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三课时)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三课时)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三课时)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三课时)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三课时)

编号 上课时间:9 月 日 课型:新授 主备人:冯兴洲 审核:李希峰 【学习目标】:认识相对原子质量,会进行有关计算;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学会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 【预习导学】:

原子虽小,但却有一定的质量。查阅资料,请看以下四种原子的实际质量

1个碳原子:1.977×10-26

kg 1个氢原子:1.67×10-27kg 1个氧原子:2.657×10-26kg 1个铁原子:9.288×10-26kg

【提出问题】:用这样小的数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很不方便,能不能用一种化繁为简的方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好写、好记、好用呢?

【诱 思】:会计记帐通常用“万元”作单元,例如5万元记作“5”,不用画那么多“0”了。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很多,如商店以“件”为单位记录当天销售汽水的量…… 【阅读教材】:第47页,以小组为单位,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的方法是:

【阅读感知】

1. 国际上用来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是什么?你能用文字表示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吗?

2.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

【我会算】:1.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原子的真实质量,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2.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 ,则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的12

1

为 kg 。

【活动探究】:

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

-26

kg ,求氧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

依据上述两个表格的有关数据回答问题:

(1)如果用求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求质子或中子的相对质量,其值分别是多少?

(2)为什么不同的原子质量不同?

(3)从上述表格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课题检测】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

A .质子上

B .中子上

C .电子上

D .原子核上 2.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一般是g B .是与其他原子质量比较的数值 C .是一个原子的真实的质量

D .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3.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2g B.12 C.1/12 D.1.66×10-27kg

4.有两种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这两种原子不相等的是()

A.原子的带电量 B.原子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质量大小 D.核外电子数

6.已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核电荷数是26,则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核外电子数是,核内中子数是。

7.完成下表:

张青莲的张青莲院士的贡献

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生于江苏常熟市,是无机化学领域的杰出专家,多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他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衔称委员,主持测定了许多原子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张青莲教授博学多才,擅长书法、诗文;精于收藏、园艺、摄影;爱好旅游,足迹遍及我国名山大川,探究、创新精神终生不息。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主备人:冯兴洲编制时间:9 月22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2、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去探究客观规律; 情感目标: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原子的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 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 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再现】:贰佰多年前,道尔顿提出,当时人们很是认同他的说 法;时光飞逝,到了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带电的;他认为原子虽小但仍然可分,并提出了“西瓜学说”,西瓜子好比,瓜肉好比;日月如梭,1911年卢瑟福通过实验否定了汤姆森的说法,那么他认为原子是什么样的呢?[引导探究]:用投影出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史料图片及文字说明,并提出新问题: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1、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簿而不改变原来的方向,这说明 2、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这说明 3、极个别的又被反弹回来,说明 [活动探究]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44页,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交流讨论]: 1:原子是由和两个部分构成。 2:原子核是由和两个部分构成。 3:原子是由、、三种微粒构成的。 4:其中带正电的有;带负电的有;不带电的有。 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虽然由一些带电的微粒构成,但它并不显电性,我的理由是……【交流讨论】:根据原子中各种微粒的带电情况,“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有何数量关系? [课堂小结]:小组交流“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什么? 【课堂检测】 1、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C.电子是原子的构成部分 D.原子中的正电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2、关于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内

3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 从原子结构模型、理论的发展历程中,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实验等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的结构; 2.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的结构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 2知道原子的结构 【情境导入】 1945年7月16日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

呢? 二.自主探究:了解原子的结构 问题1:从资料上看原子结构的发现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阶段的核心观点和探究方法。

过渡:那么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又是如何认识原子结构的呢? 【阅读】教材第5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描述原子的构成,充分想象原子的空间结构。 原子的构成 厂| ____ (带一个单位的_____ ) 原子三(带—电)[ _________ (不带电) (____) L_________ (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__ ) 2 .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归纳:原子中 核电荷数= __________ 数= _________ 数 3.小组合作: 根据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思考讨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资料上的几位科学家的原子结构理论有哪些不足?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典型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过程 方法1.通过想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通过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Nacl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1.通过张青莲教授的史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结构特点,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节课要继续想象并探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讲述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问题1】根据内容描述,画出原子的构成。 运用教材图3-9,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原子的构成”有关知识。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画出原子的构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问题2】根据论文描述,你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引入新课】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学生猜想,并发表意见:围绕一个中心运动,不会离开原子; 好像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运动速度特别快……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阅读】阅读教材P54第1-2自然段和图3-10,并提炼出核心内容。阅读教材,完成阅读作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讲解】 原子核与原子的相对大小关系。 以氧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讲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层的划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基本规则。倾听,理解:原子核很小,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一个很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倾听,理解核心内容: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从里到外,依次记作层、第二层……第七层,分别用、L、、N、o、P、Q七个符号表示。倾听,理解,记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讲述】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在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微粒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微粒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 1 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4.1 200多年前,_________提出了“没有人能够将_________再分”的论断。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_________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答案:道尔顿原子汤姆生电子卢瑟福原子核核外电子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 .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教案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3、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 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同时还要简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即: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当电子将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离核稍远的电子层。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进行对比观察,找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介绍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氮原子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们原子结构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并与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相比较得出,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所以,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

3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学案 2

-2 原子的构成 【我思我学】 1、想一想:①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定义的?它和原子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核外电子的运动具有什么特征?不同电子层是怎样形成的呢? ③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和核内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2、试一试:①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2.657×10-26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千克,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的总和。H2的相对分子质 量为,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③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④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 B、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 D、氢原子中必须有一个电子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掌握相关计算。 2、知道:离子与原子之间是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的,并注意电荷数与得失电子数的关系。能以食盐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3、学会:离子符号书写方法,并记住下列离子符号(H+、OH-、Cl-、Na+、Ca2+、Mg2+、SO42-、CO32-)。 二、方法指引: 1、你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吗?如何应用呢?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符号为“1”,通常省略不写。由于在原子的结构中,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相等,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约等于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近似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则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故根据原子相对质量的定义可得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因为任何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的原子质量的相比较可得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即: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原子的结构 (1)卢瑟福推测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电子在______外“很大”的空间内运动。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构成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______,都比电子的质量______,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______上。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方便简明地表示______。在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①圆圈表示______,②圈内的数字表示______,③弧线表示______,④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______。 (3)在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 2.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个______原子的实际质量的______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______,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计算公式为:相对原子质量=______,其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还近似的等于______之和。 3.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有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如多数______ 原子;有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如许多______原子,在这个过程中原子核是______的。有的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如______ 的原子。 4.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______。 m,则实际质量为g n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g ______。若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核内中子数为N,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_。6.已知溴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4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14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编写王飞胡玉东审 校 张家文 1、离子 (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 (3)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Na+、Ca2+、Al3+等 阴离子:Cl-、S2-等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Mg2+ 中“ 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5)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构成物质的粒子 ①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②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H2、O2、N2、Cl2)) ③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 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3、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一种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3)、注意:A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思考:离子是如何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质子数相同的离子和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Ca2+中“2”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个镁离子如何写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学案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学习重难点】重点:原子的组成 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但原子 。由此可得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二、自主学习指导: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 1、英国科学家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他意识到,________是所有物质的原子共有的粒子。著名物理学家________提出了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在________外一个“很大”的空间里运动。 2、原子核的体积比原子的体积________,既是这样原子核仍是可以再分的。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因此原子核带________,其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________。不同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________,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 3、原子(不显电性) 思考: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知识点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分类 有的物质是由____微粒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__微粒构成的。注意分子、原子在图示上的区别。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 氢气 氧气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____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 ______(______电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案(第二课时)

第三节认识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课时为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分子、原子的比较上。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不会感到很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相对和绝对之间如何转化,掌握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法(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通常的质量单位来度量不方便,建立一个更小的单位——碳单位来度量,使得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巩固相对原子只哦量的意义和计算对全节进行总结巩固———————————掌握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1.什么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有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述】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学生]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三、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原子的真实质量,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 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区别。 [教师]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Ⅲ中查到。 [学生]阅读书后附录Ⅲ: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师]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锑、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1995年精确测定了和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

2.3原子的构成 第一课时 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3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发展史,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形成化学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同时培养严 禁的科学态度。 3、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意义。 课前巩固: 1、以水为例说出一条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各举一个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例子?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自主学习: 一、原子结构发现历程 1、道尔顿的原子模型,汤姆森发现原子中有更小的粒子,是_______其原子模型图为。 现象结论 ①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 运动方向 ②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 (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最小的微粒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2、查课本p38,完成下图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碳7 碳8 氧8 8 钠11 11

铁26 26 30 发现规律: (1)核电荷数= (2)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氢原子中子; (4)不同类的原子的不同;(5)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练习: 1、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2、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与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D.质子数和中子数 3、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 B.58 C.82 D.140 三、核外电子的运动 1·、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①圆圈表示、圆圈内的数字表示②弧线表示,氮原子有个电子层; 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氮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④第一层上电子的能量比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2、右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质子数为,有个电子层, 核外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为。 3、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 第一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第二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最外层不超过个。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个,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个,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个。 课堂检测: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中,找到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有。 (2)、带正电荷的粒子有。 (3)、带负电荷的粒子有。 (4)、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有。 2、下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完成填空: X = ,a= ,b= ,该原子的质子数为,其原子符号 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分层、结构示意图,不同元素的规律) 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数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我们又知道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探究新知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读图并计算】再次读图3-9并计算原子半径大约是原子核半径的多少倍?

【抽生回答】原子核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 【讲解】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计算就会得出原子核的体积就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假设一个原子有一座一百多层的摩天大厦那么大,那么原子核就相等于楼体中间的一个小小的门把。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可见原子核比整个原子小得多。所以,相对来说,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视频】电子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过渡】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会不会碰着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呢?是不是象行星绕太阳那样旋转呢? [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讲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象行星围绕 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现在发现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离核越近能量越低。最外层 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讲解]展示PPT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进行分析讲解。 【过渡】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请看图3-11 【讲解】小圈及小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 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过渡]我们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在一定的轨道中绕着原子核运动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几种特殊元素的原子结构。看看他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板书]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同学都知道哪些稀有气体元素呀? [回答]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鼓励]很好,回答正确。 [过渡]通过PPT展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从刚刚我们看到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同学们觉得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分组讨论,并点名个别同学起来回答。 [讲解]稀有气体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达到稳定状态。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导学案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 导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认识原子中存在的一些等量关系。 3.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通过原子构成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自主预习: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但它们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的构成的。 2.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和两种粒子构成。 3.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带一个单位,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所带正电荷数(即)与核外的相等,所以原子。 【尝试挑战】 4.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原子中电子质量很小 D.原子不带电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微粒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探究一原子的构成

探究指导: 1. 原子是由居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两者所带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2.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小得多。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例题1: 分析下表: 可总结出的规律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这是一道答案开放性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共同点(普遍规律)和递变性。要求注意审清各个栏目间的内在联系,逐一寻找有价值的结论。 答案: (1)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4)产工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只要合理任填3个即可) 规律总结: (1)不同的原子,原子核所带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同种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2)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有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如通常所说的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跟踪训练】: 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质量大,体积也大 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中子数也一定相同 C.虽然原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但其内部的粒子并不运动 D.虽然质子和电子都带电,但整个原子却不显电性 2.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2)构成分子的微粒_______; (3)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4)带负电荷的粒子___; (5)显中性的粒子____;(6)质量最小的微粒______。 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以下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化学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断中,不确切的是(填序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第一节原子的结构同步练习2 一、选择题 1.原子中占有运动空间最大的粒子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2.A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7个电子,第三层上没有电子,则A元素属于 A.金属元素 B.非金属元素 C.稀有气体元素 D.不能确定 3.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剩余部分 A.不显电性 B.显正电性 C.显负电性 D.不能确定 4.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它获得两个电子后,发生改变的是 A.核电荷数 B.电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明显增加 5.镁原子和镁离子的区别是 A.镁离子核外电子数比镁原子多2个 B.核电荷数不同 C.镁原子和核外电子数比镁离子多2个 D.质量相差很多 6.核外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7.质子数不相同的粒子是 A.同种离子 B.同一种原子 C.同一种分子 D.不确定 8.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要表示阳离子,可表示的种数为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9.某金属原子次外层为8个电子,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m个,在化学反应中,该金属原子最多能失去电子数目为 A.等于m B.大于m C.小于m D.等于2m 10.A元素原子电子层数为3,其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已知A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m,则A的核电荷数为 A.m B.m-2 C.m+2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 (1)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2)表示的含义是; (3)该元素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 (4)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是容易(得或失)电子。 2.下面几种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的构成 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7)

《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关系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离子的形成及表示方法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相对原子质量。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讨论交流 【知识链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那么用其他方法可不可分呢?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1、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 ① ② ③ 原因:① ② ③ 2、原子是由居于带正电的和核外带负电的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和不带电的构成的。 3、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即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因的质量差不多,都比质量大的多,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5、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号表示质子带正电荷;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6、分析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⑴: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⑵: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7、离子分为 离子和 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Na + 、NH 4+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 - 、SO 42- 8、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 (约1.66×10 -27 千克)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一,符号1。一般不写)。 注: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精题训练 1. 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质子数是11 B .最外层电子数为1 C .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核外电子总数为10 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氯化钠 C .氧气 D .金刚石 3、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微粒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阳离子 D .阴离子 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 .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5.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 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45 B .核外电子数为94 C .质子数为94 D .核电荷数为239 6.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阴阳)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1个碳12原子质量× 1 1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一原子的构成 教材内容: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初三化学(上)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原子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探究原子的构成和学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有关知识。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1)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材分析与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教材还介绍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积累的感性知识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策略分析 由于本课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故教材编排简洁扼要,内容浅显,而且较多地穿插了图、表等资料,既增强了直观性,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类比、分析,启发学生的想像。还可以初步培养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①PPT课件 ②原子放大结构模型(或图片) ③原子内部运动的动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PPT出示】: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话“一尺之椎,日去其半,万世不竭” 【设问】:这段文字的意思?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科学道理? 【过渡】这句话告诉我们“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能:那么我们想象的原子是什么样子的? 【思考】: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分子还可以分成原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古代哲学来认识自然科学,认识哲学和自然科学相互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构成(第3课时) 导学案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第3课时离子的形成构成物质的微粒 导学目标: 1. 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能区分哪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由离子构成。 自主预习: 1.带电荷的原子叫做。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2.写出几种常见的原子团离子: 硫酸根离子______;硝酸根离子_______;碳酸根离子_______;氢氧根离子_______;铵根离子_______。 【尝试挑战】 3.由下面卡通(如图3-2-3-1)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图3-2-3-1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氯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探究一离子 探究指导: 1.概念:带电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 3. 常见的原子团离子:氢氧根离子OH-,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铵根离子NH4+。 例题1: 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4-3-6(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弧线上数字代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思路分析: 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答案:D 方法指导: (1)原子在得失电子变成离子时,变化的是电子数,而核内的质子数并未发生 变化;(2)阴离子原子阳离子得电子失电子??→????←。 【跟踪训练】1.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探究二 离子符号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探究指导: 1. 离子的书写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且电荷数在前,“±”号在后,若电荷数为1,常省略不写。 2.离子结构示意图: 例题2: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2-3-2所示。与硫原子.. 比较二者( ) A .核内质子数相同 B .核外电子数相同 C .所带电荷相同 D .化学性质相同 思路分析: 硫离子与硫原子相比,核内质子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比硫原子多2个,因此硫原子不带电荷,但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由于原子或离子的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二者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A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 子数 符号举例 Mg 、Cl Mg 2+ Cl - 【跟踪训练】2.用数字和符号表示下列微粒: 氢原子 ;钠离子 ;2个镁离子 ;氮气分子 ;2个氧分子 ;碳酸根离图3-2-3-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