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义务教育与职、成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与对策

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义务教育与职、成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9353985.html,

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义务教育与职、成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与对策

作者:曹晓梅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2期

时,即便在未来二三十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75%左右,中国仍将拥有绝对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拥有规模巨大的农业,农村并不会真的消亡,农业现代化仍然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农村教育不应该是单一的升学教育,不应该照搬城市化的“应试教育”,而需要满足为升学、为城市化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重目标。(3)“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面向农村的实际,创造性地改革农村教育。上个世纪80年代,在农村开展农科教结合的尝试,开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教统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今天仍然值得借鉴,探索在新形势下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例如,在城市化比例较高、

工业为主的浙江省上虞市,重视打造根植乡土文化的“新乡村教育”,认为“乡土文化是推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资源和有效抓手。在发展农村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吸纳并内化乡土文化,教育就有了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这种植根乡土的教育,不一定是农业科技教育,而是以学生的人格养成为目标,倡导平民教育、生活教育的价值,教育与农村社区发展紧密结合,是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通过实行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公民道德和能力培养。如吉林抚松县农村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18岁做准备”,将那些缺乏良好习惯、行为粗野的农村孩子培养成“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心灵美雅之人”。这样,无论学生将来是继续升学、进城打工还是回乡务农,都获得了赖以安身立命的“通行证”。树高千尺,仍具有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乡土之情、乡土之根。这或许是一种可以追求的乡村教育的理想?《中国教育报》,2013年6月21日,发表时略有删改现阶段,农村城镇化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应采取调整教育结构、学校布局、教育内容等应对举措,对大量农民走向城镇及农村社会转型的教育需求予以满足。我们需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视野中,进一步围绕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深化城市教育改革,探索农村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城镇化对城乡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由于城镇化的加速,在我国县(含县级市)及其以下的农村中,出现了占比重比以往大得很多的小城镇,它与乡土农村(又称乡村)的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人口集聚程度以及相应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程度等,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小城镇和乡村教育有不同的要求。

农村义务教育布局需做重大调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历来以行政区划为基础予以布局,这一观念已陈旧落后。远的如“乡办高中、村办初中、小学办到家门口(自然村)”,早已被淘汰;就是“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格局也受到了城镇化和计划生育后学龄人口减少的冲击。如今,大部分行政村也办不成小学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