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十二章 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题库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十二章 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题库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十二章 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题库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十二章 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题库

第十二章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1.不同训练周型及其主要任务:1、基本训练周的任务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反复练习使运动员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战术,以及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多种竞技能力。2、比赛前训练周的任务是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中去。3、比赛周的任务是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的目标。4、恢复周的任务是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疲劳,促进进超量恢复的出现,激发强烈的训练动机,准备投入新的训练。

2.基本训练周训练内容的结构特点:(一)周训练计划中不同内容交替安排的理论基础:(为什么在一周的训练周要安排不同内容的理论依据?08论)由于各种训练内容对机体不同生理系统和心理过程提出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接受了某一内容的负荷之后,机体不同的生理系统及心理过程的反应是不同的,其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在一次训练后,人体有些系统会产生深度的疲劳,而另一些系统则只产生中度的或轻度的疲劳。各个系统的恢复过程也呈现出异时性的特征,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在一周中的不同训练日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1、不同的训练内容,对人体各生理系统的要求也不同,如技术要求中枢神经系统与骨骼肌肉系统的高度协调性,耐力训练则要求呼吸与心血管系统承受高度的负荷。

2、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供能系统参与运动,在各种运动中三个供能系统参与工作的水平也是不同的

3、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肌群相同但以不同的工作方式提供运动的主要动力。

4、不同的训练内容对运动员施予不同的心理负荷。如技术训练要求运动员全神贯注、高度集中,而郊外的越野跑则可使运动员思想放松

5、不同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要求不同,以发展素质、技术及战术等不同竞技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状态的要求就不同。因此,在周训练计划中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既能够使运动员所需要的各种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又可避免负荷过于集中而导致过度训练而产生。(二)周训练计划中训练内容交替安排的项群特点:1在技能主导类表现性项群运动员的训练中,技术训练占有突出的地位,几乎每天要安排技术训练。这是要注意根据不同技术训练的负荷特点,予以适当的交替安排。2每次课训练的内容却在不断地变化,从而使运动员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能在持续不断地紧张训练中得到必要的调节和恢复。3体能主导类项群不同内容的交替,主要体现在各种素质和技术训练的安排中。

3.基本训练周负荷的结构特点:(一)基本训练周的课次安排。不同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日数及课次有很大的区别。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及竞技水平的提高,对训练的要求及对负荷的承受能力也都大大提高了,就应该相应地增加训练次数。(二)基本训练周负荷的变化。由于大多数训练负荷的充分恢复都需要24到72小时,所以在训练实践中,有经验的教练员常常把一周的训练分为两半。上班周的训练之后,在一周的中间安排较小的负荷或其他形式的积极性休息作为调整。在下半周训练中,从负荷的内容及程度上,常常与上半周的某些方面是相似的。周运动负荷的加大,是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主要特点。

4.比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一)比赛前训练周的主要训练任务:比赛前训练周的任务是力求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个方面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所需要的方向中去。(二)赛前训练周训练内容和负荷结构特点:赛前训练周训练内容结构的主要特点与基本训练周一样,即通过训练内容的

合理交替,使运动员能够保持系统的持续训练,在一周中成熟多次负荷,更加有效地发展专项竞技能力。

5.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一)比赛周训练的主要任务:是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二)比赛周训练内容和负荷结构的特点:(1)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必须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各方面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2)连续比赛周安排的特点:比赛周负荷的安排,全部要围绕着使机体在比赛日处于最佳状态来进行。负荷的组合方式也需依运动项目特点、运动员个人特点及比赛前的状态而定。

6.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一)主要训练任务:是通过降低训练负荷量度以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以求尽快地实现能量物质的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二)恢复周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的特点:为了实现恢复周训练的主要目标,要求其训练内容广泛而灵活。恢复周通常大大降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或者大幅度地减少,或者适当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比赛周负荷量很少,也可以在恢复周中适当地增加负荷量。

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

1.训练课的种类和特点:1身体训练课(或称体能训练课)主要特点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发展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提高和保持体能水平。2、技战术训练课:主要特点是目的明确、内容训练手段与方位较为集中。3、综合训练课:根据运动员发展多种竞技能力的需要,运用包含素质、技术、战术及心理等紧密结合实战需要的综合性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训练。4、测验、检查和比赛课:课的负荷量可能较小,但一般来说负荷强度较大或者很大。在某些时候,这种负荷对运动员身体的刺激相当强烈。

2.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一)身体训练课的要求:1身体训练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各种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体能。要注意安排好不同素质训练的先后顺序及训练的负荷。2一次课中常常会安排两种以上运动素质的训练。正确安排好练习顺序有助于提高训练的效果。3要注意把握好负荷的“度”安排好不同课次训练负荷的节奏。(二)技、战术训练课的要求:基本任务是学习掌握和熟练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提高技、战质量,及时纠正技、战术错误,两人及集体项目运动员要加强协调配合,提高集团竞技能力;要注意安排好技、战术训练程序,选择有效的技、战术训练手段。大量的技、战术教学与训练都来将分解法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技、战术训练手段众多。(三)综合训练课的要求:综合训练课的任务是全面地或综合的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专项竞技能力。安排时特别要注意不同训练内容的合理组合。通常在一次训练课中,先进行技战术训练,后安排运动素质的训练。还要注意负荷的合理分配,以便运动员能依次完成全部训练内容,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四)测验、检查和比赛课的要求:训练过程中的测验、检查和比赛是检查训练成果的手段。要注意按训练计划的要求安排相应的测试项目及测试方式,以便准备、客观地的反映运动员的训练状态。

3.训练课的结构:(各部分的任务?(一)准备部分:任务是使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调动各种生理机能,准备承受基本部分训练负荷及完成所安排的训练内容,以获得理想的训练效益。(二)基本部分:努力完成安排训练的内容负荷量和负荷程度,提高运动员的总体竞技能力。必须根据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的需要而决定本课部分的训练安排。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加效应。安排作用于同一机体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波浪型的变化。1单一内容训练课的基本部分的特点:内容简单、任务明确、时间集中、内容集中,适于完成需时较长的训练任务,如基本技术训

练、各种运动素质的训练等。2综合内容训练课的基本部分。应考虑的问题:①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要求神经系统处于较为兴奋、能量供应充沛的练习安排在前面,容易产生疲劳或需要产生疲劳的练习应安排在后面;技术性强的练习安排在前面,素质性练习安排在后面;对其它练习产生良好影响的练习安排在前面,不产生影响或有不良影响的练习放在后面。②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应性的专项准备活动。在综合内容的训练课基本部分中安排相互联系不紧密的内容,那么在更换内容时应做一些专项性的准备活动。③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应尽量安排不同的机能系统交替进行工作。④安排作用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波浪型的变化。(三)结束部分:任务主要是解除训练课基本部分所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紧张状态。

4.安排好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应注意哪些问题?03简答:1、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一般来说,要求神经系统处于较为兴奋、能量供应充沛的练习应安排在前面,容易产生疲劳或需要产生疲劳的练习应安排在后面;技术性强的练习安排在前面,素质性练习安排在后面;对其他练习产生良好影响的练习放在前面,不产生影响或有不良影响的练习放在后面。2、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应性的专项准备活动;如在综合内容的训练课基本部分中安排相互联系不紧密的内容,那么,在更换内容时应做一些专项性的准备活动。3、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应尽量安排不同的机能系统交替进行工作。4、安排作用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波浪型的变化。如在基本部分安排作用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为使该系统有适时的休整,那就应采用间歇、改变练习密度等方式,使负荷产生波浪型的变化。

舞蹈的教学计划(精选3篇)

舞蹈的教学计划(精选3篇) 舞蹈的教学计划1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舞蹈教学和舞蹈表演工作,成为合格的教师和舞蹈表演者。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第一学期(注重软开度的练习)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1、学时安排60学时 专业开设:民族民间舞(20) 芭蕾舞基训(20) 中国古典身韵(10) 幼儿舞蹈考级(10) 教材(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解放军艺术学院芭蕾舞基训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身韵北京舞蹈学院幼儿舞蹈考级) 2、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以专业实训室建设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以自主发展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成一批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 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与建设,按照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专业布局,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功能定位,按照重点推进、长短结合的要求,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目标,制订近期和长远的建设计划,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平衡,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规划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考核指标与体系、各实训室的具体任务、人员和设备配备、房屋场地、经费投入与使用等。 二、建设原则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学校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实训基地真实的职业环境,按照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开展各种技能训练。 (二)共享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相关专业。各实训室的建设充分以校企合作载体、学院自主投资与企业捐助为辅助,不但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也要满足其它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 (三)效益性原则 实训室建设应与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实行新机制、采用新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 (四)持续性原则 系部要经过多种途径,提高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其持续运行能力,要坚持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原则进行建设,在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化服务管理,形成管理、运行、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生产、

《兽医基础》 教学计划

2010——2011年大村职高 畜牧兽医专业 《兽医基础》教学计划 (安排学时142 ) 古蔺县大村职业中学:张煜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 兽医基础是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是学生具备基层畜禽疾病防治员、防疫检疫人员所必需的动物疾病诊断于治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并要求通过反复实践掌握畜禽诊疗的基本方法和常规检查的操作要领,并熟练的应用实践,明确各种常见症状的特征,理解每一种症状产生的病理原因和条件,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为农民解决养猪技术的一些负担,为农民的经济收入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动物的体温及呼吸次数 2、理解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3、掌握动物疾病过程中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病理变化 4、理解药物的作用,学会合理用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按标准俄程序独立进行家畜的保定和临床检查,并建立正确的诊断 2、能独立的进行病例剖检, 3、掌握血样、粪样、独舞材料的检验技术,并作出初步诊断 4、熟练掌握药物治疗的各种操作技术 5、掌握动物疾病的外科治疗基本技术 6‘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幻灯片,图片,视频等教学并能分析其原因(二)思想情感教育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农业,热爱自己的专业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和对学业精益求精的精神 3、通过生产实习和参加实际生产活动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部分 1、一般临床检查 (1)动物的接近与保定 了解不同动物攻击人的习性,学会常见动物的接近和保定方法。熟知常见动物的接近和保定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常用的绳结法。 (2)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掌握问诊的概念、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掌握视诊的概念、原则、内容及注意事项。掌握嗅诊的概念、应用及意义。掌握触诊的概念、方法、应用、注意事项及触感种类。掌握叩诊的概念、方法、应用、注意事项及叩诊音。掌握听诊的概念、方法、应用及注意事项。

运动训练计划书

运动训练计划书 运动训练计划书篇一:运动训练课时计划 运动训练学作业: 结合你所从事的运动专项,设计一堂90分钟训练课的课时训练计划。 要求:1.用表格形式(见附件一);2.训练内容和训练对象自定;3.作业不得雷同,否则作0分处理。4.可通过网络教学空间上传电子作业。 5.请于2015年6月30日前交,逾期不再受理。 篮球快攻多打少(3攻2)课时训练计划 运动训练计划书篇二:运动训练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运动训练 专业代码:15014134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运动训练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体育理论.运动训练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三.招收对象与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修业年限:三年 四、业务培养要求(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特别突出以下职业能力的培养: 1、政治思想方面:培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吃苦耐

劳的职业道德;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具有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能力。 2、专业理论方面:掌握运动训练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专业技能方面:把所学的知识及专业技能,能动地运用于现实社会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训练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实践能力。运动 训练专业学生基本社会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是:社会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运动技术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竞赛组织、策划能力,裁判能力,全民健身指导能力,体育社会活动能力。 4、文化知识方面: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化课达到普通高中文化课水平。 5、身体素质方面:身心健康、身体素质能适应本职业岗位工作要求。 五、专业主干课程 (一)运动训练学基础 1.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竞技体育的概念、特征和意义;运动训练的概念、特征和意义;运动训练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优秀运动员的特征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与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就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与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 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 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就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与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就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就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就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与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就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就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就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环节,完整地进行练 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 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 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与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就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与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就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就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就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就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她组织的弹性与伸展能力。

舞蹈学习教学计划

舞蹈学习教学计划 1、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通过舞蹈表演培训使学生认识、了解舞蹈 2、掌握舞蹈方位、力度、感觉。 3、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树立学生大胆表现的个性。 4、增进学生的灵活的形体,培养学生群体的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舞台表现能力,增进他们的表现欲。 6、使学生们对舞蹈表演产生浓厚的兴趣,善于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 3、通过舞蹈特长培训使孩子们的形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们在舞蹈训练中感受舞蹈的乐趣,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4、了解我国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国个别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感受舞台表演使孩子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展示。通过各种民族音乐学习表演各种民族舞蹈。 1、练习:压腿(前、旁、后),踢腿(前、旁、后),控腿,腰的训练 2、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大跳,倒踢紫金冠,转的技巧,舞姿训练。 3、舞蹈技巧训练:身、跳、翻、转等训练。 1、学习广场舞、汉族舞、等。

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基本内容 1、认识舞蹈 2、舞蹈的基本功训练 第二阶段:兴趣培养、分类舞蹈的基本动作体验。 民族舞部分:汉民间舞蹈 第三阶段:完整舞蹈小组合的学习 1、民族舞蹈 2、形体舞蹈 第四阶段:展示 九月份:基本内容: 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站立的姿势、优美的体态 正、旁、后压腿、行进中的正、旁踢腿 把杆上的后踢腿、地面上的踢腿组合 把杆上的开肩练习、下叉(竖叉、横叉) 跪立的空腰、跪立的下小腰 平躺的反手撑腰、直立的涮腰练习 十月份:兴趣培养、分类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汉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舞蹈(欢聚一堂) 十一月份:完整舞蹈的学习(小苹果)(火火中国风 ) 分解舞蹈动作的学习 编排舞蹈动作的顺序进行训练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畜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必要的动物生产和疾病防治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应在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毕业后可自主从事畜禽养殖、饲料加工与销售、兽药生产与销售、生物制品生产与经营、动物诊疗、动物检疫检验、畜禽繁殖改良等工作。或者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本专业,为进一步服务畜牧兽医工作打好基础。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业务范围 毕业生主要面向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及相关单位从事动物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繁殖育种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获者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掌握畜禽繁育、畜禽生产、畜禽疾病防治、畜禽饲料与营养、畜禽解剖生理、兽医基础等专业知识。 2、能力结构 具有动物生产、饲料营养加工调制、家畜家禽疾病预防与控制等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具有一定的实践、创造、就业和创业能力。 三、课程设置 畜禽繁育、畜禽生产、畜禽疾病防治、畜禽饲料与营养、畜禽解剖生理、兽医基础 1、畜禽解剖生理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家畜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等基础理论。 2、家畜遗传育种 本课程主要讲授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变异、数量性状的遗传、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选种、选配、品种及其选育、杂交、品系繁育等知识。 3、畜禽营养与饲料 本课程主要讲授动物营养基础、畜禽营养需要、饲料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饲料加工与调制和饲料配方设计等基本知识。

《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本课程共讲授十四章内容,分别就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训练同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项群训练理论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本学期,通过运动训练学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运动训练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研究状况和发展动态,培养了学生对运动训练学的兴趣和能力,为毕业生能够胜任体育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该门课程为指定选修课,共32学时,2学分,授课对象为体育系2011级1—6班,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该班每周授课2学时,共16周。授课形式主要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讲授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性形式,来完成运动训练学的内容,并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完成。 本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该班共有学生26人。整体上看,上课学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认真思考问题,课下基本按时完成作业。在本门课程学生试卷的分析中,参加考试10人,考试人数占总人数的100%,缓考同学均是参加学院的顶岗实习的同学;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通过了考核,没有不及格学生。从学生考试试卷看,学生答题有一定的条理性、清晰性以及全面性。虽然部分同学在案例分析题的回答上不够全面,判断题上知识运用还不灵活,但重点知识把握较好。总体而言,成绩较理想。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以专业实训室建设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以自主发展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成一批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 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与建设,按照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专业布局,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功能定位,按照重点推进、长短结合的要求,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目标,制订近期和长远的建设计划,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平衡,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规划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考核指标与体系、各实训室的具体任务、人员和设备配备、房屋场地、经费投入与使用等。 二、建设原则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学校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训基地真实的职业环境,按照与职 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开展各种技能训练。 (二)共享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 相关专业。各实训室的建设充分以校企合作载体、学院自主投资与企业捐助为辅助,不仅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也要满足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 (三)效益性原则 实训室建设应与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要注重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实行新机制、采用新模 式,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 (四)持续性原则 系部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其持续运行能力,要坚持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原则进行建设,在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化服务管理,形成管理、运行、发展的长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体育学院-黄山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203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78.5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相近专业:体育教育 院部负责人:李昌军审核:陈国平校长:汪建利 日期:2013年8月 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以“强技能、应用型”为特色,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能胜任体育教育、行政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可从事体育教育、体育行政管理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工作。 2、培养要求 1)工具性知识: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逐步提高并基本达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一般会话水平。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能够进行文献检索。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注并熟悉国家有关体育,尤其是社会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社会体育工作,思想品德良好。 3)学科基础知识: 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社会体育概论、社区体育导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导论、体育科研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4)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一、简答题力量训练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点事项。(A、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B、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C、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D、儿少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理论训练。)在训练实践中,贯彻适宜负荷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答: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大小通过练习的速度、远渡、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 三、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有哪些?客体因素有哪些?答:主体因素有: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2.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欲协调能力。3.感知觉能力。4.动作机能的贮存数量。5.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客体因素有:1.竞赛规则。 2.技术环境。 3.设备与场地。在训练实践中恢复手段有哪几类?举例加以说明。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2、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3、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如;水浴‘蒸气浴、盐浴、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理反馈等。在组织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2.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合性的专项准备活动。3.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 4.安排作用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破浪型的变化。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怎样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答:1、负荷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2、练习一段,保持一段。每增加一次负荷,几乎要 保持一周的时间。3,、随着运动 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继续增加 体能在整个训练手段应力求与 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 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 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 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 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 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 动素质训练。5.在体能训练中运 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 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 燥。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 有哪些?答;单次(组)练习的 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 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休息的方 式通常采用静止、肌肉按摩或散 步。在战术训练中,模拟训练法 有哪几类?答:目标模型、检查 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1、 模式训练具有信息化特点2、 模式训练具有定量化特点。依训 练理论研究,该理论所涵盖的领 域可分哪几个层次?答:1、一 般训练理论。2、项群训练理论。 3、专项训练理论。建立训练目 标在训练中有何重要作用? 答:有两点1.有效地激发运动训 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 神。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 依据。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 重要依据有:(使得训练过程的 每一个环节、每次训练活动和比 赛都围绕着目标状态的实现而 全面进行和展开。从而为在训练 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的训练计 划和比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 供了依据为何专项竞技需要具 有特异性?答:不同的运动项目 有着不同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 员具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构 成运动员经济能力的体能、技 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 智能在不同项目竞技能力结构 中的作用又都是不同的。为什么 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答:运动 员在训练中承受了一定的运动 负荷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训练 效应。但并非只要施加了负荷, 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应。 训练负荷的安排对训练效应的 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机体对适 宜的负荷承受适应,但如若负荷 过小,不能引起机体必要的应激 反应。而在过度负荷作用下则会 出现劣变反应。恢复手段有哪 些?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2、 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3、营 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 段。如;水浴‘蒸气浴、盐浴、 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 气功、生理反馈等。速度素质分 哪几类?答;1、反应速度。2、 动作速度。3、移动速度。负荷 变换训练法方法的应用特点是 态的原因。6、对运动训练过程 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 指令。7、改进训练各种,使训 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 标。论述题。1.试述用重复跑 手段发展移动速度素质训练的 负荷量度。答:1、提高移动速 度由两个途径:一是力量训练, 使运动员力量增长,进而提高速 度,另一个是反复进行专项练 习。1、赛跑运动员进行快速力 量训练时,不同练习内容对练习 的组数及每组重复次数有不同 的要求。如;卧推、下蹲等。2、 超等长力量练习,如立定跳远、 三级跳远等3、在训练实践中, 运动员力量得到提高,并不意味 着移动速度马上可以提高,也有 时当训练负荷减少以后,才有提 高,叫延迟性转化。如何做好中 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答: 一、对不同类型集训队员的区别 对待。对在集训钱一直坚持系统 训练的运动员,中短期集训应被 看做是系统的全年训练的一个 组成部分。他们在集训期间的训 练计划应力求保持与员年度训 练计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二、 对不同项目集训队员的区别对 待。中短期集训时间有限,因此, 应抓住短期内较有把握收到成 效。且对比赛成绩有较大影响的 方面集中加以训练。这样,不同 运动项目的中短期集训自然有 着不同的重点。试述以提高肌肉 内协调的方法发展相对力量训 练的负荷量度。答:发展相对力 量多采用提高肌肉内协调能力 的方法。这样既可使运动员的最 大力量得到提高,同时又能限制 运动员体重的增加,从而发展运 动员的相对力量。(1)负荷强度; 发展相对力量要求动作快,所以 不管负荷重量大小,,实际负荷 强度都是大的,只是这样才能动 员更多的一点单位参与工作,也 可使肌纤维工作同步化的程度 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肌肉协调的 功能,使相对力量得到发展。(2) 负荷数量;发展相对力量由于负 荷强度高,总负荷量则小,因而 产生的超量恢复就少,使运动员 的体重得到控制。试述运动技术 训练的基本要求。答:1、处理 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 系。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 技术的关系。3、处理好规范化 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处理好 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5、 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 的外部形态的关系。6、抓好技 术风格的培养。7、处理好“学 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试 述速度障碍产生的主观原因及 克服方法.答:1、过早地片面发 展绝对速度。2、基础训练不够。 3、技术动作不合理。 4、训练手 段不合理。5、训练手段单调、 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6、负荷 过度、恢复不好等等。出现速度 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 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 予以克服。怎样发展糖酵解无氧 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 答:提高糖酵解无氧代谢功能的 无氧耐力训练的强度为百分之 80-90,以使运动员机体处于糖 酵解供能状态,其强度为百分之 80-90。发展糖酵解无氧代谢供 能的无氧耐力训练,一次练习的 持续时间介于1-2分钟之间,若 以跑位训练手段时,其距离应控 制在300-800米之间,一般以 400米为宜。若以游泳为训练手 段时,其游程可控制在100-200 米之间。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 项群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有哪 些?答:1、技术训练。全队技 术训练强调提高整体攻守效能, 注重攻守训练内容的同步化。2、 战术训练。由于攻守的配合速度 明显加快,快速反击战术在进攻 打法的训练中占重要位置。3、 身体训练。发展速度和耐力等素 质是身体训练的重要任务。4、 心理训练。围绕保持运动员高度 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和稳定的 情绪,以及正确对待比赛胜负和 得失的心理品质组织相应的训 练。

舞蹈课教学计划3篇

舞蹈课教学计划一:舞蹈课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理念: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富于动感的艺术,舞蹈教学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通过训练和表演,锻炼学生身体,发展身体素质质,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动作美感,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爱集体、守纪律的好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 教学设计特色: 小学自主合作舞蹈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外音乐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创编为主线,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初步具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为歌曲或音乐形象较鲜明的乐曲创编动作及队形。使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气氛中,闻乐而动,闻歌起舞,在“练中逐步感知音乐语言,在“乐”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动”中发展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性。通过热烈活跃、自主合作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肤觉,运动得到充分协调均衡的发展,这部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肤觉运动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对舞蹈的兴趣,还进一步增强了群体协作的意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全面整体性地提高学生舞蹈艺术素质。 舞蹈教学计划与内容: 1.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发展学生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形体动作,知道其名称。 4.培养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竞争.合作的个性。 5.基本功训练与芭蕾基础训练与古典舞声韵训练。 6.根据学生训练编排舞蹈组合与元旦晚会开场舞的编排.

学情分析: 我所带领的舞蹈班是中低年级,舞蹈基础一般,身体协调性及舞蹈表现力均差,所以,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以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只有学生先参与进来,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弱化动作知识点,强化舞蹈感觉,突出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练、想、跳为主,教师的示范、激发、启发、点拨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本我的学习体会和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作。 2·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开发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情。 3·通过舞种介绍芭蕾古典舞蹈爵士舞种类,依据学生情况归纳教学活动,感受舞蹈魅力,了解舞蹈发展,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4·通过舞蹈让眼睛会说话提高学生自信。教学重点:1.舞蹈基训技巧的掌握。 2.动作的协调性。 3.舞蹈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1.舞蹈眼睛眼神流动与舞姿的协调。 2.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基本功训练·基本站姿·基本芭蕾手位·舞蹈基训组合。 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基本功训练·基本功训练·基本芭蕾舞姿·芭蕾本功技巧·基本芭蕾擦地·芭蕾擦地组合。

2014-2015兽医基础教学计划

《兽医基础》教学计划 2014—201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总学时140课时) 农牧组:荆国祥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 兽医基础是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是学生具备基层畜禽疾病防治员、防疫检疫人员所必需的动物疾病诊断于治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并要求通过反复实践掌握畜禽诊疗的基本方法和常规检查的操作要领,并熟练的应用实践,明确各种常见症状的特征,理解每一种症状产生的病理原因和条件,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为农民解决养猪技术的一些负担,为农民的经济收入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动物的体温及呼吸次数 2.理解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3.掌握动物疾病过程中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病理变化 4.理解药物的作用,学会合理用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按标准程序独立进行家畜的保定和临床检查,并建立 正确的诊断 2、能独立的进行病例剖检 3、掌握血样、粪样、材料的检验技术,并作出初步诊断 4、熟练掌握药物治疗的各种操作技术 (三)思想情感教育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 农业,热爱自己的专业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和对学业精益求精的精 神 3、通过生产实习和参加实际生产活动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 道德观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部分 1、一般临床检查(复习) (1)动物的接近与保定 了解不同动物攻击人的习性,学会常见动物的接近和保定方法。熟知常见动物的接近和保定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常用的绳结法。 (2)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掌握问诊的概念、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掌握视诊的概念、原则、内容及注意事项。掌握嗅诊的概念、应用及意义。掌握触诊的概念、方法、应用、注意事项及触感种类。掌握叩诊的概念、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具备高中文化水平的各级各类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后备人才。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面向专业运动队、社会优秀运动队和需要高水平运动员的工、矿、企事业单位。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二)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基本掌握中等学校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三)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技能和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能力。 (四)具有一定的组织体育活动和指导专项运动技术训练的能力。 (五)掌握主修项目的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以及其他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掌握主修项目的裁判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国家三级裁判员水平。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可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两大类。 (一) 文化基础课程(必修) 1. 德育(176学时) (1) 哲学基础知识(48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6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3) 法律基础知识(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4)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语文(28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285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 英语(285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 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 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