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解析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解析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解析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解析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考点梳理

1.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

测量距离问题、高度问题、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2.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

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角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2)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北60°等;

(3)方位角

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

【助学·微博】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侧重考查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

(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

解三角形应用题常有以下两种情形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

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

考点自测

1.(2012·江苏金陵中学)已知△ABC 的一个内角为120°,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解析 记三角形三边长为a -4,a ,a +4,则(a +4)2=(a -4)2+a 2-2a (a -4)cos

120°,解得a =10,故S =12×10×6×sin 120°=15 3.

答案 15 3

2.若海上有A ,B ,C 三个小岛,测得A ,B 两岛相距10海里,∠BAC =60°,∠ABC =75°,则B ,C 间的距离是________海里.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BC sin 60°=AB sin (180°-60°-75°)

.解得BC =56(海里). 答案 5 6

3.(2013·日照调研)如图,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 的南偏西75°距塔68海里的M 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 处,则这只船的航行速度为________海里/时.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MN =68sin 120°sin 45°=346(海里),船的航行速度为3464=

176

2(海里/时).

答案 176

2 4.在△ABC 中,若23ab sin C =a 2+b 2+c 2,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 解析 由23ab sin C =a 2+b 2+c 2,a 2+b 2-c 2=2ab cos C 相加,得a 2+b 2=

2ab sin ? ????C +π6.又a 2+b 2≥2ab ,所以 sin ? ????C +π6≥1,从而sin ? ????C +π6=1,且a =b ,C =π3时等号成立,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 等边三角形

5.(2010·江苏卷)在锐角△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

a+

a

b

=6cos C,则tan C

tan A+

tan C

tan B的值是________.

解析利用正、余弦定理将角化为边来运算,因为b

a+

a

b=6cos C,由余弦定理

得a2+b2

ab=6·

a2+b2-c2

2ab,即a

2+b2=

3

2c

2.而tan C

tan A+

tan C

tan B=

sin C

cos C?

?

?

?

?

cos A

sin A+

cos B

sin B=

sin C cos C·sin C

sin A sin B=

c2

ab·

a2+b2-c2

2ab

2c2

a2+b2-c2

2c2

3

2c

2-c2

=4.

答案4

考向一测量距离问题

【例1】如图所示,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AC=0.1 km.

(1)求证:AB=BD;

(2)求BD.

(1)证明在△ACD中,∠DAC=30°,∠ADC=60°-∠DAC=30°,所以CD =AC=0.1.又∠BCD=180°-60°-60°=60°,

故CB是△CAD底边AD的中垂线,所以BD=BA.

(2)解在△ABC中,

AB

sin∠BCA

AC

sin∠ABC

即AB=AC sin 60°

sin 15°=

32+6

20(km),

因此,BD=32+6

20(km)

故B 、D 的距离约为32+620 km.

[方法总结] (1)利用示意图把已知量和待求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三角形的模型.

(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出所需要的边和角,求得该数学模型的解.

(3)应用题要注意作答.

【训练1】 隔河看两目标A 与B ,但不能到达,在岸边先选取相距3千米的C ,D 两点,同时测得∠ACB =75°,∠BCD =45°,∠ADC =30°,∠ADB =45°(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 ,B 之间的距离.

解 如题图所示,在△ACD 中,∵∠ADC =30°,∠ACD =120°,∴∠CAD =30°,AC =CD =3(千米).

在△BDC 中,∠CBD =180°-45°-75°=60°.

由正弦定理,可得BC =3sin 75°sin 60°=6+22(千米).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AB 2=AC 2+BC 2-2AC ·BC cos ∠BCA ,

即AB 2=(3)2+? ??

??6+222-23·6+22cos 75°=5, ∴AB =5(千米).所以两目标A ,B 间的距离为5千米.

考向二 测量高度问题

【例2】 (2010·江苏)某兴趣小组要测量电视塔AE 的高度H (单位:m)如图所示,垂直放置的标杆BC 的高度h =4 m ,仰角∠ABE =α,∠ADE =β.

(1)该小组已测得一组α、β的值,算出了tan α=1.24,tan β=1.20,请据此算出H 的值;

(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认为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 (单位:m),使α与β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度.若电视塔的实际高度为125 m ,试问d 为多少时,α-β最大?

解 (1)由AB =H tan α,BD =h tan β,AD =H tan β及AB +BD =AD 得H tan α+h tan β=

H tan β解得H =h tan αtan α-tan β=4×1.241.24-1.20

=124. 因此,算出的电视塔的高度H 是124 m.

(2)由题设知d =AB ,得tan α=H d .

由AB =AD -BD =H tan β-h tan β,得tan β=H -h d ,

所以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h d +H (H -h )d ≤h 2H (H -h ), 当且仅当d =H (H -h )d

,即d =H (H -h )=125×(125-4)=555时,上式取等号.所以当d =555时,tan(α-β)最大.因为0<β<α<π2,则0<α-β<π2,所

以当d =555时,α-β最大.故所求的d 是55 5 m.

[方法总结] (1)测量高度时,要准确理解仰、俯角的概念.

(2)分清已知和待求,分析(画出)

示意图,明确在哪个三角形应用正、余弦定理.

(3)注意竖直线垂直于地面构成的直角三角形.

【训练2】

如图所示,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 与D ,现测得∠BCD =α,∠BDC =β,CD =s ,并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

解在△BCD中,∠CBD=π-α-β,

由正弦定理得

BC

sin∠BDC

CD

sin∠CBD

所以BC=CD sin∠BDC

sin∠CBD

s·sin β

sin(α+β)

在Rt△ABC中,AB=BC tan∠ACB=s tan θsin βsin(α+β)

.

考向三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航海应用问题

【例3】我国海军在东海举行大规模演习.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3-1)km的B处有一艘“敌舰”.在A处北偏西75°的方向,距离A 2 km的C处的“大连号”驱逐舰奉命以10 3 km/h的速度追截“敌舰”.此时,“敌舰”正以10 km/h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大连号”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敌舰”?

解设“大连号”用t h在D处追上“敌舰”,则有CD=103t,BD=10t,如图在△ABC中,∵AB=3-1,AC=2,∠BAC=120°,

∴由余弦定理,得

BC2=AB2+AC2-2AB·AC·cos∠BAC

=(3-1)2+22-2·(3-1)·2·cos 120°=6

∴BC=6,且sin∠ABC=AC

BC·sin∠BAC=

2

6

·

3

2=

2

2.

∴∠ABC=45°,

∴BC与正北方向垂直.

∴∠CBD=90°+30°=120°,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BCD=BD·sin∠CBD

CD=

10t sin 120°

103t

1

2,

∴∠BCD=30°.

即“大连号”沿东偏北30°方向能最快追上“敌舰”.

[方法总结] 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

第二步:将有关条件和求解的结论归结到某一个或两个三角形中.

第三步: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这个三角形.

第四步:将所得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结果.

【训练3】(2013·广州二测)

如图,渔船甲位于岛屿A的南偏西60°方向的B处,且与岛屿A相距12海里,渔船乙以10海里/时的速度从岛屿A出发沿正北方向航行,若渔船甲同时从B 处出发沿北偏东α的方向追赶渔船乙,刚好用2小时追上,此时到达C处.

(1)求渔船甲的速度;

(2)求sin α的值.

解(1)依题意知,∠BAC=120°,AB=12(海里),AC=10×2=20(海里),∠BCA=α,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BC2=AB2+AC2-2AB·AC·cos∠BAC

=122+202-2×12×20×cos 120°=784.

解得BC=28(海里).所以渔船甲的速度为BC

2=14海里/时.

(2)在△ABC中,因为AB=12(海里),

∠BAC=120°,BC=28(海里),∠BCA=α,

由正弦定理,得

AB

sin α=

BC

sin 120°.

即sin α=AB sin 120°

BC=

12×

3

2

28=

33

14.

高考经典题组训练

1.(四川卷改编)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延长BA 至E ,使AE =1,连结EC 、ED ,则sin ∠CED =________.

解析 在Rt △EAD 和Rt △EBC 中,易知ED =2,EC =5,在△DEC 中,

由余弦定理得cos ∠CED =ED 2+EC 2-CD 22ED ·EC =2+5-12×2×5

=31010.∴sin ∠CED =1010.

答案 1010 2.(2011·新课标卷)在△ABC 中,B =60°,AC =3,则AB +2B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AB sin C =3sin 60°=BC sin A ,

∴AB =2sin C ,BC =2sin A .

又A +C =120°,∴AB +2BC =2sin C +4sin(120°-C )=2(sin C +2sin 120°cos C -2cos 120°sin C )

=2(sin C +3cos C +sin C )=2(2sin C +3cos C )

=27sin(C +α),其中tan α=32,α是第一象限角.

由于0°<C <120°,且α是第一象限角,

因此AB +2BC 有最大值27.

答案 27

3.(湖北卷改编)若△ABC 的三边长为连续三个正整数,且A >B >C,3b =20a cos A ,则sin A ∶sin B ∶sin C =________.

解析 由A >B >C ,得a >b >c .设a =c +2,b =c +1,则由3b =20a cos A ,得3(c

+1)=20(c +2)·(c +1)2+c 2-(c +2)2

2(c +1)c

,即3(c +1)2c =10(c +1)(c +2)(c -3),解得c =4,所以a =6,b =5.

答案 6∶5∶4

4.

(2·陕西卷)如图,A ,B 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5(3+3)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 点北偏东45°,B 点北偏西60°的D 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 点南偏西60°且与B 点相距203海里的C 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时,该救援船达到D 点需要多长时间?

解 由题意知AB =5(3+3)海里,∠DBA =90°-60°=30°,∠DAB =90°-45°=45°,

所以∠ADB =180°-(45°+30°)=105°,

在△ADB 中,由正弦定理得DB sin ∠DAB =AB sin ∠ADB

, 所以DB =AB ·sin ∠DAB sin ∠ADB =5(3+3)·sin 45°sin 105° =5(3+3)·sin 45°sin 45°cos 60°+cos 45°sin 60°

=103(海里), 又∠DBC =∠DBA +∠ABC =30°+(90°-60°)=60°,

BC =203(海里),在△D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CD 2=BD 2+BC 2-2BD ·BC ·cos ∠DBC

=300+1 200-2×103×203×12=900,

所以CD =30(海里),则需要的时间t =3030=1(小时).

所以救援船到达D 点需要1小时.

(江苏省2013届高三高考压轴数学试题)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a =5,

b =4,cos(A -B )=32

31. (Ⅰ) 求sin B 的值;

(Ⅱ) 求cos C 的值.

分层训练A级基础达标演练

(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若渡轮以15 km/h的速度沿与水流方向成120°角的方向行驶,水流速度为4 km/h,则渡轮实际航行的速度为(精确到0.1 km/h)________.

答案13.5 km/h

2.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 m,江中有两条船,船与炮台底部在同一水面上,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6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________m.

解析如图,OM=AO tan 45°=30 (m),

ON =AO tan 30°=33×30=10 3 (m),

由余弦定理得,

MN = 900+300-2×30×103×32 =300=10 3 (m). 答案 10 3

3.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 km 后,他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 km ,结果他

离出发点恰好 3 km ,那么x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如图,在△ABC 中,AB =x ,BC =3,AC =3,

∠ABC =30°,由余弦定理得(3)2=32+x 2-

2×3x ×cos 30°,即x 2-33x +6=0,解得x 1=3,x 2=23,经检测均合题意.

答案 3或2 3

4.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河对岸A ,B 两点间的距离,在这一岸定一基线CD ,现已测出CD =a 和∠ACD =60°,∠BCD =30°,∠BDC

=105°,∠ADC =60°,则AB 的长为________.

解析 在△ACD 中,已知CD =a ,∠ACD =60°,∠

ADC =60°,

所以AC =a .①

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 =a sin 105°sin 45°=3+12a .②

在△ABC 中,已经求得AC 和BC ,又因为∠ACB =30°,

所以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得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AB =AC 2+BC 2-2AC ·BC ·cos 30°=22a .

答案 22a

5.(2010·新课标全国卷)在△ABC 中,D 为边BC 上一点,BD =12CD ,∠ADB =120°,AD =2,若△ADC 的面积为3-3,则∠BAC =________.

解析 由A 作垂线AH ⊥BC 于H .

因为S △ADC =12DA ·DC ·sin 60°=12×2×DC ·32=3-3,所以DC =2(3-1),

又因为AH ⊥BC ,∠ADH =60°,所以DH =AD cos 60°=1,∴HC =2(3-1)-DH =23-3.

又BD =12CD ,∴BD =3-1,∴BH =BD +DH = 3.又

AH =AD ·sin 60°=3,所以在Rt △ABH 中AH =BH ,∴

∠BAH =45°.

又在Rt △AHC 中tan ∠HAC =HC AH =23-33

=2-3, 所以∠HAC =15°.又∠BAC =∠BAH +∠CAH =60°,

故所求角为60°.

答案 60°

6.如图,为测得河对岸塔AB 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

C ,使C 在塔底B 的正东方向上,测得点A 的仰角

为60°,再由点C 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米到位置

D ,测得∠BDC =45°,则塔AB 的高是________米.

解析 在△BCD 中,CD =10(米),∠BDC =45°,∠

BCD =15°+90°=105°,∠DBC =30°,BC sin 45°=CD sin 30°,BC =CD sin 45°sin 30°=102(米).在Rt △ABC 中,tan 60°=AB BC ,AB =BC tan 60°=106(米).

答案 10 6

二、解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7.(2011·常州七校联考)如图,在半径为3、圆心角为

60°的扇形的弧上任取一点P ,作扇形的内接矩形

PNMQ ,使点Q 在OA 上,点N 、M 在OB 上,设矩

形PNMQ 的面积为y ,

(1)按下列要求写出函数的关系式: ①设PN =x ,将y 表示成x 的函数关系式;

②设∠POB =θ,将y 表示成θ的函数关系式;

(2)请你选用(1)中的一个函数关系式,求出y 的最大值.

解 (1)①∵ON =OP 2-PN 2=3-x 2,OM =33x ,

∴MN =3-x 2-33x ,

∴y =x ?

????3-x 2-33x ,x ∈? ????0,32. ②∵PN =3sin θ,ON =3cos θ,OM =33×3sin θ=sin θ,

∴MN =ON -OM =3cos θ-sin θ,

∴y =3sin θ(3cos θ-sin θ),

即y =3sin θcos θ-3sin 2

θ,θ∈? ????0,π3. (2)选择y =3sin θcos θ-3sin 2θ=3sin ? ????2θ+π6-32, ∵θ∈? ????0,π3,∴2θ+π6∈? ??

??π6,5π6,∴y max =32. 8.某港口O 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

时,轮船位于港口O 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 处,并正以30海里/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 海里/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 小时与轮船相遇.

(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

(2)假设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海里/时,试设计航行方案(即确定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的大小),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理由. 解 (1)设相遇时小艇航行的距离为S 海里,则

S =900t 2+400-2·30t ·20·cos (90°-30°)

=900t 2-600t +400= 900? ??

??t -132+300. 故当t =13时,S min =103(海里),

此时v =10313

=303(海里/时).

即,小艇以303海里/时的速度航行,相遇时小

艇的航行距离最小.

(2)设小艇与轮船在B 处相遇,则v 2t 2=400+900t 2

-2·20·30t ·

cos(90°-30°),

故v 2=900-600t +400t 2,∵0<v ≤30,

∴900-600t +400t 2≤900,即2t 2-3t ≤0,解得t ≥23.

又t =23时,v =30海里/时.

故v =30海里/时时,t 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等于23.

此时,在△OAB 中,有OA =OB =AB =20海里,故可设计航行方案如下: 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航行速度为30海里/时,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科目数学(高三)授课人耿向娜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高三一轮复习中的解三角形部分的习题课。解三角形的知识在历年的高考中与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相结合,频繁出现在选择、填空和17题的位置,是学生们的重要得分点之一。本节课对2013年中出现的解三角形问题的分析解答,强化学生对解三角形的理解和巩固,同时消除他们对高考的畏惧感,提升其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边角关系互化,同时熟练结合三角函数知识求相关函数的最值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简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直接面对高考真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快乐,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备战能力! 三、学情分析 我所任课的班级是高三22班是文科普通班,他们的数学基础整体上很薄弱,计算能力有待提高。通过三个多月的一轮复习,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品尝到数学成绩提高带来的喜悦,具有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难点公式的转化和计算

五、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一、基 础 知 识 回 顾回顾正弦定理:k C c B b A a = = = sin sin sin ; C k c B k b A k a sin , sin , sin= = = 余弦定理: ? ? ? ? ? - + = - + = - + = 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 cos 2 cos 2 2 2 2 2 2 2 2 2 2 ? ? ? ? ? ? ? ? ? - + = - + = - + = ab c b a C ac b c a B bc a c b A 2 cos 2 cos 2 cos 2 2 2 2 2 2 2 2 2 三角形面积公式:A bc B ac C ab S sin 2 1 sin 2 1 sin 2 1 = = = 通过对公式的 回顾,为本节 课解答问题提 供工具。 二、例 题 讲 解类型一:判定三角形形状 1、设在ABC ?中,若B b A a cos cos=,判定该三角形 的形状。 该题的设置目 的在于训练学 生对边角混合 式的转化。此 题可以边化 角,也可角化 边,让学生体 会正余弦定理 的应用和边角 转化的魅力。 形 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 或 法二:(角化边) 角形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 , 或 ) 解析:法一:(边化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a c b a o b a c b a c b a b a b c a b a c b a ac b c a b bc a c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A 2 2 2 2 2 2 2 2 2 2 2 4 4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 )( ( ) ( ) ( ) ( 2 2 . 2 2 2 2 sin 2 1 2 sin 2 1 sinBcos cos sin π π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高考风向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学习要领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 c 2R 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 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cos A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解析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考点梳理 1. 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 测量距离问题、高度问题、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 2. 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侧角和俯角 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火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白勺角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2) 方向角:相对丁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北60等; (3) 方位角 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g如图②). (4) 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 【助学微博】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阅读理解题意,弄活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活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侧重考查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 (2汁艮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 (3汁艮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4)#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 解三角形应用题常有以下两种情形 (1) 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 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 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 考点自测 1. (2012江苏金陵中学)已知^ABC的一个内角为120°,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丁 - 解析记三角形三边长为a-4, a, a+ 4,则(a + 4)2 = (a-4)2 + a2— 2a(a-4)cos 1 120,解得a= 10,故S= 2 X 10x 6X sin 120 = 15寸3. 答案15 3 2. 若海上有A, B, C三个小岛,测得A, B两岛相距10海里,/ BAC= 60°, / ABC= 75°,则B, C问的距离是__________ 渔里. ................................ BC AB - 解析由正弦正理,知sin 60° = sin 1800-60°-75°.解侍BC= 5V6(海里)? 答案5 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得重要工具,解三角形在经济生活和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应用,使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本文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介绍,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在不可到达物体高度测量中的应用 例1 如图,在河的对岸有一电线铁塔AB ,某人在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点C 与D ,现测得 BCD BDC CD s αβ∠=∠==,,,并在点C 测得塔顶 A 的仰角为θ,求塔高A B . 分析:本题是一个高度测量问题,在?BCD 中,先求 出CBD ∠,用正弦定理求出BC ,再在ABC Rt △中求出 塔高AB. 解析:在BCD △中,CBD ∠=παβ--. 由正弦定理得 sin BC BDC ∠=sin CD CBD ∠. 所以BC =sin sin CD BDC CBD ∠∠=sin sin()s βαβ+·. 在ABC Rt △中,AB =tan BC ACB ∠= tan sin sin()s θβαβ+·. 点评:对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测量问题,可先在与物体底部在同一平面内找两点,测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再测出这两点分别与物体底部所在点连线和这两点连线所成的角,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出其中一点到物体底部的距离,在这一点测得物体顶部的仰角,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得物体的高. 二、在测量不可到达的两点间距离中的应用 例2某工程队在修筑公路时,遇到一个小山 包,需要打一条隧道,设山两侧隧道口分别为A 、B , 为了测得隧道的长度,在小山的一侧选取相距3km 的C 、D 两点高,测得∠ACB=750, ∠BCD=450 , ∠ADC=300,∠ADC=450(A 、B 、C 、D ) ,试求隧道的长度. 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平面示意图,在四边形 ABCD 中,需要由已知条件求出AB 的长,由图可知,在?ACD 和?BCD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AC 与BC ,然后再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求出AB. 解析:在?ACD 中,∵∠ADC=300,∠ACD=1200,∴∠CAD=300,∴AC=CD=3. 在?BCD 中,∠CBD==600 由正弦定理可得,BC=003sin 75sin 60=26)2 +

(完整版)正弦定理练习题经典

正弦定理练习题 1.在△ABC 中,A =45°,B =60°,a =2,则b 等于( ) A.6 B. 2 C. 3 D .2 6 2.在△ABC 中,已知a =8,B =60°,C =75°,则b 等于( ) A .4 2 B .4 3 C .4 6 D.323 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05°,B =45°,b =2,则c =( ) A .1 B.12 C .2 D.14 4.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60°,a =43,b =42,则角B 为( ) A .45°或135° B .135° C .45°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5.△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2,b =6,B =120°,则a 等于( ) A. 6 B .2 C. 3 D. 2 6.在△ABC 中,a ∶b ∶c =1∶5∶6,则sin A ∶sin B ∶sin C 等于( ) A .1∶5∶6 B .6∶5∶1 C .6∶1∶5 D .不确定 7.在△ABC 中,若cos A cos B =b a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8.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1,c =3,C =π3 ,则A =________. 9.在△ABC 中,已知a =433 ,b =4,A =30°,则sin B =________. 10.在△ABC 中,已知∠A =30°,∠B =120°,b =12,则a +c =________. 11.在△ABC 中,b =43,C =30°,c =2,则此三角形有________组解. 12 . 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个数 (1)b=39,c=54,? =120C 有________组解 (2)a=20,b=11,?=30B 有________组解 (3)b=26,c=15,?=30C 有________组解 (4)a=2,b=6,?=30A 有________组解 正弦定理 1.在△ABC 中,∠A =45°,∠B =60°,a =2,则b 等于( ) A.6 B. 2 C. 3 D .2 6 解析:选A.应用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求得b =a sin B sin A = 6. 2.在△ABC 中,已知a =8,B =60°,C =75°,则b 等于( ) A .4 2 B .4 3 C .4 6 D.323 解析:选C.A =45°,由正弦定理得b =a sin B sin A =4 6. 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05°,B =45°,b =2,则c =( )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_三角形面积公式公开课一等奖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 一、教学容解析 本课教学容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5》第一章1.2节。 1.教材容 本节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知识的延续,借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一步解决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材中先结合已知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新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然后借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最后给出三角形面积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 2.教学容的知识类型 在本课教学容中,包含了四种知识类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相关概念属于概念性知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符号语言表述属于事实性知识,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步骤属于程序性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模式,以及从直观到抽象的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属于元认知知识。 3.思维教学资源与价值观教育资源 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求三角形面积的探索过程能引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维;生活实际问题求解三角形面积,是培养数学建模思想的好契机;引出海伦公式和秦九韶“三斜求积”公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究数学史材料,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主要从学生已有基础进行分析。 1.认知基础:从学生知识最近发展区来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用底和高表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并且掌握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的关系。现在进一步探究两边及其夹角表示的面积公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在前面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正余弦定理,这为求解三角形的边和角打下了坚持基础。 2.非认知基础:通过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三角函数和应用题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类比归纳、符号表示的能力。具备相当的日常生活经验,能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选择 《普通髙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特别重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地综合应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本课时对应学生用书第页 ) 自主学习回归教材 1.(必修5P16练习1改编)在△ABC中,若sin A∶sin B∶sin C=7∶8∶13,则cos C=. 【答案】-1 2 【解析】由正弦定理知a∶b∶c=7∶8∶13,再由余弦定理得cos C= 222 78-13 278 + ??=- 1 2. 2.(必修5P24复习题1改编)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3bc,sin C3B,则角A=. 【答案】π6 【解析】由sin C 3B得c3b,代入a2-b23得a2-b2=6b2,所以a2=7b2,a7b, 所以cos A= 222 - 2 b c a bc + = 3 ,所以角A= π 6.

3.(必修5P20练习3改编)如图,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的南偏西75°方向、距塔68 n mile的M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处,则这只船的航行速度 为n mile/h. (第3题) 【答案】 176 4.(必修5P26本章测试7改编)设△ABC的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 sin A+c sin C2sin C=b sin B,则角B=. 【答案】45°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2+c22ac=b2,再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故cos B=2 , 因此B=45°. 5.(必修5P19例4改编)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则角B的取值围为. 【答案】 π0 3?? ???,

解三角形高考典型例题汇编

《解三角形》 一、 正弦定理:sin sin sin a b c A B C ===2R 推论:(1)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2)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3) sin =,sin =,sin = 222a b c A B C R R R 1. 在△中,若,则= 2. 在△中,a =b=6, A=300 ,则B= 3. 【2013山东文】在中,若满足,,,则 4.【2010山东高考填空15题】在△ABC 中a ,b=2,sinB+cosB ,则A=? 5.【2017全国文11】△ABC 中,sin sin (sin cos )0B A C C +-=,a =2,c ,则C =? 6. 在△ABC 中, C =90o , 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则 a b c +的取值范围是? 二、余弦定理: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b a ba C ?=+-?=+-??=+-? 推论 222 222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b a c C ab ?+-=?? +-?=???+-= ?? 1. 在△ABC 中,如果sin :sin :sin 2:3:4A B C =,求cos C 的值 2. 在△ABC 中,若则A= 3. 【2012上海高考】在中,若,则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4.【2016山东文科】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b c = 22 2(1sin )a b A =-, 则A =? (A )3π4 (B )π3 (C )π4 (D )π6

(完整版)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练习题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已知△ABC 中,a=4,ο 30,34==A b ,则B 等于( ) A .30° B.30° 或150° C.60° D.60°或120° 2.已知锐角△ABC 的面积为33,BC=4,CA=3,则角C 的大小为( ) A .75° B.60° C.45° D.30° 3.已知ABC ?中,c b a ,,分别是角C B A ,,所对的边,若0cos cos )2(=++C b B c a ,则角B 的大小为( ) A . 6 π B . 3 π C . 32π D .6 5π 4.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若 sin sin C A =2,ac a b 322=-,则B ∠=( ) A. 030 B. 060 C. 0120 D. 0150 5.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已知a=5,c=10,A=30°,则B 等于( ) A .105° B.60° C.15° D.105° 或 15° 6.已知ABC ?中,75 6,8,cos 96 BC AC C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B C =,2cos 2cos b C c B a -=,则角A 的大小为( ) A . 2π B .3π C .4π D .6 π 8.在△ABC 中,若sin 2 A +sin 2 B <sin 2 C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9.在ABC ?中,sin :sin :sin 3:2:4A B C =,那么cos C =( ) A. 14 B.23 C.23- D.14 - 10.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边,若2cos a b C =,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11.在△ABC 中,cos 2 =,则△ABC 为( )三角形. A .正 B .直角 C .等腰直角 D .等腰 12.在△ABC 中,A=60°,a=4,b=4 ,则B 等于( ) A .B=45°或135° B .B=135° C .B=45°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13.在ABC ?,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1 sin cos sin cos ,2 a B C c B A b += 且a b >,则B ∠=(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二节应用举例 题型一 测量距离问题 A 、 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 C ,测出 AC 的距离是55m, 51=∠BAC , 75=∠ACB .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精 确到1.0m ). 分析 所求的边AB 的对角是已知的,又已知三角形的一边AC ,根 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AC 的对角,根据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边AB . 解答 根据正弦定理,得 ABC AC ACB AB ∠= ∠sin sin ABC ACB ABC ACB AC AB ∠∠= ∠∠=sin sin 55sin sin 76554 sin 75sin 55)7551180sin(75sin 55?≈=--= (m) 点拨 本题是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 本题型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1)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再运用正弦定理解决。(2)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 A B C

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再把未知的边长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衍生1★★ 如图所示,客轮以速度v 2由A 至B 再到C 匀速航行,货轮从AC 的中点D 出发,以速度V 沿直线匀速航行,将货物送达客轮,已知BC AB ⊥,且50=-BC AB 海里。若两船同时启航出发,则两船相遇之处距C 点 海里。(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解析 AB DB 2< ∴两船相遇点在BC 上,可设为E ,设x CE =,则 V BE AB DE 22+= 故 V x x 45cos 2252)225(22??-+V x 2)50(50-+= 得 3 5000 2= x ,∴8.40≈x 答案 8.40 点拨 本题考查了测量距离问题。 衍生2★★★如图所示,B A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B A ,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 可以先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点C 到对岸两点的距离, 再测 A B C D α β A γ δ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典型例题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典型例题透析 类型一:正弦定理的应用: 例1.已知在ABC ?中,10c =,45A =,30C =,解三角形. 思路点拨: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如图),可以确定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边a ,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角B ,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边b . 解析:sin sin a c A C =, ∴sin 10sin 45102sin sin 30c A a C ?= == ∴ 180()105B A C =-+=, 又sin sin b c B C =, ∴sin 10sin1056220sin 75205652sin sin 304c B b C ?= ===?= 总结升华: 1. 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的问题; 2. 数形结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已知与求之间的关系,从而恰当地选择解答方式. 举一反三: 【变式1】在?ABC 中,已知032.0=A ,081.8=B ,42.9a cm =,解三角形。 【答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180()=-+C A B 000180(32.081.8)=-+066.2=; 根据正弦定理,0 sin 42.9sin81.880.1()sin sin32.0==≈a B b cm A ; 根据正弦定理,0 sin 42.9sin66.274.1().sin sin32.0==≈a C c cm A 【变式2】在?ABC 中,已知075B =,0 60C =,5c =,求a 、A . 【答案】00000180()180(7560)45A B C =-+=-+=, 根据正弦定理5sin 45sin 60 o o a =,∴56a =【变式3】在?ABC 中,已知sin :sin :sin 1:2:3A B C =,求::a b c 【答案】根据正弦定理sin sin sin a b c A B C ==,得::sin :sin :sin 1:2:3a b c A B C ==. 例2.在3,60,1ABC b B c ?= ==中,,求:a 和A ,C . 思路点拨: 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如图),可以确定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角C ,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角A ,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边a .

正余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在测量、航海、物理、几何、天体运行等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解这类应用题需要我们吃透题意,对专业名词、术语要能正确理解,能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 求解此类问题的大概步骤为: (1)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名称、术语,如仰角、俯角、视角、象限角、方位角等;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3)将要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正确求解,演算过程要简练,计算要准确,最后作答. 1.测量中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1 某观测站C 在目标A 南偏西25?方向,从A 出发有一条南偏东35?走向的公路,在C 处测得公路上与C 相距31千米的B 处有一人正沿此公路向A 走去,走20千米到达D ,此时测得CD 距离为21千米,求此人所在D 处距A 还有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已知作出示意图,分析已知及所求,解CBD ?,求角B .再解ABC ?,求出AC ,再求出AB ,从而求出AD (即为所求). 解:由图知,60CAD ∠=?. 22222231202123 cos 22312031BD BC CD B BC BD +-+-===???, 3 s i n B =. 在ABC ?中,sin 24sin BC B AC A ?= =. 由余弦定理,得222 2cos BC AC AB AC AB A =+-??. 即2223124224cos60AB AB =+-????. 整理,得2243850AB AB --=,解得35AB =或11AB =-(舍). 故15AD AB BD =-=(千米). 答:此人所在D 处距A 还有15千米. 评注: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中,示意图起着关键的作用,“形”可为“数”指引方向,因此,只有正确作出示意图,方能合理应用正、余弦定理. 2.航海中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2 在海岸A 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 1海里的B 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 处北偏西75?方向,距A 为2海里的C 处的缉私船奉命以/小时 A C D 31 21 20 35? 25? 东 北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第七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举例 时间:45分钟 分值: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已知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洋观察站C 的距离都等于a km ,灯塔A 在观察站C 的北偏东20°,灯塔B 在观察站C 的南偏东40°,则灯塔A 与灯塔B 的距离为( ) A .a km B.3a km C.2a km D .2a km 解析 利用余弦定理解△ABC .易知∠ACB =120°,在△ACB 中,由余弦 定理得AB 2=AC 2+BC 2-2AC ·BC cos120°=2a 2-2a 2×? ?? ??-12=3a 2, ∴AB =3a . 答案B 2.张晓华同学骑电动自行车以24 km/h 的速度沿着正北方向的公路行驶,在点A 处望见电视塔S 在电动车的北偏东30°方向上,15 min 后到点B 处望见电视塔在电动车的北偏东75°方向上,则电动车在点B 时与电视塔S 的距离是( ) A .2 2 km B .3 2 km

C .3 3 km D .2 3 km 解析 如图,由条件知AB =24×15 60=6,在△ABS 中,∠BAS =30°,AB =6,∠ABS =180°-75°=105°,所以∠ASB =45°.由正弦定理知BS sin30°=AB sin45°,所以BS =AB sin45°sin30°=3 2. 答案B 3.轮船A 和轮船B 在中午12时离开海港C ,两艘轮船航行方向的夹角为120°,轮船A 的航行速度是25海里/小时,轮船B 的航行速度是15海里/小时,下午2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是( ) A .35海里 B .352海里 C .353海里 D .70海里 解析 设轮船A 、B 航行到下午2时时所在的位置分别是E ,F ,则依题意有CE =25×2=50,CF =15×2=30,且∠ECF =120°, EF =CE 2+CF 2-2CE ·CF cos120° = 502+302-2×50×30cos120°=70. 答案D 4.(2014·济南调研)为测量某塔AB 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 相距20 m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知识梳理 一、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二.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求角和距离,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分清仰角、俯角、张角、视角和方位角及坡度、经纬度等概念,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 三.解决有关测量、航海等问题时,首先要搞清题中有关术语的准确含义,再用数学语言表示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及其关系,最后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予以解决. 典例剖析 题型一距离问题 例1.如图,甲船以每小时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处时,乙船位于甲

船的北偏西方向的处,此时两船相距海里,当甲船航行分钟到达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方向的处,此时两船相距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解:如图,连结,由已知, 又,是等边三角形, 由已知,,, 在中,由余弦定理,.. 因此,乙船的速度的大小为.答:乙船每小时航行海里.题型二高度问题 例2、在某点B处测得建筑物AE的顶端A的仰角为,沿BE方向前进30,至点c处测得顶端A的仰角为2,再继续前进10至D点,测得顶端A的仰角为4,求的大小和建筑物AE的高。 解法一:由已知可得在AcD中, Ac=Bc=30,AD=Dc=10,ADc=180-4, =。sin4=2sin2cos2 cos2=,得2=30=15,在RtADE中,AE=ADsin60=15 答:所求角为15,建筑物高度为15 解法二:设DE=x,AE=h 在RtAcE中,+h=30在RtADE中,x+h= 两式相减,得x=5,h=15在RtAcE中,tan2== =30,=15

正弦定理典型例题与知识点

正弦定理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边角转化。多解问题 1.正弦定理:在任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 即 A a s i n = B b sin =C c sin 2. 三角形面积公式 在任意斜△ABC 当中S △ABC =A bc B ac C ab sin 2 1sin 2 1sin 2 1== 3.正弦定理的推论: A a sin = B b sin =C c 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4.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 3)已知a, b 和A, 用正弦定理求B 时的各种情况:(多解情况) ○ 1若A 为锐角时: ??? ?? ? ?≥<<=<)( b a ) ,( b a bsinA )( bsinA a sin 锐角一解一钝一锐二解直角一解无解A b a 已知边a,b 和∠A 有两个解 仅有一个解无解 CH=bsinA≤) ( b a 锐角一解无解 b a 1、已知中,,,则角等于 ( D) A . B . C . D .

2、Δ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sin A=,b=sin B,则a等于 ( D ) A.3B.C. D.

1. 在ABC ?中,若sin 2sin 2A B =,则ABC ?一定是( ) 3.在Rt △ABC 中,C= 2 π ,则B A sin sin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Rt △ABC 中,C= 2 π ,∴sin sin sin sin( )2 A B A A π =-sin cos A A = 1sin 22A = ,∵0,2A π<<∴02,A π<<∴4A π=时,B A sin sin 取得最大值12 。 4. 若ABC ?中,10 10 3B cos ,21A tan == ,则角C 的大小是__________ 解析 11 tan ,cos ,sin tan 23A B O B B B π==<<∴=∴= tan tan 3tan tan()tan()1,tan tan 14 A B C A B A B O C C A B π ππ+∴=--=-+= =-<<∴=- 7.在△ABC 中,已知2a b c =+,2 sin sin sin A 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由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得:sin 2a A R =,sin 2b B R =, sin 2c C R = 。 所以由2sin sin sin A B C =可得:2()222a b c R R R =?,即:2 a bc =。 又已知2a b c =+,所以224()a b c =+,所以24()bc b c =+,即2()0b c -=, 因而b c =。故由2a b c =+得:22a b b b =+=,a b =。所以a b c ==,△ABC 为等边三角形。 6.在ABC ?中, b A a B sin sin <是B A >成立的 ( C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2,b =6,B =120°,则 a 等于 ( ) A.6 B.2 C.3 D.2 答案 D 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完整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实例练习含答案

课时作业3应用举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课堂训练 1.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岛望C岛和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则B、C间的距离是() A.103海里B.106海里 C.52海里D.56海里 【答案】 D 【解析】如图,∠A=60°,∠B=75°, 则∠C=45°, 由正弦定理得: BC=AB·sin A sin C =10×sin60° sin45° =5 6. 2.如图所示,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

A .502m B .503m C .252m D.2522m 【答案】 A 【解析】 因为∠ACB =45°,∠CAB =105°,所以∠ABC =30°,根 据正弦定理可知,AC sin ∠ABC =AB sin ∠ACB ,即50sin30°=AB sin45°,解得AB =502m ,选A. 3.从某电视塔的正东方向的A 处,测得塔顶仰角是60°;从电视塔的西偏南30°的B 处,测得塔顶仰角为45°,A ,B 间距离是35m ,则此电视塔的高度是________m. 【答案】 521 【解析】 如图所示,塔高为OC ,则∠OAC =60°,∠AOB =180°-30°=150°,∠CBO =45°,AB =35,

设电视塔高度为h m,则OA=3 3h,OB=h,在△AOB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B2=OA2+OB2-2OA·OB·cos∠AOB, 即352=(3 2+h2-2×33h×h×(-32) 3h) 解得h=521. 4.如图所示,海中小岛A周围38海里内有暗礁,一船正向南航行,在B处测得小岛A在船的南偏东30°,航行30海里后,在C处测得小岛在船的南偏东45°,如果此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 【分析】船继续向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取决于A到直线BC的距离与38海里的大小,于是我们只要先求出AC或AB的大小,再计算出A到BC的距离,将它与38海里比较大小即可.

正弦定理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正弦定理 【基础知识点】 1. 三角形常用公式:A +B +C =π;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ca sin B ; sin(A+B)=sinC, cos(A+B)=-cosC, sin(A+B)/2=cosC/2, cos(A+B)/2=sinC/2 2.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 A>B ?a>b,a+b>c,a-bb 时有一解. 也可利用正弦定理a A b B sin sin =进行讨论. 如果sinB>1,则问题无解;如果sinB =1,则问题有一解; 如果求出sinB<1,则可得B 的两个值,但要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或“大边对大角”

专题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1、【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sin A +a cos B =0,则B =___________. 2、【2019年高考浙江卷】在ABC △中,90ABC ∠=?,4AB =,3BC =,点D 在线段AC 上,若 45BDC ∠=?,则BD =___________,cos ABD ∠=___________. 3、【2019年高考江苏卷】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若a =3c ,b ,cos B =2 3 ,求c 的值; (2)若sin cos 2A B a b =,求sin()2 B π +的值. 4、【2019年高考江苏卷】如图,一个湖的边界是圆心为O 的圆,湖的一侧有一条直线型公路l ,湖上有桥 AB (AB 是圆O 的直径).规划在公路l 上选两个点P 、Q ,并修建两段直线型道路PB 、QA .规划要求:线 段PB 、QA 上的所有点到点O 的距离均不小于圆....O 的半径. 已知点A 、B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为AC 和BD (C 、D 为垂足),测得AB =10,AC =6,BD =12(单位:百米). (1)若道路PB 与桥AB 垂直,求道路PB 的长; (2)在规划要求下,P 和Q 中能否有一个点选在D 处?并说明理由; (3)在规划要求下,若道路PB 和QA 的长度均为d (单位:百米).求当d 最小时,P 、Q 两点间的距离. 5、【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2 A C a b A +=. (1)求B ; (2)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c =1,求△ABC 面积的取值范围.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教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人教A版数学必修5 1.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的应用举例 理学院 数学0701 田承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5 第一章解三角形中1.2的应用举例中测量长度问题。因为在本节课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基本应用。本节课的设计,意在复习前面所学两个定理的同时,加深对其的了解,以便能达到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的效果。同学们在学习时可以考虑,题中为什么要给出这些已知条件,而不是其他条件?要注意的是在某种特殊的实际问题下哪些条件可以测量,哪些不能。这节课我们就跟同学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一)重点 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各自的公式记忆。 2.解斜三角形问题的实际应用以及全章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二)难点 1.根据已知条件如何找出最简单的解题方法。 2.用应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 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具备解决一些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中数学大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高中高年级学生,也已经具有了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如何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一些固定解法,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 2.掌握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应用举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

质 2.通过教学中的不断设问,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同学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中应用的广泛性。 四、教学手段 计算机,ppt,黑板板书。 五、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