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出血

脑出血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动脉瘤破裂(50%-85%),其次是动静脉畸形和高血压性动脉硬化,还可见于血液病,各种感染所致脑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抗凝治疗的并发症等。

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不同,其病发机制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脑动脉瘤好发于动脉分叉处,80%位于基底动脉环前部,特别是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与前交通动脉分叉处最为多见。由于该处动脉内弹力层和肌层的先天性缺陷,在血液涡流的冲击下渐向外突出而形成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的血管壁常为先天性发育不全、变性、厚薄不一;脑动脉硬化时,脑动脉中纤维组织替代了肌层,内弹力层变性断裂和胆固醇沉积于内膜,加上血流的冲击,逐渐扩张而形成动脉瘤。因此,在脑血管已形成上述病变的基础上,当重体力劳动、情绪变化、血压突然升高、饮酒特别是酗酒时,脑底部及闹便面血管发生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于各个年龄段,青壮年更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者多见于20-40岁的年轻人,50岁以上发病者以动脉硬化多见。

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可一起颅内压升高,可以出现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展至最严重的程度,甚至因脑推移压迫脑干以致猝死。半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些人可伴有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少数病人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等精神症状以及头晕、颈、背及下肢疼痛。

发病数小时后查体可出现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脑神经中最常见的是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提示可能为该侧后交通动脉的动脉瘤破裂。也偶见其他神经受累。少数病人可有短暂性或持久性的局限性神经体征,如偏瘫、偏盲、失语等。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都可不明显,而精神症状及意识障碍较重。个别重症病人可很快进入昏迷,出现去大脑强直,因脑疝形成而迅速死亡。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定义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 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最新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脑出血)的中医诊疗方案(2009年)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或偏身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中医“中风”范畴。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 诊断 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一、中医治疗 (一)中经络 1、风痰瘀阻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弦,痰多,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代表方: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制半夏15克,天麻20克,钩藤(后下)30克,怀牛膝12克,白附子5克,白蒺藜15克,僵蚕20克,陈皮9克,全蝎5g,菖蒲12克,桃仁15克,胆星9克,生甘

草6克。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15克;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15克,浙贝12克,竹沥12克,天竺黄6克;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红花12克,当归20克;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克,夏枯草9克。 中成药:(1)镇脑平肝丸(院内制剂,天麻、钩藤、怀牛膝、石决明、白蒺藜、僵蚕、制半夏、枳实、全蝎、胆星),6克,每日3次。 (2)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每日一次。 2、风阳上扰证 症状:头晕头痛,或伴耳鸣目眩,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克,钩藤后下15克,石决明15克,栀子12克,怀牛膝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黄芩9克,茯神12克,益母草15克,菊花9克。恶心、呕吐:加胆星6克、郁金12克。头痛较重:加羚羊角粉3克冲、夏枯草6克。痰热较重:胆星6克、竹沥12克,大贝母12克,天竺黄9克。 中成药: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 3、痰热腑实证

脑出血考试题及答案

脑出血 一、最佳选择题 1.女性58岁,晨起跑步时觉右侧头痛,呕吐一次,左半身运动不灵,被送至医院时已不省人事,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血压达26. 0/15. 6kPa(200 /120mmHg),瞳孔右>左,光反应消失,左侧偏瘫,应立即进行何种处置最适宜() A.吸氧卜 B.静注高渗葡萄糖 C.利血平肌肉注射 D. 6一氨基已酸静滴 E.甘露醇静滴 2.男患61岁,有高血压病史,因情绪激动后头痛呕吐,言语不清右及肢体瘫已住院4周,经治疗基本痊愈,复查脑CT左基底节区高密度影已明显吸收,为防止本病再发,嘱患 者出院后最应注意的是:() A.避免情绪激动 B.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C.戒烟酒 D.控制高血压 E.经常服用维生素C及E 3.一名40多岁男子,患多年肝病和视网膜血管病,突然出现头痛和进行性迟钝,'2小时后,他出现小脑扁桃体庙的症状而死亡,对于他的灾难性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大脑内出血 B.丘脑内出血 C.脑室内出血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小脑内出血 4.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最好发部位() A.大脑皮质 B.内囊及基底节 C.丘脑D.桥脑 E.小脑 5.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破裂血管是() A.脉络膜前动脉B.豆纹动脉 C.小脑上动脉 D.大脑前动脉 E.大脑后动脉 6.重症脑出血,首选的治疗原则是() A.预防休克 B.应用脱水剂 C.控制血肿感染 D.立即输血 E.给予苏醒剂 7. 55岁女性,四小时前头痛,说话不清楚,右侧肢体无力,继之昏迷,头颅CT示:左侧 丘脑高密度出血影,血压24 /16kPa(180/120mmHg),血糖L,其病因应先考虑() A.糖尿病 B.血液病 C.脑动脉瘤破裂 D.脑血管畸形 E.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8.脑出血病久,出现病灶侧瞳孔散大,昏迷加深提示最可能发生() A.脑室出血 B.枕骨大孔疵 C.小脑幕裂孔病 D.镰下庙 E.桥脑出血 9. 48岁,女,工人,晚饭后聊天时突然头昏头痛,呕吐一次来急诊。BP23 /14 kPa(170/ 105mmHg),神志清,左鼻唇沟浅,左上肢肌力2级、痛觉消失,下肢正常,右侧正常。颈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脑出血 C.脑梗塞 D.高血压脑病 E .TlA 10.李某,男,63岁,1小时前生气时突然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10分钟后昏迷。 人院检查:29/17kPa血压(220/130mmHg),中度昏迷,右鼻唇沟浅,右侧肢体肌力。 级,右Babinski征(十)。脑CT示左基底节区有一个直径为5cm左右的高密度影。人院2小时后,左瞳孔5 mm,对光反应消失;右瞳2mm,光反应存在。首选诊断为() A.脑血栓形成合并脑庙 B.脑栓塞合并脑病 C.脑出血合并脑庙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出血 11.男性,74岁。半小时前在工作中突感左肢无力,伴头痛,有高血压史,查体:神志清, 左侧面,舌瘫,左偏瘫,脑膜刺激征(一)。为帮助诊断,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A.脑电图 B.脑血管造影 C.头颅CT D.脑脊液检查 E.脑超声波

探讨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研究

探讨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29T15:50:06.7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0期作者:宫兴胜 [导读] 中医和西医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大庆市萨尔图区东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内科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311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选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中医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西药所引起的并发症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和西医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医;西医;脑出血;并发症;安全性 脑出血导致死亡的数据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占全部脑卒中的30%左右,由于脑内血管破裂而引发出血,病发原因与脑血管病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血管老化的患者很容易发生脑出血的情况[1]。出现这类疾病的患者往往是由于情绪过于激动、用力过猛以及过大导致突然发病,即使抢救及时成功率也较低,抢救过来的患者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2]。本实验主要是针对本院2016年3~11月所接收的120例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加以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2016年3~11月所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0.16±5.87)岁;28例基底节区血肿,18例血肿破入脑室,14例大脑半球血肿。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1.06±5.97)岁;25例基底节区血肿,20例血肿破入脑室,15例大脑半球血肿。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和针灸的中医治疗办法,具体如下:痰火闭窍型煎服天麻钩藤饮、痰瘀阻窍型煎服血府逐瘀汤、元气衰败型煎服参附汤、痰湿蒙窍型煎服涤痰汤,2剂/d,早晚煎服;再配合针刺疗法。对照组用西药和手术联合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患者的意识清醒,头痛头晕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可以进行一定社会活动,沟通交流无太大的障碍,没有呕吐现象;有效:患者眼部症状有所好转,头晕头痛得到一定的缓减,嗜睡或昏迷的程度得到较大的缩短,偶尔有呕吐,运动和语言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效:患者存在严重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瞳孔不等大,头晕头痛比较严重;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西药所引起的并发症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大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随着我国医疗手段的改进,引进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技术和设备,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传统的物理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死亡人数较少,安全性高[4]。 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西医治疗手段的患者死亡率高达12例,占了该组人数的1/5,而中医治疗手段的仅仅死亡了4例;采用西医治疗有10例无效,中医仅为5例,是西医的1/2,说明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进行西医治疗时,手术的护理不当容易导致患者感染细菌,患者本身免疫力较差,加快了病情的恶化速度;西药中含有过多激素,与人体内部的一些物质较易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医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因为中医治疗主要是对人体物理性的调整,对身体没有伤害,也不会带来伤害[5]。同时,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切记安静卧床休息,医护人员随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入液量可按尿量+500 ml/d计算输入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调整血糖、降低颅内压等工作内容。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治疗脑出血患者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状的出现,避免了西医治疗的感染及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对患者治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晓晨,田昕,杨傲然. 中医益气活血法辅助治疗脑出血类疾病的机理及临床效果研究进展. 现代中医临床,2010,17(1):34-36. [2]叶锋,龙春霞. 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中医理疗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7):54-56. [3]唐月学. 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67-68. [4]陈静,吴妮娜. 针对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中医护理对策分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198-199. [5]元国芬,王美红.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中医护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872-1873.

脑出血定位诊断之欧阳光明创编

临床表现 欧阳光明(2021.03.07) 1.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约10%的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2.常见临床类型及特点 (1)基底核区出血: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 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脑脊液),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①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通常引起较严重运动功能缺损,持续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②丘脑出血: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丘脑出血特点是:上下肢瘫痪较均等,深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和实体觉等)障碍较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落日征);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出现去皮质强直(无意识的睁眼闭眼,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和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核区出血。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少见,表现头痛、呕吐及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明显瘫痪,颇似蛛网膜下隙出血,有时可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临床常易忽略,偶因头痛在CT检查时发现。 (2)脑叶出血:常由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血管造影显示密集成堆小血管影像,酷似吸烟吐出

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标准[详]

中风病 中医概念: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西医概念:脑出血系指脑实质的血管破裂引起大块性出血所言,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底节区为主,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 中医病因病机 1.积损正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本病。 2.劳倦伤烦劳过度,伤耗阴精,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使阳气鸱,引动风阳,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3.脾失健运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生。 4.情志过极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西医发病机制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等)、感染、药物(如抗凝及溶栓剂等)、外伤及中毒等所致。 其发病机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脑小动脉的病变。②微小动脉瘤:绝大多数微小动脉瘤位于大动脉的第一分支上,呈囊状或棱形,好发于大脑半球深部(如壳核、丘脑、尾状核)其次为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中、桥脑及小脑皮制裁下白质中亦可见到。 中医临床表现 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证候特征。其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次症见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 1.神昏初起即可见。轻者神思恍惚,迷蒙,嗜睡。重者昏迷或昏愦。有的病人起病时神清,数日后渐见神昏,多数神昏病人常伴有谵妄、躁扰不宁等症状。 2.半身不遂轻者仅见偏身肢体力弱或活动不利,重者则完全瘫痪。 3.口舌歪斜·多与半身不遂共见,伸舌时多歪向瘫痪侧肢体,常伴流涎。 4.言语謇涩或不语轻者,仅见言语迟缓不利,吐字不清,患者自觉舌体发僵;重者不语。部分患者在病发之前,常伴有一时性的言语不利,旋即恢复正常。 西医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治疗指南

脑出血治疗指南 院前处理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推荐意见 疑似卒中患者应尽快行头颅CT或MRⅠ检查,区别出血和缺血(Ⅰ级推荐,A 级证据);建议对疑似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快收入神经专科病房或神经监护病房(NICU)(Ⅰ级推荐,A级证据)。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推荐意见 脑出血后数小时内常有继续出血和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死亡率和患病率较高,应及时明确诊断(Ⅰ级推荐,A级证据);尽早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一般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及实验室相关检查(Ⅰ级推荐,D 级证据)。其中,影像检查推荐意见:CT或MRI都是初步影像检查的首选(Ⅰ级推荐,A级证据);CTA和增强CT有助于确定具有血肿扩大风险的高危患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如临床或影像学怀疑存在血管畸形或肿瘤等潜在的结构异常,CTA,CTV,增强CT,增强MRI,MRA,MRV可有助于进一步评估(Ⅱ级推荐,B级证据);所有脑出血患者应行心电图检查(Ⅰ级推荐);建议用Glasgow昏迷量表或NIHSS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Ⅲ级推荐,C级证据);建议参照上述诊断流程诊断(Ⅲ级推荐,C级证据)。 急性脑出血治疗的推荐意见 颅高压推荐意见:颅内压升高的治疗应当是一个平衡和逐步的过程,从简单的措施开始,如抬高床头、镇痛和镇静(Ⅰ级推荐,D级证据);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Ⅰ级推荐,C级证据);必要时也可用甘油果糖或呋塞米或大剂量白蛋白(Ⅱ级推荐,B级证据),但不建议长期使用;短暂的过度通气可间断应用于颅高压危象(Ⅰ级推荐,B级证据);对伴有意识水平下降的脑积水患者可行脑室引流(Ⅰ级推荐,B级证据);尚不推荐常规使用高渗盐水降颅压,仅限于临床试验的条件下或对于甘露醇无效的颅高压危象使用(Ⅲ级推荐,C级证据)。 血压控制推荐意见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2019版163页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目录: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1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1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2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 第三章卒中单元 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 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 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 脑梗死

3 脑出血 4 蛛网膜下腔出血 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 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 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第一节颅内动脉瘤 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 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 1 颅内压增高 2 血压的调控 3 肺炎及肺水肿 4 血糖改变

5 吞咽困难 6 上消化道出血 7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 8 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 9 心脏损害 10 急性肾功能衰竭 11 水电解质紊乱 1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 13 脑卒中继发癫痫 14 压疮 15 体温异常 第十章脑血管病的护理 1 急诊常规护理 2 昏迷的护理 3 瘫痪的护理

4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5 压疮的护理 第十一章脑血管病的康复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 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 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 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概述)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

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干货)

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脑出血)的中医诊疗方案(2009年)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或偏身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中医“中风”范畴。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 诊断 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一、中医治疗 (一)中经络 1、风痰瘀阻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弦,痰多,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代表方: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制半夏15克,天麻20克,钩藤(后下)30克,怀牛膝12克,白附子5克,白蒺藜15克,僵蚕20克,陈皮9克,全蝎5g,菖蒲12克,桃仁15克,胆星9克,生甘草6克。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15克;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15克,浙贝12克,竹沥12克,天竺黄6克;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红花12克,当归20克;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克,夏枯草9克.......感谢聆听 中成药:(1)镇脑平肝丸(院内制剂,天麻、钩藤、怀牛膝、石决明、白蒺藜、僵蚕、制半夏、枳实、全蝎、胆星),6克,每日3次。 (2)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

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发病原因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病脑外伤抗凝或溶血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出血根据病因分类如下 1.根据血管病理常见有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A VM) 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膜动静脉畸形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等 2.根据血流动力学有高血压和偏头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其他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4.原因不明如特发性脑出血 此外有些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的诱因:①血压波动:如高血压患者近期没有服用降压药物或生气着急等引起血压增高以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②脾气急躁或情绪紧张:常见于生气与人争吵后③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④过分疲劳:如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排便用力运动 (二)发病机制 1.脑出血的发生机制 在发生机制上实际上每一例脑出血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而可能是几种综合因素所致高血压形成脑出血的机制有许多说法比较公认的是微动脉瘤学说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不足以引起脑出血脑出血常在合并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发生 (1)微动脉瘤破裂:因脑内小动脉壁长期受高血压引起的张力影响使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动脉瘤其直径一般500μm 高血压患者的脑内穿通动脉上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多分布在基底核的纹状动脉脑桥大脑白质和小脑中直径在100~300μm的动脉上这种动脉瘤是在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囊状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这种囊性血管容易破裂造成脑出血 (2)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坏死: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直径100~300μm小穿通动脉管壁内膜起到损害作用血浆内的脂质经损害的内膜进入内膜下使管壁增厚和血浆细胞浸润形成脂肪玻璃样变最后导致管壁坏死当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3)脑动脉粥样硬化: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膜同时存在多样病变包括局部脂肪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或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长和钙沉着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发生脑梗死在大块脑缺血软化区内的动脉易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坏死病灶 (4)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薄弱:大脑中动脉与其所发生的深穿支-豆纹动脉呈直角这种解剖结构在用力激动等因素使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该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2.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1)主要病理生理变化: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其周围组织在血肿形成30min后出现海绵样变性;6h后邻近的脑实质内随时间变化由近及远有坏死层出血层海绵样变性及水肿等 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这些变化除了机械压迫外主要是血浆血球成分如血红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 2016-09-07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评论(0人参与)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临床上将SAH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大类。非外伤性SAH又称为自发性SAH,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疾病,病因主要是动脉瘤,约占全部病例的85%左右,其他病 因包括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凝血功能障碍、吸食可卡因和垂体卒中等。近年来,血管介入技术、诊断方法 与围手术期处理均有较大进展。但是,SAH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病死率高达45%,且存活者的残障率也较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2007年出版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包含 有SAH的章节。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曾于2006年出版枟临床疾病诊疗指南——神 经外科》一书,其中也包含了SAH诊疗指南。近几年来不断有新的临床研究和相应的国际指南发表,几个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对SAH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方法,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了对2007年版指南的重 新修订,形成新版指南以指导临床医生的操作实践。由于其他原因的SAH的资料相对缺乏,故本指南主要是针对非外伤性、动脉瘤性SAH制定的。 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危险因素 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分为3类: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动脉瘤增大和形态改变的危险因素,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调节和可调节两种。不可调节的 因素包括高龄、女性、动脉瘤或SAH家族史和合并有相关疾病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IV型Ehlers-Danlos综合征、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狭窄、遗传性 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肌纤维发育不良、动静脉畸形等。 多变量模型研究发现高血压、吸烟、酗酒均为SAH的独立危险因素。拟交感神经药包括可卡因和苯丙醇胺与SAH的发病相关。而这些SAH的危险因素恰巧也是多发性动脉瘤的危 险因素(如吸烟、女性、高血压、脑血管病家族史及绝经期后)。

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建议收藏)

中风(脑出血)的中医诊疗方案(2009年) 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或偏身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中医“中风”范畴。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文档交流诊断 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文档交流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文档交流 一、中医治疗 (一)中经络 1、风痰瘀阻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弦,痰多,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代表方: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制半夏15克,天麻20克,钩藤(后下)30克,怀牛膝12克,白附子5克,白蒺藜15克,僵蚕20克,陈皮9克,全蝎5g,菖蒲12克,桃仁15克,胆星9克,生甘草6克。

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15克;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15克,浙贝12克,竹沥12克,天竺黄6克;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红花12克,当归20克;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克,夏枯草9克。.。。...文档交流 中成药:(1)镇脑平肝丸(院内制剂,天麻、钩藤、怀牛膝、石决明、白蒺藜、僵蚕、制半夏、枳实、全蝎、胆星),6克,每日3次。。.。... 文档交流 (2)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每日一次.。。...。文档交流 2、风阳上扰证 症状:头晕头痛,或伴耳鸣目眩,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克,钩藤后下15克,石决明15克,栀子12克,怀牛膝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黄芩9克,茯神12克,益母草15克,菊花9克.恶心、呕吐:加胆星6克、郁金12克。头痛较重:加羚羊角粉3克冲、夏枯草6克。痰热较重:胆星6克、竹沥12克,大贝母12克,天竺黄9克。..。。。。文档交流 中成药: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文档交流 3、痰热腑实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文档交流治法:化痰通腑.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规范(最新版)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其中70%~90%属于外科范畴,自发性SAH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其他原因有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颅内肿瘤卒肿、血液病、动脉炎和脑炎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出血症状典型表现是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可有一过性意识障碍,清醒后有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呈昏迷状态,甚至出现脑疝而死亡。 (二)神经功能障碍可引起动眼神和展神麻痹、偏瘫、失语、记忆力缺失眼底出血和视力野障碍。 (三)全身症状和并发症此外还可以发生心律失常、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二、诊断及辅助检查 (1)CT检查 突然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的病人都要怀疑SAH。患者主诉"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应考虑到SAH。确诊方法是CT发现蛛网膜下腔有高密度和/或脑脊液均匀一致血性,一般在12小时内只作CT。超过12小时,如果CT阴性,必须加作脑脊液检查。SAH 的CT诊断率为90%以上,特别是脑干周围的基底池、侧裂池、纵裂池。若出血极少或出血后数天,CT检查可能是阴性。此时,腰穿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或CSF黄变提示最近有出血。 (2)脑脊液检查

用传统方法不能确定是SAH还是误穿出血时,一定作脑脊液分光光度检查。 (3)利用CT上血液浓缩区判定动脉瘤的部位: ①出血在脚间池和环池,一般无动脉瘤或无前循环动脉瘤。 ②鞍上池不对称出血提示颈内动脉系统的动脉瘤。 ③外侧裂出血提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④额叶半球间裂基底部、前纵裂池出血提示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 (4)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因 脑血管造影是确诊动脉瘤的金标准,一般选在发病后三天内或三周后。 [治疗] 一、一般治疗 SAH患者最好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直至诊断明确、手术治疗和术后病情稳定。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应用止血剂、止痛剂和镇静剂,保持大便通畅,控制血压,防治抽搐、消化道出血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抗血管痉挛治疗 脑血管痉挛是在SAH后,颅底容量大血管迟发性收缩,常在血管造影或脑血流上表现为受累血管远端区域的灌注减少。造影上血管痉挛有典型的短暂过程--出血后3~5天开始,5~14天狭窄到最大,2~4周后逐渐恢复。约半数病例血管痉挛表现为迟发性神经系统缺损,可缓解或发展为脑梗死。15%~20%的患者标准治疗后发生脑卒中或死于血管痉挛。 建议:尽早应用尼莫地平以减少SAH相关的严重神经功能缺损。 尼莫地平可减少SAH相关的严重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状况良好的患者(Hunt & Hess分级Ⅰ、Ⅱ、Ⅲ级)应尽早给药(10mg~20mg,静点1mg/h,连续14天),此期最易因血管痉挛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最近的研究表明:尼莫地平还能降低Ⅳ、Ⅴ级患者的死亡率和致

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脑出血)的中医诊疗方案(2009 年)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 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 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 或不语、或偏身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 中医“中风”范畴。占全部脑卒中的 10%-30%。 诊断 参照 2005 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 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 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 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一、中医治疗(一)中经络 1、风痰瘀阻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 目弦,痰多,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代表方: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制半夏15 克,天麻20 克,钩藤(后下) 30 克,怀牛膝 12 克,白附子 5 克,白蒺藜 15 克,僵蚕 20 克,陈皮9 克,全蝎 5g,菖蒲 12 克,桃仁 15 克,胆星 9 克,生甘草 6

克。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15 克;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 15 克,浙贝 12 克,竹沥 12 克,天竺黄 6 克;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红花 12 克,当归 20 克;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 12 克,夏枯草 9 克。 中成药:(1)镇脑平肝丸(院内制剂,天麻、钩藤、怀牛膝、石决明、白蒺藜、僵蚕、制半夏、枳实、全蝎、胆星),6 克,每日 3 次。 (2)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 七叶皂甙钠15-20ml 加入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中静点。每日一次。 2、风阳上扰证 症状:头晕头痛,或伴耳鸣目眩,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甚则 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 克,钩藤后下15 克,石决明15 克,栀子 12 克,怀牛膝 12 克,杜仲 12 克,桑寄生 12 克,黄芩 9 克,茯神 12 克,益母草 15 克,菊花 9 克。恶心、呕吐:加胆星 6 克、郁 冲 金 12 克。头痛较重:加羚羊角粉 3 克、夏枯草 6 克。痰热较重:胆星 6 克、竹沥 12 克,大贝母 12 克,天竺黄 9 克。 中成药: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 - 七叶皂甙钠 15- 20ml, 加入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中静滴。每日一次。 3、痰热腑实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

2015年脑出血诊疗指南(转载) 发表者:施俊峰3005人已访问 一、概述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亚洲国家ICH占脑卒中患者的25%-55%,而欧美国家ICH仅占脑卒中患者的10%-15%。ICH1个月死亡率髙达35%-52%,6个月末仍有80%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规范ICH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技术,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欒驻边東鏽肠鈐橱縉态儺該籁縣嶁洁钟须縟漵鹜鳌瘋贲维壘僥蓽類課鈞輦锊擊躦热蹑弃锚轨褸缀詭钰藶桢寫鎖徑镉竄还殺蝎評漣萤刪蘿贖。 二、脑出血的分类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欧洲将ICH分为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和原因不明性脑出血;美国有学者将ICH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AVM性、非肿瘤性自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多认可。项龛麩钱鸸厲攙織项与嵘槳矚霁遞屢鼋縶礬跻綆蛴诂伞擁親凜榉褻蝈謾腎鹄禀黄鲧紇蠟颉峦镏 韩酱鹾贻務風决帱韧谬鑰諸嵝镀濁祕鸱莱鳏。 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静脉窦血检形成等引起,占ICH的15%-20%。嫻滗煙覯幃谡裊黪邐闯脑浏瀨測罢钰镇铄圍鱸鎖觎缅熾钢寬樱鉉讴渾鸺极販黩愤谳临个錟苁遺狰瓔鋮鋒觀 藶实滠儼齐鄆跃馱烦蠣陨東閨傳。 原发性脑出血指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髙血压。在我国,虽未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査,但就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70%-80%,所以我国一直沿用“高血压脑出血”命名。而在国外医学文献中,多将该病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ICH的80%-85%。谝鐸轍發饧舉氲駱甌鳅鰓飆滟讣鵬喬臚枨纊虏繭詵财謙沦吶蘭髏麼島羋广斷駕犖銩謎幫嬋鹗场騁詛烂應乔轅 鈀馱贩諭晉訂护腊侪坞盧鋰锵。 本指导规范仅限于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三、辅助检查

脑出血中医治疗方法

脑出血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辨证】肾阴亏损,肝阳上亢,痰热交阻,随风阳上扰。 【治法】滋阴潜阳,开窍化痰。 【方名】二六汤。 【组成】生地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枣皮12克,牡蛎12克,龙骨12克,山萸肉12克,竹茹12克,白芍12克,山药15克,石菖蒲9克,远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斯炽方。 中药材查询 脑出血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①防止进一步出血;②降低颅内压;③控制脑水肿;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8)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 等。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9)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10)及时抢救: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2.急性期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湿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时应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而加重脑水肿。可以吸混合5%二氧化碳的氧气,以间歇吸入为宜,尽量避免吸入纯氧过久,因纯氧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甚至发生氧中毒。 (2)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内禁食为好,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并记录出入量,应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一定注意钾的补充。另外,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酸中毒、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昏迷或不能进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2500ml,如有高热、呕吐、多汗、利尿过多等可酌情增加。避免使用高糖液体,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3)加强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急性期的护理至关重要。①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意识状况、瞳孔变化、呕吐情况、监测血压及体温变化。②预防并发症: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的预防。预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疮是护理重点。 3.调整血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降压治疗的原则是: (1)慎重掌握降压治疗指征,一般认为在收缩血压超过24~26.66kPa(180~200mmHg)时,可考虑适当地降低血压,以预防进一步出血,但对脉压过大的患者则须谨慎降压。 (2)血压要控制平稳,使24h内血压的“波峰”和“波谷”接近,这样既可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又可防止血压过低可能导致的脑灌注不足。降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