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较难试题(课堂习题2)

第四章 较难试题(课堂习题2)

第四章 较难试题(课堂习题2)
第四章 较难试题(课堂习题2)

一、单选题

1. 假定两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200公斤大饼,六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400公斤

大饼。()

A.平均可变成本是下降的

B.平均可变成本是上升的

C.边际产量比平均产量高

D.劳动的边际产量是200公斤

答案:B

2. 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A.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B.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C.既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也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D.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也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答案:D

3. 如果厂商A的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1/3,厂商B的是2/3,那么( )。

A.只有厂商A的生产成本是递减的

B.只有厂商B的生产成本是递减的

C.厂商A的资本投入是厂商B的两倍

D.如果厂商A用3单位劳动与厂商B的2单位资本相交换,厂商A的产量将增加。

答案:D

4. 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

A.上升的 B.下降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

答案:D

5.短期总成本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A. 短期总成本函数是短期生产函数的反函数

B. 短期总成本函数是短期生产函数的反函数与可变要素的价格的乘积

C. 短期总成本函数是短期生产函数的反函数与可变要素的价格的乘积加上固定要素的数量

D. 短期总成本函数是短期生产函数的反函数与可变要素的价格的乘积加上固定要素的数量

与固定要素价格的乘积

答案:D

6. 对于同一个产量水平来说,()

A.长期总成本不大于短期总成本

B.短期总成本不大于长期总成本

C.两者相等

D.两者相对大小无法确定

答案:A

7.设某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是C=200Q-Q2,则产量达到200之前,该企业的规模经济是()。A.递增 B.递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A

8.如果厂商A的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1/3,厂商B的是2/3,那么( )。

A.只有厂商A的生产成本是递减的

B.只有厂商B的生产成本是递减的

C.厂商A的资本投入是厂商B的两倍

D.如果厂商A用3单位劳动与厂商B的2单位资本相交换,厂商A的产量将增加。

答案:D

9.下列哪个生产函数表示的是规模报酬不变()。

A.f(x,y)=x2y2 B.f(x,y)=x0.2y0.2

C.f(x,y,z)=x0.2y0.2z0.4 D.f(x,y)=ax+by

答案:D

10.生产理论中的扩张线与消费理论中的()类似。

A.价格-消费曲线 B.恩格尔曲线 C.收入-消费曲线 D.预算线

答案:C

11.当某厂商以既定成本生产最大产量时,那么他()

A.经济利润为零为零 B.一定获得最大利润

C.一定末获得最大利润 D.无法确定是否获得最大利润

答案:D

12.生产函数是Y=L+2K+5,则规模报酬()。

A.递增 B.不变 C.递减 D.无法确定

答案:C

13.若生产函数是Q=100L0.4K0.6,则L对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

A.2K/3L

B.3K/2L

C.2L/3K

D.3L/2K

答案:A

14.对应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当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时,可变成本()

A.以递增速率上升

B.以递增速率下降

C.以递减速率上升

D.以递减速率下降

答案:c

15. 当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时,总成本()

A.以递增速率上升

B.以递增速率下降

C.以递减速率上升

D.以递减速率下降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当生产函数Q=?(L.K)的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是()。

A.递减且为正;

B.递增且为正;

C.递减且为负;

D.为零。

答案:ACD

2.关于生产函数Q=?(L.K)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A.开始于AP 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MP L 为零处;B.开始于MP 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AP L 为零

处;C.开始于AP L曲线和MP L曲线相交处,终止于MP L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处;D.开始于AP L的最高点,终止于TP L的最高点。

答案:ACD

3.对于生产函数Q=?(L.K)和成本方程C=ω·L+r?K,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

A.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B.M RTS LK=ω/r;

C.M RTS LK= r/ω;

D.MP L/ω=MP K/r。

答案:ABD

4.生产要素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

A.资本;

B.土地;

C.劳动;

D.企业家才能。

答案:ABCD

5.等产量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A.斜率为负;

B.凸向原点;

C.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绝对值等于该点的M RTS;

D.

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答案:ABC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A.存在技术进步;

B.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C.具有两种以上可变要素的生产;

D.只有一种可

变要素的生产。

答案:BD

7.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A.AC值最小;

B.AC=MC;

C.MC值最小;

D.MC曲线处于上升段。

答案:ABD

8.厂商的长期成本中有()。

A.长期总成本;

B.长期可变成本;

C.长期边际成本;

D.长期平均成本。

答案:ACD

9.厂商的短期成本中有()。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平均成本;

D.边际成本。

答案:ABCD

10.在短期内,各种成本的变化规律是()。

A.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保持不变;

B.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C.平均可变成本先于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

D.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答案:BCD

11.在长期中,各种成本的变化规律是()。

A.长期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B.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C.长期边际成本先于长期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

D.在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时,长期平均成本是下降的。

答案:ABCD

12.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A.规模内在经济;B.规模内在不经济;C.外在经济;D.外在不经济。

答案:AB

13.在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区域,()。

A.LAC<SAC;B.SAC曲线的最低点在LAC曲线上;C.LAC曲线与各条SAC曲线相切于SAC

曲线最低点的左侧;D.LAC曲线是SAC曲线最低点的连线。

答案:AC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C>AC时,AC下降;B.MC<AC时,AC下降;C.MC=AC时,AC下降;D.MC=AC时,AC 达到最低点。

答案:BD

15.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

A.经济利润;B.超额利润;C.正常利润;D.企业利润。

答案:ABD

三、计算题

1.王小明有一个服装厂。他每年生产1000件服装,并以每件100元出售。他生产1000件服装耗用2万元原料。他在工厂和设备上投资10万元,5万元来自他的储蓄,并以10%的利息借了5万元。王小明还可以到其他服装厂打工获得每年4万元的收入。请问:

(1)王小明服装厂一年的会计利润是多少?

(2)王小明服装厂一年的经济利润是多少?

答案:(1)会计利润=1000×100-(20000+50000×10%)=75000(元)

(2)经济利润=1000×100-(20000+100000×10%+40000)=30000(元)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形成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① 分散性和封闭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特点 ②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但无革命性突破 ③脆弱性:规模小,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③小农经济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④随着农民战争爆发和王朝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 个新的轮回 ①灾荒瘟疫 ② 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 ③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 地位和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使中国古代农业发达, 这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文明的萌发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无法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小 农经济 有利因素 不利因 艰难成长

经营形态演变发展过程及成就 夏商西周 官营手工业春秋战国 汉武以后中国古代手工业 产生并由官府垄断继续发展 盐铁及铸钱等官办经营方式 政府直 接经 营、集 中、大 作坊生 产 生产目的性质和特点 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出现发展 受摧残恢 复和发展 民间私 人经营 元朝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 纺织技术 明中叶后 民营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主导地位 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雇佣关 系),清继续发展 农户体 产,作为 副业 供军队和官 府贵族生 活使用,不 在市场流通 供民间消 费,作为商 品在市场流 通 供家庭消费 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 卖 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 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 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 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 领先,享誉全球 美, 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 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 居上 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 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 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 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 要因素 地域分布广、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②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③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享誉全球⑥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 ①地 美,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条 件:商人资金充足,自由劳动力增加标志—时间:地区:发展状况: —明朝中后期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带有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明 中后期江南地区 期后中朝明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 发期清 展有朝 所前 ①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 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生产者成为资本家②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生产 暑袜。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商人成为资本家 ③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也出现雇佣关系 原因: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 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表现: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实质: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机户雇佣机工、店主雇佣居民),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商品货币关系 特点: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1、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束缚着新的生产力发展。其一是农民受到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购买力小,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市场小)。其特二是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少)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和实行闭关政策(妨碍市场扩大和资本积累)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斥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排斥西学等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明清社会生产力虽已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原因 2 、 3、 4、 5、 6、 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 中国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地位影响2 、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辉煌属于希腊”——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1、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体制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城邦体制孕育了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古希腊文明勃兴的重要客观条件是:海洋和山峦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文明类型,它只是不同文明形成的重要因素。决定文明类型的根源是经济因素。2、城邦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含义: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3)公民资格: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3、雅典民主政治 (1)发展历程 背景:社会矛盾尖锐:新兴工商业者、平民与旧氏族贵族之间矛盾 ①根据财产多寡划,分四个公民等级; ②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各级公民);(最能体会人民主权和直接民主) 奠基——梭伦改革内容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 (BC 6C初)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⑤废除债奴制; 意义: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作为选举单位; 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 内容③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④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⑤“陶片放逐法”; (BC6末)意义: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①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 “顶峰”——伯里克利改革内容③陪审法庭(30岁以上)——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BC5C)④鼓励公民参政——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2)评价 ①积极:a、保证了雅典城邦的独立和发展;b、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c、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消极a、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遥不可及; b、小国寡民的产物;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 认识: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还是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都适应了当时各国的需要,体现了文明的多元性 二、“宏伟归于罗马”——罗马法(保障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体系) 1、概念: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2、内容 形式:习惯法成文法 罗马法结构:公民发万民法 3、发展历程 (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①原因: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根本原因:适应贵族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标志——《十二铜表法》的诞生(BC5C中期)(它是对习惯法的汇编,属于公民法的范畴) ③意义:审判、量刑有法可依,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 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 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 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第2课_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2.让学生熟练掌握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以及各自的典型特征。 【教学重难点】 1.官营手工业成就。 2.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时间】 1课时 【重难点“精讲”】 一、整体感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中国古代以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长期居于世界前列,15世纪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趋于瓦解,古代农业包括手工业生产逐渐衰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中国科技包括手工业生产在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 二、官营手工业成就

三、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四性”及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1.“四性”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瓦解着传统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阻碍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手工业者和商人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的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1

.
第一部分:中国史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经济结构:(考试说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生产力水平低下。
商周 青铜农具出现,因造价高昂,使用量少。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的出现,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汉代 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二牛抬杠(西汉) → 一牛挽犁(东汉)
唐朝 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耕犁基本定型。
(2)土地制度
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出现
各诸侯国税制改革,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过程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3)水利工程:
战国:秦国李冰父子主持的都江堰;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 经济构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 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③ 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
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男耕女织”
式的小农经济。(小农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小农是封建国家
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④ 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
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
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形成时期:春秋战国
2、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铁犁牛耕的出现);
直接原因: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典型:秦国商鞅变法)
3、基本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男耕
女织”、④自给自足、 ⑤精耕细作、 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生产的主
要目的是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弱点:
①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中国形成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 A 五六千年前 B 七八千年前 C 六七千年前 D 八九千年前 3.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C钱、钹 D铁铲、铁犁 4.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 5.垄与沟轮换耕种,能防风抗旱,比普遍采用的播撒方法先进,这种方法是 A “区田法” B “代田法” C “轮种法” D “间种法” 6.观察阅读下面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汉代代田法模型 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休耕轮作D.精耕细作 7.下列结合错误的是: A.战国——铁农具 B.唐朝——高转筒车 C.明清——风力水车 D.汉朝——耦犁8.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提花机 9.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地主经济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D.封建庄园经济10.“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 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B 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C 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D “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 二、问答题 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 (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 (2)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下移,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2.春秋大国争霸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发展起来。3.战国社会剧变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1)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称“王”。“王”本来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各大国的国君改称“王”,反映出这些国君已经不满足于诸侯的政治地位,他们已经公开表示不再承认周朝的分封。(2)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卿大夫夺位,彻底打破了周朝分封的统治秩序。(3)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各国变法改革以及战争是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制度的宣战,最终使新的生产关系确立。 4.秦国的强大及统一1)秦的强大: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是秦国能够发展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2)秦的统一:经过100多年的奋斗,它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始皇帝”和三公九卿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1)首先是皇权至上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并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2)其次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皇帝称号建立后,嬴政规定自己死后帝位传给子孙,妄想皇位永远由他的后裔承袭下去,他自称“始皇帝”。历史上称之为“秦始皇”。“始”——秦始皇希望自己皇帝的宝座传给子孙后代,源源不绝。2.中央政府的组成及特点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1)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2)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2)中央政府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三)废分封,置郡县 1.秦朝的地方管理体制——郡县制1)郡县制的推行2)郡县制的内容 2.秦朝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为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带好地发挥应有效能,秦帝国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3.秦朝细密、严苛的法律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秦法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秦朝法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的原则。秦律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4.中央集权政体的作用和意义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分析 1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五:第2课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第2课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读下图“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单位:万人)”,这一变动表明( ) A.大批当地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 B.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 C.殖民征服与掠夺的野蛮性 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答案:C。由图可知,墨西哥和秘鲁地区在1570年前后人口急剧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殖民征服过程中对印第安人的野蛮屠杀造成的,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西哥和秘鲁的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他们是被屠杀的,并没有被大量贩卖为奴隶,故排除A项。墨西哥、秘鲁属于美洲而非非洲,故排除B项。当时尚未进行工业革命,故排除D项。 2.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物价值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 A.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B.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C.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D.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答案:B。英荷战争的导火线是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故A错误;题干中“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的掳获物价值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些财富是重要的资本原始积累,故B正确 3.1650年前后英国引进了茶叶,当时每磅茶叶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的日常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东印度公司等的殖民扩张 B.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答案:A 1650年前后,英国的茶叶价格高,是由于英国需要从东方进口茶叶,成本高,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的日常消费品,是由于英国进行殖民扩张,从东方廉价获得茶叶,故A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与材料中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期,故C项错误;中国茶叶产量大增不是茶叶成为英国人日常消费品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7 第2课

专题七第2课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2017年4月,地中海东部两艘美国军舰向叙利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请问此前谁有权批准实施(D) A.国防部B.众议院 C.参议院D.总统 【解析】根据美国宪法,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武装部队总司令,故调动军队的权力属于总统。 2.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B)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B.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C.议会、首相、上议院D.首相、议会、上议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分别掌握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故选B。 3.下列关于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的表述,正确的是(B) A.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是本国权力的中心 B.英国议员和美国国会议员都经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 C.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可以选举产生本国的政府 D.议会多数党的领袖都是首相 【解析】英国议会是本国权力的中心,美国权力的中心是总统,故A项错误;英国议员和美国国会议员都经选举产生,都有一定任期,这是代议制的特点,故B项正确;英国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组成政府,而美国政府是由总统任命组成,故C项错误;D项

只符合英国。 4.“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的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C) A.白人的利益B.黑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D.议员的利益 【解析】材料意思是有钱才能当议员,才能参政,因此资产阶级的选举是有钱人的游戏,穷人没有钱,其政治权利被忽视。 5.(2017·湖南长郡中学)1787年6月4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人,会是个好人。今后的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为此,新成立的美国(D) A.采用共和政体B.颁布成文宪法 C.修改邦联制度D.构建分权体制 【解析】共和政体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美国原本就不存在君主,故A项错误;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材料仅涉及防止君主制出现,故B项错误;美国制宪会议,确有修正原有的邦联制度的意愿,但材料并未涉及该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行政权不断增强,最终会演变成君主制,为防止一权独大,美国采取分权体制,故D项正确。 6.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B)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 B.都实行分权 C.都体现了集权的原则 D.都具有民主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习题与答案

必修2 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练习题集锦 一、井田制的兴衰 1、下列有关商周时期井田制的表,错误的是 A、是一种贵族所有的土地所有制 B、西周是井田制的最鼎盛时期 C、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D、主要耕作方式是奴隶的集体劳动 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3、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4、“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 5、(2000年上海)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 6、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7、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8、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C②③ D ①②③④ 9、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10、“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的形象的描述,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①井田制是奴隶社会实行的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也随之消失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案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重点难点】1.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问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哪些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 【新课推进】一、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完成填充,了解知识结构、基本线索。

二、合作探究:生生师生讨论,理解历史、见解历史 探究1:(1)列表比较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形态的特征和地位 点拨方法: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概括。参考答案:见表 (2)完成下表 点拨方法:按时代在书上找出知识点并学会概括。参考答案:见表 探究2:(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点拨方法:结合各朝代、各行业的特点找相似点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并存;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2)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原因。 点拨方法:运用上一题的答案,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找原因。 参考答案: ①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市场原因) ②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原因) ③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技术原因) ④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技术原因) 三、精讲点拨 1.知识点辨析: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封建所有制的束缚。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农民赤贫如洗,无力购买手工业品,限制了手工业产品的销路。封建地租的剥削率很高,又驱使地主和商人把他们的钱财用于购买土地,影响资本主义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2)封建政府的压制。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采取了许多妨碍手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措施,主要的有: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在国内广设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控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如建立受官府控制的行会,制定行规限制雇工人数、产品品种、控制原料分配,限制产品销售的价格和地区范围等。 2.规律总结 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且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的商品化、商业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中民营手工业虽然发展条件受政府政策的制约,规模小,但其生产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赢利为目的,带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因此从长远看,该生产经营形态最具有生命力。 四、反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D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音:nòu,锄草)”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音zhú),试诸壤土” 2.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戈母已簋(音guǐ,食器)角(酒器)耜犁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A)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列强侵华的原因(课本P24)【重点】 1、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农耕经济发达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3、当时中国国力衰弱、内部危机严重。 二侵华的经过(5次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重点】 (1)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战争的结果(五亿(议)港元):签订《南京条约》(课本P24)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②赔款2100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需中英共同商议 (3)鸦片战争的影响 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课本P24表格 3.中法战争(1883-1885) 课本P24表格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重点】 (1)战争结果(速记:两口分工):签订《马关条约》(课本P25)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势力从沿海深入内地)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工厂(这是帝国主义发展的要求) (2)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重点】 (1)发动原因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不断发展 根本原因:民族矛盾(这里指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的激化 (2)战争结果:签订《辛丑条约》(课本P25)(速记:兵民禁赌) ①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赌)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民)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成为“洋人的朝廷”);(禁)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兵) (3)影响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侵华的影响【重点】 1. 列强侵华的危害 (1)人权上: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2)思想文化上:毁坏中华文明遗产,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 (3)政治上:割地赔款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4)经济上:掠夺人民财产和国家财富,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2. 列强侵华的积极一面: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 (1)政治:闭关锁国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思想: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四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瓜分狂潮掀起的原因 (1)直接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投降政策和<<马关条约>>的签定 (2)根本原因:列强对外扩张的需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大,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海外的扩张和掠夺更加剧烈. 2.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重点】 (1)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 19世纪90年代美国成为工业强国;忙于美西战争,在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美也想染指中国,但其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出于分享权利的需要。 (2)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 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3)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 ①对中国: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是列强共同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面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对美国:表明美国在侵华问题上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美国的对华侵略进入了新阶段。 ③对列强: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二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合肥高一月考)《三字经》中说:“周辙东,王纲坠。”这反映出( C )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B.封建社会已经确立 C.宗法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D.人民渴望东周实现统一 [解析]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被少数民族灭亡后,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但周天子大权旁落,王室日益衰微,诸侯逐渐强大,宗法制、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故答案选C项。 2.(2018·广州学业水平测试)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 D ) A.分封制度B.世袭制 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A、B、C三项在西周时已实行,秦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 3.(2018·湖南学业水平测试)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主观目的是( B ) 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 C.寻求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 [解析] 题干反映秦始皇认为皇、帝都不能彰显自己,故将两者合而为一,其主观目的是树立专制权威,故选B项;从题干表面上看有炫耀文治武功的特点,但不是主观目的,C、D两项与题意无关。 4.(2018·郑州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秦朝皇帝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皇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B.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D.皇权受到三公九卿的制约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不正确的选项,皇权至上、皇位继承、皇帝独尊都是其重要特点,皇权不可能受到三公九卿的制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五、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1. “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2.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政 府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点:⑴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⑵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 ⑶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⑷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⑸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 六、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冶炼:①青铜器铸造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司母戊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