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劝学》练习卷含答案(2)

(完整版)《劝学》练习卷含答案(2)

(完整版)《劝学》练习卷含答案(2)
(完整版)《劝学》练习卷含答案(2)

《劝学》练习卷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zhòng)参省(cān)锲(qì)跬步(guǐ)

B.輮(róu)槁(gǎo)暴(pù)螯(áo)骐骥(jì)

C.虽有槁暴(yǒu)砺(lì)驽马(nǔ)蚯蚓(yǐn)

D.生非异(shēng)须臾(yú)镂刻(lóu)闻者彰(zhāng)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

B、今齐地方

..千里,百二十城。

C、老臣窃以为

..之往来。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行李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腠理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下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先达德隆望尊。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8.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须臾

..(片刻)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驽马

..(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起)

9.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A. 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10.下列各组中加粗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 )

A.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

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夜寐

C.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步余马兮山皋

D.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日食饮得无衰乎

二、阅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用心躁也”一段文字,回答7~10题。

11、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雁荡具体而微者。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2、这段文字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法,说说下面句子各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⑵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架,功在不舍。()

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坎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3、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粗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

D、逆境才能成才。

14、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有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故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

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

D、(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不能寄居托身,这是它用心浮躁啊。

三、阅读“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语段,回答问题。

15、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祝曰:“必勿使反”⑥老妇必唾其面⑦秦伯说,与郑人盟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⑦⑧ C.③⑤⑥⑧ D.①②①⑥

16、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全属于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①金就砺则利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③鸡豚狗彘之畜④是社稷之臣⑤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⑧封之以膏腴之地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 ③①⑦⑧

17.跟“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未之有也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学不可以已18.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跟“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越国以鄙远 C.没死以闻 D.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四、阅读“吾尝终日而思矣,……用心躁也”两段,完成问题。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

20、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1、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日地思考,不如片刻所学的。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累半步一步的行程,就无法到达啊千里远的地方。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知识明了,而且行动没有过错。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2、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3、文学常识填空。荀况(约公元前319—前230)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著名的家、家,是先秦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任思想集大成者。在社会伦理观方面他提出“论”,批判了孟子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性善论”,《》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

参考答案:1、A 2、C 3、D 4、D 5、A 6、A

7.B(A项中“楫”应读为jí;C项中“镂”应读作lòu,“驽”应读作nú;D项中“锲”应读作 qiè)

8.C(A项中“揉”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9.D(A.强大、势力过大;B.勉强;C.有余,D.健壮,强壮。)

10.A(A项,第一、第四句的“寄”相同,皆为“托付”义;二、三句中的分别为“寄居”、“转达”义。B项中的“兴”依次为“发生”、“使昌盛”、“兴办”、“起来”。C组中的“步”依次为“举足两次”、“追随(按照)”、“行走”、“使行走”。D项中的“饮”依次为“喝”、“使喝”(读 yìn)、“喝东西”)

11.D(例句和A、B、C三句都是定语后置)

12.①排比②对偶③对比 13.B 14.C 15.B 16.C 17.B 18.C

19、D(A表修饰,用在“跂”的后面,表“望”的情态 / 转折连词,但。B兼词,于此 / 陈述语气。C取消短语独立性 / 定语后置标志)

20、C(生——性)

21、C(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没有过错)

22、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说明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先从正面设喻,接着从反面设喻,正反对照,说明“积”与“不积”效果完全不同。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使用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23、战国思想教育儒性恶荀子

(完整版)《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二十三劝学 复习指导: 1.荀子,名____,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先秦_____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2.《劝学》是一篇______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________。课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 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 ...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高中必修一古文劝学的原文

高中必修一古文劝学的原文 高中必修一古文劝学的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 是:;《孙权劝学》的成果 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 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 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1)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 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学法指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作者、作品简介,释题: 2. 正音,找出通假字; 3. 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 【课时重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是任何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无不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与荀子《劝学》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

《劝学》试题及答案

劝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就是 ( )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木直中.绳中:合于。 B虽有槁暴.暴:晒干。 C假.舆马者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就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第一段用“輮以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与“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与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与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劝学》课后习题答案

《劝学》课后习题答案 一、背诵全文,说说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以便更快地背诵全文。 参考答案: 本文的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二、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本文的比喻句,本文运用比喻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只要把这些比喻之间的关系理清了,课文的内容也就能理解得比较透彻。 参考答案: 本文共有20个比喻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 也。 4、木受绳则直。 5、金就砺则利。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1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20个比喻句中的①至⑤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意义的,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能够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⑥至⑩是用来阐明学习的作用的,利用外物,效果明显,学习能够弥补不足;至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至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学的方法,强调逐步积累;至从正反两面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强调坚持;至也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专心致志。 三、结合上下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1、虽有槁暴 2、以为轮 3、其曲中规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跂而望矣 7、君子生非异也

劝学(2)

《劝学》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疏通第二、三段文意 【前课回顾】 1、荀子,名,字,末期赵国人, 是先秦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时人尊之,称他,著有《》二十卷,共32篇。 2、读准字音 木直中绳()日参省乎已()功在不舍()故不积跬步()金石可镂()锲 ( ) 而不舍虽有槁暴()()君子生非异也() 假舆马者()()知明而行无过() 3、实词积累 劝学()学不可以已() 木直中绳()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金就砺则利() 4、虚词积累: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堂学习】 目标三:翻译课文第二段 指导三:在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注意几个方面: 1.重要实词; 2.重要虚词; 3.古今异义词; 4.词类活用现象; 5.特殊句式。 自学三:请用4分钟,对照注释将第二段译给同桌听,勾画译时的疑难问题。疏通文意(解释标号词语,翻译句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①须臾:②跂: ③见者远:④疾:⑤彰: 翻译: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假:②舆: ③利足:④致: ⑤能水:⑥绝: ⑦生:⑧物: 翻译: 【合作探究】 1、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2、作者在本段中又选用了哪五个比喻来论证这一观点? 目标四:翻译课文第三段 指导四:在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注意几个方面:

(完整word版)《劝学》测试题

二、 请你练一练(高考链接)(14分) 假舆马者. (09山东)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09安徽、10浙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07山东) 蟹六跪而. 二螯 吾尝终日而.思矣(11四川)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12上海) 三、名句填空(20分) 12北京 安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9全国2 、09山东) (3)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06北京、11沪) (4)登高而招,_______ _____,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______ ___,而闻者彰。假舆马者,________ __,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____ ______,而绝江河。_____ _____,善假于物也。(08全国、08天津) (5) ,风雨兴焉。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10皖、 11福建、12山东)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09天津、10闽) (7)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08山东全国) (8)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11山东) 四、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通 , )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 通 ,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 )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 , )

孙劝劝学 课后作业 (2)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2)形似字区别 (3)解词 权谓吕蒙曰(告诉)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事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 孰若孤(谁比得上)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蒙乃始就学(才开始从事) 卿今者才略(语气词,不译) 士别三日(分别)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到) 见事之晚(认清事物) (4)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 (5)成语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6)多义词辨析 (7)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分析】 本文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 (2)阅读知识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对理解文言文有什么作用 文章是作者用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内心情感的方法,因此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与作者的生活经历、遭遇处境紧密相连。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作者,其作品多体现平民百姓的疾苦;而那些无意仕途的作者,文笔就较轻松,多山水风景、儿女情长的作品;至于一些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作者,常会在作品中抒发郁闷伤感之情。所以了解作者的生平,对文言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写作背景对理解文言文也很重要。每篇文章都有其一定的创作背景,由于年代久远,文字上的障碍已经不少,若对内容理解再有困难就更不利于学习了。了解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劝学》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学创意 文言文教学须注重积累和诵读。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文化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 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字本身去寻找答案。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 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出示课件1]

劝学练习题完整版

劝学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劝学》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 马(yú) B .蛟.龙(ji āo)跬.步(ku ǐ)骐骥.(j ..ì)爪. 牙(zh ǎo) C .镂.金(lóu)弩.马(n ǔ)生.非异(xìng)洞穴. (xué) D .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 乎己(x ǐng) 2.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A .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须臾.. (片刻) B .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 学(勉励,鼓励) C .绝.江河(渡)跬步..(占代的半步)驽马..(劣马)生. 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 .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渊.(深水)风雨兴. 焉(起) 3.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A.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 .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 .人强马壮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 .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 臣以大事 B .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 夜寐 C .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步.. 余马兮山皋 D .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日食饮. 得无衰乎 5.“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 6.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上食埃土 A.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B.物价上涨 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劝学课后作业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蓼.(liǎo)蓝靛.(diàn)青其曲中.(zhǒng)规参省.(xǐng) B.跂.(qì)而望埃.(āi)土金就砺.(lì) 骐骥.(jì) C.跬.(kuǐ)步舆.(yú)马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 D.用心躁.(zào)也须臾.(yú)句读.(doù) 参.(cēn)省乎己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假舆/马者 B.故/木受绳则直 C.善/假于物也 D.吾尝/跂而望矣 3.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 B.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跬.步跬:一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 5.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8、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起) 二、文本研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9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劝学1_1

劝学1 导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德育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

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虽有槁暴()()

(完整版)《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权谓吕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①谓:②博士: ③涉猎: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而吕蒙却以“ ”为由推托了。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2)孙权指出的读书办法是“”。(3)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 3.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当;①但当涉猎②卿今当涂掌事 D.今;①卿今者才略②卿今当涂掌事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蒙/乃始就学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讨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想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即更刮目相待 C.肃遂拜蒙母 D.见往事耳 (2)古代不同身份的人,称谓是不一样的:“卿”是;“孤”是: ;“寡人”是。 (3)你知道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吗?写出来并解释其含义。 (4)吕蒙对鲁肃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一句话包含着哪几层意思?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

1劝学

《劝学》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弄清字音。 3 .基本把握文章内容。 二、文题及背景: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2.探寻背景: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讲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 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 3.题解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三、基础导练: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木直中()绳輮( )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 参省()()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假舆()马者 假舟楫()者蛟()龙生焉不积跬()步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 2.辨字组词 (1)楫()辑()缉()揖() (2)镂()缕()偻()褛() (3)跂()歧()伎()岐() 3.通读课文,把握结构 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 (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思考。) 四、知识链接 1、关于劝学的名言名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金缕衣》) 2、关于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本体”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喻体”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喻词”(像、是、如等)。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课中探究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等词义。

劝学阅读练习题讲课稿

劝学阅读练习题

《劝学》练习 一、内容感知 (1)思路结构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第二段:论述。 第三段:论述,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第四段:论述。一是, 二是,三是。 (2)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 述,从而勉励人们要,只有这样,才能,,。二.写作特点 (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 (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三、阅读理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跟 B.而绝江 河绝:横渡 C.金石可镂镂:同“漏”孔穴 D.而闻者 彰彰:清楚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锲而舍之 B.吾尝跂而望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先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的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弥补不足 B.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C.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反复设喻,论述了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D.第三段中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并且与“蟹”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4.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⑤ B.②③⑤

《劝学》课后作业含答案

劝学》同步测试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 .假舆 /马者 B .故 / 木受绳则直 C ?善/假于物也 D ?吾尝/跂而望矣 3 .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臂非加长 也,而见者远 4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 .虽有槁暴. 5 .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甚矣,汝之不惠 C .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 .吾日三省吾身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文本研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6?9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蓼(li co)蓝 靛(di m)青 其曲中(zh eng )规 参省(x ing) B . 跂(q i )而望 埃(①土 金就砺(1 ) 骐骥 (j i ) C . 跬(ku 1步 舆(y U 马 槁暴(p 功 金石可镂. (l ? D . 用心躁(zeo )也须臾(y u ) 句读(do - 0参(cen )省乎己 ,不复挺者 暴:露 B .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须臾:指长者 C .故不积跬.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跬:一步 省:忽略 A 、知明而行无过矣。 C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7、 A . B . C . D . 8、 A . 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槁暴(p M 輮使之然(r cu ) 蛟龙(ji e ) 跬步(ku i ) 镂金(l C ) 弩马(n t ) 跂而望(q i ) 锲而不舍(q i ) 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 ) 舟楫(j i ) 骐骥(j i ) 生非异(x ing ) 二螯(OD ) 輮使之然也 (弯曲) 其曲中规 (合乎) 假舟楫 ( 借助、利用 ) 声非加疾 (快) 舆马(y u ) 爪牙(zh a o ) 洞穴(xu e ) 参省乎己(x ing ) 砺(磨刀石 ) 须臾(片刻) 劝学 ( 勉励,鼓励 ) 绝江河 (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 镂 (雕刻) 圣心备焉 (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 (起) 、基础知识 )

1 劝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最新配套试卷 语文第一册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 第一课劝学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 一、知识积累(2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木直中.绳()②须臾.()③跂.而望矣()④舆.马() ⑤舟楫.()⑥骐.骥()⑦驽.马()⑧镂.刻()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4分) ⑴车柔使之然也 ⑵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⑷君子生非异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学不可以已.⑵虽有槁暴 .. ⑶参省 ..乎己⑷声非加疾.也 ⑸而致.千里⑹善假.于物也 ⑺驽马十驾.⑻金石可镂. 4.比较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6分) 古义: 用心今义: 古义: 博学今义: 古义: 爪牙今义: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4分)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⑶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⑷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填空。(3分) 《劝学》节选自《》,荀子,名,战国末期思想家。“劝”的意思

是。 二、探究表达(10分) 7.文章开始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细读文本,用自己的话概述有关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8.本文善用比喻,请你任选两个比喻句,分析它所表达的意思和这样写的好处,同桌之间互相交流。(4分) 三、阅读鉴赏(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1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 ..备焉 ..也②圣心 ③金石可镂.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10.“中心词+之+定语”模式是定语后置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请找出文段中属于此种形式的定语后置句。(2分) 1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9分)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分)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分)

《劝学》复习题

一,基础巩固 1.注音 (1)靛()青(2)中()绳(3)槁暴() (4)参省()(5)须臾()(6)跬()步 (7)驽()马(8)金石可镂()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 (3)君子生非异也。( 通 ): 3.解释下列句中的实词。 (1)学不可以已。已: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彰: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水:绝:4.“而”在课文中主要有四种用法: A. 表示顺接关系,相当于“就”“那么”等; B.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等; C.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并且”等; D.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着”“地”等。 下列各句分别属于哪种用法,试把正确用法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4)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德,圣心备焉。( )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拓展延伸 (1)荀子,名(),又称()。战国后期()家、()家,先秦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劝”的意思是()。 1.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证?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本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喻义是什么? 3.本文第一至三段各有一句直接论述学习意义或作用的关键句,请把它们摘录出来。 四、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⑩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出自本段的一个成语是()。 2.区别下列加点词的句中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 (1) 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句中义:;现代常用义:。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