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

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

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
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

文件编制、审批、修改页

版次生效日期修改编号修订内容

A/0 第一版

版次编制/日期部门审核/日期体系审核/日期审定/日期批准/日期

A/0

表单编号:P-RD-010-01-001-A/1

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

1 目的

妥善的管理和物理上的保护存储介质,使它们免遭破坏、偷盗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配发移动介质。

3 职责

3.1 综合办

负责建立可移动存储介质清单和发放控制;

3.2 各使用人员

负责按照公司要求安全处理存储介质。

4 工作程序及内容

4.1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存储介质主要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盒式磁带、打印文件等。存储介质应得到妥善的管理和物理上的保护,使它们免遭破坏、偷盗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4.2 可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

4.2.1 存储介质在不用的时候,应当得到安全地存放,特别是存有敏感信息和数据的介质更不能随意放置,以防被泄露。

4.2.2 可移动存储介质系统科建立清单,明确相应的责任人和使用人。

4.2.3 对于从企业中移走的可重复使用的存储介质,不再需要时应及时删除;

4.2.4 所有的存储介质应保存在符合其要求的安全环境中。

4.3 存储介质的处理

4.3.1 可能需要安全处置的物品如下:书面文件、录音或其他形式的记录、复写纸、输出报告、一次性打印色带、磁带、可移动的磁盘或磁带、光学存储媒体(包括所有形式

和所有制造商制造的软件分销媒体)、程序列表、测试数据、系统文档等。

4.3.2 对载有敏感信息的媒体应加以安全妥当的保存或采用安全的方式由信息中心加

以处置,如焚烧或碎片,或在清空数据后供本组织的其他机构使用。

4.3.3 选择一个适当的有足够的控制措施和经验的承包商收购和处理文件、设备和媒体,并和承包商签订安全协议。

4.4 信息处理程序

4.4.1 所有介质按照信息资产要求进行标注和处理,明确责任人和使用人员;

4.4.2 对访问进行限制以识别未授权的人员;

4.4.3 保留数据的合法收件人的正式记录;

4.4.4 确保输入数据的完整性、处理过程得以正确完成及对输出的有效确认;

4.4.5 对等待输出的数据采取与其敏感性相应的保护;

4.4.6 把媒体存放在符合制造商规定的环境中;

4.4.7 尽量减少数据的分发;

4.4.8 对所有的数据副本进行清楚标示,以引起其合法接收人员的注意;

4.4.9 定期对分发清单和合法收件人的名单进行回顾。

4.5 系统文档安全系统文档可能载有系列敏感信息,如对应用程序、流程、数据结构、授权过程的描述。应当考虑下面的控制措施以保护系统文档免受未授权的访问。

4.5.1 系统文档应当被安全地保存。

4.5.2 系统文档的访问清单要尽量简洁,并要经过应用者的授权。

4.5.3 保留在公共网络上的或通过公共网络所提供的系统文档应当被适当地保护

4.6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策略

4.6.1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将存储介质和制定的一台或多台内网计算机进行信息绑定,在同一安全策略控制下,这些被绑定的计算机就构成同一个信任域。只有属于同一信任域的内网计算机能够使用注册过的存储介质进行信息交换。

4.6.2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支持两种安全控制策略。安全控制策略一即单独保密区策略。安全控制策略二即保密区加交换区策略。

4.6.3 安全控制策略一是指存储介质只允许设置数据加密的保密区,只有属于同一信任域的内网计算机能够正常读写保密区数据,存储介质与其他计算机的信息交换必须借助中间机完成。

4.6.4 安全控制策略二是指存储介质可设置为保密区和交换区两个区,属于同一信任域的内网计算机能够正常读写存储介质的两个区,其他计算机通过口令认证后可使用交换区。

4.7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配发

4.7.1 各部门应按照规定的范围发放和使用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安全移动硬盘的配发根据部门业务工作性质、员工数量等,按比例配,由各部门制定专人负责管理。

4.7.3 公司内网计算机均应安装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员工内网计算机若因特殊情况不安装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客户端,须经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公司信息安全

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

4.7.2 根据需要及所选择策略为部门配置中间机,各部门制定专人进行管理。

4.7.3 各部门和员工现有的移动存储介质经过注册、编号后,也可作为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使用。

4.8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

4.8.1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应当用于存储工作信息,不得用于其它用途。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必须存放在保密区,不得使用普通存储介质存储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

4.8.2 禁止将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中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拷贝到外网计算机,禁止在外网计算机上保存、处理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

4.8.3 在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检查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注意远离水源、火源,避免接触强磁物体、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5 相关文件

设备管理程序 P-MSP-130

6 附件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中国移动家客终端维护管理办法(2016版)

中国移动家客终端维护管理办法 (2016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2016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第二章维护组织机构及职责 (3) 第三章测试管理 (5) 第四章进销存管理 (7) 第五章终端安装 (15) 第六章日常维护 (16) 第七章终端资源管理 (19) 第八章终端软件版本管理 (20) 第九章终端安全管理 (23) 第十章终端后评估 (24) 附表一:软件版本装载方案 (25) 附表二:家客终端后评估表 (26)

第一章概述 第1条家客终端是宽带业务、电视业务、VOIP业务及其他家庭信息化业务进门入户的末端载体,现阶段家客终端主要包含SFU、HGU、智能家庭网关、机顶盒等。 第2条为了规范中国移动家客终端安装及维护流程,加强终端的进销存管理、测试管理及后评估,提升终端设备资源准确性、版本统一性及安全可靠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作为维护、管理中国移动家客终端的依据。 第3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中国移动家客终端全生命周期的维护管理,为终端设备的测试、安装激活、日常维护、进销存管理(职责不在网络部门的除外)、后评估等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第4条各级维护管理部门应认真执行本管理规定。各省公司在本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制实施细则,以确保各项要求的落地执行。 第5条本维护管理规定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总部网络部。

第二章维护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6条中国移动家客终端的维护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总部统一领导下,各省公司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家客终端的维护管理工作。 第7条总部网络部职责 1.负责中国移动家客终端管理办法的制定、监督各省落实管理办 法,对各省终端维护管理工作给予指导。 2.负责制定家客终端维护管理平台、OMC、软探针等管理手段 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接口规范,并指导各省落地执行。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家客终端设备规范、接口规范及测试规范等。 3.负责家客终端的安装开通、维护保障等相关流程及支撑手段规 范的制定,并督促省公司落地执行。 4.负责制定家客终端相关的资源模型和资源管理规范,并推进各 省提升家客资源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负责组织家客终端全网性疑难问题的专项测试,并配合相关部 门进行家客终端的采购和入网测试。 6.负责收集汇总家客终端日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定期组织完 成家客终端后评估工作。对于共性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厂家解决。第8条省公司职责 1.贯彻总部家客终端维护管理办法,根据本省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并组织全省落地执行。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深圳市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保密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确保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所称移动存储介质,是指用于存储企业秘密信息的硬盘、软盘、U盘、光盘、磁带、存储卡等存储介质。 一、本单位移动存储设备要进行编号,不得借于他人使用,若需借于他人的,必须征得单位领导同意,并进行借还时间、借用人、审批人等详细登记。 二、新购计算机、移动存储等设备,要先进行保密标识和登记,再发放使用。 三、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高于其标识密级的涉密设备上使用;禁止在非涉密设备上使用。 四、使用光盘备份的保密数据要登记编号,分类存放。 五、非本单位的移动存储设备一律不得和涉密计算机连接。 六、单位的涉密移动存储设备处理办法如下: 移动储存介质按涉密级别可以份为机密级、秘密级等。机密级、秘密级信息应存储在对应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内,其中高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可存储低密级信息。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在本单位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高密级的存储介质不得在低等密级系统中使用;严禁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上使用;严禁借给外单位使用。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相互借用或复制时,秘密级的由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机密级的须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对借用或复制介质的密级、编号和使用的内容要履行严格的登记手续。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在本单位办公场所使用,确因工作需要带出办公场所的,秘密级的经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机密级的须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并履行相关手续和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机关工作人员严禁将个人具有存储功能的电磁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带入核心和重要涉密场所。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保存必须选择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存放在保密设备里。 各部门每半年要对涉密移动存储介质进行一次清查、核对;工作人员离职前必须将所保管、使用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全部退回。

一汽大众ipad移动终端使用管理规定

一汽大众ipad移动终端使用管理规定 为了提高销售满意度,辅助营销。一汽大众信鹏汽贸启动了一汽大众经销商销售移动终端系统,为了规范系统规范有效使用,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一、IPAD移动终端的发放及保管 公司配备的IPAD 4 仅限于一汽大众山西信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正式销售顾问使用。其他工作人员如工作确需配备使用,需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放其使用。员工领用IPAD 4 设备按照设备编号进行实名登记,交付押金2000元,本人签字后领用。交付的押金在交还移动终端并确认无人为损坏后退还使用人。 后续新增销售顾问,销售部需向综合部提出移动终端使用申请,由综合部统一向一汽大众厂商订购。 IPAD4移动终端的发放、保存、维修、管理由综合部负责。 二、使用规定 2.1 IPAD4的日常保管工作由使用人全权负责,使用过程中 注意爱护,避免配件丢失,损毁等。出现人为损坏、丢失使用人按照IPAD的原采购价格赔偿。 2.2IPAD4仅限于日常销售工作中使用,使用人不准将IPAD4用于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项。禁止安装于任何工作无关的系统、软件及其他文件。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并处以500元的

罚款。 2.3IPAD4中所安装的一汽大众系统日常的升级、销售资料下载等工作由销售顾问自行完成,由综合部网络管理员提供技术支持。 2.3如IPAD4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故障原因由网络管理员或维修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是人为使用造成故障维修费用由使用人自行承担,鉴定结果是非人为使用造成的故障维修费用由公司承担。 2.4每天下班后或长时间不使用IPAD时,要自觉关闭或待机,及时对设备进行充电,以免影响使用。 2.5使用人在上班期间必须使用IPAD,由销售部对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发现有不适用的情况每次罚款100元。 2.6如员工离职或岗位调动,需到综合部交还IPAD并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没有交回IPAD或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公司按IPAD4原价直接从使用人工资奖金和设备押金扣减。 2.7由综合部不定期对IPAD4的使用、完好情况进行抽查,发现不合格者按上述规定予以相应处理。 山西信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2014年3月4日星期二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

神州数码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神州数码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配发、使用和销毁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公司计算机内网信息与外部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依据国 第八条各单位按规定确定配发范围,经审核批准配发和使用安全移动存储介质。 第九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由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负责统一购置、配发和管理。 第十条根据工作需要,各单位确定购置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数量及类型。

第十一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使用前应由管理部门统一标识、策略制定、编号,并登记备案。 第十二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申请、注册、变更、清退应填写《神州数码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业务申请单》(附件1),经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统一由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核对表》(附件2)。 第四章维修及销毁 第二十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维修工作由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负责。 第二十一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需作数据恢复的,应由各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必须送外部作数据恢复的,应由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到具有保密资质的单

位进行数据恢复,须填写《神州数码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维修单》(附件3)。 第二十二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在报废前,应由使用部门进行信息清除处理。因介质损坏无法进行信息清除时,由使用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交管理部门销毁。 第二十三条如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不慎遗失,当事人应立即报本部门负责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信息泄密,如有泄密由当事人负全部责任,同时应报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 神州数码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业务申请单 表格编号:

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

区政协办公室 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的计算机外存储器,是指可移动的计算机信息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的软盘、U盘、光盘等。 (二)处理秘密事项的计算机外存储器,必须定密。其定密的法定程序与纸介质的秘密文件资料定密方法相同。其密级按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标志。 (三)涉密信息原则上不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存储于外存储器上重要的涉密信息必须进行备份,备份盘与正式盘同样定密同等管理。 (四)存储秘密信息的外存储器,应在显眼位置贴上或标明“绝密”、“机密”、“秘密”等相应密级的记号,并标明“严禁拷贝”字样,按相应的密级文件加强管理。 (五)存储过秘密信息的外存储器,不得降低密级使用,不得与存储普通信息的外存储器混用。 (六)新启用存储涉密信息的外存储器或使用外来外存储器,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和杀病毒处理。 (七)涉密的外存储器应统一登记编号,由单位保密员统一管理,平时应放在电脑密码文件柜内,不得随意乱放。

(八)重要的涉密信息存储采用磁盘信息加密技术。磁盘信息加密技术可分为文件名加密、目录加密、程序加密、数据库加密和整盘加密等,具体应用可视磁盘信息的保密强度要求而定。 (九)涉密的外存储器原则上不得外借,确需借阅某些文件、资料时,应经主要领导批准,办理登记手续。外借使用专用的外借盘,外借盘要标明“严禁拷贝”字样,借阅的文件、资料内容由负责保管的保密员拷贝到外借盘上。归还的外借盘除办理归还手续外,还要及时清除盘内的文件、资料,并对磁盘进行杀病毒处理。 (十)涉密磁盘信息清除采用交流消磁法。可使用国家有关部门研制的磁盘消磁设备消磁,以防涉密信息泄漏。 (十一)涉密的外存储器销毁要经主要领导批准,并进行注销登记,可采用软盘、光盘粉碎机碾碎或敲烂后丢进焚化炉熔化。如果本单位没有条件进行处理,应集中交到保密工作部门进行处理。 (十二)对违反保密制度,丢失外存储器造成泄密的,将依照保密法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移动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编号:SY-AQ-00717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移动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mobile devices

移动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总则 (一)为了加强我司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保证我司移动设备办公安全,结合我司笔记本电脑使用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凡配备或使用公用笔记本电脑及移动存储设备的人员,务必遵守此管理办法。 二、移动设备安全使用规定 (一)移动设备范畴:笔记本、移动硬盘、U盘等存储设备。 (二)笔记本电脑必须设置开机密码,公用笔记本开机密码统一设置为123借用人不得随意修改。 (三)笔记本电脑必须设置硬盘加密,防止丢失带来损失,目前只支持WIN7旗舰版,总部公用笔记本电脑硬盘密码统一设置为1232014。 (四)公用笔记本电脑资料请不要放在桌面及C盘,可放置D、E

等盘,公用笔记本重启后将进行还原,桌面资料及安装软件将进行清除,以保证电脑为最新状态。如果有特殊原因需要长期使用,可向系统管理员申请取消还原功能,使用完成后自行卸载安装软件并删除文件。 (五)笔记本电脑上网用户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并且注意更新病毒,定期清查计算机病毒,防止笔记本电脑中的病毒到处传播。 (六)凡是存放有我司资料的移动存储设备均需要进行加密,防止丢失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 三、移动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一)笔记本需注意使用环境,特别要注意远离饮料和食品。 (二)在开关机时不要急于移动笔记本,应注意防震,否则硬盘容易损坏。 (三)笔记本电脑,不要放在软垫上使用(如毛巾、布料、棉被等),否则易堵塞散热口,散热不好,造成机器故障。 (四)光驱容易损坏,请注意保养,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不宜使用质量差的光盘和软盘。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

附件 河南省电力公司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河南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配发、使用和销毁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公司计算机内网信息与外部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依据国家和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系统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工作人员、借调及聘用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 第三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是指通过专用注册工具对普通的移动存储介质(主要为移动硬盘、U盘)内数据经过高强度算法加密,并根据安全控制策略的需要进行数据区划分,使其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移动存储介质。 第四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遵循“统一购置、统一标识、统一备案、跟踪管理”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放范围。 第五条公司保密委员会(保密领导小组)对各单位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负有指导、监督、检查等管理职责。 —3—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移动存储介质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 第七条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交换、保存、处理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执行。 第二章配发 第八条各单位按规定确定配发范围,经审核批准配发和使用安全移动存储介质。 第九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由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负责统一购置、配发和管理。 第十条根据工作需要,各单位确定购置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数量及类型。 第十一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使用前应由管理部门统一标识、策略制定、编号,并登记备案。 第十二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申请、注册、变更、清退应填写《河南省电力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业务申请单》(附件1),经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统一由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使用 第十三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应当用于存储工作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必须存放在保密区,不得使用普通存储介质存储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 —4—

移动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移动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一) 为了加强我司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保证我司移动设备办公安全,结合我司笔记本电脑使用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 凡配备或使用公用笔记本电脑及移动存储设备的人员,务必遵守此管理办法。 二、移动设备安全使用规定 (一) 移动设备范畴:笔记本、移动硬盘、U盘等存储设备。 (二) 笔记本电脑必须设置开机密码,公用笔记本开机密码统一设置为123借用人不得随意修改。 (三) 笔记本电脑必须设置硬盘加密,防止丢失带来损失,目前只支持WIN7旗舰版,总部公用笔记本电脑硬盘密码统一设置为1232014。 (四) 公用笔记本电脑资料请不要放在桌面及C盘,可放置D、E 等盘,公用笔记本重启后将进行还原,桌面资料及安装软件将进行清除,以保证电脑为最新状态。如果有特殊原因需要长期使用,可向系统管理员申请取消还原功能,使用完成后自行卸载安装软件并删除文件。 (五) 笔记本电脑上网用户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并且注意更新病毒,定期清查计算机病毒,防止笔记本电脑中的病毒到处传播。 (六) 凡是存放有我司资料的移动存储设备均需要进行加密,防止

丢失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 三、移动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一) 笔记本需注意使用环境,特别要注意远离饮料和食品。 (二) 在开关机时不要急于移动笔记本,应注意防震,否则硬盘容易损坏。 (三) 笔记本电脑,不要放在软垫上使用(如毛巾、布料、棉被等),否则易堵塞散热口,散热不好,造成机器故障。 (四) 光驱容易损坏,请注意保养,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不宜使用质量差的光盘和软盘。 (五) 液晶板不宜用手触摸,不能与硬物接触。清洁时要特别注意用眼镜布轻轻擦拭。 (六) 插拔外接部件时,要特别小心,一旦插口出现问题,可能要换主板,损失较大。 (七) 笔记本电脑随机软件只有操作系统(WINDOWS),并安装常用办公软件,请不要随意安装其它软件。 (八) 笔记本电脑和附件重量轻、体积小,在出租车、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容易丢失和被盗。 (九) 移动硬盘及U盘应轻拿轻放,容易摔坏。 (十) 注意移动硬盘和U盘存放位置,请勿放置桌面及显眼的位置防止丢失。 (十一) 凡是人为造成笔记本及移动硬盘等设备损坏,将自行承担

存储介质管理制度

存储介质管理制度 第一条介质分类 (一)介质分为一般介质和可移动介质,一般介质包括:文件档案、计算机硬盘,可移动介质是指U 盘、移动硬盘、存贮卡、光盘、磁带、软盘和打印的媒体等。 (二)本章规定适用于除了U盘、移动硬盘、软盘之外的介质。 第二条介质使用管理 (一)介质应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并符合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保管条件。 (二)对于存贮敏感信息的介质,各部门负责人应委派专人对其进行标识、登记管理。必要时,对带出工作环境的介质进行内容加密。 (三)介质处置原则:为防止敏感信息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各部门应将需要废弃的电子介质送到信息科,由信息科统一进行安全销毁处理。 (四)所有计算机设备报废前,信息科将对所含信息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存储介质的处理方式。 第三条介质处置办法 (一)介质的处置(销毁、再利用)应与其存贮信息的敏感程度相一致,介质的敏感程度需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 (二)介质处置应考虑下列原则: 1. 介质的处置前应该识别需要安全处置的项目;

2. 销毁方式一般分为高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专业软件重写、粉碎; 3. 对无敏感信息的介质作高级格式化即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重新分配和使用; 4. 对于含有敏感信息的介质应采用低级格式化或专业软件重写,反复次数为三次,再进行粉碎; 5. 应对含有敏感信息的存储介质的处置做出记录,以备审查; (三)对不同介质的处置措施如下: 1. 硬盘:报废的硬盘,需要粉碎报废;循环使用的硬盘,低级格式化后,拷入大量数据,覆盖无用信息后,高级格式化,再使用; 2. 磁带:可重复使用的,将内容清除后再使用,需报废的,用物理方法破坏; 3. 光盘:一次性光盘,粉碎;可擦写光盘,格式化后再使用; 4. F lash 卡:报废后粉碎; 5. 书面文件:碎纸。 第四条重要数据存储介质管理(一)存放重要数据存储介质的本、异地场所应具备防盗、防水、防火设施及抗震能力。 (二)重要数据存储介质主要包括:硬盘、光盘、磁带库等,可以根据数据的容量和重要性做出合理选择。 (三)脱机数据存储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分类标识,标识须结合数据类型和管理策略统一命名。命名规则按照数据种类和日期进行,

介质安全管理制度资料

介质安全管理制度 1总述 通过加强对存储涉密信息电脑与移动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光盘、软盘等)的安全保密管理,增强使用人的防范意识,防止因使用电脑与移动存储介质不当造成泄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级关于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司所有相关信息管理人员。 3 建立介质安全管理制度 3.1 介质的使用、维护和销毁规定 1)公司内网中禁止使用移动存储介质。 2)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移动存储必须由信息中心对存储介质进 行杀毒,并负责信息的复制,对于涉密信息,必须由部门领导签字确认,由信息中心负责复制相关内容。 3)存储过涉密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不得降低密级使用,不 得与存储普通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混用;新启用存储涉密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或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和查

杀病毒处理。 4)本部门内使用的介质只限于本部门的人员使用,并只能在 本部门的电脑上使用。 5)涉密信息禁止外界或拷贝到本部门以外的电脑。 6)对涉密电脑和存储介质应登记备案,定期核查,确认使用 人和责任人。实行专机专用,定点存放。未经批准的无关人员不得对此电脑进行操作。 7)外来人员如因工作需要借用电脑或存储介质,则必须格式 化系统和存储介质。归还时也必须格式化系统和存储介质。 8)对淘汰和报废的电脑和存储介质,应清除设备上所有的数 据。 3.2 介质应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做到防磁、防火、防潮、防止损坏。对脱机存放的各类介质(包括信息资产和软件资产的介质)由专人负责进行检查、控制和保护,以防止被盗、背会、被修改以及信息的非法泄露。 3.3 对涉密电脑和存储介质的使用、维修、外界和保管应进行登记,便于查询、 3.4 外来人员使用涉密数据,应经过信息安全小组审批。 3.5 外来人员进入本中心涉密区域应把随身的存储介质或是可

保密设备与介质管理制度流程

保密设备与介质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设备与介质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保密局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涉密信息系统中所使用的设备与介质等安全设备的采购,应实行业务归口部门进行统一购置、统一标识、统一发放。在具有资质的单位和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范围内采购。 二、应选用国产设备,非安全保密产品应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和保密需要,优选国产设备;不得选用国家保密部门禁用的设备或附件。 三、计算机病毒防护产品应优先选择国产产品,并须是经公安机关批准的;密码产品应获得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批准,其他安全保密产品(如身份识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检测和电磁泄露发射防护等)应获得国家保密部门的批准。 四、涉密信息系统中所采购、使用的安全保密产品,应要求查验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检测证书原件,以验证其真实性。 五、应由专人负责对供货方交付的货物进行验收,验收时应对产品型号、数量、配置、检测证书等进行严格核对。 六、设备及介质领用前,应由指定的或负责的部门统一注册和登记,再分发到各使用人使用,禁止使用个人设备违规接入系统。 七、涉密设备及介质的安装、运行和安全操作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国家保密部门的有关规定。 八、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中“设备安全”和“介质安全”的要求,加强设备和介质的外出携带管理,防止出现被盗、被毁以及失泄密等情况。 九、对需要携带外出的涉密介质,应进行必要的审批和登记,明确携带责任人。 检查介质上只存有与本次外出相关的信息。归还的设备和介质应进行信息清除处理,所采用的技术、设备和措施应符合相关保密规定和标准。 十、保密设备或介质禁止违规外联行为和外接使用。严禁将用于处理涉密信息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如复印机、打印机等)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 十一、严禁未经许可将个人具有存储功能的介质和电子设备接入涉密系统。 十二、严格限制从互联网将数据拷贝到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信息系统:确因工作需要的,存储设备及介质在接入前应经过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检查处理。 十三、拷贝涉密信息外传、上报必须按程序审批;严禁私自拷贝涉密信息并带离工作场所。 十四、严禁将个人具有存储功能的电磁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带入重要涉密场所。 十五、外来设备须经信息办、保密办进行相关检查、审批后,方能授权接入涉密信息系统。 十六、建立涉密设备和涉密介质资产管理清单(台帐),注明设备资产的使用人、安全责任人、安全分类以及资产所在位置;定期进行清查核对。 十七、所有设备均应根据所承载信息、软件的重要程度,进行标识和分类,重要设备应进行重点管理。 十八、重要介质的借用、拷贝、收发、传递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严格落实登记签收制度,在收发、传递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保密要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十九、所有涉密设备和涉密介质均应落实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使用人,并签订管理使用协议书,落实安全责任,明确责任主体。 二十、涉密设备和涉密介质需要维修时,应在指定的单位实施,同时还需与维修单位及其人员签订安全保密协议书,明确责任和义务。 二十一、对于不再使用或无法使用的涉密设备和涉密介质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并完善登记备案手续。二十二、涉密设备和涉密介质需要维修、报废时,应向部门提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由信息办会同保密办严格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中有关要求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再退回装备或原配发部门;并完善登记备案手续。

工作手机使用管理办法

公司手机终端使用管理办法为使公司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更好地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工作人员配备移动终端APP程序开展工作。为了更好使用工作手机,加强手机使用管理,经研究特制定本办法,具体如下: 一、手机终端使用用途 手机终端在发放之日开通使用,根据工作要求使用手机终端,不能作为私人通讯工具,不许私自将工作手机借由他人使用。 二、手机终端使用话费规定 1、公司为全体工作人员办理移动手机卡,基础费用每月 138元,包含200分钟通话费和1.7G流量,费用由公司向街道申请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2、手机终端使用实际费用超出指定套餐标准,确属工作原因产生话费超标,必须凭话费清单及本人书面说明,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方可报销。 三、工作手机使用约定 1.原则上公司配备手机终端所有权属于公司,因工作需要由使用的个人保管,如有丢失或人为等其他原因损坏的,由丢失人自行购机; 2.工作人员在领取手机时需签字登记,手机终端均属公司财产,所有权归公司,不得过户、转套餐,不得据为己有。

3.所有手机按照国家“三包”规定享受售后服务,请使用人员保管好相关资料,以备后用。手机出现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时,统一找公司分管处理,私自维修者公司不予承担费用。不在保修范围内且人为损坏的,必须由手机使用者在最短时间内自行修理并承担所有费用。 4.使用工作手机,必须保持工作时间内通信畅通。由于自身原因(退网、改号、拒接、不应答、或手机损坏等)造成通信不畅,影响工作联络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处理。 5.所有配备手机人员应妥善保管并爱惜手机。 四、工作手机回收或更新 如中途发生人员变动或中途离职等情况,手机终端由公司收回重新分配。若丢失的或损坏的根据使用情况作出相应的赔偿。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

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 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工作,杜绝泄密隐患,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制定本制度。 一、涉密计算机使用前必须进行登记,将计算机品牌、型号、标识、硬盘序列号、使用系统等登记在册,并贴上涉密标志。 二、涉密计算机必须与非涉密网络实行物理隔离,禁止以任何形式接入任何非涉密网络。 三、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严禁使用有无线功能的计算机、无线互联功能的网络设备、无线键盘和鼠标等无线外围设备。 四、涉密计算机必须使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严禁非涉密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上使用。 五、涉密计算机因工作确需使用互联网上下载的资料及其它非涉密计算机上的资料,必须将需要的资料刻入光盘,然后将该光盘用于涉密计算机上,在刻写光盘前必须做好安全处理,确保无病毒和木马程序。 六、涉密计算机内存储的国家秘密信息输出时,接受输出信息的载体均要按照相关涉密载体的保密管理规定进行管理。涉密计算机使用的具有打印、复印、传真等多功能的一体机不得与普通通信线路连接。 七、涉密计算机的维修、更换、报废应严格按照“涉密计算机的维修、更换、报废保密管理制度”执行。 八、涉密计算机必须安装在符合防雷、防静电、防辐射、防盗等安全要求的机房内使用。 九、工作人员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涉密计算机造成泄密事件的,将依法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 一、非涉密计算机使用前必须进行登记,将计算机品牌、型号、标识、硬盘序列号、使用系统等登记在册。 二、非涉密计算机必须与涉密网络实行物理隔离,禁止以任何形式接入涉密网络。 三、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存储、处理、传输、输出涉密信息和内部信息。 四、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上使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五、工作人员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造成泄密事件的,将依法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管理制度 一、涉密计算机维修一般在本单位内进行,并全程有工作人员陪同。维修时必须完善登记审批手续,要标明维修时间、批准人、经手人、维修单位及维修人员。 二、涉密计算机需要外出维修时必须进行脱密处理,将涉密设备卸下后方可送修,同时完善登记审批手续,要标明维修原因、送修时间、送修地点、返回时间、批准人、经手人。 三、涉密计算机的更换、报废必须进行脱密处理。需更换和报废的涉密计算机及涉密存储介质应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同意,销毁涉密计算机必须到县国家保密局指定的单位和地点销毁。 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 一、移动存储介质使用前必须进行登记、编号并标明密级;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统一存放,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由使用人保管。 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必须进行记载。 三、因工作需要携带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外出,必须经领导审批方可带出,并在规定时间内返还。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 管理办法

附件 河南省电力公司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河南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配发、使用和销毁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公司计算机内网信息与外部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依据国家和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系统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工作人员、借调及聘用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 第三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是指经过专用注册工具对普通的移动存储介质(主要为移动硬盘、U盘)内数据经过高强度算法加密,并根据安全控制策略的需要进行数据区划分,使其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移动存储介质。 第四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遵循“统一购置、统一标识、统一备案、跟踪管理”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放范围。 3

第五条公司保密委员会(保密领导小组)对各单位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负有指导、监督、检查等管理职责。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移动存储介质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 第七条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交换、保存、处理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执行。 第二章配发 第八条各单位按规定确定配发范围,经审核批准配发和使用安全移动存储介质。 第九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由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负责统一购置、配发和管理。 第十条根据工作需要,各单位确定购置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数量及类型。 第十一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使用前应由管理部门统一标识、策略制定、编号,并登记备案。 第十二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申请、注册、变更、清退应填写《河南省电力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业务申请单》(附件1),经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统一由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使用 4

移动电气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移动电气设备的选购、管理、使用、检查和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移动电气设备管理。 2.引用标准 <<工厂常用电气手册第二版>> 3.定义 除固定安装使用外的各类设备:风扇、潜水泵、等设备均称移动电气设备。 4.移动电气设备使用要求 4.1)移动电器设备,由各使用部门负责日常保养检查,外表保持完好,安全防护装置齐全。 4.2)引线必须采用三芯或四芯橡皮线,长度不得超过6公尺,中间不准有接头。电源线必 须采用截面足够的三芯或四芯多股铜芯橡胶(或塑料)护套软电缆。应采用专用芯线接地,此芯线严禁同时用来通过工作电流。严禁利用其它用电设备的零线接地。严禁使用绝缘破坏的电缆或几根单芯导线并用。 4.3)使用时安放稳妥,在移动前,必须切断电源停止转动后,方可进行。 4.4)非防爆移动电气设备,不准使用在易燃易爆作业区。临时抢检修,必须办理手续,采 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4.5)在停用半年以上或受潮等时,必须经装备室电工检查,确认完好,才能使用。 4.6)设备运转时,严禁做清洁工作或乱模乱动。人员离去或突然停电时,必须断开电源开 关或拨掉电源插头。 4.7)凡遇电线断裂、插头、座损坏,必须及时报修装备室调换。 在末调换之前,应停止使用,防止触电伤人。 4.8)移动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现行技术标准,并具有出厂合格和技术文件。 4.9)移动电气设备上必须设置标志明显的接地螺丝。铭牌上的技术数据应齐全清晰,其安 全防护罩壳、限位、保护、联锁应齐备可靠。手持握柄和操作手把尽量采用绝缘材料。 5职责 5.1装备室负责移动编制电气设备台账 5.2移动电气设备应按要求周期及质量标准进行定期检验。并贴合格证 5.3装备室负责移动电气设备的收货、报检、入帐、发货、退货、储存、防护工作。 5.4各移动电气设备使用工段需配合装备室管理工作。 5.5采购室和装备室共同负责移动电气设备报废工作。 6 移动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6.1 移动电气设备入库后,需按不同类别、性能、特点和用途分类分区码放,做到"二齐、 三清、四号定位"。 a)二齐:物资摆放整齐、库容干净整齐。 b)三清:材料清、数量清、规格标识清。 c)四号定位:按区、按排、按架、按位定位。 6.2 装备室对常用或每日有变动的物资要随时盘点,若发现误差须及时找出原因并更正 6.3 库存信息及时呈报。须对数量、文字、表格仔细核对,确保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4无论是新购入、退货、领后收回,均应由装备室检验后方准物品入库

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系统

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 介质保密管理系统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系统1.概况: 违规外联与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是造成网络失泄密案件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些网络泄密窃密案件追踪溯源,均与违规外联和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密切相关。 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系统是为切实消除涉密计算机违规外联及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而带来的泄密隐患和漏洞而开发的。 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系统是在深入研究网络互联阻断技术、移动存储介质读写控制技术和光单向传输技术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系统包括用户软件、管理软件、多功能导入装置和涉密U盘。用户软件安装在内部的涉密计算机上,具有对涉密计算机违规外联实施阻断并报警、涉密U盘读写控制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禁止接入等功能。 管理软件安装在保密管理人员使用的计算机上,具有对内部涉密网计算机违规外联报警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对涉密U盘的注册、认证和管理等功能。 多功能导入装置用于涉密人员向涉密计算机导入外部信息,同时负责涉密U盘的接入使用,既能在物理上切断涉密信息向外传输的渠道,又能实现外部信息安全完整地单向导入,满足涉密网内正常的信息交换需求。

涉密U盘是具有统一外观、统一标识、专用接插件和一系列安全保密防护措施的专用移动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涉密信息并在涉密计算机之间实现信息交换。 2.功能特点: 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系统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管理系统。 2.1.违规外联监控 涉密计算机违规外联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涉密计算机试图违规连接互联网的行为,同时阻断该行为,并向监控中心报警。系统由服务端软件和客户端软件两部分组成。 (1).涉密计算机违规外联报警系统客户端软件 客户端软件部署在所有涉密计算机中,缺省状态就能够禁止MODEM/ISDN/ADSL拨号和WLAN/GPRS/CDMA无线上网等功能。对试图发生外联的行为,进行如下处理: ●完全阻断。本系统考虑外联途径多样性和操作系统的复杂性,采取多种阻断方式,确保行为阻断的可靠性; ●及时告警。发现违规连接互联网的行为,立即向服务端(监控中心)告警,并记录日志,日志内容包括违规外联涉密计算机的配置信息、使用人、所属单位等。 (2).涉密计算机违规外联报警系统服务端软件 根据需求,服务端软件将在互联网上部署。当监控到涉密计算机违规外联行为时,进行如下处理:

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制度

社区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条:根据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和有关文件精神,为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各业务口拟用于处理秘密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必须建好台帐,进行申报、登记,经审批后,方能投入使用,并按其所涉及的秘密等级做好密级标识。凡未进行申报、登记、审批的移动存储介质均属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严禁用于存储政府秘密信息。 第三条:涉密人员应根据其岗位密级以及办公需求配备相应密级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第四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由政府负责保密工作的人员统一购置,做出统一的密级标识,统一编号,登记后配发各科室。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使用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领取、登记、配发和管理。 第五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能与国际互连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的计算机相连接,用于下载国际互联网、公共信息网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不得与涉密计算机和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如需从网上下载资料,应该用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从上网计算机上下载资料后,通过中间机(中间机指的是既不用于上网又不是涉密的计算机)进行杀毒处理后,对资料进行存储并导入涉密计算机。 第六条:绝密级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存储绝密级信息。机密级、秘密级信息应存储在对应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内,其中高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可存储

低密级信息。 第七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在本单位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高密级的存储介质不得在低密级系统使用;严禁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上使用;严禁借给外单位使用。 第八条:严禁将个人具有存储功能的电磁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带入核心和重要涉密场所。 第九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需送外部作数据恢复时,必须到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具有保密资质的单位进行,并将废旧的存储介质收回。 第十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报废前,应进行信息清除处理。信息清除时所采取的信息清除技术、设备和措施应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第十一条: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场所,应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存在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因工作确需携带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外出,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符合有关保密要求。禁止将绝密级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携带出境;因工作需要携带机密级、秘密级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出境的,应当按照有关保密规定办理批准和携带手续。 第十二条:因工作需要接收外来的移动存储介质应由保密员进行登记。按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外来移动存储介质应进行病毒检查和杀毒后才可在涉密计算机上使用。 第十三条:移动存储介质因使用人员岗位变动、使用期满等原因交回时,原使用人员应将移动存储介质内所有信息清除干净,所属部门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检查、确认并妥善保管。

移动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办法(标准版)

移动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移动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办法(标准版) 一、总则 (一)为了加强我司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保证我司移动设备办公安全,结合我司笔记本电脑使用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凡配备或使用公用笔记本电脑及移动存储设备的人员,务必遵守此管理办法。 二、移动设备安全使用规定 (一)移动设备范畴:笔记本、移动硬盘、U盘等存储设备。 (二)笔记本电脑必须设置开机密码,公用笔记本开机密码统一设置为123借用人不得随意修改。

(三)笔记本电脑必须设置硬盘加密,防止丢失带来损失,目前只支持WIN7旗舰版,总部公用笔记本电脑硬盘密码统一设置为1232014。 (四)公用笔记本电脑资料请不要放在桌面及C盘,可放置D、E等盘,公用笔记本重启后将进行还原,桌面资料及安装软件将进行清除,以保证电脑为最新状态。如果有特殊原因需要长期使用,可向系统管理员申请取消还原功能,使用完成后自行卸载安装软件并删除文件。 (五)笔记本电脑上网用户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并且注意更新 病毒,定期清查计算机病毒,防止笔记本电脑中的病毒到处传播。 (六)凡是存放有我司资料的移动存储设备均需要进行加密,防止丢失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 三、移动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一)笔记本需注意使用环境,特别要注意远离饮料和食品。 (二)在开关机时不要急于移动笔记本,应注意防震,否则硬盘容易损坏。

涉密存储介质管理制度

涉密存储介质管理制度 第一条: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文件精神,为确保中心涉密信息和数据安全,结合中心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部门拟用于处理秘密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必须建好台帐,进行登记,经审批后,方能投入使用,并按其所涉及的秘密等级做好密级标识。凡未进行登记、审批的移动存储介质均属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严禁用于存储秘密信息。 第三条:各部门信息安全员应根据其岗位需求配备相应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第四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由后勤处统一购置,做出登记后配发使用部门。各使用部门指定信息安全员负责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领取、登记和使用。 第五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能直接与上互连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的计算机相连接,用于下载互联网、公共信息网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不得与涉密计算机和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如确实需要从网上下载资料,应该用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从上网计算机上下载资料后,通过非涉密计算机进行杀毒处理后,对资料进行存储并导入涉密计算机。 第六条:非涉密级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存储非涉密信息。涉密级移动存储介质既可以涉密信息也可以存储非涉密信息 第七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在中心内部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严禁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上使用;严禁借给外单位使用。 第八条:严禁将外来存储介质带入核心和重要涉密场所。 第九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需送外部作数据恢复时,必须到中心指定的具有保密资质的单位进行,并将废旧的存储介质收回。 第十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报废前,应进行信息清除处理。信息清除时所采取的信息清除技术、设备和措施应符合信息安全三级等级保护规定。 第十一条: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场所,应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存在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因工作确需携带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外出,应当报部门领导审批。禁止将绝密级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携带出境;因工作需要携带机密级、秘密级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出境的,应当报中心分管领导审批。 第十二条:因工作需要接收外来的移动存储介质应由信息安全员进行登记。按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外来移动存储介质应进行病毒检查和杀毒后才可在涉密计算机上使用。 第十三条:移动存储介质因使用人员岗位变动、使用期满等原因交回时,原使用人员应将移动存储介质内所有信息清除干净,所属部门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检查、确认并妥善保管。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