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长的影响_吕莉莉

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长的影响_吕莉莉

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长的影响_吕莉莉
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长的影响_吕莉莉

第42卷 第2期2014年2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Nat.Sci.Ed.)Vol.42No.2

Feb.2014

网络出版时间:2014-01-02 15:56DOI:10.13207/j.cnki.j

nwafu.2014.02.041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

cnki.net/kcms/doi/10.13207/j.cnki.jnwafu.2014.02.041.html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收稿日期] 2012-11-

05 [基金项目]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7RJZE260) [作者简介] 吕莉莉(

1978-),女,甘肃天水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小麦作物育种及栽培研究。 [通信作者] 赵国良(1974-),男,甘肃天水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育种及栽培研究。E-mail:zhaog

l871@yeah.net吕莉莉,赵国良,高 强,宋建荣,岳维云

(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741001

)[摘 要]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以揭示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探讨当地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和小麦作物带的变迁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天水市的相关气象资料(气温、负积温、地温),结合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79-2007年的小麦生育期资料,应用DPS软件,建立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回归模拟方程,探讨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天水市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地温均呈现上升趋势,负积温绝对值呈减少趋势。平均气温、负积温、平均地温与小麦全生育期均呈负相关关系,出苗-拔节期与冬季、春季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1979-2007年,随着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气温的升高,天水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现为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缩短,其中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缩短了4.261,2.759,4.811d/10年;气温升高使出苗-拔节期、抽穗-成熟期缩短,拔节-抽穗期延长。【结论】气候变暖已对天水市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趋势明显。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平均气温;地温;冬小麦;生育期;天水市[中图分类号] S

162.5+

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1-9387(2014)02-0046-

07Effe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winter wheat growth in Tianshui CityL Li-li,ZHAO Guo-liang,GAO Qiang,SONG Jian-rong

,YUE Wei-yun(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of 

Tianshui,Tianshui,Gansu741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This study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the growth of winterwheat in Tianshui City to reveal the response of winter wheat to climate warming and explore the suitablesowing period for local winter wheat and changes in winter wheat belt.It could also improve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food security.【Method】Using meteorological data in 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annual mean temperature,nega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and g

round temperature),and winter wheatgrowth data from th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of Tianshu in 1979-2007,the equ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wheat growth period and temperature was regressed with DPS software.【Result】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average temperature,and ground temperature increased while absolute value of negativeaccumulated temperature decreased from 1979to 2007.Annual mean temperature,negative accumulatedtemperature,an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owth period of winter wheat,and average temperatures in winter and spring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seeding-shooting 

period.As theincrease of average temperature during growth of winter wheat since 1979,climate warming decreased thedurations of shooting stage,spiking stage,and maturity stage shortened by 4.261,2.759,and 4.811d/10a,respectively.Seeding-shooting period and spiking-maturity 

period were shortened as well whileshooting-spiking period was extended.【Conclusion】Climate warm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growth

period of winter wheat in Tianshui.

Key words:climatic warming;average temperature;ground temperature;winter wheat;growth stage;Tianshui City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1年第3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0.6℃,我国年平均气温以0.04℃/10年的倾向率上升[1]。IPCC预测,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在1999年的基线上将再上升1.1~6.4℃[2]。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候变暖最明显,其中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3]。据研究,西北气候变暖使作物生长期延长,冬播期有所推迟,春播期也较过去提前,种植制度发生变化[4]。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作物生长季开始的日期提早,生长季终止的日期延后,使潜在生长期延长[5]。中纬度和高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发育期缩短[6]。甘肃雨养农业区的气候变化呈现暖干化趋势,区域增温达0.99~1.4℃,增温非常明显;但气候的暖干化趋势对秋粮增产不利,气候波动剧烈的地区秋粮生产脆弱度大,强脆弱区主要集中在陇东东部及天水北部地区[7]。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地处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过渡带的甘肃省天水市区域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明显。特别是进入21世纪,气温变暖趋势非常明显,40年间各地平均气温距平上升了0.7~1.2℃[8],其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8-10]。以往对气候变暖研究虽然较多,但针对天水市区域主要作物关于气候变暖的响应的研究较少。此外,相关研究多采用当地当家品种[9]而未考虑品种的影响[11]。本研究利用甘肃天水市的相关气象资料及小麦生育期资料,探讨小麦生育期与温度的关系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海拔760~3 120m,地跨长江、黄河两流域,地理位置独特,全市总面积为14 325km2,人口3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0万人,是一典型的农业大市。该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年均降水量574mm,年均气温11℃,年均日照2 100h,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境内土层深厚,山塬开阔,是粮、油、菜、果主要生产区。冬小

麦常年播种面积为13.48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5.3%,占粮食作物面积的43.9%。

1.2 资料来源

气象资料由天水市气象局提供,统计历年气温、负积温、地温资料。

小麦生育期资料由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试验采用同一小麦品种咸农4号,在同一试验地(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梁试验站)进行,按照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的标准和要求记载。试验地点与当地气象站相距很近,避免由于品种本身及地域气温差异而导致的试验结果误差。

1.3 研究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小麦生育期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和制图。利用天水市的相关气象资料,结合天水市1979-2007年的小麦(咸农4号)生育期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应用DPS软件,建立回归模拟方程,计算相关系数,分析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揭示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水市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特征

2.1.1 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 1970-2009年,天水市年平均气温为11.02℃,平均气温一直呈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增幅0.469℃/10年,R2为0.943 8(图1-A)。天水市平均气温在1993-1999年及2000-2009年增加明显,1988年以前,气温距平全部为负值,1988年以后,气温距平全部为正值(图1-B)。

由图2可以看出,1968-2008年,年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冬季、春季上升最为明显,秋季、夏季次之,增温幅度依次为0.564,0.547,0.379,0.308℃/10年,R2值依次为0.405 9**,0.423 0**,0.367 2**,0.204 6**。全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以冬季、春季增温为主。

2.1.2 负积温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 由图3可知,1980年以来,天水市年负积温绝对值总体呈减少趋势,拟合方程y=1.681 1x-147.55,倾向率为1.681 1℃/年,R2=0.102,减少幅度为16.811℃/10年,在1980-1989年的10年间,平均负积温

第2期吕莉莉,等: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为-151.56℃;1990-1999年的10年间,平均负积温为-116.3℃;2000-2009年的10年间,

平均负积温为-125.91℃,后2个10年较前1个10年平均负积温绝对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图1 1970-2009年甘肃天水市年平均气温和气温距平的变化

Fig.1 Variations of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annual temperature anomaly 

from1970to 2009in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

e图2 甘肃天水市年四季平均气温的变化

Fig.2 Variations of average temp

erature in each seasonin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图3 甘肃天水市年负积温的变化

Fig.3 Variations of negative accumulated temp

eraturein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2.1.3 平均地温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 1968-

2008年,天水市5,10,15,20cm土层平均地温分别为12.80,12.90,12.93,12.95℃。其中最高地温出现在

2006年,5,10,15,20cm土层平均地温分别为14.0

,14.0,14.1,14.1℃。1976年和1992年的平均地温较低,在1992年后,

平均地温明显上升(图4)

。图4 1968-2008年甘肃天水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

Fig.4 Variations of average ground temperature from 1968to 2008in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1968-1978,1979-1988,1989-1998和1999-2008年,5,10,15,20cm土层平均地温分别为12.5

,8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2卷

12.6,12.6,12.7;12.6,12.7,12.7,12.8;12.8,12.9

,12.9,13.0和13.3,13.4,13.5,13.5℃。2.2 天水市冬小麦生育期变化及对气温变化的

响应

2.2.1 冬小麦物候期的变化 由图5-A和5-

B可知,冬小麦咸农4号的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呈现提前的变化趋势,其中播种期、出苗期提前不明显,但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明显,

提前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成熟期、拔节期、抽穗期、播种期、出苗期

图5 1979-2007年甘肃天水市冬小麦物候期的变化

Fig.5 Variations of phenological p

eriod of winter wheat from 1979to 2007in 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2.2.2 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 天水市冬小麦的出

苗期平均为10d,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呈现缩短的变化趋势(图6-A)

,其中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缩短了4.261,2.759,4.811d/10年(

表1)

。图6 1979-2007年甘肃天水市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

Fig.6 Variations of bearing 

period of winter wheat from 1979to 2007in 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 由图6-

B和表1可知,在冬小麦生育期各阶段中,

播种-出苗期、拔节-抽穗期间隔时间有延长的趋势,分别延长0.018,1.680d/10年。出苗-拔节期、抽穗-成熟期间隔时间呈缩短趋势,分别缩短4.453,2.053d/10年。

2.2.3 冬小麦全生育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天水市年平均气温一直呈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小麦全生育期随平均气温的线性升高呈明显缩短趋势(图

7-A)

,说明平均气温的升高对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影响很大,平均气温与全生育期的相关系数为-0.588 6**。天水市年平均负积温绝对值呈现减少的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随负积温绝对值的减少呈缩短趋势(图7-B)。随着气候变暖,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升高,负积温绝对值减少,使小麦生长加快,发育期提前。

2.2.4 四季平均气温变化与冬小麦生育期的关系

4第2期吕莉莉,等: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本研究中,

1968-2008年天水市四季平均气温的变化与姚小英等[8]分析天水四季气温及毛玉琴[9]

分析甘肃东部气温变化一致。天水市秋季平均气温明显升高,

且该季节是全年中降水最多的季节,所以秋季气温升高对小麦的播种出苗没有太大影响,一般能正常出苗。冬季、春季年平均气温升高,冬小麦旺长,使麦苗生长细嫩,茎数多,分蘖节储藏糖分不足,

小麦抗冻能力降低,这对冬小麦安全越冬不利;同时,旺长还会消耗大量养分和水分,不利于来年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因此建议适当推迟小麦播期。天水市冬小麦出苗-拔节期提前,

出苗-拔节期与冬季、春季平均气温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 9*和-0.282 

7。表1 1979-2007年甘肃天水市冬小麦生育期或距平(y)与平均气温(x)的回归方程Table 1 Regression equations between each growth stage of winter wheat or anomaly(y)

andaverage temperature(x)from 1979to 2007in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生育期或距平

Bearing 

or anomaly回归方程

Eq

uation倾向率/(d·10年-1)TrendR

2Correlation 

coefficient出苗期Seedingy=0.

001 8x+9.937 3 0.018 0.000 5拔节期Shootingy=-0.

426 1x+211.600 0-4.261 0.267 9**抽穗期Spikingy=-0.

275 9x+236.860 0-2.759 0.127 9成熟期Maturity

y=-0.

481 1x+289.690 0-4.811 0.360 9**播种-出苗期Rowing-seeding y=0.

001 8x+9.937 3 0.018 0.000 5出苗-拔节期Seeding-shooting y=-0.

445 3x+202.420 0-4.453 0.261 2**拔节-抽穗期Shooting-spiking y=0.

168 0x+24.492 0 1.680 0.077 2抽穗-成熟期Spiking-maturity y=-0.

205 3x+52.833 0-2.053 0.150 5出苗期距平Anomaly of seeding y=0.

001 8x+0.062 7 0.018 0.000 5拔节期距平Anomaly of shooting y=-0.

426 1x+9.595 4-4.261 0.267 9**抽穗期距平Anomaly of spiking y=-0.

275 9x+3.857 1-2.759 0.127 9成熟期距平Anomaly of maturity 

y=-0.

481 1x+8.690 5-4.811 0.360 9**抽穗-成熟期距平Anomaly of spiking-maturity 

y=-0.

210 6x+4.526 5-2.106 

0.143 

4* 注:“*”和“**”

分别表示相关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Note:“*”and“**”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n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respectively

.图7 1979-2007年甘肃天水市冬小麦全生育期与期间年平均气温及负积温的变化

Fig.7 Changes of winter wheat whole growth period with mean temperature and neg

ative accumulatedtemperature from 1979to 2007in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2.2.5 平均地温变化与冬小麦生育期的关系 由

于土壤温度可直接影响根系的生长、根系对水分和矿物营养的吸收、养分的运转和贮存以及根的呼吸作用等。土壤温度的升高会加快小麦的生长,进而

影响其生育期。随平均地温的升高,

小麦成熟期缩短,15,20cm土层地温升高的影响大于5,10cm土层,小麦全生育期与5,10,15,20cm土层平均地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9 5**,-0.610 

0**,0

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2卷

-0.666 1**和-0.631 5**,呈显著负相关。2.2.6 冬小麦生育期距平与期间年平均气温的关系 天水市冬小麦出苗期距平变化平缓,绝大多数在-5~5d,呈现锯齿形的变化;而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距平变化幅度较大,减少趋势明显,在1998年之后以负距平为主(图8-A),减少幅度分别为4.261,2.759,4.811d/10年(表1);抽穗-成熟期距平随期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少(图8-B),抽穗-成熟期距平减少幅度为2.106d/10年(表1)

图8 1979-2007年甘肃天水市冬小麦生育期距平与期间平均气温的变化

Fig.8 Changes of anomaly of each growth stage with average temperature from

1979to 2007in 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中,天水市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平

均地温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负积温绝对值呈减少的

趋势。平均气温的增幅为0.469℃/10年;四季中,

平均气温的上升以冬季、春季上升最为明显,秋季、

夏季次之,增温幅度依次为0.564,0.547,0.379,

0.308℃/10年;负积温绝对值总体呈减少趋势,减

少幅度为16.811℃/10年。

本研究中,随着平均气温和地温的升高,冬小麦

全生育期有明显的缩短趋势。天水市冬小麦的出苗

期平均为10d,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拔节期、抽穗期

和成熟期均呈现缩短的变化趋势。此外出苗-拔节

期、抽穗-成熟期的间隔时间也呈缩短趋势,分别缩

短4.453,2.053d/10年。平均气温、负积温以及5,

10,15,20cm土层平均地温与小麦全生育期均呈负

相关关系;出苗-拔节期与冬季、春季平均气温呈负

相关关系,说明气候变暖已对天水市冬小麦的生长

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可能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喜温作物玉米、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扩大;同时冬油菜

的种植面积也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作物复种指

数提高,多熟制区域扩大[12],在1978-2009年,天

水市小麦面积减少幅度为70.6hm2/年,玉米、马铃

薯、油菜面积增加幅度分别为804.2,723.8,1 072.4

hm2/年[13]。

随着作物全生育期平均气温的上升,越冬作物

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14]。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

平均气温的升高,小麦成熟期存在明显提前的响应

变化特征,这与王位泰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据韩

永翔等[10]研究,全球年平均温度每增加1℃,北半

球中纬度的作物带将在水平方向北移150~200

km,垂直方向上移150~200m。但天水市作物带

如何变化以及气候变暖后对天水农作物种植结构、

熟制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林学椿,于淑秋.近40a我国气候趋势[J].气象,1990,16

(10):16-22.

Lin X C,Yu S Q.Climatic trend in China for the last 40years

[J].Meteorological,1990,16(10):16-22.(in Chinese)

[2] 吴 军,徐海根,陈 炼.气候变化对物种影响研究综述[J].

生态与农业环境学报,2011,27(4):1-6.

Wu J,Xu H G,Chen L.A review of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species[J].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2011,27(4):1-6.(in Chinese)

[3] 丁一汇,孙 颖.中国近50年和未来50年气候变化[C]//陈

邦柱,秦大河.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文集.北京:气象出

版社,2002:53-57.

Ding Y H,Sun Y.China in nearly 50years and the next 50

years to climate change[C]//Chen B Z,Qin D H.Climate

第2期吕莉莉,等: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chang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minar collection.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2002:53-57.(in Chinese)

[4] 刘德祥,董安祥,邓振镛.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19-125.

Liu D X,Dong A X,Deng Z Y.Climate warming and its agri-cultural influence research in China northwest area[J].Journalof Natural Resources,2005,20(1):119-125.(in Chinese)[5] 林而达,杨 修.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评价及适应对策[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72-77.

Lin E D,Yang X.Impact assessment and adaptation strategy ofclimatic change on agriculture[M].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2002:72-77.(in Chinese)

[6] 郑淑霞,上官周平.黄土高原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C]//陈邦柱,秦大河.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文集.北京:气象出

版社,2002:394-398.

Zheng S X,Shangguan Z P.Plants in Loess Plateau on climatechange and ecological response[C]//Chen B Z,Qin D H.Cli-mate chang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minar collection.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2002:394-398.(in Chi-nese)

[7] 王 静,韩永翔,尉元明.甘肃省雨养农业区气候变暖背景下秋粮生产脆弱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1):15-19.

Wang J,Han Y X,Wei Y M.Climate vulnerability of autumngrain crops in rainfed farming areas of Gansu Province[J].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2006,24(1):15-19.(inChinese)

[8] 姚小英,朱拥军,把多辉,等.天水市45a气候变化特征对林果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2):240-245.

Yao X Y,Zhu Y J,Ba D H,et al.Climate changing feature andits impact on fruit development in Tianshui in last 45years[J].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2008,26(2):240-245.(in Chinese)

[9] 毛玉琴.甘肃东部气候变化及冬小麦生长发育响应特征[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6):257-262.

Mao Y Q.Characters of climate change and winter wheat eco-logical response in East Gansu[J].Agricultural Research inthe Arid Areas,2009,27(6):257-262.(in Chinese)

[10] 韩永翔,董安祥,王卫东.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4):39-43.

Han Y X,Dong A X,Wang W D.Effect of climatic warming

on the crops in northwest China[J].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2004,22(4):39-43.(in Chinese)

[11] 王位泰,张天锋,黄 斌,等.甘肃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生态学杂志,2006,25(7):774-778.

Wang W T,Zhang T F,Huang B,et al.Responses of winter

whea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east Gansu Province to climate

warming[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06,25(7):774-

778.(in Chinese)

[12] 邓振镛,张 强,韩永翔,等.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影响因素及调整原则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3):126-129.Deng Z Y,Zhang Q,Han Y X,et al.A discussion on the main

principles and impact factors in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in Gansu[J].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2006,24(3):126-129.(in Chinese)

[13] 高 强,郭 恒,赵国良,等.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及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4):36-41.Gao Q,Guo H,Zhao G L,et al.Change of crop planting struc-

tur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grain yield[J].Chinese Journal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2012,33

(4):36-41.(in Chinese)

[14] 邓振镛,张 强,刘德祥,等.气候变暖对甘肃种植业结构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J].中国沙漠,2007,27(4):627-632.

Deng Z Y,Zhang Q,Liu D X,et al.Effe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cropping structure and crop growth in Gansu Province[J].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2007,27(4):627-632.(in Chi-

nese)

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2卷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B.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C.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D.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2.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 A.北半球高纬度和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减少B.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减少C.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D.大部分热带沙漠将会消失 3.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甲烷B.氟氯烃C.二氧化碳D.氮氧化物 4.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将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B.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C.物种不易患病,抗害虫袭击的能力提高D.植物的生产率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5.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东北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现在大 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大 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 A.海平面的上升B.臭氧大量减少 C.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所致D.森林被砍伐 7.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增加将会产生的后果是() ①海面上升②温带草原地区气候变干③腐蚀建筑物④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②积极开发氟利昂的代用品以及研制新型制冷系统,是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③对煤炭中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④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6.读“世界各大洲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1)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十国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 (3)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 法国仅为英国的52.5%、为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说明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毛发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

一毛发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 全身的毛发数目尚无精确统计,但有人曾测定过头发约有10万根左右。身体各部位毛发的密度不同,随性别、年龄、个体和种族等而异。一般头部最密,头顶部约为300根/cm2,后顶部约为200根/cm2,手背处则很少,只有15~20根/cm2,在前额和颊部毛发密度为躯干和四肢的4~6倍。一般认为毛囊的密度是先天性的,到成人期不能增添新的毛囊数。毛发的粗细不同,与性别、个体、部位和种族有关。男子一般比女子粗,有人测定过头发约在70~100μm之间。毛发的长度也不等,毳毛一般在5~6mm以下,超过10mm以上者很少;短毛如睫毛、眉毛、鼻毛等,一般长度也不超过10mm。头发的长度最长,尤其是女子留长发者,有的可长到90~100cm,甚至150cm,据文献记载最长的达3.2m。虽周期不同,但终会保持一定的量。每个毛囊会经过15-20 次的循环周期。所以头发得以茂盛浓密,假如这些生长期的头发受到遗传、老化、感染、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或是因为压力导致内分泌失调,都可能使生长期缩短,相对使休止期增加。如此头发便容易脱落,容易导致头发稀疏或秃发的现象。 二、毛发的生成周期 1.毛发的生长周期包括三个阶段:毛发的营养来源于毛球底部的血液,由毛乳头进入。毛发的生长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休止期和衰退脱落期。 生长期: 毛发不是无限制的生长,也不是连续生长的。毛发的新陈代谢有一定的周期,人体的各部分毛发的生长各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人体大约有85% 的毛发处于生长期,每天0。3~0。4公厘,一个月大概是长出1公分。生长期毛发颜色深,毛干粗而有光泽;毛发的生长期可能长达两到六年。毛发每年约生长10cm,但其长度一般不会超过1米。眉毛、睫毛生长期为2个月,最长可延续到25年。男性2-5年,女性3-6年。 过渡期: 毛发在生长期完结之后,就进入了过渡期,过渡期一般仅持续一到两周。在过渡期中毛囊会收缩至正常长度的1/6。 休眠期: 在过渡期之后,一般会持续5-6周的休眠期。这段时期内毛发不会生长,但仍与毛囊相连,此时真皮乳头处于休眠状态。人体中大约有10-15%的毛发处于休眠期。休止期毛发细而干硬,色淡无光。,休止期为4—5个月,每天正常脱发不超过100根;但头发如果掉落后,不再自动生长或生长较慢,或有不正常情况导致毛囊受损时,就会使头发逐渐掉落稀疏。汗毛2—3个月换一次。 2.每根毛发的生长都是相互独立的,不受周围毛发的影响。只有处于生长周期的毛发才能有效地被去除。 四、黑色素 1.黑色素并非单一的化合物,它成分复杂,决定着皮肤和毛发的颜色。 2.黑色素是人类皮肤的保护伞,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我们的皮肤、毛发和眼睛不受紫外线的侵害 3.照射到我们皮肤表面的光线,包括可见光和红外线都会被黑色素或多或少地吸收。 4.经过日光照射之后,黑色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一般需要3-8 天。 5.黑色素是激光/强光脱毛时凝固毛囊的主要靶组织。

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

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和抗旱措施 摘要:通过小麦生长试验,研究了干旱对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干旱处理均降低了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干、鲜重,增加了小麦幼苗根冠比。同时,造成小麦脂质和蛋白质氧化损伤。适宜的栽培措施、适度的干旱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抗干旱胁迫能力。对小麦幼苗叶面喷施氯化胆碱,可以缓解干旱对小麦造成的伤害。 从2010年十月份开始,我国中原地区就面临干旱问题,大面积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旱情影响,冬小麦生长面临严重影响。 干旱是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也是植物最容易遭受的逆境胁迫。干旱是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长期降水量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土壤含水量少,植物根系难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偿蒸腾作用的消耗,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干旱不仅造成了小麦的减产,还对小麦等粮食价格造成影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总结得出干旱对小麦的生长的影响,并做出合理的补救措施,保证冬小麦产量的稳定。

1干旱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1.1干旱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干旱对植物代谢产生多方面影响,如生长受抑、含水量下降、光合呼吸速率下降、多种酶活性改变、生物大分子损伤、蛋白质降解、细胞内容物大量外溢等。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其被认为是引起上述损伤的原因。过多的活性氧积累,产生氧化胁迫,能够引起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如氧化蛋白质形成羰基蛋白、降低酶活性等。这些影响最终表现在小麦株高、根长和干鲜重均降低,小麦幼苗根冠比增加。同时伴随有小麦幼苗膜脂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1.2干旱对小麦价格的影响 自2010年10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多达百日余无降水,这对小麦幼苗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据国家防总2月8日统计,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1.12亿亩。在2月12日的抗旱会商专题会议上,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犹豫雨雪范围和强度有限,加之气温回升,作物返青需水量增大,受旱面积仍呈扩大趋势,抗旱形势依然严峻。受此影响,预计冬小麦会造成减产,小麦价格会出现小幅度上涨。 2干旱的应对措施 2.1 改善小麦栽培条件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

植物大实验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本试验以冬小麦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水分处理,干旱胁迫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等,结果表明:进行干旱胁迫,小石麦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出含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的生物量。说明在营养生长过程中小石麦叶绿素含量与水分管理有密切关系,探明叶绿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为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干旱胁迫冬小麦叶绿素生物量

1.前言 当前,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干旱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出现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影响的范围及造成的损失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据统计全世界由于干旱胁迫导致的作物减产可超过其他因素造成减产的总和。而我国是荒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带来的恶劣生态环境条件已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几年来,我国的荒漠化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在局部地区控制了荒漠化的发展,但还未从根本上扭转荒漠化土地扩大的趋势。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小麦而言,干旱是一个最具威胁的逆境。干旱对植物的伤害极大,主要表现在植物各部位间水分重新分配、膜受损伤、光合作用减弱、渗透势下降等方面。干旱导致减产的重要原因就是降低了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作物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其光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绿素的含量往往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光合产物的形成,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类胡萝卜素可参与植物光合机构中过剩光能的耗散,进而使植物免受光抑制的损伤。多年来,各国小麦育种专家和植物生理学家从生理方面对小麦抗旱性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作出了很大贡献。 本试验以冬小麦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水分处理,干旱胁迫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等,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吸胀的小麦种子,干旱胁迫下的小麦幼苗,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小麦幼苗。 2.2试验设计

最新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备课素材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得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得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得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得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得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得平衡,而且威胁人类得生存。 1. 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得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得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得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得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得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得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2. 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得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得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得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

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得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得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得“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得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3. 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得频率与强度增加。 4. 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得上升,海洋中蒸发得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得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得二氧化碳,因而真正得罪魁祸首是海洋中得浮游生物群落。 5. 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得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得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得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得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黄军,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近几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也随之产生了很多新的环境问题,影响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如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冻土融化、冰湖封冻期缩减、陆地面积减少、中高纬生长季节的延长、动植物生长范围向南北两极和高海拔地区延伸、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 关键词: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锐减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Ecosystem Huang Ju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bstract:The global climate has dramatically changed over the centuries, which features 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ming triggers a lo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decrease in bio-diversity, sea level rising, frozen earth melting, the period of freezing lake shortening, the shrinking of the land, growing time of the middle-high altitude prolonging, the scope of the animal and plant extending from the pole to high altitude, and the anthesis advancing. Therefore, the global warming has affected a variety of aspects of the bio-system. Key words:Global warming; green-house effect; eco-environment; loss of biodiversity 1 引言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专家预估: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我国气候的变暖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气候变暖的明显化,让各种危害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气候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也从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从已知向未知发展。它引发的各种新现象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最主要是它所引发的灾害以不同形式出现,让人们不能预知,同时它又是全球范围的,这使得气候变暖成为了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是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二是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三是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陆地活动场所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料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油事件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四是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五是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碳循环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态地化循环,它支配着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深刻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动态及其反馈效应密切相关。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因此,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素我们有以下措施: 一是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变暖的几大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 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 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 (一)生育阶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 3 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 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 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 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 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 度以上,水分含 量 60 %左右和通气条 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 个小时, 即 >6 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 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 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 2.5 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 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 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 发育和下扎。 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 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 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 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 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 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 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 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 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 (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

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保护生物学》期末考查 姓名: 学号: 一、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及存在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1、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表现在当地消耗使用价值(如食物,消费等)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地消耗使用价值,是指诸如猎物、薪柴等在当地消耗而不进入国内或国际市场的物品的价值。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收获、在国内或者国际商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价值。 2、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宜人价值(生态旅游、自然史与教育)等。 3、选择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价值也是选择价值或者潜在价值。今天,没有人敢确定现在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也不会有利用的价值(一些具药用的物种)。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也很难确定。 4、存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指伦理或道德价值,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物种及其系统的存在,有利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保持及其结构的稳定。存在价值常常受保护愿望来决定,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同情和责任。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有多大,它的消失究竟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人们还难以准确评估,正如人们不能评估一只恐龙的存在价值一样。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也可以是收益价值或遗产价值——为保护子孙后代的某种价值而愿意支付的价值总和。

二、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变暖研究最早从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提出温室效应的概念开始,至今己开展了将近200年,现在全球变暖己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己升高0.85℃。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是史无前例的,科学家认为1983-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近1400年来最暖的30年,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措施,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年平均气温将比前工业时代至少上升1.5℃[1]。 1950-2010年间,全球有约5.7%的陆地面积发生了主要气候类型的转变,包括:干旱气候类型以及高纬度大陆气候类型的扩张、极地和中纬度大陆性气候类型的缩减、温带、大陆性以及极地气候的显著向极移动、热带和极地气候的海拔增长[2]。在中国,到2010年,己经能在气候带交界地区(约全国7.5%的陆地面积)诊断到气候带的变化,包括:东北地区温寒混交林气候向温带落叶林气候的转变:青藏高原苔原气候(ET)的消失;中国西南地区温带冬早气候的西进北抬。到21世纪末,全国将有超过52.6%的面积发生气候类型的转变[2]。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大尺度的综合性影响。过去的气候变化已使物种物候、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部分有害生物危害强度和频率增加,使一些生物入侵范围扩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变等。未来的气候变化仍将使物种物候和行为、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使有害生物爆发频率和强度增加,并将可能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等[3]。 我将从陆地、湖泊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带北移、两极冰山退缩,植物向高纬度地区、高海拔山地移动[1,4,5]。到2100年,全球陆地表面49%的植物群落以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37%的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同时在无任何减排努力、全球升温4℃的最悲观模型中,全球植物多样性的平均水平将下降9.4%[4]。海平面上升,海滨植物大面积萎缩、生物入侵加剧;植物种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优势种改变;早春温度提前升高,植物物候节律改变;荒漠草原区土壤增温使得植物群落发生演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物种加速灭绝[4]。以及森林群落生产力下降,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威胁加大[1,5]等。 野生动物的分布区整体上向北移,如鸟类的北扩或西扩[6],昆虫向两极和高海拔地区扩展[7],种群灭绝风险增加、物种多样性降低,如蝴蝶[8]。物候期提前,加快昆虫的生长发育,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息息相关的,环境的恶化必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面对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应该通过调整自身的活动方式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 关键字: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影响;人类健康;方式;成因;背景 1前言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早在1908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就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纬度越高,比例系数也越大。3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卡兰达提出严厉警告,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可惜他们的主张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应算是“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致气候改变这一派的奠基人。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 (1)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扩展资料 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

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 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 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 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 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2、什么原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人为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 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 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 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 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 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 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 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 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 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不同生育期干旱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生育期干旱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发育的影响 管秀娟1,赵世伟2,王俊振3,李壁成2 (11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4;21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 712100; 31商丘农业学校,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用盆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进行不同程度水分调亏试验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抽 穗—杨花期和灌浆—成熟3个阶段内土壤相对含水量(RW )上限为40%、50%、60%的水分亏缺 均对作物的根冠发育产生了影响,拔节—孕穗期RW 40%的水分亏缺处理使株高降低很多,低 于不施肥的ck 1,复水后也无法恢复。不同生育期的干旱均引起根冠干重的下降,根长则不同, 水分亏缺有时会使根长增加,要看具体亏缺程度而定。根系不如冠部对干旱敏感,干旱促进营 养物质向根的分配,减少了向冠部的运输,导致根冠比增大,另外,随生育期的推移,干旱对 根冠比的影响减小。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水分调亏;根冠比(R/C ) 中图分类号:S51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91(2001)04-0071-06作物生长发育的实质是根冠生长关系的外在表现,不同水分条件下根冠的生长特征,是根冠功能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作物水分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对农田水分调控措施的合理制定与实施。在水资源日趋紧缺的今天,研究水分亏缺情况下根冠的发育特征,无疑对节水农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都有积极意义。本试验以黄土丘陵区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调亏对其根冠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的活动防雨棚内进行,通过盆栽试验,在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3个生育阶段分别进行土壤相对含水量(RW )上限为40%、50%、60%的干旱处理(代号见表1),两因素三水平完全处理,另设两个全生长期不控水(RW 上限为70%)的处理作对照,一个不施肥ck 1,一个施肥ck 2,共11个处理(ck 1,ck 2,S1W1,S1W2,S1W3,S2W1,S2W2,S2W3,S3W1,S3W2,S3W3),每处理重复15次。施肥量为每千克土012g (N )和0114g (P 2O 5)。氮肥用尿素(CO (N H 2)2,含氮46%),2/3作底肥,1/3作追肥,拔节期施入,磷肥用KH 2PO 4,以底肥一次性施入。供试作物为冬小麦,品种为小偃22号,供试土壤为关中土娄土,供试土壤基本性状如表2。拔节期开始,每天称重浇水(雨天除外),以维持各盆的土壤含水量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分别在播后157d (抽穗前)、173d (灌浆前)和211d (收获)采样5个重复测定3个收稿日期:2000-09-28 作者简介:管秀娟(1975-),女,硕士,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与规划工作。 华北农学报2001,16(4):71~76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 -Sinic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