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康巴什是全国首个以城市景观命名的国家4A级景区,来自南京的小华拍了一张康巴什大桥的照片,如图甲,感觉有点小,更换镜头站在原地又拍了一张,如图乙。两次像的大小不同是何原因呢?他猜想可能是两个镜头的焦距不同造成的,为此,返校后小华在实验室找来相关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1)如图丙,他先将f=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处,再将蜡烛放在10cm 刻度处,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应在_____刻度范围内。

(2)基于实验目的,接下来他换用f=5cm的凸透镜仍固定在50cm刻度处,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找到最清晰的像,此像大小比(1)中所成的像_____。

(3)依据(2)问的结论,他又联想到望远镜的物镜(凸透镜)和目镜(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也不同,为了尽可能成更大更清晰的像,则f物_____f目,若将物镜和目镜互换位置,站在原地看同一物体,此时所成像的大小_____不换位置时所成像的大小(均选填

“>”“<”“=”)。

【答案】60﹣70cm 变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当焦距为f=10cm,由图可知物距u=40cm,那么u>2f,此时的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在60﹣70cm之间。

(2)[2]换用f=5cm的凸透镜仍固定在50cm刻度处,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焦距变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物距变大时实像会变小。

(3)[3] [4]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是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了使像更大一些,应增大焦距,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是放大镜,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焦距越小,成的像越大,由于望远镜的长度不变,故为了成更大的像,应使f物>f目。若将物镜和目镜互换位置,站在原地看同一物体,由于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放大作用没有改变,此时所成像要小于不换位置时所成像的大小。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选取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将它们置于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当蜡烛、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调整光屏到______(填“A”、“B”或“C”)位置时,生活中的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成像原理制成的;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在此基础上将一个度数合适的远视眼镜放到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答案】同一高度C投影仪能靠近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2]当蜡烛、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蜡烛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会成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光屏要调整光屏到C点。

[3]生活中的投影仪成像原理是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在2倍焦距以外。(3)[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5]若在此基础上将一个度数合适的远视眼镜放到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会聚一些,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就要让光屏靠近凸透镜。

3.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_____.

(3)当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移至图甲所示位置,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若把点燃的蜡烛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偏.

(4)细心的小滨发现实验时间一长,光屛上的像会向上移动,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移动.

(5)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最小、最亮同一高度能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右上薄

【解析】

【分析】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2)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判断光屏移动的方向并判断像大小的变化,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等依据的是这一原理;凸透镜成像不仅左右相反、而且要上下相反;

(4)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但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

(5)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解答.【详解】

(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3)当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移至图甲所示位置,此时u=v=2f,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此时物距u=50cm﹣35cm=15cm,则f<u<2f,应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

(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

(5)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过程如下:

(1)实验前,需要选择焦距恰当的凸透镜。实验室有A 、B 两种凸透镜,图甲是平行光通过两种凸透镜后,在光屏上会聚在一点时的光路示意图;从图中读出透镜A 的焦距为________cm ;为了便于完成探究过程,应该选择透镜______(选填“A ”或“B ”)进行实验,并将此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50cm 刻度处;

(2)在调节光具座上光学器材的高度时,蜡烛应该_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

(3)当把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 刻度处,如图乙所示,此时想在光屏上成像,应该将光屏移动到光具座的_________(选填“A ”“B ”或“C ”)刻度范围内;

A .50cm ~60cm

B .60cm ~70cm

C .70cm ~100cm

(4)当2u f ,且像成在光屏上时,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那么要想在光屏上继续成像,应该将光屏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会看到烛焰在光屏所成的像_________(选填“上移”或“下移”);

(6)调整蜡烛的高度后继续探究成像特点,如图丙所示,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

【答案】10.0 A 点燃 B 靠近 上移 放大 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甲知,透镜A 焦距为10.0cm 。

[2]由图甲知,透镜B 焦距为40.0cm ,由图乙知,光具座的最大刻度为100.0cm ,那么应选透镜A 进行实验。

(2)[3]调节光具座上光学器材的高度时,蜡烛应该点燃,才能准确判断蜡烛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是否在同一水平高度。

(3)[4]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 刻度处,则此时物距为35cm ,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那么像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一倍焦距,即光屏在光具座的位置应在60cm 至70cm 刻度处,故B 选项正确。

(4)[5]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蜡烛远离凸透镜,那么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继续成像。

(5)[6]当蜡烛的长度变短后,据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知,烛焰所成的像向上移。

(6)[7]由图丙知,此时的物距小于20.0cm,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一倍焦距,则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8]据光路可逆知,若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能看到像。

5.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图光学实验:

(1)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______来解释。

(2)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3)图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20 能右放大凸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这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第二空.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m,根据平面镜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是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10cm+10cm=20cm;

第三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但玻璃板仍会出现平面镜成像现象,用不透明的挡板在玻璃板后面挡住蜡烛B,在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后将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第四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2f=20cm,所以f=10cm,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此时需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呈现清晰地像;

第五空.因焦距为10cm,当蜡烛位于35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35cm=15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六空.若不移动光屏的位置,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此时像落在光屏的右侧,为了使像提前会聚,重新成在光屏上,因此需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凸透镜;

6.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进行了探究

(1)如图1所示,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将一束平行光正对透镜射入,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该透镜的焦距f=_____cm:

(2)实验前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

(3)图2中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小明将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适当向左移动光屏,屏上的像就又清晰了,由此可判断小明是_____(填“近视”、“远视”)眼;

(4)小明用该凸透镜和图3所提供的器材自制简易照相机。

①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像,应选择_____(选填“较暗”、“较亮”)的物体拍摄;

②图3中内、外筒的长度分别为10cm、7.5cm,小明在教室内将自制照相机对准教室的窗户,为了通过调节内筒能在薄膜上成清晰的像,薄膜应安放在内筒中与A端距离至少超过_____cm处:

③小明用自制相机拍摄近处景物后,再用它来给窗外远处的楼房“拍照”,则需将内筒向_____(选填“里推”或“外拉”)

【答案】8.0 主光轴远视较亮 0.5 里推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则该点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故由图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8.0cm。

(2)[2]实验前调节烛焰中心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即三者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3]小明将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适当向左移动光屏,屏上的像就又清晰了,说明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为远视眼镜。

(4)①[4]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像,应选择较亮的物体拍摄。

②[5]调节内筒在薄膜上成清晰的像,则像距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又因为凸透镜的焦距为8.0cm,则像距为8.0~16.0cm,,薄膜应安放在内筒中与A端距离至少超过

8.0cm7.5cm0.5cm

-=

③[6]小明用自制相机拍摄近处景物后,再用它来给窗外远处的楼房“拍照”,即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则需将内筒向里推。

7.利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高度,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偏高,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在图的光屏上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若将蜡烛移至15cm刻度线处,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光屏上能看到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光屏成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4)光屏成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在光屏上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此时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上10左缩小远视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烛焰在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偏高,应将光屏向上调节,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等于像距,且在光屏上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此时物距为2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3][4]若将蜡烛移至15cm刻度线处,即物距增大,大于二倍焦距,则像距减小,所以要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

(3)[5]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像的位置不变,光屏向前移动,相当于眼睛成像在视网膜后,为远视眼,所以需要佩戴远视眼镜矫正,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4)[6]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在光屏上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即像距变大所以像变大。

8.如图所示,小明用光具座、F光源、凸透镜、半透明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先测凸透镜焦距,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如图乙中,将透镜处于50cm刻度处,把光源向右移至35cm刻度处时,将光屏左右移动适当调节,可得到清晰的像,人眼沿着如图甲所示的方向,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_;

(3)在第(2)小题的情况下,如果用物理书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丁中的_______;

(4)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

(5)在第(4)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A.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B.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答案】10.0 D D 后 B

【解析】

【详解】

(1)[1]从图甲可以看到,两条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说明了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光源在35cm刻度处时,物距在一倍到二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3)[3]如果用物理书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其余部分仍能折射成像,所以还是可以成像的,依然还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只不过像会变暗。

故选D。

(4)[4]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后方。

(5)[5]人眼的晶状体和视网膜距离不变,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后方,这时要求光会聚加强,那么应该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使像往前移动。不能将光屏

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故选B。

9.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1)如图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

θ选填“大于”“等处,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光的______现象,此时入射角______角(

于”或“小于”);

(2)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_____,若BC间距离为2cm,则水

cm选填“>”“=”或“<”);

面高度的变化量h△______2(

(3)如图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内.

【答案】折射小于增加>平行于DE②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水槽中未加水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激光射到侧壁上的A点;当水槽中加水时,光点下移到B点位置,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时入射角小于角Q;

(2)[3]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所以要使B处的光点移到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增加;

[4]若BC间距离为2cm,因为两次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光斑移动的竖直高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高度,故水面高度的变化量大于2cm;

(3)[5]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再从水中射出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次减小,一次增大,最终的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即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平行于DE;

[6]且因为第一次折射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激光笔应该与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②内.

【点睛】

重点是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关键是记清楚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根据光路可逆的特征进行记忆.

10.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好蜡烛(已点燃)、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这样调节的目的是______。

(2)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物高s/cm像高h/cm 1351452

230155 2.5

3202055

41530510

51260525

①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② 从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当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变化规律是(只写一种)_____。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点燃的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至图中位置时,来回调节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像,原因是____,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想看到烛焰的像,请你帮小明想出合理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10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变大此时u<f,所成的像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人眼在光屏一侧逆着折射光看即可

【解析】

【详解】

(1)[1][2]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好蜡烛(已点燃)、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调节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3]从表中数据可以知道,第三次实验时,物高等于像高,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是成等大的实像,那么物距等于像距,大小都是等于2倍焦距,即

220cm

===

u v f

f=;

可求得焦距10cm

[4]从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当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即物距从35cm到变成12cm过程中,物距在减小而像距从14cm增大到60cm,即像距在增大,像高也从

2cm增大到25cm,即像也变大;

(3)[5]当把点燃的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至图中位置时,此时物距5cm

u=,来回调节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像,原因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所成的像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

[6]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在凸透镜的左侧,小明想看到烛焰的像,那么小明应该在光屏一侧逆着折射光看即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4.4光的折射

第四节光的折射 主备:修订: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审核: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光发生折射的条件。 2、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应用折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二、学习过程 1、光的折射现象。 2、光发生折射的条件:。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 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画在图4-3-1上。 结论(一):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光 线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探究(二):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交流: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结论(二):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 探究(三):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结论(三):光从其他透明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 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 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或减小) 而。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 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 角入射角。光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三、基础过关 1、在图2-9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2、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和光的反射现象一样,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如图2-11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使用方法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略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略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 (1)蜡烛和凸透镜置于图示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据此规律可制成______;若用课本挡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蜡焰的像会________; (2)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逐渐向____移动,光屏上能成清晰缩小的像。 (3)将蜡烛、凸透镜分别放在图中45cm、50cm的位置,蜡焰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这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____侧观察蜡焰的像。 【答案】放大投影仪变暗右放大凸透镜右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15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3]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2)[4]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逐渐向右移动,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根据光的可逆性,光屏上能成清晰缩小的像。 (3)[5][6]将蜡烛、凸透镜分别放在图中45cm、50cm的位置,此时物距为5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眼睛应该在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 2.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凸透镜

(完整版)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10. 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mdmcmmmμmnm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天平测质量方法:(1)使用前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零位,调节横梁平衡螺母,是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上。(2)测量时:把待测物放在天平的左盘,估计被测物的质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到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数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物的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无关。 5.密度单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1 g/= 把某中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固有的一种特性。 公式:变形公式:m=v 、v=。 水的密度:,表示每的水的质量是。 6.测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7.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8.新材料及应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及答案 大家把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O 的点,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入射光线是____,入射角是____;反射光线是_____,反射角是_____;折射光线是____;折射角是______. 2.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_____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____________.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________;当入射角减小到零度时,折射角_______. 3. 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一定发生偏折.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4.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是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 是法线. 5.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这是由于光的造成的 二、选择题 6.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

A.筷子插到水里,看到它在水面以下的一段向上翘起 B.岸边的树在湖水中形成的倒影 C.注满水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D.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看到树的影子 7.光由空气斜射向水面上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面正确的光路是:( ) 8.有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无法确定 三、作图题 9.请画图解释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的原因.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 1.(2014 吉林)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池水变浅 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墙上手影 答案:A 解析:池水变浅是光从水射向空气折射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水中时,当入射角增大时,则( ) 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完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五、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光的折射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fraction of ligh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光的折射 教案之一 (南京四十六中学周永昌)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具 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演示器)。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本节课文“?”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变浅了。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习后,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 1.通过演示,讲解什么是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教师讲述什么是现象。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接着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折射角。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通过演示,研究情况 ①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图6-2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直入射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教师先画出入射光线,然后让学生画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线(如图1)。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版)

呵呵~免费版啊,和原来的一样......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 10. 液化:雨、 雾、露、“白 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 m dm cm mm μm nm ~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 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 分) 1.实验室里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 和最小刻度,只能一次并能较准确测出质量为100 g 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应选用的量筒是( ) A.500 mL ,10 mL B.100 mL ,2 mL C.250 mL ,5 mLD.50 mL ,2 mL 2.如图2-15,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3.木铅笔是同学们天天用到的工具。你判断一下,小宇对木铅笔的下列估测哪个有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 A .铅笔的质量约为5kg B .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 C .铅笔的截面积约为0.5cm D .铅笔芯的直径约为 1 mm 4.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 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 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 g 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1 kg/m3 (13) C.2.2 kg/m3 5.有一个铝球,其质量为5 kg ,体积为3 dm3,密度为ρ铝=2.7 ×103 kg/m3,则该铝球( ) A.一定是实心的一定是空心的 C.可能是实心的 可能是空心的 6.把一块金属浸没在盛满煤油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了一定质量的煤油.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和质量( ) A.体积变大,质量不变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C.体积和质量都不变 体积和质量都变大 7.在铸造某些金属铸件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心木料制成木模.现要制一个密度为ρ2、质量为12kg 的金属铸件,而木模的质量为1 kg.则木模与金属铸件的密度之比( ) A.1∶ ∶ ∶ ∶ 8.现有三个质量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实际体积之比为1∶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 ∶2∶ ∶3∶ ∶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 物理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实用文本) Physics covers a wide range. There are many occupations related to physics. A good study of physics also provides better conditions for employment.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实用文 本) 学习目标: 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线发生折射的条件。 2.通过探究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3.能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学习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教具学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知识回顾 光在沿直线传播;光传播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基本概念: ao是光线,ob是光线,on是。入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折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 2.实验探究: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将法线(靠近或远离),也就是折射角 _ 入射角(﹥、﹦、﹤)。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3)(一种特殊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水中时,传播方向,此时折射角等于 ____度,入射角等于_____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物态及其变化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温度计的分类: 分类 实验室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所装液体 煤油、水银 酒精 水银 量程 —20℃~110℃ —20℃~50℃ 35℃~42℃ 分度值 1℃ 0.1℃ 1℃ 构造特点 无缩口 无缩口 有一非常细的缩口 读数 不能离开被测物 不能离开被测物 可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注意 无 无 测量前要甩一甩 5.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7.物态变化: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8. 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9.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0.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1.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2.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3.单元测试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 一定温度(沸点)下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 热,温度保持不变 温度变化 自身温度降低 自身温度不变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 固体 液体 气体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及答案修订稿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 版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20cm C、一个初中生书包的质量约50kg D、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10kg 2.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质量为2000kg的铝球,其体积为1m3时,(铝的的密度为2.7g/cm3)则:() A、一定是空心的 B、一定是实心的 C、可能是空心,也可能是实心的 D、无法判断 5.一实心铜球和一实心铝球,体积相同,将他们放到已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则(): A、天平仍然平衡 B、铝球一端下沉 C、铜球一端下沉 D、无法确定 6.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它们的材料分别是铝、铜和铅,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A.铝球 B.铜球 C.铅球 D.无法判断 7.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8.2003年10月22日“神舟五号”绕地球载人飞行时,用某种金属做微重力实验。 在太空中,这种金属的哪个物理量一定不会改变()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9.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重量比木头大 C.铁密度比木头大 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10.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 D.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11.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由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体积不变)它的密度为() A、(ρ甲+ρ乙) /2 B、ρ甲ρ乙 / (ρ甲+ρ乙) C、2ρ甲ρ乙 / (ρ甲+ρ乙) D、ρ甲ρ乙/ 2 (ρ甲+ρ乙) 12.一只能装500g水的杯子,装满水后水和杯子质量是750g,若装酒精则装满酒精后酒精和杯子质量为()。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 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