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生读后感600字习作精选4篇_读后感_模板

小学生读后感600字习作精选4篇_读后感_模板

小学生读后感600字习作精选4篇_读后感_模板
小学生读后感600字习作精选4篇_读后感_模板

小学生读后感600字习作集锦精选4篇_读后感_模板

小学生读后感600字习作集锦精选4篇

《电车上的陌生人》读后感

2014级五班李佳怡

《电车上的陌生人》讲的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犹太小女孩的故事。当我刚刚开始看的时候,对小女孩和她的做法感到不理解:为什么要逃呢?为什么要给小女孩穿那么多衣服?往后面看才知道,这是德国纳粹要”灭犹”.当我看到纳粹那些对犹太人粗暴、蛮不讲理的行为后,我瞬间就被激怒了:这些纳粹太可恶了,简直就像畜生!同时,我也对那些纳粹的”帮凶”感到了深深的厌恶。同事之间互相

举报,邻居之间互相背叛等等,都让人感到憎恶。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有残忍,也有

善良;不仅有邪恶,也有正义。

汉斯和拉尔斯兄弟不仅救下了犹太小女孩碧翠丝,还细心照顾她。要知道,在当时,窝藏犹太人是犯罪的,很有可能会被枪毙。但兄弟俩和沃斯太太还有丽芙,为了救这个孩子,

冒着生命危险,尽心尽力地抚养着这个孩子。

有一天,纳粹中的一个士兵在上车检查证件的时候,向碧翠丝要证件!汉斯和拉尔斯立刻就变得惊恐不安,我也跟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个坐车的、穿着纳粹军官制服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这是他的妹妹!我被震撼了,没想到他也是一个好人!

大饥荒来了,街上经常有饿死的人和因饥饿而垂死的人。看到这里,我不禁为汉斯、拉尔斯兄弟和沃斯太太、碧翠丝担忧:饥荒这么严重,他们能活下来吗?如果抛弃碧翠丝的话,

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但他们没有,他们选择继续抚养她,最终,他们活下来了!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向我们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其实更多的是向我们体现出在这血腥的

战争中让人感动的事迹。

《爱在时代广场》读后感

2014级五班葛映含

假期,《爱在时代广场》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因为它让我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

深深地被亨利和塔克与小狗之间的感情所打动。

书中主要讲了老鼠塔克和一只叫做亨利的猫收养了一只被人遗弃的小狗亨比,它们一起在一个下水道口里生活着。调皮,馋嘴,任性的亨比给塔克和亨利带来了许多烦恼,但更多的却是无尽的欢乐。在经历了很多惊险而又令人开怀大笑的故事后,塔克和亨利最终给亨比找到了一个更好的主人。

这个故事最让人感动的是塔克和亨利对亨比无私的爱。没有这种纯真无私的爱,小狗就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而在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小狗也学会了爱别人,关心别人。所以,当

凯瑟琳小姐遭遇危险的时候,亨比才会挺身而出救出凯瑟琳小姐,最终被新主人一家所接受,有了更好的归宿。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只有无私地付出自己的爱,才会得到别人真诚的爱,而只有大家的爱汇聚到一起,才能帮助我们战胜困难,不断成长。

还记得我曾经看过一个叫做《OneDay》的公益广告,一位工人叔叔扶起了摔倒在地的

孩子,孩子后来帮助拿东西很吃力的老奶奶过马路,老奶奶又借钱给了找不到零钱的年轻

人……爱心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传递了下去,或许只是在别人最着急的时候借给他一块钱,

或许是小跑几步把别人遗落的东西还给他,又或许是递给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工作的人一瓶矿

泉水。

是啊,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或许只是一个你认为微不足道的举动,就可以给予他人极大

的鼓励和帮助,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助他人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希望善良和爱心能够永远在我们的心中流淌!

《爱在时代广场》读后感

2014级五班刘丁诺

假期我读了一本名叫《爱在时代广场》的书,这是美国作家乔治·塞尔登继《时代广场的蟋蟀》和《塔克的郊外》之后,以猫亨利和老鼠塔克为主人公,写成的第三部作品。当我

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一只猫、一只狗和一只老鼠住在一起?猫和老鼠不

是天敌吗?狗和猫不也是天敌吗?它们怎么会在一起?难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我带着

种种疑问翻开了这本书。

原来,老鼠塔克和猫亨利是好朋友,纽约时代广场地铁站下是它们温馨的家。一天,亨利捡回来一条可怜的小流浪狗,因为小狗的调皮,任性,嘴馋……给塔克和亨利带来不少的烦恼和无尽的欢乐,从此改变了塔克和亨利有序的生活。

塔克和亨利为它洗澡,给它起名字为亨比,意思是亨利的小baby.居然光天化日下为它找吃的,不是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吗?”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狗亨比长大了,排水管的家已住不下,亨利和塔克四处奔波最终为他找到了新家——史麦得利的家。虽然亨比离开了塔克和亨利的家,但是它们的爱却依然充斥在时代广场的上空!

就这本书,我和妈妈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了很久。人们认为是天敌的小动物都能成为好

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能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去解决。在润物细无声中,处处显示出了爱的伟大。是啊,只要心中充满爱,不单单是相互为天敌的小动物们可以和和睦睦的在一

起,我们人类也完全可以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的性格等等

的人,都是可以和平快乐的在一起的。()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家。只要人人

都充满爱,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地球大家庭中,一定会处处是欢乐,时时都是温馨。不同

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性格的人们都一起生活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地

球大家庭中。

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新的现实一定会出现,那就是——《爱在地球大家庭》。

生活本就充满奇迹

2014级五班郝雨辰

”环绕我们的空气,让我们得以呼吸和生存;温暖我们的阳光,穿越了很多光年才到达

地球;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一块石头,可能早在远古就已存在······这些都值得我们惊讶与赞叹,只是我们由于太习惯而忽略了它们的存在”——不错!生活本就充满奇迹。

当《尾巴摇一摇》中的主人公汤姆结识了那只具有”魔法摇摇”尾巴的小狗内奇之后,似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起初,一些无意并没有任何目的的许愿顺利得以实现。可当汤姆慢慢开始刻意许愿时,事情发展的却让人出乎意料。我们都曾幻想过,神奇的魔法可以改变自己现有日常的生活:没有纪律约束的学校,可以随意玩耍的操场,没有老师存在的教室,没有父母永无止境地唠叨······但真的这样的生活就会充满乐趣吗?生活是平静的,但也充满着奇迹。因为世界本就充满奇迹——芬芳的玫瑰,普照的阳光,古老的石头,都是奇迹的一部分。

每天放学的路上,我都会遇到那位老爷爷。通常他会坐在一把康复椅上,眼睛直视着马路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面无表情,但目光炯烁。时不时的会站起来,用力紧握着康复椅的把手艰难地移动着沉重的双腿。疾病和衰老夺走了他正常生活的权利,但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意志支撑着他的生活。不管严冬还是酷暑,他都准时出现在那里。每当路过这里我都会放慢放学回家的脚步,渐渐地老爷爷也注意到了我。当我们目光相对的时候,他的嘴角会艰难地、微微地瞥一下,我想那应该是给我的微笑吧,似乎我们已经成了不相识的朋友!

也许下学期放学的路上,老爷爷就不用再依靠康复椅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了,生活中的奇

迹本就无处不在!真实的生活中才蕴含着无限可能。汤姆领悟到了,我也领悟到了:”只要

我们留意,平凡的生活也能变得足够神奇!”

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

周卫

读朱老师《致教师》一书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于事实中发现价值,

于日常里发现永恒,于现象中发现本质,于局部里看见整体。见真实,见真诚,见理性,见

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

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我觉得这是一本基于教师”问题之困”,

之声”.

书中每一个问题像是一个火种,照亮我们这些教师生命里的昏暗与现实。如今互联网信

息与现代化科技水日新月异,然而书信却是一种传统而又亲近的交流方式,全书以纸面的书

信交流,特别能传递出一份优雅、舒缓而亲密的古典情怀,一种细雨敲窗的温和与浪漫。先

生惯有的诗意与理性,亲切与深刻,与”信”的语境契合到一起,构成迷人的质感与温情。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

师去研究,去实践的。朱老师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

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是时

代的召唤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老师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

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

一、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

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教育本该是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

生活的基本方式,孩子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

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

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二、感受以幸福成全生命真谛

朱老师《致教师》书里的每个问题与话题,哪一个都逃不出教育与生活的庸常。就像擦

亮星星上的灰尘一样,先生以他的文字不断擦亮”教师”二字。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

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

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与”完整”,

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它们的存在,教师挣脱一切”

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标签”“脸谱”与”定型”,

悄然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

那么,”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

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

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

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

在朱老师看来,教师是教室的国王,教师的胸怀决定着一间教室的大小。因为,凡能发

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在他眼里,读书是寻求心灵的自由,备课就是精神的体操,

一个人的专

创造的起点是问号”,”

交友就是与”未来的自己为伍”;”

大音希声是行动的回响”;”

空气穿过针孔时,比穿过山谷更有快感”……

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

三、懂得以现实求证未来

于时间的波峰浪谷里,总看得见历史的背影,听得到现实的歌吟,映得出未来的表情。

《致教师》的最后一辑文字,不是答问,胜似答问。读之,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是自2010

年起,每一年度的辞旧迎新之时,永新先生深夜或凌晨写给全国新教育同仁的年度献辞。

我们知道,自2002以来,”朱永新”的名字就与其倡导、推动的”新教育实验”成为生命的共同体。十多年来,新教育由一个学者的热切理想或书斋念想,化作春天的种子,迅速撒

播到大江南北的两千多所实验学校,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心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亦如朱先生发出的一个简单信号,就汇聚了无数理想主义的能量,亦集合起无数生动而深刻

的民间智慧。

或许,在永新先生眼里,岁末年初最是年岁的刻度,是现在与未来的节点。而在他心里,

读他关于新教育的年度文字,我们无法忽略那漫天

教师的终极意义在于”以现实求证未来”.

飘着祝福的跨年语境,更无法忽略的是,新教育实验于神州大地间得到的热切呼应。新教育所构建的”晨诵、午读、暮省”的教育生活节奏,正在柔软地植入了千百万师生的内心。

对一个教师来说,痛恨积弊的方式是行动,是将让

也是一切的”因”.

教育是一切的”果”,

相信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唯有建

自己置身于”涨潮的海上”,

相信”爱教育,就是爱自己”,

向没有污染的地方,重新出发”.

设,唯有行动,才能”带着使命,带着爱”,”

最后让我们就像新教育说的那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我们这些龙湖的老师和龙湖的学子们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努力

吧!

领悟生命中的“常”与“变”——读《可以预约的雪》有感

赵广霞

《可以预约的雪》的作者是生于1953年的台湾高雄人林清玄,他还有许多其它散文作

品,如《莲花开落》、《传灯》、《迷路的云》等。《可以预约的雪》是一篇议论文,使人读后

感触很深。文中的“雪”即菅芒花,作者以菅芒花作为全文的引线,对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进

行了深入思考,从中领悟出人生也是可以预约的,生命中的“常”与“变”是由时间所控制的。

对此笔者深有同感。

文中写到“经过了两年,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芒花的人,因

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一个朋友竞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

了三趟。约我看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

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

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

有哭笑和波涛呀!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读到此处,会有很多的感叹和感想,不由得想到那个关于生命的话题。是的,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的不确定,

有些人或事就像文中的菅芒花是事先预约好的,但在规定的时间里却不再相遇,因各种因缘的变迁或生活所迫,事先有约的人变得无缘再见。让人感觉到了时间的杀伤力,时间是可以冲谈一切,乃至是改变一切的,就好像小时候我们种过的树现在长成参天大树了,但是当年与我们一同种树的童年伙伴却都天各一方。通过岁月的洗礼,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同时也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就如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变化的。从作者的文字中我们能够领会造成人生困局的主要

原因是我们不了解生命中的“常”与“变”,许多人在生活中贪图安逸、不求进取,而有些人明

知事实不可改变却要执着向前。

诚然,大自然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更替着的,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想留就能留得住的。只要我们遵守大自然的规律,能够一天比一天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就足够了。因为我们生命中的很大部分遭遇都是不可预约的。小时候渴望快点长大,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让父母开心,长大一点希望能够考取好一点的大学,大学毕业后渴望能够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然后拥有一份美满的爱情和婚姻,等到事业小有所成,就希望父母身体安康,全家上下和和睦睦,共享天伦之乐。这也是生命中“常”的所在,是人人对生命中“常”的渴望。但是历经岁月的磨砺,我们逐渐地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后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置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随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回头想想,人

生的确是这样,人生是千变万化的,是不可预约和事先预料的。

文中写到:“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

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那是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

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了太多的对生命的不确

定和不可预料,所以作者在每次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总会陷入一种让人畏惧的茫然

之中,那种茫然是无法用言语去描绘的,是能让作者回到过去的熟悉又陌生的欢乐时光。

一旦作者再回到现在,再面对现实,就会产生少许忧愁和伤感,一样也会感到痛苦。除

非能让时空定格,让岁月定影,但是这些只是凭空想象,现实中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作者就有了这样的感悟:“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

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春天

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菅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读到此,笔者领悟到生命的存在真

的不可思议,既然上天赋予了我们生命,我们就有义务让自己的生命活得精彩无憾,尽可能地向生命中的“常”的方向去发展,让那些飘渺的东西远离我们,让我们的生活如秋天的菅芒

花那样可以预约。

总之,生命中的“常”和“变”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因缘的“常”不见得全是好事,而因缘的“变”也未必都是坏事。走过岁月蹉跎,走过世态炎凉,我们要懂得的就是用一颗平常的心,

全身心地去投入、去欣赏罢了,要永远保持着像秋天的菅芒花一样在秋风中绽放的笑颜,永远有着预约的希望,只要有了希望,一切都会随遇而安,一切都会变得豁然开朗。预约就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存在,就是一种在前方路上等待着我们的理想。

【作者为青海师范大学2011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育硕士】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224011)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一)

余文森教授是国内课程与教学领域内的专家,在有效教学方面颇有心得。近期我读了

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一书,整本书以讲座的形式,讨论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十个话题。在这十个话题中,余教授的绝大多数观点都能引起我的

强烈共鸣,成为我的精神食粮。但在这些观点中,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

1. 关于三维目标关系的阐述。在这部分内容中,余教授引用了把三维目标比成“长方体

的长、宽、高和一个人的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的比喻,指出了“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

同时,指出三维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哪个维度是显

强调了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

性的、哪个目标是隐性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观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很多新教师或

者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刻的老师,在他们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将“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分门别类的表达;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能清

晰地辨别出他们的哪些教学是在完成三维目标中的哪种目标。他们把三维目标弄成了三种目

标,目标达成不是渗透性,整体性的,也从不区分哪些是显性的、哪些是隐性的,哪些是重

点、哪些是非重点。三维目标被活生生地、机械地割裂开来。

2. 关于“教与学”关系的表达。余教授引用了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关于教与

学关系的观点。江先生认为教与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论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还是在一

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些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在此阶段,学生百分之百依赖老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教多少

全依靠教师阶段”,

学生学习的自主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学生学多少;第二个阶段是“基本依靠教师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相对独立阶段”,

学生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如果老师过渡包办,就不是促进

不要老师教,学生一般能

学生发展,而是阻碍学生发展了;第四个阶段是“基本独立阶段”,

读懂75% ,此时如果老师还讲系统性、全面性,仍然事无巨细、全包全揽,教师就会感到“怎

然而,反观我们的教学,而且效果适得其反;第五个阶段是“完全独立阶段”.

么教也教不完”,

很多老师认为新课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就不加区分地

从“极端控制”走向了“极端放纵”.

3. 关于情境创设的误区的表述。情境教学是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教学也特别

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但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观察中,却常常发现很多教师的情境创设虽然煞

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有时就是一种生拉活扯的表演,就

费苦心,但却显得特别“矫情”,

是一个噱头。()在这里,余教授指出了情境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分别是“形式化情境”、“假问

题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谜式的情境”、“电灌的情境”等,对于余教授指出的误区,

我认为是一针见血的,非常中肯的。

老实说,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观点、生动的表述。余教授是一位经常深入课堂的

教学论专家,尽管他使用的语言很平易、很朴实,但他所表达的道理却很真实、很实在,对

一线教师也最有启发!这样的教育专家才是真正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了起来,使用普通

老师听得懂的语言,表达教育的真实。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专家!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二)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 展示了精彩的理

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

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

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

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

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

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

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

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

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

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

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三)

读了《有效教学十讲》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读

完后,我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实现了飞跃。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呢?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还不能解决全部问

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

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的时候,教师也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和学生的集体智慧。这条规律告诉我们: 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

时候,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

式、方法。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是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

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泛泛来谈,这条规律似乎涵盖了前两条规律

的内涵,但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和意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

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 “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

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儿来“新”?这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

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

有效教学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不仅让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而且教学效果好。一句话就是又好又快地提高教学质量。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

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有效教学论》读后感读《有效教学》有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