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年第31号——关于发布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公告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年第31号——关于发布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公告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年第31号——关于发布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公告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年第31号——关于发布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公告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年第31号——关于发布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公告

为全面深化改革、系统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国家认监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试点认证实施规则实施经验,全面开展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调整修订工作。现将已修订完成的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类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予以公告(见附件2-附件15,以下简称“新版规则”)。新版规则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所替代的旧版规则详见附件1的对照表信息。

各相关指定认证机构应依据新版规则和已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通用实施规则的要求制定对应产品认证实施细则,于2014年12月31日前向国家认监委认证监管部备案认证实施细则后方可开展相关指定领域的认证活动。自新版规则实施之日起,对新受理的认证委托业务,指定认证机构应按照新版规则实施认证。新版规则实施前已获认证的涉及新版规则中非量产车认证模式、车辆改装、油耗管理规定变化的汽车整车产品认证证书可继续使用,但证书覆盖产品及企业应在2016年12月31日前符合新版规则要求,逾期不符合新版规则要求的相关产品认证证书将被暂停;新版规则实施前已获认证的其他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类产品认证证书可继续使用,指定认证机构认证证书转换工作应采取到期换证、标准换版、产品变更等自然过渡的方式。

由于技术发展、新产品出现和认证适用标准不断完善,本次修订对实施规则适用产品范围做出以下调整:

一、“机动车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项下增加“车辆尾部标志板”;

二、“汽车内饰件”项下增加“部分乘客舱、驾驶室、行李舱或发动机舱内的内饰件”;

三、因标准名称变化,“机动车后视镜”改为“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并依据标准对适用范围进行微调。

相关指定认证机构应根据新增产品情况对相关生产企业做好认证实施及宣贯工作。调整新增的产品自2016年1月1日起强制实施,未经认证不得擅自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附件:1.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类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调整对照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01:2014 汽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02:2014 摩托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03:2014 摩托车发动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04:2014 汽车安全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05:2014 机动车喇叭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06:2014 机动车制动软管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07:2014 机动车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08:2014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09:2014 汽车内饰件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10:2014 汽车门锁及门保持件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11:2014 汽车燃油箱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12:2014 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13:2014 车身反光标识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CA-C11-14:2014 汽车行驶记录仪

国家认监委

2014年8月21日

来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fg/detail531195.html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科技部门户网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737385.html, 2013年01月17日来源:科技部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 二等奖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 推荐专家 1 Z-101-2-01 模空间退化和向量丛的稳定性孙笑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 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2 Z-101-2-02 大维随机矩阵理论及其应用白志东(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 3 Z-101-2-03 守恒律组和玻尔兹曼方程的一 些数学理论杨彤(香港城市大学) 周毓麟,李大潜, 石钟慈 4 Z-102-2-01 低维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奇异 自旋性质理论研究王玉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 曹俊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 张平(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 数学研究所), 陈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 戴建辉(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 5 Z-102-2-02 金笼子与外场下纳米结构转变 的研究 龚新高(复旦大学), 孙得彦(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 研究所), 刘志锋(香港中文大学), 顾晓(复旦大学), 季敏(复旦大学) 教育部 6 Z-102-2-03 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 7 Z-102-2-04 “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超出” 的发现常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 文台) 中国科学院 8 Z-103-2-01 基于边臂策略的立体化学控制 与催化反应研究唐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孙秀丽(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叶松(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周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附件2: 国家自然科学奖 推荐单位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 刘淑莹、刘子阳、宋凤瑞、刘志强、吉林省气相离子-分子反应及富勒烯气相离子化学徐文国 通过金属配位作用而实现的一些高选择性合成戴立信、侯雪龙、唐勇、施小新、上海市反应王德坤 李有泉、马启欣、施大宁、张富春、浙江省轨道简并强关联系统的SU(4)理论顾世建香港特别半单李群上的非交换调和分析黄劲松行政区 香港特别金刚石及新型碳基材料的成核与生长李述汤行政区 朱位秋、黄志龙、雷鹰、应祖光、教育部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杨勇勤 邢定钰、盛利、顾若愚、刘楣、教育部自旋输运和巨磁电阻理论董锦明李小文、朱启疆、朱重光、王锦地、教育部定量遥感基础理论研究张仁华陈清如、赵跃民、骆振福、韦鲁滨、教育部干法分选和干法筛分理论刘初生沈岩、孔祥银、赵国屏、赵军、卫生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的鉴定张晓海、胡兰靛 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马兰、裴钢、范国煌、向 斌、卫生部依赖中的作用陆林 周宏灏、肖洲生、黄松林、刘昭前、卫生部药物反应差异遗传机理朱冰中国科学解思深、李文治、潘正伟、孙连峰、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结构和物性的研究院周维亚中国科学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蒋锡夔、计

国桢、张劲涛、范伟强、院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史济良中国科学新型无机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规律与性能研洪茂椿、吴新涛、曹荣、黄群、院究苏伟平中国科学朱道本、李玉良、严继民、赵忠贤、C60的化学和物理基本问题研究院徐愉中国科学刘汉范、于伟泳、左晓斌、涂伟霞、高分子稳定金属纳米簇的合成及催化研究院王远 中国科学行星际扰动传播研究魏奉思、冯学尚、章公亮、颜毅华院 中国科学单孝全、汤鸿霄、王子健、钱易、持久性污染物的环境界面化学与控制技术原理院陈静生中国科学陈心启、郎楷永、吉占和、罗毅波、中国兰科植物研究院朱光华中国科学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分子伴侣活性以及分子王志珍、邹承鲁、蔡晖、姚怡、院伴侣帮助的蛋白质折叠宋九莉 殷鸿福、杨遵仪、盛金章、张克信、专家推荐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陈楚震专家推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基因组测序项目杨焕明、沈岩、傅刚、董伟 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照理论,信号盲分离和主成专家推荐陈天平份(微小成份)分析 刘式墉、杨毅、谢志元、黄劲松、专家推荐新结构有机/聚合物电发光机理和应用研究侯晶莹 硅基低维结构材料的研制物性研究及新型器件陆昉、蒋最敏、王迅、龚大卫、专家推荐制备樊永良 煤燃烧过程中非主量组分的变化行为和氧化亚郑楚光、徐明厚、邱建荣、陆继东、专家推荐氮生成规律的理论描述刘德昌 叶轮机械气动正、反问题的求解与设计优化的研陈乃兴、黄伟光、徐燕骥、张丰显、专家推荐究董明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针对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问题,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研究,研发了流域大坝与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运行性态实时监控和 风险预警技术,实现了流域电站群安全危险源分级动态管控;提出了流域多电站一键 调度技术,首次在大型流域调度中实现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研发了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由“人工感知”向 “智能感知”的转变,开辟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检修冗余的新路径;创建了智慧化 工程建设技术,首创了智慧工程理论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由“定性经验管理”向全 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数据驱动管理”的重大转变,梯级电站群建设和运行表明取 得了安全、优质、高效地成效。项目获知识产权149项,发表论文291篇,其中S CI 、EI收录92篇,出版专著5部,纳入行业标准9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 项,有力推动了大型流域智慧化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经鉴定,成果达 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双江口、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百余座水电工程, 应用工程曾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并在 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系统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人益 116亿元,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作为水电开发主要形式,

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名单

2016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名单 二等奖 47 项(通用项目)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推荐专家) 1 F-301-2-01 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 术张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欢 敏(内蒙古农业大学),权富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光鹏 (内蒙古大学),王勇胜(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刘军(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陕西省 2 F-301-2-02 芝麻优异种质创制与新 品种选育技术及应用张海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苗红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魏利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张体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李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 中心), 刘红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 护研究所) 河南省 3 F-301-2-03 玉米重要营养品质优良 基因发掘与分子育种应 用李建生(中国农业大学), 严建兵(华中农业大学), 杨小红(中国农业大学),胡建广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 究所), 教育部

陈绍江(中国农业大学), 王国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 研究所) 4 F-301-2-04 动物源食品中主要兽药 残留物高效检测关键技 术 袁宗辉(华中农业大学),彭大鹏 (华中农业大学),王玉莲(华中 农业大学),陈冬梅(华中农业大 学),陶燕飞(华中农业大学), 潘源虎(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 5 F-301-2-05 基于高塔熔体造粒关键 技术的生产体系构建与 新型肥料产品创制高进华(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 司), 陈明良(上海化工研究院), 武志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 研究所), 孔亦周(宝鸡秦东流体设备制造有 限公司), 张英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 源与环境研究所), 解学仕(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 司 山东省 6 F-302-2-01 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心 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 应用 张英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 院),侯志勇(河北医科大学第三 医院),陈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 医院),张柳(华北理工大 学), 中华医学会7 F-302-2-02 多肽化学修饰的关键技王锐(兰州大学),甘肃省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 二等奖

顾晓(复旦大学), 季敏(复旦大学) 6 Z-102-2-03 基于核自旋的量 子计算研究 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 7 Z-102-2-04 “高能电子宇宙 射线能谱超出” 的发现 常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8 Z-103-2-01 基于边臂策略的 立体化学控制与 催化反应研究 唐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孙秀丽(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叶松(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周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康彦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 9 Z-103-2-02 特定结构无机多 孔晶体的设计与 合成于吉红(吉林大学), 庞文琴(吉林大学), 李激扬(吉林大学), 李乙(吉林大学), 徐如人(吉林大学) 教育部 10 Z-103-2-03 含氮手性催化剂 的设计合成及其 不对称催化有机冯小明(四川大学), 刘小华(四川大学), 林丽丽(四川大学) 教育部

反应研究 11 Z-103-2-04 纳米材料的安全 性研究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王海芳(北京大学), 丰伟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2 Z-103-2-05 基于天然高分子 的环境友好功能 材料构建及其构 效关系张俐娜(武汉大学), 杜予民(武汉大学), 蔡杰(武汉大学), 陈凌云(武汉大学), 周金平(武汉大学) 湖北省 13 Z-103-2-06 复杂生物样品的 高效分离与表征邹汉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叶明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吴仁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 14 Z-103-2-07 金属酶的化学模 拟及其构效关系 研究毛宗万(中山大学), 计亮年(中山大学), 巢晖(中山大学), 刘建忠(中山大学), 广东省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与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交通运输部 提名意见: 我国是全球高海拔多年冻土唯一集中连片分布地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长期以来,受制于冻土融沉冻胀这一世界工程难题,自20世纪50年代,青藏高原首条冻土公路—青藏公路等4条进藏国道通车以来,交通行业再未上马重大道路工程建设项目。面对国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青藏两省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强烈呼声,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均列入进藏高速公路通道。为保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能落地、建得成,近十年来国家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及青藏两省区先后投入研究经费1.5亿元,设立14项课题,由13家设计、科研、高校、建设等单位,在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大尺度高等级公路建设急需的工程理论、设计方法和冻融控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创建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提出冻土工程能量平衡设计方法,攻克大尺度冻土路基冻融变形控制、大断面桥隧构造物抗冻防融等关键技术,系统创立我国独有的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支撑建成全球第一条多年冻土高速公路,有效控制冻土工程病害率<6%。该项目系原始创新,研究环境艰苦,技术难度大,涉及专业领域广,经科技部、中国公路学会组织成果评价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提出的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奠定了大尺度公路冻融灾害防控理论基础,提出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应用于我国多年冻土区公路升级改造3500km,新建共玉、花大高速公路1100km,推广应用于中巴公路建设。 项目成果是近40年来我国交通领域公路冻土工程技术的升级与突破,大幅提升我国冻土工程的国际影响力,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 交通运输部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究属交通运输领域。多年冻土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5,我国约1/4国土分布多年冻土。冻土融沉、冻胀是公认的国际工程难题,国际上冻土工程病害率高达35%以上,至今未在多年冻土区大面积修筑沥青路面公路,无成熟经验借鉴。20世纪50年代青藏、青康、新藏通车后,由于出现严重的工程病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项目名称 高维图像类脑化语义信息提取理论与方法 提 名 者 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名意见 该项目围绕高维图像类脑化语义信息提取展开研究,是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具有重要创新性和理论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 受大脑基于部件的认知过程启发,提出了一套语义可解释鉴别化紧致特征提取理论和方法,达到了认知可解释和特征可鉴别的统一。 受大脑协同思维的启发,提出了基于时空协同和内部协同的图像协同处理架构,显著提升了图像识别的准确率。 受大脑演化认知特性启发,提出了基于演化表达的图像信息描述理论和方法,突破了手工设计描述子的局限。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院士和IEEE/ACM/OSA/SPIE/IAPR/AAAS Fellow等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有力推动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推荐条件。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针对语义丰富的高维图像信号,借鉴和发展脑科学、认知科学的成果,对高维图像进行类脑化处理是减少和消除语义鸿沟重大问题的关键,代表了当前信息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本项目以类脑化处理为手段,建立了语义可解释、协同认知、演化表达三个方面的高维图像语义信息提取理论和方法。取得了如下科学发现: 1.受大脑基于部件的认知过程启发,提出了同时提取隐藏语义和保持内在流形结构的非负矩阵分解理论框架,并进一步将其发展为流形正则化稀疏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并应用到高光谱图像处理和恢复中,解决了非负矩阵分解可解释性强但鉴别能力弱的难题。还提出了确定性列矩阵分解子空间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套可解释鉴别化语义特征提取理论和方法,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认知可解释和特征可鉴别的统一。 2.受大脑协同思维的启发,提出了图像及视频的协同处理框架:针对视频内容识别,提出了时空拉普拉斯金字塔协同编码机制,能够同时捕获结构信息和运动信息,克服了传统方法误配准问题。针对图像识别,提出了Gabor区域协方差矩阵描述子,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进步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不授予组织。 简介 技术发明是指利用自然规律首创并成功地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技术新成果。它一般是与生产有关的新技术,如在国民经济某一技术领域中提供了新的、先进的、效益好的新技术。以上所称产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及生物新品种等;工艺包括各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材料包括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原料;系统是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科学发现、科学理论不属于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奖励范围,但是,将科学发现成果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实践,将新的发现体现在工艺、产品中,也可以推荐为技术发明奖。如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虽为客观存在,但如果将其开发为一种新药品或转化为一项技术发明,则符合技术发明奖的奖励范围。仅依赖个人经验和技能、技巧,而别人又不能根据所提供的方案将其重现的技术,不属于技术发明奖的奖励范围,如各种个人拥有的特技。[1] 授奖条件 (1)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 (2)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3)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是指在候选人所完成的产品、工艺、材料公开之前,前人所没有的,为国内外首创,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各种公开出版物、媒体及各种公众信息渠道上发表或者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 推荐国家技术发明奖时,一般应出具获得发明专利的证明,如果没有获得发明专利,应当通过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统称“国家奖励办”)认定的科技信息部门进行文献检索和查新,以确认一项技术是否符合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的条件,文献应该检索到该技术的公开时间。界定或者确定“公开”时间的形式具有多样性,除技术鉴定外,还有专利申请、产品鉴定、产品或者技术公开销售使用、主要技术内容公开发表等。如果一项技术同时存在着上述几种公开方式,那么,确定发明权的公开时间应以最早的时间为准。 “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是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而言。先进性是指在推荐评审时,其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综合优于同类技术。先进性要求一项发明不但是新的、前人没有的,还要求它具有技术优越性,从而具有竞争力和实用价值。创造性是指发明的技术思路有创新,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创造性要求一项发明不是简单的前人所没有,必须和已有同类技术有本质的差异,有质的飞跃和突破。先进性和创造性主要是与先进的同类技术进行全面比较。 “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是指通过实践检验证明技术确是成熟、实用的,而且已经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该条件要求发明不但是先进的,还应当具有实用价值,并已较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推荐参加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的技术发明,应该经过一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取得良好的实用效果。产品、材料至少应已批量生产和应用,对工艺要求至少经过中试或相当于中试以上规模的生产实施。[1]

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名单

2016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名单 二等奖47项(通用项目)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推荐专家) 1F-301-2-01 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 术张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周欢敏(内蒙古农业大学), 权富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李光鹏(内蒙古大学), 王勇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刘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 2F-301-2-02 芝麻优异种质创制与 新品种选育技术及应 用张海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苗红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魏利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张体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李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刘红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 护研究所) 河南省 3F-301-2-03 玉米重要营养品质优 良基因发掘与分子育 种应用李建生(中国农业大学), 严建兵(华中农业大学), 杨小红(中国农业大学), 胡建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 究所), 陈绍江(中国农业大学), 王国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 研究所) 教育部 4F-301-2-04 动物源食品中主要兽 药残留物高效检测关 键技术袁宗辉(华中农业大学), 彭大鹏(华中农业大学), 王玉莲(华中农业大学), 陈冬梅(华中农业大学), 陶燕飞(华中农业大学), 潘源虎(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 5F-301-2-05 基于高塔熔体造粒关高进华(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山东省

键技术的生产体系构建与新型肥料产品创制司), 陈明良(上海化工研究院), 武志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孔亦周(宝鸡秦东流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张英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解学仕(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6F-302-2-01 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 心技术体系的创建与 临床应用张英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侯志勇(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陈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张柳(华北理工大学), 郑占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王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中华医学会 7F-302-2-02 多肽化学修饰的关键 技术及其在多肽新药 创制中的应用王锐(兰州大学), 袁建成(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 司), 方泉(兰州大学), 马亚平(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 司), 刘建(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 司), 张邦治(兰州大学) 甘肃省 8F-303-2-01 重建多期油气复杂成 藏过程的关键仪器与 方法刘文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金之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秦建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徐旭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郑伦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志荣(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公司 9F-303-2-02 复杂结构井特种钻井 液及工业化应用蒋官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孙金声(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 术研究院), 蒲晓林(西南石油大学), 高德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王玺(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 术研究院), 王平全(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 业联合会 10F-303-2-03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 钻热采关键技术孙友宏(吉林大学), 郭威(吉林大学), 陈晨(吉林大学), 吉林省

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强流稳态中子调控关键技术及装置 (二)提名意见 针对先进核能系统复杂中子场构建问题,发明了强流稳态中子调控技术,创新研制了中子调控科学装置,解决了复杂系统重要的核辐射安全设计与验证难题。 该大型装置及相关技术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SCI论文81篇。获省部级一等奖多项。项目成果在大型核工程、国防装备等重大项目中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推动了核能及核技术交叉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核能利用是国家能源战略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能系统中,中子被称为“灵魂”,是核能安全发展的源头。中子行为研究是核能安全发展的源头和关键。针对先进裂变堆、聚变堆、混合堆等先进核能系统的研发及验证,传统技术在中子场精准构建以及辐射安全评价等方面存在

重大挑战,成为制约先进核能系统发展的关键瓶颈。 针对上述挑战,项目团队突破了强流稳态中子调控技术瓶颈,创新研制了中子调控科学装置,解决了复杂系统重要的核辐射安全设计与验证难题。主要技术发明如下:(1)创新研制了聚变裂变耦合的中子调控装置。发明了高产额中子源强调控技术,发明了基于阵列射流强化散热的靶技术,突破了氘氚聚变中子源强难以提高的技术瓶颈,研制了加速器驱动的氘氚聚变和裂变耦合的大型中子调控装置,其氘氚中子源强提升了28%。 (2)发明了调控模块自适应组合的中子场构建技术。设计了分能区的中子调控模块体系,发明了基于响应矩阵的中子能谱调控方法,研制了中子场调控系统,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构建先进核能系统中子场的难题。 (3)发明了复杂中子场的在线反演评价技术。研制了特征识别的中子在线测量系统,大幅提升了测量范围;提出了基于离散点测量的中子场在线反演方法,解决了复杂系统辐射安全动态特性的精准评价难题。 该大型装置及相关技术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SCI/EI论文81篇。相关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多项。项目成果在大型核工程、国防装备等重大项目中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推动了核能及核技术交叉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 (四)客观评价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 二、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针对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问题,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研究,研发了流域大坝与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运行性态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技术,实现了流域电站群安全危险源分级动态管控;提出了流域多电站一键调度技术,首次在大型流域调度中实现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研发了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由“人工感知”向“智能感知”的转变,开辟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检修冗余的新路径;创建了智慧化工程建设技术,首创了智慧工程理论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由“定性经验管理”向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数据驱动管理”的重大转变,梯级电站群建设和运行表明取得了安全、优质、高效地成效。项目获知识产权149项,发表论文291篇,其中SCI、EI收录92篇,出版专著5部,纳入行业标准9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项,有力推动了大型流域智慧化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经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双江口、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百余座水电工程,应用工程曾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并在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系统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元,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作为水电开发主要形式,

流域梯级电站群安全建设运行对国家安全、绿色发展关系重大。国内外曾有多座因建管缺陷导致渗漏甚至溃决的案例;俄罗斯萨扬水电站因设备健康状态无法及时诊断,致75人死亡,直接损失130亿美元;美国奥罗维尔水电站因维护和调度不当引起溢洪道破坏,紧急撤离18.8万人。国家能源集团在大渡河流域开发居于主体地位,已建在建电站16座,电站群装机2700万kW,库容158亿m3。在建双江口大坝高达312m,是全球第一高坝,建成的大岗山拱坝210m,地震加速度高达557.5cm/s2,为同类世界最大。随着电站群规模、建成时间和新建电站技术难度的增大,安全风险和调度、维护难度逐渐凸显,急需创新突破,以保障安全,避免灾害,提高效益。项目基于20余项重大科研,历经10余年,形成了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成套技术并成功推广应用。主要创新包括: 1.大坝与边坡安全管控系统集成与预警技术。首创多因子全要素定量化风险动态评估模型,提出电站群危险源分级管控技术,研发高精度外部变形一体化监测技术,建立流域梯级库坝群安全风险智能管控模型。成功预报并治理重特大地质灾害危险点10处,提前4小时在节日期间预警大渡河中游川藏生命线滑坡体大规模垮塌,避免了高车流情况下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2.流域多电站一键调度技术。首创多数据源混合同化流域气象预报技术,实现气象水情高分辨率、多时空尺度、自动耦合预报;发明大型梯级水电站间负荷实时智能调控技术,自动匹配市场需求、梯级来水、设备状况及经济运行等要素,首次实现大型流域调度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每年减少人工负荷调节3万余次。 3.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研发具有深度学习功能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和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智能安全帽等产品,实现设备健康状态智能感知化转变;发明基于超球算法的设备健康趋势预警和故障诊断技术,首次实现设备故障早期预警,减少检修冗余,设备等效可用系数大幅提高约10%。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光功能共轭聚合物设计、合成及生物应用的基础研究 二、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围绕重大疾病早期、高灵敏诊断与治疗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分子水平上对共轭聚合物的设计、荧光信号放大性能及其生物应用展开了系列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材料,阐明了它们的分子结构、聚集态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通过高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发展了生物识别与传感新方法,率先实现了重大疾病相关的基因、蛋白质高灵敏检测并获得与肿瘤的关联性信息,首次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和累积检测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人群结肠癌七种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结肠癌诊断准确率大于80%;首次构建了可逆抗生素超分子组装体系,提出了共轭聚合物高效抗菌的新策略。该项目研究特色鲜明,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分子基元设计合成、光物理性能与传感机理及其在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该项目研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将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及其在生物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限1页,不超过1200字): 发展重大疾病的早期、高灵敏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对提高国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分子层次上标志物(如DNA和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及诊断,但检测中由于生物探针分子与大多数的目标生物分子结合后其光学信号或电子特性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如何理解和认识具有信号放大功能的分子体系,并将其作为信号传导基元把生物分子结合事件的信息转化为可测量的光信号,这是该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在分子水平上正确理解分子材料中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设计发展光学功能化学分子及其光学检测体系是推动该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该项目以共轭聚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其独特的电子共轭结构与光学信号放大特性,建立和发展了快速、简便的生物识别与检测方法,在分子与细胞水平实现了重大疾病相关的基因、蛋白质的高灵敏检测并获得与肿瘤的关联性信息;通过设计高效抗菌新体系,实现了共轭聚合物在疾病治疗中的新应用。该项目将共轭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其在生物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离子型共轭聚合物,阐明了它们的分子结构、聚集态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通过高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发展了生物识别与传感

关于提名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关于提名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面向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一、提名意见

二、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当前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自动化装备柔性欠佳、生产效率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产品快速更新、定制化以及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需求。采用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在面向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中迫切需要解决机器人在适应性、网络化、智能化、安全性和移动化方面的问题。该项目通过产学研联合,历时多年的技术攻关,形成了在机器人柔性移动作业、机器人组件、智能编程和碰撞检测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研制了智能型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等机器人产品,实现了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的示范与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国产机器人在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占有量。主要创新如下: 1、发明了机器人高精度柔性作业的主动柔顺控制方法,采用机器人动力学和重力项的补偿技术,实现了机器人六维力/力矩控制技术,提高了机器人高精度装配、打磨等作业的适应性。 2、提出了一种机器人组件化、模块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机器人功能组件、模块化、开放式通信接口的设计规范,形成了国家标准,实现了即插即用的机器人技术组件,解决了机器人系统快速集成问题。 3、研发了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免示教作业系统,解决了复杂工件的实时三维建模与重构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机器人的免示教作业编程,减少了机器人生产线现场调试时间。 4、发明了高效、可靠的机器人碰撞检测与保护方法,采用基于扰动观测器和神经元网络训练器的视觉碰撞检测方法,在加速度矢量和位置矢量组成的多维空间中建立了更可靠、响应更及时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应式行为规划的机器人安全保护方法,提高了机器人运行和人机协作的安全性。 5、研发了机器人全方位移动的关键部件和导航控制系统,开发了一种基于双滑动轴浮动支撑机构的机器人全方位移动的关键部件,减小了机器人行走时产生的振动;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远程通信技术的机器人高精度导航控制系统,解决了移动机器人和复合机器人导航的准确性,提高了机器人移动作业能力。 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3项,发表SCI/EI论文40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制定了国家标准8项,研究成果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辽宁省企业重大研发成果奖1项。项目成果在华晨中华、康佳电子等数家生产企业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线130余条,并出口到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十几个国家,改变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近三年项目完成单位新增销售收入34.3亿元,新增利润9.5亿元,部分应用单位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近88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中国东部上地幔和下地壳中水的分布、循环和效应研究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 张宏福:西北大学、教授、地质学、中科院院士 杨经绥:南京大学、教授、地质学、中科院院士 李献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球化学、中科院院士 提名意见: [张宏福院士提名意见]地球内部如何运行是国际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的水由于其显著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效应,是探索地球内部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切入口。该项目选择中国东部的深源壳幔样品,围绕典型矿物含水性开展了系统化的野外和实验室工作。经十余年多学科综合研究,发现了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高水含量和新生代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水含量分布的不均一性,为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地幔水化密切相关以及东亚大地幔楔的动力学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还首次发现了大陆下地壳含水且其含量明显高于下覆岩石圈地幔,这极大改变了干态下地壳的传统认识,下地壳与岩石圈地幔水含量的垂向差异造成壳幔界面附近流变强度

的变化,影响深部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对深俯冲榴辉岩的研究发现了石榴石具有极高水含量及其高度不均一的分布特征,意味着大陆板块深俯冲过程中石榴石和绿辉石都能将大量水携至地球内部,同时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流体活动能力非常有限。该项目关于名义上无水矿物含水性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特色性和原创性的工作,是国际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方向。这些成果对于深刻认识我国东部的深部过程和大陆动力学具有突出的科学意义,这是基于我国地质的实际背景、解决了我国东部大陆壳幔作用过程中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并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的重要工作。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杨经绥院士提名意见]地球内部水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夏群科教授等人根据国际上相关研究进展和中国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名义上无水矿物为对象,围绕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深源样品,系统开展了以“中国东部上地幔和下地壳中水的分布、循环和效应”为主题的综合研究。这些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1)发现了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高水含量和新生代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水含量分布的不均一性。高水含量确定了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地幔水化密切相关,而水含量的不均一分布特征为认识东亚大地幔楔的动力学提供了重要参考;2)发现了大陆下地壳含水且水含量明显高于下伏岩石圈地幔。下地壳含水性的发现

四川省提名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四川省提名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奖 序号 16 项目名称经产良药益母草的多维评价与开发应用 提名意见 该项目针对益母草及其中成药制剂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难题,应用复杂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提出并构建“大中药、全产业链”多维评价的思路、方法和实践体系,开展益母草品种资源、物质基础、中成药制剂、质量标准以及上市药品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研究。突破了益母草大规模人工栽培技术的难题,选育出益母草品种“川益1号”,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建立了唯一1个国家CFDA认证的益母草GAP基地;深入系统地阐明了益母草的药效物质基础,发现132个化学成分,创造了益母草研究的历次之最,并获得了益母草碱等创新药物成分,且正作为I类新药申报临床试验;成功研发了益母草软胶囊、益母草分散片、益母草颗粒(无蔗糖);对已上市产品益母草注射液、益母草片、益母草颗粒进行了制药自动化生产、质量标准提升和上市后评价,保障临床用药的有效和安全,实现经济产值提高;开发的益母草中成药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近4000家医院使用。该项目中医药特色突出,思路清晰,方法先进,结果可靠,结论可信,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篇,SCI收录37篇;产品近3年产值累计20多亿元;带动了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户增收致富,已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成果居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提名该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益母草及其制剂已成为妇产科销量最大、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但亟待解决野生变家种与规范化种植、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创新药物发现与现代制药、成药上市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 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热点区域高容量无线网络的协同自组织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单位意见: 无线网络是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的重点发展方向,而热点区域高容量的密集无线网络则是实施“智慧城市”和“提速降费”的重要支撑。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973等项目资助下,为解决“蜂窝组网机理难以适配密集高容量无线组网”科学问题,该项目提出了异构协同自组织机理,形成了高容量无线网络协同自组织技术发明,解决了热点区域基站密集导致组网容量低、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难题。主要创新点包括:①发明了基于异构自主控制环的一体化协同自组织网络结构,实现了绿色、低成本、便捷快速组网;②发明了异构干扰分层协同控制方法,解决了密集基站布置下干扰突发和严重难题;③发明了异构无线网络自组织方法,提升了异构无线网络的健壮性和智能组网能力。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60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6,软件著作权9项,颁布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1项。项目成果已在全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及欧美等80多个国家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大规模部署,取得了十多亿元的经济效益。该项目于2016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无线网络是网络强国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的重点发展方向。热点区域的高容量无线网络是实施“宽带中国”和“提速降费”的重要支撑。高层楼宇、大型商场、体育场馆等热点区域数据业务占比逾70%,受建筑结构和业务分布等影响,热点区域的基站能力差异大且非规则蜂窝布置,无法采用传统规则蜂窝机理,引发“蜂窝组网机理难以适配密集高容量无线组网”科学问题,导致容量低、耗时长、成本高等挑战。为此,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该项目提出了异构协同自组织理论,发明了高容量无线网络的协同自组织技术,实现了热点区域的高容量、便捷、低成本无线组网,为实施“智慧城市”和“提速降费”实施提供支撑。核心发明点有: 1.针对传统无线网络无法适应业务的潮汐变化及容量剧增难题,发明了分层的一体化无线组网方法,实现了多种无线网络设备的共用和小型化;在传统控制环中增加了评估步骤以进行异构传输性能预测,提出了异构自主控制环,发明了异构协同自组织结构,提升了异构无线网络的可扩展性; 2.针对异构无线网络干扰突发且严重,传统时频空资源处理增益有限难题,发明了接入层面分级动态干扰协调自优化方法,突破了自适应分组业务迁移和窄频带传输,提出了统一控制的共虚拟小区组网机制; 3.针对异构无线网络基站密集化和即插即用导致的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等挑战,发明了物理小区自配置、邻区关系自优化、容量覆盖自协同、小区中断自治愈方法,提升了网络的健壮性和智能组网水平。 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60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9项,牵头制订并颁发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1项。研发的异构基站获科技部“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证书,热点自组网系列产品已在全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及欧美等80多个国家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大规模部署,取得了十多亿元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并带动了我国在热点区域无线智能组网的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力。 项目部分成果分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4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4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 申报书 (科技进步类) 项目名称:(由系统生成,无需填写) 第一完成人: 第一完成单位: 推荐单位: 联系人: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

填写要求 本申报书是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项目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当年的申报通知,按照申报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形审不合格的单位需在收到形审修改补充要求通知后,按照要求修改补充申报材料后再次提交,再次形审不合格的、或未按要求提交的项目,不予提交评审。《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包括电子版申报书和书面申报书两种形式。电子版申报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十一部分)和附件(第十二部分),须按要求在线填写和上传。书面申报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十一部分)和附件(第十二部分)。主件从申报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申报书对应内容完全一致。申报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单双面不限),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书面申报书提供原件1套。 填写具体要求如下: 申报项目不得填写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 一、申报项目登记表 1.编号、登记日期:由中国电子学会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2.项目名称:不超过35字。应围绕核心发明的技术内容,简明、准确地反映出主要技术发明内容和特征,项目名称中一般不使用xx研究、企业名称等字样。 3.主要完成人:请注意排名顺序,与《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保持一致。 4. 主要完成单位:请注意排名顺序,与《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保持一致。 5.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若选择单位推荐,则填写第十部分推荐单位意见;若选择专家推荐,则填写第十部分推荐专家意见。 6.学科分类名称:在申报系统中选择相应学科,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最多可以填写3个学科名称。 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按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 8.所属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选择项目所属相应科学技术领域。 9.任务来源:在申报系统中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10.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不超过300字。应按重要程度填写,先国家计划,后其他计划,不超过10项。 11.授权发明专利(项):填写直接支持本项目技术发明内容成立的已授权发明专利数目。列入计数的专利应为本项目独有,且未在已获国家科技奖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项目或本年度其他申报项目中使用。 12.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填写直接支持本项目科技创新内容成立的除发明专利外的其他授权知识产权数目,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列入计数的专利应为本项目独有,且未在已获国家科技奖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项目或本年度其他申报项目中使用。 13.项目起止时间:起始时间填写立项、任务下达、合同签署等标志项目开始研发的日期;完成时间填写项目整体通过验收、审批或正式投产日期。 二、项目简介 不超过1200字。应包含项目主要技术内容、授权专利情况、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等。 三、主要科技创新 不超过5页。该部分是申报书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项目、处理异议的重要依据。应以支持本项目科技创新内容成立的旁证材料为依据(如:专利、验收、论文等),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项目的立项背景和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技术内容,客观、详实地对比国内外同类技术的主要参数、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等。科技创新点按重要程度排序。每项科技创新在阐述前应首先说明所属的学科分类名称和支持其成立的专利授权号、论文等相关旁证材料。 四、第三方评价 不超过2页。第三方评价是指除项目主要完成人、合作者和具有直接利益相关者之外的第三方对本项目科学研究内容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或公信力的评价材料,如他人在学术刊物或公开场合发表的针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点的学术性评价意见,以及权威机构的技术检测报告、鉴定结论、验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