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试论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试论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试论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试论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苏武乡中心学校赵星

〔内容提示〕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赵勾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政权。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在金兵铁蹄的蹂躏下,不得不迁都偏安于江南半壁江山的临安,并连年向金称臣,纳币进贡,割地求和,沉溺于苟且偷安的豪奢生活。恢复中原,人心所向,民族的屈辱,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促使一大批以辛弃疾为主的辛派词人为救亡图泰而呐喊呼号。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以“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才情将略和“醉里挑灯看剑”的军人豪情壮志,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爱国篇章,鼓舞着一批批仁人志士的爱国斗志。本文拟从战斗经历、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等方面浅论贯穿于辛弃疾一生的爱国情感,以使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辛弃疾,学习辛弃疾,振奋民族精神,操守民族气节。

〔关键词〕

战斗经历政治生涯文学创作爱国情感

〔正文〕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赵勾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政权。金兵继续南侵,南宋小朝廷节节败退,最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向金政权纳币称臣,偏安于江南半壁江山。形势的遽变导致民族矛盾迅速上升,统治阶层内部的政治斗争也由党派之争转化为和战之争。南宋朝廷中高宗、秦桧这些统治者,执行妥协投降政策,主张抗战的将相受到排斥,甚至遭到杀身之祸。但这时的广大人民,特别是沦陷区的人民,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抗战活动则轰轰烈烈,士大夫中的抗敌救国呼声也日益高涨。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南宋时期的词风很快就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表现爱国思想的词大量出现,形成了影响很大的爱国词派,涌现出了大量的爱国词人,如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陈亮、刘过、刘克庄、辛弃疾等,而尤以辛弃疾最为著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他生在南宋中叶,正是宋金对峙,民族矛

盾十分尖锐,中原人民抗金要求不断高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形势是:北方的女真贵族一方面残酷地压迫剥削中原人民,一方面通过和、战两种策略,积极南侵;而江南的南宋朝廷统治集团中,则分为主和、主战两派。主和派苟且偷安,妥协投降,主战派要求恢复失地,统一中原。辛弃疾是主战派人物之一,他一生都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他是著名的爱国志士,又是著名的爱国词人,爱国情感贯穿于他的战斗经历、政治生涯和文学

起创作的始终。

一、战斗经历、政治生涯彰显爱国情感

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起义南归时期(23岁以前)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占领,宋室南渡已十三年。他父亲早死,他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辛赞富有民族气节,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受其爱国思想很深。辛弃疾为收复失地,报效国家,于一一五四年和一一五七年曾经两次到燕山察看北方地势,探听金军虚实,为军事起事作准备。一一六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人民乘机奋起抗金,济南农民狄京聚众二十多万,声势浩大,威震一时。辛弃疾也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加入狄京军队。他在狄京军中掌书记,与狄京共同谋划军事。为使义军取得官军支持,狄京派辛弃疾同南宋政权联系,不料就在辛弃疾南下联络时,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杀了狄京,投降金兵。辛弃疾得知消息,领着五十骑突入金营,擒获张安国,将他押回南宋朝廷斩首。辛弃疾这一英雄行为,得到了高宗的称赞。辛弃疾从此成为南宋朝廷一抗战将领,这年他二十三岁。

转辗任职时期(24岁-42岁)辛弃疾南归以后,从二十四岁到四十二岁,在江淮两湖间辗转任职,消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他相继做过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京西转运判官、湖南转运副使等地方官,也曾做过司农主簿、仓部郎官、密阁修撰与大理少卿等中央官吏。职务的频繁调动,使他不能久于职守而有所建树。但辛弃疾报国之情炽烈,他在职权范围内,为统一中原,收复失地时时作者努力。“;隆兴和议”后,一一六八年在建康通判任上的辛弃疾,曾作《美芹十论》,分析宋金形势,反对“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争衡于中原”的论调,提出自治图强、恢复中原的治国方略。可惜没有得到朝廷重视。虞允文为相时,他又上呈《九议》北伐计划,但虞允文置而不用。南宋朝廷不让辛弃疾在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斗争中施展才能,却让他到地方镇压农民起义。一一七五年茶民赖文政在湖北起义,浪潮波及到湖南、江西,这时辛弃疾被任命为江西提点刑狱进行讨捕。辛弃疾不能致力于抗金事业,却被派遣去镇压人起义。这是南宋投降派的罪恶,也是辛弃疾政治生涯中一幕悲剧。但是辛弃疾出任地方官时,还做了许多好事。任滁州知州时,他实行“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宋史·本传》)等一系列措施,使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滁州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在湖南安抚使任上,曾“以官米募工浚筑陂塘”(《宋会要》一五二卷),赈济灾民,兴修水利;为防止金兵南犯并为北伐作准备,他还创建以支飞虎军。他任江西安抚使时,旱灾严重,百姓粮荒,富商大贾乘机渔利。他一到任即发布“闭粜者配,强籴者斩”的文告,稳定了市场,“民赖以安”。并在后来给皇帝上书中指出“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论盗贼札子》)。他希望朝廷改革吏治以减轻人民负担。

辛弃疾怀着收复中原的大志南归,他有政治、军事才能,可是南宋朝廷执行的是一条妥协投降路线,对他终不能重用。二十年来他虽为恢复中原与改革地方弊政作了许多努力,但终得不到支持,甚至遭受打击,处境十分孤立。

被贬家居和反复起用时期(43-68岁)辛弃疾在做地方官时,关心民疾,改革弊政。纠弹贪官污吏,引起了一些朝臣的忌恨。于是地方贪官污吏与朝中奸臣勾结多次制造罪

名,对他加以贬斥。四十二岁任江西安抚使时,因他曾禁止耕牛战马出疆,惩治通敌分子,赈济灾民,新修水利与创建地方武装事,被指控为“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宋史本传》)落职,家居十年。五十三岁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他为政威严,惩治豪强,置建军用物资仓库,以备恢复之用。兴办州学,又侵犯豪强利益五十五岁在路安抚使任上,又被弹劾为“残酷贪饕,奸赃狼籍”罢官,家居九年。六十四岁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辛弃疾又制造了万领红衲,准备招募壮丁建军,不料在“疏奏州县害民六事”时得罪权贵,又被扣上“好色贪财,淫刑聚敛”罪名罢官。直至宋金局势迅速逆转,金兵以侵入淮南时,宋朝廷才加封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让他力挽颓局,可是这时的辛弃疾以老病在床,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从四十三岁到六十八岁之间,辛弃疾多次被贬又多次被起用,他的仕途道路坎坷不平。但是,统一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的一生是在坚持抗金,反对妥协投降中度过的。即使在多次罢官家居,闲散弃置的境遇下,他也一刻没有忘怀分裂的祖国,爱国激情何等枳烈。

二、抒发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之篇

靖康之变使中原沦陷,山河破碎,目睹中原人民遭受种族歧视和蹂躏,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他的这种志向不仅贯穿着他一生的政治事业,同时在他的诗词创作中也有深刻的反映。他早年即投身抗金事业,“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捉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鹧鸪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恢复中原献身;到晚年,他仍是“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有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他既正面描写抗金战争,“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血污,风雨拂狸愁”(《水调歌头》),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也通过送友、祝寿来劝勉友人奋力抗敌,侧面反映自己的心志。他在《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中,希望韩元吉能够肩负起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历史重任,这虽是勉人,实为自励。“整顿乾坤”,正是辛弃疾萦绕心头的愿望,正如陆游以塞上长城自许一样,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鱼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拂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是作者六十六岁时所作。当时韩佗胄执政,想通过北伐建立个人威望,急于用兵。为借重辛弃疾的声誉,起用他为镇江知府。诗人虽是垂暮之年,但因为恢复有望,仍激流勇进,奋起筹划。他登临京口北固亭,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及其业绩,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章。诗人在诗中通过怀古,表达了坚决抗金的主张和强烈的战斗意识,含蓄地批评了韩佗胄轻率用兵的做法。词的上片歌颂了孙权和刘裕,一个打垮了北方入侵者,保卫了国家,一个北伐胜利,气吞万里如虎。诗人通过怀古,既赞颂了古代英雄,以表达自己壮志,又侧面批评了当今朝廷的苟安政策。下片以刘义隆好大喜功导致北伐惨败的史实,告戒当局要慎重备战;又以廉颇老将自喻,表示老当益壮,愿为北伐贡献力量。诗人在怀古中叹今,在使事中言志,全词英气勃勃而又沉郁苍劲。词中一连用了四个典故,既切地、切人,又切事、切情,意蕴丰富,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又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情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分两路南下,一路由金兀术率领,沿健康、临安一线追击高宗;一路从湖北大冶偷袭洪州(今江西南昌),追踪裕隆太后。据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谓:“南渡之初,虏人追隆裕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任江西提点刑官署设在赣州,当其经临造口时,想起几十年前这段沉痛往事,不禁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写作者俯视江水,眺望远山,既对当年逃亡中无数颠沛流离者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也为汴京如今任在敌手感到伤心。下片开头将江山合写,表现作者抗金之志如江水之东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本句以鹧鸪作结,暗喻此志毕竟难以实现,尤觉无限悲凉。

这首小词,抚今追昔,写景抒情兼而有之,内容丰富,意境苍凉悲壮。而尤以表现作者抗金之志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最为感人。

再如《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阑却怕,风雷怒,鱼虾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这首词借用雷焕的宝剑在双溪落水化龙,光射斗牛的传说,表现他要求统一祖国的壮志;又借用温峤在牛渚燃犀下照,看见水底怪物的传说,表现他对那些在黑暗中活动的人物的顾虑。这些神奇传说的灵活运用,赋予全诗以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三、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愤慨之词

辛弃疾有“平戎万里”、“整顿乾坤”的壮志,可是南归以后,他大量的岁月是在被贬

谪闲置中度过。“大仇不报,大耻不雪,平生志愿百无一酬”(谢枋得《祭辛弃疾稼轩先生墓记》)。这种壮志不酬的悲愤,形成了辛弃疾词作的另一主题。“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满江红。倦客新丰》),都道出了诗人的愤慨情怀。因为久弃不用,投老空山,只好与鸥为盟,与松为友,“管竹管山管水”(《西江月》),“把相牛经,种鱼法,教儿孙”(《行香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何等凄凉,悲痛、愤懑!《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是他书写悲愤之情的代表作: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间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树尤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

这首词写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上片以宽大苍茫的境界和落日楼头的情景,刻画出失意诗人的自我形象。用抽刀凝视、拍栏长叹的具体细节,表现诗人的爱国激情。“无人会,登临意”,是直抒胸怀、喊出满腔忧愤。下片用两个历史故事,从反面着笔,说明自己心存报国的积极志愿。诗人既不学忘国思乡的张翰,也不学图谋个人温饱的许汜,他要精忠报国。然而,现在却是坐视年华流逝,纵有万千报国之心也无从实现!一腔孤愤,沉郁悲凉。又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访辛弃疾于带湖,二人志同道合,在抗金复国的事业上引为知己,别后辛弃疾以此词相赠。

词描写了作者梦中的一次盛大的点兵场面。“醉里”四句,将点兵前将军的豪壮情怀、军营的肃整威严、士兵的昂扬激情,充分地予以展示。“马作”二句,直接描写了练兵时战马奔腾、弓箭齐鸣的热烈紧张场面。“了却”二句,写为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建立个人功名的练兵目的。以上九句,气势纵横、酣畅淋漓。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然一转,写将士们纵有报国豪情、杀敌本领,然而,壮志难酬人已老,诗情顿时转为悲壮。

四、对苟安偷生、委屈求和政策的批判之作

辛弃疾是一个立志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爱国志士,他自南归以来,多次上书献策要求北伐。他在做地方官时,设想多种方法建军备战,以为北伐筹措。但是,昏暗的南宋朝廷,一直妥协投降,不仅苟且偷安,同时对抗战人物多加贬谪弃置。这种腐败状况使诗人十分愤慨,他批判南宋朝廷忘了国耻,“神州陆沉,几曾回首”(《水龙吟》)他感叹国家分裂,而朝廷竟乐此偏安:“吴楚地,东南柝,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去,了无尘迹”(《满江红》)。他谴责朝廷不思北伐,以致“西风塞马空肥”(《木兰花慢》);他批判南宋统治者是非不分,贤愚不辨:“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卜算子》)。辛弃疾愤慨地要清除这些抗金事业的绊脚石,蒙蔽君主的小人:“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吟》)。辛弃疾的这类词,或委婉含蓄,或借古喻今,或直立慷慨,揭露性很强,富于战斗性。代表作当属(《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簷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意以比兴寄托手法,抒发了作者政治上的怨愤之情。上片器第三句,以强烈的感情,写春色在雨打风吹之中匆匆归去,其下依次写惜春、留春、怨春,婉转曲致。作者以春事衰残、春去难留来比喻抗金的大势已去,南宋政局风雨飘摇的危殆形势。下片取典陈皇后事,必于君臣阻隔以及自己遭馋被讥的处境和满腔怨愤之情,同时也对投降派予以辛辣的讽刺。他指出投降派纵能快活一时,最后将落入可耻下场:“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揭露性和批判性可见一斑。

总之,不管是作为爱国志士的辛弃疾,还是作为杰出词作家的辛弃疾,它的热爱国家

的扶倾持危的责任感,他的当仁不让、勇于献身的政治热情,他的一生奋战、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鼓舞和激励了后世的许多民族斗争战士而被永远地载入了史册。

[参考文献]

1、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

2、金色工作室编《唐诗宋词名篇赏析》伊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卢晋、傅德岷主编《宋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年出版。

4、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5、张毅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

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

人物评传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

我校大学生爱国思想和行为调查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调查报告 我校大学生爱国思想和行为调查研究 指导老师: 贺平 组长: 曹书润201105010019 成员:黎昌明201105010115 关利 201105010079 赵俊杰 201105010029 万继峰 201105010066 王斌 201105010051 荆恒杰 201105010015 邹俊鹏 201105010048 盛郁茂 201105030015 孙中海 201105010006 焦海稳 201105010088 张孟飞 201105010042 杨超 201105010039 实践时间:2012.3.26——2012.4.15

我校大学生爱国思想和行为调查研究 【摘要】:21世纪是中国全面走向复兴的世纪。国家振兴需要方方面面的青年才俊。“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觉悟则国家觉悟”。青年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否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否自觉地把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行动中去,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到大学生人生价值实现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调查对象:我校的部分大学生 调查方法:发放问卷座谈会 正文: 当今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社会深刻变革,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信息传媒技术新时期大学生爱国思想的培育与引导、科技的发达和经济全球化又加剧了这种演变。作为公民中先进知识群体的大学生们,具有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等特点,成为最易受时代浪潮影响的群体。他们在多元文化的冲击,经济大潮的诱惑和政治改革的影响下,思想、情感和意识都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变得复杂、矛盾和多元,总体上,他们崇尚个性自由与思想解放,追求自我的实现与物质的富足,但也有自私、躁动、偏激等不好的一面,故而有人称他们为“有担当的一代”,也有人则称他们为“迷失的一代”,甚至称他们为“垮掉的一代”。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人才是兴国之本,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大学生们的思想境界与精神面貌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荣辱,关系到祖国兴旺发达的关键环节。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无疑是团结力量,凝聚人心,化解矛盾,重塑精神面貌,确立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面大旗,因此对大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既有着现实意义又有着长远意义的的宏伟工程,

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随着国家的出现,人们有了国家观念,继而人们有了爱国的意识,千百年来,特别是在动乱的时代,爱国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而在近代,由于民族危机的产生与加深,爱国理念在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在新兴力量大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例如五四运动中爱国大学生起来极大的作用。而作为当代大学生,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更应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 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首先要承担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义务:在国家内部,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遵守法轮规范,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在国际交往中,维护祖国的荣誉、安全和利益,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维护和平;进而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努力学习,用学到的知识建设祖国,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的长处和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改革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机,还要增强国防观念,积极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进以提高自身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祖国的繁荣富强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必须心系祖国、爱国爱民,才能无愧众多前辈的辛勤付出,才有可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 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如今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有需要了解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以及他们走过的艰苦卓越的革命道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以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思想,弘扬爱国主义。 江泽民同志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做“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有志青年”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爱国既需要感情的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爱国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这样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辛弃疾爱国词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监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六州歌头·晨来问疾》 年代:宋作者: 辛弃疾 晨来问疾,有鹤止庭隅。吾语汝。只三事,太愁予。病难扶。手种青松树。碍梅坞。妨花迳,才数尺。如人立。却须锄。秋水堂前,曲沼明於镜,可烛眉须。被山头急雨,耕垄灌泥涂。谁使吾庐。映污渠。 叹青山好,檐外竹,遮欲尽,有还无。删竹去,吾乍可,食无鱼。爱扶疏。又欲为山计,千百虑,累吾躯。凡病此。吾过矣。子奚如。口不能言臆对,虽扁鹊、药石难除。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调查报告 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得知存在着很多本土的以及非本土的因素在影响着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其中不乏经济、文化以及主权问题等方面。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 * 爱国意识似乎并没有跟着进步,尤其对于年轻一代,爱国问题显得越发严重。就此问题,特于20xx年6月2日对石家庄经济学院08级大学生做了关于爱国主义思想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视程度及理解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爱国的,同时,大部分调查对象同意爱国主义思想很重要,我们得出结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是存在“祖国”这一概念的。但对于概念来讲,很多人都懂,可是我们未必能够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在说到自己爱国的表现时,往往都会说支持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受别国欺压、无理干涉等表面问题,可是难以接受的是,居然有人说出不学外语就是爱国的无稽之谈。很显然,当代大学生对于“爱国”没有一个深层的理解,只是一种作为 * 意识同时掺杂着个人情感的表述而已。 二. 当代大学生 * 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对于“是否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一题选择了“一般”,而对于外来文化入侵,大部分同学的回答都是取其精华等类似答案。从中我们无法知晓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但不难看出其热衷度甚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数人在说,可是又有几人在真正的去辨别何为精华何为糟粕?很多人已经逐渐的被西方化,尤其是当代青年人,对外来文化极其狂热,而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此种现象不仅反映出了社会责任及价值观的变化,更折射出了教育的诸多弊端。 三.大学生 * 与外国比较 调查中有80%的人表示即使有机会也不会移民,另外20%人则表示会考虑,而且如果移民则会首先选择欧美国家。当代大学生对亚洲某些国家怀有民族情结,所以没有人会愿意在这些国家长期生活,当然国恨家仇我们是绝对不可以忘记的,可绝对不可以用仇恨去报复仇恨。然而对于一些人想移民到欧美国家的现象便可以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整体取向了。 四.大学生对本国现状的考虑 关于中国的现状及发展,问卷列出了10个方面,被调查者最多可以选择5项自认为最有问题的选项,其中所有调查对象无一例外的

辛弃疾作品分析

辛弃疾作品分析 ——《辛弃疾词选》读书报告 《辛弃疾词选》是选取了部分辛弃疾的作品加以编排成册的一本书。从中学开始,语 文教材中就会时不时的出现几篇辛弃疾的作品。所以,辛弃疾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 和大多数“官场失意,文场得意”的诗词大家一样,辛弃疾的仕途也十分的曲折落魄。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后来又向孝宗上奏《美芹十论》,《九议》。为谋划复国中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可尽管如此,他仍旧经历了三仕三已的人生。由于不能长期的在某一任职位上留任,导致他不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为国建树。这也是他的人生一大憾事。除此之外,他个人的性格刚正更是让他在朝廷中树敌不少,以至于后来被奸人谗害和排挤,让他一腔报国沙场的热血无处可撒。也正是由于这样,他才以笔作剑锋,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就截取几篇我比较喜欢的作分析。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词作于绍熙元年庚戌(1190)八月十七日夜。篆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小酌,便宴。词就是在这次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写成的。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在清凉幽静的篆冈,秋月映照着树木荫蔽的楼台,秋花在庭院里散发着扑鼻的幽香。第三句“笑吟吟地人来去”,转写景中之人,十分浑然一体。这七字除了一个名词“人”之外,全用动词与副词,衬以一个结构助词“地”,使得人物动态活灵活现,欢乐之状跃然纸上。秋景是如此令词人和他的宾客们赏心悦目,他不禁要想,为什么自古以来总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当年宋玉大发悲秋之情,究竟为的什么?上片末二句:“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

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复习课程

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答:(1)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爱国主义仍然具有其时代意义和价值。这体现在: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第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第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第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2)我们知道,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由此看来,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继承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因此内涵更加丰富。作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大学生首先应该明确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即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在这里,我们所强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合。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的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具体的说,我们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知我中华,培育爱国情操。爱我中华,必先知我中华。爱国志士秋瑾说: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也。学习历史,知我中华,是升华爱国情感的基础。要学习中华民族建设祖国家园、创造灿烂文明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对民族分离、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更要学习和了解当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学习历史,就会为祖国的今天而骄傲,为祖国的明天而奋进。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必将更加美好。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国力强盛。跨进2l世纪的中国正如醒狮雄起,巨龙腾飞,生机勃勃。只要我们同心同德、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必将在本世纪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知我中华,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全面地、辩证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国情。既要从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中激发热爱之情,也要从认识我国自然条件的一些不足之处增强忧患意识;既要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又要为中国近代以来的落伍而伤痛,从而转化为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第二,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一定要认清历史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把自己的学习活动与祖国的建设大业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学习目的。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我们大学生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刻苦学习,锤炼自己,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国和时代的需要和呼唤,要科学地确立成才的目标和方向,做祖国现代化需要的人才。首先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学成果挑战,敢于向未知的新领域进军,勇敢地去实践,去探讨。因为,大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科学的兴衰。其次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对国家、对人民有强烈的爱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待人生,积极奋发,不消极颓废,不得过且过;对学习,对工作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勤奋刻苦,有创新精神,有自信心;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对他人情操高洁,易于合作,有团队精神。最后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人才成功的关键。只有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从事紧张的、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才能攀登事业的高峰。健康的体魄在人才成长与成功的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每一个立志成才者,对这一因素决不可忽视。不仅要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还要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第三,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要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遵纪守法,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要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保持高度警觉,谨防自己为“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所蒙蔽,成为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俘虏。第四,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爱国

浅谈辛弃疾的爱国忧民情怀

浅谈辛弃疾的爱国忧民情怀 发表时间:2018-08-21T11:49:14.1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6期作者:王欢欢[导读] 《破阵子》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期间所做的一首极具代表性的豪放词。 ——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为例 ◆王欢欢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朝阳新城分校100018 摘要:《破阵子》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期间所做的一首极具代表性的豪放词。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首先对辛弃疾的爱国忧民情怀进行解析,并结合辛弃疾《破阵子》的教学过程对整篇词的爱国忧民情怀进行解析与阅读,来引导学生对词人情感的体验以及宋词的学习。 关键词:辛弃疾爱国忧民情怀《破阵子》 一、辛弃疾的爱国忧民情怀之解析 1.壮志难酬的英雄悲歌。“醉里挑灯看剑” 的落魄英雄。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 此时“醉里” 挑灯“看” “八百里”的豪气和“五十弦” 悲切塞外之声, 烘托出“沙场秋点兵” 的豪迈气概。“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烘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争的胜利。“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抒写了作者矢志抗金、收复中原的抱负, 这是作者的理想, 却只能在梦中了却。梦代替不了现实, 一句浩叹“可怜白发生”, 与失意英雄的形象遥相呼应, 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显出凝重深沉,情绪一落千丈。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 化雄壮为悲壮,豪壮中蕴含着深沉的悲慨。这是一支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 2.挑灯看剑、借酒浇愁的壮士悲情。《破阵子》全词前面九句一气贯注, 酣畅淋漓, 直到结句才转笔换意, 痛苦的现实与理想的梦境相互映照, 给人以悲壮之美。由于主和派的打压, 他的爱国理想、恢复志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 只有把它付之于醉梦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谓他一生的追求, 但清醒时却只能导致白发丛生。词人感到失落和绝望, 于是寄怀于酒, 求得以麻醉来镇痛, 借酒来浇愁。“可怜白发生” 的沉痛与无奈。这是悲剧英雄壮志难酬的英雄泪与英雄恨。词人的壮志未酬而一事无成。“可怜白发生”,写出了词人复杂的心情,反映了词人不忘杀敌报国、决心恢复祖国河山、建立功名的壮志;同时也抒发了功业无成、老之将至的惆怅与悲愤。 3.失意英雄的爱国之心与罢贬之苦。辛弃疾四十多岁就被排挤出官场,在家闲居。他屡受打击, 救国报复不能实现。但辛弃疾没有放弃,他仍克服重重困难,为恢复大计奔走呐喊。辛弃疾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不与当朝妥协派合作的孤危地位,“三仕三已”的仕途生涯, 既铸就了他傲岸不屈的个性,更打造了他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词风。在这种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矛盾斗争中, 一代志士的赋闲家居,不合当局时宜的摇旗呐喊, 中怀郁怒而发为悲凉, 实际上概括了辛弃疾这个“一世之豪”的悲剧性结局。这是整整一代爱国者为之愤慨不已的悲剧。 二、《破阵子》的教学案例分析 1.课前预习。在开始上古诗文赏析课前,教师应当布置学生查宋词的发展历程,起讫时间,繁荣时期的基本状况。然后是词人的基本生平资料、思想状况等。这样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就可以对所学的东西有一个粗略的较为全面的认识了。 2.课中教学的引导与解读。开始正式的教学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通读全词。让学生讲述全词的主要内涵,体悟词人的思想感情。针对“挑灯、梦回、八百里、分、麾、炙、翻、沙场、点兵、作、的卢、了却、身后、可怜”等古今意思有些微差别的字词要让学生去细细品味,以体会该词的真正的内涵。在对全词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后,教师应该分上下阙来讲解词。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对宋词的基本常识的介绍。词的上阕主要为写景,下阕抒情,然而写景抒情并非是完全分离的,而是相互融合的。词人在醉酒后冥想出沙场点兵,壮士共饮的波澜壮阔的场景,而反观现实却是冯唐老去,李广不封,壮志未酬,江河冷落,故土难收。在虚实结合的强烈对照下,词人的感情就显得格外的深沉悲凉。而另一方面,词上下阙感情的急剧突变也别有风味。在上阕的意气奋发和下阕的深沉感慨的鲜明对比下,我们才明白所谓的沙场杀敌,同仇敌忾收复江山不过是词人醉酒朦胧后的一场美梦。而在下阕的急转直下的描写中,我们才能看出真正的现实是残酷的。残酷的战场没有使英雄退却,而朝廷主降派却使词人的理想变得遍体鳞伤。要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一下词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国家社稷不保、政治动荡的南宋,词人主战的声音在统治者们的主和声浪中显得那么微弱,当时的南宋朝局看似一片歌舞升平,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教师在对词人的感情进行分析的时候应当为学生详细地讲述当时的社会状况。 3.课后设置。(1)师生共同吟咏《破阵子》。设置目的:经过师生对词作一课时的深入解读,学生对辛弃疾其人、对《破阵子》其词有了更深入的领会,再次吟咏全词,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逐次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世界,进一步理解辛词的深层意蕴。(2)请代陈同甫写一封信回复辛弃疾,谈谈读过本首词的感受。设置目的:课后的任务型书面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再次与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然后对本词进行鉴赏。让学生站在友人陈同甫的视角,更能理解辛弃疾创作《破阵子》时的心绪与情怀。参考文献 [1]徐寒《中华藏书百部之〈宋词鉴赏〉》[M].中国书店,北京,2010,5。 [2]卢林茂壮怀歌罢涕交颐——说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A].西安,2013。

辛弃疾词赏析

赏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辛弃疾(1104——1207),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原字坦夫,但因为非常仰慕霍去病,便改字幼安,旨在效仿霍去病,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有趣的是,虽然相隔千年,两人的名字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去病”与“弃疾”,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关联。 这首《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大概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或五年,此时辛弃疾已经60岁,闲居瓢泉。关于茂嘉其人其事,现在知晓不多,只知道茂嘉是辛弃疾的族弟,排行第十二。辛弃疾共写过两首关于茂嘉的词作,另一首是《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而这首《永遇乐》是辛弃疾为送茂嘉赴调而作。 关于“赴调”,根据宋代的相关规定,地方官吏任期届满,都要进京听候调遣,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另予调遣时,都会升官使用。虽然茂嘉事历不详,但是赴调一事,应该与刘过《沁园春·送辛幼安弟赴桂林官》同为一事:“天下稼轩,文章有弟,看来未迟。正三齐盗起,两河民散,势倾似土,国泛如杯。猛士云飞,狂胡灰灭,机会之来人共知。何为者,望桂林西去,一骑星驰。离筵不用多愁。唤红袖佳人分藕丝,种黄柑千户,梅花万里,等闲游戏,毕竟男儿。入幕南来,筹边如北,翻覆手高来去棋。公余且,画玉簪珠履,倩米元晖。”据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十九记载:“章宗完颜璟承安二年(即宋宁宗赵扩庆元三年1197),天下大旱,山东及泽,潞间,寇盗屯结,至万余人。……遣龙虎将军张天翼,……与贼连战皆败,天翼战死,寇执逐张。溃兵皆聚天井关,潞守张清臣不知为计,急奏求援。”这段金国历史,正印证了刘词的记述,本是统一的大好机会,而茂嘉反被由北南调,明为升官,实则把他调离了边界。面对这样的事,一生立志收回中原的辛弃疾自然心情杂陈,如骾在喉,不吐不快。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所谓“烈日秋霜”,比喻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经受考验的刚毅节操。词的一开头作者就拿出了光荣的家谱,说千百年来自己的先辈们都是忠肝义胆、秉性刚直的人物。辛姓的确历史悠远,源流亦有不同说法。据罗泌《路史》所载,黄帝之后有高辛氏,其后有去高字改为辛姓。另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建立莘国,其后世子孙以地为氏,称莘姓。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头为辛姓,称辛氏,便产生辛姓。而辛姓中也确实有很多名臣,例如先秦辛甲,西汉辛庆忌,唐代辛云京等都是一代名臣。 然而对于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作者并没有多做讲述,而是将笔思一转,向族弟参讲起“辛”字的含义,姑妄讲之,姑妄听之。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就,一笔一字都含着“悲辛”滋味,总是与“辛酸辛苦”相伴相随。其实,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尚在在湖南任上的辛弃疾在《摸鱼儿》中便写道:“闲愁最苦”,如今已过去20年了。20年的时间毕竟不短,想想这20年做的最多的事只是和农夫聊聊庄家的长势而已,这种“辛苦”必定如群虫啮骨,痛不可极;20年来“二圣不归,八陵不祀,中原子民不行王化,大仇不复,大耻不雪,平生志愿百无一酬”(谢枋得《辛稼轩先生墓记》),对于已经60岁的辛弃疾来说,人生最大的“辛酸”或许莫过于此。 “更十分”三字一转,在前三句从内涵与外延讲述“辛”字后,又从“辛”的本义加以发挥。说这是辛家人的本性,而有些人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不堪其辛辣,却欲呕吐。

大学生的爱国情感论文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关键词:大学生;有效措施;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新中国发展史》 周总理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成为了很多有志青年的座右铭。不同的时期据有不同的历史限定,在当今社会,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而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认真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就像是顾炎武所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应该具有更好的爱国精神。而那些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情,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名言,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故事,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发挥我们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 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

厚的爱。而在我们现在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后才能有资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的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涌现出岳飞、文天样、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倡导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日近代史昭示我们,要改变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起抗争,奋发图强,从列强侵略中国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侮、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从太平天国起义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中华儿女和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略,前仆后继,历尽艰辛。谱

论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

论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 摘要:辛弃疾是南宋爱国志士,杰出的词人,其词在南宋开一代新风。本文从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和词作的思想内容来探究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辛弃疾生平抒发壮志英雄失路批评朝廷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志士,杰出的词作家,其主要文学成就在词这一方面,他的词在南宋开创了一代新风,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的词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沉雅健, 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词风。辛弃疾生于南宋中期,中原早已沦丧,正是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尖锐,中原人民抗金要求不断高涨的时期。而在江南的南宋统治集团中,则分为主和、主战两派,主和派苟且偷安,妥协投降;主战派要求收复失地,北定中原。辛弃疾是主战派人物之一,其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统一中原进行着不懈的斗争。现在就从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词的思想内容这两方面来探究他的爱国精神。 一、坚持抗金反对投降的一生 辛弃疾的一生,按其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揭竿而起擒判南归:(1岁~23岁) 辛弃疾出生时(1140年),山东已沦陷金人之手,宋室南渡已经十三年,他的父亲早亡,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辛赞富有民族气节,青少年时期的辛弃疾受祖父爱国思想影响很深。辛弃疾在(1154年~1157年)两次到北方察看地形,探听金军虚实,积极为起义作准备,志在收复失地,报效国家。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济南人耿京聚集十万人奋起抗金,声势浩大,威震一时。辛弃疾也随之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两千人的起义队伍,投奔耿京,在耿京军中掌书记,与耿京共同谋划军事。这年正月,辛弃疾受耿京委派,辛弃疾领人前去建康(今江苏南京)求见高宗,在完成任务返回山东途中,得知耿京被投降金兵的叛徒张安国杀害,立即率五十骑杀向济州(今山东巨野),在有五万之众的金兵营地,活捉了张安国,并押回建康斩首。辛弃疾这一英雄壮举、体现了他非凡的胆略,得到高宗的称赞。辛弃疾从此成为南宋朝廷一名抗战将领,这年他二十三岁。行伍出身的辛弃疾,有着战场上横戈杀敌的战斗体验,他熟悉军旅生活,“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念奴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千弦翻塞外风,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些都是他后来对当年抗金时军旅生活的深情回忆,也充分印证了他青年时期投身抗金战斗的经历,辛弃疾把自己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奔赴沙场,义无返顾,为国杀敌,疆场搏命,这是何等的英雄豪迈!词人的这样的英雄壮举,使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更令人钦敬佩服! (二)辗转任职壮志难酬:(24岁)~42岁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引文】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集体荣誉感是建设祖国未来的不竭动力! 【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政治、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就目前而言,爱国主义仍然是二十一世纪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的主要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精神是建设未来中国的源泉。 【摘要题】爱国主义论文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爱国主义/弘扬爱国主义论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的定义从古至今、从中国到西方是不尽相同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并试着把个人的抱负与理想融入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爱国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并为之不懈奋斗。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爱国主义就是要求我们做一个“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有志青年”。这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经

济全球化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古有言“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明天,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忍不拔地前行,学习前人,也无愧于前人;我们也要做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为后代人留下我们的脚印。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让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做出自己的贡献吧!实践是接受教育的有效的一种方式,借此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国家,即将属于我们的时代,所见让我们视野更阔,所行使我们印象深刻,实践出真知,实践让我们担起责任,立爱国之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革命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那么,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爱国者呢? 首先,每个公民必须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

浅论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一、浅论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 (3) (一)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在辛词中具有一种卓尔不群 的光彩 (3) (二)坚持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词思想的主导倾向 (4) (三)表现在他的“整顿乾坤”的急切愿望与关河破碎、宝刀无所用的冷酷 现实的矛盾所引起的愤激中 (5) (四)抒写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6) (五)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关注和系念 (6) (六)表现在对整顿乾坤的“明主”的渴望上 (7) (七)表现在对南宋君臣偷安宴乐的讽喻和揭露 (8) (八)表现在以词作战斗的武器,揭露朝政黑暗 (8) 二、形成爱国情怀的原因 (9) 三、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辛弃疾的词相比于其他文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词不是用笔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能清晰的看到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置身于笔墨中无时无刻给人带来的凛然正气和磅礴气势。他用毕其一生的词创作来宣泄自己不能驰骋疆场杀敌报国,收复中原山河的悲愤与失意,因此在他的词中往往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而这些英雄形象因其自身的坎坷遭遇而带有一种深沉的悲慨之心。而他以爱国情怀为生命理念的精神也不禁让人深深的佩服和敬仰! 关键词:辛弃疾;爱国;词 Abstract:Xin qiji word when compared to the other scholar's different lies in his word not with ink to write, but dipped in blood and tears daub and become, today we read the word is always can clearly see a great patriot immersed in the ink in defining and bring the awe-inspiring righteousness and overpowering momentum. He finish his lifelong ci creation to vent to their JiangChang daggers to serve the country cannot gallop, retrieve the grief and indignation and disappointments of zhongyuan sunvo company, so in his words often is in the hoyywood hills hero image, and these hero image for its own bumpy encounter and has a deep sadness in the heart of the soup. And he spoke with patriotism as life concept of spirit also can't help letting people deeply admire and honor him! Key W ords:Xin qiji; Patriotic, word 前言 辛弃疾的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东坡词风便是由他带到南方发扬光大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出现一大批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而他在发展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在中国不断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难得知存在着许多本土的以及非本土的因素在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其中不乏经济、文化以及主权问题等方面,那么在这全球经济大变革,时代步入快节奏的背景下,我们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怎样的呢?尤其是大学生,我们的爱国意识又如何呢?就此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调查。 2.调查目的:对于此次调查,我们着重把握当前时期我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对其中所凸显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度的剖析以及提出我深度的见解,以此共勉,希望增强我们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调查对象:安徽新华学院50名大学生 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深度访谈 5.调查结果分析 (1),对于“我们大学生对我国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了解的程度”的问题。13.5%选择了“比较了解”27.5%选择了“一般了解”,而有29%的人选择了“不太了解”,21%的人选择了“不了解”。由此可见,尽管现如今大众传媒发展的很快,我们很容易了解到上诉知识但仍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状况不甚了解。 (2),针对“就个人而言,爱国主义方式有哪些?”约有12%的人选择“将自身的价值寄托祖国的需求中”,又21%的人选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11%的人选择“时刻关注国内外新闻”,又22%

的人选择“树立名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反对崇洋媚外,热爱传统”,15%的人选择“发扬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的美德”,只有13%的人选择“在日常行为中彰显爱国主义情感”。从中亦透露出大学生爱国心理,一方面虽没有了解到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但从爱国主义者情感来讲还是会铭记传统道德和热爱传统文化。同时,爱国主义情感都表现在自身情感的寄托方面,难以表现在日常行为小事中。(3),对于“你认为爱国主义表现的重要性方面”,80%以上的人都认为“重要”。大多数大学生都认同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从层次心理来讲,在校大学生对于我国都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对于身为中国人,绝对多的大学生都有一种自豪感。亦证明了此点。 (4),调查中对于“爱国主义的举动”,很多人都选择“支持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不受他国的欺压,积极参政议政,支持国内产品”,但仍有少部分人选择了“不学外语,禁止洋货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尤其是日、韩国家的产品)”。很显然,当前大学生对于大的爱国理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并没有认识到“爱国”的深度意思,只是一种作为中国人的意识同时掺杂个人情感的表述而已。 (5),在选择“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大多数同学选择“一般都热爱”同时对于“外来文化”一半同学选择“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显然数据的本身并不能说明说明问题,但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对于传统文化表示热衷的程度很低,主流思想是“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但为什么现实中仍津津乐道和一味追求西方文化,尤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