对象本身的性质所迫使的;

第二,为了从正面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第三,为了纠正德国思想界“创造体系”的不正之风。

旧序的第四段和第一版序言第六段内容大体相同,恩格斯秉持谦逊的态度认为他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只能是个“半通”。“人们对于表达上的些许不确切之处和笨拙之处会相互谅解,我希望也能够得到这样的谅解。”([2], p. 5)旧序第四段还引用耐格里说明人的认识或者知识是有限的,不可能涉及所有的领域。第一版序言还增加了第七段的内容,讲述的是恩格斯虽未看过杜林先生新出版的著作《合理的物理和化学的新的基本定律》,但可以预测这部著作所讲述的内容,其实是批驳杜林的狂妄无知。

李金刚

2.2. 《反杜林论》旧序未被作为第一版序言的原因

恩格斯在着手写《自然辩证法》的过程中,由于杜林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对工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不得不放手《自然辩证法》的写作,开始写《反杜林论》。虽然旧序讲述了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的原因,但是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另一方面,旧序作为《反杜林论》序言的手稿,不太成熟,《自然辩证法》也是手稿,归入《自然辩证法》更好,《反杜林论》作为成品,必须对旧序手稿加工以供发表。

2.3. 《反杜林论》旧序多出的内容

旧序第五段到十九段内容丰富,主要回顾了历史上的三种辩证法: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近代形而上学的辩证法、马克思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批判了旧的辩证法的不合理因素,把黑格尔颠倒了的辩证法再行颠倒过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 《反杜林论》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序言比较

《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与第一版序言在内容上几乎没有重复的地方。主要阐述了四个问题:一是《反杜林论》再版的原因;二是《反杜林论》不只是恩格斯一个人的成果,事实上得到了马克思肯定;三是《反杜林论》再版和修订的原因;四是阐述了为什么要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点。

3.1. 《反杜林论》再版的原因

《反杜林论》第二版出版是在第一版出版七年之后,当时的德国和世界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878年《反杜林论》一版发行后不久,德国的俾斯麦反动政府颁布了“反社会党人法”,宣布社会民主党为非法,党的刊物和社会主义文献被禁止发行,《反杜林论》等1300多种党的出版物遭到查禁。然而,越是被査禁的书人们越是想看,于是本书比以前成倍地畅销。正如恩格斯所讽刺的那样:“由于帝国政府的帮忙,我的若干篇著作发行了比我自身努力所能达到的更多的新版”([2], p. 5)。同时也说明革命斗争需要理论武器。

3.2. 《反杜林论》主要内容基本上未作修改的原因

《反杜林论》第二版基本上未作修改的原因在于:第一,没有时间。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不仅担负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而且担负编印马克思《资本论》遗稿的责任。“恩格斯没有对1886年在苏黎世出版的《反杜林论》第二版作重大改动,主要是因为恩格斯的时间和经历都放在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第2,3卷上了。”恩格斯认为后一责任“比其他一切事情都远为重要”([2], p. 8)。第二,要遵守文字论战的准则。《反杜林论》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论敌没有修改自己的观点和论据,恩格斯也就不作任何修改。况且,杜林后来遭到不公正的对待,被剥夺了教学的权利。由此看来,恩格斯是很看重论战原则的。

3.3. 增补第三编第二章《理论》的原因

恩格斯认为,增补《理论》一章的原因在于:第一,《理论》一章所涉及的是恩格斯“所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2], p. 8),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不仅非常重要,而且没有涉及杜林。因此,“如果我力求写得通俗些,增补得连贯些,我的论敌是不会抱怨的。”([2], p. 8)第二,拉法格把《反杜林论》其中三章内容(《引论》的第一章及第三编的第一、二两章),编成独立的小册子,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书名出版时,恩格斯已经对《理论》一章作了增补。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李金刚

学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版本的情况下,恩格斯认为,拘守原文,“就是一种迂腐行为了”([2], p. 9)。

3.4. 想修改而又未作修改的两个内容

第一,关于人类原始史的内容。1877年摩尔根出版了《古代社会》一书,为研究原始社会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材料,进一步证明了唯物史观的正确性。《反杜林论》第一版没有来得及利用这些材料,因此恩格斯很想在再版时加以补充修改。恩格斯在1884年出版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该书已经运用了《古代社会》中的材料,因而《反杜林论》再版时,就没必要再修改这一内容。第二,关于理论自然科学的部分。恩格斯认为,《反杜林论》中有关理论自然科学的部分,“叙述得极其笨拙”

([2], p. 9),现在“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些,更明确些”([2], p. 9)。但恩格斯认为没有修改的权利。

3.5. 第二版序言新增的其他内容

第二版新增的内容是谈为什么要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条件、过程和唯物辩证法对建立科学自然观的意义。在第二国际领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新的高潮。

4. 《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和第三版序言比较

《反杜林论》第三版是在第二版出版近九年之后,恩格斯逝世前出版的。这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进入了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社会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盛行,特别是右倾机会主义抬头,严重影响了国际工人运动。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不容动摇,于是出版了《反杜林论》第三版。

4.1. 第三版修改的情况和增补的理由

第二编第十章《〈批判史〉论述》增补的原因是:这一章所有的重要内容都是马克思写的。第二版发表时根据论战的需要,恩格斯作了删节。现在由于对杜林的批判早已结束,批判成为次要的,而马克思原稿中被删去的部分“恰恰又是手稿当中甚至直到现在还具有重大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部分”[3]。应当尽可能完全地并逐字逐句地发表出来。由于反杜林已经不是主要任务,恩格斯说:“凡是专门涉及杜林著作的地方,只要不影响上下文的联系,都把它删掉了。”[3]

4.2. 第三版序言阐述了《反杜林论》第二版出版后马克思主义观点产生的影响

在序言的最后,恩格斯说:“我感到十分满意的是,自从第二版以来,本书所主张的观点已经深入科学界和工人阶级的公众意识中,而且这种情况出现在世界上一切文明国家里。”[3]这实际上表明了《反杜林论》在科学界和工人阶级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5. 《反杜林论》旧序和三版序言的关系

旧序比较粗糙,第一版序言是为了发表的需要对旧序进行了精简加工,删除了有关自然辩证法的许多内容;第二版序言是由于新形势的变化再版而赋予了新的说明和介绍;第三版序言也是对于形势变化再版进行部分修订作了说明。所以,四个序言都结合了批驳杜林的需要,结合了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了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反杜林论》的写作和出版,与德国工人政党内部的思想政治斗争直接相关。”[4]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观念。

参考文献

[1]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李金刚

[2]恩格斯. 反杜林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3]姚颖. 恩格斯《反杜林论》研究读本[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 14.

[4]吴仁平, 赖亦明, 王玲玲.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经典著作解读[M].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 30.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7683615.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9-2556,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7683615.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7683615.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ss@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7683615.html,

反杜林之我见

《反杜林论》读书心得 《反杜林论》这部著作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完成的,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书中,恩格斯对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深入批判,正面论述了唯物论的一元论、唯物论的反映论、唯物辩证法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生命观,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唯物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证,并运用历史唯物论对社会历史、道德与法作出了科学、透彻的说明。其中,在书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反杜林论》中,关于人权、平等及对杜林先验主义评判等内容的论述,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参考。 一、关于《反杜林论》中的人权 人权观念,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过程中提出的,它是完全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通过对封建社会末期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揭示了人权观念产生的根源、资产阶级性质以及其曾产生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资产阶级剥削的实质。 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摇旗呐喊的“一般人的主权”、“个人的主权”等抽象的平等、绝对的自由,恩格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在恩格斯看来,人是具体的,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只要阶级制度还存在于人类社会,这种抽象的平等和权利就是不存在的。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宣称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最基本的人权,然而对于雇佣工人来说,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东西仅仅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命再生产,他们并不拥有所谓的“私人财产”,经济上的不平等,地位的悬殊,必然导致社会地位、政治生活中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资产阶级大力鼓吹的“人权”,事实上只是虚无缥缈的。 恩格斯在书中强调:“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 摘要:《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由恩格斯于1876-1878年间完成。全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同时批判了杜林庸俗的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主义,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内容。 关键词:恩格斯杜林道德和法 一、概论 在概论中,恩格斯说到:“现在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由此可理解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内容,我们一般从事物存在的矛盾中去考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考察的结果,于是人们便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赫拉克利特说:“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变化,不断生成和消逝。”从本质上讲,这个观点应该是马克思后来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是静止和运动的统一”观点的前身。但也是由于此,在后来人们研究事物时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因为研究者易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不从运动的状态而从静止的状态去观察,不从本质变化去看待而认定是永恒不变,割裂二者联系。于是恩格斯便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作了一个比较,指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是它们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的,得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运行的。”这就说明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的认识论根源,指明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唯物辩证法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哲学基础。随着自然观的变革,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于是提出了唯物史观。用人们的存在来说明他们的意识,为科学的说明社会历史提供了一条新道路。对于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即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产物,证明了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那么根据剩余价值学说就可得知这构成了有产阶级手中日益增加的资本量和积累起的价值量。同时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科学的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成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直接理论基础。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的著作,是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E.杜林的斗争中所写的论战性著作,原名《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这部著作通过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哲学、庸俗政治经济学和假社会主义,科学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系统地论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内在联系。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书中,恩格斯对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深入批判,正面论述了唯物论的一元论、唯物论的反映论、唯物辩证法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生命观,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唯物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证,并运用历史唯物论对社会历史、道德与法作出了科学、透彻的说明。其中,在书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反杜林论》中,关于人权、平等及对杜林先验主义评判等内容的论述,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参考。 《反杜林论》中指出,人权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同时,人权原则又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旗帜。资产阶级的人权包含的主要内容是:所有权(财产权)、自由、平等、安全等,其核心是资本即资产阶级的私有制、所有权、财产权、雇佣劳动制度。人权观念,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过程中提出的,它是完全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摇旗呐喊的“一般人的主权”、“个人的主权”等抽象的平等、绝对的自由,恩格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在恩格斯看来,人是具体的,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只要阶级制度还存在于人类社会,这种抽象的平等和权利就是不存在的。因此,资产阶级大力鼓吹的“人权”,事实上只是虚无缥缈的。

读反杜林论 时间与空间 感想

读《反杜林论》“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有感 摘要:本文对反杜林论第五章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做了分析,分别对杜林错误的观点和恩格斯正确的观点做了理解,由此比较两种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时间与空间看法上的不同,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 关键字:反杜林论时间空间唯心主义 任何事物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编《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这一章中,彻底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时、空观,科学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一.杜林的错误时空观 为了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杜林唯心主义的时空观的形成过程,以便能够更加坚决彻底地否定其谬误,恩格斯首先带我们回顾了杜林的“世界模式论”。杜林的世界模式论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1)存在具有无限性;(2)这种无限性是不能有矛盾的,即“没有矛盾地加以思考的无限性”。(3)这种没有矛盾的无限性,“最明显的形式,是数在数列中的无限积累”。杜林的意思是,诸如1,2,3,…,的序列,就是可以无限计算下去,是不包含矛盾的。(4)这种没有矛盾的无限性,只能有一个唯一的方向。杜林认为这种向前发展的方向可以保证没有矛盾,从而使数的积累得以无限进行下去。(5)如果承认这种无限性还有第二个方向,就会陷入可以计算完本来是不能被计算完的无限数列的矛盾。杜林认为,“这种向后倒退的无限性…,显然是荒唐的”,因此存在“无限性的本质就在于,它根本没有结尾和完结”。 因此杜林得出来两个结论:(1)世界上的因果链条应当在某个时候有个开端,因此终极原因是存在的;(2)“定数律”:杜林认为,世界的无限性也必须在时间上是有开端,在空间上有界限,而且充实在整个时间和空间内的具体物都是可

反杜林论读后感完整版

反杜林论读后感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反杜林论》 摘要:《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着作,由恩格斯于1876-1878年间完成。全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同时批判了杜林庸俗的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主义,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内容。 关键词:恩格斯杜林道德和法 一、概论 在概论中,恩格斯说到:“现在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由此可理解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内容,我们一般从事物存在的矛盾中去考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考察的结果,于是人们便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赫拉克利特说:“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变化,不断生成和消逝。”从本质上讲,这个观点应该是马克思后来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是静止和运动的统一”观点的前身。但也是由于此,在后来人们研究事物时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因为研究者易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不从运动的状态而从静止的状态去观察,不从本质变化去看待而认定是永恒不变,割裂二者联系。于是恩格斯便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作了一个比较,指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是它们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的,得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运行的。”这就说明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的认识论根源,指明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唯物辩证法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哲学基础。随着自然观的变革,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于是提出了唯物史观。用人们的存在来说明他们的意识,为科学的说明社会历史提供了一条新道路。对于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即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产物,证明了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那么根据剩余价值学说就可得知这构成了有产阶级手中日益增加的资本量和积累起的价值量。同时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科学的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成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直接理论基础。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学具的有效应用3页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学具有效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科学,它研究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数与形概念不是从其它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恩格斯在其著作《反杜林论》)”。数学具有抽象与现实两重性特点,那么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学具就是抽象性与现实性对结桥梁。 幼儿园数学活动具有高度抽象性与严密逻辑性,它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幼儿来说非常难理解。只有提供丰富、有效操作材料,让幼儿摆弄、剖析,才能根本解?Q这一难点,帮助幼儿形成并掌握正确数概念。 由于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最基本方法,同时也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主要方法。所以教学具有效制作与科学投放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制作与投放数学教学具都不能有效地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与质量。而教学具使用,除了制作本身原因,还应考虑材料投放时机与层次性。为了提高幼儿园数学活动质量,培养幼儿良好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关于操作材料使用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那么,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怎样做到教学具有效应用,使其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服务呢? 一、科学合理地投放教学具,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与幼儿发展 1.紧扣教学目标与内容,提供体现数学本质教学具 目标是行动宗旨,教学具提供必须从活动目标出发来考虑,把教师教育意图与要求融进材料之中。如: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时,提供几何图形板、钉子板、小棍、画剪工具材料等,这样就把图形概念属性转化成具体事物,成为幼儿操作材料。通过看看、摸摸、拼摆图形,用皮筋在钉子板上套图形,用小棍摆图形及用画笔画,剪子剪图形操作过程,使幼儿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获得图形特征感觉与体验,进行概念属性抽象,形成几何图形概念。这样得到知识是幼儿理解,有意义。 2.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提供遵循期数学知识内部逻辑顺序教学具 数学知识抽象逻辑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 符号层次逐步抽象与内化过程。为了适应每一个阶段幼儿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具应包括完全直观教具(实物教具、贴绒或带磁性教具等)、半直观教具(图片、实物卡片、点子卡片等)及带抽象成分教具(数字卡片、试题卡片等)。如:大班幼儿学习7分解,可以先通过给每个幼儿7块积木或雪花片分成数量不同两组,体验7分解有6种不同分法;然后可以通过看图填分合式,根据物体形状、大小、位置、动态等变化,按标记进行7分解;还可以通过“给点子分家”材料,让幼儿先数数有几个点子,然后把点子分在两个格子里,每次分数量不同,但总数相同,然后学习记录分合式及加减计算题。 3.了解幼儿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应幼儿学习需要与学习兴趣教学具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剖析活动常常发端于对剖析对象兴趣上,这种兴趣越浓,幼儿剖析活动就越持久。同时,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数学经验方面最近发展区,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能够接受怎样挑战度。结合幼儿兴趣与需要,将幼儿关注话题与热点融入到教具设计当中,从而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增强教具本身实效性。 4.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提供满足不同水平幼儿教学具。 每个幼儿都具有与生俱来独特性,在教学活动中,幼儿个别差异变现很明显如:思维发展、发展速度、学习风格上差异,例如:在进行某一内容学习时,提供教学具应尽量设计成不同层次、不同难度材料,以供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与能力活动,同时,在实践中留心观察,剖析幼儿活动中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困难,给予不同指导,让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与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自我发现、自由剖析、自我发展目。 二、建立良好操作教学具规则,保障教学具在活动中正确而灵活地运用 为保证幼儿在操作学习中目性、方向性,并能从操作活动中发现所有学习数学规律及关系,

师大读书笔记考核方式

师大读书笔记考核方式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积极贯彻落实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决定颁布《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办法》提供了143种学生应该阅读的经典名著目录,分为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类和教师教育类五部分,其中文学部分38种,哲学部分34种,历史学部分31种,艺术类部分10种,教师教育类部分30种。 第三条我校本科生应在学好所修课程的同时,有选择地认真阅读《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素质。 二、成绩考核 第四条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查和毕业前考查两种方式,具体由本科生导师负责。平时考查由学生所在院(部)组织实施,一般应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进行;毕业前考查由院(部)统一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同时,学校将组织校督导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于平时和毕业前进行随机考查。

第五条学生应在《办法》中认真选择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籍进行阅读。每读完一种书,要认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 第六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从《办法》所规定的书籍中选读10种书籍,其中从文学、哲学、历史学和艺术类、教师教育类各部分中选读的书籍均不得少于2种。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学和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须在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目中选读,完成读书任务,经考查合格,可取得2学分。 第七条学生每学期选读的书籍不得少于2本,其中一本为精读书目。学生在学期初应向本科生导师提交个人学期读书计划,并定期向本科生导师汇报读书进度。 第八条本科生导师应做好学生读书的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阅读建议,定期检查学生读书进展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读书计划,在学期末审阅学生读书笔记或小论文并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讨论会。 第九条各院(部)应组织本科生导师做好学生阅读必读书目的年度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为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等。 第十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读完2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并通过有关学院指定教师的检查,学校发给“文化名著阅读证明书”;如果能读完5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参加文学院、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写于1876-1878年间,先以论文形式陆续发表在德国工人党机关报《前进报》上,1878年7月汇编出版。我现在读到的中文版(包括三版序言和注释)共380页,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德文本翻译出的。虽然全书篇幅很长,但读之并没有想象中乏味,相反,作为论战著作,恩格斯的语调活跃,思维敏捷,使读者的精神也跟着恩格斯的论述而振奋。 对于恩格斯和当时的德国社会来说,这部巨著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揭露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以杜林为首的充满机会主义的错误理论,从而维护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并教育和挽救那些受错误思想蒙蔽的同志。就像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开篇第一句,“这部著作决不是什么‘内心激动’的成果,恰恰相反”“另一方面,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近来夜德国,天体演化学、自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体系,+雨后春笋股地生长起来。最蹩脚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不动则已,一动至少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因为杜林的假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形式出现的。”,所以恩格斯深感有必要进行严谨的论述以驳倒杜林的错误理论,否则贻害无穷。 在整个《反杜林论》三部分的阅读中,我个人对第二编“政治经济学”有着更多的兴趣,接下来的内容也是就政治经济学篇而言的。 杜林学说的经济相关部分充斥着庸俗经济学观点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现在被概括为“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如果一旦这种观点大行其道,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产生巨大冲击。恩格斯在这一编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驳斥,同时立起了自己的剩余价值学说。 在这编的开始,恩格斯就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给政治经济学下了科学的定义:“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恩格斯认为,杜林把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说成是“一切经济的最一般的自然规律”,企图在经济学领域中确立所谓“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然而所谓的“终极真理”是忽视了社会客观历史性的存在。恩格斯用这样一句精彩的话驳斥了杜林:“暴力仅仅保护剥削,但是并不引起剥削;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才是受剥削的基础,这种关系是通过纯经济的途径而绝不是通过暴力的途径产生的。”接下来,在暴力论部分中,恩格斯指明了杜林认为政治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经济是“第二等”,政治上的暴力是人们“达到自己目的的出发点”,而不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恩格斯在这里有力地批判了杜林关于政治决定经济的谬论,阐述经济是基础,政治暴力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原理,并且批判了关于暴力产生私有财产的谬论,论述私有制产生的经济根源:“在私有财产形成的任何地方,这都是由于改变了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为了提高生产和促进交流——因而是由于经济的原因产生的。在这里,暴力根本没有起任何作用。”到了本编个人认为最重要的部分“资本和剩余价值”,恩格斯彻彻底底地驳斥了杜林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产生理论的歪曲,揭露了杜林对马克思关于资本学说的剽窃和歪曲,同时阐述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和剩余价值的产生以及马克思的资本观念和杜林的资本观念的根本区别。杜林说,马克思认为“资本是由货币产生的”,而恩格斯在这个部分进行了精彩的批判:杜林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产生的理

心得体会:恩格斯晚年对认识的辩证过程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恩格斯晚年对认识的辩证过程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从收集、积累材料到整理材料、把材料系统化,从以分析为主发展到以综合为主,从经验自然科学发展到理论自然科学的阶段,为认识的辩证过程理论提供了科学前提。但是,直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绝大多数的自然科学家仍然被束缚在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的传统思维方式之中。对此,恩格斯晚年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以及有关的历史唯物主义通信中,从多方面深刻阐述、丰富和发展了认识的辩证过程理论。 关于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关系 对于杜林关于“最后的终极的真理”“思维的至上性”“认识的绝对可靠性”“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错误理论,恩格斯从多方面批判了这种认识论上的形而上学观点。 首先,恩格斯认为,要说明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先要说明这里的思维指的是单个人的思维,还是作为无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恩格斯指出:“因为最可贵的结果就是使得我们对我们现代的认识极不信任,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恩格斯的这段话,对于那些对自己的认识盲目自信,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情况下就认为自己的认识是完全正确的,具有重要警戒作用。任何人的认识,都要准备接受实践的反复检验。

其次,恩格斯认为,人的思维、认识,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矛盾。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的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贯穿于人类认识过程始终,是人的思维所包含的主要矛盾,“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即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这个矛盾的不断出现和解决,推动人的认识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再次,关于是否存在“永恒真理”的问题,恩格斯把整个认识领域分成三大类进行考察。第一类是研究非生物界的科学,第二类是研究活的有机体的科学,第三类是历史科学。恩格斯指出,在这三类科学中,所谓永恒的真理、终极的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罕见。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科学比在非生物领域和生物学领域中的科学还要复杂得多;不仅如此,如果一旦例外地能够认识到某一时代的社会存在形式和政治存在形式的内在联系,那么这照例是发生在这些形式已经半衰退和濒于瓦解的时候。“因此,在这里认识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因为它只限于了解只存在于一定时代和一定民族中的、而且按其本性来说是暂时的一定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的联系和结果。”恩格斯还谈到人的思维规律的科学,即逻辑学和辩证法,他认为在这方面更谈不到什么永恒真理。因为认识就其本性而言,或者对漫长的时代系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2)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一) 正文: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完成的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著作第一次把马克思和恩 格斯的学说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论述了其内在的联 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在再版和三版中,恩格斯分别做了改动,由于没有找到 单行本,所以我所读的是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1 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20卷不仅收录了《反杜林论》全文,而且收录了恩格 斯在写作过程中准备的材料及与之相关的材料,较之与单行本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来说 又丰富了许多。 《反杜林论》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三版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其中在序言中,恩格斯交代了写作背景,杜林的唯心论和先验论伪装成科学,并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严重危害着德国党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恩格斯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开始勇敢地反击杜林,完成巨著。引论共有20小节,分为四大段,第 一段是1小节主要交代了现代社会主义的阶级根源和理论根源;第二段是2--6小节讲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第三段是7--14小节阐述了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础;第四段是15-20小节分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 变成科学。 第一编:哲学编 三、分类。先验主义 全文共22小节,1-9小节批判了杜林的原则在先,自然、社会在后”的认识论,揭示了其唯心主义本质,10-11小节批判了杜林终极真理的真理观,12-22小节从数学的角度批判了杜林的先验论。 杜林认为:只要是人的意识对某一系列的认识或刺激,或者对某一类存在形式发生了问 题,这些形式的原则就应当是哲学。”这就是他的从思维而非外部存在中获得的原则。恩格 斯深入地批判了他的观点,认为这是同黑格尔一样的唯心论,进而阐述了了思维与存在的关 系问题, 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未就是发现,它们都是从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 杜林认为:纯数字是具有脱离特殊经验和现实的世界内容而独立的意义”而恩格斯批 判 ________ 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适应的外来的规律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 四、世界模式论 全文共33小节,1--14小节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即存在的统一性;15--33小节批判杜林质与量的概念。这是一章关于世界本原的文字,世界统一于什么即世界的本原是 什么。 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由于我们把自己的仿佛像框子一样的统一思想 扩展开来,所以任何必须进入这个思想统一体的东西都不能保持某种两重性。但是任何东西也不能避开这个思想统一体。。。一切思维的本质就在于把意识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 ” 而恩格斯反驳说,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也就是存在是包罗万象的,即任何东西都是 存在的。”杜林所说的存在”要么是过分抽象的,要么是十分具体的,而世界是不可能统一于这种

读法学论文心得

狗狗: 你好! 我是个言而无信的人,我答应帮你写作业,却没有兑现我的承诺,而我答应你的时候是那么的信誓旦旦,现在回想起,我就是个脑残加二百五。 是我小瞧了你们的作业,我本以为不就是码几个字了嘛,应该比数学公式定理好证明多了。当我正式接手时,我才发现你们的学问确实博大精深,我二了,我太自大了。我现在郑重向你道歉:对不起啊。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法学基本有了一点点浅薄的认识,原来你们的世界自有一番广阔的天地,我要向你们法律从业者致敬! 事情虽然都过去这么多天了,我的失信行为已然对你造成了伤害,但是为了让我良心稍微好受一些,我还是应该把我的一些阅读体会发送给你,再次祈求你的原谅,阿弥陀一个佛! 鸭子

外国的月亮未必圆 我是个法盲,常常知法犯法,要我写你们的作业,确实是把我难住了,不过干啥学啥呗,这些认识虽然肤浅,你就当时读个小说吧,吼吼。 通篇细读下来,我认为你们导师给你们这两篇文章是有深意的,他(她)在给你们指定学习论文方面,还是很讲究滴(不像我导师,从去年我来时就开始出差,至今未回,倒是便宜我了,一天都是耍) 两篇文章,一篇是陈光中的学术报告,一篇是卞建林的论文。这两位老师同处一校,而且学术观点争锋相对,我个人觉得他们之间的辩论代表的是证据学两派学者的碰撞。 卞老师是相对真实论者,认为应当重塑我国刑事诉讼中定罪判决的证明标准,主张采用英美法系。陈老师则是客观真实论者,坚持我国法定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排他性证明标准,不赞成采用英美的“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并指出“排除合理怀疑”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 我个人是比较反感崇洋媚外,学术上的崇洋媚外也一样。所以,我在未细细品读文章之前,我就已经站在了陈老师那边,在细细地把两篇文章都读了之后,我更加坚定地支持陈老师的观点。下面我说出我的理由。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 导读: 反杜林论读后感(一) 《反杜林论》既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又阐述了无产阶级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基本理论原则,《反杜林论》是一部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同时又具有极重要的理论价值,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反杜林论》则诞生于马克思主义跌跌撞撞的发展史中一次错误的摸索。19世纪70年代杜林打着“社会主义”这块金字招牌,并冠以“科学”的伪装的“杜林论”诞生:杜林着书立说,并且发表了一系列着作,以假乱真,反对马克思主义。杜林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成是纯粹思维的产物。这使当时的德国党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此时马克思为了扞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他必须批驳杜林主义。于是,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陆续发表。1878年7月印成单行本,这就是着名的理论巨着——《反杜林论》。在《反

杜林论》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思维和意识所具有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意识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然而这种独立性只是相对的东西。不应当使物质世界与思维相适应,而应当使思维去适应物质世界。思维、意识来源于实践,它们也必须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如果离开实践,它就会成为不可想象的东西。在此,我认为《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取得的成就绝对离不开恩格斯与杜林两人的针尖对麦芒,他们二人一人抨击马克思主义,一人批驳杜林主义,在这个过程中恩格斯不断完善《反杜林论》并最终完成一次质的蜕变。 在《反杜林论》一文中恩格斯提出了很多的观点,但是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恩格斯提出的对于“世界统一于什么”和“经济与政治暴力的关系”的观念给我带来的印象尤为深刻。 恩格斯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有力的概述了世界上的现象无论多么千差万别,都是根源于物质的统一性,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恩格斯这一观念狠狠地批判了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衷主义:杜林认为,因为人的思维是统一的,所以现实世界才是统一的。杜林所说的“存在”,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里的“存在”,含义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存在”,是指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与“自然界”、“物质”等,是同一系列的概念。而杜林所说的“存在”,是十分含混的,它的含义相当于“有”这个概念。按照杜林的说法,“精神”、“上帝”都是“存在”的。杜林这一模糊不清的观念脱离了客观事实,注定被推翻。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 篇一: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马恩选集》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智慧结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和获得解放的指导思想。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一员有必要认真研读《马恩选集》,一方面以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自然辩证法》是《马恩选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恩格斯思想智慧的代表。《自然辩证法》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该书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意义。而我从中受益最多的也是一种从理论提升出方法论的思想,这种务实的精神、实践的品格将使我受益终身。 结合文本和相关资料,联系大二上学期我们班去杨柳青庄园的学习交流感想,我的收获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图探讨、文本回顾、理论意义、实践感想,最后一部分是行文重点。 一:意图探讨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俄共中央派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长梁赞诺夫前往柏林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里,梁赞诺夫发现了恩格斯一部分由四束手稿组成的未完成著作,内容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的哲学论述,没有总标题,写作年代大致在1873至1883年间,这部《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

稿》就是日后广为人知的《自然辩证法》。由于恩格斯《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的未完成性质,这部著作的理论目的向来引起争论,并且因此导致不同编辑者为手稿选取了不同的名称。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表述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种则认为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理论阐明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规律的辩证法。凯德洛夫在他的《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恩格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自然辩证法》设想为对他那个时代的全部自然科学成果的一种总结,”我认为,这正是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主题意图。在《反杜林论》序言里,恩格斯实际上已经非常明确地阐述了他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意图,即“系统地并且在每个领域中都来完成”。从自然界中找出辩证法的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的工作,并且在做这件工作之前,“不言而喻,在我对数学和自然科学作概括叙述时,我在细节上也确信那种对我来说在总的方面已没有任何怀疑的东西,这就是:在自然界,同样的辩证法的运动规律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些规律最初是由黑格尔全面地,可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而剥去它们的神秘形式,并从它们的全部单独性和普遍性上把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自然辩证法应该是用辩证的观点去探讨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遵循自然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

《跨文化交际》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历史在漫漫长河中流动,不断地侵蚀了广袤,大浪淘沙,曾经的三大文明古国皆已随风而逝,只有古老的中国依然屹立于,史书上记载的奇人异事,都是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认为,人们在漫漫长路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无限智慧和优秀文化。《跨文化交际课程》向我们介绍、建筑、饮食、服饰、礼仪等不同文化方面的中西差异,不断引领我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我喜欢在课程上思考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及文化现象。对这样的两种文化差异如何取舍,我们可以以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指针来参考:“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我们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断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我喜欢中国的历史,更喜欢现在人们对文化的痴迷以及古代人们对文化细致入微的演绎。但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华文化注重解决人的心以及人与外界的各种关系,是蕴含着许多值得当代人汲取的智慧,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不同道路的文化。 我觉得,要先了解与借鉴一种文化,不仅仅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借鉴其在灵魂,这是我一直以来所认同的观点,我们可以先对不同于我们的事物进行了解,可以先从、建筑、饮食、服饰、礼仪等各个方面来按图索骥,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 第一,我想谈谈我学习文化的心得体会。

,老师向我们介绍时说,是人类社会的社会现象,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从自然现象、自然物和祖先的崇拜发展到神的崇拜;自部落、民族发展到世界。课上,老师介绍到,类型可分为原始、国家、民间、世界。其实,人类只有进入原始公社制度的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而它相信在现实世界以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 我仍然记得,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表述:“一切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 但对于“超人间的力量形式”,我们普遍识之的电视剧《西游记》主要讲了佛教的一些故事给了我们对于佛教的初步认识,让我们觉得世上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的神秘境界和力量。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原始佛教的主要教义有四谛、缘起、五蕴以及无常、无我等。主要教义的思想基本包含佛家思想。 我觉得佛家的思想还是非常高深莫测的,但却有时候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课上讲过的苦谛,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苦,受苦的原因是业惑,所以佛家摒弃七情六欲,灭去欲望,得以超凡脱俗。所以教规中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更有“不听歌舞、不睡高床、不着彩衣、不着财、过午不食”来获得六根清净。佛家通过法事功课、早晚课诵、供佛绕佛来剃度修行,內练自己的身心。因此,佛家过得很是轻松无虑:靠左行、忌中行,仪表整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生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本科生“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一、“读书”与人文情怀 读书的关键是“质”而不是“量”。读书的真正难处是选书。在浩翰的书海中,应为学生推荐一种正确的读书办法——即阅读经典。 经典就是经典。经典有其本身的、本体的意义。这就是文化。只有其本身有意义的、非功利的东西,才是不会使你失望的东西。牛津大学对经典的强调就更加突出了:经典的意义在根本上就在于,在外在的价值的诱惑和骚扰下,始终不要忘记人作为人的内在的尺度。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文化的力量”。她使你在获得了物质的温饱后,始终有一种精神的充实。 经典之所以叫经典,也正说明它与一般意义上的书不一样。每一部真正能够称之为经典的东西,都可以说是蕴涵着某种思维方式的革命和观念体系的更新,都是对传统阅读和理解习惯的一种挑战。经典于是就需人去解读,需要人去导读。经精选、推荐100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经典著作,供其选读,但愿能起到“引路”的作用。 一个人该如何为其日常存在的生命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学层面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的“主体角色”,并穿越欲望主体,向自由的精神境域迈进?又如何承担和消化外在的精神的风暴,锤炼自己的心志,向自我筹划,为自己拓展一方可以安身立命的诗意居所?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更需要人们尤其青年学生有一种“静气”,“多”读书,读好书,创造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升华自我,守住生命的热情;沉思自我,

伸展情志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整体的人文自我,凸现人文情怀,让生命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刻。 二、关于“读书活动”的要求 1、根据南京财经大学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本科生在大一至大三的三个学年中,须完成教学实践环节的“读书活动”,并各取得0.25学分,共1.5学分方可毕业。 2、学生可在100部经典著作中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著作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应做好读书笔记,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心得。 3、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将该学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以班级为单位,交给班主任(或辅导员),并由所在院(系)组织教师评阅,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计分。其中,优秀读书心得由院(系)选送到学校,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校级“优秀读书心得”的评选。 4、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概括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文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鉴赏能力等。 5、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选读,为学生作一些“启蒙”的工作。 三、推荐书目目录 1、《周易》(商朝)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批判谬论,捍卫真知--《反杜林论》读后感 近日,有幸拜读了恩格斯所著的《反杜林论》的精选章节,深切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总体上说,《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批判了杜林的反动思想体系,而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其为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材。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错误的“杜林论”以假乱真的背景下完成的。杜林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大官僚家庭,70年代,他著书立说,反对马克思主义。他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作是纯粹思维的产物。这便是德国党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此时马克思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必须批驳杜林。于是,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反杜林论》。这一著作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错误思想,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等基本原理。其中,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反杜林论》包含五个部分: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序言说明明了其出版的历史。引论部分的中心思想是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哲学部分中,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的说明了其历史性和积

马克思论文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机械6班 0901106022 涂吟轩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狄慈根用这一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后来G.V.普列汉诺夫也是这样表述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时,还用过完备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觉反映。它看到物质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它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组织的物质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彻底的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产生和发展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中贯串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时也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发展中积极方面,即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因素的吸取、发展和升华。 辩证唯物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打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保守的哲学体系,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革命的因素,即联系和发展的思想,矛盾是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思想,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摒弃了它的社会历史观、宗教、伦理的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功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发现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由此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形成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论证的统一过程。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在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精神现象学》的批判,已经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但它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交织在一起。真正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