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我国保险业加入WTO的利弊与对策

浅析我国保险业加入WTO的利弊与对策

浅析我国保险业加入WTO的利弊与对策
浅析我国保险业加入WTO的利弊与对策

浅析我国保险业加入W TO的利弊与对策

○ 葛原生

我国自1986年开始恢复关贸总协定(GA T T)缔约国地位和其后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 TO)的谈判,前后经过13年的漫长过程,取得了重大进展。1999年9月,国家主席江泽民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亚太会议期间举行会谈,美国坚定地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 TO)。我国民族保险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对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挑战,必须从心理上和技术上进行充分的准备。

一、W TO有关协定对缔约国保险市场的规定

(一)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 T S)最后文件,对各国保险业而言,具体表现为下列必须遵守的义务:

1.市场准入问题。《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6条规定:“A、任何缔约方都应向提供服务的另一缔约方开放其本国市场。B、任何缔约方给予外国服务及服务提供者市场准入待遇,应不少于其承担义务计划安排内的待遇”。

2.国民待遇。《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7条规定:“一参加方,在相同的环境下,给予其它参加方的服务业务及服务提供者在所有法律、规章、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待遇,应不低于其国内服务业和提供者”。

3.最惠国待遇。在这个问题上,多数国家坚持根据自身的保险业发展水平给予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4.透明度规定。《服务贸易总协定》第3条规定:“各成员方对现行法律、法规或行政命令有新规定或修改以致严重影响本协议项下有关服务贸易的特定义务时,应立即或至少每年向服务贸易理事会提出报告。”

(二)1997年在W TO的主持下,又开始了新一轮金融服务贸易谈判,经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的广泛协商,终于在1997年12月13日就开放金融市场达成新的“全新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各方同意对外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该协议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允许外国在本国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第二,外国公司享有与本国公司同等的进入国内市场的权利;第三,取消边界服务的限制;第四,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

该协议涉及全球95%的金融服务贸易领域(证券资产18万亿美元,银行贷款38万亿美元,保险费2.5万亿美元),它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挑战。从积极的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可通过开放金融市场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金融产品等,也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力量增长的同时,开拓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条件。但也应看到,这个协议的达成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挑战,给本国弱小落后的金融机构带来强有力的竞争,使国家的金融政策更难奏效,使政府失去对金融业务的有效控制。

二、加入W TO对我国初级阶段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一)加入W TO,民族保险业面临的机遇

1.有利于保险业吸收外国先进的保险技术和管理经验。外资保险公司先进的管理水平,超前的保险险种,丰富的经营经验和手段,对我国保险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保险业除少数沿海城市外,市场基本是封闭的,与外资保险公司交往很少。开放保险市场,中外保险公司以平等的地位公平竞争,可以使国内公司看到差距,奋起直追,尽快赶上外资公司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我国保险

4保险研究?专题 1999年第11期

业早日挤进国际保险市场。

2.有利于完善我国保险市场体系。1998年我国保险市场共有25家保险公司,其中中资公司13家,外资和中外合资公司12家,这相对于香港保险市场213家保险公司,台湾保险市场57家保险公司,及我国潜力巨大的保险市场来说,市场主体依然偏少。另外在保险市场监管方面,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但还没有机构延伸,作用还十分有限。开放保险市场后,随着外资公司的涌入,加之W TO 有关协议的硬性要求,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以及监管机构的设置将会与国际接轨,避免封闭市场的畸形发展。

3.有利于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现阶段,我国保险服务领域十分狭窄,向社会提供的保险险种较少,有的又不符合人们的需求。在少数险种上如运工险、企财险、家财险上竞争过于激烈,而在责任险、信用险、医疗险上却十分冷清。开放市场后,将促使有经验、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在我国尚未开发的服务领域开垦拓荒,从而引导我国保险经营和消费的多样化。如美国友邦保险公司1992年获准进入上海保险市场,立即引进寿险业务代理人营销制度,保险业务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其结果是不仅创造了本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最好经营水平,也促使中资公司寿险营销制在短期内席卷中国大地。

4.有利于开拓国际保险市场。加入W TO后,在开放我国保险市场的同时,我国保险业也同样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开拓海外保险市场,更多地介入国际保险市场竞争,在海外建立保险机构,可以获得在中国得不到的保险资源和先进的保险经营技术,并且这种资源和技术的供应相对更便宜、更稳定。虽然初始阶段会减少国家的外汇储备,但长远来看,从国际保险市场经营中获得利润会远远大于投入,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二)加入W TO,国内保险业面临的挑战

1.由于国内保险产品设计缺乏竞争力,将带来保单滞销的压力。开放保险市场,不仅会使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尚未开发的保险服务领域发挥其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也会在我国已开发的保险市场上使出浑身解数,一争高低。外资公司以其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保险产品介入保险市场,必然会占领一部分保险市场,造成我国保险业已有客户的流失,形成传统保单的滞销,迫使国内保险公司退出部分市场,当然这也会促使国内保险公司痛定思痛,去开发新的服务领域,设计新的易于销售的产品。

2.由于服务和效率差距,带来的客户挑剔的压力。国内保险业长期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近几年刚刚起步,相对过去而言,有很大的进步,但相对外国保险公司的服务还有不小差距。开放保险市场后,面对外国保险公司业务员诸如提着电脑展业、理赔周到快捷的良好服务,每一个客户都会有比较,会吸引部分客户的好奇心,转而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也会使原有客户对保险公司的服务更加挑剔,面临必须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的冲击。

3.由于体制僵化、待遇低,带来的人才流失的压力。我国保险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还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现在国内保险公司在人事、财务的管理上还基本是旧的管理体制,人才的使用、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还不能够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开放保险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的焦点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不缺资金、不缺技术,缺少的是熟悉中国国内保险业情况的人才,他们必然会采取各种手段招聘人才为其所用,高额的工资、优厚的待遇、令人羡慕的职位,都是他们吸引人才的手段。国内公司难免受到人才不断流失的困扰,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公司的管理,还会严重影响公司的业务,造成竞争中极其被动的局面。

三、我们应从心理上和技术上进行充分准备

(一)在心理准备上

1.战略上藐视,沉着应付。应该认识到,开放保险市场让外资公司进来并没有什么可怕,这只是一种对等的经济贸易往来,绝不能等同于本世纪初外国保险公司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外国人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为所欲为。监管保险业内人士必须要有信心掌握市场主动权,趋利避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相信我们能在与外资公司的交往中,在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把保险业务办得更好,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外国同行。这也是我们加入W TO的初衷。

2.战术上重视,慎重对待。首先,应在开放保险

5

1999年第11期 保险研究?专题

市场前,充分研究W TO有关保险服务的条款,研究外国保险公司的结构特点和展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周密的对应措施。其次,要对职工进行加入世贸组织和开放保险市场的教育,使每个职工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情况,知道该怎样做。总之,要在开放保险市场上,使业内人士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既不可手忙脚乱,也不可无动于衷。

(二)在技术准备上

1.改革国内保险经营体制,尽快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要通过改革克服国内保险体制上的种种弊端,引进先进的管理体制,使国内公司提高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要尽快健全和发展有利于国内保险业资金运用的资金市场和证券市场,拓宽国内保险业经营渠道。另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内保险企业改革,使之在公司结构和保险业务运作上与国际接轨,缩小与外国公司的硬件差距,便于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2.强化质量意识,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保险业是第三产业,是一种服务业,要按照国际通行做法训练职工,把服务放在首位,做到凡是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改变官商作风,真正在市场上找准位置迎接挑战。一方面是服务措施的多样化,电话咨询服务、网上投保、及时受理赔案等等,这方面国内已有很多公司进行尝试,但真正做好的不多,在实效性上还需向国外公司学习。另一方面是服务意识的提高,关键在于使每个职工建立服务至上的意识,把保险的优质服务体现在自觉的行动之中。

3.尽快普及电脑应用,加快软件开发。保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历来与时代的尖端科技息息相关,保险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保障服务,科技为风险的控制和研究提供技术服务,但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现代化的办公系统。在电脑应用方面,国内保险业与国外的差距还比较大,使国内保险业对社会保险资源的了解、对保户的跟踪服务、对保险标的的风险控制较外国公司均相形见绌,国内保险公司如不能在短期内赶上外资公司的电脑应用水平,在保险市场的竞争中将会非常被动。

4.加强民族保险业的宣传和协作。首先,我国保险业虽然已恢复20年,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已大有提高,但开放保险市场后的保险宣传还很重要,应着重宣传民族保险业的进步和成就,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保险业的关注和支持。其次,要加强民族保险业的协作,各国内保险公司要练好内功,瞄准国际市场和外国保险公司的举措,避免国内各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互通信息,共同肩负起振兴民族保险业的重任,共同扛起民族保险业的大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原市分公司,

邮编:030024)

(责任编辑:郝焕婷)

(上接第40页)上述重大损失的,不构成犯罪。

(四)犯罪的客体,此罪侵害的是《保险法》所保护的保险保障关系,具体为保险公司的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权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所以,它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三、“过失协助保险诈骗罪”的认定

(一)认定“过失协助保险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是否造成“重大损失”是区分此罪与非罪的主要标准。疏忽大意、不认真负责,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协助保险诈骗罪”;未造成“重大损失”的,属于一般工作过失行为,可由有关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二)划清“协助保险诈骗罪”与虚假理赔罪(此罪名根据《保险法》第134条得来,是否恰当,有待商榷)的界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前者是过失犯罪,后者是故意犯罪。

我国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后,发展时间短、速度快,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定滞后。要想有效地防范化解经营风险,仅仅从思想上加强防范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督制裁措施。

(作者通讯地址:北京西交民巷22号,

邮编:100031)

(责任编辑:海 宾)

6保险研究?专题 1999年第11期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 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 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 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6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

入世十年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入世”)是中国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国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2001年进行的年度事件盘点中,入世曾以83.2%的入选率,力压申奥成功和911事件成为当年最受中国市民关注的事件。十年过去了,每个中国人都在感受入世带来的变化。那么,今天中国城市市民对于入世的看法又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2011年零点入世十周年系列调查显示:中国市民认为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益处大于十年前预期,同比增加了15.2个百分点;但对于世贸组织本身的性质,市民界定比十年前更趋于中立,但并不妨碍市民对世贸组织的信赖(81.4%)。 改变一: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益处大于十年前预期 零点在2001年中国入世后即在12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市民对中国加入WTO的有利预期远超过不利预期,其中市民认为加入WTO将整体有利的比例为61.9%,中立态度为29.4%,而认为整体不利的仅为8.6%。 而在入世十年后,更有77.1%的市民认为中国入世利大于弊,这一比例比十年前增加了15.2个百分点,同时认为弊大于利的比例还略有下降,仅为4.9%。可以认为,中国在入世之后的经济发展,让当初对入世持中立或消极态度的市民开始转向积极。 在2001和2011年两次调查中,我们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特征:即受过较好教育、职业地位较高和收入水平较高者,对入世的积极一面更为认可。其中,2011年高学历和高收入市民认为入世利大于弊的比例(79.2%,80.8%)分别比低学历和低收入高出了17.6和5.9个百分点。 2011年的调查还显示:分别有65%和25.1%的市民认为中国是世贸规则的被动遵守者和主动制定者。而认为中国是主动制定者中,有89%认为中国入世利大于弊,这一比例比被动遵守者高出13.3个百分点。 改变二:对世贸组织的性质界定比十年前更趋中立 入世十年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益处不容否认。中国十年之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入世对中国经济体制、贸易环境及竞争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功不可没。本年度调查也显示,如果用百分制来表示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平均值达到了75分。从分布上看,近三成(26.6%)市民的打分都在80分以上。 但对于世贸组织本身,市民的心态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一往情深”。市民对于WTO 组织性质的认知变得更加中立,诸如“全球化、国际化和世界性”(24.6%)、“公平竞争、互惠互利”(16.9%)、“协调确定成员国关系”(15.1%)等中性表述的认可程度都比十年前有所上升,而对于“对中国发展经济有好处”(8.9%)、“对中国经济文化影响大”(5.8%)等积极表述的认可程度则都出现了下降。 当然,对于世贸组织性质的认知变化并不代表市民对于世贸组织行为的否认,当前有81.4%的市民表示信赖世贸组织。因此,尽管1995-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但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46.8%认为WTO的处理是公平的,还略高于认为不公平(43.5%)的比例。其实,市民的这种理性认识在最近两年一直较为明显,2010年零点对于美国对华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市民调查中,也有四成人表示可以接受。

中国保险业SWOT分析

中国保险业SWOT分析 中国保险业基本概况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村合合作医疗建设、从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从2006年-2010年的5年间,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保险公司从93家发展到146家,中国保险全行业高管人员由1.45万人发展到2.94万人,营销员由156万人发展到330万人,精算、核保核赔、投资等专业技术人员日益成长,为行业更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规模增长迅速,2009年保费收入已达到11137.3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保险业“十一五”规划列出的保费收入超万亿的目标。2010年,我国保费收入达到14500亿元,2010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是2005年的3.3倍,2010年1—12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45万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95.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06万亿元。保险赔付3200.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756.03亿元;人身险赔付1444.4亿元。 目前,中国保险业呈现出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相互协调,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到2010年底,国内有7家保险公司资产超过千亿元、2家超过五千亿元、1家超过万亿元。专业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逐步成长并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初步形成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格局。 在未来,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将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进行SWOT分析,能让我们对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分析 自1980年以来,短短三十几年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保险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在此期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但在世界保险业市场上,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具体表现在: 1、政策环境好 2、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总量排名世界第一 3、金融市场健康良性发展;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4、外贸高速增长、总额保持世界第三 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等收入以上人群不断壮大、居民储蓄余额达16.7 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6、监管机构鼓励保险业做大做强 7、消费者对中国保险业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8、后发优势 9、业务快速发展

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d8598829.html, 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浅析 作者:张韵 来源:《商情》2014年第23期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因此完善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保险与风险分担机制,发展农业再保险,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与美国农业再保险体系,为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的完善提供启示。 【关键词】农业再保险比较启示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较弱,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巨大的经营风险,使得商业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也是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完善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保险与风险分担机制,发展农业再保险,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国农业再保险发展现状 再保险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即保险的保险。分保接受人按照再保险合同的规定,对保险人在原保单下的赔付给予补偿,这是保险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农业再保险就是指对农业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的保险。 我国农业再保险市场的初步形成始于2004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农业再保险的重要性已经被认识到,农业再保险的各项探索尝试也在进行中,农业再保险体系正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中。但与此同时农业再保险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我国农业再保险主要业务由中国再保险集团承保,中再集团一方面代理行使国家再保险公司的职能,接受国内各公司的法定分保业务,另一方面其作为商业性专业再保险公司却基本上垄断了国内再保险市场,这种再保险体系无法满足国内农业保险市场的分保需求,也阻碍了国内再保险市场的竞争发展; 2.从法律现状上看,虽然国务院已于2012年11月12 日颁布了《农业保险条例》,为我 国农业保险提供了法律支撑,但是在该条例中没有对农业再保险做出解释和规定,缺乏对农业再保险业务的规范和约束; 3.最后,农业再保险业务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风险区划等的技术也比较落后,这些现实都制约了农业再保险业务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的利与弊 年级专业:10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李闯 学号:100401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 国贸一班: 李闯 1004010 论文摘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然十年,在这十年间发生了风风雨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 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给中国 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关键字:中国世界贸易组织WTO 利与弊对中国影响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10日下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在中国政府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并向世贸组织秘书处递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30天后,中国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经历了20年的艰苦谈判和斡旋,中国终于成功加入WTO这一世界性的组织,预示中国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机遇与风险并存。 WTO 是一个以市场经济和公平贸易原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要参与世界经济主流,加入WTO 是重要桥梁。从战略和发展角度看,我国加入WTO 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我国国

际政治地位的需要,也是加速我国经济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WTO 更需要中国,也已成为WTO 成员的共识。但是中国加入WTO 后会给自身的经济和国有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怎样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资料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 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世界贸易组织机构世贸组织成员分四类: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转轨经济体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 2006年11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在日内瓦召开特别会议,正式宣布接纳越南成为该组织第150个成员。这样,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增加到150个。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世贸组织的第一任总干事是意大利前外贸部长雷纳托·鲁杰罗,第二任总干事是新西兰前总理麦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20多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一)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目前监管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

浅论保险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浅论保险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内容摘要】:无论对于保险企业还是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 是企业运行、发展现实的能量基础。由于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尚未形成,导致企业处于落后地位。本文首先提出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然后探讨如何正确认识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为何中国保险公司要具备核心竞争力,分析目前中国保险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现状,最后研究如何构建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保险核心竞争力;分析现状;构建核心竞争力 【目录】: 1.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1.2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异 2.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2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3我国保险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3.我国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3.1构建我国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培育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打造核心员工能力 (2)构建核心技术能力 (3)整合核心组织能力 (4)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是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5)加强保险企业的监管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渐由地区性的、全国性的过渡到全球性的,但是我国的保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外部和内部

问题,却使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经济理论和实业界的一个迫切课题。中国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尤其是中国的保险企业,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保险企业的概述 1、一半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是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他们的一篇论文《企业核心能力》中首次提出来的,迄今为止已有18年历史,最近几年引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开来。现在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研究的热点,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成为企业家普遍接受和共同研究的核心之术与制胜之本。 2、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异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难以被其它企业模仿和替代,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它一般以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企业战略,生产,营销,信息,人力资源和财务的交互作用而获得,是一种经过整合了和知识和技能。它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企业独有的,它象是一个企业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目前关于“入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入世”与政府农业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权在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权和农产品流通管理权在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管理权又在外贸行政主管部门。这种贸工农分割、产供销分离的运行机制显然不适应加入WTO 后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需要,现行农业管理体制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不适应农业国际化对农业进行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的需要。但也有学者指出,中国贸易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市场化,而WTO规则对贸易体制的规范化有一定的要求,对加快国内流通体制改革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入世”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加入WTO大大改善了我国农产品的贸 易环境。在WTO框架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可以享受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使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量增加,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可以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及争端解决机制减少其它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也有学者指出,中美协议中就含有对我国出口农产品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标准和美国国内法律中的特殊保障措施的内容,使我国农产品对美出口在较长时间内仍然受制于单边措施。如果类似条款也出现在与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协议中,就无法保证未来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能完全置于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之下,增加了贸易法律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第三,“入世”与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尽管有学者认为“入世”后我国农产品的竞 争优势将丧失,但更多的学者却认为,不同的农产品情况不同。劳动力和机械替代较容易的农产品生产,中国不具有生产竞争优势;劳动力和机械替代较困难的农产品生产,即我们常说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中国具有生产竞争优势;耕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国不具有竞争优势。具体来说,粮食、油菜、糖料和一些地区的棉花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比较优势;畜产品、水果和蔬菜比较优势较明显。我国农民、农业加工企业和营销组织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国际市场所需农产品,更没有大型的农业跨国公司,自然就无法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入世”与农民收入、城乡收入以及地区收入差距。在中国大多数传统农业区, 农民从种植得到的收入仍然占60%以上。“入世”后,外国农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会进一步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的“卖难”矛盾,引起流通渠道的混乱,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由于“入世”后增加进口的主要是小麦、玉米和豆油等,所以会对相应的主产地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南方一些需要饲料的省区“入世”后可以直接从国际市场进口价格低廉的玉米,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就成了受益者。农民之间,特别是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将增大。据预测,“入世”后至2005年,全国农民实际收入将会下降%左右,而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则会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加剧农村“贫困永久化”危机。但也有学者指出,“入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第五,“入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入WTO后将加重农村的就业压力。2000 年,按劳动年龄人口计算,我国有5亿农村劳动力。如按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计算,则有6 亿多劳动力,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大约有1亿人口,绝对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有4亿至5亿。“入世”后,乡镇企业解决就业的能力大幅度下降,每年向外排斥300万到400万劳动力。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保险行业分析小组基本结论: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保险市场发展前景看好,保险市场业务收入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放缓,一方面是因为经营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缘于宏观调控的影响。虽然中资保险公司凭借地理优势,在国内保险市场上占有领导地位,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外资比重将不断增加,会逐步蚕食中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就经营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不理想,在投资渠道放宽的背景下,有较多的改善机会。目前产险处于亏损的边缘,经营费用支出需要压缩,主要寿险公司的经营状态尚可。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偏紧,但整体偿付能力尚处于正常状态。保险市场的整体格局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近年来,我国保险密度(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和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保险密度为元,北京、上海、天津分别以2490元、1763元和791元的保险密度位列全国前3位。当前我国保险密度总体上呈东、中、西递减之势,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成正向关系。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全国约三分之二的省份的保险深度在2%3%之间,超过3%的有北京、上海、山西、新疆、辽宁5个地区。就代表保险业整体水平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而言,我国与世界发达水平差距很大。2003年发达国家保险密度平均为2764美元,约为

我国的倍,保险深度平均水平为%,大约是我国的倍。正是由于差距很大,也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令人看好。表1:近几年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年度保险密度(元)保险深度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二、产险和寿险的市场份额对比 2005年1至7月间,我国保费行业实现业务收入亿元,其中寿险业务收入亿元,产险业务收入亿元,分别占总保费收入的%和%,寿险业务占有显然的主导地位,但产险业务收入的增长率高于人身险。表2:2005年7月底我国保险行业收入构成险种收入(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长寿险 % % 产险 % % 合计 %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实际上,寿险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起步较晚,1982年才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开办,当年的保费收入159万元,不过该业务的发展速度很快,在整个保险市场份额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目前已稳定在75%左右的市场份额。同时,寿险业务的种类也不断趋于多样化,已经由80年代的几十种增加到目前的数百种。2000年以前,我国寿险市场上以传统储蓄型产品(非分红险、意外伤害险、健康险以及补充医疗险)为主。为应对降息对寿险业务的影响,2000年后,我国寿险市场中的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产品以及万能寿险等投资险种相继上市,并取得了快速增长。相对而言,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摘要] 加入WTO既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通过对入世以来的利弊分析,总体上看来是利大于弊的,并且根据中国目前应对的挑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WTO 利弊对策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极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吸引外资的能力。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扩大了就业机会,深化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广大的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也对我国宏观经济及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从我国的实情出发,对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的利弊作出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1.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中举足轻重的“经济联合国”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1.1世贸组织的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方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 1.2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 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使之可以包括关贸总协定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 1.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一、互惠原则,是指两成员方在国际贸易中相互给予对方贸易上的优惠待遇。 二、透明度原则是指,WTO成员方应公布所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没有公布的措施不得实施,同时还应将这些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通知世贸组织。三、世界贸易组织市场准入原则是可见的和不断增长的,它以要求各国开放市场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实现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化。四、促进公平竞争原则世界贸易组织主张采取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公平的竞争。五、经济发展原则也称鼓励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原则,该原则以帮助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为目的,针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接轨国家而制定,是给予这些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六、非歧视性贸易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最惠国待遇,另一个是国民待遇。成员一般不能在贸易伙伴之间实行歧视;给予一个成员的优惠,也应同样给予其他成员。这就是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是指对外国的货物、服务以及知识产权应与本地的同等对待。 2/5页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及创造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 2.1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加入WTO有利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经济合作方面有进一步地广度和深度上的推进,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促进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加入WTO后,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从而成为了最后加入这个组织的主要贸易国之一。这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息:中国准备着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被赋予了完全权利的成员。加入WTO将为中国带来巨大利益:扩大贸易、推动进一步经济改革、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促进法治。 在国内,加入WTO无疑将给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带来重大的责任和挑战。在国外,这将从根本上重新确定中国同其它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同美国这个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的关系,中国同在亚洲地区的邻国的关系则更勿庸赘述。 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加入WTO所引起的变化将远远超出它同其它国家的贸易关系领域,既会带来重重收益,也会带来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收益和减少风险对于决策者、商界人士和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中国为什么需要WTO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的迅猛发展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成功经历。在强劲的改革措施的推动下,近10%的平均年增长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投资新机会,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中国从闭关自守的计划经济转向一个更为市场化的贸易强 国所产生的效力遍及全球经济,影响着从消费者选择到投资流动的方方面面。

但飞速发展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尤其无情揭示出中国经济体制中一些结构性的弱点,特别是在农业、金融和国有企业等方面。中国面临的矛盾一直是,而且会继续是,如何最好地保持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势头的齐头并进,因为如果其中之一停滞不前,另一个就很可能受挫,从而可能导致产生另外一系列新的经济挑战和困难。 从很多方面讲,加入WTO都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改革速度的最佳选择。随着世界经济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和彼此关联,中国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参与世界经济对中国以及美国、亚洲和世界都变得更为关键。作为WTO成员,中国将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管理规则的制定。 同样地,中国将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贸易利益。中国出口商的一个受益之处是,他们现在可以确信自己的贸易夥伴必须遵守WTO规章。这意味着,举例而言,WTO 成力。在中国的投资增多意味着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更多的政府税收收入和更多的技术转让。中国对WTO的承诺将有助于增加各个经济领域中的竞争。中国消费者将因竞争带来更多选择、更低价格和更高质量而直接受益,更不用说对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觉悟和认识也将提高。竞争将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最终增强中国经济并提高中国公司在任何一个市场同最好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能力。

有关再保险的论文

论我国再保险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再保险业务。分保额,自留额,同业分保,稳健经营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再保险业务目前的发展状况,讨论了再保险市场发展的可行性和市场潜力,支出了妨碍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对以后在保险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一)我国在保险业的历史和现状 再保险是在19世纪西方保险业进入中国之后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如果说,1805年英商在广州成立谏当保安行标志着中国近代保险业的开始,那么,直到1929年以前,无论是外商还是华商保险企业均以直接业务即原保险为主,独立从事分保业务的中国民族保险机构尚未产生。首先,再保险业务范围由传统险种进一步扩展到卫星发射、海洋石油开发、核电站等高科技、高风险领域;其次,业务量持续发展,年均增长幅度在20%-30%之间;再次,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先后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再保险业务关系。中国再保险市场上发生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其一,再保险的市场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变化。其二,再保险业务从单一的国际业务向多种业务并存的局面转变。近几年来,尽管经营法定再保险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但法定业务始终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1996年7月,成立了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中保集团下属的专门经营再保险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一方面承接了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再保部的再保险业务,同时还代表国家统一经营法定分保业务。在成立的第一年公司共实现分保费收入79.35亿元,1998年增长到122.52亿元,共增长54.4%。从全国再保险市场看,1999年以来的商业业务同样呈稳步增长之势。2000年,国内各保险公司共完成商业分出业务19亿元,较上年增长11%;完成商业分入业务6.3亿元,增长57.5%。2000年成立的中国核保险共同体,当年就实现保费收入239万美元,分出保费225万美元;同时还加强与国际核共体的交流与合作,分入保费74万美元。可以说在现阶段我国的再保险业务和国际市场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或是业务实力和规模都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 (二)发展再保险业务的可行性 1法定分保没到位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将其承保的财产责任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全部业务的20%向国际再保险公司办理再保险业务。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有许多公司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再保险业务的办理,因而在这部分还存在着一定的市场。 2商业分保没到位 目前我国的分保办法是各保险公司按规定分出业务的20%后,其余80%自行解决。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需要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应该优先向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办理,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权限制或者禁止保险公司向中国境外的保险公司办理分出业务或者接受中国境外再保险分入业务。但是,关于这方面的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中保再保险公司财产再保险部每年的分保费并没有达到本来应该达到的金额,这就表明,各个保险公司仍然选择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分保。如果所有的保险公司能够认真执行规定,那么我国的再保险业务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这也可以说,我国的再保险业务还是有很多的发展空间的。 3大力加强商业分保,需要降低自留额 从资料显示来看,近几年来,我国主要的几家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自留率都很高,例如:中保产79.1%,华泰保险公司65.4%,永安保险公司87.6%。然后,同时期的香港财产保险公司的平均自留率缺很低,台湾的平均自留率只有60%。由此,可以看出,自留率的高低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持续经营等都是很重要的。我国保险法规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的自留额不得超过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四倍,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可能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弊大于利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弊大于利 中国企业还远远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从规模上看,中国前500 家企业的年销售总额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相当,中国前500 家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仅为世界500强的2%. 中国的若干产品的总产量在名列世界前茅,如钢材、水泥、煤炭、棉布、化肥、电力,甚至彩电、冰箱、空调、摩托车等家电是如此。但是,中国的庞大的生产量是由众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业集中度很低,每家企业的规模都不够大。从生产技术上看,中国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差,生产技术落后,单位产量的能耗较大,且在产品品种、性能、质量方面都比不上欧美大企业。从可以调动的资金来看,中国企业普遍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无法在技术改造和市场占有率上有迅速提高;从品牌来看,中国产品普遍缺乏国际知名度,无法做到优质优价,利润实现能力差。 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平等竞争,其结果必然是中国企业大量破产倒闭,或被跨国公司收购兼并。事实上,中国的饮料工业、啤酒工业、洗涤剂工业、自行车工业、造纸工业、医药工业、电梯业、计算机业、民用客机车、装备工业都已经被跨国公司占领,或者高附加值部分市场被占领,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农业等也都面临著进口商品和跨国公司的严重威胁,有的甚至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的生产组装车间。与此相应,则是中国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利润萎缩,裁员和降低工资福利,拖欠银行贷款。中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率相当高,腐败因素造成的不良资产只是其中一部分,主要的呆帐坏来源是市场竞争造成的,特别是由于外资企业挤垮中国企业造成的。 中国农业是竞争力最弱的产业。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多达9 亿,农业劳动力5 亿左右,户均拥有耕地仅为0.4 公顷左右,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上百万公顷的农场相比,毫无规模经济效益可言。为了确保如此微小的土地面积能够有足以维持农民生存的产出,必须要使粮食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就使中国农产品特别是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1996年起,由于中国增加粮食进口规模,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至2000年秋,降低至每种一亩小麦要亏损8 美元的水平,使农民生活陷入困境。目前,中国农业地区普通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不到80美元,生活十分艰难。如果加入世贸组织后履行《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则农民收入还将继续下降,大量农村土地将被荒芜,农村人口将大量流入城市,成为城市边缘人口。 一句话,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GDP总量虽然可能有一时的增长,但是单位GDP的税收、工资含量将有下降,单位GDP的就业量将继续减少。 更重要的是,中国将失去独立的工业体系,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加工基地。中国农业将面临极大冲击,农民收入可能大幅减少。中国的金融体系可能被进一步增加的呆坏帐拖垮。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失业人口将大量增长。同时,在世贸组织规则下,为了吸引外资,中国将无法提高税收,从而无法建立一个有足够支付能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其结果是,中国的社会治安将进一步恶化。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动力 直面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界的声音却没有出现在媒体上。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规模还太小,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跨国公司。虽然这些小企业也模糊地感觉到国际竞争对他们的威胁,但是他们缺乏信息沟通,更缺乏组织,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中国大企业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明确感到跨国公司的压力,但是企业的领导人们受命于×央政府,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不承担最终责任。就个人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后还有可能享受与国际接轨的收入,自然也没有多少兴趣反对。工人和农民本来应该对此表示不同意见,但这两个群体同样缺乏信息沟通,同样缺乏组织,他们甚至不知道世贸组织是什么。 人们一般认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引进市场逻辑,让人们的致富愿望和能力来带动社会发展,同时就意味著让弱肉强食的规律自发作用。然而改革开放第一阶段的主导因素并不是弱肉强食,而是强者主动出让利益。 1985年以前,由于政府放权让利,给农民提高农产品价格,给工人以奖金和津贴,给地方政府和企业以一定的自主支配权,弱者群体首先得到利益,因此社会生产总量迅速增长,消费品增长更是迅猛,改革开放得到了广大公众的普遍拥护。 然而,1985年以后,政府已无利可让,无权可放。从那时起,弱肉强食开始成为社会的主导性因素。在农村,农民的收入增长趋缓,而农民的负担却逐年上升。在城市,国有企业的领导层逐渐以各种方式将越来越多的企业

入世十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入世十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带来的新挑战及对策 摘要:入世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新跨越,在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现经济新的跨越。我们在看到这些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如何及时的制定对策迎接挑战称为我们在将来的经济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机遇和挑战对策 从1986年7月11日,中国正式照会GATT秘书长,要求回复GATT缔约国席位,到2011年11月12日,中国正式达成“入世”协议,经历了15年的谈判历程,这个协议的签订,来之不易。由此,中国的潜在的市场将由中国自己来开发,同时和世界一起发展,眼前的是一个公平的开放的平台,入世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回顾入世十年来,对中国经济有什么重大的影响? 1.国名经济快速增长。“入世”十年来,中国的全球经济排名由第六跃升至第二,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近20%,外汇储备增长近13倍,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入世”十年来中国中国充分发挥在全球产业中的比较优势,实施出口拉动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双向投资,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十年来我们的经济总量,外贸总量都有了大的飞跃,全球的地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发展为在全球都有着重大影响力的经济大国。十年来国名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把握好了十年机遇,迎接我们的还有下一个十年,下下一个十年。“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我国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十年来我们在发挥自身的具有较强优势的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的同时又建立了门类齐全、系统完整,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工业体系,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趋利避害提高竞争力,改变以往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创新发展,创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了竞争力,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科技研发投入的增加,技术装备水平的大幅改进,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 3.对外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加入wto我们拥有的不仅是国内这一单一的市场,一个开放的,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像我们招手,加入世贸组织的十年里,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开放市场,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十年的进出口增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也是同期世界上最快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从而促进对外开放性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入wto十年来给我国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发展,国名经济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在面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欣喜时,我们也面对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 1.“入世”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对推动农产品的市场开放,促进我国农业融入世界一体化进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入世”后我国农业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小规模生产农业和世界农产品出口过竞争力的差距不断凸显,农业发展缺乏有效的保护和调控政策空间,直接与国外农产品竞争给我过农业发展带来了影响和挑战,而且这种影响和挑战呈现不断加深和扩大的趋势。部分大宗产品进口量过大过快给农业带来不理影响,新增农产品市场大部分被国外进口抢占;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高保护和高扭曲依然存在,一方面限制了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使得我国开放的农产品市场成为农产品出口的聚焦目标,加大了农产品的进口压力。 2.“入世”十年,民族品牌堪忧。中国加入wto十年来不少民族品牌都被外资品牌收购,只有少数民族品牌依然屹立。虽然生活中我们仍然在使用,但仅仅只是我们熟悉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