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大字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大字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大字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大字

1.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

A.场依存性占优势

B.场独立性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2.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a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认知风格

D.顿悟

3.在研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时发现,奠定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习惯的基础是在( a )

A.小学低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B.小学中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C.小学高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D.从出生到五、六岁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经验

4.当成员之间开始熟悉,在频繁交往中结成伙伴关系时,班集体形成处于( b )A.形成期 B.同化期 C.凝聚期 D.松散期

5.教师在讲授《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在这里,教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b..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6.一般来说,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对这篇文章的记忆效果( c )

A.中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B.开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C.头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D.结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7.创造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b )

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

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8.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研究认为,影响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是( b )

A.年龄

B.环境、榜样与强化

C.情境与教育

D.逻辑思维的发展

9.当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是( b )A.普遍迁移 B.特殊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0.在“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学习中,小学生达到的水平是( c.. )

A.具体水平

B.分类水平

C.认同水平

D.规范水平

11.根据心理学家布鲁姆的观点,10岁儿童智力水平达到成人的( c. )A.50% B.80% C.90% D.100%

12.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b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13.心理学家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证明了( a )

A.负迁移现象

B.学会学习现象

C.正迁移现象

D.学习现象

14.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它的根据是( a )

A.学习动机的来源

B.动机内容的性质

C.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

D.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

15.某生在考场产生了“怯场”现象,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过度焦虑和紧张,这是因为该生动机水平 c

A.过弱

B.中等

C.过强

D.无所谓强弱

16.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你认为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是属于( b )

A.认知策略

B.智力技能

C.言语信息

D.态度

17.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

特性是d

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18.认知建构理论关注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该理论强调学习的b

A.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

B.主动性、积极性和社会性

C.积极性、社会性与情境性

D.积极性、主动性与情境性

19.学校教育互动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因素为( b )

A.教师、学生、学校

B.教、学、环境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学生、领导

20.某生经常将“41”写成“14”,把“b”读成“d”,分不清上下、左右、高低、里外,在进行算术运算时,常常出现算式颠倒的现象。此生的这种特征可以断定为( d )

A.习惯不良

B.学习困难

C.情绪紧张

D.以上都对

1.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是( b )

A.家庭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B.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C.社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D.职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2.关于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B.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学科

C.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是彼此补充的

D.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可以相互替代

3.小学生背乘法口诀表属于奥苏伯尔所说的( a )

A.接受学习

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C.自主的发现学习

D.意义学习

4.观察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奥苏伯尔

5.“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该现象是( c )

A.学习策略

B.学习迁移

C.学习动机

D.问题解决

6.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 d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V型关系

D.倒U型关系

7.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8.学习了“角”这一概念后,再学习“锐角”的概念,这是一种( a )

A.派生类属学习

B.关系类属学习

C.总括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如果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就会有迁移现象发生,此观点属于( b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 d )

A.通用策略

B.宏观策略

C.微观策略

D.支持策略

11.利用“意大利像一个皮靴”来学习意大利的地理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 )

A.形象联想

B.谐音法

C.概括

D.群集

12.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a )

A.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B.灵活性、敏捷性和洞察性

C.流畅性、变通性和敏捷性

D.灵活性、敏捷性和独特性

13.教师引导学生把城市比拟为皮鞋店,借助鞋店摆放皮鞋的方式来解决城市停放汽车的问题,这种方式属于创造力训练的( c )

A.局部改变法

B.棋盘法

C.比拟法

D.清单法

14.皮亚杰认为5~10岁之间的儿童出现的道德性一般是( a )

A.他律道德

B.自律道德

C.互惠道德

D.非道德

15.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被称为( c )

A.从众

B.去个性化

C.社会助长作用

D.社会阻抑作用

16.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如果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增强,班级舆论形成,这时班集体就进入到(d )

A.松散期

B.同化期

C.凝聚期

D.形成期

17.需要、动机、兴趣等属于( b )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性格

D.气质

18.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b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需要

19.关于心理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有明确的界限

B.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

C.心理健康是动态变化的

D.心理健康是固定不变的

20.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教师是中心,学生是主体

B.师生之间是一种上下级关系

C.师生之间是一种单向关系

D.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

1.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 d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b

A.杜威

B.桑代克

C.潘菽

D.乌申斯基

3.思维去集中化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哪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征?( b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30~60岁的中壮年期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d )

A.自主对羞怯

B.信任对怀疑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繁殖对停滞

5.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奖励和赏识后,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d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巴纳姆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6.下面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 d )

A.规则学习

B.信号学习

C.连锁学习

D.辨别学习

7.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叫做( c )

A.直接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8.儿童在学习了“胡萝卜”和“菠菜”这类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c

A.并列学习

B.组合学习

C.上位学习

D.下位学习

9.提出自我实现人格观的马斯洛是哪个学习理论的代表?( a )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强化论

D.认知派

10.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主观地估计自己能达到的成就目标是( d )

A.动机

B.期待

C.需要

D.抱负水平

1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成长需要是( d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求知和理解的需要

12.能熟练运用“功”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应用题,这属于____,这个过程几乎不需要太多意识,是自动化的。b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隐形知识

13.____认为,迁移的程度取决于先后学习情景的相同要素的多少。( b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元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三维迁移模型

14.观察、分析、比较等是( a )

A.动作技能

B.专门心智技能

C.习惯

D.一般心智技能

15.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操作方法的组合是__它也是对问题构成的一个表征。c

A.结构良好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问题解决

D.问题空间

16.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a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7.皮亚杰认为,5岁幼儿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处在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的( a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纪律阶段

18.按照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观,教学目标不包括( d )

A.认知目标

B.情感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人际关系技能目标

19.需要重点监视学生是否遵守规则和程序的年龄阶段是( c )

A.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

B.小学中年级

C.小学毕业和初中阶段

D.高三阶段

20.为了了解教学效果,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多次进行的评定是( a )

A.诊断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终结性评定

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并可以反复验证?( a ) A.实验法B.测验法C.观察法D.调查法

2.下列说法中符合奥苏伯尔的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导致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3.按照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 c )

A.注意、记忆、动作复现、动机 B.注意、识记、保持、提取

C.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D.动机、保持、再认、注意

4.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能力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a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5.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把学习动机划分为( d )

A.广泛的动机与狭隘的动机 B.意识到的动机与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C.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D.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6.我国心理学家根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 b ) A.知识、道德与行为习惯B.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C.反射与认知D.认知、

情感与动作

7.从迁移的观点看,“举一反三”属于( a )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8.学习迁移理论中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a )

A.桑代克B.贾德C.苛勒D.哈罗

9.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c )

A.重复B.抄写C.群集D.形象联想

10.目的在于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这种学习策略 b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11.以下哪种理论强调问题解决是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 b

A.试误说B.顿悟说C.信息加工论D.信号学习论

12.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 d )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B.两种水平六个阶段C.三种水平五个阶段D.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3.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减质减量的倾向被称为( c )

A.从众B.社会助长作用C.社会阻抑作用D.去个性化

14.个人表现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是由于想要得到外部的奖励或免受惩罚,这种遵从规范的行为方式称 a

A.服从B.从众C.认同D.内化

15.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技能的快慢、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的不同,表现出个人( c )

A.气质的差异B.性格的差异C.能力的差异D.动机的差异

16.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从心理防卫机制的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 d )

A.否认B.补偿C.压抑D.合理化

17.以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进行鉴定、分类与诊断的过程称为 b

A.心理治疗B.心理评估C.心理咨询D.心理卫生

l8.教师自己和他人对其行为的期望是教师角色意识心理结构中的( d ) A.角色认知B.角色认同C.角色体验D.角色期待

19.重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将人际关系视为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的心理学家是( c )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罗杰斯D.斯金纳

20.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外在因素是( b )

A.自然环境B.家庭C.学校D.社会文化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d )

A.1879年

B.1905年

C.1907年

D.1903年

2.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是凭臆测加以歪曲,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这一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3.以下哪位心理学家认为个体道德成熟的标志是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a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班杜拉

D.斯陶布

4.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d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5.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强化分为( a )

A.正强化和负强化

B.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

C.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D.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

6.认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同时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行为倾向的心理学家是 c

A.班杜拉

B.麦克里兰德

C.阿特金森

D.韦纳

7.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某学生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概念的属性,每次均选择只有一个属性不同的肯定实例与第一个肯定实例相比较,他采用的是下列哪种策略? c

A.同时性扫描策略

B.继时性扫描策略

C.保守性聚焦策略

D.博弈性聚焦策略

8.学习迁移理论中经验泛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哈罗

9.“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持这种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认知结构说

10.利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区分和记忆信息的策略是( b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11.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达到目标的过程,该观点属于

( a )

A.试误说

B.顿悟说

C.信息加工论

D.信号学习论

12.关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创造性和智力是一回事

B.智商高创造性就高

C.创造性高智商就高

D.智商高创造性未必就

13.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称为( b )

A.道德性

B.道德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14.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被称为( a )

A.从众

B.社会助长作用

C.社会阻抑作用

D.服从

15.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c )

A.内聚力

B.士气

C.目标和规范

D.心理气氛

16.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 c )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动机

17.以下哪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具有“行动迅速,强而有力;情绪易暴发,不能控制”的特点? a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8.“前怕狼、后怕虎”描述的动机冲突类型是( b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19.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最常见、最重要的内在心理因素是( b )

A.应激

B.挫折

C.动机冲突

D.心理的发展

20.下列哪个选项反映了教师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 c )

A.观察力

B.注意力

C.表达能力

D.思维能力

1.有的人判断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2.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它所对应的学习律为( c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顿悟

3.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 )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加涅

D.桑代克

4.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

( d )

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

C.非常容易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5.概念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过度概括,需要给学生呈现( c )

A.正例

B.规则

C.反例

D.变式

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d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下列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通过自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8.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a )

A.道德两难故事法

B.守恒实验

C.沙盘游戏

D.对偶故事法

9.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c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负数策略

10.观察法的不足主要是( a…)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作出精确的分析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1.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2.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 a )

A.维果茨基

B.加涅

C.皮亚杰

D.布鲁纳

3.教师职业的核心部分是( b… )

A.教育能力

B.专业知识结构

C.认知结构

D.专业精神

4.下列哪种学习属于独立的发现学习?( d )

A.学生实验室实验

B.小学生通过自编口诀背诵圆周率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5.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作用的( a )

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获得

6.在儿童熟悉了“飞机”“火车”“自行车”这些概念后,再学习“交通工具”概念,称为( a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接受学习

7.根据乔纳森提出的知识获得三阶段模式,初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何种方式

( ab )

A.反馈

B.练习

C.学徒关系

D.经验

8.某学生把学业成功的原因归为“我下了工夫”,这种归因属于( a )

A.内部稳定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9.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观念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思维的什么特 c

A.独创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新颖性

10.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暂时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a

A.高原现象

B.起伏现象

C.个别差异

D.重复现象

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简便易行,容易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 d )

A.实验室实验法

B.现场实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2.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心理学家是( a )

A.乌申斯基

B.巴班斯基

C.维果斯基

D.马卡连柯

3.下列有关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

B.学习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

C.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

D.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

4.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d )

A.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形成认知地图

D.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5.关于学习动机的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学习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

B.学习任务比较困难和复杂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学习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

C.一般来讲,二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

D.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6.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b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7.儿童对某一概念的属性进行抽象,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这是概念形成的( c )

A.抽象化阶段

B.符号化阶段

C.类化阶段

D.辨别阶段

8.下面哪一个概念属性指的是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 c )

A.可学性

B.可用性

C.明晰性

D.动力性

9.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心理中被称为( b )

A.学习动机

B.学习迁移

C.学习定势

D.学习心向

10.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b )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类化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11.设置学习目标、确定与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等,这种学习策略是 c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2.最早对问题解决行为加以解释的心理学理论是( a )

A.试误说

B.顿悟说

C.信息加工论

D.信号学习论

13.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个性特征或倾向称为

( d )

A.功能固着

B.反应定势

C.智力

D.创造性

14.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称为( c )

A.道德性

B.道德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信念

l5.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自律道德出现在( a )

A.8岁以后

B.9岁以后

C.10岁以后

D.12岁以后

16.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A.从众

B.社会助长作用

C.去个性化

D.服从

17.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或使群体成员留在群体内的力量称为( a )

A.内聚力

B.士气

C.归属感

D.心理气氛

1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个性的( b )

A.先天性

B.差异性

C.可变性

D.独立性

19.预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产生的紧张不安的心理体验和情绪状态称为

( b )

A.失助感

B.焦虑

C.抑郁

D.恐惧

20.下面哪一术语指的是教师通过学习、职业训练、社会交往等了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 c

A.角色认知

B.角色认同

C.角色体验

D.角色期待

1.下列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a )

A.桑代克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斯金纳

2.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d )

A.1879年B.1905年C.1907年D.1903年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B.有意义接受学习

C.形成认知地图D.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4.个体能够摆脱具体事物的支持,能对抽象的、表征性的材料进行运演,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这处于认知发展的( c )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演阶段C.具体运演阶段D.形式运演阶段

5.由兴趣、信念、理想、好胜心、荣誉感等因素转化来的学习动机是( d )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

6.认为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的心理学家是

( b )

A.班杜拉B.麦克里兰德C.阿特金森D.韦纳

7.儿童在“菠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蔬菜”概念,这同化模式是 d

A.关系类属性同化B.派生类属性同化C.并列结合性同化D.总括性同化8.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

A.阅读B.驾驶C.运算D.写作

9.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学习另一种具体内容的影响,是( d )

A.纵向迁移B.横向迁移C.特殊成分迁移D.非特殊成分迁移

10.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这两种活动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 a

A.相同要素说B.经验泛化说C.认知结构说D.关系转换说

11.目的在于将注意维持在目前的学习材料,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短时记忆中,这种学习策 a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12.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简称( c )

A.目标教学B.研究教学C.问题教学D.情境教学

3.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 )

A.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B.敏感性、变通性、独创性

C.流畅性、洞察性、独创性D.敏感性、变通性、洞察性

14.个人行为由道德观念支配而仍未形成品德之前的道德表现可以称之为

( a )

A.道德性B.道德感C.道德动机D.道德信念

l5.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使用的方法是( b )

A.直接询问法B.情境故事法C.对偶故事法D.道德判断晤谈法

16.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被称为( b )

A.从众B.社会助长作用C.社会阻抑作用D去个性化

17.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c )

A.需要B.动机C.性格D.兴趣

18.哪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具有“行动活泼、敏捷,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情绪反应迅速,表现明显但易变”的特点?( b )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描述的动机冲突类型是( a )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20.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能够因势利导、灵活应变、“对症下药”,这体现了教师的哪种特 c

A.表达能力B.组织管理能力C.教育机智D.独创能力

1.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c )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2.自我中心是下列哪一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征?( a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 d )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4.技能的种类有( d )p281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动作技能和心智技

5.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c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

6.学生在学完“杠杆”的概念后再学习“定滑轮”,这种学习属于( d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7.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b )

A.支架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探索学习

D.合作学习

8.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 a )

A.同化迁移

B.顺应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

9.品德心理的核心成分是( a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在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时,哪种方式对课堂的中断程度最小?( b )

A.反复提示

B.非言语线索

C.应用后果

D.表扬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_______阶段的重要标志。( d )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2.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莉从亮处走到暗处,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3.奥苏伯尔认为学习主要是( c )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4.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b )

A.支架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探索学习

D.合作学习

5.在下面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 )

A.获得解答

B.获得高分

C.获得老师表扬

D.获得好名次

6.概念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需要向学生呈现( c )

A.正例

B.规则

C.反例

D.变式

7.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c )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听到声音

8.下列任务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 )

A.运用公式S=πr2计算r为15厘米的圆的面积

B.系鞋带

C.编写剧本

D.打电话

9.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b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0.按照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 c )

A.综合

B.运用

C.评价

D.领会

1.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现象发生在( a )

A.学校教育中B.家庭教育中C.社会教育中D.宗教教育中

2.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观点,小学生在学习时最好采用( d )A.讨论法B.发现法C.指导法D.接受法

3.一教师常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信息,他使用的是( b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标准,小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属于( c )A.辨别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解决问题的学习

5.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提出的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a )

A.强化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C.需要层次理论D.归因理论

6.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b )

A.桑代克B.罗森塔尔C.罗杰斯D.弗洛伊德

7.学习“角”这一概念后,对“钝角”、“锐角”、“直角”等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b )

A.负迁移B.纵向迁移C.横向迁移D.逆向迁移

8.对认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与调节的高级学习策略称为( c )

A.问题解决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组织策略

9.强调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的心理学家是( 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托尔曼D.罗杰斯

10.在集体之中群策群力,互相启发,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叫( b )A.隐喻训练法B.启发式C.强迫冲突法D.脑力激荡法

11.个体在面对问题情境时,思维新颖,不同寻常,能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

A.独创性B.灵活性C.指向性D.流畅性

12.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性是从他律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自律出现的年龄是( a )

A.8岁以后B.10岁以后C.12岁以后D.14岁以后

13.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哪种角色( c )A.“严格管理者”的角色B.“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C.“学生楷模”的角色D.“知识传授者”的

14.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是通过下面哪种群体现象发挥出来的( c )A.群体目标B.内聚力C.舆论D.士气

15.按照概念的关键属性结合方式可以将概念分为( 111 )

A.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B.合言概念、选言概念和关系概念

C.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D.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

16.下面哪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消极、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之任之、被动挨打的情绪体 b

A.挫折感B.失助感C.焦虑感D.恐惧感

17.“酸葡萄”的故事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 d )

A.转移B.投射C.否认D.合理化

18.利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b )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华莱士D.班杜拉

19.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性格类型属于 a

A.场依存性占优势B.场独立性占优势C.情绪型D.内倾型

20.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相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通常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b )

A.角色认知、角色体验、角色期待B.角色认知、角色体验、角色行为

C.角色认知、角色期待、角色行为D.角色体验、角色期待、角色行为

1.我们读10次才能做出完全无误的回忆,如果继续读,我们的保持就会加强,这个现象

A.过度学习

B.低度学习

C.掌握学习

D.增强学习

2.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称为

( c )

A.形式迁移

B.内容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3.奥苏贝尔认为,新概念与已有的概念之间有不同的关系,“三角形和平面图形”是( a )

A.上位关系

B.并列结合关系

C.包含关系

D.下位关系

4.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即( b )

A.直接成功的意向和间接成功的意向

B.力求成功的意向和避免失败的意向

C.正式成功的意向和非正式成功的意向

D.一般成功的意向和特殊成功的意向

5.岳飞、文天祥使我们产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这是道德情感中的( b )

A.感觉的情绪体验

B.直觉的情绪体验

C.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D.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绪体验

6.在问题的寻求解答阶段,可能存在两种途径,即( a )

A.启发式和突破式

B.算法式和渐进式

C.启发式和算法式

D.突破式和渐进式

7.有些人善于通过读来学习,有些人善于通过听来学习,还有人善于通过做来学习,这是 c

A.学习的内容差异

B.学习的情感差异

C.学习的感觉通道差异

D.学习的程度差异

8.讲演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情景、讲解、______和进行总结。( a )

A.深入问题

B.提纲挈领

C.保持学生注意

D.引导参与

9.发现学习技术在什么情况下最有用?()

A.教学生基本技能时

B.所教内容比较困难时

C.当学生具有所需的技能和动机时

D.学生不愿参与时

10.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一般为______岁。()

A. 6-10

B. 7-11

C. 8-12

D. 9-13

1.首先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西方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杜威D.赫尔巴特

2.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主律是()

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D.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

3.观察学习由四个子过程构成,第一个子过程是()

A.保持过程B.动机过程C.注意过程D.动作复现过程

4.“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归因理论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D.强化理论

5.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某学生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概念的属性,每次均选择只有一个属性不同的肯定实例与第一个肯定实例相比较,他采用的是下列哪

A.同时性扫描策略B.继时性扫描策略C.保守性聚焦策略D.博弈性聚焦策略6.“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A.概念B.原理C.规则D.技能

7.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沃尔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奥苏伯尔

8.关于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着迁移B.在知识的应用中可能存在着迁移C.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关系D.迁移就是知识的应用

9.研究表明,达到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一定指导下可以使用复述策略,这个年龄阶段为A.4—5岁B.5—6岁C.6—10岁D.10—12岁

10.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重复B.抄写C.群集D.形象联想

11.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

自己的行为,这属于哪种认知方式?()

A.高智能型B.高创造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

12.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关键在于()

A.记忆容量大B.动机强烈C.智力水平高D.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优势

13.一个人想起了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

A.直觉的道德感B.想象性的道德感C.伦理性的道德感D.感性的道德感14.儿童与少年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相对于对别人的评价往往()A.提前B.落后C.同步D.不确定

15.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

A.服从B.从众C.去个性化D.认同

16.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有效的纪律约束方法是()

A.集体约束B.法制约束C.强化D.强制

17.人的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

A.有好有坏B.无好坏之分C.都是好的D.都是坏的

18.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勇敢、顽强的特点属于性格的()A.理智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性格特征

19.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基础是()

A.心理诊断B.心理咨询C.心理测量D.心理评估

20.将那些不被社会和自己所接纳的欲望和冲动,采取一种被社会所赞许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

A.转移B.补偿C.升华D.合理化

1.美国学者爱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中的第一个阶段是

________阶段。

A.友爱亲密对孤独

B.动感对内疚感

C.信任对怀疑

D.自主对羞怯

2.与熟睡相联系的脑电波是()

A.α波

B.σ波

C.β波

D.θ波

3.维果斯基提出的内化学习的基础是他的()

A.工具理论

B.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C.心理发展理论

D.“最近发展区”理论

4.经典性条件反射说的创始人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费希纳

D.巴甫洛夫

5.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两种成分()

A.一般教学效能感和特殊教学效能感

B.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C.个人教学效能感和特殊教学效能感

D.个人教学效能感和团体教学效能感

6.按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7-11岁的儿童处于()

A.感觉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心理实验法的突出特点是()

A.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B.精确易于重复检验C无法得到因果关系的结论D 周期比较长

2.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儿童将“麻雀”、“鹦鹉”概括为“鸟”的学习属于()

A.言语联想学习B.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学习

3.托尔曼认为,学习是头脑中形成的()

A.图式B.认知结构C.认知地图D.神经痕迹

4.哪种动机理论认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行为倾向”?

A.强化理论B.麦克兰德的成就动机理论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D.归因理论

5.心理学上把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称为

A.动机B.需要C.价值观D.定势

6.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A.命题B.命题网络C.产生式D.图式

7.瞬时记忆又被称作()

A.知觉记忆B.工作记忆C.感觉记忆D.声像记忆

8.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杜威

9.桑代克提出的迁移理论叫()

A.相同要素说B.认知结构说C.经验泛化说D.关系转换说

10.有学生用“班头”来记忆外语单词“battle”,他运用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问题解决策略

11.如果小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分析,就意味着他已经掌握了一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识策略

12.提出解决问题的顿悟说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B.杜威C.西蒙D.桑代克

13.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识经验与创造性的关系是()

A.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越高B.知识经验越多,规则越多,越禁锢人的创造性

C.知识经验是创造性的基础,但决不能说知识经验越多就一定有创造性D.知识经验与创造性关系不大

14.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以下哪几种成分?()

A.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B.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方式

C.道德信念、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D.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

15.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

C.道德信念的形成 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16.阿虚的“三垂线”实验,说明了()

A.从众现象B.社会助长现象C.社会阻抑现象D.去个性化现象

17.个性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

A.世界观B.理想C.信念D.动机

18.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

A.家庭B.学校C.社会环境D.文化

19.学生的适应不良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最常见最直接的是()A.学业不良 B.生理反应,如头痛等

C.不良情绪反应,如孤独、犯规等 D.逃避行为,如害怕上学、害怕老师同学

20.以下哪种能力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理解性,反映了教师对偶发事件的意义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

A.组织管理能力B.教育机智C.独创能力D.表达能力

1.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这体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实践性原则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

A.理论学科B.应用学科C.实验学科D.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3.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背乘法口诀表”属于( )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C.机械的接受学习D.机械的发现学习

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属于典型的( )

A.联结派学习理论B.认知派学习理论C.联结—认知派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5.为掌握知识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属于典型的( )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

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 )

A.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B.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C.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D.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7.短时记忆的容量通常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

A.比特B.组块C.变式D.概念

9.以下可以用迁移的道理加以解释的现象是( )

A.举一反三B.杯弓蛇影C.叶公好龙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0.强调“一般原理的获得在学习迁移中有重要作用”的迁移理论是( ) A.相同要素说B.经验泛化说C.认知结构说D.形式训练说

11.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重复B.形象联想C.谐音法D.概括

12.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称为A.启发式B.推理式C.算法式D.演绎式

13.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达到目标的过程,这种学说是( )

A.顿悟说B.试误说C.认知加工说D.联结说

14.在皮亚杰看来,一个人的道德的成熟,主要表现在( )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C.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D.道德信念的形成

15.由于对道德结构成分的认识不同,行为派强调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是( ) A.移情教育B.意志教育C.行为训练D.说理教育

16.当个人受到遵从规范的他人或群体的吸引,感到喜欢和以此自居,并以他人

为榜样产生模仿而表现同样的遵从行为时,其所处遵从规范的水平是( ) A.服从B.从众C.内化D.认同

18.在智力商数的公式中,C.A.表示( )

A.智力年龄B.实际年龄C.心理年龄D.以上都不对

19.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是( )

A.比奈智力测验B.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C.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D.瑞文标准推理测20.下面指的是一种被动消极、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之任之、

被动挨打的情绪体验?

A.失助感B.应激C.挫折D.压抑

1.1903年_____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

名的专著。A.斯金纳B.桑代克C.斯滕博格D.华生

2.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如果在学生发生学习困难的时刻、在学习困难的内容上给以帮助,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A.掌握学习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有意义学习

3.奥苏贝尔认为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看,学习可分为( )

A.机械和有意义学习

B.发现和接受学习

C.有意义学习和潜伏学习

D.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4.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毫无结果,把问题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再来解决,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反应定势

B.酝酿效应

C.功能固着

D.拖延效应

5.下列不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 )

A.支架式教学

B.发现性教学

C.随机通达教学

D.情境性教学

6.迁移理论认为,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是( )

A.是否用组织化策略解决问题

B.是否用精细加工策略解决问题

C.是否用高级推理解决问题

D.是否用问题图示来解决问题

7.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8.课程评定的三种模式是传统的评定、动态评定和( )

A.基于成绩的评定

B.动机评定

C.效果评定

D.课程本位的评定

9.完成一个行为矫正程序首先要做的是( )

A.选择惩罚及其标准

B.设立基点行为

C.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

D.选择强化物

10.根据测验的目的可以把测验分为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 )

A.预测性测验

B.理解性测验

C.个别性测验

D.团体性测验

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简单易行,能够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问卷调查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2.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社会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认知建构理论

D.顿悟学习理论

3.下列说法中符合奥苏伯尔的观点的是()

A.接受学习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导致意义学习,

发现学习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4.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下述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5.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强化分为()

A.正强化和负强化

B.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

C.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D.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

6.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U型曲线关系

C.倒U型曲线关系

D.反比关系

7.下面属于专门的认知技能的是()

A.写作的技能

B.射击的技能

C.观察技能

D.开车的技能

8.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的提出者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9.提出迁移的经验泛化说的心理学家是()

A.贾德

B.桑代克

C.武德沃斯

D.布鲁纳

10.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11.PQ4R阅读法的4R除了复述、复习外,另外还包括()

A.背诵、反思

B.背诵、提问

C.练习、提问

D.阅读、反思

12.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遗忘的进程是()

A.均衡的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没有规律

13.问题解决都必须包含四种成分,分别是目的、障碍、方法和()

A.已知

B.条件

C.未知

D.个体已有知识

14.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9岁的儿童一般处于()

A.可逆性阶段

B.权威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

D.公正阶段

15.道德是一种()

A.社会现象,属于政治范畴

B.意识现象,属于政治范畴

C.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D.意识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16.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

A.松散群众-合作体-联合体-集体

B.松散群体-联合体-集体-合作体

C.松散群体-联合体-合作体-集体

D.松散群体-合作体-集体-联合体

17.下面哪种心理现象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倾向性

18.某生行动迅速,言语动作强而有力,情绪易爆发、不能控制,其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9.应激反应分为()

A.认识阶段、反应阶段和衰竭阶段

B.认识阶段、体验阶段和反应阶段

C.警戒阶段、体验阶段和衰竭阶段

D.警戒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20.以下哪种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

A.组织管理能力

B.教育机智

C.表达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

1.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主要有以下几种()

A.对学生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责任感、与学生间的友好依赖的关系

B.对学生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知识的渴求欲望

C.对学生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知识的渴求欲望、与学生间的友好依赖的关系

D.对学生的责任感、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与学生间的友好依赖的关系2.通过搜集、分析和描述各种有关资料,并将实际表现与理想目标对比,以便对课程、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培养方案做出决策的过程就是()

A.评定

B.测量

C.评判

D.评价

3.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水平()

A.惩罚和服从水平、人际协调水平和普遍道德原则水平

B.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

C.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D.维护权威或秩序水平、社会契约水平4.学生在教学条件下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是()

A.概念形成

B.概念掌握

C.概念同化

D.概念理解

5.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把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

A.概念学习、原理学习

B.理解学习和机械学习

C.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D.记忆学习、理解学习和应用学习

6.吉尔福特认为,在他的智力结构模型中,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发散思维和转换

B.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C.求异思维和提取

D.发散思维和提取7.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A.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强化过程

B.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强化过程和动机过程

C.注意过程、强化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D.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8.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为()

A.科研选题、形成问题、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

B.提出问题、形成问题、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

C.科研选题、形成问题、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提出假设

D.科研选题、形成问题、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和选择研究方法

10.有效的课堂管理者尤其应擅长于以下几个方面。()

A.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和变换管理

B.明察秋毫、公平公正、整体关注和变换管理

C.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和公平公正

D.公平公正、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和变换管理

11.根据归因理论,如果个人将成功归因于______,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

A.外部因素

B.人为因素

C.自然因素

D.内部因素

12.常用的反思方法有()

A.语言反思、笔记反思、行动反思

B.语言反思、反思日记、职业发展和行动研究

C.语言反思、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和行动研究

D.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和行动研究

13.斯金纳把强化的基本程式分为两种,即()

A.即时式和延缓式

B.连续式和延缓式

C.连续式和间隔式

D.时间式和比率式14.中间部分的信息容易遗忘的原因是()

A.首位效应的作用

B.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的作用

C.近位效应的作用

D.及时复习的作用

15.教学的情感领域的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目标()

A.接受、体验、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B.反应、体验、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C.接受、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D.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16.加涅认为,学习的准备包括()

A.发展水平、知识和动机

B.发展水平、知识、技能和动机

C.注意的定势、动机和发展阶段的情况

D.动机、知识和技能

17.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A.冲动型思维学生在完成需要作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比反思型思维学

生要好

B.冲动型思维学生总是易于出错误

C.反思型思维学生学习成绩总是比冲动型思维学生要好

D.冲动型思维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比反思型思维学生要好

18.迁移的相同元素说是______提出的。()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鲁宾斯坦

19.班杜拉用三个基本概念(即变量)来研究个体的品德形成,这三个基本概念是()

A.抗拒诱惑、情感培养和榜样学习

B.情感培养、赏罚控制和榜样学习

C.抗拒诱惑、赏罚控制和情感培养

D.抗拒诱惑、赏罚控制和榜样学习

20.有意义学习的标准为()

A.新的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

B.新旧知识建立联系、这一联系是非人为的联系

C.新的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联系、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

D.新旧知识建立联系、这一联系是实质性的联系

21.反映测验可靠性的指标称为()

A.信度

B.效度

C.可靠度

D.可信度

22.以下哪一特点不是主观题的特点?()

A.鼓励学生学会有效地组织自己的观点

B.测量高级的思维技能

C.测验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D.覆盖面大

24.在学习及迁移中元认知有两种,即()

A.有关自己已有知识的思考和有关自己如何学习的思考

B.有关自己如何学习的思考和有关自己如何记忆知识的思考

C.有关自己已有知识的思考和有关如何调控自己学习过程的思考

D.有关自己如何掌握知识的思考和有关自己如何记忆知识的思考

25.里普曼认为,批判性思维较为复杂,并且以______等三条标准为基础。()A.批判性、客观性和一致性B.客观性、实用性和一致性C.批判性、实用性和客观性D.求异性、客观性和一致性

1.研究学生心理时,要把促进学生成长的任务与研究任务协调一致起来,这体现了教育心理学应遵循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9-04-24 16:04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B A. 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现象; D. 个性倾向 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D A. 社会对心理制约; B. 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 心理的发生、发展; D. 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 情绪; B. 情感; C. 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 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 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 动机冲突中的()。 B 39 A .趋避冲突; B .双趋冲突; C .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 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A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环境和教育是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 关键因素; D .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 A . “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 B . “ 爱人只 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 C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 . “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 .具有两面性; B .具有稳定性; C .具有外显性; D .具 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 .集中性与分散性; B .连续性与阶段性; C .平衡性与差 异性; D .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奖惩; D. 间接强化 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 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D A. 直接强化; B. 间接强化; C. 奖惩; D. 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 C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选择题库及答案

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个体心理过程()。A. 认知过程B. 情绪过程C. 意志过程D. 注意过程 / D 2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 弗洛伊德B. 詹姆士C. 冯特D. 马斯洛 / C 3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A. 1789B. 1879C. 1897D. 1978 / B 4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意识结构B. 无意识C. 行为D. 自我实现 / A 5强调应该把人的心理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流派是()。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D 6以下哪位心理学家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A. 皮亚杰B. 奈塞尔C. 布鲁纳D. 奥苏泊尔 / B 7主张研究人的价值、潜能、自我实现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C 8被称为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C 9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A 10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的流派是()。A. 认知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B 11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目的在于达成人机合一理想状态的学科是()。A. 管理心理学B. 工程心理学C. 认知心理学D. 实验心理学 / B 12回答心理与行为“是什么”的心理学研究任务是()。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A 13心理学研究中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属于()。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C 14回答某种心理与行为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这一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是()。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B 15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是()。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D 16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是1924年出版的,作者是()。A. 廖世承B. 房宗岳C. 潘菽D. 邵瑞珍 / A 17高等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内容是()。A.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B. 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C. 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D. 高校的学习环境 / A 18下面哪一个指标指的是一个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它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和属性?()A. 信度B. 效度C. 常模D. 标准化 / B 19一个测验的可靠性程度称为()。A. 效度B. 信度C. 常模D. 标准化 / B 20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了的问题(量表)施测于某一个体或群体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是()。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测验法D. 观察法 / C 21通过控制条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测验法D. 观察法 / A 22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方面是()。A. 注意力发展B. 观察力发展C. 记忆发展D. 思维发展 / D 23个体逐渐掌握社会规则、适应社会角色要求并做出恰当的社会行为的过程属于()。A. 认知发展B. 社会性发展C. 自我意识的发展D. 个性发展 / B 24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内容都属于()。A. 认知发展B. 社会性发展C. 自我意识的发展D. 个性发展 / B 25以下哪位心理学家于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A. 奈塞尔B. 冯特C. 普莱尔D. 皮亚杰/ C 26埃里克森认为,成人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 勤奋对自卑B. 亲密对孤独C. 主动对内疚D. 生殖对停滞/ B 27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并将个体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独特的发展任务。这位心理学家是()。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埃里克森D. 维果斯基 / C 28弗洛伊德认为,按照现实原则行动的人格成分是()。A. 伊底B. 自我C. 超我D. 本我/B 29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代表社会的伦理道德,按照至善原则行事的是()。A. 伊底B. 自我C. 超我D. 本我/ C 30个体调整已有的认知图式以适应新信息,这个过程称为()。A. 同化B. 顺应C. 平衡D. 守恒/ B 31个体将新的信息整合进已有的知识系统或认知图式中去,这个过程称为()。A. 同化B. 顺应C. 平衡D.

2018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2013模拟考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 C、班杜拉D、加涅 2、一般来说,我们在早晨和临睡前记忆效果较好,这一现象可用(B)来解释。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 C、检索困难说D、同化说 3、每个人都有使他的潜能得到实现的需要,这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B )A、生理与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 4、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了把直接宾语变成间接宾语,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是一种(A)的学习。 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5、某学生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为自己能力强,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个学生所作的是(A)A、稳定的内部归因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D、不可控的外部归因 6、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C)信息单元。 A、1~3B、2~6 C、5~9D、15~20 7、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学习程度为(C)时,记忆效果最好。 A、80% B、100% C、150% D、200% 8、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依据是(A)。 A、学习的方式 B、学习的内容 C、学习的目的 D、学习的层次 9、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线性关系 D、倒U型关系

1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C) A、成人每天早晨做广播体操 B、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C、幼儿上幼儿园不再怕见生人 D、成人用筷子吃饭 1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 )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 C、负迁移D、逆向迁移 12、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A)。 A、领会B、实践 C、知识经验D、技能 13、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A ) A、理解B、机械 C、内隐D、无意 14、下列各项中运用了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强化手段的是( D ) A、对违纪学生给予批评B、对成绩下降学生给予提醒 C、对舞弊学生取消其成绩D、对犯错误学生因表现好而取消记过 15、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D) A、命题B、命题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16、我国古代先哲早就提出,学习可以“温故而知新”,从迁移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 B )。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17、在男女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无差异这个问题上,心理学的结论是(A)。 A、无任何差异B、男优于女 C、女优于男D、尚无定论 18、根据皮亚杰关于思0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半数或更多的大学生思维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C)。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D、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之间 19、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 A、命题B、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20、做了坏事就一定要接受惩罚,这种道德观念水平处于皮亚杰认为的( B )。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高等教育心理学》思考题 复习

第一部分绪论 J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e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J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L 6、结合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L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L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J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J 12、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J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L 8、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J J 6、简述卡芬顿(M. V. 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J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J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第三部分认知学习。 J 1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J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J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L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部分情感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L 2、评述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L 7、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L 9、埃里克森(E. H.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J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J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J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L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五部分:教学心理。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论述重点题一: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 理2、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3 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 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高等教育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 强其角色意识。2、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 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论述重点题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① 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两种学习间迁移是因为其存在共同因素和相同原理,让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②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 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 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的最有效的方法③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 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减 少学生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达到对学习方法的真正掌握,从而使学习 方法产生最大的迁移效果④ 发挥的定势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 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变化问题,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消 极作用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增加 学校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形成关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不 良反应等消极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论述重点题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即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一、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为基础,培养大学 生的学习动机,其中心环节就是让大学生形成对成就的需要。①进行学习责任成就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动力已经不是单纯的好奇心,信念和理想则起着支配作用,如果学生产生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学生有责任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其学习②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大学生去探究知识,他能推动大学生去更多;更深入的获取知识。③利用原有动机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学生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情境,引导大学生把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每次教学之前要向学生说明该知识单元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一定能够成功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 就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镜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特色是“高”与“专” (3)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 (4)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 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教育性原则 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 4、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5、在教育实践中应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

(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的问题。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在改革中提高。而这些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此外,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水平,提高大学教师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书育人,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1、简述人的心理活动结构。 (1认知过程 1、心理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人的心理(1)心理动力:①动机 ②需要 2、个性③兴趣 ④世界观 (2)心理特征:①气质 ②性格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