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整理

第三章整理

第三章整理
第三章整理

(三)

1单选(2分)

关于问题与问题求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问题求解中,提出假设就是对问题求解结果的一种假设。

B.问题求解是人们为寻求问题答案而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C.问题是客观存的,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与人对事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关。

D.所有问题都是有科学研究价值的。

E.人类进行问题求解的一般思维过程可分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F.问题的发现与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关,与人的知识和经验无关。

正确答案: B、E

2单选(2分)

关于贪心算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贪心算法所做出的选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选择。

B.贪心算法并不从整体最优考虑。

C.贪心算法无法求得问题的最优解。

D.贪心算法的时间效率最高。

E.选择能产生问题最优解的最优量度标准是使用贪婪算法的核心。

正确答案: A、E

3单选(2分)

关于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和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学建模包括模型准备、模型假设和模型建立三个基本步骤。

B.数学模型是问题求解的逻辑模型,与时间变量无关。

C.数学模型是研究和掌握系统运动规律的有力工具,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求解。

D.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E.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等对实际问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画。

正确答案: D、E

4单选(2分)

关于问题的算法复杂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P问题就是时间复杂性为O(2n)的问题。

B.NP问题都是不可解的。

C.问题求解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该问题实例规模n的多项式函数,则这种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称为P类问题。

D.NP问题虽然不能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但对于所有解,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验证它是否为问题的解。

E.NP问题就是时间复杂性为O(n!)的问题。

F.不能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的问题为NP问题。

正确答案: C、F

5单选(2分)

设数据表共有n=10个元素,其关键值为{2,5,6,10,15,21,26,30,56,78},要查找的关键字为K=30,则查找成功时,所做的比较操作的次数是()。

A.8次

B.3次

C.2次

D.1次

E.4次

正确答案: C

6单选(2分)

关于算法(Algorith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算法设计中,设计师和程序员之间采用流程图工具。

B.在算法描述中,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不能混合使用。

C.算法是问题求解方法及求解过程的描述。

D.自然语言描述常用于细节的描述。

E.在算法设计中,用户和分析师常采用伪代码描述算法,沟通思想。

正确答案: C

7单选(2分)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指()。

A.所有算法都与问题的规模有关,问题规模越大,时间复杂性越大。

B.同一个算法,可以编写不同的程序,程序的执行时间不同,因此一个算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时间复杂性。

C.时间复杂性是衡量一个算法优劣的唯一标准。

D.指根据该算法编写的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所需要的时间。

E.通常以算法的元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作为算法的时间度量。

F.算法时间复杂性越低,算法就越好。

正确答案: D、E

8单选(2分)

在计算机问题求解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计算机问题求解中,计算机通过执行求解算法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B.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就是用机器代替人,属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应用。

C.计算机问题求解主要适应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无法建模。

D.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把问题分成了数据和算法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D

9单选(2分)

关于枚举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枚举类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O(n!)。

B.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度,枚举法都是轻而易举的。

C.理论上讲,枚举法一定可以求得问题的解。

D.枚举类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O(2n)。

E.枚举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枚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并逐个测试,从而找出符合问题条件的解。

F.枚举法算法都是NP-hard的。

正确答案: C、E

10单选(2分)

关于查找和排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排序只能对数字进行。

B.冒泡排序属于选择排序。

C.所有的排序类算法,其效率与对象的原始状态无关。

D.折半查找只能在有序数据序列中进行。

E查找类算法的元操作是比较。

正确答案: D、E

11多选(3分)

下列方法属于问题分析的是()。

A.提出假设

B.问题归约

C.检验假设

D.问题抽象

E形式化描述

正确答案: B、D、E

12多选(3分)

考察一个算法,应该考察的方面有()。

A.空间复杂性

B.正确性

C.时间复杂性

D.文件大小

E程序质量

F压缩比

正确答案: A、B、C

13多选(3分)

关于递推法和递归算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递推法是一种根据递推关系来一步步递推求解的问题求解策略。

B.递推法都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C.递归法是一种问题规模的递推,属于一种编程技术。

D.递推法比递归算法效率更高。

E递归法算法的程序更加简洁,时间效率更高。

正确答案: A、C、D

14多选(3分)

提高一个查找类算法的时间效率,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对象比较的次数

B.对象的查找概率

C.对查找对象排序

D.对象的数据类型

E高性能计算机

正确答案: A、B、C

15多选(3分)

关于冒泡排序(Bubbles Sortin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n*n)。

B.冒泡排序每一遍都选出最小的数,因此属于选择类排序。

C.冒泡排序属于标准交换分类。

D.冒泡排序在最好情况下可以不进行任何交换。

E在最坏情况下,算法需要进行n遍比较和交换操作。

正确答案: A、C、D

16判断(1分)

问题求解是人们为寻求问题答案而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A.×

B.√

正确答案: B

17判断(1分)

问题归约就是对问题进行归纳和简化,从而把一个复杂问题转换为相对简单的问题。

A.√

B.×

正确答案: A

18判断(1分)

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可以用递推算法和递归算法来求解,递推算法的运行效率更高。

A.√

B.×

正确答案: A

19判断(1分)

从思维的角度,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和人工问题求解之间毫无联系。

A.×

B.√

正确答案: A

20判断(1分)

采用启发式问题求解策略,一定可以得到问题的解。

A.√

B.×

正确答案: B

21填空(3分)

指将一个记录插入到一个已经排序好的有序序列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个数加1的有序序列,这样的排序称为()。正确答案:插入排序或 Insert Sorting 或 insert sorting

22填空(3分)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问题求解策略分为算法式和启发式两大类,按照逻辑来求解问题的策略称()。

正确答案:算法式

23填空(3分)

设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 (n3),设该算法每ms执行一次基本运算,则计算机在1秒钟内可求解的问题长度约为()。

正确答案:31

24填空(3分)

若算法的执行时间与问题长度无关,则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正确答案:O(1) 或 o(1) 或 O(1)或 o(1)

25填空(3分)

在问题求解中,“试探-失败返回-再试探”的问题求解方法称为()。

正确答案:回溯法

5单选(2分)

在“八皇后问题”的问题求解中,采用“试探-失败返回-再试探”的问题求解方法,该方法属于()。

B.枚举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E递推法

正确答案: D

12多选(3分)

关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欧拉通过数学建模,找出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解。

B.欧拉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抽象成了一个图的问题。

C.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是由大数学家欧拉提出的。

D.欧拉在解答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同时,开创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图论。

正确答案: B、C、D

16判断(1分)

抽象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产生概念,认识万千世界的工具。

A.√

B.×

正确答案: A

正确答案: A

18判断(1分)

人类的思维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属性,与哲学和数学训练无关。

A.√

B.×

正确答案: B

20判断(1分)

对于长度为n的序列,采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一定要进行n-1遍比较和交换操作。

A.√

B.×

正确答案: B

22填空(3分)

对于长度为n=1000的线性表,假设查找每个元素的概率相等,采用顺序查找,则查找成功的平均检索长度约为()。正确答案:500 或 500.5

23填空(3分)

算法中的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定的含义,不能产生二义性,称为算法的()。

正确答案:确定性

24填空(3分)

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采用长度为64位的密钥(实际密钥56位,8位用于奇偶校验),采用穷举搜索密钥,设计算机每秒钟判断一亿个密码是否正确,则要穷举所有的可能密钥需要花费的时间约为()年。

正确答案:22.85 或 22 或 22.8 或 23

2单选(2分)

将多个有序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属于()。

B.选择排序

C.插入排序

D.基数排序

E交换排序

正确答案: A

8单选(2分)

关于抽象(Abstractio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抽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B.抽象就是把那些空洞不易捉摸的事物,描述成具体的事物。

C.抽象是对本质特征的抽象,本质特征是确定的,因此抽象是唯一的。

D.抽象是产生概念,认识万千世界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抽象具有特定的模式。

E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正确答案: A、E

11多选(3分)

对事物进行抽象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下列方法属于抽象所采用的方法是()。

A.简略

B.假设

C.形式化

D.分离

正确答案: A、D

14多选(3分)

关于排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排序可以提高检索效率

B.排序就是指按照指定的关键字排列成一个有序文件(或表)的过程

C.排序只能对数字进行

D.受计算机内存大小的限制,排序类算法只能对有限数量的数据进行排序。

正确答案: A、B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整理

整理与归纳 一、内容提要 二、专题讨论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从微粒的观点认识和区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仅是微粒间的间隙发生了改变,而微粒本身没有改变;但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时,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即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3.关于原子结构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

子数之和; (3)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4.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宏观上:(1)表示某物质;(2)表示该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1)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5.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 我们知道,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如Fe3O4中,铁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3∶4,CaCO3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以Fe3O4为例,可知其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可设铁原子个数为3k,氧原子个数为4k;可以通过查表得到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铁元素的质量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Fe∶O=3k×56∶4k×16=21∶8。故在某一种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比值。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三、思维启迪 多少克碳酸氢铵(NH4HCO3)与400 g硝酸铵(NH4NO3)含氮元素质量相同?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分别算出NH4HCO3和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再算出400 g 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先设质量为x的NH4HCO3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与400 g NH4NO3中含有的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经计算可得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35%,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400 g NH4NO3中氮元素质量为400 g×35%=140 g 则设含有140g氮元素的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则x×17.7%=140 g;x=790 g 该题另外还有一种解法是:根据化学式列出两种物质含氮原子数相等的关系式,再根据

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通过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只能反映总体各单位的具体情况,是分散的、零碎的、个别的,要说明事物的总体情况,揭示总体的一般情况,还需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对总体做出概括性的说明。 1、统计资料整理的一般问题 (1) 统计整理的概念、作用、重要性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或对已经初步加工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的综合分析,以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只有经过科学的审核、分类、汇总等整理工作,才能实现由个体到总体、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2) 统计整理的程序 1、制定整理方案 2、数据审核 就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审核,主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是否遗漏)和准确性(是否可靠),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搜集的资料准确无误,这是统计工作十分重要的环节,必须认真对待。 3、划类分组 根据研究目的和统计分析的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分类。 例如:研究性别构成可以按性别分组;研究不同职业的工资水平可以按照职业分组,又可以按照某一组距进一步细分。 4、综合汇总 即在分组的基础上,将各项资料进行汇总,得出反映各组和总体的总量指标。 例如:女性总人口数、男性总人口数、总人口数;金融业人均工资、会计类人均工资、教师类人均工资、公务员人均工资、农民工人均工资等。(注意:前者总量指标,后者为平均指标) 5、制表制图 将整理出来的统计结果用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反映出来,表述统计资料的内容 6、积累保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20200608135923)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 理 七上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字母表示数 )字母表示运算律2)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代数式 )概念:像4+3,x+x+,a+b,ab,2,s/t等式子都是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如-5,a,b等. )书写要求:①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通常简写作“”或省略不写;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在前;带分数与字母 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与字母相乘;数字与 数字相乘仍用“×”. ②除法一般写成分数形式 ③如果代数式是积或商的形式,单位直接写在后面;如 果是和或差的形式,必须先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再写单 位。 整式 )单项式:表示数字和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 字母也是单项式. ①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②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单独的数字 是0次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中数与字母之间都是乘积关系,凡字母出 现在分母中的式子一定不是单项式,如1/x不是单项式;单项式中不含加减运算;π是常数,在单项式中相当于数字因数;定义中的“数”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分数、整数.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 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 几项,就叫几项式; 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是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确定多项式的项时,不要忽略它的符号;关于某 个字母的n次项式,要求是合并同类项后的最简多项式.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同类项:①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 数也相同的项;与它们的系数大小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 几个常数也是同类项.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 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整式的加减: )整式加减是求几个整式的和或差的运算,其实质是去 括号,合并同类项 )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整理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 内容提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资料整理的概念,了解统计整理的步骤;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适当的统计分组;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掌握统计表的具体编配方法。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调查之后,就是统计整理。我们在统计调查阶段搜集得到大量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是分散、零乱、不系统、不规范的,只能反映统计总体每个具体单位的特征,不能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统计认识客观现象的目的不在于认识个体的状况,而在于通过个体来认识总体。因此,我们需要将调查资料进一步整理成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得出能反映客观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 1、什么是统计整理? 所谓统计整理,简单说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完整说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将统计调查阶段所收集到的分散的、零乱的、不系统、不规范的大量原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把它们转化为总体资料,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规范化,成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它一般包括狭义的统计整理和广义的统计整理。狭义的统计整理也称为初级整理,仅指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统计资料的整理;而广义的统计整理也称为次级整理除了对原始调查资料的整理外,还包括对某些已经加工过的综合(或历史)资料的整理。 2、统计整理的作用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个阶段,是从统计调查到统计分析的中间环节,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继续和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只有通过统计整理之后,才可能得出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统计活动既是一种从个体的实际表现到总体的综合表现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从对现象的感性认识到对现象的规律性认识的过程。统计调查虽然已经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资料,但从这些反映个体的零散的资料只能得出不全面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统计整理,才能提供全面系统的资料,使我们对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到理性认识。所以,统计整理是统计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统计整理是一项细致而周密的工作,必须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统计整理由于手工整理、电子计算机整理的技术条件不同,具体步骤有差异,但其基本步骤是一致的,主要有: 1、设计统计整理方案 统计整理方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按照统计设计确定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以及我们将要介绍的统计分组体系具体地设计到统计整理表(过录表)和统计综合表(提供表)中,并详细规定整理、综合的方法。 (2)根据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的多少和统计整理表、综合表的要求,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上看包括【】和【】两部分。 2.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 3.分配数列按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数列和【】数列两种形式。 4.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 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相邻组组中值为480, 则末组组中值为【】,如果该数列为等距数列(5个组),则首组组中值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按照国民收入水平分组是() A、品质标志分组 B、复合标志分组 C、数量标志分组 D、混合标志分组 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100,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30.,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 A、60 B、70 C、80 D、90 4.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必须取小数 D、必须取整数 5.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只能进行复合分组 D、无法进行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的原则是() A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选择 B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标志 C 、能反映现象的本质特征 D 、最好选择数量标志 2.从统计分组的含义来看,它意味着() A、对总体而言是“合” B、对总体而言是“分” C、对个体而言是“合” D、对个体而言是“分” 3.等距分组中() A、各组组距是相等的 B、各组组距绝大部分是等距的 C、标志值的变动在各组之间都是相等的 D、标志值的变动在各组之间不一定相等 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口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D、组距的一半 5.统计表从表式上看,包括()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栏标题 D、数字资料 E、主词 F、宾词

第三章整理

(三) 1单选(2分) 关于问题与问题求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问题求解中,提出假设就是对问题求解结果的一种假设。 B.问题求解是人们为寻求问题答案而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C.问题是客观存的,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与人对事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关。 D.所有问题都是有科学研究价值的。 E.人类进行问题求解的一般思维过程可分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F.问题的发现与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关,与人的知识和经验无关。 正确答案:B、E 2单选(2分) 关于贪心算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贪心算法所做出的选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选择。 B.贪心算法并不从整体最优考虑。 C.贪心算法无法求得问题的最优解。 D.贪心算法的时间效率最高。 E.选择能产生问题最优解的最优量度标准是使用贪婪算法的核心。 正确答案:A、E 3单选(2分) 关于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和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学建模包括模型准备、模型假设和模型建立三个基本步骤。 B.数学模型是问题求解的逻辑模型,与时间变量无关。 C.数学模型是研究和掌握系统运动规律的有力工具,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求解。 D.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E.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等对实际问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画。正确答案:D、E 4单选(2分)

关于问题的算法复杂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P问题就是时间复杂性为O(2n)的问题。 B.NP问题都是不可解的。 C.问题求解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该问题实例规模n的多项式函数,则这种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称为P类问题。 D.NP问题虽然不能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但对于所有解,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验证它是否为问题的解。 E.NP问题就是时间复杂性为O(n!)的问题。 F.不能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的问题为NP问题。 正确答案:C、F 5单选(2分) 设数据表共有n=10个元素,其关键值为{2,5,6,10,15,21,26,30,56,78},要查找的关键字为K=30,则查找成功时,所做的比较操作的次数是()。 A.8次 B.3次 C.2次 D.1次 E.4次 正确答案:C 6单选(2分) 关于算法(Algorith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算法设计中,设计师和程序员之间采用流程图工具。 B.在算法描述中,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不能混合使用。 C.算法是问题求解方法及求解过程的描述。 D.自然语言描述常用于细节的描述。 E.在算法设计中,用户和分析师常采用伪代码描述算法,沟通思想。 正确答案:C 7单选(2分)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原始资料杂乱无章,需加整理,才能为人所用。统计资料的整理,其基础是统计分组。所谓统计分组.就是按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总体单位或全部调查数据按一定的标志划分成若干组,使组内差异尽量小,而组与组之间则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原本杂乱无章的资料有序化,以便为在统计分析中提炼各种有用信息打下基础。 第一节统计分组的原则与标准 统计分组的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大类。按国际惯例,无论采用何种标志进行统计分组,都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1)分组应使各类别构成之和等于总体;(2)分组设计应能反映统计总体的分布规律性。 在统计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按分组原则,将总体中所有单位依一定顺序归类整理,即可得到能够表明总体单位总数在各组分配情况的频数(或次数)分布数列,简称数列。频数分布数列是统计分组工作的产物。显然,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我们可以得到品质数列;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我们可以得到变量数列。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一般来讲,按品质标志来分组,其差别比较明确,区分也较容易。按数量标志来分组则不同,对于划分各组界限,变量数列有较大的任意性。如果划分不当,不仅容易混淆各组的差别,也可能无法反映变量的分布特征。在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中,广泛应用变量数列,借以观察某一数量标志的变动及其分布状况。因此,如何编制变量数列是我们重点需要掌握的。 第二节统计表 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往往是没有次序的原始资料,使原始资料有序化,列表和作图是两种基本方法,得到的分别就是统计表和统计图。变量数列是统计表的一种常用形式。 1.统计表的格式、内容与种类 统计表是表示统计资料的表格,在由横行、纵栏交叉结合而成的表格上,它能系统地组织和合理地安排大量数字资料。统计表的主要功用是汇总和积累统计资料,以简捷和有条理的方式表示统计资料的特征,从而使统计资料易于查对、比较、分析和记忆。 统计表通常有一定格式:总标题、横行标题(表侧)、纵栏标题(表头)、统计数值(表身)。统计表从内容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它可以是总体各单位的名称、总体的各个组或总体单位的全部。宾词是用来说明主词的标志和标志值(或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主词通常列于表的左瑞,宾词通常列于表的上端。但有时为了编排合理和阅读方便,也可以互换位置,将主词置于表的上端,将宾词置于表的左瑞。

高中化学选修三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3章常见晶体结构晶胞分析归纳整理总结

1.金刚石晶体结构(硅单质相同) 1mol金刚石中含有_______ IC—C键, 最小环是______ 元环,(是、否)______ 共平面。 每个C-C键被—个六元环共有,每个C被________ 个六元环共有。每个六元环实际拥有的碳原子数为 个。C-C键夹角:_____ 。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sq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个O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 每个。原子与_____ Si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晶体中Si原子与 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o晶体中Si原子与Si—O键数目之比 为___ O最小环由______ 个原子构成,即有_______ 个O, ____________ 个 si,含有________ 亍Si?o键,每个Si原子被个十二元环,每 个。被_______ 十二元环共有,每个Si-O键被—个十二元环共 有;所以每个十二元环实际拥有的Si原子数为—个,O原子数为—个,Si-0键为个。硅原子的杂化方式是—,氧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 +等距离且最近的C「有___________ 个, 2 ? 在NaCI晶体中,与每个Na 这些CI -围成的几何构型是;与每个也等距离且最近的+有个。由均摊法可知该晶胞中实际拥有的Na+数为—个Na ? ?数为__ 个,则次晶胞中含有______ 个NaCI结构单元。 2+和__ 个F 3. CaF?型晶胞中,含:—个Go -------------- 2+的配位数: F ?的配位数: Ca 2+周围有_____ 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a Ca CaH?品 周围有_____ 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F

4 .如图为干冰晶胞(面心立方堆积),CO?分子在晶胞中的位置 为_________________ ;每个晶胞含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 ;与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等距离且最近的二氧化碳分子有个。 5 ?如图为石墨晶体结构不意图, 每层内C原子以 __________________ 与周围的_____________ 个 C原子结合,层间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 ;层内最小环有___________ -个C 原子组成;每个C原子被 _________ 最小环所共用;每个 最小环含有_____ 个C原子,_______ 个c—C键;所以C 原子数和C?c键数之比是 ________ o C原子的杂化方式 6. 冰晶体结构示意如图,冰晶体中位于中心的一个水分子 周围有___ 个位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水分子,每个水分子通 过 —条氢键与四面体顶点上的水分子相连。每个氢键被— 个 水分子共有,所以平均每个水分子有_______ 条氢键。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简单立方堆积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层通过 _________ 对 ______ 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如图所示:每个金属阳离子的 配位数是—,代表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金属的体心立方堆积是__________________ 层通过 ______ 对 ____ 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如图: 每个阳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 ?代表物质是

第 3章 统计整理练习题与答案

第 3章统计整理练习题与答案

第 3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 1、统计整理的主要对象是( B ) A、次级资料 B、原始资料 C、分析资料 D、技术参考资料 2、统计分组时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 B ) A、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将总体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 3、进行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B )。 A.划分各组组限 B.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C.确定各组组距 D.计算各组组中值 4、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5、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C )。 A.必须是间断的 B.必须是重叠的 C.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 D.应当是相近的 6、某连续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C )。 A.120 B.215 C.230 D.185 7、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B ) A、正比 B、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8、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D ) 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B、组数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9、等距分组适合于( B ) A、一切变量 B、变量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 C、呈急剧升降变动的变量 D、按一定比率变动的变量 10. 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 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D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11.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C ) A.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 C.各组单位数 D.总体单位数 12、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 D ) A、将各组变量值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B、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D、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高的一组向最低的一组依次相加 13、主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表称为( B ) A、简单表 B、分组表 C、复合表 D、调查表 14、变量数列是( A ) 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D、按数量指标分组的数列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3.1重力 1.力 (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性质: 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作用的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 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 ①力的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作力的图示步骤: ①选取合适的标度;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2.重力 (1)概念: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特点: 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归纳与整理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归纳与整理 (共一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展示交流、典例剖析、归纳梳理,进一步熟悉金属单质的性质并能加以运用。 2.通过讨论交流、典例剖析、归纳梳理,进一步熟悉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通过讨论交流、典例剖析、归纳梳理,了解金属材料的广泛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同步学习】 情景导入:本章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本节课我们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同时探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一、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1.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构建重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网络图。 【温馨提示】 2.问题探究:(1)活泼金属与水、酸、盐溶液反应的本质与顺序是什么? 【温馨提示】活泼金属与水、酸、盐溶液反应的本质均是与H+的反应,反应顺序是:有酸酸在前,无酸水为先。 (2)金属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 【温馨提示】钠与乙醇反应,钠块先沉在液面下(原因:乙醇的密度比金属钠的密度小),后上下浮动(原因:金属钠表面产生的气泡浮力增大)、能看到表面冒出气泡(原因:乙醇与计算钠反应产生氢气),并不能熔化成小球(原因:反应速率慢,放热少)。 (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反应机理是怎样的?请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温馨提示】铝先与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2和Al(OH)3,Al(OH)3可溶于NaOH生成NaAlO2和H2O,反应中Al为还原剂,水为氧化剂。 【对应训练】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镁铝合金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稀硫酸反应 B.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的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 C.钠可与冷水剧烈反应,而镁与热水才能反应,说明钠比镁活泼 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也显+3价 【答案】 C 【解析】合金中各成分金属仍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A错误;Na是活泼金属,Na与MgCl2溶液反应时,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不能置换出Mg,B错误;Fe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的化合价取决于非金属的氧化性强弱,并不一定是+3价,如Fe与S反应生成的FeS中Fe显+2价,D错误。 2.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A.Mg2+B.Cu2+ C.Al3+D.AlO-2 【答案】 D 【解析】Mg、Al、Cu三种金属与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滤液中有Mg2+和Al3+,加入过量NaOH 溶液时,滤液中的Mg2+转化为Mg(OH)2沉淀,Al3+转化为AlO-2留在滤液中。 活动二、钠的重要金属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 1.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构建钠的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知识网络。 【温馨提示】 2.问题探究:(1)钠的氧化物生成、组成及性质有何特点? 【温馨提示】①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温度有关,加热或点燃产物是过氧化钠,反之是氧化钠。 ②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 ③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1价,因此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氧化剂、供氧剂、漂白剂,且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④不管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金属钠失电子均变为+1价的阳离子,因而等量的钠完全反应失去的

统计学-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2、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必然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统计分组实质上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4、对原始资料审核的重点是真实性。 5、区分现象质的差别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6、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是划分组别的标准。 7、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分组。 8、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9、次数分布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10、变量数列是单项变量分组、组距式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12、组限是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数量界限的变量值,其中下限是指最小值的变量值,上限是指最大值的变量值。 13、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与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14、组距变量数列的分布可以用次数分布曲线图表示。 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6、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两种。 17、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是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 18、统计分组体系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两种。 1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种。 20、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 )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 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C )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B. 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 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 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 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 )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 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 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 5、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B ) A. 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 B. 工人按年龄分组 C. 工人按工种分组 D. 工人按民族分组 6、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B) A、正比 B、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一、填空题 1、综合平均 2、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4、人口按性别民族职业分组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人口按年龄,工资分组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5、统计复合分组表:是指主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统计表 6、可量性综合性 7、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8、百分数或倍数复名数 9、调查单位报告单位 10 、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 二、简答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编制整理纲要、统计资料的审核、统计资料的分类汇总、编制统计表。 2、统计分组有何作用:区分事物的性质,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描述统计变量的分布状况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特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部分或组。 4、数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现的,用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一般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5、比例相对指标有反映总体结构的作用,与结构相对指标有密切联系。所不同的是二者对比方法的不同,说明问题的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反映的比例关系是一种结构性比例,一般侧重有一个经验数据。(2)强度相对指标也反映一种比例关系,相对比例相对指标而言,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依存性比例而非结构性比例,不存在经验数据。

6、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要使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而质量指标指数要使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称之为“数基质报”原则。 三、计算题 1、 某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 绘制直方图如下: 2、(1)线图如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八年级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班级:学号:姓名: 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植物的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Ⅰ)植物的(向性运动)(Ⅱ)植物的(感性运动) 3、植物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向触性。 4、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5、植物体也能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 6、感性运动的例子:含羞草叶子因触碰而运动;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等。 7、生长素的作用:(1)能促进植物的生长;(2)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3)促进果实发育,防 止落花落果。 8、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弯向光源生长)。 9、其它植物激素及作用: 10、植物激素的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激素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正常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均匀。 向 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转向背光侧。

3、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 4、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叫(血糖) 人的血糖含量约保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 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节神经调节 1、(感光细胞)、(嗅觉细胞)、(味觉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3、 4、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 判断题部分 1: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就是确定组距与组数。( ×) 3: 组中值就是根据各组上限与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 3: 分配数列的实质就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4: 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 5: 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就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6: 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7: 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就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就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 8: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与等于1 或100%。( ×)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与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

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就是重叠的 B、必须就是间断的 C、可以就是重叠的,也可以就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就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6: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通过统计调查,我们得到许多原始数据,但这些数据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分散的、不系统的,为此必须对数据进行整理,使之由“个别”上升到“一般”,成为既便于储存,又便于传递的反映总体特征的资料。统计数据的整理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关系到整个统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数据整理的主要内容有:数据预处理、数据的分组(类)、汇总、整理后的数据显示。 第一节数据预处理 一、数据的审核 在分类汇总之前,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审核。审核的内容是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所谓完整性审核,一是审核各调查单位的调查表或调查问卷是否汇集齐全,比如,已对500个学生分别发放了调查问卷,要审核是否全部回收,如果回收不全要及时催收;若无法催收,要清点已回收的数量;若回收的数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进行补充调查。其次,要审核各份调查表或调查问卷的项目是否填写齐全。若填写不全要补充完整;若一些缺失的重要项目无法补充填写,视为无效调查表或调查问卷对其剔除。 所谓准确性审核,就是审核各调查项目的填写内容是否准确。数据的准确性审核主要采用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逻辑检查就是根据项目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从逻辑上或常识上判断其合理性,以确定其正确与否。计算检查就是根据有些项目之间数量上的依存关系,通过简单的计算,检查数据有无错误。 对于二手数据,应该弄清楚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口径、数据的时效性以及有关的背景材料,以便确定这些数据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是否需要重新加工整理。 二、数据的录入 在对数据审核基础上,应该将调查所得的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形成数据文件,以便进行分组与汇总。用计算机Excel录入数据的文件格式为:第一列为各总体单位(或调查单位)的名称或编号,以后各列分别为调查所得的各变量的具体数据。应该注意的是,必须标示每列变量的名称——标志。 【例3-1】用单一表对重庆市5个企业2006年的销售收入等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资料(单位:万元),将其录入到计算机Excel表格中。 企业名称销售收入利税资产负债 红星公司1050 5 152 142 嘉林公司3600 19 420 290 红光公司3750 40 670 370 白云公司400 5 54 35 渝乐公司380 3 60 33 录入后的文件格式如图3-1。

外国文学第三章总结(全)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文艺复兴:从14-17世纪初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和思想上的深刻变革。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特征:主要在于它的世俗性,与封建文化的宗教性质截然相反。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对人生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因此,人文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了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他们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歌颂世俗生活,蔑视天堂;主张个性解放,宣扬个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同时人文主义者蔑视贵族的世家出身,嘲笑僧侣的愚昧无知,痛斥经院哲学和神秘主义,提倡理性、探索自然,追求科学知识。另外人文主义者还拥护国家集权以利发展经济,反对分裂和外来干涉,要求民族独立统一。 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容,更具民族特点;创作方法上注重写实 体裁上,出现十四行诗体、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打破悲喜剧界限的的戏剧、随笔式的散文等。意大利文学 文艺复兴早期的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彼特拉克:被成为“文艺复兴之父”“诗圣”代表作:《歌集》以新的手法和新的观念开创了人文主义的新型抒情诗 薄伽丘及《十日谈》 艺术成就: 1、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塑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群像,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2、开创短篇小说的完整形式并使用独特的框型结构。 3、运用讽刺手法。 4、用方言写成,语言新鲜活泼。 法国文学 “七星诗社”杜?贝雷、龙沙散文家蒙田:《随笔集》

第二节拉伯雷及其《巨人传》 主人公:高康大、庞大固埃 艺术成就: 1、文风洒脱,突破了民间故事和史诗的格局,为长篇小说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2、率先塑造了近代小说中的“个性化”人物。如巴奴日,是法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市民典型。3、讽刺艺术的一代宗师,善于运用漫画式的艺术夸张。 4、全部采用民间语言。 《巨人传》是拉伯雷在法国文学史上树立的一块丰碑 第三节塞万提斯及其《唐吉诃德》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1569年,成为红衣主教的扈从,并到了意大利,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571年,为了祖国而参战,在勒班多海战中受伤,并永远失去了左臂,1575年回国的途中成为了土尔其人的俘虏,直到1580年才回到西班牙。从1582起开始文学创作。同时担任小官吏。生活始终处于拮据的状态,写作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财富。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1615年第二部出版。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剧本〈努曼西娅〉、田园小说〈伽拉苔娅〉、短篇小说〈训诫小说〉等。 二〈堂吉诃德〉 情节:小说共二卷。第一卷写拉·曼却地方有个穷乡绅因沉迷于骑士小说,模仿骑士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出门游侠冒险。第一次单枪匹马出门,把客店误认为城堡,哀求店主封他为骑士。在路上遇到一牧童被财主鞭打,他冲上前去解救牧童,但等他离开后牧童更是受尽虐待。后来遇一群商人他非要与他们一试高低,结果被打得遍体鳞伤,被送回乡里第二次,他说服同村农民桑丘·潘沙作侍从一起出游,一路上干尽了荒唐事:把风车看成了巨人,持矛跃马冲上去,结果被风车高高挑起后重重地甩在了地上;把羊群看成了军队,用长矛乱刺一阵,被牧童扔掷的石块打伤。后来他又把理发师的铜盆当成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终于神父和理发师设计将堂吉诃德骗进笼子,送回了家。在第三次游历中,向狮子挑战;帮助一位美少女逃婚,与自己的心上人终成眷属;主仆二人受到公爵夫妇的捉弄,骑木马“飞天”,桑丘出任治理海岛……最后邻人参孙扮成白月骑士,打败了堂吉诃德,他只好回家休养。在他快要咽气时,方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临终前他告诫外甥女不得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男人,否则将得不到遗产。 《堂吉诃德》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 创作目的:攻击骑士小说,要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把骑士小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