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立场、观点、方法))---哲学社会科学(科学方法)---方法论VS思想政治理论课VS马克思社会科学(研究方法)VS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2、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1、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2、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3、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4、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5、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6、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7、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实践---社会(系统、矛盾、过程、主体、认知与评价)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1、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3、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2、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1、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3、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在实践中检验理论;2、在实践中发展理论;3、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1、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

2、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社会有机体;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

3、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三、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1、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1、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2、社会的基本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2、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1、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2、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3、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4、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3、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1、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2、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3、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四、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1、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1、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2、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3、社会历史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2、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1、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2、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3、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3、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1、历史主义的方法;2、科学遇见的方法;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五、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1、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1、“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2、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奥秘的钥匙;

3、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2、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2、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3、“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2、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六、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1、真理与价值(1、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

2、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3、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2、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1、社会认知的特点;2、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3、社会认知的概括与综合)

3、社会评价及其标准(1、社会进步的评价;2、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3、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七、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1、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2、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3、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2、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1、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2、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合特点;

3、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

3、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1、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2、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3、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4、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现实意义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是人们很难对社会历史作出全面、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及其原则 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地理学、教育学等。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要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是实践性原则。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 必须要研究社会实践过程, 必须要研究社会实践的主客体, 必须要从社会实践中来提炼研究课题, 并且依据社会实践来检验研究课题的成果。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认识必然要受其实践程度的局限。因此, 实践的原则应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所遵循的第一原则,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遵循实践的原则。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社会实践是检验社会科学成果正确与否, 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价值如何的根本标准。 第二是系统性原则。系统原则是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同时也就是社会科学研究所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坚持系统性原则, 必须要做到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始终注意把握各要素在系统联系中所获得的整体性的新质态。研究对象的系统原则还要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 把社会对象看成是一个有层次的、有组织的、有序的、具有有机结构的整体系统。坚持整体性原则,还必须做到坚持系统都是有序的, 是一个自组织结构, 具有高度的主动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温州问题 学习了大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老师的介绍以及自己平时的了解,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书本上的介绍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直在想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到底有什么作用,它与我们当代社会有什么关系呢?说到这想起了在20世纪末的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曾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人月,汇集全球投票结果是:马克思居第一,爱因斯坦居第二。这当然主要是反映西方知识界的判断和评价。然而马克斯就是西方人,马克思主义也是由西方传进来的。体现了它在西方的影响很大,那么与我们中国又有多大的联系,对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又有多大促进作用呢? 之前学习近代史纲要以及毛概,知道了第一个较成功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我们中国,并与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现结合的是毛泽东,他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回到现代当下我们的生活,那他对于我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就结合当下的温州问题他欧诺一下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近一段时间,有传闻浙江温州市多家民营企业的掌门人因资金断链不约而同地选择“跑路”。日前,记者前往温州调查,发现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温州中小企业普遍进入困难期。不过在多数中小企业背后,高利贷暗流涌动,令其发展如履薄冰。温州市发改委政策研究人士表示,当前的温州,一方面是产业底子薄弱,呈现“低、小、散”的局面,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融资难、利润率不高的困境;另一方面却有大量民间资本找不到投资方向。在投资资源性商品、房地产受阻后,近段时间在温州掀起了私募基金投资热。温州市政府亦希望能够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股权投资等形式来推动温州市“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升级,形成几方共赢的局面。从4月份开始,温州市接连曝出三旗集团等多家企业资金断链而停业,企业老板因身负巨债选择“跑路”,引起一片哗然。上述企业在温州当地均颇有名气,其一夜关门引发了社会对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担忧。来自温州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温州企业订单、出口数量情况较为乐观。绝大部分企业运作正常。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一种与生俱来、敢于创新和敢于吃苦的精神崛起的温州民企,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起点上,有部分企业在逐渐失去原先的价值目标,有的干脆偏离主营业务,把企业资金转向炒房,甚至做房产开发商等等偏门上,而现在在国家对房产调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从本质上分析这也从温州问题反映了整个中国中小型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中说面临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马克思主义指出,共产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学说而是运动,使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标的最实际的运动。那么其实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或者是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的邓小平也明白再走下去的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的问题。 作为商学院的学生,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在经济调控领域,分为“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自身的调控机能)和“看得见的手”(多指政府的干预)。那么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大纲 1.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一)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二)马克思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批判了唯心主义对于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社会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三)马克思深刻分析了旧唯物主义者为什么在对自然的认识中尚能坚持唯物主义,而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一)基本内容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 (二)功能定位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促进科学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反对任何形式的主观主义。 (二)主体性原则 从人自身的求真、求善、求美等内在要求出发,全面认识和评价社会历史客体,特别要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地伟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根本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 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整体的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特别要着力揭示生产方式在社会系统演变中的决定作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四)具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坚持具体的看问题,反对抽象地看问题。分析任何社会问题,都要放在一定的历史范畴之内,从其内在性质、空间范围、时间特性等方面具体的考察研究,从与其他事物的各种联系中获得对于社会事件的了解和掌握。 (五)发展性原则 坚持发展地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以对现实的把握为基点,去回溯社会发展的历史、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

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谈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状和意义 从学科性质角度出发,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地理学、教育学等。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就好像自我意识对人、对于人格的作用、对于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一样。就特定的知识和学科来说, 如果没有成熟而系统的方法论作为预设和前提, 就表明这一学科和这一类知识对于自己的逻辑依据和研究程序、自己的视野和边界以及自身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为, 尚缺乏系统而清晰的认识。社会科学今天这种状况无疑会妨碍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的身份及其社会功能作出合理的评价和认同, 不利于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 也不利于社会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当然, 首先会影响社会科学的研究本身, 影响社会科学学术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因此, 重视关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 尤其是方法论研究, 重视这方面的学科建设, 是我国学术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如何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方法论问题。这个问题, 远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至少可以说, 远不如自然科学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或科学知识社会学那样引起广泛的重视。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的发展难题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标准化期末考试试卷-课后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2.如何理解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关系: *所谓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按照社会本身的系统性,从社会整体与其组成要素和结构之间以及与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精确地考察社会的一会方法论体系。主要包括整体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历史性方法和协同相关分析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根木的方法。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在唯物论的方法论辩证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 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 核心地位。分析矛盾特殊的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石主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烈对立,批判与维承相统一的方法,都是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社会矛盾分析方法从某种现象的矛盾分析社会, 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并列的关系。 系统分析方法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指导.系统强调要素之间的彼此协调与相互促进,但是 这并不是说系统之间没有差异与矛盾的存在。与此相反,系统分析方法正是在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指导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并且不断地丰富着矛盾学说。系统学说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矛盾网络。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之间具有辩证统一性,矛盾是有系统性的矛盾体,而系统 则是包含着矛盾的系统。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是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进一步的补充;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在实践中达到真正的统一。 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将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销合起来;实践为矛盾分析 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既相互区别,有所侧重,又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矛盾是有系统性的矛盾体,而系统则是包含着矛盾的系统,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提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作进一步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试题及答案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列主义独创性理论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他们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石;同时,他们特别声明: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自《共产党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大陆爆发了一系列民族民主革命,特别是发生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近代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显端倪。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新的发展,不断运用所创立的理论指导革命运动,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修改某些具体的设想和论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列宁所处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已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面对这样的现实,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胜利,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的认识,果断取消了基于战争环境与过去的认识而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余粮征集制,推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经济政策”,从忽视、排斥商品生产转向有计划地利用商品货币的积极作用,并把发展商业视为“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列宁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活动舞台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致力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近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在实践中,正是由于他敢于突破苏俄中心城市暴动的革命方式,从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在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他吸取苏联改造模式严重破坏生产力的教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一化三改”的路子,在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平稳、持续的发展,并对尔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社会主义理念和实践面临严峻挑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在敏锐洞察和正确揭示时代新主题的同时,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搞社会主义只能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他坚决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从根本上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成功推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使中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邓小平理论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进一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总结。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根据新世纪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国情和历史任务、党的执政地位,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实践提出的新思想、新标准、新要求,把实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它不仅仅体现在哲学层面也深深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处理社会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会为研究者提供唯物辩证的正确判断。经过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我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发现许多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发放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以上方法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题活动、世界眼光。以下分述这四方面的对于我实际工作和学习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实践基础”的实践指导意义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也就是说“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主体,正如我说学习的专业——企业管理,这也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主体也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提炼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的管理理论,升华成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简而言之,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客观规律,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再将这些经过实践得来的宝贵理论财富返回到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去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周而复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在工作中,“实践”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我目前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除了许多常规工作可以从既有的教学管理政策和文件中,找到规范的工作流程以外,更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教学不是死板的“填鸭工程”,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所需的知识体系和人才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社会培育出适合社会的人才。这也对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面对很多新的问题,解决很多新的问题。那么“实践”的指导意义就变得尤为重要,每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再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过程中,总结出有用的经验,规避出现的弊端,将之思考汇总,在原有的政策文件基础上,形成新的适合新的形势要求的工作方法,这便是“实践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的产生,用唯物辩证观点指导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这以上看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科学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首要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二、“辩证思维”的实践指导意义 “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收惩罚的”——恩格斯。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存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研究社会的诸多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系统的历史演变。但社会也是矛盾的,研究社会就必须研究矛盾,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再者,社会作为过程而存在,研究社会必须把它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 从企业管理专业学习角度来看,“辩证思维”是研究的基本思想要素。重视研究利益矛盾和阶级矛盾,是认识社会特别是阶级社会的中心线索。“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每一项经营决策的时候,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实践和多层次的研究,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每一项政策的执行,有有利的一面就必然存在不利的方面。如何去取舍或者平衡,便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意义以及重大作用。自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其社会发展理论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尤其当现代社会的发展陷入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身的纠结当中时,很多学者都回归到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对社会发展理论的一般规律观点给予深入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到论证社会合理发展的逻辑和理论。 目前,有不少学者提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陈先达教授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即它的真理性和有效性。”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它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学说面向当代的真理性和有效性。例如,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上所说的:“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无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其当代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相关概念界定 1、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变迁的一种形式,与停滞,倒退相对立;是人们以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为手段,全面深刻地改革自己生产环境从而导致自己提升的集体行为,社会发展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从其涵盖的范围来看,可以对之进行狭义的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是指研究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广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包括了对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研究,还包括了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去历程以及向后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根据这种理解,发展理论包括了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文化学、发展哲学、未来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学科内容。2、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无论从狭义角度还是从广义角度来理解,马克思本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指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对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思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此贡献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的方法论学说。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一书主要选自《自然论文集》,本书由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性研究、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三篇长文组成,它们分别阐述了韦伯方法论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的内容,是韦伯方法论著作的代表作。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的阅读研究韦伯的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一文,进行浅析。 在《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一文中,韦伯提出人们在大学授课时是否应当宣明他们所赞成的某种伦理的或者建立在文明理想以及其他世界观基础上的实际的价值判断这一问题。针对此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其一是以可以从纯逻辑演绎而得到的事实和经验事实为一方与以实践的、伦理的或世界观的价值判断为另一方的区分是正确的;其二是尽可能在课堂上不讲实际的价值问题。对于上面两种回答,韦伯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大学教师在一切具体情况下,甚至在面临使他的授课内容变得毫无吸引力的危险时,都会毫不犹豫地向听众,首先向自己宣明,哪些陈述是纯粹从逻辑推理演化而来的或者对纯粹经验事实的说明,哪些陈述是实际的价值判断,并且把这一点看作自己天经地义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第一种回答才可以接受;而韦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赞同第二种回答,认为第二种回答只适于掩盖向听众发表的意见的实际影响,韦伯认为如果让教师放弃实际的价值判断,不能讲激情昂扬的话语,会使听众迷失于各种不同范围的彼此混淆之中。 在讲坛上一般是否应该进行实际的价值判断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政策的问题,因而它最终只能由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而对大学的任务所取的观点来决定。韦伯批评了种种不合时宜的德国教授们在大学课堂的言行,认为“如今的大学生在教室里应当向自己的教师学到的东西,首先是熟练地完成给定的任务的能力;其次,承认事实,即使是令人不堪的事实,然后把关于它们的规定和自己的价值态度区别开来;第三,使自己服从职责,因而首先抑制不必要地表示自己个人兴趣和其他感受的冲动。”提出在每一项职责任务中,承担任务者应当克制自己,排除那些不属于职责的东西,而最需要排除的是他自己的爱与恨。 韦伯认为经验科学只能告诉人们事实怎么样,它可能怎么样,但决不指导人们应当怎么样,因此关于实在的经验认识的科学必须拒绝承担价值判断的任务,从而保持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科学研究者在涉及社会事实时,应当克制对它公开发表个人见解,韦伯写道:“一个职业‘思想家’如果有什么职责的话,他所迫切要做的便是,面对时下盛行的理想,哪怕是倾人的理想,都要保持个人才智的清醒,倘有必要,就需‘逆潮流而动’。”韦伯深切地认识到研究者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和做学术报告时需要回避价值判断,不借科学研究来鼓吹自己的价值观;正是在这些因素之下,韦伯提出了“价值无涉”的概念。 韦伯写《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这篇论文的意图在于,批判德国的教授们利用自己不受攻击的权威在学术讲坛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点,混淆了价值判断和关于经验事实的科学知识之间的界限。在韦伯看来大学教授不能任意的发表其价值判断。即应该做到价值无涉(价值中立)。所谓价值无涉是指要求研究主体按主观愿望选择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应该客观地描述关于所要研究问题的全面资料和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而不管这些资料和结论是否与研究主体、社会或者他人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相对立。 价值无涉这一原则首先是由韦伯提出的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原则,今天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依然广为接受的标准。社会科学是否需要坚持“价值无涉”的原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争论。这两种立场在中国社会学界争论了十几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刊登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的郑杭生教授和李金教授之间的争辩。 李金教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价值无涉”的立场是持基本接受的态度。他在《为“价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论文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 论文题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道路 院、所、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或专业领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 实践发展过程研究 级别2014级 学年2015-2016学年 学期第三学期 姓名董璇 学号112014332002002006 类别②全日制硕士 (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⑤工程硕士 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 2015年12月30日

研究生院(筹)制 课程类别①必修课 课程考试方式④课程论文 题号得分教师评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任课教师签名: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摘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已被实践证明是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基本途径,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它主要形成了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兼容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价值目标,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应该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市场化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 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就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式,这期间主要形成了两种兼容模式,一种是以西方经济学思想或者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另一种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实践历史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东欧国家和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以英国和美国为主导的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探索,以及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无疑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成功典范,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我们深化市场改革,坚定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的成功典范,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结合起来的伟大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光辉一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了长期艰辛的探索,结合中国国情,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上创立起来的。它大致经历了萌芽、初始、体制建立和深化完善四个阶段,实现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1、萌芽阶段 实际上,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就有了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萌芽。主要体现在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重要文献以及八届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1. 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历史的发展,从而达到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方法论基础。 首先,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人类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包含着人类历史的全部秘密,人的实践活动的水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程度。 其次,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实践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在改变环境的同时, 也改变了人本身。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性,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再次,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实践活动高于理论活动,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只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解决。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只有立足于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主观和客观、思想和现实的统一。

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含答案)

社会科学方法论 1.什么是科学?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o,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的福泽瑜吉把它译为“科学”。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对应于“格致之学”。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所谓科学,是一种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狭义的科学指的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广义的科学泛指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人类的观察与技术都是科学的起源。 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内部逻辑一致;逻辑与经验的一致等特征。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的科学,也就是狭义的科学。即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斯蒂芬·科尔用六个变量将科学分成不同等级。相比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理论的成熟性上,具有高度成熟的理论,其研究更受范式指导、具有更高水平的严密性;在定量化上,自然科学的思想更习惯于用数学来表达;在认知共识上,自然科学在理论、方法、问题的意义以及个人贡献意义上有更高水平的共识;在语言能力上,具有运用理论做出可证实的预言的能力;自然科学的旧理论的过时具有更高比例,作为目前工作的参考———表明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积累;自然科学的“进步”或新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社会科学更快。 3.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辞海》没有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日常用语中,对此也很少加以区分。 虽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是相对的,但为了研究的方便,作这样的区别还是必要的。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侧重于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机制,包含的基础学科有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则侧重于研究人的价值、心理、心灵、情感、思维和精神活动,包含的基础学科有文学、语言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神学等等。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习题与答案

导论 1.什么是社会?社会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社会观认为,社会是以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说明和合理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2)依赖性,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影响,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4)难验证性,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因而难以验证。 2.什么是方法?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今天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于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有所差异,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因此这里所说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上包含了人文学科的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与舆论传播特点 及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B101020徐文杰(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回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一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从最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经过不断对中国现状和世界局势分析和探索,摆脱了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此后,其并四处奔波讲授,由此才拉开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而如今,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传播和交流显得如此方便轻松。诸葛亮之“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让人惊讶。诚然,信息时代大大方便了社会思潮和舆论的传播,但于此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知识更新加快,舆论观点满天飞,对个人来说会增加处理这些信息的工作,同时对于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未接触社会的高校学生。对于种种社会思潮,采取如何的态度面对,如何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生观,如何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高校学生具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储备,对当今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但由于长期在校,远离社会,对一些特定的社会思潮的认识也只有肤浅的认识。同时,社会思潮对其精神世界具有相当大的引导作用,高校学生处于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和形成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和干扰。正因如此,对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要给予重视,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当今众多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潮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全面分析和掌握其产生、传播和影响的特性,进而有助于分析其对高校学生的具体影响。 一、信息时代社会思潮和舆论的主要特点 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1]。社会舆论则显得形式上比较随意,通常是一部分人,一个阶层的人对某一关系社会民生或是阶层利益的问题的讨论和意见。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政治体制都已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巨大的社会变迁自然也反映到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对中国人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新特点为[2]: (1)来源复杂多元性。信息工具帮助人们开拓了视野,对世界不同国家的变化都能及时报告。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观点表达的工具。人们希望能从不同观点、不同视角、全面系统的认识同一个问题,同时将自己的观点让跟多的人所了解。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阶层的人们思想的碰撞,导致不同社会思潮层出不穷,社会思潮因此异常复杂多元。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信息时代有目的的引导方式导致的舆论增多。 (2)传播手段多样化。信息化时代的传播除了书籍、报纸、大学讲坛等传统渠道,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也被得到广泛应用。传播的范围也基本覆盖各个地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政治 期末论文 姓名 专业名称 学号 时间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社会科学研究是推动人类认识社会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被实践检验过的一整套完备的方法理论体系,在当今中国社会,大到国家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的确立运行,小到个人对社会科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并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会计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用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充分发挥其基本与核心作用,关系到会计研究的方向和最终结果。本文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即具体原则后,结合所分析的内容,针对如何进行会计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得到了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会计学;会计研究

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 (一)基本内容 (1) (二)基本原则 (2) 二、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 (3) (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3)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3) 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3) (二)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3) 三、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会计学 (4) (一)社会科学与会计学 (4)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5) (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5) (四)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6) (五)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6) 四、启示与意义 (6)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基本内容 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比较完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正是具有最大的普适性的哲学方法论。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社会最科学、最完备的方法论,它继承了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对现实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把社会的上层建筑奠定于经济基础之上,把人们的思想奠定在物质生活之上,这在当时的思想界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这种方法论和以往的理论不同,它最鲜明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方法的使命,是引导思维沿着正确的途径去认识客体、把握客体。认识的方法,只有体现认识对象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时,才是科学的。实践的方法,也只有合乎实践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时,才是行之有效的。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这种开放,首先是开放自己,既正确地对待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品格。其次是向外开放,即正确地对待一切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动地与它们交流,积极地吸收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