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行业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为前提,以项目带动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重点水源、城乡供水、防洪保安、灌区改造、水保生态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并在前期工作、创新体制机制、依法治水管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各项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完成水利投资300亿元,是规划投资265亿元的113%,较“十五”完成投资196亿元增加53%;新增年供水能力13亿m3,新增灌溉面积211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96万亩,新增供水安全人口949万人,新建加固堤防563km,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46座,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万km2,新增小水电装机30万kW,发展水产养殖面积9万亩。二是水利机制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初步形成了公共财政、银行贷款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水利投资格局,省政府批复组建省水务集团公司,将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各设区市城市供水价格“三步走”的改革目标基本完成,大型灌区全部实现了“一价计费、一票到户、统征统管”的“终端水价”,全省227个水管单位“两定”(定性、定编)方案得到批复。在全国率先开征了煤油气资源开发水土流失补偿费。三是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制定修订了《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水法规体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水工程建设运

营、河道水库、水土保持监督、水利国有资产、防汛抗旱减灾应急管理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重点水源工程。榆林李家梁、瑶镇、采兔沟、安康黄石滩、渭南涧峪、延安雨岔、咸阳鸭儿沟等水库和西安引乾济石调水工程建成投运;引红济石调水工程、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榆林王圪堵、延安南沟门、咸阳亭口、西安李家河、铜川龙潭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泾河东庄水库、延安延川引黄、榆林大泉引黄等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启动,特别是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引汉济渭工程进入立项审批阶段,准备工程基本具备了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条件。

──农村水利。继续实施12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共衬砌渠道1595km、改造建筑物6875座;持续开展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节水增效示范县等项目建设;启动了宝鸡峡、交口抽渭、东雷抽黄、冯家山等4个灌区大型泵站的更新改造。开展了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

──城乡供水。大中城市供水水源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65万处,完成了7个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建设,建成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101处。利用日元贷款和中央专项资金对部分县城供水设施进行扩建改造,全省县城新增日供水能力21万t。

──防汛抗旱。继续实施了“一江两河一库区”治理,完成了10座城市、23座县城的防洪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了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主要江

河、水库、城市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不断完善,建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建成西安、商洛等市旱情监测系统,开展了水、雨情预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改造水文(位)站37处,建成水文巡测基地12处、水情分中心3处。积极应对2007年、2010年的洪水灾害和2008年、2009年的干旱灾害,减少灾害损失450多亿元。

──水土保持。启动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项目,开展了长治工程、淤地坝试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渭河流域水保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黄河水保生态等工程项目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km2,生态修复面积0.8万km2,新建加固淤地坝5355座,建设小型水保工程4.7万处。

──节水型社会建设。圆满完成了西安市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启动了榆林、延安、宝鸡、咸阳、杨凌、略阳等11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全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53,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减少到17%,2009年底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减少到39m3。

──水电渔业及水库移民。完成了16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2个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开工建设水电站68座。全省渔业养殖面积达到54万亩,年产水产品10万t,新增2万t。安臵库区移民2241人,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显著改善了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十一五”是我省水利投资规模最大、规划目标实现最好、行业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是我省水利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五年。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优先发展民生水利、确保江河安澜健康、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治水思路更加清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水利工作,

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身水利建设,静下心来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加快水利发展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为“十二五”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省建设西部强省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都对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水利作为具有很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条件,还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水资源紧缺和水利发展滞后的现状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挑战。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水利仍然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制约因素。现状条件下,全省年缺水量多达25亿m3,50多座县以上城市、650个乡镇生活面临缺水。据详细测算,“十二五”末全省需水量将达到125亿m3,年缺水量达到36亿m3,是现状年供水量的42%。面对“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强省的各项任务,必须在重大蓄、调水工程建设、洪水资源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其次是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挑战。我省十年九旱,粮食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灌溉设施依赖程度很高。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六十多年间,我省农田灌溉面积的增加与粮食的增长一直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近些年全省粮食产量能保持在100多亿公斤以上,农村种植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能迈出重大步伐,是以农田水利的持续发展为重要基础的。面对今后发展,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却面临人口持续增加、水资源严重短缺、耕地面积减少、灌区不断萎缩等诸多考验。“十二五”期间,确保全省新增粮食产量25亿公斤,实现总产达到130亿公斤的目标,同时确保农副产品满足供应,加快农田水利发展和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将是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

第三是城乡供水需求快速增长对供水保障能力薄弱的挑战。现状条件下,全省部分大中城市供水水源不足,多数县城时常出现供水紧张局面。同时还有水源单一,水质不达标、城市管网老化严重、供水单位经营困难等许多问题。特别是不少城市、县城缺乏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水源,一旦出现极端自然灾害或水质污染事件,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难以保障,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大局和社会稳定。面对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尤其是随着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和一批落地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城乡用水需求将呈现倍增态势,城镇供水设施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步伐。

第四是频繁发生的洪水灾害对仍显薄弱的防洪减灾体系的挑战。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人类一直逐水而居,我省主要河流两岸分布着大量城市、县城、村镇和工矿企业。在今后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工业园区建设,人口和经济要素不断向河道两岸聚集,洪水灾害的范围和程度日益增大,抗御洪水灾害的压力越来越大。但目前我省的防洪减灾体系仍不健全,渭河、汉江等主要河流设防标准偏低,中小河流防洪体系远未形成,许多大中城市、重要城镇没有达到规定的设防标准,秦巴山区、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少村镇仍然受到山洪灾害的严重威胁。尤其是渭洛河下游、三门峡库区、汉江安康东坝等地,仍然是我省防洪保安的心腹之患。如不未雨绸缪,超前谋划防洪设施建设,将严重制约“十二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水生态环境的挑战。我省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得到初步治理的面积仅有一半。近些年又出现了水质污染不断加剧的趋势。全省监测河流断面一半以上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加之不少河流来水大幅度减少,河道淤积不断加剧,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尤其是渭河等6条主要河流40个水质监控断面中,Ⅳ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已占到39%之多。在未来发展中,由于争水矛盾更加突出,河流来水继续减少、污水排放增加,河流生命健康和水生态环境将受到进一步威胁,进而影响到生活用水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已成为提升国际化水平、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内容和加快水利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第六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对水行政管理能力的挑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行业管理能力不适应大规模水利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的需要。突出表现是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尚未形成,农田水利发展缺乏活力,水价形成机制不够完善,水利建设筹融资能力不强,依法治水、基层水利管理、水利应急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通过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强化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水利行业的行政能力建设。

(二)发展机遇

在分析我省水利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水利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

首先是中央一号文件对水利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以一号文件作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水利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同时又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求把水利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一号文件还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和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领导等一系列重

大政策措施。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这些重要文件,都将对“十二五”时期的水利发展起到前所未有的强大推动作用。

其次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把水利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中央在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的会议上强调:西部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同时强调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水利支撑与保障能力,已经成为新一轮西部达开发的重点之一。

第三是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已成为加快水利发展的重要契机。这一规划是中央加强重点经济区开发,优化区域布局,促进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要求经过十年发展,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同时要实现地区人口达到3100万人,生产总值翻两番,城镇化率达到60%的发展目标,对水利高速增长的需求已经成为加快水利革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必须加快供水设施建设已成为全省上下共识。“十二五”期间,我省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尤其是全力打造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扎实推进大中城市建设、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转移600万农村人口,将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城镇日益兴起,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对城市供水、防洪保安、生态环境,既提了出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认真分析我省水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必将是我省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推进民生水利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和加强管理的攻坚时期。要提高加快水利发展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

三、水利改革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省水利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把水利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紧紧围绕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显著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三大目标,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尽快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以水利的跨越式发展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要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防洪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保生态建设放在水利工作的重要位臵,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着眼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统筹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和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统筹水源建设、防洪保安、水土保持、水能资源、水产渔业、水库移民等领域协调发展;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互补,水量水质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政府主导,实现重点突破。要紧紧抓住水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攻目标,科学谋划和建设好一批重点水利项目,突出抓好“双十双网”工程,努力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大力推进社会办水,创新前期工作机制,拓宽筹融资渠道,强化监督管理,加快建设步伐,以项目带动实现突破式发展。

──坚持节约保护,转变发展方式。从水资源紧缺的省情出发,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通过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节水、严格保护、科学管水、综合开发、高效利

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合理需求,又要满足维护河流健康的基本需求,切实防止人类对水的侵害,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断加强以渭河干流为重点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汉丹江水土资源保护和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按照加强依法行政和建设法制社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增强水行政执法能力,提高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依法加强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等工作,切实保障水利服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按照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权制度、投融资机制、资源性收费、水价机制和建设与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尽快使水利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坚持科学治水,发展现代水利。用现代治水理念改造传统水利的管理方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用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特别要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资源管理调度、防汛抗旱、灌区管理、城乡供水和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现代化。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五大体系”建设,扭转我省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一是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臵和高效利用体系,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和重大水资源配臵工程,有效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二是基本建成农业高效灌溉体系,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完善末级渠系建设,农业灌溉面积和用水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三是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要河流和重点城市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御干旱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完成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和汉江、丹江重要河段及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四是基本建成水土保持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得到有效遏制,重点河湖和湿地水生态环境得到初步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状况得到扭转,重要水源地及重点保护区水质全面达标。五是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臵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水利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水利公共管理服务和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

──实施“双十双网”工程,努力增强水资源供给能力。加快实施引汉济渭、东庄水库、黄河引水等“双十双网”重点水源和水资源优化配臵工程(“双十”即十项骨干水源工程和十项中小水源工程,详见附件1、附件2;“双网”即关中供水网络和陕北供水网络),因地制宜建设小型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年新增供水能力18亿m3,为统筹解

决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奠定比较好的基础。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继续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组织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和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计划新修基本农田250万亩,改造提高基本农田500万亩,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58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600万亩。

──改造扩建城乡供水设施,有效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在加强大中城市和新的经济开发区水源建设的同时,开展84座县城(区)供水工程改造和扩建,新增日供水能力23万吨,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供水保障。解决农村107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原规划剩余358万人,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685万人,国营农林场27万人),改造低标准农村饮水设施,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以上。

──建设防汛抗旱工程体系,不断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渭河、汉江、丹江、延河以及14条重要河流的重点段达到规定的设防标准,渭洛河下游、三门峡库区和12条南山支流的严重水患得到初步治理,实现堤防建设、洪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治理三大突破。建成省、市防汛指挥系统和山洪灾害县级以下监测预警防御体系,完成132条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273座病险水库和7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并在此基础上争取完成更多建设任务,完善抗旱和供水应急设施,确保在发生严重干旱时,城乡生活用水有保障,工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加快水土流失和水生态环境治理,显著增强生态安全保障能

力。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封禁措施,加强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25万km2,新建加固淤地坝4800座,项目区林草覆盖率提高1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18%,治理区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基本建成全省河流及地下水生态保护体系,重点河流和湿地水生态环境得到初步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状况得到扭转,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30%以上。通过强化技术改造、污染防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以上,主要水源地及重点保护区水质全面达标。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推进水电渔业和水库移民工作实现新突破。完成13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5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新建水电站31座,新增水电装机30万kW。以名特优水产资源开发为依托,构建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及高效养殖示范体系,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0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5万t,渔业经济总产值50亿元。科学安臵新建水库移民2万人,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施后扶项目建设,使移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建立现代水利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水法规体系,水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水利依法行政取得重大进展。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全

面落实,水资源统管统配取得重大突破。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水权、水价、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水利信息化体系、水利应急管理、安全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水利公共管理、服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四)总体布局

──关中地区。加快实施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构建水资源调控体系,努力缓解水的供需矛盾;实施渭河综合治理,加快泾河等其他重要河流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灌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陕北地区。加快王圪堵水库、南沟门水库、黄河大泉引水、府谷岩溶水开发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坡耕地综合整治和煤油气资源开采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继续加强延河、无定河重点段防洪工程建设。

──陕南地区。适度开发汉、丹江流域水资源,大力开展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汉、丹江重点河段及县以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建立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加强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有效保护水资源;大力发展小水电和水产养殖,积极促进水利综合发展。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臵

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建成引红济石调水工程和陕甘宁盐环定扬黄2项续建工程。全面推进“双十”水源工程建设。其中十项骨干水源工程:争取建成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库、秦岭隧洞主体工程和榆林王圪堵、延安南沟门、咸阳亭口、西安李家河水库以及榆神工业园区供水、宝鸡石头河引水、延安延川黄河引水工程,开工建设东庄水库、榆林大泉黄河引水工程;十项中小水源工程:全面建成南郑云河、铜川龙潭、子长红石峁、彬县红岩河、安康洞河、洛南张坪、旬邑柏岭寺、延长安沟水库和泾惠渠西郊水库扩大利用、洛惠渠渠首加闸等十项中小水源工程。

“双网工程”。以实现水源相互连通和水资源统管统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关中、陕北“双网工程”建设。关中供水网络以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为骨干,以现有大中型水库为水源结点,以关中城市群和工业区为配水结点,“十二五”期间完成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出口至西安的输水工程建设,2020年初步实现关中供水网络联通。陕北供水网络包括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供水网络和延安城乡供水网络。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供水网络以榆林大泉等黄河引水工程为架构,以现有水源工程和榆神工业园区供水工程为水源结点,以榆横工业园区、府谷煤电载能工业园区等和榆林市重要城镇为配水结点;延安城乡供水网络以延安延川引黄工程为架构,以现有和在建水库为水源结点,以延安市区、延川县城、交口河工业区、姚店工业区等为主要配水结点,“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和联通工程前期工作,2020年实现陕北供水网络区域联通。

在确保“双十双网”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力争完成洛惠渠引干入支、泾惠渠船张抽水、渭南抽黄供水、延安引黄二期和宝鸡银洞峡、华阴大夫峪、洛川银川河、长安梨园坪、城固焦岩、西乡清泉沟、交口水库等10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黄河古贤和蓝田曹庙、宝鸡小水河、汉中界牌关水库及安康月河补水等水源工程的前期工作,为“十三五”水源工程建设做好项目储备。

(二)农村水利

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全面推进宝鸡峡、泾惠渠等12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完成交口抽渭、东雷抽黄等8个大型灌区111座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开展大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全面实施157个中型灌区节水改造。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实施34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实施关中16个产粮大县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田间配套设施改造,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续建配套改造、雨水集蓄利用和农业节水工程建设。

基本农田建设。按照“陕南人均1亩,关中人均1.5亩,陕北人均2-3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97个县(区)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继续实施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资金项目,大幅度增加高标准农田比重。

(三)城乡供水

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012年前解决规划内剩余358万人

的饮水安全问题,2013年前基本解决国有农林场27万职工的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解决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685万人,完成低标准农村安全饮水设施改造。健全农村供水专业管理、服务和应急工作体系,提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水平。完成全省84个县城(区)供水设施改造,维修更新供水管网,改造水处理设施,新建扩建净水厂,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完成县城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四)防洪抗旱减灾

全面实施渭河综合治理,通过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将渭河打造为关中防洪屏障和生态景观长廊,初步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工程措施方面,实施堤防、护岸和蓄滞洪区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三门峡库区、南山支流等灾害频发地区的防洪安全隐患;开展河道清障清淤和综合整治,恢复河道自然面貌;结合堤防建设修建渭河堤顶大道,形成渭河防洪抢险的生命线、关中经济发展的交通线。生态措施方面,在渭河全线开展堤背外林带和河道滩地植草绿化工程建设;在全流域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改善河流水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修建滨河景观,提升沿渭城市品味,显著改善人居环境。

全力推进东庄水库建设。东庄水库是解决渭河下游及三门峡库区泥沙淤积和洪涝灾害的大型调控工程,也是增强关中东北部供水能力的水源工程。“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实施汉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以汉丹江防洪工程建设为基础,全面实施汉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全流域进行退耕还林口粮田、造

林绿化、生态农业、水土流失、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

继续加快其它河流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完成黄河北干流、泾河、延河、汉江、丹江、嘉陵江等主要河流重点河段、城镇和重点工业区防洪工程建设,完成132条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无定河上游蒋家窑则、雷河咀防洪拦泥库建设和273座病险水库、7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启动洛河、无定河、皇甫川、窟野河等13条河流的防洪工程建设;在陕南秦巴山区和秦岭北麓、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等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开展100个县区山洪沟治理项目和23个重点防治区山洪灾害防治试点项目建设。

大力推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以解决城镇供水、基本口粮田、商品粮生产基地抗旱应急供水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应急水源工程和井、窖、塘、坝等小型水利设施,加强抗旱服务队建设和抗旱物资储备,建立健全抗旱减灾非工程体系,全面增强抗旱减灾能力。

(五)水土保持工程

重点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黄河水保生态、国家水保重点项目、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陕甘宁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黄土高原淤地坝、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革命老区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等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煤油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以及山洪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

(六)水资源节约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成水资源考核管理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完成榆林、延安、宝鸡、咸阳、杨凌等市(区)和略阳、蒲城等5个县(区)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任务,全面推进面上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关中、渭北和陕北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保护工程,开展关中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完成渭北岩溶水资源勘探及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研究,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在实施渭河综合治理的同时,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项目建设;以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传承水文化、发展水经济为目标,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七)水电渔业及水库移民

农村水电。完成陇县、旬阳等13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和千阳寇家河、平利八仙等5个小水电带燃料项目建设,积极推动273座老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建设农村水电站31座,新增总装机30万kW。

水产渔业。实施盐碱滩地渔业综合开发、特色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水产良种繁育驯养、渔业生态环境修复及资源保护、渔业社会服务与保障体系、渔政执法与渔船渔港建设、水产品流通与渔业信息等8项重点工程。

水库移民。积极落实移民安臵政策,科学安臵新建水库移民2万人,实施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加快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移民劳务输出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完成移民区38.3万亩基本农田改造及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发展战略)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XX大学XX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2011-2015) XX学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XX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一、目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各教学系相关学科相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在院领导精密部署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在开拓中前进,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鉴于学院创办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学院一直坚持“以院内力量为主、借助院外力量”的方针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借助院外科研力量;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则以院内研究力量为主。目前,两方面稳定的研究力量约为30人左右,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学科队伍中含博士生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2中,学术骨干6名,XX市优秀中青年教师2名,XX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2、保证资源持续投入,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五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建设学科平台建设,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学术论坛、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机制、“产学研”合作基地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从临时制、随机制到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对本学科发展的有效支撑。目前,学院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农民工学院两个研究单位;藏书上万册的

“十二五”前期-重大项目表

“十二五”前期(-)重大项目表

————————————————————————————————作者:————————————————————————————————日期: 2

五、重大项目 “十二五”前期(2011-2012)重大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一、基础设施 1 首都新机场及新航 城、 新空港产业园 首都新机场征地拆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航城及 新空港产业园建设 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 区扩区开发区中心区向东南方向拓展约24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等按需拓展 3 城乡一体化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亦庄新城及旧宫、瀛海、南海子等周边功能配套区规划建设,地铁大兴线和亦庄线沿线规划建设;庞各庄、魏善庄、安定和采育四个新市镇规划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 4 新区道路黄良路大兴段、京良路大兴段、万寿路南延、马家堡西路南延、魏永路中段、芦西路、兴华大街、金星路、欣旺大街、宏福路、欣荣大街、兴丰大街等新建、续建或改造工程 5 产业园区道路生物医药产业园永大、永旺、永兴、华佗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新媒体产业园广平大街、广阳大街、广茂大街、金苑路、科苑路建设或改造工程 6 黄村水厂 近期规模为18万立方米/日,包括取水工程、净配水 厂、配水管道等 7 黄村再生水厂 升级改造并扩建部分处理设施,再生水生产规模为12 万立方米/日 8 瀛海污水处理厂 一期建设规模0.8万吨/日,2020年达到规划总规模3 万吨/日,包括配套管线工程 9 节水灌溉为农田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

10 输变电工程新建兴华等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二、产业发展 11 京东方八代线 第八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项目,包 括相关零部件生产和液晶模组生产 12 康宁为京东方八代线生产全套的LCD玻璃基板 13 中电华通无线通信设备、无线终端等无线产业链上下游产品 14 京运通多晶硅片制造、单晶硅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15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 研究院 国家药品检验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将发 挥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检测、药品审评平台作用,促 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16 同仁堂中药现代化同仁堂中药现代化的研发和生产 17 奔驰年产能扩充至30万辆 18 北汽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 19 耐世特 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生产 通用汽车转向及传动系统等高端汽车零部件 20 英特宜家购物中心 集商业购物中心、大型超市、餐饮及休闲娱乐等设施 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三、公共服务 21 北臧村九年一贯制 学校总建筑面积3163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042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217平方米 22 幼儿园建设五幼:总建筑面积4837平方米,青云店镇中心幼儿园:总建筑面积2985平方米,十幼:总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十一幼:总建筑面积3139平方米,十二幼:总建筑面积5972平方米 23 校舍安全加固改造32所学校,总面积95554平方米,其中加固面积53280平方米,楼房翻建面积10300平方米,平房翻

宜昌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

湖北省宜昌市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送审稿) 宜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二〇一〇年七月

审定:姚大志 审查:李桂林毕家杰郑思俊张志新 刘克清潘家秀 项目负责人:靳鹏 审核:李建新苗云江 主编人员:翟中旭胡杰杨香东杨森茂 参加编制人员:万卫平王代圣邓劲方田海欧 刘丰刘院生阮小燕向清炳 吴琼宋世鸾杨振华周真中 姜江洪钧赵增辉聂华彬 席祖荣董凌云操江涛戴圣福

目录 1 概况 (1) 1.1自然地理概况 (1) 1.2水资源概况 (2) 1.3社会经济概况 (3)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4) 2.1“十一五”水利发展的主要成就 (4) 2.2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8) 2.3面临的形势 (9)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11) 3.1指导思想 (11) 3.2基本原则 (11) 3.3总体思路 (13) 3.4编制依据 (14) 3.5规划水平年 (15)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16) 5 水利发展的布局 (24)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26) 6.1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26) 6.2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33)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39) 7.1“十一五”转接重点项目(5个) (39) 7.2“十二五”新建项目(10个) (42) 8 保障措施 (50)

前言 “十二五”期间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国家森林城市,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重要时期。水利是基础产业,解决好人水和谐的问题,是实现宜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1 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交汇过渡地带。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东西宽174km,南北长180km,版图面积21084km2,其中山区占67.4%,丘陵占22.7%,平原占9.9%。宜昌东邻荆州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常德市,西接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樊市。 宜昌地形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山区、丘陵、平原兼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和夷陵区西部为山区,夷陵区的东部、当阳、远安、宜都等县(市、区)为丘陵,长江、与清江和与沮漳河交汇两侧的枝江、当阳、宜都等县(市)的部分区域为平原。 土壤从红壤土到棕壤等九种类型均有分布,其中优质熟化土壤占耕地的48%。全市植被良好,森林资源居全省第二位,覆盖率为55.3%。 宜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年平均年降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2016~2020年) 学院 一、专业建设基础 至“十二五”建设期末,本学院开设专业个数,在校生人数(第一稿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年7月10日,第二稿编写时增加2015级新生数)。专业名称等。 简述“十二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建设、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建设、以及本学院各专业建设的特色等方面)。 二、“十三五”期间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结合“五个对接”企业调研成果、研读《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后的体会、以及通过其他调研(如发改委、经信委、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得的有关数据,形成未来五年本学院各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 三、“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 检查“十二五”规划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否全部实现,若有未能实现的,查找原因,结合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指出该目标是否需要延续或调整。 2. 以“五个对接”的前四个作为重点,分析研究对接契合度,

找出差距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深入思考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本学院哪些专业能够实现升本,目前的现状与四年制应用技术型本科之间有多大差距,要缩短这些距离,需要突破哪些主要问题。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提升办学层次的战略目标,针对“十三五”南通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新契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论证学院内、跨学院的专业整合、及新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形成本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由此凝练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十三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五、“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确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以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智慧化校园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新技术、新技能培养作为实训基地建设改造的目标,以专业升本、提升本学层次作为发展动力,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作为参考目标。 规划目标的可考虑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建设规模、新办专业、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对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开放课程、教学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汇报材料【精品】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汇报材料》的,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现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简要汇报我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初步构想,以达到抛砖引玉、不断丰富我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的。 一、切实转变治水思路 建立现代水利发展模式,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水利发展思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等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指示,以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水安全、水、水环境统筹,更加注重大中小工程配套,更加注重城乡水利协调,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管理制度,更大力度推进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加强水与河库保护,强化河库空间管理和功能管理,加大河库水系连通力度;加强水系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推进城乡水利协调发展;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现代化之路,为我县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 二、科学确定规划目标 目标是发展的方向,是规划的核心。目标设置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体现延续性。启动**水利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工作,在制定“十三五”水利规划目标时,要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利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为重要依据,保持必要的连续性;二是要体现针对性。结合我县实际,在对“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十三五”水利发展的目标与重点。既要提出带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目标,也要提出一些能检查、易评估的量化指标;三是要突出约束性。在“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中,明确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农村饮水安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刚性约束指标。针对当前我县工程性缺水、区域性缺水、水保障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的新情况,要进一步增加一些在水、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约束性目标指标。 三、着力解决发展瓶颈 在规划编制中,要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战略重要讲话的要求,根据我县实际,认真梳理水利发展中制约因素,系统研究解决对策措施。一要着力解决水短缺问题。我县城郊片区、大楠片区的水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水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将更加凸显。一方面,工程性、性、水质性缺水并存,另一方面,用水粗放的现象仍十分严重,用水效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规划编制中要深入研究加快推进转变用水方式、热门思想汇报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的重大举措,提出综合性对策措施;二要着力解决水生态损害问题。当前,我县河、库管理和保护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不少河、库开发已经接近或超出水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河道侵占、工业污水排放、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规划编制中要牢固树立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前言 “十二五”时期,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南循环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将全面提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水利工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紧紧围绕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显著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三大目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根据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本规划系统提出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对指导我省“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改革与发展,强化水利社会管理职能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录 一、“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 (1)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4) (一)面临的挑战 (4) (三)发展机遇 (7) 三、水利改革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2) (四)总体布局 (15) 四、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15)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臵 (15) (二)农村水利 (17) (三)城乡供水 (17) (四)防洪抗旱减灾 (18) (五)水土保持 (19) (六)水资源节约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19) (七)水电渔业及水库移民 (20) (八)水利信息化 (21) (九)行业能力建设 (21) (十)科学研究与项目前期 (22) 五、水利改革与管理主要任务 (22) (一)水利改革 (23)

某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根据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1、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实验室于1979建立,是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材料应用开发和材料工程测试的教学与研究的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支从事实验教学、材料研究和开发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实验教师7人,兼职实验教师2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3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19人。 2、实验室建设状况 实验室主要由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材料化学、材料工程测试、材料高温制备、非晶态材料、水泥及混凝土、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等教学研究型实验室10个,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244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038台套,设备总价891.7万元,配有国内外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20多台套,实验室建设现状见附件一。 3、实验教学情况 实验室目前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等专业的21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主要开设实验课程有:开出107个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28个),每年开出的实验人时数达5万多,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开出率达100%。 4、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了淤泥节能烧结砖与自保温墙体建筑体系的开发研究、陶瓷纤维摩擦材料及摩擦机理研究、江苏省盐城环保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部省市级科研项目25项,还承担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设项目、江苏省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20多项。 5、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是2004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盐城工学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中国水利报》精彩十二五——水利十二五改革发展

《中国水利报》 精彩“十二五”——水利“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 特别报道约稿函 山东省水利厅: “十二五”即将圆满收官。为全面总结回顾“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发展成就,系统宣传推广水利建设事业各方面的典型经验,中国水利报社拟于2015年年底到2016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前夕陆续推出“精彩‘十二五’系列报道”、全景综述文章和“精彩‘十二五’——水利‘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特别报道”专号等一系列重大策划,全面报道“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作为资料送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 根据进度安排,集中展示全国各地水利改革发展部分内容的“精彩‘十二五’——水利‘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特别报道”专号约稿工作正式启动。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宣传内容 专号分地方成就和基层典型两部分。 1.地方成就 以流域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全面总结展现本区域“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各流域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刊发一个整版。稿件形式及内容: (1)综述 回顾“十二五”各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发展历程,总结“十二五”本地区水利发展的思路、作法及取得显著成效。4000字以内。 (2)综合成就图表 以数字、表格等形式展示各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建设成就。 (3)精美图片6—7张 2.基层典型 各流域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推荐1-2个“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典型的优秀市县或水利单位进行深度报道,重点突出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突出实践经验和做法,突出改革发展的新进展和新成效,多角度展示水利行业的精彩亮点。每个基层经验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主要通过通讯文章、图表、图片等表现。

咸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稿改)打印版

咸阳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稿改)打印版

前言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水利建设步入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民生水利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水利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水利改革不断深化,行业能力得到提升,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和小康咸阳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

目录 一、咸阳市水利基本概况 (1) (一)自然概况 (1) (二)社会经济概况 (2) (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2) 二、咸阳市“十一五”水利建设回顾 (3) (一)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成果显著 (3) (二)防洪保安建设加快 (4) (三)城乡供水全面发展 (5) (四)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 (5) (五)水土保持巩固提高 (6) (六)小水电建设有新突破 (6) (七)渔业生产健康发展 (6) (八)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 (7) 三、咸阳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7) (一)“十二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7) 1.“十二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的主要矛盾 (7) 2.“十二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的机遇 (10) (二)“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12) 1.指导思想 (12) 2.基本原则 (13) 3.主要目标 (15) 4.总体布局 (18) (三)“十二五”水利发展实施重点 (18) 1.水资源开发利用 (18) 2.防洪抗旱减灾 (22)

01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目录 一、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 (1) 1.建设基础 (1) 2.存在主要问题 (3) 3.机遇与挑战 (3) 二、指导思想 (4) 三、建设思路与目标 (4) 1.建设思路 (4) 2.建设目标 (5) 四、主要建设内容 (6) 1.聚焦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群结构 (6) 2.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抓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 3.统筹、协调、优化课程,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7) 4.整合实训资源,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实训基地 (8) 5.优化教师组合,建立高效团队合作机制 (9) 6.构建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9) 7.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专业群建设管理 (9) 五、重点建设专业群要求 (10) 六、服务面向与专业布局 (10) 1.制造技术专业群 (10) 2.控制技术专业群 (10) 3.物联网技术专业群 (11) 4.汽车技术专业群 (12) 5.服务贸易专业群 (12) 6.商务外语专业群 (13) 7.艺术设计专业群 (13) 六、建设具体措施 (13) 1.建立和实施专业群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 (13) 2.汇聚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14) 3.优化人文环境,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14) 4.构筑学科平台,全面提升科研水平 (14) 七、经费保障 (14) 附件 (1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学院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国家级物联网示范校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活力,增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推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高职院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 1.建设基础 我校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多科发展的综合院校。始建于1959年3月;2006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验收。学校设有机械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汽车技术系、外语系、数字艺术设计系、体育部、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部、工业中心、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1300多名,教职工78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围绕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关联产业、附加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构建“同心多角”的专业体系。“十一五”期间,针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以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市场营销等5个专业为龙头,重点建设机械加工技术、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服务等5个专业群。各专业(群)围绕“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进行立项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开发了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为主干,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布局(具体见表1)。 表1 校级以上重点专业一览表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安培供稿)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专家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或将迎来又一政策利好,政府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綦成元表示,加快《规划》的实施,不仅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大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各领域发展的标志性目标、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与拓展市场应用等创新发展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政策措施。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 (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

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规划》还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