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学生实现知识结构的内化

让学生实现知识结构的内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0747114.html,

让学生实现知识结构的内化

作者:许红珍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年第06期

数学知识结构是数学认知结构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客观依据,是用文字和符号详尽表达有关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认识成果的信息的。它表现为一个逻辑严密、结构相对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要形成这样的知识结构并能将其内化,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具备目标意识、思辨意识。

一、提高目标意识,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节课的引领者,指导着一节课的方向,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过程的目标,可以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多数教师往往没有目标意识,并且经常抄写别人的目标,可想而知这样的课是没有方向的,这样一来数学知识结构怎能有效完整地形成?目标意识的形成首先需要教师能够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制订目标;其次更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设计的目标要可观察、可操作并且可检测,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行为环境和行为程度相结合才能体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目标,其实就是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摆小棒、画图等操作方法,学生独立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己的计算方法,能说出十几减9的不同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自己组织语言总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体会每种方法的不同。

4.能够在1min之内计算15道十几减9的口算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可以看出这一目标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操作活动之上的,这足以体现目标的可观察、可操作。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限定时间的方式来检测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是可检测的体现。再仔细观察这四点目标,其实就是本节课的四个环节的分目标,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不止是一种算法,而是多种,并且有了优化算法的意识。

教学目标,教师们常常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却“不要”。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师认识不足,把握不够,其中还涉及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专业素养的缺陷等。数学教师一定要提高目标意识,将目标的设定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让数学目标成为每个环节可观察、可操作并且可检测的有效目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