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摘要]以往脂肪组织被认为是单纯的能量储存组织,近十几年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脂肪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分泌的许多细胞因子如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a(TNF-a)、瘦素等与胰岛素抵抗(IR)密切关联。脂联素对于维持胰岛素敏感性与正常的糖代谢是必需的,瘦素能抑制胰岛素分泌,TNF-a的分泌与胰岛素调节的糖代谢存在高度负相关。同时亦有一些细胞因子与IR的关系有待证实。本文章就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a;瘦素;抵抗素

在过去的20多年,发达国家的超重/肥胖已成流行态势,与之相关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人们对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脂肪组织的研究更为重视,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早期的

研究提示

骨骼肌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存在的主要部位,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脂肪组织是IR产生的始发部位[1]。尤其是内脏脂肪组织在IR和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瘦素、脂肪源性的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a,TNF-a)、脂联素和抵抗素等细胞因子的发现,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及其在肥胖、IR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倍受关注[2,3,4]。现仅就脂肪源性细胞因子与IR的关系综述如下。

1脂联素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30千道尔顿大小的蛋白质[5],在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病人中循环脂联素水平出现明显下降[6,7]。Kubota等[8]的实验表明,与野生杂合子脂联素基因缺乏大鼠(adipo(+/-)小鼠)相比,纯合子脂联素基因缺乏的小鼠(adipo(-/-)小鼠)显示出严重的IR,这一实验证实了脂联素对于维持胰岛素敏感性、正常的糖代谢是必需的.Hotta等[9]以恒河猴为研究对象,纵向研究糖尿病发展过程,实验发现在恒河猴发生肥胖的早期阶段脂联素水平就下降,至发展到2型糖尿病其水平继续下降,说明IR越严重,脂联素水平越低。脂联素水平与体质量、体脂质量和剩余胰岛素水平之间呈负相关,而与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输出呈正相关,提示低脂联素血症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密切相关。

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的关系

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的关系 一)胰岛素抵抗与肥胖 我们知道,脂肪-胰岛素内分泌轴是重要的维持机体代谢平衡的内分泌系统之一。胰岛素可刺激脂肪组织产生瘦素,而血浆瘦素浓度的增加可作用于下丘脑的ob-Rb受体,抑制神经肽Y基因的表达,导致摄食减少和能量消耗,并能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也能减轻高胰岛素血症,继而减少瘦素的产生达到内分泌平衡,很明显,下丘脑的ob-Rb受体对瘦素不敏感,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导致食欲亢进、肥胖和2型糖尿病。那么,下丘脑的ob-Rb受体为何对瘦素抵抗(不敏感)呢?因为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靶组织(如脂肪细胞)、靶器官对胰岛素不敏感,血浆葡萄糖不能被胰岛素靶组织(如脂肪细胞)、靶器官摄取而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机体需要保持血浆高胰岛素水平,才能指令靶组织靶器官摄取血浆中过多的葡萄糖合成脂肪储存于脂肪细胞,机体就这样以超重、肥胖的代价降低血糖,暂时维持着糖代谢平衡。因此肥胖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网络失调(主要是胰岛素抵抗)的结果。 肥胖的发病枢纽:从上述可知,肥胖是由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网络失调引起的,而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调节网络失调的发病枢纽是胰岛素抵抗。 什么叫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IR)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胰岛素靶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在胰岛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胰岛素抵抗必然产生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必然导致食欲亢进,产生多食症状,于是能量摄入过多血糖升高,由于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发生较晚,高胰岛素血症促使过多的能量被脂肪组织摄取、利用,合成脂肪,于是脂肪细胞膨胀,出现肥胖。脂肪是体内各种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脂肪主要贮存于皮下组织,内脏器官周围、胃肠系膜、肌间质等处,一般来说,脂肪的贮存量约占成年男子体重的10%-20%,成年女子则更多一些。脂肪细胞又是内分泌细胞,它能接受胰岛素信息,又能释放多种内分泌激素,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 还能分泌TNF-α。抵抗素、TNF-α则是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的激素和因子。脂肪细胞释放抵抗胰岛素的一系列激素是机体脂肪、体重保持平衡的本能。过量的脂肪细胞又是调节机体脂肪、体重平衡的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网络失调的重要因素。过多的瘦素还是肥胖症致病的激素之一。 如果个体固有的脂肪、体重调定点较高,肥胖就较严重;如果个体固有的脂肪、体重调定点较低,血糖就升得快,所以有些人吃得多也不肥胖,而有些糖尿病患者肥胖不很明显。其原本是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者。 1、压力与肥胖:为什么压力大会造成肥胖呢?首先来看看压力如何造成胰岛素抵抗的。压力是应激源,较长时间承受压力产生慢性应激状态,胰高血糖素升高,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出现胰岛素抵抗,血脂、血糖升高,必然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使脂肪-胰岛素内分泌轴失调,导致食欲亢进,使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引起能量正平衡,形成肥胖;而肥胖又加重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更加肥胖,引发与肥胖相关的系列疾病。《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精神从之”,不然,“气血逆乱,发为薄厥”(脑卒中)。但是我们的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从小就开始追逐名次的“竞争”教育,在教育上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声势,孩子压力大,怎么不发生胰岛素抵抗,造成肥胖症?即使体重正常范围也属“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啊!(第六版《内科学》将“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定义为:“虽然体重在正常范围,但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2、食欲与肥胖:中国饮食原来多素少荤,国医提倡熟食热饮的饮食方式,饮食西方化以后美味可口的高热量、高脂饮食吸引国人,特别是吸引儿童过量进食高热量、高脂肪。人类的食欲本是受神经-内分泌网络调控的,如上所述,能量摄入过多,脂肪-胰岛素内分泌轴启动,

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 脂肪肝的发生可由多因素引起,如高脂饮食、糖尿病、空回肠旁路术、体内脂肪迅速减少、肠外营养、药物、工业毒物、金属等。其中糖尿病引起脂肪肝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许多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并且对脂肪肝动物模型进行抗糖尿病治疗已取得一定疗效。本文主要介绍有关胰岛素抵抗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机制的研究,以及有关通过控制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治疗脂肪肝的各种方法的最新进展。 一、糖尿病与脂肪肝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肝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糖尿病患者中所占比例高达75%[1]。尽管脂肪坏死在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者中有所描述,但2型糖尿病与脂肪肝的关系更密切。研究表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中脂肪肝发生率较低(4.5%),而且主要是病情控制不良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中脂肪肝发生率较高。肥胖也是脂肪肝发生的一个诱因,但肥胖伴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发生率更高。研究指出,多数糖尿病合并的脂肪肝,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肝内脂肪浸润会逐渐消退。[2] 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异常的病理生理状态,许多临床疾病和病症中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现象,尤其是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最初可通过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当这一过程发展到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或胰岛细胞因长期超负荷运转而致功能受损时,即表现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子,并且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当今世界医学多学科研究的热点。而2型糖尿病与脂肪肝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的关系成了人们研究的重点。 [3] 二、胰岛素的生理活性 胰岛素是体内重要的合成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而启动细胞代谢效应。其生理活性主要为:(1)激活葡萄糖激酶、抑制糖原磷酸化酶、激活果糖2,6-二磷酸酶,从而促进肝细胞摄取葡萄糖合成糖原、抑制糖原分解、促进糖酵解,为脂肪合成提供前提;(2)抑制肉碱系统,减少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行b-氧化,促进肝内TG合成;(3)促进脂肪摄取葡萄糖用于合成脂肪酸并进一步合成脂肪;(4)降低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性酯酶活性使储存TG水解减慢;(5)激活LPL,促进CM及VLDL中TG水解释出FFA供脂肪重新合成脂肪;(6)促进肝内合成载脂蛋白,与肝中脂肪结合形成VLDL经血运出肝脏;(7)促进氨基酸进入脂肪组织合成脂肪用;(8)促进肌细胞对氨基酸摄取,主要是支链氨基酸,促进糖原合成。其综合结果是促进葡萄糖以肝糖原形式在肝内储存及转化为脂肪在脂肪组织中储存;促进葡萄糖酵解途径供能;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FL] 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时,葡萄糖利用障碍,机体的能量代谢途径发生明显改变并引起脂质代谢的紊乱,其后果之一就是肝内脂肪浸润和形成脂肪肝。[2] 三、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可有:血中存在循环胰岛素的拮抗剂、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缺陷、胰岛素受体的改变、受体后障碍,总之,从胰岛素的激发至完成整个作用过程的任一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 临床调查过程中发现,脂肪肝患者组中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测量葡萄糖灌注率、胰岛素清除率(MIC)、以脾为参照肝的CT密度值,可得出脂肪肝与MIC成反比关系,说明肝脂肪变性增加与胰岛素清除减少有关[4]。也有学者通过测量血糖、血清胰岛素、C肽、C肽与胰岛素的比值,同样发现血清胰岛素和C肽明显升高,而C肽与胰岛素的比值则明显下降,提示胰岛素降解减少[5]。因此得出结论,胰岛素抵抗主要是由于肝脏对胰岛素的代谢异常所致。 最近又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有研究人员选用albino老鼠建立了实验室脂肪肝模型,分成脂

腹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腹型肥胖致IR 的机制 主要有两大方面:脂肪细胞存储信号反馈学说和脂肪转移学说。 1. 脂肪储存信号的过度反馈(图1) :发生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时,皮下脂肪组织储存容量不足,脂肪细胞对脂肪储存信号反馈过度,各种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发生变化,引起IR。 (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PTP) 的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PTK) 和PTP 通过对酪氨酸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调节着胰岛素受体( InsR) 及其底物的活性。肥胖时,脂肪过量储存,为了减少Ins的脂肪合成作用,机体明显使PTP活化,使InsR 及其底物去磷酸化, Ins 信号不能下传,进而导致IR。王淼等[4 ]选取正常对照者和初诊T2DM 患者共16 例,于手术时取内脏脂肪组织,用Western blot 测定PTP-1B 水平。结果发现BMI 正常的T2DM 组(CDM 组) 、超重或肥胖的T2DM 组(ODM 组) 均存在明显的IR ,CDM 组PTP-1B 表达几乎是对照组的3 倍,而ODM 组PTP-1B 表达几乎是CDM组的4 倍。可以认为PTP-1B 表达增多与T2DM 及代谢综合征(MS) 的发病密切相关。 (2) 瘦素抵抗: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肥胖者常合并高Ins血症和高瘦素血症,可伴随InsR 后缺陷所致的IR。瘦素抵抗是引起IR 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认为,发生瘦素抵抗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3 (SOCS-3) 增多、活性增强。SOCS-3 是瘦素诱导的瘦素信号转导抑制物, 是瘦素抵抗的标志,并与肥胖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5 ] 。在肥胖瘦素抵抗模型中SOCS-3 水平升高,而SOCS-3 可通过降解In-sR 底物蛋白,抑制Ins 信号转导,导致IR 的发生。章建梁等[6 ] 发现:人体血清瘦素浓

说说“胰岛素抵抗”那些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9943638.html, 说说“胰岛素抵抗”那些事 作者:邢小燕 来源:《大众健康》2016年第09期 胰岛素抵抗作为一个“温床”或“土壤”,滋生了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53岁的刘女士,去年出现糖尿病症状,去医院做了检查确诊,期间一直在吃治疗糖尿病 的药物。上个月,刘女士发现自己血糖升高,于是马上去医院做了检查。刘女生问医生,是不是因为吃的药物失效了?医生告诉她,她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的症状。 那么,什么是胰岛素抵抗?为什么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预防胰岛素抵抗呢?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腺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在正常情况下,胰岛β细胞会感应机体血糖浓度的变化,如进餐时血糖升高了它会多分泌胰岛素,反之,血糖低时它会少分泌胰岛素,以此来维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反应性降低(即不敏感),主要表现在胰岛素的作用靶点例如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障碍。 胰岛素抵抗:滋生疾病的“温床” 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不得不代偿性分泌胰岛素增多,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效应。长期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将会引发一系列临床异常: 高血糖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环节,但胰岛素抵抗可以发生得更早。在病程早期,胰岛β细胞可通过多分泌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随着病程发展,机体这种代偿机制逐渐衰退,胰岛素分泌开始减少,当不能与胰岛素抵抗相抗衡时,血糖不可避免地升高,出现糖耐量异常甚或糖尿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如不能很好解决胰岛素抵抗,还会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原发性高血压

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系吗

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系吗 文章目录*一、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系吗*二、胰岛素抵抗如何减肥*三、糖尿病的症状 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系吗1、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系吗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系。研究表明,肥胖(尤其是腰围大于臀围的“苹果型”肥胖)者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这与脂肪细胞体 积增大,受体相对减少,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有关。这种肥胖者尤其易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2、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2.1、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人体复杂过程变得更慢或减少。胰 腺也不例外。有时,当我们变老时,胰腺自然会产生更少的胰岛素。 2.2、脂肪 很多糖友肚子特别大,其他地方胖,成为中心肥胖。因为内脏脂肪和腹部脂肪含量过多。腹部脂肪,胰岛素抵抗,由此产生的高血糖之间存在相关性。内脏脂肪直接影响胰岛素的抵抗。携带额外的腹部脂肪不仅会导致糖尿病,它也可以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 2.3、运动 当有人过着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用最少的体力来完成一天 的任务,他们的身体就不会有效使用胰岛素,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周锻炼30次,每周五次,用于心脏健康。

将这一量的运动融入你的生活中也提高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有助于减肥。 2.4、药物 其他疾病的一些药物增加了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一些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属于这一类。其他的药物,如一些类固醇药物,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 3、胰岛素抵抗的危害 胰岛素抵抗不仅可以触发高血糖的发生,而且会使血液中胰岛素水平过高(即高胰岛素血症),而引起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这两方面都会导致造成全身大血管的严重受损,因此胰岛素抵抗是大血管病变发生和加重的根源。因此,防止并阻断大血管病变的关键是有效解除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理基础。目前已经有更多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十余种代谢疾病相关。这些疾病包括:中心性肥胖、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脂肪代谢紊乱、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冠心病等。胰岛素抵抗是这些疾病共同的发病基础。 胰岛素抵抗如何减肥1、服用甲福明二甲双胍 胰岛素抵抗型的肥胖,首先就应该要关注如何解决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很多肥胖者必须要做的一件就是要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现象,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现象是能够改善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紊乱

老年性痴呆病人胰岛素抵抗性与血脂的相关分析

老年性痴呆病人胰岛素抵抗性与血脂的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性痴呆病人胰岛素抵抗性与血脂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预防老年性 痴呆提供方法。方法对门诊和病房的59 例老年性痴呆病人进行量表评定(MMSE及CDR),评估病人的严重程度,同时空腹测定病人的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含量/22.5),分析胰岛素抵抗性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59 例痴呆病人中,主要为中重度痴呆。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病人体质指数有明显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 =0.349,P=0.015),与病人血脂中的甘油三脂无相关性,而与低密度脂蛋白则有明显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363,P=0.012)。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病人的MMSE总分及CDR评分均未 见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病人合并的精神症状也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相 关性。结论老年性痴呆病人越肥胖,越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病人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与胰岛素抵抗性关系密切,即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越高,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几率越大。预防肥胖,降低低密度脂蛋,从而减少胰岛素抵抗,则可能达到预防老年性痴呆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胰岛素抵抗;血脂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Blood Lipid In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CHEN Jian—ping, MU Nan, XU Shi—chao, CHANG Qing, RAO Dong—ping. Department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Guangzhou Brain Hospital, Guangzhou 5103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abo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lipid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so as to provide a way to prevent Alzheimer’ disease. Metho ds 59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dementia patients assessed with MMSE and CDR, while determination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lipid and insulin levels. Then we calculated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fasting glucose × insulin content / 22.5) and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blood lipid. Results 59 patients with dementia patients, mainly for moderate to severe dementia. Patien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and body mass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0.349, P = 0.015),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0.363, P = 0.012).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and the patient's MMSE score or CDR score.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and NPI scores. Conclusion The more obese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mentia, the more likely the presence of insulin resistance. patients in th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ipid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were closely related, that was,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the greater the chances of insulin resistance occurs. Prevent obesity, lower low-density lipoprotein, thus reducing insulin resistance, ma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the Alzheimer’ disease. [Keywords] Alzheimer’s disease(AD); insulin resistance(IR); blood lipid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其主要的两大病理特征是由 过度磷酸化的细胞骨架蛋白tau构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以β-淀粉样蛋白(Aβ)为 主要成分的老年斑(SP)。对于它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现在比较统一的观点是遗 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主要指老化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这些疾病都和代谢综合征 有关,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时间为2008 年10 月到2010 年12 月,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精神科住院和门诊患者中, 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本(DSM-Ⅳ-R)的AD诊断标准,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 一: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英语:insulin resistance),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 在脂肪细胞内,胰岛素抗性导致储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进而提高血浆内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在肌肉细胞内,胰岛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细胞内,降低葡萄糖的储备,两者共同导致血糖含量的提高。胰岛素抗性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代谢综合征、痛风和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理论结束了用胰岛素分泌不足来解释糖尿病的历史。更真实地再现了人体的复杂性,为行为医学技术进入提供了学术支持。更科学的为指导糖尿病患者运动指明了方向。 二: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原因 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很多,包括遗传性因素或称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大多数是由于多基因突变所致,并常常是多基因突变协同导致胰岛素抵抗。 除了上述遗传因素之外,许多环境因素也参与或导致胰岛素抵抗,称之为继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这主要与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人过多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80%伴有肥胖)、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铬和钒缺乏、妊娠和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另外还有原因是肿瘤坏死因子a(TNF-a)增多。TNF-a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引起血浆FFA水平增高,抑制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IRS-1的磷酸化和Glut4的表达,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近年来尚发现脂肪细胞能分泌抵抗素( resistin ),抵抗素可降低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摄取,中和抵抗素后组织摄取葡萄糖回升。其他如瘦素抵抗和脂联素水平的降低或活性减弱也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骨骼肌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增多也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B细胞内TG积聚过多可造成其功能减退。 三:胰岛素抵抗的监测方法 1.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是目前公认的检测胰岛素抵抗的方法,并被认为是评价其他检测胰岛素抵抗方法的金标准。本方法是测定组织对外源性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快速连续胰岛素灌注使血浆胰岛素浓度迅速升高并维持在一定水平,改变葡萄糖灌注率而使血糖稳定在基线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可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和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即阻断内源性葡萄糖一胰岛素反馈,这时葡萄糖灌注率等于外源性胰岛素介导的机体葡萄糖代谢率。具体方法为:空腹12h,抽血测基础血糖、胰岛

13--肠道菌群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专题导读 2012年第9卷第16期 药品评价 13 Guided Reading 肥胖以及2型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社会和健康问题。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人体肠道菌群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为定植在人体消化道内的微生物,数量众多,种类复杂。正常成人的肠道菌群总重量约1~2kg ,数量至少达1014个,是人体细胞的10倍,包含的基因数量是人类基因数量的150倍。主要位于大肠。根据细菌16S rRNA 序列分类,含有细菌500~1000种,主要包括9个门,即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 a c t e r o i d e t e s )、放线菌门(A c t i n o b a c t e r i a )、梭杆菌门(F u s o b a c t e r i a )、变形菌门(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 )、疣微菌门(Ve r r u c o m i c r o b i a )、蓝藻菌 门(C y a n o b a c t e r i a )、螺旋体门(Spirochaeates)、VadinBE97菌门和另外一种古菌——史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 smithii)。其中大部分属于拟杆菌门(G -菌)或厚壁菌门(G +菌)(共约占90%)。肠道菌群与能量代谢 与正常小鼠相比,完全清除肠道菌群后的小鼠摄食量增多,但体内脂含量却明显减少;植入正常小鼠肠道菌群后,摄食量减少,体脂含量却明显增加。由于无菌小鼠的耗氧率明显减少,提示体脂的减少并不是由于能量的消耗增加所致,而是因为能量摄入减少。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宿主的能量代谢:①大肠中的肠道菌群能将不被小肠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膳食纤维、抗性淀粉等)发酵,使其降解成短链脂肪酸,为宿主提供能量。 R elationship of gut microbiota,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肠道菌群与肥胖、胰岛素抵抗 的关系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内分泌科 李焱 梁绮君 中图分类号 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809(2012)16-0013-03关键词 肠道菌群;肥胖;胰岛素抵抗 万方数据

脂肪肝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脂肪肝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TNF 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IL6、空腹胰岛素以及空腹血糖,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分析ISI与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相关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HDL 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TG以及LDL C水平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脂联素、ISI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ISI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801;与TNF α、IL6以及hsCR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68,0.770与0.681,且相关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lipid-cytokines level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thods 20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he NAFLD group) and 20 patients without NAFLD(the

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m)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30例(HP)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30例(HP+DM组);30名正常{建康者作为对照组(NC组),3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血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分析包括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的检测。结果三组比较FBG、FINS、收缩压(SBP)、TG、TC和IAI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SBP,TG、TC 均与IAI成明显负相关。结论高血压与IR密切相关,IR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又参与IR的发生与进展。 标签: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糖尿病;老年人 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现在认为IR为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的共同发病基础[1]。本文分析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与血脂的相关性,探讨IR与血脂水平变化在老年高血压病中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对本院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住院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2级以上、肝脏及血液系统疾病者。按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单纯高血压(HP)组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HP+DM)组:其中HP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3.2±9.9)岁;HP+DM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74.4±10.2)岁;另从体检病人中选择健康对照组(NC组)30例:男19例,女ll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5±11.2)岁;入选人群均进行动态血压测定,血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分析包括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的检测。 1.2 仪器和方法:血脂、血糖检测用BECK—MANCXT△生化仪,应用己糖激酶法;血FINS检测用DPC公司IMMULITE化学发光仪,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LAI=l/FBG×FINS[2],取其自然对数;动态血压采用美国太空实验室90827型动态血压检测仪,取其24小时平均血压。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其它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各组一般资料比较:三组男女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HP+DM组FBG、FINS、SBP、TG、TC均显著高于NC组(P<0.01),HP+DM

胰岛组织与胰岛素抵抗

脂肪组织与胰岛素抵抗 张宏波万琪琪梁华陈峰王沁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200240) 摘要脂肪组织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与褐色脂肪组织,长期以来它被认为仅参与机体能量储存与非颤抖性产热,近几十年来,随着瘦素的发现,脂肪组织的一系列新功能得以揭示。脂肪组织不仅储存和分泌脂肪酸,参与集体能量代谢,它还能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调节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更重要的是,脂肪组织与慢性代谢性炎症关系密切,而后者将直接导致胰岛素抵抗。本文将从自由脂肪酸、脂肪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三方面阐述脂肪组织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关键词脂肪组织;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 近年来,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工作方式及饮食习惯改变使得肥胖在全球范围内日渐盛行,与之伴随的是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即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发病率的极大增加【1,2】。联系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即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因此,对于IR的研究是理解这些疾病致病机理以及寻求治疗手段的关键。 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由脂肪细胞、前体脂肪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等构成,他广泛分布于人体皮下组织、肠系膜、脏器周侧。甚至骨骼肌内部。不同分布的脂肪组织对于代谢的调节功能迥异【3】。较皮下脂肪组织而言,腹部脂肪组织与代谢性疾病具有更直接的联系【4】。 从类别上看,脂肪组织可分为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和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长期以来,人们认为BAT只存在于小型哺乳动物体内和人的婴幼儿时期,参与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但近期的工作表明,它在成年个体冷诱导条件下广泛分布【5,6】,并且可能在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7】。 相比BAT而言,WAT的代谢调节功能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1993年,Hotamisligil 等【8】首先报道了肥胖小鼠脂肪组织能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并直接诱导IR,从而将炎症反应(inflammation)与IR联系起来;1994年瘦素(leptin)的发现使得WAT的内分泌功能得以揭示【9】。之后的十几年的研究日益表明WAT与IR的密切联系。本文侧重讨论WAT,并力求从总体上讨论WAT与IR联系的普遍机制。 1 IR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HOMA-I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ulin-sensitive 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Results of the REACTION study Jieli Lu a ,b ,1,2,Yufang Bi a ,b ,1,2,Tiange Wang a ,b ,1,2,Weiqing Wang a ,b ,2,Yiming Mu c ,2,Jiajun Zhao d ,2,Chao Liu e ,2,Lulu Chen f ,2,Lixin Shi g ,2,Qiang Li h ,2,Qin Wan i ,2,Shengli Wu j ,2,Guijun Qin k ,2,Tao Yang l ,2,Li Yan m ,2,Yan Liu n ,2,Guixia Wang n ,2,Zuojie Luo o ,2,Xulei Tang p ,2,Gang Chen q ,2,Yanan Huo r ,2,Zhengnan Gao s ,2,Qing Su t ,2,Zhen Ye u ,2,Youming Wang v ,2,Huacong Deng w ,2,Xuefeng Yu x ,2,Feixia Shen y ,2,Li Chen z ,2, Liebing Zhao a ,b ,2,Meng Dai a ,b ,2,Min Xu a ,b ,2,Yu Xu a ,b ,2,Yuhong Chen a ,b ,2,Shenghan Lai aa ,2,Guang Ning a ,b ,?,2 a Key Laboratory for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 of Ministry of Health,Rui-Jin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E-Institute of Shanghai Universities,China b Shanghai Clinical Center for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Department of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Rui Jin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c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Hospital,China d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China e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n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hina f Wuhan Xiehe Hospital,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g University of Guizhou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h University of Haerbin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i University of Luzhou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j Xinjiang Kelamayi Peoples Hospital,China k University of Zhengzhou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l University of Nanjing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m University of 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n University of Jilin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o University of Guangxi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p University of Lanzhou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q University of Fujian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r Jiangxi People's Hospital,China s University of Dalian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t Xinhua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u Zheji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a v University of Anhui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w University of Chongqing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x Wuhan Tongji Hospital,China y Wenz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z Qilu Hospital,University of Shandong School of Medicine,China aa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Baltimore,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172(2014)388–394 ?Corresponding author at:Shanghai Clinical Center for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Department of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Rui Jin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197Rui-Jin 2nd Road,Shanghai 200025,China.Tel.:+862164370045x665340;fax:+862164373514. E-mail address:gn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9943638.html, (G.Ning).1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article.2 All authors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all aspects of the reliability and freedom from bias of the data presented and their discussed interpretation.0167-5273/$–see front matter ?2014Elsevier Ireland Ltd.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9943638.html,/10.1016/j.ijcard.2014.01.073 Contents lists available at ScienceDir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j o u r n a l h o m e p a g e :w w w.e l s e vi e r.c o m/l o c a t e /i j c a r d

胰岛素抵抗是怎么回事

胰岛素抵抗是怎么回事 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给糖尿病人注射相同剂量的胰岛素,有的病人血糖明显下降,而另一些病人则效果不明显;50年代Yallow等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发现血浆胰岛素水平较低的病人胰岛素敏感性较高,而血浆胰岛素较高的人对胰岛素不敏感,由此提出了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的概念。胰岛素抵抗就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疾病分期 根据胰岛素剂量反应曲线,可以看出,胰岛素抵抗有三种形式: (1)单纯曲线右移,表示胰岛素的效应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减低,需要增加胰岛素的剂量才能达到最大反应。 (2)单纯曲线高度降低,增加胰岛素的剂量也不能达到最大的反应高度,这提示靶器官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 (3)同时伴有曲线右移及曲线最大高度的降低,表明胰岛素敏感性和反应性均降低。 1988年Reaven提出了X综合征的概念,这种综合征包括摄取葡萄糖刺激产生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耐量低减、高胰岛素血症、极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水平减低、高血压、冠心病。1995年,stern提出了"共同土壤学说",认为胰岛素抵抗是上述代谢异常的共同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向心性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同时并存和共同联系的基础。1998年7月WHO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定义为:①胰岛素抵抗;②糖耐量异常;③血压≥160/90mmHg;④甘油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L;⑤向心性肥胖;⑥体重指数BMI>30kg/m2;⑦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⑧高尿酸血症;⑨微量白蛋白尿。一个个体存在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及或胰岛素抵抗,并同时具有2项以上组合,可定义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有报道,一些炎症介质和胰岛素敏感性有相关关系的如 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等,在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个体,CRP 水平明显增高,也就是说CRP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些组成成分相关,由于CRP是炎症标记物,所以有人提出,由于体内的慢性炎症也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部分,对于2型糖尿病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2发病原因 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很多,包括遗传性因素或称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大多数是由于多基因突变所致,并常常是多基因突变协同导致胰岛素抵抗。除了上述遗传因素之外,许多环境因素也参和或导致胰岛素抵抗,称之为继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这主要和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人过多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80%伴有肥胖)、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铬和钒缺乏、妊娠和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肿瘤坏死因子a(TNF-a)增多。TNF-a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引起血浆FFA水平增高,抑制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IRS-1的磷酸化和Glut4的表达,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近年来尚发现脂肪细胞能分泌抵抗素( resistin ),抵抗素可降低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摄取,中和抵抗素后组织摄取葡萄糖回升。其他如瘦素抵抗和脂联素水平的降低或活性减弱也和胰岛素抵抗有关。骨骼肌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增多也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B细胞内TG积聚过多可造成其功能减退。[1] 3检测方法 1.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