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G发展

5G发展

5G发展
5G发展

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是未来5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面向未来,千倍以上的流量增长和极致的用户体验将是5G面临的重要挑战。5G将为移动通信带来哪些变化?其演进路线又分几类?如何解决频谱资源的问题?请关注本期报道。

5G演进存在三条路线,即蜂窝网演进,无线局域网和可能的革命性技术路线。为满足5G需求,需要从无线传输技术、无线组网技术以及网络架构等层面实现创新,其中,在无线传输技术层面,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非正交传输、全双工等都有可能成为未来5G的重要技术方向。

移动通信十年换一代

至今为止,移动通信延续了每10年出现一代新技术的发展周期。上世纪80年代人们使用第一代模拟制式的移动通信技术,1991年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开始商用,2000年前后出现I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2010年国际电联(ITU)确定4G国际技术标准。目前,4G已在全球开始规模商用,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发展,业界正在开始新的探索,研究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即5G。

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业务应用的蓬勃发展,促使移动互联网呈现出爆炸式发展趋势。统计数据表明,无线业务流量以每年接近100%的幅度增长,这意味着未来十年,无线数据流量将增长1000倍。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未来5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未来的5G将服务于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无线支付、移动办公、智能家居、位置服务、远程医疗等等。同时,也将与电网、交通、医疗、家居等传统行业深度融合,衍生出大量以物为主体的终端。这些都对未来5G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与4G相比,除了速率、时延等传统的空口性能指标需要进一步提升外,还需要考虑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频谱效率、能效以及成本等进一步体现5G系统先进性的指标。

为满足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业务应用需求,需要研究未来的5G技术演进路线,分析目前业界提出的潜在5G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针对未来5G典型应用场景,最终提出满足未来5G关键性能指标的5G系统方案。

演进路线兵分三路

目前,4G已经进入规模商用阶段,5G是继4G后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从移动通信发展现状以及技术、标准与产业的演进趋势来看,未来5G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存在三条重要的演进路线,分别为以LTE/LTE-Advanced为代表的蜂窝演进路线;WLAN演进路线和革命性演进路线。

首先,LTE/LTE-Advanced已经是事实上的全球统一的4G标准,并将会在5G阶段继续演进。在产业化方面,LTE在全球范围内的商用化进程不断加快。标准化方面,3GPP R12

版本的标准化工作正在对小小区增强技术、新型多天线技术、终端直通技术、机器间通信等

新技术开展研究和标准化工作。随着更多的先进技术融入到LTE/LTE-Advanced技术标准中,给蜂窝移动通信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其次,无线局域网(WLAN)是当今全球应用最为普及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之一,拥有良好的产业和用户基础,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WLAN技术的发展,大量的非授权频段也给WLAN 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IEEE已经启动了下一代WLAN标准“High-efficiency WLAN”的研究,将进一步提升运营商业务能力,推动WLAN技术与蜂窝网络的融合。

此外,我们还应当特别关注可能出现的革命性5G技术。从蜂窝移动通信的演进路线来看,每一代演进都有革命性技术出现,从2G的GSM到3G的CDMA,再到4G的OFDM,那么,5G是否会出现新一代的革命性技术,而这种革命性技术是否需要与LTE演进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而产生新一代的空中接口技术,将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突破频谱资源使用限制

传统移动通信的更新换代都是以无线传输技术的演进为主,但是,为了满足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5G业务应用需求,需要在无线传输、无线组网和新型网络架构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

为满足面向2020年及未来5G业务速率需求,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目前,业界提出的潜在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非正交传输和全双工等。

多天线技术作为提升系统频谱效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一直以来,都是3GPP标准化重要的研究内容。当前,3GPP R12正在对3D MIMO开展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有源、三维、大规模天线阵列将是未来多天线技术的发展方向,利用大规模天线阵列可以获得巨大的阵列增益和干扰抑制增益,通过波束赋形可以有效改善覆盖,降低干扰,提升系统频谱效率。

超密集组网是解决未来5G系统容量需求的最主要手段,同时,随着组网密集的增加,小区间距的减小,小区间干扰也将越来越严重,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切换也将更加频繁。小区间干扰管理与抑制技术、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等都是超密集网络部署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非正交传输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正交传输,在发送端采用非正交发送,主动引入干扰信息,在接收端通过串行干扰删除技术实现正确解调。与正交传输相比,接收机复杂度有所提升,但可以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非正交传输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复杂的接收机设计来换取更高的频谱效率,随着芯片处理能力的增强,将使非正交传输技术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全双工技术是未来有可能改变移动通信传统工作模式的革命性技术方向。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全双工收发信机同时进行收发,接收机利用干扰消除技术,消除来自发送天线的自干扰信号,实现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相对于传统的TDD/FDD双工模式,系统可用频谱资源提升1倍,更重要的是,全双工技术突破了FDD和TDD的频谱资源使用限制,可以更加灵活

的使用频谱资源。多天线干扰消除以及全双工组网是全双工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应用需要重要点研究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对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容量、低时延、高智能和低能耗将成为未来5G的发展目标。目前,业界已经纷纷启动了对5G技术的研究,为满足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5G需求,需要在无线传输、无线组网和新型网络架构多个层面实现创新,异构、融合、协作、开放将是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新的发展方向。

未来5G发展趋势

未来5G发展趋势 一、5G将引领手机换机潮 1G、2G、3G、4G通信技术的变革主要是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连接,5G技术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5G将在改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同时,改变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5G三大运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带宽、大规模物联网、低延时高可靠运用将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屏下指纹、屏下摄像头、多摄像头、折叠屏手机等成为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技术升级和应用创新将提升产业价值。 二、AR/VR将成为消费电子最大增量来源 5G技术解决了AR/VR大带宽+、低延时短板,VR/AR设备将由此前的HDMI线缆连接转变为无线化,拥有更灵活的接入方式,可以满足多个场景的应用。5G的高传输速率还将推动VR/AR设备的数据传输、计算和存储等功能向云端转移,从而缓解设备端的计算压力,节省AR/VR设备上的计算模块,使设备更加轻量化。 三、5G时代华为将主导全球消费电子 全球5G专利申请数量以及标准提出数量,中国均居于榜首,其中华为全球领先。2019年1月24日华为发布5G手机基带芯片巴龙5000,同步支持SA和NAS组网方式,当时能与之竞争的只有高通的骁龙X55,完全处于业内领先水平。7月26日华为首款商用5G手机Mate20X正式发布,搭载首款5G双模全网通巴龙5000芯片,成为首款商用支持SA与NSA双模的手机。此外,2019年1月华为发布基于ARM构架的

业内最高性能服务器处理器芯片鲲鹏920芯片,8月份发布“昇腾910”芯片均处于业内最高水平。 四、中国5G全产业国产替代率大幅提升 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量为4175、67亿块,自产数量1739、50亿块,国产率仅为29、41%。不过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向我国转移,同时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转移,2017至2020年全球将有62座晶圆厂投入运营,其中中国有26座,占比高达42%。 以华为为代表的手机产业链向国内的移动,引发国产替代的热潮。从华为产业链来看,芯片、屏幕和光学等领域依然是薄弱环节,是未来国产替代加速的主要领域。 五、“云”的涵义将更加拓宽,云游戏/云手机/云电脑将成为现实 5G的高速率、大容量以及低延时等特点,让云的应用范围极大开拓。一方面,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终端的运算将向云端迁移,大大降低终端硬件的成本,云游戏,云手机、云电脑将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企业上云是未来的大趋势,车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5G也会更大的提高响应的效率。 六、全球数据量将增加十倍,人均流量将增加十倍 2015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41.87亿G,同比增长103%,月户均移动接入量达389.3M,同比增长89.9%。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711亿GB,同比增189.1%,全年月户移动互联网接入均流量达4.42GB,比上年增长1.6倍。由于5G网络比4G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ARPANET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的研究。同年,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美国在军事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Kbps,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 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当时ARPANET使用的是NCP协议,它允许计算机相互交流,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最初的NCP 协议下的ARPANET上连接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是Internet 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但在NCP 协议下,目的地之外的网络和计算机却不分配地址,从而限制了未来增长的机会。但无论如何,ARPANET成为了第一个简单的纯文字系统的Internet。可以说,最早促使互联网最初起源的推动力是冷战时期的军备角力思维。 2、TCP/IP协议的产生。 由于最初的通信协议下对于节点以及用户机数量的限制,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显得尤为重要。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

2020年中国5G产业链五大发展趋势

2020年中国5G产业链五大发展趋势 疫情之下,中国5G产业链面临挑战。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国内5G建设目标不改,投资确定,当前进展符合预期。5G技术带动通信产业链进入景气周期,下半年即将迎来的5G手机换机潮也让产业链各方满怀期待。5G 正在从政策和技术驱动逐步向业务驱动转换,焦点逐步从建网向应用转移。同时需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链相关领域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目录 1. 5G产业链基本构成 2. 趋势一:疫情不改增长态势 3. 趋势二:5G大幅拓展基站射频市场空间 4. 趋势三:国产替代日益加速 5. 趋势四:5G换机大潮即将到来 6. 趋势五:焦点将从5G建网逐步转向5G应用 5G产业链基本构成 从网络发展的角度,5G产业链包括网络规划设计、建设、优化、运营 几大类,其中网络运营包括运营商、终端及相关5G应用。 在网络规划设计方面,主要厂商包括:中国移动设计院,中国通信服务,恒泰实达,吉大通信,国脉科技,杰泰科技等。 网络建设上,中国铁塔提供站址资源,主设备商为运营商提供完整端到端的5G解决方案,包括无线部分的宏站和小基站,以及传输设备等。目前主设备核心厂商为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诺基亚等。上游元器件方面,包括基站天线、射频器件、PCB和光模块/光器件、光纤光缆和配套产品等细分领域 5G终端方面,从事芯片制造的企业仅剩下高通、华为、三星、联发科和紫光展锐。其中华为、三星5G芯片往往用于自家产品,真正面向市场出售 5G芯片的仅高通、联发科、紫光展锐三家。此外还包括电池、声学模组、射频器件、天线、摄像头等细分领域

趋势一:疫情不改增长态势 5G建设提速,未来三年增长趋势确定 据GSA的最新报告显示,截?今年5月,全球已有80家运营商在42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符合3GPP标准的商?5G服务。全球有384家运营商正在投资5G?络,95家运营商已宣布在其?络中部署了符合3GPP标准的5G 技术。中国5G网络建设也已步入规模建设期,今年建设节奏明显加快,预计年底全国5G基站数将超过60万个,实现地级市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未来三年增长趋势确定。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给5G建设一度造成了影响,但年度计划并未改变,随着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建设步伐已恢复正常。 疫情不改今年建设计划,目前进展符合预期 5?17?,中国移动在举办的线上5G?态合作伙伴?会上表示,截??前,中国移动已建成5G基站12.4万个,覆盖56个城市,发展5G套餐客户突破5000万。预计到2020年底,将建成30万5G基站,全?实现全国地级以上城区5G商?服务,?争在2020年底前实现5G?户突破1亿。而中国电信和联通截止5月已开通5G共享基站超过10万站。上个月,中国移动与中国?电签订5G共享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双?将联合确定?络建设计划,按1:1?例共同投资建设700MHz 5G?线?络。中国移动向中国?电有偿提供700MHz频段5G基站?中国?电在地市或者省中?对接点的传输承载?络,并有偿开放共享2.6GHz频段5G?络。双方?争2021年底基本实现?电5G的全国覆盖,规模商?。可见,疫情并未对今年我国5G建设产生影响,目前进展符合预期。 趋势二:5G大幅拓展基站射频市场空间 相对于4G,5G引入了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随之而来的是通道数的成倍增加(增至32或64通道),对应射频器件数量提升,使得基站射频市场空间迎来新发展机遇,主要包括天线、天线振子、PCB、滤波器、PA、连接器等。 天线中国5G天线市场相对集中,华为、诺基亚、爱立信、中兴四家基站设备市场占比总和在90%以上。与这些设备商深入合作且有技术储备的天线厂家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包括通宇通讯、世嘉科技、京信通信,以

互联网发展历程

互联网发展历程 1969年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 下将美国 互联网 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有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学院)、Harvard(哈佛大学)、BBN和SystemsDevelopmentCorpinSantaMonica(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加入进来。到1972年1月,Stanford(斯坦福大学)、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Carnegie-Mellon(卡内基梅隆大学)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进来。紧接着的几个月内NASA/Ames(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兰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诺利州大学)也加入进来。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渐渐扩大为今天的互联网。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1968年,当参议员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听说BBN赢得了ARPA协定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他向BBN发送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中表现出的精神。互联网最初设计是为了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即使一些地点被核武器摧毁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会指引通信信息经由中间路由器在网络中传播。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以太网-----大多数局域网的协议,出现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学学生BobMetcalfe(鲍勃.麦特卡夫)在“信息包广播网”上的论文的副产品。这篇论文最初因为分析的不够而被学校驳回。后来他又加进一些因素,才被接受。由于TCP/IP体系结构的发展,互联网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迅速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结构最初是有BobKahn(鲍勃.卡恩)在BBN提出来的,然后由史坦福大学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温特.瑟夫)和整个七十年代的其他人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个结构,到1983年,整个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从而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1978年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60年代,Internet起源 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 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 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 1、Internet的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 (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 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 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2、TCP/IP协议的产生 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至1974年,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这两个协议定义了一种在电脑网络间传送报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随后,美国国防部决定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决电脑网络之间通信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核心技术的公开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大发展。 到1980年,世界上既有使用TCP/IP协议的美国军方的ARPA网,也有很多使用其它通信协议的各种网络。为了将这些网络连接起来,美国人温顿·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个想法: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在和其它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这个设想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诞生,并确立了TCP/IP协议在网络互联方面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 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5、 1994年,由NCFC生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6、 NCFC是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

5g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g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什么? 5G即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中字母G代表generation。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到5G时代。 自1980年代1G移动通信技术出现后,移动通信技术的代际跃迁使移动通信应用场景不断扩延。从1G到2G,移动通信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从2G到3G,移动通信技术数据传输能力显著提升,视频电话等移动多媒体业务兴起;从3G到4G,支持宽带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业务。而5G的发展,将不仅解决人与人之间沟通问题,还将联系人与物、物与物,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 高性能、低延时、大容量是5G网络的突出特点,5G技术的日益成熟开启了互联网万物互联的新时代,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项技术,5G已成为推动交通、医疗、传统制造等传统行业向智能化、无线化等方向变革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5G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自2020年正式商用起,预计5G带动直接经济产出0.5万亿元,间接经济产出达1.2万亿元。智能制造、车联网和

无线医疗是5G技术主要的行业场景应用,云VR/AR、社交网络和无线家庭娱乐等主要是个人场景应用。5G将助力传统行业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1、传统制造业将面临变革,智能工厂带来的制造转型与升级将推动传统制造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同时带动仓储管理与远端作业的升级。 2、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5G 车联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低时延与高可靠性、频谱和能源高效利用、更加优越的通信质量。 3、促进无线医疗产业发展:5G网络实现医患高效分配与对接,为远程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 4、云VR/AR等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5、智慧家居、智慧出行成为最新战场。

网络发展历程

网络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终端联机网络; 第二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开放式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高速智能化计算机网络。 一、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终端联机网络 1、网络成因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因为计算机主机相当昂贵,而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对便宜,为了共享计算机主机资源和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形成了第一代的以单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2、网络结构 由一台中央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分散的终端,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如图所示。终端分时访问中心计算机的资源,中心计算机将处理结果返回终端。 3、网络特点 在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中,因为所有的终端共享主机资源,因此终端到主机都单独占一条线路,所以使得线路利用率低,而且因为主机既要负责通信又要负责数据处理,因此主机的效率低,而且这种网络组织形式是集中控制形式,所以可靠性较

低,如果主机出问题,所有终端都被迫停止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人们提出这样的改进方法,就是在远程终端聚集的地方设置1个终端集中器,把所有的终端聚集到终端集中器,而且终端到集中器之间是低速线路,而终端到主机是高速线路,这样使得主机只要负责数据处理而不要负责通信工作,大大提高了主机的利用率。 4、网络演变 虽然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已被替代,但随着计算机单机性能的提升,类似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结构出现新的发展,出现了类似结构的局域网,如无盘工作站,云终端系统。 二、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1、网络成因 第一代的以单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网络线路利用率低,对主机依赖性太强,可靠性低。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网络不再局限于单主机中心的网络,许多单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有多个单主机系统相连接的计算机网络。 2、网络结构 把主机的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出来,由专门的CCP(通信控制处理机)来完成,CCP组成了1个单独的网络体系,我们称它为通信子网。在通信子网连基础上接起来的计算机主机和终端则形成了资源子网。形成两层结构体系。 3、网络特点

5G网络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技术 Special Technology D I G I T C W 专题 44DIGITCW 2019.06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在科研机构、运营商等单位的大力研究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传统的2G 语音GSM 网络发展到了3G TD-SCDMA 和4G TD-LTE 数据网络时代,不仅满足了移动语音通信需求,还可以有效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比如能够满足高清晰视频、大型移动手游等的需求,同时接入的用户数量数以亿计,为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水平,我国又提出了5G 通信技术[1]。 1 5G 网络关键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5G 网络已经在雄安新区、深圳、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建设和部署,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移动通信建设经验。5G 移动通信网络承载的移动应用软件就会大幅度增加,这些软件需要利用移动数据传输信息,同时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GPS 定位进行渲染信息,因此移动通讯软件需要依赖高速的数据传输带宽资源,这样就可以大幅度提升数据传输效率。5G 网络目前也引入了自组织网络、设备到设备、异构超密集网络和SDN 技术[2]。 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可以根据5G 网络的应用情况,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自主优化和自主愈合,如果网络某些设备退出,此时就可以自动发现另外的备用通道,可以实现5G 网络部署和运营的自动化,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我调整5G 网络参数,提高网络数据传输性能,SON 还可以减轻网络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5G 移动网络的运营效率。 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 ,D2D )是在4G 时代提出的一种通信技术,但是在5G 网络中得到了更大改进和发展,设备到设备可以支持移动终端的复用能力,进一步提高5G 小区资源利用率,提高互联网的容量,进一步提高频谱资源利用效果,改进5G 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备的可靠性。D2D 在5G 网络应用中具有很多优势,降低蜂窝通信网络的负担,减少移动终端通信的电池功耗,增加5G 移动通信的比特速率,设备到设备可以更好的提高车联网、物联网的应用效能,构建多模式的应用场景,提高5G 网络普及能力。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 ? ned Network ,SDN )作为5G 移动网络的创新架构,其可以虚拟化每一层设备,利用核心的OpenFlow 技术实现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之间的分离,以便可以灵活控制5G 移动网络的流量,提高5G 网络的管道通信效率,控制5G 核心网络和应用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异构超密集网络可以增大小区的规模,持续缩小小区的半径,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集成小区,实现密集化的操作机制,进一步提高5G 移动通信的千倍增益,形成一个超密集网络集群平台,可以接入更多的移动智能通信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也可以让更多的用户接入到系统,无线网络流量 也会成倍的增加,可以达到数万倍,有效满足当前数以亿计的用户通信操作需求,这样就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操作通信需求。 智能天线是一种先进的通信发射技术,5G 网络的小区越来越密集,对于通信容量、耗能和业务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可以利用智能天线构建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实现数据的高速发射和接收,同时还可以控制各个信道的功耗,保证智能天线在5G 网络中得到有效应用。 2 5G 网络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5G 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其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无论是在车联网、物联网还是在移动网,均可以利用智能天线、SON 、SDN 等提高通信传输能力,实现4K 高清晰视频的实时传播[3]。另外,随着5G 移动通信未来的发展和普及,将会吸引更多的通信专家、科技公司、科研教育机构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为5G 网络未来发展包括两个关键趋势,一是通信带宽资源更高、系统容量更大;二是数据通信组网更加智能和复杂。5G 移动通信也将会引入更多的通信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动态化的通信带宽资源分配、频分多址接入、大规模MIMO 技术等,这些都可以提高网络通信的接入能力。带宽动态优化和分配技术可以根据通信带宽的承载能力,为每一个用户按需分配带宽资源,这样就可以提高带宽资源灵活性,利用频分多址接入可以更好的识别每一个用户,大规模MIMO 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接入和并发输出,这样就可以提高5G 网络的复用能力。5G 通信组网也可以结合绿色节能的实际应用需求,开发一些更加节能的基站建设模式,提高5G 网络规划和处理能力,方便设计和建设人员运行维护。 3 结束语 5G 网络作为当前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其可以为用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等提供高达20G 的带宽传输速度,能够利用5G 构建车联网、物联网等,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速度。 参考文献 [1] 王广增. 关于5G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分析及其未来发展前景分析[J]. 中国新通信,2015,17(19):56-56. [2] 赵明宇,严学强. SDN 和NFV 在5G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中的应用研究[J]. 移动通信,2015(14):64-68. [3] 夏宇星,张维. 5G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分析[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1):35-35. 5G 网络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高 明,夏幸福 (海军91917部队,北京 102401) 摘要:移动通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经历了GSM、TD-SCDMA、TD-LTE 等阶段,目前已经迈入5G 网络时代。5G 网络利用先进的SON、D2D、异构超密集网络和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通信带宽及用户接入数量,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的数据速度,对移动通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5G 网络;SON ;异构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6.024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6-0044-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网络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从计算机网络最初诞生到现在计算机网络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历了接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况,然后详细论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最后对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向进行了潜在的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1前言 1997年,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了“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观点,这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网络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的,它是随着时间逐渐发展成熟的。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很少有人接触过计算机网络,然而,在现在,计算机网络已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计算机网络。毫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1]。 所以,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本文简要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并展望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2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它是指将处于不同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可以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在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发展,尤其在最近10多年,其发展尤为迅猛。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被应用到科学、经济、军事、教育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

5G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相关机构预言,5G在2020年开始将成为下一代的移动通信标准,拥有一千倍数据速率的提升,与此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联网设备加入5G通信系统,这对系统的网络架构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可以发现从4G到5G无论是应用场景,正在探讨的技术以及对于测量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变化不是简单的演进而是变革。鉴于此,编者诚邀是德科技大中华区5G项目高级总监于庆锁先生探讨5G测试领域相关设计与挑战。 是德科技大中华区5G项目高级总监于庆锁表示,业内普遍认为5G在2016年开始标准化工作,2018年形成第一个5G标准,2020年开始商用。 纵观主流发展方向助力创新设计可行性 于总指出,当前5G还处在前期概念、预研和原型机验证的阶段,并具有在收敛前的发散性特点,而测试技术是伴随着5G使能技术协同发展的。如今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在尝试寻找和研究具有突破性、成本可控的潜在技术和方向,测试技术在此阶段需要能够帮助用户多层次快速灵活地进行假设验证的研究。无论是系统链路预算设计、系统模型仿真、信道建模与测量、新波形和调制方式、频谱研究、新型天线、性能验证等接入层技术,还是NFV、SON、Cloud、安全等应用层技术,测试技术都在帮助用户获得初始数据用来验证创新设计的可行性。 测试技术发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多通道。由于Massive MIMO概念的引入,未来在eMMB场景的基站形态会发生革命性变化。Massive MIMO基站的天线通常集成有64个阵元或更多,ZTE已经在MWC2015上展出了128个通道一体化基站,其他设备厂商也有类似产品。对于新形态的MassiveMIMIO基站的测试技术的研究已经提上日程,这其中涉及到原型机设计、测试方法、测试指标、测试效率等很多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个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超宽带。为了满足5G高达10Gbps峰值速率的要求,信道带宽方面就必须有所改变。目前对于单通道的带宽要求从500MHz至高达5GHz,之所以要考虑这么高的信道带宽的要求,就是考虑到未来系统容量的可升级性,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考虑到系统裕量。超宽带首先带来的测试挑战就是宽带矢量信号的产生、接收和解调。其次超宽带带来了是巨量数据的可靠传输问题,对高速数字总线、接口测试,光通信测试等都提出了测试挑战。 测试技术目前的四大挑战 于总表示,在5G测试方面的挑战是巨大的,首先是大于6GHz频段,尤其是微波、毫米波频段MIMO信道测量的挑战。5G很可能会引入毫米波频段用于

网络发展历程

网络发展历程 网络是什么?十多年中有过许多回答。今天重提这个问题好像有些幼稚,但是事实并非已经清晰。首先声明,我不是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探讨网络的本质,而是追问网络的文化社会意义所在。似乎可以说,本文探索的是网络对于“人”或“人类社会”来说是什么。网络无疑已经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刻的重要的影响,它向前延伸的每个新进展,都使网络在远离起点的时候越来越需要人们反思它的社会本质。 一、网络概念的变迁和网络发展以及与此对应的人们认识的丰富和深化 网络的概念表述,大致按时间的顺序,出现了后面的概念。有的说网络是“第五媒体”,是排在包括杂志在内的传统媒体之后的。有的说网络是“第四媒体”,是排在不包括杂志在内、在新闻传播意义上的传统媒体之后的。有的说网络,只提“网络媒体”,而回避了“网络作为一个整体是什么”的问题。还有的说,网络实际上是“信息平台、虚拟空间和商业平台”。有的说网络开辟了“第二媒介时代”、“第二世界”。而今,更多的人干脆不追问“网络是什么”,而只是用经验和直觉来从传统的框架来观察网络新媒体,如博客、维客、流媒体、网络电视等等。 这些概念的变迁真实地表现了我国学者、研究者和业界对网络认识的轨迹。从泛泛地谈网络是什么到具体地谈论网络的形态——“网络媒体”、“新媒介”;从既成的大众传播媒体的框架“内部”来理解网络到从更大框架——与传统社会、传统媒介时代对立的大视角——来理解网络;从具体的媒介形态的递进和演化上升到能够意识到媒介代际的更迭;从试图研究网络的本质到暂时放弃本质等待网络自身发展成熟后解答。这个轨迹明显地体现出人们对网络研究的深入,也从侧面折射着网络自身的成长。 二、网络的本质在争议和反复中渐渐显露 如今网络已走过童年期,童年期的网络远未成形,甚至看不出轮廓,人们只能根据有限的、暂时的现象近于臆测网络的本质。今天的网络展现出成熟期的某些特征,表现为:网络发展从早期的直线上升到现在的平稳上升,无论是网络用户,还是网络的技术的原创推出,都展现了同样的趋势。网络用户告别了此前的疯狂

我国5G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我国5G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中国5G产业发展分析 (一)发展背景 近年来,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移动化、宽带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随着传统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无线数据流量快速增长,信息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移动通信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驱动力。目前,全球已进入4G系统规模商用阶段。截至2015年7月,全球143个国家部署了422张LTE商用网络。在国内,2013年12月我国发放了4G系统TD-LTE牌照,随后又于2015年2月发放了LTE FDD牌照。截至到2015年10月,4G用户数达3.28亿,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4G时代。 与此同时,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的研发已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在未来5G发展中抢占先机,世界主要国家及相关企业纷纷加大5G研发投入,致力于5G需求、关键技术、标准及频谱研究等方面,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提出了本国5G商用时间表。同时,世界三大主流标准化组织ITU、3GPP、IEEE也先后启动了面向5G概念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旨在加速推动5G标准化进程。 (二)研发进程 在过去的15年中,我国相继启动了3G和4G移动通信863重大研究计划,并推动实施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了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在分布式无线组网基础理论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我国所倡导的TD技术入选国际标准,华为、中兴等一批企业的全球移动通信市场份额已位居世界最前列,移动通信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性高技术产业之一。 2013年初,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面向5G移动通信研究与发展的IMT-2020推进组,明确5G发展远景、业务、频谱与技术需求,研究5G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及使能技术,形成5G移动通信技术框架,协同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积极融入国际5G发展进程,为之后全面参与5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我国高度重视5G的应用与发展,大力开展技术研发,不断加强国际合作研发,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在5G概念和技术框架、关键技术研发、标准及频谱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且已适当地领先于国际电信联盟工作时间表。 5G发展愿景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出,移动通信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人们对更高性能移动通信的追求从未停止。为了应对未

1计算机网络形成和发展历程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四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了数据通信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2.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 美国的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的研究成果对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 国际上各种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计算机生产商纷纷发展各自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难以实现互连),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问题。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推动开放系统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也同时面临着TCP/IP的挑战。 4.20世纪90年代开始: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Internet作为世界性的信息网络,正在对当今经济、文化、科学研究、教育与人类社会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ATM技术为代表的高速网络技术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准备。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利用Internet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电子邮件、WWW信息查询与浏览、电子新闻、文件传输、语音与图象通信服务等功能。 Internet是一个用路由器实现多个广域网和局域网互连的大型国际网。 方向:高速网络。 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表现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与虚拟网络。 1993年9月美国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由此引起了各国开始制定各自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 各国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重要性方面已形成了共识。于1995年2月成立了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委员会(GIIC),目的在于推动和协调各国信息技术和国家信息基础实施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全球信息化。 Internet技术在企业内部中应用促进了Intranet技术的发展。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与电子商务成为当今企业网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二、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对"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定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大房间中,后来出现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必须紧接着主计算机。50年代中后期,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这样就出观了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概要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 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 (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 的骨干地位。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 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 20世纪60年代早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 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198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RM),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 TCP/IP协议的诞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