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西南大旱看当代中国生态伦理的困境与前景1

从西南大旱看当代中国生态伦理的困境与前景1

从西南大旱看当代中国生态伦理的困境与前景1
从西南大旱看当代中国生态伦理的困境与前景1

西南大旱引发的生态伦理的反思

内容提要:

2010年年初,在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西南地区主要存在三项不符合生态伦理学原则的现状,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关键词:百年大旱;生态破坏;不合理开发;经济与生态伦理的抉择;

正文:

引言:

2010年的春天,在中国西南地区你见不到潺潺的流水,见不到青青的绿草,更见不到盎然的春意。你所能见到的只有河水干枯、田地荒芜、土地龟裂、野草枯死、死气沉沉。

我们不禁要问:

这里发生了什么,昔日的“鱼米之乡”为何沦为这般景象?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惨剧发生?

这仅仅是局部地区的问题还是有可能成为全中国的问题呢?

我们能从此次大旱中得到什么教训呢,我们又该做些什么以保证以后不再发生此类悲剧呢?

正是基于以上疑惑与反思,在2010年末之时我重新盘点年初的这次大旱,尝试着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去回顾整个过程,在时隔近9个月之后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论文正文:

事件回顾:

2010年中国西南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五省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1]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受旱五省(区、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1.1亿元,投入劳力2526万人,投入抗旱机动设备114万台套、运水车38万辆次,保障了当前1939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以受灾最严重的两省为例,受灾情况在年末统计结果如下:

云南省

云南省是此次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仅农业损失便高达172亿元人民币,云南罗平60万亩油菜花海成死海。云南此次三季连旱,致使780万人、48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秋冬播农作物绝收1417万亩,全省小春粮食比上年减产50%以上。

贵州省

从2009年秋天起,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少雨至无雨的天气。至2010年3月,贵州省有84个县市受灾,影响人口达1700万人,有500多万人、200多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城市工业用水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至2010年4月,贵阳农作物受旱面积达78.44万亩,其中轻旱49.845万亩,重旱25.173万亩,干枯3.489万亩,水田缺水11.27万亩、旱地缺墒12.33万亩。全市有29座小型水库和619座小山塘干涸,近七成水库降到死水位,因旱有42.2482万人和23.7496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另据贵阳市农业部门统计,全市目前受旱灾影响的养殖企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户)有425家。

(本节为引用资料,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成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惨剧的发生呢?

关于大旱的成因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各种分析和猜想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仍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的解释。我不是气象学家,不能也不敢妄下论断,给出最终答案。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西南生态环境的确出了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不

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的。在查证了相关资料之后,我发现西南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1.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率非常低。以云南为例,该省96%的水资源

没有利用。

2.人为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破坏。主要是橡胶、

桉树和烟草的种植对当地造成极大影响。

3. 不科学的开发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问题。以水库建设为例,仅大渡河上现在就有356座水库。

在罗列了当地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让我们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来逐条审视和分析这些问题。

首先分析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生态伦理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要尊重自然,但绝不是不允许人类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有丰富的资源而不利用,任其白白浪费掉才是应该谴责的。而且如果不开发利用资源,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那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了。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应当开发利用可利用的资源。

西南是中国水资源富集地区。这次受灾最严重的云南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大小湖泊40多个,著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红河、珠江等六大水系全部流经云南,人均水量6994立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倍。守着如此丰富的水资源,却要遭受这百年不遇的旱灾,这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吗?因此我认为,西南地区应当加紧合理的开发当地可以开发而未开发的水资源。试想一下倘若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20%那么当地还会发生旱灾吗?

再谈生态破坏的问题。

生态伦理学强调人应当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绝不能只根据人类自身的需要而随意的破坏自然,改造自然。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人类进行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活动,通常而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很小的,而且这些活动产生的对自然的影响很有可能也是有益的。因此,我们说我们不是不能改造自然而是不能随意改造自然。一切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对自然的充分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

而在西南地区,人们只为了经济利益,就大量的人为引入橡胶树,桉树等热带植物。并采用极其野蛮的方式——“毁林开荒”。对当地原有森林造成巨大破坏。

给云南自然环境带来最大改变的植物中,橡胶、桉树和烟草,三项的可疑度最高。大面积种植橡胶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原始植被,热带植物园的专家马友鑫认为:“地理信息系统监测表明,大规模的橡胶种植已经影响了这个地方的气候,10年内平均温度升

高了零点四到零点五度。”西双版纳降雨量年均1100多毫米,并不算高,而且分配不均,每到干季几乎滴雨不下。冬天如果没有雾罩着,水份就被太阳蒸发了。到三四五月,土壤里的水被植物耗尽了,阳光直射下水分蒸发很厉害,如果有雾的话,雾可以提供一部分水份给植物。马友鑫说:“温度升高本来就不利于雾的形成,况且胶林本身也不容易形成雾。胶林只有一个物种,还不能种得太密,胶林中的空间使土壤中的水份都跑了。”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肖桂秀称,如果不顾原有环境条件,在海拔超过1100米的高寒山地种植橡胶,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开垦地土层变薄、变瘦、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山洪爆发等生态破坏。一份公开的气象资料也表明,在景洪、勐海和勐腊几个橡胶主产区,年平均雾日数从上世纪70年代的115天、128天和159天,锐减到2005年的30天、97天和98天。中科院勐仑植物园的一则研究显示,每亩天然林每年可蓄水25立方米,保土4吨,而每亩产前期橡胶林平均每年造成土壤流失1.5吨,开割的橡胶林每年每亩吸取地下水量9.1立方米。对于缺水的云南而言,情何以堪。(本段为引用资料,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最后来谈最重要的一条,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问题。

前面谈了人应当开发资源,并且要建立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了,这也是生态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总的原则就一条——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可

持续发展。但是这却是很难实现的。受科学技术,资金实力,文化习俗,利益博弈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在西南地区,很多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是极其不合理的。

西南地区灾民是在遍地是水的情况下,遭受特大旱灾。为什么不能利用那96%的水资源?是因为没有水利设施,因为建设中的水利设施被私有化强行打断了,已经建成的水利设施,被私有化逐渐损毁了。据当地官方媒体报道,贵州全部水库和水利设施,均是50年代大跃进到70年代修建的。从那以后到现在,水利设施建设基本是零,如果仅仅是零也就罢了,其中超过40%已经损毁。也就是说,30多年来,不仅自然环境被毁掉了,连人工建造的水利环境也被毁掉了。

设施不全,原始而简陋这是开发不合理的一种表现。而另一种对环境破坏更大的开发方式则是用现代化的工具和先进的技术在本不该开发的地段疯狂开发。

但是世界大坝委员会的研究资料显示,15米以下的水电是清洁能源。但是我们现在修的都是100米,200米,甚至300米这样的大坝,这样的大坝,其实对生物多样性这种留存是有非常大的问题。

开发不合理带来的另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污染严重。以种植桉树为例,毁林开荒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在此后种植过程中必须大量施用化肥,一下雨化肥随水流入江河中,又会污染河水,慢慢的又会污染地下水。在桉树长成之后的制造纸张的过程中,污染又是不可估量的。别说西南地区无法承受这些污染,又有哪个地区能消化这些污染呢?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事实是我们在污染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已经不是威胁到子孙后代的问题,而是威胁到我们自身生存的问题。情况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改变自身的行为谋求可持续发展,还是冥顽不灵在破坏自然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解决问题:

亡羊补牢已是我们唯一的选择。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的解决方案。

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是说不利用资源,而是合理的利用。一些极端的环保主义者反对一切形式的利用开发。也是与生态伦理学相违背的。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合理的去开发那些未利用的资源,使它们能为我所用,物尽其能。

2. 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

这个原则是重中之重,也是开发利用资源的核心问题。我们对资源的利用很多都是原始的、野蛮的、破坏的、短视的、甚至是自掘坟墓的。科学开发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我不是专家,一篇论文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在开发一处资源前,我们应当进行实地

考察,分析论证,施行实验,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开发利用。而且在开发某些资源前,我们也不应该将视野全部局限于“钱”,因为这会带来无穷的灾难。以我的家乡山西为例,我们是能源大省,煤炭资源丰富,也有一批人因此而富了,成为煤老板。但是现状却是,山西环境恶劣,污染严重,矿难事故频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无法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这就是不科学开发利用的后果。

血的教训已有很多,并且悲剧还在不停的上演。希望人们能早一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早一点行动。

3.尊重自然,遵循自然法则,不要按照个人的意愿去改造自然。

“人定胜天”的理念在中国泛滥,但事实上在自然面前人是渺小而微弱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与做法只会葬送人类自己。恩格斯曾说过,大自然会报复人类的任何试图改造自然的行为。最近几年,中国自然灾害频发,是不是大自然的报复呢?南方冰灾、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大旱等等灾难还历历在目。我们难道还不应该觉醒吗?不尊重自然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乃至人类灭亡。外来物种入侵,已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云南为了经济利益而引入桉树的行为,对当地生态更是灾难性的。

就中国现状而言,问题是非常多的。生态破坏问题非常严重,生态伦理学的处境也是很严峻的。人们或许都不知道有这样一门学科,更不必说理解它的精髓了。很多情况下,人们看到的只是短期的,私

人的利益。为了这些利益,以及那骄人的GDP, 人们不惜污染环境,破坏平衡。

然而没有伦理学的指导与约束,我们极有可能走上自我毁灭的不归之路。因此推广生态伦理学,至少是普及生态伦理学的核心思想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深入每个的心中,人人遵循伦理的约束,我们才能正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被他吓到。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如果我们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是没有可能的。站在十字路口的我们难道还不该走可持续发展那条路吗?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0437286.html,/view/3375576.htm;

《关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学的几个问题》作者:刘琳丽《西南大旱的成因》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西南干旱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西南大学《发展经济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发展经济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1:[论述题] 简答题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的基本内容. 3、佩鲁发展极理论的主要内容. 4、怎样认识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认识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 5、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有哪些? 6、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经济增长是指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即社会财富的增长; 经济发展则是指随着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的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维持、技术的进步和体制的变革, 即社会经济状况的多方面改善。显然,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仅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尽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而经济发展又以经济增长为基础,没有经济增长, 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问题,首先或者核心是一个经济增长问题。 通常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表明的是产出的增长和生产的速度,意味着一个国家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不仅强调产出的增长和生产的速度,而且更为强调随着产出增长和生产加速而出现的生产、就业、消费等结构上的变化和体系、分配上的变革。 2、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的基本内容?

刘易斯在他的著名论文《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建立了一个二元经济的"古典”模型。刘易斯认为,在二元经济体系中,并存在两大经济部门。一个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的仅够维持生计的部门,包括农业、小型商业和某些服务业;另一个是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代部门,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种植园。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甚至是负数,因此,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要高于生计部门,他假定,资本主义现代部门以现行工资率增雇工人时,愿意就业的人多于需求的数量,生计部门由于劳动力转移而减少的数量为新增加的劳动力所填补。因此,在传统的维持生计的部门中。在生计工资条件下劳动的供给超过了对它的需求,因而劳动供给是无限的。这种供给无限的劳动力大部分来自农业中的隐蔽失业者、小商小贩和妇女参加劳动。现代部门为了吸引仅够维持生计的部门中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一般要比后者高30%。? 刘易斯认为,在他的劳动无限供给的发展模型中,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利用资本主义的剩余,即通过利润的再投资来增加新的资本和吸收更多的非资本主部门的劳动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此反复进行,不但资本主义现代部门不断扩大,而且利润、储蓄和资本积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加,直到多余劳动力吸收完毕,其实工资相应上涨时为止。在刘易斯的经济发展模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的持续,通过两种在时空上并存的形式而最终实现的。一种型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即社会劳动力从传统的自给农业部门流向现代资本主义工业部门;另一种形式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地域转移,因为传统的、自给性的农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农村,而先进的现代资本主义部门主要在城市。因此,农村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的转移过程,从地域上讲,就是农村劳动及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3、 简述佩鲁发展极理论的主要内容。

西南大学《实验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单选题]1.在“女生学习效率日与周节律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A:女生、学习效率 B:时间、学习效率 C:日节律、周节律 D:女生、日与周节律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2.在“汉字材料的性质对视觉短时记忆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 别是: A:汉字材料的性质、短时记忆广度 B:汉字、视觉 C:影响、记忆广度 D:记忆广度、材料性质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3.在平均差误法中,测量分配的标准差大,说明被试的辨别能力: A:好 B:中等 C:差 D:等于零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4.1885年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是 A:韦伯 B:费希纳 C:斯蒂文斯 D:艾宾浩斯

===================================================================================================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5.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阈限的实验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 且差异显著时,可以断定被试存在: A:练习误差 B:习惯误差 C:期望误差 D:疲劳误差 参考答案:B 6:[单选题]6.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中心问题是: A:阈上感觉的测量 B:阈限的测量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7.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是: A:因变量 B:控制变量 C:自变量 D:相关变量 参考答案:C 8:[判断题]8.信号检测论的优点是能有效鉴定人的辨别能力的高低。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9.检验实验信度的方法有直接验证、系统验证和概念验证。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10.实验的效度一般是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参考答案:正确

西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概况(同名20700)

西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周洪双 摘要: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许多地区都将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并给予一定支持,使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竞争能力明显提高,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该地区旅游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资源优势远远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效益。再者,旅游业又是关联度极强的产业,它的发展与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反映出其它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云南、四川、西藏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政策等反面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待西南地区的旅游业能为西南经济的腾飞做出卓越贡献。 关键字:西南地区旅游经济旅游产业旅游政策 正文: 我国西南地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除各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 外,区内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人文景观。云南、四川、 西藏均属于西南地区,在旅游业发展方面既有其共性,又有很大差异。 因此这三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针对云南、 四川、西藏三省及其下的各地州的旅游经济进行对比分析。 云南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云南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绚丽多姿,,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对国内外旅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就是在同一旅游区内,不同取向的旅游者也都可得到各自的满足。 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率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认真规划布局,加大建设力度,实现了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1999 年,云南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九五”计划目标,其中旅游业总收入比“九五”计划上限目标还超出 19 亿元,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明显,支柱产业的地位正在确立。目前,云南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大省和在国际国内享有声誉的旅游目的地。 但是,我们也因该看到,目前云南旅游业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综合竞争力不强,大部分旅游企业竞争力弱,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旅游精品品牌不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秩序不规范,服务质量还难以令人满意等问题仍较突出,需要在今后长期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立足世界,着眼未来,在顺应中国加入 WTO ,加快与世界经济和国际旅游产业发展接轨的大背景下, 2001 年云南省邀请世界旅游组织的专家,共同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这个规划,未来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一要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把云南建成中国和东南亚主要的国内国际旅游目的地;二是使旅游业获得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三是从整体上推进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云南由旅游资源大省和旅游接待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的战略目标。 迪庆州旅游 迪庆州地处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地,滇、川、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核心区和茶马古道黄金旅游线路的要冲,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

统计局大数据统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统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统计局大数据统计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5) 1.1项目名称 (5) 1.2 建设单位 (5) 1.3 编制依据 (5) 1.4项目背景 (5) 1.5建设周期 (8) 1.6建设意义 (9) 第二章建设需求 (11) 2.1建设目标 (11) 2.2 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11) 2.3平台性能需求分析 (15) 第三章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19) 3.1 建设原则 (19) 3.2 建设目标 (21) 3.3 平台架构 (21) 3.4 大数据平台功能 (23) 3.4.1数据交换系统 (23) 3.4.2数据质量管理 (29) 3.4.3基础模型搭建 (34) 3.4.4多维分析模型搭建 (35) 3.4.5定制报表功能 (36) 3.4.6自助取数平台 (38) 3.4.7系统管理功能 (39) 3.5数据库设计 (40)

3.5.1数据库设计目标 (41) 3.5.2数据库架构 (41) 3.6大数据处理设计 (43) 3.6.1并行处理设计 (43) 3.6.2数据算法提速 (47) 3.7大数据存储设计 (51) 3.7.1数据分级存储 (51) 3.7.2分布式数据库 (52) 3.8软硬件配置 (54) 3.8.1 选型原则 (54) 3.8.2 容量估算 (55) 3.8.3 投资估算 (61) 第四章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68) 4.1 应用系统功能架构 (68) 4.1.2 ETL工具 (69) 4.2业务分析系统 (71) 4.2.1“三新”统计 (72) 4.2.2文化产业统计 (76) 4.3 宏观经济预测系统 (86) 4.4 应用系统配套工具 (91) 第五章系统安全设计方案 (93) 5.1 区块链的数据安全 (93) 5.1.1区块链描述 (93) 5.1.2区块链数据保障 (94) 5.2 互联网接入安全 (94)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 做过努力,但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扭转, 弊端越 来越严重,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长方式及所 产生的弊端,并对如何转变经济增方式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集约型转变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 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即内 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类, 即粗放 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 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 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 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 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由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 历史性转变。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合理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然而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在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 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 “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 又积 累了较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为以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 “一 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 国际收支不协调和自主创新能力 低下为表征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表现为以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 矛盾和问题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 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 增大,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矛盾性 结构。而在当前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率的表象下, 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可能隐蔽 着较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式, 集约型增 长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 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如果再不下大 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未来将令人堪忧。 二、粗矿型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 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浪费严重。这是我国依然停留在粗放型经济 增长方式的主要标志,我国目前的社会总体发展方向依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切能够发展 经济、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手段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被政府所青睐, 这种发展理念严重 扭曲了中国人的经济价值观。我国目前的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入来增加获取产 品的数量,但是投入和产出的差距很大,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 《中国资 尽管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 本文试图透过分析我国经济增 入来增加获取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① 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 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 1995年党更在提出实现经济 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 9.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南昆铁路的建设,大西南地区在建国后的交通发展和今后措施。 理解大西南地区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能利用南昆铁路示意图分析南昆铁路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从而能联系当地实际分析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德育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道路。 ●教学重点 南昆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大西南地区交通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南昆铁路建设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 ●教学方法 利用PowerPoint或其他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图表资料,启发诱导式教学。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主要投影片: 1.南昆铁路示意图 2.南昆铁路沿线资源分布表 3.全国贫困人口分布图 4.广西、云南主要的边境开放口岸图 5.建国前西南地区交通线路里程表 6.西南三省一市和广西主要铁路分布图 7.西藏交通分布图

8.大西南交通运输的变化表 9.西南交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西南地区的交通发展主要受到什么条件的限制? (学生)主要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 (教师)那为什么这里还要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建设呢? (学生)因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落后的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教师)那么,西南地区的交通究竟是怎样发展的?这里的交通又是如何影响这里的经济的呢? [讲授新课] (屏幕显示)§9.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教师)我们在上节课最后总结时已知道,这里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加强交通运输的建设,也就是说,交通是大西南区域发展的关键。因此,建国后一直花大力气在这里发展交通运输建设,加快了这里资源的开发,促进了这里经济的发展。其中,1997年建成的南昆铁路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我们今天就以南昆铁路为例来分析交通运输建设对大西南区域开发的重要性。 (屏幕显示)南昆铁路示意图(图略) (教师)请同学们从图上分析,南昆铁路的起止点,途经了哪些省区? (学生)从云南的昆明到广西的南宁,途经云南、贵州、广西二省一区。 (教师)南昆铁路同哪些铁路、哪些港口相连? (学生)与顾昆铁路、贵昆铁路、内昆铁路、枝柳铁路等连在一起,又同广西的北海、防城,广东的湛江等港口等相连。 (教师)因此,这条铁路的建设可加强西南地区同哪些地区的联系? (学生)加强了同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从图上分析,南昆铁路途经的地区有些资源?注意图例。 (学生)有煤、石油、铝土、铜、铁、铅锌、钨、磷等。 (教师)很好,但这图上仅能反映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请大家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还能不能分析出这里还有什么资源?提醒大家,我们在上一节中讲的资源类型。

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河南大学经济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姓名 xxxx 专业经济学 准考证号 XXXXXXXXXXXX 指导老师 论文成绩 完成时间 XXXX年XX月 联系方式 XXXXXXXXXXXXX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形式改革迫在眉睫。 一、以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制约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其中行政体制是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前不久,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行政体制改革”。与会者指出,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实现根本性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为此,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处理好三个关系 与会专家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现行行政体制总体上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突出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环境变化有关,也同传统的发展理念有关,但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体制机制仍存在弊端。行政体制改革要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正确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能与事权,健全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中央应坚持加强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引导、调控和管理,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把更多精力放到制定战略规划、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地方应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搞好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力和执法监管职责,维护市场运行秩序和社会和谐安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行政体制改革是国家整个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离不开其他方面改革的支持和配合。这就需要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应把行政体制改革放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动,使之服从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一致,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法治国家相

2019西南大学 《西方经济学下》作业答案

1、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大于实际增长率GA,经济将()。 1. 均衡增长 2. 长期萧条 3. 不能确定 4. 持续高涨 2、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1. 结构性通货膨胀 2.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 需求不足的失业 4.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3、自然失业率()。 1. 依赖于价格水平 2. 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3. 恒为零 4. 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4、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1. 他们之和必等于0 2. 他们之间的比例一定表示平均消费倾向 3. 由于可支配收入必定划分为消费和储蓄,他们之和必然表示现期收到的可支配收入的总额 4. 由于某些边际收入必然转化为边际的消费支出,其余部分则转化为储蓄,因而他们之和必定等于1 5、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1.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2. 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3.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4. 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6、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1. 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2. 失业和通货膨胀 3. 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4. 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通货膨胀7、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1. 失业率的下降 2. 城市化速度加快 3. 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4. 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8、基钦周期是一种()。 1. 短周期 2. 不能确定 3. 长周期 4. 中周期 9、朱格拉周期是一种()。 1. 不能确定 2. 长周期 3. 中周期 4. 短周期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1. 不发生变化 2. 变得很大

西南大学网教2018春0111实验心理学大作业答案

0111实验心理学 一、实验分析题 1、答: (1)这项实验的研究假设是:“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2)从实验设计来看,仅以一个班进行实验,不设对比班,只从一个班实验前后测试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使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够。 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改造。 改进方案描述: 示例一: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二: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结束后,对这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两班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二、实验设计题 1、答: 一、研究问题:智力IQ和情绪智力EQ对个体成功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相较于低水平的智力和情绪智力,智力IQ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情

绪智力处于较高水平更容易使个体成功 三、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纵向研究结合测验法和调查法 四、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 1.智力高低:采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2.情绪智力高低:采用情绪智力量表 五、因变量的选择与观测 成功:采用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水平调查问卷 六、可能存在的额外变量及控制方法 被试的家庭背景:调查家庭情况采用匹配法从每一类家庭背景的大学生中各抽取相同的人数 七、实验方法 1.被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某综合性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500名作为研究对象 2.材料:若干份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家庭情况调查表,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水平调查问卷 3.实验程序:让选取的被试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并保密。匹配每一类家庭背景的大学生使其人数相等,要求每一名被试填写韦氏智力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回收综合。告诉被试5年以后会对每个人做一个反馈调查。5年后对这些被试进行追踪调查,要求他们填写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水平调查问卷,收集结果作为成功水平测量指标。 八、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0.05作为显著性水平九、结果预期 智力IQ与情绪智力EQ交互作用不显著,智力分数高、情绪智力分数高的被试比智力分数低、情绪智力分数低的被试具有显著高的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十、结论 智商高同时情商也高的人更容易成功。

大数据平台项目方案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称为“中国奇迹”。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经济发展“只快不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结构、降低消耗;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尽早建立和完善绿色GDP制度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方式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能耗指标却没有达标,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使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将经济发展由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的“快”可以用经济增长速度或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而经济发展的“好”则指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快没有好,就会出现像拉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矛盾。我国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次序的变化,它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见图1。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就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GDP排名,中国以16493亿美元排在第七位。①到2005年GDP达到18.3万亿元,约为2.26万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计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德国,2020年左右超过日本,2040年左右超过美国(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英赶美”,对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比世界平均水平(3.8%)高出5.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1%)高出7.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8%)高出3.7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时期增长最宽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 表1列出的是中国和日本、亚洲四小龙之间经济增长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高速增长延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已经超越了战后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的“经济起飞”,如果说存在着“东亚奇迹”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就是真正的“中国奇迹”。 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付出的代价 1、消耗了大量资源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投入,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51797万吨标准煤,到2006年增加到24566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8%,高出年均GDP的增长率。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世界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世界的54%。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重要资源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美国居首位)。多年的粗放扩张,使我国资源状况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制约,成为最突出的瓶颈。全国各地许多能源材料纷纷告急,煤、电、油、水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国人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水荒”等资源短缺的苦涩。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正在被过度过速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老百姓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2、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把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延续了西方国家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工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污染环境,尤其污染江河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我国七大江河水系,有54%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6%的河流受到污染。工业经济发展,大量消耗资源,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剧增,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2006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53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348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05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多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根据中国科学院2003年的估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普通老百姓的直接感受是,经济发展了,环境却恶化了。 3、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比重低。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2002~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0.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

2018西南大学347心理学考研专业解析-【新祥旭考研】

2018西南大学347心理学考研专业解析、专业指导 一、参考书目 【建议按全国大纲复习】 每年出题科目及侧重不一样,建议按照全国大纲和科目复习。以下教材指定,其余科目推荐全国版书目。 [1]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2] 《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3]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4]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试题题型+试题结构 单选(65题×2分)多选(10题×3分)简答(5题×10分)论述(3题×30分) 心理学导论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三、往年真题对比变化 2017年的命题重点和以往总体来说保持一致,整理来说题目都是常考知识,偏僻的知识点非常少,命题范围基本都在学校制定科目里,心理学导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依然是分数聚积科目。 各科分值比重 导论:2015年134/300 2016年138/300 发心:2015年 58/300 2016年59/300 社心:2015年 67/300 2016年62/300 基本情况大致如此 四、分享复习策略和方法

1、从题型上看:西南大学的题型和去年一样,单选、多选、简答和论述。 选择题 客观题较多,所占分值较大(160分)。在心理学这类题属于再认记忆,容易得分。复习建议:主要以理解为主,能很准确的区分基本概念;部分细节题需要反复记忆;有部分是比较综合的题目,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不仅仅是理解、记忆这么简单,一定要融汇贯通,因为真题比较灵活。 简答题 需要深刻理解基本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对比综合各理论观点并进行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大家不用过于担心,总的来说,功夫积累在平时,知识点基本都是新祥旭老师常常强调的考点,都出现了。 论述题 西南大学的论述题,非常重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只有第二道题考查依恋可以照本宣科的答。例如:第一题考察信息加工机制,题干给出一个错认的实例,考题先论述信息加工的机制,再应用此理论解释错认现象。第三题是老人摔倒扶不扶,让考生分析现象,解释原因,给出对策,怎样从心理学角度解读这个问题。复习建议:掌握理论,在复习时,学会用心理学理论去分析生活实例,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答题思路的方法。新祥旭老师讲课都有一个优点,不会干巴巴地照本宣科,比较重视讲授案例,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2、从分值分布上看:导论依然是重头戏,发展和社心旗鼓相当,在复习这两科要,不可有偏重。教育心理有很多知识本身很实用,一边学习知识还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教育心理学的题目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各大理论,这个也是常见的考点。实验心理学分值很少,一点也不能轻视这个科目,初试备考时一定要学好,因为西南大学复试一定会考,咱如果想着考完初试在复习备考实验,可不是区区1、2个月就能搞定的。 3、从出题难度上看:出题难易得当,首先,注重考察学生基本功和灵活应用能力,很多题目看似基础,如果同学不能做到各理论和各科的融会贯通,理解的不深入的话,是答不全面的。西南大学真题客观题,部分知识点会重复考到,一定要重视真题.

考试西南大学西方经济学下复习资料

16年月考试西南大学西方经济学下0468复习资料 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年)用该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下,所有想要工作的人不费太大周折就能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况。或者说,所谓充分就业水平是指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的就业水平。 3、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较长的时期内以较高的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4、均衡产出(Balanced-output):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5、乘数(Multiplier):乘数又作倍数,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个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的成倍变化。 6、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投入量(投资)变动之间的比率。 7、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9、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10、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大体上经历有周期性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11、汇率(也叫汇价):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和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相互折算(兑换)的比率。 12、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 水平分析 专业: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 姓名:曾宏波 学号:1212060045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到政府对各地的管理,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更是表现明显,合理分析差异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通过运用软件,以《2013年四川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四川省21个地区的重要数据加以分析,做出简单排名和综合经济分析,最后为政府对今后各市的均衡发展和规划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因子分析;政府管理

一、引言 区域经济一般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它是一种以某种经济活动或以特定的经济区域为中心的具有宏观经济意义的地域性综合经济体系,是经济区域的实体性内容。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经济。各级政府一般根据统计局资料对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各发展差异的原因,然后依次对各地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发展指导和规划管理。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下,通过对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各政府制定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但由于不同的地方情况不同,不同的时期发展需求也不一样,因此要因时因地的采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 二、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其模型为 Z = A F + ε (一)样本与指标选取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通过因子得分及排名更直观的看到分析结果。本文共选取四川省的21个地区作为样本 , 分别是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为了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以《四川省统计年鉴》为基础 ,选取了9个指标:人口数(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元)、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工业总产值(元)。 表1 所选指标情况 人口数(万人)城镇 居民 人均 可支 配收 入(元) 人均 社会 消费 品零 售额 (元) 农民 人均 纯收 入(元) 人均 地方 财政 预算 收入 (元) R&D经 费内部 支出 (万 元) 就业人 员平均 工资 (元) 人均国 内生产 总值 (元) 人均 工业 总产 值(元) 成都市1417 .78 26590 22021 .7 11300. 6 5507. 9 170197 15995.6 3 57624 22059. 9 自贡市271. 32 19447 12593 .0 7954.8 1215. 9 55337 6067.43 32787 18002. 4 攀枝花市123. 09 22808 15606 .8 8727.5 4646. 8 73403 18326.2 5 60391 43307. 3 泸州市425. 00 20746 8432. 4 7462.6 1948. 42129 6534.93 24317 13839. 8 德阳353.22374 115538953.3 2138.372205 8745.85 35945 2034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