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鲁卡因LD50的测定

普鲁卡因LD50的测定

普鲁卡因LD50的测定
普鲁卡因LD50的测定

适用班级:

授课时间:

指导教师:

普鲁卡因LD50的测定

【目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

【实验用品】

仪器:注射器、针头、鼠笼、天平

动物:小鼠体重17~25g(♂♀各半,应注明性别,实验前禁食12h,不禁水)药品:2%普鲁卡因溶液

【方法】

(1)探索剂量范围

取小鼠8~10只,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

量,分别按组腹腔注射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剂量的所在范围(参考剂量164mg/kg,最大剂量250mg/kg)。

(2)进行正式实验

在预初实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用3~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相邻剂量之间呈1:0.8或1:0.7)。尽可能使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上,另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下。各组的动物数应相等或相差无几,每组10只,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分层随机均匀分配。

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

(3)统计实验结果

给药后经过一定时间,清点各组的死亡小鼠数。用改良寇氏法计算普鲁卡因的LD50。

(4)课堂实验

将结果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取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按表中剂量分组给药,腹腔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观察并记录表中项目,小鼠注射1~2min出现中枢兴奋,后转为抑制,最后死亡。不死者一般在15~20min内恢复正常,故观察30min内死亡即可,将结果列入实验表1。

实验表1 普鲁卡因急性毒性实验数据表

【结果分析】用改进寇氏法计算LD50。

【计算方法】

LD50=lg-1[X m-i(∑P-0.5)]

式中X m为最大剂量的对数值;

i为相邻两组对数剂量的差值(大剂量组减小剂量组);

P为各组动物的死亡率(以小数表示);

∑P为各组动物死亡率的总和(P1+P2+P3+......) LD50的标准误;

S lg LD50=i√(∑P-∑P2)/(n-1)

式中S为标准误;

lg LD50为LD50的对数值;

∑P2为各组动物死亡率平方之和;

n为每组的动物数。

LD50的平均可信限= LD50±4.5 S lg LD50×LD50(P=0.05)

或LD50的平均可信限= LD50±5.9 S lg LD50×LD50(P=0.01)

【讨论题】

(1)实验时为何动物要按其体重分层随机分配?

(2)LD50的测定为何常用动物死亡作为判断药物毒性的指标?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实验报告

1.目的 掌握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的原理、操作、条件、注意事项。 2.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在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计算含氮量再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3.试剂 3.1浓硫酸、硫酸铜、硫酸钾,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氮的蒸馏水配制 3.2混合指示液 1份(1g/L)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1g/L溴甲酚氯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也可用2份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1g/L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3.3氢氧化钠溶液(400g/L) 3.4标准滴定溶液 硫酸标准溶液[c(1/2H2SO4)=0.0500mol/L]或盐酸标准溶液[c(HCl) 0.0500mol/L] 3.5硼酸溶液(20g/L) 4.仪器 定氮蒸馏装置 5.样品 全蛋(2.47g) 6.操作 6.1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2—5g半固体样品,小心移入干燥洁净的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加入研细的硫酸铜0.5g,硫酸钾10g和浓硫酸20mL,轻轻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角斜放于加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后,泡沫完全消失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呈请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h,取下放冷,慢慢加入20mL水。 放冷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取与处理样品相同的硫酸铜、硫酸钾、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6.2连接装置 装好定氮装置,于水蒸气发生器内装水至2/3处,加甲基红指示剂数滴及少量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数滴玻璃珠以防暴沸,用调压器控制,

蛋白质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测定实验报告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蛋白质测定方法——化学报告

蛋白质的检测 酚试剂法灵敏度较高 20~250mg 费时蛋白质在碱性溶 液中其肽键与 Cu2+螯合,形成 蛋白质一铜复合 物,此复合物使 酚试剂的磷钼酸 还原,产生蓝色 化合物 酚类、柠檬 酸、硫酸铵、 tris缓冲液、 甘氨酸、糖 类、甘油等均 有干扰作用 由上表可大致了解五种检测蛋白质的方法,下面以实验的形式进行详细阐述: 1 材料与方法 仪器材料 (1)仪器:凯氏定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离心机、布氏漏斗、抽滤泵。 (2)试剂及原材料:牛奶、酸奶、豆浆、LpH=4. 7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乙醇-乙醚等体积混合液、浓H2SO4 、40%氢氧化钠、30%过氧化氢、2%硼酸溶液、0. 050molPL标准盐酸溶液、硫酸钾- 硫酸铜接触剂、混合指示剂、标准蛋白溶液、双缩脲试剂、考马斯亮蓝G- 250试剂。 实验方法 (1)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将待测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 ,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 作催化剂和加入K2SO4 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入30%过氧化氢有利于消化溶液的澄清。消化好的样品在凯氏定氮仪内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定量硼酸溶液中,然后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记录,计算出样品含氮量。每个样品做三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2)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吸收峰在280nm处,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38nm的光吸收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仍能回收使用。低浓度的盐,例如,

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1.掌握双缩脲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基本原理、操作; 1.2.掌握双缩脲试剂的配制; 1.3.熟悉血清总蛋白的临床意义; 1.4.了解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2.1.两分子尿素加热脱氨缩合成的双缩脲(H2N-OC-NH-CO-NH2),因分子内含有两个邻接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可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2.2.蛋白质分子含有大量彼此相连的肽键(-CO-NH-),同样能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的紫红色络合物,且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在10~120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小牛血清;②6.0mol/LNaOH溶液;③双缩脲试剂:硫酸酮、酒石酸钾钠、碘化钾;④蛋白质标准液(70g/L);⑤0.9%NaCl;⑥蒸馏水。 3.1.2.实验器材:①试管;②烧杯;③容量瓶;④加样枪;⑤刻度吸管;⑥玻璃棒;⑥1100分光光度计;⑦电子天平;⑧水浴锅。

3.2.实验步骤 四、结果与讨论: 4.1.实验现象: ①选取三支洁净无损的试管,从左往右依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蛋白质标准液、相应的小牛血清各0.5ml,分别命名为B试管、S试管和U试管,再分别向三支试管内加入4ml的双缩脲试剂,溶液均成蓝色透明状。

测定次数 1 2 3 平均吸光度 ②将三支试管放入37℃水浴锅中加热20min,取出后,B试管呈淡蓝色,S试管和U 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试管的颜色比U试管的颜色深。(如图一) 图一水浴后三支试管颜色图二分光计读数 S 0.185 0.184 0.185 0.1847 U 0.152 0.151 0.152 0.1517 结果计算:代入公式:血清总蛋白(g/L)=(Au/As)X蛋白质标准液浓度(g/L),得出结果:血清总蛋白=57.493g/L。 4.3.结果讨论 经查阅资料得: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含量为60~80g/L,而小牛血清总蛋白含量比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含量略低一点,本次结果得出小牛血清总蛋白含量为57.493g/L,符合情况。 4.3.1.成功原因: ①本次试验的试剂混合水浴后出现了预期效果:B试管呈淡蓝色,S试管和U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试管的颜色比U试管的颜色深。B试管呈淡蓝色是因为B试管中没有发生任何反应,所以呈现双缩脲试剂本来的淡蓝色,而S试管和U试管呈浅紫色是因为试剂中的蛋白质和双缩脲发生了双缩脲反应而呈浅紫色。 管号

蛋白质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测定方法——化学报告

蛋白质的检测 酚试剂法灵敏度较高 20~250mg 费时蛋白质在碱性溶 液中其肽键与 Cu2+螯合,形成 蛋白质一铜复合 物,此复合物使 酚试剂的磷钼酸 还原,产生蓝色 化合物 酚类、柠檬 酸、硫酸铵、 tris缓冲液、 甘氨酸、糖 类、甘油等均 有干扰作用 由上表可大致了解五种检测蛋白质的方法,下面以实验的形式进行详细阐述: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材料 (1)仪器:凯氏定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离心机、布氏漏斗、抽滤泵。 (2)试剂及原材料:牛奶、酸奶、豆浆、0.12mol/LpH=4. 7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乙醇-乙醚等体积混合液、浓H2SO4 、40%氢氧化钠、30%过氧化氢、2%硼酸溶液、0. 050molPL标准盐酸溶液、硫酸钾- 硫酸铜接触剂、混合指示剂、标准蛋白溶液、双缩脲试剂、考马斯亮蓝G- 250试剂。 1.2 实验方法 (1)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将待测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 ,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 作催化剂和加入K2SO4 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入30%过氧化氢有利于消化溶液的澄清。消化好的样品在凯氏定氮仪内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定量硼酸溶液中,然后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记录,计算出样品含氮量。每个样品做三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2)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吸收峰在280nm处,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38nm的光吸收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仍能回收使用。低浓度的盐,例如, 生化制备中常用的(NH4)2SO4 等和大多数缓冲液不干扰测定,特别适用于柱层析洗脱液的快速连续检测,因为此时只需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变化,而不需知道其绝对值。 此法的特点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干扰物质较多,在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对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故该法适于用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及核酸等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核酸的干扰可以通过查校正表,再进行计算的方法加以适当的校正。但是因为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吸收是不相同的,虽然经过校正,测定的结果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 此外,进行紫外吸收法测定时,由于蛋白质吸收高峰常因pH的改变而有变化,因此要注意溶液的pH值,测定样品时的pH要与测定标准曲线的pH相一致。取待测样品制成蛋白浓度大约在0. 1~1. 0mgPmL的蛋白质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对照标准曲线得出样品含氮量。每个样品做3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3)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紫外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测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主要有:①测参数法:折射率、相对密度、紫外吸收等;②基于化学反应:定氮法、双缩脲法、Folin―酚试剂法等。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2.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中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最大吸收峰位于280nm附近(不同蛋白质略有不同)。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与蛋白质溶液的浓度服从朗伯―比尔定律。 利用紫外吸收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原因有二:①对于测定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误差,故该法适于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②样品中含有的嘌呤、嘧啶等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干扰。 三、仪器与试剂 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标准蛋白质溶液3.00mg·mL-1、0.9%NaCl 溶液、试样蛋白质溶液。 10mL比色管、1cm石英比色皿、吸量管。 四、实验步骤 1.绘制吸收曲线 用吸量管吸取2mL3.00mg·mL-1标准蛋白质溶液于10mL比色管中,用0.9%Na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石英比色皿,以0.9%NaCl溶液作参比溶液,在190~400nm间每隔5nm测一次吸光度Abs,记录数据并作图。 2.绘制标准曲线 用吸量管分别吸取1.0、1.5、2.0、2.5、3.0mL3.00mg·mL-1标准蛋白质溶液于10mL比色管中,用0.9%Na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石英比色皿,以0.9%NaCl溶液作参比溶液,在波长280nm处分别测其吸光度,记录数据并作图。 3.样品测定 取适量浓度试样蛋白质溶液,在波长280nm处测其吸光度,重复三次。在已经得到标准曲线的情况下,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度高,待测溶液的浓度需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所以,先测定试样蛋白质原液的吸光度(1.363),估算浓度为2.0960 mg·mL-1,再将原试液稀释至5倍(即取2mL试液,用0.9%Na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估算浓度为0.4192 mg·mL-1,测吸光度,重复三次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蛋白质测定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 专业年级: 2015级护理(助产)组别:第六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日期2016-10-18 实验地点第六实验室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技术。 2、掌握制作标准曲线的要领和通过标准曲线求样品溶液中待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3、熟悉分光光度计的用法。 二、实验原理 1、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碱性铜试剂中的Cu2+作用生成紫红色的蛋白质- Cu2+复合物。 2、蛋白质- Cu2+复合物中所含的酪氨酸或色氨酸残基还原酚试剂中的磷钼酸和磷钨酸,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色的深浅度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故与同样处理的蛋白质标准液比色即可求出蛋白质的含量。 三、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样品 健康人血清(300倍稀释);正常人血清蛋白质含量:60~80 g/L (2)试剂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液(200μg/ml);碱性硫酸铜溶液(当日有效);Folin-酚试剂(3)仪器与器材

V-1100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试管6支、试管架;加样枪、加样枪架;坐标纸 2.实验步骤 流程图: (1)取6支试管做好标记,再按下表加样:(1作空白对照,2-5作标准试管,6为待测样品) 试剂(ml) 1 2 3 4 5 6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液- 0.20 0.40 0.60 0.80 - 样品液(稀释300倍)- - - - - 0.50 蒸馏水 1.0 0.80 0.60 0.40 0.20 0.50 碱性硫酸铜 2.0 2.0 2.0 2.0 2.0 2.0 Folin-酚试剂0.20 0.20 0.20 0.20 0.20 0.20 蛋白质浓度(μg/ml)0 40 80 120 160 未知(2)往各试管中按表格要求加入蛋白标准液、样品液、蒸馏水及碱性硫酸铜试剂后,混匀室温静置10min。 (3)向各管内加入Folin-酚试剂0.20ml,并于2s内迅速摇匀。 (4)加样完毕后,将各试管进行40℃水浴10min。 (5)冷却至室温后,以500nm波长比色,以1号管作空白对照,按2-6顺序测定试管内溶液吸光度并重复测三次,记录数据并计算结果。

SDS-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报告

SDS-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一、前言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由单体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聚合过程由自由基催化完成。催化聚合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化学聚合法和光聚合法。化学聚合以过硫酸铵(APS)为催化剂,以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加速剂。在聚合过程中,TEMED催化过硫酸铵产生自由基,后者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同时甲叉双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链间产生甲叉键交联,从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PAGE根据其有无浓缩效应,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不连续系统中由于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不连续体系由电极缓冲液、浓缩胶及分离胶所组成。浓缩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大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6.7的Tris-HCl。分离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小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8.9 Tris-HCl。电极缓冲液是pH8.3 Tris-甘氨酸缓冲液。2种孔径的凝胶、2种缓冲体系、3种pH值使不连续体系形成了凝胶孔径、pH值、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这是样品浓缩的主要因素。

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 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 SDS-PAGE一般采用的是不连续缓冲系统,与连续缓冲系统相比,能够有较高的分辨率。 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一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此鉴定方法中,蛋白质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检测实验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次 13食工1班组别 题目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检测姓名黄俊怡日期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定性地了解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性质。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一般是指能使蛋白质成为人们所需要的食品特征而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即对食品的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发生作用的那些性质,这些性质对食品的质量和风味起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与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的用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开发和有效利用蛋白质资源的重要依据。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可分为水化性质、表面性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有关性质三个主要类型,主要包括有吸水性、溶解性、保水性、分散性、粘度和粘着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作用等。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1. 实验材料 (1)2%蛋清蛋白溶液:取2g蛋清加98ml蒸馏水稀释,过滤取清夜。 (2)卵黄蛋白:鸡蛋除蛋清后剩下的蛋黄捣碎。 2. 试剂 (1) 硫酸铵、饱和硫酸铵溶液 (2) 氯化钠、饱和氯化钠溶液 (3) 花生油 (4) 酒石酸 3. 仪器 (1) 刻度试管 (2) 100ml烧杯

(3) 冰箱 四、实验步骤 1. 蛋白质水溶性的测定 在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蛋清蛋白,加入5ml水,摇匀,观察其水溶性,有无沉淀产生。在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得到澄清的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 取上述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3ml,加入3ml饱和硫酸铵溶液,观察球蛋白的沉淀析出,再加入粉末硫酸铵至饱和,摇匀,观察清蛋白从溶液中析出,解释蛋清蛋白质在水中及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蛋白质沉淀的原因。 2. 蛋白质乳化性的测定 取卵黄蛋白于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水和5滴花生油;另取5ml水于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5滴花生油;再将两支试管用力振摇2~3min,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每隔15min观察一次,共观察4次,观察油水是否分离。 3. 蛋白质起泡性的测定 (1) 在二个100ml的烧杯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30ml,一份用玻璃棒不断搅打1~2min;另一份用吸管不断吹入空气泡1~2min,观察泡沫的生成、泡沫的多少及泡沫稳定时间的长短。 (2) 在二支10ml刻度试管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ml,一支放入冰箱中冷至10℃,另一支保持常温(30~35℃),以相同的方式振摇1~2min,观察泡沫产生的数量及泡沫稳定性有何不同。 (3) 在三支10ml刻度试管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ml,其中一支试管加入酒石酸,一支加入氯化钠;另一支作对照用,以相同的方式振摇1~2min,观察泡沫的多少及泡沫稳定性有何不同。 4. 蛋白质凝胶作用的测定 在试管中加入1ml蛋清蛋白,再加1ml水和几滴饱和食盐水至溶解澄清,放入沸水中,加热片刻观察凝胶的形成。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 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一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生物化学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一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如测定牛奶等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作为其营养成分的参考值,测定病人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检测其是否患有某种疾病等,因而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蛋白质本身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如具有等电点、富含有机氮、含有肽键、存在某些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残基、可与某些染料结合等),利用它的这些特点可以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或者某些物理手段,将一定量的蛋白质转化为可以方便定量测定的其他量,从而达到测定蛋白质含量的目的。蛋白质诸多特点的存在决定了它会有不同的测定方法,同时由于多种非蛋白组分的存在和干扰以及各种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适用条件),每一种测定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某一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所以多种测定方法的共存是有意义的。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四种:凯氏定氮法、Folin-酚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紫外法,其中后三种方法最常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所测定对象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实验器材的限制、实验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所测定蛋白质的种类与性质、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测定所花费的时间等),有选择性地使用某种方法。 二、研究目标 1.掌握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基础目标) 2.了解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掌握在实际工作中不同测定方法的选择条件;(基础目标) 3.证明非蛋白组分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存在干扰,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确定该干扰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可以忽略。(高级目标) 三、研究策略 本实验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非蛋白组分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存在的干扰是否可以忽略。思路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先测定纯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含量,随后在该溶液中加入非蛋白组分(如嘌呤、嘧啶等吸光物质,Ca2+等金属离子,无机酸或无机碱,甚至某些色素等),测定此时蛋白质含量,对比两次测定结果,计算相对误差,从而得出非蛋白组分的影响程度;另一种方法是直接使用天然的蛋白质粗提取物(含有非蛋白组分,并将其中包含的所有非蛋白组分看成一个影响因素),来测定粗提取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考虑到第一种方法中涉及到的非蛋白组分的加入量没有标准,这些非蛋白材料(影响因素)实验室内也不一定有,更重要的是该实验所具有的实际意义不大,故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但是方案二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所测组分蛋白质含量的真实值未知,测得的结果没有可以参考比较的依据,所以需要另外找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 所采取的策略是先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已 知标准蛋白质溶液的浓度,三个测定值之间会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者说测定值之间的变化符

实验一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能与蛋白质的疏水微区相结合,这种结合具有高敏感性。考马斯亮蓝G250的磷酸溶液呈棕红色,最大吸收峰在465nm。当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呈蓝色,其最大吸收峰改变为595nm。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质复合物的高消光效应导致了蛋白质定量测定的高敏感性。 在一定范围内,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质复合物呈色后,在595nm下,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关系。故可用于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二.实验设备与试剂 设备:普通离心机,721型分光光度计 试剂:标准蛋白液(100ug/ml) 三.实验材料 新鲜绿豆芽 四.实验内容 1.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9支干净的试管,按表进行编号并加入试剂。 2.样品蛋白的测定 (1)样品蛋白液制备 准确称取2g新鲜绿豆芽胚轴的部分,研磨成匀浆,离心分离(4000r/min,10min)。取上清液用0.9%nacl定容到10ml。 (2)含量测定 另取两只干净的试管,加入样品液0.1ml,0.9mlnacl和考马斯亮蓝染液4.0ml,混匀。室温静置3min,与波长595nm处比色,读取吸光度。 五.实验结果 1.标准曲线 结果如表所示,并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个标准液含量为横坐标做标准曲线。

2.样品蛋白含量的测定 样品蛋白的比色结果如表,根据直线方程求出每支试管中蛋白质含量。 根据公式求出样品绿豆芽蛋白质含量 样品蛋白的体积 蛋白质含量(ug/g鲜重)= 测定时取样的体积 称取样品的重量 六.结果与讨论 结果:绿豆芽蛋白质含量=1233.0ug/g 讨论: 1.试液为混合均与就取样 2.量取溶液时读数有误差 3.读取A值时有读数误差 4.比色杯中的误差

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 2.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未知样品的消化、蒸馏、滴定及其含氮量的计算等) 二、实验原理 凯氏定氮法常用于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氨基酸等)的含氮量。 当天然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此过程称为“消化”。 此过程进行的相对较为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溶液的沸点,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氧化剂过氧化氢也能加速反应。 消化过程: 4 24423)(2SO NH SO H NH →+3 22242NH O H SO CO SO H +++→+含氮有机物 蒸馏:在消化完全的样品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使呈碱性,加热

蒸馏,即可释放出氨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 OH NH SO N OH N SO NH 4424242a a 2)(+→+ 吸收与滴定:蒸馏所放出的氨,可用硼酸溶液进行吸收,待吸收完全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氢离子浓度为止(即滴定至蓝紫色),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当量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的当量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氮量。 324333BO H NH BO H NH →+ 334324BO H CL NH HCL BO H NH +←+ 三、实验试剂、材料和器材 实验材料:食用面粉。 实验试剂:浓硫酸、30%氢氧化钠溶液、克氏催化剂、2%硼酸、指示剂、0.01M HCL 。 实验器材:凯氏烧瓶、电炉、凯氏定氮蒸馏装置、锥形瓶、100ml 容量瓶、酸式滴定管。 四、操作步骤 1.消化 (1)准确称取1克食用面粉,用称量纸卷好小心送入至50毫升的凯氏烧瓶底部,切勿沾于瓶口或瓶颈上;

蛋白质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实验报告)

蛋白质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5年4月28日实验温度:室温 实验地点:生物化学与遗传学实验室指导老师:*** 班级:2013级生物技术1班姓名:** 学号:******** I. 实验目的 1.学习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 II. 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是根据蛋白质与染料相结合的原理设计的,这是一种迅速、可靠的通过染色法测定溶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考马斯亮蓝G-250在酸性游离状态下呈棕红色,最大吸收波长465nm,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最大吸收波长595nm,在一定的蛋白质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反应2min即可到达平衡,复合物在室温下1h内保持稳定。蛋白质—考马斯亮蓝G-250复合物吸光系数,使得在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灵敏度很高,可测微克级蛋白质含量。 III. 实验试剂与仪器 1.实验试剂

(1) 100μg/mL标准蛋白质溶液 5mg酪蛋白溶于50mL 的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2)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 5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25mL的95%乙醇中,加85%的磷酸50mL,蒸馏水定容至500mL。 (3)正常人血浆。 2.实验器材 可见分光光度计,100μL微量移液器16支,5mL刻度吸管8支,中试管。 IV. 实验操作步骤 1.绘制标准曲线取中试管8支,按下表加入各种试剂 混匀,室温放置5min后即可比色。以“0”号管为空白,记录于下表,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绘制数据表

012345样1样2标准蛋白μg 数 020********* A59500.51 70.80 5 0.94 1 1.15 7 1.19 2 1.46 5 1.44 2.样品测定中试管2支分别加未知浓度蛋白质(或人正常血浆)0.4mL,各加5.0mL考马斯亮蓝试剂摇匀,室温放置5min,以“0”号管为空白比色,以所测A595于标准曲线查蛋白质含量。 V. 实验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实验未能达到预期的一条直线,原因可能为:①血浆样本放置时间太久,蛋白质变性;②实验比色杯由于使用后未及时擦洗,导致比色误差(原因小);③人为操作不当,导致误差。

生化实验报告 福林-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实验三:福林(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制备无蛋白血滤液。 2.掌握Folin-Wu 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7200 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或多肽分子中有带酚基酪氨酸或色氨酸,在碱性条件下,可使酚试剂中的磷钼酸化合物还原成蓝色(生成钼蓝和钨蓝化合物)。蓝色的深浅不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 三.实验仪器1.试管2.秱液管3.卵清蛋白片4.7220 分光光度计 四. 实验试剂1、碱性硫酸铜溶液 A 液:无水碳酸钠35g,酒石酸钠13g 及碳酸氢钠11g 溶于蒸馏水,秲释定容至1000ml. B 液:硫酸铜晶体5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临用时,A 液:B 液=9:1 混合(体积比),混合液于冰箱中保存(4℃)。2、标准葡萄糖溶液(0.1mg/ml)(1)1%葡萄糖母液:称取1.000g 葡萄糖,溶于蒸馏水,秲释并定容至100ml。(2)葡萄糖标准液:取1.0ml 葡萄糖母液于1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3、10%钨酸钠溶液:称取钨酸钠10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 毫升。4、 0.33mol/LH2SO4 溶液:于53ml 蒸馏水中加入1ml 的浓硫酸。 五.实验步骤1、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用奥氏吸管吸取全血(已加抗凝剂)1ml,缓缓放入100ml 锥形瓶中,加蒸馏水7ml,摇匀,

溶血后(血液变为红色透明)加10%钨酸钠1ml,摇匀.。再加 0.33mol/L H2SO41ml,边加边摇,加毕充分摇匀,放置5~15 分钟,至沉淀变为暗棕色(如丌变色可再加0.33mol/L H2SO41-2 滴)。用干滤纸过滤。先倾入少许,待滤纸湿润后在全部倒入,如滤液丌清需重新过滤。每毫升无蛋白血滤液相当于1/10ml 全血。2、血糖的定量测定:取25ml 的血糖管3 支,编号。第一支血糖管中加入2ml 蒸馏水(空白管);第二支血糖管中加2ml 标准葡萄糖液;用吸管吸取无蛋白血滤液2ml,放入第三支血糖管中。然后向三支血糖管中各加入2ml 新配制的碱性硫酸铜溶液,同时置于沸水浴中8 分钟,取出,在流水中迅速冷却后,勿摇动,各加4ml 酸性钼酸盐溶液。一分钟后,用蒸馏水秲释至25ml,混匀,用7200分光光度计在420nm 波长处比色,以空白管调节零点。 六.数据处理列1 空白管标准管(A0)样品管(A1)OD420 0 0.072 0.097 OD420 0 0.071 0.097 OD420 0 0.072 0.097 平均0 0.072 0.097 按下式计算100ml 全血中所含血糖的含量 m=A1/A0×C0÷0.1×100 式中: m=100ml 全血中含血糖毫兊数; C0=标准液葡萄糖含量(0.1mg/ml)A1=样品液光吸收值; A0=标准液光吸收值0.1ml 无蛋白血溶液相对于0.1ml 全血得出 m=134.72mg 七.实验分析 一.提高实验准确度的措施?1.应尽可能把秱取的血液完全放出,即等待挂在壁上的血液滴下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若

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记录

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 2.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未知样品的消化、蒸馏、滴定及其含氮量的计算等) 二、实验原理 凯氏定氮法常用于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氨基酸等)的含氮量。 当天然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此过程称为“消化”。 此过程进行的相对较为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溶液的沸点,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氧化剂过氧化氢也能加速反应。 消化过程: 4 24423)(2SO NH SO H NH →+3 22242NH O H SO CO SO H +++→+含氮有机物 蒸馏:在消化完全的样品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使呈碱性,加热

蒸馏,即可释放出氨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 OH NH SO N OH N SO NH 4424242a a 2)(+→+ 吸收与滴定:蒸馏所放出的氨,可用硼酸溶液进行吸收,待吸收完全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氢离子浓度为止(即滴定至蓝紫色),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当量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的当量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氮量。 324333BO H NH BO H NH →+ 334324BO H CL NH HCL BO H NH +←+ 三、实验试剂、材料和器材 实验材料:食用面粉。 实验试剂:浓硫酸、30%氢氧化钠溶液、克氏催化剂、2%硼酸、指示剂、0.01M HCL 。 实验器材:凯氏烧瓶、电炉、凯氏定氮蒸馏装置、锥形瓶、100ml 容量瓶、酸式滴定管。 四、操作步骤 1.消化 (1)准确称取1克食用面粉,用称量纸卷好小心送入至50毫升的凯氏烧瓶底部,切勿沾于瓶口或瓶颈上;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实验报告 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年级:2013级班级:1班姓名:学号:日期:2014,3,8 得分:实验课程: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蛋白质的定量测定(五)——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实验目的】 掌握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G-250(Coomassie G-250)是一种甲基取代的三苯基甲烷,分子中磺酸基的蓝色染料,在465nm处有最大吸收值。考马斯亮蓝G-250能与蛋白质通过范得华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质—考马斯亮蓝复合物蓝色溶液,引起该染料的最大吸收λmax的位置发生红移,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值。由于蛋白质—考马斯亮蓝复合物在595n处的光吸收远高于考马斯亮蓝在465nm处的光吸收,因此可大大地提高蛋白质的测定灵敏度。蛋白质—考马斯亮蓝复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利用溶液颜色的差异进行比色测定,适合于蛋白质类的定量分析尤其适合于稀有蛋白质的微量分析。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呈色反应颜色稳定、灵敏度高,最低测试蛋白质量在1ug左右。 【试剂与器材】 试剂: 考马斯亮蓝试剂: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95%乙醇,加入100ml质量浓度为0.85g/ml 的磷酸,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 标准蛋白质溶液:结晶牛血清清蛋白,预先经微量凯氏定氮法标定该蛋白质的百分含量,然后根据该蛋白的纯度用0.15mol/LNacl配制成1.0mg/ml蛋白溶液。 器材: 试管和试管架

722型分光光度计 吸量管 移液枪 【实验步骤】 一、制作标准曲线 各管混匀后,静置3min,以0号管为空白管调零,在595nm波长下分别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值(A595). 以A595值为纵坐标,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二、待测蛋白质浓度测定 测定方法同上,1ml待测蛋白质家5ml考马斯亮蓝试剂,。用上述0号管调零,测出血清的 A595值。 【实验结果】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记录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实验名称 (Title of Experimetn)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Folin -酚试剂法) 实验日期 (Date of Experiment) XXXX 实验地点(Lab No.) XXXX 合作者 (Partner) XXXX 指导老师(Instructor) XXXX 总分 (Total Score) 教师签名(Signature) 批改日期 (Date) 一、实验预习 1.0实验目的 ● 初步了解各种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 ● 掌握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及熟悉和掌握实验操作技术。 ● 掌握用excel 制作标准曲线和通过标准曲线及标准管方法求样品溶液中待测定物质含量。 1.1实验原理 1.1.1总体概述 Folin-酚试剂法是经过科学家改进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Folin 首创这种方法:利用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酚基)还原酚试剂(磷钨酸-磷钼酸)起蓝色反应。而后,Lowry 对此法进行了改进,先于标本中加碱性铜试剂,再与酚试剂反应,提高了灵敏度,灵敏度的范围为:20250g μ:,故使得实验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干扰物质多、费时、操作严格计时等问题。 1.1.2双缩脲反应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22H NOC NH CONH --)能和2Cu + 作用,发生配位 反应,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即为双缩脲反应。

考马斯亮蓝测蛋白实验报告

实验二:分光光度计的学习之考马斯亮蓝G-250法(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使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二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G-250(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测定蛋白质含量属于染料结合法的一种。考马斯亮蓝G-250 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最大光吸收在488nm;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青色,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595nm 波长下有最大光吸收。其光吸收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因此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 结合在2min 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h 内保持稳定。该法是1976年Bradford 建立,试剂配制简单,操作简便快捷,反应非常灵敏,灵敏度比Lowry 法还高4 倍,可测定微克级蛋白质含量,测定蛋白质浓度范围为0~1 000μg/mL,是一种常用的微量蛋白质快速测定方法。 三实验材料 1. 实验材料:未知浓度的牛血清样品 2. 主要仪器:试管、移液枪、分光光度计等。 3. 试剂:蛋白试剂考马斯亮蓝G-250 的配制:称取100mg 考马斯亮蓝

G-250,溶于50mL90%乙醇中,加入85%(W/V)的磷酸100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mL。此溶液在常温下可放置一个月。 四实验步骤 标准曲线制作:取6 支10mL 干净的试管,按表1 取样。摇匀后放置2min ,用1cm 光经的比色杯在595nm 波长下比色,记录测定的光密度OD595nm,并做标准曲线。 表1 低浓度标准曲线制作 上图数据标准曲线如下:

蛋白质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实验报告

蛋白质浓度测定一一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5年4月28日实验温度:室温 实验地点:生物化学与遗传学实验室指导老师:二 班级:2013级生物技术1班姓名:** 学号:******** I. 实验目的 1?学习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 II. 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是根据蛋白质与染料相结合的原理设计的,这是一种迅速、可靠的通过染色法测定溶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考马斯亮蓝G-250在酸性游离状态下呈棕红色,最大吸收波长465nm,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最大吸收波长595nm,在一定的蛋白质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反应2min即可到达平衡,复合物在室温下1h内保持稳定。蛋白质一考马斯亮蓝G-250复合物吸光系数,使得在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灵敏度很高,可测微克级蛋白质含量。 III. 实验试剂与仪器 1?实验试剂 (1) 100卩g/mL标准蛋白质溶液5mg酪蛋白溶于50mL

的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2) 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5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25mL的95%乙醇中,力口85%的磷酸50mL ,蒸馏水定容至500mL。 (3) 正常人血浆。 2?实验器材 可见分光光度计,100 yL微量移液器16支,5mL刻度吸管8支,中试管。IV.实验操作步骤 1?绘制标准曲线取中试管8支,按下表加入各种试剂 混匀,室温放置5min后即可比色。以“ 0”号管为空白, 记录于下表,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绘制数据表 2?样品测定中试管2支分别加未知浓度蛋白质(或人

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实验报告

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3.2.实验步骤 四、结果与讨论: 4.1.实验现象: ①选取三支洁净无损的试管,从左往右依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蛋白质标准液、相应的小牛血清各0.5ml,分别命名为B试管、S试管和U试管,再分别向三支试管内加入4ml的双缩脲试剂,溶液均成蓝色透明状。

②将三支试管放入37℃水浴锅中加热20min ,取出后,B 试管呈淡蓝色,S 试管和U 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 试管的颜色比U 试管的颜色深。(如图一) 图一 水浴后三支试管颜色 图二 分光计读数 S 0.185 0.184 0.185 0.1847 U 0.152 0.151 0.152 0.1517 结果计算:代入公式:血清总蛋白(g/L)=(Au/As)X 蛋白质标准液浓度(g/L),得出结果:血清总蛋白=57.493g/L 。 4.3.结果讨论 经查阅资料得: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含量为60~80g/L ,而小牛血清总蛋白含量比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含量略低一点,本次结果得出小牛血清总蛋白含量为57.493g/L ,符合情况。 4.3.1.成功原因: ①本次试验的试剂混合水浴后出现了预期效果:B 试管呈淡蓝色,S 试管和U 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 试管的颜色比U 试管的颜色深。B 试管呈淡蓝色是因为B 试管中没有发生任何反应,所以呈现双缩脲试剂本来的淡蓝色,而S 试管和U 试管呈浅紫色是因为试剂中的蛋白质和双缩脲发生了双缩脲反应而呈浅紫色。

②吸光度测试后得到的数据,经计算后得到了预期中的结果,是因为前面操作严谨。 4.3.2.误差分析 ①三次重复测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浮动数据,可能是因为仪器本身存在的可允许的误差范围。 ②第一次尝试使用分光光度计的时候得到了负值,经查明是因为放置在其内的比色杯将磨面对准了通光面,经调整后,获得了正确的数据。 4.4.课后复习题 4.4.1.什么叫双缩脲试剂?为什么要在双缩脲试剂中加入酒石酸钾钠和碘化钾? 答:双缩脲试剂是一个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化学试剂,遇到蛋白质显紫色。它是一个碱性的含铜试液,呈蓝色,由0.1g/ml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0.01g/ml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配制。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的碱性溶液中会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在这种比例的碱性水溶液中,本来形成的Cu(OH)2会与溶液中多余的OH-形成[Cu(OH)4]2- 络离子,酒石酸钾钠的作用就是保护这种络离子不被析出变为沉淀,向试剂中加入碘化钾,可延长试剂的使用寿命。 4.4.2.试剂配制过程中,为何NaOH要单独配制,最后加入? 答:先单独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营造一个碱性环境,在碱性环境下双缩脲试剂B中的Cu2+与蛋白质肽键络合产生颜色反应.如果先将双缩脲试剂A与双缩脲试剂B混合,即NaOH与CuSO4溶液混在一起,那么就会产生Cu(OH)2沉淀,药剂就会失去作用,看不到效果,也就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蛋白质. 4.4.3.简述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答:临床上,当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时,可能代表: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蛋白质合成障碍、蛋白质丢失增加、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或血浆稀释。当血清总蛋白浓度增高时,可能代表:因多发性骨髓瘤而引起的蛋白质合成增加或因脱水、休克而引起的血浆浓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