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中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中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中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收稿日期]2005207208

[作者简介]田广增(19702),男,河南林州人,安阳师院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人文地理与旅游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中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田广增

(安阳师范学院地理系,河南安阳455002)

[摘 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实施,旅游业作为中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拉动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中部地区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将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对中部六省间旅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潜力分析,进而探讨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部地区;旅游业;区域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330(2005)0520100203

中部六省,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

湖北,除山西位于河南北边,其余五省大体以湖北武汉为地理中心,呈面状分布,承东启西,沟通南北,是中华腹地,具有高度的可达性。根据2002年统计资料,中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1%,人口占全国的39%,G DP 占全国的23%,是一个

很有活力的潜在巨大市场。[1]

2004年3月,温总

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部崛起”,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中部崛起”纳如国家经济发展规划,这标志着中部地区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受到国家的政策倾斜,为中部经济的起飞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被称为“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区域旅游合作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自愿进行的自利性与互利

性相统一的旅游经济活动。”[2]谋求区域旅游合作

顺应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规律,有利于产生集聚效应,进而实现规模经济,从而使得区域旅游合作成为2004年十大旅游热点问题,表明中国旅游业的地域竞争在经历了景点竞争、城市竞争、线路竞争三个阶段后,开始向区域协作的大范围的跨区域竞争转化。

1 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现状

1.1 中部区域旅游合作已成各界共识

一是各级领导已经开始认识到区域旅游合作有利于相互合作,取长补短,适应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要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就必须打破行

政区划,使资源、产品和市场在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上联合起来,形成区域旅游总体市场,促进旅游要素的合理流动,使旅游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二是各类旅游企业主动联合,谋求共赢。区域内多家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建立了协作网络,签署了多项旅游合作项目。三是各地旅游者以选择中、短途旅游为主,为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客源市场。

1.2 中部区域旅游合作已在不同范围和层次展开

2004年9月,包括河南省安阳市在内的国内16个城市的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人,在2004年中

国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上,共同签署了友好旅游城市联盟合作协议;2004年8月的中原旅游交易会上,山西、山东、湖北等9省旅游局成立了”中部风情”旅游联合会;徽湘赣鄂豫五省成立了中部五省旅游共同体,并将共同开发大别山红色旅游;河南、山西和山东22个城市在“2004中国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黄河区域旅游城市促进与合作论坛”上本着“互惠、互利、互补、互赢”原则,就区域合作、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整合、信息互通、构建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平台达成了多项共识;2004年9月,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5省旅游界负责人签订《赤壁宣言》旅游合作协议,宣布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中部旅游经济共同体,根据该协议,以上5省按“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信息互通、节庆互动、交通互联、争议互商”的原则,在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线路和市场

001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

促销上展开广泛合作,并联手打造长江游船观光度假旅游线、

“黄河-长江”炎黄历史文化旅游线、湘鄂西民俗风情旅游线等多条跨省域旅游线路。

1.3 中部区域旅游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从产品组织上讲,区域内全方位的旅游合作还没有真正起动,只有部分省市在城市间进行一些小范围的合作,还有一些行政区界紧邻的地方在景点线路上有一些合作,深度开发不足,对自身的资源和文化历史内涵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二是从合作的方向及程度上看,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主要是外引,内联比较弱:河南、山西与环渤海旅游圈的关系密切[3];江西省将江西旅游的发展定位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4],这个后花园就是把江西打造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旅游休闲后花园;湖南省提出要作为粤港澳的后花园。其三,从空间组织上讲,当前中部地区旅游合作与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主要是“点轴型”,该类型旅游地发展缺乏发达的区域经济支撑,区域旅游合作以旅游资源的整合为基础,以旅游线路的组织为纽带,以赢得更多的输入性游客为目的,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还没有演化为更高级的空间组织形式-辐射型或网络型。其四,从技术支撑上讲,中部六省区信息化水平较低,开放、高效、互动的交流和交易平台还没有建立,区域内还没有形成旅游交通体系化、旅游服务一体化、旅游信息一体化,旅游产业经营还没有形成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连锁化、小型旅游企业专业化。2 中部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分析

2.1 中部六省旅游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分析

从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上看,河南、山西属于中原历史文化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分布集中,质量高;安徽、江西属于华东山水园林区,距东部沿海近,属综合型旅游区;湖北、湖南属于华中名山峡谷区,资源特色鲜明,世界级的资源密集度高。

表1 中部六省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及经济情况统计

省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特色旅游资源经济和人口概览[6]

山西恒山、五台山、北武当山、黄河

壶口瀑布、五老峰

晋北宗教古建筑文化、晋中晋南

民俗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

G DP:2457亿元;人均G DP:7435

亿元;总人口:3314万人

安徽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

山、琅琊山、太极洞、采石、巢

湖、花山谜窟-渐江

黄山、徽文化

G DP:3972亿元;人均G DP:6455

元;总人口:6410万人

河南王屋山-云台山、龙门石窟、

嵩山、鸡公山、林虑山、石人山

古、黄、拳、根、花

G DP:7049亿元;人均G DP:7570

元;总人口:9667万人

湖北东湖、长江三峡、武当山、隆

中、大洪山、九宫山、陆水

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

G DP:5402亿元;人均G DP:9011

元;总人口:6002万人

湖南岳阳楼-洞庭湖、五陵源-张

家界、韶山、衡山、猛洞河、岳

麓山、 山

以张家界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游、

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炎

帝陵为代表的人文旅游

G DP:4639亿元;人均G DP:7554

元;总人口:6663万人

江西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井冈

山、梅岭--滕王阁、仙女湖、

三百山

庐山、红色旅游资源

G DP:2830亿元;人均G DP:6678

元;总人口:4254万人

资料来源:根据多种参考文献综合整理。

中部六省旅游资源分布集中,数量多、品级高、质量好、类型全,共性与个性都很鲜明,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很丰富且资源的对应性强,关联度高。如河南少林与河北武当,红色旅游资源中的江西井冈山———湖北大别山———湖南韶山等。

2.2 中部六省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中部六省地处我国腹地,兼具东西之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体系比较完备,且本区人口密度大,区内的客源充足,该区旅游市场条件已经初步成熟。中部地区从全国来讲无论是出游半径还是到达半径都最省时间,有利于旅游产品的组合。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将会有一个整体提升,人们可支配收入及闲暇时间将会逐步增多,使得旅游消费需求增加,进一步刺激中部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01

第5期 田广增:中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2.3 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潜力分析

11地缘上的邻近性为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基础。首先,地理空间上的近邻关系使得本区在开展区域旅游合作上优势明显,区内交通、通讯通达度高,铁路、公路紧密相连,水运、航空都有较好的基础,旅游交通便利;其次,文化背景、社会生活等方面联系密切,既有某些共性特征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得本区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上均具有较强的整体吸引力,有利于旅游合作的开展;第三,“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各省优先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使得区域旅游合作政策环境良好。

21旅游业的发展对中部区域旅游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中部六省在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供给、旅游信息、旅游客源上的优势互补,以及对旅游业整体利益和整体品牌的追求,可以解决重复开发,切分资源、争夺市场,地方保护、条块分割等问题,对中部区域开展旅游合作影响巨大。

3 中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对策

11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强旅游合作。进一步转变传统观念,改变不合理的僵化体制,跨越行政区界,建立六省区高层次区域旅游协调组织,形成整体旅游品牌,进行整体规划。

21建立区域共同旅游市场,推动内部各区域之间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建立区域共同旅游市场,规范处理各地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购物商店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经营秩序,提升旅游整体形象;联合规划和管理旅游线路,消除旅游进入障碍,实现无障碍旅游,逐步实现导游跨地区带团和“同城待遇”,旅行社跨地区组团和地接“无缝衔接”;促进旅游服务标准以及培训的相互接轨,提高旅游黄金期的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区域共同旅游基金,调节区域之间资金的余缺,加快资金的周转。

31联合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提升,提高资源开发的深度及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防止不必要的生态破坏,保护环境;共享与维护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品的更新,共同开发和联合促销旅游产品,对原旅游产品进行重新定位、组合和包装,形成主题鲜明、区域特色浓郁的旅游产品,延伸旅游线路,共同营销,共享客源。针对特定的客源群,积极推出中原山水游、中原文化游、中南红色游、黄河沿线游、长江沿线游、中原民俗风情游等系列产品,对区内的旅游景点有机组合,形成合力。

41改善区域旅游交通通讯条件。交通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区域旅游合作要求共同修建跨区域的交通干线和通讯设施,方便相互间的要素流动和信息传递;加快区域旅游信息网络建设,推动旅游信息共享,实现旅游网站的相互链接,发挥合作区内媒体的协作作用,联网各省区的旅游集散中心,编辑出版区域旅游手册。

[参考文献]

[1]杨开忠.下活中部崛起这盘棋[J].城市经济、区域经

济,2005,(2).

[2]薛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N].中国旅游报,2004-05

-28.

[3]陈才.环渤海旅游圈的形成与发展[J].人文地理,

1999,(6).

[4]张可云.“合纵连横”谋崛起[J].半月谈,2005,(4):54

-55.

[5]2004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6]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旅游图[Z].北京:中国地图出

版社,20031

A Study On The Cooper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In the Middle Area

TIAN Guang2zeng

(G eography Department,Anyang Teachers College,Anyang455002,China)

Abstract:As the strategy of“Rise of the center”sets about,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ourism in the center which possesses comparative advantages,to contract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six province speedily and healthily.With the effect of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It is unavoidable for the centre to carry on regional cooperation with analysis to the present tourism cooperation,problems and potential among the central six provinces,the paper shows a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2 tion.

K ey w ords:The Strategy of“Rise of The Center”;Tourism;The Cooper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责任编校:M.D) 201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

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

一、理论部分 二、安徽省旅游业 1、安徽省旅游发展现状 (1)介绍安徽省旅游业四板块(景点) (2)各板块的机遇与挑战 2、安徽省旅游业竞争与合作的意义 3、安徽省旅游业竞争与合作 (1)原则、目标 (2)各板块的竞争战略 (3)四板块的合作战略 4、四板块的战略联盟 1、安徽省旅游发展现状 (1)介绍安徽省旅游业四板块(景点) a、“十二五”对我省的旅游空间布局进行了调整,在原来黄山、合肥的基础上,“十二五”我省将建设黄山、合肥、芜湖三大旅游中心城市。黄山拥有全省最丰富的旅游资源,合肥是全省的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芜湖将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建设新的全省旅游中心城市。 b、我省将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旅游区、合

肥经济圈旅游区、皖北旅游区。 皖南是皖南低山丘陵区的简称,位于安徽省南部,被与沿江平原相连,东南与江苏、浙江交界,西南与江西为邻,包括池州、铜陵、芜湖、宣城等市的部分地区和黄山市,总面积3.12万㎞2,主要由东北——西南走向的天目山——白祭山、黄山、九华山——仙人尖三组山系和夹于其间的两组河谷地带组成。皖南地处北亚热带,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人文活动历史悠久,以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牯牛降、新安江等外代表的旖旎山水风光,与以西递、宏村、歙县牌坊等为代表的拨打精深的徽文化交相辉映。皖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造就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富集,成为安徽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6市和安庆市的潜山县,该示范区的设立和建设是我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分工合作的体现。旅游资源可划分为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省级)、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7大类型。皖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拥有上述7大基本类型,而且数量丰富,占安徽省同类型旅游资源的比例高,具有较强的类型效应的指向性示范区可整合各市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包括加快实施“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徽文化保护开发,开发遗产旅游、修学旅游、节庆旅游三大旅游品牌等。新的“旅游文化示范区”将加快建设以黄山、九华山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是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和区域相互依存理论的延伸,是对生产力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的动态描述。 1.“点一轴”开发理论 代表人物是法国地理学家克里斯特勒(WoChristallar)和规划学家沃纳松巴特(Wernersombart)。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中心地理论和生长轴理论。中心地理论重视“点”的作用,认为不同等级中心的市场有差异,使各城市产生等级分工;生长轴理论重视“轴”的作用,认为由于交通干线成为连接各中心地的纽带,能有效地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区域旅游合作符合“点一轴”开发理论的规律,通过点与点之间跳跃式配置资源要素,进而通过轴带的功能,牵动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2.“增长极”理论 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Perrou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一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自渠道向外扩散,从而形成以增长极为核心、周边地区不均衡增长的地区性经济综合体。这一理论后来经过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oudeville)、美国经济学家尼科尔斯(V·NICho1S)、赫希曼(A·Hirshman)等人的论证和发展,开始将研究视角由“经济单元”转向地域空间,提出了“增长中心”(包括“吸引中心”和“扩散中心,’)概念,使增长极理论更具实用性。这一理论已被我国理论界普遍接受,并已应用于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实践中。 3.不平衡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中一种不平衡的连锁演变过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经济互动效应,如果利用得好,对双方经济发展都有利。代表性理论有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Myradal)提出的“循环累积模型”、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A·0·Hirshman)提出的“联系效应理论”等。区域旅游合作中,旅游线路上的“热点带冷点”、“热点促温点”的合作形式方兴未艾,虽然在前后者之间的经济效应上存在着相当的差距,随着发展这种差距会逐步缩小,这是地区间相互联系与合作的结果。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旅游区域合作工作总结

编号:_____ 旅游区域合作工作总结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5 页

旅游区域合作工作总结 市文物旅游局 一年来,***市文物旅游局按照“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深化旅游合作,创新发展方式”的主题,积极加强与闽粤赣十三市的区域旅游合作,通过互助窗口,互送客源,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介***旅游资源,有效地推动了闽粤赣区域旅游合作。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开展厦深潮旅游合作推介活动 厦深高速铁路将于XX年底正式开通,为充分发挥厦深高铁开通对***旅游带来的优势,深化高铁沿线的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更好更快发展,我局于今年3月21日至22日,邀请厦门市旅游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在我市联合举办了“厦深潮旅游合作推介活动”。这次活动共邀请了厦门、深圳以及***三市共45家旅游企业参加,三市电视台、报社和网络媒体共16个单位参加宣传报导。推介会上,厦深潮三市互相介绍各市的旅游资源及旅游环境,签订了三市旅游合作协议,三市旅游企业也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并现场开展对接活动。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的旅游线路。此次活动不仅是三市旅游部门的联合推介,也为三市旅游企业创造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对厦深潮三市以及厦深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交流与合作的务实开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二、与厦门市旅游局合作开展“厦门人最喜爱的***十大旅游景区”、“厦门人最喜爱的***十大美食”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从XX年6月6日开始,6月27日评选活动投票结束。活动由海西晨报、海西旅游网、厦门亚太旅游发展中心承办,在海西晨报和海西旅游网开设活动专栏,介绍***旅游景区和美食,把***的文化、 第 2 页共 5 页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硕士)开题报告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 姓名:杨一 年级: 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论文类型: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框架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 0绪论 0.1研究背景 0.2研究目的及意义 0.3国内外研究综述 0.4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0.5论文框架及创新点 1相关理论概述 1.1 基本概念界定 1.1.1区域旅游合作 1.1.2无障碍旅游区 1.2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 1.2.1马克思主义理论 1.2.2区域经济学理论 2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 2.2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 2.2.1 东北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2.2.2 实现振兴东北“大旅游”战略目标的要求 2.3 东北地区旅游合作可行性分析 2.3.1 合作的动力源--共同的利益 2.3.2 合作的推动力--政府间的合作 2.3.3 合作的基础--企业的合作 2.3.4 合作的支持系统--交通可进入性 2.3.5 合作的保障--基础设施 3.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选择 3.1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选择的依据 3.2典型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借鉴 3.2.1国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 3.2.2国内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 3.3 东北的选择——无障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 3.3.1无障碍旅游区的基本模式 3.3.2东北无障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目标 3.3.3东北无障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内容 4 东北无障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

4.1 建立政府主导的战略性联盟机构与协调机制 4.2 加强利益相关性的旅游企业间战略性合作 4.3 优势互补,精心设计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4.4 加强部门间协作,推动“四通”的实现 4.5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旅游信息沟通 4.6 规范旅游市场,塑造东北地区旅游整体形象 5结论与展望 5.1主要结论 5.2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一、选题的依据 经济全球化打破了经济发展的国家疆域,信息化把全球的每个角落连接成一个“地球村”,世界产业的发展因此经受国际化的洗礼,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产业间合作发展不断更新。而旅游业作为关联程度、开放程度极高的新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产业,在区域经济的合作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对于我国旅游业来说也必将催生更高领域、更大规模的新型旅游合作模式,中国旅游业跨区域合作的时代已经来临。区域旅游合作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的要求,也是我国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旅游强国发展目标的关键。目前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界和经济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迅猛,但是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放眼全国,区域旅游合作已成趋势:如长三角地区建立起“15+1”无障碍旅游圈,随之鄂渝两地共建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经济协作区,如今环渤海旅游合作势头迅猛。可以说,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通过合作追求多赢的新时代。但与如火如荼的区域旅游合作实践相比,我们对于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却是非常滞后的一种状况,并未形成体系。对于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研究也是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2004年以后才逐渐增多。很多学者仅仅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并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各种模式,真正构建并分析模式及其运行的案例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导致在实践发展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及操作性,甚至很多计划得不到实际落实,变成了一种空洞的口号,失去了区域旅游合作的真正意义。 (二)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环境及条件成熟 东北区域物产丰盈、人杰地灵,曾为共和国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旅游业成为最有潜力、最具吸力的产业,以冰雪旅游、生态环境、边境旅游、风城市情和市内外场五大优势独步中外,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心与关注。而东北地区对外的相对独立性,及内部城市间较强的差异性、关联性和互补性,与旅游产业“内合外放”的要求恰好吻合,加之东北人文相亲,整体特色鲜明,合作基础十分坚实,可见东北地区无论是从资源、区位、基础还是实力角度,其城际间旅游合作的条件已经成熟。加之全面振兴东北的战略机遇期,东北的区域旅游合作恰逢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倡导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创造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章综述如下。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兴起研究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1]何景明,李立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2] 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 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4] 肖佑兴 (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即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5] 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 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都来自于需求市场和旅游动机两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同样如此。

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①2006年11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Nov.2006第27卷 第6期I N NER MONG OL I A S OC I A L SC I E NCES Vol.27 №.6 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郝晓兰 (内蒙古财经学院 旅游管理系,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根据自身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区内各行政单元旅游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同时与周边省区联系较为密切的特点,开始推进企业、地方政府与周边省区在旅游市场拓展、旅游线路组合等方面的旅游合作尝试,为此,比较分析内蒙古与周边省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进一步明确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对推进内蒙古与周边省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内蒙古;周边省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281(2006)0620145204 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在地缘经济基础上的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其优势互补、成本降低、聚合效应和整体福利提高的特点,促进了各国之间以及国内区域间旅游合作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内蒙古根据自身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区内各行政单元旅游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同时与周边省区联系较为密切的特点,开始推进企业、地方政府与周边省区在旅游市场拓展、旅游线路组合等方面的旅游合作尝试,为此,比较分析内蒙古与周边省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进一步明确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对推进内蒙古与周边省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 一、内蒙古与周边省市区 域旅游合作条件比较 内蒙古地跨“三北”,与我国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8个省区市毗邻,在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与这些省区存在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差异,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的集中性和差异性 11优势旅游吸引物的数量及空间分布 内蒙古与周边8省区拥有优势明显的旅游吸引物(见表一),这为建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产品开发系统,打造更具旅游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基础。内蒙古地域狭长,从东到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旅游单元,从4A级旅游景区、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优秀旅游城市等优势旅游吸引物的分布来看,相同类型旅游资源在与周边省区构成的区域内呈现相对集中分布,形成了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大漠风光、文化遗产、民族风情旅游吸引物集中分布的区域;内蒙古中部、陕西、山西、北京、河北历史文化、草原文化旅游吸引物集中分布的区域;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森林、 541 ①3本文为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与周边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方向及对策研究》(NJ05141)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06206215 [作者简介]郝晓兰,女,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

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则是将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组合成产品推向市场。也就是说,旅游文化内涵开发得越丰富,文化旅游产品项目也将不断推陈出新,更具有特色。文化与旅游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二)文化旅游 关于文化旅游,有不同的认识和角度,反映了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的认同,充满了学者的纷争。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旅游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立足文化资源,满足文化需求。 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从时间维度上讲,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和现代文化旅游;从形态表现上看,则涵盖了古迹游览旅游、民俗体验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艺术欣赏旅游、休闲娱乐旅游等。基本上都强调两个方面:①强调资源,认为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②强调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对于旅游体验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始地较早,并从多个角度对其展开了深入探讨。而国内在2003年之后才出现大量研究成果(王帆,赵振斌,2007),因而研究水平无论从范围还是深度上都有限。总结历年来国内外主要的旅游体验研究,可以发现三大主要领域:旅游体验的基础理论、旅游体验的质量以及体验式旅游。 一、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 在基础理论方面,大多数学者着重于旅游的行为动力学研究,重点主要分布在旅游内驱力、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这三大范畴。 对旅游体验的研究最早从回答“人为什么要旅游”这个基本命题开始。Gray (1970)提出了两分法的旅游驱动力概念,即“漫游癖(Wanderlust)”和“恋物癖(Sunlust)”,并将前者解释为一种“推动”因素,而后者是一种“拉动”因素。他的理论揭示出旅游行为来源于“推”和“拉”两大因素的矛盾运动。Dann (1977)在Gray的基础上提出“推-拉”模型,明确了“推力”和“拉力”两大概念,将失范(Anomie)、自我提高(Ego-enhancement)和白日梦(Fantasy)作为旅游的推力,将旅游目的地的具体吸引物作为拉力。Iso-Ahola(1982)提出了艾泽欧一阿荷拉模型,将“推一拉”理论进一步引申为“逐求”和“逃避”两个维度。追求的力量来自个人的内部,由人的本质所决定;而逃避的力量则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招引和呼唤。以上三位学者皆旨在探寻旅游行为的一般内在驱动力。在他们看来,旅游者为什么出游是由两个最基本的原因共同决定的:内力的推动和外力的吸引。但他们模型的解释色彩更重而缺少操作性。 有别于内驱力研究的一般性特征,旅游需要更贴近旅游行为而往往被等同于旅游体验动机。明确以旅游需要作为探讨对象的研究中,Pearce(1988)的影响最大,他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旅游体验动机研究,从旅游的角度重新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解释和发展,并指出旅游体验的动机来自于放松、刺激、关系、自尊与发展和自我实现这五种需要。但Rynn(1997)指出Pearce所主张的从风险和安全两大维度对刺激需要加以解释是值得商讨的。他根据Beard和Ragheb的观点对旅游需要进行了重新归纳,即旅游需要包含智力的、社会的、能力的和规避刺激的需要。 有关旅游体验动机的研究大都以提供一个动机的分类框架作为目标。麦金托什(1985)的观点较为典型,他提出了旅游体验动机的四分法:健康动机、文化动机、社会关系动机、地位与声望动机。Jeffrey和谢彦君(1994)对英国赴华

创新区域中心城市旅游联动发展模式——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为例

第26卷第6期2007年12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RESEARCHANDDEVELOPMENT V01.26No.6 Dec.2007 创新区域中心城市旅游联动发展模式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为例 黄细嘉“6 (南昌大学a.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b.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330031) 摘要:在我国“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央策中.组合武汉、长沙、南昌三省套城市,开展区域中心城市旅游发展联动合作,共同构建长江中游旅游金三角地带,打造具有国际彩响的著名旅游目的地,最终形成“华中旅游极”,是中部地区旅群业发展和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三市进行区域旅游合作,除了采取传统的普遍意史上的合作形式.更重要的是创新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夸作形式,共同建立区域联动的板块发展、区域定位的地域分_T-、点圈结构的多边夸作、互为目的地的市场互动、科学融资的资本促动等多元合作方式和多样夸作模式。但真正要开展实质性的合作,还要通过制定三市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确立“内联外拓”的发展战略,谴王综合性或专门性的公共信息或旅游信息交换平台.建立人才培育的合作史流机制,构建合作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中?o城市;旅游联动;发展模式;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363(2007)06?0079—05 1序言2三市旅游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 在我国“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中,旅游业如何发展和崛起,在多层次、宽视野的前提下,寻求做大做强做活中部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区域合作联动发展、带动发展、驱动发展和推动发展,促进中部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是区域旅游共同合作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我国中部地区的地缘经济结构中,江西和南昌,因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充满机会和机遇,从机会均等和抓住机遇的理性分析角度来看,可以逐步实现对接华东,融入长三角;对接东南,连通闽三角;对接华南,吸纳珠三角;对接华中,形成旅游极。其中,对接华东、东南、华南实际上是江西经济发展战略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和江西建设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休闲“后花园”决策的具体措施,讲的就是“策应客源地,对接长珠闽”。而对接华中,形成旅游极,讲的就是“打造目的地,组合汉长昌”。也就是创新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模式,对接华中地区,组合武汉、长沙、南昌三省会城市,开展区域旅游联动合作,共同构建长江中游旅游金三角地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旅游目的地,最终形成“华中旅游极”。 收稿日期:2006—09—19;修回日期:2007—08—1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263005);江西省2002年度自然科学规划软科学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黄细嘉(1962一).男,江西九扛人,教授,学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E—mail)hxj._jx@aina.coino 合作是需要共同的基础和互补性特征的,从武汉、长沙、南昌三市旅游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三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形象统一 三市处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同在长江中游的“大湖”地区。在地图上成一“品”字型布局,加上分别处在各省最大的河流汉水、湘江、赣江人江人湖地带,都具有依山傍湖拥江的自然地理特征,文化的源头上都属于“楚文化”区(江西属“吴头楚尾”),很容易被人们感知为同质同类型的文化地理单元。可以组合成为具有统一形象的旅游目的地。 2.2文化独特 三市在城市规模、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商业氛围方面,存在较多差异,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比如,在历史文化方面,湖北上古时期的荆楚文化、江西中古时期的江右文化,湖南近现代的湖湘文化各领风骚,具有神奇的魅力。可以共同构建丰富多彩的旅游目的地o2.3地理相近 三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均在300—400km之间,且公路、水路、铁路、航空交通方便,属于“半日型”经济圈范围,便于建立各种联系和开展各项合作。从旅游的角度讲,符合旅游圈的构建原则,可以建设为市场一体化的旅游目的地。  万方数据

旅游合作协议(标准版)

Both parties jointly acknowledge and abide by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and reach an agreed resul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合作协议

编号:FS-DY-20702 旅游合作协议 甲方:广东省旅游局 乙方:贵州省旅游局黔粤两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市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旅游合作潜力巨大。两省同属“9+2”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域范围,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之间业已形成多渠道、多领域和多种形式的良好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快两省旅游业发展,落实“9+2”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打造泛珠三角旅游精品,按照“自愿、平等、公正、双赢”的原则,签订此协议。 一、甲、乙双方积极参与推动“9+2”泛珠三角旅游合作。在共同落实“9+2”框架协议方面互通信息、协调立场、经验共享;在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多边合作方面,互相创造条件、互相支持和帮助。 二、甲乙双方积极推动两地旅游资源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济。双方通过多种渠道将本地区有开发潜力的旅

游资源向旅游开发、投资商进行广泛宣传,支持和引导本地企业到对方考察旅游资源,为对方企业在本地的旅游开发及经营活动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和帮助。双方以互为目的地的形式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为对方旅游行政部门及旅游企业在本地的促销推介活动提供帮助。双方联合开发跨省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共同打造发挥本省资源优势的旅游品牌。 三、甲乙双方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为两省旅游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的改善提供帮助。乙方的喀斯特山地生态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可以作为甲方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甲方对乙方在提高接待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组织有关企业进行专项招商,按互惠互利的原则支持本地企业在乙方投资兴业,谋求资源开发和市场需求的协调发展。 四、双方确定把旅游扶贫和旅游就业作为本地旅游业推进“三个文明”进步的重点,为对方在旅游扶贫和旅游就业方面提供培训和经验共享,组织本地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企业实施对口帮扶,并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农业及工业旅游

区域旅游竞合国内外研究综述

区域旅游竞合国内外研究综述 区域旅游竞合指某区域内不同地域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追逐自身更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过程中的一系列竞争性合作行为,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相关利益主体应对更激烈竞争时突破行政壁垒展开广泛合作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经济行为。对国内外区域旅游竞合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后发现:国外研究倾向于竞争或合作其中一方面的探讨,且偏向于以微观旅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国内最新研究一般将竞争与合作统一来谈,并已形成由竞合条件、动力机制、模式、措施、保障等各方面构成的较成熟的论述与论证框架。 标签:区域旅游;竞合;研究综述 区域旅游竞合指某区域内不同地域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追逐自身更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过程中的一系列竞争性合作行为,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相关利益主体应对更激烈竞争时突破行政壁垒展开广泛合作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经济行为,是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手段。 1国外区域旅游竞合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有关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习惯于将其拆分为区域旅游竞争和区域旅游合作两个问题进行单独探讨。竞争方面成果主要集中于引入某特定理论进行区域旅游的竞争性讨论或构建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区域旅游竞争力。例如:盖茨在区域旅游地竞争研究中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指出特定旅游区域内不同景点可能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而影响整个旅游地的发展阶段;约翰吸收波特的竞争理论相关思想,提出决定旅游企业竞争优势的外部环境模型,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环境以及竞争机会和进入威胁,概括为C-PEST;韦伯构建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游客承载率、旅游需求量、过夜增长率、游客季节性结构,针对欧洲39个首都城市进行对比评价。 国外学者有关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明显更加丰富和深入,大量文献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旅游合作的类型和模式、旅游合作成败的影响因子、旅游合作的领域、旅游合作利益的相关主体。 区域合作类型研究。类型划分的标的可以从程度、对象、时间、范围、法律基础、地方控制力等等中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划分。例如:蒂莫西按合作程度从小至大的顺序将跨界旅游合作划分为异化、共存、协作,合作、整合共五类,按合作对象将旅游合作分为政企合作、同级政府合作、上下级政府合作、政府内部机构合作。 旅游合作影响因子研究。区域旅游合作成功与否取决于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关键性因子归纳总结为:知识技能、合作目标、合作方式与行为;政府角色、协调机制、社区参与、权力关系等等。例如:托桑将影响因素划分为运行、结构、

东北三省区域旅游合作浅析

东北三省区域旅游合作浅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 the region cooperation theory as the instruction,analyzes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areas traveling regioncooperation the necessity and its advantages factor, and positivelystudies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traveling region cooperation wayand promotes the northeast region traveling petitive ability themethod.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 Jilin, Liaoning, Heilong jiang) as a result of historical reason,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backwardness. It’s although richly has, the unique traveling resources superiority, but because the economy is weak, only depends on the self- accumulation to realize the fast development very with difficulty. After the traveling region cooperation is travels the market development certain degree inevitable trend, the economy owes the developed traveling area to strengthen with the well-known traveling area cooperation, is the economy owes the developed traveling area to borrow the strength development, to profit by experience of others, the realization jumps the type development important way. Key words:TravelingRegion cooperation 关键词:旅游区域合作 摘要: 东北三省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虽具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但由于经济薄弱,仅靠自我积累很难以实现快速发展。旅游区域合作是旅游

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 级旅游景区官网为例

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 级旅游景 区官网为例-旅游管理 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 级旅游景区官网为例 本文以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官网为研究对象,归纳网页中呈现的资讯内容,并从资讯内容的角度来对目前旅游景区网站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丰富景区网站信息,注重信息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加强互动交流平台建设,及时处理信息;优化网站展示方式,深入挖掘体验要素等建议。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在旅游业中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建设了自己的网站,这不仅包括酒店、景区和航空公司等旅游供应商,也包括旅行社等中介机构,旅游网站数量的增长也引起了旅游研究者们的关注。从国外来看,最早的旅游网站研究者是Hanna和Millar,他们提出了基于万维网的旅游服务的发展,并就网页设计、管理问题和信息内容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此后学者们多从管理和营销的质量、效果和作用意义等方面对旅行社和旅游饭店等企业网站和旅游皮肤网站进行了评估研究。在国内,旅游网站研究的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对旅游网站建设的技术探讨、旅游网站的评价指标与应用,以及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网站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分析与评价等—,网站类别涵盖了综合旅游网站、饭店、电子商务网站等,相比之下,有关旅游景区网站的研究却较少,截至2014年5月,在CNKI上以景区网站为主题只能搜到71篇文章,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景区网站功能与信息受众行为的关系、景区网站发展研究及功能评价三方面。而在景区网站所提供的资讯内容研究却鲜有涉及,因此本文将从资讯内容的角度来

对目前旅游景区网站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我国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网站为研究对象。在查询网页时发现,在首批66个5A级景区中,57个景区有自己的官网,7家没有官网,正在维护与建设中的有2家。因此本研究将以57家5A级景区官网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站呈现的内容进行编码,共整理出34个类目和四大功能模块。 三、研究结果 (一)信息提供功能 吃住行游购娱信息在景区网页中往往会设计在一个板块中,其中餐饮、酒店、娱乐、购物和旅行社信息的介绍会相对简洁,个别网站会提供酒店和旅行社的链接,而交通信息涵盖的内容较广,包括飞机、轮船、火车、汽车、本地包车、公交等信息,常配有电子地图做辅助,另外还提供航班、火车的时刻查询服务,甚至是购票服务;讲解服务信息主要包括景区导游员简介、讲解线路及价格信息;景点介绍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主,视频和背景音乐为辅;目前的景区概述已不仅仅包括景区的组织机构和基本介绍,如太阳岛、云台山等景区把创建旅游标准化的相关制度和景区荣誉也融入到了此部分内容;新闻板块是景区动态的展示阵地,主要包括景区和业界两方面新闻;保护与研究包括保护管理条例、申报程序、研究专著等资讯。研究发现,遗产类景区如故宫、云冈石窟、伪满皇宫等更加注重此部分内容,中山陵景区更是把规划与保护的汇报资料放在了这个板块;景区文化主要包含名人、传说、诗词、民俗等方面,除主题公园类景区外,其他景区都设置了多个板块来渗透此方面信息,另外,云冈石窟把礼佛仪式等内

加强区域合作 做大旅游产业

加强区域合作做大旅游产业 ——进一步加快发展芷江旅游业的思考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时代,旅游业是开放性、关联性、互补性程度极高的产业,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旅游业更希望克服地域、交通和信息等障碍,寻求地域间资源和产品等方面优势互补,成为区域合作的领头羊。芷江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比较优势明显,但旅游业起步较晚,缺少精品,若单打独斗,其旅游产品难融入大湘西旅游线。为此,要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做大芷江旅游产业,关键是要加强旅游区域合作,通过借力发展和区域合作,提升芷江旅游的竞争力,从而将芷江打造成为湖南西部优秀旅游城市。 一、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是做大做强芷江旅游产业的必然选择 1、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区域合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走区域化联合合作的道路,形成整体优势参与新一轮竞争已成为各地的共识,比如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长株潭经济圈等等。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门之一,旅游区域合作也是不可逆转的,同时,作为服务业中的先导产业,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对于优化旅游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国民经济对外开放、提高国内旅游的竞争力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旅游业如何高水平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和竞争的问题已严肃地摆在我们眼前,旅游产业区域一体化应是题中应有之义。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通过区域区划和政策引导,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并先行在生态功能保护区、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旅游经济区等方面取得突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文)也提出:“加强横向联合,大力发展区域旅游”,说明区域旅游已日益受到高层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2、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是借力发展、借梯上楼、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旅游已正在成

浅析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

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 旅游治理专业学生张燕文 指导教师崔峰 摘要:通过对2000年以来我国有关区域旅游合作的相关文献的查阅,从区域旅游合作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案例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类型、原则、制约因素和必要性,以及促进区域旅游的进展的途径。案例研究包括长三角、泛珠三角、泛长株潭的区域旅游合作的有关研究。最后,对有关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小结与展望。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 Progress and prospect on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study in China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Zhang Yanwen Tutor Cui Feng

Abstract:This paper consults some correlation literatures about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in China since 2000, and summarizes three aspects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the cases study. Among them, there are researches about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including the main subjects, types, principles, some restrict factors and necessities, as well as the approaches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Cases study is mainly about Yangtse River delta, Pan-pearl River Delta, the Pan-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in the study. Finall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es on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and lays out the prospects. Key words: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progress; prospects 近年来,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了我国旅游界的热点话题,是旅游产业化进展的必定趋势。区域旅游合作能够有效地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提高区域旅游的竞争力,国内一些地区的政府和企业差不多着手进展区域旅游合作。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越来越多,下面总结和归纳了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状况,包括区域旅游合作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