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综述第一章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是什么?

答:(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3.“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答:鸦片张正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方法,魏源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用外国先进军事装备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是一种反侵略的思想;二是学习利用外国生产技术,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承认了西方的长处,并主张学习西方。魏源思想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统治条件下,对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探索就国之路起了积极作用。

论述题: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现代化和民主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1.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官僚派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一场自强运动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教训:技术的引进要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2.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意义:第一,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推定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三,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害怕人们群众。

(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洋务派通过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2)洋务运动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通过翻译西方书籍,带给了人们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第三章

1.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中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要点。

(2)改良派说,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革命派指出,清政府已经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革命派还进一步驳斥了改良派认为因革命要“杀人流血”、“破坏一切”而不可革命的说法。他们指出:

第一,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恰恰意味着他们将长期的遭受难堪的痛苦和作出更大的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是可“救世救人”,是治疗社会的捷径。

第二,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资产阶级革命派有哪些缺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和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第四章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兴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五四运动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两个基本相同点:一是社会性质相同,都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又有两个基本区别:一是革命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起领导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起领导作用;二是革命发展前途不同,资产阶级革命目标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是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同时由于领导阶级不同,也就决定了指导思想和依靠力量的不同。上述两个大的不同点正是从五四运动开始产生显著变化的。从领导阶级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可见五四运动构成了新旧民主革命两个阶段的鲜明分水岭。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答: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使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组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4、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马林、尼柯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树德里3号(现为兴业路76号)秘密举行。30日晚受到租界巡捕的搜查后,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邮船上举行。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为中央局书记,张为组织主任,李为宣传主任。中共一大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使命。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李达、张国焘、蔡和森、邓中夏、向警予、张太雷共12人。代表党员195人。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和关于民主联合战线,关于工会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关于党的组织章程,关于加入第三国际等决议案。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五人当选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陈任委员长。中共“二大”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提出,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问题,特别是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并初步解决了革命的动力问题。这对于当时的革命斗争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当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世纪情况的初步结合,为今后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奠定了基础。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

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等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会议就是为了统一全党对国共合作的认识,正式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大会选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王荷波、罗章龙、项英、谭平山、瞿秋白等9人为这样委员,由陈、毛、罗、蔡、谭等5人组成中央局,陈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毛为秘书。“三大”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对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及革命军队问题,没有提出或没有作出明确决定。

第五章

1、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它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它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2、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

答: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代表城市买办阶级和农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它对内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独立自主仍然没有实现。因此,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成为新时期革命的首要目标。特点:①它与北洋军阀相比,是以国民党为旗帜控制中央政府,实现了中国在形式上的统一,比旧军阀更有欺骗性。②它又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国家机器,实行残酷的法西斯主义反动统治,比旧国阀更具残酷性。③与旧军阀相比更具有买办性。

3、“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1927年8月7日,在瞿秋白主持下,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其主要内容是: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全党的统治。②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等同志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③确定了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在湘粤赣等地发动秋收起义。其功绩是:①在我党的历史转折关头,及时地向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坚持革命的方向,这对扭转党内的混乱状况,是有积极作用的。

②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反右时未及时防“左”使党内“左”倾有所滋长,在组织上开始了宗派主义的过火斗争。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涵有哪些?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5、古田会议决议的基本思想及意义。

答:1929年12月,红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了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通过了古田决议。其主要内容是:①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尤其是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

②对全党进行马列主义和民主集中制教育,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③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三大任务。指出红军是党领导下的执行革命任务的武装集团,以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为三大任务。④规定了红军的内外政策原则,即“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优待俘虏”古田会议从理论上解决了在长期的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主要成份的情况下,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军队关键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和建军的伟大纲领。

6、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党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左”倾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在党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其伟大历史意义是:①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②它是我

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③它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保证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贯彻,这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论述题

1、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答: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什么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问题,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物质斗争为主要形式。

(1)从近代中国的国情出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从近代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出发,面队庞大的反革命武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而且必须拿起枪杆子,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以革命的战争推翻残暴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3)敌我力量悬殊,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革命所以要走这条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①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中国无产阶级根本没有合法斗争的权利,只能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②从中国革命动力看: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发动、领导农民阶级,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③从敌我力量对比看: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领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只有到农村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然后逐步夺取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的正确的道路。意义:①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道路,为实现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根本的保证。②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以新的形式和新的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试论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答: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由江西、福建出发开始,到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静宁会宁会师为止(中央红军是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的。)其伟大意义是:①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战略转移,使红军主力从南方根据地转移到抗日的前沿阵地,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于西北,从此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②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宣告了蒋介石军事“围剿”的彻底破产,保存和锻炼了党和红军的骨干。③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它在广大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并形成了长征精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及其理论有什么样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答:第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历史证明,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中国革命才能顺利发展;如果背离了这条道路,革命就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三,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革命树立了榜样。

第四,它所贯穿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第六章

1.简述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答: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首先,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其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再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

2.如何评价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抗战?

答: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先后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次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的意义,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的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从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御,不敢主动寻机歼敌,往往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因而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丧失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3.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抗战失败的原因。

答:客观原因:敌强我弱。日本军队武器精良,蓄谋已久,国民党军备落后。

主观原因:国民党实行由政府及其军队包办的片面抗战路线,失去了深厚的群众基础。4.抗战初期日军的进攻特点及原因。

答:(1)特点:速战速决。(2)原因:日本是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具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其军事力量优于中国。(3)破产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形成了一个空前的全国军民抗战的高潮;国民党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抵抗,粉碎了三个月灭亡中国速战速决的计划;共产党配合作战,牵制了日军的进攻。

论述题答案:

1.试论述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答:(1)九一八事变与东北的沦陷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成为天皇制的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对外大肆侵略扩张。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基于对华根本方针的当前政策纲领》,提出要把“满蒙”从中国本土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为之诉诸武力。

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军国主义者决心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华北事变。

(2)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当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由于遭到中国军民

的顽强抵抗,在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日军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重大转折,中国敌后战场开始实行局部反攻。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直接对日作战。中国军民的战略反攻阶段提前到来。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

2.试论述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答:(1)在通常的情况下,游击战只是一种辅助性的作战形式,在战役、战斗中对正规战起配合的作用。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了全局性的意义。(2)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1944年春季,敌后战场人民军队转入攻势作战。他们已经抗击着全部侵华日军的64%。

(4)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在1945年8月反攻阶段到来时,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到了120万人、民兵220万人,抗日根据地达到了19块。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胜利展开的。

3.中共为什么要开辟敌后战场?在整个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有何变化?

答:1.开辟原因(1)抗战初期,日本把主要兵力用于国统区,为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2)洛川会议上共产党制订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建革命根据地,为此提供了经验.

2.地位变化:抗战初期,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抗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发展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3.变化原因:(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基本上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集中主要兵力进攻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从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扫荡”抗日根据地(2)在日本的政治誘降下,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的政策由积极抗日到积极反共.(3)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三三制”、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等各项政策措施,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得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的时间里,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数十百万的优秀战士,它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如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邓中夏、苏兆征、彭湃、陈延年、恽代英、赵世炎、张太雷等,许多杰出的将领,如方志敏、刘志丹、黄公略、许继慎、韦拔群、赵博生、董振堂、段德昌、杨靖宇、左权、叶挺等,也都在这个斗争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多数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2、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

答:政治危机。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它抱有很大期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它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巨额敌伪资产转归官僚资本集团控制的部门占有,其中很大部分被官员个人侵吞、隐匿、变卖。

经济危机。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主要是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物价飞涨,使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国民党统治区的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国民经济遭遇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篇综述第八章

1、为什么建国初,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答: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从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来,由于受到外国垄断资本的压迫和本国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始终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经过七八十年的发展,到1949年,整个民族工业资本不过只有20.08亿元人民币(1952年币值)。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它就仍然不可能摆脱对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依赖。这样,中国就会成为外国垄断资本的加工厂和单纯的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就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那样。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想主要靠外国提供资金和机器设备等来求得发展,特别是要想成为世界强国,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由于经济上依赖外国,在政治上就挺不起腰杆,连已经争得的政治独立也可能丧失。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其经济可能会有一时的发展,但终究还是要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已经丧失了。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2、1953年开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是什么?

答: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地。而且,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论述题答案:

1、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答:第一,它是继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之后,中国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答:(1)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住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保卫了世界和平和中国的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保证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顺利进展。

(2)土改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的统治,使农民从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了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平息了历史上从未平息过的

匪患,从而巩固了人民政权,保证了民主改革顺利进行,使社会秩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4)“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一是纯洁了国家机关,对广大干部进行了一次阶级教育和廉洁奉公的教育,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中的威信。二是进一步查明了私营工商业的状况,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在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工人监督,推进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是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丑恶本质和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对社会危害的认识,提高了警惕性,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这对促进社会的安定、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第九章

1、简述中共“八大”的成果与不足。

答:(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1)正确分析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变化,提出党和国家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2)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经验基础上,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3)对我国在“一五”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也进行了探索。(4)提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根据党的地位的变化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重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二)不足之处:(1)阶级斗争问题:提出阶级矛盾已解决,但没阐明其在新时期的地位与作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2)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扩大民主、健全法制,但没有具体措施。(3)八大的路线并未坚持下去。

2、陈云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是什么?

答:在工商业生产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论述题答案: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答:(1)《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的良好开端和探索中的重大成果:1958年3月毛在成都会议上讲“1956年4月提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1960年在《十年总结》中他进一步说“前8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探索方法是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提出和解决问题。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前后达半年左右;工业问题的调查也有近两个月。“床上地下,地下床上”。(2)“八大”是全方位立体化初步探索的高峰:1956、9月,刘少奇做《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提出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主要任务,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政治路线)(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初步探索高峰期的深化和拓展: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前提,即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有基本矛盾和在人与人关系上表现出来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社会主义革命史上第一次把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的矛盾等。

2、“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教训。

答:(1)原因:第一,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则刚刚处于起始阶段。因此,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第二,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把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某些具体制度和具体政策当作社会主义本质来坚持,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迷误当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所谓继承和发展,把党内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当作两条路线的斗

争,甚至直接说成是阶级斗争。第三,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在面临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任务因而需要特别谨慎的时候,毛泽东逐渐骄傲起来,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2)教训:第一,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必须坚定不移的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第二,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国内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式,必须做出合乎实际的科学分析,不能人为的制造所谓“阶级斗争”;第三,必须正确理解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关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神化领袖的做法;第四,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文化大革命”最深刻最基本的教训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左”和右的错误,特别是“左”的错误。

第十章

1、简述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及其意义。

答:(1) 为了正确地贯彻解放思想的方针,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代表党中央重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2) 意义:①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政治基础;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③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⑤只有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进一步集中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伟大目标上来。

2、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历程。

答:(1) 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的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

(2) 在调整国民经济时,党中央领导人民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①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1982年在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达93%。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进行探索,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等。(3) 对外开放: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试办经济特区。1980年8月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2、请分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答:(1) 从1978年5月开始,报刊上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其标志是5月11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报刊纷纷发表文章,展开热烈的讨论。(2) 这场讨论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冲破重重阻力,迅速扩展为全国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3) 讨论的意义:①这场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这是思想战线上的拨乱反正;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党的历史性转变,准备了思想条件。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简答题 1、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 (1)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 (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思想和政策●“台阶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每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阐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 3、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写入了十三大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的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其失败的教训是: 第一,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宗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他们把《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是,删去的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却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题目

1.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2.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 3.近代中国是怎样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4.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6.为什么说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原因? 7.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成败分析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 8.如何科学看待洋务运动的成败得失? 9.为什么说戊戌维新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0.分析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和新式海陆军建设的成绩与缺陷。 11.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的基本主张。 1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在比较完全意义上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1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 15.20世纪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怎样出现的? 16.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7.为什么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 想? 1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19.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0.简述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2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22.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是怎样形成的?其主要错误和危害是什么? 2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4.“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怎样发扬“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 25.如何看待抗战时期形成的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 26.简述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 2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及历史意义。 2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和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 2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0.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地位。 31.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是什么? 3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3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历史意义。 34.简述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主张及其破产。 35.《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6.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37.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3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39.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精华汇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3.《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①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天朝田亩制度》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方面问题。②意义: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4.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①主要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②评价:具有两面性。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 5. 太平天国战争的失败原因和教训 历史地位: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6.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作用:一.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二.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三.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8.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政变。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大众。这些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封建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变法的举措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提倡廉洁;取消旗人的特权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2.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3.注重农业发展,建立新式农场4.修铁路,办学堂,设立商会的组织5.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军事方面:1.裁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2.采用西式兵制,习洋枪文化教育方面:1.创设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2.提倡西学,废除八股等3.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4.奖励新著,奖励创办办刊等 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9.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并没有从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即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8.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①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作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列强侵华带来的最大影响,其他的影响都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也是通过它而起作用的。 破坏性: (1)中国的主权被破坏殆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如领土完整遭破坏,使中国长期不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海关行政权的丧失,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保护本国的民族工商业,也不能增加国家收入,仅仅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允许鸦片(毒品)进口,仅作为商品征税,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贸易主权,而且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外国公使驻京和在中国驻军,使中央政府处于列强外交和刺刀的监视之下。(2)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是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根源。如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严重的依赖性。自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向中国勒索赔款之后,其后的《北京条约》、《马 关条约》、《辛丑条约》赔款数额步步升高。截止1901年,中国对外八次主要赔款达19 53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的16倍。伴随着巨额赔款而来的是,清政府无力偿还时,不得不向外国银行团借款,忍受其高利贷盘剥。在偿还赔款时,又要以白银折合金币(美元、英镑)偿付,随着金涨银跌,列强从中捞取到更多好处,从财政和金融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而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却越来越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人民也因此越来越贫困化。总之,列强的经济侵略使近代中国成为“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 1、从政治上看: A、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压制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国内设置重重关卡 B、封建专制走向末期,政治上日益黑暗腐朽,社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 2、从经济上看 A、原始的农业经济仍是经济体系的主体,商业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资本主义基本上被扼杀在摇篮中 B、即使是农业的发展也是时断时续,往往是朝代初期很重视,末期就受到严重破坏 3、从军事上看 A、中国的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还是比较原始的军队,而西方的洋枪洋炮中国的武器根本没法对付 B中国的军队军纪也比不上西方,特别是清朝末期,吸食鸦片让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 4、从文化思想上看: A、科举制度在其后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弊端,特别是八股取士更是浪费人才,尽培养了一批奴才 B、当西方的文人思想家哲学家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时候,中国的文人还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吟诗作对、歌功颂德、编纂《四库全书》 C、中国根深蒂固的重农轻商思想让很多人不到迫不得已时不去从事商业 5、从对外关系上看: 中国封建末期的王朝主要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打击阻碍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人看不到也学不到外面的新东西新思想新制度,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社会特点。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严重破坏了,但是封建的生产关系仍然保持着,并

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 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 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年年 年年 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开 D.石达开 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着作是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复习资料03708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影响: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及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2.革命派控诉清政府卖国媚外的罪行,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认为革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治疗社会的捷径;革命就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革命派还反驳了改良派提出的革命会招致天下大乱和帝国主义干涉之谬论。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1.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2.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2.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改造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事并举的总路线,实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1.他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特别是他坚持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这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2.它是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特别是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特色的改革方案。3.它对儒家经典给予严厉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4.它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五四运动官方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山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1.指导思想: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的表述。他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洋务事业:a.兴办近代企业。江岸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比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b.建立新式海陆军。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

一、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答:1、新文化运动正处于一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已经充分地显露出来。中国的一些先进分子开始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产生了怀疑,中国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2、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和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向往社会主义,同时,十月革命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3、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更大的力量,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二、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 答:1、在近代的中国改良的道路无法走通,而只能走革命的道路;2、近代中国的反动势力十分强大,为了打倒他们只能依靠亿万民众的力量;3、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任务;4、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一出世就是要走一条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群众运动革命道路,同时,中国共产党有着列宁式的政党形式,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有纪律的政党,从而能够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并取得胜利的任务;5、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期间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答: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独立的实现,为实现国家富强,必须实现现代化,但中国近代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在中国行不通,为实现工业化,必须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2、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已经具备: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②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③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④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答: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和中华民主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 五、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手段和目的? 答: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目的:不是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他们的殖民主义利益,为了他们自己的本国的利益。 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心得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极其艰难处境? 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收到了多方面的阻碍: 首先,是外国资本的压迫;其次,是官僚资本的排挤;再次,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最后,是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八、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论述题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案: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案: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 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五、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答案: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意义: ①、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答: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的主权遭到破坏。虽然遭受了西方的入侵,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仍是最主要的特征,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改变;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也具有了某些殖民地的特征,但并未完全沦为殖民地,仍保有一部分主权,清政府逐渐的沦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所以这阶段的中国具有双重的社会性质。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经济基础: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 政治:封建君主统治黑暗腐败,闭关自守,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 思想:中国狂妄自大,愚昧无知,文化专制,科技落后。 综合国力: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中国国力日趋衰落。 国民素质: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国际: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从经济侵略至政治侵略。落后就要挨打。 3.为什么说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答: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答: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

中国近代史必考问答题.

1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勾结、扶植封建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 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时候,帝国主义势力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的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2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中国近代史纲要测试题一

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4.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王韬 5.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6.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十款天条》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7.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9.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天演论》 B.《穆勒名学》 C.《原富》 D.《法意》 10.《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陈望道 D.毛泽东 11.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2.1935年中国共产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五卅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一二?三〇运动 13.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昆仑关战役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整理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是什么 19世纪初,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在占领了亚洲大多国家后,英国将侵略矛头转向了中国。受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英国在对华贸易中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于是英国殖民者通过大量走私毒品鸦片作为改变这种贸易逆差的手段。又因为连续两次经济危机,英国急需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6月,英军侵华舰队封锁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2鸦片战争的危害 A、不仅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还导致银贵 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B、并且直接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精神 ○3鸦片战争前后的变化 A、性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之后中国 成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矛盾:使中国的社会矛盾由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变成了中华 民族对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C、历史任务:之前的任务是农民推翻封建地主的压迫;后来的 历史任务变成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和 人民富裕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

○1控制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5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3、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主观方面:○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战略上的失误 ○3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教的思想理论给太平天国 起义带来了危害 客观方面:○4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极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4、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4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4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 4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4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2009年1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4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以及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 4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44.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45.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47.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理论贡献? 2009年4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4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4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4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4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009年7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4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43.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 4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 4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47.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009年10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4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4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4.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4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7.中共中央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简答题 1.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赵一曼冯玉祥杨靖宇李宗仁 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 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辨析题 1.军事侵略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主要手段。 正确,他们一张先进的俗气和军事结束,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升值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全中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反映农民要求的非常切合实际的社会改造方案。 错,天朝田亩制度是当时天平天国的一种幻想但是的确变现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的需求但是不切实际 3.辛亥革命的流产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彻底终结。 错,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名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饿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4.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始终消极抗战。 错,国名党军民积极抗战低于日军主力进攻,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