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答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答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答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 B.4. A. 5. B. 6.A.7.C.8.A. 9.A

二、多项选择题

1. ACE 2.ABCD 3.ABCDE 4.ABCD

三、辨析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转变还没实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结,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1956年的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成立,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P80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总体上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者联系:

对中国来说两种社会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者为后者的形成起了铺垫性的作用。是历史的必经过程。

二者区别:

两种社会的任务不同:前者的任务是反对资本主义,后者的任务是人民内部矛盾。

两种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前者的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叫敌我矛盾;后者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四、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其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具体的说来:

经济形态上,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国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是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并逐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削弱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基础。

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在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属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

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

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提出,指明了我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5.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现可能性?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五、论述题

1.试述195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及其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1]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比如,党的八大的正确思想、毛泽东在1956年和1957年先后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以及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后来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础。

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信息技术基础excel理论知识(习题)

Excel理论知识 一、单选题 1 .EXCELL 作簿的扩展名是()。 A. doc B. bmp C. psd D. xls 2.李明同学想比较一下前3次单元测试中自己的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他使用哪种图标进行成绩分析会比较直观() A.柱形图 B.条形图 C. 饼形图 D.线形图 3.某班主任将本班学生姓名输入到Word中,每输完一个学生姓名后按一下Enter键,全部输入完毕后,又想将学生姓名复制到Excel中,于是,他选择所有学生姓名后单击"复制"按钮,再启动Excel后进行粘贴,粘贴后所有学生的姓名位于()。 A、同一行单元格中 B、同一列单元格中 C、同一个单元格中 D、只有第一个学生的姓名 4.学校想对高三学生的月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应选用的软件是()。 A、Dreamweaver B、PowerPoint C、Excel D、Word 5.在Excel中使用公式会用到如下四个步骤:①在编辑栏键入"=";②键入公式;③按Enter 键;④选择需要建立公式的单元格。使用公式时,应按()的顺序进行操作。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6.在Word和Excel中都可以制作表格,下面列出了二者的相同之处,其中错误的是()。 A、都可以合并单元格 B、都能通过拖动鼠标进行数据填充 C、都能进行求和运算 D、都能进行“行高”与“列宽”的设置 7.在下列选项中,表示单元格宽度不够的选项是()。 A、#DIV/0! B、#NUM! C、#VALUE! D、####### 8.如果要从“销售业绩表”中快速找出业绩最好的前20名员工,应选择的方法是()。 A、进行分类汇总 B、通过比较,逐条找出业绩最好的前20名员工 C、要求录入人员严格按业绩由高到低的顺序录入数据 D、将“销售业绩表”按“销售额”降序排列 9.在Excel中,假设A1、B1、C1、D1单元格中的数据都为数值型数据,各单元格中的数值分别为2、4、6、3,则SUM(A1:C1)/Dl的值为()。 A、15 B、18 C、3 D、4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让我们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它是指导我们进行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它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它要求事实求是、解放思想。给我们极大的启示,它告诉我们:第一,我国早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党和人民选择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虽然在建设的过程中有过失误,有过挫折,但我们已取得了经济建设,教育科学文化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社会主义政权日益巩固。第二,我国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决定的。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否则就会犯“左”的或“右”的错误。第三,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伟大、艰巨和长期的任务。第四,要转变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改革长期以来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新体制。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摆脱教条主义和脱离实际的思维模式,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逐步深化。第六它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和发展要求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构成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全过程。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

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基础知识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第三代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器件是( )。 A)晶体管B)电子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关系数据库,就应用领域而言是属于( )。 A)科学计算B)实时控制C)数据处理D)计算机辅助设计 3.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 )及逻辑判断功能。 A)存储记忆B)自动编程C)无须寻址D)按位串行执行 4.计算机中常用术语CAD是指( )。 A)计算机辅助设计B) 计算机辅助制造C) 计算机辅助教学D) 计算机辅助测试 5.巨型计算机指的是( )。 A)体积大B)重量大C)耗电量大D)功能强 6.486微机的字长是( )。 A)8位B)16位C)32位D)64位 7.计算机之所以能按照人们的意图自动地进行操作,主要是因为采用了( )。 A)二进制编码B)高速的电子元器件C)高级语言D)存储过程控制 8.与十六进制数CDH等值数是( )。 A)204 B)205 C)206 D)203 9.与十进制数291等值十六进制数是( )。 A)123 B)213 C)231 D)296 10.下列4个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中,能用8个二进制数位表示的是( )。 A)257 B)201 C)313 D)296 11.下列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 )。 A)(227)8B)(1FF) 16C)(1010001) 2D)(789) 10 12.下列一组数据中最小的数是( )。 A)(247)8B)(6A) 16 2D)(169) 10 13.字符的ASCII码在机器中的表示二进制准确的描述应是( )。 A)使用8位二进制代码,最右边一位为1 B) 使用8位二进制代码,最左边一位为0 C) 使用8位二进制代码,最右边一位为0 D) 使用8位二进制代码,最左边一位为1 14.ASCII码表中的字符“A”的值为41H,它所对应的十进制数值是( )。 A)61 B)65 C)66 D)100 15.数字字符3的ASCII码为十进制数51,数字字符9的ASCII码为十进制数( )。 A)55 B)56 C)57 D)58 16.在微型计算机中,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 )。 A)BCD码B)国标码C)汉字编码D)ASCII 码 17.汉字编码有四种方式,其中( )的编码长度是固定的。 A)字形编码B)字母编码C)数字编码D)混合编码 18.在32位微型计算机中,1Word=( )Bytes=( )bits。 A) 1,8 B) 2, 16 C) 3, 16 D) 4, 32 19.在微型计算机中,ASCII码是对( )数据的编码,采用十进制数形式存储,且能直接被计 算机识别和处理。 A)数值B)汉字C)国标码D)字符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过渡】 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C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D ) A、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 B、1953年1月到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 D、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 3.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B.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之后 C.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5.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B )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7.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B ) A.“四清五反” B.“一化三改” C.“两个转变”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D )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社会主义改造】 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A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10.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 A ) A、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B、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的确立 C、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 1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C )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制度条件 D、思想条件 12.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D )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13. 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性,体现在( C )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D、对官僚垄断资本的改造中 14.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 B )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15、新中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1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首先,衡量历史进程中重大举措得失成败的标准,归根到底是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所起的作用。 历史已经表明,不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都显著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证明,它们都是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它们发生在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其次,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后来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改革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不能站在今人的立场去衡量昨天。从当时历史条件和环境来看,国家安全的压力、工业化的迫切需要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造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虽有一些缺点,但总的看是适时的,也是成功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历史意义还在于,它解决了当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解决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问题。 再次,社会主义改造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改变单一公有制结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事业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的。改革开放克服了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和偏差带来的弊端;改革开放进程中发生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得到解决。 总之,对历史变革的评价,必须放在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虽然在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既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革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也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造否定社会主义改革。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B)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2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 C.民主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3 .新中国初期(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4.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对待富农的政策是(A) 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5.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 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C) A.《介绍一个合作社》 B.《组织起来》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7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8.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D)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D) A.加工定货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10.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二、多项选择题 1.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ABC DE) 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E.把分散的个体经济引导向合作社经济方向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 ( DE)

包装工理论知识复习题

包装工理论知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FOCKE350小盒包装机干燥成型输出装置的清洁保养时应检查、校准干燥鼓挤压情况。 2、加强对粉尘危害知识、防尘设备使用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加强防尘工作的自觉性。 3、YB25包装机封签折叠成型装置积胶或积垢,封签粘贴成型过程中会产生封签粘贴歪斜,烟包表面擦伤等质量缺陷。 4、根据GB5606-2005《卷烟》系列国家标准规定,卷烟包装与卷制质量缺陷分为A、B、C类。其中A类为严重质量缺陷,B类为较严重质量缺陷,C类为一般质量缺陷。 5、在中高速卷烟包装机组中卷烟包装一般是在包装转盘上完成。 6、FOCKE350小盒包装机烟支供给处理系统由烟库、下烟通道、推烟机构、烟组通道、组烟模轮、烟组检测、烟组通道、烟组对齐装置等组成。 7、YB55型小盒透明纸包装机电器周保养中应试车检查缺透明纸和拉线等辅料检测的有效性。 8、FOCKE401小盒透明纸包装机用软抹布清洁折叠成型轮上方弧形导板上的积胶。 9、YB25包装机烟包裹包成型系统包括内衬纸折叠、商标纸折叠、封签折叠的各个组件及机构。 10、烟叶的吸湿和解湿是可逆的,吸湿和解湿过程开始时,进行得较快,随着过程的继续进行,速度逐渐减缓而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烟叶的含水率叫做平衡含水率。 11.(曲柄)是指能作整周转动的连架杆。 12.YB25型软盒包装机封签负压系统包括真空泵、(过滤器)、管路、封签F吸风壁、电磁阀、分配器等。 13.FOCKE408条盒透明纸包装机应检查透明纸拉辊驱动同步带有无分层、(开裂)的现象。 14.职业技能也称职业能力,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履行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它包括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业务处理能力、技术技能以及与职业有关的理论知识等。 15.滤嘴卷烟空头是指烟丝端空陷深度>(1.0)mm,空陷面积>2/3。 16.FOCKE408条盒透明纸包装机在烙铁处于(常温状态)下用软布擦拭热封烙铁的表面。 17.比例的种类有原值比例、放大比例、(缩小比例)共三种。 18.抽吸时从卷烟的滤嘴端抽出的烟气称为主流烟气,抽吸间隙从燃烧端释放出来的和透过卷烟纸扩散直接进人环境的烟气称为(测流烟气)。 19.FOCKE408条盒透明纸包装机应定期卸下刹车片,检查刹车片两个金属表面(磨损)的程度。 20.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21.YB65条盒包装机光电开关是由发射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三部分组成。 22.YB95型条盒透明纸包装机透明纸供给机构的作用是将透明纸在扇形输送辊的作用下,通过各级导纸辊被展开后送至切刀装置。 23.YB25/YB45包装机模盒输送装置主要由槽轮、间歇机构、同步带轮、同步齿形带、齿形带张紧机构、烟支模盒组成。 24.传动链主要用于一般机械中传递运动和动力,也可用于输送等场合,应用范围最广泛。 25.FOCKE401小盒透明纸包装机透明纸未被完全切断造成纸张之间相互粘连,会导致拉线错口。 26.企业文化具有自律功能、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激励功能。 27.烟叶基本色是指鲜烟叶调制后呈现的正常颜色,包括柠檬黄、橘黄、红棕三种。 28.卷烟包装分小盒包装、条包和箱装三个层次。 29.正投影法所得的正投影图直观性不强,但能正确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30.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是真实性、积聚性和类似性。 31.FOCKE350小盒包装机烟包在烟包输送通道中出现连包、歪斜或烟包未被第二干燥鼓送走时会造成停机,显示烟包输送通道堵塞。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政治上: 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经济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文化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结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1、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泽东在1952年9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大意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7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9月全国一届人大把总路线写入宪法的总纲。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系 C. 社会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 3.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走向()。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 封建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4.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 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5.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 6.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 7.1951年~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来源是()。 A马克思的合作化理论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C.列宁的合作化理论D.斯大林的合作化理论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政策是()。 A加工订货 B.统购统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 A“四马分肥” B.定息 C.核价收购 D.无偿没收 13.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 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 14.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初设想是在()。 A.民主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1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在()。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6年 D. 1958年 1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17.1955年,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一篇重要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 B.《不要四面出击》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18.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 A1955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要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中介和桥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具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内主要矛盾: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个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外部是中国和帝国主义

国家的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关于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曾有两种不同的设想,即“将来突变论”和“现在渐变论”。 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新的设想,即从现在开始要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等到10年或15年以后再采取突变的方式实现过渡。 2、过渡时期总路线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1953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论述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的《宪法》,把这条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总纲。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阶级(人)的改造同时并举。

急救理论学习知识资料练习进步知识学习资料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练习题库 一、判断题 1、发生骨折时,可以将木板直接缚于骨折的肢体上进行固定。() 2、成人单人心肺复苏按压与吹气的比是30:2。() 3、小腿出血,同时伴有骨折时,最好用屈肢加垫止血法止血。() 4、在一般情况下,心跳停止4分钟之内进行抢救,成功的把握最大。() 5、对严重外伤的伤员,应该采取“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 6、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是胸骨上段。() 7、腰椎骨折的病人不能用帆布担架运送。() 8、上肢骨折固定要屈肘位,下肢骨折固定要伸直位。() 9、成人胸外按压的部位是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下1/2处)。() 10、又有出血,又有骨折,先骨折固定,然后止血。() 11、扎止血带要做到40—50分钟放松一次,并标明时间。() 12、脊柱骨折的病人,如果他自己能走,可扶着他行走。() 13、做人工呼吸前,首先要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 14、扎止血带只适用于四肢外伤止血。() 15、在做胸外心脏按压时,两手要重叠,两手臂与病人的胸部垂直,用双手和上半身的力量下压。() 16、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地救护。() 17、四肢骨折的病人,在固定时无需将指、趾末端露出。() 18、某人因摔倒而擦伤手掌,有少量出血,可采用止血带止血。() 19、头顶部大出血的伤病员,现场处理的最佳方法是敷料盖住伤口,加压包扎头部。() 20、需用止血带止血时,如果没有合适的止血带,可用铁丝、电线等代替。() 21、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人,应立即送往医院。() 22、四肢骨折的伤员,在固定时一定要将其指(趾)末端露出。() 23、患者脊柱骨折时可采用毛毯搬运。()

24、创伤现场救护的目的是缝合伤口、骨折复位。() 25、无论什么情况下,只要伤员有伤口,就可以用敷料进行加压包扎。() 26、出现骨折,若现场无适当固定物时,可将骨折的上肢固定于胸壁,下肢一侧骨折同健侧肢体固定在一起。() 27、前臂骨折时,现场用夹板固定,夹板的长度应超过肘关节和腕关节。() 28、伤口内有较大异物存在,处理时一定不要将异物拔出。() 29、烧伤应采取冷清水长时间或浸泡伤处,降低表面温度。() 30、发生火灾逃离时,应该匍匐前进,逃出门外,浸湿外衣,冲下楼梯。() 31、处理开放性骨折的伤病员,如果伤口很脏可以用清水冲洗。() 32、判断骨折的依据是: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33、又有出血,又有骨折,先固定骨折,然后止血。() 34、判断伤病员有无意识的方法是用力拍打其脸部或用力摇晃其身体。() 35、脊柱骨折的伤员可以采取抱持法搬运。() 36、只要伤病员无意识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7、当发现室内有大量煤气泄漏时,救护员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作好自身保护。() 38、现场对无呼吸的伤病员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的量越多越好,吹气时间越长越好。() 39、心肺复苏的有效征兆是面色(口唇)好转,由紫绀转为红润。() 40、为了达到有效的胸外按压,在每次按压后均应使胸廓完全反弹到正常位置。() 二、单项选择题 1、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深度为:() A 1-2厘米 B 3-4厘米 C 5-6厘米 2、红十字会协会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月日(亨利?杜南生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 A 5、8 B 5、29 C 9、9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建立起一个公营新闻事业网,包括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以新华通讯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网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国营人民广播电台网。 一、公营报刊网 1948年《人民日报》就已正式出版。1949年8月《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后,迅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并向国外发行。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党委的机关报也先后建立。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宣传网,构成了我国人民新闻事业的主干。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报纸相继出版,如《工人日报》(中华总工会机关报)、《光明日报》(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大公报》、《文汇报》等。《健康报》、《解放军报》分别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铁道部主持出版。此外,还出版了数十种少数民族报纸和军队报纸。二、通讯社网 在新闻通讯事业建设方面,党和国家对新华通讯社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迅速地将新华社组建为国家通讯社。根据中央的部署,新华社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大行政区建立六个总分社,在各省会城市建立分社,对一些需要设立相当于支社机构的城市,则派驻记者组或记者。经过一个为时不长的业务建设过程,新华社集国内报道、对外报道、国际新闻报道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并主办了一系列报刊。 同时,新华社的摄影报道工作也日益加强;通讯技术手段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同塔斯社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通讯社的合作也有较大的发展,并同路透社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讯社开始建立合作关系。 为了便于向海外华人、华侨介绍新中国,以对外宣传为主要任务的中国新闻社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 中国新闻社 简称“中新社,”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该社由国内一批热心新闻事业的知名人士发起组织,由金仲华任社长。属非官方通讯社。

理论知识复习题(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复习题(一) 【基本要求部分】 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道德是对人类而言的,非人类不存在道德问题。(√) 2.市场经济给职业道德建设带来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 3.爱岗敬业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 4.办事公道的前提是做到公私分明。(√) ()5.知法懂法就意味着具有法制观念。(×) ()6.团结互助是处理个人之间和集体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7.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不包括焊接性能。(×) ()8.金属磷可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9.钢是含碳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 ()1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在使用时一般要进行热处理。(×) ()11.与碳素工具钢相比,合金工具钢具有更高的热硬性。(√) ()12.耐磨钢通常指的是高锰钢。(√) ()13.灰铸铁中的石墨呈团絮状。(×) ()14.可锻铸铁中的石墨呈片状。(×) ()15.球墨铸铁中的石墨呈团絮状。(×) ()16.纯铝可用来制作一些要求不锈耐蚀的日用器皿。(√) ()17.铝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好,切削时不易变形。(×) ()18.纯铜又称黄铜。(×) ()19.特殊黄铜可分为压力加工用和铸造用两种。(√) ()20.ABS工程塑料一般是透明的。(×) ()21.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钢的内部组织进而改变钢的性能的加工工艺。(√) ()22.退火是将钢加热、保温并空冷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23.正火是将钢加热、保温并缓慢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4.淬火是将钢加热、保温并快速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5.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钢件因淬火而产生的内应力。(√) ()26.通常把淬火+高温回火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27.对在低温或动载荷条件下的钢件要进行时效处理。(√) ()28.渗碳以后一般必须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 ()29.V带传动中的过载打滑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30.V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31.链传动的主要缺点是振动、冲击和噪声大。(√) ()32.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准确。(×) ()33.齿轮传动最为突出的优点是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 ()34.渐开线齿廓的形状取决于基圆半径的大小。(√) ()35.渐开线齿轮传动的瞬时传动比随中心距的变化而变化。(×)()36.螺旋传动将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 ()37.螺旋传动的运动传递是可逆的。(√) ()38.螺纹连接是利用螺纹连接件构成的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39.键连接主要用来实现轴和轴上零件的周向固定。(√) ()40.销连接一般采用过盈配合。(√) ()41.凸轮机构是低副机构(×) ()42.应用最为广泛的凸轮是盘形凸轮。(√) ()43.转轴一般设计为阶梯轴。(√) ()44.滑动轴承较滚动轴承工作更平稳。(√) ()45.向心滑动轴承都采用剖分式结构。(×) ()46.液(气)压马达是把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47.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共同缺点是传动效率低。(√) ()48.黏度是表示液体粘性大小程度的物理量。(√)。 ()49.液压泵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题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讨论授课课次 4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授课类型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掌握适合中国 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 能够吸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作更大贡献 情感目标树立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三大改造的道路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什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 板书设计 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研室 审阅意见 备 教学过程 注

【复习提问】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导入新课】 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三个重要的内容: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前面已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今天来学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讲授新课】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经济方面,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文化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和意义么

1、运用实例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得失在哪里,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和意义是什么。答:(1)社会主义改造的成与得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所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使之与促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也全面推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经过“一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已初步建立。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过渡形式。这种从实际出发引导农民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渐进的改造方式,可以使农民亲身体会到组织起来力量大,从而逐步地提高农民的觉悟,逐步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避免出现一些农民破坏生产资料的情况。实践证明,这种逐步过渡的办法符合农民的特点和生产力状况。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逐步过渡,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创造出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中国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对其进行改造,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毛泽东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直接,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坚持用和平的办法,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发展。总之,和平该走解决了诸如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的败与失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时期见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是很适当”。(3)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库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要特征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12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4.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统购包销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四、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广东专插本统考政治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2.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 3. 一化三改 4.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 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步骤。 6. 四马分肥 7.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 8. 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9.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10. 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1.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2. 中国在20识记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13.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是一个过渡性社会。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业改造的经验: (一)在土地改革基础上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走出了一条先实现合作化,再逐步实现机械化的道路。(二)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三)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四)改造发展阶段:(1)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五)改造阶级路线:(1)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剥削限制到逐步消灭。(2)对经济制度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把消灭剥削、剥削阶级同改造富农分子结合。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