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范围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范围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范围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范围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分类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职业危害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气)和氰化氢等气体,其中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

为主的窒息性气体尤为突出。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有:清理浆池、沉淀池、酿酒池、沤粪池、下水道、蓄粪坑、地窖等;工地桩井、竖井、矿井等;反应塔或釜、槽车、储藏罐、钢瓶等容器,以及管道、烟道、隧道、沟、坑、井、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谷仓等。在这些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如果通风不良,加之窒息性气体浓度较高,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下降。当空气中氧含量降到16%以下,人即可产生缺氧症状;氧含量降至10%以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氧含量降至6%以下,可发生猝死。

GBZ/T 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规定,经持续机械通风和定时监测,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安全作业。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或因其内部结构易引起进入者跌落产生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入密闭空间(简称准入密闭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

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常用公文种类、公文定义、适用范围及格式

常用公文种类、公文定义、适用范围及格式 决定:是对某些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经过一定会议讨论研究表决通过后要求贯彻执行的文体。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意见的指导性很强,有时是针对当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发布的,有时是针对局部性的问题而发布的,意见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效力。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单位的公文,转发上级单位、同级单位和不相隶属单位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单位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颁布实施的规章制度;任免和聘用干部。通知大多属下行公文。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主要用于在较大范围内表彰先进、批评错误,号召学习等。通报属下行公文。 公告:适用于公开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主要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单位的询问。报告属上行文,一般产生于事后和事情过程中。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请示的作用在于请示工作要求上级批复。请示产生于事前,不可"先斩后奏"。这是请示区别于报告的主要特征之一。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批复是一种下行文,一般是专门就某一事、某一问题的答复,内容都比较单一,而且是先有来自下级的请示,才有上级的批复。一般来说,批复的核心内容是就请示的内容、问题表示上级机关态度,是同意还是反对,有不同意见等,都要在批复中直接申明。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公文中的函超出了一般信件的范畴,用途更加广泛,而且具有法律的效力。 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对会议的主要内容及议定的事项,经过摘要整理的、需要贯彻执行或公布于报刊的具有纪实性和指导性的文件。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决议:决议是经过会议讨论通过,对某些重大事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并要求贯彻执行的公文文件。它体现了集体或集团的意志,具有无可辩驳的集体性,以及权威性、规范性。主要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要求贯彻执行的重要事项。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手册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手册 前言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并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近年来,全国大声多起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提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有限预防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省、市各级组织开展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活动把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作为重点内容,将对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全覆盖的警示教育和培训,为保证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特印制此手册,手册介绍了有限空间作业的概念及分类、作业安全管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参考目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既可作为各级、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手册。 一、有限空间作业概念及分类 1、有限空间的定义: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2、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3、有限空间的分类:有限空间分为三类:1)封闭或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烘房、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管道阀门井等;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浆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FLUENT中各种边界条件的适用范围

FLUENT中各种边界条件的适用范围 速度入口边界条件:用于定义流动入口边界的速度和标量。 压力入口边界条件:用来定义流动入口边界的总压和其它标量。 质量流动入口边界条件:用于已知入口质量流速的可压缩流动。在不可压缩流动中不必指定入口的质量流,因为当密度是常数时,速度入口边界条件就确定了质量流条件。压力出口边界条件:用于定义流动出口的静压(在回流中还包括其它的标量)。当出现回流时,使用压力出口边界条件来代替质量出口条件常常有更好的收敛速度。 压力远场边界条件:用于模拟无穷远处的自由可压缩流动,该流动的自由流马赫数以及静态条件已知。这一边界类型只用于可压缩流。 质量出口边界条件:用于在解决流动问题之前,所模拟的流动出口的流速和压力的详细情况还未知的情况。在流动出口是完全发展的时候这一条件是适合的,这是因为质量出口边界条件假定出了压力之外的所有流动变量正法向梯度为零。不适合于可压缩流动。 进风口边界条件:用于模拟具有指定的损失系数、流动方向以及周围(入口)环境总压和总温的进风口。 进气扇边界条件:用于模拟外部进气扇,它具有指定的压力跳跃、流动方向以及周围(进口)总压和总温。 通风口边界条件:用于模拟通风口,它具有指定的损失系数以及周围环境(排放处)的静压和静温。 排气扇边界条件:用于模拟外部排气扇,它具有指定的压力跳跃以及周围环境(排放处)的静压。 速度入口边界条件:速度入口边界条件用于定义流动速度以及流动入口的流动属性相关标量。这一边界条件适用于不可压缩流,如果用于可压缩流它会导致非物理结果,这是因为它允许驻点条件浮动。应该注意不要让速度入口靠近固体妨碍物,因为这会导致流动入口驻点属性具有太高的非一致性。 压力入口边界条件:压力入口边界条件用于定义流动入口的压力以及其它标量属性。它即可以适用于可压缩流,也可以用于不可压缩流。压力入口边界条件可用于压力已知但是流动速度和/或速率未知的情况。这一情况可用于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浮力驱动的流动。压力入口边界条件也可用来定义外部或无约束流的自由边界。 质量流动入口边界条件:用于已知入口质量流速的可压缩流动。在不可压缩流动中不必指定入口的质量流,因为当密度是常数时,速度入口边界条件就确定了质量流条件。当要求达到的是质量和能量流速而不是流入的总压时,通常就会使用质量入口边界条件。调节入口总压可能会导致解的收敛速度较慢,所以如果压力入口边界条件和质量入口条件都可以接受,应该选择压力入口边界条件。 压力出口边界条件:压力出口边界条件需要在出口边界处指定静(gauge)压。静压值的指定只用于亚声速流动。如果当地流动变为超声速,就不再使用指定压力了,此时压力要从内部流动中推断。所有其它的流

作业成本计算(1).docx

作业成本计算 第一节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考点1】作业成本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要求】重要考点。 理解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作业成本法如何克服其缺点;理解2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理解作业和作业动因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1.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 (1)将固定成本分摊给不同产品 按照这种做法,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下降,即使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平均成本也会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 在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量可以使部分固定成本被存货吸收,减少当期销货成本,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刺激经理人员过度生产。 变动成本法是针对这个缺点提出来的。 (2)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制造费用通常按直接人工等产量基础分配。实际上,有许多制造费用项目不是产量的函数,而与生产批次等其他变量存在因果关系。全部按产量基础分配制造费用,会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是针对后一个缺点提出来的。 2.作业成本法 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在计算成品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作业和成本动因) (一)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 一项作业可能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活动,如车工作业;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如机加工车

间的车、铣、刨、磨等所有作业可以统称为机加工作业;甚至可以将机加工作业、产品组装作业等统称为生产作业(相对于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作业而言)。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具体作业组成的作业集合,被称为作业中心。 执行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资源是指作业耗费的人工、能源和实物资产(车床和厂房等)。任何一项产品的形成都要消耗一定的作业。作业是连接资源和产品的纽带,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生产出产品。 (二)成本动因 1.成本动因含义 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 例如,产量增加时,直接材料成本就增加,产量是直接材料成本的驱动因素,即直接材料的成本动因。再例如,检验成本随着检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检验次数就是检验成本的驱动因素,即检验成本的成本动因。 【说明】传统成本法直接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间接成本采用单一标准(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进行分配。没有详细思考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 2.成本动因分类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两类。 (1)资源成本动因 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例如,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作业)需要有检验人员、专用的设备,并耗用一定的能源(电力)等。检验作业作为成本对象(亦称成本库),耗用的各项资源构成了检验作业的成本。其中,检验人员的工资、专用设备的折旧费等成本,一般可以直接归属于检验作业;而能源成本往往不能直接计入,需要根据设备额定功率(或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的每小时平均耗电数量)和设备开动时间来分配。这里,“设备的额定功率乘以开动时间”就是能源成本的动因。设备开动导致能源成本发生,设备的功率乘以开动时间的数值(即动因数量)越大,耗用的能源越多。按“设备的额定功率乘以开动时间”这一动因作为能源成本的分配基础,可以将检验专用设备耗用的能源成本分配到检验作业当中。 (2)作业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动因是衡量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需要的作业量,是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作业成本动因计量各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例如,每批产品完工后都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如果对任何产品的每一批次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成本相同,则检验的“次数”就是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它是引起产品检验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检验作业总成本(包括检验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能源成本等)除以检验的次数,即为每次检验所发生的成本。某种产品应承担的检验作业成本,

有限空间培训内容

有限空间培训内容 一、有限空间定义: 有限空间就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得空间。idsbg。 二、有限空间作业存在得危险: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 (一)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得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就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得,也可以就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得,比较常见得有:YMm74。 (1)硫化氢。如清理、疏通下水道、粪便池、窑井、污水池、地窖等作业容易产生硫化氢。 (2)一氧化碳。如在市政建设、道路施工时,损坏煤气管道,煤气渗透到有限空间内或附近民居内,造成一氧化碳积聚,以及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残留得一氧化碳泄漏等。L0HgF。 (3)苯、甲苯、二甲苯。如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涂层作业时,由于涂料中含有得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得挥发,造成有毒物质得浓度逐步增高等。c2Erm。 (二)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1)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得各种矿井、地窖、船舱、冷库等场所内部,二氧化碳易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引发缺氧。PBSIm。 (2)惰性气体。工业上常用惰性气体对反应釜、贮罐、钢瓶等容器进行冲洗,容器内残留得惰性气体过多,当工人进入时,容易发生单纯性缺氧或窒息。氮气、甲烷、丙烷也可导致缺氧或窒息。7UFtC。 (三)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四)其她危害:其她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得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得特点: 1、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 2、有限空间存在得危害,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完全可以预防得。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得个人防护用品与应急抢险设备等。q4Za5。 3、发生得地点形式多样化。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 4、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5、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如有限空间存在硫化氢危害得同时,还存在缺氧危害。

审核范围界定方法及多场所抽样原则

多场所认证抽样标准 本标准根据CNAS-CC11:2008《基于抽样的多场所认证》和CNAS-CC15 《管理体系审核时间表》修订。 本标准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0. 概述 0.1. 本标准适用于对具有一个以上场所的组织的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适用时),目的是确保审核为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场所均符合相关标准提供充分的信心,并确保审核在经济性和有效性方面均切实可行。 0.2. 通常,认证的初次审核及后续的监督和再认证审核宜在组织认证范围内的每个场所进行。然而,如果组织在不同的场所以相似的方式进行认证覆盖的活动,并且这些活动都处于组织的授权和控制下,那么WIT将采用适当的程序在初次审核及后续的监督和再认证审核中对这些场所进行抽样。本标准说明了WIT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进行这种抽样,包括抽样比例和审核时间的计算。 0.3. 如果多场所组织的不同场所(或一组场所与另一组场所)的过程或活动存在根本不同,那么即使这些场所可能是在同一个管理体系下,对这类组织的审核也不适用本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WIT拟减少通常的对每个场所的完整审核,应针对每个拟减少审核的场所确定是否有减少审核的正当理由。 0.4. WIT在多场所组织审核和认证中采用抽样方法,并已获CNAS、ANAB(ISO9001、ISO14001)的认可。如果,WIT要偏离本标准的规定,WIT应能够提出正当的理由,且这些理由应经过认可机构审查,并应证实偏离本文件的做法能够为管理体系在其覆盖的所有场所的符合性提供相同程度的信心。 1. 定义 1.1. 组织 组织指接受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的任何公司或其他组织。 1.2. 场所 场所是指组织实施活动或提供服务的常设地点。

高校设备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界定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实例分析高校物资采购的特殊性,探讨了高校设备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提出了高校设备半集中半分散采购模式,研究提出完善高校设备政府采购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政府采购适用范围建议政府采购,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高校用于设备采购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费,高校的设备属于国有资产范畴,因此高校设备采购原则上是属于政府采购的管理范围。但高校设备的采购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有较大的区别,将高校设备采购完全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目前还存在许多困难。高校设备采购实行政府采购的必要性本文以湖州师范学院近两年内设备采购实践为例,对高校设备采购实行政府采购的必要性作出分析。自2005年以来,按照政府采购要求,该校教学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实验室装备等所有物资采购纳入政府集中采购。在完成这一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对政府采购制度以及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其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政府采购规范采购行为,解除部门压力政府采购按规定的程序运作,从采购方式的选择,到招标、投标、开标、评标的全过程,以及合同的签订、交货、验收、付款等都有一套法定的程序,这些严格的程序和规范有效地杜绝了私下交易等不规范行为,符合高校教师的意愿,也解除了高校采购部门所背负的压力。(二)政府采购形成了规模采购,节约了采购经费政府采购的主要特征是进行集中采购,因此能够形成规模优势,节省采购成本,有利于价格的调整。一般来说,供应商利润决定于单位销售利润和销售数量,如果采购数量达到相当规模,销售利润也就相当可观,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供应商为获取订单,必然要降低单位售价,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同时不少生产厂家对经销商采取按不同销量返点的办法,弥补由于降价造成的损失,也为经销商加大销售折扣创造了条件。可以看出,规模采购能够为政府采购带来规模效益,而供应商的所谓“让利”,因为销售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或生产厂家的“返点”,也不会影响其利益。(三)政府采购实现物资资源的合理配置,按需按序采购物资长期以来,高校的物资资源仍是追求“小而全”,就仪器设备而言,不少通用的小型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重复购置,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由于资金分散,各单位拥有的资金难以购置高、精、尖的大型设备,又造成大型设备资源的短缺。这种资源的浪费与短缺的矛盾,严重地阻碍了高校的发展。实行政府采购,依照规定的程序制定采购计划,以学校法人的地位统一招标,做到按需、按序采购物资,既解决了“该不该买”的问题,又解决了“如何购买”的问题,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四)政府采购有利于提高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政府采购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有力的监督机构,采购过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有利于提高采购工作的透明度,消除“暗箱操作”所带来的分散、低效、不规范采购等各种弊端,有效防止腐败,达到高效廉洁,促进学校的校务公开和廉政建设。高校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一)高校设备采购的特点仪器设备品种多,数量大,采购总额高。高等学校规模大,专业和学科门类多,教学和科研工作兼顾,因此,所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品种也多,少则几百种,多则几千种。仪器设备层次多。教学和科研,由于其对象和目的不同,仪器设备配置上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基础教学设备同品种、同规格台(套)数多,普遍单价较低;而专业教学设备和科研设备台(套)数较少,单价较高,有些科研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单价可达几百万。专用仪器设备多。教学、科研专用仪器设备,使用范围仅局限在有限的专业和学科领域,与通用设备相比,许多专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是唯一的,而且指定是某家公司生产的某一品牌的产品,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了解其技术性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也不多,在组织采购时,对其技术性能、参数不太容易把握。非定型、非标准仪器设备多。教学和科研工作本身具有前瞻性、先导性的特点,使得高校的不少设备技术标准要求比较高,有的仪器设备只是为某一门课程或某一研究实验项目服务,没有定型或标准产品可供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知识

第十六章作业成本计算与治理 【知识点1】作业成本法的要紧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和其他相关概念 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即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差不多理论认为,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因而,产品的成本实际上确实是企业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 在计算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追溯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2.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具体活动。如签订材料采购合同、将材料运达仓库、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办理入库手续、登记材料明细账等。 一项作业可能是一项特不具体的活动,如车工作业;

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如机加工车间的车、铣、刨、磨等所有作业能够统称为机加工作业;甚至能够将机加工作业、产品组装作业等统称为生产作业(相关于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作业而言)。 3.成本动因 在作业成本法中,大量地使用着成本动因这一概念。成本动因也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引起相关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发生变动的因素。在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资源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资源动因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运用资源动因能够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作业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作业动因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能够直接计入有关产品,而其他间接成本(制造费用等)则首先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作业成本法仍然能够分为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成本计算差不多方法,或者讲作业成本法可与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结合起来运用。

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的定义: 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含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封闭或部分制闭,未被设计为常观作业场所,自然通风或照明不良,易造成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含氧量不足的空间。 有1个~2个人孔即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或深度大于1.2m封闭或敞口的通风不良空间。 理解要点:(以下条件同时具备) ①只能用有限的方法进出 ②内部有足够大的空间供工作人员完成所分配的工作 ③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进入的空间 有限空间的分类: 密闭半密闭设备:锅炉(炉膛、锅筒、排烟道)、烟道、脱硫塔、除尘塔、二氧化碳储罐、空气储罐、氨储罐、管道、车载槽罐等。 地下有限空间:地下通道、下水道、阀门井、电缆井(沟)、地下(电机)泵房、地下仓库、封闭式水池、沼气池、化粪池、地窖、污水池(井)等。 地上有限空间:麦芽仓、大麦仓、大米仓、制麦干燥炉、发芽箱、废硅藻土沉降池、废酵母池、消防水储存池、

酒花库、冷库、地上(封闭)管廊等。 法律法规依据: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12942-2006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 公司相关制度: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定

风险识别与评估管理程序 安全(安保)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管理规定 作业安全分析管理办法 应急准备及响应管理程序(安全) 突发安全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有限空间专项应急预案 总体安全管理要求: 牢固树立”不安全、不作业“的意识。 凡作业必审批,凡审批必到场,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 应该做到“先通风、再检查、有监护、后作业”的原则。 风险级别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的原则。 风险识别: 结合风险识别与分级管控要求: 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与分级→制定实施风控措施→分层级管控→风险公示 风险识别要求: 安全检查:全覆盖,零死角! 风险识别:全方位,零几率!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认识,要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着手。 (1)作业与作业中心 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 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 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因

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3)成本动因(Cost drivers) 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一文中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作业是由组织内消耗资源的某种活动或事项。作业是由产品引起的,而作业又引起资源的消耗;成本是由隐藏其后的某种推动力引起的。这种隐藏在成本之后的推动力就是成本动因。或者说,成本动因就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 成本动因有两种形式: ①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是指决定一项作业所耗费资源的因素,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费间的因果关系。 ②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顾客等成本目标中的标准,它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4)成本库(Cost pool) 成本库是指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的归集。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以部门进行各类制造费用的归集,而在作业成本法中,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资源归集起来作为一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是由同质的成本动因组成,它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费水平负有责任。 二、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应用 传统成本会计对成本信息反映失真的局限性被人们认识后,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更为准确的成本计算体系。1971年美国的斯特布斯(G.J.Stanbus)教授出版了

城市群经济空间范围界定方法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67期2009年第29期Serial No.67 No.29,2009摘 要:城市群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关于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具体界定标准尚不明确, 这已经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政策的制定。 在对国内外城市群界定方法简要评述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城市群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提出了产业经济空间和人口经济空间两种划分方法,并依据人口经济空间的方法对浙中城市群的经济空间范围进行了简单的界定。 关键词:城市群;经济空间;界定;浙中城市群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09)29-0084-03 收稿日期:2009-06-19 作者简介:孔祥顺(1984-),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布局与地区经济结构研究。 城市群经济空间范围界定方法研究 孔祥顺 (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杭州310018) 城市群以其庞大的集聚效应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众多国家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目前, 城市群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城市群都将充当我国城市化发展重要载体的角色,也将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因此,科学地研究和制定城市群的发展规划非常必要。 但是,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规划特别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单元,其地域空间划分的标准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这严重影响到了空间规划以及后续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一)城市群的概念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城市群的类似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Gottmann)在1957年发表的论文 《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 中首次提出。戈特曼从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在人口、劳动力构成和土地利用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它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基础,归纳了东北海岸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功能,阐述了大都市带的形成机制及阶段性,并提出了两个定量的指标,即大都市带的形成以人口规模2500万和人口密度250人每平方公里为下限。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界定城市群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所指的地域空间基本类似,即包括一个核心城市以及与其存在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外围地区。 我国城市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周一星在借鉴西方国家大城市群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 中国城市功能地域———城市经济统计区的设想。城市群的概念框架也逐渐得到学术界一致认同,即城市群是客观存在的地域空间,是由中心城市以及与其存在密切联系的外围地区构成的,是中心城市组织和维持其日常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经济系统。 (二)城市群经济空间的界定方法 从目前国际上对城市群的研究看,还停留在概念的界定上,尚未对其提出空间上划分的普适性原则和方法。现有的粗略划分方法主要有:(1)根据零售业的影响范围界定;(2)根据经济集群的空间组织范围来划分;(3)根据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综合影响区来确定;(4)根据通勤人口1.5小时车程的界限划分空间尺度,对超过1.5小时车程的城镇,则依据其每天与主城的流动人口是否超过其劳动年龄人口的20%来区分。 如果超过20%,则该城镇划归在所研究主城的范围内。鉴于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因此,西方目前主要采取这种方法进行城市群的空间框定。 在我国,城市群的划分方法研究基本较为零散,比较通用的是采用周一星的界定标准,但显然这一界定方法存在一个较大的漏洞,即缺乏度量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联系的指标,而这恰是城市群区别于单个城市的明显之处。这一点也被国内学者注意到,只是限于我国通勤率较难度量和获取,而又难以选择其他的指标来代替,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则被放弃。 从我国对城市群空间地域划分方法看,其难点在于未建立一个衡量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社会经济联系的标准。如果说在先前的研究中,尚可以我国土地制度、住房制度以及交通条件落后而将最可能表达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之间联系的指标划归到界定体系之外,那么,现在我国的城市发展特征与西方国家大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已经基本趋于一致,城市发展面临着土地约束,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中心城市与 一、引言 二、相关概念及现有研究评述 84——

有限空间作业概念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气)和氰化氢等气体,其中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为主的窒息性气体尤为突出。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有:清理浆池、沉淀池、酿酒池、沤粪池、下水道、蓄粪坑、地窖等;工地桩井、竖井、矿井等;反应塔或釜、槽车、储藏罐、钢瓶等容器,以及管道、烟道、隧道、沟、坑、井、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谷仓等。 有限空间作业- 基本内容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有限空间作业- 危害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气)和氰化氢等气体,其中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为主的窒息性气体尤为突出。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有:清理浆池、沉淀池、酿酒池、沤粪池、下水道、蓄粪坑、地窖等;工地桩井、竖井、矿井等;反应塔或釜、槽车、储藏罐、钢瓶等容器,以及管道、烟道、隧道、沟、坑、井、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谷仓等。在这些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如果通风不良,加之窒息性气体浓度较高,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下降。当空气中氧含量降到16%以下,人即可产生缺氧症状;氧含量降至10%以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氧含量降至6%以下,可发生猝死。 GBZ/T 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规定,经持续机械通风和定时监测,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安全作业。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或因其内部结构易引起进入者跌落产生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入密闭空间(简称准入密闭空间)。 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水生植物的概念 定义:某种植物在它生命里全部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水中,并且能够顺利的繁殖下一代,我们就称为水生植物。 作用:可以起到净化水质和吸收有害物质的用途以及可以海里刮伤时侯用来绑住伤口。 水生植物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是指适合在水中长期生长的植物,其根部非常之发达,以便跟好的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及氧气。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增多,很多水域都被不同程度的污染了,一些相关人士就将一些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于各水域的净化中。人们根据水生植物生长所需水的深度对其进行了分类,分别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种。 沉水植物:其根茎是生长在水域的泥土中,植株也是完全沉没在水中的,因其整个植株生长在水中,需最大限度的吸收水中的氧气及营养物质,所以叶片都为细长或丝状,且比较薄,而细胞相比来说却是较大的,如眼子菜类、金鱼藻类、黑藻类、苦草类等;浮水植物又称浮叶植物:它们的根茎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应为茎都非常的细弱基本上是不能直立的,所以它们的叶片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如睡莲、王莲、萍蓬草、芡实等;挺水植物:它们的根茎也是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但与浮水植物不同的是它们植株高大且有力,茎或叶柄直立挺拔,挺出水面,如荷花、香蒲、水葱、梭鱼草、水竹芋等;漂浮植物:此植物的根不再像以上三种植物的生长在泥土中了,整个植株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它们会随着水流四处漂泊,如浮萍、水鳖、大漂、水葫芦等。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的话,还可以将水生植物分为沼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两个生活型。前者在浅水或湿泥中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虽然是浅水,但是不能完全将其脱离出水进行栽培,如荷花;而后者在浅水中可以短期的生长,但同时也适合在陆地上进行栽培,黄花鸢尾、千屈菜、柳树等都属于湿生植物了。 适应特点 与陆地环境迥然不同。水环境具有流动性、温度变化平缓、弱、含氧量少等特点。水生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因而能够繁衍自己,并在整个植物类群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水环境的光照强度微弱,所以水生植物的叶片通常较薄,有的叶片细裂如丝或是呈线状;有的呈带状;有的叶子宽大呈透明状,叶绿体不仅分布在中,还分布在表皮的细胞内,并且叶绿体能够随着的流动而向迎光面,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水中的微弱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水环境中的含氧量不足空气中的1/20,为了适应缺氧环境,水生植物都具有发达的通气系统。莲藕叶片的气孔可通过空气中的氧,氧进入叶片,其氧浓度高于莲藕各个器官的氧浓度,氧则通过叶柄那四通八达的通气组织向地下扩散,以保证地下器官的正常呼吸和代谢的需要。这种通气系统属于开放型的。金鱼藻的通气系统则属于封闭型的,植物体内可贮存自身呼吸时释放的二氧化碳,以供光合作用的需要,同时又能将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贮存起来,以满足呼吸时的需要。 水生植物四周都是水,不需要厚厚的表皮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表皮变得极薄,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如此一来,原本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根也就失去原有的功能,使水生植物的根不发达。有些水生植物的根,功能不在吸收水分和养分,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A B C) 概念: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以成本驱动理论为基本依据,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 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是“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消耗作业”。根据这样的理论,我们可以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概括为:首先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分析企业的作业链,划分作业中心。 作业在产品的成本归集过程中处于核心的位置。我们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将消耗的资源归集到相关的作业中去,从而确定作业的成本,之后再根据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分配至成本对象。 局限性: (1)作业成本法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耗时耗力。采用作业成本法必须准确地设置作业中心,并以此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这对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果是在一家大型的制造企业中要实施作业成本法,首先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来确认作业和作业中心。 (2)难以反应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传统的作业成本法中,很多假设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业成本法认为下相同的作业具有固定的成本。然而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个大型的制造业企业,其生产经营的过程和技术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对于每一项作业的确定就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我们无法将每一个生产步骤都划分为一个作业,即使是同一个作业,由于业务类型的不同而发生的成本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比如一家企业的物流部门,我们确定了一个作业是“发货”,但是发货业务类型有多种,是整车发货还是拼车发货,是客户自提还是委托发货,是陆运还是水运,使用不同方式导致了每次发货的成本也是不同的。 (3)作业成本法成本分配过程具有主观性。由于企业作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作业成本的确定和作业动因的选择并不总是客观的。大多数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数据往往通过与员工的面谈和调查取得。但当员工在被调查自己在各项活动中投入的时间时,总是认为自己是将 100%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没有哪一个员工会报告说自己的某一部分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而是浪费掉了。那么在计算费用时,实际上就是以公司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为假设前提。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整体化教学楼灰功能空间范围的界定

整体化教学楼灰功能空间范围的界定 整体化教学楼是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将各学院和各学科教育资源集中布置,并根据学科建设需要进行高度整合优化,形成的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综合体。它由传统的公共教学楼和专业教室楼汇集发展演化而来的一类新型教学建筑3,可以容纳多学科,多专业的学生使用,根据汇集各种功能空间不同、学科建设需要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优化设计,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有效利用,达到1+1>2的效果。 标签:整体化教学楼;灰功能;优化设计 1 灰功能空间概念 通常,建筑内部空间可被分为功能空间和辅助空间。但在整体化教学楼中,由于教学楼功能综合化和教学资源高度整合优化,一部分非教学类公共空间也同样被整合优化。其中发生的活动并不完全受制于其功能,虽然并不是教学空间,但其中发生的多样活动成为促使使用者在课堂外进行学术交流学习的活跃因素,被称为第二课堂。这一类空间可以同时承担一定的教学功能和一定的辅助功能,其状态较为暧昧,难以单纯的以功能空间和辅助空间进行划分,为了便于研宄,笔者将其概括定义为灰功能空间。图1.2整体化教学楼灰功能空间 2 整体化教学楼灰功能空间的界定 在对整体化教学楼中的非教学公共空间的研宄中发现,在整体化教学楼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非教学空间也进行了相应的整合和优化。特别是非教学空间中的公共空间,因为有大量公众人群参与其中,其发生的活动可以丰富多彩,其能够承载的功能也可以多种多样。 2.1建筑内部空间的分类。 不同类型的建筑承担着不同的建筑功能,而建筑中不同的建筑空间也在引导其中的人们做出与空间功能相符的行为。这些由空间引导的行为,可根据与建筑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划分:笔者将勹建筑功能直接相关的行为称为建筑主导行为,而与之间接相关的行为称之为非建筑主导行为。非建筑主导行为并非建筑所不提倡的行为,相反,它的发生建筑主导行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建筑主导行为服务的。由公众参与的非建筑主导行为和仅仅由少数人参与的非建筑主导行为往往有很大的区别,大部分学者和建筑师所研宄和重视的所谓的非功能空间其实仅仅只是指能够引导公众产生非建筑主导行为的公共建筑空间,而不是公众很难到达的类似机房、储藏室等非公共建筑空间。因此,建筑内部空间可被分为三类:主导功能空间、灰功能空间、辅助功能空间。 2.2主导功能空间。

10都市圈的空间界定方法研究_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经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中国北京10087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都市圈的空间界定方法研究 ———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李彦军 【 摘要】核心城市辐射范围的确定历来是城市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引入引力模型与场强模型对都市圈空间界定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考查了武汉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将结果与"1+8"城市圈进行了对比。最后就武汉城市圈的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 关键词】都市圈;空间界定;武汉【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08]04-0150-04一、问题的提出 济全球化时代,大都市圈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 争的基本地理单元,是所在国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一个内部经济发展协调的都市圈可以使地理 位置、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不同的各等级城市承担不同的经济功能,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单个城市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与聚集效益。因此,构造区域性发展优势,解决好同处于一个区域范围内的相关城市彼此间的分工与协作,打造都市圈中各城市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产生联动效应,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本质而言,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与若干相关的周边城市组成的、在空间上密切联系、在功能上有机分工相互依存并且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复合体,其自身并不存在既定和行政边界,因此,都市圈研究首先应明确都市圈的空间范围。一个明确而又合理的都市圈空间范围是保证一定区域内各城市实现合理功能整合的关键,它是对都市圈进行各项研究的基础。 武汉是“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注① 。武汉都市圈的建设对中部地区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文件批准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不仅对我国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国家为了落实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东、 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因此,建设武汉都市圈,不仅是武汉的战略,也不仅是湖北的战略,而是整个国家的战略。如果能够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以迅速推动武汉都市圈的发展,就能为从根本上改变中部塌陷的现状打下基础。 虽然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 改革试验区是以湖北省提出的“1+8” 城市圈为依托的批准的注②。但关于武汉都市圈到底应包括哪些城市,学界一直存在争论。“1+8” 城市圈是以武汉周边100公里为半径的空间距离划分的,虽然空间距离是影响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范围的重要因素,但都市圈的边界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概念,更大的程度上是核心城市经济边界的确定。本文利用引力与场强模型,并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对武汉都市圈进行了重新划分,这对于明确武汉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实现武汉都市圈更好的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试点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都市圈空间界定原理与方法 城镇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城镇都在对外辐射自身的影响力,影 响力的大小一般随距离增加而衰减。与此相应,一个地域同时接受数个城镇的辐射,但其中往往有一个城镇的辐射力最大,对该地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都市圈是一种经济圈和势力圈,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辐射力作用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低。 (一)距离衰减规律 这一原理在社会经济方面的第一个阐述者是冯?杜能,杜氏以区位地租解释不同农业部门的环状分布时,实际上用的就是土地纯收入随其与城市距离加大而衰减的理想模式[1]。对于日益发达的科技、通讯、交通以及跨国公司、异地生产分厂、连锁店等来说,距离已不再是致使经济联系减弱的直接原因,但在某一具体的区域范围内,地域上的近邻效应使中心城市与周围城镇、城镇之间存在诸多方面的经济联系,且这种联系强度及频度一般大于与区域外部城市(镇)间的联系,因此距离衰减规律对都市圈建设依然有实际意义(图1)。该理论是建设都市(经济)圈的重要依据,是都市圈范围界定的根源之一[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学研究”(02BJY065)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项目”(CUGQNW0804)的中期研究成果的中期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