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研究进展

穿孔素在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表达及意义

穿孔素在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表达及意义【摘要】目的:通过探测PFP在HBV相关性肾炎的肾组织的表达,以了解PFP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HBV GN发病中的意义.方法:10例HBV GN活检肾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Elivision)的方法检测HBV GN肾活检组织中的perforin的表达.结果:在HBV GN肾组织内perforin在2/10的肾小球表达,3/10在肾小管阳性表达,7/10肾间质表达.Perforin在肾小球与肾间质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5).肾间质病变轻,中,重度间得Perfor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 GN的发病过程中,CD8+CTL介导的perforin途径,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穿孔素乙型肝炎病毒肾小球肾炎 0引言 目前HBV病毒在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 relatedglomerulonephritis,HBV GN)发病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倒大家的重视.杀伤性T细胞是乙肝发病过程中引起病理损伤的重要免疫活性细胞,穿孔素(perforin,PFP)是免疫活化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主要介质之一.研究发现CD8+CTL特异的细胞毒效应,由穿孔素介导,可以引起感染细胞损伤和死亡.如果在肾组织中发现PFP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则能反映活化免疫细胞与肾损害的关系,我们通过检测穿孔素在HBV GN肾组织中分布,初探穿孔素在HBV GN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402/20041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0(男7,女3)例,平均27.5岁.均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HBV GN者.同时排除了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HBV GN的诊断标准如下:①血清HBV标志物阳性; ②患肾小球肾炎,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③肾组织切片中可找到HBV抗原(必备条件).此标准符合《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纪要》的标准.另取5(男3,女2)例正常对照肾组织,来自因组织配型不合不宜移植的供肾体. 1.2试剂 鼠抗人PFP单克隆抗体为NovocastraLaboratories公司产品(产品编号:141002).即用型第二代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广谱试剂盒和DAB均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公司. 1.3免疫组化法(Elivision) 检测肾组织内PFP表达4μm冰冻切片,吹干,PBS冲洗3×3min,3mL/L双氧水室温下孵育10min,PBS冲洗3×3min;2mL/L 羊血清处理切片,室温下30min,吸取羊血清,分别加入Ⅰ抗体(PFP 稀释度1∶20),室温下孵育1h,PBS冲洗3×5min;每切片加50μL 聚合物增强剂,室温下孵育20min,PBS冲洗3×3min,吸干PBS;加入Ⅱ抗,室温下孵育30min;PBS冲洗3×3min;DAB室温下显色5-10min;苏木精复染核,脱水,透明,封固.阴性对照片用PBS代替Ⅰ抗. 1.4结果判断

肾脏病17种病的名词解释

1、IgA肾病(系膜细胞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的名词解释,从表面来看:IgA指的是免疫球蛋白A;肾病,即肾脏固有功能细胞损害综合症。和在一起就是,以免疫球蛋白A沉积为主而造成的肾脏固有功能细胞损害综合症,主要以系膜细胞增生增值为主。此病常由扁桃体炎所引发。 2、紫癜性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系膜细胞病) 紫癜肾在临床上又称为有皮肤损害的IgA肾病。紫癜性肾炎的名词解释:紫癜,即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表现为皮肤出血点,其直径为2~5mm;肾炎,即影响到肾脏结构(如肾小球或肾实质)的炎症,呈急性或慢性,系由感染、免疫反应或血管疾病引起肾小球肾炎。和在一起就是,由皮肤出血点而引起的肾小球免疫介导反应性炎症。此病往往有特定的过敏源。 3、系膜增生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病) 系膜,是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与毛细血管的内皮直接相邻。增生,就是细胞通过分裂繁殖而数目增多的现象。肾炎,即影响到肾脏结构(如肾小球或肾实质)的炎症,呈急性或慢性,系由感染、免疫反应或血管疾病引起肾小球肾炎。和在一起就是,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数目增多而影响到肾脏肾脏结构的免疫介导性炎症。 4、隐匿性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系膜细胞病) 隐匿,字典里解释为隐瞒、隐藏,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和不适之处。肾炎,即影响到肾脏结构(如肾小球或肾实质)的炎症,呈急性或慢性,系由感染、免疫反应或血管疾病引起肾小球肾炎。和在一起就是,没有自觉症状的免疫介导损失性肾小球炎症。故临床上有“哑巴病”或“温柔型杀手”之称。 5、膜增生性肾病(系膜细胞受损综合症) 这里的膜指的是系膜,系膜是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与毛细血管的内皮直接相邻。增生,就是细胞通过分裂繁殖而数目增多的现象。肾病,即肾脏固有功能细胞损害综合症。和在一起就是,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数目增多而造成肾脏固有功能细胞损害综合症。此病的特点有“双轨征”出现。 注:1~5,这五种病的细胞学诊断其实都是一样的,可以举同样的例子,如:系膜基质相当于构建起房子的墙,系膜细胞等肾脏固有功能细胞相当于住在房子里的人,此时假如说墙无限制的向内增长,那么房子内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而人又越来越多,使个体人的活动范围也就越来越小,最终人会挤压致死或无法正常呼吸而死;同样系膜基质数目增多,就会侵犯系膜细胞等肾脏固有功能细胞的位置,再叫上系膜细胞本身也在增生,进而造成了固有功能细胞缺血缺氧,而出现病变了。 6、膜性肾病(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病) 膜性肾病又称膜性肾小球病或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指的是动植物体内像薄皮的组织,运用在肾脏病里面,就可以理解为,大量免疫复合物在肾脏脏层上皮细胞下弥漫下沉积下来,而形成的一层脂膜,把肾小球包绕起来,而造成肾脏固有功能细胞病变,故称为膜性肾病。就相当于把人从头到脚都用塑料薄膜给包起来,人就会因为缺氧无法正常呼吸而死亡,同样肾小球也一样,被脂膜包绕后,肾小球由于缺血缺氧而发生细胞凋亡,进而出现病变,其功能下降。 7、乙肝相关性肾病(乙肝型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病) 乙肝相关性肾病,就简单了,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肾脏固有功能细胞损害综合症。特点是,病人已经感染了乙肝。 8、微小病变型肾病(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病) “微”,小也,就是小,细小、隐约之意;“小”就是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肾病,即肾脏固有功能细胞损害综合症。和在一起就是病理损伤很轻微的固有功能细胞损害综合症。特点是发病人群常见于儿童,往往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9、狼疮性肾病(狼疮性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病) 狼肾,同乙肝肾,主要两者是病因不同,是由于狼疮细胞侵犯人体后而造成的肾脏固有功能细胞损害综合症。此种病人可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10、局灶阶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病) 局灶,部分部位;阶段,事物发展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的段落;硬化,因为发生病变使组织由软变硬,呈现玻璃样变;和在一起就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部分部位有玻璃样变性并不是全部硬化坏

乙肝相关性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疾病概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指乙肝病毒(HBV)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并经血清免疫学及肾活检免疫荧光所证实,并除外肝、肾两种疾病无关同时存在及系统性等其他病因引起肝肾病变的一种疾病。HBV相关性肾炎至今无特效药物,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多数无效,而上述药物应用可延迟中和抗体产生,并促进HBV复制,加重病情,故应用此类药必须慎重,只有肾病病情需要,且血清HBV复制指标(HBV-DNA、HBV-DNA 多聚酶、HBeAg及高效价抗HBC-IgM)阴性时才宜应用,且需密切监测HBV复制指标及肝病变。小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应用可能对改善肾炎症状有一定效果。 有报告抗病毒药物,如α-干扰素、阿糖胞苷及无环鸟苷等,用药后可使HBV复制转阴,某些病例肾病症状也随之好转,但由于例数太少且缺乏对照性研究,具体疗效还待进一步探讨。对伴有肝功能异常,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应辅以护肝治疗。 多数病例预后良好,自发缓解率可达50%以上,在成人患者,特别是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部分病人可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不全。 疾病描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简称乙肝肾炎,是指HBV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肾小球或HBV无直接侵袭肾组织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或肾病综合征,典型病理改变为膜性肾病。HBV 感染伴有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约为%~%,儿童多见。 症状体征 起病年龄多为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居多,临床表现多样。 1、肾脏症状 所有病人均出现镜下血尿或蛋白尿、起病隐匿,多在查尿时发现。部分病人可以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起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伴有不同程度水肿、可有大量腹水,表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者,40%有血压升高,20%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膜性肾病者,无血压升高和肾功能不全。 2、肝脏症状 大多数无肝炎病史和肝炎的临床表现,部分病人可有肝脏增大或肝功能异常。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HBV—GN的发病发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有几种方式致病。 1、HBV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导致免疫损伤,可以两种形式致病:

2014肾脏内科试题及答案

2014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 (肾脏内科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总分:100 一、名词解释(5道共10分) 1.急性上尿路感染 2.0分 2.恶性高血压2.0分 3.微量白蛋白尿2.0分 4.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0分 5.Goodpasture 综合征 2.0 分 二、填空题(20道共20分) 1.慢性肾脏病现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其中3b期的肾小球滤过率是在 ml/min ? 1.73m2范围。?1.0 分 2.急性肾损害的诊断标准为血清肌酐 48小时内升高》 _____ /dL ,或7天内 升高到基线的______ 倍。?1.0分 3.每日尿量少于____ m l 称为少尿,少于 ___ ml 称为无尿。?1.0分 4.血清钾升高至 mmol/L 称为高钾血症,升高至 mmol/L 需要紧急 透析治疗。?1.0分 5.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尿蛋白定量大于—胞血清白蛋白少于______ g/L,并出现高脂血症及水肿。?1.0分

6.肾动脉狭窄可以引起__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_ 。?1.0分 7.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发病头____ 周内 血清补体C3水平常下降。?1.0分 8.导致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禾廿______________ 。 1.0分 9.拮抗血管紧张素H的药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1.0分 10.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包括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1.0分 11.给慢性肾衰竭患者用rHuEPO台疗时检测体内库存铁状态常做___________ 检验, 血透患者其值小于 ng/ml 即应补铁。? 1.0分 12.能较好反映慢性肾衰竭患者骨转运状态的检验是血清_____________ 水平及血 清__________ 水平。?1.0分 13.骨髓瘤肾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常出现______ 蛋白带,且尿 ______ 蛋白检测常 阳性。?1.0分 14.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可呈现为_ 型或________ 型。?1.0分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尿路感染时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感染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16.尿路感染再次发作可分为______ 和_____ 。?1.0分 17.对比剂肾病的定义一般为应用含碘造影剂后 48?72小时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大 于或等于_______ 卩mol/L或较基线水平升高_______ 以上,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肾损害。?1.0分 18.继发性膜性肾病常继发于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19.能静脉滴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除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外,还有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1.0 分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60例案例回顾性分析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60例案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与总结乙型肝炎病毒性的肾炎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了解其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0例乙肝病毒性肾炎的患者在临床上的肝、肾功能,乙肝病毒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乙肝病毒DNA与其临床表现的关联,以乙肝病毒情况和蛋白尿的状况进行分组,而后给与核苷类物质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结果3个月后病情缓解率达39.13%,6个月后病情缓解率达52.17%。结论乙肝病毒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乙肝病毒的DNA载量与蛋白尿情况呈现出正关系,抗病毒的治疗有利于病患病情的缓解。 标签:乙肝病毒;肾炎;蛋白尿 在我国,乙肝病毒属于高发性流行性疾病,其中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0%。乙肝病毒容易引发肝脏以外的人体器官的疾病,其中乙肝病毒性肾炎是属于肝外表现的常见现象。成人中患有乙肝病毒性肾炎人群中20%会有可能发展成为末期性肾脏疾病[1]。本组研究主要观察60例乙肝病毒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病理情况,对乙肝病毒血清的DNA载量和24 h的尿蛋白定量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观察之间的联系,并且分析核苷类似物质在乙肝病毒性肾炎方面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经过肾活检而确诊的乙肝病毒性肾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2例,年龄在12~57岁,平均年龄为(33.6±9.8)岁,其中12~31岁患者有41例。60例患者与在1989年北京座谈会中所提出的乙肝病毒性肾炎的诊断标准一致[2]。其标准有3点:血清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肾活检证明存在有肾小球肾炎问题,但排除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炎的情况;肾组织可查有乙肝病毒抗原。特别是第三条为必备性条件。 1.2实验室检查在24 h内对60例病患进行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尿常规、乙肝血清标志物、免疫学检查(包含IgA、IgG、IgM、C3、C4),以及乙肝病毒DNA载量的检测。并根据其载量水平来进行研究分组:第一组为乙肝病毒DNA 载量105 copies/mL组。 1.3肾组织病例检查60例患者全部通过B超引导进行皮肾穿刺活检,而后再将采集到的肾组织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病例检查处理。所有光镜检测的标本均含有10个以上的肾小球,将其组织用福尔马林液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后再进行切片,切片厚度为2 μm,分别做PASM、PAS、Masson 、HE染色,免疫病理检查以冰冻切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免抗人的IgG、IgM、IgA和C3、C4、C1q行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IgG、IgM、IgA和C3、C4、C1q,由此来观察免疫复合物和补体在肾组织的分布特点和强度,以及分布的部位。石蜡切片取样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免疫组化的染色处理,而后将所有标本进行电镜检查。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属于是慢性感染疾病,临床表现为免疫复合物介导肾小球疾病。在其治疗中通常需要实施抗病毒治疗,本文则结合相关参考资料,探析目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抗病毒;治疗 在出现乙肝病毒感染之后会对患者全身多个气管和组织造成侵犯,最常见的肝外表表现则为肾小球损伤,在临床上被称为是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自从一开始发现此类疾病到现在,关于具体的临床治疗方案还不明确,但是抗病毒治疗是其最基本的治疗方式。 一、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病理机制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肾脏病理类型比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膜性肾病。在我国成人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肾病综合征,出现浮肿以及中度蛋白尿等等,严重的话可以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2-3]。如果成人患者的病毒没有得到彻底清除,最终也就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4]。目前关于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诊断主要是将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和肾脏活体组织检查出现乙肝抗原,两者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但是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中还没有具体的统一诊断标准,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治疗中主要是将发现乙肝抗原作为最基本的条件[5]。 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 (一)干扰素 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治疗中,干扰素主要应用在儿童患者中。早期有研究对临床激素治疗无效的MN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儿分别实施支持治疗以及干扰素治疗,两组患儿在进行3个月治疗后,干扰素治疗组患儿的蛋白尿缓解效果明显优于支持治疗患儿[6]。另外曹春蕊等[7]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治疗实施meta分析,其结果显示干扰素能够对患者蛋白尿总缓解率达到53%,其OR值则为6.358,区间在(3.033,13.330)患者达到95%,因此也就得出结论干扰素能过对可控制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蛋白尿实施有效的治疗作用。 (二)核苷酸类药物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核苷酸类药物成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的安全有效抗病毒药物。首先拉米夫定是最早在市场上出现的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并且在临床上也出现很多关于看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相关研究。周强勇等[8]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实施拉米夫定结合泼尼松治疗,最终2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6%,连续治疗6个月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得到显著改善,并指出这是临床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式。另外还有相关研究采用拉米夫定对不同病理类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实施治疗,其中包括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患者等等,均指出拉米夫定是缓解蛋白尿的有效临床方式[9-10]。恩替卡韦也是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一种常见抗病毒治疗药物,并且在临床应用中经验已经逐渐丰富,安智[11]在临床对28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实施恩替卡韦治疗,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优于治疗前,效果显著。恩替卡韦也常和其他药物结合应用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治疗中,其中包括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以及醋酸泼尼松等等,均效果显著[12-14]。替比夫定也是长期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药物,能够对患者肾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曾有学者在临床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实施长达4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替比夫定能过显著提高患者的肾小球率过滤[15],但是关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详细研究。 三、结语

膜性肾病

来自法国索邦大学的Ronco 和Debiec 教授近期在The Lancet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膜性肾病研究和治疗新进展的综述,总结了过去13 年里有关膜性肾病(MN)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本文编译了其中与临床较为相关的部分,供同道一起学习。 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世界范围内,成人MN 的年度发病率是1 个新发病例/100000 人/ 年,也就是欧洲每年有10000 个新发病例。MN 可影响所有年龄和种族的患者,但是在男性中较女性中更多(性别比= 2:1),发病高峰在30-50 岁。年轻女性中的MN 要高度怀疑狼疮的可能性。儿童中MN 不常见(来自儿童的肾活检标本中MN<5%)。MN 常常与乙型肝炎有关,较少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甲状腺疾病有关。 60-80%MN 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剩余的表现为无症状的蛋白尿(<3.5 g/24 h),其中60% 会进展至完全的肾病综合征。镜下血尿发生于50% 的MN 患者中,但是大量血尿和红细胞管型很少见。80%MN 患者起病时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急性肾损伤少见,可能由于过度利尿导致的低血容量,急性双侧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诱导的间质性肾炎或叠加有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所导致。 MN 是一个慢性疾病,可以自发缓解和复发。常常在起病后的头2 年里,大约40% 的病例能自发缓解,。预测自发缓解的因子是基线时的蛋白尿水平<8 g/d,女性,年龄<50 岁,起病时肾功能良好。另外2/3 患者可以平分为持续存在蛋白尿但肾功能长期维持者和虽然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但仍进展至肾衰竭者。MN 仍然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第二位或第三位的病因。 膜性肾病的病理改变 在MN 早期阶段,光镜下肾小球结构正常,只能通过免疫荧光和电镜做出诊断。下一阶段是以毛细血管壁均匀增厚为特征。早期反映肾小球基底膜之间沉积物的被称为尖峰。随着疾病进展,沉积物并入肾小球基底膜,看起来似乎是免疫沉积物被吸收了。疾病进一步进展,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便出现了。 诊断特发性和继发性MN 都有赖于发现IgG 颗粒样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在这些沉积物中往往可见补体C3 和C4。出现C1q 提示继发性MN,尤其是与SLE 有关。此外活检标本应常规进行PLA2R 抗原和IgG 亚型的染色。在特发性MN 中主要是IgG4,而在继发性MN 中主要是IgG1 和IgG2 亚型。 电镜下,显著的损伤时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细胞足突融合。疾病可以根据上皮下免疫复合物被肾小球基底膜围绕的程度进行分期。 确定人类膜性肾病的靶抗原和风险基因 对MN 病理生理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开始于2000 年早期。2002 年,足细胞中性内肽酶在同种免疫性新生儿肾病中被确定为循环抗体的靶抗原。中性内肽酶相关的同种免疫性肾小球病定义了一个由母婴不相容所导致的新型的器官特异性的疾病,虽然这一疾病很少见,分析其致病机制为足细胞抗原可以导致人类MN 的概念提供了证据,为日后确定PLA2R 参与成人MN 打下了基础。

a-干扰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观察

a-干扰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12-11T13:32:29.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5期供稿作者:詹安南陈勇平梁兴澜[导读] HBV - GN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肾病综合征和隐匿性肾炎多见。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及膜增殖性肾病为主 詹安南陈勇平梁兴澜(福建省龙岩第二医院肾内科福建龙岩 364000)【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113-02 【摘要】目的探讨a-干扰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的疗效。方法 15例患者临床诊断为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用a-干扰素500u im qod治疗,辅以潘生丁100mg Tid抗凝,ACEI保肾。每两周分别观察肝肾功能、HBVDNA,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肾功能,降HBVDNA量及尿蛋白阴转率诸方面有显著性疗效。结论乙肝相关性肾炎表现肾病综合征,病毒复制活跃,a-干扰素对治疗有非常好的疗效。 【关键词】 a-干扰素 HBVDNA阳性乙肝相关性肾炎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HBV-GN 发病率也较高。a-干扰素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HBV-GN的治疗。并对其疗效、安全性诸方面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治疗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6~57岁,平均28.6±9.3岁。符合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标准。表现肾病综合征,病毒复制活跃。 1.2 诊断标准15例患者诊断均符合1989 年北京座谈会上提出的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标准[1]:①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 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排除其它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③肾组织切片中检测有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1.3 病理类型 15例HBV-GN患者均行肾组织活检,其中膜性肾病8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例。 1.4 实验室检查15例HBV-GN均查血、尿常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定量,乙肝病毒DNA定量,24h尿蛋白定量,B超,肾功能BUN,CR。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上述指标。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 15例患者予以a-干扰素,隔日1次,每次500单位肌注;疗程半年。同时给予保肝、抗凝支持及对症治疗。 1.6 疗效判定标准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的疗效标准, 以8周为观察点,从症状改善、HBeAg转阴、尿蛋白转阴或减少、HBVDNA 滴度下降以及实验室检查来评估。①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肝、肾功能正常, HBVDNA滴度转阴,血尿常规正常; ②显效: 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消失,肝肾功能正常, HBVDNA滴度转阴,尿蛋白、尿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50%; ③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肝肾功能基本正常,HBVDNA滴度较治疗前下降<50% ,尿蛋白、尿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50%; ④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HBeAg阳性, HBVDNA滴度、尿蛋白、尿红细胞无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15例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80%。 3 讨论 HBV感染有器官泛嗜性,除了肝脏,可累及肾脏引起肾脏损害。自1971年Combes等[2]报道第1例肾病综合征以来,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专题讨论。可能的机制有: ( 1)乙肝病毒抗原- 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免疫损伤,分子量大,参与了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3]; (2)病毒直接感染肾脏细胞而致肾脏损害, Lai KN等在部分IgA肾病患者的肾组织中发现HBVDNA存在,认为与疾病进展有关[4]。张爱平等报道,应用原位杂交和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在肾组织切片中亦检测出HBVDNA的存在[5]; (3)感染导致自身免疫损伤。 HBV - GN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肾病综合征和隐匿性肾炎多见。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及膜增殖性肾病为主。HBV-GN治疗有不同意见,激素能抑制炎症反应,使尿蛋白减少甚至消失。但激素会延缓宿主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弊大于利[6]。现在抗病毒成为HBV-GN治疗的首选方法。常用药物有干扰素及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面临YMDD 变异的风险,阿德福韦虽降低耐药发生率,但有一定的肾毒性,治疗HBV-GN 受到了一定限制。a-干扰素(IFN- a)是一种有效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是免疫调节和诱导细胞Jak-STAT信号传导系统激活靶基因,编码合成抗病毒蛋白并建立细胞抗病毒状态,IFN- a主要通过免疫机制抑制病毒复制,疗效比较稳定[7]。 推荐剂量:成人和16岁以上青年肌注,隔天一次,每次500单位。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热(特别见于首次用药),肌肉关节疼痛,疲乏,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一般可耐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临床治疗HBV-GN提供了新选择,是治疗HBV-GN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纪要[J]. 中华内科杂志, 1990, 29 (9)∶519-521. [2] Combes B, Shorey J, Barrera A, et al. Glomerulonephritiswith deposition of Australia antigen antibody complexes in glomerular basementmemberane[J]. Lancet,1971,2(7718)∶234. [3] Lai KN, Lai FM, TamJ S, et al. IgA nephropathy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adults: the pathogenetic ole of HBsAg[J]. Pathol, 1989,157(4)∶321. [4] Lai KN, Lai FM, Tam TS, et al.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IgA Nephropathy and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emia in endemic areas[J].CLin Nephrol, 1988, 29∶229. [5] 张爱平. 乙型肝炎病毒(HBV) 相关性肾炎患者肾活检组织中HBVDNA分布的分子生物学检测[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997, 11 (3)∶237-239. [6] Bhimma R, Coovadia HM.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nephropathy[J]. Am J Nephrol, 2004, 24 (2)∶198-211. [7] 黎磊石,刘志红等主编. 中国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727.

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性肾炎

丙型肝炎病毒(HOV)相关性肾炎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暨北大医院肾内科(100034) 章友康 一、HCV及其流行病学 HCV属黄(热病)病毒科(F1avirideavirus),有包膜,为单链RNA病毒,由9400核苷酸组成,编码3011"~3033氨基酸。全球HCV感染者约为1.7亿,我国约有0.4亿HCV感染者。 :、HCV与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和HCV相关性肾炎 HCV外膜B2蛋白可通过具有细胞表面受体分子CD81与细胞相结合。C081在B’淋巴细胞和肝细胞等细胞表面表达,故而ItCV通过配体与受体相结合可感染肝细胞可诱发丙型肝炎,感染B细胞则町刺激B细胞活化产生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少数病人(6%)甚至可导致非何金氏B淋巴细胞瘤。近年的研究显示有80~90%的混合性“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中有HCV病毒:反之,ttCV病人冷球蛋自症的发生率46~54%,远远高于HBV病人冷球蛋白血瘟的发生率(约5415%),提示HCV和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密切相关。目前多数肾脏病学者认为,HCV相关性。肾炎并非HcV其本身直接的肾脏的损害所致,丽是由于冷球蛋白血症所致,实验性动物模型也支持该观点。’ 血HCV抗体阳性提示过去或现在有HCV感染,该抗体并非保护性抗体,也不代表患者具有针对HCV的免疫力。和血循环HCV-RNA一样.80%HCV抗体阳性患者体内存在HCV感染。 三、HCV相关性肾炎的症理特征 HCV相关性肾炎的重要病理类型有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MP6N)、膜性肾病、纤维样肾小球病、免疫触须样肾病等,最为常见的为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HCV(冷球蛋白)相关性肝GN与特发性MPGN病理一k的鉴别,见表。免疫荧光显示IgM、IgG及c3沿肾小球基底膜(GBM)和系膜区及肾小管腔内沉积物呈颗粒样或团块样沉积。电镜显示GBM内皮细胞侧不定型、纤维丝样或鼎格样沉积物。 四、HCV及其相关性肾炎的治疗 (一)抗HCV治疗: 1.IFN—a:300万Ux3次/周(皮下),疗程6~12月。 2.IFN—a+利巴韦林(Ribavirin):IFNa300万UX3次/周(皮下)+利巴韦林1000mg/d口服、分次,疗程6—12月。 3.长效干扰素(pegylatedIFN)+利巴韦林:PegylatedIFN—a一2a(派罗欣)180ugOW(皮F)+利巴韦林1000mg/d口服、分次,疗程12个月。 (二)Hcv伴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有严重肾脏受累和血管炎患者的治疗 IFN-o:单独IFN—a或加利巴韦林,同前述。 激素:甲基强的松龙0.75~lg/d×3天(v),其后口服强的松0.5mg/kg数周后逐步减3.环磷酰胺:2mg/kg×3、6月,特别是表现为严重肾脏受累及系统性血管炎的症状时。

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唐业勤

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分析唐业勤 发表时间:2017-12-27T09:33:14.73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4期作者:唐业勤 [导读] 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推广应用。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80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效果高达95%,对照组的临床总效果只有82.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恩替卡韦;霉酚酸酯;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效果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简称乙肝相关性肾炎,是指HBV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肾小球损伤的疾病[1]。HBV相关肾炎的治疗原则是①降低尿蛋白;②防治再发;③保护肾功能及延缓肾脏病进展。如何更加有效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成为每一位临床工作者的目标[2]。选取2011年5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80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运用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具有显著的疗效,现将相关数据做如下报道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80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包括男患者25例,女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为45~65,平均年龄(52.4±3.5)岁;观察组包括男患者26例,女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为46~69,平均年龄(56.4±3.5)岁。对照组的病人使用常规的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两组治疗时间为三个月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两组患者属于成年人,自愿参加这次医学,通过相关检查,符合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标准且排除患者患有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疾病。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通过对治疗过程数据的记录,对比分析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病人使用常规的恩替卡韦治疗。每次0.5mg,每天一次,服用方法为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霉酚酸酯治疗。恩替卡韦每次0.5mg,每天一次,服用方法为口服。霉酚酸酯每次1g,每天一次,服用方法为口服。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作出适量的调整。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相关数据,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之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迹象,显效率n为 70%

干燥综合征

疾病名:干燥综合征英文名:Sjogren syndrome缩写:SS 别名:autoimmune exocrine gland disease;exocrinopathy;干燥综合症;口眼干燥关节炎综 合征;舍格伦综合征;斯约格伦综合征;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Gougerot-Houwe syndrome;Gougerot-Mikulicz-Sjogren syndrome;Sjogren's disease;Sjogren氏综合征;古-豪二氏综合征;古-米-斯三氏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Sjouml gren综合征;干燥性角结膜炎ICD号:N16.4*分类:肾内科 概述: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 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受累器官中 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本综合征也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autoimmune exocrine gland disease)、斯约格伦综合征、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常与其他 风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叠(图1)。早在1933年,瑞典眼科医生斯约格伦报道了19例干燥性角膜炎伴口干燥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例,并提出本病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因此,在西方医学中称本病为Sj?gren综合征。其后,各国学者也相继报道了相同的病例。本综合征分 两类:①口、眼干燥等表现单独存在时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PSS); ②口、眼干燥等表现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动脉炎、皮肌炎等风湿病并存时,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gten’s syndrome)。此处仅叙述PSS(简称SS)。 疾病名:干燥综合征英文名:Sjogren syndrome缩写:SS 别名:autoimmune exocrine gland disease;exocrinopathy;干燥综合症;口眼干燥关节炎综 合征;舍格伦综合征;斯约格伦综合征;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Gougerot-Houwe syndrome;Gougerot-Mikulicz-Sjogren syndrome;Sjogren's disease;Sjogren氏综合征;古-豪二氏综合征;古-米-斯三氏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Sjouml gren综合征;干燥性角结膜炎ICD号:N16.4*分类:肾内科 概述: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 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受累器官中 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本综合征也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autoimmune exocrine gland disease)、斯约格伦综合征、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常与其他 风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叠(图1)。早在1933年,瑞典眼科医生斯约格伦报道了19例干燥性角膜炎伴口干燥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例,并提出本病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因此,在西方医学中称本病为Sj?gren综合征。其后,各国学者也相继报道了相同的病例。本综合征分 两类:①口、眼干燥等表现单独存在时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PSS); ②口、眼干燥等表现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动脉炎、皮肌炎等风湿病并存时,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gten’s syndrome)。此处仅叙述PSS(简称SS)。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频率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增高。人的MHC也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与干燥综合征相关的为HLA-DR3、HLA-B8。这种相关性可因种族的不同而不同。据报道在西欧白人干燥综合征中与HLA-B8、DR3、DRW52相关,在希腊则与HLA-DR5相关,在日本则与HLA-DR53相关,我国干燥综合征与HLA-DR8相关。男性患者则与DRW52相关。研究发现HLA基因与干燥综合征自身抗体的产生和临床 表现也有相关性,如具有HLA-DR3、DQ1/DQ2的干燥综合征都具有高滴度的抗SSA、SSB抗体,临床症状较重,且都有血管炎的表现。这些均说明某些Ⅱ类HLA基因可能为干燥综合 征易感性遗传标记,它们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临床表现与疾病持续中都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在非干燥综合征的健康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也具有HLA-DR3或DR8。因此,遗传的基础仅是干燥综合征病因之一,尚需同时有其他因素参与方能造成干燥综合征的发病。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 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 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 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一)HCV特点 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quasispecies)。 (二)HCV基因组结构特点 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依赖的RNA 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三)HCV灭活方法 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 5min或60℃ 10h、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一)世界丙型肝炎流行状况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 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 3.5万例。 (二)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状况 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 3.2%。各地抗-HCV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3.6%)高于南方(2.9%),西南、华东、华北、西北、中南和东北分别为 2.5%、2.7%、 3.2%、3.3%、3.8%和 4.6%。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由1岁组的 2.0%至50~59岁组的 3.9%。男女间无明显差异。HCV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某些地区有1a、2b和3b型报道;6型主要见于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南方边境省份也可见此基因型。 (三)丙型肝炎传播途径 1.HCV主要经血液传播,主要有:⑴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 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 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⑵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 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 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 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 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