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

报告制度及流程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报告范围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和所在科室应当立即电话报院办,通知医务科、院感科、防保科、节假日报总值班。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防保科或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同时通知院长和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中上下联络、人员疏散、消毒隔离、防护、现场保护和调查、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我院行政领导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

(二)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四)各科室、医护人员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五)在我院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专业及相关人员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六)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

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七)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八)各科及相关人员未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未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报告流程

发生传染病疫情或突出公共卫生事件时

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和防保科

立即报告院长和医务处

12h(2h)报告辖区卫生局、CDC

24h(2h)报告上级卫生局、CDC

报告国家卫生部

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

岚山头街道中心幼儿园传染病防控 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防范传染病在校园内的暴发流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幼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下发《岚山头街道中心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 一、组织机构 组长:刘莉莉 副组长:代丽丽尹胜杰 组员:郭长玲葛云霞黄夏林凌 唐荥黄艳艳各班班主任教师 二、疫情报告程序 班主任T (学校办公室)王丽T (安全科)郭长玲T (分管园长)尹胜杰T (园长)刘莉莉T教育局办公室T区疾控中心 三、相关职责 1.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园的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2.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 3.明确并落实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 4.具体落实幼儿园防控传染病各项措施; 5.保障防控传染病所必须的物质、场所、人员与经费; 6.幼儿园暴发传染病疫情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幼儿园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具体要求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应当建立由幼儿到教师、到幼

儿园疫情报告人、到园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建立幼儿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落实消毒通风措施。 (一)保健医生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 1.在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体幼儿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园幼儿的晨检工作,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5.负责全园消毒药液的配制,指导消毒人员做好消毒工作。 6.监督检查各班级通风工作。 (二)班主任教师职责 1.班主任教师为晨检、因病缺课排查负责人 (1 )晨检:晨检由班主任对早晨到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办公室或分管领导,并通知家长带幼儿去医院确诊。 (2 )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幼儿,应当了解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办公室或分管领导。对原因不明的应及时追查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并将排查结果报告给分管领导。 2.负责本班通风换气工作,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质量,保证教室内对流通风。

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流程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学校学生处辅导员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上报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相关信息。 5、发生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学校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应由辅导员或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班务日志上。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辅导员及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最新版

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师生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防治工作。 3、及早发现,及时上报 建立每日晨检、午检制度,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三、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刘参军 副组长:王红梅 组员:各班班主任 四、学校职责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传染病报告流程

传染病报告流程 (1)初次报告 责任报告人(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应立即认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初次报告”项),做好疫情登记,并立即将报告卡交医务部的疫情管理人员(双休日及节假日立即报告总值班)。 (2)订正报告 负责报告人对已报告过的病例诊断进行更改(如疑似病例确诊、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分裂或分类改变)或发现填卡错误时,必须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在规定时限内重新填写、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订正报告”项,填写新的“诊断日期”(确诊日期)和“填卡日期”。 (3)死亡报告 对已填写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因该传染病死亡时,临床医生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再次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卡上标识“订正报告”,同时注明“死亡日期”。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再次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对初诊死亡的病例无需两次报卡,在“初次报告卡”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用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即可。

(4)填卡要求 填卡医生要按照《传染病报告卡》所附“填卡说明”,对卡中的内容逐项认真仔细填写,注意自己清楚、项目齐全及准确。 住院期间诊断为传染病时,必须立即报卡,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接诊医生要立即补填、补报《传染病报告卡》。 (5)慢性传染病的报告 在作出乙肝、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首次接诊时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再次复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且在同一年度内可不再进行报告。 (6)各科疫情报告卡的送交、报告 各科疫情报告卡的送交、报告必须符合法定时限(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诊断后2小时内、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方式和我院的有关规定。杜绝迟报、漏报、漏登现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区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不论甲、乙、丙类),应当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区疾控中心报告。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试题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试题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以下那组传染病是甲类传染病()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B、狂犬病、麻疹 C、鼠疫、霍乱。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什么原则进行报告() A、疫情报告属地管理 B、时限上报的原则 C、逐级上报的原则 3、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其尸体应作怎样处理() A、火化 B、冰柜保存,待检 C 、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4、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什么制度 ( ) A、计划免疫 B、预防接种 C、预防接种证 5、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称之为() A、疫源性传染病 B、人畜传染病 C、人畜共患传染病 6、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称之为() A、传染病控制区 B、疫区 C、自然疫源地

二、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2、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5、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传染病上报及流程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编号: 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 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患者姓名: 填写患者的名字( 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 , 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 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 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 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 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性别: 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 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 不必既填出生日期, 又填年龄。 实足年龄: 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 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 默认为岁。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工作单位: 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 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电话: 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 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 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 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 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 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职业: 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 在相应的类别前打√。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发病日期: 本次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 本次诊断日期。 死亡日期: 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 疾病名称: 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它传染病: 如有, 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 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 订正病名: 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 退卡原因: 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 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报告人: 填写报告人的姓名。 填卡日期: 填写本卡日期。 备注: 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 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 注: 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流程

传染病疫情报告 资 料 泉州鲤城百信医院 疫情报告制度 一、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系统,由疫情报告员组织疫情报告工作。 二、各种疫情报告员均应法定传染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疫情。 三、各科门诊大夫接诊传染病人,一旦确诊或疑似甲类传染病,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医务科。 四、临床科室医师,应及时准确填报疫情卡片,如漏报、迟报、谎报疫情,甲类传染病按医疗事故处理。乙类传染病按医疗缺陷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1、门诊、病区建立疫情报告登记本。接诊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书写工整,无涂改,及时准确、完整,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做好登记。 2、医院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到各科室收取疫情报告卡,及时核对,登记。 3、接诊医务人员对甲类传染病,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疫情直报人员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报告。

4、发现实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立即通过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疾控中心盒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时,由疫情直报人员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5、对其他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由疫情直报人员于6小时内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报告。 6、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由疫情直报员每日上午9点前收集全院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整理、核对后,10点前必须登陆报告系统,按照系统有关提醒,首先检查前次报告是否审核通过,然后完成上网录入报告,并在相应传染病报告卡顶端注明“已回报”字样。 7、网络报告完成后,疫情管理人员将疫情卡集中统一保管。 8、需要对已报传染病做出订正报告和死亡报告时,由医务人员填写订正卡或死亡卡。疫情管理人员改卡,网上直报,做好登记后集中收集管理工作。 疫情报告程序图 (见下页) 一、预检分诊流程 分诊 疑似传染病患者传染病人陪护者非住院者需要住院者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及报告试题及答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服务规范试题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33空,共计66分)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 )、( )以及其她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 )、( )、( )、( )、( )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分诊记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与放射登记。 3、( )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 )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 )。 4、发现甲类传染病与乙类传染病中的( )、( )、( )、( )、寨卡病毒病、黄热病、拉沙热、裂谷热、西尼罗病毒等新发输入传染病人与疑似病人,或发现其她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 )小时内报告。 5、发现其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与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 24 小时内报告。 6、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 )、( )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她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尤其就是要按规定做好( )与( ),严防疫情传播。 7、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她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 )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 )与( )。 8、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 )、( )、( )与( )

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9、协助开展( )、( )、( )与( )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10、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 ( )年。 二、单选题(每题4分,6题共计24分) 1、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 )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2、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报告时,非必须报告的信息就是( ) A、波及人群 B.原因 C.发生地点 D.潜在的威胁与影响 3、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与事件,应当及时报告并协助调查的机构就是( ) A.卫生监督机构 B.卫生行政部门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上级医疗机构 4、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正确的就是( ) A、2小时12小时24小时 B、2小时6小时24小时 C、6小时12小时24小时 D、2小时24小时24小时 5、以下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就是( ) A、艾滋病 B.鼠疫 C.狂犬病 D.麻疹 6、甲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 ) A.粪─口传播 B.血液传播 C.母婴传播 D.空气飞沫传播 三、简答题(每题10分,1题,共计10分) 1、《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哪几类?共计多少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服务规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流程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

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公共卫生及传染病工作计划

公共卫生及传染病工作 计划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雨露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7年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计划为进一步贯彻《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面落实传染病的各项防治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高传染病发现和诊治水平,做好今年传染病防治工作,结合我站实际情况,制定2017年传染病防治: 一、认真执行国家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规章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制度》等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并实施疾病防治工作。 二、严格督促检查,规范化管理 1、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工作。 2、传染病病例报告:接诊医生在首次发现或诊断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时,应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本”及时上报。 3、传染病信息直报:疫情报告人填卡后及时核对信息,并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进行直报上级卫生行政管理和业务部门。 4、应急处置:认真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1、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利用社区内外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病知

识和能力。 2、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3、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卫生服务站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加强疫情管理,落实防治制度 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规范门诊日志记录,提高疫情信息报告质量。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检查,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时限的落实工作,确保全年传染病防治工作无漏报。 五、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开展对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诊断标准、新发传染病防控知识、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处置等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传染病报告与管理水平,有效控制疫情,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2017年1月8日 雨露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7年公共卫生基本概况 我站在区社会事业局和惠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5版),按照区《2017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其落实情况如下: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截止5月份底我站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188份,其中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61份,Ⅱ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档案25份,0-6

1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预案 为了提高学校(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 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 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 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 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 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 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 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

究责任。成立学校(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幼儿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 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 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增加学校(幼儿园)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幼儿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幼儿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①食堂、自备水等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 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上岗并注意个 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离。 ②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禁止 向孩子分发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与传染病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我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副校长、后勤处、保卫处组成,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项突发事件防治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疫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开展学校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严格对水源的防护和水质的消毒,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 7、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1、传染病 ⑴、一般突发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做到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⑵、重大突发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 范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服务人口。 二、服务内容 (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3.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传染病上报程序及管理要求.

传染病上报程序及管 理要求.

传染病上报程序及管理要求 上报程序 门诊医生将当日发现的传染病及时填写上报卡,将填写好的上报卡及时交给专科分诊护士,进行登记后送传染病网络直报出,每日6点半点以前。(现开展阳性病人登记制度) 病房经管医生发现传染病病例在规定的时限内填好传染病上报卡,由信息科当日收取,交医疗管理部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传染病上报采取首诊负责制,凡是自己第一次诊疗的传染病病人,都必须填写上报卡。科室要有登记制度(法定传染病登记、交接登记) 传染病的种类 ?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 2种鼠疫、霍乱 ?乙类25种(其中艾滋病、非典、禽流感、肺炭疽按甲类管理) ?丙类11种(新增手足口病为丙类) 上报时限 ?甲类2小时;乙丙类24小时。 ?传染病报告在各级医疗机构的流程是: 接诊登记—→诊断→辅助检查→填卡→审核→录入。 病例分类 病例分类

?疑似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常规、尿常规、X线检查等)不能做出诊断时选择。(7天内要确 诊) ?病原携带者:责任报告单位的实验室或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检出传染病病原,但受检者无明显症状、体征时选择。 乙肝上报要求 要求准确写清乙肝病人或乙肝携带者,病原学检查阳性,无肝功能异常填病原携带者,病原学检查阳性伴有肝功能异常,填写乙肝病人 报告卡存在具体问题 ●填报告卡不够认真,漏项多,合格率还需进一步的提高。 ●地址不详细 ●未按规定时限上报 ●漏报现象(明显减少) ●字迹不认真 ●没有签名、没日期 填卡要求(一) ●联上报卡填写要字迹工整,认真不能有漏项; ●系方式及地址填写要详细,市区要填写到小区楼、栋号门、牌号,团场 要写到连队。要写患者的电话号码,原则指病人发病时居住地,如单 位、学校、建筑工地等有利于卫生防疫机构进行流行病调查; ●15岁儿童要求填写家长姓名;幼托儿童、上学学生要写清幼儿园名称和 学校名称

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发生、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中的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可能会对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 二、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并实施属地管理和依法管理的原则。 三、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宁远华 副组长:毛华李海霞 成员: 朱云云刘亚玲刘彦玲李德玲吴丹毛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校长室)、宣传组(副校长办公室)、监测与疫情处理组(各教研组组长、各班班主任)、健康教育组(校工会)和后勤保障处(总务处)。明确各人员的职责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传染病防控工作任务。 职责分工: 1、组长抓总体工作,副组长负责分管工作的落实。 2、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及卫生的整治、购置有关器械和药品,消杀(除“四害”)以及防控物品保障等具体工作。 3、少队负责学校班级卫生工作检查督促,各班晨、午检的检查监督与管理、指导疫情处理等。政教处做好平时防控的督查、数据统计、上报等临时办公室工作。 4、工会、少队: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组织在校内和班级宣传,组织联系社区宣传。 5、各教研组组长、各班班主任:负责班级晨、午检和平时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学校,必要时要协助疫情处理等。 6、工会:负责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师生尽快掌握防控知识和技能。 7、校办公室:负责学校与上级机关及其他单位的联系与沟通,以及相关信息的上传下达等工作。 四、工作职责 1、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负责全校日常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全面协调、组织全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doc

一、预检分诊流程 导医台、挂号室 分诊 非传染病患者 门诊医生、护士预检普通门诊就医 疑似传染病患者传染病人陪护者 感染科预检、就诊 医学观察、防护措施非住院者需要住院者 门诊治疗 转感染科住院治疗 首诊医生医护 卫生知识指导或发健康教育处方对就医环境消毒处理

二、传染病人就诊转诊流程 导医台、挂号室 分诊 门诊医生、护士预检 传染病患者 感染性疾病科就医 非住院者需要住院者 门诊治疗 转感染科住院治疗或传首诊医生医护 卫生知识指导或发健康教育处方对就医环境消毒处理

三、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 首诊医生诊断患者为传染病时立即填写传染 首诊医生将传染病报告卡立即送交预防保健 科 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员收到各科室的传染病 报告卡后,认真审核报卡质量 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员核实无误后,登记报告 卡收录卡登记簿和传染病登记簿 预防保健科专职人员按时限实行网络直报 网络直报结束后,立即进行纸质报告卡与 每天浏览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将流调修

四、 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递流程 首诊医生发现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 预防保健科(节假日报总值班)立即电话报告市疾病控制中心, 分管院长 门诊部 院感科 医务科 护理部 物业处、安全保卫科 急诊科 供应室 感染疾病科 特 药 急 住 预防保健科立即电话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登记、传真并做好如下工作 物 检 房 消 救 院 确 无 毒 诊 菌 资 、 、 箱 观 放 检 隔 察 、 物 、 射 验 分管院长 车 辆 离 转 品 设 院感科 医务科 护理部 急诊科 供应室 感染疾病科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学校发现疫情要在24小时内上报。 1、法定传染病 (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1、组织领导:校长组织领导,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 2、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报告流程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传染病预防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传染病预防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对社会的稳定也极具危害和影响作用。要树立 依法防控的思想,坚决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特制订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确保—旦发现疫 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为了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应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职责 l、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平时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一旦发生传染病 流行,负责组织救治患者、安排隔离场所、调查传染源,负责安排善后等一切 工作。 2、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及时展开工作,负责做好现场秩序的维护,车辆 的调配,配合卫生防疫做好有关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以及消杀工作。 3、各成员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学生的宣传教育与抚慰工作,确保教学秩序正 常开展。 三、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学校本着为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 时,根据季节加强对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宣传力度,做好预防措施,学校校园 内,发现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经有关部门核实,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l、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发现传染病流行,班主任或其它任课老师应及时向 校长报告,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在第一时间要求传染病患者戴防护 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校领导或卫生老师立即送医院。班主任 立即通知出现传染病症状学生的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 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 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症状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一、?对辖区内服务人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监测? 二、?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镇卫生院、村内卫生室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三、?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四、?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或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五、?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六、?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七、?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八、?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九、?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十、?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十一、?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十二、?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十三、?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附表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