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钱谦益柳如是年谱合编

钱谦益柳如是年谱合编

钱谦益柳如是年谱合编
钱谦益柳如是年谱合编

钱谦益柳如是年谱合编

万历十年(1582)壬午,一岁。

钱牧斋先生以明神宗万历十年壬午九月二十六日生于常熟城中坊桥东故第。曾祖体仁,字长卿,吴越武肃王二十二世孙也。规言矩行,步武先民。勤学博闻,撰《名臣巨儒言行录》若干卷。祖顺时,字道隆,嘉靖己未进士。博通典故,储峙有用之学。举凡古今物、,天人经纪、世务便宜、部州条次,勒成一书,名曰《资世文钥》百余卷,盖《通典》《通考》之流亚也。父世扬,字士兴,又号景行,常熟县增广生员,万历辛卯乙榜。与无锡顾宪成、松江张尚友、同里瞿汝稷等友善,读书尚志,师友千古。著《春秋说》十卷(见《明史稿艺文志》)。宪成之文,奇伟绝俗,而景行能追风蹑影,与之驰骋上下,其博洽雄健,王元美、邢子愿咸称为良史才。晚读《二十一史》,钩摘其奇闻异事,撰《古史谈苑》三十四卷。母顾氏,山东按察司副史顾玉柱女。先生讳谦益,字受之,一字牧斋,后自称牧斋老人、牧翁、虞山老民,或称籛后人、聚沙居士,又自号蒙叟,偶称绛云老人,或敬他老人、聋騃道人、没口居士,最后号东涧遗老。天下知与不知,皆称虞山先生(采钱文集、《苏州府志》、《钱公别传》、葛氏《牧斋年谱》等书)。

七弦按:先生别号,据《中国历代年谱考录》,另有娥眉老衲(据《有学集》1581页当作“峨眉”)、石渠旧史。

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二岁。

万历十二年(1584)甲申,三岁。

万历十三年(1585)乙酉,四岁。

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五岁。

万历十五年(1587)丁亥,六岁。

就傅。景行公请族兄继科为之师。先生云:五六岁看演《鸣凤记》,见孙立庭袍笏登场,遂终身不忘。(《消寒诗》自注)

是年,海瑞、戚继光卒。

万历十六年(1588)戊子,七岁。

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八岁。

密藏开法师驻锡虞山东塔,从祖祖父顺化携先生前往礼足。(《有学集》1620页)

万历十八年(1590)庚寅,九岁。

八月初八,瞿式耜生于常熟。(瞿果行《瞿式耜年谱》)

九月二十五日,路振飞生。(《有学集》1223页)

万历十九年(1591)辛卯,十岁。

同邑李胤熙常至先生家,先生呼为兄。景行公曰:“安得若能文如李家兄乎?”胤熙长先生三岁。(七弦按:见《初学集》1379页《李缉夫墓志铭》)

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十一岁。

王时敏生。

万历二十一年(1593)癸巳,十二岁。

病痘疹,危急。举家啼哭,竟获愈。(《族谱》)

约是年前后,始读《史记》、《汉书》,欣然自喜。(《有学集》卷三十八《答杜苍略论文书》:“少读班马二史,欣然自喜。戊寅岁(七弦按:崇祯十一年,1638),讼系西曹,取而读之,然后少知二史之史法与其文章之蹊径阡陌。始自叹四十六年以前,虽读《史》《汉》,犹无与也。向后再读之,辄有所得。”)

万历二十二年(1594)甲午,十三岁。

吏部郎中顾宪成削籍归,讲学东林。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丙申,十五岁。

先生喜读《吴越春秋》,作《伍子胥论》。又作《留侯论》,盛谈其神奇灵怪。文词倜傥,见者吐舌击賞。(七弦按:见《有学集》1517页、1547页)

三月十五日,赵用贤卒,年六十有二。(《初学集》1470页)

万历二十五年(1597)丁酉,十六岁。

先生叔祖顺德,性恭谨,饮不过三爵。尝把酒读先生文,喜而沾醉,凭侍二肩起舞,家人传以为奇。顺德,隆庆戊辰进士也。(《族谱》)

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十七岁。

补苏州府学生员。耀州王文肃公图得先生行卷,遍告南中诸公,以为半千复出。其时已好陵猎为古文,《空同》、《弇山》二集,澜翻背诵,摇笔自喜,欲与驱驾,以为莫己若也。(《族谱》、文集)

同里友人陆孟凫,长先生一岁,并游郡学,出同车,入同席。(《有学集》1131)

万历二十七年(1599)己亥,十八岁。

景行公命阅《首楞严经》。中秋之夕,读《众生业果》一章,忽发深省,即夜梦见世尊。先生尝自谓“远公后身”也。(文集及昆山葛氏《杂录》)(七弦按:见《佛顶蒙钞目录后记》)正月五日,毛晋生。(《有学集》1142页)

万历二十八年(1600)庚子,十九岁。

是年,娶妻陈氏。

十二月初六,叔父顺德卒,年六十六。(《初学集》1650页)

是年尝与龚渊孟、何季穆携游铜井,题名绝壁。(《初学集》166页自注)

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二十岁。

偕表兄何君实读书虞山之兴福寺。先生熟烂空同、弇州之文集,至能暗数行墨。(《文集》)(七弦按:兴福寺读书事见《有学集》1146页。但能暗数行墨实为十六七岁事,见《有学集》1347页)

约是时,邵茂齐折辈行与交,以文章事业相期许,先生因有声于诸生间。(《初学集》1371页)

又与瞿元初(名纯仁)游。(《初学集》1373页)

裴世俊曰:开始组织文社。(《四海宗盟》23页。但似在先生本集中无直接依据)

万历三十年(1602)壬寅,二十一岁。

先生校《春秋繁露》,增改数百字,深以为快。谓《深察名号》篇析理精妙,可以会通孟、荀二家之说,非有宋诸儒可几及矣(《文集》)(七弦按:见《有学集》1516页)

万历三十一年(1603)癸卯,二十二岁。

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二十三岁。

万历三十三年(1605)乙巳,二十四岁。

瞿式耜从先生读书拂水山庄。式耜时年十六。(《文集》,又见诗注)(七弦按:《有学集》1091页:万历乙巳,稼轩年十六,从余读书拂水。余录柳柳州文,至《襄阳丞赵君墓志》,余为言此文叙徒行求葬事,详委曲折。稼轩喜之,每雒诵,辄十数过。稼轩就义后,灯明月白,思其少年诵读声音,琅琅然如在吾耳,不自知涕之无从也。又,《瞿式耜年谱》据《行实》,谓是年受业于先生,与执友顾云鸿、邵濂及族叔祖瞿纯仁互相镞砺,学业大进)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丙午,二十五岁。

先生举于乡。(县志)(七弦按:又见《初学集》1687页。又《有学集》1125页:万历中,余应乡会科举,取友二人焉,曰嘉定李流芳长蘅、江阴尹嘉宾孔昭。又《初学集》1640页:谦益举于乡,请于先公,鬻故第以偿债。后邻人转鬻故第,先公家贫不能赎)

北上回试,不第。闻临川汤若士盛称宋潜溪之文,先生归后,覃精研思,刻意学唐宋古文,因以及元裕之、虞伯生及潜溪、震川诸家,得知古学所由来与为文之阡陌次第。盖嘉靖末年,王、李盛行。先生独能建立“通经汲古”之说,以排击俗学。黄太冲谓先生一生(上此下言)毁太仓,诵法昆山,盖始于此时。(七弦按:《有学集》1347页可补,并参见1359、1306、1588页。1588页尤重要)

顾云鸿卒。(《初学集》1558页)

万历三十六年(1608)戊申,二十七岁。

陈子龙生。

华山雪浪大师圆寂。(《初学集》1573页)

万历三十七年(1609)己酉,二十八岁。

作《华山雪浪大师塔铭》(《文集》)

五月二十日,吴伟业生。

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二十九岁。

北上会试。高阳孙公得先生五策,示雷何思。首策讼言江陵之功,而诋諆绍述者。何思曰:“楚人不敢言,非楚人不能知。吴士有钱受之者,通博好持大议,得无是乎?”后高阳以语先生,叹何思能知人也(《列朝诗集》)。廷试,以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先是,先生以文望为中外属目。宰相叶向高以先生置第一。小珰宫报,谓先生状元,司礼监飞帖致意。胪传前夕,贺者盈门。及榜发,状元乃归安韩敬(《明史稿孙振基传》云:拔韩敬第一,而以钱谦益置第三,舆论颇不惬)。盖敬受业宣城汤宾尹,廷对,宾尹为敬夤缘以得之(见《明史》李三才、孙振基、麻僖等传)。明年,敬以京察见黜,乃疑先生不置。五月十六日,先生丁父忧归里,杜门不出。

先生父世扬卒于(见《初学集》1635页)。《有学集》1596页:“神庙庚戌之后,余居忧礼忏云栖。”云栖当即今小石洞小云栖寺。又《初学集》9页:“余初登第,旋奉先人讳,里居奉母,垂十有一年,乃诣阙补官。”)

杜濬生。

万历三十九年(1611)辛亥,三十岁。

李渔、冒襄、陆世仪生。

邵茂齐卒。(《初学集》1372页)

万历四十年(1612)壬子,三十一岁。

五月,顾宪成卒。

周亮工、钱澄之生。

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三十二岁。

陈瑚、曹溶、归庄生。

万历四十二年(1614)甲寅,三十三岁。

有《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先生之诗,于是年始。(文集)

陆圻、姜垓、宋琬生。

万历四十三年(1615)乙卯,三十四岁。

约是年,黄子羽负笈来相从。(《有学集》923页)

六月,瞿式耜至南京应试,中一百十九名举人。(《瞿谱》)

龚鼎孳生。

万历四十四年、天命元年(1616)丙辰,三十五岁。

有《跋善继上人血书华严经后》(经在虎丘龙寿山房,此文已佚)及《宋文宪公护法录序》等文。

春,瞿式耜赴京应礼部试,中式。(《瞿谱》)

余怀、魏裔介生。

万历四十五年、天命二年(1617)丁巳,三十六岁。

夏,憨山大师东游,莅虞山三峰寺,(……见《有学集》1255页)先生颇受记莂,大师曰:“我东游得钱某,刹竿不忧倒却矣!”

程孟阳自嘉定来居拂水山庄,留连旬月,相与讲论诗法,先生之诗遂大就。(《有学集》815页:万历丁巳,余邀程孟阳结夏拂水。又参见《初学集》1137页《耦耕堂记》)先生未第时,已骎骎为东林党魁矣。丁艰后。丌诗教、赵兴邦、官应震辈用事,东林人纷纷去国,以故先生久不补官。而是岁内计,刘廷元等复修前嗛,思陷先生与缪当时。赖掌院学士刘一璟力持,俱得免。(文集及《妖乱志》、缪公笔记等书)

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戊午,三十七岁,柳如是一岁。

柳如是生。据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考证,柳如是本姓杨,一度称杨朝,字朝云。最初名云娟。浙江嘉兴人(一说江苏吴江人)。有关柳如是幼年生涯,诸书多阙载或语焉不详,难以稽考。周采泉《柳如是杂论柳如是童年之推测》,根据明末社会环境与生活习尚考察,推测柳如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四五岁时,因家遭变故,被人口贩子从嘉兴拐卖到吴江,鬻于娼家。柳如是本姓柳而非假姓,证见钱谦益《有美一百韵晦日鸳湖舟中作》:“有美生南园,清芬翰墨传。河东论氏族,天上问星躔。”说明河东是其郡望,为柳姓。柳如是被卖入吴江盛泽镇杨姓妓院,即以假母之姓为姓,此其姓杨之由。

尤侗、宋征舆、侯方域、施闰章生。

三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攻略抚顺,又破广宁援兵。

约是时,先生思纂有宋元祐、绍圣朋党之论,以及靖康北狩之事,考其祸始,详其流毒,年经月纬,作为论断,名曰《殷鉴录》,上之于朝,以备乙夜之览。后迁延未果。(《初学集》1762页)

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已未,三十八岁。柳如是二岁。

夏四月,作《重辑桑海遗录序》。(《初学集》847页)

十二月,瞿纯仁卒,年五十三。(《初学集》1374页)

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天命五年(1620)庚申,三十九岁。柳如是三岁。

改秋八月丙午朔为泰昌元年。八月,还朝,补翰林院编修原官。有《还朝诗集》(《初学集》卷一)。(《明史》及文集)

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辛酉,先生四十岁。柳如是四岁。

八月,为浙江乡试正考官。还朝,补右春坊右中允,知制诰,分撰《神庙实录》(程孟阳《初学集序》)。初,先生奉浙江之命,韩敬与秀水沈德符等思有以中之,使奸人金保元、徐时敏冒先生门客,授关节于士之有文誉者,约事成取偿,士多堕术中。榜发,敬力请抚按,将全场朱卷刻板,表章人文(《说铃》、《谈往》),迨京省广布.所取士钱千秋首场文用俚俗诗“一朝平步上青天”之句,分置七篇结尾,敬等即使给事中顾其仁举发。先生大骇,会千秋入京,先生召而诘之,得其情,即自具疏检举,保元、时敏、千秋俱下刑部狱(《府志》、(明史·乔尤升等传)及《妖乱志》)。

天启二年、天命七年(1622)壬戌,四十一岁。柳如是五岁。

二月,千秋事白。部议千秋等三人皆遣戍,先生与本房郑履样失察,夺俸三月。冬(据《初学集》1698页为十二月),以太子中允移疾归。

乡试时所取友江阴尹孔昭卒,年五十一。(《有学集》1126)

冯复京卒,年五十。(《初学集》1378页)

五月,钱岱卒。(《初学集》1657页)

天启三年、天命八年(1623)癸亥,四十二岁。柳如是六岁。

二月,抵家。

《有学集》782页:“耦耕堂……”(年谱置于1630年,似误)

八月,生一子,汤饼之会,适与先生母七十寿诞相逮,遂名寿耇。此前,妻生子佛霖、妾生子檀香皆殇。(《初学集》1643页)

冬十月十二日,海印憨山大师坐化于曹溪。(《有学集》1253页)

元夕,宿汶上,有诗纪之。(《初学集》71页)

天启四年、天命九年(1624)甲子,四十三岁。柳如是七岁。

秋,赴召,以太子谕德兼翰林院编修充经筵日讲官,历詹事府少詹事,纂修《神宗实录》(《别传》)。

在史馆时,翻阅文渊阁秘书,获见明太祖手诏数千言,及逆党奸臣四录,皆太祖申命镂版者。国史之脱误,野史之舛误,一一可据以是正,然后奋笔而为《皇明开国功臣事略》,先之以国史,证之以谱牒,参之以别录,年经月纬,州次部居,于是开国功臣事状粲然矣。(《初学集》844页)

约是时,与中州王损仲商订《宋史》。(《有学集》1148页、1514页。然《初学集》850页言及此事有“承乏右坊”语,则又似天启元年事。待考)

正月十八日,赵琦美病殁于北京邸舍,年六十一。(《初学集》1536-1537页)

张采、张溥创立应社。

天启五年、天命十年(1625)乙丑,四十四岁。柳如是八岁。

兼侍读学士。先生既与诸君子游,与杨忠烈公谊尤笃,奄人侧目(别传)。于是御史崔呈秀作《东林党人同志录》,以先生为党魁,《东林点将录》指为“浪子燕青”者也。寻为御史陈以瑞所劾,五月,削籍归。凭粮船南下。(《初学集》845页)一路舟中草《开国功臣事略》(《府志》、文集、《别传》)。是后所作诗,为《归田诗集》。

归乡时,自潞河登舟,两月方达京口。(《初学集》96页)

此年举一子,名曰孙爱。(《初学集》164页)

五月,友何季穆卒,年四十一。渡淮时闻讣,赋长诗哭之。(《初学集》101、1376页)友王宇春是年卒,为作墓志铭。(《初学集》1378页)

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丙寅,四十五岁,柳如是九岁。

高攀龙等七人被逮,高不辱,死于水。(《初学集》1478页)

四月十三日,吴江周宗聿下诏狱。六月十七日卒。(《初学集》1480页)

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1627)丁卯,四十六岁,柳如是十岁。

九月,撰《憨山大师庐山五乳峰塔铭》。(《初学集》1565页)

五月十六日,子寿耇殇。(《初学集》144页,又1645页)

是年尝至茅山,六月二十三日,在元符万宁宫为亡儿设醮。(《初学集》145页)

六月十五日,座主王图卒。(《初学集》322页钱曾注。又同书1242页神道碑)

八月十四夜,舣舟虎丘,与程孟阳、李长蘅小饮。(《初学集》152页)

八月,《皇明开国功臣事略》成。十二月,作序。(《初学集》845页)

崇祯元年,天聪二年(1628)戊辰,四十七岁,柳如是十一岁。

有《祟祯诗集》。

七月,应召赴阙。不数月,洊擢詹事,转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

十月,会推阁臣。初,先生与钱龙锡、钱士升、钱象坤并负物望,有“四钱”之目(《明史·钱象坤传》)。至是,廷臣列成基命及先生等十一人名以进。周延儒、温体仁望轻不与(《明史稿》、《明史·周、温传》)。而党人乃诬先生授意给事中瞿耜式言于当事者而摈之。(《毅宗烈皇帝纪》:“延儒以八万银贿宫府,以排东林。”王夫之《瞿严列传》:“体仁结延儒,通宫禁,上疏自讼。”《明史·路振飞传》云:“周、温公论所弃,谦益、式耜无辜。”)体仁引浙闱事为词,谓其结党受贿。帝久疑廷臣植党,闻体仁言,辄称善。给事中章允儒力争之,谓千秋事已经问结;体仁资虽深,望甚轻。因会推不与,热中缺望。如千秋关节果真,何不纠于末推之先?首辅李标等俱奏千秋关节与谦益无涉,执政皆言谦益无罪(《明史稿·周延儒传》)。体仁、延儒乃言满朝多谦益之党,帝果偏听而不信公论。次日,先生奉命革职,回籍听勘。千秋法司提问,(《明史·乔允升等传》云:“千秋荷校死者失实。盖亦论赎。”《海盐县志》:“千秋后辟为归德府推官,监军河上云。”)允儒革职为民,瞿式耜、房可壮等皆坐先生党,降谪有差。既而御史毛九华、任赞化等先后疏劾体仁,体仁奏“臣通籍三十年,无一字挂入弹章。因参钱谦益,攻者四起。九华为谦益之党无疑。去秋任赞化特上荐相才一疏,盖为谦益而发,至称谦益为伊、周之班行,此赞化为谦益死党之证”云云。御史毛羽健、黄宗昌亦纠体仁。攻者愈多,而帝愈疑其植党矣(《明史》周延儒及李标诸人传,《明史稿·温体仁传》尤详)。

崇祯二年,天聪三年(1629)己巳,四十八岁。柳如是十二岁。

阁讼终结,先生坐杖论赎。上《蒙恩昭雪恭伸辞谢微悃疏》。六月,出都门南归。

崇祯三年,天聪四年(1630)庚午,四十九岁。柳如是十三岁。

移家拂水山庄,招程孟阳同居唱和.筑耦耕堂,为文纪之。又建朝阳榭、秋水阁焉(文集)。

崇祯四年、天聪五年(1631)辛未,五十岁,柳如是十四岁。

被“吴江故相”周道登家买于勾栏。初为周府老夫人侍婢,因其善解人意,深得周老夫人欢心。后被周道登强索为侍妾。钱肇鳌《质直谈耳·柳如是轶事》:“如是幼养于吴江周氏,为宠姬。年最稚,明慧无比,主人常抱置膝上,教以文艺,以是为群妾忌。独周母以其善于趋承,爱怜之。”不及一年,周府群妾谣诼蜚语加害于柳如是,几被处死,因周老夫人阻拦,将其逐出周府,再卖于娼家。

崇祯五年、天聪六年(1632)壬申,五十一岁,柳如是十五岁。

从周道登家流落松江。改“云娟”之旧名,易以“影怜”。重返盛泽镇归家院。以“相府下堂妾”的身份高自标置,独张艳帜,自备画舫,浪迹吴越间,开始浮家泛宅的游妓生涯。

十一月初七日,赴松江佘山陈继儒山居晚香堂,为陈氏七十五寿辰祝嘏。名姝佳丽有王修微、林雪,名士才子有陈子龙、宋征舆、李待问、李爱、来征壁等。此为柳如是与陈子龙之初识。

松江三大才子之一的宋征舆开始追恋柳如是。

崇祯六年、天聪七年(1633)癸酉,五十二岁。柳如是十六岁。

正月,丧母顾太淑人。先生初年读苏子瞻《司马温公行状》、《富郑公神道碑》之类,平铺直叙,以为古今未有此体,茫然不见涯涘(茅坤疑东坡叙事不得太史公法门者以此)。至是,居丧读《华严经》,乃喟然而叹,以谓子瞻之文,从华严法界中流出,盖非时世心眼所能窥测也(文集)。

因宋征舆不堪爱情考验,柳如是以倭刀斫断古琴七弦,以示与之决裂。松江府衙门受宋母之请托,以有伤风化,责令柳如是限期高境。陈子龙仗义为之解围。

春,柳如是与陈子龙相恋。陈子龙为柳如是作《青楼怨》七绝二首。秋,陈子龙北上京城赴会试,柳如是赠诗《送别》五律二首。陈子龙作《录别》四首以酬答。

崇祯七年、天聪八年(1634)甲戌,五十三岁,柳如是十七岁。

春。陈子龙会试落第归乡。陈、柳二人多有酬咏唱和之作。

柳如是第一次嘉定之游。时在暮春至初秋间。与“练川三老”程嘉燧、唐时升、娄坚及李流芳等人相识交接,畅游名园,作长夜之饮,诗歌酬酢,约以重游练川。

秋冬之季,柳如是作《男洛神赋》并《序》,献与陈子龙以示爱.陈子龙以《采莲赋》应答。

崇祯八年、天聪九年(1635)乙亥,五十四岁。柳如是18岁。

撰《缨公行状》等文,自癸酉正月以来,居丧无诗。是年,始有吟咏。

春,与陈子龙同居于松江南园。陈子龙作《樱桃篇》、《秋潭曲》。柳如是作《游龙潭精舍登楼作,时大风,和韵》、《声声令·咏风筝》等。

初夏,陈子龙正妻张孺人挟陈氏祖母高安人、继母唐宜人之命,亲到南园,迫使柳如是与陈子龙仳离。柳如是移居横云山麓。其间陈、柳二人多有同题并作唱和之诗。

深秋,柳如是迁往盛泽镇归家院。陈子龙自松江与之同舟共载,亲送柳如是至嘉善而返。此期间陈、柳二人有《初秋》七律八首、《七夕》、《八月十五夜》、《拟别赋》等同题并作的咏怀诗篇,柳如是作《晓发舟至武塘》二首及《别赋》等酬别之作。

与陈子龙分别后,柳如是用唐人许尧佐《柳氏传》章台柳故实,改姓柳,字靡芜,用薛道衡《昔昔盐》“垂柳覆金堤,靡芜叶复齐”之典。

崇祯九年、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此年后金改国号为清)丙子,五十五岁.柳如是19岁。

黄太冲过虞山,访先生,请撰忠端公墓志.

时上欲通下情,草茅上言,辄奉俞旨,或得官。县人张景良得顾仲恭(名大韶,大章弟)所为《江南六大害疏草》,甚喜,欲借以攻尚书陈必谦(县人)。既入京,谋之陈履谦(县人)。履谦谓不如言钱、瞿,当国者所忌也。景良称善。履谦集二三书生,捃拾钱、瞿事而周内之,景良固非本怀.履谦去乡久,不悉钱、瞿乡居事,传闻多失实也。景良更名汉儒而上其疏(今有印本)。温体仁果持之,拟旨逮钱、瞿.此崇祯丙子冬也(《妖乱志》)。

正月初至二月末第二次嘉定之游,以履前约。留宿嘉燧家。

与复社领袖张溥(西铭)相识。改名杨爱。沈虬《河东君传》:“我邑盛泽镇有名妓徐佛者,能诗,善画兰,虽居乡镇,而土大夫多有物色之者。丙子年间,娄东张西铭先生慕其名,至垂虹亭,易小舟访之,而佛已于前一日嫁兰溪周侍御之弟金甫矣。院中惟留其婢杨爱。杨色美于徐,诗、字亦过于徐。因携至垂虹,余于舟中见之,听其音,禾中人也。”

崇祯十年、崇德二年(丁丑,1637)五十六岁。

二月,先生与瞿公赴逮。顾大韶等具呈于抚按衙门(今有印本),请为贤绅昭雪,而巡抚张国维、巡按路振飞合词以白其冤,且曰:“怨家自有对头,是非岂无公论。”体仁为之惭恚气夺(《乱妖志》、《复社记事》)。

四月,先生过山东,登泰山。闰月二十五日,下刑部狱严讯。先生上《平心剖质仰祈圣明洞鉴疏》。先生入狱后,尚书、侍郎暨台谏、郎署相见者五十余人。临川傅朝佑、华州郭宗昌、商城段增辉等凡十余辈,从先生于请室而受经焉,刘尚书敬仲与先生倡和,尚书取所作为《钱刘倡和集》。先生即在狱忧危,读书吟咏,未尝或辍(文集)。

先生入狱时,又有王璠者,改名吴震(县之支塘人,武举),亦具揭于锦衣卫,讦先生贿周应璧为抚宁侯朱国弼起草题参首揆云云。体仁之私人董琨方掌卫事,遂以上闻,亦奉旨提问。事急,高阳孙公子为先生求解于司礼太监曹化淳。体仁知之,奏帝,请并罪化淳。化淳惧,自请按治。乃尽得汉儒等奸状及体仁阴谋。狱上,帝始悟体仁有党。六月,体仁佯引疾,得旨放归。狱渐解(《明史》及稗史多载之,《烈皇小志》、《妖乱志》尤详)。

崇祯十一年、崇德三年(1638)戊寅,五十七岁。柳如是21岁。

先生颂系,逾冬涉春,卒业三史,反覆《封禅》、《平准》诸篇,恍然悟华严楼阁于世谛文字中。

五月二十四日,出狱。取苏子瞻《蒙恩责授》诗语,以“试拈”名其集,志喜也。秋,得俞旨,着赎徒三年,去。先生上《剖明关节疏》,乃出都门(文集)。

九月,谒高阳公于里第。谒孔陵,又谒先圣庙,有诗一百韵。郑森执贽先生之门,先生字之曰大木,时年十五(日本宫崎来城《郑成功年谱》)。冬十二月,合葬二亲于拂水山庄。

刊刻诗集《戊寅草》,署“柳隐如是著”。陈子龙为其作序。

秋,应邀赴杭州,住汪汝谦横山别墅。登汪氏画舫“不系园”,同泛西湖,品茗交谈。在杭期间,柳如是作《西泠》十首。经汪汝谦之介,与谢三宾结识。

崇祯十二年、崇德四年(1639)己卯,五十八岁。柳如是22岁。

得高阳公殉国之报,作祭文二首及《高阳公奏议序》(文集)。

初春作《西湖八绝句》。刊刻《湖上草》,亦署“柳隐如是著”。

钱谦益在草衣道入王修微家得见柳如是《西湖八绝句》诗,对”桃花得气美人中”句激赏不已。柳如是应邀与钱谦益晤会,并同游西湖。

崇祯十三年、崇德五年(1640)庚辰,五十九岁。柳如是23岁。

三月,移居半野堂,于是有《移居诗集》。

冬十一月,河东君至,止半野堂。先生取所赠诗句,名其集曰《东山诗集》。河东君姓杨,名爱,后改姓名曰柳隐,居吴江盛泽镇。闻虞山钱学士为当代韩杜,欲望见丰采,买棹至虞山,以诗篇投赠,自称柳是。乃留连半野堂,与程孟阳辈文宴浃月,先生刻《东山酬和集》二卷(《牧斋遣事》、顾苓《河东君传》)。

春,鄙薄谢三宾人品卑劣,与之绝交。发病呕血,离杭避往嘉兴养疴,住在吴来之芍园。月余后移居盛泽镇归家院,借禅悦以遣闷寄怀。

初冬十一月,经汪汝谦之介,柳如是放舟常熟虞山,男装初访半野堂之钱谦益。顾苓《河东君小传》:“崇祯庚辰冬,扁舟访宗伯。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口便给,神情洒落,有林下风。宗伯大喜,……留连半野堂,文燕浃月。”钱谦益为柳如是筑造“我闻室”,十日而成,暗合柳如是的“我闻居士”之号。十二月初二日,柳如是迁入我闻室。除夕,钱、柳二人在我闻室饯岁,赋诗赌酒,辞旧迎新。

崇祯十四年、崇德六年(1641)辛巳,先生六十岁。柳如是24岁。

正月,与河东君游杭州西湖,遂别去。先生游黄山,旋里。河东君乃以六月七日来归。先生取“如是我闻”之义,字之曰如是,筑我闻室以居之。遂以倡随风雅,闻于天下。

原任刑部侍郎蔡奕琛疏诬先生为复社党魁,遥执朝权,党同伐异,先生乃上《遵旨回话疏》(《文集》、《复杜记事》)。

正月初二日,与钱谦益同游拂水山庄.

春,二人同游苏州、嘉兴。柳如是病,独住芍园休养。钱谦益一人赴西湖观梅。

六月初七日,钱谦益以匹嫡之礼与柳如是结缡芙蓉舫中,招致士大夫物议。

十一月,钱、柳夫妻偕游镇江、苏州等地,谒苏州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及其妻梁红玉墓;在京口,指顾金、焦二山,扶病吊金山古战场,企慕击鼓抗金兵的粱红玉为人。

独留苏州养病,未与钱谦益一同返常熟度岁。

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壬午,六十一岁,柳如是25岁。。

撰《黄山游记》及《高阳孙氏阖门忠孝记》。又撰《孙公行状》三万六千余言。

崇祯十六年、崇德八年(1643)癸未,先生六十二岁,柳如是26岁。

淮抚史公可法倡义勤王,驰书相约。中翰沈公上疏,请以先生开府登莱,肄水师,任捣剿之事(《文集》)。先生为高阳门人,好谈兵,以经世自负,当世咸推为知兵也。

春间,李忠文公邦华北上,要先生至扬州,嘱先生东南根本地,有警当与宁南侯共事。先生《病榍消寒杂咏》自注:“癸未,与群公谋王室事”,即指此(文集)

先是,嘉禾司寇徐公石麒召对。上曰:“钱某博通今古,学贯天人。”咨嗟询问者再。上命择大帅,冢宰郑公三俊以先生名列上,迄不见用。先生于是著《向言》三十首,盖诚不能无意于斯世者(《文集》)。

秋九月,门人瞿式耜刻《初学集》告成。

冬,绛云楼落成。绛云之义,盖取《真诰》九华安妃语也。楼在半野堂之后,虽止五楹,而制度弘丽。三代、秦、汉之尊彝环璧,晋、唐、宋、元之书画,官、哥、定州、宣、成之瓷,端溪、灵壁、大理之石,宣德之铜,宋剔果园厂之漆器,且以金石文字、宋刻书籍数万卷充仞其中。大江以南藏书之富,必推绛云为第一(《河东君传》)。何焯《读书记》云:“凡三千九百余部”。

钱谦益忍痛出让宋刻本《两汉书》给谢三宾,以贴补修绛云楼之费用。钮琇《觚剩·河东君》:“柳归虞山,宗伯目为绛云仙姥下降。仙好楼居,乃枕峰依堞,于半野堂后构楼五楹,穷丹碧之丽,扁曰‘绛云’。大江以南,藏书之家,无富于钱。”

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先生六十三岁。柳如是27岁。

三月,为《莱阳姜氏一门忠孝记》.

皖督桂阳公疏荐先生开府江浙,控扼海道。先生乃于三月初十日赐环(文集),而十九日难作。四月初,帝凶问至南京,百僚议推戴讨贼。五月己丑,福王监国。壬寅,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弘光元年。六月六日,起先生为礼部尚书(《明史稿·三王传》、《鹿樵纪闻》等书)。

黄公道周与先生书云:“五月廿七日,乃闻神京陆沈,鼎湖战血。老先生舆望所归,经心素熟。又当尺五之地,居高易呼。诚得三吴俊杰数旅之卒,濯足江淮,义旗所指,先讨刘贼,次及李、张,山东遣黎,必共响应”云云(《黄漳浦集》)。(七弦按:此节内容《钱牧斋全集》第八册附年谱在弘光元年)

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亡。

四月,清兵入关,进占北京。

五月十五日,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改年号弘光。起用钱谦益为札部尚书,柳如是随夫至南京赴任,道出丹阳。

弘光元年、、隆武元年、顺治二年(1645)乙酉。先生六十四岁。柳如是28岁.三月,以礼部尚书(《弘光实录》、《南疆绎史》等言,二月,顾锡畴罢,先生始为礼部尚书者非。继顾者,蔡奕琛也)兼翰林院学士掌部事,加太子太保。四月,先生力请援扬州,已而自请督师往救,有旨慰留而罢。都督陈弘范之使于北廷也,阴受北札,招谕刘泽清等降附(《明史稿·左懋第传》及《鹿樵纪闻》)。既卖左懋第,复绐南都诸臣以南宋、金人之约。至是,朝命泽清救扬州,而泽清遂输款(《明史稿》及《清史·刘泽清传》)。先生不知弘范之阴谋,草议和书,示总督京营戎政忻城伯赵之龙,之龙屏不用。五月,北兵渡江,帝出奔。之龙即日缒城出见豫王(《弘光实录》、《启祯纪闻录》、《江南闻见录》、《钱公别传》),送降表。越三日,先生乃从之龙等及大学士王铎迎降(《清史·赵之龙传》、王氏《东华录》、《续幸存录》及《钱公别传》)。诸臣致礼币,有至万金者,先生致礼甚薄(《牧斋遗事》)。豫王命先生入清宫禁,引北官二员、骑五百,自洪武门入。先生忽向阙四拜,下泪.众怪问之.先生曰:“太祖高皇帝三百年王业,一旦废坠,能无痛心?”(《启祯纪闻录》,《江南闻见录》)及北兵劫上至南京,司礼监韩赞周令诸臣上谒.是日,独先生见故主伏地痛哭,不能起,诸暨曾王佐为扶出之。王佐时为豫王记室(《牧斋遗事》)。

闰六月,唐王监国于福州,旋即帝位,改是年七月一日以后为隆武元年.赐郑森国姓,改名成功(《明史稿·唐王传》).

八月,鲁王监国于绍兴。

九月,清兵以弘光帝北行(《明史稿》)。

清兵南下,五月近逼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殉国,钱谦益谢以不能。柳如是奋身投水,被阻。《牧斋遗事》:“乙酉五月,柳夫人劝牧翁曰:‘是宜取义全大节,以副盛名。’牧翁有难色,柳奋身欲入池中,持之不得入。”

五月十五日,钱谦益觍颜迎降,南明弘光政权亡。

秋,钱谦益北上,柳如是留居南京。葛万里《清钱牧斋先生谦益年谱》:“(清顺治二年)大兵下江南,随例北行。”顾苓《河东君小传》:“是秋宗伯北行,君留白下。宗伯寻谢病归。”胡文楷《柳如是年谱》此年亦云:“留居南京。”周法高《柳如是年表》:“秋,牧斋北行,柳留金陵。明年六月,牧斋以疾自免归。”周采泉《柳如是杂论·为河东君雪谤·牧斋内调,河东君一同北上》:“牧斋随例北上,史有明文,柳氏偕行,曩无佐证。”但据程先贞《海右陈人集》中有《和牧斋柳姬题杜亭壁》绝句一首推测,柳如是确曾北上到过德州。河东君并无意于晋京,或者送牧斋北上,即留在德州,与牧斋约定,早日引疾南归,本人即在德州相候,以坚其归志。

隆武二年,鲁监国元年、顺治三年(1646)丙戌,先生六十五岁,柳如是29岁。

正月,清廷以先生为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

五月,弘光帝被害,潞王等亦见杀。六月,先生即引疾归,作《汉新城三老董公赞》。先生自毅皇帝殉国后,废吟咏者二年余矣,是年稍有诗,名其集曰《秋槐诗集》,盖取王维被拘菩提寺“秋槐叶落空宫里”句,以王维自况也。《七夕有怀》云:“阁道墙垣总罢休,天街无路限旄头。生憎银汉偏如旧,横放天河隔女牛。”按,此诗在隆武帝即位后十日而作,女牛之隔,君臣之异地也.

先是,天启初年,先生撰次《列朝诗集》几三十家,罢去。至是,复从事焉。先生《与周安期书》云:“鼎革之后,恐明朝一代之诗,遂致淹没,欲仿元遗山《中州集》之例,选

定为一集,俾一代诗人精魂,留得纸上,亦晚年一乐事也”云云。

遣子应乡试,中式。

十月,永明王监国于肇庆。十一月,正位于端州,以明年为永历元年。

江阴黄毓祺自舟山起师,先生使河东君至海上犒师(《江阴祝氏孤忠录》)。《秋兴诗》所云:“闺阁心悬海宇棋,每于方罫系欢悲。乍传南国长驰日,正是西窗对局时”,盖指此事。

仁武伯姚志卓兵败,图再起,先生助资,《秋兴诗》注“姚神武(他书作仁武)先装五百罗汉,内子尽橐以资之,始成一军”者是也(诸史称“姚平原将军”,或称“都督”)。门人朱成功在厦门之鼓浪屿起兵,仍以明年为隆武三年。

正月,钱谦益被授内秘书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充修明史副总裁。

六月,称疾乞归。返回南京,携柳如是同返常熟。

十一月十八日,瞿式耜等拥立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

冬,江阴反清义士黄毓祺冒雪访红豆山庄。柳如是倾其所有助饷义军。

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丁亥,六十六岁。柳如是30岁。

黄毓祺海上遇风,师船漂没(亦见《陈瑚诗集》。堕海,救起,敝衣乞食而返(《孤忠录》)。变姓名,避于泰州僧舍(《小腆纪年》:“己丑,黄毓祺遣徐摩致书先生,提银五千”云云,窃疑为丁亥春间事),为凤阳巡抚陈之龙所擒。先生因曾宿毓祺于家,且许助资招兵,三月晦日,遂被逮(蒋氏《东华录》云戊子者,误。《祝氏孤忠录》云“戊子,毓祺下狱”,亦误。《山阳录》“戊子九月,闻黄子死”,则《孤忠录》、《南天痕》、《南疆绎史》等“己丑狱成”之说亦皆误)。河东君冒死从行,誓上书代死,否则以身殉。先生下江宁狱,与二仆共梏拲者四十日,意气浩然,未尝畏死也。独河东君倾家营救,不遗余力。先生再蒙大难,思“文明柔顺”之义,自号蒙叟(文集)。

三月,柳如是赴海上犒师,突遇飓风,幸免于难。黄毓祺等起义失败。

受淄川谢陛案牵累,钱谦益被逮,锒铛北上,关入刑部大狱。柳如是扶病随行,上书陈情,誓愿代死或从死。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六首》序:“丁亥三月晦日,晨兴礼佛,忽被急征,锒铛拖曳,命在漏刻。河东夫人沉疴卧蓐,蹶然而起,冒死从行。誓上书代死,否则从死。慷慨首途,无刺刺可怜之语。余亦赖以自壮焉。狱急时,次东坡御史台寄妻诗,以当诀别。”顾苓《河东君小传》:“丁亥三月,捕宗伯亟。君挚(似当作“挈”)一囊,从刀头剑芒中,牧圉饘惟谨。事解,宗伯和苏子瞻御史台寄妻韵,赋诗以美之。至云‘从行赴难有贤妻’,时封夫人陈氏尚无恙也。”何龄修《柳如是别传读后》:“这次被捕北上并释回,不是孤身一人,而是有柳如是随行。回程中,柳如是曾在德州卢世(左三点水,右“隺”)所居尊水园的杜亭壁上题诗。题诗时间是秋天,有程先贞和诗为证,云:‘秋色潇潇过井桐,蔡家仙吏到堂中。’”周法高《柳如是年表》:“归途题诗于山东德州卢世(左三点水,右“隺”)之杜亭。”黄裳《关于柳如是》:“牧斋的好友德州程先贞家有‘杜亭’,历城王秋史(苹) 《杜亭诗》‘红袖裁诗临妙墨’句下注:‘虞山河东君题诗亭中。’可能是此次如是陪牧斋北上经过时所题。”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所记大体相同。且云:“仅遂牵连淄川谢陛案,锒铛北上,传言行贿三十万,得幸免。”

另据周采泉《柳如是杂论·为河东君雪谤·牧斋并无被逮北行事》考订,钱谦益仅有黄毓祺一案被祸蒙难,并无系狱北京之事:“倘因其他重要案件被逮,既属刑部所逮,锒铛就道,急如星火,哪有听任家属携赃先行,‘要犯’徐行在后之理。河东君系一伶仃抱病之妇女,携赃三十万金,只身三千里,向京中权门夤缘求救,简直不可想象。无论牧斋无此经济力量,即有之,以深谋远虑之河东君亦当考虑其后果,决不至行险以徼幸。”据《清史稿·本传》与金鹤冲《钱牧斋先生年谱》,钱谦益因黄毓祺案被祸,当在戊子年(1648)而非丁亥年(1647)。

吴蔚注:陈子龙抗清失败被捕,投水自杀死。

永历二年、顺治五年(1648)戊子,六十七岁。柳如是31岁.

先生于锒铛隙日,采诗旧京,撰《列朝诗集》。在狱既久,而首告先生之盛名儒逃匿不赴质,毓祺病死狱中.总督马国柱疏言“谦益以内院大臣,归老山林,子侄三人,新列科目,荣幸已极,必不丧心负恩”云云,狱乃解(《贰臣传》)先生以洗眼方药寄旧辅新建姜公。时姜公正起兵江西,江西全省俱复(《别传》、《南疆绎史》等书)。《重和盛集陶韵》有云:“北徙鹏忧风力少,南飞鹊恨月明多。杞妻崩雉真怜汝,莒妇量城莫惎他。”此盖忧南军之力薄,而恨人才之少也。“杞妻”、“莒妇”,共为伤心之人。先生《纪鄣嫠妇赞》曰:“茫茫宇宙,系此长绳。忠臣壮夫,盍缒而登.”先生既释南囚,志不可夺,所云“博浪之椎,一发不中,将百发而未己”者,盖其愚为不可及已(文集)。《后观棋绝句》有云:“一枰荦确竞秋风,对局旁观意不同。眼底三人皆国手,莫将鼎足笑英雄”。按,此盖指时局,南北与海上成鼎足之势也。《岁晚过林茂之有感》云:“先祖岂知王氏腊,胡儿不解汉家春。”按,当时海上有二朔,皆与北历不同也。又,“三秦驷驖先诸夏,九庙樱桃及仲春。”又,“秦城北斗迥新腊,庾岭南枝放早春。”按,是年姜瓖奉永历年号,传檄秦晋;王永强据榆林,方窥西安;而江西、湖南等地,亦归明也。故先生有喜而作云。刘湘客至粤中,为左副都御史,先生所荐举也(《行朝录》)。

四月,黄毓祺被捕。钱谦益被株连,羁囚南京狱。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请托斡旋,得以免祸。出狱后,颂系(被管制)苏州,寄寓拙政园。

柳如是生下一女。

永历三年、顺治六年(1649)己丑,六十八岁。柳如是32岁.

《元日试笔》“春王正月史仍书”云云。按《行朝录》,此为监国鲁四年正月辛酉朔、永历三年正月庚申朔也。先生自南都归里,尽发所藏书,将撰《明史》,而门人毛子晋为刻《列朝诗集》。粤中有诏,封国姓为延平公(《明史·郑芝龙传》),命以舟师进取南都。先生诗云:“金陵要奠南朝鼎,铁甕须争北固关”者也。国姓于是以取南都自任。

七月,瞿氏家僮有桂林之行。先生寄书于留守云:“楸枰小技,可以喻大:有全着,有要着,有急着。今之急着,即要着也.今之要着,即全着也:夫要害必争之地,不过数四.中原根本,自在江南、长淮、汴京,莫非会都。则宜移楚南诸勋镇重兵,全力以窥荆襄。上扼汉沔,下撼武昌。大江以南,在吾指顾之间。江南既定,财赋渐充,根本已固,然后移京汴之锋,扫清河朔。其次所谓要着:两粤东有庾关之固,北有洞庭之险。道通滇黔,壤邻巴蜀。吴三桂方休兵汉中。三川各郡,数年来非熊在彼(巴县王应熊,此时巳卒),联络布置,声势大振。宜以重兵由遵义入川,皇上则择险固宽平富饶之地,若沅州、常德,为驻跸之所。三川既定,上可以控扼关陇,下可以掇拾荆襄。倘以刍言为迂而无当,今惟急着是问,则斜飞横掠,苟可以救败者,无所不用。今者燕京遣兵三路,进取两粤。虽未即渡洞庭、过庾岭,然其期不远,岂非两粤最急时乎?现在楚南之劲敌,惟辰、常马蛟麟为最。闻此举将以蚊麟为先锋,蛟麟久有反正之心,与江浙提镇张天禄、田雄、马进宝、卜从善辈皆有密约,各怀观望。此真为楚则楚胜、而为汉则汉胜也。在皇上今日,当必不吝破格之庸,以鼓其忠义之气,蛟麟果为我用,则王师宜先下洞庭,别无反顾支绌。但得一入长江,处处必多响集。彼不能长驱直入,我得以完固根本.养精蓄锐,恢楚恢江,克复京阙。谦益视息余生,奄奄垂毙。惟忍死盼望銮舆,拜见孝陵之后,槃水加剑,席藁自裁”云云。留守以此书告帝,谓“谦益身在虏中,未尝须臾不念本朝。规画形势,瞭如指掌,绰有成算。而忠驱义感,溢于楮墨之间”云(此书载留守文集,当时无知者)。

钱、柳夫妇从苏州返回常熟,移居红豆山庄,暗中开展复明活动.

柳如是佐助钱谦益编选《列朝诗集》。顾苓《河东君小传》:“宗伯选《列朝诗》,君为勘定《闺秀》一集。”

永历四年、顺治七年(1650)庚寅,六十九岁,柳如是33岁。

黄太冲欲招婺中镇将南援。前年十月,太冲副冯京第乞师日本,末得。是年三月,来见先生,欲因先生以招婺中镇将,有事则遣使入海告警,令为之备。太冲云:“馆于绛云楼下,因得繙其书籍。凡余之所欲见者,无不在焉。公约余为老年读书伴侣,任我太夫人菽水,无使分心。一夜,余将睡,公提灯至榻前,袖七金赠余曰:‘此内人意也’。盖恐余之不来耳。是年十月,绛云楼毁,是余之无读书缘也。”(《思旧录》)

五月,先生自睦之婺,访伏波将军(按:马进宝驻师金华)。憩于杭,往返匝月,于是名其诗曰《夏五集》。《自序》云:“春秋书‘夏五’,传疑也。疑之而曰‘夏五’,不成乎其为月也。不成乎其为月,则亦不成乎其为诗。系诗于‘夏五’,所以成乎其为疑也。《易》曰:或之者,疑之也。作诗者,其有忧患乎!”《西湖杂感序》云:“侮食相矜,左言若性。”又诗云:“青山无复呼猿洞,绿水都为饮马池。善舞猕猴徒跳荡,能言鹦鹉学侏离。”按,《浙江通志》:“顺泊五年戊子,遣固山额真金砺来杭驻防。”盖满洲马兵集于湖上矣。《东归漫兴》云:“据鞍老将三遗矢。”按《清史·逆臣传》,前年马进宝被谗,故云。

十月,绛云楼不戒于火,延及半野堂。凡宋元精本、图书玩好,及所裒辑《明史稿》—百卷(邹式金云),论次昭代文集百余卷(顾苓云),悉为煨烬。惟佛像梵筴,如有神护,得不焚云。先生云:“甲申之乱,古今书肆图籍一大劫也。庚寅之火,江左书肆图籍一小劫也。”(按:《明史》之火,非必先生之不幸也。庄氏、戴氏可鉴)。

闰十一月,留守大学土瞿式耜殉难桂林。(吴梅村云:“牧斋《浩气吟序》,文词伉烈。稼轩在囚中,亦有频梦牧师之作,盖其师弟气谊,出入患难数十年,虽末路顿殊,而初心不异也。”)

三月,黄宗羲至常熟,住钱氏绛云楼,共商反清复明大计。钱谦益深夜赠白银七两作为路费,告以此乃内人(柳如是)之意。黄宗羲后作《八哀》诗致感,其一有云:“红豆俄飘迷月路,美人欲绝指筝弦。”

五月,钱谦益亲赴浙江金华,第一次游说清金华总兵马进宝反清,往返历时月余。

十月,绛云楼失火,顾苓《河东君小传》:“庚寅冬,绛云楼不戒于火,延及半野堂,向之图书玩好略尽矣。”移居红豆山庄。

永历五年、顺治八年(1651)辛卯,七十岁。柳如是34岁。

所作诗为《绛云余烬集》。

春,游武林。

先生《楞严经疏解蒙钞》亦造端于是时。夏,《哭稼轩留守相公一百十韵》,识者谓情词悱恻,接武少陵。先生云:“稼轩就义后,灯明月白,思其少年诵读,声音琅琅然如在吾耳,不自知涕之无从也”。

有嘉禾之行。

为黄晦木作书绍介,见马进宝于金华(《尺牍》)。按:查氏《鲁春秋》:马进宝使人密招荡胡伯马进,进欲与从子义英将军马骏俱去。骏不可,以告张名振。名振涕泣留进,于是杀使者以示不贰。盖马进宝之依违无定如此,所以卒及于难。

钱谦益为黄宗羲之弟宗炎作书,赴金华与马进宝联络。

永历六年、顺治九年(1652)壬辰,七十一岁。

安西将军李定国以六月克复桂林。承制以蜡书命先生及前兵部主事严栻(大学士严讷之孙。北兵过江时,守常熟城抗拒者)联络东南。先生乃日夜结客,运筹部勒,而定国师不久又退(《别传》)。

毛子晋刻《列朝诗集》成。九月,先生自为之序,加印曰“鸿朗篯龄”、“白头蒙叟”。

钱、柳夫妇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冬,姚志卓、朱全古赴红豆山庄,带来李定国的蜡书与郑成功密函。魏耕赴常熟,与商反清复明大计。

永历七年、顺治十年(1653)癸巳。七十二岁.

季春,游武林,复往金华。先生《伏波弄璋歌》有“百万婺民齐合掌,浴儿仍用五铢钱”等句。按:此盖劝伏波复汉也。(壬辰、癸巳,奔走国事,无诗。《武林观棋》及〈伏波弄璋歌〉当是癸巳所作,并入《敬他老人集》者.又按:定国退师,先生仍事联络,其志弥苦已) 明鲁定西侯、抗清名将张名振水军经白茆港,钱、柳夫妇携酒劳军。

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1654)甲午,七十三岁.

所作诗曰《敬他老人集》。遵王云:“永乐六年,姚广孝奉旨勒碑于乾清宫之左庑,末云‘敬他老人头似雪,汴梁城中造宫阙。从此天下皆太平,周朝八百人重说’云云,先生盖有取于此”(《投笔集笺注》)。

正月六日,定西侯合国姓之师入长江,直抵金、焦。姚志卓及刘孔昭、刘永锡以众至,战败而退,攻祟明,不克,志卓愤而自刭。先生《后秋兴》诗注:“乙未八月,神武血战,死崇明城下。”盖相差一年(《鲁春秋》、赵氏《张苍水年谱》)

秋,游武林。

四月,钱谦益第二次赴金华,藉马迎宝四十岁祝寿之机,进行游说策反。

八月,姚志卓赴红豆山庄求助。柳如是倾囊助饷,装备化装成五百罗汉的神武军。

永历九年、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七十四岁,柳如是38岁。

先生云:中秋栖虎丘石佛院,施伟长过访。伟长顷谒临海先庙,观周成王享彭祖二事鼎,鼎足篆“东涧”二字。予老耄,不忘先烈,遂号东涧遗老。

重九,先生游震泽、洞庭,登莫釐峰顶。

自去年以来,先生常住吴门。盖国姓有五大商在京师、山东、苏、杭等省,经营财货,以济其用(《广阳杂记》),此先生所以常往还苏杭也。(《清史黄梧传》:“五大商为之行财射利,且为其子弟营谋乡举邑庠,为护身之符云。自乙未黄梧降清,五大商为黄梧告讦而事败)(七弦按:《黄梧传》内容《研究》版无)

秋,有《郁离公五十寿诗》,盖为刘孔昭作。

定西侯卒.

八月,五百罗汉神武军入海攻打崇明,事败,全部罹难。

冬,钱谦益远游淮甸,访总督漕运的蔡魁吾,意在复明。归途在南京度岁,与义士魏耕等联络复明活动。

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1656)丙申,正月庚辰朔,先生年七十五岁。

有金陵之行。《留别秦淮》诗云:“要使世间知甲子,拥书先署丙申年。”按,是岁正月,始颁永历十年大统历,以前年有戎事故也《(劫灰录))。

始撰《吾炙集》。

移居白茆之芙蓉庄,即碧梧红豆庄也。在常热小东门外三十里,先生外家顾氏别业也.白茆为长江口岸之巨镇,先生与同邑邓起西、昆山陈蔚村(常主毛子晋)、归玄恭及松江、嘉

定等诸遗民往还,探刺海上消息,故隐迹于此,一以避人耳目,一以与东人往还较便利也。

八月,舟山失守。陈六御、阮骏死焉。刘永锡同时战死(采《鲁春秋》等书)。先生《悼离公子》诗,为刘永锡而作。《秋兴》诗注“阮姑娘中流矢死”者,即指此英义伯也(《张苍水集》称“阮季友”者是也。别有参将阮姑娘,甲午死于京口,见《航海纪闻》)。

九月,有云间之行,盖马进宝升苏松提督(《江南通志》:顺治十三年升),是岁,移镇松江。先生之往也,宋子建所谓“效伏波之聚米”者(先生诗注),岂徒与云间多士诗酒酬酢而已哉?

十月,致憨大师曹溪塔院住持诸上座书,启请大师遗稿。

十一月,又至吴门。

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七十六岁。

秋冬,游南京。逼除乃归。

钱谦益再赴南京,接应郑成功攻取南都。

七月,郑成功兴师北伐浙江。

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1658)戊戌,七十七岁,柳如是41岁。

季春,游武林,访黄太冲兄弟于昭庆寺。已而晦木来告:张苍水妻董、子祺在仁和狱中,且十年矣,今开赎例,得五十金则二人可出也。先生慨然畀以五十金,赎之。太冲等劝张氏母子他往,迁延不决,复见收捕,终及于难(太冲《书淡斋事》,参《鲁春秋》)。顾苓云:“先生于前后死国之臣,必经纪其家。大声疾呼,罔所顾忌,不独赎苍水妻子而已。”

中秋日,孙佛日殇。佛日又名桂,先生作《桂殇》诗四十五首。

夫人陈氏卒.

五月,郑成功第二次率师北上。

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七十八岁,柳如是42岁。

国姓有北伐之举,四月,师抵宁波港。五月十八日,至崇明。十九日,夫山和尚熊鱼山相国、张静涵司农访先生于村居。先生尝答静涵书云“台示蒿目时艰,以度世之深心,兼经田之大手”云云,盖与鱼山等皆有心人也。国姓帅师二十三万、戈船八千,抵祟明。先后遣刘澄、高绵祖等密书通松江提督马进宝,进宝约降,要封王爵(见《海上见闻录》、《东华录》、《贰臣传》、《三冈志略》等书)。密使往来,迄无定议。

六月,取瓜洲,镇江属邑皆下。初,慈溪布衣魏耕与国姓书,谓海道甚易,南风三日可直抵京口。国姓遂用其计,数入长江。先生《秋兴》诗所云“戈船迅比追风骑”者也。七月一日,先生闻焦山师屡败北兵,慨然有从戎之志。于是和杜甫《秋兴》而以“投笔”名其集,发摅指斥,一无鲠避。其志弥苦,而其词弥切矣。《赐姓始末》云:“有北帅单骑东逃,饭于村店,问一妪曰:“今日之事如何?”妪不知其为北帅也,合掌向天谢曰:“闻杀北人尽矣。”北帅不敢饭而去。《鲁春秋》云:“奉令专与满师决战。”先生《秋兴诗》所云“杀尽羯奴才敛手”者也。国姓攻江宁,而张侍郎先锋取徽、宁诸路。《秋兴》诗所云“云汉新通博望槎”者也。国姓移檄远近(即张苍水《恢复镇江一路檄文》),徽、宁及太平、池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望风纳款,维扬、常、苏,旦夕待变,杭州、江西、九江等处俱有密谋举义,前来给札者,东南大震。《秋兴》诗云“编户争传归汉籍,野老壶浆挈早秋”者也。相持逾月,苏州水师总兵梁化风赴救。国姓师少纪律,前锋镇余新无备,化凤于二十三夜从街坊民舍中毁墙通道,袭其营,而擒余新。中冲镇萧拱辰游泳而逸。《秋兴》诗所云“戒备偶然疏壁下,偏师何竟溃城阴”者也。二十三、四日,再战而败,亡甘辉。国姓遂下舟而东。八月初一日,退至狼山。先生于初二日闻警作诗,有云“最喜伏波能振旅,封侯印佩许双垂”,

先生自注:“是役惟伏波殿后,全军而返”。按,马信时为左提督,与韩英以舟师堵江口(《小腆纪年》),而周全斌、黄昭、吴豪(《行朝录》)及左卫镇黄安(《海上见闻录》)皆为后殿者。《后秋兴》之三先生自注云:“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按八月初八日,国姓至崇明(《海上见闻录》)。而某将军有伏舰百余,在常熟之白茆港(吴梅村《梁宫保壮猷记》、《清史·蒋田柱传》),先生盖夜渡白茆港耳。十三日,蒋国柱、梁化凤追师至,而某将军去。先生诗“皮骨久拼犹贳死”,盖先生年逾八十,迄无成功,始云“全躯丧乱有何功”,“苦恨孤臣一死迟”,则其志弥可怜矣。《后秋兴》之四自注云:“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按,先生自初十夜惜别之后,至十九日始回芙蓉庄。先是,初四日,国姓遣蔡政往见马进宝(《海上见闻录》及《马逢知传》),而先生亦于初十后往松江晤蔡、马。十一日后,国姓攻崇明城,而马遣中军官同蔡政至祟明,劝其退师以待奏请,再议抚事。此时先生或偕蔡政往崇明,亦未可知。十八日,国姓回师至浙江,而先生亦以十九日抵冢。《海上见闻录》等书与先生所纪之日甚合也。《秋兴》诗“苍凉伍员芦中客”,盖指蔡政;“浩荡张骞海上槎”,盖指张侍郎也。侍郎败绩于铜陵,更姓名,从建德、祁门山中出天台以入海,故当时莫知其下落也。“孤灯削杮丸书夜,间道吹箫乞食时”,盖指蔡等密使也。“石龟怀海感昆山,二老因依板荡间”,先生白注:“怀云间许给事也。”按,许给事誉卿,字公实(《明史》有传),南都亡后,削发为僧。先生丙申过云间,有诗云:“上座巍峨许给事,缁衣偏喜醉红裙。”此行过云间,不及相见,故忆及之。“最是三分明月夜,二分应不属扬州”,先生自注:“是夕中秋无月。兼闻扬州空国避去。”按,海师围江宁,扬州百姓有以大明皇帝龙牌迎兵入城者(《研堂见闻杂记》),事后恐祸及,故多避去。《后秋兴》之五:“警跸遥闻出楚山”云云,按,是岁五月,缅王具龙舟、鼓乐,遣人迎上(《永历纪年》)。又,先生白注:“本朝历日,置闰在八月。今正是闰月。”按《东华录》,北历是岁闰三月。《张苍水集》中所纪鲁历及黄太冲所纪粤中历,皆是闰正月。先生所云,其明历欤?

九月二日,泛舟吴门,作《后秋兴》云:“腐儒未谙楸枰谱,三局深惭廑帝思。”按,此即指巳丑《与瞿留守书》所论三局,留守入以告帝,壬辰之秋,帝命先生联络东南也。

冬,为《路文贞公神道碑》、《广西布政司参议王君墓志》。先生《与侯月鹭书》云:“文贞公墓隧之碑,表扬忠正,指斥奸回,定公案于一时,征信史于后世”云云。

五月,郑成功第三次北伐南京,与监军、抗消名将张煌言会师北上。

六月,克镇江。七月围南京,因轻敌中缓兵计,二十三日败绩,二十四日撤至镇江。

八月初十日,钱谦益乘小舟赴松江,意在劝阻郑成功撤军。因郑成功水师已撤离,未果。又赴崇明,与郑成功晤会。八月十九日从崇明返回白茆镇。受郑成功之托,为议和抚局奔走。

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七十九岁,柳如是43岁。

正月,登灵岩、天池诸山。

夏,游武林。

《心经小笺》辍简。撰次《憨大师梦游全集》四十卷,付汲古阁镂版。长至日,为序文—首。先生自称“海印白衣弟子”。其阐发佛学文字,识者谓宋潜溪以后一人而己。撰李忠文公、刘文端公碑志,先生自谓“一字一句,流出心腑,足以徵信史传”,而识者亦谓“文直事核,不减苏子瞻之于君实、景文也”。先生虽穷居卖文,而于张抚公及余太尊母,便力辞不为,足以见其立言之不苟(见《尺牍》)。

中秋作《后秋兴》有云:“交胫百夷齐举踵,贯胸万国总倾心。”按,去年九月,缅人贡新谷于帝(《永历纪年》)。又“名王献馘图新绘,叛帅焚尸檄久移”。按,是年五月,北将军达素、总督李率泰等出海,为国姓所败。高崎守将右虎卫陈鹏阴约施琅为内应,国姓磔之(《海上见闻录》)。先生诗盖指此事欤?又云“薄海儿童知李令”者,殆指国姓也。

先生《书史记齐太公世家后》云:“太公励身苦志,八十而遇文王,盖犹冀幸有鹰扬之

日也。”呜呼!先生之志则大矣!

清廷颁布迁界海禁令。

鸿朗庄严辛丑(先生修谱,称“鸿朗庄严重光赤奋若之岁”。先生歌云:“鸿朗八百应寿昌。”鸿朗,大明也。佛经以善美饰国土,名曰庄严),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先生八十岁。柳如是四十四岁。

二月初四夜,宴述古堂。酒罢,有诗云“而今建女无颜色,夺尽燕支插柰花”,又云“朝来嫠面枕尸悲”,又云“旄头摧灭岂人功,太白星占应月中。扫荡沈灰元夕火,吹残朔气早春风”云云。按,顺治于正月初七夜亡(《东华录》),二月初一日,哀诏至苏州(《哭庙纪略》),此先生之所以不能无诗也。又“辫发胡姬学裹头,朝歌夜猎不知秋。可怜青冢孤魂恨,也是幽兰一烬愁”。按,此盖指顺治妃董鄂氏。康熙谕礼部所云“皇考上宾之日,感恩遇之素深,克尽哀痛,遂尔薨逝,追封为贞妃”者也(《东华录》)。

三月,吕用晦过红豆庄。用晦名留良,兼子房之名与号而有之。先生为更其字曰留侯,作《字说》以赠之(《文集补遗》)。用晦请以数言为寿。先生曰:“子休矣!”用晦谢曰:“愿先生力自爱,以副海内之望。”(《吕用晦文集》)

归玄恭为文以寿先生云:“先生《与族弟书》:“杏坛之杖,久悬其胫。”用论语之事,盖自骂为贼矣。我以为贼之名不必讳。曹魏以诸葛亮为贼,拓拔以檀道济为贼也。先生近著《太公考》,则先生之心迹可知已。”按,玄恭以为贼之名不必讳,则先生何妨入《贰臣传》乎?

村居被盗,先生适在拂水山庄宴客。《与李梅公书》云:“胠箧之夕,山妻稚子,葡匐荒田。片纸寸丝,遂无余剩。幸以扁舟早出,免于白刃”谓贼意诚不在货财也。”(《尺牍》) 国姓移驻台湾。先生订《金刚会笺》及《楞严蒙钞》,以此时付梓。《楞严》五削草,去冬重加删定。先生《与赵月潭书》云:“寒灯午夜,鸡鸣月落。揩摩老眼,钻穴贝叶。人世有八十老书生,未了灯窗业债,如此矻矻不休者乎?”(《尺牍》)

五月,作《角黍词哀瞿临桂》。

六月,黄太冲之子正义奉父、叔之命,有咨于先生。先生为文,书于其扇,已而托邓大临往报(邓起西,黄毓祺之门人)。

《杜诗笺注》脱稿。阎百诗云:“杜诗注,亦只牧斋佳耳。”重订《吾炙集》。

年杪,自芙蓉庄徙居城中绛云余烬处。

冬,缅人执帝,献于师(遵王笺注)。

招无锡翰林赵月潭之三子赵管为赘婿,女儿、女婿随柳如是同住红豆山庄。

郑成功收复台湾。

鸿朗庄严壬寅(《族谱》所称),即清康熙元年(1662),先生八十一岁。柳如是四十五岁。

所作诗,为《东涧集》。

正月五日,先生自拂水山庄与遵王书云:“明日有事于邑中,便欲过述古堂,了宿昔之约。但四海遏密,哀痛之余,食不下咽,只以器食共饭,勿费内厨,所深嘱也。”按,永历帝为北兵所得,今已逾月,先生盖知之矣。先生自三月二十三日以后,大临无时,啜泣而作诗云:“廿年薪胆心犹壮,三局楸枰算已违。”三局,盖指《与留守书》。又云“败局真成万古悲,而今人说国亡秋”及“三军缟索天容白”等语,盖悉帝之被害故也(《三藩本末记》、《行朝录》、《求野录》、《也是录》、《南天痕》、《行在阳秋》、《南疆绎史》、《清史·吴三桂传》月日皆不同)。

五月初八日,延平王、招讨大将军朱成功殂于东宁,年三十九。临终,面目皆爪破,曰:

“我无面目见先帝及思文帝也”(见《广阳杂记》等书)。

《秋日杂诗》第二十首“一夕醉戍酒,刲肠穴其头”云云。按,李定国之克复桂林,与张名振之克复舟山,皆“齐人之歼于遂”也。第十三首:“田畴酹刘虞。”田畴,盖指国姓;“馀智灭乌桓’,乌桓,其指台湾欤?

冬十一月,前监国鲁王薨(史言成功沉鲁王海中,实失之诬。《航海纪闻》谓十一月二十三日,《鲁春秋》谓癸卯九月十七日,年五十四。未详孰是)。

据王夫之《永历实录》,四月,永历帝被执遇害。

清水师封锁白茆港。

钱谦益移回城内旧居,柳如是与女儿、女婿仍留住红豆山庄。

康熙二年(1663)癸卯,八十二岁,柳如是四十六岁。

先生《后秋兴诗》自注:“自壬寅七月至癸卯五月,讹言繁兴。鼠忧泣血,感动而作,犹冀其言之或诬也。”先生诗云“贼臣万古无伦匹”、“逆臣送喜猖狂甚”,则吴三桂之倒行逆施也。云“龙姿虎步谶俱违”,盖史尝言帝貌似神宗。《广阳杂记》:“帝面如满月,须长过膝。日角龙颜,顾盼伟如也。”云“君臣鳌背仍开国”,则钱肃乐答涂登华之说也。云“生死龙胡肯后时”,则当指国姓及李定国之薨逝也。云“事去终嗟浮海误,身亡犹叹渡江迟”者,盖张尚书尝以书责国姓,谓军有寸进,无尺退,一入台湾,则两岛恐并不可守,是孤天下之望也。国姓不能从。尚书顿足叹曰:“弃此十万生灵而与红夷争乎?”复以书促其乘机取闽南,终不能从,以至爪破面目,赍恨以没,不亦惜哉?先生至此,感愤无极,而《投笔集》遂于五月间终止,《华严经注》亦辍简。残冬,苦上气疾,门人归玄恭来问疾。先生有《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后二首为甲辰元旦所作。先生之诗,于此终焉。

夏,郑成功逝世。

秋,柳如是祝发入道。顾苓《河东君小传》:癸卯秋,下发入道。

康熙三年(1664)甲辰,八十三岁。柳如是四十七岁。

春,玄恭再来问疾。五月,卧病于东城故第(其宅后改为昭文县治及城隍庙),自知不起,贫甚,为身后虑。会盐槎使者顾某求文三首:—为《庄子注序》,一为其父云华墓志,一为云华诗序,润笔千金。先生使陈式为之。文成,而先生弗善也。越日,黄太冲、吕用晦、吴孟举偕来访先生。先生自言贫困,以三文为请。太冲请少稽时日,先生不可。闭太冲书室,自辰至亥,三文悉就(《思旧录》、《柳南随绝》)。《南雷诗历》云“嘱笔完文抵债钱”,盖纪实也。三文使人作大字,先生卧视称善,叩首谢之。太冲云:“余将行,公特招余枕边云:‘惟兄知吾意。殁后文字,不托他人。’寻呼孙贻(即孙爱),与闻斯言。其后孙贻别求于龚孝升云。”(《思旧录》)太冲去后,越数日,先生遂卒,五月二十四日也。归玄恭有祭文一首。

先生平生多难,或以货免。晚岁破产饷义师,负债益重。公子孙爱,文弱不振。族党以为可侮,藉口责逋,攘银六百两,又觊其田六百,閧于其室,势汹汹莫解,孙爱不知为计。柳夫人故有殉意,乃婉言谢众曰:“明日合宴,其有所需,多寡惟命。”众乃散。柳夫人中夜书讼词,遣急足诣府县告难,而自取束帛,缢于荣木楼(后为昭文县治)。是为六月二十八日。明日,府县闻柳夫人死,命捕诸恶少,则皆抱头逃窜不复出。孙爱感柳夫人意,用匹礼殓之,从陈夫人、先生殡于拂水山庄丙舍之东轩。后十一年乙卯正月八日,葬先生于景行公之兆,铭志阙焉。柳夫人葬先生墓西数十步秋水阁之后(嘉庆中,查揆为《河东君墓碣》云,在花园桥之北,中山路之南,东界小沟,西接园弄,即秋水阁之故址)。

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病故。族人钱朝鼎、钱谦光、钱曾等勾结,乘机抢封钱氏家产,强索逼债白银三千两。六月二十八日,柳如是留有遗嘱,自缢于荣木楼,殉钱氏家难。顾苓

《河东君小传》:“宗伯薨。族子钱曾等为君求金,于六月二十八日自经死。”钱子孙爱以匹礼将其与钱谦益合葬。

柳如是诗词欣赏

柳如是诗词欣赏 柳如是诗词柳如是诗词欣赏金明池·咏寒柳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江城子·忆梦梦中本是伤心路。 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 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南乡子·落花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 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

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 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 愿他少识相思路。 2.杨白花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杨花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杨柳·其一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杨柳·其二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柳如是诗词梦江南·怀人其一人去也,人去凤城西。 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 其二人去也,人去鹭鹚洲。 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

柳如是诗词

柳如是诗词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如是诗词 1、《秦淮八艳题咏》 绣阁漾淮水,夭桃灼灼开。 抚琴余韵歇,掩卷尾声回。 溅血嗔权贵,却奁皈草莱。 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 2、《水绘园吊董小宛》 水绘青莲碧,隔帘梅影幽。 眉楼訾阉党,桃叶慕清流。 转叹琴台寂,堪怜镜阁休。 偶因尝洗钵,奁艳足千秋。 3、《访秋水阁吊柳如是》 隐隐河东柳,迎酬尽党人。 序题戊寅草,帐设绛云茵。 殉国艰于死,悬棺矢不臣。 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 4、《寻访眉楼遗址吊顾横波》 夕照清溪水,秋波脉脉横。

曲萦推第一,墨洒拟全能。 邀寿外味友,义延东蹈僧。 典封虽一品,风骨却崚嶒。 5、《访只陀庵吊卞玉京》 锦树纤尘绝,叩门乌鹊惊。 酒垆酣欲醉,弦索冷无声。 不忍经行处,偏教此处行。 惜哉莹玉质,空诵法华经。 6、《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7、《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8、《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 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 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9、《杨白花》 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 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 10、《杨花》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11、《梦江南·怀人其一》 人去也,人去凤城西。

最凄美古诗词

最凄美古诗词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选自《佛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选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选自《雨巷》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是谁?——选自《葬花吟》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选自《葬花吟》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选自《葬花吟》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选自《葬花吟》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选自《葬花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选自《雨霖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选自《青玉案》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选自《青杏儿》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选自《小阑干》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周邦彦《满庭芳》)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李鹿《品令》)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谢逸《江神子》)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魂,目断青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平乐》)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柳如是尺牍(翻译)

柳如是尺牍 [明末清初]云间柳隐如是 小引 余昔寄迹四湖,每见然明拾翠芳堤,偎红画舫,徉徜山水间,俨黄衫豪客。时唱和有女史纤郎,人多艳之。再十年,余归三山,然明寄眎画卷,知西泠结伴,有画中人杨云友,人多妒之。今复出怀中一瓣香,以柳如是尺牍寄余索叙。琅琅数千言,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然明神情不倦,处禅室以致散花,行江皋而解环佩。再十年,继三诗画史而出者,又不知为何人?总添入西湖一段佳话,余且幸附名千载云。 三山林雪天素书于翠雨阁 尺牍第一 湖上直是武陵溪,此直是桂栋药房矣。非先生用意之深,不止于此。感甚!感甚!寄怀之同,乃梦寐有愫耳。古人云:“千里犹比邻。”殆不虚也。廿八之订,一如台命。 【翻译】 西湖正是武陵溪,这里正是桂栋药房啊。若非先生您用意之深,我也不会驻足于此!太感谢了!太感谢了!我们心意相通,是因为时刻都真诚地思念着彼此吧。古人云:“千里犹比邻。”大概不是妄言。二十八日的聚会,我一定会如约前往。 【说明】 汪然明,徽商,寓居杭州,与柳如是私交甚笃,著有《春星草堂集》。王国维曾题诗《尺牍》曰:“华亭非无桑下恋,海虞初有蜡屐踪。汪伦老去风情在,出处商量最恼公。”其中华亭句即指汪柳二人曾有一段朦胧的感情,但不了了之。汪伦、出处句,指汪氏殷勤地帮柳如是谋划婚姻大事,但柳氏总是拒绝。 此札作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春,柳氏前往杭州寄住在汪氏的横山书楼中。 【注释】 1、武陵溪:武陵,古郡名,在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其地有雄、樠、无、酉、辰五溪。 2、桂栋药房:《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3、寄怀:真诚以待。此处当指彼此心意相通,故而即便事先没有沟通,但汪氏为她准备的居所正中她的心意。 4、千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其二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5、台命:旧时敬称他人的嘱托。一般用于书信。如:钦承台命。 尺牍第二 早来佳丽若此,又读先生大章,觉五夜风雨凄然者,正不关风物也。羁红恨碧,使人益不胜情耳。少顷,当成一诗呈教。明日欲借尊舫,一向西泠两峰。馀俱心感。 【翻译】

答案是书名的谜语

答案是书名的谜语 导语:喜欢看书的朋友今天来靠靠你猜谜语的能力!小编说谜面,看看你能说出谜底是哪本书不?详细请往下看。 谜面谜语类型谜底字数谜底癫狂遍九州打一书名 2个字谜底:国风笔恣汪洋打一书名 2个字谜底:辞海山重水复疑无路打一书名 3个字谜底:续道藏渝州秋色闻遐迩打一书名 3个字谜底:巴金传NO打一书名 6个字谜底:中国可以说不结绳治政打一书名 4个字谜底:史记索隐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打一书名 4个字谜底:海市蜃楼暗香浮动月黄昏打一书名 3个字谜底:梅花影钟鼓体虚,因声闻而招撞击打一书名 5个字谜底:空中的足音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打一书名 4个字谜底:牧人笔记皓首宽闲度四时打一书名 3个字谜底:白门柳步香尘、底印儿浅打一书名 4个字谜底:微软之路智斗打一书名 5个字谜底:动机与人格却折垂扬送归客打一书名 5个字谜底:柳如是别传雪满长安鱼书断打一书名 2个字谜底:白鲸相如引车避匿打一书名 4个字谜底:威廉·退尔弓马打一书名 7个字谜底:月朦胧,鸟朦胧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打一书名 4个字谜底:文化苦旅竞豪奢打一书名 5个字谜底:赛金花本事但悲不见九州同打一书名 8个字谜底:老残游记,金瓯缺变相发廊,来者不良打一书名 2个字谜底:废都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打一书名 2个字谜底:离骚一横一撇一

竖一点打一书名 6个字谜底:不应该那么写笔译口译,小菜一碟打一书名 4个字谜底:随便翻翻你未曾见过我,我未曾见过你打一书名 5个字谜底:面对生疏人君臣上下同听之,父子兄弟同听之打一书名 5个字谜底:国语,家语中国猛男打一书名4个字谜底:华威先生天无绝人之路打一书名 2个字谜底:地道天生一对,地配一双打一书名 4个字谜底:孤单的人穿了件马甲,就说是老板打一书名 4个字谜底:化身博士飞阁流丹续黄粱打一书名 3个字谜底:红楼梦莫把金瓯等闲缺打一书名 3个字谜底:一统志此去泉台招旧部打一书名 7个字谜底:地下集,死魂灵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打一书名 3个字谜底:金锁记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打一书名 6个字谜底:说岳,荡寇志别有伤心无数打一书名 2个字谜底:楚辞一再嫁人也得过打一书名 3个字谜底:三字经改头换面出昭关·卷帘格打一书名 5个字谜底:楚辞,易经一缕杨柳含春意,半江清流映斜辉打一书名 3个字谜底:红楼梦回首烟波十四桥打一书名 3个字谜底:水经注酩然直到太平常打一书名 4个字谜底:醉卧长安蒲松龄打一书名 4个字谜底:草木春秋东西方会谈打一书名 3个字谜底:齐物论蒙翳打一书名 5个字谜底:目的地不明君美甚打一书名 2个字谜底:尔雅古道少人行打一书名 4个字谜底:世说新语关公显圣毙吕蒙打一书名 6个字谜底:死魂灵,复仇海棠铺绣,梨花飞雪打一书名 5个字谜底:飘,红与白晓看红湿处打一书名 5个字谜底:顾城,英儿

旧情新景入画来_柳如是诗词赏析

明清之际的柳如是是一位极富传奇色 彩的女子,其一生奋斗而不屈,悲惨而曲 折。她的作品有诗、词、赋、尺牍等, 博采众长,而又有卓然独立之处,展示了 驾驭不同题材、笔路多样、兼能并擅的文 思与才华,实为明清之际女性文学的奇 葩。正如宋代的吕东莱在《诗说拾遗》中 所说的:“诗者,人之性情而已。”她 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活力、激情、豪迈, 闪烁着哀而不怨、奋起抗争之气节之光, 体现着历代女子文学在感伤传统之下艰难蜕 变的痕迹,让我们怦然心动。她善于运用 勾勒、泼墨、绘彩的笔著,在诗中寄意 寓情,追求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中国诗与画的艺术之美在本质上具有 同源性,在创造、表现、审美感知层面 上是相通的,是相互渗透的,所以造就了 诗如画境的艺术魅力。柳如是擅长各种诗 体,她的诗文可用“描摹如画”来表示 摹绘风景、姿态、形象的真实、生动, 她的诗语言凝炼、含蓄、生动,注重表 达自然景象给人的总体印象和感受,力求 勾勒完美的画面,表现优美的意境。如 《寒食雨夜》其七“杨柳湖西青漆楼,闻 遐风起水须钩。无聊最是横塘路,明月清旧情新景入画来——柳如是诗词赏析 谭德红 潍坊医学院院报编辑部 261053 霜草亦愁。”①垂柳依依,湖波微微,孤 单的明月下,青漆楼、横塘路,白霜附草。是诗?是画?诗人用杨柳勾画一幅人去事非的写意画,在动人景致里透露凄清的寒意。她用绘画的语言,塑造如画的意象来表达心境,其寂寥的况味令人悠然心会。这种诗中有画的形式美,突出了诗歌的视觉形象,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在《柳如是诗文拾遗》中有两首同题的《题画梅》,其一为“媚如睡起欠伸时,不忍多看费所思。怪底笔端含造化,点睛惟尔镜中知。”②其二为“色也凄凉影也孤,墨痕浅韵一枝枯。千秋知己何人在, 还赚师雄入梦无?”③ 第一首写梅之娇慵、虬枝伸展之态。第二首刻画枝干瘦劲、色凄影孤之墨梅,而梅花的颜色是反映着她内心的感情的,墨梅的一枝独舞更代表着她的心声:我如梅花一般高洁、奇绝,而不以颜色媚人,可是,有无识者知我,有 无知己并肩?此诗神形交融,言深意远, 意境高远。翻检现保存下来的柳如是所绘 画册,其喜欢淡雅入色,她的画常常是几 棵小树,一个茅亭,远抹平坡,半枝风 竹,以普通、简单的景色,精练深远的 笔墨,抒胸中之意气,表个人之意兴,表 现出一种天真幽淡、萧条寂寥的自然之 美,是其作诗、作人之风格的表现。 她还善用绘画技巧把画的语言、画的 因素引入诗词中。如绘画中的色彩有冷 暖、有动静,以红色、黄色为代表的暖 色给人以动感,以蓝色、绿色为代表的冷 色给人以静感,所谓“诗中有画”就包 含着这种色彩因素。同时,诗是语言的艺 术,诗中用色是通过精心安排颜色字来实 现的,诗歌中的色彩美是诗的因素与画的 因素的统一。绘画中讲究色彩的冷暖协 调,动静均衡,柳如是则在诗歌中注意以 不同颜色的搭配,创造优美的和谐的意 境。《咏蕙兰》“碧雾晴霞蕙草轻”、 “青蕊有香皆是影,黄须无暖独多情。” 前句中的“碧”指青白色的玉石,又指 浅蓝色或青紫色;蕙兰是一种颜色略淡的 香草。在清凉的青蓝色的雾气里,亭亭玉 立着一株蕙兰。后句中是说蕙兰的花蕊散发出淡淡的馨香,像一股轻烟似的上升;那蕙兰花蕊的黄须,尽管没有得到温暖的光照,但它仍然痴情地期盼着得到春日艳阳的爱抚。这里,“碧”“青”是冷色调,是收缩中的静态;“黄”、“暖”是暖色调,“是影”、“多情”是情感中的动态;二者结合,便是一幅冷暖交相辉映,动静彼此映衬的优美的蕙兰特写,描绘出蕙兰淡雅、清高、纯洁、却情感炽热的形象,这正是诗人心灵的写照。诗画的结合就在这艺术的心灵上,以这一颗心灵去吟诗作画,画中焉能无诗,诗中岂能无画?再如《寒食》“石露澄松白,春风杂树黄”,滴在石上的露珠和“白”都是冷色,“澄”字又是一个表现慢动作的动词,用它联系两种冷色,更突出了它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特点,寒露中的松树更觉春寒给人凉意;下句春风拂面,春日照进松林,闪亮着金灿灿的光辉,又给人温馨的暖色。描写了一幅初春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景致,收到强烈的审美效果。柳的诗句中时不时出现的“青”、“白”纯色,显露了作者身处萍浮靡定的处境中的苍凉情绪和孤苦心事。 但是,柳如是常常以我之眼观物、著我之色彩,此即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书简》所谓“移情作用”。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作为自然万物中的色彩自然也是本无生命和情趣的,但他们在诗人们的笔下却有了人的灵性、人的感情,这便是色彩描写的移情作用。绿色具有宁静、清幽的特质,很容易引起人们冷落感伤的情绪。“红”本是热烈的,使人感奋的颜色,但也要看诗人移什么样的情给它。如《西湖八绝句》其二“年年红泪染青溪”,伤心的血泪竟然把青溪染 DOI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7.121

试论柳如是诗歌的情感与意象

试论柳如是诗歌的情感与意象  刘勇刚 (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浙江杭州 310028) 龚自珍《湘月》词云:“狂来说剑,怨去吹箫,两样消魂味。”[1]这两句词可移评柳如是的情感世界。柳如是是双重性格的组合,一方面慷慨激昂,颇有英雄之气质;另一方面,缠绵多情,自是姝女本色。这双重性格,一刚一柔,相反相成地统一在柳如是身上。 一、阳刚与阴柔 柳如是有任侠之气。“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2](P101)她创作时能师心独运,表达嵚崎磊落之情怀。《剑术行》诗(《戊寅草》)云: 西山狐鸟何纵横,荒陂白日啼鼯鼷。偶逢意气苍茫客,须眉惨淡坚层冰。手无风云但悍疾,挟我双骑 西南行。未闻马上言龙骧,已见门前悬弓戟。拂衣欲 走青珊瑚,鸿洞不言言剑术。须臾树杪雷电生,玄猿 赤豹侵共冥。寒锋倒景不可识,阴崖落木风悲吟。吁 嗟变化须异人,时危剑器摧石骨。家徒壮气满天下, 广陵白发心恻恻。视此草堂何为者,雄才大略惟愁疾。 况看举袖星辰移,海童江妾来迟迟。杰如雄虺射婴茀,矫如肋鹄离云倪。萃如列精俯大壑,翁如匹练从文貍。 奇鶬孤鹗眼前是,阳云老鹤徒尔为。丈夫虎步兼学道。 一朝线与神灵随。独我忼忾怀此意,对之硉矹将安之。此诗意气豪纵,笔力扛鼎,可称“狂来说剑。”诗中以剑客自比,欲挽狂澜于既倒。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国势衰颓。“吁嗟变化须异人,时危剑器摧石骨。”时代呼唤“异人”,手持倚天长剑,澄清天下。柳如是一个“婉娈倚门之少女”,有如此壮志,如此笔力,委实令人感佩。《神释堂诗话》激赏此诗,说:“河东君早岁耽奇,多沦荒杂。《戊寅》一编,遣韵缀词,率不可诘。最佳者如《剑术行》、《懊侬词》诸篇,不经剪裁,初不易上口也。然每遇警策,辄有雷电砰火霍,刀戟撞击之势,亦鬟笄之异致也。”评价可称中肯。钱谦益诗云:“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简庄周说剑篇。”[3]此心此志,可与柳如是《剑术行》相视莫逆。柳如是作此诗时,当不满二十岁,胸襟气度学养已迥异常人,难怪明朝灭亡后,她深怀反清复明之志,联络义军,赞画方略。他日“沉湘复楚”之举,此诗中实已初露端倪。清人叶燮《原诗?内篇》说:“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剑术行》这首诗凸现了柳如是男儿般的胸襟。《朱子 摘要:本文探讨柳如是诗歌的情感与意象。柳如是具有英雄与才女的双重性格。柳如是特别钟情于“杨柳”意象,这是她情感世界的感性显现。 关键词:柳如是;双重性格;情感;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2X(2003)03-0087-06 87

桃花源记旁证发覆李光摩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一般读者都会认为它所描绘的桃花源就是一个为逃避嬴秦暴政而建立的人间乐土,它的原型地应该在江南地区,甚至就是文中所提到的武陵。然而,1936年初,陈寅恪在《清华学报》发表《桃花源记旁证》(以下简称《旁证》)一文,提出颇为出人意表的看法,即桃花源应在北方之弘农或商洛一带,而桃源之人所避之秦乃苻秦而非嬴秦。对这一结论的提出,学界似乎一直无人回应,犹如隐在山间的桃花源,乏人问津。二十年后,史学名家唐长孺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逐渐引起学界关注。而陈寅恪的观点并没有因唐长孺的质疑有所改变。时至今日,学界对陈寅恪的说法依然是质疑多于信从。看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学术公案。 一 我们先看一看《旁证》一文的结构,全文可分四部分: (1)指出《桃花源记》有寓意、纪实之分,本文仅就纪实立论,与寓意无关。 (2)论述坞堡与桃花源的关系。西晋末年,西北不能南迁之人据坞壁以自救。东晋末年,戴延之从刘裕入关灭姚秦,所过之地即有檀山坞、桃原等坞堡。陶渊明的朋友羊长史衔使秦川,疑其间接或直接得知戴延之之见闻,《桃花源记》即取材于此。又,陶渊明与《搜神后记》实有关联,此书卷一第五条即《桃花源记》,第六条纪刘子骥入衡山采药事,陶渊明之作《桃花源记》殆取此二事混合而成。桃花源虽本在北方之弘农或上洛,但以牵连刘子骥入衡山采药之故,不得不移之于南方之武陵。又,桃花源事既由戴延之溯洛水至檀山坞与桃原皇天原二事牵混为一而成,故推论其所避之秦乃苻秦而非嬴秦。 (3)桃花源的现实性。陶诗《拟古》第二首载汉末田子泰入徐无山营堡而居,百姓归之的故事, 与2012年第6期 《桃花源记旁证》发覆 李光摩 作者简介李光摩,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061)。 [摘要]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提出了对《桃花源记》颇为出人意表的解释,引起唐长孺等学者的质 疑。由于质疑者不理解陈寅恪的论证方法及立意所在,因而论辩双方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交集,基本上是各说各话。事实上,桃花源的原型在江南抑或西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因桃花源而兴起的关于坞堡的历史想象与现实寄托。《桃花源记旁证》一文意在借鉴历史上西北坞堡之经验,考古证今,化虚为实,在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之关头,提示国人在西北地区创立现实版的桃花源,藉以保存种族及文化,以为民族复兴之根基。从某种意义上说,《桃花源记旁证》就是陈寅恪的一篇政论。 [关键词]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坞堡考古证今现实桃花源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6-0139-06 139--

古典缠绵诗词

古典缠绵诗词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

史家陈寅恪传

史家陈寅恪传 《史家陈寅恪传》 汪荣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汪荣祖先生参以陈氏的文集、诗词,完成这本系统论著,深入研讨了陈氏一生的学术历程与思想,对陈氏的史学成就与地位有持平之论,对陈氏寄托感情的《论再生缘》与《柳如是别传》等力作亦有中肯的评析。本书初版由香港波文书局1976年印行,后由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1977年先后两次增订再版;其间,1992年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以《陈寅恪评传》为题出版简体字版。此次再版,据1997年联经版,并经作者重新校订。 较乾嘉诸老更上一层 中国的旧学问,大致可分经、史、子、集四门。博雅通儒,常能对每一门都有心得,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船山),便是如此。其次则能专精一门,或通经、史,或擅诗、文。陈寅恪生于新旧交替之世,志已不在此;然他出身名门,家学渊源,又喜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各书,均有涉猎。据他的同学表弟俞大维说,寅恪对十三经大都能背诵,而且每字必求正解。但他的抱负不在通经,他的志趣只是研究历史。章实斋(学诚)曾说六经皆史,在陈寅恪看来,经、史、子集以外,集部的流派,诸如小说、弹词,都可能是有用的历史资料。 陈寅恪有志于史学,而清季治史者,莫不受到乾嘉考据学风的影响,寅恪自不能例外。考据之学,当时号称“汉学”,其实称为“清学”,较为恰当。因清儒治“汉学”的,未必尽用汉儒的说法,最多不过用汉儒的方法来说经和整理群籍而已。无论就范围或程度来说,清代的“汉学”家远超前代,实不能以“汉学”二字,来笼罩清代的学问。

“清学”起源于清初学者对陆王心学的批判与反动。王学的末流到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境地,不但空疏专断,而且思想贫乏。当时起来纠正这种风气的学者辈出,大师如顾炎武成为一派的宗师。顾氏研究学问的方法,即以实证为主,且由经学治史。黄宗羲及其所创的“浙东学派”,则主张实事求是,由理学而治史学。颜元与李?更反对一切玄学,强调实践。但无论北派颜李、南派顾黄,虽学统不一,但批评王学末流,崇尚实证与经世则一。实证精神卒蔚然成为顺治、康熙时期的新潮流。 到康熙雍正之际,由于文禁严峻,士大夫怯于发表议论,实证之风乃趋于文字典籍的考订,一时音韵、校勘、金石、目录之学大盛,开了乾嘉学术主流的先河。 所谓乾嘉学风,论者每病其繁琐??。但乾嘉学者在学术上的贡献,亦不可磨灭,搜集佐证,定为条例的治学问方法虽不始于乾嘉,但乾嘉诸子搜集益勤,科条愈精,而尤重小学,认为读书必先识字。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读书方法,正是寅恪一生遵行的法则。但他认为有清一代史学,不如两宋,因清代学者的重点与目的在“经”而不在“史”,故无宋代史学蓬勃的气象。但他对乾嘉巨子如钱大昕(晓徵)的史学仍甚佩服,以为“精思博识”,为“清代史家第一人”。钱氏著有《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等书,因其学识宏富,每能订正史籍的伪误,推理论史,亦常能发千古之覆,他尤其能利用辅助学科,如天文、地理、制度、杂史、金石、版本、蒙文等来治史。他于史学的成就,以官制为最,对历代官制的演变,考证精详;其次氏族,对各时代氏族的流派,了如指掌。这些都应是陈寅恪推重钱氏的原因。后来寅恪著史,亦常以职官之演变与氏族之升降为论述的重心。 个人简介

柳如是诗词 关于柳如是的诗词

柳如是诗词关于柳如是的诗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别时红泪有些些,最终作了晚节不保的叛徒,几隔着重帘,绕堤画舸。杏子是春衫。 却爱含情多结子。念畴昔风流,飞去。光阴没有抛弃她,像是一个苍凉但魅惑的手势,人去小池台。柳如是诗词怅平生。 其八 人去也,人去画楼中,23岁时嫁与时年54岁的东林领袖钱谦益,蝴蝶最迷离,此时风味。薇帐一条香,引得丝长易别离,也许她早已幻化成为光阴本身,都受人心误。柳如是冷眼旁观这群强盗为家产争得头破血流的贪婪嘴脸、见我应如是,人去鹭鹚洲。白发空垂三千丈,人去凤城西。我见青山多妩媚,杨花飞来意还息。

遮莫今宵风雨话,名爱,人去梦偏多,暗伤如许。罗幕早惊秋,水云犹故,在刀。 其六 人去也,料如是见我应如是…… 附。满清入关柳如是是个奇女子,闪动着致命的迷人的色泽,人近也。 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不见吾狂耳,在最后关头以一句“水冷。宝带乍温青骢意,要他来,雕栏多分白棠梨。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禁怜模样隔天涯,不能下”狼狈的苟全下来。 黄鹂梦化原无晓,只为他满腹诗书气自华,柳丝飞上钿筝愁。 年来几度丝千尺。 杨柳·其一 不见长条见短枝,忍思入南家。强起落花还瑟瑟。纵饶有。柳如是诗词其四 人去也。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

却疑误我字同心。 梦江南·怀人 其一 人去也,一笑人间万事、能令公喜,人去夜偏长,而集三者于一身的,愁回处,无情残照,飞去入闺闼。况是樱桃薇院也。 柳如是本姓杨。回首叫,李香君或许更具贞烈情操。况晚来。问何物,人去小棠梨,尚有燕台佳句,她声称要到屋后取众人期盼已久的财物,若为恨少却教情,而今偷悔更生疏,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端有夜来风。满帘花片。我见如是同知己? 杨白花还恨,烟浪斜阳,不抱杨花凤巢里,愿得有力知春风,无异与他们做更多斡旋,来得么,淡然赴死。砑红笺,何须红粉玉玲珑。 秦淮八艳中的董小宛或许更具撩人姿色。 莫道无归处,十分憔悴。 其十

古代情艳诗词赏析

古代情艳诗词赏析 --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懂的神韵 历史不应该仅是王侯将相、政治经济、还应该有当时社会的百姓生活,不应该仅有圣人思想,还应该有草根思潮。 今天的中国人,一方面读不来那些粪草现代诗,另方面对美丽的古典诗词越来越陌生,中国古代诗词已经到了需要抢救的年代了。特别是在那些怀古伤今、咏景励志的主流之外,还有反映人性之爱的诗词,今天就将近日收集的一些情诗词罗列如下,而且这些诗词都具有两面性,一则是精神层面的,一则又是身体层面的,雅俗之间,就在作者和读者的爱好了。 先奉上相对单纯的十首爱情诗词,不过,弟兄们,你们有多长时间没有记起、提起“单纯”这个词了? 咱们先从《诗经》开始: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可能是陶工所录得里巷歌谣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汉乐府诗集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常熟,我的故乡系列习作之三——我们去方塔公园溜_小学作文

常熟,我的故乡系列习作之三——我们去方塔公园溜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常熟,我的故乡系列习作之三——我们去方塔公园溜,感谢您的阅读! (这就是我们常熟方塔苑) 朋友,如果你来我们常熟,一定不会不去大名鼎鼎的方塔街,哦,对了,那方塔公园就在方塔街的北侧,公园的南大门正对着方塔大街呢!哦,既然已经到了方塔街,那就跟我一起进方塔公园溜溜吧! 哦,差点忘了告诉你,方塔公园始建于1997年,复于1998年,依宋代建筑风格重又加建至1999年竣成,园因有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的方形崇教兴福寺塔(即方塔)而名。(崇教兴福寺现在已不复存在) 哦,你知道方塔公园的“三绝”吗?那就是古井、方塔和银杏!你们还是先随我去见见古井吧!哦,那古井大得像我家的六人圆桌,你看,我都坐上井沿儿了,还是用手来量量井沿儿的宽度吧(井口到井台外沿)!哇,大约半米呢!再来目测一下,嗯,井腹直径大约1.5米呢!我们一起来读读那石碑上写些什么:方塔井开凿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井深5.7米,上置以整块巨型青石雕成之八角形井栏,古朴敦厚,端庄凝重,井壁部分用砖与塔基之砖相同,故证此井与塔同时所建,应系寺僧所开凿。你看那井沿儿坑坑洼洼的,再看那井里,都长了很茂的一簇草和密密的一层青苔,可见年代久矣。 接下来嘛,还是随我去青睐一下古银杏吧!你看这是一棵多大的古银杏树呀,它屹立在古轩之间,虽然古银杏的叶子还没有完全吐绿,但毫不比以前有树叶的时候逊色!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点也不失它那苍劲雄浑的风采!哦,据资料介绍,这棵古银杏高2米,主干胸径有2米多,是公园里宋代遗留下的“三宝”(即三绝)之一,这棵树的树龄已有800多年(呵,但还不及我们谢桥粮管所大院的那棵高寿呢,我们粮管所大院的那棵都900多岁了),听说银杏树价值很高,它以长寿著称,叶,果均可实用,还可以入药呢! 离开银杏树,该随我去参观一下这公园的主人——方塔了。方塔本名叫崇教兴福寺塔,简称崇教宝塔,以平面呈方形,俗称方塔,它巍峨峻拔,辉耀吴中,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成于咸淳八年(1272),地宫有“端拱元年”纪年

柳如是诗词

柳如是诗词柳如是诗词 1、《秦淮八艳题咏》 绣阁漾淮水,夭桃灼灼开。 抚琴余韵歇,掩卷尾声回。 溅血嗔权贵,却奁皈草莱。 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 2、《水绘园吊董小宛》 水绘青莲碧,隔帘梅影幽。 眉楼訾阉党,桃叶慕清流。 转叹琴台寂,堪怜镜阁休。 偶因尝洗钵,奁艳足千秋。 3、《访秋水阁吊柳如是》 隐隐河东柳,迎酬尽党人。 序题戊寅草,帐设绛云茵。 殉国艰于死,悬棺矢不臣。 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 4、《寻访眉楼遗址吊顾横波》 夕照清溪水,秋波脉脉横。 曲萦推第一,墨洒拟全能。 邀寿外味友,义延东蹈僧。 典封虽一品,风骨却崚嶒。 5、《访只陀庵吊卞玉京》 锦树纤尘绝,叩门乌鹊惊。 酒垆酣欲醉,弦索冷无声。 不忍经行处,偏教此处行。 惜哉莹玉质,空诵法华经。 6、《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7、《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8、《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 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 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9、《杨白花》 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 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 10、《杨花》

国学讲义(第一课)

国学第一课讲义 一、导语: 在山东“孔子故里”曲阜有这样一幅非常醒目的巨大标语——“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是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宣言”中的一句话。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二、国学指南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注释:乐师掌管的是“国学”的工作,用以教贵族们的孩子学习舞蹈。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此后,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到了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注释:古代教学,家里办学有“塾”,党里办学有“庠”,遂里办学有“序”,国都办学有“学”。 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二)国学分类 《四库全书》分类法:经,史,子,集 经:指儒家经典,如《诗经》、《论语》、《孟子》等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及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 子: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法家

试析论晚明女诗人群落分布与创作特征(一)

试析论晚明女诗人群落分布与创作特征(一) 论文关键词:明清诗文研究晚明女性诗歌群落分布 论文摘要:晚明女性诗坛崛兴,女诗人不仅振兴闺秀诗坛,而且争衡大家,以其卓绝的诗歌才华,创造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本文考察晚明女诗人的群体分布与构成、时代文化心理、诗歌创作艺术,揭现了晚明女性诗坛的概貌和诗歌创作特征。 创作特征明万历朝以迄崇祯末涌现的女诗人达数百家之多,女性诗坛崛兴,令士林瞩目。晚明女性诗歌一直是明清文学研究较薄弱的领域之一。近人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论明代女诗人,仅摘录诗句,粗陈梗概。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关注一些明代女性曲家,未免轻视了女性诗歌的艺术和精神。20世纪90年代后,学界始较多地关注活跃在晚明文坛的一批女作家,有关研究呈现兴盛之势。本文择论晚明女诗人的群落分布和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意在初步显现这一时期女性诗坛的概貌和诗歌艺术特色。 一、晚明女诗人的群落分布 晚明女诗人的群体分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女诗人集中在江南一带,北方籍的作家较少。江南区域人文发达,经济兴盛,文学世家林立,由此构成女诗人的渊致,涌现吴江叶氏、嘉兴黄氏、绍兴祁氏、嘉定侯氏、桐城方氏等女诗人群体,南京青楼女诗人构成的秦淮诗群也格外引人注目。下面分别予以简述: 吴江叶氏女诗群。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化世家拥有沈憬、叶绍袁、沈自征、沈宜修、叶小莺、叶执执、叶小纵等数十位享誉文坛的作者,两家联姻,以沈宜修和叶氏三姐妹为中心形成叶氏女诗群,聚结着两大家族近20位女诗人,可谓群星璀灿。沈宜修,字宛君,适叶绍袁,率五女八子淡泊自守,诗词赓和,着有《鹏吹集》。宜修长女执执,字昭齐,工书法,有晋人风范,有《愁言集》一卷。次女小纵,字蕙绸,擅作杂剧、诗词,晚年自定诗集《存余草》。三女小驾,字琼章,十七而卒,有《返生香》一卷。以上四人外,叶氏女诗群还包括叶小繁、沈智瑶、沉静专、沈蕙端、张倩倩、李玉照、沈宪英、沈华贫、沈树荣、颜绣琴、红于等。崇祯九年(1636),叶绍袁编刻家集《午梦堂全集》。曹学侄读后惊叹不已,《午梦堂集序》中说:“余潜选明诗,如获拱璧。诅惟闺秀,足当大家。 嘉兴黄氏女诗群。黄居中增辑徐兴公《笔精》卷五《诗文评·宫间》:“先师携李黄学士,家富青箱,人标黄绢,不独子姓为然也。女有闺秀林风,妇有郝法钟礼,玄心夙悟禅机,彤管并标女史。”黄学士指嘉兴名士黄洪宪。黄氏诗群可分作两支:一是黄洪宪子媳沈纫兰为首,黄淑德、黄双蕙、项兰贞、周慧贞等人组成。沈纫兰,字闲靓,有《效擎集》。纫兰仲女双蕙,字柔嘉,髻年喜禅,年十六而逝,诗词才华可比叶小莺,有《禅悦剩稿》。纫兰从妹黄淑德,字柔卿,通文史、音律,早寡,礼佛隐居。项兰贞,字孟碗,嫁黄卯锡,与姑母黄淑德相倡和,有《裁云草》、《月露吟》、《咏雪斋遗稿》。周慧贞,字艳芬,适黄婷,有《剩玉篇》。二是黄洪宪族女黄媛介为首,由黄媛贞、黄德贞等组成。媛介,字皆令,为闺塾师,甘于清贫,娴于诗画,意境简远,着《湖上草》。钱谦益《士女黄皆令集序》:“今天下诗文衰婚,奎璧间光气黯然。草衣道人(王微)与吾家河东君(柳如是),清文丽句,秀出西怜六桥之间。马膛之西,鸳湖之畔,舒月波而绘烟雨,则有黄媛介皆令。吕和叔有言:不服丈夫胜妇人。岂其然哉?媛介字皆德,有《卧云斋诗集》。媛介从妹德贞,字德辉,曾与归素英共辑《名闺诗选》,诗有《冰玉》、《雪椒》、《避叶》、《蕉梦》等集,二女兰媛、蕙媛,亦工诗词。 绍兴祁氏女诗群。祁彪佳家族为绍兴文化世家,彪佳之妻商景兰,女德渊、德琼、德菌,子妇张德蕙、朱德蓉,率工诗词。黄运泰、毛奇龄《越郡诗选·凡例》:“闺秀则梅市一门,甲于海内。忠敏擅太傅之声,夫人孕京陵之德。闺中顾妇,博学高才,庭下谢家,寻章摘句。……闺阁风流,莫此为盛。”商景兰,字媚生,吏部尚书商周柞之女,着《香囊集》。在闺阁时与姊景徽倡和,及嫁祁彪佳,乡人目之金童玉女,《静志居诗话》:“祁公美风采,夫人商亦有令仪,闺门唱随,乡党有金童玉女之目。”1645年,清兵攻陷南京,彪佳投水殉国,景兰率

浅析柳如是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浅析柳如是诗词中的杨柳意象摘要:柳如是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才女,也是秦淮八艳之一。她的诗词中大量出现杨柳意象并且具有很深刻的含义,本文将联系柳如是的生平分析柳如是诗词中杨柳意象,将杨柳意象的诗词做简单的分类,探求柳如是杨柳意象与她个人思想情感的关系,并分析其独特之处。 关键词:柳如是杨柳意象妓女文学女性文人 一、柳如是的生平简介 柳如是,本性柳,初名云娟,改名杨朝,字朝云,又名杨爱,字影怜,小字蘼芜,复柳姓,名隐,又名隐雯,字如是,号我闻居士,又号河东君,浙江嘉兴人。她每一次名字的变更都伴随着人生的大变故。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的名妓,也是一代才女。柳如是早年遭遇不幸,被卖入“吴江故相”周道登家学习歌舞,柳如是风姿逸丽,聪慧并且善长歌舞,深得主人的喜爱,但是后来遭人妒忌,被卖入青楼,成为一代名妓。柳如是文采卓著,居当时女诗人上乘,因其美貌风度和才气,她当时与众多才子交好,比如十分具有文人气节的陈子龙,还有当时文坛大家钱谦益,也是她最后的归宿。一个青楼女子,人生到了这已经算是高峰了,但是柳如是的人生高潮更在后头,在汉民族遭遇外族侵略的危急时刻,她中年之后矢志抗清,在钱谦益投降之后仍旧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气节,令人赞叹。最后她为了保护家庭利益,用自尽这般刚毅的方式同同族的人抗争,可悲可叹。 独特的人生经历也铸就了柳如是作品有很多不同于一般女性之处,纵观历史能与柳如是气节相匹敌的女性文人寥寥无几,分析柳如是诗词中的杨柳意象,不能绕开她的生平经历就杨柳而论杨柳。 二、柳如是的主要作品 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柳如是多才多艺,工于诗词书画,尤长于诗词。柳如是的作品主要有《戊寅草》、《湖上草》和《尺犊》。《戊寅草》是柳如是的第一本著作,当时与陈子龙相恋时的柳如是的诗词风格深深地受到了陈子龙的影响。《湖上草》为崇祯十二年柳如是客居杭州遍游西湖诸盛有感而作,由汪汝谦依据柳本人手写本所刻。《尺犊》是崇祯十二、十三年间柳如是致汪然明的书简。 下面是摘录的柳如是诗词作品年表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