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含解析)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含解析)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含解析)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含解析)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协约国阵营的变化,认识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2.简述1917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探究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3.分析战争与各国的革命(起义)之间的关系。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①

1.美国参战

(1)原因

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④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2)标志:1917 年 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

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战争

(1)原因

①战争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②

1.德国西线的攻势

(1)契机:苏俄退出一战。

(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的军队也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

(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失败而告终。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③

1.经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比同盟国占有优势。

2.战略失误

(1)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

(2)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尖锐

(1)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解体。

(2)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失利

(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

(2)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国。

(3)在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①[点拨] 1917年,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美国认为它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的时机已到,故此参战。在此之前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

[阐释] 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

美国、中国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协约国逐渐掌握了全部优势;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退出了一战;德奥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其国内政治危机,特别是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和柏林工人起义,德皇被迫退位。

②[思考] 图片反映的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油画福煦车厢

提示:原因:1918年下半年,协约国军队转入反攻,而德国军队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瓦解。意义: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点拨]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各交战国内部的矛盾,使其在战争期间普遍发生了革命运动,即“战争引起革命”。革命运动的爆发促使俄国退出一战、奥匈分裂、德国投降,从而加速了大战的结束,即“革命制止了战争。”

③[思考]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小结] 同盟国集团的失败是经济、政治、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失败具有必然性。

[核心必记]

1.初期中立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影响。对外扩张的重心在拉美和亚太地区。

(2)影响:得以远离战火,免受战争的破坏。可利用中立地位,与交战各国进行军火贸易,大发战争横财。

2.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及主要影响

(1)主要原因

①经济利益:在大战尾声参战,有利于捞取战利品,进一步大发战争财;美国与协约国方面有大量经济往来,协约国的胜败直接影响其经济利益。

②国际形势:俄国十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交战双方精疲力竭,难以为继。

③政治目的: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④寻找借口:德国发动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

(2)主要影响

①在军事上:美国海军的参战,是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失败的重要原因;美国派出200万士兵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军事实力。

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美国中断了对德奥的军火供应;大幅度提高对协约国的贷款,从物资上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在美国宣布参战以后,中国等国也纷纷对德宣战,加

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

[史料印证]

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同盟国的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上述情况说明在参战前美国

( )

①已放弃中立主义政策 ②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

③已倾向协约国 ④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解析:选A 依据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对协约国的输出远远超过了对同盟国的输出,说明美国在参战之前已经站在了协约国这一边,但未参战的美国依然号称“中立”,故①错误,③正确;美国无论是采取“中立”的政策还是倾向于协约国都是出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故②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当时美国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故④错误。A 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美国参战的借口是( )

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

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

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

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

解析:选A 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直接促使美国采取反德立场,故选A项。

2.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他们的殖民地的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题干材料所述均说明日本意在掩盖其参战意图,故选B项。A、C、D三项均未反映日本的本质意图。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 )

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

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

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

解析:选B 从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元帅福煦对中国劳工的高度评价,可看出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4.按照《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被占领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90%,铁矿石开采量占全国的73%,工业占全国的54%……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和约是苏俄同协约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该和约使俄国成功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C.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D.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解析:选A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而言,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和约。但是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喘息之机,为政权的巩固赢得了时间。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帝国主义战争瓜分和掠夺的目的。A项中“协约国”应为同盟国,故A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5.1918年3月至7月,德军在西线连续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这些攻势的直接目的是( )

A.夺取战略主动权

B.逼迫英法联军投降

C.振奋德军的军心

D.扭转同盟国瓦解的趋势

解析:选A 1918年德军在西线连续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其直接目的是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故选A项。

6.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危机,在战争最后一年里,德国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有( )

①基尔港水兵起义

②土地荒芜,商品短缺

③爆发“十一月革命”

④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

A.①②③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B 注意题干条件限制为“政治危机”。②④属于经济危机,故排除。答案为B 项。

7.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有( )

①“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

②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③《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

④协约国军队对德展开强大攻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中的“施里芬计划”是战争初期发生的事件,故不符合题意;③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选C项。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船只被击沉,美国公民葬身海底,消息传来令人震惊。但其他中立或友好国家的船只和人员在海上遭到相同的厄运,没有什么差别。这是对整个人类的挑战。每个国家必须独自决定它应如何对付这一挑战。我们必须适应我国的特点和宗旨审时度势,谨慎考虑,以作出我们自己的决定。我们绝对不应感情用事,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国家仅仅是一名斗士……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关于宣战对国会的演讲(1917年4月2日) 材料二俄国作战不力,伤亡惨重,引起国内广泛不满,导致俄帝国于1917年初垮台以及同年11月间布尔什维克革命获得胜利。在列宁的命令下,俄国于11月26日单方面停战。几个月后同德国签订正式和约,退出战争。德军从东线撤往西线,企图打破僵局,但因美军抵达法国,将其力量抵消。

——《一战纪念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理由。美国参战对一战的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国退出一战的原因。俄国退出一战对战争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美国船只被击沉……其他中立或友好国家的船只和人员在海上遭到相同的厄运”“这是对整个人类的挑战”“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等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俄国作战不力,伤亡惨重,引起国内广泛不满”“布尔什维克革命获得胜利”“在列宁的命令下,俄国……停战”等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德军从东线撤往西线”和对一战整体进程影响方面来总结。

答案:(1)理由:维护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利益;解放世界各民族。影响:协约国军事实力大增,战局迅速向有利于协约国一方的方向发展;影响了更多中立国家,使其纷纷参战,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2)原因:俄国伤亡惨重,引起国内广泛不满,社会矛盾激化;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苏维埃政权,代表人民利益;巩固十月革命成果和新政权的需要。影响:由此德国加强了西线的实力;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