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各省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中国各省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中国各省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中国各省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中国各省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

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

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三、两个特别行政区

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四、23个省

1、黑龙江省(黑)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

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

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2、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3、辽宁省(辽)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5、山西省(晋)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6、青海省(青)

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1928年设青海省。

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

7、山东省(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

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8、河南省(豫)古称

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省。

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还有一种说法,河南简称“豫”甲骨文的字形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引申意就是出产大象的地方。在殷墟的殉葬坑里,有大象的遗骸。

9、江苏省(苏)

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10、安徽省(皖)

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

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柱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

11、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

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故简称“浙”。

12、福建省(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

、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13、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

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15、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16、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

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17、台湾省(台)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夷”。元时称“瑠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

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18、海南省(琼)

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

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19、甘肃省(甘或陇)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

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

“甘”。

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20、陕西省(陕或秦)

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省。

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21、四川省(川或蜀)

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22、贵州省(贵或黔)

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

取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故简称“贵”。

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故简称“黔”。

23、云南省(云或滇)

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西汉时设云南县。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元设云南行省。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

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

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属战国时滇国地,故又简称“滇”。一说因境内有滇池,故简称“滇”。

综上所述,省级行政区名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地理位置命名:如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西藏、海南、陕西、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等。

二、古代官府名称或辖区名称命名:如安徽、甘肃、江苏、福建、四川等。

三、赋予一定纪念意义的命名:如重庆、天津、新疆、宁夏、辽宁等。

四、以境内中心城镇命名:如吉林、上海、北京等。

五、以境内河湖名称命名:如浙江、青海、黑龙江等。

六、与民族名称相关的命名:如内蒙古、台湾等。

七、其他:如贵州、香港、澳门等。

简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

一、以历史名称命名:如沪、渝、桂、冀、晋、鲁、豫、鄂、粤、琼、秦、蜀等。

二、以境内河湖山脉名称命名:如赣、湘、贵、浙、陇等。

三、以全称中的一或多个字代替。

四、综合上述几类情况命名:如闽、皖、黔、滇、黑、辽、青、藏、甘等。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华北和东北: 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占据主导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华东: 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 蚌埠——意为“盛产蚌珠的港埠”,蚌埠由此别称为珠城 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宿迁由此得名 连云港——意为“在连岛与云台山之间的港湾”,云台山是江苏省的最高峰 镇江——唐代为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环境的变化,此地距大海较远,故而更名为镇江,取“镇守长江”之意 无锡——先秦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苏州河)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海意为“通向大海的地方” 金华——意为“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 宁波——宁波古称明州,宁波得名于“海定则波宁”

中国省会和简称汇总

记忆各省简称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鲁晋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记忆我国的行政区域省份名称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海内台北上重天 香港澳门和台湾爱我祖国好河山 第1句: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第2句:新疆,黑龙江,江西,浙江,江苏,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第3句: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 第4句:海南,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重庆,天津

23个省份

中国各省简称的由来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

中国各省省名之由来和历史

中国各省省名之由来和历史!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

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继续阅读全文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

中国各省省会城市及简称

中国各省省会城市及简称 省份简称省会 北京市京北京 上海市沪上海 天津市津天津 重庆市渝重庆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吉林省吉长春 辽宁省辽沈阳 内蒙古蒙呼与浩特 河北省冀石家庄 新疆新乌鲁木齐 甘肃省甘兰州 青海省青西宁 陕西省陕西安 宁夏宁银川 河南省豫郑州 山东省鲁济南 山西省晋太原 安徽省皖合肥 湖北省鄂武汉 湖南省湘长沙 江苏省苏南京 四川省川成都 贵州省黔贵阳 云南省滇昆明 广西省桂南宁 西藏藏拉萨 浙江省浙杭州 江西省赣南昌 广东省粤广州 福建省闽福州 台湾省台台北 海南省琼海口 香港港香港 澳门澳澳门 浮沉 4级 2009-01-07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内台海重北上天"

├自┼戀┈ 2级 2009-01-08 四江两湖两河山,云贵川,青陕甘,广台海,福吉安,辽宁东北两海边。(仅省) 月沉碧海 2级 2013-01-20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 西北还有陕甘青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内台港澳北上天, 四西二宁青陕甘。 三十四个省市区, 别忘重庆与海南。截至2001年底,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下面按照“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 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庆回归,爱我祖国好河山。” 我国现有4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与23个省,共计34个省份。省份、简称与省会城市就是地理常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难于全部记忆,往往只能记住其中的大部份。省份、简称与省会城市的记忆也就是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第一步先观察省份、简称与省会城市表,找出其中的规律。 省份、简称与省会城市表 省份名简称省会

我国各个城市的简称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国各省份地区划分(整理)

北京(京)天津(津)上海(沪)重庆(渝)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维吾尔自治区(新)西藏自治区(藏)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桂)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黑龙江省(黑)吉林省(吉)辽宁省(辽)河北省(冀)山西省(晋)青海省(青)山东省(鲁)河南省(豫)江苏省(苏)安徽省(皖)浙江省(浙)福建省(闽)江西省(赣)湖南省(湘)湖北省(鄂)广东省(粤)台湾省(台)海南省(琼)甘肃省(甘或陇)陕西省(陕或秦)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dian 华东: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浙江、上海 华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山西 西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 西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 中国各省份简称的由来 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ji),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

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 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 2 年(1404 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 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 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 年,上海设为直辖市。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 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 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 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各个省(直辖市)名称和别称的由来源远流长,各具特色,读来使人对祖国的秀丽山川倍感亲切。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当时的“北平”为“北京”,意与南京相对之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全国各省份的简称及由来

中国分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24个省,简称如下:直辖市: 北京[京] 天津[津] 上海[沪] 重庆[渝] 自治区: 宁夏[宁] 西藏[藏] 广西[桂] 新疆[新] 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 香港[港] 澳门[澳] 省份: 黑龙江[黑] 云南[滇|云] 吉林[吉] 安徽[皖] 山东[鲁] 山西[晋] 广东[粤] 广西[桂] 江苏[苏] 江西[赣] 河北[冀] 河南[豫] 浙江[浙] 海南[琼] 湖北[鄂] 湖南[湘] 甘肃[甘|陇] 福建[闽] 四川[川|蜀]

贵州[黔|贵] 辽宁[辽] 陕西[陕|秦] 青海[青] 台湾[台] 各省省名的来由: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全国各地地级市市名的由来

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而得名 温州:以温峤岭为名,以其地自温峤以南恒温少寒,故名 舟山:因舟山群岛的主岛舟山得名,舟山本岛其“形如舟揖”,故名舟山 湖州:因地滨太湖得名 嘉兴:三国黄龙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以为祥兆,改名禾兴县。赤乌五年(公元242年)避太子和讳,更名嘉兴县,嘉兴之名由此始。据《水经·沔水注》:“吴黄龙三年,有嘉禾生卷县,改曰禾兴。后太子讳和,改为嘉兴。”此即嘉兴之名的由来。 绍兴: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改越州为绍兴府,以年号绍祚中兴之意得名。绍兴一名自此始 衢州:《元和郡县志》卷26衢州: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 丽水:丽水本名恶溪(今名好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 台州:唐武德五年置海州,次年改称台州(《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盖因天台山为名”)为台州一名之始。 金华:〈玉台新咏〉序云,金星与婺女争华,故曰金华。另一说境内有金华山(今长山)得名 福建省 福州:因州西北福山(今董峰山)为名 厦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在岛上建筑城堡,号厦门城,寓意大厦之门 泉州:“命名取州北主山清源山有孔泉,一名泉山也。”以山命名 漳州:处漳江之畔,因漳水得名 龙岩:以境内有龙岩山而得名 莆田:统名胜志·福建兴化府志胜》卷4:“旧说邑田多生蒲,故谓之蒲田。其后以邑时有水患,因去水从莆。” 三明:1956年由三元、明溪二县合并设三明县,取二县首字为名,今市命从县名 南平:民国《福建通志》卷2《沿革中》载:“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晋析为延平、宛平,殆取山川袤延,宛转中有平原之意。” 宁德: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城为县,从宁川、感德各取一字定名为宁德 江西省 南昌:《郡县释名》江西卷上:南昌府“府有南昌山。寓“昌大南疆”之意 九江:九江之名始见于《禹贡》:荆州,“九江孔殷”、“九江纳锡大龟” 景德镇:以年号命名 萍乡:《元和郡县志》记载:以地多生萍草,因而得名 新余:《元和郡县志》卷28袁州新喻县;因渝水为名。1957年改为新余,取“余”与“喻”同音。 鹰潭:市内龙头山下有潭,潭深水急,相传常有老鹰在盘旋,故名鹰潭。镇因鹰潭而得名。市因镇为名。赣州:一因州治赣县而得名;另一说章、贡2江在州治合流之故。 吉安:吉安之名,源自元置吉安路,寓祥瑞之意,取吉州、安福首字得名 宜春: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以“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 抚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原辖区并为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县。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 上饶:《郡县释名》江西卷上:“孙吴置上饶县,以其在饶州之上也,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素称富饶之地 广东省 广州:清同治《广东通志·舆地略》云:“吴以广名州,本于广信。”

中国省份名称、简称、省会及其简称的由来

中国省份名称、简称、省会及其简称的由来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北京 北京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天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

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或蒙)——呼和浩特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河南省各地市名称的由来

河南各市县名称的由来 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华夏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河南现有127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可以看出,河南省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秦汉,二是隋唐,三是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汝阳,在北汝河之北。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为阴”,故名。汝南县,得名于县城在汝水(今汝河)之南。还有内黄县,汉高帝九年(前198年)置县时,因当时习惯上以黄河以南为外,以北为内,黄河以南有外黄县,此地遂取名内黄县。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如: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范县境内古有范水,睢县境内有睢水,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淅川境内有淅水,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潢川县境内有小潢河。 二、与山有关的命名 河南因山得名的县市有11个。其命名: 1.名称直接使用辖区内的山名。如:平顶山市内有平顶山,鲁山县内有鲁山,确山县内有确山,桐柏县内有桐柏山,方城县内有方城山。 2.取境内山名的一部分。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1995年县改市时,因城区东移取名新密。 3.因山在县市的相对位置。南阳,因在“南山之南”得名。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境内外方山传为嵩山起点,故名。 三、与地形、位置、交通有关的命名 河南地处中原,地形多样,位置重要,交通便利。这种地理形势在一些县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中也有所反映。因地形、位置得名的有:巩义市,原秦置巩县,因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山河四塞,巩固不拔,故以巩名县,1991年改市。陕县,

中国各个省份城市知识讲解

一、中国共有省级行政区34个,具体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23个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 东、海南、甘肃、青海、台湾。 5个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 二、各市省会目录 1.北京市北京 2.天津市天津 3.上海市上海 4.重庆市重庆 5.河北省石家庄 6.山西省太原 7.陕西省西安 8.山东省济南 9.河南省郑州 10.辽宁省沈阳 11.吉林省长春 12.黑龙江省哈尔滨 13.江苏省南京 14.浙江省杭州 15.安徽省合肥 16.江西省南昌 17.福建省福州 18.湖北省武汉 19.湖南省长沙 20.四川省成都 21.贵州省贵阳 22.云南省昆明 23.广东省广州 24.海南省海口 25.甘肃省兰州 26.青海省西宁 27.台湾省台北 28.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30.西藏自治区拉萨 3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32.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 34.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

三、5 - 32省会的地级市与县级市 5.河北省(11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 11个地级市: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沧州市、廊坊市、衡水市。 22个县级市: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遵化市、迁安市、武安市、南宫市、沙河市、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霸州市、三河市、冀州市、深州市。 6、山西省城市(11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 11个地级市: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忻州、晋中、临汾、运城、吕梁 11个县级市:古交、潞城、高平、原平、介休、侯马、霍州、永济、河津、孝义、汾阳 7.陕西省(10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 10个地级市: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 3个县级市:兴平市、韩城市、华阴市。 8.山东省(17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 17个地级市: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 31个县级市:章丘市、胶南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市、滕州市、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招远市、蓬莱市、栖霞市、海阳市、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新泰市、肥城市、乳山市、文登市、荣成市、乐陵市、禹城市、临清市。 9.河南省(17个地级市、21个县级市): 17个地级市: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 21个县级市: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中牟县、偃师市、汝州市、舞钢市、林州市、卫辉市、辉县市、沁阳市、孟州市、禹州市、长葛市、义马市、灵宝市、邓州市、永城市、项城市、济源市。 10.辽宁省(14个地级市、17个县级市): 14个地级市: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 17个县级市:新民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海城市、东港市、凤城市、凌海市、北镇市、大石桥市、盖州市、灯塔市、调兵山市、开原市、凌源市、北票市、兴城市 11.吉林省(8个地级市、1个州、20个县级市): 8个地级市: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 1个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20个县级市:九台市、榆树市、德惠市、舒兰市、桦甸市、蛟河市、磐石市、公主岭市、双辽市、梅河口市、集安市、临江市、大安市、洮南市、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

重庆各地区名字由来

重庆绝对是个好名字! 从意思来看:双重喜庆! 从结构来看: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千里广大,是为重庆! 单从地名来讲,重庆主城及各区县的名字也都是各有特色的,每一个区县都有着非常 隽永的名字,词旨优美、意味深长。 重庆: 三千多年前,巴人都江州(重庆),即江中之岛。以后又称巴郡,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虑“渝”有“变” 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 渝北: 重庆古称渝州(因嘉陵江古称渝水),以位于重庆城区北部得名。 江北: 以位于长江、嘉陵江之北得名。 渝中: 重庆古称渝州(因嘉陵江古称渝水),以位于重庆城区中部得名。 南岸: 以其位于重庆市区长江南岸得名。 巴南: 巴南区的前身是千年历史名邑巴县。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巴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立国建都。秦代置巴郡,南朝齐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改称巴县并沿袭至1995年。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成立巴南区。“巴”由来,据《巴县志》:“巴之得名,以阆白二水曲 折如巴字。”最初巴既是地名,又是族名。另一说,古代巴人崇拜蛇,巴字宛如蛇形,以此造字。 沙坪坝: 1939年建置重庆市沙磁区,1950年建置为重庆市第三区,1955年正式定名为沙坪坝区。九龙坡: 据说南宋光宗在重庆即位当皇帝时,天上飞来九条龙,盘踞在一高坡上,后来这高坡就被人们称为“九龙坡”

大渡口: 清朝道光、光绪年间,有一士绅在长江以北设义渡,该渡口为沿江数十里渡口之首,大渡口由此而得名。 璧山: “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面稍平,土人号为重璧山,至德二年置县,因山为名”。还有一说:因境内有山形似玉璧,故名。 北碚: 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 南川: 南川之名始于元世祖时期。南川者南江之别名也。南江在綦,而其一源出自南川,遂以南川之名名其发源县。 万州: 长江在蜀中的各支流汇集于此,东出夔门。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得名。杜甫有 诗云“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奉节: 唐贞观23年,因旌表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 ,改名奉节县(奉公守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城夔州,不用 多说,“长江三峡的起点”就够有意境~) 云阳: 北周更县名为云安。宋开宝六年(973年)升县为军。宋熙宁四年(1041年)升云安监为安义县。八年(1075年)撤安义县,户口归属云安县。宋末,云安军废。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复立云安军,属夔州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军为州,名云阳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州为县,名云阳县至今。因位于长江之北,古有“北阴南阳”、“水北为阳”之说,故名。 巫溪: 远在唐虞,即以"巫"称。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巫山(巫溪沿岸诸山原本巫山),以采"百药";巫咸民赖盐业而兴,"百谷所聚"。春秋时,巴联秦楚灭庸,得巫盐;战国时,楚取巴巫盐立巫郡,后秦取楚巫郡立巫县。史载万顷池(今巫溪红池坝)即为春申君故居。 巫山:

中国各省省会名称由来

北京 春秋战国时为燕国首都,称为蓟。金朝时称中都,元朝时改名为大都。明朝建立后改为北平,取北方平安之义。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迁都北平,因作为国家首都,改为北京。民国时期一度又改为北平,新中国建立之后正式定名为北京。 天津 元朝时建城,称为直沽。相传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曾在这里渡河南下作战,改名为天津,取天子渡口之义。后明朝在此设立卫所,后人又称天津为天津卫。 上海 得名于松江(今苏州河)一条支流上海浦。原由华亭县管辖,后在南宋时在上海浦西岸设立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朝时将上海镇由华亭县析出,设立上海县。1930年,设立上海市。 重庆 古代为巴国故地,后成为江洲、楚州、渝恭州。南宋时宋光宗先在重庆受封为恭王,后在恭王位上继承皇帝位。为了纪念自己的传奇经历,将恭州改名为重庆,取寓意为双重喜庆。1929年,设立重庆市。 哈尔滨 名称来源说法很多。一说为满语打鱼泡之意,一说为蒙语平地之意,一说为女真语名誉、声誉之意。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是女真语天鹅的意思,目前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长春 名称来源说法很多。一说来源于辽金在这里设立的长春州,一说得名于植物长春花,一说来源于乾隆皇帝的御制诗“长白千载古锡州,春光无限在宽城。” 沈阳 元朝时建城,取名沈州。后因位于沈水(今浑河)北岸,改名为沈阳。清朝时更名为盛京,民国时改名为奉天,新中国建立后恢复沈阳名称。 石家庄 原为一个普通村庄,后因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在此交汇,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市镇。北洋政府时期以石家庄为中心设立石门市,随后津浦铁路贯通使石门市规模进一步扩大。1947年石门市解放,同年正式更名为石家庄。 太原

古称晋阳,原为晋国始祖叔虞的封地,战国时为赵国首都。秦庄襄王时,在晋阳设立太原郡,取原之大者之义。从此以后晋阳又被称为太原,并且在随后的时间里沿用至今。 呼和浩特 明朝时俺答汗和三娘子建城,取名为呼和浩特。在蒙语中呼和是青色的意思,浩特是城市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青色的城市。后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改名为归绥,作为绥远省的省会。1954年绥远省撤销,划归内蒙古管辖,恢复呼和浩特的名称。 济南 秦代设立历下邑,汉朝时因位于济水(今黄河下游河道)南岸,设立济南郡并更名历下邑为济南。 郑州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等诸侯国先后建都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市。秦汉以后先后在这里设置了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城市。隋朝时,该荥州为郑州,这是郑州名称的由来。民国建立之后一度将郑州改为郑县。1948年,郑县解放后恢复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南京 战国时期,楚国设置金陵邑。随后的时间里,以金陵邑为基础发展为东南部重要城市,先后有建康、白下、应天等名称。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建都应天,将应天改为南京。清朝之后名称虽几经变化,但是在习惯上仍称为南京并沿用至今。 杭州 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渡钱塘江的渡口,取名余杭。余是指大禹,杭指当时渡河的工具。因位于钱塘江边,故又名钱塘。隋朝时废钱塘名称,从余杭中取“杭”字为名设立杭州。后来又经过了临安、杭县等名称的变化,民国时期正式建立杭州市。 合肥 因境内的东淝河与西淝河在此回合,所以取名合肥。秦汉时期设立合肥县,隋朝时设立庐州开始一直为庐州治所。1912年分为肥东县、肥西县,解放后重新设置合肥市。 南昌 汉朝时建城取名南昌,为昌大南疆的涵义,同时作为豫章郡的治所。随后的时间里名称几经改变,在元朝末年重新定名为南昌,民国时期建立南昌市。 福州

全国最新版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明细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北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天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沪(Hu) 上海市的简称。相传境内的吴淞江(苏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因而得名。相传,古代渔民在那在里制作了一种用竹藤编制而成的捕鱼工具叫“沪”,后来 就用“沪”作为上海的简称。 冀(Ji) 河北省的简称。因古为冀州地而得名,冀字源于黄帝战蚩尤之后。民间为记述,庆贺这一历史事件,希望此后吉而免凶,不再发生给人带来灾祸的蚩尤战乱,而作扮成蚩尤形舞的舞蹈。冀州之名,是以此舞形成文字名地而记史事。故冀通记, 作希望吉而免凶解。 晋(Jin) 山西省的简称。因春秋时晋在此建国而得名。 秦(Qin) 陕西省的简称。因战国时为秦国地而得名。 陇(Long) 甘肃省的简称。因古为陇西郡地而得名,一说因陇山而得名。 宁(Ning) ①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②江苏省南京市的简称。因清时南京为江宁府治而得 名。 鲁(Lu) 山东省的简称。因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沐等河流域,为春秋时晋国地而得名。 鲁,钝也,鲁钝之意。 皖(Wan) 安徽省的简称。因境内西部有皖山(天柱山)而得名。 赣(Gan) 江西省的简称。因赣江纵贯省境而得名。(参见“赣江”条) 闽(Min) 福建省的简称。因境内有闽江而得名。(参见“闽江”条) 豫(Yu) 河南省的简称。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据《尔雅·释地》“河南曰豫州。”疏;“李巡曰:河南其气著密,厥性安舒,故曰豫。豫,舒也。”传说,“豫”是一种古兽名,人们猜测是一种古象。距今二百万年以前,黄河流域确实是古象成群

的地方。因此,有人说“豫”是由古象而得名。 鄂(E) 湖北省的简称。因旧时省会武昌古称鄂渚,隋以后以鄂州的治所而得名。鄂,边 际之意。 湘(Xiang) 湖南省的简称。因湘江纵贯省境而得名。(参见“湘江”条) 粤(Yue) 广东省的简称。因古为南粤辖地而得名。粤同越,系古民族名,居于江浙闽粤一带,总称百粤。广东、广西古为百粤之地,故称两粤。 桂(Gui)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因秦时置桂林郡于此而得名。秦代,广西郁江、黔江两岸,盛产五桂,其皮是一种名贵中药,又称肉桂,因置桂林郡。 蜀(Shu) 四川省的简称。因古为蜀国,秦置蜀郡,三国时又为蜀汉地而得名。据《说文》: “蜀,葵中蚕也。”即蛾蝶类的幼虫。 黔(Qian) 贵州省的简称。因省境东北部在战国、秦代属黔中郡,在唐代属黔中道而得名。 黔,黑色之意。 滇(Dian) 云南省的简称。据王先谦《汉书·补注》:“滇与颠同,以巅主义,顶也,皆因 滇池地居高滇之故。”

浙江省各市(区)名字的由来

浙江省各(市)县名字的由来 整理:光明人家 2009.8.31 杭州市:杭州古称钱唐。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上城区:南宋皇城居南,后习惯以南为上,故名。1949年置上城区。 下城区:1949年建下城区,在故皇城北,以南为上北为下习称得名。 西湖区:以境内有西湖而得名 滨江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以濒临钱塘江而得名 江干区:因地处钱塘江北岸,故名江干。 拱墅区:以境内有拱宸桥、湖墅而得名。 萧山区: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余杭区:《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余杭县引《郡国志》云:夏禹东去,舍舟船登陆于此,乃以为名。 建德市: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 富阳市:古称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 临安市:据《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临安县:“临安山,县取此为名。” 桐庐县:《方舆胜览》卷5建德府《山川》载:桐君山“在桐庐。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 淳安县:明《嘉靖淳安县志》卷1《风俗》称:“兹邑旧以淳而易安得名” 宁波市:宁波古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贸阝、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江北区:因地处甬江、余姚江北,故名。 海曙区:因区内有一座建于唐代的鼓楼——“海曙楼”而得名。 江东区:因地处奉化江、甬江东岸,故名。 北仑区:因北仑港得名,北仑港是以港中一小岛北仑岛而命名。 镇海区: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制之始。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改望海镇为望海县,未几改为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定海县改名镇海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