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汉天子汉武帝

大汉天子汉武帝

大汉天子汉武帝
大汉天子汉武帝

大汉天子汉武帝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二年级(6)班的黄逸飞。从小受到爸爸妈妈的熏陶,上小学后受到李老师的影响,我特别地喜欢阅读,我既喜欢读经典幽默的绘本、寓意深刻的儿童文学,也着迷新鲜有趣、探究自然真相的科普,最近我又爱上了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故事。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大汉天子汉武帝的故事。

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学生那样大,然而,却开始统治管理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汉武帝的爷爷和父亲,就是之前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不喜欢春秋战国打、打、打,秦朝帝国罚、罚、罚,楚汉相争杀、杀、杀的局面,主张让国家休息,不刻意去做什么,结果,国家空前的富裕,全国各地的仓库都堆满了粮食,府库里的钱,也多得用不完。汉武帝就不一样,他是个精力旺盛、野心勃勃的人。他对于“不刻意做什么”的消极无为态度感到很不耐烦。所以,当他一做了皇帝以后,憋了一肚子的想法,终于可以施展了。

汉武帝做皇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兴办了一所叫做“太学”的学校,专门训练学生,培养优秀人才,他觉得统治这么庞大的国家,当然不能靠一些粗鲁的莽汉,或是一群无知无识的人。他让董仲舒替太学的学生找了一批他认为最好的课本,来教导他们。那些课本正是从前孔子教学生的课本,我们称之为“儒家的书籍”。董仲舒还建议:别的书籍,一律别再读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主导中国人意识形态两千多年的历史地位。

汉武帝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骑马打仗、稳固边疆。武帝在位的时候,虽然国家很富有,可是武帝心里却不怎么愉快。他觉得北方的匈奴人老是跑来欺负汉人,汉朝送他们礼物,把公主嫁给匈奴王,并没有使匈奴人感到满足。武帝对这种忍气吞声的做法,感到愤怒极了,他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武帝是个有决心的皇帝,他的将领也充满了勇气。武帝派出的将领,几乎个个骁勇善战,飞将军李广、大将军卫青曾率领大军,打得匈奴节节败退,后来连放牧牛、马等牲畜吃草的地方,都不够了,于是有些人投降了汉朝,有些则跑到更远的北方和西方去了。对此武帝并没有觉得心满意足,他派人劝说东北的朝鲜国王,要他归顺汉朝,朝鲜王没答应,他便派兵越过鸭绿江,征服了朝鲜王国。武帝还发兵攻下了南方的闽越国、滇国,以及更南方的南岳国。总之,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南平百越,北逐匈奴,西伐大宛,东讨鲜卑,确立了汉朝边疆的稳固,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功业辉煌,成为东方世界的霸主。自他以后,中国才真正实现了天下统一,实现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第三、就是拓展外交,派张骞联络西域,攻打匈奴,却意外地打通了“丝绸之路”。汉武帝两度派张骞出使西域。那时候,汉朝没有谁去过西域,只听说那里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红色的巨蚁像大象那么大,黑色的野蜂长得像葫芦一般,五谷不生,一滴水也找不到,会把人活活渴死。张骞是个大胆的年轻人,他愿意冒险,去到那个陌生、神秘而充满危险的地方,于是,公元139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出发了。可是没有走多远,正打算穿过匈奴的边境时,被匈奴人发现了,他们全被捉了起来。后来,张骞趁人不注意,偷偷溜走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继续往西走,走到一个叫大宛的国家。大宛国王对张骞非常礼遇,派人护送他到康居国,再由康居国抵达月氏国。谁知道月氏人为了躲避匈奴,已经搬到一块新的土地上,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张骞只好回国。张骞虽然没有达成任务,可

是武帝却封他做了官,因为张骞详细地描述了他的冒险和奇遇,令武帝觉得大开眼界。过了一阵子,武帝又派张骞再度前往西域,去联络乌孙国。他到了乌孙国,由于乌孙国王不敢得罪匈奴,仍然没有答应与汉朝合作,共同夹击匈奴。可是,汉朝和西域的国家,隔着高山与沙漠,原本没有什么道路可以方便交通,但自从张骞走出一条路以后,来往的人就渐渐多起来,有人把中国产的丝绸,经由这条路卖到西域各国,而西域一些好吃、好玩的,像葡萄、番茄、黄瓜、石榴、大蒜,马戏、魔术,也传到了中国。张骞虽然没有说动西域各国共同夹击匈奴,但是他和他的随从一共走访了36个国家,为汉朝结交了许多王国。他的冒险和旅行,给原本封闭的世界----中国和西方,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和彼此的认识,促进了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

汉武帝的一生,比秦始皇做的事还多,历史上,把他们两人并称为“秦皇汉武”。他们两人还有个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都很迷信神仙,都想长生不老。武帝找过许多据说能通灵的人,去和鬼神打交道,但都没成功,最后他还是死了。

汉武帝还要他的子民都遵从孔子的想法和训诫,可是我们也都知道,孔子是个讲仁爱与和平的人,而武帝却是个做起事来很霸道,打起仗来野心勃勃,赚起钱来比商人还精明。他要大家做尽忠、尽孝的百姓,而自己却不受圣人格言的约束。

武帝开拓的疆土,比从前任何一个朝代都大,尽管他做的事大家不一定都赞同,可是后人总觉得,汉朝是令人感到光彩的时代,因此很愿意说自己是汉人,把中国人里面,人数最多的那个种族,就称作汉族。提到汉朝,许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嗯,那是个强盛的朝代!”

我的故事讲完了,大家对汉武帝的故事感兴趣吗?您欣赏汉武帝的做法吗?同学们,读中国历史,学中国国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谢谢大家!

中考政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专题复习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考点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C运用) 【复习要求】 1.知道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在位期间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及对后世的影响; 2.学会用全面地(一分为二)、史论结合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课堂导学】 一、找一找,纠正表格中的错误信息。 二、连一连,所采取的措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秦始皇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增强, 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汉武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唐太宗结束了五代以来军阀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导致了后来“积 贫”“积弱”局面。 宋太祖这一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统一的大一统 格局,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三、课堂探究

1. 有人认为:就实质而言,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四位封建帝王的共同点。 3.我国历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___ 4.例题 材料1:汉初立诸王(诸侯王)……地既广大,且至千里。 —《后汉书·百官志》 材料2: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分)地,……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 材料3: (1)材料1和材料2中汉朝的政治制度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要改变?(用史实说明)(3分) (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图二反映的制度有什么优点?(4分)

(3)统治者对政治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的目的是什么?(2分) 预习单 班级姓名 【基础知识】 1.秦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 2.谁在位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____________ 3.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_______________ 4.北宋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_ 5.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哪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 7.为加强思想,秦始皇推行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 8.秦朝全国统一的货币为?___________________ 9.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在哪些方面采取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实施了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 11.为了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汉武帝建立了什么制度?_______________ 12.思想上,汉武帝采纳了由谁提出的什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汉武帝派谁出使西域由此开通了丝绸之路?________________ 14.被各族人民拥戴为“天可汗”的人物是谁?_____________ 15.宋太祖通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了军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宋太祖采取什么策略,使文人受到普遍重视?_______________ 【基础训练】 1.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开辟丝绸之路 2.“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3.20 世纪 90 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 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作业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带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2. 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 A.董仲舒 B.刘濞 C.晁错 D.主父偃 3.“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货币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大事。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的货币是() A. 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B. 开元通宝 C. 五铢钱 D. 交子 5.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里的“他”是指( ) A.李广 B.主父偃 C.霍去病 D.董仲舒 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道家的《诗经》《尚书》《春秋》《礼记》《易经》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错误: 更正: 7.公元前119年的牧野战役,是西汉对抗匈奴的高潮。经此战役后,匈奴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1)材料一中“秦皇汉武”分别指的哪一历史人物? (2)“秦皇”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教案

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明确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史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 突破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创设历史氛围,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的背景、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 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突破方法 通过课本剧《参与朝堂议事》理解措施及意义;通过讨论,正确评价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教材整合:联系第11课内容,结合本课课题,按照以下三部分,重新整合教材。即: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条件、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这样进行教学讲述,能够体现历史事件的内在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整体掌握西汉历史,突破教学重点。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再现历史氛围,感知历史、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 1.史论结合:阅读原始文字、图片资料,获得有效信息,依据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汉武帝、董仲舒及道家、法家代表人物,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3.对比归纳: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思想措施的异同,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1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休养生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汉朝的监察制度。 能力培养: 1、通过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简单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比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培养: 1、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强盛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而强盛又巩固了统一。 2、认识到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 【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由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指出“秦皇”是秦始皇,“汉武”是汉武帝。用投影仪展示秦始皇与汉武帝的两幅画像,说明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都把“大一统'”的格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前面已学过秦始皇,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2、课前热身: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2)秦朝哪一年灭亡? (3)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后,于哪一年建立什么政权?定都哪里? 3、合作探究: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几代皇帝的努力,到汉武帝时,国力昌盛,为他施展雄才大略,发展大一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思想上,汉初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即位后,召集各地学者到长安,询问治国的方法。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互动1 师: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学者,被汉武帝召到长安,你设想说一说到会的可能都有哪些派别?他们会说些什么?最后汉武帝是如何决断的? 生:到会的有法家学者,他会说“依法治国”。 到会的有道家学者,他会说“无为而治”。 到会的有儒家学者,他会说“依法治国”。 汉武帝的决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互动2

【精选】2021春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古代有一位商人,他经常把货物经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请你仔细想想,这位商人最早应该是生活在下列哪个朝代(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隋朝 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 4.隋朝虽然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在我国历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隋朝的历史作用有( )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在哪本书中不能看到有关唐太宗的事迹 ( ) 7.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奖励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B.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她的统治没有使社会有任何变化和进步 D.重用人才,提拔任用了许多有才干的人 8.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9.根据“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可以揭示唐朝盛世的由来( ) ①经历太宗、武后、玄宗诸朝②唐朝基本国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③国内安定、未曾有政局动荡④科举制发挥积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等。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问题呢? “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 教师作出评价,总结“推恩令”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使其再也无力对抗中央;新封的诸侯对皇帝感恩戴 汉武帝接受了 主父偃的建议。实 现“推恩令”,下 令允许诸侯将自己 的封地分给其子 弟,建立较小的侯 国。 通过“推恩” 这种相对和缓而 “富有人情味”的 方式,原来的王国 被分割成许多小侯 国,侯国不再属于 王国管理,而归中 央直接管辖的郡管 理。不费一兵一卒, 达到了削弱王国的 目的,而得到封地 的诸侯子弟,对皇 帝感恩戴德,从而 培养了侯国的忠 诚。 学生回答问 题。 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了解“推 恩令”的作用。 了解刺史制 度。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1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思考推恩令的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探索、学生互动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学习的重点。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推恩令”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比较法、引导启发法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我们的民族为什么被称为汉族? (二)讲授新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 (1)措施一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者、含义、具体措施以及影响 情景剧: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措施二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汉初分封制的具体介绍(分封的对象、目的和危害)、推恩令(目的、提出者、内容和作用) (3)措施三政治上: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问题1: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呢?(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问题2: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问题3:教师:秦朝有哪个职官与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御史大夫。) 教师补充强调: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刺史虽然官品很低,权力却很大,他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 问题4:汉武帝是如何限制丞相权力的呢?(汉武帝起用一些出身低微的亲信官吏,任命他们为侍中、常侍中,让他们参与商议军国大事,以削弱丞相的权力,从而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问题5: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 (4)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影响 七、课堂复习训练:使用多媒体展示题目,课堂巩固 八、布置课外作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九、板书设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条件 2、具体措施 3、影响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高品质版

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立意与目标 秦始皇是我国大一统事业的开创者,汉武帝则是大一统事业的继承者与推进者。汉武帝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在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大一统格局成为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主流,并影响至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汉武帝是大一统事业的推进者及其采取各种措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从中感受汉武帝高超的政治智慧,本课采取了将秦始皇与汉武帝措施进行对比,以理解“推进”的含义,而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则需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俯瞰古今,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来审视。最后,纵观全课学习,在与前人对比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和经济控制等史实。 通过指导,分析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汉武帝对巩固“大一统”格局的功绩。 通过比较汉武帝与前人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秦始皇与汉武帝构建“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形成汉武帝是“大一统”格局推进者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使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延续和巩固,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识“大一统”格局对汉民族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影响,感悟统一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石。 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有效性,从中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用课件出示材料后讲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皇帝制”“修筑长城”“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郡县制”和“三公制”,并让学生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类。 设计意图:采用承上启下的复习式导入本节新课,学生在回顾前课的内容上进一步加深对秦始皇是我国“大一统”格局开创者的认识;同时,为接下来汉武帝与之对比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秦亡汉兴”,以及“汉高祖”“汉文帝”与“汉景帝”的图片。 设计意图:回顾汉朝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捋出西汉前期的历史发展线索,便于引出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学习。 讲授新课 一、少年天子雄心 教师讲述:公元前140年,年仅16岁的刘彻继承皇位,即汉武帝。 课件出示材料。 材料一:朕继承了先帝最崇高的地位和最美好的德行,想要将这些永久传下去,延长到无穷尽的未来。这项任务巨大而且职守重要,所以我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来享乐休息,长久地思考一切事情的原委,惟恐有不周到的地方。 材料原文: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任大而守重,是以夙夜不皇康宁,永惟万事之统,犹惧有阙。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你们研究高深道理的时间很久了,希望把研究的成果明白地告诉朕!要分清条理,不要笼统,不要混乱,提出的方案,也应慎密考虑。要是有不正直、不忠实、邪曲不守中道的官吏,你们大胆告诉我,绝不会泄露出去,朕亲自拆看,希望你们不要有后顾之忧。大夫们尽管说出所知道的一切,不要隐瞒,朕要亲自看的! 材料原文:子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谕朕。科别其条,勿猥勿并,取之于术,慎其所出。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于执事,书之不泄,兴于朕躬,毋悼后害。子大夫其尽心,靡有所隐,

山西省2016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带答案

山西省2016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文科综合 历史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由历史和思想品德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历史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革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下列由于运用了先进技术而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的是 A.耒耜 B.牛耕 C.曲辕犁 D.筒车 2.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下列对其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②都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③官员都由君主直接任免,不得世袭④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A.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小报。下列能入选的一组是 A. 都江堰、祖冲之、毕升、《天工开物》 B. 大运河、《红楼梦》、华佗、郑成功 C. 《伤寒杂病论》、指南针、张骞、郑和 D. 《清明上河图》、火药、司马光、戚继光 4.“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这说明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A. 晋商思想守旧,不愿远离故土 B. 晋商农本观念,阻碍资本积累 C. 晋商攀比虚荣,回乡盖房炫富 D. 晋商不思进取,乐于享受生活 5.下列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中,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政府需同英国商定 ②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辟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 ③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

2019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历史试卷 副标题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清朝前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 B. 设立军机处 C. 废除丞相制度 D. 重视“以德化民” 2.五四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 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这主要体现了() A. 科学精神 B. 自由精神 C. 民主精神 D. 爱国精神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该歌曲创作 于() A. 国共对峙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中国成立之后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 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 土地改革的推行 B. 遵义会议的召开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5.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 《独立宣言》 B. 《权利法案》 C. 1787年宪法 D. 《拿破仑法典》 6.造成如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外来人口增多 B. 就业机会的增加 C. 工厂规模扩大 D. 工业革命的影响 7.16世纪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纷纷建立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世界面貌 C. 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 D.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8.1922年,苏俄的农民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国内的集市 上去出售,结果是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这是因为苏俄推行() A. 农业集体化运动 B.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 垦荒运动 D. 新经济政策 9.“组织成立之后,其成员国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 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该组织是()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 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 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知识点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 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知识点3 盐铁专卖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推恩令”的实施 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 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 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 2.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 是由谁造成的( ) 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 3.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 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历史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式形成就是在秦汉时期,确切的说是在西汉时期,所以本课在整本教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以后古代史的学习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㈡、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汉武帝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②、思考“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中心内容是汉武帝如何推进汉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因此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我认为: 重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难点是:如何通过这些措施评价汉武帝。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学生历史知识积累有限,但学习历史的兴趣浓厚,而且对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等概念有初步理解。

教学方法分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难点。结合本课实际和学生自身特点,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的内容分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三部分,而且三部分内容全部围绕“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这个问题展开。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两大版快: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二、综合这些措施和学生课外搜集关于汉武帝的资料对汉武帝作出正确的历史评价。 导入新课(3分钟) 欣赏电视剧《汉武大帝》片头曲MTV,请学生回答MTV是哪部大型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目的:是通过展现电视画面中汉代宫殿的威严、雄伟、宏大和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帝王风采把学生带入那个气势恢弘的大汉王朝,使学生切身融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理解这一知识点,我想通过当今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再现历史情景,开展课堂小活动,(活动内容:汉武帝即位以后召开的政府新闻发布会,就当前国家形势、实施新的方针政策,回答记者的提问。)这样做的用意是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体现新课程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的教学理念。 通过模拟与“汉武帝的直接对话”让学生总结回答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局面所要采取的措施。 措施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学生回答在思想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初步理解) ②、通过史料向学生解释其含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加深理解)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及产生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情景剧《汉武帝的烦恼》让学生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 b引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特征并正确评价汉武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通过政治思想军事等措施实现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中国统一的多民主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了解汉武帝开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景再现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阅读法、观察法、合作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情景剧剧本和道具奏折

五、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视频《汉武大帝》片头, 【导入】 幻灯片:汉武帝像 师: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生于前156年,16岁登基为皇。同学们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生: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汉武帝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武帝,去了解汉武帝如何开创“大一统”的。幻灯片展示课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新授】 (一)汉武帝的烦恼 师:作为16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刘彻有喜有忧,喜的是他继承了一个逐渐强盛的王朝,忧的是父辈们留下了一些足以动摇国之根本的疑难问题,他究竟忧心哪些问题呢?请看历史剧《汉武帝的烦恼》(幻灯片) 师:(鼓掌)剧中汉武帝有哪些烦恼? 生:诸侯王财大地大,百家争鸣,匈奴骚扰 师:归纳①政治:王国问题②思想:思想不统一③边疆:匈奴问题,这三大问题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二)为汉武帝分忧 师:穿越时空:假设同学们是当时汉武帝的臣子,你会提出什么方法帮助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并简要说明你推荐这种方式的理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把解决方案写在奏折上)请不同的小组代表回答: 1、王国问题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设计 ——以材料、故事和问题为思路 一、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思 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是;政治上设立司隶校尉和刺史;在王 国问题上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会读史料、读懂史料。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带领九百壮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随后天下英雄雄纷纷响应,最终在前207年推翻秦朝的统治。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在群雄争斗中脱颖而出,历经四年的楚汉战争打败了强敌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在长安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幻灯片展示材料 材料1: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师:对于刘邦,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评价较高,称他为“汉朝的有为皇帝”。但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封建帝王中,夏先生评价更高的是秦始皇与汉武帝。 问题1: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夏曾佑为什么说秦始皇是中国二十四朝历史中有为之皇帝。 等待学生回答后 师:夏曾佑先生之所以说秦始皇是中国二十四朝有为之皇帝,原因在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并采取措施建立中央集权,开创了大一统格局。夏曾佑先生把“秦皇”、“汉武”并称为“中国二十四朝有为之皇帝”,那么汉武帝又有什么历史贡献?(短暂停顿)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意图:点明本课主题) 新课讲授 师:在学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之前,先让我们来走近汉武帝,看看是他怎样的一个人。

2017古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含答案--).

古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18.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1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20.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三天文与历法 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22.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答案解析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 ②⑤⑥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政权中定都长安的政权,秦朝的都城是咸阳,西汉都城是长安,东汉和西晋都城是洛阳,隋朝和唐朝的都城都是长安,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贞观之治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言之有理即可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唐宗”指的是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唐高祖 D. 唐高宗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秦皇”指的是秦始皇嬴政,“汉武”指的是西汉武帝刘彻,“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解题的关键,“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3.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其中敢于犯颜直谏200多次,流芳青史的是()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有“房谋杜断”之称。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姚崇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唐太宗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上体现了() A. 道家的“自然无为” B. 儒家的“仁政” C. 墨家的“兼爱”“非攻” D. 法家的“以法治国”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儒家的“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故此题选B。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是解题的关键,儒家的“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5.下列史实中不是发生于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是 A. 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C. 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D. 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任用姚崇、宋璟为相的是唐玄宗,不是唐太宗。故此题选A。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修改后)

七年级(上)历史学科讲学稿13 第15课课题:汉武帝推动大一统格局 知识目标: 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培养分析问题的水平。 水平目标: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统一的物质基础,从而理解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原因。 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推行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实行评价。 难点: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动大一统格局实行评价。 学法指导: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增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学习过程 活动一:课前小测 1、“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中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B.秦朝C.商朝D.西周 2、在秦朝的中央政府中分管军事的是() A.丞相B.太尉C.博士D.御史大夫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 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4、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 A.建立皇帝制B.确立丞相制C.推行郡县制D.强化监察制 5、把小篆作为全国文字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商B.西周C.秦D.夏 活动二:自主预习 建立时间:公元前年。

1、西汉的建立建立者: 定都 2、汉武帝推动大一统的措施 活动三:1、小组合作与探究------推恩令的巧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与探究——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对百官的监察制度有何不同? 活动四:课堂检测 (一)填空题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朝,定都,历史上称为。 2、汉武帝采纳的主张,推行“,”政策。从此,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3、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解决了王国(封国)问题。汉武帝大力增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派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二)选择题《学考精练》P34——36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练习题及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A.惩治地方豪强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完善察举制 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实行“推恩令” B.“以德化民”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击匈奴 4.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开封 5.汉武帝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是( ) A.贝 B.五铢钱 C.半两钱 D.交子 6.同学们,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有没有思考过古代汉朝时期人们学习的场景?识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汉代由政府创办的最高学府叫什么?由这里学习的主要教材可判断哪一学派在当时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哪一政策造成的?

(2)与汉代比较起来,当今的学习内容有什么优点? (3)汉代教育与当代教育的目的有何不同? 1.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2.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下图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实行郡县制 3.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 A.颁布“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铸造五铢钱 4.“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及其“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C.李冰修筑都江堰 D.屈原创作《离骚》 5.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 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右图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教材是( ) A.《道德经》 B.《韩非子》 C.五经 D.《孙子兵法》 7.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统一度量衡 8.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