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1概述 (6)

1.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6)

1.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

2xx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9)

3xx智慧城市可行性分析 (9)

3.1基本情况 (9)

3.2信息化建设现状 (10)

3.3建设需求分析 (12)

3.4风险分析 (12)

4xx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14)

4.1指导思想 (14)

4.2建设原则 (14)

4.3建设目标 (16)

4.3.1总体发展目标 (16)

4.3.2分阶段发展目标 (17)

4.4重点建设任务 (19)

4.4.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9)

4.4.2智慧建设与宜居 (21)

4.4.3智慧管理与服务 (25)

4.4.4智慧产业与经济 (30)

5总体架构及演进路线 (32)

5.1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32)

5.2智慧城市成熟度和演进路线 (33)

6业务架构规划 (35)

6.1业务体系总体架构 (35)

6.2资源层规划 (35)

6.2.2城市公共资源规划 (36)

6.3业务能力层管理 (36)

6.3.1公共管理规划 (36)

6.3.2智慧政务规划 (37)

6.3.3智慧民生规划 (37)

6.3.4智慧产业规划 (37)

6.4治理运营层规划 (38)

6.4.1城市综合治理规划 (38)

6.4.2智慧城市运营规划 (38)

6.4.3智慧生态规划 (38)

7数据架构规划 (39)

7.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39)

7.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40)

7.2.1地理空间数据规划 (40)

7.2.2视频类数据规划 (41)

7.3结构化数据规划 (41)

7.3.1公共数据库规划 (41)

7.3.2核心数据规划 (42)

8应用架构规划 (43)

8.1总体技术架构 (44)

8.2资源层规划 (45)

8.2.1城市物联网规划 (45)

8.2.2城市三网融合规划 (46)

8.2.3云数据中心规划 (47)

8.2.4云存储规划 (49)

8.3平台层规划 (52)

8.3.1SOA共享服务平台规划 (52)

8.3.2大数据平台规划 (53)

8.4.1智慧公共管理类 (54)

8.4.2智慧民生类 (56)

8.4.3智慧产业类 (60)

8.5管控层规划 (61)

8.5.1智慧城市管控平台规划 (61)

8.5.2智慧城市BI应用规划 (62)

8.5.3智慧城市门户应用规划 (62)

9实施运营规划 (63)

9.1运营总体架构规划 (63)

9.1.1智慧城市运行总体组织架构 (63)

9.1.2智慧城市运行分项组织架构 (64)

9.2绩效评价体系规划 (65)

9.2.1资金准时准量 (65)

9.2.2建设保质保量 (65)

9.2.3运维周到全面 (65)

9.2.4运行体系的考核指标 (65)

9.3建设实施规划 (68)

9.3.1建设项目评估和优先级 (68)

9.3.2建设实施方法论 (68)

9.3.3组织人员规划 (68)

9.3.4建设实施进度规划 (68)

9.3.5建设实施资金规划 (68)

9.4智慧城市运营规划 (69)

9.4.1政策规范体系规划 (69)

9.4.2组织体系规划 (69)

9.4.3运营模式规划 (69)

9.4.4运维架构规划 (73)

9.4.5管控体系规划 (74)

10.1组织保障 (74)

10.2政策保障 (74)

10.3资金保障 (75)

10.4技术保障 (76)

概述

1.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 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

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 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这类城市把建设智慧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1. 如昆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

建设。

2. 宁波将以建设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

3. 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1. 如昆明,发展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

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2. 佛山市为了打造“智慧佛山”,提出了建设智慧服务基础设施十大重点工程:即信息

化与工业化融合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U-佛山建设工

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便民工程、城市数字管理工程、数字文化产业

工程、电子商务工程、国际合作拓展工程。

4. 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

1. 新推出的《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即“云海计划”,将为上海‘智慧城

市’建设所需要的云计算提供非常优秀的基础条件。

2. 南昌提出把打造“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重点,通过实施数字南昌综合

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数字城运”、“数字城管”等重大

工程,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从而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具有

区域竞争力“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

5. 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

1. 成都提出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以智慧的

人文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智慧源泉。

2. 重庆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

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重庆”。

3.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ICT),打

造出智慧城市的新样板,向全球展示了未来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的新方向。

1.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它既是城市发展的应循之路,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如果说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论依据,那么与之内涵一致的“智慧化”城市则可以被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例示范。针对国内社会的具体需求,我国未来智慧城市将在以下三个领域重点突破:

1. 以人为本的民生服务

“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是以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为焦点,最大限度地为城市中的“人”提供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全面细致的服务,最终达到使城市居民都享受到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城市生活。具体来说,包括:智慧医疗、智慧食品、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应用系统的建设,以最终实现全面的“智慧民生服务”。

2. 集约高效的产业体系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城市经济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能”的发展之路。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挑战和资源环境约束,未来在城市产业选择上应以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融合为手段,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智能化水平。

从国外已有的经验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催生出一批新生的产业,同时也将促进现有产业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发展将以智慧城市产业为纽带,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良好运转。对于我国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将直接催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云计算、物联网等)的飞速发展,而且也是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从产业催生、产业促进和产业提升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产业主要有四种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促进智慧农业和提升现代服务业。

3. 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

在城市中,至少包含了市民、工商组织、政府部门、公共设施(交通、通信等)、环境资源(水、能源等)等核心系统,这些核心系统相互联系并且交互利用。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以上系统不仅受到了来自各自内部的挑战,还面临着相互关联的挑战。如频繁的商务活动将加重公共设施系统的负担,公共设施系统的运行将占据大量的环境资源,市民的素质会影响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等等。因此,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和决策问题与生俱来就有着非同一般的复杂性。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综合的行政决策辅助系统,是提升政府部门规划和决策水平的有效方法。行政决策辅助系统能够使决策者在广泛了解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决策,不但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还能保障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时效性和适应性,从而有效避免以往靠主观经验决策而导致的失误。例如,在新城的规划方面,通过对地理、人口等信息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认知城市未来的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根据城市的发展策略和经济特点,市政部门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设定功能区域规划,包括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居住卫星城、医院、警署、大学城、文化场所、运动设施、图书馆等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在老城区的规划方面,通过分析经济快速发展和功能定位的差异、人口数量和结构性的变化,市政部门同样可以制定城市调整和优化的解决方案,比如老工业区的拆移、外迁和升级改造计划,老的商业

区、居住区、城中村的改造和功能再定位等。

xx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根据具体情况从已有资料中整理xx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资料>

xx智慧城市可行性分析

1.3 基本情况

<城市总体情况,如经济情况等>

<示例:

五华区在2006年、2007、2008年、2009年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之首,2011年再度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2010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8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3000元,引进内资89.47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1.32亿美元。

“十二五”是五华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围绕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目标,五华区立足发挥城市中心区特色和比较优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区功能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加快发展都市经济为突破口,努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高品质中心城区。

发展思路:产业高端、文化彰显、生态支撑、民生普惠、城乡融合、跨越发展。

重点实施23468的发展战略:两大目标——富民和强区。三大建设——即推进中央商务区、昆明泛亚科技新区和昆明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建设。“四个中心”——即全力打造桥头堡城市最重要的商贸商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教信息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实现六大领域新突破——即努力在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城市更新改造、文化建设、对外开放、社会管理创新等六大领域实现突破,推动跨越发展。打造八大产业集群——即集中打造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科教研发、商贸流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都市农业等八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结构优化、要素集中、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

>

1.4 信息化建设现状

<城市信息化建设情况>

<示例:

五华区在2002年被列为昆明市信息化建设的唯一实验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五华区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建设

形成了由外网(互联网)、内网(单位内部局域网)、应急备份网、保密网和横向网(业务专网)五部分组成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全区各单位、10个街道办事处及89个社区都通过ADSL方式接入互联网络;区属绝大部分单位和部门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实现了内部网络和设备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全面完成了政府上网工程,政府网站群“昆明五华”网站不仅提供政务公开而且开展面向公众的在线服务,相继开通了“远程诉讼立案”系统、“网上并联审批”系统、“网上报税”系统和“电子公文传输”系统。

2、五华“数字城管快车” 及“村村通”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五华数字城管快车于2005年7月7日正式投入了试运行,成为全国第二个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城市进行管理的城市。2009年1月1日并入昆明市数字城管系统,五华区数字城管快车共覆盖面积约40余方公里,涉及所有办事处及相关部门。

在村村通建设中,顺利完成了西翥街道办事处117个居民小组5000余户农户的广播电视信号入户工作,共铺设光缆49490米,干线电缆46300米,22个村的电视节目数量和质量已达到主城区的水平,广播、电视、电脑网络通行政村率达到100%。

3、“五华区楼宇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以五华区商务楼宇为主要管理和服务对象,针对楼宇经济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挖掘和分析,利用先进的设计模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针对楼宇经济数据的集中校验、

管理和验证,并形成楼宇经济数据的统计报表和运行情况分析等功能,从而实现楼宇数据监测和楼宇招商等服务功能。

4、智慧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工程项目

在“三维数字社区”试点建设功能基本实现的基础上,五华区开发了社区数字化移动办公系统——“社区通”,“社区通”是一个具备便民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数据同步更新、表单填写、图片采集、事件上报、GPS定位、地图浏览、语音群呼、短信群呼、信息提示灯等多功能的信息平台。

目前在建的“五华呼叫服务中心(五华区养老服务呼叫中心)”是基于3G或4G模式的街道社区老年公共服务。建设的目标是“安全人居”、“和谐家庭”和“便利生活”,主要包括:老人及特殊群体的安全保障、调度急救,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以及“空巢老人”家庭安全防护等需求。利用手机(安放机)的“一键通”功能,实现基础性保障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方式,引入物业管理服务单位、商业及服务业等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如蔬菜肉类及日用百货的配送、水电煤气电信费用的缴纳、家电水电维修等。

五华区红云街道办事处霖雨社区、红云社区被确定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为街道、社区工作建立一个规范、统一、共享的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多元异构数据的共享与集成,使基层管理服务由传统工作模式向现代电子信息管理模式转变”的全市三维数字建设试点社区。目前,五华区三维数字社区平台建设项目已按规定完成系统建设任务并投入了试运行,各项功能基本实现。

5、积极参与昆明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及“数字昆明”的建设工作

昆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将会推动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业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支持社区商业、物业和家政服务等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服务社区,便利居民生活,带动农业、旅游、大型商场、批发市场等行业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支持流通企业拓展网络零售渠道,推动政府采购管理与电子交易一体化系统建设,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基于“昆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昆明”则涵盖了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环保信息采集及监控系统、农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码高新区”信息支撑平台、水利信息化、信息资源和网络管

理中心、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和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等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社会公众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

>

1.5 建设需求分析

1.6 风险分析

智慧城市会给建设的城市带来怎样的风险?面对的风险和挑战,城市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是必须要分析和考虑的。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深入快速的发展,人们在享受便捷、开放、自由、国际化的互联网、物联网发展给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和开放,使得他们能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提高办事效率、市场反映能力和提升竞争力。但又要面对互联网、物联网开放带来的数据安全、社会伦理、现行法律法规不适应的新挑战和新风险。这种挑战和风险并不是建设“智慧城市”时才出现,安全问题是IT应用与生俱来的,只不过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使得这种挑战和风险凸显。

1)影响信息产业整体布局风险

2010年正是国家及城市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因“智慧地球”的推广应用,不但会影响医疗、交通、电力、银行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规划布局。更主要的是影响信息产业特别是核心软硬件领域的发展规划。如果IBM在凭借“智慧地球”大规模获得了这方面的项目资源,那将会被IBM高附加值产品消耗掉大量资金资源,严重消弱我国对本国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刻影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制定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时,要警惕智慧地球的吸聚作用,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保护和鼓励国内软硬件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传感器、传感网络、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等领域加大投入、积极研发。通过“智慧城市”的推广应用,带动这些产业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

2)数据安全风险

信息网络的全球化随之带来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全球化,任何与网络相连接的信息系统,都必须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攻击、数据窃取、身份假冒等问题。目前网络钓鱼、木马、漏洞攻击和恶意地址等形式的网上犯罪层出不穷,变得无处不在。面对这种形势,网络安全做的比较好的系统或单位,会采用“防火墙”+“IPS/IDS”+ “防病毒”+ “反垃圾邮件”+ “内网安全防御”+“数据/应用级别容灾”的安全策略。但这种安全配置是比较奢侈的,并不是一般的单位或系统能够承载的。而且这种单纯以防杀为主的观念随着“智慧城市” 的建设推广而变得落伍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内涵,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是实体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效结合。这种结合使得这种风险互相交织延伸,现有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很难应对各类风险叠加后的综合风险。

面对数据安全风险关键是要建立起系统和全局的观念,因为“智慧城市”所涉及的业界、政府和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没有一个单一实体或决策方,可以承担所有的责任包括安全。所以必须共同处理与安全和可靠性相关的问题。通过技术、管理、制度手段逐步完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来消除安全风险。

3)社会伦理风险

由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所引起的许多问题越来越普遍,所产生的无数涉及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已逐渐被注意。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慧城市”的推出,将全方位地促使人类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社会根本没有时间充分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也没有时间体验和权衡其结果。当我们得意于能够感知万事万物的时候,同时也在被别人感知着,甚至监视着,这种情况是否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呢?所以要充分认识到智慧城市不只是技术和业务系统,更重要、更深层的是社会伦理标准的建立。站在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成败关键不仅在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而且包括公众接受度和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解决之道。

4)实现“智慧城市”的技术风险

城市运行过程中动态变化的数据非常大,如何管理大量的设备、处理无限增加的采集信息、解决物联网IP地址不够、软件维护成本偏高、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等问题成为智

慧城市发展需要考虑的技术风险。

xx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1.7 指导思想

<示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智慧昆明”的城市发展目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和拓展高端信息化的战略机遇,贯彻落实《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利用为重点,以云计算、物联网、城市光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为支撑,以一批重点智慧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应用服务和智慧型产业发展,为公众提供更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更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更高效的运行和管理平台,实现五华区的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步骤地推进“智慧五华”建设与发展;加强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更好地为“智慧昆明”建设提供引领服务,把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

>

1.8 建设原则

<示例:

五华区智慧城区建设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创新、产业布局、社会民生的综合创新工程,要以住建部的指标体系为指导,以“智慧昆明”战略构想为依据,遵循统一设计、分步实施,共享共建,重视标准的原则。

1、政府主导、合力推进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与导向性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政府、企业、市民等社会多方参与、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通过市场化运作,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智慧五华”项目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和市场化应用。强化增强政府在规划引领、统筹协调、优化环境、政策扶持、应用示范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形成建设“智慧五华”的整体合力。

2、统一规划,共建共享

将智慧城市融入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以智慧的理念推进城市建设,使智慧应用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充分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从源头抓起,深入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建好统一互联网络、统一物联网、统一无线网、统一绿色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工程。打破共享壁垒,形成一系列的智慧城市公共平台,通过城市级的公共平台建设,出台数据收集、交换、服务以及更新等相关标准规范,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探索基于公共服务的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

3、惠民优先、和谐发展

把“智慧五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全局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为优先、为重点,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全方位渗透,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最大化的应用和最大化的便民服务;同时优化资源利用,兼顾生态和谐,适度超前规划,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

4、重点突破、示范带动

结合云南“桥头堡”战略实施、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突出昆明及五华区本地特色,统筹规划,分阶段组织实施,突出重点应用,讲求实效,找准产业升级、民生需求的突破口先行先试,以技术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创新、产业业态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升“智慧五华”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

5、培育产业、发展应用

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五华的立足点,加强信息产业园区建设,积极鼓励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加大对新兴信息技术研发的投入,推进新兴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程的应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1.9 建设目标

<示例:

依据“智慧五华”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五华区目前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发展实际情况,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平台、云数据中心建设、惠民服务、标准规范和保障机制等多个角度,确立五华区智慧城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2013-2015年基本建设目标:

>

1.9.1 总体发展目标

<示例:

围绕昆明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以“智慧引领模式变革”为主线,把握“更无线、更高速、更融合”的信息化时代特征,以提升民众幸福感和城市运行效率为目标,在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融合化、开放化”的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在社会民生、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体系、智慧服务体系及重点示范工程。构建科学、智能、人本、协调的城市内生系统,全面实现基础设施高端化、政府服务协同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网络化、市民生活数字化、新兴产业融合化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化。把五华区打造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区域和示范区域。

经济发展转型

基础设施提升—通信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提升

信息资源整合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互联网广电网物联网

有线/无线通信网数据交换平台信息资源目录…政务云、商务云、…开发工具、软件平台、报表、流程引擎…

人口、法人、GIS 、经济、地下管线、信用…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数据交换平台公共资源数据库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

?安全技术?安全标准?管理体系承载与感知企业示范园区支撑行业推进催生现代信息服务业两化融

合深入推进电子政务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资源共享与平台支撑资源共享与平台支撑

产用互动科技创新引领城市管理精细民生幸福体验政务运行高效政务决策科学

城市规划管理公共秩序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医疗教育食品安全文化传承便民服务……电力交通水务

通信信息安全协同联动

协同联动保障保障保障网络与感知层平台与资源层应用与发展层

图1 智慧五华总体架构图

>

1.9.2 分阶段发展目标

<示例:

第一阶段(2013年):规划与设计。

按照住建部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的要求和标准体系,重点进行五华智慧城区的概念设计、顶层设计和详细设计工作,构建电子政务、城市管理、产业提升及智慧管理的发展策略和体系标准,建立与五华智慧城区发展相适应的组织和管理机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保证五华智慧城区体系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重点项目实施,建立应用示范。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适度超前的通信基础设施,建成光纤城域网,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城区覆盖,全面推动三网融合。城市家庭FTTH 覆盖率达到100%,带宽接入能力达到30Mbps 以上,无线城市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城市摄像监控网络,实现视频监控网络对城市公共场所的全方位覆

盖;建设环境感知网络,监控五华城区环境控制指标;推广RFID的应用范围,实现对城市感知网络的统一监控和管理。

2、打造城市基础公共平台

通过基础公共平台的搭建,打破城市信息化系统数据孤岛的限制,创新数据信息交互共享的体制机制,形成对海量、多源、异构的城市数据进行统一的层次化管理,通过整合城市空间地理、人口、法人、宏观经济、专题和运维等数据库,形成以城市信息资源中心为核心的信息服务集成与共享体系。

依据“智慧昆明”战略框架,建立统一接入平台、公共移动平台、统一用户平台以及云计算平台,提供标准规范的各类基础服务,让基于公共平台的应用系统可根据各自需求快速构建满足业务需要的信息服务,减少应用系统建设的成本。

3、服务应用体系全面打造,推进管理创新

完成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建成城区地理空间框架及基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数字化城区管理系统工作;完成建筑市场管理、房产管理、园林绿化、历史文化保护、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供水系统、排水体系、节水应用、燃气系统、垃圾分类与处理、照明系统、地下管理与空间综合管理的智慧化管理工作;完成政务服务的决策支持、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务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完成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基本住房保障的智慧化应用工作;以面向服务的方式实现各种业务,通过重点项目,全面建设面向政府、企业和居民的3大“一站式”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质量,让企业和居民快速办理行政审批业务,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降低运转成本,树立服务型政府为民办事的新形象。

4、探索市场运营机制,树立综合应用示范

完成智慧安全、智慧医疗卫生、智慧交通、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食品药品安全、智慧街道(社区)等典型应用领域的智慧化应用开发与集成工作,并进行综合应用示范;完成智慧产业规划、创业投入、产业要素聚集、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其它新兴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以泛亚科技园区为智慧园区重点示范区,开展应用体

系和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在体制机制、资金筹措、运营模式、人才引进等多方面推动五华智慧产业发展,确保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形成智慧产业链。

第三阶段(2016—2020年):推广与深化。

将“智慧五华”的建设延伸到“智慧昆明”,昆明将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各区域的智慧应用体系,信息化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实现政务、商务、事务各领域比较广泛的智慧应用,打造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和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形成智慧城市发展的基本框架。将昆明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发达、社会管理睿智、大众生活智能、环境优美和谐、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智慧城市。

>

1.10 重点建设任务

<本节承接建设目标,对实现建设目标的任务进行分解。本节可有可无>

<示例:

五华智慧城区建设主要任务包括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等方面,控制指标按照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执行。

1.10.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10.1.1 网络基础设施

以高标准、高起点、集约化为原则,基于昆明市“城市光网计划”、“无线城市”,不断提升和完善五华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形成以“宽带、无线、泛在、融合”为特征的智慧一体化网络,为五华智慧城区的建设和应用提供有力的网络基础保障。

1)无线网路

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构建综合业务平台,适应新的数据业务、新型产业链和业务模式发展的要求;积极研究和适时应用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超宽带无线接入、移动IPv6等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接入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

的宽带无线网络;进一步完善现有的3G网络覆盖,并对现有网络优化,提高用户容量,增加上下行带宽,建成多层次、立体化、高带宽、全覆盖的无线基础网络。逐步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教育、远程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信息系统等便民服务中应用数字无线技术,形成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城市信息网络空间。

2)宽带网络

加速推进五华整个城区的光网建设,实现“光进铜退”的目标任务。达到五华智慧城区的网络基础需求,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宗旨。主要包括广泛普及的光纤接入式宽带连接;“双平面、多核心、全冗余”的骨干网络;统一规划、建设及管理集约型信息化管网;支持IPv4到IPv6协议的平滑过渡等方面,最终满足智慧城区建设的需求。

3)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加快城区接入网光纤化和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进程。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利用EPON/GPON、10G PON等技术,以FTTH、FTTB等模式进行建设覆盖全区的光纤宽带网络,实现入户带宽接入能力达到8-100Mbit/s。对于广电网络,应以光纤同轴混合网(HFC)为基础,采用PON+EoC、DOCSIS等技术全面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双向改造,综合利用同轴电缆、五类线、光纤等多种媒质来进行接入。

4)感知网络

通过以视频、移动终端、射频技术等感知手段,对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务、环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区、物流、城管、公共安全、旅游等感知范围进行智能、全面、深度的感知,采集信息经过有线/无线传输技术进行延伸、扩展,接入网络层进行传输,形成多类感知网。

1.10.1.2 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

依托昆明市的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整合五华区各委办局的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并形成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

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2.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__省略_徐州城市总体规划_2007_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 林立伟, 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 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 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 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 —[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 目(09YLB006) [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15503212.html, 。 第23卷 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Jun .2010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I

目录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3) 1.1指导思想 (3) 1.2发展原则 (3) 1.3建设目标 (4) 2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8) 2.1概念设计 (8) 2.2总体架构 (8) 2.3网络架构 (10) 2.4数据架构 (11) 2.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1) 2.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1) 2.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4) 2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新)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4)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10)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10)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10)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11)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11)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1)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2) 4.1建设目标 (12) 4.2建设原则 (13)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4) 5.1总体框架 (14) 5.2技术架构 (15) 5.3应用体系 (17)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4)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10)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10)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10)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11)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11)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1)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2) 4.1建设目标 (12) 4.2建设原则 (13)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4) 5.1总体框架 (14) 5.2技术架构 (15) 5.3应用体系 (17)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IOC)建设项目方案参考: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

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IOC)建设项目方案参考: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 第一章项目需求分析 1.1.城市运行管理业务需求 1.1.1.数据融合的需求 城市运行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数据资源是城市高效运行管理的基础支撑。这就要求城市土地和水域资源、道路、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城市事件信息以及人口、经济、产业等信息和各委办局的基础信息、业务数据能够统一应用,彻底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围墙,实现纵向打通、横向联动、条块融合、数据融通,形成统一的城市运行管理数据资源体系,为城市运行管理、互通协同以及辅助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1. 2.城市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激增,给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公共安全、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单纯依靠人力资源巡查的方式无法满足对城市基础设施、突发事件、环境污染等的实时监控,因此这就要求利用视频、物联网传感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等对城市管理与运行状态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并且能够对城市管理对象和事件进行xx、报警,形成集约、共享、高效的智能感知模式,全面感知城市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运行状态,形成全量信息视图。1.1.3.城市运行管理协同联动的需求 城市运行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举办重大活动、应对城市事件、处理问题和隐患,需要城市多个部门和资源的协同配合。这就要求各部门、各领域互联互通、形成协调联动机制,提升跨 X域、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处置能力和突发事件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并且依靠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从被动式、应急式向主动式、xx式城市管理模式转变,才能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1.1.4.智能化场景与可视化的需求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为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加快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实施方案》(国发〔X〕73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X〕4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发改高技〔X〕1770号)、《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X”试点工作的意见》(X政办发〔X〕3号)和《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X 政办字〔X〕17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基础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直接关系群众生活、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在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性任务。 (一)必要性 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是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

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 与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驱动社会资源的再组织和再分配,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挖掘数据这一核心资源的价值,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动能;更加注重城市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信息数据安全;更加注重X便民,“以人为本”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 2.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快速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具备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协同运作、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可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可视化、城市管理过程的可控化和城市管理结果的可考化。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可促进政府服务方式向“全天候多维度主动式服务”转变,即主动地、不间断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促进经济活动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集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生态模式。 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新型智慧城市是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重要载体和突破点。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助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促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5) 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5) 2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5) 3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6) 3.1 建设目标 (6) 3.2 主要建设内容和功能 (7) 3.2.1总体功能 (7) 3.2.2 基础平台 (8) 3.2.3智慧应用 (13) 第二部分“智慧城市”项目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智慧城市”整体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智慧城市”整体规划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一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二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三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智慧城市”云平台整体规划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顶层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2016年版) 一、总体说明 (一)指标构成。本指标共包含8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54项二级指标分项。 (二)评价方法。评价采取百分制,总得分满分为100分。总得分为各一级指标得分之和。各级指标得分为其下层指标得分之和。计算时各分值保留2位小数。(三)指标权重。各级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为其各二级指标权重之和,二级指标下的各分项权重之和为100%。 二、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及 权重二级指标及 权重 二级指标释义及评价方 法 二级指标分项及计算方法 惠民服务L1(37%)政务服务L1P 1 (8%) 1.本指标用于评价城市 政府创新服务模式,推 进政务服务事项“一号 申请、一窗受理、一网 通办”的情况。 2.本指标由以公民身份 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 一标识的电子证照使用 率、一站式办理率、网 上统一入口率等三个分 项进行评价。 3.本指标评价得分=8%× 三个分项分数之和。 1.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 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使用率(L1P1 -A1): 计算方法:L1P1-A1分项分数= 30%×(已实现 使用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 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办理的政务 服务事项数量/政务服务事项总数)×100 数据要求:政务服务事项包括面向公民、法人 和其他组织的政务服务事项,本分项中的政务 服务事项总数由各省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 际情况确定。已实现使用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 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 电子证照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是指公民个人 政务服务事项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法人和 其他组织政务服务事项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 标识,并在办理过程中使用了电子证照的政务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近日,经过多次专家评审,襄阳智慧城市总规修编完成,共涉及公安、医疗、食品药品、交通、社区、水利、城管、物流、管网、旅游等11个领域。 智慧社区 家中老人有异常报警器立马响起 坐在家里,通过电视、电脑等网络终端系统,可查询交通出行状况、缴纳水电费、买菜订餐等。如果家中有老人,便民健康服务系统还可以远程实时监控老人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就及时报警。 智慧社区近期建设以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社区的统筹公共服务、区内服务、家庭自我服务中心的六大应用系统、健全智慧社区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两大体系。远期是在襄阳智慧社区示范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应用基础设施、智慧支撑服务和智慧应用。 智慧医疗 山区村民上网后都市名医可诊疗 看病就医,坐在家里就可在网上提前挂号预约。到医院后,一刷就诊卡,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就可显示在医生面前,以往就诊信息、身体状况等信息都可显示出来,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辅助参考。碰到疑难杂症,还可通过智慧医疗进行联网会诊。 智慧医疗将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含电子病历)数据的互联互通,居民健康卡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信息化联通。如远在山

区的村民,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让城区三甲医院的医生远程诊疗,切实改善和缓解襄阳市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 智慧交通 只要输入目的地系统帮你找车位 外出就餐、购物,只要输入目的地,系统就会自动通过道路的通行状况,判断走哪条路更加通畅,到目的地后,系统会自动给你搜索附近区域内闲置的停车位,让你不再开着车沿街到处找停车位。 智慧交通将完成交通信息中心、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和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建立交通监测、信号控制、智慧停车、车联网等12个应用功能集群,完善视频监控、违法监测、城区交通信号控制、城市快速路信号控制、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等20个基础系统。最大限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实现交通信息交换的全面智慧化,推进全国智慧交通的社会信息化。 智慧物流 全市物流一盘棋水公铁空通全国 智慧物流就是打通物流环节各个节点。 首先构建襄阳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市内各个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在仓储方面通过传感器、电子标签、GPS等先进技术,运用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等物流配送手段,做到信息共享,降低物流费用。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18页)_New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 18页)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务考试的类型一般分为规划和管理两部分。规划部分又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示、图例、风玫瑰、比例 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 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査考生对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 往往出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 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城 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管理 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概念对题目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 系规划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 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

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 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 一) 规划层次

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 9 镇 4 乡 2 个办事处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 积 1355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 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 316 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 89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13 年—— 2020 年 远期: 2021 年—— 2030 年 远景: 2050 年 二、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 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 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 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 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 廊道,武汉是中心。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 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 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 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 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1/ 22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综合管理已成为推动城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在城市综合管理的综合协调与沟通方面,仍然不尽完善。城市管 理工作尚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改善城市 管理体制加以解决,有些属于加强法治建设范畴。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 可以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手段参与城市管理,辅助解决上述问题中的部分内 容,使城市管理形成法制、行政、技术手段“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是今后城市综 合管理发展的必然。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正以其信息海量化、 网络互联化、动态实时化、覆盖全面化、现实虚拟化、表现丰富化等优势,成为现代 化城市管理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手段之一。 我国许多地方早在年就着手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到现在已是遍地开花。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亟待加强,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 务社会的能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已成为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2 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建设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保障体系(组织保障、建设管理保障、运行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保障、人才队伍保障);打造集成、高效的数据中心平 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建成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各种应用系统,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显著提高城市管 理能力和应用效果。 智慧城市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性与全局性的系统设计,将为社会、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并全面带动社会发展。智慧城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 设施和资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等技术,清晰梳理城市级基础设施和行 业应用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竖井式建设,实现安全、可靠、开放、集约共享的智慧 城市系统。智慧城市围绕下述服务和支撑能力进行建设: 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具备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等能力。通过创 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环境,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信息亭都多 种方式获得信息和政务服务。 3/ 22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08-2020)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二、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本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覆盖的范围为增城市域 1616平方公里水陆域总面积。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荔城街道办、增江街道办、朱村街道办,总面积313.96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行总体布局。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广州教育城 1、战略目标以建设“新穗东、新增城”为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营造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就业、富民强市”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现状(2007年,下同)为106.7万人,近期和远期分别达130万人和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约为55万人。到近期增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 3、城镇等级职能结构规划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个等级,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2个(中心城区、新塘镇区),人口规模20-25 万人的城镇1个(石滩镇区),人口规模10-15万人的城镇1 个(中新镇区),人口规模小于5万人的小城镇3 个(小楼镇区、正果镇区、派潭镇区)。 根据南中北的资源禀赋差异,构筑南中北三大经济圈,形成三大主体功能区,以“两城三中心”带动全市协调发展。南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即重点开发区域),以“产业升级,工商并举”为宗旨,重点把新塘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生态工业卫星城。中部打造都市生活圈,为优化

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即优化开发区域),以“都市服务、文化兴城”为宗旨,重点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和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北部打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为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即限制开发区区域),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宗旨,在保护中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产业,逐步把北部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公园。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两城三中心,三圈五轴线”的城镇空间结构。“两城”指增城市区和新塘镇区; “三中心”指石滩、中新、派潭三 个中心镇; “三圈”指南、中、北三大经济发展圈; “五轴”指沿增江发展轴、沿广惠高速公路发展轴、沿广汕公路发展轴、沿坪新快速路(新新公 路)发展轴联和沿广河高速交通联系轴。 5、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给水、排污、电力、电信等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协调,形 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适应城镇布局规划要求,建立布局合理、使用充分、服务高效的城乡社会设施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风景资源保护。 四、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1、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是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增城市功能定位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东中心、广州生态旅游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 2、中心城区城市性质增城市中心城区规划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文化产 业城和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是全市政治、文化、教育、信息、研发综合中心。 五、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 1、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中心城区2015年人口规模4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10万人;2020年为54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为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IOC)建设项目方案参考:第二章 项目必要性

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IOC)建设项目方案参考:第二章项目必要性 第一章项目必要性 1.1.背景和依据 1.1.1.国家政策背景分析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4.0”、“5G”、“ X 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并且日益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势必会引导和带动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信息化已成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为积极应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党和zf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合和应用。党的N八大报告指出,通过“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密集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大数据产业与“两化融合”。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纲要强调,一要推动zf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快整合各类zf 信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增强zf公信力,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先推动交通、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zf数据向社会开放,在城市建设、社会救助、质量安全、社 X服务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二要顺应潮流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策支持,着力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建立市场化应用机制,深化大数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公示【模板】

《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公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按照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对《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进行局部修改。为增强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促进广大市民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______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进行公示。 一、规划公示时间 2018年__月___日—__月___日 二、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电子邮箱:____________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___-2030年)》(2018年修改)方案简介 一、修改背景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___-2030年)》自2015年__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已经实施了3年时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相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理念。我市正在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与南京、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任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背景、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需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二、修改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融城,以城乡生态网络为本底,优化用地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二)坚持局部修改、动态维护的原则 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保持规划期限不改变、城市发展方向不改变、城市性质不改变、城市生态绿地不减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