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0400学前教育课程论

00400学前教育课程论

00400学前教育课程论
00400学前教育课程论

00400学前教育课程论

第一章课程的本质

第二章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

第三章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与基本价值

第四章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形式与来源

第五章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特性第六章学前教育课程组织及其价值

第七章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第九章学前教育中的潜在课程

第十章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史论

第十一章中国早期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第十二章外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思想

填空题

0.1.学前儿童是指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儿童。

0.2.学前教育课程是由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有机构成的系统。

0.3.第一次由中国人自己进行的幼稚园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有(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

0.4.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创设优化(教育环境)。

0.5.在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关系中各自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教育价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内容是(支柱),教育组织是(关键)。

0.6.在教育目标或价值取向方面,教育目标(多元化)是我国现今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特点。1.1.课程是教育的(核心)。

1.2.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运用产婆术进行教学。

1.3.在我国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人物是唐代的(孔颖达)。

1.4.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课程概念的人物是(斯宾塞)在其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的。

1.5.课程即学科或教材本质观的代表人物有(赫钦斯)、(贝斯特)、(费尼克斯)。

1.6.杜威的课程思想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经验主义哲学)、(完形心理学)、(改造主义哲学)。

1.7.教育的(工具性)和(理性化)使教育产生了危机。

1.8.课程本质涉及的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教育环境)、(教育结果)。

1.9.课程结构分为(内部课程)和(外部课程)。

1.10.活动基本组成部分为(活动主体)、(活动客体)、(活动媒体)。

2.1.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是由

(学前儿童)和(社会发展)内部矛

盾决定的。

2.2.学前教育具有(开端性)、(启

蒙性),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

2.3.终生教育的提出者是(朗格

朗)。

2.4.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是(整

个)的吸收。

2.5.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开端

性)、(根基性)、(迅速性)、(整

体性)决定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

素质教育课程。

2.6.通过课程塑造学前儿童的最

基础的素质,必然成学前教育的

(根本任务)。

3.1.(教育价值)问题是教育的核

心问题。

3.2.(教育目标)的改革是课程改

革的核心。

3.3.教育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和

(工具价值)。

3.4.课程价值由(活动价值)体现

出来。

3.5.学习者的(状态)和(主体性

发挥)的程度成为课程价值大小

的决定性因素。

3.6.学前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包括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价值取向)、

(学前教育课程组织价值取向)三

部分。

4.1.(课程内容)是课程价值的主

要载体。

4.2.课程内容在态性上分为(静

态形式)、(动态形式)、(动静融

合)三种形式。

4.3.静态课程内容观点的代表人

物是(布鲁纳)。

4.4.(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是典型

的动态课程内容模式。

4.5.一般来讲制定课程目标需要

依据三大要素(儿童)、(知识)、

(社会)。

4.6.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形式包

括(知识和经验)、(活动和情境)。

5.1.学前教育课程在整个教育中

的(基础位置)决定了学前教育课

程内容的根基性。

5.2.学前教育课程的根基性必然

表明其(重要)性。

5.3.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是儿童

最主要的活动。

5.4.在本质上活动是一种(情

境)。

5.5.陈鹤琴的(整个教学法)就是

针对学前儿童认知的整体性特点

设计的。

5.6.卢梭强调人的教育和物的教

育必须服从于(自然的教育)。

6.1.课程组织的动力源是(人)。

6.2.古德莱德将课程组织分为

(正式课程)、(实践性课程)、(理

想课程)三个层次。

6.3.课程组织涉及的三要素包括

(学习者)、(教育者)、(教育情

境)。

6.4.教育艺术通常由(教育方法)

来表现。

6.5.学前教育课程旨在是学前儿

童获得(优化)的经验,产生累积

的(教育效应)。

7.1.学前教育课程所遵循的三大

原理是(相互作用原理)、(整体教

育原理)、(环境陶冶原理)。

7.2.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布朗芬

布伦纳)建立了人类发展生态学。

7.3.著名的(海伊斯科普)认知课

程是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组建的

课程模式的代表。

7.4.儿童生态学认为儿童发展有

三种生态分别是(自然生态)、(社

会生态)、(学习生态)。

8.1.(课程组织)是课程目标实现

的最重要的环节。

8.2.判断儿童活动的标准有三个

分别是(专注)、(具有明显或连续

性的外部动作的操作活动)、(言

语伴随)。

8.3.教学游戏化的根本目的是较

好的帮助(儿童发展),实现(教学

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8.4.学前教育课程综合化包括

(目标)、(内容)、(教育方式)综

合化三个环节。

8.5.课程组织综合化,最重要的

是实现(教育累积效应)的综合

化。

8.6.家园同育的根本是家园(步

调一致。积极协作)。

8.7.白板论和容器论引发教育

(外铄论)论。

9.1.潜在课程的结构包括(物质

一空间类)、(组织一制度类)、(文

化一心理类)三个层次。

9.2.学前教育强调智力教育与

(非智力教育)并重。

9.3.潜在课程的主要功能在(情

意)方面。

9.4.教师的生活风范中应当注意

(衣着)、(言谈)、(举止)三个方

面的问题。

10.1.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学前教

育基本上局限于(家庭教育)范围

之内。

10.2.(1903)年我国创设第一个

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10.3.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

程》)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

教育列入正规学制之中。

10.4.1912年的(《学校系统改

革令》)中把蒙养院改名为蒙养

园。

10.5.我国早期幼稚园课程存在

严重的(外国病)、(花钱病)、(富

贵病)三大弊病。

10.6.1922年的《壬戊学制》将

蒙养院改名为(幼稚园)。

10.7.老解放区采用的主要教学

法有(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

法)、(三化教学法)。

11.1.陈鹤琴在1923年于南京创

办了(鼓楼幼稚园),提出了(“活

教育”)思想。

11.2.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

幼稚教育刊物(《幼稚教育》)。

11.3.陈鹤琴的教学法主要有(整

个教学法)、(游戏法)、(小团体

式)。

11.4.(游戏法)是整个教学法的

具体化。

11.5.南陈北张中的“张”指的

是(张雪门)。

11.6.(张宗麟)是我国教育史上

第一位当幼儿园男教师的大学

生。

12.1.(1837)年幼儿园之父(福禄

倍尔)在(布兰根堡)创办了世界

上第一个幼儿园。

12.2.夸美纽斯在学前教育领域

的代表作有(《母育学校》)、(《世

界图解》)。

12.3.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课程

的性质定性为(实物)课程。

12.4.卢梭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

(最自然)的教育。

12.5.(裴斯泰洛奇)创造了人类

教育史上国民教育的观念。

12.6.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

生,标志着学前教育由家庭教育

转向(公共社会机构)教育。

12.7.在教育史上(福禄倍尔)第

一次将游戏列入幼儿课程中。

12.8.(蒙台梭利)是世界上第一

位杰出的女性教育家。

12.9.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包括

三个方面(教育即生活)、(教育即

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

造)。

12.10.以行为主义理论为支撑的

课程模式代表是美国的(开端计

划)。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学科课程。

1.2.课程即经验。

1.3.课程即计划。

1.4.课程。

1.5.潜在课程。

2.1.义务教育。

2.2.素质。

2.3.生理素质。

2.4.心理素质。

2.5.学前教育课程性质。

3.1.教育价值。

3.2.学前教育课程的理想价值。

3.3.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

3.4.学前教育课程的工具价值。

3.5.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4.1.经验。

4.2.情境。

4.3.活动。

4.4.知识。

5.1.课程内容根基性。

5.2.启蒙性。

5.3.课程内容人文性。

5.4.课程内容情境性。

5.5.课程内容活动性。

6.1.课程组织。

6.2.官方课程。

6.3.理想课程。

6.4.实践课程。

6.5.教育情境。

7.1.学前课程组织的基本原理。

7.2.相互作用原理。

7.3.整体教育原理。

7.4.环境陶冶原理。

7.5.情意陶冶。

8.1.教育生活化。

8.2.目标定向原则。

8.3.活动。

8.4.学习。

8.5.教学。

9.1.潜在课程。

9.2.戴维斯的教师的人文特征。

10.1.三化教学法。

10.2.《奏定学堂章程》。

11.1.五指活动。

11.2.圆周教学法。

12.1.恩物。

12.2.实物课程。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学科课程。把有价值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科目或学科,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育目标。这些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构成形式,重视知识及其逻辑组织的课程,就是通常所说的学科课程。

1.2.课程即经验是20世纪课程改革中最有吸引力的课程定义。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兴趣、需要等选择课程内容,强调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其结果是要使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经验。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程。

1.3.课程即计划是指序列、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即成为课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泰勒、加涅等人的思想注重课程的结果,这一定义认为课程关注的重心应是希望学生通过课程而获得的学习结果。

1.4.课程是指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

1.5.潜在课程的含义包括4个方面:①潜在课程与显|生课程相对应,显性课程之外的课程即是潜在课程;②潜在课程主要指价值、态度、规范、信念、情意、人际关系等非学术J|生内容;③潜在课程的影响是无意的、非预期的,但也可能是有意识的;④潜在课程可使学习者获得系统的共同的经验,也可能使其得到个别的、零碎的经验。

2.1.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的,全体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

庭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

2.2.素质是人内在的身心组织及

其质量水平。包括人的生理结构

特征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2.3.生理素质是人先天的遗传的

生理结构特征,是人发展的自然

基础或生物性物质基础。

2.4.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

础上加入外界影响而产生的特

征,它包括人的感觉、意志、个

性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

它们的有机综合体。

2.5.学前教育课程是处于终生教

育开端阶段的学习者在教育者有

意识的指导下与学前教育情境相

互作用而获得全面基础素质适宜

性发展的非义务教育课程。

3.1.教育价值是价值在教育领域

的表现,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所向。

教育价值便是教育满足人们需要

的关系属性,即教育与人和社会

需要之间的关系。

3.2.学前教育课程的理想价值是

人们对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期

望,通常以课程目标为表现形式,

对理想价值的追求是课程活动的

动力和目标。

3.3.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表

现为学前教育课程各阶段、各环

节自身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

3.4.学前教育课程的工具价值一

方面表现为其对课程目标之实

现,进而对于学前教育目的之实

现发挥的功效;另一方面表现为

其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人生教

育课程产生的价值。

3.5.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

是学前教育课程指向使学前儿童

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使

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又怎样

保证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

成为理想的人。

4.1.经验有时指“知识”,即人

们认识活动所产生的知识结果,

也指在此过程中一切内心体验和

思想感情,是活动在人身上沉淀

的过程及其沉淀物。

4.2.情境是由人、事、物及其联

系构成的综合体,是情与境的统

一体。

4.3.活动是情境的组成部分,是

情境中突出人的意识、目的和行

为的动态部分。

4.4.知识是人类认识的产物。它

既包括人类积累、传承、贮存下

来的知识,也包括个人直接认识

的产物。

5.1.课程内容根基性。根基性是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最基本的特

性,其内涵是:①学前教育课程

内容是一切课程内容中最基本的

部分;②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是从

最基础的内容开始的;③学前教

育课程内容具有最基础的结构与

启蒙的功能;④学前教育课程内

容涉及人生价值与人发展的最基

本问题。

5.2.启蒙性既是指循着儿童心理

自然产生的序安排相适合的课程

内容,也指促使儿童某种心理产

生,使儿童进入“从无到有”的

过程。

5.3.课程内容人文性是人道主义

或人文主义在课程内容中的反

映。人道主义的课程内容应立足

于充分发现人的各种潜能,培养

人自我实现的信心的能力,充分

发挥人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挖

掘人的潜能。

5.4.课程内容情境性是课程内容

引发学习者情趣而积极主动发展

的特性。在本质上,它是学习者

心理能动性对教育条件的要求。

5.5.课程内容活动性是学前儿童

内外行为统一的特性。实质上是

其内部心理发展的机制。

6.1.课程组织是指一切有学前儿

童参与的教育性活动的结构化或

系统化过程。

6.2.官方课程是指属于国家指定

的有法令意义的正式课程。

6.3.理想课程是以教育学和心理

学为基础编制的课程。

6.4.实践课程是指学校制定的全

校教育计划和各个教师制定的具

体的教育方案或指导计划。

6.5.教育情境是课程组织的重要

物质媒体。它既是学前儿童作用

的对象,又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条

件和结果。

7.1.学前课程组织的基本原理就

是在学前教育课程组织过程中所

必须贯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和规律。

7.2.相互作用原理是指课程组织

是教育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的

目的性行为过程,是主体性统一

过程。课程组织产生教育效应的

一般作用机制,它强调人的主体

性形成、发展的方式,以及与外

界的相互作用关系。

7.3.整体教育原理指的是学前儿

童是身心有机统一发展的整体;

要保证这一整体健全和谐地发

展,必须以整体观看待他,并整

合各影响因素,发挥整体育人功

能;否则,要想学前儿童健全发

展,塑造“完整儿童”,是不可

能的。

7.4.环境陶冶原理是指环境对学

前儿童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

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学前儿

童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往往叫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7.5.情意陶冶是指向平和性情、

高尚情操与坚韧之志的生活教

育。

8.1.教育生活化指的是要使学前

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把

富于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

程领域,增加教育中的“温情”

和“人文精神”。

8.2.目标定向原则是指课程组织

的所有过程都必须紧紧围绕教育

目标进行,选择有利于教育目标

实现的课程组织方式。

8.3.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事物

相互作用的所有过程。它不仅包

括展于外的可视活动也包括隐于

内的心理活动。

8.4.学习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

动的反应。在教育上,学习主要

是指与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活

动。

8.5.教学是一种专门的教育活

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

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

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

获得一定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

品德。”

9.1.潜在课程又称隐性课程,虽

然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教育

政策,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又不可

避免地会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产生影响。

9.2.戴维斯的教师的人文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认为,具有

人文特征的教师应是一个真实的

人,能与儿童积极地相互作用,

目标指向促进儿童人性的发展;

应逐渐改变自己的权威角色,而

转换为民主角色。这就是戴维斯

的教师的人文特征。

10.1.三化教学法就是指教学故

事化、教学游戏化和教学歌曲化。

10.2.《奏定学堂章程》是1904

年颁布的,该章程制定了较为完

备的近代学制系统,设立了专门

进行学前教育的“蒙养院”,在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列

入正规的学制之中。

11.1.五指活动是指课程结构应

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童

整体的有机发展。陈鹤琴以人的

五指做比喻,提出“五指活动”,

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

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五个

方面。

11.2.圆周教学法:幼稚园每个

年龄班预定的教育单元内容相

同,研究的事物也相同,但所选

材料的难度和分量应根据儿童年

龄的不同有所变化,各班要求由

浅人深。

12.1.恩物是福禄倍尔为幼儿设

计制造的一套玩具。它是根据自

然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球体、

圆柱体、立方体、三角体等制作

成的,作为幼儿了解自然和人类

的玩具。

12.2.实物课程指的是夸美纽斯

把学前教育课程定性为实物课

程,其具体内容包括自然事物、

光和光学方面、地理学方面、时

间和年代、家务和家庭、国家及

有关知识。

简答题目录

0.1.当前学前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0.2.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的国外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哪些?

1.1.学科课程涵义及评价?

1.2.经验课程涵义及评价?

1.3.潜在课程具有哪些特征? 1.4.潜在课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1.5.对课程本质认识的共同趋势有哪些?

2.1.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

2.2.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2.3.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

2.4.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适宜发展性课程?

2.5.人的素质具有哪些特性?

3.1.价值具有哪些属性?

3.2.影响课程价值大小、性质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3.3.学前教育课程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3.4.如何确定保证学前儿童健全发展?

3.5.为什么要发展创造性,并作为学前教育重要目标?

4.1.如何理解动态的课程内容?如何评价?

4.2.如何理解动静融合的课程内容?

4.3.学前儿童获得的知识不同于小学生的特点有哪些?

4.4.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中有哪几类知识?

4.5.什么样的知识具有发展价值?

5.1.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根基性?

5.2.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启蒙性?

5.3.强调课程内容的人文性为什么并不意味着完全顺从儿童的兴趣?

5.4.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人文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5.5.课程内容的人文性原则对学前教育课程提出了什么要求?

6.1.怎样理解课程组织?

6.2.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特殊性有哪些?

6.3.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7.1.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7.2.整体教育原理的内涵包含哪些内容?

7.3.整体教育原理的理论基础?

7.4.环境陶冶原理的基本内容?

7.5.儿童生态学观点,学前教育中要设置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必须具有哪些特点?

8.1.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

则是什么?

8.2.为了使语言教育实现活动化

组织,教师需要做哪些方面?

8.3.简评教育外铄论?

9.1.强调潜在课程研究的价值有

哪些?

9.2.如何创设适宜学前儿童发展

的学习环境?

9.3.学前教育课程充满人情味和

人文性的要求有什么?

9.4.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应具备哪

些特点?

10.1.1990年以后学前教育课程

改革与发展有哪些特点?

10.2.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学

前教育课程发展有哪些特点?

10.3.20世纪50~60年代我国

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

11.1.张雪门认为构成儿童课程

内容来源的直接活动有哪些?

11.2.陈鹤琴提出幼稚园课程编

制应遵循哪些原则?

11.3.张雪门认为儿童发展的教

材应该符合哪几个条件?

11.4.张宗麟提出幼稚园课程实

施应该遵循哪些教育学和心理学

原则?

11.5.以儿童为中心的幼稚园课

程特点是什么?

11.6.论述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

程思想。

12.1.福禄倍尔的教育方法有哪

些?

12.2.蒙台梭利课程内容有哪些?

1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

学前教育与课程的启示是什么?

12.4.杜威关于学前教育的课程

与教材的思想主要有哪些?

12.5.行为主义对课程有哪些启

示?

12.6.论述人文主义心理学关于

学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

组织的思想?

简答题答案

0.1.当前学前教育课程价值取向

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答:主智

说、个性发展说、专长培养说、

“做人”培养说、全面发展说。

0.2.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的

国外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哪些?

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的

国外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美国

课程模式、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福禄倍尔课程模式、日本课程模

式。

1.1.学科课程涵义及评价?答:

学科课程涵义:把有价值的知识

系统化,形成一定科目或学科,

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以达到教育目标。这些以知识为

中心,以学科为构成形式,重视

知识及其逻辑组织的课程,就是

通常所说的学科课程。评价:学

科或教材的课程本质观自产生以

来,得到了广泛采纳,也得到了

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

初,以布鲁纳、费尼克斯等为代

表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者,为解决

知识激增与学习能力的局限性,

迅速提高美国学生的科学和教学

水平,改善美国公民的科学素质,

大力倡导以学科为中心,强调知

识结构的获得,发展学生思维能

力的课程。他们主张知识学科化、

结构化、专门化,提倡“探究教

学”,认为“教学就是探究”,

甚至“科学就是探究”。这将学

科即课程的本质观推上了更高水

平。支持此种课程理论的是结构

主义。当今社会,以知识为中心、

强调知识系统化的学科课程占有

主导地位,说明了学科课程论对

课程本质把握的较大科学性。

1.2.经验课程涵义及评价?答:

含义:经验课程是20世纪课程改

革中最有吸引力的课程定义。它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的

兴趣、需要等选择课程内容,强

调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

其结果是要使学生获得自己的学

习经验。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

际感受到的课程。评价:把经验

视为课程的观点在美国普遍流

行,对我国也有不少影响。在该

课程本质观指导下,儿童经验获

得的方式是“做中学”,照顾儿

童的生活,与学科课程相比较,

该课程观把出发点放到了学习者

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物”

到“人”的转变。

1.3.潜在课程具有哪些特征?答:

潜在课程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

征。(1)潜在性:潜在课程以隐蔽

的方式,将有关道德、审美、政

治意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观

点、经验等渗透给学习者,寓教

育与无声无息之中。(2)模糊性:

潜在课程的作用有时难以明确化

和量化,它以整体性方式产生影

响,是人在无意状态下接受潜移

默化的效力。因此,潜在课程的

作用又不易察觉。(3)多样性:潜

在课程会依附于多种多样的客观

载体中,人、事、物、关系等都

是其物质承担者。(4)非预见性:

潜在课程的多样性、差异性强,

发挥作用的途径多,不容易严密

计划与控制,因而难于准确预见。

(5)非强迫性:潜在课程作用的方

式是隐蔽的,会使学习者于不知

不觉之中接受教育者“有意图

的”教育影响,而不产生困难感,

因此,潜在课程具有非强迫性。

1.4.潜在课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潜在课程给我们的启示有五

个方面的内容。(1)潜在课程的提

出,使我们必须重视预先计划好

的课程之外的教育性经验对学习

者的影响,增强教育的意识性,

统一考虑一切可能对学习者能产

生作用的因素。(2)课程不仅包括

理性内容,也包括情意、动机、

态度等非理性内容;课程既要发

展学习者的理|生,也要发展学习

者的非理|生;要把学习者看做理

|生和非理f生的统一体。(3)培

育学生,既要采取强迫性、主观

性措施,也要采用隐喻式、潜在

式方式,利用教育环境感染熏陶

学生。(4)要注意教育系统内部课

程的统整优化,也要注意学校内

外不同因素的教育作用相互配

合。(5)课程是教育目的性过程,

但有时教育目的性并不明显。要

提高课程效果,必须增强教育意

识,并重视课程作用的方式。

1.5.对课程本质认识的共同趋势

有哪些?答:对课程本质认识的共

同趋势有:(1)课程本质观从静态

走向动态。(2)课程的有意性发生

变化。(3)课程重心发生变化。(4)

课程是整个教育系统的软件,包

括学校课程和社会课程,是两类

课程的有机整体。

2.1.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基

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答:可以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学前

教育课程是小学课程的前一阶

段,二者具有客观的连续性,学

前教育课程对小学课程必然有奠

基作用,二者的这种关系是不可

逆转的。(2)课程是教育的支柱。

教育的衔接性客观上要求课程的

衔接。学前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

体系中,客观地处于最基础位置,

是基础教育课程大厦的基石。这

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学前教育

课程的基础性。(3)学前教育课程

的建构应着眼于未来课程的全

局。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性意味

着为以后奠定基础的客观重要

性,这种重要性具有相对意义,

但它更意味着学前教育课程的合

理、科学以及对学前儿童充分、

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2.2.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非

义务教育课程?答:由于学前教育

是对初生至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

儿童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是非

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课程便具有

非义务性,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2.3.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终

生教育的根基课程?答:学前儿童

处于人生的起跑线上,其获得的

经验,所受的教育不仅仅影响到

青少年期,而是会贯穿一生。学

前教育课程具有开端性、启蒙性,

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

2.4.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适

宜发展性课程?答: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理解:(1)课程适合学前

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

其规律。(2)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

是适当的,提供的影响是经过选

择、优化的,具有选择性。(3)课程是要提供适宜的刺激,促进学前儿童适当的发展,具有发展性。(4)课程要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独特兴趣与需要,照顾其个性。

(5)课程还要适当照顾教育者,切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5.人的素质具有哪些特性?答:人的素质有五个特性:①基础性;

②整体性;③相对稳定性;④潜在性;⑤发展性。

3.1.价值具有哪些属性?答:价值具有功用性、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

3.2.影响课程价值大小、性质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答:影响课程价值大小、性质的因素有:(1)课程价值大小、性质与课程的价值标准有关。(2)课程价值大小与预想的价值有关,但更是实际的显现。

(3)课程价值具有客观性。(4)课程价值大小还在于人们把课程理解为什么。

3.3.学前教育课程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教育课程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是:(1)学前教育课程作为实现学前教育价值核心部分的支柱,在人的社会化和产生社会价值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2)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即具有特殊价值。(3)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3.4.如何确定保证学前儿童健全发展?答:保证学前儿童健全发展,要做到以下两点:(1)充分完整地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性,整体地把握学前儿童人格整体,综合利用各种教育影响,为每个幼儿未来人格形成打下充分坚实基础。(2)人格是环境的综合产物。学前儿童赖以生存、成长的家庭,对于其人格形成不可缺少。

3.5.为什么要发展创造性,并作为学前教育重要目标?答:要发展儿童创造性,并作为学前教育重要目标主要有三个依据:(1)社会经济化特征要求把发展创造能力和非凡的智力纳入学前教育目标。(2)人自由时间增多,要求人创造性地支配时间,而非浪费时间,这是社会文化依据。(3)出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之需,必须对所有智力水平不等的儿童一视同仁。

4.1.如何理解动态的课程内容?如何评价?答:动态的课程内容强调以幼儿行为为中心,注重行为的实践。评价:动态过程作为课程内容,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发展学习者的实际行为能力,增长实际经验,能将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

4.2.如何理解动静融合的课程内容?答:动静结合课程内容既有动态形式,也有静态形式。在教育

实际中更多的则是两种形态交织

在一起的课程内容。

4.3.学前儿童获得的知识不同于

小学生的特点有哪些?答:学前儿

童获得的知识不同于小学生的特

点有:具体性、形象性、非系统

性、非科学性。

4.4.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中有哪几

类知识?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

括以下内容:(1)儿童日常生活、

游戏、观察中所得的简单知识。

(2)相对复杂的需经专门组织才

能掌握的知识。(3)增强儿童学习

能力,促使儿童继续学习与探索

的知识,具有生产性、再创性。

4.5.什么样的知识具有发展价值?

答:反映实际的、某方面的、依

从性的、一定的、知识体系的、

思维活动的、一般形式的知识具

有发展价值。

5.1.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的根基性?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的根基性是作为教育目标的基础

的学前教育目标基础性在学前教

育内容方面的必然体现同时也是

设计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以及课程

的整体内容的要求

5.2.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的启蒙性?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的启蒙性即指循着儿童心理自然

产生的安排相适合的课程内容,

也指促使儿童某种心理产生,使

儿童进入“从无到有”的过程。

5.3.强调课程内容的人文性为什

么并不意味着完全顺从儿童的兴

趣?答:强调课程内容的人文性是

为了:(1)培养或发展学前儿童的

内在兴趣。(2)使课程内容与学前

儿童发生有机联系。

5.4.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人文性

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学前教育课

程内容的人文性体现在:马克思

主义人性论确定人文性的理论基

础,人的价值是课程价值的核心,

学前儿童是学前教育课程一切价

值的中心。

5.5.课程内容的人文性原则对学

前教育课程提出了什么要求?答:

课程内容的人文性原则对学前教

育课程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在课程内容中,必须包括与儿

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传统、民

俗礼仪,节日观念、行为习惯等

方面。(2)除反映个人特征、群体

心理之外,还应反映人与人之间

的,即人际关系。(3)在科学技术

推动下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

6.1.怎样理解课程组织?答: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课程

组织是一个自组织过程。(2)课程

组织的动力源是人。(3)学习者是

课程组织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动力

源,其身心特征、兴趣需要、行

为方式、学习特点,发展水平影

响着课程组织的效果。(4)课程组

织从大的方面区分为两个层面:

方案状态的课程组织和现实活动

状态的课程组织。(5)课程组织的

过程人可以部分预知,但不能全

部预知。

6.2.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特殊性有

哪些?答: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特殊

性有五个方面。(1)课程组织是一

个自组织过程;(2)课程组织的动

力源是人;(3)学习者是课程组织

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动力源;(4)

课程组织从大的方面分为两个方

面:方案状态的课程组织和现实

状态的课程组织;(5)课程组织的

过程人可以部分预知,但不能全

部预知。

6.3.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三个要

素是什么?答:学前教育课程组织

的三个要素是学习者、教育者和

教育情境。

7.1.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论基础是

什么?答: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论基

础是:(1)马克思主义哲学。(2)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主体发展

观。(3)系统科学。(4)心理科学

和人类发展生态学。

7.2.整体教育原理的内涵包含哪

些内容?答:整体教育原理的内涵

包含以下内容:(1)学前儿童是身

心两方面有机统一的整体;身心

和谐,平行发展,不可偏废;(2)

影响学前儿童的因素是多方面

的;(3)健全和谐发展,是教育的

目标。

7.3.整体教育原理的理论基础?

答:整体教育原理的理论基础是:

(1)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人的全面

发展学说。(2)系统论和人类发展

生态学等。(3)我国的教育目的和

学前儿童发展观。

7.4.环境陶冶原理的基本内容?

答:环境陶冶原理的基本内容是:

(1)环境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文环境的总和。(2)环境之于学

前教育,起作用相对较大。(3)

环境的主要作用:陶冶人的心灵;

作用的主要方式:潜移默化。(4)

环境陶冶功能大小与儿童年龄成

反比。(5)不同环境具有不同的感

染力。(6)儿童人格的主要塑造者

是人文环境。

7.5.儿童生态学观点,学前教育

中要设置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必

须具有哪些特点?答:儿童生态学

观点,学前教育中要设置良好的

教育生态环境必须具有以下特

点:安全性、刺激性、陶冶性、

适宜性、审美性。

8.1.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

则是什么?答:学前教育课程组织

的基本原则有:目标定向原则、

生活化原则、活动化原则、游戏

化原则、综合化原则、家园同步

原则、师生同构原则。

8.2.为了使语言教育实现活动化

组织,教师需要做哪些方面?答:

为了使语言教育实现活动化组

织,老师要做到四个方面:(1)

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言语发展

的一般水平、特点和语言习得规

律,心中有数地因时因势利导。

(2)充分利用材料和资源,丰富儿

童的各种经验。(3)了解儿童言语

的兴奋中心课题。(4)进行语言教

育时,要情绪饱满,积极热情,

声音悦耳,给儿童留下愉快的言

语记忆。

8.3.简评教育外铄论?答:由“白

板论”、“容器论”引发了教育

外铄论,即教育是由成人主导的

外部施加影响的过程,这将儿童

置于被动地位而接受“培养”、

“塑造”、“保护”,教育外铄

论强调外部力量的“教育作

用”,容易突出教育主导地位,

但易使儿童陷入被动和教师中心

主义,因此它并不完全正确。

9.1.强调潜在课程研究的价值有

哪些?答:潜在课程的价值是:潜

在课程的引入,拓宽了人们对学

前教育课程的认识;纠正了学前

教育中的许多片面理解和做法;

潜在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

用。。

9.2.如何创设适宜学前儿童发展

的学习环境?答:创设适宜学前儿

童发展的学习环境要做到:最大

可能地依据教育目标;有利于良

好的全面的学习经验的获得;应

十分重视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

——问题情境;学习环境应充满

人情味,具有人文性;学习环境

应具有审美特性。

9.3.学前教育课程充满人情味和

人文性的要求有什么?答:学前教

育课程充满人情味和人文性的要

求有:重视社会性特征;反映民

族文化传统和特色;充满人情味

具有儿童性;应体现对儿童的尊

重。

9.4.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应具备哪

些特点?答: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应

具备以下特点:问题能引发幼儿

的兴趣;问题的难度适合儿童的

智力发展水平;问题能促进幼儿

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问

题能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10.1.1990年以后学前教育课程

改革与发展有哪些特点?答:1990

年以后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的特点是:改革范围扩大,课程

研究百花齐放的局面初步形成;

改革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不断加

强;改革力度加大,不断深入教

育实质,实践探索和理论结合,

产生了新的教育思想和目标;课

程以“教育活动”为基本组织形

式,强调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

用,并把游戏确定为幼儿园的基

本活动;更新和优化教育目标和

教育内容。

10.2.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学

前教育课程发展有哪些特点?答: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特点是:(1)第一次制订并颁布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2)幼稚园课程中国化与科学化是课程改革的主题。(3)课程的指导思想深受杜威实用主义影响。(4)幼稚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已比较广泛,而且具体实用。(5)课程研究成果甚丰,产生了一些重要著作。

10.3.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答: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1)课程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具有了统一性。(2)课程“苏化”,实行分科教学和分科课程模式。(3)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11.1.张雪门认为构成儿童课程内容来源的直接活动有哪些?答:张雪门认为构成儿童课程内容来源的直接活动有:儿童自发的活动;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儿童与人事世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人类聪明所产生的经验而合于儿童的需要者。

11.2.陈鹤琴提出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十大原则:①课程的民族性;②课程的科学性;③课程的大众性;④课程的儿童性;

⑤课程的连续发展性;⑥课程的现实性;⑦课程的适合性;⑧课程的教育性;⑨课程的陶冶性;⑩课程的言语性。

11.3.张雪门认为儿童发展的教材应该符合哪几个条件?答:适合儿童发展的教材应符合四个条件:①教材必须合于现实生活的需要;②教材必须合于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③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生长阶段的需要;④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

11.4.张宗麟提出幼稚园课程实施应该遵循哪些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答:幼稚园课程实施应该遵循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有:①将学校生活与实际生活打成一片;②既注意儿童的个别学习,又注意儿童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③教师要做儿童的朋友;④使儿童获得成功;⑤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⑥激发儿童进行社会性行为的兴趣,达到教育目的;⑦要注意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交替培养。

11.5.以儿童为中心的幼稚园课程特点是什么?答:以儿童为中心的幼稚园课程的特点是:一切课程是儿童自己的,不是教师的,也不是家长的;当时当地儿童自发的,不能抄袭任何别人的课程;教师的职责只有回答儿童的提问,以及为儿童准备应用的材料、布置环境。

11.6.论述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

程思想。答:陈鹤琴的学前教育

课程思想是:①课程应为教育目

标服务;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

重儿童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

会为中心;③课程结构以“五指

活动”为基本成分;④课程实施

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

和小团体式;⑤学前教育课程编

制的十大原则和具体编制法。

12.1.福禄倍尔的教育方法有哪

些?答:福禄倍尔的教育方法有:

让儿童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得

到发展;让儿童在游戏中得到发

展;充分利用恩物,让儿童在操

作活动中获得发展。

12.2.蒙台梭利课程内容有哪些?

答:蒙台梭利课程内容有:感官

教育——智力教育;语言教育;

纪律教育;计数教学——算术入

门。

1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

学前教育与课程的启示是什么?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

前教育与课程的启示是:教育目

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

养创造力和批判力;课程设计应

依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课

程组织与实施时应注意的方面;

重视游戏和活动,促进幼儿智力

发展;培养幼儿互助、合作、互

相尊重,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正

确运用认知冲突原理,强调自我

调节的平衡作用,发展幼儿的自

我调节能力。

12.4.杜威关于学前教育的课程

与教材的思想主要有哪些?答:杜

威关于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材的

思想有:(1)主张尊重儿童,以儿

童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

通过实际的操作获得经验。(2)

在教育中,杜威一方面重视个人

的心理发展,一方面重视社会因

素的影响。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与

教材的选择上,必须充分顾及儿

童的个人经验、需要、兴趣和能

力,将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结合

起来。但是他特别强调儿童的社

会经验,认为教育是偏重儿童已

有能力的生长。所以儿童是生活

在现实社会中,他们所接受的教

育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12.5.行为主义对课程有哪些启

示?答:行为主义对课程的启示

是: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注意统

整性,并能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

应顾及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

征、儿童的社会需要,课程内容

应照顾儿童的经验,承认儿童是

具有人性的人。这主要表现在课

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三

个方面。

12.6.论述人文主义心理学关于

学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

组织的思想?答:具体论证如下:

(1)课程设计:人文主义重视儿童

的成长,重视建立民主的生活方

式,重视个人创造性的发挥和发

展,重视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

致力于建造一个能保持人性和改

善人性的社会。因此在设计课程

时强调统整性和儿童性,照顾儿

童的个别差异,并注意师生共同

设计课程;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应

照顾个人和社会的需要;课程内

容应具有弹性和多样性,能适应

教学之需,内容应与儿童的生活

经验和活动有关,能解决实际问

题。(2)课程内容:要有用,即课

程内容要与日常生活有关,并与

儿童的认识经验相符合;课程内

容要具有普遍性,选择人类共同

关心的问题;应是儿童感兴趣的,

能增加儿童学习的快乐;应选择

一些关于人类生存和促进人心理

与精神健康的内容。(3)课程组

织:包括每日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单元的实施,课程实施时的

注意事项。在制定每日计划时要

思考: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课程

内容是否有弹性,是否照顾到了

儿童的个别差异,在规定的时间

内是否能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

教学后能否有满意感。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

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

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

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课程内容的情境性要求【A】。

A.课程内容应具有感染和熏陶功

能B.应从儿童的生活情境中选

取形象、直观、具体的内容作为

课程内容C.应照顾儿童的个体

性和个性发展D.实现课程内容

的整体优化

2.幼儿园的创始人是【B】。A.蒙

台梭利B.福禄倍尔C.裴斯泰洛

齐D.杜威

3.西方教育史上,【A】首次提出

要按照儿童发展的阶段确定课程

内容和重点的思想。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C.斯宾塞D.杜

4.【B】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思

想。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

C.斯宾塞D.杜威

5.【D】是课程内容的规定性质,

是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

之一。A.情境性B.人文性C.综

合性D.活动性。

6.反映课程内容构成机理特性的

是课程内容的【C】。A.情境性

B.直接兴趣C.整体性D.活动

7.实际上属于研究过程的课程组

织层次是【B】。A.官方教育B.理

想课程C.实践课程D.运作课程

8.认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相

互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A.皮

亚杰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布

朗芬布伦纳

9.动作一表象一抽象思维是学前

儿童从外部动作向内部思维发展

的过程,与其相对应,思维发展

的物质承担是【A】。A.实物+图

像+语言文字B.图像+实物+语言

文字C.语言文字+实物+图像

D.实物+语言文字+图像

10.强调学前儿童活动与发展的

内部动力的是课程组织的【C】。

A.生活化原则B.活动化原则

C.游戏化原则D.综合化原则

11.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

和教育政策,但是在教育实践中

又不可避免的会对受教育者的身

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就是【C】。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潜

在课程D.结构课程

1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

育列入正规学制之中并设立专门

的“蒙养院”的法令是【B】。

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

堂章程》C.《壬子葵丑学制》

D.1951年新学制

13.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在第

一个发展高峰期的特点是【A】。

A.从简单抄袭国外到开始独立探

索B.全盘西化C.独立形成中国

国风D.抄袭日本学前教育课程

14.在中国学前课程中提出了

“行为课程”概念的幼儿教育家

是【B】。A.陈鹤琴B.张雪门C.张

宗麟D.杜威

15.提出“白板说”理论的哲学

家是【B】。A.卢梭B.洛克C.夸

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

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

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

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评价实际中幼儿园的课程要看

其【BCD】。A.表面形式是否不同

于以往B.是否有利于幼儿主体

性发挥C.是否有利于新型师生

关系的形成D.是否有利于提高

幼儿身心素质

2.关于学前教育课程价值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教

育和课程是实现人价值的唯一因

素B.学前教育课程是实现学前

教育价值核心部分的支柱C.人

的社会价值是课程追求的价值

D.人的生物意义的价值是课程追

求的价值

3.学前教育课程的工具性价值表

现为其【ABCD】。A.对课程目标

的实现B.对学前教育目的的实

现C.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产生

的价值D.对整个人生教育课程

产生的价值

4.人本主义认为课程内容包括【ABC】。A.正规的学术性内容B.整体参与和人际关系C.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D.数理逻辑知识和物理知识

5.学前教育课程的启蒙性是【ABC】。A.精神的启动和萌生B.心理的启动和萌生C.心理中理性的发端D.身体的生理启动和发端

6.下列关于学前教育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课程组织中内部课程和外部课程不是一一对应的B.教育者主体性需要有较高水平的发挥C.课程组织中的媒体要突出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D.其结构化、系统化应以“自然式过渡”为主

7.课程组织的相互作用原理可以具体化为【ABD】。A.活动化原则B.游戏化原则C.生活化原则D.师生同构原则

8.关于课程组织生活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它是把教育与生活等同起来B.它要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C.它需要增加教育中的“温情”和“人文精神”D.这是将课程“非学校化”9.学前教育中的潜在课程因素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ABC】。A.物质——空间类B.组织——制度类C.文化——心理类D.政策——价值类

10.夸美纽斯关于学前教育课程的代表作有【CD】。A.《学前教育学》B.《爱弥儿》C.《母育学校》D.《世界图解》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1904年我国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确立了较为完备的近代学制系统,并专门设立专门进行学前教育的(蒙养院)。

2.(活动性)是学前儿童学习发展的基本原则。

3.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学前教育基本上局限于(家庭教育)范围之内。

4.(1837)年幼儿园之父(福禄倍尔)在(布兰根(勃兰登)堡)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5.(价值)问题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6.陈鹤琴在1923年于南京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提出了(活教育)思想。

7.学前儿童是指没有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儿童。

8.学前教育课程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位置)决定了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根基性。

9.学前教育课程所遵循的三大原理是(相互作用原理)、(环境陶冶原理)、(整体教育原理)。10.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是由(学前儿童发展)和(社会要求)内部

矛盾决定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5分,共25分)

1.陈鹤琴提出幼稚园课程编制应

遵循哪些原则?

2.价值具有哪些属性?

3.课程组织的相互作用原理有几

个方面内涵?

4.学科课程的含义及评价是什

么?

5.怎样理解课程组织?

1.答:陈鹤琴提出幼稚园课程编

制应遵循十大原则。①课程的民

族性:课程应是民族的,不是欧

美的。②课程的科学性:课程应

是科学的,不是封建迷信的。③

课程的大众性:课程应是大众的,

不是资产阶级的。④课程的儿童

性。⑤课程的连续发展性。⑥课

程的现实性。⑦课程的适合性。

⑧课程的教育性。⑨课程的陶冶

性。⑩课程的言语性。

2.答:价值具有功用性、客观性、

社会性、历史性。

3.答:课程组织的相互作用原理

有三个方面的内涵。①课程组织

过程,就是教育者、组织者和教

育情境彼此作用的系统化过程。

②相互包括两个方面:作为人的

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即

人人互动,这是第一个方面:第

二个方面是作为人的教育者与学

习者和外界事物的交互作用,即

物人互动。③相互作用两方面有

不同特征:人人互动更多地形成

了人的社会性本质,互动方式复

杂多样;物人互动更多地产生了

“理”或“知识”,更多地反映

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4.答:涵义:把有价值的知识系

统化,形成一定科目或学科,将

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

达到教育目标。这些以知识为中

心,以学科为构成形式,重视知

识及其逻辑组织的课程,就是通

常所说的学科课程。评价:学科

或教材的课程本质观自产生以

来,得到了广泛采纳,也得到了

发展。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

布鲁纳、费尼克斯等为代表的结

构主义课程论者,为解决知识激

增与学习能力的局限性,迅速提

高美国学生的科学和教学水平,

改善美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大力

倡导以学科为中心,强调知识结

构的获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

课程。他们主张知识学科化、结

构化、专门化,提倡“探究教

学”,认为“教学就是探究”,

甚至“科学就是探究”。这将学

科即课程的本质观推上了更高水

平。支持此种课程理论的是结构

主义。当今社会,以知识为中心

强调知识系统化的学科课程占有

主导地位,说明学科课程论对课

程本质把握的较大科学性。

5.答:①课程组织是一个自组织

过程。②课程组织的动力源是人。

③学习者是课程组织中具有重要

价值的动力源,其身心特征、兴

趣需要、行为方式、学习特点、

发展水平影响着课程组织的效

果。④课程组织从大的方面区分

为两个层面:方案状态的课程组

织和现实活动状态的课程组织。

⑤课程组织的过程人可以部分预

知,但不能全部预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题15分,共30分)

1.试对四种课程本质观进行比较

和评价。

2.论述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思

想。

1.答:比较:①课程即学科知识,

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系统化选择及

组织,但容易割裂知识的联系和

忽视变化的经验,特别是容易忽

视学习者的个别性;②课程即经

验,扩大了课程内容的范围,将

课程由“静态”变为“动态”,

考虑到学习者的兴趣、需要,但

又难以有效地进行课程组织;③

课程既计划、目标,强调教育的

目的性、计划性,便于课程组织

与评价,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

但往往缺乏灵活性,把计划外的

教育因素排除在课程之外,从而

缩小了课程的范围。评价:课程

由学科到经验的变化,实质上是

课程有强调“教育者”到“学习

者”的转变;由“经验”到“计

划”或“目标”的转变,则反映

了课程可控型和意识性的增强,

而“潜在课程”的提出,却是将

教育的影响范围扩大到“计划”

之外的部分,强调要重视那些实

际上对学习者产生了影响而未被

列入“计划”之中的教育影响。

因此,要考察课程的本质,还须

研究“潜在课程”的提出给予我

们哪些提示。

2.答: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思

想是:①课程应为教育目标服务;

②课程内容地选择应注重儿童生

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

③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

本成分;④课程实施应采用“整

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

⑤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

和具体编制法。

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

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

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

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D】是课程内容的规定性质,

是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

之一。A.情境性B.人文性C.综

合性D.活动性

2.著名心理学家【B】从儿童认

知和思维方面比较深入的考察儿

童活动的许多方面。A.柯尔伯格

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

倍尔

3.【C】是课程内容心理动力的特

性。A.情境性B.整体性C.直

接兴趣性D.活动性

4.【A】是学前儿童内外行为统一

的特性,实质上是其内部心理发

展的机制。A.活动性B.人文性

C.直接兴趣性D.发展性

5.【D】对幼儿敏感期的研究对于

确立发展性课程内容大有裨益。

A.皮亚杰B.福禄倍尔C.赫尔

巴特D.蒙台梭利

6.课程媒介中特殊而重要的教育

因素是【D】。A.教材B.教具C.教

学手段D.教育者

7.当今幼儿园中较流行的课程观

是【A】。A.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

中幼儿的全部活动或教育活动

B.幼儿园课程即幼儿园所设科目

及其进程安排的总体C.幼儿园

课程是反映幼儿园整体教育客观

规律的总体结构D.幼儿园课程

是反映幼儿园某一门科目的客观

规律的整体教育结构

8.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最终体现在

【A】。A.活动的全面性B.需要

的全面性C.课程的全面性D.能

力的全面性

9.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的社

会的综合体,其中核心的成分是

【D】。A.自信心B.积极性C.能

动性D.创造性

10.主要为人们提供学前教育课

程内容视角的课程内容来源是

【C】。A.知识和经验B.活动与

情境C.学前儿童发展D.学科

11.在西方教育史上,首先提出

“课程”这一术语并将之概念化

的教育家是【B】。A.柏拉图B.斯

宾塞C.布鲁塞D.泰勒

12.在课程本质的问题上,认为

课程即“教育计划”的教育家是

【A】。A.麦克唐纳B.杜威C.加

涅D.赫钦斯

13.在课程结构的研究中,“两

分法”是指将课程分为【B】。A.显

性课程和隐性课程B.正规课程

和潜在课程C.分科课程和综合

课程D.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14.下列哪项是学前教育的核心

【C】。A.学前教育性质B.学前

教育组织C.学前教育课程D.学

前教育价值

15.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最基本最

主要的来源是【D】。A.兴趣与活

动B.知识与经验C.学前儿童发

展D.活动与情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

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儿童的素质具有【BCDE】。A.游戏性B.原点性C.易塑性D.脆弱性E.发展迅速性

2.学前教育课程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实施【CD】。A.全面发展教育B.综合性教育C.全人格教育D.主体性教育E.个性教育3.下列教育家中,持动态的课程内容观的是【CE】。A.福禄倍尔B.布鲁纳C.蒙台梭利D.夸美纽斯E.杜威

4.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理有【ABD】。A.相互作用原理B.整体教育原理C.主题教育原理D.环境陶冶原理E.个性教育原理

5.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综合化原则则要求实现哪几个方面的综合?【BCE】。A.过程综合化B.内容综合化C.教育方式综合化D.评价综合化E.目标综合化

6.潜在课程的特征主要有【ABCD】。A.潜在性B.非预期性C.多样性D.不易察觉性E.明确性

7.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老解放区经常采取的教学方法是【CDE】。A.单元教学法B.主题教学法C.直观教学法D.比较教学法E.三化教育法

8.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的特点主要有【BCD】。A.活动性B.整个性C.直接性D.偏重个体发展E.受社会制约

9.陈鹤琴认为,课程编制的方法只要有【ACD】。A.圆周法B.螺旋法C.直进法D.混合法E.综合法

10.从17世纪到幼儿园诞生之前,对世界学前教育课程有过较大影响的教育家有【ABCD】。A.裴斯泰洛奇B.卢梭C.蒙台梭利D.夸美纽斯E.洛克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并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干的横线上)

1.(课程内容)是课程价值的主要载体。

2.课程组织的动力源是(人)。3.(课程组织)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环节。

4.课程是教育的(核心)。

5.潜在课程的结构包括(物质-空间类)、(组织-制度类)、(文化-心理类)三个层次。

6.“五指活动”是由学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来的。

7.行为主义理论为支撑的课程模式代表是美国的(开端计划)。8.活动基本组成部分为(活动媒体)、(活动主体)、(活动客体)。

9.我国幼儿教育界素有“南陈北

张”之说,分别指(陈鹤琴)、(张

雪门)两位教育家。

10.张雪门认为幼儿园课程的特

点有三个:(整个的)、(直接的)、

(偏重个体发育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5分,共25分)

1.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

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

2.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价值有哪

些?

3.1990年以后学前教育课程改

革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4.当前学前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方

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5.福禄倍尔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1.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

解:①学前教育课程是小学课程

的前一阶段,二者具有客观的连

续性,学前教育课程对小学课程

必然有奠基作用,二者的这种关

系是不可逆转的;②课程是教育

的支柱。教育的衔接性客观上要

求课程的衔接。学前教育课程在

整个课程体系中,客观地处于最

基础位置,是基础教育课程大厦

的基石。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

了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性;③学

前教育课程的建构应着眼于未来

课程的全局。学前教育课程的基

础性意味着为以后奠定基础的客

观重要性,这种重要性既有相对

意义,但它更意味着学前教育课

程的合理、科学以及对学前儿童

充分、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2.答: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价值

是:学前教育课程组织是核心教

育过程;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累积

教育效应;学前教育课程组织形

成和表现教育艺术;学前教育课

程组织是主体性统一过程。

3.答:1990年以后学前教育课

程改革与发展特点:改革范围扩

大,课程研究百花齐放的局面初

步形成;改革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不断加强;改革力度加大不断深

入教育实质,实践探索和理论结

合,产生了新的教育思想和目标;

课程以“教育活动”为基本组织

形式,强调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

作用,并把游戏确定为幼儿园的

基本活动;更新和优化教育目标

和教育内容。

4.答:当前学前教育课程价值取

向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主智说、

个性发展说、专长培养说、做人

培养说。

5.答:福禄倍尔的教育方法有以

下几点:让儿童在自由、自主的

活动中发展;让儿童在游戏中得

到发展;充分利用恩物,让儿童

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发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福禄倍尔所设计的儿童课

程的内容。

2.试述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具体

形式有哪些。

1.答:福禄倍尔所设计的儿童课

程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

宗教内容;②体育卫生;③游戏

活动;④恩物;⑤语言;⑥手工;

⑦绘画和颜色辨别;⑧歌唱和诵

诗;⑨自然科学知识。

2.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具体

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

经验:①知识是人类认识的产物。

②知识是学前儿童形成能力的基

础和继续认识的条件。③知识能

引起儿童思维活动变化,使之形

成掌握知识的新方式新方法,引

起智力的重大进展。(2)情境与活

动:①情境是情和境的统一体。

②活动是情境的组成部分,是情

境中突出人的意识、目标和行为

的动态部分。

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

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

1.【D】对幼儿敏感期的研究对于

确立发展性课程内容大有裨益。

A.皮亚杰B.福禄倍尔C.赫尔

巴特D.蒙台梭利

2.课程组织是自组织过程,组织

的中心是【C】课程的组织。A.理

想课程B.实践课程C.正式课程

D.潜在课程

3.【B】是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柱和

具体化。A.课程内容B.课程组

织C.课程目标D.课程标准

4.【D】决定着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的基本特性。A.学前教育课程组

织B.课程目标C.课程计划D.学

前教育课程性质

5.【A】是课程价值的主要载体。

A.课程内容B.课程组织C.课

程目标D.课程标准

6.课程组织的中心是【B】。A.正

式课程的组织B.实践课程的组

织C.官方活动的组织D.理想课

程的组织

7.课程组织的所有过程都必须紧

紧围绕教育目标来进行,这是课

程组织的【D】。A.综合化原则

B.活动化原则C.生活化原则

D.目标定向原则

8.教师的期望与态度、师生关系

等属于潜在课程的【C】。A.物质

一空间类B.组织一制度类C.文

化一心理类D.建筑一环境类

9.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将

蒙养院改名为幼稚园的文件是

【A】。A.《奏定学堂章程》B.《壬

子癸丑学制》C.《国民教育令》

D.《学校系统改革令》

10.我国第一次修订并颁布全国

统一的学前教育课程标准是20

世纪的【A】。A.20年代B.40

年代C.50年代D.80年代

11.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

究中心的教育家是【C】。A.陶行

知B.张雪门C.陈鸿琴D.张宗

12.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

物是【A】。A.《幼稚园研究》B.《幼

稚教育》C.《幼稚园教材》D.《幼

稚园课程》

13.张宗麟认为,学前教育课程

的本质是【D】。A.经验B.兴趣

C.游戏D.活动

14.堪称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

育学》的著作是【A】。A.《母育

学校》B.《世界图解》C.《爱弥

儿》D.《童年的秘密》

15.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

教育家是【C】。A.夸美纽斯B.卢

梭C.福禄倍尔D.蒙台梭利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

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

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

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潜在课程”的提出给我们的

启示有【ABD】。A.统一考虑一切

可能对学习者产生作用的因素

B.课程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

的C.培育学生要采取强迫性、

主观性措施D.要重视课程作用

的方式等

2.下列关于学前教育课程正确的

说法有【ABCD】。A.课程设计要

致力于人的终生学习和幸福

B.课程的非义务性对于幼儿来说

具有一定的外在性C.课程的基

础性是客观的,但适宜性却不全

是客观的D.为学前儿童提供适

宜发展的课程,是社会发展的客

观要求

3.下列关于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

的说法,正确的是【ACD】。A.学

前教育经历了由重视保育价值到

重视教育价值的过程B.学前教

育经历了由重视儿童内在价值的

历程到强调教育外在功利价值的

历程C.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理

念,形成了世界性的学前教育目

标追求D.塑造完整人格,发展

儿童主体性,在根本上是统一的

4.关于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BD】。A.为学前儿

童选编知识不应要求学科化

B.学前儿童自身的一切都应是课

程内容所关注的C.情境与活动

应成为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根本

来源D.强调学前儿童与学前教

育课程内容来源的关系是教育人

本化的要求

5.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良好衔接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学前儿童的【AC】。A.由直接兴趣性向间接兴趣性顺利转移B.由内在兴趣性向外在兴趣性顺利转移C.由外在兴趣性向内在兴趣性顺利转移D.由间接兴趣性向直接兴趣性顺利转移

6.文化生态学认为与儿童行为心理发生关系的环境有【ACD】。A.儿童自己的特征B.教育者的特征C.儿童与自然的关系D.儿童与他人的关系

7.关于游戏和游戏化,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ABD】。A.游戏主要目的不是学习B.课程组织游戏化的核心是兴趣化、乐趣化C.教学游戏化是课程组织生活化的形式D.教学游戏化是教学艺术性的提升

8.课程组织的综合化要做到【ABC】。A.目标的综合化B.内容的综合化C.教育方式的综合化D.教育影响的综合化

9.学前教育中的潜在课程因素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ABC】。A.物质,空间类B.组织.制度类C.文化.心理类D.结构一功能类10.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ABD】。A.教育即生活B.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C.教育即社会D.教育即生长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干的横线上)

1.著名学前教育家(张宗麟)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

2.(张雪门)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当幼儿园男教师的大学生。3.教育家(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课程定性为“实物课程”。4.(裴斯泰洛奇)提出了“国民教育”的观念,

5.(卢梭)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6.家园同育的根本是家园(步调一致)。

7.(福禄倍尔)为儿童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玩具——“恩物”。8.1922年我国参考美国学制,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即(壬戊学制),将蒙养院改名为(幼稚园)。

9.(游戏)是幼儿活动最普通的表现形式。

10.(1903)年我国设第一个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根基性的内涵是什么?

2.价值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3.简述潜在课程的特点。4.强调潜在课程研究的价值有哪

些?

5.适宜发展性课程的含义是什

么?

1.答:根基性的内涵是指:学前

儿童教育课程内容是一切课程内

容中最基础的部分;学前教育课

程内容是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

的;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具有最基

础的结构与启蒙功能;学前教育

课程内容涉及人生价值与人的发

展最基本的问题。

2.答:价值的基本属性包括功用

性、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

3.答:潜在课程的特点有模糊性、

多样性、非预见性、非强迫性、

潜在性。

4.答:潜在课程研究的价值有以

下几个方面:①潜在课程的引入,

拓宽了人们对学前教育课程的认

识;②纠正学前教育中的许多片

面理解和做法;③潜在课程对学

前儿童发展的作用。

5.答:适宜发展性课程的含义是

指:课程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

的客观需要符合规律;课程对学

前儿童发展是适当的;课程是要

提供适宜的刺激;课程要兼顾学

前儿童发展的共性与个性;课程

要兼顾教育者,符合社会发展的

需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来源

有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课程内容要具备整体

性?

1.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来源

有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与经验是

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也必然是

课程内容的来源。人本身就是课

程内容的来源,人的需要、动机、

思想、感情、个性等都是课程内

容。总之学前教育来源于知识与

经验,知识与经验虽各有特点,

但往往难以严格区分,由于学前

儿童的知识经验多源于其活动和

情境,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最基本

的和最主要的来源。

2.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整体

性是由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和教

育任务目标要求决定的。学前儿

童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整体

性教育,整体性教育必须有整体

性课程内容来支持。教育任务要

求必须全面地有机地发展学前儿

童体、智、德、美诸方面,使各

方面紧密配合。因此,要促进学

前儿童整体发展,完成全面发展

的教育任务,必须使课程内覆盖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各方面。

模拟试卷(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

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

1.【A】是课程价值的主要载体。

A.课程内容B.课程组织C.课

程目标D.课程标准

2.【B】是学前儿童形成能力的基

础和汲取认识的条件。A.知识

B.情境C.游戏D.兴趣

3.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中心是

【C】。A.课程组织B.课程目标

C.学前儿童D.教育者与学习者

的互动

4.确定课程内容人文性的基础是

【B】。A.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

B.马克思主义人性论C.马克思

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儿

童心理学

5.【B】是学前儿童内外行为统一

的特性。A.直接兴趣性B.活动

性C.情境性D.人文性

6.确定课程内容人文性的理论基

础是【C】。A.人道主义的课程

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C.马克思

主义性论D.人本主义性论

7.反映课程内容心理动力的特性

是课程内容的【B】。A.情境性

B.直接兴趣性C.整体性D.活

动性

8.课程内容组织中具有最重要价

值的动力源是【C】。A.人B.教

育者C.学习者D.课程媒体

9.幼儿完美人格和健全心灵的核

心内容是【D】。A.知、情、意B.理

性C.知D.情、意

10.要求家长在生活中适时启发、

诱导、培养幼儿的是【B】。A.教

育生活化B.生活教育化C.课程

组织生活化D.把有教育价值的

生活内容纳于课程领域

11.课程组织活动化原则的必然

要求是【A】。A.组织的灵活性

B.组织的程序性C.组织的顺序

性D.组织的统一性

12.在我国潜在课程的研究被引

入到学前教育领域是在【A】。A.20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B.2000

年C.19世纪D.世纪50年代

13.我国公共的学前教育机构的

主体是【B】。A.学前班B.幼儿

园C.特长学校D.家庭教师

14.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被认

为对课程理论与思想发展贡献最

大的人是【A】。A.陈鹤琴B.杜

威C.张宗麟D.克伯屈

15.需要层次说和自我实现理论

的提出者是【A】。A.马斯洛B.华

生C.卢梭D.洛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

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

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

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素质的基本特征有【ACD】。

A.基础性B.易塑性C.整体性

D.发展性

2.关于学前教育课程价值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A.学

前教育课程的理想价值一般总是

大于现实价值B.学前教育课程

的工具性价值直接表现为对于课

程目标的实现C.学前教育课程

的价值应着眼于人的整体价值

D.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是人的价

值的构成因子

3.下列可构成学前教育课程来源

的因素有【ABCD】。A.儿童的兴

趣需要B.感性知识C.儿童的生

活D.教材

4.关于课程内容的启蒙性,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BCD】。A.启蒙性

是课程内容在极有限的范围内使

学习者心理产生的功能特性

B.启蒙性可表现在学前教育课程

内容的各小阶段之间的衔接性上

C.德性启蒙的方向性使启蒙性具

有了质的规定性D.根基性的深

入和具体化就是启蒙性

5.关于学前教育课程组织,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BCD】。A.它要

使学前儿童的经验系统化、结构

化、质优化B.它提供给学前儿

童的经验应形成正强化C.它表

现出学前教育艺术D.它是教育

者与学前儿童主体性发挥发展的

统一

6.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整体教育

原理可以具体化为【AB】。A.综

合化原则B.家园同步原则C.师

生同构原则D.游戏化原则

7.引发教育内发说的理论是

【AB】。A.复演说B.成熟论C.白

极论D.容器论

8.潜在课程的特征是【ABC】。A.潜

在性B.非预期性C.不易觉察性

D.结构严密性

9.20世纪三十年代,幼稚园课

程存在的问题表现在【ABC】。A.教

育目标不够全面,缺乏层次性

B.内容比较忽视各种知识的纵向

系统性和逻辑性C.课程模式单

一,只产生了一种课程组织形式

即单元教学D.教学组织形式混

10.福禄倍尔为儿童设计的一套

完整的课程有【ABCD】。A.宗教

教育B.体育卫生C.游戏活动

D.恩物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

填写在题干的横线上)

1.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运用产婆

术进行教学。

2.古德莱德将课程组织分为(正

式课程)、(实践课程)、(理想课

程)三个层次。

3.夸美纽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代

表作有(世界图解)、(母育学校)。

4.白板说的提出者是(洛克)。5.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刊物(《幼稚教育》)。6.学前教育具有(开端性)、(启蒙性),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7.恩物的创造者是(福禄倍尔)。8.学前教育课程是由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有机构成的系统。

9.课程组织的动力源是(人)。10.(教育目标)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学前儿童认知的特点是什么? 3.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张雪门认为构成儿童课程内容来源的直接活动有哪些?

5.课程结构与活动结构的关系如何?

1.答: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注意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主体发展观、系统科学、心理科学和人类发展生态学。2.答:学前儿童认知的特点有具体性、形象性、非科学性、非系统性。

3.答: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目标定向原则、生活化原则、活动化原则、游戏化原则、综合化原则、家园同步原则、师生同构原则。

4.答:张雪门认为构成儿童课程内容来源的直接活动有儿童自发的活动、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儿童与人世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人类聪明所以产生的经验,而适合于儿童的需要者。5.答:课程结构与活动结构的关系是:①课程结构决定于教育性活动结构;②教育性活动对象形成课程客体。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学前教育课程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2.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根基性?

1.答:学前教育课程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有三个方面:①学前教育课程作为实现学前教育价值核心部分的支柱,在人的社会化和产生社会价值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②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即人具有特殊价值;③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生态关系密切。

2.答:根基性是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特性,它是作为教育目标的基础的学前教育目标基础性在学前教育内容方面的必然体现,同时也是设计学前教育课程

内容以及课程的整体内容的要

求。

模拟试卷(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

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

1.【B】是学前儿童内外行为统一

的特性。A.直接兴趣性B.活动

性C.情境性D.人文性

2.【B】是课程内容质的规定性。

A.直接兴趣性B.活动性C.情

境性D.人文性

3.学前教育课程是儿童接受义务

教育之前的课程,是由学前教育

的目标、内容、【D】有机组成的

系统。A.原则B.策略C.方法

D.组织

4.课程内容是为实现【C】服务

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目

标定项原则。A.课程组织B.课

程价值C.课程目标D.课程评价

5.我国学前教育的先驱人物是

【B】。A.陶行知、陈鹤琴、张宗

麟B.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

C.陶行知、张宗麟、张雪门D.晏

阳初、陈鹤琴、张宗麟

6.实现了课程本质,由“物”到

“人”转变的课程本质观是【C】。

A.课程即“学科”B.课程即计

划C.课程即经验D.课程即目标

7.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应是【C】。A.发展能力B.增长

知识C.发展素质D.增长经验

8.课程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D】。A.课程目标B.课程的价

值标准C.课程价值观D.学习者

的状态和主体性发挥的程度

9.反映着人的整体素质面貌的是

人的【C】。A.心理素质B.思想

品德素质C.人格D.主体性

10.课程内容的根本来源是【C】。

A.知识B.经验C.人D.活动

11.课程组织综合化最重要的是

要实现教育累积效应的综合化,

所以必须特别重视【D】。A.内容

综合化B.目标综合化C.教育方

式综合化D.教育影响的综合化

12.壬戌学制将蒙养院改为幼稚

园招收儿童的年龄为【A】。A.6

岁以下B.7岁以下C.5~7岁

D.3~7岁

1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适合

我国国情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

课程模式是【B】。A.活动教学

B.单元教学C.目标教学D.课

堂教学

14.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

期,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特

点是【A】。A.学习苏联,在探索

中发展B.学习美国C.学习西欧

D.学习日本

15.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

幼儿园的学制是【B】。A.壬戌学

制B.1951年新学制C.《奏定学

堂章程》D.《壬子癸丑学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

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

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

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倡导“课程即目标”这一课程

取向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BCD】。

A.博比特B.泰勒C.加涅D.约

翰逊

2.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D】。A.课程是连续的经验

累积和改造的过程B.课程是内

外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C.课程

的主体是学生D.课程是教育的

核心

3.教育性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有

【BCD】。A.学科课程B.活动主

体C.活动客体D.活动媒体

4.学前儿童素质的特殊性主要有

【ABCD】。A.原点性B.易塑性

C.脆弱性D.发展迅速性

5.杜威认为儿童的本能主要有

【ACD】。A.社会本能B.创造本

能C.探究本能D.艺术本能

6.学前课程组织宜遵循的基本原

理有【BCD】。A.师生同构原理

B.相互作用原理C.整体教育原

理D.环境陶冶原理

7.德国人类学家朗格威尔认为儿

童的本质和世界应具备以下特点

【ABCD】。A.开放B.无拘无束

C.探索创造D.人格形成

8.下列关于师生同构原则观点正

确的有【ABCD】。A.师生合作是

课程组织领域最高的人道主义

B.是最高的科学主义C.是科学

的人道主义D.是人道的科学主

9.下列属于教育外铄论的理论有

【CD】。A.复演说B.预成论C.白

板说D.容器论

10.陈鹤琴主张的课程编制方法

主要有【ACD】。A.混合法B.逻

辑法C.圆周法D.直进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题1分,共10分。并将正确答

案填在题干的横线上)

1.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布朗芬布

伦纳)建立了人类发展生态学。

2.课程内容在态性上分为(动

态)、(静态)、(动静结合)三种形

式。

3.(福禄倍尔)在教育史上第一个

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把游戏列

入课程之中的教育家。

4.(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儿童

教育家。

5.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学前

教育中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是

(单元教学)

6.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建立

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

心。

7.陈鹤琴为学前儿童编制了(生

活历)。

8.美国的海伊斯科普提出了(认

知)课程。

9.1922年,我国颁布的学制叫

(壬戊)学制。

10.张雪门先生的(行为课程)强

调以幼儿的行为为中心,注重行

为的实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5分,共25分)

1.环境陶冶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

么?

2.运用儿童生态学观点,分析学

前教育中要设置良好的教育生态

环境必须具有哪些特点?

3.将儿童生态学理论综合运用到

学前教育课程组织上,应该建立

哪些教育观念?

4.人的素质具有哪些特性?

5.简述福禄倍尔的教育方法。

1.答:环境陶冶原理的基本内容

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①环境是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

的总和。②环境之于学前教育,

起作用相对较大。③环境的主要

作用:陶冶人的心灵;作用的主

要方式:潜移默化。④环境陶冶

功能大小与儿童年龄成反比。⑤

不同环境具有不同的感染力。⑥

儿童人格的主要塑造者是人文环

境。

2.答:运用儿童生态学观点,学

前教育中要设置良好的教育生态

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刺激性,

陶冶性,适宜性,整合性。

3.答:将儿童生态学理论综合运

用到学前教育课程组织上,应该

建立以下几个教育观念:①课程

组织就是不断的利用优化美化的

环境,来促进学前儿童的本质的

成长,使之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的接触中,吸引环境的有力

的精神营养,分享人际间的爱所

被泽的心理宁静与祥和;②课程

组织的最大目的在于,通过优化,

结构化的环境,引导和促进学前

儿童心灵中潜能的生长,已取得

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③课程

组织的内容是,良好的物质环境、

学习环境、人际环境、社会环境;

④课程组织的方法是:提供优美

的环境,综合刺激学前儿童的感

官。

4.答:人的素质具有基础性、整

体性、相对稳定性、潜在性、发

展性。

5.答:福禄倍尔的教育方法:①

让儿童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发

展;②让儿童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③充分利用恩物,让儿童在操作

恩物中获得发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蒙台梭利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有哪些。

2.论述张雪门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1.答:蒙台梭利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有四个方面:①感觉教育——智力教育;②语言教育;③纪律教育;④计数教育。

2.答:张雪门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包括四个方面:①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②课程和教材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③幼稚园课程的特点和结构;④幼稚园课程的编制。

模拟试卷(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t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我国学前教育的先驱人物是【B】。A.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B.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C.陶行知、张宗麟、张雪门D.晏阳初、陈鹤琴、张宗麟

2.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B】。A.实现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B.选择、优化课程内容C.促进学前儿童在各自原有水平上都得到身心和谐发展D.建构有中国特色学前教育课程理论

3.【B】是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建立有中国特色学前教育课程理论C.学前教育课程门类丰富D.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多样化

4.【A】是教育的核心,集中体现了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蓝图。A.教育计划B.教育大纲C.课程标准D.课程

5.课程一词出现,在我国最早是在【D】时代。A.隋唐时代B.两汉时代C.先秦时代D.唐宋时代6.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教育上采取的教学模式是【B】。A.综合教学模式B.分科教学模式C.暗示教学模式D.单元教学模式7.课程组织活动化的最高原则是充分调动儿童的【A】。A.主体性B.兴趣性C.创造性D.积极性8.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构成的社会生态环境中的核心是【C】。A.社会文化B.人际关系C.发展的人D.人生活的直接环境

9.设计教学法的倡导者是【B】。A.杜威B.克伯屈C.赫尔巴特D.赖因

10.课程即“学科或教材”这种取向的课程理论强调【A】。A.以知识为中心B.以经验为中心

C.以活动为中心D.以未来生活

为中心

11.内隐于每个学习者心灵中的

课程是【A】。A.内部课程B.外

部课程C.分科课程D.活动课程

12.卢梭、裴斯泰洛奇等人都强

调课程应【C】。A.将知识的逻辑

性放在首位B.符合教师的教学

C.顺应儿童心理发展顺序D.应

顺应社会的发展

13.课程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是【A】。A.学习者的状态和主体

性发挥的程度B.教师对教材的

把握程度C.学生能否考试好

D.课后的结果

14.课程活动的动力和目标是

【A】。A.对理想价值的追求B.对

工具性价值的把握C.对现实价

值的实现程度D.对实践课程的

控制

15.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促使儿童继续学习和探索的知识

是【A】。A.方法性知识B.日常

生活知识C.日常游戏知识D.观

察所获得的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

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

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

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课程分类学角度看课程结

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ABCE】。

A.两分法B.三分法C.四分法

D.五分法E.六分法

2.学前儿童的素质具有【BCDE】。

A.基础性B.原点性C.脆弱性

D.易塑性E.发展迅速性

3.静态的课程内容代表是【CD】。

A.福禄倍尔B.蒙台梭利C.布

鲁纳D.夸美纽斯E.泰勒

4.课程内容的形式是【ABC】。A.学

前儿童发展B.知识与经验C.情

境与活动D.知识与活动E.经验

与情境

5.课程组织的层次【ADE】。A.实

践课程B.潜在课程C.正规课程

D.官方课程E.理想课程

6.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教育实践

中遵循的原则是【ABC】。A.课程

安排依照幼儿园生活的自然顺序

展开B.课程内容依据节日顺序

组织C.依据时令D.按照教师的

要求E.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

7.潜在课程的特征【ABDE】。A.潜

在性B.非预期性C.基础性D.不

易察觉性E.多样性

8.老锯放区教学法有【ABE】。A.直

观教学法B.比较教学法C.主体

教学法D.单元教学法E.三化教

学法

9.课程组织要素有【ABE】。A.学

习者B.教育者C.教育结果D.教

育目的E.教育情境

10.张雪门幼稚园课程的特点

【BCD】。A.综合性B.整个性C.直

接性D.偏重个体发展E.直观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

填写在题干的横线上)

1.赫尔巴特著名的教学四阶段是

(联想)、(明了)、(系统)和(方

法)。

2.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最早是

(夸美纽斯)提出来的。

3.1951年政务院公布了《关于

学制改革的决定》,产生新中国第

一个学制,将(幼稚园)改名为幼

儿园。

4.游戏化的核心是(兴趣化)、(乐

趣化)。

5.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在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列

入正规学制之中。

6.在我国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人

物是唐代的(孔颖达)。

7.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课程的性

质定性为(实物)课程。

8.陈鹤琴的教学法主要有(圆周

法)、(渐进法)、(混合法)。

9.终生教育的提出者是(朗格

朗)。

10.课程组织涉及的三要素包括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情

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5分,共25分)

1.经验课程的含义及评价是什

么?

2.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论基础是什

么?

3.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非义

务教育课程?

4.张雪门认为儿童发展的教材应

该符合哪几个条件?

5.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来源是什

么?

1.答:经验课程是二十世纪课程

改革中最有吸引力的课程定义。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

的兴趣、需要等选择课程内容,

强调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

义,其结果是要使学生获得自己

的学习经验。有学习经验才是学

生实际感受到的课程。评价:把

经验视为课程的观点在美国普遍

流行,对我国也有不少影响。该

课程本质观指导下,儿童经验获

得的方式是“做中学”照顾儿童

的生活,与学科课程相比较,该

课程观把出发点放到了学习者身

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物”到

“人”的转变。

2.答: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论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教育哲学的主体发展观、系统科

学、心理科学和人类发展生态学。

3.答:学前教育课程是非义务教

育课程是由于学前教育是对初生

至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儿童进行

的教育,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

学前教育课程便具有非义务性,

是非义务教育。

4.答:张雪门认为儿童发展的教

材应该符合四个条件:①教材必

须合于现实生活的需要;②教材

必须合于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

③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生长阶

段的需要;④教材必须合于儿童

目前的学习能力

5.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来源

包括知识与经验、情境与活动、

学前儿童发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题15分,共30分)

1.研究课程本质必须说明或讨论

哪些方面的问题?

2.如何理解课程内容的发展性?

1.答:研究课程本质必须说明或

讨论五个方面的问题:①课程的

教育目的性;②课程中的学习者;

③课程的动态;④课程媒介;⑤

课程中心。

2.答:课程内容的发展性要求:

①必须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

律、与特点选取课程内容;②所

选内容有助于所有儿童健康人格

和主体性的发展;③要着眼于未

来,培养儿童长久发展的能力,

促进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转

化。

模拟试卷(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

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

1.课程一词出现,在我国最早是

在【D】时代。A.隋唐时代B.两

汉时代C.先秦时代D.唐宋时代

2.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B】。A.科蒂斯、泰勒B.布鲁

纳、费尼克斯C.杜威、皮D.博

比特、加涅

3.“课程即经验”的观点【C】。

A.尊重儿童的兴趣需要B.强调

系统的知识学习C.知识经验并

不重要D.主张以学科知识为课

4.课程由“学科”到“经验”的

变化,实质上是课程由强调

“【C】”到“【】”的转变。A.教

授、学习B.知识、活动C.教育、

学习者D.结果、过程

5.潜在课程出现,它着重解决教

育中的【B】问题,重视人的发展。

A.非系统化、非计划性B.过分

目的性、正规化C.目标单一、

课程组织混乱D.课程内容单一、

教学方法陈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干的横线上)

1.教学游戏化的根本目的是较好的帮助学前儿童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2.教育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3.第一次由中国人自己进行的幼稚园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有(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

4.著名的(海伊斯科普)认知课程是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组建的课程模式的代表。

5.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

6.静态课程内容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7.潜在课程的主要功能在(情意)方面。

8.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9.(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总原则。

10.教师的生活风范中应当注意(衣着)、(言谈)、(举止)三个方面的问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课程即计划观

2.课程内容人文性

3.启蒙性

4.生理素质

5.学习

1.课程即计划观,就是课程,最简单的一种认识,完全静态的课程观。

2.课程内容人文性是人道主义或人中主义在课程内容中的反映。人道主义的课程内容应立足于充分发现人的各种潜能,培养人自我实现的信心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认得潜能。

3.启蒙性既是指循着儿童心理自然产生的序安排相适合的课程内容,也指促使儿童某种心理产生,使幼儿进入“从无到有”的过程。

4.生理素质是人先天的遗传的生理结构特征,是人发展的自然基础或生物性物质基础。

5.学习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反应。在教育上,学习主要是指与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引进的国外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哪些?

2.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本质观有哪些?

3.环境陶冶原理的理论基础是什

么?

4.蒙台梭利课程内容有哪些?

5.如何创设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

学习环境?

1.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

的国外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美国

课程模式、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福禄倍尔课程模式、日本课程模

式。

2.答: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本质

观有课程即“学科或教材”、课

程即计划、课程即经验、课程即

目标。

3.答:环境陶冶原理的理论基础

包括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人的全面

发展学说、系统论和人类发展生

态学、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学前儿

童发展观。

4.答:蒙台梭利课程内容包括感

官教育——智力教育、语言教育、

纪律教育、计数教学——算数人

门。

5.答:创设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

学习环境要做到:最大可能的依

据教育目标、有、利于良好的全

面的学习经验的获得、应十分重

视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问题

情境、学习环境应充满人情味具

有人文性、学习环境应具有审美

特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要具

备情境性?

2.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人文性体

现在哪些方面?

1.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要具备

情境性是因为课程内容能充分调

动学习者的情感力量,萌生和强

化学习者的兴趣,从中得到有益

经验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2.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人文

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确

定从文性的理论基础,人的价值

是课程价值的核心,学前儿童是

学前教育课程一切价值的中心。

模拟试卷(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

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

1.从根本上说,学前教育课程的

性质是由【C】决定的。A.学前

教育课程的目标B.学前教育课

程内容C.学前儿童和社会发展

的内部矛盾D.学前教育课程的

价值

2.西方教育史上,【D】其名著《什

么知识最有价值》中首先提出了

“课程”一词。A.杜威B.泰勒

C.布鲁纳D.斯宾塞

3.【D】是课程价值的主要载体。

A.课程目标B.课程活动C.课

程组织D.课程内容

4.张雪门先生的【B】强调以幼

儿的行为为中心,注重行为的实

践。A.目标课程B.行为课程C.活

动课程D.经验课程

5.学前教育课程的重心应该是

【D】。A.课程内容B.教材C.幼

儿教师D.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题1分,共10分。并将正确答

案填在题干的横线上)

1.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中

把蒙养院改名为蒙养园。

2.儿童生态学认为儿童发展有三

种生态分别是(自然生态)、(社会

生态)、(学习生态)。

3.卢梭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自

然)的教育。

4.在本质上活动是一种(情境)。

5.课程二分法可以分为显性课程

和(隐性(潜在)课程)。

6.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是(整个)

的吸收。

7.学前教育课程综合化包括(目

标)、(内容)、(组织)综合化三个

环节。

8.(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是典型的

动态课程内容模式。

9.(游戏法)是整个教学法的具体

化。

10.课程价值由(课程目标)体现

出来。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

2.圆周法

3.整体教育原理

4.理想课程

5.直进法

1.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是指

学前教育课程各阶段、各环节自

身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有

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

2.圆周法是指幼儿园每个年龄班

预定的教育单元内容相同,研究

的事物也相同,但是所选择教材

的难度和分量应根据儿童年龄的

不同而有所变化,各班要求由浅

入深。

3.整体教育原理是指学前儿童是

身心有机统一发展的整体,要保

证这一整体健全和谐地发展,必

须以整体观看待他,并整合各影

响因素,发挥整体育人功能;否

则,要想学前儿童健全发展,塑

造“完整儿童”,是不可能的。

4.理想课程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

为基础编制的课程。

5.直进法就是讲儿童生活中接触

的事物,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内容

的深浅而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年龄

班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6分,共30分)

1.如何对幼儿进行主体性教育?

2.学前儿童的四种兴趣有哪些?

3.最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

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4.学前儿童素质具有哪些特殊

性?

5.简述蒙台梭利教育原则和方

法?

1.答:对幼儿进行主体性教育要

创设开放的创造性学习环境,实

施开放性教育;确保儿童主体地

位,重视个别性教育;重视学习

过程,发展学习能力;认清相互

作用原理,注重师生互动。

2.答:学前儿童的四种兴趣有谈

话或沟通的兴趣;质疑或探究事

物的兴趣;制造或制造的兴趣;

艺术表达的兴趣。

3.答:最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

内容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最容

易发展;②有最直接的基础;③

能促进充分发展;④有利于持续

发展。

4.答:学前儿童素质具有原点性、

易塑性、脆弱性、发展迅速性。

5.答:蒙台梭利教育原则:①重

视环境的作用;②教师是儿童活

动的观察着和指导员。方法:首

先,教师作为一名观察员,他必

须以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

方法观察和研究儿童,揭示儿童

的内心世界,发现儿童的秘密。

其次,教师必须能够明察秋毫,

反应敏捷,冷静沉着,精明强干,

有教育艺术和才能,做儿童活动

的自觉的指导者。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题15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

启蒙性?

2.论述人文主义心理学关于学前

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

的思想。

1.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启蒙

性即指循着儿童心理自然产生的

安排相适合的课程内容,也指促

使儿童某种心理产生,使儿童进

入“从无到有”的过程。

2.答:①课程设计。人文主义重

视儿童的成长,重视建立民主的

生活方式,重视个人创造性的发

挥和发展,重视人的价值的自我

实现,致力于建造一个能保持人

性和改善人性的社会。因此在设

计课程时强调统整性和儿童性,

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并注意师

生共同设计课程;所设计的课程

内容应照顾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课程内容应具有弹性和多样性,

能适应教学之需,内容应与儿童

的生活经验和活动有关,能解决

实际问题。②课程内容。要有用,

即课程内容要与日常生活有关,并与儿童的认识经验相符合;课程内容要具有普遍性,选择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应是儿童感兴趣,能增加儿童学习的快乐;应选择一些关于人类生存的内容和促进人心理与精神健康的内容。

③课程组织。包括:每日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单元的实施,课程实施时的注意事项。在制定每日计划时要思考: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课程内容是否有弹性,是否照顾到儿童的个别差异,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后能否有满意感。

模拟试卷(九)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前教育课程的重心应该是【D】。A.课程内容B.教材C.幼儿教师D.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2.【D】作为教育的心脏,承担着实现教育价值的重任。A.教师B.课程目标C.学校D.课程3.【C】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A.教育内容B.教学方法C.教育目标D.教材

4.儿童游戏化的核心是【C】。A.活动化B.从做中学C.兴趣化D.生活化

5.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C】。A.发展B.创造C.活动D.适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干的横线上)

1.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创设优化(教育环境)。

2.教育艺术通常由(教育方法)来表现。

3.(1979)年,教育部颁布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规定幼儿园必须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4.(目标定向)原则是课程组织原则中最关键的原则。

5.幼儿园之父是(福禄倍尔)。6.(裴斯泰洛奇)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国民教育的观念。

7.(霍尔)认为儿童的心理是由手造成的。

8.我国早期幼稚园课程存在严重的(富贵病)、(花钱病)、(外国病)三大弊病。

9.陈鹤琴的(整个教学法)就是针对学前儿童认知的整体性特点设计的。

10.学习者的(状态)和(主体性)发挥的程度成为课程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环境陶冶原理

2.活动

3.课程即目标

4.课程内容情境性

5.实践课程

1.环境陶冶原理是指环境对学前

儿童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

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学前儿童

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往

往叫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2.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事物相

互作用的所有过程。它不仅包括

展于外的可视活动也包括隐于内

的心理活动。

3.课程即目标即序列、操作性强

的学习目标即成为课程研究的核

心内容。泰勒、加涅等人的思想

注重课程的结果这一定义认为课

程关注的重心应是希望学生通过

课程而获得的学习结果。

4.课程内容情境性是指课程内容

引发学习者情趣而积极主动发展

的特性。在本质上,它是学习者

心理能动性对教育条件的要求。

5.实践课程指的是学校制定的全

校教育计划和各个教师制定的具

体的教育方案或指导计划。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课程即计划的含义及评

价。

2.马克思教育哲学主体发展观是

如何看待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

3.如何确定保证学前儿童健全发

展?

4.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终生

教育的根基课程?

5.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有什么

特点?

1.答:课程即计划的含义:教育

计划或教学大纲就是课程,最简

单的一种认识,完全静态的课程

观。这一定义认为课程是培养人

的计划或蓝图,包括对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评

价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决策,

涵盖了课程的基本要素,比较周

全。评价:强调课程的计划性、

目的性,“不涉及教学途径或方

式”,或“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

遭遇到的所有经验的计划或大

纲”。由上可以看出,这种课程

定义只把课程视为不直接与学习

者发生作用的“计划”,课程在

本质上是“静态的”。

2.答:马克思教育哲学主体发展

观认为:人的发展是主体积极地

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

体,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活动

是教育的手段。人在活动中认识

事物,同时也认识自己。人的发

展是全面的发展,是个性的充分

发展。

3.答:要保证学前儿童健全发展

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充分完整地

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性,

整体地把握学前儿童人格整体,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为每个幼儿

将来的人格形成打下充分坚实基

础;②人格是不幸的综合产物。

学前儿童懒以生存、成长的家庭,

对于其人格形成不可缺少。

4.答: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跑

线上,其获得的经验,所受的教

育不仅仅影响到青少年期,而是

会贯穿一生。学前教育课程具有

开端性、启蒙性,是终生教育的

根基课程。

5.答: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有

整个的,直接的,偏重个体发育

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张宗麟社会化的幼稚园课

程思想。

2.以儿童为中心的幼稚园课程特

点是什么?

1.答:张宗麟社会化的幼稚园课

程思想有三个方面:①课程的本

质是活动;②幼稚园课程的来源

及其特点;③社会化的幼稚园课

程思想。

2.答:以儿童为中心的幼稚园课

程特点是:一切课程是儿童自己

的,不是教师的,也不是家长的;

当时当地儿童自发的,不能抄袭

任何别人的课程;教师的职责只

有回答儿童的提问,以及为儿童

准备应用的材料、布置环境。

模拟试卷(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

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

1.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

【C】。A.发展B.创造C.活动

D.适应

2.课程组织的出发点是【A】。A.课

程目标B.课程标准C.学习者

D.教科书

3.潜在课程的主要功能在哪些方

面?【D】。,A.心理方面B.道德

方面C.智力方面D.情意方面

4.活动化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

【A】为最高原则。A.活动性B.主

动性C.兴趣性D.主体性

5.【D】是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

键环节。A.课程目标B.课程内

容C.教学D.课程组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

填在题干的横线上)

1.心理胚胎的提出者是(蒙台梭

利)。

2.学前教育课程旨在是学前儿童

获得(有益)的经验,产生累积的

(效应)。

3.南陈北张中的“张”指的是

(陈鹤琴)。

4.课程及学科或教材本质观的代

表人物(赫钦斯)。

5.课程组织综合化,最重要的是

实现(教育效应)累积的综合化。

6.动态课程内容观的代表人物是

(杜威)。

7.1922年的《壬戊学制》将蒙

养院改名为(幼稚园)。

8.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

标志着学前教育由家庭教育转向

(公共社会机构)教育。

9.卢梭强调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

必须服从于(自然教育)。

10.在教育目标或价值取向方面,

教育目标(多元化)是我国现今学

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特点。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互相作用原理

2.心理素质

3.目标定向原则

4.知识

5.学习

1.互相作用原理是指课程组织是

教育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的目

的性行为过程,是主体性统一过

程。课程组织产生教育效应的一

般作用机制,它强调人的主体性

形成、发展的方式,以及与外界

的相互作用关系。

2.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

上加入外界影响而产生的特征,

它包括认得感觉、意志、个性等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它们

的有机综合体。

3.目标定向原则是指课程组织的

所有过程都必须紧紧围绕教育目

标进行,选择有利于教育目标实

现的课程组织方式。

4.知识是人类认识的产物。它既

包括人类积累、传承、贮存下来

的知识,也包括个人直接认识的

产物。

5.学习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

的反应。在教育上,学习主要是

指与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6分,共30分)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

教育与课程的启示是什么?

2.学前儿童素质的特点是什么?

3.学前教育课程充满人情昧和人

文性的要求有什么?

4.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包含

哪些内容?

5.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特性

有哪些?

1.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与课程的启示是:教育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课程设计应依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课程组织与实施时应注意的方面;重视游戏和活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培养幼儿互助、合作、互相尊重,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正确运用认知冲突原理,强调自我调节的平衡作用,发展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

2.答:学前儿童素质的特点有原点性、易塑性、脆弱性、发展迅速性。

3.答:学前教育课程充满人情味和人文性的要求包括重视社会性特征、反映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充满人情味具有儿童性、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

4.答: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包含的内容有:塑造完整儿童,实施全人格教育;发展儿童主体性,实施主体性教育。

5.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特性有根基性、直接兴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动性、整体性、发展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课程内容的整体性? 2.为什么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要具有发展性?

1.答: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是指课程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机联系,形成具有整体功能的结构。这主要表现在纵的和横的两个方面。从横的方面看,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之间彼此联系,构成统一整体;从纵的方面看,同一领域、相同类型的内容按一定的心理顺序和逻辑顺序组成整体,发挥整体功能。2.答:发展性是课程内容的功能特性,也是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客观要求。(1)课程内容具有发展性是教育目的和教育意识的根本体观。(2)从宏观方面讲,我国教育方针从来都强调要使教育者在德智体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从具体方面看,我国学前教育法规文件也明确提出,要促使每个学前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和谐健全发展。这些已为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具备发展特性作了质的规定。

(3)课程内容具有发展性,归根到底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的前进,文明的进步,人的生命本质的表现和生活的扩展,客观上都要求课程内容具有相适应的发展功能。

模拟试卷(十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

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

1.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方式课

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

课程是【B】。A.以教育目标和内

容的性质为标准B.以教育内容

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C.以

课程决策层次为标准D.以影响

学生的方式为标准

2.不是学前教育课程具有的基本

属性是【B】。A.基础性B.义务

性C.非义务性D.适宜发展性

3.【A】是学前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C.课

程效果D.课程活动

4.【D】决定着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的基本特性。A.学前教育课程组

织B.课程目标C.课程计划D.学

前教育课程性质

5.【D】是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

键环节。A.课程目标B.课程内

容C.教学D.课程组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

填写在题干的横线上)

1.杜威的课程思想渊源主要有三

个方面(经验主义哲学)、(完形心

理学)、(改造主义哲学)。

2.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括(知识

与经验)、(情境与活动)。

3.(裴斯泰洛奇)创造了人类教育

史上国民教育的观念。

4.(张宗麟)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

位当幼儿园男教师的大学生。

5.家园同育的根本是家园(步调

一致)。

6.通过课程塑造学前儿童的最基

础的素质,必然成学前教育的(根

本任务)。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学

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理论主要

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

思想。

8.学习环境氛围两类:一类是(物

质环境),一类是(精神环境)。

9.白板论和容器论引发教育(外

铄论)论。

10.在教育史上(福禄倍尔)第一

次将游戏列入幼儿课程中。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混合法

2.教育情境

3.经验

4.课程内容活动性

5.潜在课程涵义

1.混合法是指在编制课程时,圆

周法和直进法均可采用,即课题

和要求有相同或不同。

2.教育情境是课程组织的重要物

质媒体。它既是学前儿童作用的

对象,又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条件

和结果。

3.经验有时指“知识”,即人们

认识活动说产生的知识结果,也

指在此过程中一切内心体验和思

想感情,是活动在人身上沉淀的

过程及其沉淀物。

4.课程内容活动性是学前儿童内

外行为统一的特性。实质上是其

内部心理发展的机制。

5.潜在课程涵义包括四个方面:

①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应,

显性课程之外的课程即是隐性课

程;②潜在课程主要指价值,态

度,规范,信念,情意,人际关

系等非学术性内容;③潜在课程

的意义是无意的,非预期的,但

也可能是有意识的;④潜在课程

可使学习者获得系统的共同的经

验,也可能使其得到个别的,零

碎的经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6分,共30分)

1.整体教育原理的理论基础是什

么?

2.杜威关于学期教育的课程与教

材的思想主要有哪些?

3.简述课程即目标的含义及评

价。

4.系统科学理论是如何看待学前

教育课程组织的?

5.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适宜

发展性课程?

1.答:整体教育原理的理论基础

是儿童生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儿

童生态学、儿童人类学和文化生

态学。

2.答:杜威关于学期教育的课程

与教材的思想主要有:①主张尊

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

在做中学,与生活打成一片,通

过实际的操作获得经验。②在教

育中,杜威一方面重视个人的心

理发展,一方面重视社会因素的

影响。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与教材

的选择上,必须充分顾及儿童的

个人经验、需要、兴趣和能力,

将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结合起

来。但是他特别强调儿童的社会

经验,认为教育是偏重儿童已有

能力的生长。所以儿童是生活在

现实社会中,他们所接受的教育

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3.答:课程即目标涵义:序列、

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即成为课程

研究的核心内容。泰勒、加涅等

人的思想主注重课程的结果。这

一定义认为课程关注的重心应是

希望学生通过课程而获得的学习

结果。评价:这种课程本质观虽

然有其缺陷,如过分强调教育的

预先计划性而缺乏灵活性,不易

照顾到变化了的教育环境及客观

要求,但自它产生以来,影响极

大。当今课程编制中的“目标模

式”就是由此演化而出的一种课

程编制模式。

4.答:系统科学理论认为课程组

织是课程各要素系统以相对整体

的形式,不断交换反馈信息,形

成联系,走向具有开放性的有序

的过程。显然,这要经过不断地

平衡化才能实现,也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有效的教育控制,学前

儿童正是经由与教育者、外界环

境不断的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

流。才渐次达到心理平衡,获得

发展。

5.答:学前教育课程是适宜发展

性课程:①课程适合学前儿童身

心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其规律;

②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是适当

的,提供的影响是经过选择、优

化的,具有选择性;③课程是要

提供长适宜的刺激,促进学前儿

童适当的发展,具有发展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题15分,共30分)

1.课程本质规定有哪些特点?

2.如何正确理解学前教育课程内

容的发展性?

1.答:课程本质规定有以下特点:

①涵盖性强;②课程的中心放在

了学习者身上,突出学习着的主

体地位,重心放在实际发生的过

程,强调学习者与教育情境的相

互作用;③课程在本质上是动态

过程;④课程具有教育目的性;

⑤强调教育情境的作用;⑥教育

情境是教育环境的具体化;⑦这

一课程本质观将环境的自然影

响,以及学习着自发地从外界获

得的经验排除在课程之外,避免

了一切学习经验均为课程的偏

颇;⑧课程既不是教育说要达成

的目标,不是教育所取得的目标,

不是取得的结果,也不是教育的

准备,而是教育的过程本身。

2.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

性包括两个方面:①既是全面的

又是个别的,全面发展性包括对

全体儿童的发展,意即促进每个

儿童在水平上提高;②同时也意

味着发展儿童的整体,即发展儿

童身心各方面、各机能,发展儿

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

模拟试卷(十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

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

1.幼儿园中的教学给学生的知识

要【B】。A.逻辑化B.整体化C.系

统化D.技能化

2.不是学前教育课程具有的基本

属性是【B】。A.基础性B.义务

性C.非义务性D.适宜发展性

3.【A】学前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C.课程效果D.课程活动

4.【D】对幼儿敏感期的研究对于确立发展性课程内容大有裨益。A.皮亚杰B.福禄倍尔C.赫尔巴特D.蒙台梭利

5.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划【A】。A.综合形式B.方式形式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干的横线上)

1.老解放区采用的主要教学法有(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三化教学法)。

2.夸美纽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代表作有(《世界图解》)、(《母育学校》)。

3.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标志着学前教育由家庭教育转向(公共社会机构)教育。

4.我国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1923年在南京创办了鼓楼幼稚园。

5.(蒙台梭利)是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教育家。

6.产婆术的创立者是(苏格拉底)。

7.陈鹤琴创办的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刊物是《(幼稚教育)》。8.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学前儿童的认识,课程组织宜采取两个原则:其一是(个性社会化);其二是(社会性个性化)。

9.发生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10.课程结构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情意陶冶

2.课程结构

3.全人格教育

4.教学

5.课程

1.情意陶冶是指向平和性情、高尚情操与坚韧之志的生活教育。2.课程结构是由课程要素按照一定关系而结构的整体系统,它是课程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又制约着课程要素作用的发挥。课程结构反映着课程本质。3.全人格教育是指塑造儿童的完整性,促进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身体、道德、个性、意志、兴趣、态度、价值观念等有机的全面的和谐发展。使儿童称为“完整儿童”,使教育称为“完整人”的教育,就是全人教育或“全人格教育”。

4.教学是一种专门的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

定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5.课程是指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

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

获得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

全部教育性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6分,共30分)

1.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结构有

哪几个部分构成?各部分包括哪

些内容?

2.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应具备哪些

特点?

3.衡量良好课程的标准是什么?

4.潜在课程具有哪些特征?

5.心理科学和人类发展生态学对

学前教育课程组织有什么启示?

1.答: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结

构有七个部分构成:①游戏活动:

感觉游戏、竞争游戏……②自然

活动:饲养小动物,种植植

物……③社会活动:有关家庭的

认识活动……④工作和美术活

动:参加家庭和学校的工作,模

拟成人的职业工作……⑤言语文

学活动:自由谈话、特殊谈

话……⑥音乐活动:听音乐,变

音……⑦常识活动:关于衣食住

行方面的生活活动……

2.答: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应具备

以下特点:问题能引发幼儿的兴

趣;问题的难度适合儿童的易诱

发展水平;问题促进幼儿语言能

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能发

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3.答:衡量良好课程的标准是:

能顾及学前儿童心理、身体、情

意、人格等和谐发展的完整性、

能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身心发

展的各种经验的广博性、能照顾

不同儿童的天赋、生长背景、学

习意愿、发展倾向等个别差异的

可弹性、能综合利用各种教育因

素与手段,发挥整体效力具有整

合性。

4.答:潜在课程具有五个特征。

①潜在性:潜在课程以隐蔽的方

式,将有关道德,审美,政治意

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观点,

经验等渗透给学习者,寓教育与

无声无息之中。②模糊性:潜在

课程的作用有时难以明确化和量

化,它以整体性方式产生影响,

是人在无意状态下接受潜移默化

的效力。因此,潜在课程的作用

又不易察觉。③多样性:潜在课

程会依附于多种多样的客观载体

中,人,事,物,关系等都是其

物质承担者。④非预见性:潜在

课程的多样性,差异性强,发挥

作用的途径多,不容易严密计划

与控制,因而难于准确遇见。⑤

非强迫性:潜在课程作用的方式

是隐蔽的,会使学习者于不知不

觉之中接受教育者“有意图的”

教育影响,而不产生困难感,因

此,潜在课程具有非强迫性。

5.答:心理科学和人类发展生态

学对学前教育课程组织有以下启

示:课程组织就是引导学前儿童

积极地相互接触、交往、取长补

短的过程;就是帮助学前儿童不

断的操作物体,建构客观事物,

扩大认知范围,改变认知结构,

形成良好智力、情趣、人格的过

程,在此过程中,被改变的外物

或内部心理结构,有反作用于教

师和学前儿童,如此连续不

断……当幼儿升班时,做相应的

心理调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要把发展创造性作为学

前教育的重要目标?

2.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中有哪几类

知识?

1.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

因:①社会经济化特征要求人个

创造能力和非凡的智力纳入学前

教育目标;②人自由时间增多,

要求人创造性地支配时间,而非

浪费时间,这是社会文化依据;

③出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之

需,必须对所有水平不等的儿童

一视同仁。

2.答: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中有三

类知识:①儿童日常生活、游戏、

观察中所得的简单知识;②相对

复杂的需经专门组织才能掌握的

知识;③增强儿童学习能力,促

使儿童继续学习与探索的知识。

模拟试卷(十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

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

1.西方教育史上【A】首次提出

要按照儿童发展的阶段确定课程

内容和重点的思想。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C.斯宾塞D.杜

2.【B】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思

想。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

C.斯宾塞D.杜威

3.【B】是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

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A.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B.建立有中国特色

学前教育课程理论C.学前教育

课程门类丰富D.课程目标与内

容的多样化

4.我国学前教育的先驱人物是

【B】。A.陶行知、陈鹤琴、张宗

麟B.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

C.陶行知、张宗麟、张雪门D.晏

阳初、陈鹤琴、张宗麟

5.课程一词出现,在我国最早是

在【D】时代。A.隋唐时代B.两

汉时代C.先秦时代D.唐宋时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

填写在题干的横线上)

1.1904年我国颁布的(奏定学堂

章程),确立了较为完备的现代学

制。

2.著名学前教育家(张雪门)在

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幼稚园

的社会》一书。

3.赫尔巴特著名的教学四阶段是

(系统)、(明了)、(联想)和(方

法)。

4.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中

把蒙养院改名为蒙养园。

5.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运用产婆

术进行教学。

6.老解放区采用的主要教学法有

(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

(三化教学法)。

7.杜威的课程思想渊源主要有三

个方面(经验主义哲学)、(完形心

理学)、(改造主义哲学)。

8.1951年政务院公布了《关于

学制改革的决定》,产生新中国第

一个学制,将(幼稚园)改名为幼

儿园。

9.(课程目标)是课程价值的主要

载体。

10.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布朗芬布

伦纳)建立了人类发展生态学。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课程内容整体性

2.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

3.科目课程

4.课程内容发展性

5.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价值取向

1.课程内容整体性是指课程内容

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机联系,形成

具有整体功能的结构。

2.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

人们根据社会,学前儿童、学前

教育性质等因素对学前教育课程

目标进行综合判断与选择。其结

果是确定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3.科目课程是有一系列具有独立

体系的科目构成,强调各科的系

统性,忽视各科间的联系;

4.课程内容发展性是指课程内容

顺应学习者身心成熟的内在秩序

并促进学习者向着教育预期的目

的变化的特性。

5.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价值取向是

根据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

对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说作的选择

与判断。它确定学前教育课程内

容的基本特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6分,共30分)

1.行为主义对课程有哪些启示?

2.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编制应

该注意几点?

3.潜在课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4.人文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5.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内容来源是什么?

1.答:行为主义对课程的启示: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注意统整性,并能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应顾及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儿童的社会需要,课程内容应照顾儿童的经验,承认儿童是具有人性的人。这主要表现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三个方面。

2.答: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编制应该注意三点:①幼稚园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们看宇宙的一切,都是整个的;②幼稚生时期,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需要;编制课程时,不能忽视社会的需求,但更应注意儿童现在的需要和能力;③编制幼稚园课程,应根据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

3.答:潜在课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潜在课程的提出,使我们必须重视预先计划好的课程之外的教育性经验对学习着的影响,增强教育的意识性,统一考虑一切可能对学习着能产生作用的因素;

②课程不仅包括理性内容,也包括情意,动机,态度等非理性内容;课程既要发展学习着的理性,也要发展学习者的非理性;要把学习者看做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体;③培育学生,既要采取强迫性,主观性措施,也要采用隐喻式,潜在式方式,利用教育环境感染熏陶学生;④要注意教育系统内部课程的统整优化,也要注意学校内外不同因素的教育作用相互配合;⑤课程是教育目的性过程,但有时教育目的性并不明显。要提高课程效果,必须增强教育意识,并重视课程作用的方式。

4.答:人文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是:①教育的目的在于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教育就是价值引导与价值创造的过程;②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条件;③教学应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和轻易的陶冶。

5.答: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内容来源是:①儿童自发的活动;

②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③儿童于世界接触产生的活动;④儿童流传下来的经验,合乎儿童需要的部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在教育实际中,课程内容的动态形式与静态形式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能否统一量化?

2.如何理解动态的课程内容?如

何评价?

1.答:在教育实际中,课程内容

既有动态形式,也有静态形式在

教育实际中更多的则是两种形态

一起的课程内容。例如,体育课

的内容,就既有知于走、跑等运

动的知识,又有实际的走、跑等

动作、运动内容。关于课程内容

的动态性的静态性比例的多少,

难作统一量化。似乎,学习者的

年龄越小,课程动态性的内容越

多,所占比例越大。

2.答:动态的课程强调与幼儿行

为为中心,注重行为的实践。动

态过程作为课程内容保,能激发

学习者的兴趣,发展学习者的实

际行为能力,增长实际经验,能

将学习都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

起来。

模拟试卷(十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

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

1.潜在课程出现,它着重解决教

育中的【B】、【】问题,重视人的

发展。A.非系统化、非计划性

B.过分目的性、正规化C.目标

单一、课程组织混乱D.课程内

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2.从根本上说,学前教育课程的

性质是由【C】决定的。A.学前

教育课程的目标B.学前教育课

程内容C.学前儿童和社会发展

的内部矛盾D.学前教育课程的

价值

3.西方教育史上,【D】其名著《什

么知识最有价值》中首先提出了

“课程”一词。A.杜威B.泰勒

C.布鲁纳D.斯宾塞

4.【D】决定着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的基本特性。A.学前教育课程组

织B.课程目标C.课程计划D.学

前教育课程性质

5.【A】是课程价值的主要载体。

A.课程内容B.课程组织C.课

程目标D.课程标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

填写在题干的横线上)

1.1837年幼儿园之父(福禄倍尔)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2.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最早是

(夸美纽斯)提出来的。

3.在我国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人

物是唐代的(孔颖达)。

4.儿童生态学认为儿童发展有三

种生态分别是(自然生态)、(社会

生态)、(学习生态)。

5.古德莱德将课程组织分为(正

式课程)、(实践课程)、(理想课

程)三个层次。

6.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括(知识

经验)、(情境活动)。

7.学前教育课程旨在是学前儿童

获得(有益)的经验,产生累积的

(效应)。

8.课程内容在态性上分为(动

态)、(静态)、(动静结合)三种形

式。

9.课程组织的动力源是(人)。

10.教育艺术通常由(教育方法)

来表现。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生理素质

2.整体教育原理

3.学前教育课程组织价值取向

4.家园同步

5.完整儿童

1.生理素质是人先天的遗传的生

理结构特征,是人发展的自然基

础或生物性物质基础。

2.整体教育原理是指学前儿童是

身心有机统一发展的整体;要保

证这一整体健全和谐地发展,必

须以整体观看待他,并整合各影

响因素,发挥整体育人功能;否

则,要想学前儿童健全发展,塑

造“完整儿童”,是不可能的。

3.学前教育课程组织价值取向是

为实现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对学前

教育课程组织的本质及其特性的

选择与判断。它主要由学前教育

课程组织的内涵、基本原理、基

本原则及基本方法体现出来。

4.家园同步是指家庭与正规幼教

机构的合作为教育效应综合化的

主要途径之一,其核心是家庭和

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行动。

5.完整儿童是指一个全面发展和

谐的儿童,是指其身体的、社会

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

合性发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6分,共30分)

1.整体教育原理的内涵包含哪些

内容?

2.对课程本质认识的共同趋势有

哪些?

3.张宗麟提出幼稚园课程实施应

该遵循哪些教育学和心理学原

则?

4.整体教育原理的理论基础是什

么?

5.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

说是怎样认识儿童的?

1.答:整体教育原理的内涵包含

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前教育是

完整的人,有身心两方面有机统

一构成;身心和谐,平行发展,

不可偏废。(2)影响学前儿童的因

素是多方面的。(3)健全和谐发

展,是教育的目标。

2.答:对课程本质认识的共同趋

势有:课程本质观从静态走向动

态;课程的有意性发生变化;课

程重心发生变化;课程是整个教

育系统的软件,包括学校课程和

社会课程,是两类课程的有机整

体。

3.答:张宗麟提出幼稚园课程实

施应该遵循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

则有七个方面:①将学校生活与

实际生活打成一片;②及注意儿

童的个别学习,又注意儿童之间

的互助与合作;③教师要做儿童

的朋友;④使儿童获得成功;⑤

持续不断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

惯;⑥儿童进行社会性行为的兴

趣,达到教育目的;⑦意对儿童

社会性行为的交替培养。

4.答:整体教育原理的理论基础

有:①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人的全

面发展学说;②系统论和人类发

展生态学等;③我国的教育目的

和学前儿童发展观。

5.答: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的学说认为学前儿童既是自然的

人,又是社会的人;既有自然本

性,又有社会本性;既有个性,

又有群体性,是几者有机结合、

动态发展的整体。当然,与成人

相比,学前儿童的自然性多,社

会性少。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论述应如

何具体选取学前教育课程的内

容。

2.根据人文性原则,学前教育课

程内容应该如何选择?

1.答: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选取

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要注意两

点:①应从学前儿童的生活情境

中选择那些具体、形象、直观、

或能引起学前儿童想像、联想的

事物、材料、活动等作为课程内

容;②课程内容应具有感染性和

陶治功能,适合儿童感受和操作,

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实

成表象世界,形成有序的情境联

系。

2.根据人文性原则,学前教育课

程内容的选择应做到三点:①在

课程内容中,必须包括与儿童生

活紧密相关的文化传统、民俗礼

仪,节日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

②反映个人特征、群体心理之外,

还应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即人际

关系;③在科学技术推动下经济

飞速发展的社会。

模拟试卷(十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

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

1.【D】是课程内容质的规定性,是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之一。A.情境性B.人文性C.综合性D.活动性。

2.著名心理学家【B】从儿童认知和思维方面比较深入的考察儿童活动的许多方面。.A.柯尔伯格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倍尔

3.确定课程内容人文性的基础是【B】。A.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B.马克思主义人性论C.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儿童心理学

4.【B】是学前儿童内外行为统一的特性。A.直接兴趣性B.活动性C.情境性D.人文性

5.课程一词出现,在我国最早是在【D】时代。A.隋唐时代B.两汉时代C.先秦时代D.唐宋时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的填写在题干的横线上) 1.(福禄倍尔)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把游戏列入课程之中的教育家。2.(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规定幼儿园必须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3.1951年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产生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将(幼稚园)改名为幼儿园。

4.终生教育的提出者是(朗格朗)。

5.教育家(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课程定性为“实物课程”。6.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学前教育基本上局限于(家庭教育)范围之内。

7.卢梭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自然教育)的教育。

8.夸美纽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代表作有(《世界图解》)、(《母育学校》)。

9.(卢梭)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10.南陈北张中的“张”指的是(陈鹤琴)。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环境陶冶原理

2.教育价值

3.课程结构

4.内部课程

5.课程即计划观

1.环境陶冶原理是指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学前儿童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叫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2.教育价值是价值在教育领域的表现,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所向。教育价值便是教育满足人们需要

的关系属性,即教育与人和社会

需要之间的关系。

3.课程结构是由课程要素按照一

定关系而结构的整体系统,它是

课程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

又制约着课程要素作用的发挥。

课程结构反映着课程本质。

4.外部课程是显于外的可视的系

列目的性动作与行为的总和。它

既可以是群体性的,也可以是个

体性的,但都离不开客观的物质

条件。内部活动则是外部活动的

内化,是隐于内的心理活动或思

维活动。它总是个体性的映象式

的。它是外部活动的内在反映,

终竞脱离不了外界的限制。

5.课程即计划观就是课程,最简

单的一种认识,完全静态的课程

观。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小题6分,共30分)

1.整体教育原理的内涵包含哪些

内容?

2.对课程本质认识的共同趋势有

哪些?

3.张宗麟提出幼稚园课程实施应

该遵循哪些教育学和心理学原

则?

4.整体教育原理的理论基础是什

么?

5.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

说是怎样正确认识儿童的?

1.答:整体教育原理的内涵包含

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学前教育是

完整的人,有身心两方面有机统

一构成;身心和谐,平行发展,

不可偏废;②影响学前儿童的因

素是多方面的;③健全和谐发展,

是教育的目标。

2.答:对课程本质认识的共同趋

势有:①课程本质观从静态走向

动态;②课程的有意性发生变化;

③课程重心发生变化;④课程是

整个教育系统的软件,包括学校

课程和社会课程,是两类课程的

有机整体。

3.答:张宗麟提出幼稚园课程实

施应该遵循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

则:①将学校生活与实际生活打

成一片;②及注意儿童的个别学

习,又注意儿童之间的互助与合

作;③教师要做儿童的朋友;④

使儿童获得成功;⑤持续不断的

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⑥儿童进

行社会性行为的兴趣,达到教育

目的;⑦意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

交替培养。

4.答:整体教育原理的理论基础

有三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人学

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②系统论

和人类发展生态学等;③我国的

教育目的和学前儿童发展观。

5.答: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的学说认为学前儿童既是自然的

人,又是社会的人;既有自然本

性,又有社会本性;既有个性,

又有群体性,是几者有机结合、

动态发展的整体。当然,与成人

相比,学前儿童的自然性多,社

会性少。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全面理解学前教育课程内

容的发展性?

2.实施学前教育课程基本价值取

向,必须建立的基本观念有哪些?

1.答:①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是全

面的又是个别的,全面发展性包

括对全体儿童的发展,意即促进

每个儿童在水平上提高。②同时

也意味着发展儿童的整体,即发

展儿童身心各方面、各机能,发

展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

2.答:必须建立的基本观念有:

(1)塑造完整儿童,实施全人格教

育。具体包括:①塑造完整儿童,

实施全人格教育,这是学前教育

发展的历史;②从历史上看,学

前教育经历了重视保育价值到重

视教育价值的过程;③在正规的

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之初,学前教

育强调保育的社会作用。(2)发展

儿童主体性,实施文体性教育。

具体包括:①主体性人性;②主

体性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能动

性;③主体性即主体对客体的优

越性、支配性、为我性;④主体

性即人的实践性;⑤主体性即人

性最本持的方面,包括能动生、

自主性、创造性。

考点串讲

导言

一、关于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问

(一)宏观问题

1.我国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的学

前教育课程。

2.什么是学前教育课程?

3.学前教育课程的特性包括什

么?

(二)教育价值取向

1.主智说。

2.专长教育说。

3.个性发展说。

4.“做人”培养说。

5.全面发展说。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1.参考资料繁杂。

2.知识中心痕迹明显。

3.缺乏统一的目标,零碎杂乱。

4.抽象、偏深,偏离幼儿教育经

验。

(四)课程组织和实施中的问题

1.师生关系问题。

2.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关系的问

题。

3.关于教育目标与内容、形式的

关系问题。

二、关于学前教育课程基本问题

原因的分析

(一)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演

1.完全外部引进的课程模式。

2.陈鹤琴等人提出的课程模式。

3.苏联模式的影响。

4.改革开放后的学前课程模式。

(二)各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操作性强,理论性差。

2.脱离时代背景。

3.缺乏系统的理论为基础。

4.缺少中国特色。

(三)对于课程改革的认识

1.最终目的是创设优化教育环

境。

2.解决问题的关键——认识课程

的特性。

三、阐明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特

(一)从整体上把握最基本的特性

(二)基本构成部分的特性

第一章课程的本质

一、课程的本质是什么

(一)课程最初的含义

1.中国古代的含义:孔子的“六

艺”,孔颖达最早使用“课程”

一词。

2.西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二)课程本质的变化

1.课程即“学科或教材”。

这种课程定义历史最悠久、影响

最深远。既代表着传统的教育观,

也是以往学校教育实践的真实反

映。它认为课程就是具体的学习

科目或学习科目的总和。而教材

是学习科目的具体体现与重要载

体,所以课程也即教材。

2.课程即经验一杜威一经验主义

哲学。

这是20世纪课程改革中最有吸

引力的课程定义。它强调以学生

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兴趣、需要

等选择课程内容,强调这些内容

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其结果是要

使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经验。有

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感受到的

课程。

3.课程即“计划”。大纲就是课

程,最简单的一种认识,完全静

态的课程观。

这一定义认为课程是培养人的计

划或蓝图,包括对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评价

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决策,涵

盖了课程的基本要素,比较周全。

4.课程即目标。序列、操作性强

的学习目标即成为课程研究的核

心内容。

博比特、泰勒、加涅等人的思想

注重课程的结果。强调教育的目的性,便于课程的组织与评价,但往往缺乏灵活性。

(三)从课程到潜在课程的启示1.提出背景。反理性主义运动的高涨——认识到人的行为并非完全按照理性原则进行,指出在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因素对人的发展影响巨大。

2.含义及特征。正式课程以外所有对儿童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是潜在课程,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因素。

3.启示。从更加全面、人性的角度审视课程的涵义,可以更好地设计和改革课程,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帮助。

二、课程应该是什么

(一)从课程概念的变化看课程本质观

1.静态一动态。

2.有意性。

3.重心转变:教师:学生。4.“教育系统软件”:相对于教育硬件——校舍、桌椅等。(二)研究课程本质所涉及的方面1.课程的教育目的性。

2.学习者。

3.课程的态性——动态和静态。4.课程媒介——教学媒介、沟通媒介。

5.课程中心——儿童、教师、课程过程。

(三)课程本质的概念化

课程的本质。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

三、从课程结构看课程本质(一)课程结构

1.六分法:科目本位课程、广域课程、融合课程……

2.四分法。

3.三分法。

4。二分法——正规课程与潜在课程。

(二)课程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课程也相应地分为内部课程与外部课程,就是说,课程由内部课程和外部课程构成统一性结构。1.认知结构——布鲁纳。

2.个性——个体差异。

(三)课程结构与活动结构的关系1.课程结构决定于教育性活动的结构。

2.教育性活动的对象形成课程客体。

第二章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

一、学前教育课程性质的确定(一)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

学前教育课程是整个大课程体系中的坐标原点,6岁之前的课程为以后的课程奠定基础,我国明文规定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

的基础组成部分。

(二)学前教育课程是非义务教育

课程

相对于中小学来讲有着重大的区

别,失去了政府某些方面的支持,

但是也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

有较大的灵活性。

(三)学前教育课程是终生教育的

根本课程

1.教育起点——个性萌芽时期,

各种素质发展的起始阶段,意义

重大。

教育起点——洛克的“白板

说”——生理和心理素质正在经

历混沌一分化一综合一复杂的阶

段,早期教育的影响贯穿终生。

2.终生学习。

(四)学前教育课程是适宜发展性

课程

1.适合身心发展需要——符合身

心发展水平,注意生理保育和心

理健康。

2.具有选择性——适合的教育内

容要经过严格的筛选。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

基。

4.独特兴趣——优势领域的培

养,专长发展说。

5.儿童与社会兼顾。

(五)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素质教

育课程

1.基础性。

2.相对稳定性。

3.潜在性。

4.整体性。

5.发展性。

二、确定学前教育课程性质的意

(一)理论意义

1.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时

代精神与未来要求。

2.明确学前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

中的坐标。

3.点明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形

式。

4.指出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5.表明课程的重心。

(二)实践意义

1.明确方向与重点。

2.有利于进行课程评价与教材选

编。

第三章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与基

本价值

一、课程价值与教育价值

(一)价值及其特征

价值的多种属性:

1.功用性。

2.客观性。

3.社会性。

4.历史性。

(二)教育价值与课程价值

1.教育价值的表现:文化传承、

文化选择、创造价值、性情陶冶、

人格塑造、科学启蒙、培育价值。

2.课程价值的属性。

二、学前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课程生成学前教育

价值的核心部分

(二)学前教育课程价值构成学前

教育价值的核心部分

(三)学前教育课程价值与人的价

人的价值:自然价值、社会价值。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取

(一)塑造完整儿童,实施完全人

格教育

(二)发展儿童主体性,实施主体

性教育

1.创造开放的创造性学习环境,

实施开动性教育。

2.确保儿童主体地位,重视个别

性教育。

3.重视学习过程,发展学习能力。

4.认清相互作用原理,注重师生

互动。

第四章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形式

与来源

一、课程内容的概念

(一)静态的课程内容

布鲁纳:课程即科目,课程即学

科。

(二)动态的课程

杜威:课程即活动,课程即经验。

陈鹤琴:教育即生活。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张雪门:行为课程。

课程内容实际就是存在的活动过

程。

关于教育本质的3个命题:教育

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就是

经验的改造。

(三)动静结合的课程内容

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形式

(一)知识与经验:具体、形象、

非学科、非系统

(二)情境与活动

三、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来源

——儿童、知识、社会

(一)知识与经验

1.自然知识——基本科学常识

等。

2.社会科学知识——民族文化传

统、道德礼仪规范、历史地理常

识等。

(Z-)学前儿童获取知识的特点

1.具体性。

2.形象性。

3.非系统性。

4.非科学性。

(三)情境与活动

张宗麟把人生实际生活作为幼儿

园课程根源。

张雪门认为“完整的课程根据于

完整的活动”。

第五章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特性

一、根基性

(一)基础——终生教育的起点

(二)启蒙——认知的开始

(三)发展——动态的发展

二、直接兴趣性——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一)激发好奇心

(二)主动参与

(三)发现创造

(四)开发新的领域

三、人文性——人文关怀的反映

(一)完整意义上的人都需要人文

关怀和修养

(二)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

四、情境性——与课程的兴趣性、

活动性直接联系

(一)幼儿学习的特点决定

(二)儿童中心观点的支持

(三)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主导形

五、活动性——行为活动是学前

儿童心灵的窗户——陈鹤琴等

六、整体性——课程各部分之间

形成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融合课程。

整合课程。

综合课程。

广域课程。

“网络”课程。

七、发展性——课程内容的功能

特性。也是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

的客观要求

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

而不是原地踏步。

第六章学前教育课程组织及其价

一、课程组织的概念

(一)什么是课程组织

1.泰勒的观点:

(1)组织的对象——学习内容。

(2)产品——计划、学程、教学计

划。

(3)程序——组织的过程。

2.作者的课程组织观:

(1)课程是自动组织过程。

(2)组织动力源泉是人。

(3)学习者是重要的动力源泉。

(4)课程分为方案状态和实践活

动状态。

(5)课程是部分预知和部分非预

知。

(二)课程组织的层次与学前儿童

的关系

1.官方。

2.理想。

3.实践。

二、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要素

(一)学习者

(二)教育者

(三)教育情境

三、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课程组织是核心的

教育过程

(二)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累积教育效应

(三)学前教育课程组织形式和表现教育艺术

(四)学前教育课程组织是主体性统一过程

第七章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理

一、相互作用原理

(一)相互作用原理的内涵

1.课程组织过程。

2.师生互动。

3.互动特征。

(二)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哲学。

2.主体发展观。

3.系统科学。

4.心理科学和人类发展生态学。

(三)相互作用原理的实践性和具体化

二、整体教育原理

(一)整体教育原理的内涵

1.完整人。

2.多因素。

3.和谐发展。

(二)整体教育原理的理论基础1.全面发展说。

2.系统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3.教育目的和儿童观。

(三)整体教育原理的实践性和具体化

三、环境陶冶原理

(一)环境陶冶原理的内涵

(二)环境陶冶原理的理论基础1.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

2.儿童生态学。

3.儿童人类学和文化生态学。

(三)环境陶冶原理的实践性和具体化

第八章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定向原则

1.出发点和归宿。

2.教育目标四层次。

二、生活化原则

1.教育生活化。

2.教育生活化的要求和理由。3.教育生活化的表现。

4.生活教育化。

三、活动化原则

1.活动性的内在和外在表现。2.判断活动的标准。

四、游戏化原则

1.游戏的核心。

2.教学游戏化。

3.教学游戏化的作用。

五、综合化原则

1.课程综合化含义。

2.课程综合化结构。

六、家园同步原则

1.家园同步教育含义。

2.家园一致性。3.家园同步作用。

七、师生同构原则

1.师生同构作用。

2.“预成论”。

3.“外铄论”。

4.“复演说”。

5.师生同构需要注意的内容。

第九章学前教育中的潜在课程

一、潜在课程及其特征

(一)潜在性

(二)非预期性

(三)非强迫性

(四)模糊性

二、学前教育中的潜在课程

(一)物质一空间类

(二)组织一制度类

(三)文化一心理类

三、要重视学前教育领域的潜在

课程研究

(一)学前教育特征与潜在课程

(二)幼儿学习特征与潜在课程

(三)强调潜在课程研究的价值

四、创设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学

习环境

(一)最大可能的依据教育目标

(二)有利于良好的全面的学习经

验的获得

(三)问题情境

(四)具有人情味的学习环境

(五)具有审美特征的学习环境

五、教师形象及其设计

(一)教师的人文特征

(二)教师的内在涵养和教育观念

(三)教师的生活风范

第十章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史

一、建国前的学前教育课程

(一)20世纪30年代

《奏定学堂章程》、《壬子癸丑学

制》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

存在特点:

1.第一次制订并颁发了全国统一

的课程标准。

2.中国化和科学化成为改革的主

题。

3.指导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

4.课程内容广泛,具体实用。

(二)20世纪40年代至建国前

二、l949m1976年

(一)建国初期学习苏联

特点:

1.课程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真正

具有了统一性。

2.课程“苏化”,实行分科教学

和分科课程模式。

3.初步明确了学前教育教学的目

标和内容体系。

(二)文革期间

三、l976年以来

(一)1976--1990年:从苏式转变

(二)1990年后:学前教育课程整

体改革

特点:

1.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2.改革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加深。

3.改革力度加大。

4.游戏确立为主要的教育活动形

式。

5.更新和优化教育目标和内容。

6.潜在课程引入幼儿教育领域。

四、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历

史总体特点与启示

(一)总体特点:坚持一条主线,

以课程改革作为学制改革的突破

(二)历史启示

1.坚持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中国

化。

2.坚持独立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第十一章中国早期学前教育课程

思想

一、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一)课程应为教育目标服务

(二)注重环境,以大自然为中心

(三)建构五指活动

1.健康活动。

2.科学活动。

3.艺术活动。

4.社会活动。

5.语文活动。

(四)采用整个教学法

(五)课程编制原则和具体方法原

则:

1.民族性。

2.科学性。

3.大众性。

4.儿童性。

5.连续发展性。

6.现实性。

7.适合性。

8.教育性。

9.陶冶性。

10.言语性。

方法:

1.圆周法。

2.直进法。

3.混合法。

二、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

(二)课程教材来源于儿童直接活

动适合儿童的教材标准:

1.符合现实的需要。

2.符合社会普遍生活的需要。

3.符合儿童目前生长阶段的需

要。

4.符合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

(三)幼稚园课程的特点和结构

1.整个的。

2.直接的。

3.个别的。

(四)幼稚园课程的编制

三、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课程的本质是活动

(二)课程的来源及特点

(三)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思想

第十二章外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

与思想

一、起源阶段的教育思想

(一)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课程思

《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1.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

2.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方式和教

学方法。

(二)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三)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课程

思想

二、发展阶段的学前教育课程思

(一)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课程思

1.教育思想。

2.课程内容:①宗教教育;②体

育卫生;③游戏活动;④恩物;

⑤语言;⑥手工;⑦绘画;⑧诗

歌;⑨自然科学。

3.教育方法。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课程思

1.教育理论。

2.课程内容:①感觉教育——智

力教育;②语言教育;③纪律教

育;④计数教学算术入门。

3.教育原则与方法:①重视环境;

②教师的作用。

(三)杜威的课程思想

1.教育的本质。

2.课程与教材。

三、教育和心理学理论与学前教

育课程的发展

(一)行为主义

(二)人文主义

(三)认知发展理论

简答 学前教育课程论

第七章学前教育组织的基本原则 1.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三大基本原理?151 一、相互作用原理二、整体教育原理三、环境陶冶原理 2.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172 一、目标定向原则二、生活化原则三、活动化原则四、游戏化原则 五、综合化原则六、家园同步原则七、师生同构原则 3.相互作用原理的内涵及其具体化(活动化、游戏化、师生同构)152、 157 内涵:只有经过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课程组织才是真正的教育。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发展观、系统科学、心理科学和人类发展生态学。 4.整体教育原理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化(综合化、家园同步教育)159、163 内涵:学前儿童是身心有机统一发展的整体;要保证这一整体和谐健全的发展,必须以整体观看待他,并整合各影响因素,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人的全面发展说、系统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学前儿童发展观) 关于什么样的课程才算是好课程的评价标准变为:能顾及学前儿童心理、身体、情谊、人格等和谐发展的“完整性”;能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经验的“广博性”;能顾及不同儿童的天赋、生长背景、学习意愿、发展倾向等个别差异的“可弹性”;能综合利用各种教育因素与手段,发挥整体效力,具有“整合性”等等。这些观念及其实践化,演化出课程组织的综合化原则。 5.环境陶冶原理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164、171 内涵: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学前儿童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主要是人文环境陶冶的结果;儿童年龄越小,环境的陶冶功能越大;特征不同的环境,对学前儿童的感染力不同。理论基础:儿童生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儿童生态学、儿童人类学和文化生态学。 在实践中的运用:○1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发挥其美育功能,陶冶幼儿美的心灵,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如绿树成荫、花草芬芳,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2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温暖的交际环境,选择和利用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此熏陶感染幼儿;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使它们协调优化,融知识性、思想性、娱乐性于一体,创设适应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的教育环境,是课程组织的重要任务。 6. 系统论对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启示(注重影响儿童发展的所有因素的整体价值)162

[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

2020秋季西南大学 [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1、游戏本身也可以是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 A.√ B.× 2、单元主题活动的主题可以来自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A.√ B.× 3、活动课程的理念是杜威提出来的。 A.√ B.× 4、幼儿园课程类型有很多种。 A.√ B.× 5、特定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其发挥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A.√ B.× 6、家长有权利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决策。 A.√ B.×

7、课程实施的主要责任人是教师。 A.√ B.× 8、课程开发要考虑幼儿所处的文化背景。 A.√ B.× 9、课程就是知识的集合体。 A.√ B.× 10、课程就是幼儿的一切活动。 A.√ B.× 11、高质量幼儿园课程的特征之一是传承本土文化。 A.√ B.× 12、课程开发是一个线性过程。 A.√ B.× 13、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是可以学习培养的。 A.√

B.× 14、中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课程照搬自日本。 A.√ B.× 15、课程实施会分为不同的层面。 A.√ B.× 16、课程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A.√ B.× 17、36.不同层次课程的目标的抽象程度不一样。 A.√ B.× 18、课程领导的主要方式是协商审议。 A.√ B.× 19、课程内容的组织也可以按照幼儿学习该内容的阶段和轨迹来。 A.√ B.×

20、五指活动课程是本土原创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A.√ B.× 21、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只能是儿童发展理论。 A.√ B.× 22、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也属于课程。 A.√ B.× 23、园本课程是属于课程管理的范畴。 A.√ B.× 24、课程在不同层次之间的转化中会发生变异。 A.√ B.× 25、教材的使用有时候会限制教师的专业自主。 A.√ B.× 26、幼儿园课程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 A.√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B )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 2.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B ) 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C.远期目标 D.活动目标 3.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4.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 C )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5.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D ) A.幼儿园创收B.补偿教育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D.服务社会6.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 ) A.出生的第一年 B.3-4岁 C.5-6岁 D.6-10岁 7."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C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和教育D.生理成熟8.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 )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C.提出了"白板说" 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9.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 C ) 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

幼儿园课程论-答案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课程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的教育理念 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3.以学科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 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或行为理论) 5.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初步知识的学习 6.以教师为中心结果为评价标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分) 1. B 2. BCD 3, B 4. AB 5. AB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五指活动课程是陈鹤琴创编的。陈鹤琴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儿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了他所谓的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陈鹤琴以S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4.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已让儿童参与多元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t1)选择的主题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并能被用于他的日常生活。t2分) t2)应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并能运用已学的技能。t2分) t3)应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t2分) t4)应有益于平衡幼儿园的课程。t1分) t5)应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t1分) 2 t1)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2分) t2)活动主要由儿童发起;t2分) t3)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的需要;t2分) t4)强调活动的过程。t2分) 3. t1)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3分) (2)生成性目标。生成性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关注的是过程。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3分) (3)表现性目标。表现性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儿童的创造性。t2分) 4. (1)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 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2分)

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大纲(最全整理版)[1]

填空题 1.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最早使用“课程”一词,1918年美国博比特的《课程》是课程理论独立的标志。 2.幼儿园课程理论基础有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 3.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 4.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将人的发展放置于一个由小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组织的生态系统中。 5.课程组织的两种形态包括:观念或构想形态的课程组织和实践形态的课程组织。 6.课程内容组织的形式:学科中心、社会问题中心、儿童中心。 7.幼儿园教育过程的组织包括:教育的途径、活动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方法策略。 8.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是:基础性、非义务性、适宜发展性。 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主体性原则。 10.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11.课程计划包括的类型: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日计划及具体活动计划。 12.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教学、间接教学、支架式教学。 13.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课程评价的目的、课程评价的内容、课程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课程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14.课程评价标准的基本特征:准确性、有用性、合法性、可行性 15.课程评价的客体:评价的对象;课程评价的主体:评价者 18.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16.蒙台梭利的教育目的: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 17.蒙台梭利课程的主要内容: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科学教育。 18.海恩斯科普课程的创立者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最先源于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干预计划。 20.瑞吉欧教育的理论基础: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 19.项目活动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 20.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的

[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2020春机考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 考试 课程名称:(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 100分 ( 一、 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道题分,共分) 1. 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成为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例如, 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生理等学科合并为理科。课程综合的思想,发轫于赫尔巴特的教材联络说。联络说在 19 世纪末进入美国,发展为以知识本位综合的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以儿童本位综合的活动课程;以社会本位综合的核心课程。 : 2. 课程组织 首先对课程组织的概念、要素进行了学理分析与阐释,使读者对这一研究领域有一个全景的了解:然后分几个专题展开对课程组织的层次与形式、课程涵盖面、垂直组织、水平组织的介绍,并对成为当前课改热点的统整课程、专题研习、全语文教学、单元课程等具体的课程组织形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 二、 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道题分,共分) 1. 课程在不同层次之间的转化中会发生变异。 对 — 错 2. 园本课程是属于课程管理的范畴。 对 错 - 3. 课程就是知识的集合体。 对 错 4. 、 单元主题活动设计得越精密越好。 对 错 5. 游戏本身也可以是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 对 《

错 6. 幼儿园的课程重心不是教。 对 错 ` 7. 课程实施的主要责任人是教师。 对 错 8. " 中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课程照搬自日本。 对 错 9. 课程模式的要素主要是目标,内容,教学和评价。 对 { 错 10. 教材的使用有时候会限制教师的专业自主。 对 错 &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测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 A.家长会 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 D.家长开放日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 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4.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 )。

A.过度教育 B.质量下降 C.功能异化 D.社会不重视 5.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 )。 A.目光直视 B.敢于批评 C.语调语速要适当 D.语气要一直不变 6.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 A.保育和教育 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保育、教育幼儿及家长服务三、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最近发展区 2.幼儿园生活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2.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2.分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六、案例题(共16分) 菜例: “梧桐树就是梧桐树”,这是我的外甥女甜甜用“就是”造的句。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叉子。这个句子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还有一次我翻看甜甜的图画作业,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围画着绿色的光芒,画的名字是“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太阳在我们眼里不是绿色的,但是我们怎么能断定在孩子眼里不是绿色的呢?我们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打一个大叉子。 请你用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学前教育学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二 一、填空题 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_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2. 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_、提供哪些教 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3、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_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4、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为常见的取向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二、选择题 1 ?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B )。 A.博比特B ?泰勒C.惠勒?D.斯坦豪斯 2?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B)反对把人作为物而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并把课程看作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 ?预设性目标 3. 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D?) 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过程模式绝对反对课程目标的存在。 C.过程模式是由布鲁纳提出的。 D.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 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4. 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C), A.行为目标? B ?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预设性目标 5. 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 C )的价值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D课程内容是教学计划 三、名词解释 5、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6、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7、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 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8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四、简答题 5、简述行为目标的运用价值和局限。 (1)运用价值:行为目标使目标的表述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提高了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提高了教 学的有效性。行为目标的精确和具体还便于教育评价的进行。(2)局限:一些高级心理素质,如情感、态度等,很 难用具体化的、夕卜显的行为目标来反映;具体、精细的行为目标对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利。 6、简述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对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作用。 (1)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将课程内容看作是向儿童传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必然会 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强调儿童主动参与各种活动。(3)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会充分顾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使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而被儿童同化。

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论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_分类

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论形成性考核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第1章) 一、填空题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教什么、如何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教育理念。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二、选择题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BC)。 A 学习者的经验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D)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A 生活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 D 儿童中心课程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A 蒙台梭利课程B瑞吉欧教育方案C方案教学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 B D)A 非真实性B积极情绪C目的导向 D 自由选择 三、名词解释1.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3.多元文化课程: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4.鹰架教学: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四、简答题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答:(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答: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3.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答:(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4.为什么心理学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基础?答:(1)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③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因此,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2)心理学理论不可能单独为幼儿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幼儿园课程同样受到哲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来说,哲学和社会文化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五、论述题1.你是如何理解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答:(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2)日常生活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日常生活活动中和另外两类活动是也经常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的。(3)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关系:A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

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______"。 2、《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_____。 3、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中。 4、______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5、为了把无家可归的难童培育为抗日建国之力量,1938年3月在武汉成立中国______;该组织在抗战8年中先后建立了几十所战时儿童保育院。 6、1955年,教育部决定幼儿园师资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儿师范学校负责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增设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和______幼儿师范学校。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了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______管理的领导体制。 8、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家庭教育时期和______教育时期。 9、古罗马共和后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______。 10、伊拉斯谟斯提出了"事物先于文字"的口号,主张采用______教具来改进教学。 11、____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 12、在西方教育史上,______是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 13、1922 年德国《______》确定了德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精神是:幼儿教 育不是教育制度的一环,而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环。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幼教界受到西方新教育运动影响,出现______ 保育思想。 15、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了"从_________中学",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 二、单选 1、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______》。() A、百家姓; B、千字文; C、幼学琼林; D、三字经 2、__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A、梁启超;B、康有为;C、孙中山;D、蔡元培 3、蒙台梭利强调以______作为课程,希望以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思想力。() A、教具; B、恩物; C、游戏; D、作业 4、1922 年11月我国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______学制"或"新学制"。() A、壬子; B、癸丑; C、壬子癸丑; D、壬戌 5、蔡元培的"实利主义教育"即______。() A、实用主义教育; B、智育; C、实业教育; D、商业教育 6、1949 年11 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我国首次______,使幼教工作有了全国统 一的领导。()A、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 B、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学前教育处; C、设立学前教育司; D、设立幼儿教育司。 7、古代______学前教育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在当时来说是盖世无双的。() A、巴比伦; B、埃及; C、印度; D、中国 8、根据我国《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院长和教师的合格学历为毕业___。() A、初等师范学校; B、中等师范学校; C、职高幼师班; D、高等师范学校 9、古代______人家庭教育注意培养孩子们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 A、雅典; B、印度; C、斯巴达; D、巴比伦 10、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应由______规定",这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 ()A、政治;B、政府;C、国家;D、法律 11、______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三个因素是自然、训练和练习。() A、伊拉斯谟斯; B、维吉乌斯;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12、英国19 世纪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______提出的"开发教育方法"被很多国家的学前 教育机构所仿效。()A、维尔德斯平;B、欧文;C、福禄倍尔;D、威廉·哈里斯

幼儿园课程论参考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 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 以课程专家或教师计划为主体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一般都会忽视儿童的发展和儿童的兴趣,因为它很难在真正意义上符合每个个体的不同兴趣和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 × 2.(2分) 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和动作发展,但对情感发展并无益处。 √ × 3.(2分) 艾斯纳认为在编制课程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教育目标,其中表现性目标优于教学性目标,应该替代传统的教学性目标。 √ × 4.(2分) 教师与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在计划时能较多地依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课程的目标具有儿童生成性,课程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教育活动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教育活动也具有相当的弹性,是较为理想的教育活动形式。 √ × 5.(2分) 在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中,教育内容由四个方面组成,它们是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作业。

√ × 6.(2分) 幼儿园中比较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学科中心课程和儿童中心课程,但它们并非就是非此即彼,有时甚至可以兼容。也就是说各种课程内容在组织方式上的差异,往往体现在取向的程度上,而不是表现为极端的选择上。 √ × 7.(2分) 根据成熟理论,教师应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当儿童尚未达成“准备状态”时,应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熟,而不要人为地去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支持其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和气氛,让其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 × 8.(2分) 各种幼儿园课程在课程所持有的教育理念上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是“相对更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还是“相对更强调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以及强调的程度如何等方面。 √ × 9.(2分)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 × 10.(2分)

学前教育课程论

(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行为目标 2、表现性目标 3、生成性目标 4、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5、幼儿园课程 6、方案教学 7、幼儿园课程内容 8、幼儿园课程组织 9、、幼儿园课程评价 10、整个教学法 三、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 2、幼儿园课程的特征。 3、课程模式的要素。 4、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5、张雪门幼稚园课程编制的原则。 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7、方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8、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中的教育内容。 9、陈鹤琴所指出的当时幼儿园课程存在的四大弊病。 10、张雪门关于幼稚园课程来源的观点。 11、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中的五个领域。 12、海伊斯科普课程实施的过程。 13、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适用范围。 1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1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园本课程这个概念? 2、陈鹤琴认为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来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的? 3、如何看待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课程。 4、试论中国幼教课程改革的趋势。 5、幼儿园课程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儿童发展评价? 6、你对计算机进入幼儿园课程怎么看。 7、评述西方早期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8、当前很多幼儿园都开展双语教学,对此你有何评论? 9、试评价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10、陈鹤琴曾经提出“做中教学,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谈谈你时如何理解做中学的。 (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的是一种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效果的预期。每一项行为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构成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发生的情景、行为、和行为表现标准。 2、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个性化,指向儿童创造性地培养,不规定儿童在学习活动结束以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关注儿童在学习活动中个性化的表现,追求的是不同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有不同的表现。 3、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关注的主要是过程。 4、张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行为课程与别的幼儿园课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行为课程完全来源于生活,从生活而开展,也是从生活而结束。 5、结合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的特点,可以将幼儿园课程定义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6、指这样一种教学: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指引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或者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 7、幼儿园课程内容指的是一系列经过选择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是幼儿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对象。 8、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9、课程评价系判断各个层次课程(如理想的课程、正式课程、知觉课程、运作课程、经验课程等层次)的优劣价值,指出其缺陷或困难所在,从而能够做出行动的决定。 10、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的方法。 二、简答题 1、一般认为儿童发展、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知识是课程目标的来源。 2、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启蒙性;生活化;游戏化;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 3、理论基础、管理过程和政策、课程模式的内容和方法等。 4、High Scope认为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的核心,教师的责任是支持儿童的发展,通过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理想的教师进入儿童的活动但是不打断活动的流程,能够立足儿童的想法进行指导,避免告诉儿童他们错了,而是鼓励他们的新想法,让幼儿向别的幼儿求教。但是实践中教师的角色经常是侵入式的,教师为了追求理论性的目标,经常插入一些任务式的、不能反映儿童兴趣的提问和评论。 5、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据此他确定了编制课程的一些原则:整体性原则、偏重直接经验原则和偏重个体发展的原则。 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有: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发展的作用;有益于儿童认识过程及其支持系统的进行;有益于幼儿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习;有利于幼儿园课程中各个学科的整合和教学。 7、在方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创设环境和条件,激发儿童的兴趣,提升儿童行为的动机,使得儿童能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关注儿童的经验,尊重儿童的选择;适时介入儿童的活动,并对儿童提出挑战;与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交流。 8、实际生活练习(清洁、秩序、安静和会话);肌肉训练;自然教育与体力劳动;感觉教育。 9、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内的时间过长;功课太简单;团体动作太多;没有具体的目标。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_学前教育功能_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学前教育是面向__0-6__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3.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__现实功能______。 4.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一--易感性---一和易表现性。 5.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__求知__的兴趣、__创造__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6.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一,其中,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一。 7.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一”。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_游戏___作为基本活动。 3.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__表现力__。 4.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___语言环境___游戏环境__。 5.社区教育最初是一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6.一--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学习的因素。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母育学校》-------。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社会效益-----。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环境---------- 。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来园活动---------。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6.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和---家庭--------。 7.幼儿园与家庭的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家园联系本------。 8.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各育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正确实施各育,防止重此轻彼,坚持--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 9.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一----结果------。 10.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二、选择题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江西实验幼师 )。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发展性原则 )。 A.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0-3岁末 )。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环境 )。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林哈德与葛笃德》 )。 2.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注意力分散 )。 3.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赏识教育 )。 4.社区教育起源于(丹麦 )。 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 一般项目课前计划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 1.推动各囡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福禄培尔) 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林哈德与葛笃德》 )。 3.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保育和教育 )。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开放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环境 )。

幼儿园课程论(答案)

《幼儿园课程》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 C )。 A.计划 B.内容 C.工具 D.方法 2、课程内容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说明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B)。 A.目的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兴趣性原则 D.价值性原则 3、课程评价中评价儿童是为了(B )。 A.鉴别儿童 B.检核课程 C.评定教师 D.制定评价标准 4、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秩序感发展的高峰期大致在(C )。 A.1岁左右 B.2岁左右 C.3岁左右 D.4岁左右 5、在学前知识系统教学理论中,专门组织的集体教学形式被称为(A )。 A.上课 B.学习 C.作业 D.练习 6、学问中心课程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B ) A.个性成长 B.学术发展 C.身体发展 D.行为养成 7、陈鹤琴“活教育”的方法不包括(B ) A.做中学 B.做中求发展 C.做中教 D.做中求进步 8、项目活动实际展开时,主题网应该(D ) A.由教师操纵 B.由幼儿决定 C.固定不变 D.适时调整 9、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形式应是(B ) A.活动课程 B.游戏课程 C.隐性课程 D.学科课程 10、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来表示的目标称为(D ) A.教育目标 B.发展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行为目标 11、对儿童的评价内容以认知、身体动作、社会情绪,及语言为范围,这种评价属于

学前教育课程论小抄

对四种课程本质进行比较及评价:1课程即经验:是20世纪课程改革中最具吸引力的课程定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兴趣、需要等选择课程内容,强调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其结果是要使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经验。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程。扩大了课程内容的范围,将课程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学习者的兴趣、需要,但又难以有效的进行课程组织2课程即目标:是指序列、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即成为课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泰勒、加涅等人的思想注重课程的结果,这一定义认为课程关注的重心应是希望学生通过课程获得的学习结果3课程即计划:教育计划或教学大纲就是课程,最简单的一种认识,完全静态的课程观。这一定义认为课程是培养人的计划或蓝图,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或抉择,涵盖了课程的基本要素,比较周全。课程及计划、目标强调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便于课程组织与评价,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但往往缺乏灵活性,把计划外的教育因素排除在课程之外,从而缩小了课程的范围。这种课程定义只能把课程视为不直接与学习者发生作用的“计划”,课程本质上是静态的。课程即学科知识: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系统化选择及组织,但容易割裂知识的联系和忽视变化的经验,特别是易忽视学习者的个别性。评价:课程由学科到经验的变化,实质上是课程由强调教育者到学习者的转变;由经验到计划或目标的转变,反映了课程可控性和意识性的增强,而潜在课程的提出却将教育影响范围扩大到计划之外的部分,强调要重视那些实际上对学习者产生了影响而从未被列入计划之中的教育影响。因此,要考查课程的本质,还须研究潜在课程的提出给予我们那些提示。 研究课程本质说明讨论的问题:1课程的教育目标性2课程中的学习者3课程的动态4课程媒介5课程中心 对课程本质认识的共同趋势有:1、课程本质观从静态走向动态。2、课程的有意性发生变化。3、课程重心发生变化。4、课程是整个教育系统的软件,包括学校课程和社会课程,是两类课程的有机整体。课程: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的,全体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 素质:是人内在的身心组织及质量水平。包括人的生理结构特征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人的素质的特征:1、基础性。2、整体性。3、相对稳定性。4、潜在性。5、发展性。素质特殊性的表现:1原点性2易塑性3脆弱性4发展迅速性 生理素质:是人先天的遗传的生理结构特征,是人发展的自然基础或生物性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加入外界影响而产生的特征,它包括人的感觉、意志、个性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它们的有机综合体。 学前教育课程:是处于终生教育开端阶段的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学前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全面基础素质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教育课程。性质:1.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2学前教育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3学前教育课程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4学前教育课程是适宜发展性课程5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素质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是处于终生教育开端阶段的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学前教育课程相互作用而获得全面基础素质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教育课程。内在价值:学前教育各阶段、各环节自身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确定学前教育课程性质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符合社会发展的和教育发展的时代精神和未来要求2确定学前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坐标3、点名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形式4指出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5表明课程的重心(二)实践意义1有利于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与重点2有利于进行课程评价与教材编选 价值的属性:1、功用性。2、客观性。3、社会性。4、历史性。学前儿童认知的特点:具体性、形象性、非科学性、非系统性。 直进法:讲儿童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内容深浅而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年龄班中 圆周教学法:幼稚园每个年龄斑预定的教育单元内容相同,研究事物也相同,但所选材料的难度和分量应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有所变化,个班要求由浅入深。 三化教学法: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歌曲化。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颁布的,该章程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近代学制系统,设立了专门进行学前教育的蒙养院,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列入正规的学制之中。 影响课程价值大小、性质的因素:1课程价值大小、性质与课程的价值标准有关2课程价值大小与预想的价值有关,但更是实际的显现3课程价值具有客观性4课程价值大小还在于人们把课程理解成什么。学前教育课程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1、学前教育课程作为实现学前教育价值核心部分的支柱,在人的社会化和产生社会价值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2、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3、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教育价值:是价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所向。教育价值便是教育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属性,即教育与人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学前教育课程的理想价值:是人们对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期望,通常以课程目标为表现形式,对理想价值的追求是课程活动的动力和目标。 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表现为学前教育课程各阶段、各环节自身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 学前教育课程的工具价值:一方面表现为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进而对于学前教育目的的实现发挥的功效;另一方面表现为其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人生教育课程产生的价值。 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学前教育课程指向使学前儿童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价值取向的内容1塑造完整儿童,实施全人格教育2发展儿童主体性,实施主体性教育。价值取向的表现1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人们根据社会、学前儿童、学前教育性质等因素对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进行的综合判断与选择,其结果是确定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2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价值取向是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对学前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所坐的选择与判断,它确定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特性。3学前教育课程组织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组织价值取向是为实现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对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选择与判断。它主要由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内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及基本方法体现出来。总的来说,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学前教育课程指向使学前儿童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成为锁理想的人。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主智说、个性发展说、专长培养说、“做人培养说”、全面发展说。 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制造的一套玩具。它是根据自然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球体、圆柱体、立方体、三角体等制作成的,作为幼儿了解自然和人类的玩具。 教育生活化:要使学前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把赋予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加教育中的温情和人文精神。 目标定向原则:课程组织的所有过程都必须紧紧围绕教育目标进行,选择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课程组织方式。 学习: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反应。在教育上,学习主要是指与教育目的紧密相关的活动。 教学:是一种专门的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经验:是人们认识活动所产生的知识结果,也指在此过程中一切内在体验和思想感情,是活动在人身上沉淀的过程和其沉淀物。 情境:是由人、事、物及其联系构成的综合体,是情与境的统一体。 活动:是情境的组成部分,是情境中突出人的意识、目的和行为的动态部分。 知识:是人类知识的产物。它既包括人类积累、传承、贮存下来的知识,也包括个人直接认识的产物。 什么样的知识具有发展价值:反映实际的、某方面的、依从性的、一定的、知识体系的、思维活动的、一般形式的知识具有发展价值。 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1最容易发展2有最直接的基础3能促进充分发展4有利于持续发展 学前儿童获得的知识不同于小学生的特点有:1、具体性。2、形象性。3、非系统性。4、非科学性。 如何保证学前儿童健全发展:1、充分完整的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性,整体的把握学前儿童人格整体,综合利用各种教育影响,为每个幼儿未来人格形成打下充分坚实基础。2、人格是环境的综合产物。学前儿童赖以生存、成长的家庭,对于其人格形成不可缺少。 为什么要发展创造性,并作为学前教育重要目标:1、社会经济化特征要求把发展创造能力和非凡的智力纳入学前教育目标。2、人自由时间增多,要求人创造性的支配时间,这是社会文化依据。3、出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之需,必须对所有智力水平不等的儿童一视同仁。 实物课程:是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课程定性为实物课程,具体内容包括自然事物、光和光学方面、地理学方面、时间和年代、家物和家庭、国家及有关知识。 官方课程:属于国家指定的有法令意义的正式课程。理想课程: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编制的课程。实践课程:学校制定的全校教育计划和各个教师制定的具体的教育方案或指导计划。教育情境:课程组织的重要物质媒体。它既是学前儿童作用的对象,又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条件和结果。 学科课程含义及评价:A、含义:把有价值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科目或学科,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育目标。这些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构成形式,重视知识及逻辑组织的课程,就是学科课程。B、评价:学科或教材的课程本质观自产生以来,得到广泛采纳并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以布鲁纳、费尼克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者,大力提倡以学科为中心,强调知识结构的获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他们主张知识学科化、结构化、专门化,提倡“探究教学”,认为“教学就是探究”,甚至“科学就是探究”。这将学科即课程的本质观推上了更高水平。支持此中课程理论的是结构主义。当今社会,以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系统化的学科课程占主导地位,说明学科课程论对课程本质把握的较大科学性。 经验课程含义及评价:A、含义:是20世纪课程改革中最具吸引力的课程定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兴趣、需要等选择课程内容,强调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其结果是要使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经验。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程。B、评价:把经验视为课程的观点在美国普遍流行,对我国影响较大。在该课程本质观指导下,儿童经验获得的方式是“做中学”,照顾儿童的生活,与学科课程相比较,该课程观把出发点放在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物”到“人”的转变。 潜在课程:含义包括4个方面:1、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应,显性课程以外的课程就是潜在课程。2、潜在课程主要指价值、态度、规范、信念、情意、人际关系等非学术性内容。3、潜在课程的影响是无意的、非预期的,但也可能是有意识的。4、潜在课程可使学习者获得系统的共同的经验,也可能使其得到个别的、零碎的经验。特征:1潜在性。潜在课程常常借助于正规课程的形式或其他方式存在,受教育者接受其影响也常常是无意识的。2模糊性。潜在课程的功能与效果,多数情况下不易明显看到,具有模糊性,难以断定何时所得3、多样性潜在课程存在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或非教育活动之中,内容繁多,形式多样。4非预见性。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言,潜在课程的作用是往往事先没有意料到的。5非强迫性。启示:1、潜在课程的提出,是我们必须重视教育性经验对学习者的影响,增强教育的意识性,统一考虑一切可能对学习者产生作用的因素。2、课程不仅包括理性内容,也包括情意、动机、态度等非理性内容。课程既要发展学习者的理性,也要发展学习者的非理性,要把学习者看成理性、非理性的统一体。3、培育学生,既要采取强迫性、主观性措施,也要采用隐喻式、潜在式方式,利用教育环境感染熏陶学生。4、要注意教育系统内部课程的统整优化,也要注意学校内外不同因素的教育作用相互配合。5、课程是教育目的性过程,但有时教育目的性不明显。要提高课程效果,必须增强教育意识,并重视课程作用的方式。潜在课程的研究价值1潜在课程的引入,拓宽了人们对学前教育课程的认识2纠正学前教育中的许多片面理解或做法3潜在课程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1、学前教育课程是小学课程的前一阶段,二者具有客观的连续性,学前教育课程对小学课程必然有奠基作用。2、课程是教育的支柱。教育的衔接性客观上要求课程的衔接。学前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客观上处于最基础位置,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性。3、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应着眼于未来课程的全局。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性意味着为以后奠定基础的客观重要性,更意味着学前教育课程的合理、科学和对学前儿童充分、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学前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由于学前教育是对出生至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课程便具有非义务性,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学前课程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跑线上,其获得的经验,所受的教育不仅影响到青少年期,还会贯穿一生。学前教育课程具有开端性、启蒙性,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 学前课程是适宜发展性课程:1、课程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其规律。2、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是适当的,提供的影响是经过选择、优化的,具有选择性。3、课程是要提供适宜的刺激,促进学前儿童适当的发展,具有发展性。4、课程要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独特兴趣和需要,照顾其个性。5、课程还要适当照顾教育者,切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动态的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评价:A理解:动态的课程内容强调以幼儿行为为中心,注重行为的实践。B评价:动态过程作为课程内容,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发展学习者的实际行为能力,增长实际经验,能将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 对动静融合的课程内容的理解:动静结合课程内容既有动态形式,也有静态形式。在教育实践中更多的是两种形态交织在一起的课程内容。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启蒙性:循着儿童心理自然产生的安排相适合的课程内容,也指促进儿童某种心理产生,使儿童进入“从无到有”的过程。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括的内容:1儿童日常生活、游戏、观察中所得的简单知识。2相对复杂的需经专门组织才能掌握的知识。3增强儿童学习能力,促使儿童继续学习与探索的知识,具有生产性、再创造性。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特征(选择的基本原则)1根基性(1)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是一切课程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2)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是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的(3)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具有最基础的结构和启蒙功能(4)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涉及人生价值与人的发展最基本的问题(5)启蒙性是其深入和具体化2直接兴趣性(1)要求课程内容有趣,一是为了培养与发展学前儿童的内在兴趣,二是为了使课程内容与学前儿童发生有机联系。但是,课程内容的兴趣性并不意味着一切顺从学前儿童的兴趣。(2)实现学前儿童由直接、外在兴趣性向间接、内在兴趣性顺利转移,是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良好衔接的重要保证。3人文性人文性是人道主义或人中心主义在课程内容中的反映。人道主义的课程内容应立足于充分体现人的各种潜能,培养人自我实现的信心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人文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确定人文性的理论基础,人的价值是课程价值的核心,学前儿童是学前教育课程一切价值的中心。强调人文性是为了:1培养发展儿童的内在兴趣2使课程内容与学前儿童发生有机联系。人文性原则对学前教育课程提出的要求:1在课程内容中必须包括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传统、民俗礼仪、节日观念、行为习惯等2除反映个人特征、群体心理之外,还应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3在科学技术推动下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4情境性情境性是课程内容引发学习者情趣而积极主动发展的特性。在本质上是学习者心理能动性对教育条件的要求。一是处于构想之中的情境性;二是现实的情境性。(为什么要具备情境性):因为课程内容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力量,萌生和强化学习者的兴趣,从中得到有益经验获得身心健康发展。5活动性(1)活动性是学前儿童内外行为统一的特性,实质是其内部心理发展的机制;(2)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基本上由“活动”构成;(3)活动性是课程内容质的规定性,是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之一6整体性综合性原则要求,所选内容能有利于学前儿童整体健康发展,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秘密配合,具有整体教育功能;内容全面,照顾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和层次;整体的看待学前儿童及其发展,实现内容结构的整体优化。(为什么要具备整体性):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是由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和教育任务目标要求决定的。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整体性教育,整体性必须有整体性课程内容来支持。教育任务要求必须全面有机的发展学前儿童德智体美诸方面,使各方面紧密配合。因此,要促进学前儿童整体发展,完成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必须使课程内覆盖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各方面7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要求,必须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顺序与特点选取课程内容;所选内容有助于所有儿童健康人格和主体性的发展;要着眼于未来,培养儿童长远发展的能力,促进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转化,课程内容要具有超前性。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形式:1知识与经验:(1)知识是人类认识的产物(2)知识是学前儿童形成能力的基础和继续认识的条件(3)认识能引起儿童思维活动变化,使之形成掌握知识的新方式新方法,引起智力的重大发展2情境与活动:(1)情境是情和境的统一体(2)活动是情境的组成部分,是情境中突出人的意识、目标和行为的动态部分。来源:1知识与经验是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也必然是课程内容的来源2学前儿童发展3情境与活动是学前教育课程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来源 学前课程充满人情味和人文性的要求:重视社会性特征;反映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充满人情味具有儿童性;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