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逻辑讲义 第一章

逻辑讲义 第一章

逻辑讲义 第一章
逻辑讲义 第一章

普通逻辑

LOGIC

授课教师:郭颂

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E-mail : guoso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10929010.html,

第一章绪论

◇逻辑与逻辑学

◇逻辑的起源

◇逻辑的发展

一逻辑与逻辑学

1.现代汉语中“逻辑”的共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多种含义

(1)指(某种)理论、观点

(2)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3)指人类主观思维的规律

(4)指(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科学

例:

(1)在有些人看来,占领别国领土而杀人是为解放这个国家的人民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占领国家的人民的反抗而杀人倒是一种恐怖主义,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2)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反动派的逻辑。

(3)你在辩论中没有战胜对手,不是因为你所表述的观点逻辑性不强,而是因为你的口齿不清楚。

(4)文化工作者要学点逻辑。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思维形式、思维规律、(一些)思维方法

2)思维:人类用以认知世界的理性工具

①思维作为一个符号信息系统具有两种功能:

——传递信息的工具(语言)

——在系统自身中进行信息处理与交换的规则(逻辑)

②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与语言密不可分

3.逻辑科学·形式逻辑·普通逻辑

1)逻辑科学:①传统逻辑②数学逻辑(数理逻辑)③辩证逻辑

2)形式逻辑:①传统逻辑中的演绎部分②及其现代形式数学逻辑(mathematical logic)3)普通逻辑:①传统演绎逻辑②部分数学逻辑基础知识③简单归纳逻辑

4.逻辑学的作用

逻辑本身并不直接解决任何现实问题

任何理性的思维与表述都离不开逻辑

1)逻辑的认识作用

例:经验定律性知识的形成

①认识部分事物的某种属性,并判断是否可以推广到事物全体。

②运用归纳法形成普遍性认识。

③区分普遍性认识是偶然性或必然性概括。

④对概括运用理论进行演绎性解释。

2)逻辑的表述作用:证明与反驳

例1:命题“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论式: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

并且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

则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例2:诡辩命题“犬可以为羊”

论式:羊为四足兽

犬为四足兽

故犬可以为羊

5.如何学好逻辑学

(1)要理解逻辑学的特点,抓住形式结构这个核心,处处从形式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①“所有的名词都能作主语。”②“所有的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③“所有的生物都要进行新陈代谢。”——形式“所有S都是P”

形式语言写作“SAP”或“( x)(F(x)→E(x))”

要区分逻辑变项与逻辑常项

(2)要掌握各个部分的基本概念,要深入地思考这些概念的含义,作用,同其它概念、内容的联系。

(3)需要对主要的逻辑规则作记忆,要理解这些基本的逻辑知识。

(4)要掌握逻辑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总是与逻辑的应用联系的最密切,因此要在应用中、在实践中学习。

二逻辑的起源

1.“逻辑”(logic)的词源:希腊文

(1)希腊文“λ?γο?”(逻格斯):

“规律”、“思想”、“理性”、“言辞”、“语句”等含义

(2)西塞罗(BC106—BC43)最早曾使用“λογιχο”指论辩术

(3)亚历山大(3世纪)最早使用“λογιχο”指逻辑

(4)近代对“逻辑”一词的翻译:

“逻辑此翻译名学,其名始于希腊,为逻格斯一根之转,逻格斯一名兼二义,在心之意,出口之词皆以此名。引而伸之,则为论为学,……,本学之逻格斯是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可以知其学之精深广义矣,姑以名学译之。……,名学,思议之学、之术也”

——严复《穆勒名学》

2.逻辑在人类历史上的一般起源——讲道理

“讲道理”的含义:人与人之间的某一方,通过一个由符号表达的过程,使对方依据他们所在的那个社会、文化环境的约定,自主地形成一个命题态度。

讲道理的不同方式:可信服的、非可信服的;简明的、繁复的;形式化的、非形式化的……

3.逻辑在古希腊的起源

(1)古希腊的历史环境

(2)“辩证法”的出现与发展

①智者学派(BC5-BC4世纪)的诡辩术

②赫拉克利特(BC530-BC470)的“辩证法”:关于矛盾本体,运用矛盾表述方式

③柏拉图(BC427-BC347)的“辩证法”:分类方法、概念定义法、矛盾二分法

(3)亚里士多德(BC384-BC322)“工具论”的确立

著作《工具论》:《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诡辩篇》

内容:

①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活动、遭受、地点、时间、姿态、状况

②命题:真或假的句子:简单、复合,肯定、否定,单称、全称,模态

③三段论

例:如果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

并且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

则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分析后篇》98b5-10)

图式:如果所有 B 是 A,

并且所有 C 是 B,

则所有 C 是 A

④模态三段论

例子:所有 B 必然是 A,

所有 C 是 B,

则,所有 C 必然是 A

⑤证明

亚氏认为:当我们知道了一个事实的真正原因并且知道了这个事实本身是必然的以后,才算是有了关于这一事实的科学知识。在这里前提必须是真的。

⑥思维的基本规律

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与同一方面,同一事物不能既具有又不具有某一属性。”

(《形而上学》1005b18-21)

“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形而上学》1011b13-14)

排中律:“如果对于任何事物,我们必须或者肯定它,或者否定它,那么,肯定与否定就不可能都是假的。”

(《形而上学》1005b18-21)

⑦归纳法:简单枚举法(《论辩篇》)与完全归纳法(《分析前篇》)

“显然我们必须通过归纳来得知原始前提,因为由感知生成共相的方法就是归纳的。”

(《分析后篇》100b3-5)

“逻辑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手里,这是一门已经被完成的科学。”——康德

(4)古希腊时期工具论的发展

①麦加拉—斯多葛学派(BC3世纪);芝诺(BC336-BC264)

发展了复合命题的逻辑理论:假言、选言、联言

②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BC341-BC270)《准则学》:研究真命题的构成和真的标准问题

③欧几里德(BC330-BC275)《几何原本》

4.逻辑在古代中国的起源

(1)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名实关系的讨论

(2)儒家的“正名”观念

(3)名家公孙龙子(约BC325-BC250)的思想

①著作:《白马篇》《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迹府》

②论题:“白马非马”

“马者,所以名形也;白者,所以名色也。名形者非名色也。故曰:白马非马。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4)墨家的逻辑思想

①著作:《墨辩》:《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

②意义:确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形式逻辑体系

5.逻辑在古印度的起源与发展

(1)印度逻辑的源头:正理

①背景:婆罗门教

婆罗门六派哲学(2世纪)

《弥曼差经》弥曼差派

《奥义书》吠檀多派

《数论经》数论派

《瑜伽经》瑜伽派

《胜论经》胜论派

《正理经》正理派

②《正理经》十六句义(十六谛)

(一)量。指对事物的认识,有现量(知觉)、比量(推理)、声量(类比)、譬喻量(证言)四种。

(二)所量。指认识的对象,有我、身、根、境、觉、意、作业、烦恼、彼有、果、苦、解脱十二种。

(三)疑。指疑惑,对事物的性质尚未认清时的心理状态。

(四)用。指对疑惑的消解,即认识的目的。

(五)喻。指实例。

(六)悉檀。指宗义,学派或个人的学说主张。

(七)支分。指五支作法,即由宗(论题)、因(理由)、喻(例证)、合(应用)、结(结论)五个方面组成的推理形式。

(八)思择。指归谬法推理,即通过指明假设的反题的悖谬而显示正题的正确。

(九)决。指对事物性质的判定。

(十)论议。指依据逻辑规则对论题展开的讨论。

(十一)纷义。指为坚守自说所作的诡辩。

(十二)坏义。指只在驳倒对方的立论而自己并不立论的辩论。

(十三)似因。指似是而非的理由,有不定、相违、问题相似、所立相似、过时等五种。

(十四)难难。指故意曲解对方的言论,再作驳难。

(十五)诤论。指用错误的理由推出错误的结论去反对和破坏辩论中的敌方。

(十六)堕负。指导致辩论失败的种种情况。

(2)“因明”的出现

①背景:佛教

②含义:“因”:确立一个论题的理由与原因;“明”:知识、学科

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三逻辑的发展

1.传统演绎逻辑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5—15世纪)逻辑学的缓慢发展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成为证明上帝存在的工具

彼得·阿伯拉尔(1079-1142)、罗伯特·阿伯拉尔(1193-1280)、威廉·奥卡姆(?-1349)等

命题的范畴词、意义,实质指代(相当于语词的提及)和形式指代(相当于语词的被使

用),推理关系,命题逻辑推理及其规律的发现等

2.归纳逻辑

1)奠基人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

《学术的伟大复兴·新工具论》(1620)

“现在流行的逻辑与其说是帮助人们寻求真理,不如说是把植根于一般人观念中的错误固定下来。”

“三段论是由命题组成的,命题是由字组成的,而字是观念的符号。所以如果观念本身是混乱的并且是由事实就地抽象出来的,则在其上层建筑中不可能有确定性。我们唯一的希望在于真正的归纳。”

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古典归纳逻辑的完成者

代表作《逻辑体系》(1843)

①内容:名与命题、推理、归纳、归纳的方法、谬误、道德科学的逻辑

②穆勒五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剩余法、共变法

3.数学逻辑

1)数学逻辑产生的背景:16世纪后数学的发展;霍布斯、笛卡儿将数学引入哲学的思想2)数学逻辑的发展历程

①创始人:莱布尼茨(1646-1716)初步设想了数学逻辑的基本思想,即“思维演算”(calculus ratiociator):将推理归结为某种演算“让我们来算一下!”

②布尔(1815-1864)逻辑代数;弗雷格(1848-1925)真正的数学逻辑理论

③罗素(1872-1970)怀特海(1861-1947)《数学原理》标志着数学逻辑体系的确立

④哥德尔(1906-1978)1930年提出不完全性定理,标志着数学逻辑的基础理论即“一阶逻辑”的基本理论问题全部解决。

3)数学逻辑的主要内容:①逻辑演算②证明论③公理集合论④递归论⑤模型论

4)数学逻辑区别于传统逻辑的特点

①将思维、推理归结为一种类似数学的演算

②建立符号语言(人工语言)来代替自然语言表达逻辑规律

③公理化的整体性研究方法

④引入数学的方法、理论与知识:初等数论、集合论等

4.辩证逻辑

1)黑格尔(1770-1831)思辨逻辑:形式—本体

客观逻辑:本体论

主观逻辑:形式逻辑与认识论

2)马克思辩证逻辑

3)辩证逻辑在当代的发展

参考普通逻辑学综合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2.任何概念都有两个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3“.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凡S都是P),其中逻辑常项是(凡……都是……),逻辑变项是(法律、有强制性的)。 4.如果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OP,那么小前提应为(SAM)。 5.驳倒对方的(论据)和(论证方式)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6.在运用类比推理时,应当注意避免(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7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常项)和(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8.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叫(属加种差)的方法。 9.任何判断都有两个特征,即(有所断定)和(有真有假)。 10.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思维对象情况(并存关系)的判断,当且仅当所有联言支都(真)时,联言判断为真。 11.根据换位规则(O)判断不能换位;SAP判断换位后可得(PIS)判断。

12.违反论证“论题必须同一”的规则,就要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论证“论据必须真实可靠”的规则,就要犯(论据虚假)或者(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 1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明属于何种逻辑形式的唯一根据是(常项)。 14.概念间的关系是指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15.根据对当关系由“凡社会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真,可推知“有的社会团体是审判机关”为(假)。 16.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其前真后假)时它才是假的。 17.“SEP并且SIP”这一判断是违反(矛盾)律的。 18.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存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二、选择题 1.在下列各组概念中,不属于集合和非集合概念排列的是(C)。 A.布匹布 B.花卉花 C.工人人 D.词汇词 2.在下列各组概念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有(C)。 A.教育、职业教育 B.定义、划分 C.律师、女知识分子 D. 音乐爱好者、足球爱好者 3.“任何逻辑难题都不是不可解决的”这个判断(B)。 A.主、谓项都不周延 B.主、谓项都周延 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讲义.docx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一、命题 1、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语句,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 2、一般形式:“ 若p则q” . 二、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 p则 q p q 逆命题:若 q则 p q p 否命题:若p则 q p q 逆否命题:若q则 p q p 例:原: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真) 逆: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这个数是负数.(假 ) 否: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假 ) 逆否: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不是负数.(真 ) 结论 :①互为逆否的命题同真,同假. ②原命题与逆命题、原命题与否命题的真假无关.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若 p q , 称 p是 q的充分条件, q是 p的必要条件 . 2、若 p q, 称 p不是 q的充分条件, q不是 p的必要条件 . 3、若 p q而且 q p, 记作“ p q” , 称 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 称 p是 q的充要条 件 .

注:可以借助集合关系来判定: p q p是 q的充分条件 . p q p是 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例: “ 福州人” “ 福建人” 集合 “ 福州人”“ 福建人” 命题 “福州人”是“福建人”的充分条件 . “福建人”是“福州人”的必要条件 . 四、复合命题真假的表格. 1、2、3、

五、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1、全称命题 p :x M , P x 2、特称命题 p : x0M , P x0 它的否定 p :x M , P x0它的否定 p : x M , P x 例:“ 四边形都有外接圆” P :四边形ABCD ,都有A、B、C、D共圆.全称命题 P : 四边形 A1 B1C1D1其中A1 + C1 =200,其中 A、 B、 C、D不共圆 . 特称命题 “存在 x0R,使 x02 +2x020 " P : x0R,使 x02 +2x020 P : x R, x2 +2x 20

【精品】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重点复习讲义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 重点复习讲义 逻辑知识 (一)概念 所谓概念就是反映事物(对象)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也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 1.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指具有商品这个概念内涵的,在市场上出售的所有商品。 2.概念的种类 (1)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零概念 如果把概念外延中的一个单个对象称作一个“类分子”的话,那么,普遍概念就是类分子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如“教师?‘政府?‘原则”等。 单独概念就是类分子数为一个的概念,如“屈原?‘云南的省会”“世界最大的湖泊”等。概念外延不包含分子,称为零概念,如:“孙悟空”。 (2)实体概念、属性概念 实体概念指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实体,如:“人”。 属性概念指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属性。属性概念又分为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如:“美丽”是性质概念,“小于”是关系概念。 (3)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属性的概念,如“学科?‘生动”等。、 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属性的概念,如“无情?‘不美丽”“非师范院校”“非正义战争”等。 (4)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将全部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是集合概念;不反映集合体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所谓集合体,就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对象所组成的统一的整体或群体。例如,由一个一个中国女排的队员所组成的中国国家女排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一只一只羊汇聚成的羊群就是群体。中国国家女排、羊群都是集合体。 3.概念间的关系 (1)概念的相容关系 当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外延之间有重合部分时,二者便具有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又称同一关系,它是两个概念外延完全重合的关系。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呐喊》的作者”与“鲁迅”等。 ②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两个概念外延部分重合的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那么A、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第一讲绪论 L O G I C 说真话——被淹死 说假话——被砍头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周易·易传》 以上四张牌,每张牌的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并且如果牌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是偶数。 问:必须翻哪两张牌可以证明或证否这一规则? 某特种大队四班长深入敌后侦察,遇一岔路口,每一路口上立着一块牌子: 3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有地雷” 2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无地雷” 1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3号路无地雷” ★已知,三块牌子上的话只有一句真话并且只有一条路上埋有地雷。请问哪句话是真话?哪条路上有地雷? 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一、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1、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指导人们正确思维,认识客观事物。 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演绎逻辑体系,二是近代实验科学家创立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爱因斯坦 中华新文化的灿烂未来,有待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张岱年 2、可以提高逻辑论证能力,指导人们正确进行论证和反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论证上帝不是万能的 3、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人们准确交流和表达思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吕叔湘朱德熙 4、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一)“逻辑”的词源和词义 “逻辑”是从英语logic一词音译而来,logic又是源于希腊语“逻各斯”。 二、逻辑学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有: ⑴客观规律

数学总复习全套讲义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导读】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基础练习】 1.集合{(,)02,02,,}x y x y x y Z ≤≤≤<∈用列举法表 2.设集合{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则A B ?= 3.已知集合{0,1,2}M =,{2,}N x x a a M ==∈,则集合M N ?=_ 4.设全集{1,3,5,7,9}I =,集合{1,5,9}A a =-,{5,7}I C 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 【范例解析】 例.已知R 为实数集,集合2{320}A x x x =-+≤.若R B C A R ?=,{01R B C A x x ?=<<或23}x <<,求集合B . 【反馈演练】 1.设集合{ }2,1=A ,{}3,2,1=B ,{}4,3,2=C ,则()C B A U ?=_________. 2.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 P +Q =},5,2,0{},,|{=∈∈+P Q b P a b a 若}6,2,1{=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个. 3.设集合2{60}P x x x =--<,{23}Q x a x a =≤≤+. (1)若P Q P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P Q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若{03}P Q x x ?=≤<,求实数a 的值. 第3课时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点导读】

逻辑讲义

逻辑讲义 第一部分逻辑概述 一、正确做题思维——逻辑精神 (1)严谨性——题干有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妄自推断 (2)形式性——勿现实 (3)非专业性(只用逻辑知识解题) 二、知识体系 1、必然性推理(前提对结论提供全部的支持) 题型:直言命题真假话问题、复言命题推理、朴素逻辑 2、可能性推理(前提对结论提供部分的支持) 题型: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评价型、结论型 【关键词】 1、所有/有些 所有:全部 有些:至少有一个(可以是某个、部分、全部3种情况) 2、判断词 肯定:是双重否定 否定:非不是没有 3、逆否命题(与原命题同真假) 作用:增加或者减少否定词的个数 A是B==非B是非A 适用于“所有”“某个” 考点一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是一句话的命题,本身即包含一个判断。主要是真假话题型。

(一)六种简单的直言命题 所有……是……;所有……非……; 有些……是……;有些……非……; 某个……是……;某个……非……。 二、矛盾关系 (一)找矛盾的方法 1、加“并非” 2、“所有”变“有些”,“是”变“非” (二) 用矛盾法解决真假话的问题的步骤 1、发现矛盾(即找那两个命题之间具有矛盾关系) 2、绕开矛盾(只要知道谁和谁是矛盾就可以了,不要首先考虑矛盾之间的命题谁真谁假) 3、解决问题(利用矛盾之外的命题的真假来判断事实) (三)二次矛盾 设P 是命题,P 与“非非P ”等价。 (四)常见题型 1、找题干形式“并非+命题”的等价命题。 对应方法:①去“并非”;②变矛盾 2、找命题的等价命题 对应方法:①变矛盾;②再加“并非” 三、 反对关系 1、上反对关系 特点:“必有假” 2、下反对关系 特点:“必有真” 所有是 所有非 有些是 有些非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逻辑推理经典讲义答案

■061.司法体系是需要警察来维护的,如果警察不尽职,就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司法体系。所以,如果警察尽职了,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司法体系。 以下哪项为真,能支持上述推理? A.许多不好的司法体系下的警察都不尽职。 B.警察尽不尽职和司法体系无关。 C.没有良好的司法体系,警察以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也会不尽职。 D.警察的尽职是保证有良好司法体系的充分条件。 ■062.如今这几年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越来越多了,可以这样讲,所有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都想要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小朱也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所以,小朱一定是想从事会计工作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目前越来越多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具有了注册会计师证书。 B.不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就不是一个好的会计工作者。 C.只有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才有资格从事会计工作。 D.只有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才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 ■063.并非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是北方人并且都是惯犯。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一定是真的? A.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北方人,并且,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惯犯 B.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北方人,或者,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惯犯 C.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北方人,并且,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惯犯 D.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北方人,或者,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惯犯 ■064.在一次联欢活动中有学生缺席。文娱委员认为:并非学生甲和学生乙都没来。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表达了文娱委员的意思? A.学生甲和乙中至少来了一个。 B.学生甲和乙中至多来了一个。 C.学生甲和乙都没来。 D.学生甲和乙都来了。 ■065.总经理:根据本公司目前的实力,我主张环岛绿地和宏达小区这两项工程至少上马一个,但清河桥改造工程不能上马。

逻辑1模讲义(含答案)

1、学者张某说:“问题本身并不神秘,因与果不仅是哲学家的事。每个凡夫俗子一生之中都将面临许多问题,但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却很少有人掌握,无怪乎华尔街的大师们趾高气扬、身价百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张某的观点? (A)有些凡夫俗子可能不需要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B)有些凡夫俗子一生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并不多。 (C)凡夫俗之子中很少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D)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对多数人来说很重要。 (E)华尔街的分析大师们大都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2、有些阔叶树是常绿植物,因此,所有阔叶树都不生长在寒带地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A)常绿植物不都是阔叶树 (B)寒带的某些地区不生长阔叶树 (C)有些阔叶树不生长在寒带地区 (D)常绿植物都不生长在寒带地区 (E)常绿植物都生长在寒带地区 3、当企业处于蓬勃上升时期,往往紧张而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和修建“琼楼玉宇”;当企业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已经完成,其时间和精力就开始集中在修建办公大楼上。所以,如果一个企业的办公大楼设计得越完美,装饰得越豪华,则该企业离解体的时间就越近;当某个企业的大楼设计和建造趋向完美之际,它的存在就逐渐失去意义。这就是所谓的“办公大楼法则”。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 (A) 某企业的办公大楼修建得美轮美奂,入住后该企业的事业蒸蒸日上。 (B) 一个企业如果将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修建办公大楼上,则对其他重要工作就提入不足了。 (C) 建造豪华的办公大楼,往往会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损害其实际收益。 (D) 企业办公大楼越破旧企业就越有活力和生机。 (E) 建造豪华的办公大楼并不需要企业提供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4、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人士指出:由于本公司招聘职位有限,在本次招聘考试中不可能所有的应聘者都能被录取。 基于以下哪项可以得出该人士的上述结论? A. 在本次招聘考试中,可能有应聘者被录用。 B. 在本次招聘考试中,可能有应聘者不被录用。 C. 在本次招聘考试中,必然有应聘者不被录用。 D. 在本次招聘考试中,必然有应聘者被录用。 E. 在本次招聘考试中,可能有应聘者被录用,也可能有应聘者不被录用。 5、某国大选在即,国际政治专家陈研究院预测:选举结果或者是甲党控制政府,或者是乙党控制政府。如果甲党赢得对政府的控制权,该国将出现经济问题;如果乙党赢得对政府的控制权,该国将陷入军事危机。 根据陈研究院上述预测,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该国可能不会出现经济问题也不会陷入军事危机。 (B)如果该国出现经济问题,那么甲党赢得了对政府的控制权。 (C)该国将出现经济问题,或者将陷入军事危机。

逻辑推理讲义 郑路

声明:水平有限,本讲义只为和大家交流,以待高手指点自己提高之用。如有瑕疵请谅解。 19日晚9点第二讲,是从联言命题开始。第一讲在群邮件中有录音,如果没听过的最好听一下,否则接不上。第一讲是演绎推理的基础。红色例题(选的都是真题)大家最好做一下,听课效果好。 逻辑推理讲义 第一节关于逻辑推理 一、了解逻辑推理题 二、逻辑判断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复合命题推理 一、充分命题推理 1.关联词:就;则;如果。。。那么 2.符号形式:A—>B(读A则B) 3.推理规则:A—>B,A=>B 肯前比肯后(最基础模型) A—>B,-B=>-A 否后必否前(最基础模型) 4.错误推理:只要看到了错误推论,直接排除,不必向下看了 a)否定前件——否定前件推不出确定的结论(具有可能性) b)肯定后件——肯定后件推不出确定的结论(具有可能性) 例题: 1、如果月球表面曾经是岩浆海洋,那么许多元素的分布就应该是连续的。岩浆海洋掌握着解开月球诞生之 谜的钥匙,如果岩浆海洋的存在得到确认,那么“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那么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就不是连续的。 B.如果“巨型冲击假说”没有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那么表明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都不是连续的。 C.如果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不是连续的,那么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 D.如果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是连续的,那么“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 二、充分传递推理 1.分离传递:A—>B,B—>C => A—>C 下雨——地湿,地湿——路滑推出下雨——路滑

2.逆否传递:A—>B ,B—>C => -C—>-A 下雨——地湿,地湿——路滑推出–路滑——-下雨 三、必要条件命题推理 1.关联词:只有。。才。。。;必须。。。才。。;。。。才。。。 2.符号形式:B<—A(读B才A)模型(看到“才“就画反向箭头) 3.只有B才A=如果A就B 例题: 1、有关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演变成了―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料两方面进行改良,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口味再好,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由此不能推出的是: A.只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B.如果月饼符合了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说明一定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了改良 C.只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即使口味不好,也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D.没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月饼,却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需求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四、断定A—>B的关系 1.如果A,那么B; 2.若A则B(A就B) 3.A必须B 4.A离不开B 5.A是以B为条件的 6.B是A的必要条件 7.A以B为基础 8.B是A必须的基础 9.A是指:B 五、相容选言推理 1.符号形式:A V B (读A或B) 2.语义:至少一个成立,也可以都成立。 3.推理规则:否定规则(排中律)——排除法(排除一个选中另一个) 1)否前肯后:A V B,-A=>B

综合讲义

1.概述 1.1. 综合的目的 综合是完成从RTL代码到门级电路的转换。如果在综合时,链接了厂家的库文件,则门级电路使用的器件是厂家库文件中提供的器件。 综合在整个IC设计中,起到的作用如图1所示。 图 1 综合在IC设计中的作用 由于目前IC设计规模日益增大,设计难度不断提高,设计人员必须通过综合工具实现综合任务。目前IC所采用的是综合工具是Synopsys公司的Design Compiler。 本讲义紧密结合了Design Compiler的应用。 1.2. 综合的特性 1.2.1. 综合是由约束驱动的 对于一个设计来说,在进行综合前,需要给这个设计加上约束,约束也就是综合的目标,综合工具会竭力满足约束,以实现综合的目标。

约束可分为多方面,如时序方面的约束、面积方面的约束、环境属性方面的约束、驱动和负载方面的约束等。其中最重要的约束是对时钟等与时序相关的属性进行约束。 在综合时,约束的各个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如对速度和面积的约束,见图2所示。综合的过程就是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满足各个方面的约束。 图 2 约束中速度与面积间的关系 好的、合理的约束,是综合成功的关键。 不同的约束会导致不同的综合效果。 1.2.2. 综合是基于path分析的 在整个综合的过程中,完成是基于path进行时序分析的,因此path的概念非常重要。 何谓path?如下图所示。 图 3 Timing Path的概念

Path是综合工具进行时序分析的基本单位。 对于一条path而言,它的起点只能是输入端口,或者触发器/寄存器的时钟端;终点只能是输出端口,或者触发器/寄存器的数据输入端(对D触发器而言,就是D端)。 结合图3而言,其中共有4条path,分别为: 1)输入端口A -> FF2的D端; 2)FF2的CK端-> FF3的D端; 3)FF3的CK端-> 输出端口Z; 4)输入端口A -> 输出端口Z。 同一个时钟域多条path,组成一个组,称为path group。与任何时钟都没有关系的path 也组成一个组,成为default path group。结合图3而言,有2个path group,其中path 2和path 3 属于时钟CK的path group,path 1和path 4属于default path group。 在计算一条path的延时信息时,是将这条path上所有线延时加上所有的器件单元延时。 1.3. 综合的步骤 对于Design Compiler而言,综合的步骤如下: 1)将需要进行综合的设计读入Design Compiler的内存中; 2)对设计添加合适的约束; 3)对设计进行综合优化; 4)分析综合的结果是否满足要求; 5)如果满足要求的话,保存综合的结果。 综合的主要过程也可以用图4进行表示。 图 4 综合的主要过程

逻辑推理讲义

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一、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解读2010年高考大纲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及其关系 ①理解命题的概念. ②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③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①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全面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推理和判断,这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广泛地说,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基本的逻辑知识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人们文化素质的组成部分. “简易逻辑”.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包括原命题与逆命题)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推理方法(包括对反证法的了解).由此,这一大节首先给出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意义,介绍了判断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接下来,讲述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然后,通过若干实例,讲述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大节的难点是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初中阶段,学生只是对简单的推理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且,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几何课的学习获得的,初中代数侧重的是运算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像对代数命题的证明,学生还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 二、本章知识框图

逻辑学讲义

逻辑学讲义 第一讲 一、逻辑的起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A和B两个人吵架,A说B:“你是什么逻辑”,B也不服A“你是什么逻辑”。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那么,这里的A和B所说的逻辑到底是指什么在座的各位可能心里都会有一个标准,都会对逻辑这一概念有个初步的、笼统的认识,但又都不系统、不具体,让你们自己说感觉又都说不出来,是吧那么好,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逻辑的起源:【课本第一章绪论第一段】 1、思维、语言与逻辑 总述:在日常生活里,逻辑运用的范围就是语言和思维两个领域,具体来说,其实就是在思维领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知道,语言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语言本身没有任何的意义,如果失去了思维的支撑,语言也将失去它所存在的价值,我这么说,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停顿几秒钟),换句话说,语言是我们思维的物质外壳,我们的语言最终所表达的内容其实是我们思维的内容,也就是,我们的思维没有办法直接进行交流,必需通过一个媒介,一个工具,才能使得我们的思维进行交流,这个媒介,这个工具就是我们的“语言”。这么说,大家应该就会明白了。 (1)那什么是思维呢【课本第一章绪论第三自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思维的三种类型(概念、判断和推理)、理性认识的特点(概括性、间接性)】 (2)思维是如何概括和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课本第1-2页两段】 (3)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如何【(课本第2页第三自然段至第3页第二自然段】 (4)什么是逻辑【课本第3页第三自然段】 二、逻辑学的对象 (1)什么是思维的形式(思维的逻辑形式)及举例【课本第三在页第五段至第4页上半部分】(2)什么叫逻辑变项和逻辑常项【课本第4页正文开始第一段】(3)什么是推理什么是推理的结论和前提推理形式的构成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课本每4页最后一段】 (4)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课本第5页第二、三、四自然段】 (5)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逻辑方法【课本第5页第5段至第6页上半部分】 三、逻辑的类型 1、传统逻辑及其不足【课本第6页至第8页第二自然段】 2、现代逻辑及其不足【课本第8页第三自然段至第9页上半部分】 四、逻辑学的性质、作用及体系 1、逻辑学的性质【课本第9页下半部分至第10页结束】 2、逻辑学的作用【课本第11页至第12页上半部分】 3、逻辑学的体系【课本第12页至第13页】 五、逻辑学的研究方法 1、形式化方法和非形式化方法【课本第13页下半部分至14页上半部分】 2、公理化方法和自然演绎方法【课本第14页下半部分至16页上半部分】

初一数学(逻辑推理)例题解析

逻辑推理类题目是初一数学的一个难点。本讲义针对推理与论证的问题通过经典例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解答。在解题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已知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采用分段排除法找出突破口,通过推理得出结论. 例1.某超级市场失窃,大量的商品在夜间被罪犯用汽车运走?三个嫌疑犯被警察局传讯,警察局已经掌握了以下事实:(1)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2)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3)甲不会开车?在此案中能肯定的作案对象是() A.嫌疑犯甲 B.嫌疑犯乙 C.嫌疑犯丙 D.嫌疑犯乙和丙 解析: 首先,有“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知甲、乙、丙之中至少有一个罪犯;有“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知丙不可能单独作案,且丙作案时一定有乙;有“甲不会开车”知甲也不会单独作案?如果甲作案的话,他一定要有一个开车的人。这个开车的人可能是乙,也可能是丙。如果是乙开车,那自然作案的人中有乙;如果开车的人是丙,那丙一定会带上乙。所以无论哪种情况都有乙。对于D选项,由于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判断丙一定是作案对象,所以不能选D。

解:采用分段排除法 ①首先考虑作案对象是甲。显然,根据已知条件不足以得出这一结 论。但也不能就因此肯定没有甲。 ②再考虑作案对象是乙。有已知条件知,甲不会开车,而丙作案时 总得有乙作案。因此,如果是甲,那一定要有开车的,开车的不是乙就是丙,如果开车的是乙,当然能肯定作案的有乙;如果开车的是丙,根据“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就可以判断出作案的也一定有乙。所以可以判定作案的一定有乙。 ③现在来考虑作案对象是丙。从已经条件来看也没有足够理由得出 这一结论。因为“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但乙作案时并不总得有丙作从犯。又因为已知条件中只说“甲不会开车”,并没有说明乙会不会开车。所以如果乙会开车,就不能断定作案的人一定有丙。 所以,可以肯定的作案对象是乙。应选B. 本题关键点: 甲需要有人开车;丙总带着乙。 答案:B 例2.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 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 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小学六年级奥数讲义之精讲精练第31讲 逻辑推理(一)含答案

第31讲逻辑推理(一) 一、知识要点 逻辑推理题不涉及数据,也没有几何图形,只涉及一些相互关联的条件。它依据逻辑汇率,从一定的前提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推理来获取某种结论。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假设法、排除法、图解法和列表法等。 逻辑推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深入地理解条件和结论,分析关键所在,找到突破口,进行合情合理的推理,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推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交替运用“排除法”和“反正法”。要善于借助表格,把已知条件和推出的中间结论及时填入表格内。填表时,对正确的(或不正确的)结果要及时注上“√”(或“×”),也可以分别用“1”或“0”代替,以免引起遗忘或混乱,从而影响推理的速度。 推理的过程,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或重复内的根据,并常常伴随着论证、推理,论证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逐渐锻炼、培养出来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星期一早晨,王老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的坏桌凳都修好了。传达室人员告诉他:这是班里四个住校学生中的一个做的好事。于是,王老师把许兵、李平、刘成、张明这四个住校学生找来了解。 (1)许兵说:桌凳不是我修的。 (2)李平说:桌凳是张明修的。 (3)刘成说:桌凳是李平修的。 (4)张明说:我没有修过桌凳。 后经了解,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请问:桌凳是谁修的? 根据“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可知:(2)、(4)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假设(2)说真话,则(4)为假话,即张明修过桌凳。 又根据题目条件了:只有1人说的是真话:可退知:(1)和(3)都是假话。由(1)说的可退出:桌凳是许兵修的。这样,许兵和张明都修过桌凳,这与题中“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相矛盾。 因此,开头假设不成立,所以,(2)李平说的为假话。由此可退知(4)张明说了真话,则许兵、刘成说了假话。所以桌凳是许兵修的。

第七章 综合-挑战逻辑思维力(讲义及答案)

第七章挑战逻辑思维力(讲义) ?知识点睛: 1.列表推理法 逻辑推理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层次多,条件纵横交错。如何从较繁杂的信息中选准突破口,层层剖析,一步步向结论靠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推理过程中,我们也常常采用列表的方式,把错综复杂的约束条件用符号和图形表示出来,这样可以借助几何直观,把令人眼花缭乱的条件变得一目了然,答案也就容易找到了。 2.假设推理 用假设法解逻辑推理问题,就是根据题目的几种可能情况,逐一假设。如果推出矛盾,那么假设不成立;如果推不出矛盾,而是符合题意,那么假设成立。 解题突破口:找题目所给的矛盾点进行假设。 3.体育比赛中的数学 对于体育比赛形式的逻辑推理题,注意“一队的胜、负、平” 必然对应着“另一队的负、胜、平”。有时综合性的逻辑推理题需要将比赛情况用点以及连接这些点的线来表示,从整体考虑,通过数量比较、整数分解等方式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4.计算中的逻辑推理 能够利用数论等知识通过计算解决逻辑推理题。

1

?精讲精练 【板块一】用假设法解推理题 经典例题 1 地理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世界地图,并给五大洲的每一个洲都标上一个代号,让学生认出五个洲,五个学生分别回答如下:甲:3 号是欧洲,2 号是美洲; 乙:4 号是亚洲,2 号是大洋洲; 丙:1 号是亚洲,5 号是非洲; 丁:4 号是非洲,3 号是大洋洲; 戊:2 号是欧洲,5 号是美洲。 结果他们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请求出正确的编号和大洲的对应顺序。 练一练 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夏令营。赛前甲、乙、丙分别做了预测。甲说:“丙第1 名,我第3 名。”乙说:“我第1 名,丁第4 名。”丙说:“丁第2 名,我第3 名。”成绩揭晓后,发现他们每人只说对了一半,你能说出他们的名次吗?

选修课讲课及考核方式汇总

西南大学全校性选修课大概讲课及考核方式汇总 只交论文的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导读:老师说偶尔会点名,不过貌似没点过,考试是一篇关于中国现当代的论文,3000字,手写 老师讲课挺好的,主要是挑一些文学名篇来讲,像“再别康桥”这些的(翘翘哦) 中国民俗:第一节课教务处的来点了下名,后来没点吧,去的人也多,考试内容是交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民俗的论文。老师讲课还好吧,但是他普通户平翘舌部分,听得我有点纠结的说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老师第一节课就会说不点名,也允许我们吃东西睡觉或者散步,囧,考试是交三千字论文。。老师是郭川,很有才华很会冷幽默,课件非常棒,但是坚决不准拷贝,可惜~~~~不点名,结业考查是一篇和古代小说有关的论文。一共只点三次名,而且会告诉你在什么时候点名(话说真是超好的老师~~~),老师讲课很有意思,水平很高,最后的作业是一篇论文,我们当时字数不限,只要和课程有关都好~~~这个课强烈推荐,可能是个人比较喜欢古典小说吧,反正听的很认真,内容很丰富~~ 生命科学概论:一样没去过几次的课(话说怎么偶经常不去的捏),很好过,论文就OK 每三次上课会点到你一次(如果第一次上课点到了你,那再次点到你就是第四次上课的时候),都是第三节课的时候点 休闲渔业:寝室五个人都选了这个课,每次派两到三个人去上,老师一般不会点名,有时都睡了懒觉,就不去。原来说是开卷考试,后来不考了,再COPY一篇论文就OK。 室内健康植物:点击率很高的课,但是……依旧没怎么去过,论文一篇就OK,老师人很好,还会带大家去室外上课 .中国古代歌诗鉴赏:(话说这个课业没去过几次,班上有人在上,随时回来告诉偶最新动态~~)据说点了很多次名,但是都是签名的形式,我同学就代劳了~~最后也是一篇论文,但是要倒数第二节课去拿作业纸,赵飞老师说一定要写到规定的纸上,否则不算 生殖生理学:一个川普极其严重的老爷爷,点名都听不懂,有点搞笑了 教师专业化发展:老师是一个叫米小蓉的老师,觉得她长的挺漂亮的,我就没跷过课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就去过几次半路就跑好像是校医院的医生在上课的有男女朋友的可以去听听讲的挺好的可惜我暂时不想了解那么多性知识就跑跑跑

逻辑推理经典讲义答案

■321.在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在奏折中请求朝廷遣散湘军,但对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却只字不提。因为他知道,如果在奏折中自己要求留在朝廷效力,就会有贪权之疑;如果在奏折中请求解职归乡,就会给朝廷留下他不愿意继续为朝廷尽忠的印象。 在下哪项中的推理与上文中的最相似? A.在加入人寿保险的人当中,如果你有平安的好运气,就会给你带来输钱的坏运气;如果你有不平安的坏运气,就会给你带来赢钱的好运气。正反相生,损益相成。 B.一位贫穷的农民喜欢这样教导他的孩子们:“这个世界上,你不是富就是穷,不是诚实就是不诚实。由于所有穷人就是诚实的,所以,每个富人都是不诚实的。” C.在处理雍正王朝的一次科场舞弊案中,如果张廷玉上奏折主张杀张廷璐,会使家人认为他不义;如果张廷玉上奏折主张保张廷璐,会使雍正认为他不忠。所以,张廷玉在家装病,迟迟不上奏折。 D.在梁武帝和萧宏这对兄弟之间,如果萧宏放弃权力而贪恋钱财,梁武帝就不担心他会夺权;如果萧宏既贪财又争权,梁武帝就会加以防范。尽管萧宏敛财无度,梁武帝还是非常信任他。 ■322.赞成死刑的人通常给出两条理由:一是对死的畏惧将会阻止其他人犯同样可怕的罪行;二是死刑比其替代形式——终身监禁更省钱。但是,可靠的研究表明:从经济角度看,终身监禁比死刑更可取。人们认为死刑省钱并不符合事实,因此,应该废除死刑。 从逻辑上来看,下面哪一项是对题干中论证的恰当评价? A.该论证的结论是可接受的,因为人的生命比什么都宝贵。 B.该论证具有逻辑力量,因为它的理由真实,人命关天。 C.该论证没有考虑到赞成死刑的另外一个重要理由,故它不是一个好论证。 D.废除死刑天经地义,不需讨论。 ■323.在汽车事故中,安全气囊可以大大降低严重伤害的风险。然而,统计显示,没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卷入事故的可能性比有安全气囊的要小。因此,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并不比没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安全。 以下哪项陈述最准确地描述了上述论证的缺陷? A.论证中只是假设而没有确证: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将来可能会卷入事故中。 B.否认了这种可能性:没有安全气囊的汽车会有其它降低严重伤害风险的安全措施。 C.忽视了这种可能性:在一些事故中既包括有安全气囊的汽车,也包括没有安全气囊的汽车。 D.论证中只是假设而没有确证:事故的发生至少与事故所造成的严重伤害在评估安全性问题上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法律逻辑学”课程简介

“法律逻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法律逻辑学 英文名称:Legal logic 课程代码:(请按课程代码排列各课程的先后顺序) 开设专业:法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请按我校教学计划安排表中的课程类型进行规范填写,即填写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等) 先行课程:法理学(本项目没有请写“无”) 内容简介:逻辑学是知识生产、交流、使用的工具,与人们的日常思维、语言表达、推理论证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类知识的创新、传播和接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逻辑是知识的基础,也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和钥匙。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普及逻辑知识,训练正确思维的技能。法律逻辑学是法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为学生学习法学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法律逻辑学是培养法学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逻辑思维、思辨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法学与逻辑学存在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如法律的制定或执行、法律的研究和运用,无不广泛地涉及逻辑问题;再如司法人员的逻辑思辨、反映能力直接关系到侦查破案、法庭审理、判罪量刑等工作的质量。无论是法学工作者还是司法工作者,都应当具有丰富的逻辑知识、高度的逻辑修养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学习法律逻辑对从事法学或法律工作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该课程自2004年9月开课以来,经任课教师的多年努力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效果,并在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上有所创新。近年来,为了跟进中国教育的改革创新,培养有较高理论素养、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实现学校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化的目标,法律逻辑学课程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趣味逻辑学》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向全校大学新生以选修课开出。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应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有关知识分析经济、管理和法律领域中的逻辑问题;处理日常思维中出现的逻辑错误,识别和驳斥谬误、诡辩。(简要概括课程内容,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 参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大松、郭新苗主编的《法律逻辑学教程》 朱秀英等主编的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逻辑学学习指南》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简明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形式逻辑》。 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版(面向21世纪教材)

《修改病句之不合逻辑》讲义

修改病句之不合逻辑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分析和修改,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类病句中,前四类属于结构性病句,后两类属于语意性病句。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侧重于结构性病句辨析,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考试大纲》列举的六种病句为: (一)语序不当; (二)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四)结构混乱; (五)表意不明; (六)不合逻辑。 【真题】(2015年·全国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解析】 A 成分残缺。改为:北京市民依旧热情不减。 C 不合逻辑。改为:能否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 表意不明。 【答案】B 那么,今天我们主要讲解一下修改病句之不合逻辑问题。【翻页】 【考点定位】 考点:修改病句之不合逻辑 【考点解说】

定义: 《考试说明》中规定了高考考查的六种病句类型,“不合逻辑”是其中难以辨析的类型之一。因为句子虽不合逻辑,但是结构完整,成分相互搭配,因此,有较大的迷惑性。 所谓的“逻辑”,根据《现代汉语汉语词典》解释一是思维的规律,二是客观的规律性,三是逻辑学。这里指的显然是“客观的规律性”。句子是否合乎逻辑,可以从概念的运用是否准确,判断的构成是否恰当,推理的方式是否合理等来分析。但这样说太专业化,不易让我们接受。 语言中的“不合逻辑”现象指的就是句子内容不合事理、不合实际、不合客观规律的现象,以及句子表述不够严密、不合情理、自相矛盾的现象。前者是由于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或不当而产生的内容上的毛病,后者则是由于语言表达不周密而产生的形式上的错误。 常见的不合逻辑主要有两种情况: 1、自相矛盾 2、不合事理 3、范围不清 4、主客倒置 5、分类不明 6、偷换概念 接下来,我们对这两种情况造成的结构混乱的病句如何辨析和修改,给予同学们具体方法指导。【翻页】 【方法指导】 “不合逻辑”类病句六大症状: (一)自相矛盾 在同一句话中,前面已经说出了某个意思,后面又说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意思,前后句缺乏一定的照应,从而造成前后不一、互相矛盾的错误。 【例如】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分析】既然力量是“无比”的,又何须再“增强”?显然是顾此失彼,前后不一致。 (二)不合事理 整个句子意思的表达与客观现实或事理明显地相违背,给人以不真实、不可信的感觉,让人无法想象、无法感知、无法推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