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七章 生物系统学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七章 生物系统学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七章  生物系统学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七章  生物系统学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七章生物系统学

[考点解读]

生物系统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本章包括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一系列的知识。根据IB0 考纲细目和近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了具体目标。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

一、原生动物(约3万种)

1、主要特征

(1)体形微小,原生动物大小一般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一般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见,也

有少数比较大,如玉带虫和蓝喇叭虫,体长可达1—3cm。

(2)身体一般由单细胞构成,有些种类是群体性的,单细胞的原生动物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不但具有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而且也具有一般动物所表现的各种生活机能,如消化、呼吸、排泄、感应、运动等,它和高等动物内的一个细胞不同,而是和整个高等动物相当,是一个能营独立生活的有机体。当然,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只能出现细胞内分化,由细胞质分化出各种细胞器来完成相应的各项生命活动,如伪足、纤毛、鞭毛为运动的细胞器;胞口、胞咽为消化的细胞器等。群体性的原生动物,一般组成群体的细胞并不分化,而是各个个体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原生动物是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3)具有3种营养方式,一是植物性营养,又称光合营养,如绿眼虫;二是动物性营养,又称吞噬营养,如变形虫,草履虫等;三是渗透营养,又称腐生营养,如疟原虫,孢子虫等。

(4)分布很广,可生存在各种自然条件下,如淡水、海水以及潮湿的土壤中,也有不少种类是寄生在植物的浆液,动物和人类的血液、淋巴液和体液中。当遇到不良条件时,它们形成包囊,把自己同不良的外界环境隔开,等到合适的环境条件,恢复正常的生活。

2.原生动物门代表——大草履虫(图1-7-1)

(1)草履虫的形状很像倒放的草鞋,体表长满了纵行排列的纤毛,全身的纤毛有节奏地

摆动,使虫体螺旋形地旋转前进。

(2)体表被一层表膜,这层表膜结构复杂,由典型的细胞膜、表膜泡和纤维层构成,其内的细胞质分化为内质和外质,外质紧贴表膜,为一透明薄层,里面布满了垂直于表膜排列的刺丝泡,内质是颗粒性的,能够流动并不断地在虫体内作循环运动。

(3)虫体前半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条斜向的口沟,胞口在口沟的后端,内连着一个漏斗形的胞咽。在胞咽内有特殊的纤毛组不断摆动,可以使水流进人胞口,水流中带来的食物(如细菌或其他小的生物及腐烂的有机物)于胞咽下端形成小泡,小泡逐渐胀大落人细胞质内部即为食物泡,食物泡进入细胞质后,与溶酶体融合,在食物泡内进行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由身体后部的胞肛排出。

(4)草履虫的前部和后部的内质里各有一个伸缩泡,与围绕着它呈放射状排列的收集管连在一起,它们有节奏地交替收缩和舒张,既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维持一定的渗透压作用,也有排泄代谢废物作用。

(5)草履虫内质中有一个略呈肾形的大核,主要负责营养代谢,为多倍体的细胞核,小核位于大核的凹处,主要负责遗传,为二倍体的细胞核。

3.原生动物的分类

(1)鞭毛纲(代表动物:眼虫,图l—7—2)

①一般身体具鞭毛(9+2型结构,即周围9对联合微管,称双联管,中央有2个微管,如图1-7—3所示),以鞭毛为运动器。

②营养方式:有些种类体内以色素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称为光合营养(植物性营

养);有些种类通过体表渗透吸收周围呈溶解状态的物质,称为渗透营养(腐生营养);有些种类吞食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微小生物,称为吞噬营养(动物性营养)。

③繁殖: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

(2)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图1-7—4)

①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

②体表无坚韧的表膜,仅具极薄的细胞质膜。虫体有的是裸露的,有的种类具石灰质或几丁质的外壳或有矽质的骨骼。

③繁殖方式:二分裂;有的种类具有性生殖。普遍能形成包囊。

(3)孢子纲(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

①孢子纲动物全是营寄生生活,无运动器,或只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

②生活史复杂,有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两个世代交替,2个世代多数在2个寄主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无脊椎动物体内进行,无性世代在脊椎动物(或人)的体内进行。

③繁殖方式:无性生殖是裂体生殖;有性生殖是配子生殖,其后为无性的孢子生殖。

(4)纤毛纲(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①以纤毛(纤毛结构与鞭毛相同,不同点是纤毛较短,数目较多,运动节律性强)运动。

②结构一般比较复杂,是原生动物中分化最多的,如细胞核分化出大核与小核,大部分有摄食的胞器。

③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横二分裂;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

二、多孔动物(海绵动物门,约1万种)

1.主要特征

(1)海绵的体形各种各样,有不规则的块状、球状、树枝状、管状等;主要生活在海水中,极少数(只一科)生活在淡水中,成体全部营固着生活,海绵的体型多是不对称的,少数辐射对称。

(2)海绵有细胞的分化,但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体壁由皮层、胃层和二者之间的中胶层组成。皮层由扁细胞(有保护作用)和扁细胞之间穿插的孔细胞构成;中胶层是胶状物质,其中有钙质或矽质的骨针和(或)类蛋白质的海绵质纤维,起骨骼支持作用,还有移人的变形细胞和生殖细胞;胃层由一层特殊的领鞭毛细胞构成,通过鞭毛摆动,水中的食物颗粒和氧,落人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在领细胞内进行消化,可以完成取食、呼吸和排泄等多种功能。

(3)水沟系指多孔动物特有的水流进出体内的通道,对适应固着生活很有意义。根据复杂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单沟型(白枝海绵),双沟型(毛壶),复沟型(浴海绵、淡水海绵)三种类型。

(4)海绵动物的生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可分为出芽和形成芽球两种。有性生殖:海绵有些为雌雄同体,有些为雌雄异体,精子和卵细胞由原细胞和领细胞发育而来。胚胎发育有胚层逆转现象。受精卵进行分裂,形成囊胚后,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

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到囊胚的表面,此时,动物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小细胞,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细胞,形成两囊幼虫。随后两囊幼虫离开母体,水中游动一段时间后,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另一端大细胞留在外边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腔形成正相反,称为胚层逆转。

2.多孔动物的分类

(1)钙质海绵纲(代表动物:白枝海绵,图1-7—5)

骨针为钙质,水沟系简单,体型较小,多生活于浅海。

(2)六放海绵纲(代表动物:偕老同穴、拂子介)

骨针为矽质,六放形,复沟型,体型较大,生活于深海。

(3)寻常海绵纲(代表动物:浴海绵、淡水海绵)

矽质骨针或海绵质纤维,复沟系,鞭毛室小,体型不规则,生活在海水或淡水。

三、腔肠动物(约1万种)

1.主要特征

(1)体型呈辐射对称。从腔肠动物门开始,体型有了固定的对称形式,大多数腔肠动物,通过其体表内的中央轴(从口到反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2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有些种类已由辐射对称发展为两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

(2)具两胚层,原始消化腔。腔肠动物是真正具有二胚层(内外胚层)的动物。在二胚层之间有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的中胶层。由二胚层围成的腔(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既有消化的的功能,又兼有循环的作用,能将消化后的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所以又称消化循环腔。

(3)出现组织分化。腔肠动物不仅有细胞的分化,而且开始分化出简单的组织。腔肠动物上皮组织占优势,形成体内、外表面,并分化为感觉细胞、消化细胞、皮肌细胞、腺细胞等。其中,皮肌细胞内含可以收缩的肌原纤维,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这表明上皮与肌肉未分开,是一种原始的体现。

(4)出现扩散神经系统。这是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由二极和多极的神经细胞以及感觉细胞基部的纤维相互连接而成。无神经中枢,神经的传导一般是无定向的,也称为扩散神经系统,而且神经的传导速度也比较慢,比人的神经传导速度慢1000倍以上,这

些说明该神经系统的原始性。

2。腔肠动物门代表——水螅

(1)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在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清水中常可采到。常附着在水生植物上,以水蚤或小蠕虫等为食。

(2)水螅体为圆柱状,能伸缩,遇到刺激可将身体缩成一团。一端附于水草或其他动物上,称为基盘;另一团有口,口长在圆锥形的垂唇上,在口的周围,一般有6-10条触手,辐射状排列在垂唇。

(3)水螅身体内部是一空腔,由口与外界相通,也与触手的中空部分相通,称为消化循环腔。体壁由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构成。外胚层包括皮肌细胞、间细胞、刺细胞和感觉细胞等,主要有保护和感觉的功能。中胶层起支持作用。内胚层包括皮肌细胞、腺细胞、间细胞和感觉细胞等,主要有营养的功能。水螅以各种小型甲壳动物(剑水蚤、水蚤等)、昆虫的幼虫等为食。食物在消化循环腔内,由腺细胞分泌酶(主要为胰蛋白酶)进行细胞外消化。消化后形成食物颗粒,由内皮细胞吞人进行细胞内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4)水螅无专门的呼吸和排泄器官呼吸是体壁上的细胞直接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排除二氧化碳。代谢的废物通过体表渗透排入水中。

(5)水螅神经细胞分散于外胚层中,能感觉来自身体内部和外部的刺激,并通过网状神经作出相应的反应,主要的反应方式是全身性收缩和移动位置。

(6)水螅的生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无性生殖表现为出芽生殖。由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待生长成熟到一定时期,便从母体上脱落下来,营独立生活。有性生殖是精卵结合。大多数种类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卵巢常长在基盘的附近,精巢常长在触手下不远处。受精卵进行完全卵裂,形成实心原肠腔,经过一个较长休眠期,到春季或环境较好时,发育成小水螅。水螅的再生能力很强,如把水螅切成几个数段,每段都能长成一个完整的小水螅。

3.腔肠动物的分类

(1)水螅纲(代表动物:水螅,图1-7-6A)

①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个阶段,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②水螅型结构简单,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水母型有缘膜(伞下面边缘的一圈薄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2)钵水母型(代表动物:桃花水母,图1-7—6B;海蛰,图1-7-6C)

①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大多为大型的水母类。水母型发达,而水螅型退化,且水母型的结构比水螅水母复杂,如钵水母的胃囊有胃丝,而水螅水母则无。

②钵水母的感觉器官为触手囊,而水螅水母为平衡囊。

③钵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而水螅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3)珊瑚纲(代表动物:海葵、珊瑚虫,图1-7-7)

①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只有水螅型,没有水母型。

②水螅体的结构较水螅纲的水螅体复杂,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

③海葵是单体的,无骨骼;珊瑚虫为群体,大多具有外骨骼。

④珊瑚纲水螅型体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四、扁形动物(约2万种)

1.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门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切面)将动物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从动物演化上看:凡是两侧对称的动物,其身体可明显分出前后、左右、背腹。背面发展具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具运动和摄食的功能,前端首先接触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前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使动物从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迅速、准确,适应的范围更广泛。这种体制不仅适合于游泳,而且适于爬行,这是从水中爬行进化到陆地上爬行的重要条件。

(2)中胚层的形成在内、外胚之间出现了中胚层,这对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很有大意义。从动物演化上看:一方面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生物体结构的发展和器官生理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另一方面,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如中胚层形成了复杂的肌肉,增强了运动机能,使动物在更大范围内摄取更多食物。同时,消化管壁有了肌肉,使消化管壁的蠕动能力加强,产生的代谢废物增多,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此外,中胚层形成的实质是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使动物可耐饿和抗干旱,保护内脏器官和再生新器官。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

(3)皮肤肌肉囊由中胚层形成肌肉,如环肌、纵肌、斜肌。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具保护和运动功能。

(4)消化系统除单咽目(临时肛门),通到体外的开口既是口又是肛门。除了肠以外没有更大的体腔,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营寄生生活的种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如吸虫纲)或完全消失(如绦虫纲)。

(5)排泄系统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是由体内封闭的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开口于体外的排泄孔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渗透压,同时也兼有排泄功能。含氮废物还是通过体表排出。

(6)神经系统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从“脑”后分出若干条纵神经索及彼此连接的横神经,构成梯式神经系统。

(7)生殖系统大多数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形成了固定的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如输卵管、输精管等,及一系列附属腺,如前列腺、卵黄腺等。这样使生殖细胞通过体外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摆脱了水的束缚。

2.扁形动物门代表——涡虫(图1-7-8)

(1)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身体柔软、扁平而细长,背面稍凸,腹面色浅而密生纤毛。身体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个耳状的突起,叫做耳突。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咽部常从口中伸出,呈长吻状。在口的后方为生殖孔,无肛门。

(2)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为真正的三胚层无体腔的动物。皮肌囊在结构上包括单层表皮、基膜和肌肉。涡虫利用表皮的杆状体进行捕食和防御敌害;利用肌肉的收缩和纤毛的运动,能在物体上作游泳状的爬行。

(3)呼吸和循环涡虫没有专门的呼吸和循环器官,仅依靠体表的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借助网状的实质组织增加表面面积,由其中的液体运送和扩散新陈代谢的产物。

(4)消化系统由口、咽和肠道组成。肌肉质的咽,可从口中伸出来捕捉食物。肠道分3支主干,一支向前,两支向后,分别位于咽囊的两侧,经反复分出小支,小支末端封闭为盲管,无肛门。

(5)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由焰细胞和排泄管组成。通过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背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为梯状神经系统,头部有一对脑神经节,由脑神经节向后分出一对腹神经索通向体后,在腹神经索之间还有横向神经分支相互连接。感觉器官主要有眼点和耳突,眼点由色素细胞和视觉细胞构成,只能辨别光线的明暗但不能成像。耳突上富有许多感觉细胞,能感觉味觉和触觉。在表皮内还有许多触觉细胞,对食物是正向反应,对光线的刺激是避强光。

(7)生殖系统具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雌雄同体,但为异体受精。无性生殖为横分裂。

(8)再生涡虫的再生能力很强,即使切成许多段,每一段能再生成一完整的涡虫。涡虫的再生表现出明显的极性,再生的速率由前向后呈梯度递减。

3.扁形动物的分类

(1)涡虫纲(代表动物:三角涡虫)

①主要营自由生活,体表一般具纤毛及典型的皮肤肌肉囊,强化了运动的机能。

②感觉器官和神经一般较发达。

③具有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2)吸虫纲(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血吸虫,图1—7—9)

①均为寄生种类。运动机能退化,体表无纤毛。

②消化系统趋于退化,一般较简单,有口、咽、食管和肠。

③生殖系统、生殖机能和生活史趋向复杂。一般有两个以上的寄主。

(3)绦虫纲(代表动物:猪带绦虫,图1—7—10)

①全部寄生在人或其他脊椎动物体内。

②身体一般由许多节片构成,前端有一个特化的头节,具吸盘、小钩或吸钩等结构。

③体表纤毛消失,感觉器官完全退化,消化系统也全部退化,通过体表来吸收寄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

④生殖器官高度发达,在每一个成熟的节片内都有生殖器官。

⑤大多数只有一个中间寄主。

五、线形动物(约1.5万种)

1.主要特征

(1)角质膜线虫体表一般具角质膜。它是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一般分皮层、中层、基层三层,最内为基膜,角质膜有保护作用。由于角质膜的存在,其生长受到限制,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旧的角质膜周期性脱落,称蜕皮。

(2)原体腔它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而成的。原体腔只具体壁肌肉层,无肠壁肌肉层,且没有体腔膜包围,也不和外界相通,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致使虫体鼓胀饱满。

(3)消化系统线虫有发育完善的消化管,有口有肛门。肛门的出现促进了肠在形态和生理机能上的分化,使消化管分化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前肠由外胚层原口处内陷形成,包括口、口腔及咽。中肠是由内胚层发育形成,是主要消化和吸收的部位。后肠由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直肠和肛门。

(4)排泄系统可分为腺型(海产类)或管型(寄生类)两种。腺型排泄器官较原始,由1-2个腺细胞(原肾细胞)构成。管型排泄器官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略呈“H”型。

(5)生殖系统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且雌雄异形,雄性个体小于雌性个体。

2。线形动物门代表——人蛔虫(图1-7-11)

(1)外部形态人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体呈圆柱形,向两端渐细,全体乳白色,侧线明显。虫体前端顶部有口,具三片唇,口稍后的腹中线上有一极小的排泄孔。雄虫较短且细,尾端呈钩状;雌虫长且粗,后端伸直不弯曲。

(2)体壁和原体腔体壁由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构成。角质膜能抵抗寄主消化酶的侵蚀,起保护作用。蛔虫的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是它的原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使身体具一定的形状。消化管及生殖器官浸在体腔液内。

(3)消化系统蛔虫的消化系统结构简单,为一直管。由口、咽、肠和肛门组成。蛔虫没有消化腺,主要摄取的食物是宿主肠内已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一般可以直接吸收。

(4)呼吸和排泄系统由于生活在含氧量极少的肠腔内营寄生生活,进行厌氧呼吸。因此,蛔虫无专门的呼吸系统。其排泄系统属于管型。

(5)神经系统蛔虫的神经系统简单,咽部有一围咽神经环,由此向前向后各伸出6条神经。

(6)生殖系统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雄性个体具精巢、输精管和储精囊。

雌性个体具卵巢、输卵管和子宫。

3.线形动物的分类

(1)线虫纲(代表动物:人蛔虫、钩虫、人蛲虫)

①身体呈长圆筒形。

②体壁由角质膜、表皮和肌肉层组成。

③无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种类为体表呼吸,寄生种类为厌氧呼吸。

④多数为雌雄异体,生殖腺管状,雄性导管通人直肠末端。

(2)轮虫纲(代表动物:旋轮虫)

①身体极小,一般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②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均为合胞体,且各部分含有的细胞核数目是恒定的。

③在环境条件良好时营孤雌生殖;当环境条件恶化时,孤雌生殖产生混合雌体。

六、环节动物(约1.7万种)

1.主要特征

(1)分节现象环节动物身体分成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不仅体表分节,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排列的现象,称真体节,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促进了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环节动物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称同律分节。体节若再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称异律分节,为动物逐渐分化出头、胸、腹三部分提供了可能。

(2)次生体腔(真体腔) 为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的空腔。由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中胚层裂开成腔,逐渐发育扩大,其内侧中胚层附着在内胚层外面,分化成肌层和脏体腔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外侧附在外胚层的里面,分化为肌层和壁体腔膜,与体表上皮构成体壁。由于次生体腔位于中胚层之间,为中胚层裂开形成,故又称为裂体腔。

由于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增强了独立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为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了条件,同时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的发展,使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趋于完善。

(3)刚毛和疣足为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它们的出现,增强了运动功能,使环节动物的运动更敏捷、更迅速。

(4)循环系统环节动物具有较为完善的循环系统,由纵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枝血管组成。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人组织间的间隙中,构成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循环有一定的方向,靠血管的收缩与扩张来推动,流速恒定,提高了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机能。

(5)排泄系统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典型的后肾管是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体内的纤毛漏斗,称肾口;另一端开口于体节的体表,为肾孔。除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外,因肾管上密布微血管,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分。

(6)神经系统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更为集中,为索式神经系统,由脑、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构成。

2.环节动物门代表——环毛蚓(图1—7—12)

(1)外部形态环毛蚓体呈圆柱状,细长,两端较尖,各体节相似,每节有节间沟。头

部不明显,由围口节及其前端的口前叶组成。围口节为第工体节,其腹侧为口,在口前叶下方。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摄食、感觉等功能。除前端第工节和最后Ⅰ、Ⅱ节外,每节均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为运动器官,大部分位于壁内的刚毛囊中。性成熟的个体,第X Ⅵ体节,形成生殖带(环带)。在第X Ⅳ体节腹面中央,有一个雌性生殖孔。在第X Ⅷ体节腹侧两侧有一对雄性生殖孔。自XⅡ~XⅢ体节起,以后背线处有背孔,背孔张开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呼吸作用和减少土壤对身体的摩擦。

(2)体壁和体腔环毛蚓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体腔上皮等构成。最外层为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形成角质膜,其间夹杂着腺细胞,分为黏液细胞和蛋白细胞。当遇到刺激时,能分泌黏液,有保护作用。体壁的环肌和纵肌交替舒缩,加上刚毛的配合,这样肌肉的收缩波沿身体纵轴由前向后逐渐传递,可以不断前进。

环毛蚓的体腔为次生体腔,是容有内脏器官并充满体腔液的空腔。体腔把体壁与肠壁分隔开来,使得消化道肌肉的活动不受身体活动的影响。内脏器官浴于体腔液中,使各器官联系加强,体腔液起着物质交换、排泄的作用。

(3)消化系统消化管纵行于体腔中央,穿过隔膜。管壁的肌层可增进蠕动和消化机能。消化管分化为口、咽、食道、砂囊、胃、肠和肛门等部分。咽部肌肉发达,可辅助摄食。咽外有单细胞咽腺,分泌黏液和蛋白酶,有湿润食物和初步消化作用。食道外有食道腺,能分泌钙质,可中和酸性物质。食道后为肌肉发达的砂囊,可以磨碎土壤砂泥。从口到砂囊由外胚层形成,属前肠,砂囊后一段富含微血管和腺体的消化管,称胃。胃后消化管扩大形成肠,其背侧中央凹人成一盲道,以扩大吸收面积。消化和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胃和肠为内胚层形成,属中肠。后肠较短,无盲道和消化机能。肛门开口于体外。

(4)循环系统由纵血管、环血管和微血管组成,属闭管式循环。纵血管有位于消化管背面中央的背血管和腹血管。背血管较粗,可搏动,其中的血液自后向前流动。腹血管较细,血液自前向后流动。环血管主要有4—5对,起心脏的功能。蚯蚓的血管未分化出动脉和静脉,血液中含有血细胞,血浆中有血红蛋白,故显红色。

(5)呼吸和排泄蚯蚓以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氧气首先溶解在体表湿润薄膜中,再渗入角质膜及上皮,到达微血管丛,与血浆中血红蛋白结合,输送到体内务部分。

蚯蚓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一般种类每体节是一对后肾管,称为大肾管。而环毛属无大肾管,而具有三类小肾管:体壁小肾管(无肾口,肾孔开口于体表);隔膜小肾管(有肾口,肾孔开口于肠中)、咽头小肾管(有肾口,肾孔开口于咽)。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蚯蚓为典型的索式神经。由一对咽上神经节(脑)与咽下神经节相连。咽下神经节伸向体后连着一条腹神经索。腹神经索的每个神经节伸出3对神经,伸人到体壁和各器官。

感觉器官不发达,主要通过体表的感觉细胞来感受刺激。

(7)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通过异体受精来繁殖后代。

3.环节动物的分类

(1)多毛纲(代表动物:沙蚕)

①除极少数种类外,都生活在海洋中,底栖。

②头部明显,感官发达。

③具疣足,其上有成束的刚毛。

④雌雄异体,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2)寡毛纲(代表动物:环毛蚓)

①大多数陆地生活,穴居土壤中,称陆蚓;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底栖,称水蚓。

②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③具刚毛,无疣足。

④雌雄同体,有生殖带,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3)蛭纲(代表动物:水蛭)

①营暂时性外寄生生活。

②头部不明显,常具眼点数对。

③无刚毛,体前、后端各具一吸盘,有吸附功能。

④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七、软体动物(约13万种)

1.主要特征

(1)身体的划分软体动物的身体可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头位于身体的前端。行动敏捷的种类,头部分化明显,其上生有眼、触角等感觉器官,如田螺、蜗牛、乌贼等。行动迟缓的种类,头部不发达,如石鳖。穴居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部已消失,如蚌类、牡蛎等。

足通常位于身体的腹侧,为运动器官。常因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形态各异。有的足部发达,呈叶状、斧状或柱状,可爬行或掘泥沙,如田螺、无齿蚌等;有的退化,失去了运动功能,如扇贝。固着生活的种类,则无足,如牡蛎;有的足特化成腕,着生于头部,为捕食器官,如乌贼和章鱼。

内脏团为内脏器官所在部位,常位于足的背侧。

(2)外套膜它是由身体背侧皮肤向下伸展而成的膜状结构,由内、外两层上皮构成。外层上皮的分泌物,形成贝壳;内层上皮细胞具纤毛,纤毛摆动,使水循环于外套腔(外套膜与内脏团的空腔)内,借以完成呼吸、排泄、摄食等。

(3)贝壳体外具贝壳为软体动物重要特征之一。大多数软体动物具1—2片贝壳。在不同的种类中,形态各不相同。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少量基质。这些物质都由外套膜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支持身体的柔软部分。

(4)消化系统软体动物的消化管发达,少数寄生种类退化。多数种类口腔内具颚片和齿舌。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由角质齿组成,似锉刀状。

(5)体腔和循环系统软体动物的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围心腔、生殖腺和排泄器官的内腔。而初生体腔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内有血液流动,形成血窦。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心脏一般位于内脏团背侧围心腔内,由心室和心房组成。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人身体各部分后汇人血窦,经静脉回到心耳。动脉和静脉不相连,故又称为开管式循环。有些快速游泳的种类,为闭管式循环系统。

(6)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水生种类用鳃呼吸,由外套膜内面的上皮伸展形成,位于腔内。陆生种类用肺呼吸,由外套膜内部一定区域的微细血管密集成网形成,可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氧。

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一般是后肾管,少数种类的幼体为原肾管。后肾管不仅可排除围心腔中的代谢产物,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

(7)神经系统原始种类的神经系统无神经节的分化。较高等的种类,主要有4对神经节(脑、足、脏和侧神经节)及其联络神经。这些神经节有趋于集中之势,有些种类的主要神经节集中在一起形成脑,并有软骨包围,如头足类,成为无脊椎动物最高等的神经系统。

(8)生殖和发育软体动物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不少种类雌雄异形,仅少数种类雌雄同体。个体发育中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两期幼虫阶段。

2.软体动物门代表——无齿蚌(图1-7-13)

(1)外部形态无齿蚌具有两瓣卵圆形外壳,左右同形,壳顶突出。壳前端较圆,后端略呈截形。蚌的运动器官为斧足,左右侧扁,富肌肉,位于内脏团腹侧,向前下方伸出。壳内的肌肉有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为粗大的柱状肌,其收缩可使壳关闭,还有前、后缩足肌及后伸足肌,一端连于足,一端附着在壳的内面,可使足缩人和伸出。

(2)消化系统无齿蚌的消化系统的特点为:肠道很长,扩大了消化和吸收面积。胃腔内常有一晶杆囊,内有晶杆,晶杆借助囊壁纤毛作一定方向的旋转,有搅拌和混合食物的作用。胃液的酸化作用能使晶杆表面溶解,释放消化酶,使食物充分地消化和吸收,尽可能的利用食物。

(3)循环系统无齿蚌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组成。心脏位于背侧椭圆形围心腔内,由一长圆形心室及左右两薄膜三角形心耳构成。为开管式循环。血液中含血青蛋白,氧化时呈蓝色,还原时五色。血液除输送养分外,尚有排泄功能。

(4)呼吸和排泄无齿蚌的呼吸器官为瓣鳃,外瓣鳃短于内瓣鳃。瓣鳃上有入水孔、鳃水管等结构。由于鳃及外套膜上纤毛的摆动,引起水流,水由入水管进入外套腔,经鳃孔到鳃腔内,沿水管上行达鳃上腔,向后流动,经出水管排出体外,水经过鳃时,即进行气体交换。

无齿蚌的排泄器官为肾(后肾管特化),位于围心腔腹面左右两侧,各由一海绵状腺体及一具纤毛的薄壁管状体构成,呈“U”型。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无齿蚌的神经系统具3对神经节,由一对脑神经、一对足神经节和一对脏神经节构成。

蚌的感官不发达,位于足神经节附近有一平衡囊,为足部上皮下陷形成,内有耳石,起身体的平衡作用。

(6)生殖和发育无齿蚌为雌雄异体。生殖腺位于足部背侧肠的周围,精巢乳白,卵巢淡黄色。生殖导管短,生殖孔位于肾孔的后下方,很小。

无齿蚌的发育经钩介幼虫期(淡水蚌所特有)。

3.软体动物的分类

(1)多板纲(代表动物:石鳖)

①身体椭圆形,背侧具8块石灰质贝壳,多呈覆瓦状排列。

②贝壳周围有一圈外套膜,称环带,其上生有鳞或棘。

③足宽大,吸附力强,几乎占有整个腹面。

④头部不发达,神经系统较原始,两条神经索呈梯状。

(2)腹足纲(代表动物:圆田螺、蜗牛、海牛)

①头部发达,具眼、触角。足发达,叶状,位于腹侧且具足腺,为单细胞黏液腺。

②体外多被一个螺旋形贝壳,故又称单壳类。

(3)瓣鳃纲(代表动物:无齿蚌)

①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一般左右对称),又称双壳类。

②头部消失,又称无头类。

③足呈斧状,又称斧足类。

④瓣状鳃,又称瓣鳃类。

(4)头足纲(代表动物:乌贼、鹦鹉螺)

①体左右对称,分为头、足、躯干三部分。

②头部发达,两侧有一对发达的眼。咽头除具齿舌外,还有鹦嘴颚(捕食)。

③足着生于头部,特化成腕和漏斗,故称为头足类。

④神经系统集中,感官发达。闭管式循环系统。

⑤雌雄异体且异形,体外受精,直接发育。

八、节肢动物(约110万种以上)

1.主要特征

(1)发达坚厚的外骨骼,有蜕皮现象节肢动物体表覆盖一层厚而坚硬的角质层,称为外骨骼,是由上皮细胞向外分泌形成的。自外而内分为三层:上角质膜(上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皮层),主要成分为甲壳质(含氮的多糖化合物,旧译几丁质)和蛋白质组成。外骨骼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内脏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外骨骼的出现,使动物能适应陆生复杂的环境。同时,它也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因而有蜕皮现象,蜕皮受激素的控制。

(2)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在演化的历程中,节肢动物身体自前而后分为许多体节,这对运动的增强至关重要。虽然环节动物的身体也分节,但为同律分节,而节肢动物却是异律分节,即体节发生分化,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组合在一起,形成体部。通过体节的组合,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部是运动和支持的中心,腹部为代谢和生殖的中心。总之,体节既分化又组合,从而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3)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不仅身体分部,而且附肢也分节。节肢动物的附肢是实心的,内有发达的肌肉,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关节,故又称为节肢。节肢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双肢型,较原始,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肢。另一种为单肢型,由双肢型演变而来的,其外肢已完全退化,保留了原肢和内肢,如昆虫的3对步足。

(4)强劲有力的横纹肌节肢动物的肌肉不形成肌肉囊,由许多肌纤维集合成肌肉囊,附着在外骨骼上。由于肌纤维为横纹肌,因而能迅速收缩与舒张,增强了运动能力。

(5)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在发生过程中,由于围心腔的消失,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相混合,故又称混合体腔。由于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又可称为血腔。节肢动物的血液从心脏经动脉流人血腔内,再由血腔返回心脏。因此,血液只输送养料,而氧气和碳酸气等则全藉气管。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在运动器官增强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以便及时感知陆上多样和多变的环境因子,迅速作出反应。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可分为触觉器、化学器和视觉器等三种。随着感觉器官的发达,神经系统也不断增强。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基本上为梯型,但神经节已有明显的愈合趋势,这与体节的组合有关。头部内消化道的上方的前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分别形成前脑、中脑和后脑三部分。

(7)消化系统运动能力的增强,能量消耗加大,必然要求提高养料的需求量,也就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达。一部分种类有十分发达的中肠突出物,便于体内储存养料,这对于陆栖生活很重要。对于陆生动物来说,体内储存水分很重要,绝大多数动物有6个直肠垫,能将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回收,并将其输送到血腔内,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8)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为鳃或书鳃,而陆生种类为气管(可直接

与组织交换气体)或书肺,都是体壁外突或内陷形成的。

排泄器官分两类:一是与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如绿腺、基节腺;二是由中肠或后肠演化而来的马氏管。

2.节肢动物的分类

(1)甲壳纲(代表动物:虾、蟹、水蚤,图1-7-14)

①身体通常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②体节数以及与之相关的附肢(多为双肢型)对数都较多。

③口器有上颚一对,下颚二对。颚足数对。足通常每节一对。

④排泄器官为绿腺或颚腺。呼吸器官为鳃。

⑤间接发育,幼体类型多。

(2)蛛形纲(代表动物:圆网蛛、蝎、蜱,图1—7—15)

①身体通常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全身无明显的体节。

②头胸部保留有6对附肢(1对螯肢、1对脚须、4对步足),无触角,无复眼。

③排泄器官为马氏管或基节腺。呼吸器官为书肺或气管。

④有纺织腺,都能产丝但不一定都能织网。

⑤除了螨和蜱为间接发育外,其余均为直接发育。

(3)多足纲(代表动物:蜈蚣、蚰蜒、马陆,图1-7-16)

①身体分为头和躯干两部分,体分节明显。

②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大颚和1-2对小颚。躯干部多节,每节有1—2对同型的步足。

③排泄器官为马氏管。呼吸器官为气管。

④多为土壤动物,视觉器官不发达;间接发育。

(4)昆虫纲(代表动物:中华蝗虫、蟋蟀、蚂蚁)

①昆虫纲都有20个体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由顶节和6个体节愈合而成,与外骨骼相互拼和,构成一个坚硬的头壳,为感觉中心,有许多触角和眼等多种感觉器官。胸部由3个体节愈合而成,为运动中心,有翅和足两种运动器官。腹部有11个体节和尾节,不愈合,各节游离,但末3节往往退化而愈合,为营养和繁殖中心,内有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等。

②附肢对数少,且全为单肢型。头部原有6对附肢,由于原第一和第三体节的2对完全退化,只保留4对。原第二体节的一对演变成触角。原头部后3体节的3对附肢演变为3对口肢,即一对大颚、一对小颚和一片下唇,加上唇和舌,组成昆虫的口器。胸部的3对附肢演变为3对步足和2对翅(非附肢演变而来)。腹部的附肢几乎完全退化,只保留第11腹节的一对尾须。

③排泄器官为马氏管,着生在中肠后交界处。呼吸器官为气管,能直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④雌雄异体且异形。具有三种变态发育(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无或略有变态)。

⑤昆虫纲重要目的主要特征比较见表1-7-1。

各目的代表如图1-7-17所示。

蝶类和蛾类的主要区别,三种蚊属的主要区别见表1-7-2,

1-7-3。

@ 九、棘皮动物(约6000种)

1.主要特征

(1)地位棘皮动物属于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的原肠时期,其原口(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因此,棘皮动物与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不同,与半索和脊索同属于后口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2)体形身体辐射对称,且大多数为五辐射对称,是次生形成的,是由两侧对称体形的幼体发展而来的。由两侧对称重新演变成辐射对称,故又称为次生辐射对称,在动物界中是惟一的。

(3)具内骨骼由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有的极微小(如海参类),有的愈合成一个完整的壳(如海胆),也有的形成一骨片,呈一定形式排列(如海星类,蛇尾类及海百合类)。内骨骼常突出体表,形成棘式刺,故又称为棘皮动物。

(4)水管系和管足这是由次生体腔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一系列管道组成。有的开口与外界相通,海水可进入循环。水管系包括:环管、辐管和侧管,具有运动、呼吸、排泄和感觉等多种机能。

(5)生殖和发育多数为雌雄异体。个体发育中有不同的幼虫(羽腕幼虫、短腕幼虫、海胆幼虫、蛇尾幼虫、樽形幼虫和耳状幼虫等)。

2,棘皮动物的分类

(1)海星纲(代表动物:海盘车,图1-7-18)

生物竞赛知识—植物学复习大纲

植物学竞赛知识要点 植物界 (一)生物的分界 林奈最早将生物界分为两界系统,包括动物界和植物界。以后相继分为三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四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我国学者提出六界系统,即非胞生物界(类病毒和病毒)、动物界、植物界、菌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二)植物界的主要类群和分布 植物界通常划分为七个大类群,即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的体形大小、形态结构、寿命长短、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各不相同,共同组成了形形色色的植物界。 种子植物根据茎干质地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大类型: 1.木本植物: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多、质地坚硬,系多年生的植物。因茎干的形态,又可分为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三类。 (1)乔木:植株一般高大,主干显著而直立,在距地面较高处的主干顶端,由繁盛分枝形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如玉兰、泡桐、杨、榆、松、柏、水杉、桉等。 (2)灌木:植株较矮小,无显著主干,近地面处枝干丛生的木本植物,如大叶黄杨、迎春、紫荆、木槿、南天竺、茶等。 灌木和乔木的区别是生长型的不同(不是内部结构的不同)。 (3)半灌木:外形类似灌木,但地上部分为一年生,越冬时枯萎死亡的木本植物,如金丝桃、黄芪和某些蒿属植物。 2.草本植物: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的植物。因植株生存年限的长短,又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三类。 (1)一年生植物:水稻、玉米、高粱、大豆、黄瓜、烟草、向日葵等。 (2)二年生植物:白菜、胡萝卜、菠菜、冬小麦、洋葱、甜菜等。 (3)多年生植物:薄荷、菊、鸢尾、百合等。 3.无论木本植物或草本植物,凡茎干细长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而生长的,统称藤本植物。 1)木质藤本:葡萄、紫藤等。 2)草质藤本:牵牛、茑萝等。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细胞的分化和组织的形成 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逐渐到细胞的分裂停止,细胞外形伸长,以至形成各种具有一定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细胞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二)植物组织的类型 具有相同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细胞群,叫组织。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分生组织: 是具有持续细胞分裂能力的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依性质和来源的不同,分生组织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依位置来分,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是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主要组织,占植物体积的大部分。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分为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贮水组织等。它们共同结构特点是:细胞壁薄,有细胞间隙,原生质体中有大的液泡,细胞体积比分生组织大得多,但大多仍为等直径的形状。保护组织: 是覆盖于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其功能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控制植物体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防止病虫害侵袭和机械损伤等。保护组织包括表皮和周皮。 输导组织: 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主要特征是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系,在整个植物体的各器官内成为一连续的系统。根据运输物质的不同,输导组织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输导水分和溶于水中矿物质的导管和管胞。一类是输导营养物质的筛管和筛胞。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doc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 高中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时期,此时接触生物辅导书的相关资料有助于我们在高中生物竞赛中脱颖而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竞赛考纲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生物联赛。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学生物学奥赛是分为以下五个赛程的:各省的初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冬令营、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即IBO)。就是通过这层层的严格选拔,在全国范围内发掘出高手中的高手作为国家对选手参加IBO,为国争光。而当下由于很多高校都把学科竞赛省赛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申请条件之一,所以作为第二阶段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也就获得更多的关注了。 其次,要知道生物联赛的考核内容。我们都知道该考试以高中生物学为基础,并会扩展至高校普通生物学内容,具体考核点与分值分布是这样的: 1.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25%) 2.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0%) 3.动物行为学、生态学 (20%) 4.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 (25%) 最后回归主题吧,到底该准备些什么备考资料呢?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

吴相钰著《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看过之后对生物有个大致的概念) 尹长明著《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基础生物教程(上、中、下册)——军事谊文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习题专集——军事谊文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资料 刘凌云著《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凌云、郑光美著《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玢、左明雪著《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时万著《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尚玉昌著《动物行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尚玉昌著《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余瑞元著《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祖洞著《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苏宏鑫著《高中生物奥赛讲义》——浙江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赛题分析——军事谊文出版社方淳、叶建伟著《冲刺——全国高中生物联赛》——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真题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试题解析——军事谊文出版社奥狐教育天科学堂研究院主编《2016版高中生物学联赛历年真题及解析

生物竞赛植物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细胞与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细胞器中在光学显微镜镜下可以观察到的为(C) A.微丝 B.核糖体 C.叶绿体 D.内质网2. 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3. 下列细胞器中哪一种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B) A.线粒体 B.核糖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4. 下列哪种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B) A.核蛋白体 B.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5. 初生纹孔场存在于(B) A.次生壁 B.初生壁 C.胞间层 D.角质层 6.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是在哪一时期复制(A) A.间期 B.前期 C.后期 D.中期 7. 细胞的代谢产物主要贮藏在下列哪种结构中(C) A.内质网 B.质体 C.液泡 D.细胞核8. 下列不属于初生分生组织的是(D)

A.居间分生组织 B.原形成层 C.基本分生组织 D.维管形成层 9. 次生分生组织可由( D)直接转变而成。 A.原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 C.侧生分生组织 D.薄壁组织 10. 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拔节、抽穗时,茎迅速长高,是借助( D)的活动。 A.顶端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 D.居间分生组织 11. 下列植物细胞类型中哪一种已失去脱分化的能力(B) A.厚角细胞 B.导管细胞 C.叶肉细胞 D.皮层细胞12. 在被子植物体内起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为(D) A.筛管和筛胞 B.伴胞 C.纤维 D.导管和管胞 13. 韧皮纤维属于(D) A.厚角组织 B.薄壁组织 C.石细胞 D.厚壁组织 14. 木栓形成层属于(C) A.原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 C.次生分生组织 D.增粗分生组织 二、填空题 1. 植物细胞初生壁上有些未增厚的区域,这些区域称初生纹

最新2018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高清晰).

2018 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 注意事项:1.所有试题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作答; 2.试题按学科分类,单选和多选题混排。单选题每题1分,多选题每题1.5分,多选题答案完 全正确才可得分; 3.试卷116题,共计134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31题1.DNA双螺旋模型是在下列哪几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多选) A.X-光衍射实验数据表明DNA是一种规则螺旋结构 B.DNA密度测量说明这种螺旋结构应有两条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D.不论碱基数目多少,G的含量总是与C一样,而A与T也是一样的 2. 定量分析组织中特异mRNA丰度的方法有(多选) A. Southern blotting B.Northern blotting C. Western blotting D. Real-time PCR 3. 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帽子结构,对于该结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 A. 引导m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基质 B. 保护mRNA免遭核酸酶的破坏 C. 在转录刚起始就已形成 D. 经常被甲基化 4. 以下哪种显微镜能用于观察某种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多选) A.相差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胶体金标记) D.扫描电子显微镜 5. 已分化的人体细胞如表皮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之后,以下哪种蛋白的表达会发生明显变化?(单选) A.微丝蛋白 B.端粒酶 C.组蛋白 D.蛋白水解酶 6. 一种定位于滑面内质网(rER)的功能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这种蛋白从翻译合成到定位的路径,如下描述正确的是(单选) A.附着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滑面内质网 B.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滑面内质网 C.附着核糖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 D.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 7. 细胞生长时需要扩展细胞膜,可以通过以下哪种生命活动实现(单选) A.胞吞 B.分裂 C.胞吐 D.迁移 8. 在生物体内,每个蛋白质分子都由相应的基因编码,基因在细胞核内被转 录成mRNA,然后在细胞质内被翻译成蛋白质。抗体分子(IgG)是一种由浆细 胞(效应B细胞)合成,可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抗原如细菌、病毒 等的蛋白质。有人从浆细胞中提取了mRNA,经逆转录得到编码抗体蛋白亚基 的cDNA,并克隆到表达载体。然后用该表达质粒分别在体外非细胞体系(下 图带1),培养细胞(带2)和纯化的微粒体(带3)中合成该cDNA 所编码的 抗体蛋白亚基,并用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测定所合成的多肽链的分子量。 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意:电泳条带从上到下分子量的变化,较高的条带分 子量大,而较低的条带分子量小),在非细胞体系中合成的多肽分子量大(带1);而在体外培养细胞和纯化的微粒体上合成的抗体蛋白亚基与从动物血液中分离到的抗体蛋白亚基一样,分子量小。从这些结果可以推测:(单选) A.在非细胞体系中合成的多肽链是经过修饰的,所以分子量较大,在电泳过程中移动较慢。 B.在细胞内或纯化的微粒体中因为有分子伴侣,所合成的多肽链是折叠好的,所以在电泳过程中移动较快。 C.在细胞内或纯化的微粒体中所合成的多肽链是经过修饰的,其表面负电荷较多,所以在电泳过程中移动较快。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资料

第一章生物学的学习策略和解题技巧 一、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从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单细胞的细菌,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钙、铁、铜等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几十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就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变化过程;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人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逐步更新人口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1.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201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卷和答案解读 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20题21分 1.线粒体是半自主的细胞器,下列有关其蛋白质来源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1分)A.线粒体可以独立合成蛋白质 B.线粒体蛋白质的大部分由核基因编码 C.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质为核基因编码,内膜的蛋白质由线粒体编码 D.线粒体编码的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2.视网膜母细胞瘤主要是由于:(单选1分) A.原癌基因Rb基因突变引起的 C.原癌基因P53基因突变引起的 B.抑癌基因Rb基因突变引起的 D.抑癌基因P53基因突变引起的 解读:视网膜母细胞瘤(Rb)属于神经外胚层肿瘤,是Rb基因变异造成抑癌基因功能丧失而产生的恶性肿瘤;目前已经确定Rb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1区4带(13q14),并与酯酶D(ESD)基因位点紧密相连。包括27个外显子和1个启动子。5%的患者可以发现13q的结构异常。外显率大约90%。当然,其它部位的基因变异在Rb的发生过程中也起一定作用,例如P53。Rb基因也称“抑癌基因”,是个200kb的DNA,通过mRNA的转录翻译成RB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 pRB);pRB控制细胞从G1到S期的转变;如果缺乏pRB,细胞将会不停地生长而不发生分裂成熟,导致肿瘤;这就是RB基因被称为“抑癌基因”的原因。某些研究认为Rb的发生于HPV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人类乳头状病毒)有关。近几年临床所遇病例有增多趋势,也有人认为与环境污染增加有关。 3.现代生物学研究多从‘全局’出发,研究细胞中整体基因的表达规律即生物组学,按照研究层面可进一步分成不同的组学。下列按照基因表达流程正确排列的组学为:(单选1分) A.基因组学一蛋白质组学一转录组学一代谢组学B.基因组学一转录组学一蛋白质组学一代谢组学 C.代谢组学一蛋白质组学一转录组学一基因组学D.代谢组学一基因组学一蛋白质组学一转录组学 4.下列哪个科学实践可以作为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单选1分) A.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C.丹麦科学家Johannsen将‘遗传颗粒’命名为基因 D.Avery等发现遗传物质是DNA E.孟德尔发现遗传学规律 5.内膜系统处于高度动态之中,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膜融合是必须的过程。下列关于膜融合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1分) A.膜融合是由热力学推动的自发过程 B.膜融合没有选择性 C.膜融合需要特定的蛋白参与 D.膜融合需要指定的脂分子参与 6.人的ABO血型抗原位于红细胞质膜上,它们在胞内合成、修饰和转运的路线可能是:(单选1分) A.核糖体一内质网一高尔基体一质膜 B.内质网一高尔基体一质膜 C.核糖体一内质网一质膜 D.细胞核一核糖体一内质网一高尔基体一质膜 7.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1分) A.细胞凋亡途经都是依赖于Caspases来切割底物蛋白的B.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会外泄 C.细胞凋亡是主动地细胞死亡过程D.细胞凋亡途径是细胞信号网络组成的部分 解读: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

高中生物竞赛-植物学-测试题第7套(有答案)

高中生物竞赛- 植物学测试题第7套 二、填空题 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认为是第一性有机物的合成作用,它能够利用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和合成碳水化合物。 2.细胞既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基本单位。 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 4. 芦科植物雄蕊的花药是,果实是果。 5. 从在植物体内存在的位置看维管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根尖和茎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 6.乳汁管有两种类型,它们是和___________。 7.果实的果皮是由发育而来,种子是由发育而来。8.向日葵的果实为果,西红柿的果实为果。 9根据胚乳发育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10 对促进岩石分解逐渐形成土壤起先锋作用的植物类群有和 11.荠菜结果,刺槐和紫荆结果,黄瓜和西瓜结果,向日葵结。 12.根据植物体的构造不同,可以将苔藓植物分为和。 三、多项选择题 1.叶绿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合成( )。 A. 蛋白质 B. 核酸 C. 脂肪 D. 碳水化合物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分开是在( )。 A.前期B.中期 C.后期D.末期3.子叶留土萌发幼苗是( )。 A.子叶伸长B.下胚轴伸长C.上胚轴伸长D.胚根伸长 4.根尖中,能够控制根的向地性生长,感觉重力的部位是( ) 。 A. 根冠B.分生区 C. 伸长区D.成熟区 5. 根据茎的分枝规律,在对果树进行修剪时,应控制其为( ) 。 A.单轴分枝B.假二叉分枝 C.二叉分枝D.合轴分枝 6叶子脱落后,在枝条上留下的痕迹是( )。 A.叶痕 B. 叶隙 C. 枝痕D.皮孔 7. 起源上讲,一至数个心皮构成了花的( )。 A.萼片B.花瓣 C. 雄蕊D.雌蕊 8.禾本科植物的叶在干旱时内卷成筒状,湿润时又能展开,是由于具有( )。 A.传递细胞B.泡状细跑C. 厚角细胞D.保卫细跑 9.栅栏组织属于( )。 A. 保护组织B.分泌组织C. 同化组织D.薄壁组织E.吸收组织 10.受精前的成熟(蓼型)胚囊包含有( )。 A. 卵细胞1个 B. 助细胞2个C.反足细胞3个D.中央细胞1个E胚细胞1个11.成熟的二核花粉粒包括( )。

(免费)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包含全部内容)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一章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本章包括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器,细胞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通过膜的运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部分。根据1BO考纲细目和近几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 尽管自然界细胞形态多样,功能各异,但其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类等。 一、糖类 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的总称,一般可用Cm(H20)n化学通式表示。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结构相似,故又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又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还有些糖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糖蛋白的成分,因而具有重要意义。糖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如果糖类化合物中尚含有非糖物质部分,则称为糖复合物,例如糖蛋白、蛋白多糖、糖脂和脂多糖等。 (一)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单糖通常含有3—7个碳原子,分别称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天然存在的单糖一般都是D-构型。单糖分子既可以开链形式存在,也可以环式结构形式存在。在环式结构中如果第一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第二位 碳原子的羟基在环的伺一面,称为α-型;如果羟基是在环的两面,称β-型。

重要的单糖有以下几种: 1.丙糖如甘油醛(醛糖)和二羟丙酮(酮糖)。它们的磷酸酯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2.戊糖戊糖中最重要的有核糖(醛糖)、脱氧核糖(醛糖)和核酮糖(酮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成分,核酮糖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3.己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都是己糖。所有己糖的分子式为C6H1206,但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 (二)寡糖 由少数几个(2—6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称为寡糖。最多的寡糖是双糖,如麦芽糖、蔗糖、纤维二糖、乳糖。 1.麦芽糖麦芽糖是由一个α—D-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α-D-葡萄糖C4上的醇羟基缩合脱去一分子水,通过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麦芽糖是淀粉的基本单位,淀粉水解即产生麦芽糖,所以麦芽糖通常只存在于淀粉水解的组织,如麦芽中。 2.蔗糖一分子α-D—葡萄糖和一分子β-D-果糖缩合脱水即成蔗糖。甘蔗、甜菜、胡萝卜以及香蕉、菠萝等水果中都富含蔗糖。 3.乳糖乳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α-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乳糖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 4.纤维二糖纤维二糖是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分子的p-D-葡萄糖通过β-1, 4-糖苷键结合而成。

高中生物 竞赛辅导资料 专题五 光合作用 新人教版

专题五:光合作用 [竞赛要求]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I和光系统II) 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 5.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 6.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光合作用概述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蓄积太阳能量和环境保护为三方面。 2.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应注意吸收光谱只说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段,不能进一步说明这些被吸收的光段在光合作用中的效率,要了解各被吸收光段的效率还需研究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即不同波长光作用下的光合效率称为作用光谱。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测知)的现象。 3.光合作用的发现

● 17世纪,van Helmont ,将2.3kg 的小柳树种在90.8kg 干土中,雨水浇5年后,小柳树重76.7kg ,而土仅减少57g 。因此,他认为植物是从水中取得所需的物质。 ● 1771年,Joseph Priestley ,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污染了空气,使放于其中的小鼠窒 息;若在密闭容器中放入一支薄荷,小鼠生命就可得到挽救。他的结论是,植物能净 化空气。 ● 1779年,Jan Ingenhousz ,确定植物净化空气是依赖于光的。 ● 1782年,J.Senebier ,证明植物在照光时吸收CO 2并释放O 2。 ● 1804年,N.T.De Saussure 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后增加的重量大于吸收CO 2和释放O 2所 引起的重量变化,他认为是由于水参与了光合作用。 ● 1864年,J.Sachs 观察到照光的叶绿体中有淀粉的积累,显然这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 葡萄糖合成的。 ● 20世纪30年代,von Niel 提出光合作用的通式: ● 1937年,R. Hill 用离体叶绿体 培养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 来自H 2O 。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光诱导的电子传递以及水的光解和O 2的释放(又称希尔反应);这一阶段之后才是CO 2的还原和有机物的合成。 ● 1940年代,Ruben 等用18O 同位素示踪,更进一步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来自H 2O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和暗反应 根据需光与否,可笼统的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O 2的释放和ATP 及NADPH (还原辅酶II )的生成。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需要光。暗反应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 和NADPH ,将CO 2还原为糖。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不需光。从能量转变角度来看,光合作用可分为下列3大步骤: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前两个步骤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 (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①原初反应:为光合作用最初的反应,它包括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将光 能转换为电能的具体过程(图5-1)。 H 2O+A AH 2+1/2O 2 6CO 2+2H 2O (C 6H 12O 6)+ 6H 2O +6O 2 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光 绿色细胞 CO 2+2H 2A (CH 2O)+2A+H 2O

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生物奥赛(竞赛)辅导材料专题】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 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 三、竞赛训练题 (一)选择题 1.鉴定植物细胞中的后含物,通常 A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B 用苏丹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C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淀粉 D 用苏丹Ⅲ鉴定脂肪和淀粉 2.水生被子植物茎的结构特征是 A 表皮形成根毛 B 机械组织发达 C 通气组织发达 D 木质部发达3.筛管分子最明显的特征是 A 侧壁具筛域 B 为具核的生活细胞 C 端壁具筛板 D 为有筛域、筛板而无核的生活细胞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 4.漆树中的漆是从茎韧皮部的哪种结构中产生的? A 溶生型分泌道 B 裂生型分泌道 C 溶生型分泌腔 D 裂生型分泌腔 5.下列在植物学上能称为种子的是 A 玉米籽粒 B 高粱籽粒 C 向日葵籽粒 D 花生仁6.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 A 大豆 B 蚕豆 C 花生 D 蓖麻 7.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吃的是 A 根 B 芽 C 下胚轴 D 上胚轴 8.小麦种子萌发时,对胚乳内贮藏的物质加以分解和转运的结构是A 糊粉层 B 盾片 C 上皮细胞 D 外胚叶 9.不活动中心位于根尖的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毛区 10.中柱鞘细胞可产生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 A 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柱形成层 B 不定芽和不定根 C 侧根 D A、B和C 11.根初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是 A 内外排列 B 散生 C 相间排列 D 相对排列 12.禾本科植物根的内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常五面增厚只有哪项是薄的 A 横壁 B 径向壁 C 内切向壁 D 外切向壁 13.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新壁与该细胞所在部位的半径相平行,此细胞分裂也称 A 平周分裂 B 切向分裂 C 径向分裂 D 横向分裂 14.形成展通过径向分裂产生 A 次生木质部 B 次生韧皮部 C 次生维管组织 D 使周径扩大形成 15.根部形成层产生过程中,首先开始于 A 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 B 初生木质部脊处的中柱鞘细胞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上海赛区)笔试试题 本试卷共12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生注意: 本试卷由机器阅卷,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于答题卡上。注意试题号和答题卡上编号一一对应。若答题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 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中均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右图坐标曲线中的1表示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与酶的关系,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的分别是 A.2、4 B.3、2 C.4、2 D.3、4 2.右图表示的是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为ATP,b为ADP B.图中反应向右进行时,需要消耗水 C.酶l和酶2相同,能量1和能量2来源不同 D.人体内多数成熟的红细胞中的b是无氧呼吸产生的 3.右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可以消耗H+,②过程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4.假设某逆转录RNA病毒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共含有碱基100个,其中A占17%、C占27%、G 占33%。若该RNA片段首先通过逆转录形成了双链DNA片段,再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扩

增3个循环反应。则扩增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为 A.560 B.280 C.160 D.120 E.119 5.某基因片段中碱基摩尔数之比为A:C:G:T=2:3:3:2,则以该基因片段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成的mRNA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摩尔数之比为 A.1:1 B.2:3 C.3:2 D.不确定 6.诱导人体表皮细胞可使之具体有胚胎干部细胞活动特征,且这些细胞可以转变为心脏和神经细胞。下列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研究说明细胞分化是可以逆转的 B.该研究可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C.培养出的心脏细胞和神经细胞中mRNA存在差异 D.诱导后的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E.诱导过程中人体表皮细胞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7.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G2期。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加快。伤口愈合时,抑素释放量增加,细胞分裂又受抑制。由此可推断 A.抑素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B.皮肤细胞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抑素有利于细胞分裂 C.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其细胞周期缩短 D.抑素能抑制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 E.抑素能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 8.细胞分化中不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A。染色体的复制 B。某些细胞器的增添或消失 C。细胞核的消失

高中生物学竞赛预赛试卷(含答案)

奥赛生物试题集锦 生物学竞赛预赛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100题,全部为选择题,各题分别标明单选或多选,每小题1分,共100分。每小题答案完全正确得1分,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2.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所在学校、准考证号码写在答题纸上。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用铅笔在答题纸作答。 4.考试时间: 2012年4月8日上午9:00-11:00 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1.(单选)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 A.葡萄糖B.纤维素C.果胶质D.几丁质 2.(多选)根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与磷脂形成一有规则的重复结构B.膜是一刚性结构 C.磷脂形成一双分子层,其极性头部对顶着D.蛋白质可在磷脂双分层中侧向移动3.(单选)以下哪种细胞器参与纺锤体的形成( ) A.细胞核B.线粒体C.高尔基体D.微管 4.(单选)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 ) A.各自在基质中有一个双链DNA环B.各自在基质中有多个双链DNA环 C.叶绿体在基质中有多个双链DNA环,而线粒体只有一个 D.线粒体在基质中有多个双链DNA环,而叶绿体只有一个 5.(单选)下列与核仁的功能有关的是( ) A.核糖体RNA(rRNA)的合成B.核糖体物质的形成 C.核糖体的建成D.上述各项 6.(多选)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区别在于( ) A.在核内的分布不同B.化学成分不同 C.转录活性不同D.折叠和螺旋化程度不同 7.(单选)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这意味着在其配子中有( )种可能的不同染色体组合。 A.8 B.16 C.32 D.64 8.(单选)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A.DNA随机断裂B.DNA发生核小体间的断裂 C.70s核糖体RNA发生断裂D.80s核糖体RNA发生断裂 9.(单选)在某一类型的血细胞中,一种电中性物质的浓度比周围血浆中的该物质的浓度高得多,然而此物质仍能继续不断地进入细胞。该物质进入细胞的这一过程是( ) A.渗透作用B.简单扩散作用 C.易化扩散即进行较快的扩散作用D.主动传送(或称活性转运) 10.(多选)癌基因的活化机制为( ) A.点突变B.获得启动子和增强子C.基因易位D.原癌基因扩增 11.(单选)DNA片段5’A TCGTGTACC3’的转录将产生的mRNA片段是( ) A.5’AUCGUGUACC3’B.5’UAGCACAUGG3’ C.5’TAGCACATGG3’D.5’GGUACACGAU3’ 12.(单选)要探知细胞内某一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可以通过( ) A.Southern杂交B.Nouthern杂交C.Western杂交D.原位分子杂交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大纲.doc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大纲 为推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并适应国际生物奥赛的要求,竞赛考试范围确定如下: 一、理论竞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胞生物学: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代谢、细胞分裂。 2、植物学:植物界主要类群(包括菌类)和系统演化、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特长和发育、激素、生殖。 3、动物学:动物界主要类群和系统演化、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动物体制的基本类型、消化和营养、呼吸、循环、排泄、调节、生殖。 4、遗传学与进化: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与染色体、孟德尔遗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进化的机制、物种形势。 5、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群、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保护、行为。 二、实验竞赛要求选手能够: 1、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及实全镜等常用实验工具进行观察和实验。 2、细胞染色体和制备装片。 3、植物解剖和徒手切片。 4、无脊椎动物解剖。 5、使用和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6、对实验进行设计,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各队选手准备参加这一竞赛时,可参考高校用"普通生物学课本"。 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能力,题目比较灵活。一般以选择题为主。分为初赛和复赛。 生态学部分(20%) 一、生物与环境(自然生态学) (一)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2.光照、温度、水对生物的影响3.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4.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5.种间斗争(竞争、捕食、寄生)6.偏利共生、互利共生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适应的普遍性(保护色、警戒色、拟态、休眠)2.适应的相对性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种群1.概念2.特性3.结构和数量动态变化4.影响因素(逻缔斯曲线) (四)群落1.概念2.结构3.群落演替 (五)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 4.生态金字塔5.能量流动(生物量、生产量、能流过程和特点)6.物质循环(类型、过程、碳、氮、二氧化硫在自然界的循环)7.光能利用和生物固氮(光呼吸、固氮生物种类、生物固氮过程简介、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8.有害物质的富集9.建立良性循环(生态农业的应用)10.生态系统的类型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保护(生态平衡的解释、生态平衡的原理、破坏的因素、保护) 二、人与生物圈(社会生态学) (一)人口增长1.人口问题 2.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3.温室效应 4.臭氧层的保护(二)生态环境的保护1.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2.森林在环保中的作用3.草原的利用、保护与农牧业的发展 4.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5.农业生态系统与发展生态农业6.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自然保护区8.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9.有害化学药品和重金属对生物影响10.环境与人体的健康 11.无公害绿色食品12.生物净化 三、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行为的概述 1.概念 2.特点 3.研究方法4.研究意义 (二)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三)动物行为分类及主要行为1.索食行为和贮食行为 2.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3.繁殖行为4.社群行为与信息传递5.节律行为和定向运动 6.先天行为(本能)和后天习得行为(学习行为) 植物解剖、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和分类(20%) 一、种子植物形态解剖 (一)植物组织1.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2.分生组织3.成熟组织4.组织系统5.维管组织和维管束(二)种子和幼苗 1.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三)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1.根的结构(内皮层)2.茎的结构(维管束)3.叶的结构与气孔功能4.根、茎、叶的变态 (四)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1.花的结构2.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二、植物生理 (一)植物的水分代谢1.植物吸水的部位及方式 2.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水势)3.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4.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5.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二)植物的矿质代谢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 2.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3.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4.植物体内无机养料的同化5.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3.光合作用的全过

第七届高中生物学竞赛试卷和答案

全国第四届高中生物学联赛预赛 暨浙江省第七届高中生物学竞赛试卷 说明:1.本卷完成时间为120mins 。 2.请将姓名及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上,并将答案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 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 2 物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N02S)、丙氨酸(C3H6N02)、天冬氨酸(C4H7N0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02)。则水解产物中天冬氨酸的数目是多少个 A . y+12 B .z+12 C .w+13 D .(w —13)/2 3.自然界有性生殖动物存在多种生殖隔离类型。包括:①合子前隔离(阻碍杂种分子的形成);②合子后隔离(降低杂种生物生活力或可育性);合子后隔离又有③杂种不活;④杂种的子代生存能力差、可育性低和⑤杂种不育等。自然选择促进生殖隔离机制进化的方向是 A .①一③一⑤一④ B .①一③一④一⑤ C .④一⑤一③一① D .⑤一④一①一③ 4.用含有各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试验分两组,一组在光下,一组在黑暗中,48h 后测定几种离子的 ①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②根细胞膜上运载K+的载体多于运载Ca2+、Mg2+的载体;③植物体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④光下吸收K+的速度比黑暗条件下快 A .①②⑧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5.用正常的丝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做法是: ①1号花开放前套上纸袋,花开后给雌蕊柱头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A .2号花未套纸袋 B .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c .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D .1号和2号花没有去雄 6.将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装入一个人工半透膜制成的小袋中,就制成了一个“人造细胞”。如图所示,把它沉在装有低浓度的蔗糖溶液的容器底部,其上放一重量为m 的砝码,“细胞”高度为h 。如果容器中蔗糖溶液的浓度逐渐升高,砝码重量m 不变,则h 与容器中蔗糖溶液之间的关系是 7.下列各个作用中,哪些是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相联系的?

生物奥赛(竞赛)辅导材料专题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

v1.0 可编辑可修改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 三、竞赛训练题 (一)选择题 1.鉴定植物细胞中的后含物,通常 A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B 用苏丹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C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淀粉 D 用苏丹Ⅲ鉴定脂肪和淀粉 2.水生被子植物茎的结构特征是 A 表皮形成根毛 B 机械组织发达 C 通气组织发达 D 木质部发达 3.筛管分子最明显的特征是 A 侧壁具筛域 B 为具核的生活细胞 C 端壁具筛板 D 为有筛域、筛板而无核的生活细胞 4.漆树中的漆是从茎韧皮部的哪种结构中产生的 A 溶生型分泌道 B 裂生型分泌道 C 溶生型分泌腔 D 裂生型分泌腔 5.下列在植物学上能称为种子的是 A 玉米籽粒 B 高粱籽粒 C 向日葵籽粒 D 花生仁 6.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 A 大豆 B 蚕豆 C 花生 D 蓖麻 7.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吃的是 A 根 B 芽 C 下胚轴 D 上胚轴 8.小麦种子萌发时,对胚乳内贮藏的物质加以分解和转运的结构是 1 第1 页共10 页

v1.0 可编辑可修改 A 糊粉层 B 盾片 C 上皮细胞 D 外胚叶 9.不活动中心位于根尖的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毛区 10.中柱鞘细胞可产生 A 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柱形成层 B 不定芽和不定根 C 侧根 D A、B和C 11.根初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是 A 内外排列 B 散生 C 相间排列 D 相对排列 12.禾本科植物根的内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常五面增厚只有哪项是薄的 A 横壁 B 径向壁 C 内切向壁 D 外切向壁 13.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新壁与该细胞所在部位的半径相平行,此细胞分裂也称 A 平周分裂 B 切向分裂 C 径向分裂 D 横向分裂 14.形成展通过径向分裂产生 A 次生木质部 B 次生韧皮部 C 次生维管组织 D 使周径扩大形成 15.根部形成层产生过程中,首先开始于 A 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 B 初生木质部脊处的中柱鞘细胞 C 初生韧皮部外方的薄壁细胞 D 原生木质部细胞 16.根瘤呈红色,因为根瘤细胞含有 A 铁蛋白 B 钼一铁蛋白 C 豆血红蛋白 D 花色素 17.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特点主要是 2 第2 页共10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