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16课骑桶者教学案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16课骑桶者教学案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16课骑桶者教学案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16课骑桶者教学案

16课骑桶者

对应学生用书P77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铲.

子(ch ǎn ) 2.煤屑.(xi è) 3.不啻.

(ch ì) 4.地窖.(ji ào ) 5.遭殃.

(y ān ɡ) 6.围裙.(q ún ) 7.蔑.

视(mi è) (二)多音字

1.槛??? 门槛.(k ǎn )槛.

车(ji àn ) 2.待??? 待.在这儿(d āi )待.价而沽(d ài ) 3.混???

混.合(h ùn )混.

水摸鱼(h ún ) 二、写准字形 1.??? 奔ch í(驰) 松ch í(弛)

2.??? w ǎn (挽)留分mi ǎn (娩)

3.??? 咳s òu (嗽)sh ù(漱)口

4.???

遗h àn (憾)h àn (撼)动 三、用准词语

1.不啻 不止

句 (1)电荒可能成为“常态”,这对于已面临诸多新压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不啻一场梦魇。

(2)类似情况不止一次发生。

析 不啻:①不止,不只;②如同。 不止:①继续不停;②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1)刘德华拍《失孤》时,扮农民工形象,一度因太逼真而遭到保安驱赶。

(2)惊人的利益回报驱使一些机构不择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辨析

驱赶:①赶;②赶走,迫使后退。

驱使:①命令人去做某事;②推动。

(1)《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上浮升的山岳出现时,观众惊叹不已。

(2)找点儿时间,找点空闲,在金碧丽江里,偷得浮生半日闲。

浮升:飘浮升腾。

浮生:①指短暂虚幻的人生(对人生的消极看法):~若梦。②浮在水面上生长。

1.快马加鞭: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

2.麻木不仁: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3.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的样子。

4.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5.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对应学生用书P77

西方现代派文学鼻祖——卡夫卡

简历: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

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

林。1924年6月3日病逝。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

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

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

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

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作品: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

的艺术家》等。

评价:奥地利小说家,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奠基人之一,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寒冬里的借煤者

小说写于1917年寒冷的一二月间,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煤桶走着去的,而是骑着煤桶飞着去的。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

《骑桶者》故事的主人公去寻找火炉用煤,路上,木桶像一匹马一样驮着他,竟把他驮到了一地窑穹顶前;他骑在桶上颠簸摇摆得像是骑着一匹骆驼。煤店老板的煤场在地下室,木桶骑士却高高在上。他费尽力气才把信息传送给老板,老板也的确是有求必应的,但是老板娘却不理睬他的需求。“骑士”恳求他们给他一铲子哪怕是最劣质的煤,即使他不能马上付款。那老板娘解下了围裙像轰苍蝇一样把这位不速之客赶了出去。那木桶很轻,驮着“骑士”飞走,消失在大冰山之后。这篇小说延续了卡夫卡小说的一贯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骑桶者

赏人物

小说虚构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

穷买不起煤,骑空桶飞去借煤

自卑无真诚行动,期望老板的好心与可怜

可悲没借到煤,被扇到冰山区域

但命运可悲的小人物。

赏环境

1.“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鄙夷的神色,说明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样一个社会现实。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2.小说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写“树木”“严霜”“天空”等物的肃杀冷酷,来渲染寒冷气氛,交代了借煤的背景。

赏语言

理解下列语句的含意。

1.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

[明确]小说是用荒诞的手法叙述了一件悲惨的冻馁事件,用了冷峻而独特的比喻:天空像盾牌一样挡住人们向上苍呼救。“呆立”“严霜”“银灰色”“盾牌”“冷酷”等词把灰暗悲惨的基调渲染了出来,预示着人物命运的悲惨。煤的缺乏在使人感到寒冷的同时也使得桶飞了起来显得顺理成章了,同时为结尾处写老板娘听不见以及“浮升到冰山区域”作铺垫。

2.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明确]贫困永远存在,始终有贫困者因无钱购煤而困于寒冬。但是真正使贫困者受到伤害的往往并不是贫困,而是来自于社会的冷漠与无视。这种冷漠与无视使无数卑微的生命受到了摧残而终结。

赏技巧

1.你怎样理解小说最后一句的视角变化?

[明确]小说最后一句视角的变化意味深长。小说的叙述人一直是“我”,都是从“我”的视角来写的,但在“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的这一刻,小说的视角其实已经从“我”转化为地面上的人的视角。“我”怎么会“永远消失,不复再见”呢?“我”每天都可以见到自己,不会永远消失,只有从地面上的人的视角来看,“我”才会永远消失。借助这个视点的陌生化距离,“我”就从一个找煤的普通人上升为幻想文学的

主人公。这个“永远消失”有点像赌气的孩子,而这个视角的转移似乎也可以看做是“我”彻底弃绝世界的暗示。

2.骑桶者的飞翔明显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达的思想情感具有普遍性,是真实的。作者是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

[明确]小说中“我”的飞翔,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我”浮升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情节是虚构的。“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场景。这些现实生活场景让“我”的飞翔也显得像现实中发生的一样合情合理。虚构嵌入现实,就和现实浑然一体了。

小说还展现了“我”的心灵的真实。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我”眼中的景物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火炉里透出寒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严霜中;天空犹如一面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它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这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我”骑着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冲进店里,展现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缩自卑心理。老板娘没有借给“我”煤时,“我”喊着“你这个坏女人”,表现了“我”对老板娘的憎恨。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真实地展现了“我”心灵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也是更为深刻的真实。

[探究争鸣]

该小说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有人认为“飞翔”纯粹是一种童话中的行为,对表现文中的成人故事不伦不类;但有人又认为“飞翔”是作者的一项创造,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作用,对此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我赞同第一种观点。文中的“我”既然有“骑着木桶飞翔”的本领,怎么还会有为一桶煤而发愁的烦恼呢?再者,“我”有“骑着木桶飞翔”的本领,而煤店的老板娘对此竟然毫不吃惊,这不符合常理。

观点二:我赞同第二种观点。如果作者用一种沉重的笔触写主人公拎着煤桶去借煤,被拒绝,作品可能会是惯常看见的“控诉型”小说:主人公是值得怜悯的,煤店老板(娘)是值得谴责的,作品内涵和指向就比较单一。另外,飞翔的方式避免了煤店老板(娘)和借煤者的正面接触;作者的叙述表面上是冷静的,甚至是冷嘲的,但内里却有深切的同情,而且,他的表达目的不再限于具体事件,而是凸现了爱与沟通的匮

乏,以及一种心灵的饥饿。总之,“骑着桶”去要煤,就使《骑桶者》显得新颖而内涵丰富。

(时间:40分钟满分:49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或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围裙.蔑.视咳嗽.(sù)坐骑.(qí)

B.趴.手摩挲

..奄.奄(yǎn) 告诫.

C.沧.天遒劲.(jìnɡ) 咖.喱(kā) 煤屑.(xiā)

D.混.浊模.样(mú) 付与.(yǔ) 挽.具

解析:选D A项,“嗽”读sou;B项,趴—扒;C项,沧—苍,“咖”读ɡā ,“屑”读x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沧天求助的人。

B.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戒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C.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D.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撼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

解析:选C A项,沧—苍;B项,戒—诫;D项,撼—憾。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乌鲁木齐频频“喊渴”,记者走访发现,与近年来快马加鞭

....式的城市地面建设相比,配套的地下供水管网规划与建设却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

B.毕竟“新国九条”重在治市而非救市,并没有立竿见影的实质性救市措施,因此,

股市对“新国九条”麻木不仁

....。

C.一小区业主在楼顶违章盖别墅,六年来持续的施工让楼下居民不堪其扰,纷纷卖房

或搬走,如今这栋楼已十室九空

....。

D.这部小说刚刚在网上连载,就好评如潮。接着,出版人、制片人、编剧,纷至沓来

....。一时间,他红遍了大江南北。

解析:选C A项,快马加鞭: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使用正确。B项,麻木不仁: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

迟钝或漠不关心。使用正确。C项,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不合语境。D项,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使用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肖复兴认为,如今少数网络作品的走红,依然掩盖不了整体网络文学创作水准和思想含量不高,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网络作品的火热现象。

B.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带来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填肚子,后来因水土不服,许多队员出现拉肚子、感冒、发烧等症状。

C.在湖南卫视举办的成人仪式节目现场上,面对国旗无论是庄严宣誓,戴上象征责任、奉献的成人帽,还是聆听家长寄语,穿过成人门,都让在场的黄高学子激动不已——“这是我们在成人时刻收到的最好礼物”。

D.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财长的表态很难不被外界当作窥探奥巴马政府政策的窗口,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奥巴马除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外,并没有更多信息透露给外界。

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应在“含量不高”后加上“的现状”或“的现实”;B 项,“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不能并列;C项,“无论”应放在“面对国旗”前。

二、阅读鉴赏(32分)

(一)课内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5~8题。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我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5.(1)“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一句,去掉“当然”一词好吗?为什么?(3分)

答:

(2)既然说“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但怎么又说“用围裙把我扇走”?(3分)

答:

参考答案:(1)去掉“当然”一词不好。“当然”一词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说明“我”判断的心理主观性和肯定性,明确了“我”的心理现状。这就为下文“我”骂“你这个坏女人”埋下了伏笔。

(2)“我”主观认为“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是视而不见,她解下围裙也是为了把“我”扇走,但没去考虑“我”自己是在穹顶上,别人可能真的看不见;没考虑到她说“我们关门吧”,解下围裙是店铺要打烊了。作者这样写更能活化出“我”的敏感而不善沟通的性格特征。

6.“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何特点?(4分) 答:

参考答案:煤桶很轻,生活很重;幻想很好,现实很惨。作者把煤桶与良马类比,把虚幻和优点并提,把幻想的破灭说成“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诙谐幽默中透着辛酸、无奈与泪水。

7.“我”在此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特点?举例说明。(4分)

答:

参考答案:①恳切。“衷心地向你问好”“一铲最次的煤也行”。

②卑怯。飘在穹顶,不敢下到地面,郑重请求。

③主观臆想,不能客观沟通。“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

④怨恨而又逃避。“你这个坏女人”“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8.文中画线句子在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为下文煤店老板妻子的推辞做了铺垫。

(二)课外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法律门前

[奥地利]卡夫卡

法律门前站着一名卫士。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律的门里去。可是卫士回答说,他现在不能允许他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他等一等是否可以进去呢?

“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成。”

由于法律的大门始终都敞开着,这当儿卫士又退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不过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从一座厅堂到另一座厅堂,每一道门前面都站着一个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就说第三座厅堂前的那位吧,连我都不敢正眼瞧他呐。”

乡下人没料到会碰见这么多困难。人家可是说法律之门人人都可以进,随时都可以进啊,他想。不过,当他现在仔细打量过那位穿皮大衣的卫士,看了看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又长又密又黑的鞑靼人似的胡须以后,他觉得还是等一等,到人家允许他进去时再进去好一些。卫士给他一只小矮凳。让他坐在大门旁边。于是他便坐在那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间他做过多次尝试,请求人家放他进去,搞得卫士也厌烦起来。时不时地,卫士也向他提出些简短的询问,问他的家乡和其他许多情况;不过,这些都是那类大人物提的不关痛痒的问题,临了卫士还是对他讲,他还不能放他进去。乡下人为旅行到这儿来原本是准备了许多东西的,如今可全都花光了;为了讨好卫士,花再多也该啊。那位尽管什么都收了,却对他讲:“我

收的目的,仅仅是使你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礼数不周到。”

许多年来,乡下人差不多一直不停地在观察着这个卫士。他把其他卫士全给忘了;对于他来说,这第一个卫士似乎就是进入法律殿堂的唯一障碍。他诅咒自己机会碰得不巧,头一些年还骂得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到后来人老了,就只能够独自嘟嘟囔囔几句。他甚至变得孩子气起来;在对卫士的多年观察中,他发现这位老兄的大衣毛领里藏着跳蚤,于是也请跳蚤帮助他使那位卫士改变主意。终于,他老眼昏花了,但自己却闹不清楚究竟是周围真的变黑了呢,或者仅仅是眼睛在欺骗他。不过,这当儿在黑暗中,他却清清楚楚看见一道亮光,一道从法律之门中迸射出来的不灭的亮光。此刻他已经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在这整个过程中的经验一下子全涌进脑海,凝聚成了一个迄今他还不曾向卫士提过的问题。他向卫士招了招手;他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僵硬,再也站不起来了。卫士不得不向他俯下身子,他俩的高矮差距已变得对他大大不利。

“事已至此,你还想知道什么?”卫士问,“你这个人真不知足。”

“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法律么,”乡下人说,“可怎么在这许多年间,除去我以外就没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

卫士看出乡下人已死到临头,为了让他那听力渐渐消失的耳朵能听清楚,便冲他大声吼道:“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现在我可得去把它关起来了。”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以守门人和乡下人为主线层层展开,引出了作者对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以及对公平、正义的思考。

B.乡下人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第一个守门人身上,从而做出了许多无谓的努力和争取,换来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C.守门人也有温和的一面,他善意地警告乡下人门内层层把守的状况,对乡下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问必答,并提供一条凳子让其等待。

D.作者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得故事内涵丰富,在人物的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解析:选D D项,描写方式有误,主要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外貌描写极少。

10.请概括乡下人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5分)

答:

参考答案:①不安于现状,他愤恨命运的不公,并多次尝试进入法律之门,生命终结时敢于质问门卫。②老实忠厚,单纯幼稚,他想进入法律之门,却在守门人的恐吓下停下脚步,到死也没有勇气踏入大门。

11.简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6分)

答:

参考答案:①小说的结尾守门人揭示了法律之门的真相,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②这是对乡下人苦守一生的讽刺,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突出了小说的悲剧性;③不仅呼应了前文,而且深化了主旨,引发读者思考。

三、语言表达(5分)

1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5分)

①卡夫卡的《城堡》与《审判》中的主人公都叫K,不仅名字简化为符号,性格也几乎荡然无存。

②这个人是一群人的缩影,甚至就是人类社会的缩影。

③怎样看待现代小说人物个性的消失呢?

④在无法获准进入城堡和莫名其妙强加的审判面前,人物被一种莫名的体制所驱使,到处碰壁,又甘受摆布。

⑤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派小说与其说是消灭了人物,不如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

答:

解析:解答排序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语段的话题,从保持话题一致的角度,综合考虑,善于抓中心句,注意指示代词、关联词语、上下语句的整齐等。③提出问题,应放在开头,①承接③举例说明,④是对具体人物的陈述,⑤②是得出的结论,故顺序应为③①④⑤②。

参考答案:③①④⑤②

对应学生用书

P79

卡夫卡独到的艺术手法

卡夫卡成功地掌握了现代语言艺术,革新了文学观念。他的独到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悖谬与怪诞。卡夫卡异化的世界观必然导致他通过悖谬与怪诞的手法来加以表现。翻开他的作品,悖谬与怪诞随处可见:城堡近在咫尺,但永远可望而不可即;莫名其妙地被捕与审判,法官对被告也一无所知;门是专门为你开的,但你一辈子也进不去;推销员一晚上就变成了甲虫,被全家人唾弃……

2.寓意性与多义性。这种寓意自身的复杂和作者意识的紊乱使得人们几乎不可能破译它,这就必然导致作品的多义性。就像谜语失掉了谜底,人人都声称自己找到了答案,但谁也未能真正猜中。《城堡》就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承认这部作品是寓意性的,但它的寓意是什么,却众说纷纭。在分析《变形记》时,评论家瓦尔特·H.索克尔说:“卡夫卡深邃多变的艺术本质,决定了任何单独的研究都无法充分把握住这篇多层次的作品。每一研究仅能在索解其奥秘的道路上前进一步;这个奥秘的核心,也许永远也不能揭露无遗。”对于“变形”的各种理解都有道理,但是,这里没有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理解。

3.梦幻性和神秘性。卡夫卡习惯于深夜写作,梦幻般地创作。每当夜深人静、恐惧感袭来时他便开始写作,并且往往是一气呵成,不能自主。同时,他也常常按照梦的法则进行创作:故事没有开头和结尾,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现在和“这里”。就像没完没了的梦境一样,他的小说也往往没有写完。卡夫卡的世界还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他把现实推向了极端,使人“陷入某种沉闷的深奥之中”,以至连爱因斯坦初读他的作品时也感到自己的“脑子还不够复杂”。

4.冷峻与客观。这是指卡夫卡作品的语言特色和叙述风格。这一点他从福楼拜那里获益匪浅。他牢记福楼拜的教诲:“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应该像上帝在世界里一样,人们看不到他,但他十分有权。人们处处感觉到他的存在,却看不到他。”因此,卡夫卡在创作中尽力避免做一个全知全能、游离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在创作时,他尽量不加入自己的意

见,不干涉客观事物本身,让它自己陈述出来,即使内容十分惊骇,他也不动声色,保持冷静。

法律门前

卡夫卡

在法律门前,站着一个门卫。一个农村来的男人走上去请求进入法律之门。但是门卫说,现在还不能允许他进去。那男人想了想,问是否以后可以进去。门卫说:“那倒有可能,但现在不行。”看到法律之门像往常一样敞开着,而且门卫也走到一边

去了,于是那男人弯下腰,想看看门内的世界。这一切被门卫看见了,

他笑着说:“如果它那么吸引你,那你倒是试试冲破我的禁锢进去呀,

但是请记住,我很强大,而且我只是最小的一个门卫。每道门都有门

卫,而且一个比一个强大,那第三个门卫就连我也不敢看他一眼。”困难如此之大是那农村男人始料未及的,他以为法律之门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敞开的,但是现在当他仔细观察了那穿着皮大衣的门卫,看见

他那尖尖的鼻子、黑而稀疏的鞑靼式的长胡子,就决定还是等下去为好,直到获准进去为止。那门卫递给他一只小板凳,让他在门旁边坐下。

他坐在那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了很多尝试想进去,并不厌其烦地请求门卫放行。门卫只是漫不经心地听着,又问他家乡的情况以及许多事情。他这样不痛不痒地提问着,俨然一个大人物似的,而最后却总是说还不能允许他进去。那男人为这次旅行做了充分的准备,现在他用一切值钱的东西来贿赂门卫。门卫虽然接受了所有贿赂,但却说:“我接受礼物只是为了使你不致产生失去了什么的错觉。”多年过去了,这期间,那男人几乎是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门卫,他忘记了其他门卫的存在,似乎这第一个门卫是他进入法律之门的唯一障碍。他咒骂这倒霉的遭遇。开始几年,他的举止还无所顾忌,说话嗓门很大,后来日渐衰老,就只有咕咕哝哝、自言自语了。他变得很幼稚,由于长年观察门卫,所以连他皮衣领子上的跳蚤也熟识了,于是他也请求它们帮忙,以改变门卫的态度。最后他目光黯淡,搞不清楚是四周真的一片黑暗呢,还是他的眼睛出了毛病。不过他现在在黑暗中发现了一丝亮光,它顽强

地透过法律之门照射出来。现在他命在旦夕,临死之前,过去的所有经历在他的脑海里聚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他至今还没有向门卫提出。他示意门卫过来,因为他身体僵硬,已经不能站起来。两个人身高的变化使那男人相形见绌,矮了一截,所以门卫必须深深地弯下腰,然后问道:“现在你究竟还想知道什么?”又说:“你太贪得无厌。”那男人说:“大家不是都想了解法律是什么吗?为什么多年以来除了我再无别人要求进入法律之门?”门卫发现那男人已行将就木,为了能触动他失灵的听觉器官,就吼着对他说:“其实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从这里进去,因为此门只为你一人而开。现在我要关门走人了。”

[赏析]卡夫卡的小说以多变的手法、荒诞的情节表现现实生活,这篇《法律门前》通过对法律之门以及门卫的塑造,用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鞭笞了统治阶级的权力机构、官僚制度、法律的冷酷和虚伪,对小人物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指出了他们不敢斗争的缺点。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外国小说阅读

一、“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区别 全知视角:了解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 洞察所有人物的心理及过去、现在和未来; 对所有人物随时随地进行情感判断和道德评价; 叙事者是局外人,控制读者情感,读者被动接受。 有限视角:遮蔽作者意图,隐藏某些情节; 根据需要时而抒发感慨,发表见解; 叙事者是局内人,放纵读者情感,读者主动接受; 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去推理、判断和评价。 二、“我”叙述与“他”叙述的不同点 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他” 视角有限视角或有限视角或全知视角 局内外局内人(参与者)局外人(旁观者) 形象既是叙事者又是文中形象仅是叙事者并非文中形象 效果①使叙述显得真实真切①冷眼旁观,少亲切感 ②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②局外叙述,有距离感 ③便于抒情议论③叙述自由,无所不知 ④受限制于所见所闻所感④不受限制于所见所闻所感三、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作用 1.见证者(由“我”来叙事,真实可感) 2.贯穿者(“我”是行文线索,贯穿行文始末) 3.主旨的揭示者(我随时随地抒情议论,抒发感慨,发表见解:揭示文章主旨)4.主人公的烘托者(“我”是线索人物,“我”是重要人物,但“我”不是主人公,烘托和突出主人公)

一、场景描写的作用 1.给全篇定调:情节推进的节奏:舒缓或急促 情感延伸的基调:昂扬或低沉,喜庆或哀怨 2.渲染气氛:渲染欢快气氛,感染人物和读者 渲染紧张气氛,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3.导引人物出场:吸引人物和读者注意力 4.揭示人物性格(心态、心理),突出文章主题,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境界)5.赋予象征意义,暗含文章主题 6.情节产生曲折,情节发展突转 7.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风尚 二、环境描写。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对于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2. 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3. 象征暗示作用。 4. 揭示或者深化小说主题。 5. 推动情节的发展。 6.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 7.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8. 对比烘托,也叫比衬。(正衬:景与情的一致;反衬:景与情的反照) 9. 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 注:对于要求“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一定要明确写作对像或主体,充分利用写作技巧,力争语言生动形象,要符合小说整体的氛围特点。 【主题】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娜塔莎含答案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集 娜塔莎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托尔斯泰主要作品: 1852年发表自传三部曲《幼年》《童年》《少年》(中篇小说) 1854—1855年发表《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 1856年发表《一个地主的早晨》(短篇小说) 1857年发表《琉森》(短篇小说) 1852—1862年发表《哥萨克》(中篇小说) 1863—1869年发表《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 1873—1879年发表《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 1886年发表《黑暗的势力》和《活尸》(剧本) 1886年发表《伊凡?伊里奇之死》(中篇小说) 1886—1904年发表《哈泽?穆拉特》(中篇小说) 1903年发表《舞会以后》《为什么》(短篇小说) 1889—1899年发表《复活》(长篇小说) 宅邸dǐ花翎líng 勋绶shòu 砰然pēng 袒露tǎn 怜悯mǐn 饶恕ráo 撩一下liāo 寮房liáo 撩(撂)倒liào 舞会前,三分之一的人已经来了,而对本次舞会非常重视的罗斯托夫家的人还没到场,为什么?郑重其事精心打扮 托尔斯泰在描述娜塔莎热情、兴奋、焦急等的心态时,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手法之外,是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手法? 心理描写“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他们全体,她,妈妈,索尼娅,都要穿得不能再好。” 娜塔莎是怎样一位人物形象? 一位被兴奋激动包围着的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 《娜塔莎》一文中,第二个部分侧重于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试揣摩娜塔莎在这一场景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精心打扮急忙赴会后的满怀期待→ 期待落空时的失落→ 等待时的不安和等待未着的沮丧→ 受安德来青睐时的感激和快乐 小说本来可以直接写娜塔莎“几乎要哭”的失望之情,为什么还要用整整一大段来描述正 在跳舞的别素号娃伯爵夫人,而且将她的舞姿描绘得非常美丽?

《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之“主题”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之“主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主题相关知识,掌握小说主题的作用。 2、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 3、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浪漫主义、寓言、象征)对主题表现的意义。 4、小说主题的选择、开掘以及主题观的演变。 5、以《丹柯》为例,让学生获得小说主题的知识和感悟小说主题的方法。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高尔基(1886-1936),苏联(国籍)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11岁即开始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底层社会成了他“大学”的课堂。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炼金术士》又名《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是巴西(国籍)作家保罗·戈埃罗(人名)最负盛名的小说,这部象征色彩极强的寓言故事被誉为“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曾在美、法等18个国家名列畅销书榜首。文章以“炼金术士”为题,其含义是人生也是一次炼金的过程,只有经历越多,才能炼出越加纯美的人生之金。 二.“主题”描述 1.小说的主题是一个关乎小说价值的重要问题。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比如“爱情”“战争”“复仇”等,我们将它们称为“母题”。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可纳入“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宏大“母题”中去。写不完的母题,能够跨时空存有的在小说中反复出现生活哲理和思想感情及基本行为被称为母题,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其实就是对这些母题的个人阐释和发挥。《丹柯》在文学史上这类“困境与殉道”的叙事模式是古今中外兼有的,从中国神话小说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到屠格涅夫的《门槛》、房龙的《宽容序言》,是“困境与殉道”文学母题的常见模式。 2.世界上仿佛就有两种文学,一种是让你娱乐,一种是让你思索或边娱乐边思索。作家写小说的最终目的,似乎也不外两种,讲故事或是讲道理。 3.表现主题分为自觉的和不自觉的,自觉的是指指以思索(或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如《丹柯》和《炼金术士》,不自觉的是指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如《一千零一夜》。以思想为目的小说:依赖人物或人物性格来表现主题,例如《丹柯》、《炼金术士》、《老人与海》,这类作品多采用象征和浪漫手法。以故事为目的小说:世界各国的长期畅销的小说多以讲故事取胜,例如《福尔摩斯探案集》、《飘》、《哈利波特》。 4主题鲜明是小说的忌讳,所以,要形象大于思想,要模糊处理。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叙事而不是说理,小说通过形象将“理”蕴涵其中。小说通过客观描绘、隐喻、象征暗示出主题,所以主题就有多种可能。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模糊处理,说不尽的主题,反而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积累字词】 一.认音辨形 黏泥()龌龊()着迷羊圈名副其实

2020届高三语文文学性阅读外国名家专题之契诃夫小说专练

2020届高三语文文学性阅读外国名家专题之契诃夫小说专练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假病人 (俄)契诃夫 将军夫人玛尔法·彼得罗夫娜·贝纲基娜,十年以来,行着类似疗法①的医道,五月里的一个星期二,她在自己的屋子里诊察着病人。她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类似疗法的药箱,一本类以疗法的便览,还有一个类似疗法药的算盘。挂在壁上的是一幅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那是将军夫人的恩人,否定了有害的对症疗法,教给她认识了真理的。客厅里等候着病人们,大半是农人。他们除两三个人之外,都赤着脚,这是因为将军夫人吟咐过,他们该在外面脱掉那恶奥的长靴。 玛尔法·彼得罗夫娜已经看过十个病人了,于是就叫十一号:“格夫里拉·克鲁慈提!” 门开了,走进来的却不是格夫里拉·克鲁慈提,倒是将军夫人的邻居,败落了的地主萨木弗利辛,一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②。他在屋角上放下手杖,就走到将军夫人的身边,一声不响地跪下去了。 “您怎么了呀!您怎么了呀,库士玛·库士密支!”将军夫人满脸通红,发了抖。“罪过的!” “只要我活着,我是不站起来的!”萨木弗利辛在她手上吻了一下,说,“请全国国民看看我在对您下跪,您这保佑我的菩萨,您这人类的大恩人!这慈仁的精灵,给我性命,指我正路,岂但下跪,我连火里面还肯跳进去呢,您这我们的神奇的国手,鳏寡孤独的母亲!我全好了呀!我复活了呀,活神仙!” “我……我很高兴……!”将军夫人快活到脸红,吞吞吐吐的说,“那是很愉快的,听到了这样的事情……请您坐下罢!上星期二,您却是病得很重的!” “是呀,重得很!只要一想到,我就怕!”萨木弗利辛一面说,一面坐。“我全身都是风

湿瘺。我苦了整八年,一点安静也没有……不论是白天,是夜里,我的恩人哪!我看过许多医生,请喀山的大学教授们对诊,行过上浴,喝过矿泉,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些医生们单喜欢要钱,至于人类的利益,他们是不大留心的。如果没有您,我的菩萨,我早已躺在坟里了!上礼拜二我从您这里回家,我刚吃下一小粒,我所有的病可是一下子统统没有了。 萨木弗利辛用袖子檫一檫眼,从椅子上站起,好像又要下跪了,但将军夫人制住他。 “您不要谢我,”她说,兴奋得红红的,向亚理斯泰尔夫像看了一眼。“不,不要谢我!这时候我不过是一副从顺的机械……这真是奇迹!” “您真好,给了我三粒。一粒是中午吃的,立刻见效!别一粒在傍晚,第三粒是第二天,从此就无影无踪了!上礼拜二到您这里来,我还蹩着脚的,现在我可是能够兔子似的跳了……我还会活一百来年哩。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困住我。我是健康了,但如果没有东西好过活,我的健康又有什么用处呢。拿这样的事来做例子罢……现在是种燕麦的时候了。但叫我怎么种它呢,如果我没有种子的话?我得去买罢,却要钱……我怎么会有钱呢?” “我可以送您燕麦的,库士玛·库士密支……您坐着罢!您给了我这么大的高兴,您给了我这样的满足,应该我来谢您的,不是您谢我!” “您是我们的喜神!敬爱的上帝竟常常把这样的好人放在世界上!我们罪人却没有什么好给自己高兴……我们是微弱的,小气的,无用的人………蚂蚁…… 萨木弗利辛又讨到一匹母牛,一封介绍信,是为了他想送进专门学校去的女儿的,而且被将军大人的大度所感动,感激之至,鸣咽起来,嘴巴牵歪了,还到鬼子里去摸他的手怕……将军夫人看见,手帕刚一拉出,同时也好像有一个红纸片,没有声响的落在地板上面了。 “我一生一世不忘记的……”他絮叨着说,“我还要告诉我的孩子们,以及我的孙子们……一代一代……” 将军夫人送走了病人之后,就用她眼泪汪汪的眼睛,看了一会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

专题检测(十一) 小说阅读(二)——外国小说

专题检测(十一)小说阅读(二)——外国小说 (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得分:________) 一、(2011·盐城模拟)阅读下文,完成1~4题。(20分)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大利) 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和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竟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炮兽 教案

《炮兽》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切实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揣摩和体会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1、简介雨果 一生经历坎坷,饱受屈辱,但不向强权屈服,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2、相关内容介绍。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孙,勇敢善战的共和国远征军司令郭文(另译为“戈万”)。而郭文背后,又有一个既富理想主义精神,又铁面无私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是共和国派来监督“过于仁慈”的郭文的。在最后的决战中,凶狠残暴的叛军头子朗德纳克大败,从暗道逃跑,可是当三个小孩被困火海时,他却在刹那间良心闪现,返身回救,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当了俘虏,被判死刑。郭文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便私自放走了他。这样,郭文就触犯了革命的法律。当郭文被送上断头台而人头落地时,判他死刑的公安委员代表、他的老师西莫尔登也在痛苦中开枪自杀了。通过这一情节,雨果展开了对革命和人道主义的思考,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思想,把人道主义看成

外国小说欣赏 情节学案 (教师)

外国小说欣赏——情节 教学目标: 学习情节的基本知识。 学习如何鉴赏欣赏情节。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鉴赏情节。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情节的相关知识: 一、阅读课本68---70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情节?什么是故事? 2、什么是细节?细节有什么作用? 3、情节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什么是小说的“摇摆”? 4、你认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应该是什么样的? 二、小说情节鉴赏相关知识链接。 1、插叙: ●概念:是指在叙述事件时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方法。插叙结束后,文章又回叙 述的主要事件的叙述上来。插叙的事情,不是发生在文中故事进展的当时,而是对所叙事件的有关追叙、补充或说明。有的是对中心事件的背景说明;有的是对中心事件的原因作补充交代;有的是对内容多侧面的描写。 ●作用:延缓情节的发展,使情节起伏;人物塑造方面的效果: (1)突出强调人物的某种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情节安排方面的效果:给情节的发展提供动力、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情节的发展更为合理、使情节运行跌宕起伏、激发读者想象或兴趣…… (3)使内容更加充实、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2、倒叙的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情节曲折起伏 3、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4、“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情节的安排和作用:①在真相揭开之前往往有伏笔;②增强小说的生动性,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没有结局的结局的情节安排的效果:①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6、概括情节就是把小说全文分成相对集中的几个版块,然后用精炼的语言表述主要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7、某一情节的作用。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8、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以——为线索,以——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9、某个情节安排对情节展开的作用: 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三、阅读实践: (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 “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 一、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桥边的老人》,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作者海明威,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乞力马扎罗的雪》,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篇:《老人与海》(主人公是桑地亚哥:硬汉形象)。 2、《墙上的斑点》,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女作家)的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短篇小说。他主要作品有长篇意识流小说:《达洛威夫人》《到灯塔去》。 3、《炮兽》,节选自浪漫主义长篇《九三年》。作者雨果(法国)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其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以上称人道主义三部曲),《笑面人》。 4、《安东诺夫卡苹果》,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作者蒲宁(俄国),获1933诺贝尔文学奖,其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5、《丹柯》,浪漫主义象征性寓言体短篇小说。作者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课文即节选于此)。 6、《炼金术士》,长篇小说节选。作者保罗·戈埃罗(巴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7、《娜塔莎》,节选自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8、《素芭》,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作者泰戈尔(印度),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沉船》《戈拉》《两姐妹》,著名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9、《清兵卫与葫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作者志贺直哉,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白桦派”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等。 10、《在桥边》,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作者伯尔(德国),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那里?》《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中篇小说:《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短篇小说:《火车正点》《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11、《牲畜林》,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作者卡尔维诺(意大利),其长篇代表作是《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 12、《半张纸》,短篇小说,作者斯特林堡(瑞典),主要作品有长篇:《红房间》《女仆的儿子》。 13、《山羊兹拉特》,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作者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美国犹太裔小说家),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莫斯卡特一家》《卢布林的魔术师》。 14、《礼拜二午睡时刻》,魔幻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完整版)2019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两篇及详细答案

狼杀 (一) 刘老汉除了种地,还在西山埋了不少捕兽夹子。村里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副业。只是这两年已很难在西山捕到野猪和狼了,它们差不多都快绝迹了。 这天,刘老汉在山顶意外发现了一只被兽夹困住的小狼。刘老汉见狼皮已受损,且又是一只幼狼,便一脚踩住小狼的脑袋,抽出随身的匕首,冲小狼的脖子上一抹。 血流尽,刘老汉便蹲下身,三下两下剥了小狼的皮,割断它的两条后腿,清理出两副狼骨。听说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可疗治经年不愈的风湿性关节炎。 那天晚上,西山上有只母狼整整哀号了一夜。 (二) 刘老汉翻身起床,隔壁竹床上的儿子,睡得正香。他想了想,决定不喊他。 日未出,天未醒,林子里的老鸹子还在叫。东边山头只有一丝麻麻亮。刘老汉提着镰刀,踩着露水,深一步,浅一步,径直赶往西山脚的那块油麦地。他想趁天亮前把地里熟透的麦子收割掉。 山风沁凉,刘老汉站在田埂上紧了紧黑布褂,心想,等把这茬麦子卖了,娃儿明年娶媳妇的钱就不用愁了。 忽然,刘老汉觉得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扑面来的竟是一张龇着獠牙的血盆大口!…… 刘小山起床时,满屋子都是毛茸茸的太阳光了。昨晚的梦好美咧,他梦见自己跟陆家庄的李晓燕成亲了。 隔壁床是空的,爹已经下地干活了。起得这么迟,爹肯定要骂我咧!刘小山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飞也似的奔向西山脚的油麦地。 然而,油麦地里没有爹。刘小山只在田埂边看到爹的镰刀。地上有斑斑的血迹。刘小山的头皮噌的一下就麻了。最后,在山顶的一块苔痕斑驳的石头上,刘小山看到了一个面目全非的头颅。 刘小山抱着头颅号啕大哭,从早上一直哭到晚上,哭到眼泪都干了时,他对头颅说,爹,孩儿一定替你报仇! (三) 雾起。日隐。天地笼着一抹浑浊的灰白。 一阵腥风扫过,他知道,它来了。 追了它三天三夜。他已精疲力竭。本打算找个草窝随便躺一下,但就在这时,它出现了,像幽灵一样无声无息,从峡谷的纵深处,它是一头灰色的母狼,额角一块疤痕,壮硕如小牛。踩着碎石,朝这边一步步紧逼过来。 但雾掩藏不住它嗜血的死神的气息。正如雾也掩饰不了他熊熊的仇恨的火焰。 它知道这将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血战。眼前这个人身形消瘦,看起来疲弱不堪,但他的眼神却和他手中的刀一样,杀气腾腾。 它低吼着,压低前肢,龇出尖利的獠牙,趁对方眼神稍一游离,纵身一跃,瞅准喉管,闪电般直扑过去。 他深知狼的奸猾,故意拿眼瞟了下别处。他知道它一定会发起攻击。只是,他没想到它的速度会那么快,快到像一阵风,快到像一道电,他差点被扑了个措手不及。 一道青白的光倏地划过。 它落地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左后腿火辣辣的,被刀切开一道深已见骨的伤口,血汩汩地流。 他捂着肚腹,血水顺着指缝漫溢而出,滴滴答答,溅落在被雾打湿的碎石和青草上。 他喘息着,忍着剧痛,举起镰刀冲上去,决计给受伤的狼最后一击。 刀锋直奔狼首。 它拖着沉重的后腿,躲过了呼啸而来的刀锋。瞅准机会,反身跳到他的后背上,两只前爪死死地插进他的双肩。牙死死地咬着他的脖子,刀深深地扎在它的肚腹上。 (四) 刘小山七岁那年,在西山脚放牛时发现一只额角有道疤痕的“小狗”。小东西瘦骨嶙峋,好像有很多天没吃东西了,看起来很可怜。刘小山便丢了几颗油炒花生给它。 吃完了花生,“小狗”走过来舔了舔刘小山的手,像是表示感激。刘小山想抱下它,它却跳开了,并冲刘小山龇出了两颗小獠牙。刘小山冲它摆手,示意它不要怕,那“小狗”却头也不回地窜进了山林。它的尾巴一直是拖着的。此时,刘小山才反应过来,那是一只狼。 但刘小山并没感到害怕,而是冲小狼逃去的方向笑出了声。心想,那只狼以后说不定会怀念油炒花生米咧。[. 太阳落山时,刘小山骑在牛背上,跟同村的小伙伴们炫耀着他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夕阳很美。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外国小说阅读试题

外国小说阅读训练(2015.05.1)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22分) 橘子 [日]芥川龙之介 ①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 ②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③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④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是解不了闷儿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⑤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嗒一声落了下来。她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 ⑥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3课炮兽含答案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保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然而,朗德纳克侯爵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渡过了难关。 “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着幸福、丰收、甜美的生活。出身于没落贵族的蒲宁也许一生已注定不会有太多变化。贵族的身份让他骄傲,虽然落魄但也是一个贵族,这个身份束缚了他——即使他曾受教于托尔斯泰等名人,他身上的血液也让他无法忘记那曾经珍贵的一切,也无法让他放弃心中的幻想。身份等级的观念让蒲宁厌恶任何打破“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而“理想化”社会正是他意识中那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赏析场景描写的方法、技巧,认识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特别要注意领会景物描写的意义及在小说中的地位,掌握景物描写的顺序和笔法,从而提高自己进行场面描写及写景状物的能力。 学习《炮兽》一文,应理清文中的三个场景,探讨小说中对照手法及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学习《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要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3课炮__兽

对应学生用书P12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歼.灭(ji ān ) 2.桅.杆(w éi ) 3.胳膊肘.(zh ǒu ) 4.晕眩.(x u àn ) 5.朦.胧(m én ɡ) 6.禀.赋(b ǐn ɡ) 7.痉挛..(j ìn ɡ lu án ) 8.驯.服(x ùn ) 9.船舷.(xi án ) 10.瞥.见(pi ē) 11.颠踬.(zh ì) 12.飓.风(j ù) (二)多音字 1.系??? 系.鞋带(j ì) 派系.(x ì) 2.吓??? 恐吓.(h è)吓.唬(xi à) 3.塞??? 软木塞.(s āi )要塞 .(s ài ) 堵塞.(s è) 4.模??? 模.糊(m ó)模.样(m ú) 5.创??? 创.伤(chu āng ) 创.办(chu àng ) 6.吁??? 呼吁.(y ù)气喘吁.吁(x ū) 二、写准字形 1.??? 冲zhu àn ɡ(撞) t ón ɡ(瞳)孔 一zhu àn ɡ(幢)楼 2.??? 晕xu àn (眩)船xi án (舷)弓xi án (弦) 3.??? 吉xi áng (祥) xi áng (详)细 y áng (洋)溢 4.??? 关ji àn (键)ji àn (健)康 5.??? ch āo (钞)票 ch āo (抄)写 巧mi ào (妙) 6.??? mi áo (瞄)准扫mi áo (描) 三、用准词语 1.治服 制伏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一:叙述的角度、人称和口吻 ★【知识储备】: 1、关于小说 四大文学体裁: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概念:一种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分类:(1)按篇幅:长、中、短、微 (2)按创作原则: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4)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5)按题材:言情武侠科幻魔幻侦探历史纪实…… (6)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 描写手法: 按内容: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细节环境(景物) 按技巧:工笔白描侧面正面 环境:自然与人文(社会) 情节模式: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2、叙述角度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作用或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作用或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作用或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 第二人称问题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 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作用或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比如《项链》……[见下页] “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 叙述腔调即叙述口吻 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等。 叙述腔调: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密切相关,甚至可说腔调即风格。举例:________________伍尔芙,___________________海明威,________________欧·亨利,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_________________余华…… ★考点解析 【考点梳理】叙述角度及其表达效果叙述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不能结合具体文本回答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相应的表达效果。 【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这样的叙述视角(或人称)能够取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等等。 【答题要领】 准确识别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对叙述视角或人称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点作答,要能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桥边的老人》采用了有限视角、第一人称叙述。 《墙上的斑点》采用的是第一人称,但却是全知视角,因为文中的“我”即上帝 ★课内知识要点 《桥边的老人》 一、字音蹒跚脚踝疲惫不堪踯躅踟蹰踌躇 二、字形轮辐与辐射、一副手套、一幅画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大题精做:05 外国小说阅读(含解析)

外国小说阅读 (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

外国小说阅读试题大全

外国小说阅读试题大全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外国小说阅读试题汇编 一、2009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上帝创造母亲时 托马斯·沃特曼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为创造母亲而加班工作着。在进入第6天时,天使来到主面前,提醒他说:“您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啦。” 主对天使说:“你看过有关这份订货的技术要求吗” 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有180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6双手…… 天使缓缓地摇了摇头说:“6双手……这怎么可能…‘令我感到困难的却不是这些手,”上帝回答说,“而是她所必须具有的那3双眼睛。” “可是,”天使说,“订货单上没提出这个标准……” “是的,可她需要。”主点了点头说,“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而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 “这太难了,”天使劝道,“主啊,您该歇歇了,明天……” “不行!”主打断了天使的话,“我感到我正在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你看,眼前的这件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6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9岁的男孩弄到莲蓬头下淋浴……” 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她太柔和了!” “但很坚强!”上帝激动地说,“你根本想像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像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 “她会思考吗” “当然!”主说,“她还会说理,商量,妥协……” 这时,天使用手摸了摸母亲模型的脸颊,忽然说道:“这里有一个地方渗漏了。我早就说过,您赋予她的东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嘛!” 主上前去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起了那滴闪闪发光的水珠。“这不是渗漏,”主说。“这是一滴眼泪。” “眼泪”天使问,“那有什么用” 它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主说。 “您真行!”天使赞道。 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不,”他说,“我并没有赋予她这么多功能。” 12.小说为什么要详写创造母亲的“技术要求”(3分) 13.母亲的三双眼睛分别代表了母亲对待孩子应具有的哪三种品质(3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在桥边

外国小说欣赏教案集 在桥边 一、导入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第一篇小说是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从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验到了战火纷飞中人类的一丝温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小说《在桥边》,看看这一回在桥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7页。 二、作者介绍 伯尔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曾获得几十种国际国内颁发的文学奖,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火车正点》、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等。1971年发表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最主要的情节内容。 明确: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了。 四、结合话题,重点赏析 1、知识链接 我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这一要素其实在第二单元的话题“场景”当中已经涉及到。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性格等。 “人物”是上一个单元的话题,写人物要注意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包括哪两个方面? 明确: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注意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遵循着一个基本模式:发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那么《在桥边》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全文共9段,请大家根据小说的情节运行流程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内容。 明确: 发生:1-3段,交代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现实生活乏味) 发展:4-5段,主人公暗恋过桥的姑娘,她成了主人公乏味生活中的亮色。(暗恋过桥姑娘) 高潮:6-7段,“我”逃过检查,被调去数马车。(逃过突击检查) 结局:8-9段,主人公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数马车,交鸿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