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客家匾额文化及其现代传承

客家匾额文化及其现代传承

客家匾额文化及其现代传承
客家匾额文化及其现代传承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Y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第37卷第4期

2019年8月Vol. 37 NO. 4

Aug. 2019

【客家学研究】

客家匾额文化及其现代传承

黄映琼

(嘉应学院文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摘 要:客家匾额资源丰富,折射出客家人的精神价值追求,蕴含丰富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在城市化快速发展

的今天,我们应客观辩证地看待匾额所体现出来的传统价值观,也应结合时代特点让客家匾额文化精华得以传

承,使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弘扬客家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关键词:匾额;客家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2X (2019)04-0016-05

匾额,挂在厅堂或亭榭上的题字横牌,亦单 称“匾”或“额” o 呼"在我国古代,无论是皇宫

殿宇还是风景建筑,或是街头巷尾,都充斥着匾

额的身影,匾额是中国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物

件。在梅州客家地区,匾额资源丰富,尤其是在

一些古村落,匾额俯拾皆是。但是,一个不容忽 视的现象是,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老城区拆迁现象严重,老宅旧院大量消失,随之 消失的还有匾额,一些偏远的山村虽然以纪念的

名义保留了先人的遗留,但是由于对匾额的认识

不够,随意放置,有的甚至另做他用,导致一些 好不容易留下的匾额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 坏。相关部门也已经意识到匾额保护必须提上日

程,中国客家博物馆(馆址在梅州)率先进行了

这方面的保护和收集工作,自2008年至2010年,

深入田间乡野,征集了 180余块匾额,成立了客家

匾额馆,这是广东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匾额专题

馆,同时也是国内文博系统首家专题匾额馆。馆

内收集的这些匾额产生的时间最早为清康熙五十

三年(1714),最晚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

(1947 ),纵横20赊载,期间各个时期的匾额无

所不有。题材涉及功名匾、寿庆匾、字号匾、门

楣匾、堂号匾、功德匾等;形制上有横匾也有竖 匾,材质上均为木质。即这些名目众多的匾额沉

淀着厚重的历史,承载着客家先辈们的才情和思

想,浓缩着客地文化之魂,为我们今天深入解读

收稿日期:2019-03-16

作者简介:黄映琼(1977-),女,广东梅县人,讲师,硕 ±,主药院方向:客家方言与文化。

客家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实物佐证材 料,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富有文学价值和艺术价

值的物质材料。以下主要以客家匾额馆收藏的匾 额为例进行论述。

一、客家匾额折射出客家人的精神世界

(-)学优登仕的价值追求

客家人自中原南下,骨子里始终保留着正统

的中原文化思想,认为读书才能识理、明志,才 能有出息。迁徙至穷山僻壤之地,读书便成为客 家人唯一的出路。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一

书载称:“尝谓梅人无植产,恃以为生者,读书 一事耳。” “唔读书瞎眼珠” “唔读书无老婆”

等熟语至今还在客家老少中口耳相传。可见,上

至士大夫阶级,下至平民百姓,都秉承着崇文尚

学的理念。客家匾额中,以科举功名为内容的匾 额有很多,如:文魁、武魁、国魁、解元、贡

元、(恩)进士、(例)进士、(岁)进士、拔 元、监元等,据《梅州进士录》(2013 )统计,

在科举时代,梅州中式士子、登科第者中,秀才

16 479A,举人1783人(含武举人546人),各类

进士283人,其中包括会试、殿试正榜进士247名 (含原籍、寄籍外地进士,其中翰林33名),钦

赐翰林15名,明通进士21名。冈客家地区崇文重

教蔚然成风由此可见,当时科举考试已成为客家 人摆脱自身生存困境,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一 旦金榜题名,即刻官袍加身,厚禄便随名而至。

因此,比科举功名匾额更为显赫的便是标榜 着官职名的匾额了,如:大夫第、骑尉第、司马

第、青钱第、观察第、按察第、内阁中书、司录

小学一年级音乐 《落水天》教学设计

《落水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落水天》是一首在广东地区传唱非常广泛、家喻户晓的客家民谣,属于客家山歌范畴。塘朗小学把客家山歌引进校园进行传承和创新,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做法。选择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里《落水天》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歌曲,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这首歌曲的课堂教学,让少儿对广东客家民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认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中,根据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玩的特征,通过聆听、演唱、演奏、歌表演等多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去感受、体验、表现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把音乐审美体验、音乐的知识与技能、音乐兴趣的培养三者有机地进行结合。 执教:课型:唱歌课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材版本:花城出版社《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3课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落水天》 教材分析: 《落水天》是一首具有浓郁岭南风味的客家民歌。“落水天”是客家话“下雨天”的意思。这首山歌歌词简单朴素,口语化,生活化;由“6 1 2 3”四个音组成,旋律平缓,抒情,富于特色“××××·”节奏型贯穿全曲。歌曲反映了旧社会客家穷苦人遇到下雨天,没有雨伞遮雨的可怜情景,同时又具有风趣的内涵。 教学目标: 1. 能主动参与歌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并对客家民歌产生兴趣。 2. 能打着手号自己学唱歌曲《落水天》的第1、2小节。 3. 学会运用各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 能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落水天》,感受广东客家民歌风格特色。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落水天》 教学难点:1.能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 2.准确的感受“××××·”节奏型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卡纸图片、儿童伞、多媒体课件。

梅州客家山歌现状特点及其继承的对策

梅州客家山歌现状特点及其继承的对策 客家山歌的生命力,在于它真切地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斗争,并在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种纯朴而自然流露出来的音乐如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果实存在于自然景色中,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人们的情感意愿,并给人于美感和教育。但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文艺的猛烈冲击,人们对艺术文化的欣赏有了新的追求,作为客家文化代表的客家山歌也必须顺应时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如:“郎有心来妹有心,铁杵磨成绣花针;郎系针来妹系线,针行三步线来寻。”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首歌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并带双关,用于抒发相思之情,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自改革开放后,客家山歌的发展现状又到了一个新时期,人才辈出,不逊风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山歌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业余走向专业,从民间走向舞台,要求更加严格,创作逐渐细分,有人专门负责写曲、写词,专业人员演唱。2003年7月,梅州迎来了阎肃、徐沛东、陈小奇、李昕、王佑贵等20多名中国著名的词曲作家组成的采风团,他们是来梅州“量身定做”一批具有客家风味的现代歌曲,为“首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节”做准备。作为世界客都的梅州,便从2004年开始举办“首届中国梅州国际山歌节”,今年2月举办了第二届。山歌节为世界各地客家人充分展现各自风格独特的山歌艺术精品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吸引了加拿大、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缅

岭南客家山歌音乐特点分析.pdf

[摘要]岭南客家山歌的优点就是能够让听众从中听出来歌唱者的情绪变化,它以动人优美的旋律著称,而且在岭南客家山歌中加入了形象的歌词描绘,让其更加富有内涵。岭南客家山歌主要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抒发歌者的情感,同时加上简明的歌词,让山歌变得更加委婉动人,这是许多人喜欢岭南客家山歌的最大原因。 [关键词]岭南;客家山歌;音乐特点 一、岭南客家山歌概述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歌曲作为最主要的几种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欢迎,尤其是更加接地气的岭南客家山歌,更能够用淳朴的声音打动人心。新山歌、革命山歌、叙事歌、杂歌等不同类型的山歌体现出了不同地区人民朴实无华的生活品质,岭南客家山歌的表现形式也同它的种类一样丰富。[1]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人口数量较多,同时作为中国最大的客家省,广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以前。有关资料记载,从数百年前开始,许多客家人因为各种原因从外地迁移到现在的广东地区,由于他们与广东地区本土人在生活习惯上有所不同,因此就以客家人自称,以此区分外来人与本地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这些从外地迁移而来的客家人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成为了中华民族一道靓丽的风景。岭南客家山歌严格来说是传承于中国古代的汉族民歌,其中重叠、双关、赋比兴等表现手法都完好地继承了下来,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融合其他不同的元素,让岭南客家山歌变得更加具有特色。[2]在古代时期,大量人口的南迁形成了现在广东地区的客家人,可以说大多数的岭南客家人都是中原子女的后代,所以岭南客家人的文化特色是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岭南客家人最为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的语言,这种特色语言是在长期的生活习俗中形成的,与岭南客家人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够反映岭南客家人在数百年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苦难、能够反映出岭南客家人的淳朴民风。 二、岭南客家山歌特点 岭南客家民谣中的九腔代表着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九种不同的口音,这些不同的口音经过了岭南客家人的糅合,已经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声腔;而十八调则代表着在岭南客家民谣中所运用的声韵,包括了七个仄声韵以及十七个平声韵。岭南客家山歌的特点较多,主要有几下几种:第一,音调起伏较小,整体节奏平稳;第二,岭南客家山歌整体讲究循序渐进;第三,岭南客家山歌的节奏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总的来说岭南客家山歌的唱法较为自由,因此衍生出了不同种类的山歌,包括五句板山歌、叠板山歌、快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正版山歌等等[3]。岭南客家山歌的民间艺术气息较为浓郁,其歌词相当简明,能够通过简单的描写烘托出高雅的意境,而且岭南客家山歌的结构简单,内容并不复杂。常见的客家山歌一般都只有寥寥几句,但是岭南客家山歌歌词虽少,却讲究一个押韵,句与句之间要对仗工整,韵声契合才行。在岭南客家山歌歌词中还能够见到多种表现手法,其中赋、比、兴是最为常见的,在种类不同的山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岭南客家山歌曲调优美、歌词简明、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岭南客家山歌的整体旋律较为平缓,音调的变化讲求循序渐进,很少会出现跳级。而且在岭南客家山歌的曲调中都会掺杂一些倚音、滑音、颤音,让岭南客家山歌的曲调更为曲折委婉。虽然岭南客家山歌分为多种类型,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岭南客家山歌都是以简洁、优美的旋律著称,在一曲终了的时候都会以相差无几的腔板结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追捧[4]。由于地区的不同,各地区岭南客家人生活习惯上会有一些小小的差异,而岭南客家山歌在发展过程中会融合不同的元素,包括韶关新丰山歌、陆丰山歌、惠阳山歌、连平山歌、河源山歌、兴达石马山歌等。岭南客家山歌的创作较为自由,没有刻板的曲调变化规定,所以在歌曲中运用的节拍也较为多变,常见的四一拍、八五拍、四三拍、四四拍、四二拍都是其节拍多变的表现。而且岭南客家山歌的节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能够和旋律引起共鸣,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变换节拍。类戏曲“流水版”型、节奏自由类说话型、节奏交替出现型、乐句末任意延长型、流畅轻快叙事型、“前紧后松”型、规整明快型等都是岭南客家山歌中常用的节奏,这些不同类型的节奏都有一个同样的特点,那就是整体偏向于轻快、明亮、自由[5]。很多的山歌都是人们在劳作、休憩时随口唱出来的,所以岭南客家山歌的节奏都比较不拘一格。曲调与歌词共同构成了朗朗上口的岭南客家山歌,其结构明朗,一般都是把整首岭南客家山歌分为几个不同的乐段,每一个乐段都是由两个或者四个乐句组成,虽然也偶见三五句的,但是其创作条件较为苛刻,对岭南客家山歌的对仗要求较高。其次就是岭南客家山歌的结构中都会加入一些诸如衬词、引子等其他元素,来提高岭南客家山歌的整体效果。结语经过无数人数百年的积累,岭南客家山歌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地区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体现。 近年来,流行乐曲在年轻人群中逐渐发展壮大,给岭南客家山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面对如此险峻的考验,岭南客家山歌该如何发扬传承,这便是许多岭南客家人都较为关注的问题。另外,岭南客家山歌一直以来都是口口相传,而且影响范围也仅限于少部分地区,发展速度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相差甚远。所以,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增大对岭南客家山歌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岭南客家山歌的认知水平,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这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 作者:李美群 徐铭颢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定西市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定西市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共4题;共48分) 1. (11分)语文综合性学习。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1)【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本义:________ (2)【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爸妈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爸妈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爸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3)【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孝敬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轻言细语地劝说。) 2. (11分)目前,孝感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相应题目。 材料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示意图 材料二:园林绿化,能吸纳灰尘,减少噪音,能让天更蓝水更清,使山更绿城更静,生活更美好。孝感市为创

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媚媚,13级艺硕,2013021220 摘要: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的曲调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风靡全球的商业性强势流行文化正冲击着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全球化的文化飓风中,民间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重威胁。客家山歌的创作和传播也同样遇到了多来自多元文化的冲击,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山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空间,面临着生存与传承困境。本文以传统客家山歌《有好山歌溜等来》和新客家山歌《客家颂》为例,浅析传统客家山歌与新客家山歌在演唱风格上的联系与区别,让大家了解客家山歌在演唱面的变化与发展,进而辩证地看待客家山歌的变化,展望客家山歌的未来。 关键词:传统客家山歌;新客家山歌;演唱;

一、简介客家山歌 (一)客家山歌的文化背景 客家文化属于岭南文化。客家先民来自中华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江淮流域,在上下一千多年的迁徙历时中,从闽、粤、赣交界地区的聚居,到向南各省以及海外的衍播,他们与迁徙途径地、定居地的人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吸取了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在语言、民情、风俗、精神特质等面都有独到特征的客家文化,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精华部分。客家人饱经时乱。历尝艰苦,长期渡徙、披荆斩棘,留下了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传说,历练了坚忍不拔的客家精神。即使到了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客家人还保留着甚为丰富的且较完整的中原民族的传统思想、精神、文化风俗等。重名节、讲勤劳、重教化等是客家人安身立命、待人处世、持家立业之本。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 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源头出自古代中原的河洛文化,因此它的主体文化是汉文化。客家人上承《诗经》遗韵,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养成了尊文重教

家乡方言与民俗文化

家乡方言与民俗文化 11中文B 林豪鹏11550302003 笔者的家乡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坪上村,根据村中族谱记载,本村是从梅州市丰顺县的金瓯寨迁于此,它位于广东揭阳市东部,东接潮州市潮安县,南临普宁市及揭阳市区,西连揭西县,北与梅州市丰顺县接壤,是连接粤东潮汕地区与粤东客家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村名能够熟练地使用客家方言及潮汕方言,但客家方言为本村的通用语言。虽然村子从原来的“客家方言地区”搬迁至“潮汕方言地区”,但本村村名仍以“客家人”的身份自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客家人”的身份,并传承和创新了客家文化。受篇幅所限,加之客家方言之复杂繁多,本文无法面面俱到。因此,下面笔者就从“粄”的丰富性和“粄”字所透露出来的民俗风情两个方面,试图就客家方言的一个“粄”字来透视客家的民俗风情。 一、客家方言“粄”的丰富性 客家话的“粄”单用时为各类糕点的统称,不限于大米制作的糕点。在这个统称词下有诸多的特称词,据统计,客家地区经过不同的加工手法制作出来的各种“粄”类总计有200款之多。以梅州市丰顺县为例,就有糯米制、粳米制、杂粮制的各种粄类几十种,这些“粄’名称各异,命名理据丰富多彩。可以以原材料为名(这是最多的一类),

如:糯米粄、粘米粄、麦粄(农家自种的小麦磨成粉制)、面灰粄(面粉制)、薯粉粄(淀粉制)、芋头粄、树子番薯粄(木薯粉制)、艾粄(加艾草制成)、签叶粄(加签麻叶制成)、仙人粄(淀粉加仙人草根制成)、芋卵头粄(粳米粉掺芋头丝蒸制成)、芋丝粄(糯米粉加葱花或萝卜丝、芋头丝等做成扁圆形,油炸而成)等,旧时饥荒时节还有糠粄;可以以制作形状为名,如:耳公粄(形状像耳朵)、舌嘛粄(形状像舌头)、疙瘩粄(面粉加水搅匀后用汤匙舀进水已经烧开的炒菜锅中煮,熟后一片一片像疙瘩状,);可以以颜色为名,如红桃粄、黄粄;可以以加入的辅料为名,如:糖粄(用红糖蒸制的糯米糕)、酒粄子(无馅小汤圆,煮时放进酌量糯米酒);可以以制作方式或动作为名,如:酿粄(粄皮里包馅儿)、煎粄子(用加热的糖浆水拌糯米粉,做成圆形或椭圆形,用油炸,方言说“煎”)、搞粄子(粳米制的圆形糕点,因制作时搞成圆团,故名)、搞粄(“搞”为干烧);可以以制作工具为名,如:印粄(用印模印,既是工具也是动作)等等。广东梅州一带普遍有“甜粄”(糯米粉加糖浆蒸制而成,以味觉为名)、“味酵粄”(米浆掺入少量土碱或纯碱拌匀,倒入陶钵中蒸熟,因其中间有凹下的圆窝,正好用来放佐食的调味品,故名);广东揭西有“鸟仔粄”(因其形似小鸟而得名)。此外,客家各地“粄”类的专有名称还有咸粄、老鼠粄、发粄、富粄、水粄、菜头(萝卜)粄、韭菜粄、笋粄、豆粄、豆膏粄、绿豆粄、菜丝粄、饭匙菜粄、瓜(一般为南瓜)粄、层子粄、九层粄、包粄、新丁粄、清明粄、青粄、药粄、碗粄、酿鱼粄、糍粑粄、细粄、尖子粄、糕籽粄、卤水粄、粄仔圆、粄粽、钱仔粄、白头翁粄、猪肠粄、喜粄、菜包粄、

广东民歌——客家山歌

《广东民歌——山歌》 一、教材分析:广东民歌中的山歌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因为是口头传唱流传下来的,它们的曲式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大多数为上、下句或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式结构,因此便于群众口头传唱。旋律由多种不同调式音阶组成,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中的客家山歌是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伴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传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客家山歌《唔车水来禾唔长》,感受客家山歌用方言演唱,旋律简单悠长、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歌词生活化,简单、质朴的特点。 2、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家乡四会民间歌曲的热爱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学唱客家山歌《唔车水来禾唔长》。 四、教学难点:山歌的特点。 五、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客家山歌《客家妹子爱唱歌》,学生走进教室。 2、讨论:演唱者用了什么方言来演唱歌曲? 3、请会讲客家方言的学生教老师和其他的同学用客家方言来说几句日常用语。 (二)学习客家山歌《唔车水来禾唔长》 1、请讲客家话的同学教大家来朗读《唔车水来禾唔长》的歌词。 2、初听歌曲录音,思考:你觉得歌曲旋律怎样?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歌词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山歌是生活在山区、丘陵等地区的人们劳动时哼唱的民歌,特点,用方言演唱,旋律简单悠长、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歌词生活化,简单、质朴。) 3、为什么歌曲具有音调高亢、节奏自由的特点?(通常是些什么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演唱这首歌曲?)

4、学生随录音学唱歌词。 5、齐唱。 6、老师表演唱一遍,学生评价,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客家山歌风格的特点的印象。 7、选取你身边唱得最好的同学来为我们表演。 8、点评。 9、齐唱,录音伴奏。 10、结合课本的地图来了解山歌传播较广的地区有哪些? (三)拓展 1、我们四会有没有客家山歌?你会不会唱? 2、欣赏四会的客家山歌《龙船调》 3、四会民歌的歌手分布在各个乡镇,但会唱这些民歌的多为一些长者,都是七八十甚至九十多岁的老人,四会民歌需要我们年青的一辈去传承和发展。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在以后的课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广东民歌中的小调、号子、牧歌等。 [教学反思]: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地方高校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使命必须从继承和发扬当地优秀文化开始。赣南师范学院充分利用赣南革命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深入开展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文化课程改革,创建了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联动式课程教学体系,创造条件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文化育人效益。 关键词:地方优秀文化;特色文化课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培养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第十八条明确提出“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长期以来,学院立足赣南革命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坚持“价值引领为先、人文素养为重、全面发展为本”的文化育人理念,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努力推进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积极开展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文化课程改革,创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课程教学,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地方优秀文化开展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之路。 一、构建“二类型、三模块”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 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疏理、挖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苏区和客家文化精华,根据各专业属性、培养层次、培养要求构建了逻辑清晰的特色文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知识传授型、技能训练型、素质拓展型”文化课程模块,同时为配合上述显性课程的教学,以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强化文化熏陶实践过程,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着力点,开发了大量隐性文化课程,形成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配合的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见图1)。 1. 依据课程性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显性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以及有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如:“客家音乐”、“中央苏区文艺研究”等系列课程。 图1 特色文化课程结构 第二类是隐性课程,该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之外,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主要是以“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客家文物博物馆”、“客家文化资料室”为依托的各类现场观摩、讲解训练、研究讨论等系列课程活动,以及“红色班级”建设,“红土情”校园文化节,客家体育运动会,“红色之旅”和“史迹考察”等活动。上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辅相成,两者以合力的形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2. 依据课程功能,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是知识传授型课程。该类课程以传授地方优秀文化知识为目标,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开发了“苏区体育”、

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张媚媚,13级艺硕,2013021220 摘要: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的曲调抒情奔放,细腻 缠绵,风格独特,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风靡全球的商业性强势流行文化正冲击着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全球化的文化飓风中,民间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客家山歌的创作和传播也同样遇到了许多来自多元文化的冲击,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山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空间,面临着生存与传承困境。本文以传统客家山歌《有好山歌溜等来》和新客家山歌《客家颂》为例,浅析传统客家山歌与新客家山歌在演唱风格上的联系与区别,让大家了解客家山歌在演唱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进而辩证地看待客家山歌的变化,展望客家山歌的未来。 关键词:传统客家山歌;新客家山歌;演唱;

一、简介客家山歌 (一)客家山歌的文化背景 客家文化属于岭南文化。客家先民来自中华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江淮流域,在上下一千多年的迁徙历时中,从闽、粤、赣交界地区的聚居,到向南方各省以及海外的衍播,他们与迁徙途径地、定居地的人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吸取了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在语言、民情、风俗、精神特质等方面都有独到特征的客家文化,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精华部分。客家人饱经时乱。历尝艰苦,长期渡徙、披荆斩棘,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传说,历练了坚忍不拔的客家精神。即使到了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客家人还保留着甚为丰富的且较完整的中原民族的传统思想、精神、文化风俗等。重名节、讲勤劳、重教化等是客家人安身立命、待人处世、持家立业之本。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 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源头出自古代中原的河洛文化,因此它的主体文化是汉文化。客家人上承《诗经》遗韵,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养成了尊文重教的传统,这些品质和性质构成了客家传统文化的内涵,这种光辉又辐射到客家人的生活、信仰、意识、行为等方方面面,从而在形式上外化为传统文化。客家文化既继承了绚丽的中原文化,又融合了当地土著文化的产物,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 (二)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 1、演唱形式 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丰富多样,有独唱、对称、合唱、重唱和斗歌。客家山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唱词的韵律整齐,一般为七言四句,颇显文采,曲调节奏自由,音域不宽,整体结构不一,带有曲式变化,如有正板、四句八板、快板、叠板、号子山歌等。它的词与曲并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2、音阶和调式 在音阶和调式方面,客家山歌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都有,以五声、四声音阶较少见。但由于各地的方言、生活环境、地理环境等的不同,每种调式的分布就有所不同,以羽调式为多,其次是徵调式。 3、旋律的进行和体裁结构 在旋律的进行上,曲调比较高扬,音域不宽,多为平稳流畅,起伏不大。节奏较自由,古朴婉转,用四至五个音的最多,使用装饰音较多,常用自由延长音,而且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见混拍子,唱腔艺术及表现风格极具客家特色。

粤东北客家山歌的传统性和时代性

粤东客家山歌的传统性和时代性 刘丽君指导老师:钟玲 摘要任何一种民族艺术都有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粤东传统客家山 歌是客家文化中的精粹,它是在客家文化的土壤中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客家文 化又是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深烙着中原文化的印 记。 关键词客家山歌;传统性;时代性;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传统,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客家山歌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客家山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被创造和传播的一种文学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独自的艺术特点。其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唱腔、艺术表现手法和演唱形式。 一、客家山歌的唱腔特色 广东客家山歌是梅州等地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中原音乐的韵致,又显露岭南山区土著音乐的特色,大多比较高亢,节奏较自由,具有浓郁的山情风味,颇富情趣。客家山歌的唱腔多种多样,各具色彩。在粤东梅州,流行于各县的山歌唱腔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在一个县内的山歌中,又有几种不同腔调。山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山歌手,运用一个基本腔调,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唱出不同的感情,曲调也有所变化,即情即景,出口成歌,对答如流。 下面是梅州市各县较有特色的山歌唱腔: 一、梅县山歌:梅县山歌较有特色的是“松口山歌”。松口山歌以“四句八节板”又称“四句落板”为独具艺术特色,引号山歌(山歌号子)高亢悠扬。如松口山歌号子."噢嗨!依溜呀老妹子(哎),有好山歌(哇),你都溜(哇)溜等(哪)来(哟)英嗨!" 。山野风味,优美舒展,别具一格.如男女对唱,唱完号子后就转入柔润婉转的山歌正板。

河源客家山歌的故事

河源客家山歌 相传河源客家山歌的流传,是因为他们从中原迁徙来河源地区时与客家先民有关,他们所落居的地方都是山区、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山高林密,是猛虎野兽纵横的所在地。客家先民在此落居后,从事开垦、耕耘,生产生活非常艰辛,人们上山砍柴、开山种植、下田耕作或过户交谈,都要走一段很偏僻的山间小路。因此,他们一出门就有一种幽僻感觉,或怕遇上毒蛇猛兽的危险。因而就喜欢用大声响气、用大嗓子来“吊个声腔”唱几句山歌,一来壮壮胆,惊吓野兽;二来便能呼唤对方,得到有个照应,以驱散山里的寂寞,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爱唱山歌的习惯。 客家山歌后来也成为了男女之间恋爱的媒介,男女之间常通过对唱山歌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换句话说,唱得一首好歌,是能否吸引异性注意关键。在我们河源就流传着这么个有关于客家山歌的爱情故事: 从前,有一个青年山歌手去赶集,他走在山路上,边走边触景生情地唱起山歌来:“隔岗瞧来隔岗瞧,隔岗瞧妹系潇条;隔岗瞧妹花一朵,莫把风吹日晒朝(方言“朝”即“痿”)。同妹隔岗又隔岗,柑子好吃隔包囊;柑子好吃隔了咪,同妹相好隔心肠。”他唱的歌声悦耳动人。正巧,有个年轻美貌、也爱唱山歌的妹子被他的山歌声吸引住,情不自禁地寻声赶上来。当赶至三丫路口,她看见唱山歌的人相貌很平常,脸上还有

片片汗斑,心里感到失望。于是她以山歌取笑道:“听到歌声赶过山,这山风光也一般(“般”即“斑”),只问阿哥话一句,哪条道路下阴间?”妹子用借问路去阴府为名,暗喻遇见了鬼。话中含蓄,尖锐辛辣。但青年山歌手毫不介意,诚恳唱道:“由妹下来由妹上,各人主意各人想;茶果好看唔好吃,荔果皮皱甜过糖。”妹子见他为人忠实,情意真切,山歌比喻发人深思,暗中佩服他,自愧自己不该以貌论人。她偷眼细瞧青年歌手,竟觉得心里甜滋滋的,不由得羞红了脸。后来的故事发展如何,我们也就可想而知啦。 长期以来,居住在偏僻山区的客家人,大部分缺乏文化,尤其是妇女,在封建社会里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由于封建社会的束缚,她们只能私下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有的女孩子长大成人后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情,只能趁父母长辈不在家,或出去溪边挑水、洗衣的空间机会,与爱慕的男青年隔远招呼,互相用山歌来表达爱恋之情。所以爱情山歌在客家山歌中占了很大的份量。 河源客家山歌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和不断发展,既保留它的民间文学传统,又在各个发展阶段,按照历史风貌不断有所创新和进步,从传统的口头文学中推陈出新,发展到文字记载,并且在音乐旋律上,也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如:客家山歌的“赋”、“比”、“兴”和“双关”、“对偶”、“排比”、“夸张”等表现手法,以及四句七言格式的音韵和常见的山歌引歌号

最新兴宁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韩山师范学院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系别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分 化学系 调研题目兴宁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调查 调查的对象范围兴宁市人民 调查的时间地点······年1-2月,广东省兴宁市 调查的主要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调查 一、调查动机: 常言道:“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遍布四方,客家文化也因此传扬于世。而我就出生在“兴宁”这个充满浓厚客家文化气息 的城市,是一个地道的客家人。我热爱客家文化,以本地的民风、民俗及语言为荣, 乐于与外交流,弘扬客家文化。现由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现代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民间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亦包括其中。恰逢学校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所以我以此为契机, 进行以“传承客家文化、保护民族遗产”为目标的调研活动,意在深入了解兴宁客家 山歌文化的发展现状,传承客家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我希望通过展示 此次的调研结果,引起社会对客家山歌的兴趣,促进社会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社会对客家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唤起各界人士对客家山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 展前景的关注。 二、调查对象: 兴宁市人民 三、调查方式: 走访调查、随机抽取对象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调查问卷通过邮件、网络等形式 发送、回收) 四、调查主要内容: 兴宁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 五、调查数据分析:

(一)表一:被调查者的籍贯、年龄构成调查数据 年龄段18 岁以下19—30 岁31—59岁60 岁以上 是客家人98.9% 97.8% 88.3% 99.2% 是兴宁人95.3% 86.7% 87.4% 98.7%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取调查对象的方法,没有对调查对象进行刻意选择。因此, 具有一定的抽样调查属性,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对象以兴宁本地区的客家籍人士为主,占调查总数的比例为92.3%。此外,调查对象中的其他籍贯、非客籍的人士,对于此次调研活动可以作为参考和补充,增加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广泛性。 (二)表二:对客家山歌的认知程度调查数据 年龄段18 岁以下19—30 岁31—59岁60 岁以上 知道98.1% 100% 100% 100% 听过75.3% 98.4% 100% 100% 会唱13% 34.9% 45.4% 40.9%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兴宁地区的人民对客家山歌都有所耳闻。所有年龄段 的兴宁客籍人士中听过客家山歌的占百分之九十三以上,但随着年龄段的下降,听过客家山歌的人的比例有所降低。除此之外,受访人群中有多数非客籍人士也都知道客 家山歌,这足以说明,当地群众对客家山歌这一“土特产”都基本了解,或者说,客 家山歌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普及度。 (三)表三:对客家山歌的喜好程度调查数据 年龄段18 岁以下19—30 岁31—59岁60 岁以上 喜欢39.5% 81% 95.2% 98% 无所谓50.2% 10.6% 3.8% 2% 讨厌10.3% 8.4% 1% 0 从所得数据可以看出,兴宁人民对客家山歌的喜爱程度偏高,特别是中老年人。 据了解,每天下午三点开始就陆续有人在兴宁明珠广场山歌亭唱山歌,且90%以上都是60 岁以上的老人。每逢活动一起,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虽然当地群众对山歌 并没有很多专业的认识和研究,但是大家对它的喜爱确是不言而喻的。调查结果还显

山歌的艺术特征和主要种类是什么

山歌的艺术特征和主要种类是什么?( 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来直畅而集中地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汉族许多地区的山歌有自己的民间称谓,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慢赶牛”、“挣颈红”等等。 山歌的音乐具有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往往曲调的一开始就出现全曲的最高音,热情洋溢,任其自由倾泻,而不需要多层次的铺垫或感情的节制,因而易于感人。 一般山歌下属的主要种类有: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宁夏及甘肃的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地区。传统信天游的内容主要在爱情和诉苦两个方面,基本曲调大约有100多种。 山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和陕西北部榆林地区一带。与信天游相似,旋律受到蒙古族民歌的影响。 花儿--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除汉族外,花儿在当地的回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藏族等民族中也十分流行。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 江浙山歌--是流行于江浙一带山歌的统称。与北方山歌不同的是,江浙山歌没有集中的歌种,基本曲调的数量也比北方山歌少,常见的有徵调式、羽调式和商调式几种。在较少的基本曲调的基础上,江浙山歌音乐形式自由,即兴性强,唱词变化多,句式结构变化幅度较大,

以基本曲调的多种变化形态来适应不同的情绪和唱词。江浙山歌的基本形态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进为主,音域经北方窄些,音乐委婉秀丽。 闽、粤、赣客家山歌--客家特指因历代战乱而多次从黄河流域南迁的汉族居民,客家山歌旋律的起伏度小,基本音域大多在五度左右。西南山歌--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多山地、多丘陵和高原地带,几乎到处都可以听见节奏自由而绵长的山歌。四川山歌刚劲、幽默,并体现出深厚的汉族文化传统,云南的汉族山歌更丰富多彩,并带有山野的泥土气息和边远地区的清新。贵州的汉族山歌则显得古朴、深沉,更带有原始的自然魅力。 湖南山歌--湖南地处长江中流,境内丘陵、山地广布,山歌广为流传。当地人把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和“低腔”三种。高腔山歌流传于湘中,湘北,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拖腔处常有“啊呜啊呜”的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里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小,由妇女在室内歌唱。 “田秧山歌”在民间一般称作“田秧歌”,有的地方又叫“田歌”(浙江)、“秧歌”(安徽)、“秧号子”(安徽、苏北)、“打闹”(湖北、四川、贵州等地)、“调子”或“号子”(陕西南部)等,主要是在插秧、除草、车水等劳动场合,具有驱除疲劳、振奋劳动者情绪的实际功用。 “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为吆喝牲畜或相互问答逗趣 所唱,歌曲中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

江西兴国客家山歌演唱艺术特征的发展与传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7428351.html, 江西兴国客家山歌演唱艺术特征的发展与传承 作者:徐博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第07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流行音乐的盛行,很多人似乎已经遗忘或者不重视中国的民族音乐,他们把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视为时尚的潮流,而忽视了本民族的精华。本文通过对江西兴国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的历史、来源和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西兴国客家山歌发展与传承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因为用客家方言演唱,所以被称为“客家山歌”,它不仅保留了传统音乐的风格,而且吸取了南方民歌的很多特点。兴国山歌是客家山歌中的代表,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其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歌风格。 一、江西兴国客家山歌的发展 1.兴国客家山歌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三面被山地环绕,以丘陵为主体,全县总面积的24%都是500米以上的山地,东北部、西部有些山岭海拔甚至在1000米以上。因靠近福建、广东沿海地区,这里的气温比较适宜,雨水充足。 因为残酷的战争、自然灾害的打击及瘟疫的流行,客家先民从北方迁到南方,从平原地带入居山区丘陵,虽然远离了动乱与战火,却面临新的生存环境。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居住在深山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为了使生活更有乐趣,他们只有用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兴国山歌历史悠久,相传是秦末建造阿房宫的伐木工所唱的歌,故兴国山歌有“唐时起,宋时兴,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兴国山歌代表曲目有《园中芥菜起了芯》《绣香包》《行行都出状元郎》《赞八仙》等。 2.兴国客家山歌的民间风格

客家山歌调查

传承和弘扬客家传统文化 ——对兴宁市客家山歌现状调查及未来走向初探 一、调查内容:兴宁市客家山歌现状调查 二、调查目的: 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客家山歌文化的发展现状,促进客家青少年及全社会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对客家山歌的热爱,唤起各界人士关注客家山歌文化的发展前景。 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网络搜索、书籍查阅 文章结构: 一、调查数据分析 (一)表一:对客家山歌的喜好程度调查数据 (二)表二:获取客家山歌的途径调查数据 (三)表三:喜欢客家山歌的原因调查数据 二、客家山歌源流和现状分析 (一)客家山歌的源流 (二)客家山歌的现状分析 三、客家山歌未来走向初探 (一)保护好传统的客家山歌和山歌传承人 (二)将客家山歌引入课堂 (三)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客家山歌 (四)树立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音乐品位 (五)利用网络媒介宣传客家山歌 (六)加强政府对客家山歌发展的保护与引导 四、结语 传承和弘扬客家传统文化

——对兴宁市客家山歌现状调查及未来走向初探 [摘要] 客家山歌,顾名思义,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流行于民间的一种通俗民歌。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客家山歌承载着客家人的乡土智慧和客家文化的深刻内涵。文章对兴宁市客家山歌的现状和传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客家山歌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客家山歌兴宁市源流现状传承 “鱼爱水来鸟爱林,客家乡亲爱乡音,永远不忘客家话,山歌连情心连心”。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流行于民间的一种通俗民歌,是客家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客家山歌承载着客家人的乡土智慧和客家文化的深刻内涵。2006年5月,梅州客家山歌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是,在外来文化和流行风文化以及近年来山歌队伍“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山歌文化面临着“断层”的危险。为了更好地了解客家山歌在年青人中的发展现状,关注在新时代潮流下,客家山歌的未来走向,2010年,我在兴宁市各县城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活动。调查以发放问卷和访问群众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47份,有效问卷共126份。 一、调查数据分析 (一)表一:对客家山歌的喜好程度调查数据 调查数据显示,上述地区的人群对客家山歌都有一定的耳闻。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听过客家山歌的都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但随着年龄段的下降,听过客家山歌的人的数目有所减少。当然不排除受访人群中有移民的存在,但总的来说,客家山歌的普及程度降低了。 就人们对客家山歌的喜好程度而言,从这些数据看出,山歌在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随着年龄段的递减而递减,或者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喜欢客家山歌。 对于该地区人群中是否会唱客家山歌,调查结果反映出:客家山歌的流传程度是随着年

369597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目录 摘要 (2) 一、客家山歌之概述 (3) 1.1什么是客家山歌 (3) 1.2客家山歌之背景 (3) 1.3客家山歌之类别 (3) 二、客家山歌之历史沿革 (4) 2.1客家族的产生与不断迁徙 (5) 2.2客家族的生活环境 (5) 2.3客家族的生活习惯 (5) 2.4客家族固有的文化特点 (5) 三、客家山歌之艺术特征 (6) 3.1文学性与地域性 (6) 3.2鲜明的调式、调性 (6) 3.3丰富的涵 (7) 3.4客家山歌中富于想象 (7) 四、结论 (7) 参考文献 (9) 致

摘要 客家族人的客家山歌是我国民间民族音乐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客家山歌是我国客家族人的客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山歌也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瑰丽的珍宝,客家山歌与其他的民间民族艺术相比,它具有朴实无华、豁达情深的艺术特点。在客家山歌中常常可以见到押韵常使等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听者能够感受很强的艺术感情的渲染。而从客家山歌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客家族人的客家山歌在中华民族民谣中发源时间较早,传播围较广,同时因为岭南地区地域环境闭塞,因而可见山歌的发展受外部影响比较小,使得客家山歌量的古语成分得以保留,有助于对我国古代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客家山歌,历史沿革,艺术特征,类别

一、客家山歌之概述 1.1什么是客家山歌 要理解客家山歌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客家”,客家人属于汉民族一支。据考证,“客家”是因历史朝代上频繁的战乱,而使得大量的汉族居民从黄河流域向南方进行迁徙。据考证,客家族人现代居住的地域围,大概北方要从并州上党开始,西方可以达到至司州弘农,东边可以达到达,中至豫州新蔡安丰地区。自这些中原人最早的迁徙可以追溯到东晋时候开始,这些黄河流域的中原人因战乱不断的向南方迁徙,他们迁徙到达的、上杭、甚至地区。根据史料记载,客家族人的大规模的向南方的迁徙总共有五次。在前三次大规模的向南方的迁徙中的黄河流域的汉民族居民,最后大都定居在闽、粤、赣等闭塞的山区中,由于这些地区山岭众多,交通不便,使得这里十分的闭塞,在保护客家文化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的情况下,也使得客家自身独特的文化习俗得以传承下来。因此无论是在的客家族人,还是在的客家族人、在的客家族人,他们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客家族人自己所特有的的生活集团,基本形成了闽、粤、赣这三个地区客家族人的独立的生活、文化体系。 而客家山歌,就是由客家族人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生产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地域民族歌谣,客家山歌跟客家族人所生活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方言文化等都具有不可割分的联系。客家族人的客家山歌具有中华民间民族歌谣所不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征。 1.2客家山歌之背景 客家山歌是中华宝库中的瑰宝,客家族人的客家山歌具有客家族人的也有的语言的特点。因客家族人生活的地理环境、位置的影响,客家族人无论男女都会终日在山岭田野间进行劳作,他们朴实无华,为了交流客家山歌也逐渐发展而来。 1.3客家山歌的类别 通过优秀民间文学对客家山歌的类别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客家山歌主要分为四大类别: (1)主要为客家人劳动之余的山歌。 号子系列是这类客家山歌的主要代表作品,在劳作时、在工作时,客家人就会用客家山歌中的主要代表作品号子来鼓舞人心。唱出来的号子让人心激动不已,客家人工作、做工的动力也会十分的充足。 (2)主要为客家人男女情爱的山歌。 由于历史传统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客家人的男女之间按照传统的风俗有着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