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律意识与维权方式调查报告

法律意识与维权方式调查报告

法律意识与维权方式调查报告
法律意识与维权方式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法律意识和维权方式的调查报告

——以清远市连州市东陂镇为例

内容摘要:法律系阳光普法调研组通过上街走访以及问卷调查方式对清远市连州市东陂镇对法律意识和维权方式展开综合调查研究,根据我们较全面的调查数据,为更好地了解东陂镇居民的法律意识以及维权方式的运用,为当地日后的普法教育、合法维权等提出良好建议,提供了客观依据,并有利于提高居民对法律意识的重视以及增强以法维权的意识。

关键词:普法;村民;法律意识;维权方式。

传统的维权方式无外乎有以下几种:通过法律的方式、举报信的方式(匿名或者实名)、上访的方式(集体或者个人)。通常因为法律维权程序之繁琐以及高昂的费用使得很少人愿意走司法程序,所以在农村出事找村长而不是法院的思维定式,使得民众更多的是以上访、举报信的方式来进行维权。

一、调查背景

2014年的暑假,广州商学院法律系阳光普法服务队一行42人深入清远市连州东陂镇进行“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我们普法调研组通过事先查阅资料得知当地存在暴力维权普遍的现象,推断法律意识不强为首要原因。为了解当地的法律意识状况以及维权方式现状,以此为调查主题进行实地调研。经过连日的走访,普法调研组获得了大量的原始数据,经整理分析我们从中获得一些答案。

二、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一)调查时间:2014年7月

(二)调查地点: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东陂镇

(三)调查对象: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东陂镇居民

(四)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当地村民的法律意识水平以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是否合法的问题。

(五)调查目的:以当地为例,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的法律意识水平以及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为当地的普法教育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和谐的法治社会。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试点调查法、采访法以及查阅资料法

四、样本特征

(一)样本数量

一共分发问卷300份,回收281份,回收率93.7%。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达到93.7%。

(二)样本分布

为了让样本更具准确性及代表性,我们在抽取样本过程中采用了随机抽样法,深入东陂镇中心各条街道,各户居民,各个商铺,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人群进行广泛调研。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样本。样本的具体情况如图1.1、图1.2、图1.3所示:

图1.1样本性别分布图1.2样本年龄分布

图1.3样本文化程度分布

五、社会调查现状透析

这次的调研,我们主要通过对清远市连州市东陂镇的居民关于法律意识及维权方式的调查,采用了自编的调查问卷,问卷的问题设计主要围绕基础法律问题以及关于维权方式的调查两大方面。

(一)基础法律问题的调查

1、村民的“法律”信任感亟待提高

在调研中,我们直白的问到,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是否公平。竟然超过一半的人认为中国目前的法律是略不公平的,只有23%的人认为是公平的。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来,大部分人对中国的法律还是不够信任,只有少部分的人认为目

前的法律公平。有人直言,目前的法律越来越成为有权和有钱人的保护伞,法律很难保护到农民的权益。唯物论指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的主观意识对一定的事物有影响。农民对目前的法律信任感不够强,那么是否会影响中国法制的建设呢?面对切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又选择怎样的解决方式呢?是否存在某些原因形成信任感不高呢?

2、村民对自身权利义务的认识不清晰

村内的一切权力都是先由村民让渡出来,进而组建成一个管理本村内部与涉外事务的村委会。问卷的结果分析得出,在回答“您认为村干部的权力是谁给的”的时候,17.44%的村民认为村干部的权力来源于法律;27.6%的村民认为村干部的权力来源于上级;而只有54%的村民回答村干部的权力来源于全体村民。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是我国公有制的形式之一。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属于集体,经营权以承包的形式由农民取得。这种制度安排,是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之后,确立的土地公有制形式。多年的实践看,这种制度设计,对于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村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规定,农村土地应该归集体所有。作为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村干部的权力来源与及农村土地的性质大多数的人竟然是毫不知情的。但是,在问到“您认为农村土地应当是谁的”的时候,如图1.4所示,东陂镇村民认为农村土地是国家所有的占了55.52%,超出了一半多,而认为是集体和个人家庭的分别占有24.91%和19.57%。

那么,村民不了解村干部的权利来源于全体村民,又如何要求村干部对村民负责,如何对村干部的权利进行监督,又如何保证村干部能够对村民负责?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他们又是怎么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图1.4“您认为农村的土地应当是谁的?”

3、村民对劳动合同保护力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书是处理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的重要法律依据。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为了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需要。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而且根据《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偏向,都是着重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对农村流动就业劳动者而言,签订劳动合同更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如图1.5,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东陂镇的村民回答“当您外出务工或者是工作时,您是否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时候,只有60.14%的村民是有意向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有意向签订也不等于要求签订。同时也会出现有些缺乏法律意识的用人单位,为了规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带来的义务责任,要求劳动者不能提出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可见,在劳动合同这方面,东陂镇的村民对于一纸合同的保护力到底有多少还需要提高。

图1.4“当您外出务工或者是工作时,您是否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

(二)维权方式的调查

1.农民多通过非法律手段维权

当我们问到“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村民们是很少运用法律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占有61.57%,其中有18.86%的村民是经常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身的权利,而19.57%的村民是几乎没有的。从这个结果我们不难得出当地村民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权利是很少发生的事情,联系上面的几个问题,不难推断出村民们因为不了解法律,发生了一些事情却不知道如何去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当然村民的文化水平是有限的,法律的熟悉程度不高,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东陂镇发展中需要去克服的一个难题。

同时,我们看到村民们遇到一些问题通常选择政府寻求帮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村民们还是相信政府,一定程度上服从政府的管理的。接下来是法院,这是道多选题,村民当中的一些人觉得当政府无法解决的事情可以通过法院来审理,然后才是媒体。然而,有一些人还是会想到运用暴力去维护权利,用暴力解决事情,在人群中占有7.12%。我想这部分的人需要政府,群众不断地加以引导,改变他们运用非暴力解决的意识。有时候找政府协商解决未曾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

六、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可行性方案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众所周知,农村村民相较于城市居民法律意识薄弱的一重大原因便是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农民的文化素养较低,而文化素养与受教育程度是成正比

的,因此间接影响了农村村民对于法律知识的接受水平。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多的农村村民尤其是青壮年涌入城市打工,而留守家中更多的是老人、妇女和小孩,而这样一群留守的人群往往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甚至许多不识字,也导致了他们法律意识淡薄,并不会使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利。另据有关报载,目前,我国文盲绝对数高达8507万左右,而其中90%的文盲分布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政府需要在基础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将义务教育政策落到实处,提升农村教育文化水平,只有提高农村村民的文化素养,才能使农民更好的了解法律相关知识,提升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农民,依法履行自身义务,维护自身权利。

(二)深入持久贯彻普法宣传,提升农民法律意识

普法宣传是提升农民法律意识的必要工作,但是如何深入农村、贴合农民、持续的进行普法宣传又是一个难题,因此要打破以前普法宣传的单一形式,有针对性进行法律意识宣传。另外法制宣传队伍力量薄弱,经费缺乏也是阻碍普法宣传的一个难题,这方面需要当地政府下决心加大投入,完善当地法制建设,为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此外,普法宣传内容要突出重点,加大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从农民自身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为他们讲解法律知识,灌输法律价值观,这样的方法往往更能使农民接受,并使之主动的了解学习法律知识,从而更好的提升法律意识。

在农村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保障普法工作常态化。不仅可以利用派发宣传手册也可以利用宣传车张贴标语,并通过广播宣读法律,扩大影响范围,全方位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在法制教育阵地建设上落实“宣传栏到位、小报到户、顾问到村”的“三到”原则,另外当地的司法局或检察院也应负起社会责任感,定期举办相关普法讲座、普法交流会、法律答疑等一些列活动,增加普法宣传渠道,开展大规模多样化的普法活动,使农民学会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健全农村基层法制机制,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想要提升农村村民法律意识,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法制机制以及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是一条必经之路,体现在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将提高质量与扩大覆盖面相统一,实行积极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者,通过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方式为农村经济、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法律服务,主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和帮助,从帮助农民这方面入手,保护农民权利,提升农民法律意识。

(四)结合农村具体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农村民主法

治村创建等工作相结合。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及时高效地把法律知识送到广大农民群众手里,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法律素质的,进一步规范农村民主法治,规范依法治村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广大大学生三下乡普法宣传的社会实践,更好的向广大农村输送法律知识。

(五)规范司法活动,共建良好法治环境

“国家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那么对于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显然是句空话”。执法者的个人品质,直接影响着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当人们对法律的正义性和惩罚性完全失去信心时,那将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只会降低法律在公民心目中的威信。经过我们几天实地的调研,发现居民觉得法律没有用,不愿意接受法律主要是因为觉得法律在执行方面出现很大的问题,很多时候,居民有事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他们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相互推搪,让居民投诉无门,求助无路,次数多了的话,居民丧失信心,最后再也不愿意再寻求法律的帮助了。同时也有些居民认为法律不是公平的,法律的天枰就会倾斜向强势的那一边,普通老百姓没有任何反击的余力也没有反击的机会和武器。因此,要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必须建立良好的执法、司法环境。从执法者的角度讲,要依法行政,办事时依法不依人,依法不依权,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自觉提高与自己职位相适应的知识、能力、技能水平;从司法角度讲,要维护司法公正,通过冤、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强有力地促进司法人员公正办案,使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法定义务得到履行、违法行为得到惩罚,避免徇私枉法等司法腐败行为的发生。提高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因为如果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差,它将直接影响具体案件的质量而影响法的权威和尊严,影响群众对法的认识、理解和态度。与此同时,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为此在立法上要限制居于优势一方,保护弱势一方;应给予弱势群体更多更有效的公平救济途径,用法律为他们讨回公道,用法律改变他们的命运;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

七、结束语

在2014年的7月,广州商学院法律系阳光普法服务队调研组深入清远市连州市东陂镇进行关于农民法律意识与维权方式的调研。调研的过程中是我们感受到了虽然农民法律意识还较为薄弱但农村基层法制建设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民对于法律知识的渴求非常强烈。我们基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基础法律问题、公民意识问题、维权方式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也对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法制社会的建设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可以说任重道远,而从事相关专业的我们就是重担的承担者。

但是由于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力有限,分析和建议必然存在着局限。为了更好的进行分析研究,我们也适度参考了部分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希望能借这篇调

研报告为清远市连州市东陂镇农民的法律意识提升尽一份绵薄之力,希望在东陂镇法制建设能稳步发展,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也希望广大的农村法律建设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题目:调研心得

姓名:凌江学号:201305064515

因为这次的毛概作业,让我有机会和小伙伴深入清远连州的东陂镇进行深入的调研,在我的观念中农村人民的维权意识不强的原因是,由于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首先,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思想被禁锢,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礼教思想仍然根深缔固。中国是个人口众多,且有80%的人口是农民,生活在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还在沿袭,思想意识还在分区划域,他们自然把个人的事叫做私,把官方的事当做公,私与公争是明理,维权意识非常淡薄,其次,我国建国比较晚,又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且长期以来一直是闭关自守国策,再加上几十年来不断的政治运动,习惯受治于人,把消费侵权来怨天忧人者少,来自责者甚,就是人命关天的事,有时也让时间的推移自生自灭了之,法制观念非常淡薄。

所以当我们在调研问到“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村民们是很少运用法律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占有61.57%,其中有18.86%的村民是经常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身的权利,而19.57%的村民是几乎没有的。从这个结果我们不难得出当地村民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权利是很少发生的事情,联系上面的几个问题,不难推断出村民们因为不了解法律,发生了一些事情却不知道如何去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当然村民的文化水平是有限的,法律的熟悉程度不高,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东陂镇发展中需要去克服的一个难题。

同时,我们看到村民们遇到一些问题通常选择政府寻求帮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村民们还是相信政府,一定程度上服从政府的管理的。接下来是法院,这是道多选题,村民当中的一些人觉得当政府无法解决的事情可以通过法院来审理,然后才是媒体。然而,有一些人还是会想到运用暴力去维护权利,用暴力解决事情,在人群中占有7.12%。我想这部分的人需要政府,群众不断地加以引导,改变他们运用非暴力解决的意识。有时候找政府协商解决未曾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

通过调研也可以发现,在很大一部分人的观念当中,他们认为上当受骗更应该是去找消费者协会等有关机构求助。这里体现出来的又是一个关于消费维权意识在农村进步的体现,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形成,我国的经济发展受世人所瞩目,但法律法规的置后,使经济发展不规范问题暴露的相当严重,特别是社会整体信用的缺失,使消费环境不断恶化,严惩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并且手段越来越高明,形式

越来越隐蔽,消费形势还相当严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关系着全社会每个人的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正体现着“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中国消费者协会作为依法成立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团体,在当时《消法》实施十周年提出“诚信·维权”年主题,意在依托全社会的力量,整合消费维权资源,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解决消费者,消费维权热点、难点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进一步开创《消法》宣传、贯彻、落实工作的新局面。

相识是愉快的,离别是不舍的,告别东陂镇,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了。这座城市,车水马龙,华灯璀璨,人流摩肩接踵。突然想起东陂镇夜晚虫儿满天飞的路灯,还有寂静的街道。那里虽然只有两条街,小镇人也少,但是那座小镇,却给了我非凡体验。

题目:调研心得

姓名:何柔学号:201305064528

手指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写下我点点滴滴记忆。今年的夏天酷热如旧,今年的雷雨急骤如夕。我们却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拥有不同的感动。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在清远市东陂镇展开的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

回忆起七天来的点点滴滴,仿佛一幕幕在昨天,那里的人们的笑声依旧在耳边萦绕,笑脸仍在眼前飘荡,陡峭蜿蜒的山路,都让我无比怀念。刚开始时的喜悦与好奇到如今的怀念与不舍,种种感想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个星期里,从我的心里飘过飘过,难以忘怀!

第一天,我们开始展开普法调研的前期工作,去熟悉周围的环境。当我们发现东陂镇只有一条街而且人群很小的时候,我们开始苦恼了。因为我们提前准备了两份有关当地留守儿童和当地居民的维权意识的调查问卷,担心填的份数太少,无法保证问卷拥有足够的说服力。但就算如此,我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很快走出这个阴影,开展我们的普法调研工作。在这次调研中,我们既分了小组又在组的基上进行了分队,这丝毫不会影响到我们队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晚饭后,我们会开始开展材料整理工作,纵然我们分工明确,一切进行的井然有序,但是所有队员都忙到了12点多才陆续洗澡就寝。虽然偶尔会觉得很累,但是我们都坚持着,直到一切工作都圆满地结束。

这次的调研活动,不仅充分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力,强化了我们吃苦耐劳的能力,而且我们也更为详细的了解到了当地留守儿童严峻的现状和当地居民的维权意识的淡薄情况。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觉中加强了村民的以法维权的意识和为当地法律知识的宣传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东陂镇的村民愈来愈会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期待东陂镇的发展,相信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下乡,我们带着激情与热忱而去,满载感动与收获而回。短暂的时间因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精彩。我们在汗水与泪水中成长,我们在挫折与挑战中坚强。这次是个充满艰难困苦的活动,但是它无处不充满了真情与感动,一次次新鲜的

尝试一次次全新的经历,给予我们平淡的生活一笔笔浓重的色彩。这些天全身心的投入,带给我们发自内心的回报。我很感谢这次的实践活动,我怀念东陂镇,那个满天繁星的夜空,怀念那些人们,那些在一起的日子。七天——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的态度,构成了我们平凡的经历。或许这次活动中我们做得可能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有经验有教训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实践,不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使我们在学校要更加学好理论知识将来应用于实践之中去,使我们将来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社会调查 报告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1、调查目的: 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能够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急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当前中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在她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极端的方法,而不是用合法的法律手段去争取她们的利益,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好的把中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 2、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当代大学的本科在校大学生。 3、调查方式: 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对法律各个方面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筛选,对相关法律专业术语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示。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

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均为单选题。本次调查不记名,调查内容除了对法律问题的回答外,还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情况,以便我们做比较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220份,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共203份。 4、调查结果及分析: (1).性别:男54% 女46% (2).年级:大一26% 大二27% 大三21% 大四20% (3).专业:文科31% 理科69% 1.您从何时开始接触法律的? A 小学16% B 初中29% C 高中16% D 大学39% 分析:能够看出大学生接触法律的年龄普遍偏高,很晚才开始了解法律知识。只有少数人是从小接受法律的熏陶。 2.您认为法律与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系吗 ? A 关系密切51% B 关系不大37% C 没关系9% D 不知道,说不清3% 第一题 16%

市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市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和xx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欢迎借鉴! 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讲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对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加以分析,将有助于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出发,有针地性地搞好社区普法教育活动。 对花戏楼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1、调查花戏楼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 通过对花戏楼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法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很有限,权利意识很淡薄,人们普遍有一种耻讼、贱讼观念。中国几千年封建意识以及建国后极“左”思想的影响,使居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的若干传统观念相交织的状况,特别是存在法律制度的现代

化与法律意识滞后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居民仍习惯于按传统观念参于社会生活,评判他人与社会、解决纠纷及维护自身权益、甚至给“权大于法”以相当程度的认可,视法为维护道德的武器,致力于“无讼”来维护社会的安定,特别是封建统治者“言出法随”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存在,给某些居民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法律观念,“领导人讲的话就是法”。这表明,法律权威的削弱和法律观念的动摇成为法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调查花戏楼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花戏楼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通过了解进而加强和增进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扫除法盲。通过普法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使得法律知识在普及,居民的法律意识在提高,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3、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是花戏楼社区居民。所被调查的的居民中无文盲人员,文化程度在小学到研究生之间,年龄在20岁到60岁之间。因此他们都具备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4.调查程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访谈的调查方法。因为被调查对象人数较多,所以采用的是以访谈的调查方法。

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3篇 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3篇 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篇一: : 世纪更替,回顾人类社会向文明进步的过程,人类用特有的灵性去思考以后,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类的主观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法制制度。这些法律制度来于生活,又真实地反映现实,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法律的进步,法制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可见,法律的普及特别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农村。 : 法律普及当地群众思想现状 解决办法在社会实践中,我亲身深入农村,就当前农村群众的法律素质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这次了解真实的反映了目前当地群众在法律意识上的强与弱,在触及法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当地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 一、当地群众法律意识现状 当地农村群众法律素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 三是法盲型。 违法和犯罪在你的经历中,曾用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么居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的时候人们的思想道德,法律基础也在相应的提

高,居民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国家的整体法制建设也会随之强大起来,但是居民的法律意识不高,人们的法制思想淡漠,就会作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在危害自己的同时也会危害社会,对个人对社会都是有害的,因此,我们应该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也要带动全社会的法制建设。 法律意识在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中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如果执法人员不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就会表现出执法素质差,执法水平低,就会造成执法不公、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等现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法律也无济于事。法律意识是国家司法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法律,准确、及时适用法律的必要因素。司法人员在办案中,如果是不知法、不懂法或者对法律作出歪曲理解,那么势必会造成冤假错案。因此,司法人员也要具备较高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公民守法、依法办事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法律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和要求。因此,公民能否自觉守法,做到依法办事,在很大程度上,与公民的法律意识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当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水平时,他们就能认识法律中规定的权利、义务、禁令都是与自己的利益紧密相联的,就能做到自觉守法,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从而就能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则相反。 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在实现依法治国、严格依法办事中,具有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而实现依法治国,关键是提高领导干部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范文

编号:FS-DY-13012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计25道题。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 法律知识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的占10.6%。说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

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20%。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 告

调查人:马忠利 调查时间: -6-05 调查地点:宁夏银川贺兰县部分乡镇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自八五年以来中国普法宣传已经深入基层,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的今天,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她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状况如何呢?对此,我在6月对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宝山镇、等地的部分居民就各种法律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一、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1.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

经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中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经过了解进而加强和增进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扫除法盲。经过普法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使得法律知识在普及,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在提高,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是宝山镇等地的村民和干部。所被调查的的人群中无文盲人员,文化程度在小学到大专之间,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因此她们都具备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调查程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因为被调查对象人数较多,因此采用的是以问卷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 二、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面向农民发放的。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七部分,分别是:法律知识及获得途径部分;法律理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趋明显。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吸引我们的眼球,也相应的引起了政府、民众的关注。就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而言,一些民众还是有所增强的,但是大部分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还亟待加强,尤其是当生态环保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所以,我们要从民众、社会、国家三个方面找到增强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方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构建美好和谐社会。 关键词:环境;生态意识;可持续;环保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此次调研,我对湖州市市中心的群众进行了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调查问卷。此次调研不仅是为了完成毛概课的作业,而是期待通过自己的能力对湖州市推广环保政策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拟定下一步计划提供数据和资料。因此,此次调研的目的在于能够初步了解到环保问题在湖州老百姓眼里的情况,并期待通过调研了解到环保政策在湖州市是否得到明显作用,老百姓希望政府如何加强力度做好环保建设,让普通百姓也能真正的了解环保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二、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1、针对研究主题编写《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2、分发调查问卷并进行后期数据统计 3、根据数据分析情况并提出建议

4、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对象:湖州师范学院大学生 四、调查问卷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有了初步了解,以下是调查结果:1.请问你的性别是? 2.请问你所在的年级是? 3.你认为你对我国法律的认知程度高吗? 4.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

5.你认为闯红灯是违法行为吗? 6.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的最低法定年龄是多少? 7.你一般从哪些途径了解法律知识(多选)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更多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请看下文。 范文(一)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 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6.4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精心整理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 让更多人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生命。 问题2“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钱(数额较大)时你是否会要求对方写欠条”。目的:考察公民在经济理财方面的法律意识。存在问题:对于欠条的正确使用还存在误区,也有人认为熟人之间使用欠条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更有甚者怀疑欠条的法律作用。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大多数人对欠条的理解和使用还是正确的。但是在这里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在法律中有关欠条的相关规定。在我国法律中规定有效,借条可以做为合法的证据使用。我国《民法通则》第七章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超过20

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希望大家在遇到此类问题是能够正确的书写使用已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有关的宣传力度。 问题3“你认为现在打官司是靠法律还是靠金钱人际关系”。目的:全面考察我国公民对我国法律制度的理解。存在问题:不少人认为打官司难,诉讼难,民告官难,打官司成本高,执法不严,没有关系打不了官司,还有人认为打官司是有钱人的事与平头百姓无关。我们可以看见的是虽然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加深,但是摆在我们法律工作者学习者面前的问题仍然很艰巨。法律应有“至高”的权威。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期望法律的权威高于一切。大家说,一个国家机器为了正常运转,必须有一种权威,这个权威只能是“法”而不能是“人”。人们从内心要求法律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处于最高地位,一切社会组织及个人都要服从法律,任何人 都要 “拿 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有些人面对问题还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私了的观念。对于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日常行为,有的人还有着武力解决的观念,不能理性的处理问题。 社区在居民普法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作为社区应该发挥社区的优势,做好对居民的普法教育。社区对于居住在城市的居民非常重要,因为随着社会职能的不断改变,居民的生活重心逐渐以社区为中心,所以,法律进社区显得极其重要。 只有法律进社区,才能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法律进社区工作,就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组织载体的培育和建设。可以组织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等专业法律人士做好“法律进社区”,以及大力组织和发展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实习的机会,在我县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 调查对象分别是黎川县日峰镇、湖坊乡、潭溪乡在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大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访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不过仍

是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在爸爸的帮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 1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 A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 B.不太了解——65.3% C不了解——21.9% 2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A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10% B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 ——18.3% c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31.7% D.说不好——40% 3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您会 A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40% B带上一群人,拳头解决——17.5%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10%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精心整理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以禹州市市区居民为例 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弘扬五四精神,传播法治理念”实践团队 我们“弘扬五四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禹州市为范围通过访问、发放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的调研。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72份、有效72份,极高的有效回收率表明了公民对其自身的法律意识的普遍关注,对其自身及周围人的法律意识程度讨论态度是积极的。

(二)受访公民基本信息 本次调研的对象性别差异不大,在回收有效调查问卷里男性42名,女性30名。这表明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对自身法律意识乐于讨论的程度基本一致。 在年龄方面16—29岁公民人数40、30—39岁公民人数16、40—49岁公民人数10、50岁以上公民人数6人,不难看出16—29岁公民所占比例高达56%,说明三十岁以下的青年自身法律意识关注程度最高。 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9、初中24、高中(含中专、技校)18、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1人;政治面貌上,受访人员为中共党员11人共青团员21人群众39民主党派成员1人;受访公民职业上,在校学生13人、国家公务员3人、私企工作人员2人、科教文卫人员3人、自由职业21人、其他20人。

月收入情况为1000元以下32人、1001—2000元21人、2001—3000元9人、3000元以上4人。可见,公民的收入水平还是相对较低,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仅占5.6%,公民收入有所增长,但收入水平不高。 (三)对公民法律意识的相关调查 1.法律现状及作用 在“法律与您工作、学习和生活关系”中有39人认为关系非常密切,23人认为 有多大用。”以上数据表明法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对于“与人发生纠纷”通过“和平协商解决”的占67%、“向法院诉讼”占14%、“找中间人解决”占18%,72人中只有一人选择了“其他”。这表明,人们虽然承认法律在生活中其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上还是不会直接选择“法律手段”,这与我国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大学生法律意识问卷调查策划书(同名39322)

大学生法律意识问卷调查策划书(同名39322)

大学生法律意识问卷调查 策 划 书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小组名称: 日期:2013-11-26 一、前言: 本学期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去了解我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情况,基于每天晚上图书馆,自习室人员较多,我们选择这几个地方进行问卷方式调查。以求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数据。 二、活动意义: 众所周知,法律是国家用来保护公民权利和规定公民义务的条文,通过调查我们能发现我们法律教育的普及程度是否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当代大学生是否真正做到了知法、懂法、守法、敬法,爱法这几个要素。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这个调查中发现现有的法律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可以对现在的大学法律教育提出一些比较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对大家学习法律知识起到一定的触动警示作用。 三、调查方案: 1、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重点在图书馆、自习室、宿舍 等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鉴于大四学生主要为考研或外出找工作,调查的重点主要在于大一、大二、大三

2、

3、人员分工: 策划案: 总结案: 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 数据汇总: 后勤: (由于分工明确,团结一致,无组长)四、时间安排:

五、备用方案: 如遇参与度不高,问卷丢失等其他突发状况,则采取网络调查的方式,其他的方式不变。 六、开销预算: 问卷 0.1元 *100 10 元策划书 0.5元 *1 0.5元 图表 0.6元 *1 0.6元 封皮 0.1元 *1 0.1元 合计:11.2元活动很节俭,不会造成铺张浪费的情况。 七、注意事项: 调查时注意不要打扰其他人学习,要注意随机性调查的原则,尽量使填写人认真填写,力争每份材料都是能够表达受访者本人意见的。 2013年11月26日

暑期调查报告--关于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讲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对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加以分析,将有助于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出发,有针地性地搞好社区普法教育活动。 二.调查对象:##市####社区居民 三.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四.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居民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在此问题中虽然有50%的居民回答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事实上,他们的法律意识并不是很强,但是关乎到自己利益和前途,关乎到自己今后的发展,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认为那是不合理也合法的,人都是自私的动物,谁不会为自己谋利益,谁不希望今后的路能够更加顺利,这也是人之常情。 五:调查结果分析 最大的问题是:居民的法律实用意识弱于法律权利意识,而造成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有些人面对问题还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私了的观念。对于与自己洗洗相关的日常行为,有的人还有这武力解决的观念,不能理性的处理问题 六.建议:通过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1社区在居民普法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法律意识是关于社会与法律之间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虽然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法律意识的标准化的量表测量技术一直未受到重视,我国学术界最近涌现的大量关于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也显示出在调查方法上的欠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范文1 :世纪更替,回顾人类社会向文明进步的过程,人类用特有的灵性去思考以后,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类的主观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法制制度。这些法律制度来于生活,又真实地反映现实,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法律的进步,法制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可见,法律的普及特别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农村。 :法律普及当地群众思想现状 解决办法在社会实践中,我亲身深入农村,就当前农村群众的法律素质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这次了解真实的反映了目前当地群众在法律意识上的强与弱,在触及法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当地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 一、当地群众法律意识现状

当地农村群众法律素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 三是法盲型。 (一)、法律通型。在走访的几个村的部分村两委成员和普通群众共80人,有17%的干部群众属法律通型的,他们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读报纸、书籍了解法律,他们往往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法律通型的干部群众较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近几年来,在农村群众借贷问题逐渐成为激化矛盾的焦点、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群众碍于面子在借还钱、借还物时不写欠条和收据。在这种情况下,万一单方失信,无法诉诸于法律。而一些在法律方面较为精通的农民就会让对方写好欠条或收据,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经济的损失,也不至于伤了双方和气。一些村的老人会用法,与子女签订老人赡养协议;有的农家女在结婚时与丈夫办理婚前财产公证,这都表明当前农村法律的存在和运用。 (二)、似懂非懂型。在调研的80人中,有大约57%的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对法律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别人说和评论。他们往往不轻易犯法,但不能更好的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如,前几天某村的村民张某2亩麦田连续三次被羊群"侵袭",张某凭着自己懂点法律常识,认为用枪或棍打的方式违法,他瞑思

大学生法制观念问卷调查报告

“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调查报告 引言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需要不断提高,树立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的法治目标。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未来法治社会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1.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维权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2.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要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不同,但追求公平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在过去的阶级社会,由于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最终只能维护和实现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公平正义观,而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法律是最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才有可能真正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学生应在正确理解法律公正(公平正义)的内涵和要求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法律公正观念。 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教育作为公民受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对于法制观念的培养和形成究竟具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大学阶段的诸多因素在 其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试图了解大学教育对松江大学城在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影响,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 问卷共分为13个小题,包括基本个人信息,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大学教育的影响等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和意见(仅为调查者意见)。在此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参与调查同学的配合。

xxx居民法律意识现状调研报告

xxx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调研 一、前言 自八六年我国进行普法宣传以来,法律已经深入基层,走进并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促进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农村的法制建设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经过这么多年的普法宣传工作,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究竟如何,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是否有所增强,在矛盾纠纷难以和解、调解时,是否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都成为我们心中的疑问。对此,借着借着十八大到来之际,我对我的家乡xxx村民进行了社会调查。 二、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村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通过了解,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农村的法制建设工作,增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努力扫除法盲。同时,根据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农村的普法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使法律知识得到普及,促使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主法制观念的提升,对农村的安定与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此次调查地点为xxx村,是我的家乡,所以我比较了解。所被调查的对象大概在18-65之间,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还有本地的商人。 (三)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70份,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70份全部回收,但有5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65份。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单位(人) 1 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 A 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1 B.不太了解——37 C不了解——17 2 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A 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7 B 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13 C 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16 D 说不好——29 3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您会 A 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26 B 带上一群人,拳头解决——13 C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7 D 拿钱私了——19 4 您觉得您的法律意识强吗?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导读:本文是关于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 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成为制约市民法律素质提高的瓶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足部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彰显。劳动力市场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速度不断提高。与此相反,传统市场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的许多制度扔阻碍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是合法权利得不到充分有效地保护。由于历史级制度为得到根本改进,有些地区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差距显著。农民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农民只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农民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过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笔者与小组成员深入调研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自己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发给农民,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据了解,新农村建设后农民越来越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为了了解安义石鼻镇居民的法律意识特进行此次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调研,本次调研以调研问卷形式为主,非结构式访问的方式为辅,在发出的100分问卷中,回收率为76%,其

中有效率为65%,其中年龄分布比较平衡。于此可见,此次调研的结果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随着各界坚持不懈地开展普法工作以及媒体对以案说法的报道越来越多,公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维权意识开始加强,农民也越来越注意到了法律的重要性。虽然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情在处理问题是在某种程度上占了极大的比重。 第二,法律知识欠缺,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不足。小组在安义石鼻镇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很多人知道杀人发火是犯法,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了。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农民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的。 第三,权利意识淡薄。民不与官斗、一年官司十年仇、吃亏是福等传统观念深深的影响着一群人。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 调查报告

编号:FS-DY-20349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暑假的机会,在我的家乡韶关市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 调查对象分别是韶关市犁市镇、长来镇、北乡镇在农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大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访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不过仍是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在爸爸的帮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 1 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 a 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

公民法治意识调查

公民法治意识调查报告 学院: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系别:会计系 专业:会计学 班级:2013级会计七班 姓名:李佳冀 学号:201392510301 调查时间:2014.7.25~2014.8.8

公民法治意识调查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现阶段的一项重大任务,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全民都树立了法制观念,自觉把自己的一切行动纳入法律规定的模式和轨道之中,不仅是自己的行为能够符合法律的内在要求,而且当人民的、国家的、集体的、他人的和自己的合法权益被非法侵犯时,人们能够挺身而出,同违法的人或事进行斗争,才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此调查报告,旨在了解现在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分析原因,就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公民法制意识调查的主要原因和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有了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觉悟,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但是,这些成绩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依然处在较低水平。 二、公民法制意识调查中的现象和原因 在被调查的群众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普法宣传活动对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有帮助的,大部分的人认为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普法宣传资料,这比例在同项调查中相对偏高,这说明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同时,有少数的人认为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媒体,这一比例也不小。显然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迅猛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成了人们了解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了人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大部分公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缺乏维权意识。在与他人发生经济、民事纠纷时,竟有一半的人选择私了,选择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的人仅占极少数。这说明大部分公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他们不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或者说他们不了解法律,不知道法律能在哪些情况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然也有不少人对法律不了解,没有信心。这直接反映出公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公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公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大部分主要采用双方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私了。同时也反映出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由于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公民的心中的都是政府管理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维护公民权益这一功能。公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所以,不少公民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没有积极地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2)思想认识不够深刻。公民的思想认识较低,对法制建设认识不够。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这一问题,群众的思想认识分歧较大,有人认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学校的责任,有人认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家庭的责任,有人认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学校的责任,也有人认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多方面的责任,各项比例接近,说明公民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对于道路交通整治工作这一问题,有一半的人认为当前我市道路交通整治工作的关键是严惩交通肇事者。其实,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严惩交通肇事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道路交通整治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关键是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搞好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交警队伍的建设。 (3)法制建设环境较差。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公民对执法机关缺乏信任。多数的人表示除非不得已,一般不跟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打交道,还有少数的人表示持有异议,极少数的人也只是持“比较信任”的态度。仅有很少的人对执法机关“充分信任”。对法律的信任程度,仅过半数。对于我市举报职务犯罪的渠道,仅很少的人认为是畅通的,其它多数人认为不畅通或不知渠道或另外因素。 三、如何加强公民的法制意识 对于以上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本质的分析,我认为: (1)我们应该加大普法力度,首先是普法内容要突出重点,加大与公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