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性学习2

研究性学习2

网络流行语为何风靡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也适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在网络中也产生了很多网络流行语。如果你现在还在说“囧”、“雷人”以及“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那么你无疑已经“OUT”了。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已经脱离了单纯恶搞的范畴,而有赖于热门新闻事件催生。网络流行语不经意间的蜕变,无疑使之具有了更加丰富、更加令人深思的内涵,几乎每一个网络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与社会现象息息相关。

社会是鲜活的,新事物不断涌现,新的复杂心理感受油然而生;因此作为对应物的语言也是鲜活的,将不断向前发展。如果把语言看作是社会的、动态发展的,那么网络流行语就是语言变迁背后的重要推动力。如果把语言看作是静止的和教条的,那么网络流行语就是毒害语言纯净性的罪魁祸首之一。不过,谁都看得出来,第二种语言观是不可取的。

有许多网络流行语的发明,是某种社会新事物的结果,尤其是一种新的感受或心理状态。比如说“雷”这个词的出现就是如此。“雷”就是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看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会感觉不舒服。其中还以受惊吓的程度分轻伤、中伤、重伤,对某种事物表示奇怪。例如“好雷人啊,芙蓉姐姐开个唱了”。

这是一个新词辈出的时代,互联网催生了大量新词和语录的诞生。我们今天见识到的绝大部分广为流传的新词,都发端于互联网,它不仅有当下意义,更有历史意义。新词,它记录的是这个囧时代的荒诞与戏谑,它有着看似轻松的外表实则深刻的内涵。它有的来源于公众事件,有的是社会现象的捕捉,有的是网友的戏谑之作。从“躲猫猫”、“俯卧撑”到“贾君鹏”、“杠杆女”,背后透射的是中国当下最真实的状态。

当下网络流行语言存在诸多特性:

1、道德旗帜鲜明,旨在扬善伐恶流行的网络语言,不仅传递和弘扬积极的人类精神,同时更充当着网友针砭时弊的道德工具。

2、娱乐调侃盛行,网民自得其乐

3、时效性强,更新频率快网络流行语言紧随新闻事件的发生而产生

网络词语传播的原因

网络流行语言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2008年网络词语的流行与勃兴,与发生的新闻事件多有莫大关系,这一连串焦点新闻事件的汇合,共同催生出富于网络特色的流行词语的传播。此外,笔者认为网络热词传播的背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情绪宣泄的需要,网络提供了最便捷的表达渠道。改革开放30年,处于急剧转型期的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成功也是有限的,伴随产生的还有很多问题:生态危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地方腐败,这些问题与经济成功形成了强烈反差。普通民众在面对医疗、住房、教育和就业等社会保障方面感受的压力陡增。因此,网络成为社会情绪宣泄的最便捷场所,是民意表达的一个重要渠道。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发动民间力量,将“天价烟”,“深圳怪叔叔”以及“喝茅台”的当事人统统曝光。在网上鞭挞声讨腐败官员的已经成为趋势,这股网络监督力量与腐败官员的权利之间形成一种较量。

第二,国家领导重视网络舆情,网友积极性受到鼓励。早在2003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就公开了网民身份,向外界展现对互联网的重视。2008 年6 月20日,胡锦涛又通过人民网,实现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再次“开先河”接触网民,令中共领导人亲民形象再次增分。在经历2008 年岁初的雪灾和年中的震灾之后,国家领导人的亲政爱民形象在民间被广为歌颂。2009 年全国“两会”召开前,中新网发起的“全国两会您最关注的十大问题大型网络调查”投票,互联网成为百姓表民情、畅民意、集民智的重要渠道。网友通过网络发表言论得到倾听和重视,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无疑鼓励了网友大胆发表自己言论的积极性。

第三,网友回避敏感词汇,网络语言表情达意。沃尔特〃李普曼认为,我们在寻求比较公正的见解时往往会坚持我们的成见,其原因除了节省精力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成见系统也许是我们个人传统的核心,是对我们社会地位的保护。

[2]当前的网民多为年轻人,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维敏捷,有自己的观点,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网络媒体尤其是各大论坛都对一些关键词进行屏蔽,这就导致了网友无法在网络上用直白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现有的表达渠道下,网民要坚持自己的“成见”,针对一些敏感事件发表异议,就必须用“替代”或“隐晦”的方式。[3]如,当愤青们热议“封杀汤唯”时,为了回避敏感,写出来的变成了“圭寸杀殳三易口隹”。

大学生对于网络热词风靡的现象的调查报告显示

网络流行语的接受程度

从上图明显可以看出,绝大多说大学生是能够接受网络流行语的,持反对意见的人数少之又少。进而推测网络流行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是比较顺利的。

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 根据统计表明,大部分的人是支持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的,25%的人持中立态度,很小一部分人反对其发展,看来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还是势在必行的咯。

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原因是

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原因:因为其简洁的占比重20%,觉得只是好玩的占比重45%,有15%的人觉得是便于表达,还有20%的人追求从众心理,别人用我也用。不管是哪出于原因,都比较符合年轻人的需求特点,在大学生这一块还是会比较受欢迎的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怎样

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调查中,有440%的同学认为网络流行语会不断的更新换代,一部分精华会成为正式语言;25%的同学认为其会正式融入日常生活和语言规范之中;35%的同学认为其会破坏语言规范,只是引起一时的热潮,终将被淘汰。

通过对大学生的态度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我们将发现:网络流行语言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流行语本身就是语言的新鲜血液,作为新事物的出现深受人们喜爱。网络流行语借助旧词新用、语义别解、谐音、重叠等词汇变异形式,在调侃中不但非常形象,而且调节了气氛,形成一定的幽默轻松效果。是可以正话反说,可以反话正说,可以褒词贬用,使用褒义词的偏离突出贬义色彩,也可以贬词褒用,用调侃的语气称赞对方。从语用的角度看,这些词汇的运用巧妙地体现了交谈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旁敲侧击,让对方体会言外之意,可以灵活地控制交谈的节奏,能够取得良好的交谈效果。但也应该看到,网络流行语受到网络语境的限制,如果应用在日常交际中很有可能因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变化造成对方的误解,影响正常的信息交流。

同时,它是一种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对它应作全面审视、具体分析,我们不宜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词汇是语言各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子,形形色色的网络流行酷语影响日常交际用语。青年人追求时尚、求异求新,这是网络流行语中词汇变异得以盛行的心理基础,也是多元多彩社会现实的折射。语言的稳固是相对的,而发展却是绝对的;语言规范是相对的,而变异却是绝对的。网络流行语中的词汇变异现象,是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有积极的修辞价值,所以不宜按照一般的语言规范去衡量和纠正。

所以,对于网络流行语盛行的这种现象,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网络兴起的时间还很短,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交际需求的词语会保留下来,成为经典语言,而不符合规范的词语变异现象,则会在“约定俗成”中自然而然地淘汰掉。规范不等于纯洁,而是把负面影响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所以一方面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规律,对网络语言的发展进行客观的指导,另一方面亟需在网民中倡导正确的语言观和规范观,提高认识,从而促进网络语言健康地发展。

网络热词走红,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也反映了“雷人”、调侃、“山寨”等社会心理和文化征候。

其实,网络热词不只是“词”:小到一个词或词的构成单位,大到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在它的所指范围内。并且,无论从来源渠道还是使用范围来说,网络热词也不仅仅限于网络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也经常见到它们的身影。

网络热词为什么会“热”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并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才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满足;二是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社会氛围宽松自由;三是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网络热词是当今人们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直接反映,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角色定位日趋理性、合理,由此而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某些事件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都空前地增强;而人们的关心和参与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方面,并有非常明显的褒贬倾向,由此就体现了很强的批判意识。

从最初的网络流行语到现在的网络热词,其实已经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由网友们别出心裁、主要只是自娱自乐的新奇样式转而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新锐话语形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热词也可以称之为社会热词,它们往往直接反映某一个或一些成为一时焦点的社会现象与事件,并且这种反映还是即时性的。比如“涨价系列”的“蒜(算)你狠”,与之同类的还有“油(由)不得你、棉(勉)为其难”等。随着涨价风的持续不断,类似的热词也在不断地产生,如食糖也开始涨价,于是就有了“糖(唐)高宗”,而这几天价格又开始下跌,使人们有些看不懂,所以又有了“糖(唐)玄宗”一词。

通过数量众多、范围广泛、面目各异的网络热词,可以基本把握社会生活的脉搏。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刚刚发布的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列出了五大年度热词“躲猫猫、七十码、蜗居、钓鱼执法、楼脆脆”,无疑都是非常深刻的年度记忆。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它的重要载体。所以,要了解、认识网络热词,试图给出一个较为恰当的定位和评价,就必须更多地结合当今社会文化语境和背景。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对当今的社会文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向作出概括的话,笔者会选择“多元”。多元的社会,一定具有高度的文化包容性,而网络热词的走热,正是这种包容的结果。就网络热词本身而言,它也是多元的:从内容来说,既有针砭时弊的,也有弘扬正气的,既可直指国计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细枝末节的小事;从形式来看,既有符合语言规范和发展规律的创新,也有随心所欲、兴之所至的“编造”;而在品位方面,则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种

“品类”。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网络热词也正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网络热词除了反映当今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外,更直接地表现出当今社会表达中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追求,而这也是我们全面了解和认识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是“雷人”心理。早就有人指出,人民群众是最伟大的语言学家,这话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和最充分的证明。在网络热词的创造者一方,以前通常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今则是“语不雷人死不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惜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奇乃至于怪异的形式;而就接受和使用者一方来说,往往也是喜闻乐用、趋之若鹜。我们甚至可以说,“雷人”已经成为全民话语时代的一个显著标签。

二是“调侃”心理。这一心理经常借助于游戏性的语言形式来实现。语言有游戏功能,传统的字谜以及回文诗等都是,而现代人借助新的媒体形式,在新的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牵引、作用下,更是把语言的这一功能发挥到极致。然而,这里的调侃早已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文字游戏,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层面的无奈、排遣与宣泄。看一看、想一想“逗(豆)你玩”吧,人们对绿豆涨价的不满和无奈,竟然采用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有人把无房、无车、无女朋友的“三无”男青年称为“低碳哥”,相应的也有“低碳姐/妺”,堪称现代版的黑色幽默。

三是“山寨”心理。当今的“山寨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它的实质一是“拿来主义”,二是从众心理。网络热词创制及使用中的山寨心理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借用与改造已有形式(如谐音改字,类推仿造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更多人的即时接受、使用和传播,由此往往造成了某些网络热词一时的“井喷式”爆发。

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至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面对着铺天盖地的网络热词,我们既需要开放胸怀,也需要理性鉴别,去粗取精,去莠存良,善加引导,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