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7.3 让家更美好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7.3 让家更美好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7.3 让家更美好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7.3 让家更美好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让家更美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较过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化解家庭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家庭。

能力目标

1.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与父母交往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学会化解家庭矛盾和冲突。

2.用具体的行动关爱自己的家庭。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突破方法:结合“探究与分享”(P85)板块,开展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理解“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懂得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包括我们子女在内的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这样既能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又能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探究新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g动思维

方法1:创设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打开对“家”的一个个问号。这样的设置,既能增强学生对家的情感,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地导人本课。

过程:

1.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2.师:同学们,听完了这首歌曲,我想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慨。通过前面有关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幸

福、和睦,那么,怎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教师板书,导人本课。

方法2:问题式导入。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问题人手,提出问题,一环扣一环,一步紧一步,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过程:同学们,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跟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呢?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又是什么呢?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我们怎样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知识殿堂。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考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

过程:

1.要求学生对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

2.结合“运用你的经验”(P83)板块,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关内容。

如:

(1)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收听收看新闻。

(2)柜里有藏书、桌上有报纸、墙上有名家书画作品。

(3)探讨社会和人生,各抒己见,敢于争论问题。

(4)每个成员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善于自我设计。

(5)对话风趣、简洁,爱好文娱体育活动。

(6)穿着美观,吃喝精细。

(7)备有家庭食谱,钻研烹调技术。

(8)对取得荣誉的成员表示祝贺,以热烈的气氛过生日。

3.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纠偏。

4.选取1 — 2名同学向大家作介绍。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设计意图】探究活动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对家的不同看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对他们的积极动脑给予赞赏性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家产生正确的认识。在此探究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辨析,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缜

密思维的能力,同时又丰富了学生对家的情感。

探究问题: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较过去相比,有哪#变化?现代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过程:

1.浏览教材(P83 — 84)正文。

2.结合“相关链接”(P84)板块,了解中国家庭的演变。

3.完成“探究与分享”(P84)板块中提出的问题。

(我和家人经常使用的沟通方式: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我更喜欢用发微信的方式和家人沟通,因为方便、快捷又省钱。)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纠偏。

5.师生共同小结:

(1)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家庭逐渐趋向小型化;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参四、精讲点拨,知识整合

【设计意图】课堂不应是教学的终端,而应是不断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兴趣,搭起培养学生深人探究的桥梁。当学生在课堂上被唤醒、鼓舞后,才能真正点燃继续学习的热情。

问题:为构建和谐家庭,我们应该怎么做?

点拨:“和为贵”。家庭和睦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事业发展……构建和谐家庭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家庭成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应该有责任和义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知识整合:

1.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2.在一个家庭中,由于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存在差异,可能带来矛盾和冲突。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3.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家庭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只有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才能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和谐。

五、典型题目分析

选择题

“家和万事兴”,构建和谐家庭,我们应该()。

①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②建立相互信任、理解、体谅、包容的家庭成员关系

③尽早外出打工赚钱,减轻家庭的负担

④积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该题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评析、践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题肢③说法很显然是错误的,放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参考答案】C

六、课堂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增广贤文》曰:“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子女对父母的要求应全部顺从

B.子女要懂得感恩和回报父母

C.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

D.父母对子女要尽到抚养的义务

2.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构建和谐家庭应该()

A.孝敬父母

B.学会与父母沟通

C.回避父母

D.依赖父母

二、简要分析题

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事业发展……

请谈一谈:为构建和谐家庭,你打算怎么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 A

二、简要分析题

1.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我们子女在家庭成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应该有责任和义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3.努力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做到理智多于情感。

4.增进理解,以感激的心情、理智的态度,积极与父母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5.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学会充当家庭的“黏合剂”。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具备了哪些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让家更美好

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

现代家庭面面观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

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让家更美好

家和万事兴

和谐家庭我出力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父母的爱是浓郁的芬芳,儿女的恩情是清雅的馨香。一代代,一辈辈,我们都能聆听到馨香和芬芳的甜蜜回答。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父母要依法抚养和教育子女

C.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并哺育我们成长

D.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

2.“享受数字时代,别忘带上父母。”为教会父母使用微信,80后男孩张明画了一份图文并茂的9页操作说明书,让无数网友感到一股强大而温暖的正能量。他的做法启示我们,构建和谐家庭应该()

A.远离互联网时代

B.让未成年人必须承担赡养扶助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C.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D.用微信和父母交流、沟通

二、简要分析题

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家庭结构主要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学生能主动学习,自觉地从一个问题走向新的问题,并从中获得相关知识。由于“探究合作”部分占时偏多,影响了教学的其他环节,这是本节课觉得遗憾的地方。经过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各环节的教学时间,灵活操控好课堂节奏,力求课堂教学的尽善尽美。

教学资源

最令人感动的亲情故事

故事1: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

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医生的手心渗出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故事2:

睿是一个长得很帅气的男孩,在学校里人缘又很好……每个学生老师都很喜欢他。但他却有一个长得丑陋无比的母亲,不但难看而且她只有一个眼睛(独眼),睿的朋友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他的妈妈,自然也不会有人去问,生活仿佛过得还不错

有一天,外面下着很大的雨,眼看同学们都撑着伞回家去,睿却只能站在屋檐底下,因为他没带伞。这时只见他那丑陋无比的妈妈撑着一把黑色的伞向他走来,嘴里还说着:“孩子,快来吧,小心淋到雨。”顿时睿傻眼了。他的朋友们从没见过他的妈妈,别人会怎么想呢?大家一看到这种情景都开始大笑起来,甚至有人对睿说:“原来这就是你妈妈,这么丑,你天天跟她在一起不会害怕吗?哈哈哈哈”睿哑口无言,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回到家,睿对母亲说:“我不想再见到你,为什么你长得这么丑?还少一只眼睛,你不是我妈妈,我不会有这么难看的妈妈!”睿的母亲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含着泪走进了房间。

转眼多年过去了,睿也长大了,依然是那么的英俊潇洒,有不少的女孩子追他,从那次以后他妈妈也从来没有再提过那件事情。一个月后,睿的妈妈就生病死去了,她走得是那么安详,除了一封信,什么也没留下。睿拆开了母亲临终前亲笔写的信,并读了起来:亲爱的孩子,我是多么爱你,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不在乎,我知道你一直认为我丑,还少一只眼睛,不配做你的妈妈,但我现在告诉你一件事情,20年前我在医院里生下了你,当时的心情不知有多高兴,仿佛上帝赐了我最珍贵的礼物。正当我要去看你的时候,医生走来,脸色很苍白地说:“对不起,你的孩子生下来就少一只眼睛……”当时,虽然心里一下子很接受不了,像是从高空跌入了谷底,但我还是非常坚定地对医生说:“把我的眼睛给他。”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就算那次你对我说残忍的话,我不后悔,也不难过,因为我爱你。爱你的妈妈。

故事3: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感觉到肚子俄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没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热心地招呼她,“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老婆婆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凉了!”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视而不见”。

解决与父母冲突的正确态度

1.交流。主动和父母谈谈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让父母了解你的想法。同时向父母披露你对他们的评价,有什么不满及时表达出来。

2.沟通。承认代沟的存在,不要回避,及时进行沟通。两代人之间进行沟通,可能是一方接纳了另一方的意见或态度,但这里所说的接纳,不是被动或勉强地接纳,而是痒彻底了解了对方的态度,并且发现这些态度更能适应于当时的情景,因而愿意自动放弃本身的意见,心悦诚服地接受对方的意见。

3.意见融合。两代人之间可以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说出之所以这么做的理由,双方可以寻求一种途径,将双方的意见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融合而得的行为方式往往能兼顾双方原有意见的优点,而形成比原来任何一方的看法更全面的意见,双方都能高高兴兴地接受。

4.相互尊重。在相互沟通的时候,每一方都应从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尊重对方的想法,给对方一种理解和开明的态度,这样有助于双方在意见上达成一致,即使不一致,也可以形成折中性的意见。

5.接受新知识,求大同存小异;通过书信、打电话等方式找老师、找祖辈、找父母的好友调解,等等。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家,有奉献爱的愿望,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 2、口语交际:按照简单的介绍自己的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出自己的爱。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家人的影子。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机(相关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在这个家里,每个人互敬互爱,充满温馨。(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温馨的气氛,有利于下面的课堂教学。) 2、能介绍一下你的家吗?(指导学生完整的句子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说的好的,给予表扬,说地不够完整的,给予适当的补充、激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我来到我家 师:你是怎样来到你的家的? 生:我出生后,爸爸很高兴,把我抱在怀里,一个劲儿地说我长得像他。然后爸爸开始兴奋地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出生的消息。 三、我的家人 1、师:到妈妈的妈妈家去做客,见到妈妈的姐姐,应该叫什么? 生:大姨。 2、你们能把书本这个枝繁叶茂的树图填对吗? 生:能…… 3、师:一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树一样,每个人都很重要呦! 四、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1、师:你们能从自己身上找到家人的影子吗?

生:我的脾气有点急,像爷爷。 生:我做事很认真,像爸爸。 生:我的眼睛像妈妈。 2、师:你们身上为什么会有家人的影子呢?想一想。 五、家人的故事 师:你们有没有听家人说过你们家人的故事? 生:我妈妈织毛衣可快了。我觉得她很了不起! 生:我叔叔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站岗,那里很冷很冷,但他和战友们不怕寒冷。叔叔说他们在保卫着我们的安全。 六、我和弟弟 我来到我家时,可不是一个人,还有我的弟弟小亮。 听说弟弟只比我晚出生半个小时,那我也是哥哥呀,所以…… 弟弟总喜欢跟我在一起,我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 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会一起来。 爷爷说:跟他们的爸爸小时候一个样! 呵,这俩孩子,长得真像妈妈呢! 我到底像谁呢?我觉得我更像弟弟! 我和弟弟商量好了:长大了一起去航海。 七、总结升华 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天照顾你们的生活,关心你们的学习,教给你们做人的道理,你们爱他们吗?你们应该怎样做呢?

部编本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案

7.3 让家更美好 【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分析 七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一或产生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习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不仅是密切亲子关系,也是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的需要。虽然在家庭生活中形成新型的平等关系,其主要责任在父母,但在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日益深入家庭的今天,也不可忽视学生在其中的作用。另外,帮助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平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对于家庭文明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有些同学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的语言。父母对他的言行看不惯,他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甚至和父母顶撞,争得不欢而散。有的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十分冷淡。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 教材分析 《让家更美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通过对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即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共创学习型家庭。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提升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共创和谐美德之家。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学生应该具备相应的构建和谐家庭的素养和能力。初中学生更多地停留在以长期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来处理家庭关系,或者直接采取对抗的消极处理方式,他们一般很少理性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因此,这个阶段也成为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引导学生知道家庭美德有哪些,检索自己具备哪些美德;学会在家庭生活中调控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有话好好说;等等。这些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不可或缺,意义重大。 学法指导 为了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引导学生讲体会、谈感受、说感悟;在课外,帮助学生查阅资料、制订方案、落实行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热烈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并将课堂上培养起来的情感化作课堂外的实际行动。 教学准备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 的家》教案 【教材分析】 1.解读教材: 本课选自“道德与法制”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主题活动一。他包含四个话题“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引导学生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构建者。 【学情分析】 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生活都在家里。他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熟悉他们的习惯,对性情特点也有所观察和了解。家里人的称呼

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样称呼?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来历?却不清楚。孩子们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关心,关注。因为一切都太自然,让他们反而不能觉察。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我和我的家》这一课。 【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班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分析,我希望能达成两个总的目标。 1、“感知家人之间血脉相连”(这是本课的重点) 2、“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的温暖”(这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了解家人故事。(家人工作照,运动照,兴趣照,特长照……) 3、准备全家福照片。 【教学方法】 1.探索名字的意义----初识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 2.动手完成关系树----理清家庭伦理关系。 3.听故事,找“影子”-----突出重点,体会家人之间血脉相连的意义。 4.讲述家人的故事------突破难点,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思路】 一、初步了解——家人之间血脉相连 二、深入探究——家人之间血脉相连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让家更美好-教案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7.3 让家更美好 【教材分析】 《让家更美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三框的内容。本课题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新增设的部分,其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家庭特点的同时增强与家人共创和谐家庭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主动为家庭建设出力,进而享受美好的家庭生活。美好的家庭生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也给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美好家庭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在家庭生活中渴望得到爱,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但对父母、家人爱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认同,不理解他们的关爱之情,不能体谅和理解他们的苦衷。另外,初中学生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父母和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随着他们社会生活的不断扩大,培养其与父母、家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初一学生有一定的家庭生活经验积累,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抽象思维能力,这也为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2.能力目标 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理解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性;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难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 反思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 文章 来源莲山课 件 w w Y K M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制课是初中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中考科目之一,而且对学生做“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我们反思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指导预习,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预习是让学生了解课堂内容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知道重点是什么,疑难有哪些,问题在哪里。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地进入课堂学习 首先,教师必须在讲授新课前,预留五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统一进行预习。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课堂的主要内容,直接指出这节课的页码和段落。 最后,预习将就的是指导方法,先给学生指出这节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书中要求的问题浏览通读全文,梳理点出问题的答案,勾画重点,并将问题与答案做读书笔记。 二、紧扣课标,展示课堂教学 (一)生动的引出教学主题。 第一、用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第二、用周围的新鲜事导入,贴近生活;第三、用时事导入,让学生多了解时事,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四、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解决问题;第五、用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多读课外书,多看新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 (二)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播放声像资料鲜活、生动、真实、直观,其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七年级的学生的所见的东西很少,有些东西说了以后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亲眼所见,这样就有必要让我们借助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来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鸣。如果在教学中再创设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妙趣的益智等,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其会学、愿学和乐学。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说明了质疑问难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思考,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是教与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要: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要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四)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以及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完一节课内容后,都给学生留五分钟,让他们对本节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在下节课的时候再给予复习巩固。学生最怕的就是背诵,枯燥无味,背了就忘。教师也可以让背诵形式变的多样。可以采用填空法,把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挖空”,让学生当堂训练和竞赛。也可采用列知识树的方法,让学生创新思维,整合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名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师只有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从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符合学生的实际,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文章

2018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七 年 级 道 德 与 法 治 教 案 (下) 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 【学习目标】 1.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 2.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学会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3.认识青春期我们心理的矛盾和困惑,学会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矛盾。 4.培养学生积极接纳自我,调适自我的情感,做阳光快乐的中学生。 【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生理变化 难点: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的内心会面对一些新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是成长的机遇,面对青春的邀约,你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一课青春的邀约——悄悄变化的我。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2.在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3.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4.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有时,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5.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教材P2~3 运用你的经验及相关链接 (1)请完成教材P2的表格。(答案根据自己情况,据实填写。) (2)你是否了解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这些变化说明我们进入了青春期,渐渐长大了。 (3)学生看书P3相关链接,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探究二:教材P4 探究与分享 请分别从运动、娱乐、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说明你所体验到的青春活力,用图片或讲述的方式与同学分享。 交流点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探究三:教材P4 探究与分享 思考: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说说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交流点拨: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知识模块二直面矛盾心理 探究四:教材P5 下面探究与分享及P6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 (1)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 交流点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据实回答即可。 (2)与同学一起讨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交流点拨: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

【学习实践】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 教案 www.5y kj.co m 9、我和我的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 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行为与习惯 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1 精品推荐范文学习

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2.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音频资料。 学生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家庭录像、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 教师引导学生给这首歌曲取名字。 学生听歌曲并给歌曲取名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我们的家庭可爱、温馨、美丽。 2.师:我们都有一个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同学中有的长得像妈妈,有的长得像爸爸,还有的长得既像妈妈又像爸爸,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二、共同交流,了解家庭 1.聊一聊“我的家人”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在家里有很多我们的家人,你的家里还有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的家人”。 师:你的家里还有谁? 精品推荐范文学习 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1)

《我和我的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主题活动一。他包含四个话题“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引导学生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构建者。 学情分析: 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生活都在家里。他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熟悉他们的习惯,对性情特点也有所观察和了解。家里人的称呼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样称呼?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来历?却不清楚。孩子们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关心,关注。因为一切都太自然,让他们反而不能觉察。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我和我的家》这一课。 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班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分析,我希望能达成两个总的目标。 1、“感知家人之间血脉相连”(这是本课的重点)。 2、“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的温暖”(这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了解家人故事。(家人工作照,运动照,兴趣照,特长照……) 3、准备全家福照片。 教学方法: 1、探索名字的意义——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 2、动手完成关系树——理清家庭伦理关系。 3、听故事,找“影子”——突出重点,体会家人之间血脉相连的意义。 4、讲述家人的故事——突破难点,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学会关心他人。

我和我的家_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 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2、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师准备:幻灯片、音频资料(如歌曲《我爱我的家》《相亲相爱一家人》)。 学生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来到我家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馨而又幸福的家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家庭,和大家一起分享家里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我和我的家) 师:从你出生就给全家带来很多快乐,也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了自己出生时的故事。下面我们就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互相说说自己的故事。 说一说:先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出生时的故事,然后选派代表全班说。师:孩子们,你们的到来,给家增添了无限的快乐和温馨,你们与家人血脉相依,家人对你们无私的关爱着,你们感受到了吗? 晒一晒:欣赏学生上传的xx照片。 活动二:我的家庭树 师: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关于家人的称呼,你们都了解这些称呼吗?这些称呼都与你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师:同学们你们家中还有哪些人呀?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很多成员组成,你知道家庭成员的辈分关系吗?请看这幅家庭成员关系树,你们会填吗? 出示树状图,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树状图,小组成员合作把家庭成员填到到相应的位置。 说一说:请学生说说树状图中的空白处,可以选择哪个称呼填进去。 学生说,老师填。 孩子们,一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树一样,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听一听,唱一唱:师出示儿歌“家族称呼歌”。学生跟唱。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绪。 活动三: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出示刘文琪同学的全家福照片,让大家观察。

七年级政治上册 7.3 让家更美好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让家更美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较过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化解家庭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家庭。 能力目标 1.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与父母交往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学会化解家庭矛盾和冲突。 2.用具体的行动关爱自己的家庭。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突破方法:结合“探究与分享”(P85)板块,开展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理解“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懂得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包括我们子女在内的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这样既能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又能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探究新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g动思维 方法1:创设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打开对“家”的一个个问号。这样的设置,既能增强学生对家的情感,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地导人本课。 过程: 1.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2.师:同学们,听完了这首歌曲,我想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慨。通过前面有关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幸

福、和睦,那么,怎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教师板书,导人本课。 方法2:问题式导入。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问题人手,提出问题,一环扣一环,一步紧一步,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过程:同学们,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跟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呢?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又是什么呢?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我们怎样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知识殿堂。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考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 过程: 1.要求学生对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 2.结合“运用你的经验”(P83)板块,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关内容。 如: (1)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收听收看新闻。 (2)柜里有藏书、桌上有报纸、墙上有名家书画作品。 (3)探讨社会和人生,各抒己见,敢于争论问题。 (4)每个成员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善于自我设计。 (5)对话风趣、简洁,爱好文娱体育活动。 (6)穿着美观,吃喝精细。 (7)备有家庭食谱,钻研烹调技术。 (8)对取得荣誉的成员表示祝贺,以热烈的气氛过生日。 3.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纠偏。 4.选取1 — 2名同学向大家作介绍。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设计意图】探究活动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对家的不同看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对他们的积极动脑给予赞赏性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家产生正确的认识。在此探究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辨析,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缜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上册全套(粤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 1.1 我上中学了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中的“校园情况知多少”以及“出谋划策”等活动,观察、分析、思考中学和小学的差异,对因为不适应造成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并找出解决方法。在辅之以理论指导的基础上,通过“新学期、新面貌”的活动,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与同学分享。通过阅读思考“阅读与感悟”学会适应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启示录》,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活动指南 活动一:校园情况知多少 (1)设计目的------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学校的观察活动,掌握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同时了解学校的概况、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积极进取性。另一方面,将中学和小学的课程、上课时间、学习特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对比,找出差异,以便更快地适应中学的环境和学习方式。在比较中要让学生明确中学学习的内容更广泛了,难度加大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也和小学有很大差异,要做好适应这些变化的心理准备。 (2)准备工作------因为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学生又是七年级新生,所以教师可事先为学生提供介绍学校情况的资料,学生在观察学校和阅读资料后完成此题。可相应作以下准备: ①准备本校的校史、校貌、校风等资料,并编成若干竞猜题。 ②了解学生入学后的思想动态。 ③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写好“我爱学校,爱我学校”的赞美诗词。 ④中小学的学习特点和规章制度的比较可让学生课前准备。 (3)过程指导 第一步:“新学校知多少”竞猜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让家更美好》同步练习.doc

《让家更美好》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学生小天原先与父母、弟弟一起生活,上了初二,父母把老家的爷爷奶奶接出来一起住了。那么,小天的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 B.主干家庭到核心家庭 C.核心家庭到联合家庭 D.联合家庭到核心家庭 2.2016年春节期间,有一件事“火”了——抢红包。从央视春晚抢红包到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商家给消费者发红包,发展到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间玩起“红包接龙”,即使抢到的红包金额并不多,也玩得不亦乐乎。有关“抢红包”的议论也随之产生,以下观点你最认同哪一个( ) A.远方亲友来串门,就说我在抢红包 B.红包礼钱谁不抢?留取小钱奔小康 C.红包礼金万人抢,稍微迟疑轮不上 D.红包虽小情也真,不及父母养我恩 3.妈妈是我的好朋友,有时候,我在外面受了气,她就安慰我,逗我开心,我有不会做的作业,她总是耐心给我讲解,直到我昕懂了她才放心;爸爸是我的好伙伴,他常常陪我下棋、打羽毛球、做游戏。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这段初中生的话说明了( ) A.现代家庭的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B.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C.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是现代家庭的重要内容D.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朋友 4.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有了家庭的稳定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下列做法有利于家庭稳定的是( ) ①爸爸努力工作,我认真学习 ②妈妈病了,小琪给妈妈买药 ③周末,一家人去看望姥姥 ④妈妈怕我打电话影响学习,经常偷听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上网”“报班”“玩伴少、学习压力大”……“00后”的孩子,呈现出与“70后”“80后”不一样的新“成长的烦恼”。与此同时,不少家长则抱怨如今的孩子“不好管”“不懂感恩”“不理解父母”等。针对上述情形,孩子和家长之间应( ) ①相互理解,积极沟通②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③顺其自然,各行其是④换位思考,平等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简答题 6.我叫王磊,今年13岁,是一个八年级学生,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爸爸是建筑工程设计师、妈妈是老师。爷爷奶奶虽然没跟我们一起住,但活得也很充实,最近还像年轻人一样玩起了微信,把我们都加了微信好友,发起了朋友圈,还时不时跟我们视频聊天。今年放寒假的时候,我除了学习,还陪着爸妈一起锻炼身体,陪着他们和爷爷奶奶去了趟三亚旅游,在那里吃了年夜饭、看了央视猴年春晚,感受了亲情和家庭的美好。 从王磊的叙述中,归纳现代家庭发生的变化。 三、材料分析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智能手机风靡街头巷尾的今天,微信、微博等沟通方式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学习使用这些沟通软件,加入孩子的朋友圈,不想再错过孩子任何动态和消息。为此,不少同学吐槽自己被“监控”,大呼“没隐私”。有的孩子甚至在微信朋友圈将父母屏蔽了。 材料二、大学生张明为了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学会微信,专门手绘了一本微信使用说明!手绘的岂止是一本说明书,它更体现出无数游子心中最深沉的牵挂,承载了晚辈对长辈的孝心、耐心和成全之心。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大学生张明的家庭结构属于哪一种类型? (3)比较张明给父母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的行为和部分孩子屏蔽家长的行为,谈谈在建设和谐美好家庭方面,你受到哪些启发。

最新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 2、教育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5、培养学生拒绝不良诱惑的意识和能力 6、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要求 7、教育学生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 1、谁也无权剥夺我的受教育权 2、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3、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难点: 1、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的义务 2、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教学方法: 讨论、表演、 课时安排:9课时 课题:重要的一跳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怎样解决初中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 教学难点:怎样解决初中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 教学方法:讨论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小学的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吧,而今这些已经成为过去,永远成为记忆,我们已经成为中学生了,同学们想像一下你心目中的中学生活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予一定的引导。 讲授新课: 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 第一课:新天地,新感觉 重要的一跳 我们常说鲤鱼跳龙门,人才一生中有无数次的转折,我们从小学升入中学也是人生的一大飞跃,“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怎样尽快的适应新的中学生活。 一、感觉很不同(板书) 我是中学生了!这个新的身份,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小学阶段从未有过的新感觉新体验。 活动一:小学和中学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要求:四人一组,讨论5分钟,每组派代表回答 活动二:动动手:写出家人亲戚朋友对你的看法,形式如课本P3页学生可自由书写,写出自己亲身体会或亲身经历的事。

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

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 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行为与习惯 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2.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音频资料(如歌曲《可爱的家》《让爱住我家》)。 学生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家庭录像、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歌曲《可爱的家》) 教师引导学生给这首歌曲取名字。

学生听歌曲并给歌曲取名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我们的家庭可爱、温馨、美丽。 2.师:我们都有一个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同学中有的长得像妈妈,有的长得像爸爸,还有的长得既像妈妈又像爸爸,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家庭了解自己的家人,加深对家人的认识,体会家庭带给我们的温馨。】 二、共同交流,了解家庭 1.聊一聊“我的家人”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在家里有很多我们的家人,你的家里还有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的家人”。 (出示教材第35页的两棵大树)师:你的家里还有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追问。 追问1:你的家人里有姑妈(姨妈)吗?她是你爸爸(妈妈)的什么人? 追问2:你的家里有伯伯吗?他是你爸爸的什么人? 追问3:你们家乡把爸爸的哥哥叫做什么? 追问4:为什么伯伯、大爷都是爸爸的哥哥呢?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回答问题。 师小结:他们都是我们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我们都有血缘关系,是一家人。伯伯、大爷都是对爸爸哥哥的称呼,只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地方不同,叫法不同。 2.读儿歌,认家人 (课件播放儿歌)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七年级下册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第1课时悄悄变化的我 知识目标 1.开始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3.青春的我们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4.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和困惑,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能力目标 1.全面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影响。 2.认识身体变化的差异性,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3.能够用多种方法调适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基础上,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并通过调适心理矛盾,感受青春的美好,增强热爱生活的意识。 重点 1.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2.正确面对和调适青春期心理矛盾。 难点 悦纳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教师准备:制作情景式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自身存在的生理变化;预习新课。 一、活动导入,场景激趣 教师多媒体显示心理测试内容。 心理测试:写序号,把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序号写下来。 1.身体变化,使人骚动不安。 2.喜欢看武侠小说、电影、电视剧等。 3.变得逆反,爱顶撞家长。 4.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5.对异性产生异常的好奇和兴趣。 6.有心里话不爱跟大人说了,但与好朋友谈起来却没完没了。 7.在和他人争论时,明知是自己错了,还是要争下去。 8.喜欢模仿自己崇拜的人。 9.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 10.喜欢在家里、班级或学校表现自己。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变得爱顶撞家长、因身体变化而产生骚动不安的情绪、对异性产生异常的好奇和兴趣等现象呢? 教师总结: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的内心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我们看待自然和社会的观点也会有所改变。所有这一切,都是成长的机遇。面对青春的邀约,你准备好了吗?今天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悄悄变化的我”这个话题。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悦纳生理变化 1.身体变化 老师安排活动,组织各组同学欣赏自己组员从小时候到现在不同时期的照片,关注他(她)成长的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 (1)不同时期的我们有不同吗?这说明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总结。 教师提示: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的内心世界也发生着变化。这说明了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渐渐长大了。 (2)阅读教材P3。青春期是指哪个年龄阶段呢?在这一阶段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部编版七道德与法治上让家更美好

部编版七道德与法治上让家更美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 (2)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促进代际的交流与互动。 (2)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和现代家庭的特点。 (2)了解家庭成员在交流和沟通方式上逐渐发生的变化。 (3)懂得调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家和万事兴。 难点: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让家更美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通过对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即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共创学习型家庭。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提升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共创和谐美德之家。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83页“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学生根据教材活动的提示,列举现代家庭的特点。通过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有话可说,调动学习积极性。 探究新知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展示知识点: 1.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 教师讲述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含义和区别。 2.交流方式多样 展示现代家庭多样的交流方式。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4.家庭生活内容丰富 (1)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2)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 (3)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4)创建学习型家庭 (5)参与社区活动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认真做笔记。对于学生的列举进行系统的知识总结和补充,让学生感受现代家庭的变化和特点。 二、和谐家庭我出力 展示材料:陈萍是三元区红星照相馆的一名摄影师,每天为情侣们留下幸福、亮丽的镜头。可谁能想到笑容背后曾经有过一场常人难以承受的劫难。九年前,她的丈夫遭遇车祸,全身多处骨折,脊髓严重损伤,成为高位截瘫病人。九年来陈萍无怨无悔精心照料丈夫,使他由原来的只会说话,慢慢地恢复到能活动手了,并学会了一些电脑基本操作知识,丈夫的心情变得开朗了。当医生知道他的恢复情况时,连连称赞陈萍。她的家又重新响起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教师提问:家和万事兴,想要建设美满幸福的家庭,家庭成员应该怎么做呢? 展示知识点:1.共建美满幸福家庭 家庭的和睦相处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与进度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与进度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忠诚实践新课程,关注学生,关注道德与法治,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初期,有梦想也有挫折,有努力也有困难。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方面要为学生心扉“开锁”,伴随学生平稳度过心理生理的“突变期”,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筑起防波堤,在法治社会里懂得有为和有所不为。学生刚开始中学阶段的学习,要经过由不适应、较被动到适应而且主动的时期。教学中要增加趣味性强、启发性大的故事,引导学生讲身边的故事,认识做人处事的原则,遵纪守法。要采取措施来活跃课堂,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技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 三、教材分析: 本期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下册。伴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迅速发育,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生活矛盾也开始凸显。七年级下册教材在设计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矛盾为基础,突出“成长的不仅是身体”的基本观点,提炼确定了青春时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集体中成长、走进法治天地四个学习主题,共四个单元。 四、教学任务和目标: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作为七年级下册起始单元,本单元奠定七下青春生命教育的底色。内容主题聚焦“青春”,基于却不局限于“青春期”,视青春为人生经历的一段重要时光,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相呼应。着眼青春,不仅关注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更强调从“身体—心理—精神”的整体状态来看待青春成长;不仅关注初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更希望为人生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本单元接续青春生命成长的主题,聚焦学生在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情绪特点与广泛意义上的情感生活,从“情绪—情感—情操”的完整链条促进学生的品德心理学习,以及教学在道德与价值观层面的引导。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对初中生而言,日常的学习小组、班级、社团、学校等都是能够带来归属感的“集体”,集体生活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园地,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案(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我爱我家主题”中的第一个话题“我和我的家”。这一课的主旨意义在于让学生知道自己与父母血脉相依,感受家的温暖,初步懂得家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后边出现的几个板块做一个情感的铺垫。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性很强,还没有完全脱离家人的保护与庇佑,因此,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非常容易引起共鸣,也就是说,入课会很快,同时对这样的话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接受起来还是相对简单的。但是,由于孩子认知特点所致,他们对家人的爱能够感知,却不好表达,会出现卡壳现象,也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课堂节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才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及关 系。 难点:通过讲述,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自己与父母血脉相依,能准确表述出家庭成员的称谓及成员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初步懂得家庭的基本构成,接受家庭亲情血浓于水的情感教育。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家人的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家庭中浓浓的爱意。 教学策略:采取讲授法、游戏法、活动参与法等多种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师:(1)板书贴纸、自制课件、微课、鼓、花等 (2)课前和家长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等生:与家人一起的照片、影像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前经过了解,我知道咱们班有一个小童鞋 刚出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想不想听啊?(播放课前录制的微课—采访家长讲述孩子出生时的故事) 2、师:听了别人的故事,你是不是也想讲一讲自己出生时的 故事呢?(引导学生汇报) 3、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选出2-3名学生上台汇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