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6篇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6篇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6篇

【篇一】

《青年马克思》是一部电影,学院要求支部组织看,我也一直想了解真正的马克思是什么样子的,所以积极地上网搜索影讯,正好星美国际千禧街店有一场下午3:50的,当时正在政治学习,预计政治学习3:30结束,台下就开始微信串联人,一呼四应,其他支部呼应的更多,政治学习一结束拉着队伍蹭着同事的宝马车就去了。为了避嫌是故意选一个离自己家近的地点,专门和支部成员做了说明,真的是全北京市这个点儿只有这处影院有放映,于是我沾了离家近的光。

到地点后,断断续续学院共5个支部竟然到了4个,更证明了我选择地点的光明正确。几个支部党旗一拉,30多个马克思主义者光荣留影。

观影留下的关键词是青年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激情,推翻旧政权的激情、推翻资产阶级的激情、革命斗争的激情,可以说,没有这种激情,就不可能力排众难,创办共产主义联盟,创造马克思主义。影片也引起思考,恩格斯出身资产阶级,享用着资产阶级的利润成果,为什么要推翻资产阶级?马克思接受着恩格斯的捐助,实际上也是在享用着资产阶级的利润成果,也为什么要推翻资产阶级?很明显,是为了理想,为了劳苦大众的幸福生活,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政权和资产阶级政权有着本质不同。无产阶级政权是国家所有制,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做主。

但在建立新政权后,更多的是要思考怎样建设,怎样提高无产阶级生活水准。若一味地照抄马克思恩格斯在夺取政权时的两个阶级的对立斗争,就会出现像文革时期的混乱。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用发展的眼光,不能教条,不能生搬硬套。

毛泽东同志发展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推翻了旧时代,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同志发展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让15亿人民解决了温饱。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就没有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

影片里面有个很纯粹的姑娘,就是恩格斯的妻子玛丽。她虽然嫁给了恩格斯这个富二代,但却不用他的钱,因为她认为,这些钱是资产阶级利润,是肮脏的。因为没有钱,养不起孩子,所以就不生育。很独立,很纯粹。

燕妮出身富裕家庭,却无怨无悔地跟随着贫穷的马克思,很伟大;她有一个从原生家庭带来的女仆,照顾她的日常家居。

影片没有美化马克思和恩格斯,比较生活化。

【篇二】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5月5日各大影院上线《青年马克思》,怀着对马克思的敬仰,观看了这部影片。

一、马克思是谁?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1840年,工业革命中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加剧,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被当局监押。1843年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继续进行社会科学理论探索,广泛接触流行于西欧国家的各种思潮,辩证性地批驳了当时颇具影响的蒲鲁东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局限性。期间,他结识了来自英国的挚友恩格斯,与他并肩作战长达40年。1845年,马克思辗转来到了英国,加入了英国无产阶级兄弟会,走上了通过无产阶级实现革命政权的道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

1848年后,在恩格斯的资助下,马克思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1867年《资本论》问世,它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马克思一生当中有两个最重要的朋友。一个是她的妻子燕妮。燕妮出身于贵族家庭,她弃身于高贵富足的物质生活,与马克思一道,走上了拯救无产阶级的艰辛道路。她不仅是一个好妻子,抚养孩子,支持丈夫,还是一个好朋友,好战友,好导师,协助马克思完成一系列重大著作。马克思和燕妮患难与共,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曲理想和爱情完美结合的交响乐章,被后人传为佳话。另一个是恩格斯。恩格斯虽然出身于英国资产阶级家庭,但他十分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阶级,毅然绝然地与资产阶级分道扬镳,有觉悟地超越了自己所出生的阶级,努力为所有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他与女工玛丽·白恩士相恋,并共同为工人权益努力抗争。玛丽勇敢而坚定的新锐女性形象,与恩格斯的叛逆和热情相得益彰。片尾玛丽的一句话,令我感触深刻:“为了战斗,我必须保持贫困!”。

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什么?

今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总结了学习马克思主义以下九方面的内容: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四、马克思语录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五、对马克思的评价

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恩格斯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列宁说:“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习近平说:“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篇三】

那天,我看完《青年马克思》,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不知道是因为他们对自己革命事业的热情,还是因为自己对他们敢作敢为的羡慕。

在这部电影当中,大家很容易被这种头脑风暴的碰撞所吸引。当时的这些革命志士无论是否有足够多的财产,他们都不畏强权,而且对自己的信念十分坚定,又十分自信。我最佩服的是他们执着的信仰和积极进取的勇气,他们坚信自己是能够改变时代的一代人,而且,他们真的做到了。

好吧,我还是打算把话题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的概念。从电影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资本主义】其实是一种走极端的方式。当时的社会贫富差距太大,上层精英一直在剥削底层民众。而社会大部分的财富就掌握在少数上层精英的手中,导致底层民众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

在这个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横空出世,尽管他们为了消除阶级差别,也走了极端,但是由于他们站在劳苦大众的一边,因此他们的理论学说很快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客观来讲,我是不赞同这两种做法的。为什么我有这种想法呢?因为大家想想看,走极端的【资本主义】导致贫富差距过大,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后果,底层民众会觉得自己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因此他们会选择反抗。而【共产主义】直接消除了阶级差别,但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社会规则的话,我们是干活还是不干活呢?相信到时候会出现很多懒汉,因为反正干活不干活拿到的酬劳一样多。

所以我就想了,要是能把贫富差距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就好了,这不是走极端的【资本主义】,而是适度的【资本主义】。在这样的社会,上层精英依然掌握着大部分的财富,但是这是他们的劳动所得和应有的报酬;

底层民众也得到了应有的报酬,因此他们不至于成为社会动乱的因素;

同时,在这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每个底层民众的人都有机会成为精英人士,只要他们肯努力的话。

仔细一想,我忽然发现,这不就是现在这个世界的社会规则吗?

【篇四】

由法国、德国、比利时三国影视人员联合拍摄的电影《青年马克思》,2017年下半年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引起关注。今年5月5日前后,开始在中国公映。我们推荐一切关注、追求马克思主义的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去看这部影片。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欧洲各国,封建贵族用专制统治的方法对待人民。大地主为了捍卫其对森林、树木的个人私有,随意屠杀到树林里捡柴禾的贫苦群众。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将此事曝光,随即引来警察跑到《莱茵报》编辑部,将编辑部人员悉数抓捕。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工厂里,工人是怎样累死累活地劳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且还有大量童工。机器轰鸣永不停歇,工人也同样不被允许有片刻停歇。这般景象,与当今第三世界各国的血汗工厂,还有我国沿海地区的血汗工厂,是否极其相似呢?在恩格斯家族开办的纺纱厂里,一名童工因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未曾睡眠而不慎被机器轧断手指,工厂主(即革命导师恩格斯的父亲)则训斥工人说:“是你们工人不小心,才出了这样的事

情。我不追究你们的责任,就算不错了。我还要把被损坏的机器再修理一下,需要花很多钱的。”一位女工针锋相对、仗义执言,与厂主顶了起来,结果当场被厂主炒了鱿鱼。(这位女工后来成为恩格斯的妻子,工人运动中的一位女活动家。)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欧洲,统治阶级专横暴虐,劳动人民困苦不堪,知识界各学派都在为社会寻找出路、开出各种药方。

我们在影片中看到,当时的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家蒲鲁东在工人集会上发表演讲,批判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公,是怎样地赢得了工人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蒲鲁东那一套理论,一方面揭露当时社会的两极分化,剑指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明确提出“财产就是盗窃”的口号;另一方面则主张消除资本主义“坏的一面”、同时保存其“好的一面”。蒲鲁东所谓的“坏的一面”,就是指资本主义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照蒲鲁东的说法,这些都是“竞争”的后果,因此应当“消除竞争”;所谓“好的一面”,照蒲鲁东的说法就是“个人对私有财产的领有”。蒲鲁东提出,应当消除竞争,但同时“保持领有”。马克思曾针锋相对地批判道,照蒲鲁东的那一套,我们只能回到原始社会或者封建社会去,也就是回到小生产占统治地位、相互隔绝、自给自足的落后状态去,而不可能生活在工业革命之后以大生产为特征的现代化社会。因此,蒲鲁东又给出了他的变通方案——通过国家银行贷款给工人,建立工人合作社,收购资本家的工厂,同时实行社会改良——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因此无需进行政治斗争、无需进行社会革命。蒲鲁东的这一套理论,既适应了社会中下层小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社会不公的牢骚和不满,又迎合了小生产者、小业主等阶层的私有观念,因此在当时的欧洲工人运动中流毒甚广,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主要障碍,曾经受到马克思的严厉批判。针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一书,马克思曾发表《哲学的贫困》一书,针锋相对予以批判。这些情况,在影片中也有所表现。

影片中还提到了马克思曾经与之斗争的其他机会主义思想家,例如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巴枯宁认为,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都是因为权力、特别是国家权力造成的。巴枯宁有一句名言:“任何国家都意味着对人民的统治,而任何统治都意味着剥削和压迫”。因此,巴枯宁主张无政府主义,主张立即消灭国家、消灭一切权力,建设一个无政府主义的社会。因此,巴枯宁反对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读过相关历史资料的人都知道,在国际共运史上,曾就人类怎样才能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一问题,出现过一场“巴马之争”。

《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没有详细反映马克思与蒲鲁东、巴枯宁的论战,而是重点反映了马克思与魏特林的理论分歧。魏特林是一名工人,是工人活动家和工人思想家。他为了工人的解放到处奔波、备受迫害,不可谓不真诚。但是,魏特林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欺骗,主张仁慈、博爱,提出“人人皆兄弟”,企图用这种说教感化所有人。他的这一套,理所当然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批评。影片中,着重表现了青年马克思与魏特林之间在思想观点方面的交锋。

总之,影片《青年马克思》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当时欧洲各国的社会现实和阶级矛盾,同时向我们展现了当时欧洲思想理论界学派林立、工人运动由于不成熟而无所适从的实际情况。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部影片的内在水平是很高的,绝不是简单地回顾马克思生平。

“正义者同盟”是当时在欧洲出现的一个跨国工人组织,最早成立于1834年。该同盟成员曾参加过各种密谋活动,企图建立财产公有的新社会,也参加过1839年的巴黎起义,因此该同盟的领导人也备受驱逐和逮捕。电影《青年马克思》告诉我们,恩格斯发现这一组织后,立刻给马克思写信请马克思从巴黎到伦敦来,与该组织接洽。当时的马克思,生活困顿,他其实很想去伦敦,但是考虑到刚刚生了第二个孩子的燕妮,他犹豫了。燕妮则充分认识到“正义者同盟”的重要性,她不仅鼓励马克思立即去伦敦,而且亲自陪同前往。

影片描述到,原来是恩格斯的妻子、那位工运女活动家给牵线搭桥,将马克思、恩格斯介绍

给“正义者同盟”的。在与“正义者同盟”领导人会面之前,恩格斯的妻子嘱咐马克思、恩格斯说,这些工人领袖非常自信,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感兴趣于哪个知识分子的理论,所以请他们一定注意谈话的方式。然而,会面开始之后,由于魏特林大肆谈论所谓“仁慈”、“博爱”等肤浅的陈词滥调,马克思忍不住与他争辩起来,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后来,“正义者同盟”的一位领导人——从影片里看,是一位老者,把年轻的马克思、恩格斯训斥了一顿,称他们两人为“蠢货”。他说,魏特林是一位久经战斗的工人活动家,各国工人组织都对他倍加尊重。他批评了年轻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轻率,然后拿出一张纸,说:“根据同盟的慎重考虑,集体做出决定……”这时,马克思、恩格斯坐在那里,知道这一回“没戏”了。不用说,观众这时也跟马克思、恩格斯一样,认为这次真的将失去与“正义者同盟”建立相互信任与合作的机会。然而,这位老者出人意料地拿着那张纸念道:“决定请你们两人加入同盟,并请你们两人为同盟起草一个宣言……”

影片展示了这样一个经典场景:在尔后的“正义者同盟”大会上,魏特林等人又兜售所谓“仁慈”、“人人皆兄弟”的观点,恩格斯与魏特林等人之间再次爆发激烈争辩。经过辩论,多数与会者拥护恩格斯的观点,并且一致同意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时,同盟的那位老成、持重的领导人,也站到了恩格斯一边,热烈地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而鼓掌欢呼。

正如恩格斯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的艺术,既是典型的,也是具体的”。《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准确地向我们展现了当时欧洲社会的阶级矛盾,刻画了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无产阶级的苦难,准确地向我们展现了当时欧洲思想界、当时欧洲工运中各种思想的交锋,准确展现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观点,但是却不是用书呆子的方式、不是用苍白的陈述来勾画这一切的。在影片中,毕竟表现的是青年马克思,因此这样一个马克思既有敏锐的思想、果敢的精神,又“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于不同的观点丝毫不讲究策略、方式。《莱茵报》因刊登了马克思的文章被查封、编辑部人员遭逮捕,当时编辑部内有的同事埋怨马克思,马克思却毫无歉疚之意,而是激烈地与之争辩。马克思这时所争辩的,不是个人责任问题,而是我们应当怎样面对资产阶级专制统治和报刊检查制度。确如某些评论者所言,这部影片刻画了既有光辉思想、又有脾气的马克思。

影片的真实性还表现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第一次在柏林见面,并非一拍即合,而是互相并不了解、因此互相并不看好。再例如,恩格斯身为工厂主的儿子,却同情劳动人民,亲自深入工人居住区作调查,然而工人们却不理解他,认为他有可能是“别有用心”,有的工人甚至用拳头来回敬恩格斯。还有,在工人集会的场面,多次出现衣衫破旧的工人们赞成魏特林的错误观点、或者为蒲鲁东的错误观点而鼓掌的镜头,这些都是历史的真实。而这,充分表现出一个真理:人的认识是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修改、不断提高的。

影片展示的人物均非尽善尽美,但都执着于一个崇高的理想。马克思是一名律师的儿子、本人又具有博士学位,完全可以过上一种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他却放弃了高薪工作,专注于写作《资本论》;燕妮出身贵族,却跟着一个看似“不务正业”的马克思,到处颠沛流离。恩格斯出身富有,却同情工人的苦难,深入贫民区写调查报告,写出《1844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部著作。

在这里,要特别说一说这部影片的导演佩克,他是一名黑人,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在拉美国家海地,为了躲避80年代海地的政治动荡,他随父母到美国和法国,在那里读完中学。可见,佩克恐怕是出身比较富有的家庭。佩克后来在美国干过多种职业,包括出租车司机、记者、摄影师等,后来曾一度回到海地出任文化部长。人生的几次转折,促使佩克苦苦寻找了解世界的工具,他从20岁起开始学习马克思著作。他对新华社记者说,他希望从马克思主义中获取灵感,去分析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可见,佩克本人就是一位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年马克思》这部片子,描写的虽然是将近二百年前的事情,但却是结合当今现实,发出

了对真理的呼唤,也是佩克与全世界所有具备共同信仰的人们进行的心灵交流。佩克也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身居上层,却心忧天下。

我们国内今天的左派队伍里,动不动就冒出“新理论”,跟马克思那个时代欧洲的思想界很相像。今天的左派里,有的人提出什么“按照个人思想划分阶级”,而不是根据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占有多少生产资料来划分阶级。从表象上来看,马克思、燕妮、恩格斯都是自己所出身的那个阶级的叛逆者。但是,这只能说明,个人的思想和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得出“社会上所有人都要按照个人思想来划分阶级”的结论,更不能像有人叫嚣的那样,说什么“马克思主张按照经济划分阶级,毛泽东主张按照思想划分阶级”。今后的历史上,即使出现再多像马克思、燕妮、恩格斯这样的优秀人物,也不可能使资产阶级成员全都具备无产阶级思想。我们反过来看,蒲鲁东是法国一个箍桶匠的儿子,可他的理论并没有越出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界限。魏特林更是一位工人活动家,他的出发点是想要为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工人阶级谋求解放,但是,他却不能从阶级斗争的高度去认识社会。那么,即使今后工人运动中再出现一些机会主义思想家,也不会使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思想都变成资产阶级思想,更不会使每个人都变成拥有资本的资产阶级。

回顾《青年马克思》当中一个个镜头,各种机会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在工人集会上振振有词、不断煽情,苦难、无助的工人们却辨认不清,却因为机会主义者的发言里带有部分为工人伸张正义的言辞而为其鼓掌、欢呼。这与我们今天左派中的某些情景,何其相似!

回顾《青年马克思》当中一个个镜头,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被强迫与机器同步劳作,片刻不得停歇,这与当今第三世界各国的血汗工厂,还有我国沿海地区的血汗工厂,何其相似!回顾《青年马克思》当中一个个镜头,德国《莱茵报》编辑部人员被警察一个个押上警车,马克思因在法国发表进步文章而遭到驱逐,这与我们今天某些进步网站、进步青年的经历,又何其相似!

影片中还有一个地方特别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在大海边,恩格斯兴奋地对马克思说:欧洲各国的专制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各国工人阶级正在纷纷奋起斗争。也许,当时的恩格斯和马克思都以为,随着欧洲1848年革命高潮的到来,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也会随之一蹴而就。不是“也许”,当时的马克思、恩格斯就是这样想的,恩格斯在其晚年的多篇通信中对此也是直言不讳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却从未气馁、从未彷徨、从未后退。影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二次在巴黎碰面。这一次,两颗伟大的心撞出了火花。恩格斯请马克思到一间酒吧作长时间交流,两个人高兴得都喝了很多酒。这时候,马克思对恩格斯说:“哲学家们总是这样或那样地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鲲鹏击浪从兹始”,两位伟人从这里出发,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各国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历史从来是曲折的,谁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马克思、恩格斯也是一样。但是,历史永远是向前的,绝不是停滞的、更不是后退的。

而且,历史在曲折、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的伟大人物,需要像燕妮那样的伟大女性,需要无数不怕牺牲的巴黎公社社员,需要众多为了理想而奋斗不息的英雄和志士。佩克导演可以算是当代的一位带头人,我们中国的左派,也应迎头赶上。

【篇五】

《青年马克思》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过去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经历的电影在影院播出。为深度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精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院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校学生会组织干部,干事作为代表参与观影。

首先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

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需要这种为幸福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

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合格的青年大学生。为了真理付出自己的一切。

【篇六】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座丰碑,一种主义,一种精神,还是学生时代的一道必考题;有这样一个人,你只是常常与他在书本中见面,可他又与你生活的世界紧密相连,他,就是马克思。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0年前的今天,他出生在德国古城特里尔,几十年后,世界因他而改变。

《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描绘了26岁的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传奇相遇,以及二人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的经过。

影片还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描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探索新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如何在当局的查禁和社会的阻力下探求真理,又是如何不畏权威、并扭转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自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工人阶级也作为一个进步自觉的阶级改变了此后的世界历史。

马克思,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他,认真,他不畏艰难,他胸怀崇高理想。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如果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就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初心和终极目标。

因此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智慧和信仰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真正“龙”的传人。

【篇七】

通过本次观影活动,心中增添了一份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以往我们所了解的马克思,仅仅是课本上静态的马克思,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但对于背后的故事却了解甚少。这次观影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感情充沛的,更引人尊敬的马克思,看到了一个伟人背后的故事。明白了伟大也诞生于平凡世界,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也是马克思的生命力,他对人类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他在世界历史上始终熠熠生辉。

观看完视频后,收获颇丰。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将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自我先进性,努力钻研马克思理论思想,传播正能量,并在理论中探索总结,观察时代;在实践中引领身边的青年朋友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需要学习并践行马克思理论,学习马克思精神,宣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我们要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身为当代新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新青年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早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

【篇八】

看完电影《青年马克思》有三个突出的感受,一是马克思的人格魅力,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实际结合创造中国奇迹的实践魅力。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是千年最伟大思想家。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纪念马克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道路的选择是多么重要,崇高的事业是多么值得奋斗,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多么紧密相关。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地展现出来!

【篇九】

通过本次收看《青年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这个神圣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就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也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大学生最鲜亮的底色。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宣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不移的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未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那样对人类明文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并根据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篇十】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2018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一生。

为了向这位伟大思想家致敬,传记电影《青年马克思》于马克思诞辰纪念日(5月5日)在全国公映。影片还原了《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艰辛过程,同时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以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坚贞爱情。

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产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需要这种为幸福努力奋斗的精神。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早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

【十一】

这部片为纪念1917的十月革命百周年而诞生,经过一年多时间才在国内上映,可想而知经历了什么程度的审核和删减。

抽空看此片,马克思显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所以有限的片长也导致本片的缺点明显:剧情布线简单,碎片化,缺乏对当时工农生活的描写。但主要人设脱离了共产主义者普遍存在的“假大空”形象,更加生活化,接地气。某些层面看显得不够饱满,不过能让普通观众更有代入感,似亲历革命者在“围剿徘徊欧洲大陆的共产主义幽灵”浪潮中的果决和彷徨。片尾曲是一大亮点鲍勃迪兰的《Like a rolling

stone》,歌词的主旨是流浪,穿插了近一百年以来以共产主义为背景的革命运动画面:经济大危机、五月风暴、黑人平权运动、切格瓦拉事件、美苏冷战、反越战游行、反社会主义国家运动……基本贯穿了近现代从马克思主义萌芽时期到被资本主义暂时全面压制的“今夕何夕?”,仿佛讲述了一个共产主义流浪者颠沛流离的求道之途。

但观整个近现代革命史,《共产党宣言》贯穿的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观以及其终极人文关怀的共产主义仍旧是目前最为复杂、影响广泛而又极其伟大的思想体系,约翰列侬的《imagine》也深受其影响。

所以纵使本片存在不少Bug,单纪念这一伟人,是足够了。

【十二】

刚看了商业爆米花大片《复仇者联盟3》,又去影院观看了由德、法联合制作的人物传记片《青年马克思》。电影院并非我个人的包场,还有许多青年观众。青年喜欢《青年马克思》,令人蓦然觉得黑暗的电影院里也满目光明。

虽然电影名字叫青年马克思,但影片是采用双主角的模式展开叙事,恩格斯在里面的戏份并不逊色马克思,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其实更准确的名字应该叫《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多数国人的印象中,马克思、恩格斯似乎是永远高高在上,冷峻深刻,凛然不可侵犯的思想家、革命家,永远是老年大胡子的形象。而电影《青年马克思》却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情感视角,非常接地气地把最朴实、最真实的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娓娓道来。

电影将时间跨度缩短到观众容易接受的范围内,通过生动形象的镜头与恰到好处的剪辑,讲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从相识相知到共同完成《共产党宣言》的不平凡的历程。影片中的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次亮相,就已经蓄起了胡须。这当然不是为了显示特立独行,而是当时欧洲社会的大众审美之故。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葱岁月与我们年轻人也有相似之处,有可爱、有爱情、有张扬、有叛逆、有憧憬,也有迷茫,这从我周围的观众席时不时地传出笑声可以想见;马克思、恩格斯同样有常人一样的性格缺点,但他们的学识,他们的胸怀,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追求,依旧光芒

万丈。

马克思热情似火,性情暴烈却长于思辨;而恩格斯绵里藏针、沉静似水却敏于行动。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完美互补的最佳搭档,人类历史上的超强拍档。影片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青年马克思历经多次驱逐,颠沛流离,贫困潦倒,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困境下,他没有彷徨和沉沦,没有妥协和屈服,而是坚定地继续为着崇高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类幸福与自身完美的统一作为人生追求,极端厌恶“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毅然选择最能为人类谋幸福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是我们这一代正在努力奋斗的青年人的榜样。马、恩固然是天才型的伟人,但他们身上依然有我们每一位普通人都能学习到的闪光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靠谱、有担当的青年,理应成为新时代青年最励志、最正能量的偶像。

【十三】

通过观看《青年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我认为就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也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青年一代最鲜亮的底色。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宣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

身为当代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十四】

看电影,就和阅读书籍一样,其实都是在和导演、作者对话,只不过最终只有达成共识才能产生与对方在思想上的共鸣,也才能真正理解精髓让付出的时间价值最大化。这是一种你在运动中,内心意识悄然发生的变化,而如何进行这种有效的运动?就是学习法里面的“模拟教学”即用自己的理解的语言去复述。在看《青年马克思》时,我就一直不断地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更加准确的理解导演想通过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核心精神。我想理解核心精神,就一

定要对整部电影的架构及逻辑有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电影的拍摄初衷是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更是为了表现21世纪依然不朽的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电影的叙述角度从青年马克思(30周岁之前)入手重点表现了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现状、马克思与恩格斯四十年的革命友谊、马克思与燕妮志同道合的革命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的第一国际共产主义组织成立的时代背景和筹备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等信息,整体发展顺序按照时间顺序开展,展现了一个不畏资本主义专制政府强权、为人类命运解放而目标始终如一的卡尔马克思的革命者形象。导演基本还原史实,尊重客观历史,这让我在观影过程中很好的延续了之前对马克思的了解,可以说这是一部很有精神价值的电影,但可惜整场电影院只有我一个观众,不得不说:生活中愿意接触并坚持真理的人少之又少,而但凡能坚持下来的人最终都能留下宝贵的思想。“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就比如卡尔马克思四十年如一日终成的巨著《资本论》。

时代是思想之母,凡是伟大的思想的诞生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也正因为此应运而生。十九世纪的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因为工业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社会资本得到迅速积累,掌握权利的资产阶级拥有着硕大的资本财富,5%的富裕阶层占据了当时社会90%的社会财富。面对巨大的利润空间,资本家进一步剥削底层民众的劳动力、甚至大量雇佣价格低廉的童工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立法保护自己的专制强权迫害劳动群众,压榨人民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孟德斯鸠说过:有两种腐败现象,一种是人民不遵守法律,一种是法律本身使人腐败。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正是后面这一种行为的真实写照,而这必然会加剧社会矛盾冲突、加快底层贫民的意识觉醒。后来,在这种愈演愈烈的工人阶级运动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正确的理论指引下,法国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巴黎公社成立了、世界第一国际共产主义组织成立了、精神性领袖纲领《共产党宣言》出版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了,一个“人人皆兄弟”、摒弃旧世界成立新世界的新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也给成千上百万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送去了自由和解放的曙光。这是不朽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真实规律,也揭示了人民群众才是物质力量的创造者的真理。

那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意义呢?很多人一提到哲学会觉得很高深,其实不然。在学科分类里面,哲学和科学是截然不同的归类,科学是通过特殊实验所总结出来的超过一般人认知的理论,而哲学则是基于人们日常生活和见识所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即真理。有句调皮的话是这样描述哲学家的:哲学家是坐在摇椅上思考人生的人,这也充分证明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是被哲学家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概念总和。

从这个角度描述,马克思主义源自实际、也要回到实际,任何哲学化的观念都要最终服务于现实的发展而后又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批判性的吸收、批判性的改变、批判性的发展才是正确的逻辑。这个逻辑对指导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试想一个“天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很难能输出有说服力的观念,知识和理论之所以有用是因为解决了现实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为何得到广大无产阶级的广泛传播,就是因为它深刻剖析了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在实践中得到了理论的印证。

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个人而言,首要学习的就是要凡事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其次对待“本本主义”要做到批判性思考和理解(广泛涉猎和主动性阅读很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里面至少能找到800本著作的相关内容,而马克思20多年的时间里阅读了1500本书籍也是印证了广读书的重要性),最后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讲到矛盾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而所有的认识都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意识活动,认识是主体形式和客观内容的有机统一,所以方法适合不适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应用和拓展,所谓辩证性吸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

马克思曾说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能动的反作用。习大大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也曾说过: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加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通过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物质基础的发展。因此,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如果你想进一步的改变现状,首先思想上一定要加强顶层设计、提升理念上的认同,才能进一步的作用于生活现实,让物质基础发生质的改变。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枉盲目的生活、盲目的输出整日疲惫的自己。

【十五】

通过支部组织观看《青年马克思》的影片,我非常感动。感动于其倾其一生不悔当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革命热情。过去在马克思理论的学习上,我的心情从没有像今天这般目睹了青年马克思这段经历后的怦然心动,切实加深了我对马克思本人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马克思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倾其平凡的一生,开创了共产主义道路,为全世界处于不公的人民打开了新局面。下面我就影片中几点思想认识上谈下我的理解。

敢于正义的发声,而非轰动的描述现象。影片中不少思想家在对人民群众做公开演说的时候,大谈人权与公平正义,描述了人民所遭受的不公和虐待,说出了积压在人民心中的怨恨和不满,这确实引起人民群众热烈反响,但实际上并没有提及改变现状切实可行的理论和行动。其实,鲜明的思想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敢于正义的发声并能正确引导人们付诸实践才是伟大的行动。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没有抗争哪来的幸福。在过去资本主义压榨劳动人民的年代里,大多数人民选择苟延残喘的生活,即使有人认识到压迫与不公,也鲜有人做出改变命运的行动。当马克思、恩格斯说出“没有抗争就没有幸福”的话语时,或许才真正意义上点燃了渴望正义者内心的熊熊烈火,所以,唯有反抗斗争才是改变不公的有利行动,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社会不公的存在并不是我们附和理由。影片中有位资本家在被马克思质疑工厂用人的问题时,也坦率了使用童工的不合适,但他却有着“童工使得工厂效益巨大化,哪个工厂都知道用”的歪曲理论为自己解释。这让我想起了《动物庄园》的结局,动物们努力打破不公换来的“动物庄园”,几经周折后又演变成了隐形资本压榨式的生活方式。我想,社会现象中最可怕的就在于人民对待社会不公的“友好态度”,即使看到也视而不见甚至把其当做自己行事的依据,让正义被埋没……所以我们要有辨别是非并为正义去持续践行的能力,不要让社会不公变得“名正言顺”。

正如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静老师所说“马克思终于走下了神坛,活在了我可以体验和理解的现实世界”。现在想想这句话,意味深长,马克思曾生活在饱受不公的时代,目睹了诸多劳动人民穷困潦倒的生活后,有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尽管他也平凡奔波于生活的不易,但仍不忘倾其一生为正义发声,创造了《共产党宣言》,打破了阶级之间的鸿沟,奠定了如今美好世界的基础,是马克思成就了社会主义,用自己换来了我们社会主义的美好体验。

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院子,作为国家科学发展创新的后备力量,搞好科研,发展创新,为民谋福,为国复兴,继续努力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我们责无旁贷!

【十六】

19世纪,当整个世界在工业革命后的飞速发展而暗自窃喜的时候,由于社会制度的缺陷,世界正陷入一个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的泥潭之中。整个世界都亟待一个超前的天才,

等待着他提出新的理念,引领迷茫的人们走上崭新的道路。这个时候,马克思出现了。

看完《青年马克思》的我,对于马克思,以及他的挚友恩格斯在阴云中砥砺前行的故事感到尤其印象深刻。马克思的一生是曲折的,最开始和他一起工作的报社人员不容忍他的尖锐风格,带他去巴黎的卢格没有付清稿费使他生活穷困,他的生活辛苦,却没有熄灭他的革命热火。而他的一生也是幸运的,他在卢格办公室认识了信任他,赏识他的挚友恩格斯,他相信他,宁愿放弃贵族生活的妻子燕妮,有了他们的鼓励和信任,马克思才能一步一步探索出真知,最终发表了影响了全世界的《共产党宣言》。

他的经历一般人是无法忍受的,也许真如先贤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最终真像他所说,他改变了整个世界。他的经历也鼓励着我,也许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也许生活潦倒,也许不被各人理解,也要砥砺前行,勇敢前进。

如今,在他当年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在英明的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得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如同东方巨龙一样迅速崛起。我很骄傲,也很自豪,同时,作为一名飞行员,也愿意为国家付出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学习马克思和他的思想,无畏困难,砥砺前行,为了将社会和祖国建设得更好而奋发努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