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3课《短文两篇》

第13课《短文两篇》

第13课《短文两篇》
第13课《短文两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第13课短文两篇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活板》

(一)、阅读《活板》片断,完成1—4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4)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3、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2分)

4、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2分)

(二)、阅读《指南针》一文,完成5—6题

方家(2)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3)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4)为最善。其法:取新纩(5)中独茧缕(6),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7),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8)。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9)。

注释:

(1)选自《梦溪笔谈》。(2)[方家]行家。(3)[碗唇]碗边。(4)[缕悬]用丝线悬挂。(5)[纩(kuang)]丝绵。(6)[独茧缕]单根的蚕丝。(7)[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用芥子大小的蜡块把针的中腰粘住。(8)[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9)[莫可原其理]没有办法可以推究它的道理。原,推究。

5、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几种使用方法?(2分)

6、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2分)

1、(1)盖(2)靠近(3)完成(4)另外

2、有生僻字平常没有准备的,马上就刻出来,用草火烧,一会儿就可以完成。

3、(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

4、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5、四种:水浮法、指爪法、碗边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边、以线悬挂)

6、(1)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2)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3)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三)阅读下面《活版》片断,完成20-24题。(共15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则以纸帖.之 (2) 每韵为一帖.(3) 持就.火炀之(4)瞬息可就.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9、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所用的原料是(),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

10、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给A、B、C、D、拟个名称填在符号后横线上,并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把其代号填在数字后横线上:

A、B、C、D、

(1)(2)F用药物蒙铁板(3)(4)(5)E(6)

A )Array)

C )

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炼钢”的记载,回答问题。

〖原文〗《梦溪笔谈》(卷三辨证一):“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余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注释:假:借、靠;濯:淘洗;尽:不断;累:累计;耗:损耗,减少。

(1)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并说说其意思。

(2)如果我们所吃的拉面需要面呈现出面筋,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该怎样操作?

7、(1)用标签标出 (2) 标签(3) 靠近(4)完成

8、他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9、刻字、胶泥、令坚

10、A、按平版面B、设置铁范C、密布字印D、设置铁板

(1)D(2)F用药物蒙铁板(3)B(4)C(5)E用火烧(6)A

11、(1)百炼成钢,比喻人经过多次刻苦的锻炼,非常坚强,或成为优秀的人物。

(2)多揉多摔打

文言文阅读。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_____ (2)有奇.字素无备者___________________

(3)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_____ (4)以纸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另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3.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__________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哪些短语突出了“活版”的“活”字,请摘写出来,再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版”的什么特征。

5.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石油”的记载,回答问题。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①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②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注释:①甃(zh?u),井壁。文中用作动词,围拦。②然,同“燃”

(1)这段记载说明了石油的哪些作用?

(2)沈括认为石油作为资源有哪些优越性?你赞成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1.(1)蒙、盖。(2)生僻。(3)烤。(4)用标签标出。

2.略。

3.(1)薄如钱唇(2)字平如砥(3)极为神速(4)活

4.“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奇字做法是活的,“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版是活的。

5.(1)照明、制墨。(2)他认为石油生于地中,无穷无尽,比用松木要优越。他的观点有正确的地方,用石油可以少采伐林木,可以保护环境;也有偏颇的地方,石油作为资源也是有限的,不会取之不竭。

二、《核舟记》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罔.不()贻.()有奇

..()黍.()箬.篷()糁.()峨冠.()髯.()髻()

衣褶.()诎.()楫.()椎髻

..()壬戌

..()虞.山()篆.章()矫()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

..因.势象.形( )()()..人( ) 2.罔不

3.尝贻余

...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 6.启.窗而观( )

7.箬篷

..( )()()8.雕栏相望.焉( ) ..覆之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

..糁.之()()

11.中峨冠

..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14.佛印绝类

..弥勒( )

15.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

17.珠可历历

..仰面( ) ..数也( ) 18.居右者椎髻

19.其人视.端容.寂()()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 22.钩画了了

..,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

..者为之()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左手倚一衡木( )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

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字,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3.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和“”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的性格特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13、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八、中考精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峨冠:髯:袒:历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

3.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

4.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

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九、迁移整合

东坡画扇(宋)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2)适.父死(3)至懊恨不胜而去.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十、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D.矫jiā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绝类弥勒(绝):很B.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十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案:

一、mǐn wǎng yí y?ujī shǔ ru? sǎn guān rán zhé qū jí zhu ījì rénxū yú zhuàn

二、1.奇妙精巧 2.无不顺着雕刻 3.曾经赠我 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5.大约黄米上下 6.打开 7.用箬竹叶做的船篷盖代词船舱 8.正对着 9.缓缓地起 10.用石青涂抹 11.高帽子胡须 12.说话 13.他们的靠近 14.极像 15.举 16.不相类似 17.分明可数的样子18.椎形发髻 19.视线神色 20.好象……的样子 21.平 22.清楚明白黑 23.竟然满 24.长而窄

三、1.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通“屈”弯曲3.通“横”4.通“父”,男子的美称5.通“拣”挑选

四、①木头树木②叫是③奇异零数④动词表示存在通又⑤雕刻是有⑥表示并列表示修饰表示转折⑦大约可以⑧句尾语气词说

五、1.《虞初新志》魏学咿子敬明末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宋鲁直4. 盖大苏泛赤壁云5.灵活精致6.“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7.豁达开朗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9.轻松悠闲专注悠闲10.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11.嘻,技亦灵怪矣哉12.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13、略

六、略

七、1.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2.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嘻,技亦灵怪矣哉” 3.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4.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5.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6.“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7.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八、中考精选

1、(1)戴着高高的帽子(2)胡须(3)露(4)清清楚楚

2、略

3、峨冠而多髯

4、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九、迁移整合

1.(1)职业(2)适逢(恰逢、正赶上)(3)离开 2.C 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4.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十、1.D2.B3.A4.B5.D6.船头(或舟首)空间顺序

十一、1.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A、C 3.从中间到旁边。 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2课《短文两篇》预习检测及答案

22 《短文两篇》预习检测(共25分) 一、根据诗文内容填空(19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 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 是; 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 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 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3、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一、1、《全唐文》唐代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 7、爱莲草木之花菊花牡丹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二、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道德高尚,就不简陋了。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3、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 课前5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贪婪.____ 堕.落____ 点缀._____ 自豪._____ 冉冉 ..____ 苦熬._____ 玲珑剔.透_____ 雏.形______ 丰硕._____ 稀疏.______ 答案:lán duò zhuì haó rǎnrǎn á tī chú shuò 2、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贪婪:贪得无厌,不知足。点缀:可以衬托或装饰。 B、堕落:①沉沦、流落。②指思想行为趋于下流。文中是第一种含义。 C、冉冉:形容事情慢慢变化。累累:连续不断。 D、低回:迂回曲折。引申为情感或思绪。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解析: A、B、D三项都正确;C项词语解释不全面。冉冉:形容事情慢慢变化或移动。累累:连续不断;连接成串。 答案:C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2)我们(行道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解析:做此类题要抓住句中有典型特征的词语,以便来辨析修辞方法。(1)题中六次出现“第一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2)题中“玩凉凉的云”是拟人。 答案:(1)排比(2)拟人 4、文学(文体)常识填空。 (1)《行道树》作者是台湾女作家__________ (2)《第一次真好》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3)从文学体裁看,这两篇文章都属于________ 答案:(1)张晓风(2)《无言歌》周素珊(3)散文 课中10分钟 1、下列每个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用找出来,并改正。 (1)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的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映象? (2)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呱独里。但我们苦翱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解析:做此类题要熟悉课文内容,正确掌握字的书写,不要和同音字或形似字相混淆。如(1)中“的”应写成“得”;“映”应写成“印”。(2)“呱”应写成“孤”,“翱”应写成“熬”。 答案:(1)得印(2)孤熬 2、请根据句意填写下半句。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根据句意填写句子的能力。联系上下文,寻找合适的词语填空。 答案:示例:就没有生活。 3、《第一次真好》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为什么不说“风景画”或“风光画”?

丽水市龙泉市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丽水市龙泉市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6题;共25分) 1. (3分)根据意思及拼音写出汉字。 我一直在寻找春天,从书本里,从生活中,从自我营造的fēn________围里。我企图将春天绣进人生的画卷里,像永开不败的鲜花一样。这个美丽的错误迷huò________着我,我选择了坚持,坚守乡村,坚守小屋,为生命编织一个xuàn________烂的光环。 2. (4分)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________邮票一________明月 一________云霞一________乡愁 3. (6分)莫泊桑,________国作家。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左拉,19世纪后半期________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________。 4. (2分)下面句子中,表述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 . 2012年4月2日,连云港市民航开通了直飞西安的航班。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B . 母亲节,她瞒着妈妈和爸爸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准备以此作为礼物,给母亲一份惊喜。 C . 4月22日,中国矿业联合会在连云港市东海县组织召开了“全国地热(温泉)尾水回灌与弃水处理应用技术研讨会”,以期解决当前我国地热水位快速下降的问题。 D . 伴随3D版《泰坦尼克号》在全国公映,让国民在享受视觉盛宴、重温美好剧情的同时也深深地纠结于国产影视作品的质量问题。 5. (5分)请你说说文中“光明”和“寒冷”的特殊含义。 6. (5分)作者为什么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冷,而在《月》中,又提到冷?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31分) 7. (15分)现代文阅读 月光和彩云 黄昏慢慢地褪去薄如蝉翼的霓裳,今晚正披上朦胧的晚装。一对恋人坐在老槐树下,向着远方凝望最后一丝的霞光。 晚风徐徐地吹拂,送来一阵阵沁人肺腑的槐花清香。让人感到有些陶醉,又有些心意荡漾。 云,掩饰着一份羞涩,正在天上焦急地等待着月亮…… 不一会儿,天空缀满了星星。月儿带着微笑,从远处绵延的山峦里款款地向着云走来;云,却痴痴地注视着月儿的来到。

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鲁教版初一下)

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鲁教版初一下)【教学构想】 ?短文两篇?所选的两篇文章尽管文字不多,却十分优美。 关于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笔者有以下摸索: 1.注意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且文字简约、语言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涩口,难以明白得,因而产生厌恶情绪。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挖掘教材中新颖有味的内容,补充学生感爱好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 2.重视对课文的诵读。 〝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多种诵读形式交错进行,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文章的大意,品味语言,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丰富知识底蕴,培养文言语感。 3.注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文言文课堂教学大多依旧教师〝包办〞,学生在被动中同意教师的所谓知识传播。事实上,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规律,要让学生善用归类:比较法进行词句学习,总结归纳,长期坚持,学生的积存多了,明白得能力也就会提高。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在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达到知识的积存的目的。 4.注意〝文〞、〝言〞并重。 在教学中应以〝文〞的领会带动对〝言〞的明白得。因为文章中的词句只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文〞才是〝言〞的最坚实的根基。假如只着眼于词句的学习,而忽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那必定是舍本逐末。关于第二篇短文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明白得,并联系实际,注重唤起学生的体验,期望能在处世态度方面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常用文言词语,明白得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明白得作品意境,体会文章包蕴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存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显露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以背诵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回忆旧知,导人新课 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许多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经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美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观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课文教学研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 课文教学研讨 内容预览: 22 短文两篇 课文研讨 陋室铭 一、整体把握 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陋室,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期间(824-826)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一般的铭辞因为目的在于使人知所警戒,所以往往只提观点,不作论证;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

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二、问题研究 1.关于本文的体裁 本文以双句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对偶句,因而很多人认定它是骈体文,这似乎欠妥。骈体文的双句当用“四六句”,不能用杂言;又要讲求声律,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这些特点本文都不具备。其实,本文的体裁在文题中早已点明,就是“铭”;能把“铭”的体裁特点作简明介绍,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为有益。 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铭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影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还将传于后世。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将汉崔瑗所作《座右铭》写在自己的屋壁上。李善说: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 《陋室铭》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草色入帘青() 5.鸿儒() 6.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 8.调素琴() 9.无案牍之劳形()() 10.阅金经() 1.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1. 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 2.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8.同予者何人?() 9.宜乎众矣() 三.填入句中省略的词。先用文言词,再在句后横线上解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成动词的词。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说出下列语句的通常语序。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第8课《短文两篇》讲学练立体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讲学练立体化教案(人教新课标 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内容感知】 ?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愁闷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日?表现作者热情充满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冰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显示作者要追求理想的人一辈子。?月?那么表现作者细腻寂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舍弃原有的一切,〝妄图〞改变〝月〞那个冰冷的星球。娥是作者的理想精神的化身。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念。 ?日?和?月?,尽管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不管是扑向灯火的飞蛾,依旧渴死在谷的夸父,依旧期望能够用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娥,他们都代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和信念。从这两篇短文中我们能够大略看出巴金的创作风格:热情充满,坚强向上,尽管〝日〞和〝月〞是专门常见的意象,但作者却能旧中出新,能写出新的感受,在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以启发和教诲,从中可见大伙儿风范。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飞蛾〔é〕瞬时〔shùn〕浸在〔jìn〕孤寂〔mò〕倘使〔tǎng〕撮〔cuō〕皓月〔hào〕高悬〔xuán〕侵入〔qīn〕咏叹〔yǒng〕 2.多音字 jué觉悟luò降落lù露珠níng安静 觉落露宁 jiào睡觉là落下lòu露风nìng宁肯 二、字形 倘倘使皓皓月浸浸湿姮姮娥 徜徜徉浩浩荡侵入侵恒恒定 三、词义 1.重点词 倘使:假使。咏叹:歌咏。 飞蛾扑火:飞蛾扑到火焰上。后比喻自取灭亡。 轰轰烈烈:形容气概雄壮,声势浩大。 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 2.近义词 舍弃?舍弃 辨析:同为动词。〝舍弃〞指丢开,抛弃,舍弃,对象常指具体事物,如生命。〝舍弃〞指不要,不再保留。对象常是抽象事物〔如主张、权益、机会等〕和具体事物〔如阵地、财产等〕。 例句: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他舍弃了这次出国的机会,多惋惜啊! 孤寂?寂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7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27.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积累文言字词,进一步感知文意,品味语言。 2、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们面对逆 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复习导学】 1、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选自《 》,作者 ,字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字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 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 “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 (消散) B 、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 (争相跳) C 、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和) 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 少闲人(只是) 3、翻译下列的句子。 ⑴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合作研讨】 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如下问题: 1、《答谢中书书》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答谢中书书》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4、找出《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很有人情味,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谈谈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2020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8课《短文两篇》教材教法(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教材教法 课文分析 (一)综述: 《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 “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二)分析: 在《日》中,作者写道:“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这样的话,“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思考这两句话,其实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关联,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对自我的一些想法。 虽然是两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写日,一篇写月,但看看写作时间,仅仅只是一天之隔。并且将文章联系起来看,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 希望的象征,很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但巴金虽写的是日,意却不在此,他在文章开篇首先写的是“飞蛾”,一种渺小不美丽的生物,但是它“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为此,“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谷”,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里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虽然“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 (含答案)

最美的姿态(张鸣) 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地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答题技法详见P60考点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备课资料【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

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课文导读】 这两篇短文,《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练而生动。阅读本文要由景入情,去体验作者与自然相融洽的生命愉悦,领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态趣。《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优美的语言中欣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并想象课文景象。 3.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学法指导】 这两篇山水游记应该运用诵读学习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景色优美,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月夜静谧,语言朴素,诗情画意。在朗读时,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这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在学习中可对比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同时要结合自己脑海中对这类美景的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这些景物的感受,从中也学一点山水游记的写法。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tú) B.沉鳞竞.跃(jìng) C.藻荇.交横(xìng) D.何处无松柏.(bǎi)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水之韵,既风姿绰约,妩媚动人,又刚烈piāo hàn(),不惧一切;既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又落拓不羁,极具个性;既沉稳含蓄,静若处女,又气宇xuān áng(),满腔豪情;既婉约如诗,豪放如词,严厉起来又如一篇气势恢宏的战斗檄文…… 3. 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八年级】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2课短文两篇

【关键字】八年级 二二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古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道德情操。 【学习重点】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1)“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在这里是一种文体。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走近作者 (1)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3、相关资料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可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然后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 8劳形9、何随之有 10、“水陆草木之花” 11、“晋陶渊明独爱菊” 12、“世人甚爱牡丹”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香远益清” 15、““予谓菊” 16、“陶后鲜有闻 【合作探究】 1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19、本文哪些语言是描写陋室环境的?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 2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21、《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 22、作者赞美莲的这些句子包含了哪几方面的特点? 【精读精练】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 2.填空。 ⑴《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13《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 《谈读书》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不求甚解》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从论述角度看,《谈读书》论述较为全面,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不求甚解》则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二者也有相同之处,比如都谈及读书方法。 从写作方法看,《谈读书》往往先提出观点,再做阐释说明;《不求甚解》则顺着思考的路径,一步步提出观点,做出阐释,得出结论。 二、下面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参考答案: 1.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学、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2.核心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这是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三、《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2课(短文两篇)文本素材(5篇)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2课(短文两篇)文本素材(5篇) 作者简介 1、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今属广东省〕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今属四川省〕、和州〔今属安徽省〕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827〕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2、关于陋室〔钱德车、陈友冰〕 关于刘禹锡陋室的处所,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河北定县〔旧中山郡〕,一说在安徽和县〔旧和州〕。持定县说的理由是,刘禹锡是中山人,今定县南三里庄有陋室存世;持和县说的依照是,刘曾任和州刺史,和县城中也有一陋室。我们认为,和县的陋室与刘禹锡关系更为紧密。 和县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824年〕至宝历二年〔826年〕在和州刺史任上修筑的。《历阳典录》载:“陋室,在〔和〕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和县与采石隔江相望,地处冲要,唐末黄巢起义、宋金战争、元末农民起义都曾在此渡江或作战。晚唐以降,和州屡遭兵燹,陋室连同碑铭遂毁于兵火。刘禹锡之后,特别少再见到有以此为题而讽咏成章,大概正是由于这种缘故。 今存陋室位于和县城关历阳镇中。一正两厢联成一体,方位坐北朝南,结构小巧紧凑。正室四檐如翼,庭前阶除三五级,旁植桐树,秀木交柯,绿阴满地,环境十分清幽。所处地势略高于城中其他部分,面临巍峨雄壮的镇淮楼〔俗称鼓楼〕。不远处即夫子庙,庙址传属旧衙故地。陋室中原有石碑一方,镌刻着岭南人金福保补书的陋室铭。碑首篆书“陋室铭”三字,正文楷书,文后有记。金氏于后记中称:“唐和州刺史刘梦得先生陋室,旧有碑铭,为柳诚悬〔公权〕所书,兵燹久□,碑亦无存。子才弟来宰历阳,□三年,鸠工重建,嘱余补书以存旧迹,爰握管书之,并志数语以告来兹。”由于“文革”中此碑遭破坏,现已断裂残损。然除个别字之外,文句犹清晰可读。现在所知,陋室于乾隆年间再行重建。我们以为,清人起室复碑之举,不似无端好事所为,于理当有依据。 〔节选自《关于〈陋室铭〉的两个问题》,《语文学习》1982年第8期〕 3、《宋史》有关周敦颐的记载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七年级下册7《短文两篇》

7 短文两篇 苏芷莹七年级上册6号 (一)行道树 1.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duòluò()。 2.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yān cōng()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di?n zhuì()。 3.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r?nr?n()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4.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tānlán()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5.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fán xián jígu?n(),都是hóng dēng lǜ ji?()。 (二)第一次真好 6.路过人家的墙下,偶尔一抬头,看见一颗jié shíléi léi()的柚子树。 7.一颗颗shuò dà()的黄绿色yòu z?(),chén diàn diàn()垂吊在枝头。 8.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shí z? mèi()。 9.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líng lóng tītòu(),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边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10.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chú xíng(),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11.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shà shí jiān(),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12.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súzǐ()。 13.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dīhuípǐn wèi ()? 14.课时,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jùt?ér wēi()以后,我喜爱它们有甚于那些老鸟。 共14句 答案:1堕落2烟囱点缀3冉冉4贪婪5繁弦急管红灯绿酒 6 累累7硕大柚子沉甸甸8十姊妹9玲珑剔透10雏形11霎时间12俗子13低回品位 14具体而微

第22课、短文两篇

第22课、短文两篇 ●学习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设计: 一、陋室图景,交流引读。 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让同学们观看思考。 2、交流引读: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刘禹锡是怎样看待陋室的。(板书课题及作者)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有《刘梦得文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示范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 第二层(中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讨论明确: 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 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 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 一、字音字形 浸.在油中(jìn)旸.谷(yáng)一shùn(瞬)间 皓.月(hào)姮.娥(Héng)一cuō(撮)灰 二、重要词语 1.皓月:明亮的月亮。 2.露台:晒台。 3.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三、作者介绍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开始使用“巴金”笔名。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短篇小说集《复仇》《将军》《神·鬼·人》,散文随笔集《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文革”后出版的《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日》和《月》选自他的散文随笔集《龙·虎·狗》。 1.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点拨:《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怕牺牲。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2.核心图解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改正错别字。 茫茫太空,寥廓而深邃,那一轮hào____月,以它神奇的魅力,召唤栖.()身于地球的人类,让他们满怀炽热的情感,世世代代燃烧着奔向它的渴望。从“姮.()娥奔月” 的神话到“嫦娥二号”的升空,中国人以凛然之姿,向太空迈出了艰实的一步。 ①hào____月②栖.()

八年级语文第27课短文两篇教学案新人教版

27.短文两篇 中国的文人似乎与山水、自然有着特别的情结,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好像永远无法割断的情愫。人生得意时,他们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一花一草笑谈自己心中的万丈豪情;仕途失意时,他们退隐江湖,大自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多情文人与美丽山水结合的结果就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景以人名,人以景传。今天学习的两篇美文,一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篇绘就一幅淡雅的月夜图,都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清纯美好。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4.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第一课时学习《答谢中书书》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夕日欲颓.(tuí) 能与.其奇者(yù) 2.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分课文朗读的停顿。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①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②四时 ..俱备(四季) ③晓雾将歇.(消散) ④夕日欲颓.(坠落) ⑤沉鳞 ..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2)一词多义 欲:①夕日欲颓(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③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自:①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自康乐以来(从) (3)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第 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是编排在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部分。希望各位老师给以点评。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寥寥81字,以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二)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4、开展辩论赛,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