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案例选择题

管理学案例选择题

第五部分——案例选择题

案例一

AC航班坠落事件

一个初春的晚上7点40分,AC航班正飞行在离目的地K市不远处的高空。机上的油量还可维持近两个小时的航程。在正常情况下,像AC这样的航班,由此飞行到降落K机场,仅需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可以说,飞机的这一缓冲保护措施是安全的。但没有想到,AC航班遭遇了一系列耽搁和问题。

晚上8:00整,K机场航空交通管理员通知AC航班飞行员,由于机场出现了严重的交通问题,他们必须在机场上空盘旋待命。8:45,AC航班的副驾驶员向机场报告他们飞机的“燃料快用完了”。交通管理员收到这一信息,然而,在9:24之前,飞机并没有被批准降落机场。而在此之前,AC航班机组成员也没有再向K机场传递任何情况十分危急的信息,只是飞机座舱中的机组成员在相互紧张地通告说他们的燃料供给出现了危机。

9:24,AC航班第一次试降失败。由于飞行高度太低及能见度太差等原因,没法保证飞机安全着陆。当机场指示AC航班进行第二次试降时,机组乘员再次提到他们的燃料将要用尽,但飞行员还是告诉机场交通管理员说新分配的飞行跑道“可行”。几分钟后,准确的时间是9:32,飞机有两个引擎失灵了,1分钟后,另外两个也停止了工作。耗尽燃料的飞机终于在9:34坠毁于K市,机上73名人员全部遇难。

当事故调查人员检查了飞机座舱中的磁带并与当事的机场交通管理员讨论之后,他们发现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实际上很简单:机场方面不知道AC航班的燃料会这么快耗尽。下面是有关人员对这一事件所做的调查:

第一,飞行员一直说他们“油料不足”,交通管理员则告诉调查者,这是飞行员们经常使用的一句话。当因故出现降落延误时,管理员认为,每架飞机都不同程度存在燃料问题。但是,如果飞行员发出“燃料危急”的呼声,管理员有义务优先为其导航,并尽可能迅速地允许其着陆。一位管理员这样指出:“如果飞行员表明情况十分危急,那么,所有的规则程序都可能不顾,我们会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引导其降落的。”事实是,AC航班的飞行员从未说过“情况危急”,由此导致K机场交通管理员一直未能理解到飞行员所面对的真正困难。

第二,AC航班飞行员的语调也并未向交通管理员传递有关燃料危急的严重信息。机场交通管理员普遍接受过专门训练,可在多数情况下捕捉飞行员声音中极细微的语调变化。但他们向K机机场传达时的语调却是冷静而职业化的。

另外也应当看到,AC航班飞行员不愿意声明情况紧急是有一些客观原因的,如按条例规定,驾驶员在飞行中作了紧急情况报告之后,他们事后需要补写出长篇的、正式的书面汇报交给有关方面,还有,紧急情况报告后如果飞行员被发现,估算飞机在飞行中需要多少油量方面存在严重的疏漏,那么,飞行管理局就有理由吊销其驾驶执照。这些消极的强化因素,在相当程度上阻碍着飞行员发出紧急呼救。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的专业技能和荣誉感便会变成一种“赌注”!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AC航班的不幸坠毁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何种原因?()

A.飞机燃料储备不足以及飞行员在计算剩余油量方面疏忽大意

B.机场交通管理员在工作中的玩忽职守、推卸责任

C.飞机燃料危急的信息没有被清晰地传递又未被充分地接受,因而造成飞机失事的真正原因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

D.AC航班飞行员在沟通过程中存在用语不当问题

2.AC航班飞行员在向机场要求准允降落时使用了“油量不足”、“燃料用完”之类的话语,这些在机场交通管理员心中被认为不过是飞行员们的老生常谈和惯用伎俩。这种情况说明,处于紧急状之中的AC航班飞行员本应该格外注意以下哪一点?()A.使用恰当的编码

B.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

C.选择合适的发送者

D.选择合适的接收者

3.从机场交通管理员的角度来说,既然他们认为AC航班飞行员对“燃料用完”的报告难以令人相信其飞机正处于紧急状态中,这个时候,为稳妥和安全起见,他们最好需要做什么?()

A.对报告情况的飞行员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

B.使自己在接受信息时也同时成为信息发送者

C.开展双向沟通

D.以上所有方面

4.事故调查者在收听录音磁带时发现,AC航班飞行员的报告在语调上没有传递出情况紧急的信息,这可以说是以下哪一方面的典型实例?()

A.不擅长使用口头沟通

B.不擅长使用书面沟通

C.不擅长使用非言语沟通

D.不擅长使用对讲机沟通

5.AC航班飞行员在实际情况紧急时不愿意直接向机场交通管理员报告“情况万分危急”,相反,在航班机组成员内部却相互紧张地通告燃料供给的“危机”,这说明了()。

A.组织沟通往往比人际沟通问题更为复杂

B.组织中的制度规定会对信息的有效沟通造成强烈的影响

C.组织中的一些控制措施实际会左右组织成员的沟通行为

D.以上均正确

案例二

忙碌的生产部长

雷尔公司是美国中西部一家专门生产住宅建筑上的特殊制品的小型厂。布雷尔是该厂的生产部长,他的直接上级是公司总经理。查理是装配车间的主任,他手下有7名工人负责装配住房中的各种用锁,他是归布雷尔领导的。

去年春季的一天,公司总经理把布雷尔叫进办公室,对他说:“我们收到了好几次客户投诉,说我们的锁装配得不好。”布雷尔对此事作了调查之后,向上司汇报说:“我放心了,我对那些蹩脚的锁的装配无需负责,因为那是装配车间主任查理的失职,他没有去检查手下的工人是否按正确的装配程序工作。”

那一天,布雷尔还办了几件事:一是与工会处理了一桩劳资纠纷;二是向厂里的基层管理人员解释了在工伤赔偿政策上打算做哪些改动;三是同销售部经理讨论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问题;四是打电话给一家供应厂商,告诉他们有一台关键的加工机器坏了,无法修理,请他们速来换一台;五是考虑了如何改进厂里的制造工艺。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布雷尔和查理分别是这家小型企业哪一层次的管理人员?()

A.高层和中层的

B.中层和基层的

C.高层和基层的

D.都是中层的

2.关于锁装配不善问题,公司总经理应该首先责成谁负起最终责任?这依据的是什么原则?()

A.装配车间的主任查理,监督职责明确原则

B.装配车间的工人们,执行职责明确原则

C.生产部长,责任的不可下授原则

D.依据责权对等原则,没人该对此负责

3.劳资纠纷的处理和工伤赔偿政策的解释都共同需要何种管理技术?()

A.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

D.体力技能

4.产品更新换代和制造工艺改进都对管理工作职能和技能有些什么要求?()

A.它们都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与管理工作无关

B.它们都涉及到管理中的决策职能,所以具备概念技能就可能做好该类工作

C.它们是纯粹技术领域内的业务决策,做好该项决策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技能,但主要限于技术技能方面

D.技术领域的决策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管理工作,要求同时具备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甚至有时还需要人际技能

5.打电话请供应厂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简单替换的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案例三

辞职引起的薪酬制度变革

一家在同行业居领先地位、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技术产品制造公司,不久前有两位精明强干的年轻财务管理人员提出辞职,到提供更高薪酬的竞争对手公司里任职。其实,这家大公司的财务主管早在数月前就曾要求公司给这两位年轻人增加薪酬,因为他们的工作表现十分出色。但人力资源部门的主管认为,按同行业平均水平来说,这两位年轻财务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已经是相当高的了,而且这种加薪要求与公司现行建立在职务、年龄和资历基础上的薪酬制度不符合,因此拒绝给予加薪。

对这一辞职事件,公司里的人议论纷纷。有的人说,尽管这两位年轻人所得报酬的绝对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他们的表现那么出色,这样的报酬水准是很难令人满意的。也有的人质疑,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主管明显地反对该项加薪要求,但是否当由了解其下属表现好坏的财务部门主管对本部门员工的薪酬行使最后决定权?公司制定了明确的薪酬制度,但是否与公司聘用和保留优秀人才的需要相适应呢?公司是否应当制定出特殊的条例来吸引优秀的人才,或者还是让那些破坏现行制度的人离开算了……这些议论引起了公司总经理的注意,他责成人力资源部门牵头与生产、销售、财务等各部门人员组成一个专案小组,就公司

薪酬制度广泛征求各部门员工的意见,并提出几套方案,供下月初举行的公司常务会讨论和决策之用。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家高新技术产品制造公司的组织结构是()。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2.两位年轻人拿到了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仍没感到满意,这种现象可用何种激励理论得以解释()。

A.公平理论

B.期望理论

C.强化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3.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拒绝给财务管理人员增加薪酬,这是行使了()。

A.直线权力

B.参谋权力

C.职能权力

D.个人权力

4.人力资源部门认为,公司按职务、年龄和资历计付薪酬的制度既已明确颁布,就应严格遵照执行,哪怕因此而流失优秀人才。对这种行为可作何种评判?()A.该行为出现了目标与手段的置换和扭曲

B.人事部门遵循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

C.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优秀人才也不应该例外

D.执法者不能执法犯法

5.公司总经理准备考虑薪酬制度的改革问题,这是一种()。

A.程序化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战术决策

D.业务决策

案例四

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招股上市

中国是一个有着1.5亿吨产量的石油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石油消费大国。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40%的发展中国家行列中,中国的消费量居于首位。而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液态能源,而且价格持续走高。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累计不过180亿吨,可采储量约60亿吨,其中一半已经采出,剩余的一半仅够开采15年的时间。面对我国石油储量不足的情况,寻求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已成为我国石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途径。

《亚洲财经》曾介绍了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招股上市的艰难而重要的历程。这是该公司首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申请公开招股,富有国际资本运作经验的高盛投资银行承揽了这一中国最重要的海外招股上市项目。中国政府下定决心要使中国石油公司的本次上市申请能取得成功,实现改革国有企业的梦想。

高盛投资银行的资深专家们认为,中国石油公司的项目是他们在亚洲承接招股项目中难

度最高的一项。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比当年推行“大跃进”的时间还短,但却要整顿整个中国的石油工业。这个过程将诞生中国最大的一家企业,现有的150万员工队伍中约有102万员工将为此被分拆划出核心业务。高盛投资银行驻北京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张红立先生这样回顾说:“最令我感到自豪的是能够参与改革整个石油工业。当时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中国继续维持一家拥有150万名工的石油公司,目睹这家公司在十年后可能陷入极度的窘境,要么中国把这个公司重组为一个漂亮的‘巩俐’,进而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石油公司。”

整顿石油工业会制造很大的痛苦,但石油业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因此,中国政府于1998年开始成立两家整合上下游业务的大型石油公司。两家公司开始互相置换资产。中国石油天然获得原属中石化的部分炼油厂资产,而中石化则得以注入部分油田资产。这个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整合石油、石化生产过程,使两家公司在国内作有限度的竞争,使它们将来或许有能力冲出国门,成为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公司。此前的格局一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展石油生产,中国石化总公司则控制下游的原油提炼,也就是将原油提炼为汽油、柴油及塑料等。

高盛投资银行在1999年5月正式签约承接的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招股上市,就是针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辖下的业务和资产进行的。为此,高盛投资银行从欧洲调来了重量级人物保罗·申培立,他是股本市场部的董事总经理。他对外表示:“我曾为多个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推行股份化,而中国集团当时在实际动作上如同中央政府的‘石油部’。”申培立说,按员工计算,这家公司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家石油公司都要大10倍以上。对这个规模浩大的项目,申培立主张从选择哪些资产该划归中国石油公司入手。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他们很快感觉到在中国油田工作的大多数经理都强调石油产量是关键,对资本收益等概念极为陌生且不愿接受。另一问题存在于对公司核心业务的认识。从事钻井作业的“铁人”王进喜作为一名优秀石油工人的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国际上像英国石油阿莫科公司和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等并不拥有石油钻探业务。因此,当高盛的专家们要将钻井工作划为“非核心业务”时,引起了一场很大的争论。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向各部门经理解释新推行的管理与会计制度。按照新的企业架构,原来成立的附属公司全部取消,改为企业的分支部门管理,所有为数达3000余个的银行帐户全部取消,改为只采用一个总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由北京统一管理。所有资本开支均交由总公司统一作出决策。

1999年夏季,约300分支机构经理应邀前往北京十三陵中油员工培训学院参加会议。会上他们被要求按新设计的方案来改组中国石油公司,同时他们也获悉了被准许取得改组后的中国石油公司的认股权证。虽然大多数人当时并不十分清楚“认股权证”对于他们将来的意义,但中油人一向具有军人的硬朗风格,所以对提议的方案并没有人明显反对。

高盛投资银行的专家们表示,这次中油招股项目若没有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支持,根本不可能成功。譬如,这次是中国国企经理首次获发认股权证,但新的管理层激励计划上报后很快便获得国务院的批准。依此,中油的300多位高层经理将以期权方式得到75%的报酬。还有,中国原油及炼油产品的价格一向是由国家确定的,每年修订一次,但为了使中油及中石化的招股可以顺利展开,产品价格必须市场化,这一点也得到了政府的同意。事实上,目前两家公司的产品价格全部是按新加坡离岸价(FOB)作为标准每月确定一次。

在一切准备工期完成后,中国石油公司便在1999年11月正式注册成立,员工共48万人,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08亿桶,天然气储量达24.3万亿立方英尺。若计划成功,中国石油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可与ENI及德士古石油公司媲美。

可是,事情并不像预想得那样进展。当中国石油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申请新股上市时,从一开始美方一直拒绝做出任何承诺。事后有专家评论说,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历史中,也许没有一项交易像中国石油这样遭受美国政界如此不留情面的刁难。这次招股活动遭致了美国

各界的反对,引发了中美贸易关系辩论的火花。最后,在最终实现的发行交易规模由谈判初期提出的50亿美元减至29亿美元的情况下,美方勉强同意了中国石油公司的上市申请。

2000年3月30日,星期四,中国石油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挂牌上市。以后,出于看好中石油的前景,股神巴菲特大量买进中石油,在2005年国际原油持续飙升,突破70美元每桶大背景下,中石油表现神勇,演绎了一段佳话。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回答下例问题:

1.在制定中石油的发展战略中,哪种市场竞争力量起着最主要的影响作用?()A.国内石油储量不足,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提高

B.顾客需求向多样化发展,使石油生产过程的规模效益降低

C.在国际竞争格局中面临着现有大石油生产厂商的威胁

D.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国际资本市场的进入难度降低

2.根据案例材料,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招股上市项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希望通过招股活动使大型国有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得发展的资金

B.希望望通过招股活动使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体制发生一次大的转变

C.因为此次招股活动是由富有国际资本运作经验的高盛投资银行承担的

D.出于对处理同美国政府政治与经济关系的需要

3.将属中石化的部分炼油厂资产注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而中石化总公司因此获得了相应的部分油田资产,此举使这两家公司的业务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A.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纵向一体化

B.两者都成为横向一体化的企业

C.两者都成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D.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成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而中石化总公司仍保持原有的业务格局

4.对石油公司来说,衡量其规模大小的最不适合的评估指标是:()

A.产量

B.销售额

C.员工人数

D.资本收益

5.高盛投资银行专家们竭力主张钻井业务不列为石油公司的核心业务。以一名理性的管理者的眼光来评价,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和对石油企业的长期影响是什么?()A.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以便为中国石油申请海外招股上市扫清障碍,但从长远看,没有了钻井业务,石油公司未来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

B.高盛投资银行的专家们虽有不少华裔,但并不了解“铁人”王进喜形象及钻井业务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C.钻井业务与石油开采和提炼过程的关联并不密切,剥离出去可以改变石油公司“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同时也利于钻井公司取得专业化经营的规模效益

D.在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有限的情况下,钻井业务已不具有发展前景,所以需要及早剥离出石油企业

案例五

王安电脑公司和惠普公司:两种不同的变革方式

王安电脑公司以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名列1989年《幸福》500家大公司的第146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