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离子液体作为摩擦改进剂对全配方型柴油机油的影响

离子液体作为摩擦改进剂对全配方型柴油机油的影响

离子液体作为摩擦改进剂对全配方型柴油机油的影响
离子液体作为摩擦改进剂对全配方型柴油机油的影响

离子液体作为摩擦改进剂对全配方型柴油机油的影响

M. Anand a,b,n, M. Hadfield a, J.L. Viesca b,a, B. Thomas a, A. Hernández Battez b,a, S. Austen c

a Facul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urnemouth University, Poole, UK

b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Oviedo, Asturias, Spain

c Royal National Lifeboat Institution, Headquarter, Poole, UK

摘要:近年来,已经发表了多篇论文,探讨离子液体(ILs)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潜在用途。然而,离子液体对金属表面的腐蚀作用和在非极性油脂中的低相容性是维持最佳润滑性能水平的主要障碍。高相容性及无腐蚀行为的三己基(十四烷基)膦双环(2,4,4-三甲基戊基)膦和三己基(十四烷基)膦双环(2-乙基己基)膦酸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最近的文献中已被描述过。本文介绍了这些磷基离子液体作为添加剂在全配方型柴油机润滑油中使用的效果。这种方法能让废润滑油恢复摩擦学性能,在其使用寿命结束时还能进一步使用。机油使用寿命的延长可能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它增加了我们急需的知识关于ILs和已磨损发动机的润滑油的相互作用对柴油机气缸衬垫摩擦系统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ILs的添加均能改进润滑油抗磨擦和磨损的性能。然而,需要被注意的是新鲜的和正在使用的润滑剂样品的摩擦反而增加了。在边界膜的形成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现有的润滑油添加剂与加入的ILs之间的一个有趣的干扰。

关键词:离子液体;抗磨;润滑添加剂;边界润滑;表面分析

1 介绍

内燃机(IC)的高摩擦损耗发生在环套的接触在上止点(TDC)缸套顶部环反转点附近。两滑动面靠在发动机润滑油中的抗磨损添加剂在接触区形成保护边界膜。发动机环境中润滑油的延期使用,会导致添加剂消耗,从而影响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和使用寿命。而离子液体(IL)可以作为发动机润滑油老化所引起的添加剂损耗问题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一些论文已发表,旨在调查离子液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潜在用途。离子液体对金属表面的腐蚀作用和在非极性油液体的低相容性是保持最佳润滑性能水平的主要问题。尽管,一些发动机适用于非腐蚀性离子液体,并且能够克服相容性问题。但目前,若应用于发动机,使用小剂量的离子液体添加剂,对比散装润滑油,要考虑到经济的问题由于离子液体的价格昂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后的离子液体可以多次回收,这减少了实际应用中离子液体的总成本。因此,这是润滑油行业调研的另一个经济效益的方面。

Yu和Qu等人最近所描述了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两种膦基离子液体的无腐蚀性和高相容性行为。在当前的工作中,相同的磷基离子液体被用作发动机中的润滑油添加剂,这少不了文章作者的贡献。这可以让用过的机油恢复摩擦学性能,在使用寿命结束时还能继续使用。机油使用寿命的延长在燃油的经济性与发动机的可靠性方面可能会产生显著的效益,同时也会减少油耗和向环境中的废气排放。以前,大部分的膦基离子液体的研究,是把它作为单一润滑剂,或基础油和新机油的添加剂来进行的。因此,目前的工作急需关于ILs和润滑油中已有添加剂的相互作用对环缸套摩擦系统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的知识。

摩擦磨损试验是一种筛选潜在候选材料和润滑油成本有效和快速的方法。他们的发展阶段之前,全面的发动机测试。因此,初步的实验进行评估的含6%体积的油介体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离子液体,对原发动机润滑油的老化测试。矿物基础油和新机油,都与没有ILS,也测试比较。调查还涉及一个电气接触电阻(ECR)了解摩擦膜的方法形成过程。X射线能谱分析(EDX)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磨损表面分析手段,提取有用的信息摩擦化学反

应发生在滑动过程中。

2 实验细节

三己基(十四烷基)膦双环(2,4,4-三甲基戊基)膦,这里称为IL1,购自Sigma-Aldrich。三己基(十四烷基)膦双环(2-乙基己基)膦酸盐,简称IL2,购自I olitec。两种离子液体中以6%体积的比例与从重载四冲程柴油机中采集到的润滑油样品混合(Man D2840LE401,输出功率~850 hp)该柴油机安装在英国皇家救生艇协会的特伦特级救生艇上(RNLI)。根据不同的使用间隔采集油品,如135和196小时,被称为In-service Oil,而在使用了315小时后收集的样品被称为Used Oil,因为标准油分析表明,它不适合作继续使用。RNLI用的机油是一个基于SAE 15W40的商用全配方型矿物。矿物基础油和新鲜的15W40机油,加或未加ILs的,为比较均进行了测试。ILSAC GF-5限制了发动机润滑油的磷含量在600和800 ppm之间,防止污染提供最佳磨损保护的排放控制系统。基于对离子液体作为添加剂加入到润滑油中的分子量的计算,可以得到结果,ILs净增加4337 ppm的油磷含量(IL1)和4163 ppm(IL2)。然而,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评估ILs和现有的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使用更高含量的ILs。先前Jun Qu等人研究了,使用磷浓度较低(1%wt)的ILs作为添加剂,但PAO基础油总磷含量达到了1000 ppm。他们的研究证明活塞环缸套的摩擦学性能接触。因此,未来关于低浓度离子液体的工作将有助于理解离子液体和机油中已有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保持磷含量在GF-5标准的限制之内。

表1展示了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和铁磁性磨粒的铁元素含量,可以分别通过ASTM D445和D4951/D5185实验测量得到的。柴油中这些黑色的碎片主要来源于机油气缸套,其表面受到了滑动磨损。超声探头(Sonic System P100)处理5分钟后,实现ILs和油的混合。视觉判断油和ILs之间无相分离,由于两者密度略有不同,即使存储在密封瓶中也要等到一个月后。由于发动机油的暗黑色,所以采用Turbiscan Lab Expert分析(Formulaction)含有IL1和IL2的油样。对每一个样品进行11天的稳定性分析,混合物才能被认为是稳定的。

简化的非共形结构活塞环-缸套接触代替形交配表面。活塞环试样制备的机械加工实际不用的顶部压缩活塞环(通常用于Man d2840le401引擎)分成几个小片段。平试件代替实际的切段缸套(通常用在Man D2840le401引擎);然而,类似的材料组成保持。这个非共形的配置是用来实现正确的试验台两个样品的校准。否则,如果弯曲从实际的衬垫试样切割使用,然后曲率未经压缩的活塞环会大于班轮标本。因此要避免这一困难的机械对准,平板试样作为代表的真正的班轮使用。一个带有铬涂层的活塞环段运转面(段长度24毫米,涂层硬度990 HV,约0.372μm RRMS)是初始表面粗糙安装在试样支架上以保持所适用的正常垂直于平面试样的载荷(10毫米33毫米)灰铸铁(bs1452,210–230 HV,硬度约0.647μM初始表面粗糙度Rrms)。活塞环和平标本中丙酮超声清洗10分钟前摩擦学测试,如图1所示。

滑动试验是利用高频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固定te77)。一个恒定的正常负载为50适用于产生的接触压力为285兆帕的在每一个测试开始时,在平坦的接口上。在变化滑动接触面接触压力界面,由于磨损过程发生在测试持续时间,被认为是可以忽略不计。使用赫兹理论的非共形接触压力计算联系如在。此外,平均往复滑动频率为4.4赫兹,行程长度为5毫米,完全淹没加热油浴100 1C恒定均匀油温保持3 h,ECR测试时间测量电绝缘边界的形成使用Lunn Furey接触电阻电路薄膜。每个测试被复制三次,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取平均值。

所用载荷、高温和活塞环段与平板样品之间的点接触在模拟的边界润滑制度在集成电路发动机的顶部环反转区域附近看到模拟由其他研究人员在过去。理论通过计算润滑制度的确

认油膜厚度比(或λ比)采用了最小油膜厚度(下)并结合RMS粗糙未磨损表面活塞环段和平板样品下使用Hamrock和道森公式,计算结合上述材料和测试参数,这样,λ比值约0.01保证边界润滑状态的摩擦测试开始。

3 结果和讨论

3.1 摩擦和ECR分析

此外,离子液体作为添加剂被发现后的矿物基础油和不同的全配方发动机油的摩擦行为类似(图2A–E)。表2显示了平均摩擦系数和标准图2所示的偏差值。有趣的是离子液体成为在降低ringliner摩擦学系统的摩擦反应时已经存在的润滑油添加剂主要是有效的由于发动机的服务耗尽和效果明显明显使用油情况(图2e)。平均摩擦的净减少由IL1、IL2废机油加系数0.4%和9.9%,在摩擦试验,开始,29.2%10.3%,在摩擦试验结束,分别,在fullyformulated废油没有IL比较。

ECR的结果(图2F–J)描绘有趣的边界膜不同润滑油的形成现象,虽然只有定性比较,可以使用这种技术。fullyformulated新油(IL)表现出优异的边界膜形成能力,由于其有效的成膜添加剂(图2)。成膜助剂的损耗对ECR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役和用过的油例(没有ILS)。液体油的加入可以提高金属–金属接触表面之间的下降,反映接触电阻在所有情况下,除了使用石油。混合物用石油和液体超过边界膜的形成使用油的能力。在使用过油的混合物的情况下和IL1,6000秒后,抵抗频繁的逆转可能由于存在较高的磨损碎片已经目前使用的油(主要是铁磨屑,见表1)。穿碎片也可以氧化磨损过程和行为过程绝缘层导致不稳定的电阻金属表面。

3.2 磨损分析

从铸铁样品中材料的相对损耗磨损量(图3)定义了不同润滑油的有效性和润滑剂的混合物。新的石油,其中包含一个精心设计在边界提供最大保护的附加包磨损状况,产生了最少磨损。由于这些添加剂是在矿物基润滑油的磨损是最高的。的趋势增加磨损量的摩擦试验结果由于润滑油失去了其有效性他们的工作周期在实际发动机中的作用小时数,即135,196和315 h全配方发动机油的使用中,油约315 h后收集实际发动机之前摩擦测试产生显着较高的磨损量却低于矿物基础油。这可以解释了由于在该与矿物油相比,使用过油,无。

IL1、IL2的不同机油的添加效果图3中可以看出。磨损量的情况下,使用的油是由IL1除了降低58%和34%IL2,分别。然而,在所有其他情况下,增加磨损全配方发动机油的ILS 之外还注意。有趣的是,帮助减少磨损时,加入离子液体添加剂的矿物油为基础油的抗磨性能但没有充分地制定新的石油。

以往的研究已经提到,由于离子液体独特的偶极结构,其带负电荷的部分往往吸附在带正电荷的金属表面,从而形成一个表面保护膜。同样也是真实的ZDDP抗磨添加剂通常出现在发动机润滑油。上述磨损结果从目前的研究表明,拮抗充分制定本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发动机润滑油和后来添加的离子液体。这种互动可以归因对薄膜形成的润滑添加剂的亲和力强金属表面导致与ILS竞争攻击,这具有相似倾向。它已被提到的摩擦化学在表面发生的反应也可能是有害的化学(腐蚀)和机械(例如,磨损)的协同作用和附着力)强调加速材料去除[ 26 ]。因此这种现象可能发生的竞争所有添加剂的反应,最终形成表面边界膜导致产生的应力引起较高的膜去除率比成膜速率。因此,它提供了更多的本地网站在较高的配合面之间的接触从软铸铁表面去除材料。这些调查结果也与它们对应的ECR曲线线(图2)。

由于类似的稳态摩擦行为的全配方型机油与不添加的液体,同样也假设磨损率响应摩擦

系统新配方的润滑剂。相反,戴结果表明没有对称性与他们的摩擦(图2)。这一观察可以被认为是合理的摩擦和磨损.图4。SEM图像(1500)和三维白光干涉图像的铸铁平板样品后3 h与新油润滑滑动在1001c(A,E);油(B,F);使用油t6% IL1(C,G);用石油t6% IL2(D,H)。颜色再现。阿南德等人。磨损334-335(2015)67 74 71–没有直接的关系,如布劳解释。过程导致摩擦和磨损可能来自不同的材料和系统性能和通常不达到稳定状态时间。因此,相同的摩擦行为的石油和没有ILS并不一定意味着观察到的磨损是一个类似的效果以及。这是因为摩擦能量输入到系统是分区从一个摩擦学系统不同的另一个。这种能量可用于形成氧化物,生长裂缝,犁通过表面,和热的表面,或剪切碎片层。这一证据在磨损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已被观察到磨损表面分析,在下一节中讨论。

3.3 表面分析

在所有情况下,一个塑性变形机制下观察到边界磨损。这种机制导致的平滑粗糙的铸铁表面覆盖的浅浅的山谷形成与光泽平滑的高原。还有更高的磨损发生在中风的两端附近的逆转点在中风,滑动速度最高的中间(图4E–H)。这是由于反复的接触面在往复滑动方向改变点附近有经验的牵引运动。胶合损伤不可见,也不反映平均摩擦系数的值(i.e.o0.2)。铸铁表面用新的润滑油覆盖着一个黑暗的润滑剂膜,图4(一),不同于用石油案中材料继承了孔隙度清楚地暴露,图4(乙)。在后一种情况下,轻微的磨损线也由于碎片出现在滑动界面,无论是免费的颗粒内的油(黑色金属磨损碎片,见表1),导致3—车身磨损和/或浮雕到对应的活塞环上跑步表面导致体磨损。另外的1(图4c)和白细胞介素2(图4d)所使用的油导致减少磨损明显更少的轻微磨损线和较少受到孔隙率。图4–H也明确表明离子液体此外磨损减少使用石油。虽然微凸体的塑性变形(峰)有即使在离子液体此外发生磨损,磨损的影响模式是IL1和不太突出的情况明显减少IL2。

表面形成薄膜的化学成分分析由滑动面之间的润滑剂提供了许多需要对润滑油抗磨添加剂的交互信息与摩擦(或滑动)表面。XPS提供信息关于元素的化学状态的变化一层几纳米(即1–5 nm)而EDX补充化学成分信息检测到几微米的深度。因此,了解化学测试样品的组成,润滑油及其应用,化学反应发生在滑动界面可以理解。

表3显示了化学成分的比较由纯润滑剂形成的表面薄膜及其相应的油混合。浓度的Ca,P,Zn和S有加的ILS的新油,而减少,即元O增加。然而,在化学反应而有益的作用,反是指出在使用油情况下加入离子液体后。XPS分析结果表明,在磨损区铁存在于不同氧化物和磷酸盐的复合形式。表4指示由铁组成的边界膜的存在磷酸盐(磷酸铁)在新油的情况下,这是众所周知的改善摩擦学性能。新加入的离子液体石油破坏了铁表面磷的反应性,因此,不是体现在fe2p3 / 2结果(表4)。在另一方面,离子液体用于油的添加增加了强度的对等点,使其与该注意的情况下新油(见图5)。对等点的位置,在不同的图5所示的情况,也表明了铁(Ⅲ)的存在磷酸盐根据奥特罗等人的实验。谁在133.7 eV分配FePO4 P2P高峰。低量P元素导致高比例的铁氧化物/ FePO4,从而硬化在fe2p3 / 2光谱的FePO4的检测,如发现与白细胞介素2油。

因此,通过观察结果可以总结出,新鲜机油中ILs的添加,会减少ZDDP(抗磨)和具有铸铁表面的钙基(洗涤剂)添加剂的活性,从而导致增加磨损。相反,对于使用过的油,由于来自ZDDP和钙基添加剂的干扰减小,极性离子液体能够与铁表面自由反应。此外,ILs 和残余添加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也能看做导致磨损减少的另一原因。这些观察结果也与先前的磨损量结果一致(图3)。铬,如果存在,在没有ILs的机油案例中(表3),在滑动过程中,从表面的铬涂层的活塞环暗示材料转移(粘附)。因此,EDX和XPS的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参与了摩擦测试中的边界膜形成过程。

4 结论

1.作为使用的机油中的添加剂(在已经存在的添加剂包耗尽后)能改善其摩擦磨损性能。

2.膦离子液体若添加在衰退相对较小的发动机机油中,如半预定使用寿命的机油(对比完全不能使用的机油)会加剧磨损,摩擦性能不会产生显著的变化。

3.需要注意到ILs和已有机油添加剂之间的干扰。

4.如同实验中所见,ILs能够有效地促进了边界膜的形成当已有的添加剂(如ZDDP)基本上被耗尽时。

5.ILs能实现机油使用寿命的延长,在提升燃油经济性,发动机的可靠性方面具有潜力,并且减少油耗和向环境中排放的废气。

6.进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用于机油添加剂的较低浓度的膦离子液体上,来满足全磷含量限制为每ILSAC GF-5的机油标准。

5 参考文献

[1] S.C. Tung, M.L. McMillan, Automotive tribology overview of current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Tribol. Int. 37 (2004) 517–536.

[2] M.D. Bermúdez, A.E. Jiménez, J. Sanes, F.J. Carrión, Ionic liquids as advanced lubricant fluids, Molecules 14 (2009) 2888–2908.

[3] J. Qu, H. Luo, M. Chi, C. Ma, P.J. Blau, S. Dai, et al., Comparison of an oil-miscible ionic liquid and ZDDP as

a lubricant anti-wear additive, Tribol. Int. 71 (2014) 88–97.

[4] I. Otero, E.R. López, M. Reichelt, M. Villanueva, J. Salgado, J. Fernandez, Ionic liquids based on phosphonium cations as neat lubricants or lubricant additives for a steel/steel contact,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6 (15) (2014) 13115–13128.

[5] V. Totolin, I. Minami, C. Gabler, J. Brenner, N. D?rr, Lubrication mechanism of phosphonium phosphate ionic liquid additive in alkylborane–imidazole complexes, Tribol. Lett. 53 (2014) 421–432.

[6] R. González, A.H. Battez, J. Viesca, A. Higuera-Garrido, A. Fernández-González, Lubrication of DLC coatings with two tris (pentafluoroethyl) trifluorophosphate anion-based ionic liquids, Tribol. Trans. 56 (2013) 887–895. [7] J. Viesca, A. García, A.H. Battez, R. González, R. Monge, A. Fernández-González, et al., FAP Anion ionic liquids used in the lubrication of a steel–steel contact,Tribol. Lett. 52 (2013) 431–437.

[8] A.H. Battez, R. González, J.L. Viesca, D. Blanco, E. Asedegbega, A. Osorio, Tribological behaviour of two imidazolium ionic liquids as lubricant additives for steel/steel contacts, Wear 266 (2009) 1224–1228.

[9] D. Blanco, R. González, A. Hernández Battez, J. Viesca, A. Fernández-González, Use of ethyl-dimethyl-2-methoxyethylammonium tris (pentafluoroethyl) trifluorophosphate as base oil additive in the lubrication of TiN PVD coating, Tribol. Int. 44 (2011) 645–650.

[10] A. Hernández Battez, R. González, J. Viesca, A. Fernández-González, M. Hadfield, Lubrication of PVD coatings with ethyl-dimethyl-2-methoxyethylammonium tris (pentafluoroethyl) trifluorophosphate, Tribol. Int. 58 (2013) 71–78.

[11] R. González, A.H. Battez, D. Blanco, J. Viesca, A. Fernández-González, Lubrication of TiN, CrN and DLC PVD coatings with 1-butyl-1-methylpyrrolidinium tris (pentafluoroethyl) trifluorophosphate, Tribol. Lett. 40 (2010) 269–277.

[12] J. Qu, P.J. Blau, S. Dai, H.M. Luo, H.M. Meyer, Ionic liquids as novel lubricants and additives for diesel engine applications, Tribol. Lett. 35 (2009) 181–189.

[13] I. Minami, T. Inada, R. Sasaki, H. Nanao, Tribo-chemistry of phosphoniumderived ionic liquids, Tribol. Lett.

40 (2010) 225–235.

[14] B. Y u, D.G. Bansal, J. Qu, X. Sun, H. Luo, S. Dai, et al., Oil-miscible and noncorrosive phosphonium-based ionic liquids as candidate lubricant additives, Wear 289 (2012) 58–64.

[15] J. Qu, D.G. Bansal, B. Yu, J.Y. Howe, H. Luo, S. Dai, et al., Antiwear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an oil-miscible ionic liquid as a lubricant additiv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4 (2012) 997–1002.

[16] G. Mordukhovich, J. Qu, J.Y. Howe, S. Bair, B. Yu, H.M. Luo, et al., A low-viscosity ionic liquid demonstrating superior lubricating performance from mixed to boundary lubrication, Wear 301 (2013) 740–746. [17] N.V. Plechkova, K.R. Seddon, Applications of ionic liquids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Chem. Soc. Rev. 37 (2008) 123–150

[18] X.Q. Liu, F. Zhou, Y.M. Liang, W.M. Liu,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phosphonium based ionic liquids for an aluminum-on-steel system and opinions on lubrication mechanism, Wear 261 (2006) 1174–1179.

[19] S.W. Zhang, L.T. Hu, D. Qiao, D.P. Feng, H.Z. Wang, Vacuum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phosphonium-based ionic liquids as lubricants and lubricant additives of multialkylated cyclopentanes, Tribol. Int.

66 (2013) 289–295.

[20] W.C. Young, R.G. Budynas, Roark's Formulas for Stress and Strain, Seventh ed.,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2) 689–707.

[21] M. Furey, Metallic contact and friction between sliding surfaces, ASLE Trans. 4 (1961) 1–11.

[22] J.J. Truhan, J. Qu, P.J. Blau, The effect of lubricating oil condition on the friction and wear of piston ring and cylinder liner materials in a reciprocating bench test, Wear 259 (2005) 1048–1055.

[23] D. Dowson, Elastohydrodynamic and micro-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Wear 190 (1995) 125–138.

[24] J.L. Viesca, A.H. Battez, R. González, T. Reddyhoff, A.T. Pérez, H.A. Spikes, Assessing boundary film formation of lubricant additivised with 1-hexyl-3- 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using ECR as qualitative indicator, Wear 269 (2010) 112–117.

[25] T. Narayanan, Y.W. Park, K.Y. Lee, Fretting corrosion of lubricated tin plated copper alloy contacts: effect of temperature, Tribol. Int. 41 (2008) 87–102.

[26] J. Qu, M. Chi, H.M. Meyer III, P.J. Blau, S. Dai, H. Luo, Nano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ribo-boundary films formed in ionic liquid lubrication, Tribol. Lett. 43 (2011) 205–211.

[27] P.J. Blau, Fri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Concepts to Applications, CRC press, 2012.

[28] P. Blau, S.C. Tung, Bench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lubricated engine materials, Automotive Lubricants and Testing, ASTM International (2012) 215–230.

[29] I. Otero, E.R. López, M. Reichelt, J. Fernández, Friction and anti-wear properties of two tris (pentafluoroethyl) trifluorophosphate ionic liquids as neat lubricants, Tribol. Int. 70 (2014) 104–111.

[30] B.J. Tan, K.J. Klabunde, P.M. Sherwoo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studies of solvated metal atom dispersed catalysts. Monometallic iron and bimetallic iron-cobalt particles on alumina, Chem.Mater. 2 (1990) 186–191.

[31] C. Wagner, W. Riggs, L. Davis, J. Moulder, G. Muilenberg, Handbook of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Perkin-Elmer, Eden Prairie, MN, 1979, 1977.

[32] E. Paparazzo, X-ray photo-emission and Auger spectra of damage induced by Ar+-ion etching at SiO2 surfaces, J. Phys. D. Appl. Phys. 20 (1987) 1091.

[33] H. Seyama, M. Soma, Fe 2p spectra of silicate minerals, J. Electron Spectrosc. Relat. Phenom. 42 (1987) 97–101.

水泥助磨剂成分分析

水泥助磨剂成分分析 微谱分析指通过微观谱图(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热谱、能谱、核磁共振谱等)对产品所含有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一种配方分析方法。配方分析在日本,欧美应用比较广泛,而在国内,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该技术甚至是很多国家的成长途径。二战之后的日本,就走的引进技术,分析还原,消化吸收,然后技术创新的道路。韩国等国家也是如此,从欧美获取技术,学习,实践,赶超。 研制复合型助磨剂 当前很多水泥企业所用的助磨剂主要起增产作用,但随着水泥行业混合材使用量的增大,以及即将执行的国家通用水泥新标准取消普通硅酸盐32.5水泥之后,有些水泥厂生产成本将有所上升。因此在不改变现有工艺条件的情况下要求有一种即能提高磨机产量又能提高混合材含量和水泥强度的助磨剂对水泥制造企业来说非常急需。在这方面除了几家国外助磨剂生产厂家有这种产品外,而国内公司的产品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研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一般水泥助磨剂按性能可划分为:提高产量节约能耗型;抑制水泥结块型;提高强度改善性能型;高性能型。目前国内也有一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在以往研究使用水泥助磨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并使其产品更趋规范,性能更加优越,掺入控制更加方便、可靠,成本价格更趋合理,不少水泥厂在粉磨过程中对掺适量水泥助磨剂来提高水泥产、质量,节约能耗,防止水泥结块等越来越感兴趣。 由于水泥助磨剂是一种表面活性较高的化学物质,将适量的助磨剂掺匀在粉磨物料中,使其吸附在物料颗粒的表面上,即能降低物料颗粒的表面自由能,从而防止物料细颗粒的再聚合并使颗粒易碎性提高,因此从理论上分析表面活性高的化学物质,可用作水泥助磨剂。但在实际生产中要达到上述目的则要进行不同表面活性剂的配比掺合试验,找出最佳配比,特别对于复合型助磨剂来说更是如此。因此要求在研制这类助磨剂时,为了增强与水泥产品的广泛适应性应尽量用标准水泥熟料做试验,其标准水泥熟料的有关成分为:C3A含量为6%~8%,C3S含量为50%~55%,f- CaO含量为≤1.2%,碱含量(Na2O+0.658K2O)≤1.0%。 在复合型助磨剂的研制生产中要充分了解助磨剂在水泥粉碎过程中的助磨和水泥水化过程中提高水泥强度的双重机理,在水泥粉磨过程中物料颗粒受到外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教学内容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

各种餐具洗涤剂配方 手洗洗涤剂 手工洗碟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苯磺酸钠10~20,染料、香精、防腐剂适量,乙醇5~1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3~5,壬基酚(EO)9醚5~10,水余量。 配方2 组分w/%组分w/% 焦磷酸四钾(60%溶液)20,氢氧化钾(45%溶液)35,Kasil硅酸钾30水10,高氯酸钠(15%溶液)5。 配方3 组分w/%组分w/%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溶液)51.00,柠檬酸(50%溶液,加到pH值7.5)0.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0%溶液)20.00,水余量,氧化二甲基十四烷基胺6.00。

手洗餐具洗涤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盐30,烷基聚苷5,C12~14脂肪酸N-甲基葡糖酰胺5.0,枯烯磺酸钠3,C12烷基二甲基氧化胺3,乙醇4,氯化镁1.5,水+添加剂余量。 说明:本品含有多羟基脂肪酸酰胺和泡沫增强剂,适用于洗涤餐具,具有良好的清洁和发泡性能。 配方2 组分w/%组分w/% 葡糖单癸酸酯10.0,乙醇2.0,月桂酸二乙醇酰胺10.0,水余量。 说明:本品对皮肤温和,不发黏,可用于餐具和其他家用洗涤剂。 配方3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钠11.5,磺化丁二酸钾2.6,烷基(EO)3,醚硫酸钠14.0,膨润土2.5,椰油酸单乙醇酰胺5.0,乙醇9.5,单乙醇胺3.0,焦磷酸钾1.0,亚硫酸钠12.5,碳酸钾0.1,氮川三乙酸钠5.0,水余量。

说明:亚硫酸钠还原剂和单乙醇胺蛋白变性剂在手洗餐具洗涤剂中,在浸泡餐具时能迅速除去蛋白质和糖类污垢。 配方4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EO)3醚硫酸钠,15.0二辛基氧化胺(EO)2,化合物10.0,乙醇5.0,水余量说明本品渗透性好,去污力强。 配方5 组分w/%组分w/% 碳酸钠10.0,三聚磷酸钠40.0,淀粉酶1.0,焦硅酸钠12.0,蛋白酶1.0,硫酸钠10.0,DTA2.0,烷基聚氧乙烯醚1.5,过硼酸钠四水合物15.0,氯化钠0.1,稳定剂0.4,水余量 配方6 组分w/%组分w/% 椰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EO)108.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8.0,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3.0,水余量说明本品对皮肤无刺激性,去污力强,泡沫多。 手洗餐具洗涤粉 配方 组分w/%组分w/% A.硅酸钠26,氯化钠9,三聚磷酸钠25, B.聚氧乙烯月桂醇醚1,硫酸钠20

抑尘剂使用说明

北京金元易生态工程技术中心---抑尘剂 生态高效抑尘剂是由新型多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组成,该聚合物分子间有一定的交联度形成网状结构,同时聚合物分子间有各种离子基团,能与离子之间产生较强的亲合力。通过捕捉和吸附并团聚粉尘微粒紧锁在其既疏松而又不失坚固的网状结构之内,起到湿润、粘接、凝结、吸湿、防尘的作用。本产品经国家环保部相关部门测试,产品无毒无害、无污染、抗风蚀、抗雨淋、不伤害土壤和植物、不影响堆积物质量、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推荐用于: 煤炭及矿粉运输、建筑物拆除、各类块、粉堆料场、土建施工及周边道路,电厂、矿场、露天开采和长壁采矿作业、矿物土方储存卸载场、水泥厂、钢铁厂、冶金厂、粉尘车间、人工沙滩等易扬粉尘的场所或行业。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抑尘剂可采用机械及人工喷洒的方法,均匀地喷洒在物料的表面,即可达到降尘、防尘目的。具体用量根据现场情况因地适宜的进行自行调节。 高效抑尘剂可采用人工、机械或专业喷淋站(设备、车)及铺设固定管道的方法进行喷 洒作业人工喷洒适用于面积小于1000㎡的现场,利用人工压力式喷雾装置、推拉式喷洒器对物料面积进行均匀喷洒。采用推拉式喷洒器,可以由单人推行实现机械喷洒。 当处理面积在1000~5000㎡,建议采用电动喷射器,射程为15米左右,采用该设备作业便利且降尘效果好。处理面积大于5000㎡的物料表面抑尘时,可用车载式或专业喷洒车进行喷淋,射程可达18-20米甚至更远。 固定的料场或移动的火车、拉料车、传送带等,可铺设管道并安装喷洒器,又称为“喷淋站”,自动向物体喷洒抑尘剂,效率高,抑尘效果好,但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 井下和粉尘车间降尘时,可选用雾化降尘喷洒装置,该装置通过高压超细的雾气捕捉空气中的细小粉尘,能够起到很好的雾化降尘效果。 稀释方法: 固体抑尘剂在稀释时可用水稀释本产品,再加水,也可边加水边进行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50-100转/分,搅拌时间为3-5分钟,时间略长效果更佳. 然后将稀释后的水溶液采用喷 洒设备均匀地将其喷洒在物料表面即可。 液体抑尘剂直接按比例加水稀释即可直接进行喷淋抑尘作业。 铁路火车煤炭运输时,各喷淋站均具备配液和储液系统,直接将固体抑尘剂或液体抑尘剂按照比例加入即可。 喷施方法: (1)建筑物拆除抑尘:拆除建筑物抑尘时,高压喷射扬程应超过作业高度,由上往下捕捉下压扬尘。稀释倍数为:固体500~800倍,根据机械容量在投料口边加水边加抑尘剂并同时进行搅拌;也可以先小比例的稀释,倒入容器后,再加水搅拌;液体300~500倍,可在加水时一次性加入,待加满水时已充分溶水即可开始作业。

液体洗涤剂的制备和检测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液体洗涤剂的制备和检测 实验报告人:xx 学生学号:xxxxxxxx 班级:xxxxxx 同组人:xxx、xx 实验日期:xxxx 年xx 月xx 日室温:25℃大气压:101.3kPa 指导教师: 评分:

一、前言 1.概述[1] 现代洗涤剂是含有多种成份的复杂混合物。其中表面活性剂是起清洁作用的主要成份,洗涤剂中的其他成份或是为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能、或是为适应某些特殊需要、或是为制成所需产品形式而加入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助剂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这些性质各异的成份混在一起,由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便会产生更加理想的洗涤效果。反之,若配方设计不当,各组份的性质也会相互抵消,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洗涤剂的配方是决定某种洗涤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洗涤剂配方的变化始终反映着洗涤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 2.产品配方[2] 调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助剂与辅助剂在合成洗涤剂中所占的比例,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称为配方。近几十年来,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合成洗涤剂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质量稳定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为配制优质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配方中各种组分的配比是否合理,对产品的质量、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配方技术就成为合成洗涤剂工业中的重要技术环节。配方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2.1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质量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最为重要,因为它在洗涤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但助剂与辅助剂的搭配也十分重要,因为助剂与辅助剂不但能够增强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如增强去污、分散、乳化、增溶、硬水软化、抗再沉积等,而且还能改善其他性能,如增大洗涤剂的溶解度、粘度,提高泡沫稳定性,抗结块,防止刺激皮肤,对被洗物的增白、增艳以及对产品的加色、加香等(见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用助剂与辅助剂)。 2.2商品性能 需要从商品的形态、相对密度、颜色、气味、泡沫直到包装设计进行研讨。如洗衣粉,要求颗粒大小适当、均匀、无结块、色泽洁白(着色粉色泽鲜艳)、无不良气味(加香粉,要有香味及其持久性)、流动性好、视比重稳定、溶解性好等;对液体洗涤剂,则需研究透明度或混浊度、稠度、稳定性、色泽、香味等。洗涤时是否对皮肤有刺激、手感如何等。 2.3经济效益 必须考虑最后的产品成本。只有产品的质量好而又便宜的配方,才具有生产的价值。

水泥助磨剂成分分析,水泥助磨剂配方参考及生产工艺

水泥助磨剂生产工艺及配方组成,配制原理及方法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水泥助磨剂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水泥助磨剂是一种改善水泥粉磨效果和性能的化学添加剂,禾川化学引进尖端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水泥助磨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水泥助磨剂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水泥助磨剂是一种改善水泥粉磨效果和性能的化学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水泥台时产量和各项技术指标。水泥助磨剂能大幅度降低粉磨过程中形成的静电吸附包球现象,并可以降低粉磨过程中形成的超细颗粒的再次聚结趋势。水泥助磨剂也能显著改善水泥流动性,提高磨机的研磨效果和选粉机的选粉效率,从而降低粉磨能耗。使用助磨剂生产的水泥具有较低的压实聚结趋势,从而有利于水泥的装卸,并可减少水泥库的挂壁现象。作为一种化学激发剂,助磨剂能改善水泥颗粒分布并激发水化动力,从而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

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1.1水泥助磨剂的种类及组成 常见水泥助磨剂有液体和粉体(固体)两种,都能显著地提高磨机产量,或提高产品质量,或降低粉磨电耗。在湿法粉磨过程中的水泥助磨剂又称之为:分散剂。 按化学结构分类,水泥助磨剂可以分为三种:聚合有机盐助磨剂、聚合无机盐助磨剂和复合化合物助磨剂。目前使用的水泥助磨剂产品大都属于有机物表面活性物质。由于单组分助磨剂价格较高,使用效果也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复合化合物助磨剂应用较为广泛。 粉体(固体)水泥助磨剂的组分常有:硬脂酸盐类、胶体二氧化硅、胶体石墨、碳黑、粉煤灰、石膏等; 液体水泥助磨剂的组分常有:有机硅、三乙醇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丙烯酸酯、聚羧酸盐等; 1.2水泥助磨剂原理及作用: 1.2.1水泥助磨剂原理: 助磨剂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物料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水泥助磨剂的原理有很多种学说,但目前大家认可的有三种学说。 1)强度学说。助磨剂随物料加入磨内后,首先吸附在被磨固体物料的表面,降低其表面能。助磨剂分子吸附在固体物料的裂纹的内壁上,进一步进入到裂纹的人表面,随时着裂纹的形成和不断扩展,起到“楔子”作用,不仅阻止裂纹的闭合,而且促使裂纹的扩大,加速断开的产生,在粉磨的中后期,助磨剂主要起分散作用,延缓或减轻细物料的凝聚。

洗涤剂文献综述及配方技术发展

洗涤剂文献综述及配方技术发展 化工11-2班谢佳璇3110313242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生活习惯的变化,人们对洗涤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献综述主要从洗涤剂的现状、洗涤剂的类型发展历史、质量标准及未来洗涤剂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简单的概述,让我们加深了对洗涤剂的了解和认识。 洗涤剂, 是指以去污为目的而设计配方的制品, 由活性组分和辅助组分构成。作为活性组分的是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组分的有助剂、抗沉淀剂、酶、填充剂等,其作用是增强和提高洗涤剂的各种效能。洗涤剂的产品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 肥皂、合成洗衣粉、液体洗涤剂、固体状洗涤剂及膏状洗涤剂几大类。衣用(或其他纺织品)洗涤剂是洗涤用品中生产最早,用量最大的洗涤剂,人们日常使用较多 的衣用洗涤剂主要是洗衣粉、皂粉、液体洗涤剂和肥(香)皂。[1] 1 洗涤剂现状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和亲 油基两部分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是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分解为离子, 又将其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两大类。离子型表面活性 剂又可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种。 区别于家用洗涤剂,专业洗涤剂是个独立分类,主要有宾馆、医院、酒店洗 涤剂,用于洗衣房等大型洗涤业的需求。包括公用设施用清洗剂、纺织工业清洗剂、皮革清洗剂、食品工业清洗剂、交通工具清洗剂、金属清洗剂、光学玻璃清 洗剂,塑料橡胶清洗剂以及其它工业清洗剂。 工业清洗剂常用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 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低泡沫清洗剂常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 2 各类洗涤剂 2.1 粉状洗涤剂 粉状洗涤剂主要为洗衣粉和皂基洗衣粉。洗衣粉是一种碱性的合成洗涤剂, 主要成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再加一 些辅助剂, 经混合、喷粉等工艺制成。皂基洗衣粉为近几年上市的洗化用品, 与 合成洗衣粉不同点在于: 它的主要成分为皂。另外加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和洗 涤助剂而成。表面活性剂有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烷醇酰胺等去污力较强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同时加入助洗剂。常见的洗衣粉配方如下[3]: 配方一:含磷重垢洗衣粉配方(质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4.9,羧甲基纤维素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精选文档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 报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实验日期 2015.5.15 成绩 同组人××× 闽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题目:液体洗涤剂的配制 应化××× B1组 0 前言 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液体洗涤剂的配方原理和工艺:2.了解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概述:现代洗涤剂是含有多种成份的复杂混合物。其中表面活性剂是起清洁作用的主要成份,洗涤剂中的其他成份或是为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能、或是为适应某些特殊需要、或是为制成所需产品形式而加入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助剂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这些性质各异的成份混在一起,由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便会产生更加理想的洗涤效果。反之,若配方设计不当,各组份的性质也会相互抵消,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洗涤剂的配方是决定某种洗涤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洗涤剂配方的变化始终反映着洗涤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 [1] 液体洗涤剂制造简便,只需将表面活性剂、助剂和其他添加剂,以及经过处理的水,送入混合机进行混合,即得产品。液体洗涤剂的制造不用一系列的加热干燥设备,具有节约能源、使用方便、溶解迅速等优点。液体洗涤剂要求各组分的相容性最为重要。因是液体,配方中的组分必须良好相容,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使之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无结晶、无沉淀、不分层、不混浊、不改变气味、不影响使用效果。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配方的组成,但也与制备工艺条件、操作技术以及保管条件等有关。[2]

配方的设计原理?:洗涤剂的组成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助剂和辅助剂。在选择液体洗涤剂的主要组分时,可遵循以下一些通用原则:(1)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在水相中有良好的溶解能力;(2)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能形成稳定的紧密排列的凝聚态膜;(3)表面活性剂能适当增大水相黏度,以减少液滴的碰撞和聚结速度;(4)要能用最小的浓度和最低的成本达到所要求的洗涤效果。[3] 1 实验方案 1.1 实验材料 仪器:传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台秤、酸式滴定管、烧杯(200ml、100ml)、玻璃棒、量筒(10mL、100mL)、滴管、托盘天平、秒表、精密pH试纸、磁石配方:[3] 1.2 实验流程与步骤 实验步骤: 配制洗涤剂:①.按配方将少量蒸馏水加入200mL烧杯中,放入磁石,再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加热使水温升到50℃,搅拌下慢慢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不断搅拌至全部溶解为止,在溶解过程中,水温控制在40-50℃。②.在连续搅拌下依次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EDTA-2Na、乙醇,一直搅拌至全部溶解为止,搅拌时

水泥助磨剂配方对外

粉体助磨剂一般使用的主要原料由:三乙醇胺(N(-CH2CH2OH)3,分子式就是C6H15O3N 助磨)、工业盐(导致氯离子超标指标控制)、硭硝、元明粉(易结晶),木钙(木质素磺酸钙)是一种多组分高分子聚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外观为棕黄色粉末物质,略有芳香气味,分子量一般在800-10000之间,具有很强的分散性、粘结性、螯合性。目前木质素磺酸钙MG-1,-2,-3系列产品已被广泛用做水泥减水剂、耐火材料结合剂、陶瓷坯体增强剂、水煤浆分散剂、农药悬浮剂、皮革鞣革剂、炭黑造粒剂等。以粉煤灰作为载体搅拌混合均匀生产而成。 液体水泥助磨剂配方一般使用: 三乙醇胺:N(-CH2CH2OH)3,分子式就是C6H15O3N 三异饼醇胺:N(-CH2-CH(CH3)-OH)3,分子式就是C9H21O3N乙二醇:CH2(OH)CH2(OH) 丙三醇:CH2(OH)CH(OH)CH2(OH) 、糖醚(调色或改善水泥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醋酸钠SODIUM ACETATE 二、分子式:C2H3NaO2?3H2O 三、分子量:136.08 四、性能:无色透明单斜晶系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稍带醋气味,略苦,相对密度1.45,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五、用途:缓冲剂;呈味剂;增香剂;PH值调节剂。 六、包装:内衬聚乙烯塑料袋,外套塑料编织袋,每袋25Kg。七、贮存与运输:应贮在干燥、通风清洁的库房中,轻装轻放,防止受潮、受热,运输过程中防止雨淋受潮,应与有毒物品隔离堆放。Chinese English FCC,1996 含量(干燥后) % Content 99.0~101.0 碱度(以NaCO3计)≤% Alkalinity(as NaCO3) 0.005 重金属(以Pb计)≤% Heavy met als(Pb) 0.001 干燥失重% Loss on drying 36.0~41.0 钾化合物试验Potassium compound test 阴性(negative)、十二烷基苯十二烷基苯;烷基苯英文名称: Dodecyl benzene;dodecyl-Benzene;1-phenyldodecane;alkylate p 1 CAS: 123-01-3 分子式: C18H30 结构式 分子质量: 246.43 分子结构式: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味。由于苯环上的十二烷基是长链烷基,所以有正构体和不同的异构体,可以得到直链十二烷基苯和各种支链十二烷基苯。正十二烷基苯熔点3℃,沸点331℃。密度0.8551g/cm3。折射率1.4824。 工业上主要采用苯与长链烯烃在酸性催化剂正在下缩合生成十二烷基苯,所用烯烃包括α-烯烃、正构内烯烃和异构烯烃。工业化的方法有烷烃脱氢法,以正构烷烃为原料,在Pt-Al2O3催化剂上脱氢得到烯烃,再与苯烷基化制得正十二烷基等成品。丙烯四聚法以丙烯-丙烷馏分为原料,在磷酸-硅藻土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丙烯四聚体,再与苯在三氯化铝催化剂作用下生成带支链烷基苯,经精馏后得成品。此外尚可由石蜡裂解法,氯代烷与苯缩合法生产烷基苯。市售的十二烷基苯多为混合物,其烷基链的范围大多在C11至C13。主要用作表面活性剂的原料,用于生产洗涤剂、乳化剂、分散剂、工业清洗剂等。(提高流速)等,经一固定容器内搅拌均匀后,灌装入桶。

实验二十四通用液体洗衣剂的配制

实验二十四通用液体洗衣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通用液体洗衣剂的工艺; 2.了解各组分的作用和配方原理。 二.实验原理 1.主要性质和分类 通用液体洗衣剂为无色或淡蓝色均匀的粘稠液体,易溶于水。 液体洗涤剂是仅次于粉状洗涤剂的第二大类洗涤剂制品。因为液体洗涤剂具有诸多显著的优点,所以洗涤剂由固态向液态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最早出现的液体洗衣剂是不加助剂的或加很少助剂的中性液体洗衣剂,基本属于轻垢型,这类液体洗衣剂的配方技术比较简单。而后出现的重垢液体洗衣剂,其中虽有不加助剂的,但更多的是加洗涤助剂的。重垢型液体洗衣剂中的表面活性物含量比较高,加入的助剂种类也比较多,配方技术比较复杂。 液体洗衣剂除了上述两种外,还有织物干洗剂,它是污水洗衣剂,专门用于洗涤毛呢、丝绸、化纤等高档衣物。另外还有预去斑剂,用于衣物局部(如领口、袖口)的这重垢洗涤。还有织物漂白剂、柔软整理剂、消毒洗衣剂等。 上述液体洗衣剂是按其用途分类设计的。其中用量最大的是重垢液体洗衣剂,其次是轻垢液体洗衣剂。本实验主要研究这两种类型的洗衣剂,我们称其为通用液体洗衣剂。 2.配方设计原理 设计这种洗衣剂时首先考虑的是洗涤性能,即既要有强的去垢力,还不得损衣物。其次要考虑的是经济性,即要工艺简单、配方合理、价格低廉。再次要考虑的是产品的适用性,即既要适合我国的国情和人民的洗涤习惯,还要考虑配方的先进性等。总之要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使制得得产品性能优良而成本低廉,且有广阔的市场。 液体洗衣剂的配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表面活性剂 液体洗衣剂种使用最多的是烷基苯磺酸钠,但国外已基本上实现了液体洗衣剂原料向脂肪醇硫酸盐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表面活性剂的转向。以脂肪醇为起始原料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衣用液体洗涤剂中,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等。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α-烯基磺酸盐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活性物。高级脂肪酸盐已是公认的液体洗衣剂原料。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烷基醇酰胺也是重要的一种。 (2)洗涤助剂 液体洗涤剂常用的助剂主要有: 螯合剂。常用三聚磷酸钠,但它的加入会使洗衣剂变浑浊,并会污染水体,近年来逐渐被淘汰。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它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能力最强,而且可使溶

抑尘剂

抑尘剂 百科名片 生态高效抑尘剂是由新型多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组合而成,聚合物中的交联度分子形成网状结构,分子间具有各种离子集团,由于电荷密度大,与离子之间产生较强的亲合力,能迅速捕捉并将微粒粉尘牢牢吸附,具有很强的抑尘、防尘的作用。 概述 生态高效抑尘剂是由新型多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组合而成。聚合物分子间的交联度会形成网状结构,同时分子间存在各种离子基团,能与离子之间产生较强的亲合力。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捕捉、吸附、团聚粉尘微粒,将其紧锁于网状结构之内,起到湿润、粘接、凝结、吸湿、防尘、防浸蚀和抗冲刷的作用。抑尘剂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可以有效的固定尘埃并在物料表面形成防护膜。 应用领域 可广泛应用于煤炭及各类金属、非金属采矿区、矿物粉渣堆料场、煤炭及矿粉运输、矿物土方储存卸载场、建筑物拆除、在建道路沿线、火电厂、水泥厂、钢铁厂、冶金厂、粉尘车间、人工沙滩和沙漠化地区等场所。使用方法

抑尘剂的使用一般可采取人工、机械或专业喷淋站及固定喷雾系统方法等,将抑尘剂稀释液均匀喷洒于物料表面或扬尘区间,即可实现防尘、降尘的效果。具体使用方法及用量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节,以便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1、喷洒设备 处理面积小于1000㎡的现场,采用人工压力式喷雾装置或推拉式喷洒器对物料表面进行均匀喷施即可。 处理面积大于1000㎡小于5000㎡时,建议采用电动喷射器。射程一般为15米左右,采用该设备作业不仅便利而且降尘效果很好。 处理面积大于5000㎡时,可用车载式或专业喷洒车进行喷淋,射程可达18~200m。 固定的料场或移动的火车、拉料车、传送带等,可铺设管道并安装喷洒设备,此作业系统又称为“喷淋站点”。该设施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向物料表面喷洒抑尘剂溶液,作业效率高,抑尘效果好。 井下和粉尘车间降尘,可安装雾化降尘喷雾装置。该装置可通过高压超细雾气捕捉空气中的细小粉尘,进而起到良好的雾化降尘效果。 2、稀释方法 (1)固体抑尘剂稀释:为方便勾兑搅拌,可先将粉剂抑尘剂小倍率(粉剂:水=1:5)稀释溶解,再按所需比例进一步稀释备用;也可边加水边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50~100转/分,搅拌时间为3-5分钟,时间略长效果更佳。 (2)液体抑尘剂稀释: ①小型喷洒设备:可先将液体抑尘剂原液按所需用量倒入喷洒容器中,再按比例注入清水,随后搅拌均匀即可,也可边加水边搅拌。 ②大型喷洒设备:有两种方式稀释:一是可先小倍率(原液:水=1:5)稀释,随后倒入设备容器中,再按所需比例注入清水进一步稀释备用;二是直接将原液倒入设备容器内,再一次性加入所需用水,利用水的冲击力稀释溶解即可使用。 3、喷施方法

液体洗涤剂的检验

液体洗涤剂的检验 液体洗涤剂是合成洗涤剂中的一个大类,合成洗涤剂中产量最大的是洗衣粉,发展最快的是液体洗涤剂。由于液体洗涤剂在品种、性能、生产工艺等方面较固体洗涤剂有很多优点,因此国内外生产企业竞相开发。 液体洗涤剂是以水或其他有机溶剂作为基料的洗涤用品,它具有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特性。一般将具有洗涤作用的液体产品称为液体洗涤剂。按照用途或功能分为餐具液体洗涤剂、织物液体洗涤剂、洗发香波和皮肤清洁剂以及硬表面清洗剂。 餐具液体洗涤剂和衣料用液体洗涤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见表6-5、表6-6。 表6-5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的理化指标 注:本表中黑体字为强制性指标。 表6-6 衣料用液体洗涤剂的物理化学指标

注:①非离子型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不低于8%的产品。②泡沫指标仅要求适合洗衣机用的产品,对手洗用的产品不要求。 6.2.1 液体洗涤剂的稳定性试验 按GB 9985—2000标准感观指标,液体产品稳定性于(-3~-10)℃的冰箱中放置24 h,取出恢复至室温时观察无结晶,无沉淀;(40±1)℃的保温箱中放置24 h,取出立即观察不分层,不混浊,且不改变气味。液体洗涤剂的稳定性试验分低温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试验两种。 1.低温稳定性试验 将液体洗涤剂倒入洁净的60 mL无色透明玻璃磨口试剂瓶中,加塞。置于(-5±2)℃冰箱中,24h取出,恢复到(15~25)℃,观察外观,应不分层,无沉淀。 2.高温稳定性试验 将液体洗涤剂倒入洁净的60 mL无色透明玻璃磨口试剂瓶中,加塞。置于(40±2)℃冰箱中,24 h取出,恢复到(15~25)℃,观察外观,应不分层,无沉淀。 6.2.2 液体洗涤剂的pH值的检验 液体洗涤剂的pH值按照GB 6368-1993表面活性剂的pH值测定来进行,以样品的1 %水溶液25 ℃时进行测定,具体测定方法见本书第2章2.8介绍。 6.2.3 液体洗涤剂的发泡力的测定 液体洗涤剂的发泡力测定按GB 7462-1994表面活性剂的发泡力测定来进行。用c=2.5 mmol/L 的Ca2+硬度的水配制样品的0.25 %溶液,用罗氏泡沫仪按表面活性剂发泡力的测定方法测定。 6.2.4 液体洗涤剂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 在一般情况下,餐具洗涤剂产品的总活性物含量按“乙醇萃取法”测定。当餐具洗涤剂产品配方中含有不完全溶于乙醇的表面活性剂组分时,则按“三氯甲烷萃取法”测定。若产品配方中含有尿素,乙醇萃取法的总活性物含量应将尿素扣除;三氯甲烷萃取法则应对定量后的萃取物进行尿素测定并给予扣除。织物液体洗涤剂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则按粉状洗涤剂活性物含量测定,参照GB/T 13173.2-2000来进行。 1.乙醇萃取法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同组人××× 闽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题目:液体洗涤剂的配制 应化×××B1组 0 前言 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液体洗涤剂的配方原理和工艺:2.了解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概述:现代洗涤剂是含有多种成份的复杂混合物。其中表面活性剂是起清洁作用的主要成份,洗涤剂中的其他成份或是为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能、或是为适应某些特殊需要、或是为制成所需产品形式而加入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助剂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这些性质各异的成份混在一起,由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便会产生更加理想的洗涤效果。反之,若配方设计不当,各组份的性质也会相互抵消,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洗涤剂的配方是决定某种洗涤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洗涤剂配方的变化始终反映着洗涤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1] 液体洗涤剂制造简便,只需将表面活性剂、助剂和其他添加剂,以及经过处理的水,送入混合机进行混合,即得产品。液体洗涤剂的制造不用一系列的加热干燥设备,具有节约能源、使用方便、溶解迅速等优点。液体洗涤剂要求各组分的相容性最为重要。因是液体,配方中的组分必须良好相容,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使之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无结晶、无沉淀、不分层、不混浊、不改变气味、不影响使用效果。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配方的组成,但也与制备工艺条件、操作技术以及保管条件等有关。[2] 配方的设计原理:洗涤剂的组成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助剂和辅助剂。在选择液体洗涤剂的主要组分时,可遵循以下一些通用原则:(1)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在水相中有良好的溶解能力;(2)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能形成稳定的紧密排列的凝聚态膜;(3)表面活性剂能适当增大水相黏度,以减少液滴的碰撞和聚结速度;(4)要能用最小的浓度和最低的成本达到所要求的洗涤效果。[3] 1 实验方案 1.1 实验材料 仪器:传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台秤、酸式滴定管、烧杯(200ml、100ml)、玻璃棒、量筒(10mL、100mL)、滴管、托盘天平、秒表、精密pH试纸、磁石

常用钻井液处理剂及作用

常用泥浆药品及作用 一、聚合物类 1、聚丙烯酰胺(PAM) 作用:主要用来絮凝钻井液中过多的粘土细微颗粒及清除钻屑,从而使钻井液保持低固相,它也是一种良好的包被剂,可使钻屑不分散,易于清除,并有防塌作用。 2、聚丙烯酸钾(K-PAM) 作用:主要用来抑制页岩中所含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和分散而引起的井塌。 3、螯合金属聚合物(CMP)作用:用来提高聚合物体系粘度兼防塌作用。 4、钻井液用成膜树脂防塌剂(BLC-1)作用:用来控制聚合物体系失水,增加润滑性从而达 到防塌的目的。 5、高粘乙烯基单体共聚物防塌降失水剂(BLA-MV) 作用:用来控制聚合物体系失水,提高粘度,封堵页岩孔隙从而达到防塌的目的。 6、增粘降失水剂(KF-1) 作用:用来提高聚合物体系液相粘度,提高泥浆的携带岩屑能力。 7、非极性防卡润滑剂(BLR-1) 作用:主要用来提高钻井液体系的润滑性,降低摩阻系数,增加钻头的水马力以及防止粘卡。 二、细分散类作用:主要用来配制原浆,亦有增加粘切、降低滤失的作用。 1、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MC) 作用:主要用来促进钻井液中粘土颗粒网状结构的形成,提高粘度,降低失水。 2、烧碱(NaOH) 作用:调节钻井液PH值,促进白土水化分散。 4、纯碱(Na2CO3) 作用:调节钻井液PH值,促进白土水化分散,沉降钻井液中过多的钙离子。 5、防塌润滑剂(FT-342或FT-1)作用:防塌,改善钻井液的流动性和泥饼质量。 6、硅氟防塌降虑失剂(SF)作用:防塌降失水,改善钻井液的流动性和泥饼质量。 7、封堵护壁增粘剂(改性石棉)(SM-1)或(XK-1)作用:提高低固相钻井液的动切力。 8、硅氟稀释剂(SF-150) 作用:主要用作稀释改善细分散钻井液体系的流动性 三、堵漏剂 1、单向压力封堵剂(DF-A)作用:主要用作渗透性漏失地层的堵漏。 2、综合堵漏剂(HD-I、II)作用:主要用作裂缝性漏失地层的堵漏。 3、桥塞堵漏剂(QD-I、II)作用:主要用作裂缝性漏失地层的堵漏。 四、加重剂 1、石灰石粉(CaCO3) 作用:主要用来提高钻井液的密度,以控制地层压力,防塌防喷。可用来配制密度不 超过1.30g/cm3的钻井液。 2、重晶石粉(BaSO4) 作用:主要用来提高钻井液的密度,以控制地层压力,防塌防喷。可用来配制密度 2.00g/cm3以上的钻井液。 常见膨润土浆配方

脱水剂成分分析

脱水剂成分分析 国内首创,行业第一,脱水剂成分分析权威检测机构------微谱检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8650462.html, 微谱检测是国内最专业的未知物剖析技术服务机构,拥有最权威的图谱解析数据库,掌握最顶尖的未知物剖析技术,建设了国内一流的分析测试实验室。首创未知物剖析,成分分析,配方分析等检测技术,是未知物剖析技术领域的第一品牌! 上海微谱化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服务的机构,面向社会各业提供各类材料样品剖析、配方分析、化工品检验检测、单晶硅纯度检测及相关油品测试服务。 本公司由高校科研院所教授博士领衔、多个专业领域专家所组成的技术团队具有长期从事材料分析测试的经验,技术水平和能力属国内一流。通过综合性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对未知物进行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为科研及生产中调整配方、新产品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微谱检测与同济大学联合建立微谱实验室,完全按照CNAS国家认可委的要求建设,通过CMA国家计量认证,并依据CNAS-CL01:2006、CNAS-CL10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进行管理,微谱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数据均能溯源到中国国家计量基准。 微谱检测的分析技术服务遍布化工行业,从原材料鉴定、化工产品配方分析,到产品生产中的工业问题诊断、产品应用环节的失效分析、产品可靠性测试,微谱检测都可以提供最专业的分析技术服务。 微谱检测深耕于未知物剖析技术领域内的创新,以振兴民族化工材料产业为

己任! 微谱检测可以提供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涂料,胶粘剂,金属加工助剂,清洗剂,切削液,油墨,各种添加剂,塑料,橡胶加工改性助剂,水泥助磨剂,助焊剂,纺织助剂,表面活性剂,化肥,农药,化妆品,建筑用化学品等产品的成分分析,配方分析,工艺诊断服务。 微谱检测-中国最大的未知物剖析技术服务机构,以分析测试为途径,提供技术服务的化工技术平台,已经成为行业第一品牌! 脱水剂可以部分脱除超稠油中的油溶性金属,使超稠油降粘改质,进而加快油水分离。电化学脱水工艺利用脱水剂与破乳剂协同作用,在电场的存在下可实现超稠油的快速深度脱水,这样可大大缩减超稠油预处理脱水设备的尺寸,提高过程的效率。 本中心专业依靠专业技术分析人才,拥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积累了深厚的脱水剂成分分析经验,通过专业、可靠、综合性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对脱水剂进行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为科研及生产中调整配方、新产品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后期跟踪技术性指导。 微谱检测-中国最大的未知物剖析技术服务机构,国内首创,行业第一!! 本公司提供分析,测试,检验,化验,检测服务,可根据客户要求定性定量。可分析测试的样品包括: 1、各种未知物:未知固体,未知粉末,未知液体等 2、有机溶剂:混合溶剂的成分分析,分离,定性定量;纯溶剂的性能检测, 电子、纺织、印刷行业用溶剂,油漆稀释剂,天那水,脱漆剂。 3、各种金属材料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

各种餐具洗涤剂配方 手洗洗涤剂 手工洗碟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苯磺酸钠10~20,染料、香精、防腐剂适量,乙醇5~1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3~5,壬基酚(EO)9醚5~10,水余量。 配方2 组分w/%组分w/% 焦磷酸四钾(60%溶液)20,氢氧化钾(45%溶液)35,Kasil硅酸钾30水10,高氯酸钠(15%溶液)5。 配方3 组分w/%组分w/%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溶液)51.00,柠檬酸(50%溶液,加到pH值7.5)0.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0%溶液)20.00,水余量,氧化二甲基十四烷基胺6.00。

手洗餐具洗涤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盐30,烷基聚苷5,C12~14脂肪酸N-甲基葡糖酰胺5.0,枯烯磺酸钠3,C12烷基二甲基氧化胺3,乙醇4,氯化镁1.5,水+添加剂余量。 说明:本品含有多羟基脂肪酸酰胺和泡沫增强剂,适用于洗涤餐具,具有良好的清洁和发泡性能。 配方2 组分w/%组分w/% 葡糖单癸酸酯10.0,乙醇2.0,月桂酸二乙醇酰胺10.0,水余量。 说明:本品对皮肤温和,不发黏,可用于餐具和其他家用洗涤剂。 配方3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钠11.5,磺化丁二酸钾2.6,烷基(EO)3,醚硫酸钠14.0,膨润土2.5,椰油酸单乙醇酰胺5.0,乙醇9.5,单乙醇胺3.0,焦磷酸钾1.0,亚硫酸钠12.5,碳酸钾0.1,氮川三乙酸

钠5.0,水余量。 说明:亚硫酸钠还原剂和单乙醇胺蛋白变性剂在手洗餐具洗涤剂中,在浸泡餐具时能迅速除去蛋白质和糖类污垢。 配方4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EO)3醚硫酸钠,15.0二辛基氧化胺(EO)2,化合物10.0,乙醇5.0,水余量说明本品渗透性好,去污力强。 配方5 组分w/%组分w/% 碳酸钠10.0,三聚磷酸钠40.0,淀粉酶1.0,焦硅酸钠12.0,蛋白酶1.0,硫酸钠10.0,DTA2.0,烷基聚氧乙烯醚1.5,过硼酸钠四水合物15.0,氯化钠0.1,稳定剂0.4,水余量配方6 组分w/%组分w/% 椰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EO)108.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8.0,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3.0,水余量说明本品对皮肤无刺激性,去污力强,泡沫多。 手洗餐具洗涤粉 配方 组分w/%组分w/%

抑尘剂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8, 8(6), 536-541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8650462.html,/journal/aep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8650462.html,/10.12677/aep.2018.86066 Research Progress on Dust Suppressants Yi Sun1,2*, Xin Jin1,2*, Zhenfu Ju1,2, Peng Li1,2, Zeqiang Xu1,2, Shishuai Zhang1,2, Liusuo Wu1,2# 1Nari Group Corporation/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Beijing Nari Yih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Beijing Received: Nov. 18th, 2018; accepted: Dec. 5th, 2018; published: Dec. 12th, 2018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ust removal method, the dust suppressant is a new effective dustproof and dust removal method,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dust suppressant has also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chanism of action, traditional chemical dust suppressants are classified as wetting, cohesive, agglomerate, compound chemical dust suppres-sant.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w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dust suppressants have also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such as: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dust suppressants, polymer dust suppressants, functional dust suppressants and microbial dust suppressants.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se types of dust suppressants. I hope to help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Dust Suppressant, Dust Removal, Environment, Water Absorption 抑尘剂研究进展 孙怡1,2*,靳昕1,2*,鞠振福1,2,李鹏1,2,徐泽强1,2,张世帅1,2,吴刘锁1,2# 1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北京南瑞怡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18日;录用日期:2018年12月5日;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2日 摘要 相比于传统的除尘方法,抑尘剂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防尘、除尘手段,对于抑尘剂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三乙醇胺

三乙醇胺 1.英文名称:Triethanolamine 2.CAS:102-71-6 3.分子式:C6H15O3N 结构式:N(CH2CH2OH)3 4.相对分子量:149.19 :1.1242 5.熔点:21.2℃饱和蒸气压: 0.67(190℃) 6.沸点:360℃ 7..闪点:193℃ 8.折射率:1.4852 9.溶解性:有吸湿性,能与水、乙醇、丙酮等混溶。25℃时在苯中的溶解度4.2%。 10.理化性质:常温下无色、粘稠液体,稍有氨味,易溶于水、乙醇。可腐蚀铜、铝及其合金。液体和蒸汽腐蚀皮肤和眼睛。具有碱性,能吸收CO2和H2S,其水溶液呈碱性,可与多种酸反应生成酯、酰胺盐,还能和高级脂肪酸形成脂。 11.用途: (1)、用于表面活性剂、切削油、防冻液,在金属加工工业中,可用来制备缓蚀剂,保护金属 表面,防止氧化。 (2)、在电镀行业中,可代替氰化钠,或采用微氰电镀,被称之为微氰或无氰无毒电镀,镀件 内在质量完全可与氰镀件媲美。 (3)、水泥助磨剂主要原料(约占助磨剂配方总量的 75% 左右),加入助磨剂可以增加水泥 产量 10%-20%。 (4)、直接加入水泥熟料助磨(比例约为万分之一),混合后球磨,不但可增加水泥产量,而 且增加细度提高质量标号,降低能耗。 (5)、混凝土减水剂原料。 (6)、混凝土早强剂原料。 12.其他用途: (1)、洗涤剂原料;(2)、美容品原料;(3)、护肤品、化妆品原料。 (2) 三乙醇胺也是高效螯合剂,可螯合各种重金属。 (3) 三乙醇胺也是良好的溶剂,吸湿剂,用于纺织工业中。 (4)三乙醇胺在化妆品中还有中和剂的作用,他可以与CP-940中和,从而达到增稠,和保 湿的作用 质量指标: 分析项目优级Ⅱ级 C级 F级 L级 纯度,% ≥ 99.0 85 90 85 80 水分,% ≤ 0.3 -- -- -- -- 色度,Pt/Co ≤ 50 棕色 50 50 50 相对密度,20/20℃ 1.122-1.127 -- 平均分子量 147.0-149.0 -- 悬浮物无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