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讲 实验探究

第七讲 实验探究

第七讲  实验探究
第七讲  实验探究

第七讲实验探究

类型一反应后生成物成分的探究

1、(2015?达州)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该小组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他们对白色固体成分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Na2O+H2O═2NaOH②钠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

【猜想与假设】Ⅰ.白色固体是Na2OⅡ.白色固体是Na2CO3Ⅲ.白色固体还可能是。【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①通过上述实验,三个猜想中猜想成立。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交流】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

A.水B.干沙土C.二氧化碳

【方法指导】:如何猜想与假设

(1)不合理猜想的判断:①猜想的物质中含有反应物中未涉及的元素;②猜想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2)提出猜想的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守恒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提出猜想的方向:①只含有生成物;②含生成物和一种反应物。

2、呼吸面具中“氧气再生剂”的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2NaOH+O2↑

【提出猜想】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对白色固体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氢氧化钠猜想Ⅱ:碳酸钠猜想Ⅲ: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

【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

类型二物质变质的探究

3.(2014?宜宾)小明家有包开启了的小苏打,久置在灶台上方,可能因受热而变质。小明为此开展了探究,请分析其过程完成填空。

【查阅资料】

①2NaHCO3Na2CO3+CO2↑+H2O;②NaHCO3+NaOH=Na2CO3+H2O

③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④Ca(HCO3)2+Na2CO3=CaCO3↓+2NaHCO3

⑤Na 2CO 3受热不分解,NaHCO 3、Ca(HCO 3)2都能溶与水。 【假设猜想】

假设一:小苏打没有变质,化学成分为 NaHCO 3; 假设二:小苏打完全变质,化学成分为 ; 假设三:小苏打部分变质,化学成分为 。 【实验方案】

【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取一定量样品直接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对上述三种假设的每一种是否成立都能进行判断。请评价这种方案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

”),理由是 。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一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通过讨论提出了四种方案:

A .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B .滴加稀盐酸;

C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滴加氯化钡溶液。 (1)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小明首先否定了方案A ,理由是

同学们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探究活动二:测定该瓶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同学们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②加入氯化钡溶液必须足量,其目的是 。滴加一定量氯化钡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钡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步骤③过滤出的沉淀物是 (填化学式)

(6)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所测定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类型三物质组成(元素)及成分的探究

5、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a2SO4、NaNO2(亚硝酸钠)、NaCl (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阅资料

(3)提出猜想:

猜想Ⅰ:只含有NaCl、Na2SO4猜想Ⅱ: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Ⅲ:只含有猜想Ⅳ:含有NaCl、Na2SO4、NaNO2

(4)进行探究

(5)通过实验,猜想成立。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7)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蒸发。

6、(2015?青羊区模拟)某同学欲探究市售“双钙防蛀”牙膏、“皓清”牙膏和牙粉的主

【查阅资料】

(1)牙膏和牙粉均是由摩擦剂、活性剂、香料等成分构成。

(2)常用的摩擦剂有极细颗粒的碳酸钙(CaCO3)和水合硅酸(SiO2?nH2O)等。

(3)牙膏和牙粉中除了碳酸钙以外,其它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一】探究“两种牙膏和牙粉中是否都含有碳酸钙?

实验操作

实验结论:。

【实验二】比较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实验结论: 。步骤③的作用是: 。 【反思】 (1)若不改动原有装置和基本步骤,要测定牙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还应测定的数据有: 。 (2)小明认为该实验前不需要测定装置的气密性,请你说明其原因 。

类型四标签破损物质成分的探究

7、操作和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现有四瓶溶液①②③④的试剂标签已破损(如图),但是已经知道这四瓶试剂是NaOH 、Ca(OH)2、Na 2CO 3、KCl 溶液中的一种,某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四瓶破损标签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另外药品只提供盐酸和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标签已经破损的①②③④四瓶溶液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探究1】第④瓶试剂肯定是: (写化学式)。

【反思与交流】为了防止标签发生破损,我们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 。 8、(2015?资阳)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 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

类型五物质性质的探究

9、碳酸钾是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将它和化肥一起施用,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帮助父母合理选择化肥,李明决定对碳酸钾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提供信息】钠原子和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

实验

步骤

(1)碳酸钾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某些酸和反应;

(2)碳酸钾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相似:

(3)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和含有相同的CO32﹣。

10、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家中的物品来探究酸的性质,这些物品有:食用醋精、食品干燥剂、鸡蛋壳、牵牛花瓣、生锈铁钉、纯碱、pH试纸(带比色卡)、筷子。

【查阅资料】

(1)食用醋精中含有10%﹣15%的醋酸,呈无色;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2)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反思与评论】

(1)小红想利用pH试纸进一步测定食用醋精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方法是

(2)小明认为步骤④不能得到“酸能与碱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1)请你为食品干燥剂的包装设计一条注意事项:。

(2)“醋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利用该原理,工业上用盐酸除铁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类型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

11、(2015?雅安)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

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图1中的(选填编号)。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g.

④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

明。

(2)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

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

氧气,同学们选择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

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12、FeCl3溶液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某小组拟在相同浓度FeCl3溶液的催化下,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写出本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分别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于锥形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如图观察到,就可以粗略判断,得出实验结果。

为进一步判断上述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运用上图,小刚同学进行

了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Ⅱ.

[方案一]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时间;

[方案二]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

方案二的实验测量结果:

30% H

的体积(

1

表中x=,y=。

实验结论:通过测量,若V1V2(填“>”、“=”或“<”),说明。

类型七化学反应能否发生的探究

13、(2015?达州)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否也能生成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作出猜想】。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不与浓硫酸反应;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设计实验】一、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

纸变色;二、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

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三、验证二氧化硫气

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

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3)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

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装置E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现象,原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

【反思与拓展】是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填“是”或“不是”)。

类型八教材实验拓展探究

14、(2014?内江)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

的。

Ⅴ.【实验探究】

约约≤约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远

小于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 b (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的主要原因是。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任答两点)。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期末考试试题答卷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期末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行为; D、RF授权翻译成英文是“免版税”,所以RF版权图片在使用时可以免费使用。 2、关于封面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PPT制作封面图的优点很多,但缺点在于PPT

封面图的制作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各种图标元素; B、位图图像也成为点阵图像,是由一个一个像素点产生的,所以位图放大后不会出现马赛克状; C、矢量图是根据几何特性来回执图形,是用线段和曲线描述图像,矢量可以是一个点或一条线; A、GIF录制工具录制; B、手机制作GIF图; C、Photoshop软件; D、视频播放器截取; 6、以下关于创意云文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形决定着呈现的内容,文字决定着呈现的创意; B、创意云文字有文字和图形组成,文字是围绕着表现

主题展开的相关关键词,图形是以主题为核心的相关图片; C、文字与图形在表达内容和形象展示上互相补充,形成一种新型文字处理技巧; D、创意云文字是一种文字呈现形式,以图形化排版来表达某个概念或形象; A、麦客网; B、金数据; C、问卷网; D、创客贴 9、以下不属于常用H5的制作工具的是()。 A、易企秀; B、V5KF; C、MAKA; D、人人秀; 10、下列关于学习“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留意规则变化; B、主动迎合市场; C、关注工具消亡; D、了解版本更新;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A、GIPHY; B、嗨图网; C、花瓣; D、SOOGIF; 4、PPT制作icon图标时,通过哪些动作进行的?() A、联合; B、剪除; C、相交; D、重叠; 4、下列属于制作手机海报的APP是()。 A、海报工厂;

七上科学实验探究题选

15. 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 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 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 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 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 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 (2)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什么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0空,每空2分,共20分) 36. A同学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温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 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C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⑴当时的室温大约为C,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 ⑵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实验过程。 A B C D (3)B同学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步骤如下: ①在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取示数 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③估计液体的温度 ④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合理的顺序是:。 37 ?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交流②设计验证方案③建立假设④提出问题⑤ 检验假设⑥收集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用数字表示)。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 属于,(“填序号”)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填序号”) 实验实验处理方法被观察的 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 的百分比(%) |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1000 35 ___ 分钟。 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

光的全反射含解析

光的全反射含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3节光的全反射 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若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________光线就会完全消失,只剩下________光线的现象叫全反射,这时的______________叫做临界角.2.要发生全发射,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光从________介质射入________介质,(2)入射角____________________临界角. 3.光从介质射入空气(真空)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与介质的折射率n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在实际应用中的光纤是一根极细的玻璃丝,直径约几微米到100 μm不等,由两种____________不同的玻璃制成,分内外两层,内层玻璃的折射率比外层玻璃的折射率____.当光从一端进入光纤时,将会在两层玻璃的界面上发生____________.5.在水底的潜水员看来,水面上方的所有景物只出现在顶角为97°的倒立圆锥里,这是因为() A.水面上远处的景物反射的阳光都因为全反射而不能进入水中 B.水面上远处的景物反射的阳光折射进入水中,其折射角不可能大于° C.水面上方倒立圆锥之外的景物反射的阳光都因为全反射的原因不可能进入水中 D.水面上方倒立圆锥之外的景物反射的阳光都因为折射的原因不可能进入潜水员的眼中 6.全反射是自然界里常见的现象,下列与全反射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只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才能发生全反射 B.如果条件允许,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也可能发生全反射 C.发生全反射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反射光的能量几乎等于入射光的能量 D.只有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才能发生全反射 7.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下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1.关于全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全反射时,仍有折射光线,只是折射光线非常弱,因此可以认为不存在折射光线而只有反射光线 B.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一定会发生全反射 C.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D.水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亮,就是因为光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在界面发生了全反射 2.如图1所示,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空气中,三条同一颜色、强度相同的光线,均由空气射入玻璃砖,到达玻璃砖的圆心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3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应根据授课内容展开描述,有独到见解可加分。 3.请在两小时时间以内完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关于信息长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长图要想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首先需要明确长图的主题,然后设计围绕主题的大纲分别是什么,通过大纲的罗列完整地讲清楚信息长图想要表达的内容。; B.数据信息是信息长图的基础; C.不同主题的信息长图及数据信息内容都会对设计风格产生影响,如果尚未确定理想的设计方案,可以浏览一些优秀的信息图; D.大多数信息长图是套用模板进行设计,因此不用事先确定设计结构; 2.以下不属于GIF优点的是() A.优秀的压缩算法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图像质量,同时将体积变得很小;B.可插入多帧,从而实现动画效果; C.可设置透明色,以产生对象浮现于背景之上的效果; D.由于采用了8 位压缩,GIF 最多只能处理256 种颜色,因此不宜应用于真彩色图片; 3.以下关于基础排版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间距是文字信息上下行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合适的行与行之间的空间;

B.合理的行间距有利于提升文章的整体美感,同时有利于阅读者的迅速阅读;C.一般来说,2倍和2.5倍的视觉体验最佳; D.段间距作为每段文字之间的距离,能够让阅读者有效地区分上下段,并形成阅读缓冲区,减少了长篇段落文字对阅读者带来的阅读压迫感; 4.以下关于创意字设计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意字是文字在传播和应用过程中的一种变种文字形式。创意字设计并没有固定版式和固定字体可以套用,其本质是在文字形状的基础上,设计者通过对文字含义的理解,把含义与形状进行结合的产物; B.创意字设计难度太大,因此,只能有专业人员进行设计; C.很多创意字是从原有字体库中的字体演变而来的,但创意字都是独具匠心,字里行间彰显智慧和用心; D.创意字的设计更加考验设计者对于文字形状的驾驭能力和文字含义的理解能力; 5.以下关于H5素材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流H5 动画制作平台已经提供了多种字体选项,用户无须安装字体即可在线使用,设计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字体,其中部分字体可以免费使用;B.H5的音乐素材只能通过H5制作平台获得; C.当计算机端尚未安装目标字体时,可以使用在线字体转换器进行字体转换,推荐“找字网”和“第一字体转换器”两个字体下载及转换的网站; D.优秀的H5 动画离不开合适的素材; 6.以下关于社群打卡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社群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为了使社群的生命周期更加长久,使社群成员更加活跃,运营者可以借助一些打卡工具来激活社群成员;

最新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题(完整版)

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题及答案 1、根据“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鱼肋骨经过煅烧后,剩余下的是_______。它与骨的__________有关。 (2)骨的脱钙实验证明骨中含有___ _____,它与骨的_________有关。 2、根据“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鱼肋骨经过煅烧后,最终变为色,剩余下的物质主要是。它使骨。 (2)将鱼骨放入10%的盐酸中,会有出现,经过一段时间后,所剩下的物质主要是 ,它使骨。 3、“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实验中,从纱布包内向清水中渗出许多白色物 质,此物质是,遇碘液变为;纱布中黄白色的胶状物质是; 挤压花生种子后在白纸上留下一个印迹,说明食物含有 4、回答下列有关探究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问题: (1)探究时有玉米、花生和葡萄三种食物供选择,你认为应当选择______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2)探究时可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3)探究过程中,除食物外,所有条件均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______,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尽量减少能量损耗的目的是为了______,使得到的能量数值更准确. (4)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需设置平行重复实验,取实验数据的______值. 5、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觉得有甜味。根据这种变化,某兴趣小组提出了有关馒头在口腔中消化的问题,并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馒头的消化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该小组对馒头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①1号试管:馒头碎屑+ 唾液,充分搅拌; ②2号试管:馒头碎屑+ 清水,充分搅拌; ③3号试管:馒头块+ 唾液,不搅拌。 3个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请回答: (1)探究“馒头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其中出现蓝色的试管是__ ____。 (2)探究“馒头的消化与唾液有关”时,应选取____ __两组作对照。其中出现蓝色的试管是__ 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支试管不出现蓝色,说明其中的淀粉已被酶分解, (3)将试管放到37~C温水中加热的目的是。 得出结论: 由以上两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结论:。 6、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光的全反射

第2节光的全反射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过程与方法 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能运用全反射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光的全反射在光导纤维上的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 2、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 教学难点临界角的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当一束平行光射入两种介质的分界面,能够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各满足什么关系?(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二)教学过程 设问:若一束光线从玻璃中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别该如何画出? 如果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逐渐增大,那么折射角也将逐渐增大,因为折射角总是要大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折射角一定会先达到90度。此时若再增大入射角,折射光线将怎么变化?(让学生猜测,推敲) 1.通过全反射演示仪演示入射角逐渐增大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关系。

2.通过电视录象更清晰的演示各光线的强弱变化关系。 导入定义: 全反射: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折射角正好90度即刚刚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临界角:刚刚能够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 补充现象:入射角越大,则反射光线越强,折射光线越弱,直到没有。 1、做好演示实验: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实验. 2、带领学生分析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会发生全反射,而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先达到9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入射角必须大于一定的角度:临界角 强调: 全反射: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全反射. A、产生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者等于临界角. B、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发生了全反射. C、当光由光密介质射火光疏介质时,应先判断会不会发生全反射.为此应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光路,然后再根据折射定律或反射定律进行定量计算或动态分析. 学生探究:一束光线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是否一定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学生回答) 总结全反射条件; 1.光从光密介质传播到光疏介质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临界角的计算:sin I=1/n 说明:介质的折射率越大,那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 应用:多媒体课件放映 1.全反射棱镜 望远镜中利用全反射可缩短镜筒长度 2.光导纤维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细的玻璃丝,直径只有几微米到一百微米,而且分为内芯和薄薄的外套两部分。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因此光在内芯中传播时会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光波实际上也是一种电磁波,它象无线电波那样也能用来传递信息。载有话音、图像及各种数字信号的激光从光纤的一端输入,就可以沿光纤传到千里以外的另一端,实现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是能同时传送大量信息,数以万记的电话机可以使用同一条光纤进行通话而不互相干扰。我国我国目前已经在省会城市间基本建成全国性的光纤通信网。北京有线电视台则于1999年在北京全市范围内铺设了有限电视光缆。 把一束玻璃纤维的两端按相同规律排列,具有不同亮暗和色彩的图像就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玻璃纤维也可以制成内窥镜,用来检查人体胃、肠、气管等内脏的内部。实际的内窥镜装有两组光纤,一组用来把光输送到人体内部,另一组用来进行观察。

七上科学实验探究题选

15. 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 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 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 (2)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什么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0空,每空2分,共20分) 36.A同学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温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分)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⑴当时的室温大约为℃,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分钟。 ⑵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A B C D (3)B同学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步骤如下: ①在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取示数 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③估计液体的温度 ④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合理的顺序是:。 37.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交流②设计验证方案③建立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假设⑥收集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用数字表示)。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填序号”)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填序号”)38.一天晚饭后,小强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小强感到有 实验实验处理方法被观察的 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 蝠的百分比(%) A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蒙住蝙蝠的双眼1000 70 C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 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还缺少的步骤F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 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2.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汁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1时间(分) O 2 4 6 8 10 12 14 16 1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 程……………………………………………………………………………( ) (3)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在科学上把______的温度定为0℃,______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 成l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l摄氏度。 3.教室的玻璃窗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 板的左侧(如下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上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不当操作有关?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明改进操作方法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厘米) 单层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3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期末考试试卷3(含答案)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期末考试试卷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应根据授课内容展开描述,有独到见解可加分。 3.请在两小时时间以内完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目前新媒体封面图主要有直接使用图片作为封面图和将添加文字以突出文章主题的图片作为封面图; B. 常见的搜索引擎有中国搜索、百度、搜狗、360搜索、必应、雅虎等; C. 免费下载、免费可商用的素材均禁止出售、转售、分割、注册商标等违反站方版权协议,违反当地法律法规的行为;

D. RF授权翻译成英文是“免版税”,所以RF版权图片在使用时可以免费使用。 2. 以下关于信息长图中小图设计,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片背景应避免使用渐变色,避免使用复杂的线条等元素,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长图拼接时的工作量; B. 多使用纵向的线条、纯净的背景色等便于拼接的元素; C. 重点突出整张长图的核心信息,避免复杂的背景对要表达的信息喧宾夺主; D. 设计小图时必须使用PPT进行,因为这样容易修改和添加元素; 3. 以下不属于GIF图优点的是()。 A. 优秀的压缩算法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图像质量,同时将体积变得很小; B. 可插入多帧,从而实现动画效果; C. 采用了8位压缩,能处理256种颜色,故适宜应用于真彩色图片; D. 可设置透明色,以产生对象浮现于背景之上; 4. 以下关于创意云文字说法正确的是()。 A. 创意云文字是一种文字呈现形式,以图形化排版来表达某个概念或形象;

B. 创意云文字中的文字决定呈现内容; C. 文字与图形在表达内容和形象展示上以图形为主文字为辅,重点突出 D. 创意云文字中图形决定呈现创意; 5. 以下关于文字排版不正确的是()。 A. 纯黑色字体相较于白色屏幕,会形成强烈的对比冲突,反差太强显得刺眼,造成阅读体验不佳; B. 不同的手机尽管屏幕尺寸不同,但是从视觉效果上看,屏幕大小对字体没有太大影响; C. 行间距是文本中上下行之间的距离; D. 字间距是字与字之间的距离; 6. 以下关于表头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介绍表单的项目背景; B. 表明收集表单的意图; C. 诱导不同人群填写; D. 节省沟通时间,提升收集效率; 7. 以下不属于常用的在线表单是()。 A. 麦客表单; B. 大型数据库; C. 孤鹿 D. 金数据; 8. 以下属于引发H5传播的心理因素的是()。

七上科学实验探究题选

15. 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 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 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 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 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1)设计实验A 的目的是。 (2)从实验A 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什么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 小题10 空,每空2 分,共20 分) 36.A 同学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 克温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⑴当时的室温大约为℃,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分钟。 ⑵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实验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 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 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1000 35 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3)B 同学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步骤如下: ①在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取示数 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③估计液体的温度 ④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合理的顺序是:。 37 .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交流②设计验证方案③建立假设④提出问题 ⑤检验假设⑥收集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用数字表示)。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 属于,(“填序号”)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填序号”) 38 .一天晚饭后,小强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 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小强感 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 是不同的。小强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 )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 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探究复习题1

七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 1.下图是排卵、受精、受精卵发育、植入子宫内膜的连续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标号的器官名称: ①②③④ (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4)器官①的功能是。 2、下图是男女一些生殖器官的发育趋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课本14页)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童年期,性器官的发育特点是___________,几乎处于__________状态。 (2)性器官发育的主要时期大约从__________岁到__________岁,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____期。性器官发育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内__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促进性器官的发育。 (3)从图中看,女子青春期发育大约开始于________岁;男子青春期发育大约开始于________岁。 (4)在性器官发育的同时,人的形态也迅速发育,主要 表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迅速增加。 3、图示女性生殖器官,并表示受精、受精卵发育和埋 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1)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 ] 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男性性器官产生的i和g在[ ] ________处相遇受精完成;受精卵f分裂后形成的胚泡慢慢移动到子宫中,最后植入[ ] (3)h表示________。(A、受精卵B、卵细胞C、胚胎D、精子)(4)胚胎发育成胎儿后,最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 4.图1是胎儿、脐带和胎盘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⑴胎儿在母体的③里发育,胎儿所获得的营养需经过②由 ①从母体获得。 ⑵胎儿发育到280天左右时,会通过④从母体内产出,这一过程叫做分娩。 图2 图1 2.图2是女性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的主要功能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一、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1.小华在测定食物中含有的能量时,用易拉罐在锥形瓶外做了个罩,具体做法如图Z1-1所示。请回答: 图Z1-1 (1)小华在锥形瓶中装了50 mL水,在这粒花生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会________,原因是花生中的________通过燃烧被释放了出来。 (2)在这个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比较一粒花生和一块核桃仁哪个所含的能量多,用上述方法实验后,比较两次测得的水温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实验结果______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将一粒炒熟的花生种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后,白纸上出现了油迹,说明花生种子中含有______,然后他又将碘酒滴在压碎的花生种子上,发现花生种子变蓝,说明花生种子中还含有________。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2019·北京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 (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________,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________作用。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________℃。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三、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3.你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吗?请回顾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Z1-2 (1)血管在鱼的身体各个部位都有分布。选择尾鳍作为观察的部位,是因为尾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适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2)图Z1-2是小鱼在显微镜下的两个视野,能观察到血液流动情况的是() A.甲B.乙 C.甲和乙D.都观察不到 (3)若视野中的血流方向为从右向左,则血流速度较快的血管是[]__________,红细胞单行排列通过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用的是小鱼的活体,要使小鱼离开水短时间内不至于死亡,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媒体运营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新媒体运营》期末考试试卷 、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应根据授课内容展开描述,有独到见解可加分。 3.请在两小时时间以内完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种不属于新媒体() A.广播 B.数字电视 C.手机 D.计算机 2.以下哪种不属于经典的新媒体运营四大模块() A.用户运营 B.产品运营 C.内容运营 D.社群运营 3.企业需要的七种新媒体能力中,不包括以下哪种() A.文字表达能力 [ B.项目管理能力

C.专业设计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4.对于非生产数据的企业,通常不能直接使用大数据进行画像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种() A.大数据不能代表部分特征 B.大数据不具备完整维度 C.行业大数据不代表企业大数据 D.新媒体运营者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大数据进行画像 | 5.在搭建用户体系时,运营者可以借助RFM模型() A.调整指标 B.设计管理层级 C.调整级别 D.重要挽留用户 6.进行产品运营工作时,通常将产品分为三大类,不包括以下哪种() A.独立产品 B.平台产品 < C.入驻产品 D.品牌产品 7.以下不属于“设计走心的新媒体内容”五步骤的是

() A.用户痛点挖掘 B.解决方案描述 C.内容细节打磨 D.内容传播 8.成熟的新媒体活动运营团队一般以()为单位,提前设计活动规划。 ; A.周 B.季度 C.年 D.月 9.在活动运营的十大环节中,运营者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四个关键环节,不包括以下哪种() A.阶段计划 B.玩法设计 C.活动预热 / D.效果评估 10.关于对新媒体案例进行有效拆解的七种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轴拆解法 B.里程碑拆解法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情况)

杭州各区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30.(8分)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 有m 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 化铁的质量分数(CO气体极难溶于水,铁 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某同学欲通过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乙中的最佳试剂是。(选填序号)。 ①水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浓溶液④澄清石灰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防止甲中生成物被氧化,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等。请你再写出一点CO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4)完全反应后,该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乙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1.(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证明某些反应确实发生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实验方案。 (1)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甲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下列四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2)为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乙小组同学和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①乙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 H 2SO4溶液、CuSO4溶液。乙小组同学选择的试剂A的名称 是(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 剂的用量);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②丙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H2SO4溶液,并不 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该实验方案中强调“测得pH小于7”的理由 是。 33.(10分)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培养一株植物,烧杯中是全营养液。调节天平两边平衡,此时游码的位置恰好与支点正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全营养液中添加了很多营养物质,下列物质中,所含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种类最多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A.硝酸钠B.磷酸氢二钙C.硝酸钾D.硫酸镁 (选 (4)某同学移动游码将上述倾斜了的天平重新调节平衡,因横梁标尺上的读数无法看清,该同学测出了游码移动的距离为s,若游码的质量为m,天平的臂长为L,则光照后天平两边的质量差为。 30.(8分)泡菜,佐餐的小菜,烹饪的调料。自制泡菜,原料随意挑,卫生有保障,原料配比随意。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即保存时间稍长,味道变酸,刺激肠胃。那么酸味何来,可有解法? 【原料准备】新鲜的红辣椒、大蒜头、生姜、大白菜。 【制作过程】将原料与适量的食盐、白糖等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再向荷口装水至一半高度,这一过程叫腌制。 【提出问题】腌好的泡菜时间一长,味道就逐渐变酸。这酸味哪来?怎么控制? 【建立猜想】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经过分析判断, 认为该酸味物质可能是碳酸。理由为 坛内蔬菜是以C和H元素为主的化合 物,与久放菜窖的白菜一样,在密封 的有限空间里CO2浓度大。生物学知 识告诉我们,通过盐、糖腌制的蔬菜 细胞会失水。因此,坛内会出现少量 的液体(主要成分是H2O)。 【评价检测】 (1)坛顶荷口内装水至一半高度的目的是。 (2)请设计证明在做泡菜过程中,坛内CO2浓度大的实验(用 图示或文字表达均可):。 (3)通过探究,你觉得可以如何控制酸味。 (4)有酸味的物质不一定属酸性物质。要测定物质酸性的 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正确的 测定方法是,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精选实验探究题(温州)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精选实验探究题(温州) 一、实验探究题 1.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2020年4月份月考七年级实验班科学试卷Word 版)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降低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 月份 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 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 实验结果见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分组处理 实验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Ⅰ(5 月份) 15.48% 7.5% 4.92% 实验Ⅱ(9 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1)蚕属于昆虫,它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选填“卵生”或“胎生”) (2)该小组假设是__________; (3)从表中分析,提高蚕茧的出丝率,蚕在结茧时应提供__________的环 境条件。 2. (温州实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业调研考试)科学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凸透小明的方案 小红的方案 小方的方案 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 和二倍焦距2f 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 除小明的做法外,还把蜡烛放在大于2f 的某一位置,大于f 小于2f 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 把点燃的蜡烛从较远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尤其是在f 和2f 处所成像的情况。 (1)以上三种方案中,最合理的是___ __(选填“小明”“小红”或“小方”)的方案。 (2)为了模拟远视眼的矫正,小明将两只凸透镜装在了光具座上(如图甲),其中2号凸透镜相当于图乙 中人眼球结构中的_ __。 (3其焦距用f 物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f 目表示)组成,于是兴趣小组同学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通过改变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改变显f 物(厘米) 物f 1(1/厘米) 两镜之间距离(厘米) f 目(厘米) 目f 1(1/厘米) 像放大倍数 1.6 0.625 a 5 0.2 50倍 2 0.5 b 图甲 (第题) 图乙

新媒体运营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新媒体运营》期末考试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复核人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应根据授课内容展开描述,有独到见解可加分。 3.请在两小时时间以内完成。 得分阅卷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种不属于新媒体?() A.广播 B.数字电视 C.手机 D.计算机 2.以下哪种不属于经典的新媒体运营四大模块?() A.用户运营 B.产品运营 C.内容运营 D.社群运营 3.企业需要的七种新媒体能力中,不包括以下哪种?() A.文字表达能力 B.项目管理能力 C.专业设计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4.对于非生产数据的企业,通常不能直接使用大数据进行画像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种?() A.大数据不能代表部分特征 B.大数据不具备完整维度 C.行业大数据不代表企业大数据 D.新媒体运营者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大数据进行画像 5.在搭建用户体系时,运营者可以借助RFM模型() A.调整指标 B.设计管理层级 C.调整级别 D.重要挽留用户 6.进行产品运营工作时,通常将产品分为三大类,不包括以下哪种?() A.独立产品 B.平台产品 C.入驻产品 D.品牌产品 7.以下不属于“设计走心的新媒体内容”五步骤的是?() A.用户痛点挖掘

B.解决方案描述 C.内容细节打磨 D.内容传播 8.成熟的新媒体活动运营团队一般以()为单位,提前设计活动规划。 A.周 B.季度 C.年 D.月 9.在活动运营的十大环节中,运营者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四个关键环节,不包括以下哪种?() A.阶段计划 B.玩法设计 C.活动预热 D.效果评估 10.关于对新媒体案例进行有效拆解的七种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轴拆解法 B.里程碑拆解法 C.跨平台拆解法 D.以上都是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光的全反射教案.doc

《光的全反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②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 ③知道全反射棱镜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分析过程,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辨证关系,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教学难点】 ①掌握临界角的概念;知道临界角是发生全反射的最小入射角. ②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情景激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具】 玻璃杯 (1 个) 、硬币 (1 枚) 、水 ( 一杯 ) 、小铁球 (1 个) 、试管夹 (1 个) 、蜡烛 (1 根) 、火柴 (1 盒) ,激光演示仪 (1 台 ) 、半圆形玻璃砖( 1 块) .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参与实验,并让学生知道物理与生活联系很紧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①演示实验: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 ②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跟光有关的奇妙的自然现象,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现象——全反射现象。 二、探究规律,把握真理 ( 一 ) 、实验探究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实验 1: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侧面并指向圆心O。 实验 2: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侧面并指向圆心O。 两个实验的入射角都从0°增大到90°的过程中, 观察两个实验并比较两个实验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学生观察:①反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 情况;②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强弱变 化情况;③圆侧界面和平侧界面的现象等。(教师演示 后,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相同点:①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折射角都增大; ②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③在圆侧 界面,入射角皆为0°(即为垂直入射),光不偏离直 线传播;而在平侧界面(直径 AB的分界面),入射角不 为 0°,光偏离原直线传播(即发生了折射)。 由于在圆侧界面,光不发生偏折,沿原方向直线传 播,故可以不考虑,而主要考虑平侧界面上光的传播规 律,即比较平侧界面的两个实验: 实验 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