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设计概论教案

设计概论教案

设计概论教案
设计概论教案

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一、设计史

课程重点:

1、设计史确立的时间及核心人物:

A、1977年英国设计史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

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B、佩夫斯纳是使设计史成为独立学科的核心人物,其专著《现代运动的先锋》开

设计史研究的先河,并在公众的心目中确立了有关设计的概念,并影响了公众对

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C、对于《现代运动的先锋》的评价:全书的理论核心在于现代主义是对19世纪

至20世纪逐渐扩大的工业化之反响。

2、设计史的理论奠基人:

A、森珀

德国建筑家、理论家。他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他的

专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中探讨了装饰与功能的问题;他认为艺术是一

个生物性的功能组织,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他从功能、

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入手,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艺术品,在艺术史研究中第一

次树立了唯物主义的大旗;他将建筑与工艺同传统的大美术、小美术做了并置,

他以机械的唯物主义理论成为设计史的先驱。

B、里格尔

奥地利美术史家。

他的专著《风格问题》。里格尔强调艺术作为一门心智的学科所必然有的精神

性,他称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即艺术意志;他强调艺术品是一种创

造性的心智成果,是人的创造性精神的物质表现。

C、正是森珀对装饰风格的功能及材料与技术的机械唯物主义研究,与里

格尔的以艺术意志为核心的形式主义立场,这为后世的对功能与形式的探讨

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理论

课程重点:

1、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A、传统意义上讲,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

设计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

B、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都是从19世纪开始出现的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英国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

重要的人物有琼斯、和德雷瑟。

琼斯的理论专著《装饰的基本原理》,他强调:美的实质是种平静的感觉;

任何适合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

德雷瑟的专著是《现代装饰》,他强调研究过去的古典装饰形式,将几何方

式引入对自然形态装饰的研究。

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的反响,其中最有影响

力的人物是普金、拉斯金、莫里斯。

普金提倡复兴哥特风格,反对在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手法,

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

拉斯金在其著作《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要求在工业化的英国

恢复中世纪状况。拉斯金将手工制作的产品象征生命,而机器则象征死亡。

莫里斯在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中提倡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

和工业化。工艺美术运动的第一条原则即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每种材料

都有各自的价值;强调设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

C、20世纪初,现代运动的实践者们主要关注艺术和建筑。但是,设计为新机

器时代的主要方面,依然受到人们的重视。

D、二战以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理和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二战期间所

发展起来的人体工程学得到广泛采用。

三、设计批评

课程重点:

1、西方现代设计批评的主要类型:

A、形式主义批评

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沃尔夫林对美术风格的研究;二,克利夫·贝

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三,美国罗斯的《纯设计理论》

B、功能主义批评

主要体现在1953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校的成立,它主要继承包豪斯学院

未竟的事业。

C、历史主义批评

设计中的历史主义批评形成于19世纪,以遵从传统为特征。代表人物欧

文·琼斯。

D、折衷主义批评

折衷主义主张综合不同来源和时代的风格。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一、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

课程重点:

1、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主要发展趋势:

A、符号学理论

B、结构主义理论

C、解构主义理论

D、混沌主义理论

E、绿色主义理论

F、信息技术理论

2、每一种理论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观点和著作分别是:

A、符号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作为信息载体是实现信息存贮和记忆的工具,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只有依

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实现知识的传递和相互的交往;人类的意识领域

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当代设计学借助符号学的方法使自己由技术-数学

或美学-数学的理论而过度到一种具有普通性的理论;它不仅涉及到技术

的物质性、功能性和审美状态的数值规定,还涉及到设计对象的产生、

使用和适用与传播功能。

代表人物:

德国哲学家本塞,按照符号学理论把对象分为四种:自然对象、技

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三种参量是:固有性、确定性、预

期性;

设计对象的三个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应用阶段

B、结构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的倡导者是法国人类学家莱维·斯特劳斯,他所研究的学科是文

化人类学。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

和罗兰·巴特。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

动的手段;

福柯提出了无意识结构的概念,认为折衷无意识结构几乎隐藏在一切文化

形态之中。他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纯粹同时态的结构;

罗兰·巴特认为不应当从视觉设计的观点来看待大众文化,而应该认识到

大众文化揭示了当代社会潜在的框架结构,他力图从设计的世界里推导出

图像与形式的意义,他试图理解左右社会的的一种框架结构,他的著作《神

话》。

C、解构主义理论

解构方法是从符号学引申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所要解构的是社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有关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语。对该图像,解构方式企

图结实其多层面的意义;

解构主义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中确立,德里达对西方哲学和艺术的形而上学及本体论模式的批评对设计学发展的影响显著;

解构主义揭露传统的偏见和自相矛盾,注重详细解读,具有浓厚的兴趣。

D、混沌主义理论

混沌理论来自于自然科学界。混沌理论是为寻求复杂想象的简单根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混沌理论是由60年代的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发展起来的。

E、绿色主义理论

绿色主义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起源于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

绿色主义强调多重设计,要求设计家能够因时因地提供更多的设计以供选择,而不是说服或强迫人们接受单一的设计。

F、信息技术理论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

他的发展首先引起了计算机技术的巨大变革。

二、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课程重点:

1、中国古代经典理论著作:

《考工记》我国最早关于工艺制作的理论专著,其中最有名的观点:“天有时,

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此书成书于

先秦时期,相传为春秋末期齐国人所著,被收录于《周礼》。本书

主要记述了百工之事,分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

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六部分,分别对车舆、宫室、兵器、

以及礼乐诸器等的制作作了详细记载,是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的重要文献。

《老子》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道家的主要经典。春秋末期老聃所

著。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强

调无是更基本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物质生活中强

调知足与寡欲,憎恶工艺技巧,并归结到绝圣弃智,无为而治,

甚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

《墨子》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春秋战国时期

的思想家,又叫墨翟。

《艺文类聚》古代类书,唐代欧阳询等编撰,一百卷。根据一千四百多种古

籍,分门别类,摘录编汇,分岁时、治政、产业等四十八部。

《营造法式》中国古代完整的建筑专著之一。北宋熙宁年间开始编修,元佑

六年(1091)成书。李诫重新编著于1100年成书1103年刊印。

全书工友三十六卷,分释名、各作匠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

五部分。其中内容多来自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成为当时中原地

区官式建筑的规范。

《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稀罕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等著。书中以道家思想

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五行等家,一般认为它是杂家著作。

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有关道、气的学说,也包含不少自然

科学史材料。

《天工开物》明代重要的科学文献。宋应星著。初刊于明崇祯十年。共十八

卷,分三编,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

技术和经验,并附有大量的插图。作者通过实地的观察和研究,

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技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具有重要的价值。

上编内容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食品加工,

制盐,制糖等,中编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

车。采炼石灰、煤炭、燔石、硫磺、炸油、制烛、造纸等;下

编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火药,朱墨、颜料、曲药的制

造和珠玉采琢等。对原料的品种、用量、产地、工具构造、和

生产加工的操作过程等,记载都很详细。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撰。约成书于公元533-544年间,是我国完整保存

至今最早的一部古农书。全书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分别论述

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的栽培,家畜、家禽的饲养,

农产品加工和副业等,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

游地区劳动人民的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书中所记载的旱农地

区的耕作和谷物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的

繁殖、家畜家禽的去势肥育以及多种农产品加工的经验,都显

示出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一、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课程重点:

结合第一章第一节第二小点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学习这一知识点。

二、设计的艺术含量

课程重点:

什么力量在推动设计对艺术(纯美术)的执着追求?

三、设计的艺术手法

课程重点:

设计的艺术手法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每一种手法的各自特征为:

借用是在设计中借用某句诗、某段音乐或者某个镜头、雕塑或其他艺术作

品,借用艺术创作的思想和风格、技巧等,是设计的一种手法。

解构以古今纯艺术或设计艺术为对象,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

解,分解成语词等,使之进入符号贮备,有待设计重构。符号意义就

是约定俗成的信息载体的意义。艺术符号意义就是普遍认同的艺术作

品、艺术类型及艺术思想史或风格的表达与象征意义。

装饰,好的装饰是设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多余的装饰才是可以随意

增减的。

参照的核心是形式接见,规律借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参照的关键是根

据设计课题,寻求成功的范例,反复参详考察,找出规律和可变的环

节。

创造是设计艺术最根本的方法,是其他手法的基础。

四、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课程重点:

1、什么是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广告设计,广告设计的特征是什么?

3、什么是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特征是什么?

五、艺术推动设计

课程重点:

1、在对待艺术与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应注意什么?

A、避免为艺术而设计

B、避免为技术而设计

C、避免孤立而静止的看待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一、设计与科技进步

课程重点:

1、科技的进步是如何推动设计的发展的:

A、首先是设计与制造的分工

B、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导致了20世纪初期各种设计思潮的产生。

同时为设计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

C、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

D、与再现过程有关的机器相继诞生使视觉传达的领域不断扩大。

E、新兴的信息技术引起设计生产及设计模式划时代的变革。

二、设计与科学理论

课程重点:

1、对设计产生影响的主要设计理论:

A、控制论:重点研究动态的信息与控制、反馈的过程,使系统在稳定的

前提下正常工作,研究信息传递和变换规律的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

B、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理等问题。设计中常

用的方法有预测技术法、信号分析法、信息合成法等。

C、系统论:是以系统整体分析及系统观点来解决各种领域具体问题的科

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从整体上看,分管理、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步

骤。设计系统原理是设计思维和问题求解活动的根本原理。

三、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课程重点:

1、为什么说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第三节设计的经济性质

一、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课程重点:

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有什么样的表现:

二、设计作为价值方法

课程重点:

1、设计作为价值方法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A、设计是创造商品高附加价值的方法

B、商品的附加价值,是指企业得到劳动者协作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它由

销售金额中扣除了原料费、劳动力费、设备折旧等后的剩余费用及人工

费、利息、税金和利润等组成。

C、设计作为创造高附加价值的手段,还能提高信息的价值,将最新信息寓

于设计符号之中。

D、设计的价值意义还表现在设计的价值工程中。

三、设计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

课程重点:

1、CIS 作为体现设计的经济管理手段最明显的设计方法之一。

四、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课程重点:

1、设计与生产的关系。

2、设计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课程重点:

1、新旧石器时代之间的历史区别及社会特征:

2、新石器时代中彩陶的特点与各时期中的装饰与造型特征:

3、原始社会中的建筑特征;

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课程重点:

1、奴隶社会中青铜工艺的发展概况

2、青铜工艺的制作特点、装饰纹样、造型特征、代表作品

司母戊大方鼎:商代后期的青铜器,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

850多公斤,雄伟高大,并饰有饕餮纹和夔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青铜器。

莲鹤方壶:出土于河南新郑的春秋中期的莲鹤方壶,是这一时期青铜工艺的典型代表作品。壶高122厘米,腹部配饰一对龙形双耳,圈足下伏有双兽,壶

盖顶部饰有双层莲花瓣,中间立一仙鹤,工艺制作精良,体现了春秋时

期青铜工艺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一、建筑设计

课程重点:

1、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建筑发展概述:

A、秦汉时期的建筑特征:宫殿建筑与建筑元素特点

B、六朝时期的建筑特征:宗教建筑的盛行,塔的起源及其在这一时期

中的特点。

C、隋唐时期的建筑特征:城市的规划

D、五代至两宋时期的建筑特征:《营造法式》宋李诫编著

E、元代的建筑特征:城市建筑

F、明请时期的建筑特征:宫廷建筑

G、中国建筑特征综述:在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布局设计、装饰和色

彩设计上的基本特征。

二、园林设计

课程重点:

1、中国封建社会中园林设计的发展概述

2、中国园林设计的特点:造型特点、创意特征、布局特征等。

三、家具设计

课程重点:

1、家具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发展概况

2、明式家具的特点:造型、装饰、材料、结构、制作工艺的特点

3、清式家具的特点与明式家具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四、陶瓷设计

课程重点:

1、陶器与瓷器之间的区别:

2、中国瓷器在封建社会中的发展概况:

六朝时期的青瓷

隋唐两代的南青北白、唐代的三彩

两宋时期的五大名窑和民间瓷窑及装饰、造型特点

元代的青花釉里红

明代的青花

清代的青花和彩瓷

五、纺织品与服饰设计

课程重点:

1、中国封建社会各时期中纺织品的特点:

汉代丝织品的造型、纹样特征

六朝时期丝织品的造型、纹样特征

唐代丝织品的造型、纹样特征:连珠纹、陵阳公样

两宋时期丝织品的造型、纹样特征:缂丝与服饰特征

明代丝织品的造型、纹样特征:刺绣

清代丝织品的造型、纹样特征

六、工具设计

课程重点:

1、农业工具的代表器物与特征

2、纺织工具的代表器物与特征

3、交通工具的代表器物与特征

七、兵器设计

课程重点:

1、掌握中国封建社会中出现的兵器名称及特点。

2、金属材料的不断的出现和使用对中国古代兵器的发明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一、原始时期和古典艺术时期的设计

课程重点:

1、西方古典历史时期文明古国综述

二、中世纪时期的设计

课程重点:

1、中世纪时期的社会与宗教背景:

2、哥特式风格及其在建筑中的体现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课程重点:

1、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特点综述

2、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如印刷术。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一、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18世纪

课程重点:

1、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早期的设计师和工业家

课程重点:

1、家具设计师:奇彭代尔及其著作《绅士和室内设计指南》

2、纺织工业中出现的设计师

3、韦奇伍德

第三节西方19世纪设计

一、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

课程重点:

1、社会变化与思潮的存在

2、工业博览会在工业革命中的促进作用

3、大机器生产在这一时期的对设计的影响

二、19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课程重点:

1、影响19世纪设计思潮的理论或运动有那些:

A、19世纪,在设计中主要针对装饰的地位与风格的讨论

欧文·琼斯所著的《装饰的基本原理》琼斯运用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对历史

上曾经出现过的装饰风格进行讨论与总结。

威廉戴斯在著作《素描手册》中指出:几何形式为装饰图案提供了最合适的

风格。此后,对装饰纹样的来源,植物构造和植物学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B、提倡哥特式风格,反对大机器生产的著名人物和理论观点:

普金:中世纪的设计——哥特式体现了一种非凡的成就和一种19世纪不可企

及的简单的美感,对他来说,哥特式风格从视觉和道德的观念来看是唯一能

起作用的风格。

拉斯金:他的名著《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为哥特式风格辩护,

他的研究以两个重要的理论为基础:一是装饰和设计应该建立在风格化的自

然形式上;另一个是设计有着强烈的道德内涵。

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莫里斯强调:一,材料的真实性;二,欣赏传

统的民族形式;三,通过设计进行社会改革,莫里斯不仅是一个设计师,还

是一个革命者。

C、外来文化风格的影响:

日本与非洲等地的风格影响

D、新艺术运动: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设计风格。其特点是弯曲、自然的风格运用了

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

第四节现代设计运动

一、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课程重点:

1、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2、现代主义设计所包含的内容有:包豪斯、荷兰的风格派、俄罗斯的

构成主义、美国的流线型设计

3、包豪斯学校与其成就

4、柯布西埃与《走向新建筑》

二、大战后的设计(二战后)

课程重点:

1、英国的实用主义设计

2、当代风格与有机设计(20世纪五十年代中的设计风格)

3、科学技术对于设计的影响,以及战后设计重心在意大利、美国、斯堪的纳

维亚的表现

三、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课程重点:

1、波普艺术的特征:

2、英国在波普设计中的地位

3、关于波普设计理论的批评

第五节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一、60年代设计文化的复杂性

课程重点:

1、文化复杂性特指什么,有那些表现。

二、设计和后现代主义

课程重点:

1、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来源与产生

2、后现代主义在二十世纪设计批评中所占的地位与表现

三、新时代设计的方向

课程重点:

1、新时代的设计方向有哪些?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一、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课程重点:

1、视觉传达的内涵:

A、视觉传达的含义

B、视觉传达的特征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课程重点:

1、构成要素有那些:文字、标志、插图

2、每一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特征是什么: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课程重点:

1、领域的内容及其特点:

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

展示设计、影视设计

第二节产品设计

一、什么是产品设计

课程重点:

1、产品设计的定义:广义与狭义之间的区别

二、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课程重点:

1、基本要素:产品的功能、造型和物质技术条件

2、每一个要素的特点是:

三、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程重点:

1、基本要求的内容有:

功能性的要求、审美性要求

经济性要求、创造性要求、适应性要求

四、产品设计的分类

课程重点:

1、产品设计分为:手工艺设计、工业设计

2、两种设计的特征是:

第三节 环境设计

一、 什么是环境设计

课程重点:

1、广义的概念与狭义的概念之间的区别

二、环境设计的类型

课程重点:

1、 环境设计的类型有:

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

2、每一类型的特点分别是: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一节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课程重点:

1、设计师演变的历史过程:

2、中西方设计师演变的历史过程:

A 、 设计师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B 、设计师在西方的发展过程及每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第二节 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一、设计师的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 课程重点:

二三百万年前制造工具的人 七八千年前,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 工匠(百工)

古罗马工匠 含艺术家、专业设计师的出现 文艺复兴 工匠、艺术家、专业设计师的出现

工业革命

现代专业设计师

1、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的内容包括:

造型基础技能、专业设计技能、设计相关理论知识 2、每一个知识要素的特征是:

二、设计师的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

课程重点:

1、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包括的内容有:

设计物理学、设计材料学、人机工程学、人类行动学 2、每一个知识要素的特征是:

第三节设计师的类型

一、横向的分类

课程重点:

1、横向分类的内容:

按工作内容性质分

按从业方式的特点分

按设计作品的空间形式分

2、每一个分类的特征是:

二、纵向的分类

课程重点:

1、纵向分类的内容包括:

按工作内容的不同分

按设计师的专长分

2、每一分类的特征为:

第四节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课程重点:

1、什么是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第七章设计批评

第一节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

一、两者的范围与特征

课程重点:

1、设计的批评对象的含义是:

2、设计批评者指那类人,其特点为:

二、批评者的多重身分

课程重点:

1、批评者的社会特性:

2、对于设计师基本背景的掌握:

1、格罗佩斯、勒柯布西埃(耶)、赖特、沙利文等

第二节设计批评的标准

一、设计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

课程重点:

1、参照标准的内容及特征是:

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

二、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课程重点:

1、不同历史时期批评标准的变化及其特点。(从功能的评价标准来看。)

a、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设计改革运动中对标准的看法

1、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评价标准的矛盾性

2、机器美学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沙利文、赖特、勒柯布西埃、凡德维尔德、卢斯

3、德意志制造同盟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穆特修斯于凡德维尔德之间的理论差异:

b、第一次世界大战,艺术的纯形式主义批评已经成为工业产品的几何形态进

入美学范畴奠定了基础。

C、国际主义风格的批评

国际主义风格与包豪斯之间的关系

D、后现代主义批评

现代主义批评标准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区别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设计批评的概念,始于70年代金克斯发表额度建

筑理论。后现代主义概念代表了人们对于现代主义的幻灭,人们失去

了对进入、理性、人类良心这些现代主义信念的信心。

①现代主义的生产理想转为生活理想,过去宣言设计的广泛性通过设

计的理念引导消费者,而今转为尊重消费者,尊重个性,使设计适应

消费者情感上的要求。

②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批评将重点由机器和产品转移到过程和人,消费

者的反应成为检验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设计的消费化与灵活性已成

为设计的必要特征和手段。

2、为什么设计批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评价标准有所不同。

第三节设计批评的方式

课程重点:

1、设计批评方式:国际博览会与集团批评

国际博览会要掌握的知识点是:水晶宫国际博览会的时间地点人物。

1889年的巴黎博览会

集团批评包括:集团购买和审查批评。

2、两者的特点分别是:

第四节设计批评的理论

一、设计批评理论的出现与发展嬗变

课程重点:

1、设计批评理论发展的过程:

A、荷加斯《美的分析》中对功能的探讨,1735年出版

B、19世纪英国成立的设计学院推动了设计和设计批评的发展

C、19世纪对工业革命的反响是设计批评理论的开始。

D、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锋》对现代主义的批评。

E、20世纪早期的设计批评立刻论来自构成主义美学和新造型美学。

F、柯布西埃《走向新建筑》

二、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课程重点:

1、多元化的批评理论包括那些内容?

由符号学理论所引发的对于设计理论的探讨:1、产品符号的概念

2、商品美学

3、设计先决

4、绿色设计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学时数:34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艺术概论》是艺术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的: 1)建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基本原理的认识。 2)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对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课程: 该课程涉及到《大学语文》、《中外美术简史》、《设计史》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2、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发展的眼光,力除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

2、录像片:与本课程相关的VCD和经典艺术作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法建议 1、教学重点、难点: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方法 艺术的风格与流派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2、教学法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艺术作品赏析。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讲授艺术理论的同时加入必要的艺术实践内容。 七、学时数:34课时 学分:2学分 教材:《艺术概论》孙美兰主编 参考书:《美术概论》王洪建 《美的历程》李泽厚 《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 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美术教育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期末采用闭卷形式考核。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教学内容及主要章节安排: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3课时)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第二章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5课时) 艺术的形象特征 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第三章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课时) 1、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艺术的社会作用 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5课时)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五章艺术的种类(3课时) 艺术的分类 几种主要艺术门类 各种艺术的联系 第六章艺术的创作过程(3课时) 创作过程的实质 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环境艺术设计教案

课题/项目 /任务 第一章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基本范畴,行业的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认知。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该课程有整体的认知,了解,产生学习兴趣。素质目标具有专业基本的认知,常识。 重点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成要素与基本原则 难点环境艺术的构成要素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课时 4 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讲授 第一节环境艺术的基本内涵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类生活的环境,其概念的涵盖范围非常大。行为学上的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一般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艺术的特征 1.环境艺术是多层面的有机统一的实用艺术 2.环境艺术是多学科融合的系统艺术 3.环境艺术是和谐的艺术 4.环境艺术是四维的时空艺术 5.环境艺术是多感觉机制的体验艺术 第二节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成要素与基本原则本章节主要是通过理论介绍,图形结合认识环境设计的基本内容,环境设计的范畴,对专业有基本的认知。 图形记忆、推理等基本能力是环境形式创造的基础,因而对建筑形式表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成要素 美感 个性 精神内涵意境 心理 室内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固定形态 景观设计实体环境 活动形态 实用功能气氛要素 非实体环境 环境要素 二、环境艺术设计遵循的原则 1、设计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功能因素的考量。 2、设计中,于空间的审美十分关键。 3、设计中形式的变现是设计美感的重要体现。 4、技术是建筑环境空间的保障系统。 5、注重几者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地理环境 东方传统木构造 一、风格与流派形成人类文化传承 与演变的条件 西方传统石构造现特征的记忆和联想是课程训练的重要内容。本教学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全面提高把握整体、刻画细节和丰富想象力三方面的能力。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绪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4、《中国故宫》片断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理解并掌握艺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艺术生产、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2、《中国杂技》片断;3、舞蹈《千手观音》;4、《中国皮影戏》片断5、《中国陶瓷》片断 [教学时数] 6学时 [课外作业布置]论艺术的本质,举例说明1200字以上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设计概论教案

设计概论教案

《设计概论》教案 一、授课对象: 《设计概论》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本科装潢设计二年级,课程总学时为16 学时。 二、课程章节分配: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 第四章艺术设计的关联特性 第五章设计师 第六章艺术设计的工作程序 第七章审美欣赏与设计批评 附:课题练习 三、使用教材: 李巍编著,《设计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技术教学相结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装饰与造型的表象问题上,在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上有一个飞跃。结合课程内容,导入案例分析,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讨论、分析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五、参考资料 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尹定邦编著,《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对艺术设计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解。 内容提要:艺术设计的定义与范畴、艺术设计的原理、艺术设计的特征和艺术设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艺术设计的定义、原理、特征 讲稿内容: 一、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1、艺术设计的定义与范畴 艺术设计是将物象的技术功能性、使用舒适性及审美装饰性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的设计。其范围有传统的手工艺制品设计(陶瓷、泥塑、竹木、布艺、金属、皮革、纸制品等)和现代工业社会生产的产品设计(建筑、家具、灯具、交通工具、轻纺制品及商业物品等),深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 2、艺术设计的原理 可以从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及技术性等三个方面来认识。 艺术性包含对设计物象的造型形态特征、色彩装饰特征及材料机理特征等方面的理解与表现。科学性包含对设计物象的工程结构、数据分析、理化性能、材料应用、环境测试等方面的试验与证论。技术性包含对设计物象的制造设备、加工工艺、质量检测、包装运输、市场营销等方面营运与安排。 3、艺术设计的特征 创意性特征体现作品的文化特征与积淀, 具有思想的导向性及象征性。 图形性特征有文字图形、图案、平面、立体图形, 以图形为主的设计具有极强的装饰感和视觉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一、教学性质、目的与任务 “艺术概论”是一门陈述艺术文化的本质、价值、范畴、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基础性知识和原理性的必修理论形态课程。它可以帮助学习者认知艺术文化与艺术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奠定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艺术学理论基础,观察和分析艺术领域的各种现象,研究艺术的发展规律,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养,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三、教学内容: 绪论 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

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 4、《中国故宫》片断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课件演示1、梁祝小提琴协奏曲;2、《中国杂技》片断;3、舞蹈《千手观音》;4、《中国皮影戏》片断5、《中国陶瓷》片断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 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王宏建《艺术概论》思考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 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 P41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答: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P44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 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 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答:(1)艺术的形象性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64、67 ( 2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①此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②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P69、70、71 (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P73 (4)关系: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 7.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P78、82、85 答:(1)艺术反映现实美;(2)艺术创造艺术美;(3)艺术是审美对象。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8.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谈艺术的审美特征。 答: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P100 (1)实践性与主体性;(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3)形象性;(4)形式美与形式感;(5)创造性;(6)情感性。 9.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作用]P105 情感因素是艺术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P106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 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在审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是人们普遍承认和重视的[地位]P107 10.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面归纳,谈你理解的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 答:(1)就艺术的社会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③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2)就艺术的认识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②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所谓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意思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途径或反映人类社会生活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绪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4、《中国故宫》片断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理解并掌握艺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艺术生产、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2、《中国杂技》片断;3、舞蹈《千手观音》;4、《中国皮影戏》片断5、《中国陶瓷》片断 [教学时数] 6学时 [课外作业布置]论艺术的本质,举例说明1200字以上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学时数: 课程英文名称:学分数: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 开课教研室: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执笔人: 先修课程:编写时间: 开课学期:审批人: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课程教学目: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系统学习掌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文化艺术系统以及艺术种类。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力求深入浅出,使学生在艺术的天地里陶冶情趣,提高自身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从事艺术研究的引导。 2.课程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认识艺术的创作心理机制,掌握艺术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2)课堂讲授实行互动启发式,激发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3)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艺术理论中艺术的基本规律,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鉴赏。 三、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 绪论艺术总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重点难点】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一、从法国哲学家丹纳(1828——1893)的《艺术哲学》看艺术的发生 二、从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Ernst Grosse,1862——1927)的艺术科学观看艺术的发生。 三、二十世纪美学家们对艺术的看法 四、艺术与人性的和谐 五、艺术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社会生活艺术化,艺术发展大众化。 六、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一章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联系艺术的发展规律认识各种学说,掌握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通过具体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阐述不同学说的特点 【重点难点】 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着重“巫术”学说的解读。 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一、艺术起源于“摹仿”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三、艺术起源于“巫术”四、艺术起源与“表现”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 一、艺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二、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点 第二章艺术作品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艺术作品的构成形式,体会艺术意境,使学生在艺术作品的理解上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重点难点】 艺术作品的构成、艺术意蕴的感受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层次 一、艺术语言二、艺术形象三、艺术意蕴 第二节艺术作品的构成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三、再现与表现的统一第三节典型和意境 一、艺术典型的特征二、意境 第三章艺术创作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艺术创作的三个环节,并从审美感受上认识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艺术家的创作心理。 【重点难点】 艺术创作的过程的三个环节及其关系,艺术创作心理的解析。 第一节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三、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相辅相承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过程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教 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系环境设计教研室编 2014年6月6日 二、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环境设计的概念 教学重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背景和设计的相关理念。 教学难点:设计的实施内容、设计的工作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对环境艺术这个专业概念的系统阐述,让学生从专业角度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所认识,并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中的各个学科内容的专业介绍,让学生能够对本专业各个学科领域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艺术综合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及分类,掌握不同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节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⑴主要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生态环境与艺术设计;人类文明与艺术设计;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 ⑵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界定,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背景,生态环境与艺术设计,人类文明与艺术设计,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 ⑶问题与应用:知道为什么产生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了解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对当今社会文明的意义。 第二节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理念 ⑴主要内容:视觉艺术;文化遗产;相关设计专业 ⑵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的感官与艺术形式,视觉艺术的时空观念,视觉与环境艺术设计,文化遗产界定的环境意义,城市规划专业, ⑶问题与应用:视觉艺术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要研究视觉艺术,文化景观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造型艺术的关系。 第三节环境艺术设计的实施内容 ⑴主要内容:总体控制设计内容、选项控制的设计内容、空间形态过度的设计内容 ⑵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总体控制设计内容的目的,总体控制的对象与要素,城市设计的层面、建筑设计的层面、室内设计的层面 ⑶问题与应用:了解总体控制设计内容,掌握总体控制的对象与要素,掌握城市设计的层面、建筑设计的层面、室内设计的层面的控制方法 第四节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方法 ⑴主要内容:协调融通的工作方法、设计创意与设计表达 ⑵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协调融通的工作方法,主导设计概念的策划,技术因素融通,社会因素融通与社会价值的体现,设计创意与设计表达 ⑶问题与应用:设计创意的基础,设计创意的思维方式,设计表达的意义。 第二章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尺度 教学重点:空间尺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尺度的因素、不同范围的尺度观。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艺术概论》教案 一、教学性质、目的与任务 “艺术概论”是一门陈述艺术文化的本质、价值、范畴、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基础性知识和原理性的必修理论形态课程。它可以帮助学习者认知艺术文化与艺术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奠定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艺术学理论基础,观察和分析艺术领域的各种现象,研究艺术的发展规律,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养,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三、教学内容: 绪论

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4、《中国故宫》片断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课件演示1、梁祝小提琴协奏曲;2、《中国杂技》片断; 3、舞蹈《千手观音》; 4、《中国皮影戏》片断 5、《中国陶瓷》片断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

层建筑.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这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实含义.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包装工程学分:2.5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 课程编号:030150305 开课单位:食品工程学院包装工程系 课程性质:必修编写人:王晨旭 一、《艺术概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陈述艺术文化的本质、价值、范畴、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基础性知识和原理性的必修理论形态课程。它可以帮助学习者认知艺术文化与艺术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奠定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艺术学理论基础,观察和分析艺术领域的各种现象,研究艺术的发展规律,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 二、《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 艺术概论是一门专业必选课,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明确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艺术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要求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艺术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要求学生了解关于

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尤其是重点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理解艺术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理解和认识艺术最终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艺术本质与特征 【教学目的及要求】: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艺术的基本特征。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 【教学内容】: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第三章艺术与环境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艺术与环境的关系,掌握艺术和环境的循环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系环境设计教研室编 2014年6月6日 二、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环境设计的概念 教学重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背景与设计的相关理念。 教学难点:设计的实施内容、设计的工作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对环境艺术这个专业概念的系统阐述,让学生从专业角度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所认识,并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中的各个学科内容的专业介绍,让学生能够对本专业各个学科领域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艺术综合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及分类,掌握不同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节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⑴主要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生态环境与艺术设计;人类文明与艺术设计;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 ⑵基本概念与知识点: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界定,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背景,生态环境与艺术设计,人类文明与艺术设计,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 ⑶问题与应用:知道为什么产生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了解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对当今社会文明的意义。 第二节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理念 ⑴主要内容:视觉艺术;文化遗产;相关设计专业 ⑵基本概念与知识点:人的感官与艺术形式,视觉艺术的时空观念,视觉与环境艺术设计,文化遗产界定的环境意义,城市规划专业, ⑶问题与应用:视觉艺术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要研究视觉艺术,文化景观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造型艺术的关系。 第三节环境艺术设计的实施内容 ⑴主要内容:总体控制设计内容、选项控制的设计内容、空间形态过度的设计内容 ⑵基本概念与知识点:总体控制设计内容的目的,总体控制的对象与要素,城市设计的层面、建筑设计的层面、室内设计的层面 ⑶问题与应用:了解总体控制设计内容,掌握总体控制的对象与要素,掌握城市设计的层面、建筑设计的层面、室内设计的层面的控制方法 第四节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方法 ⑴主要内容:协调融通的工作方法、设计创意与设计表达 ⑵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协调融通的工作方法,主导设计概念的策划,技术因素融通,社会因素融通与社会价值的体现,设计创意与设计表达 ⑶问题与应用:设计创意的基础,设计创意的思维方式,设计表达的意义。 第二章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尺度 教学重点:空间尺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尺度的因素、不同范围的尺度观。 教学难点:尺度概念的意义、不同范围的尺度观。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尺度就是空间环境设计中众多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就是我们对环境及环境要素在大小的方面进行评价与控制的度量。尺度在空间造型的创作中具有决定意义。在空间设计中如果没有对几何空间

《数字媒体设计概论》课程教案

《数字媒体设计概论》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岗位群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而《数字媒体设计概论》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课程,是学习数字媒体艺术必须要掌握的理论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于数字艺术的理解和对当前数字技术的了解等技能。该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数字媒体设计的理论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数字媒体设计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重点章节:第2章的基本要素与文字图案设计、第4章的网页艺术设计 难点章节:第6章的二维动画设计 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 (一)主要环节安排 本课程教学课时数为72课时,每周4课时。其中理论72课时,实践0课时。 (二)内容总体设计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本课程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因此专门制作了PPT课件以及准备了教学案例。 2、教学见习 由于本课程注重实践理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为学生安排一系列针对以后工作中会用到的案例来进行讲解补充,加强学生的理论能力。

五、教学进程计划表(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 《数字媒体设计概论》 六、教学资料收集和配置设计 (一)使用教材:《数字艺术设计基础》 (二)参考材料:火星时代教程、《艺术与设计》

八、作业布置与批改设计 1.作业内容要求 作业内容是任课教师给的补充题,是课程中的内容延伸。可督促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并举一反三。 2.作业形式与题量 课堂讲授完毕后将所学内容的相似内容布置为作业,以达到测试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加以实际操作应用的目的。 3、作业批改设计 对于平时作业,可抽查进行评阅,对发现的主要和倾向性的问题,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评讲;对于学期末的综合实验,在每阶段提示学生统一完成,并进行评定,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统一答疑和评讲。 九、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 (一)考核方法 课堂出勤、课堂表现、教学参与、平时作业、综合实训、期末考试 (二)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占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占百分之七十。 十、采用的教材和学生选读的参考书 教材:《数字艺术设计基础》 参考书:《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编制人: 教研室主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五章教案

第五章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 ●教学目的: (1)理解文化与商业的关系; (2)理解数字内容产业; (3)理解数字媒体技术对传统视觉设计、插画的影响; (4)理解现代交互娱乐产业。 ●教学重点: (1)理解文化与商业的关系; (2)理解数字内容产业; (3)理解数字媒体技术对传统视觉设计、插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文化与商业的关系; (2)理解数字内容产业; (3)理解现代交互娱乐产业。 ●教学计划: 使用4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其中理论教学2课时,实践教学2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教案。理论联系实际,以专题的方式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 引言: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举世公认。从敦煌到长城,无数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令人赞叹;从大禹治水到女娲补天,无数神话、故事和传说使人神往;古老的文化、丰富的传统、独特的风俗、深藏的古籍……。凡此种种,都为中国文化产品的创意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 沃尔特·迪斯尼曾说过:迪斯尼的全部历史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今天,迪斯尼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产业的经典。当前,中国的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本章将就数字媒体和创意产业的关系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同时介绍数字媒体艺术在平面设计、插画、服装、动画、建筑、虚拟展示、信息设计、网络媒体和网络游戏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一、创意产业和数字媒体艺术 1、数字内容产业核心概念: ?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内容产业 ?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创意、制作、开发、分销、交易的内容产品和服务的产

业…… ?涉及电脑动画、网络游戏、数字影视、数字出版、数字创作、数字馆藏、数字广告、互联网信息、咨询、移动内容、远程教育、内容软件、数字图书馆…… ?互联网成为数字内容产品制作、传播的最大载体…… 2、数字媒体艺术的全方位应用领域 3、数字媒体艺术服务涉及的行业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依赖于数字科技的进步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依赖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 ?手机是人与世界、现实与虚拟连接的桥梁…。

设计概论教案教材

宿州学院 课 程 教 案 课程编码:_____ _______ZJ065405______ 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 54 / 3 开课时间:2012年 2月 7日第1 周至第 18 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 2011级艺术设计 使用教材:《设计概论》周悦陈永勤等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12月第1版 教研室:环境艺术设计 授课教师:

(2)课程进度计划表

第一章走近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设计的内涵、起源和发展,熟悉设计的特征、领域和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作品谈设计与设计改变生活 教学方法:分别从物的分类认识和理解生活中和设计相关的案例,通过设计大师的设计作品来论述设计改变生活,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教学讲授方法,使用多 媒体教学的方式,观摩优秀设计作品。 第一节造物的原始动力 世界上的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自然生成的,在我们人类社会还没有产生前就已经存在,特种万千,进化,并产生了人类;一类是人类出现后为了自己的生存,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为能使自已处于领先的地位,创造出来的许多物,从石器工具到陶器、房屋等等。 人类在最初阶段去创造的那些物,譬如说石器工具、装饰物、陶器,是在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缺乏工具和技术的情况下进行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创造动机使他们产生如此强的动力? 心理学家们认为在造物的背后,应该毫无疑问地有着更为强大的动力,那就是人类对于自身长远发展的思考。远古人类一旦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于灵魂就会充满丰富的想象,这些物是一种象征。如果生前伴随这些装饰物,就可能赋予人具有超常的力量,如果死后随葬,就可以对来生充满希望。 造物的原始动力的探究 人类最初阶段,在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工具、技术及其缺乏的情况下,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不停创造出新的物件,是追求原始审美?生存?还是…… 考古学家们在距今2万年前我国的山顶洞人山顶洞遗址上室的地面土层中发现了婴儿的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和少量的石器。下室是墓地,在这里发现了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

艺术概论课程标准

《艺术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学时:38 课程学分: 先行课程: 适用专业:电艺、广告 参考教材:1.《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王宏建 2、《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宏建袁宝林 3、《美学导引》天马图书有限公司王畅张秉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广告班和电艺班的专业基础课。《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它概括、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本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艺术概论是一门基础必修课,它在为学生提供作为未来设计师所需要的艺术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为艺术类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职业技能目标 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明确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艺术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三)素质养成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 (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如不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靠或无具体要求,则不填此项)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节绪论教学学时数:4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理解《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掌握《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 (二)教学难点:了解《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知道该门课程在设计类课程中的地位。 三、主要教学内容 1绪论 什么是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学科的建立 艺术概论的任务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发生教学课时数:6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并掌握艺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二)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艺术的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三个主要特征 三、主要教学内容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关于艺术的起源与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本章的教学手法是: 深入浅出地解释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并在讲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量以形象(图片等)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头脑中建立起艺术理论的基本框架。 (三)实践教学内容: 参观民族博物馆,仔细观察远古民俗,各民族文字及风俗,设身处地的想想,艺术是怎么起源的。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你目前为止心目中完美的艺术作品所必须具备的有 第三部分艺术门类论 教学课时数:4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各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情况,理解并掌握艺术门类的最科学划分方法。充分理解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